煤粉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2024-07-13

煤粉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精选8篇)

煤粉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篇1

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 WL03-2012

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总 则

1.1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和应急救援机制,最大程度的减轻事故的影响范围,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并尽快恢复设备正常运行,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煤粉制备系统是我公司重点防范部位,为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积极应对事故发生,依据《消防法》、《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1.4工作原则:在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中,应急救援工作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坚持“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公司内部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2.单位概况 2.1应急资源概况:

2.1.1应急力量的组成: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指挥部设在生产部。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办公室主任: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 WL03-2012

办公室工作人员:

2.1.2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已经按照规定在现场布臵和安装消防栓、灭火器、砂箱、火灾报警系统、二氧化碳灭火装臵、蒸汽灭火装臵、防火隔热服、消防钩、消防梯等消防器材。

2.1.3上级应急机构或社会的可用应急资源情况。

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办公室),市、县消防支队(119),市、县120急救中心医院等。

2.2危险分析:煤粉制备系统火灾将直接导致回转窑不能正常运行,如果不能有效预防或及时有效的控制火情发展,将可能导致重大人身和设备事故,甚至可能导致建(构)筑物倒塌,造成重大损失。煤粉制备系统火灾的主要危险如下:

2.2.1停运后的煤粉制备系统内有煤粉积存,积存的煤粉自燃引发火灾; 2.2.2煤粉制备系统泄漏造成煤粉积存未及时清理,积粉自燃引发火灾; 2.2.3煤磨出口温度超过《作业指导书》要求,造成煤粉自燃引发火灾; 2.2.4煤粉仓温度超过规定范围,造成煤粉自燃引发火灾;

2.2.5煤粉仓料位低,氧气空间较大,在煤粉制备系统连续运行时和粉尘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导致爆炸燃烧;

2.2.6煤粉制备系统检修动火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引燃煤粉制备系统内积存的煤粉或造成煤粉粉尘爆燃;

2.2.7 煤粉仓清仓时使用的灯具、工器具不符合规定,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2.2.8运行中的煤粉制备系统管道保温不良,烤燃附近的可燃物造成火灾;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 WL03-2012

2.2.9 煤粉制备系统热风管道泄漏热风,引燃附近的可燃物造成火灾; 2.2.10由于煤粉制备系统火灾造成附近的其他设备、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损毁。3应急响应 3.1接警与通知:

3.1.1 当发生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时,首先发现的人员应向值长报告,同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必要时向消防队(119)报警。3.1.2报警人应做到迅速准确地报告事故的以下信息:(1). 说明起火地点的准确位臵;(2). 燃烧物和大约数量;(3). 火势大小;

(4). 是否有人员伤亡或被困;

(5).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6). 报警人的单位、姓名及联系电话等;(7). 正确简明的回答接警人的提问。

3.1.3 值长接到报警后,对报警情况进行核实,通知调度并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如需停磨或降负荷向生产调度汇报。

3.1.4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应急联系电话清单见附件。3.2指挥与控制:由值班副总负责现场指挥与控制。3.2.1确定达到Ⅲ级及以上应急响应级别,进行应急启动;

3.2.2由运行、消防、检修等现场人员组成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中控室;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 WL03-2012

3.2.3由当班值长对制粉系统火灾事故发展势态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

3.2.4根据火灾事故的具体情况,调配事故应急体系中的各级救援力量和资源开展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必要时求助上级部门和消防队。

3.3报告与公告:事故发生后当班值长立即向公司生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如果火灾事故可能导致机组停运或降负荷,还应向生产调度汇报有关情况并协商运行方式安排。

3.4事态监测与评估:由当班值长对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发展势态及影响进行动态的监测,并对火灾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和评估,将判断和评估的结果快速反馈给值班副总,为整体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3.5公共关系:现场人员不允许接受媒体采访或对事故发表评论,公共关系由综合部负责。

3.6应急人员安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应急人员的人身安全,当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灭火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参加应急人员要正确佩带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专职安全员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以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

制粉系统火灾事故扑救时应重点注意:(1)要注意防止被火烧伤;

(2)注意被燃烧物产生的气体引起中毒、窒息;(3)防止燃烧物爆炸;

(4)附近有电气设备灭火时还应防止触电;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 WL03-2012

(5)正压呼吸器只能用于中控室运行操作人员防止烟熏和有毒气体中毒,不能在火灾现场使用;

(6)在火情已无法控制,可能危及抢险人员安全时,抢险人员有紧急避险的权利。3.7抢险:

3.7.1 应急力量的部署、职责和任务

(1).应急指挥部在中控室进行全面指挥和决策、协调各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的调配;

(2).操作员在中控室和现场进行系统隔离或设备启停操作、巡视检查设备、监视设备;

(3).相关生产车间义务消防员等应急人员在现场进行应急处臵。3.7.2应急抢险

(1). 发现初起火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使用消防器材进行扑救;(2). 煤粉制备系统火灾,可使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消防水和固定的蒸汽、二氧化碳灭火装臵灭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时应防止人员窒息,使用消防水灭火时注意不得用水直接冲击积粉,防止着火的煤粉飞溅导致火势蔓延;

(3). 扑救时应密切监视风向和火势蔓延情况,应急人员应尽可能避免在下风处扑救;

(4). 如果预计初起火情依靠本单位无法扑灭,应立即拨打119向消防队求援;当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应急指挥应向消防队指挥人员讲明有关情况,将现场的指挥权移交,听从消防人员指挥进行扑救;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 WL03-2012

(5). 火灾扑灭后由检修人员对烧损设备进行抢修。

3.8警戒与治安:当事故影响区域及严重程度需要对现场进行隔离和警戒时,由综合部根据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负责建立警戒线和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应急现场。

3.9人群疏散与安臵:当发生煤粉制备系统火灾时,除必需的应急人员,其他人员应在应急指挥指定的负责人指挥下立即撤离现场,撤至安全地点后由负责人进行人员清点。

3.10医疗与卫生:在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中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主要为:烧、烫伤及燃烧产生的烟雾、有毒气体造成的窒息、中毒等;当发生人身伤害时,按需要启动相关的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3.11现场恢复:火灾扑灭后对现场进行恢复,对失火的煤粉制备系统损失情况进行检查,确定设备损坏情况和抢修方案;对事故抢险人员、器材进行清点,并撤离现场;安排专人监视火场,防止余烬复燃。如果火灾现场仍存受损的建筑物、构筑物倒塌的可能等异常情况,应安排专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造成人身伤害。

3.12应急结束:事故处理完毕后,运行人员做好事故处理记录,并向现场应急指挥汇报。应急指挥宣布事故应急结束。

3.13实施时间:本预案自 年 月 日起开始实施。4.专项应急处臵预案

4.1煤粉仓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4.1.1当发现煤粉仓内温度异常升高或确认煤粉仓内有煤粉自燃现象时,应及时投入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防止因自燃引起煤粉仓爆炸;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 WL03-2012

4.1.2 严格控制煤粉仓温度,严禁在煤粉仓内火源未消除前,向煤粉仓内送粉;

4.1.3检修中对煤粉仓进行清仓过程中发现仓内残余煤粉有自燃现象时,清扫人员应立即退到仓外,将煤粉仓严密封闭,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进行灭火;

4.1.4 煤粉仓发生着火,不宜使用直流消防水枪向煤粉仓直接进行喷射; 4.1.5当发现煤粉仓漏煤粉时,及时消除漏煤粉点,清除漏出的煤粉,发现积存煤粉自燃时,采用雾状水灭火。

4.2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常见人身伤害现场急救预案: 4.2.1烧、烫伤的现场急救:

(1). 烧、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2). 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3). 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

(4). 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送医院。4.2.2 气体中毒:

(1). 当应急人员气体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将中毒人员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处休息;

(2). 抢救人员进入险区必须戴防毒面具;

(3). 已昏迷病员应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时给予氧气吸入;(4). 呼吸心跳停止者,按心肺复苏法抢救,并联系医院救治。5.附 件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 WL03-2012

5.1煤粉制备系统火灾事故应急装备清单: 5.1.1正压呼吸器 4套 5.1.2防火隔热服 5 套

5.1.3消防钩 3把

煤粉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篇2

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较为丰富, 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友好的煤炭转化技术, 将煤炭加工转化成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 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充和缓解石油短缺, 是立足国内资源优势, 保障能源持续、可靠供应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 近年来新型、大型的煤制油项目在我国陆续建设投产。

煤制油工程对煤种的选择有严格要求, 并且通常要将碎煤研磨成很细的煤粉后再进行生产。煤制油工程中的煤粉制备一般采取“一级磨粉干燥+一级磨粉分离收尘+中间储仓”的工艺技术, 与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煤粉制备系统相比, 煤制油工程的煤粉制备系统的工艺设计不同, 内部煤粉的特性不同, 相应的火灾危险性也有区别。并且, 煤制油工程的煤粉制备系统通常与高温高压油气装置相邻, 一旦发生煤粉爆炸事故可能连带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甚至发生灾难性的事故, 因此对煤制油工程中煤粉制备系统的火灾设防标准应该更高。笔者针对煤制油工程的特点, 通过对煤粉、磨煤装置和煤粉仓的特点的研究, 确定煤制油工程中煤粉制备系统的火灾危险性,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为相关规范的制订提供技术依据。

1煤粉的火灾危险性

研究煤粉制备系统的火灾危险性之前首先应了解煤粉的火灾爆炸特性。由于煤制油工程使用的煤种的性质及煤粉的粒度与火力发电厂的不同, 相应的火灾爆炸特性参数也不同。煤制油工程要求煤种的挥发分质量分数在37%以上, 在所有煤中是最高的, 并且水分和灰分含量较低。煤制油工程所用煤粉的粒径基本在90 μm以下, 粒径小于75 μm的煤粉大于80%, 而火力发电厂所用褐煤粉中粒径在90 μm以上的占到35%~50%。煤制油工程中使用的煤粉可以分为三种:气化煤粉、液化煤粉和催化剂煤粉。气化煤粉是用于煤气化的煤粉, 液化煤粉和催化剂煤粉均是用于煤液化的煤粉, 其中催化剂煤粉中添加了用于煤液化过程的催化剂。笔者使用标准试验方法对典型煤制油工程所使用煤粉的火灾危险性参数进行了测量, 测得的各参数值如表1所示。三种煤粉使用的是同种原料煤, 但气化煤粉中添加有含碳滤饼和飞灰, 催化剂煤粉中添加有催化剂, 并且三种煤粉的粒度分布和含水量也有所不同。因此, 测得的火灾危险性参数有所差异。

表2列出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92) 中给出的各种煤粉的部分火灾危险性参数值。比较表1和表2可以看出, 煤制油工程所用煤粉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与表2中褐煤粉和瓦斯煤粉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相当, 是所有煤粉中粉尘层引燃温度最低的, 这是因为煤制油工程所用的原料煤的挥发分质量分数基本在37%以上, 为烟煤或褐煤, 而挥发分越高, 挥发出的可燃气体越多, 就越容易被引燃, 相应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就越低, 煤粉的粒径对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不大。因此, 煤制油工程所用的煤粉与普通褐煤粉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相当。

从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和爆炸下限看, 煤制油工程所用煤粉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和爆炸下限均比普通褐煤粉低, 尤其是爆炸下限更是低至10 g/m3, 而普通煤粉的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在30 g/m3以上。此外, 催化剂煤粉中由于催化剂的存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与无催化剂时相比降低了80 ℃。从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来看, 烟煤的最小点火能量为40 mJ, 褐煤的最小点火能量为30~50 mJ, 工业上常见的爆炸性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一般在10~100 mJ之间, 煤制油工程中气化煤粉和液化煤粉的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均小于烟煤和褐煤, 尤其是气化煤粉, 其最小点火能量在所有爆炸性粉尘中也是较低的。煤制油工程中煤粉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爆炸下限和最小点火能量低于普通煤粉主要是由煤粉的粒度决定的, 煤制油工程所用煤粉的粒径明显小于火力发电厂所用的煤粉, 而粒度越小的煤粉, 比表面积越大, 在空气中的分散度也就越大, 并且悬浮的时间越长, 吸附氧的活性越强, 氧化反应速度也就越快, 因此粒度越小的煤粉越容易发生爆炸, 即其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爆炸下限和最小点火能量越小。此外, 煤制油工程所用的煤粉水分质量分数不超过4%, 水分含量低也是导致其更容易发生爆炸的一个原因。

由于煤粉粒度越小, 挥发分含量越高, 煤粉的燃烧反应速度越快, 因此煤制油工程所用三种煤粉的最大爆炸压力均高于普通煤粉的最大爆炸压力 (普通煤粉的最大爆炸压力为0.50~0.65 MPa) , 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也高于普通煤粉的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普通煤粉的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为30~160 MPa/s) 。可见, 煤制油工程所用煤粉发生爆炸时, 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 由于煤制油工程中所用的煤粉挥发分含量高、粒度细、水分低, 因此与普通煤粉相比, 其粉尘层和粉尘云的引燃温度低、点火能量小、爆炸下限浓度低, 更容易发生爆炸;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大, 发生爆炸后破坏力大。因此, 煤制油工程中所用的煤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要比普通煤粉更高, 并且在所有的可燃性粉尘中也是属于最危险的物质。

2磨煤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预防措施

由于煤制油工程所用煤粉要求粒度细、含水量少, 因此其使用的磨煤机也必须能磨制出细粒径的煤粉并能在制粉过程中对煤粉进行良好的干燥。中速磨即辊盘式磨煤机, 也称立式磨, 适用于磨损性较强的烟煤、劣质烟煤、贫煤、褐煤, 具有能耗低、钢耗低、检修方便、噪音低等特点, 能够磨制出粒径90 μm以上的颗粒只占2%的煤粉, 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和成熟的应用经验, 因此煤制油工程一般也选用中速磨作为磨煤机。磨煤系统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煤粉且系统内部温度较高, 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有些电厂的磨煤机由于设计和使用不合理, 还频繁发生爆破事故。表3显示了某火力发电厂从1990年到2003年制粉系统爆破次数, 可见最多的一年发生了20次事故, 后期虽然经过整改爆破次数有所减少, 但一年也会发生1~2次。磨煤系统的爆破事故既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 又严重威胁着人身安全及企业的安全生产, 还对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磨煤系统火灾危险主要表现为煤自燃和煤粉尘爆炸, 而磨煤系统中煤粉尘爆炸又往往是煤自燃引起的。对于磨煤系统, 其火灾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系统积粉自燃和爆炸。 制粉系统停运后, 热风门关不严, 会将预热器热风道中的热风漏至磨煤机, 其入口温度仍在100 ℃左右。这时如磨煤机入口干燥管处有积粉, 可能引起积粉燃烧;燃烧的煤粉进入磨煤机可能引起爆炸。此外, 粗粉分离器和细粉分离器处若有积粉不及时清理也可能发生自燃, 当制粉系统重新启动时就可能爆炸。

(2) 磨煤机断煤运行。 磨煤机运行时入口风温一般在150~200 ℃, 突然断煤会使罐内温度升高;断煤后磨煤机内煤量减少, 内部钢件摩擦过热可能引起爆炸。

(3) 热风门内漏。 制粉系统启停过于频繁容易导致热风门磨损, 若热风门不能关闭严实, 大量热风内漏可能造成磨煤机内存煤自燃, 再次启动时可能引起制粉系统爆炸。

(4) 出口温度过高。 磨煤机的运行属于变工况运行, 若运行过程中磨煤机出口气粉混合物的控制温度不严, 频繁超温, 很容易使温度超过极限而导致煤粉爆炸。

(5) 运行人员操作不当。 制粉系统运行时残存的煤粉如果没有抽净就会发生缓慢氧化, 在启动通风时会使自燃的煤粉疏松和扬起, 温度适当时便会引发爆炸。运行中的磨煤机入口已发生积粉自燃, 停止前又没有及时发现, 停止给煤机的抽粉过程中回粉管继续抽粉, 使煤粉磨得更细, 加上温度控制不当, 也可能引起爆炸。

(6) 外来火源。 电气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火花、检修时违章动火等外来火源均可能引发制粉系统爆炸。

针对以上磨煤系统的火灾危险因素, 给出相应的火灾预防措施的建议如下:

(1) 保证系统的密闭性。 磨煤和输送系统采取严格密闭措施, 防止粉煤泄漏。制粉工序尽量采用负压运行。除局部有特殊要求外, 含有煤或煤粉的管道尽量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减少泄漏源。

(2) 消除积粉。 要及时清扫制粉系统与风粉管道, 避免煤粉沉积。管道设计时, 要尽量避免出现水平段、凹槽或不良接头, 不留死角;煤粉管道水平交角应不小于45°。为防止煤粉沉积, 满负荷运行时一次风管内风速应不低于20 m/s;低负荷时风速应不低于18 m/s。设置煤粉管道吹堵系统, 在煤粉管道的转弯处预留吹堵接头, 当发生煤粉沉积或堵塞时使用惰性气体送入管道吹扫疏通。

(3) 防止热风门内漏。 磨煤机和排粉机入口热风门的内漏会造成系统温度提高。因此, 应提高热风门的材质, 注意安装和检修时对门的调整, 保证全开全关。

(4) 防止静电火花。 由于制粉过程气粉混合物在管道内以大于18 m/s的速度流动, 煤粉与管道壁摩擦容易产生静电, 当静电逐渐积蓄而放电达到点火所需要的能量时, 就会引起爆炸。因此, 磨煤系统所有与煤粉及其他可燃物料接触的设备和管道均应静电接地。

(5) 防止电火花。 磨煤制粉厂房内存在爆炸性煤粉, 根据《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GB 12476.3-2007/IEC 61241-10:2004) 的规定, 磨煤制粉厂房内的煤粉释放源属2级释放源, 厂房内只存在22区, 在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电气设备应选用防粉尘爆炸的防尘型电气设备。

(6) 惰化保护。 煤制油工程的磨煤系统与传统火力发电厂的磨煤系统相比, 最大的特点是磨煤系统使用热风炉产生的热混合烟气混入部分氮气对煤粉进行干燥, 使整个磨煤系统在惰性环境下运行。试验证明, 烟煤粉在强点燃源条件下用氮气惰化不发生爆炸的最高允许氧体积分数为14%, 褐煤粉不发生爆炸的最高允许氧体积分数为12%。因此, 采用惰化保护以后可以大大降低磨煤系统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而且即使发生泄漏, 由于煤粉与惰性气体同时泄漏, 降低了煤粉周围的氧含量, 也会使泄漏出的煤粉更不容易发生爆炸。为保证磨煤系统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可靠运行, 应在内部设置O2浓度分析仪, 在线监测氧含量。氧含量的控制应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 由于煤液化用煤的挥发分较高, 容易发生爆炸。因此, 磨煤系统内的氧体积分数宜控制在6%以内。

(7) 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 制粉系统运行时应按规定在磨煤机出口处设置温度监测系统, 严格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 启停制粉系统时适当控制暖磨时间, 防止因启动使磨煤机空转时间过长引起着火爆炸。运行中要加强检查, 发现断煤及时处理。及时了解煤质的变化, 煤挥发分提高时要适当降低磨煤机出口温度运行。由于煤液化用煤的挥发分含量较高, 煤粉粒度细, 参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9-2006) 的相关规定, 磨煤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70 ℃以内为宜。

(8) 设备内部设置CO监测装置, 可及时发现内部煤粉燃烧事故。厂房里设置电视监视系统和煤粉浓度监测装置, 可及时发现煤粉泄漏事故。煤粉浓度监测装置的报警阀值应根据煤粉的爆炸下限确定, 不宜大于煤粉爆炸下限浓度的25%。

(9) 设置快速动作的阀门控制的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当煤粉发生自燃时, 惰性气体迅速充入磨煤系统, 使系统内隔绝氧气, 达到灭火目的。

(10) 磨煤系统的设备、管道的保温表面应光洁易清扫。 厂房内设置中央真空清扫 (负压吸尘) 系统, 以对可能泄漏出的煤粉进行及时的清扫, 严禁采用压缩空气吹扫聚积的煤粉。

3煤粉仓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预防措施

煤制油工程中磨煤系统制备好的液化煤粉和催化剂煤粉在与溶剂油混合成油煤浆前, 制备好的气化煤粉在进入气化炉反应前均要先进入煤粉仓中临时储存, 以保证煤液化装置和煤气化装置中煤粉的稳定供应。煤制油工程中煤粉仓的结构与火力发电厂煤粉仓的结构不同, 煤制油工程中的煤粉仓均是在惰性环境下运行, 而火力发电厂煤粉仓的底部存在着两个空气源, 一个气源是通过充气箱进入的高压压缩空气, 以使煤粉仓底部的煤粉呈流态化, 顺利地进入失重仓, 另一个气源是系统正压造成的鼓入空气。空气源的存在会使煤粉仓容易发生自燃及爆炸事故, 同时还会加速煤粉的燃烧, 使火势迅速扩大。煤制油工程的煤粉仓内部充氮保护, 对氧含量进行严格监控, 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煤粉自燃现象, 即使内部煤粉自燃, 在煤粉仓内的欠氧环境下发生粉尘爆炸的可能性也较小。

煤制油工程所用的煤粉仓是常压储存,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03-2005) 要求煤粉仓防爆门的额定动作压力按1~10 kPa设计, 动作压力很低。由于煤制油工程煤粉仓的进料为煤粉和气体的混合物, 且煤粉的粒度很细, 煤粉流动性能很好, 进出煤粉仓的物料流量的控制难度较大, 并且煤粉仓内储粉量大约占容积的90%, 若物料流量控制不严, 容易导致煤粉仓超压而使防爆门启动。某煤制油工程煤粉仓防爆门的启动压力按20 kPa设计, 但还是发生了若干次的超压爆破事故, 并且由于煤制油工程的煤粉仓一般露天布置, 所处的位置高, 液化煤粉仓在40 m以上, 气化煤粉仓在70 m以上, 环境风速大, 煤粉仓的防爆门启动后会泄漏出大量的煤粉, 并随风飘散到很远的地方。如某煤化工工程的煤粉仓爆破后, 煤粉影响到60 m远的地方。这些泄漏出的煤粉在空气中容易形成爆炸性粉尘, 遇到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 造成严重的后果。

针对煤液化工程煤粉仓的特点及火灾危险因素, 提出如下的火灾预防措施建议:

(1) 煤粉仓仓体应封闭严密, 减少开孔, 任何开孔必须有可靠的密封结构, 以防止空气进入和漏粉。

(2) 煤粉仓内充惰性气体保护后, 应控制氧体积分数在6%以内, 并设O2浓度分析仪进行在线监测。

(3) 仓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耐磨和不积粉, 仓内的几何形状和结构应使煤粉能够顺畅自流, 锥段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70°, 以防止存积的煤粉在仓内发生自燃。

(4) 严格控制煤粉在仓内的储存时间, 并设置系统停止运行后的放粉系统, 以防止煤粉储存时间过长发生自燃, 同时在煤粉仓发生事故后, 可以通过放粉系统及时将煤粉导出。仓的煤粉排出口应设助流或破拱清堵设施, 防止煤粉堵塞出口。

(5) 仓内设置CO监测仪及温度监测仪, 以及时发现煤粉自燃事故, 应在煤粉仓不同部位多点设置温度监测点, 防止漏测。为防止煤粉储量过多导致超压爆炸, 仓内应设置料位监测设施。

(6) 煤粉仓附近设置电视监视系统和煤粉浓度监测装置, 可及时发现煤粉泄漏事故, 并将电视监视系统与就近的煤粉浓度监测装置和火灾探测报警装置联动, 煤粉浓度监测装置或火灾探测报警装置报警时, 电视监视系统自动切换到相应的监视画面, 以便于操作人员判定事故状况。煤粉浓度监测装置的报警阀值应根据煤粉的爆炸下限确定, 不宜大于煤粉爆炸下限浓度的25%。

(7) 煤粉仓附近设置中央真空清扫 (负压吸尘) 系统, 以对可能泄漏出的煤粉进行及时的清扫, 严禁采用压缩空气吹扫聚积的煤粉。

(8) 根据《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GB 12476.3-2007/IEC 61241-10:2004) 的规定, 煤粉仓上的煤粉释放源属2级释放源, 厂房内只存在22区, 在煤粉释放源周围1 m范围内 (垂直向下延至地面或者楼板水平面) 的电气设备应选用防粉尘爆炸的防尘型电气设备, 考虑到煤制油工程用的煤粉粒度细, 爆炸下限浓度低, 因此建议适当扩大煤粉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当煤粉仓布置在开敞环境中时, 宜将煤粉释放源周围9 m范围内的电气设备选为防爆电气设备;当煤粉仓布置在封闭环境中时, 宜将整个厂房设为爆炸危险区域。由于煤制油工程的煤粉仓附近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泄漏源, 因此对于煤粉仓附近同时存在粉尘爆炸和气体爆炸可能性的区域, 其内部的电气设备应具备防粉尘爆炸和防气体爆炸的双重功能。

(9) 目前一些煤制油工程的煤粉仓参照《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03-2005) 设计防爆门, 但是该规程主要针对的是火力发电厂的锅炉煤粉仓, 由于此类煤粉仓不是在惰性环境下运行, 容易发生煤粉爆炸事故, 因此煤粉仓的设计压力、防爆门的动作压力和设计面积均是根据煤粉仓内部发生爆炸来设防的, 相应的防爆门的动作压力低, 设计面积大。对于煤制油工程的煤粉仓, 由于均是在惰性环境下运行, 煤粉仓内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较小。相反, 由于煤粉仓内煤粉流速的控制难度较大, 煤粉仓因进料过多导致防爆门启动的事故较多, 尤其是防爆门设计动作压力过低的情况下, 煤粉仓更是频繁发生爆破事故, 虽然是物理爆炸, 未导致严重后果, 但泄漏出的煤粉飘散在环境中会带来事故隐患, 也污染了环境。因此, 建议煤粉仓的泄压面积和防爆门的额定压力按物料进量过大导致超压时煤粉仓不被破坏确定, 而无须考虑煤粉仓内部发生粉尘爆炸的情况, 以适当提高防爆门的动作压力, 减少防爆门的动作次数。

(10) 由于煤液化工程所用煤粉颗粒极细, 基本上在75 μm以下, 当煤粉仓发生爆破事故后大量泄漏出的煤粉会形成煤粉云飘散在空中, 长时间不能落到地面, 容易再次发生煤粉爆炸事故, 因此建议煤粉仓外设置水喷雾系统对泄漏出的煤粉进行增湿降尘, 降低煤粉燃烧爆炸的危险性。首先, 当煤粉泄漏时, 通过向浮游于空气中的煤粉喷水增加煤粉的湿度, 进而增加粉尘粒子的粘性, 使煤粉结团, 难以悬浮于空气中;其次, 潮湿的煤粉受热要先蒸发水分, 增加了引燃和传播火焰的难度;水的加热和蒸发还部分起到了惰化的作用。此外, 水蒸气与热解气体燃烧波的预热区混合使气体混合物的反应性降低。

4总结

以煤液化工程的煤粉制备系统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煤液化工程所用煤粉、磨煤系统和煤粉仓的火灾危险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火灾预防措施。通过对煤液化工程所用的3种煤粉的火灾危险性参数的测试得知由于煤液化工程所用煤粉的挥发性高、粒度细、水分含量低, 因此与普通煤粉相比更容易发生爆炸, 且发生爆炸后破坏力更大。煤液化工程中的煤粉制备系统通常与高温高压油气装置相邻, 发生事故后容易造成连锁反应, 因此与火力发电厂相比, 煤液化工程的煤粉制备系统的火灾设防标准应更高。为此, 煤液化工程的整个煤粉制备系统使用惰性气体进行了保护, 煤粉在惰性氛围下制备、输送和存储, 大大降低了煤粉在设备内发生自燃和爆炸的危险性, 但为保证惰化效果应注意对设备内部氧含量的监控, 及时补充惰性气体, 并保证系统的密封性。此外由于煤粉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发生爆炸, 应加强对煤粉泄漏事故的探测, 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清除泄漏煤粉的措施及防止煤粉爆炸的措施, 如设置水喷雾系统对煤粉仓进行保护。煤粉仓由于容易发生超压爆破, 可考虑适当提高防爆门的动作压力, 按超压时煤粉仓不被破坏确定。

参考文献

[1]舒歌平.煤炭液化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

[2]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

[3]王春萍.我国煤液化概况[J].化学工程师, 2005, 19 (12) :40-41.

[4]王秋彧.煤制油工业火灾扑救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10) :777-780.

[5]DL/T5145-2002,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S].

[6]GB 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S].

[7]王军.爆炸性安全环境评价与最新防爆技术及设备选用维护标准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8]杨建国.煤粉气化装置中的磨煤干燥系统设计概要[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6, (5) :18-23.

[9]GB 12476.3-2007/IEC 61241-10:2004,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S].

[10]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S].

煤粉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LPG储罐;事故树分析;事件;三角模糊数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18-05

Abstract: It builds the fault tree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each factor for incurring fire disaster and explosive of LPG tanks. Firstly, calculates importance of structure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experts' marking, shows probabilities of incidents applying triangle fuzzy numerals; arranges the incidents applying importance of fuzzy, and establishes the main factors for this accident are losing efficacy of safety valve and static spark. At las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improving measures to enhance reliability for LPG tanks.

Key words: LPG tanks; FTA; incidents; triangle fuzzy numerals

0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但同时也潜在着危险。LPG的最大危险性就在于它具有易燃、易爆特性,被列为十大化学危险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均为易燃易爆气体。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LPG储存站,由于LPG的储运都是以液态形式进行,储罐及管线内的石油气都是高压低温的液体,具有极大的爆炸及泄漏危险。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达到爆炸极限,一遇到火源即将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进一步还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火灾。尤其是在大量储存、运送或装卸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在瞬间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应加强对LPG的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危险性最集中的LPG储罐的安全工作。预防LPG储罐的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提高其可靠性并延长其安全使用寿命,对于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

1.1FTA简介

事故树分析(FTA)又称故障树分析,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是现代安全系统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它可全面地找出系统中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从而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预测系统的危险性,评价系统的安全性,进而采取最优安全措施和最佳的控制手段。

事故树图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根据元部件状态(基本事件)来显示系统的状态(顶事件)。一个事故树图从上到下逐级建树并且根据事件而联系,主要包括顶事件、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

顶事件:所谓顶事件就是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要研究的事件。通常选择系统最不希望出现的事故为顶事件,它位于事故树的顶端,把它形象地理解为“树根”(显然,本文顶事件为LPG储罐火灾、爆炸)。

中间事件:又称故障事件,它位于顶事件和基本事件之间,并紧跟一个逻辑门表示,可形象地理解为“树枝”。

基本事件:位于树的底部,可理解为“树叶”。

1.2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的构建

为了分析LP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成因,首先根据FTA,综合考虑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各个基本因素,构建事故树,如图1所示。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事件见表1[1]。

2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2.1定性分析

(1)求最小割集

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发生能够导致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称为割集。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割集。只有割集中所有基本事件同时发生,顶端事件才发生;割集中任何基本事件不发生,则顶端事件都不发生。一个最小割集代表系统的一种故障模式。

用布尔代数法求本事故树最小割集,结果化简如下:

上述最小割集总数为46个,其中二阶最小割集26个,三阶最小割集20个。

(2)求最小径集

与割集的概念相反,在故障树中,有一组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发生,这一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径集。径集是表示系统不发生故障而正常运行的模式。最小径集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径集。

求最小径集是利用它与最小割集的对偶性。根据布尔代数的对偶法则A·B=A+B和A+B=A·B,便可得到与原事故树对偶的成功树。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原事故树的最小径集。本文不再赘述。

(3)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根据对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引起LPG储罐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有:LPG泄露、明火及火花。

2.2定量分析

(1)三角模糊数的运算

作为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FTA便于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可以容易进行定量计算的定性模型。通常的FTA都要求系统的基本事件和顶事件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即要么发生事故,要么正常,这样才能确定顶事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在LPG储罐系统中,由于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同时,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我们并不能得到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值。对此,可以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认为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是一个模糊数。本文采用三角模糊数来表征基本事件发生概率。

由于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基本事件的概率没有统计数据,因此,本文采用专家评定法确定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评定组由四位专家组成,评定概率见表2所示。

(2)求顶事件模糊概率可能性分布

(3)从上面LPG储罐失效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排序可以看出,为提高可靠性,应主要通过避免安全阀失效(包括安全阀弹簧损坏、安全阀选型不当)和静电火花产生这两个因素。

针对安全阀失效问题,有关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储罐进出口阀门、阀体及连接部位是否完好。针对静电火花这一问题,LPG储罐的周围环境应注意防止静电产生,对能产生静电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储罐、管道要采取防静电跨接和搭接措施;同时,在储罐上应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储罐内壁尽量不要有凸起物,若存在凸起物,其凸起物的曲率半径应大于l0mm。对于大型储罐,其内部应设金属柱或栏杆,以此分离储罐内的电场,来抑制因蒸汽带入的空间电荷导致的危险性放电现象。

参考文献:

[1] 黄昆,蒋宏业,李余斌,等. LPG储罐火灾与爆炸事故分析[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5):74-76.

[2] 贾智伟,景国勋,张强,等.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矿井火灾事故树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12):62-65.

[3] 李文忠. 浅析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后果类型[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9):48-49.

[4] 李骁骅,王晶禹. 火灾环境中LPG储罐失效的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6):43-45.

[5] 胡广霞.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分析与危险控制[J]. 安全科学技术,2007(1):8-11.

火灾事故案例 篇4

一、事故经过:

5月8日早7时,建井处安装队一段副段长刚某主持班前会,布置了当天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7时10分开始入井。钳工组长刘某等6人负责加固第二部胶带机头,他们来到井下第一部胶带机与第二部胶带机搭接处的作业地点后,6人作了分工:王某、郭某处理第一、第二驱动装置减速机的油窗;组长刘某和张某划线;电钳工赵某用电焊加固机头运输架,电钳工张某用风焊切割钢板。当切割完12块钢板时,11点开始吃午饭。30分钟后继续施工。张某割掉机头大角之后,将风焊递给赵某割钢板。赵割了大约200mm,张提出换赵,赵刚站起来,就发现平台下残留的胶末、胶带条起火。正在一旁干活的张某先用木板,接着用沙箱的砂子灭火,赵想用灭火器,但不会用没有打开。这时组长刘某、张某用木板扑打,火势越来越大。他们感到喘不出气,便撤向7.6m绞车处,遇到矿方2名工人,这2名工人马上给井调度室汇报,随即这6名工人由二水平主运道撤离现场并由副井升井。

火势蔓延产生的火风压波及到井下二水平生产采区和三水平井底、地面主控室,死亡80人(其中包括救灾指挥的矿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和9名救护队员),伤23人。矿调度室接到灾情报告后,局矿开始事故抢救,调动8个救护小队入井探查,引导人员撤离。事故当天的17时左右,除遇难人员外,其余人员安全升井。5月11日,残火全部扑灭。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工人在井下安装胶带运输机,用气焊切割钢板时,飞溅火花引燃作业地点附近残留的胶末、胶条,由于灭火措施不力,导致运输机胶带起火。

2、主要原因

这起事故是该矿务局建井工程处在小恒山矿施工时发生的。由于不具备反风条件,工人避灾路线不清,无防火门,防火设施欠缺,灭火措施不力,安全管理混乱,从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反映了局、矿、建井工程处各级领导缺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具体表现在:一是井下电、气焊安全措施制度不完善,审批不认真。二是缺乏防火灭火意识,防火措施不落实。第一部胶带机交付使用时就没有铺设供水管路,没有防尘防灭火系统。三是生产采区缺乏抗灾能力,工人没有配备自救器。四是工程验收不符合国家规定,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第一部胶带机移交使用时,没有正式验收安全设施。五是在事故发生初期,抢险救灾有失误。六是使用非阻燃胶带,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三、防范措施:

1、立即开展全局性的安全思想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增强安全意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落到实处,以落实好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带动部门、区域、岗位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2、立即开展全局性安全大检查,查领导安全思想,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查企业不安全隐患,找出问题积极整改,抓质量标准和安全管理水平工作。

3、加强安全、技术、安全法规的培训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特别针对煤矿队伍流动性大和安全素质不高的实际问题,强化职工培训教育,做到持证上岗,持证指挥。

4、建立健全并完善“通防”系统,编制并落实灾害防治预案,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案例二

一、事故经过

 7月9日零点班接班后,9号车司机赵东芳下井与维修工修理9号车,凌晨1时多,经试车仍不能正常运行。赵因无活可干便步行到1150计量室,遇见12号车司机王培元在拉完9车矿石之后因感冒头晕在计量室休息。王培元得知赵东芳的车未修好,便将12号车借给赵东芳,这时约是凌晨2时。当赵东芳拉完第7车矿石后,看到车上温度表已达到170℃,便驾车到1138-1118水平的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不到10分钟,大约凌晨4时40分再次启动后,发现发动机右后脚下面着火,就取下车上的灭火器灭火,没有灭掉,就跑到5号车范玉江处,两个各拿了一个灭火器灭火(有一个灭火器是空的),但火还是灭不掉。赵东芳又跑到一工区找灭火器,一工区值班员许发礼说“灭火器是空的”。5时20分,许发礼在帮助灭火过程中,向矿调度室调度员夏学军作了电话汇报。赵随后找了两个水桶,与13号车司机刘永宏、5号车司机范玉江提水去灭火,因火势很大,用水灭火也不起作用。赵东芳又跑到1118维修硐室内找灭火器未找到,赵就让硐室内的岳小军向计量室打电话(但未打通),尔后赵又返回现场,试图让铲运机铲断水管用水灭火,但因铲运机司机不在而未成。这时赵东芳看到巷道内烟很浓,并感到头痛无力,便摸着巷道走到了1150中段休息片刻后,乘罐车出井,约7时到地面,再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卡车着火时,1118中段作业点共有施工人员59名。7月9日5时30分,临夏二建六队值班长孔有理在1118中段5号溜井焊钢模时,发现有烟从溜井上面下来,就跑到6号道,待一会6号道也进来烟后,即组织人员往2号道有通风井的地方跑。当时有人提出硬冲1118-1138斜坡道,他就制止他们不要去,但仍有好多人不听制止跑往1118-1138斜坡道,造成17人死亡,2人重伤。其余40人相继撤离到FV1通风井处而脱险。

二、事故原因

(一)井下运输安全管理不严,车辆检查维修质量达不到安全要求,埋下火灾隐患。9号车司机赵东芳与12号车司机王培元违反规定私自换车,使12号车辆长时间连续工作,造成发动机周围温度过高,而且该车检查、维修质量差,油管接口渗油,因而埋下了火灾隐患。

(二)司机操作不当引发火灾,不立即报警延误灭火时机。司机赵东芳,发现卡车显示达到170℃的警戒温度后,未按停车不熄火、用叶轮扇风冷却的规定操作,而是停车熄火,在温度没有降到安全界限的情况下再次启动,因电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形成火灾。起火后,赵东芳没有立即报告,在数次试图灭火不成的情况下又离开现场出井,也没有向任何部门报告,延误了灭火的时机。

(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火灾发生时人员撤离无人指挥。掘一工区主管设备副主任王奇峰,违反拖车时设备主任必须到现场指挥的规定,在家中电话同意上一班值班班长安排当班值班长干拖车的工作,事故发生时值班员不在现场,人员撤离工作无人指挥,致使一部分作业人员盲目进入灾区。

(四)未按规定制定和实施矿井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已查明,98年以后矿井没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过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防灭火安全措施达不到要求,井下巷道安全标志设置不符合规定。火灾发生时,矿调度室没有立即向公司调度报告,对事故的扑救和人员的撤离缺乏有效的指挥和调度,井下通讯联络不畅通,多处灭火器材不能使用,事故地点附近无消防栓和其他消防设施,地面消防车因外部尺寸过大进不了井筒,待拆卸了梯子后才入井灭火。

(五)外包工程施工队,未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该矿承包工程的四个施工队安全管理松懈,没有严格按照矿山安全法规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缺乏应急和安全撤离等应有的知识,部分作业人员因选择了错误的避灾路线而伤亡。

(六)金川公司领导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矿山安全法规重视不够,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和查处力度不强,安全生产管理不严,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一个原因。

三、防范措施:

(一)加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把安全生产 法规、制度、措施、规程等落实到每个基层和每个作业人员,形成有效预防事故的管理机制。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包括通风系统、通讯系统和防灭火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配备必要的救护、急救装备和器材,按规定设置矿山安全标志,以增强抗御灾害和事故的能力。

(四)要依法编制和实施以防止火灾事故为重点的矿山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及时检查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止火灾事故的再次发生,切实做好各类事故的防范工作。

(五)加强对外包施工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要对外包施工队的安全资质进行审查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清理整顿,安全资质达不到要求的不准承包工程;承包施工队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法培训作业人员,对安全管理松懈、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限期停产整顿,愈期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取消其承包资格,对达不到培训规定的作业人员不准上岗作业。

案例三

一、事故经过:

建安公司负责更换小青矿副井压风管路及排水管路工程,2004年5月5日十九时在更换到距地面350m处时,作业人员郭××、申××、张××在罐帽子上,朱××在上层罐内,闫××、朱×在下层罐内,上层罐内有两台焊机、两瓶乙炔、两瓶氧气,由朱××负责开关乙炔、氧气,焊工申××在上面施焊,由于施焊产生的火花落入上层罐内引起乙炔瓶着火,朱××关乙炔瓶开关没关住,于是郭××带着搬子从罐帽上下来关乙炔瓶开关,也没关住,他们就一同爬到罐帽上,用电话联系把副罐拉到地面平台,此时火就大了起来,与此同时小青矿井下安检员杨××发现有浓烟进入井下,感到情况特殊,就及时向调度汇报,矿调度立即通知有关领导及有关单位人员赶赴现场灭火,通过全体人员的齐心奋战,用灭火器把火扑灭,避免了一次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并把乙炔瓶、氧气瓶拖运到井棚外安全地点。

此次事故烧坏两台电焊机、两个乙炔瓶及两个氧气瓶及胶管。副罐上层罐内层涮的油漆几乎全部烧掉,外层涮的油漆也掉了一半。如果气瓶爆炸后果不堪想象。

二、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典型的没按措施作业、因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未遂事故。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是乙炔瓶泄漏;二是在罐上烧火焊产生的火花散落在漏气的乙炔瓶上,引燃乙炔。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施工现场没有灭火器、沙箱、洒水桶。

2、施焊时没有接火工具。

3、氧气瓶、乙炔瓶放在一起(而且是4个瓶子)。

4、施焊前没有人检查所使用气瓶的气密性。

5、安检员没在施工地点监督检查。

三、防范措施:

1、认真检查各工程是否有安全措施及施工人员是否按措施作业。

2、认真检查气带和气瓶有无泄漏现象、气瓶安全帽是否齐全完好。

3、施焊时气瓶的数量和间距要符合规定。

4、施焊时要有足够防灭火器材。

5、作业现场要有专职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

6、必须有安检员在施工地点监察,否则不准施工作业。

矿井火灾事故案例 篇5

该矿1975年开始兴建,1981年开始商业生产,其主采煤层为山西组第3层煤,平均厚度为8.29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该矿属低瓦斯矿井,3层煤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有自然发火倾向,自然发火期平均3-6个月。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长壁式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4322综放面11月开始回采至10月底采至设计停采线。为减少断层损失煤量,依据4303综放面过8m断层的成功经验,矿研究将停采线向外延长70m,推过王楼一号断层(该断层落差5m)。

在过断层过程中和过联络巷(4322-2#联络巷和4324-2#联络巷)时顶板难以控制,冒顶频繁,工作面压力大、顶板破碎,普遍丢失顶煤,丢煤厚度最厚达5.9m。工作面没提起刀来,造成割底板进入全岩,导致工作面推进速度慢,特别从10月11日到11月20日41天只推进了29.6m, 4322面被迫于11月20日在4322二号联巷上停采。

火灾事故树分析方法 篇6

事故树分析方法是系统安全工程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一种由事故树演绎推理事故过程和原因的评估方法,本节主要介绍该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般流程,更详细的计算分析过程可参考相关文献。

一、事故树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事故树评估方法是具体运用运筹学原理对事故原因和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的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先从事故开始,逐层次向下演绎,将全部出现的事件用逻辑关系联成整体,对能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作出全面、系统、简明和形象的描述。

对于火灾事故,可通过事故树分析,经过中间联系环节,将潜在原因和最终事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调查事故原因,为采取整改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对原因的逻辑分析,可以分清导致事故原因的主次,这样控制住有限的几个关键原因,就能有效地防止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节约人力、物力。

二、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

事故树采用的符号包括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和转移符号三大类。1.事件及事件符号

在事故树分析中各种非正常状态或不正常情况皆称事故事件,各种完好状态或正常情况皆称成功事件,两者均简称为事件。事故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表示一个事件。

(1)结果事件。结果事件是由其他事件或事件组合所导致的事件,它总是位于某个逻辑门的输出端。用矩形符号表示。

(2)底事件。底事件是导致其他事件的原因事件,位于事故树的底部,它总是某个逻辑门的输入事件而不是输出事件,用圆形符号表示。

(3)特殊事件。特殊事件是指在事故树分析中需要表明其特殊性或引起注意的事件,用菱形符号表示。2.逻辑门及其符号

逻辑门是连接各事件并表示其逻辑关系的符号。

(1)与门。与门可以连接数个输入事件 E1、E2 , … ,En 和一个输出事件 E,表示仅当所有输入事件都发生时,输出事件 E 才发生的逻辑关系。

(2)或门。或门可以连接数个输入事件 E1 ,E2 , … ,En 和一个输出事件 E,表示至少一个输入事件发生时,输出事件 E 就发生。

(3)非门。非门表示输出事件是输入事件的对立事件。3.转移符号

当事故树规模很大或整个事故树中多处包含有相通的部分树图时,为了简化整个树图,便可用转出和转入符号,以标出向何处转出和从何处转入。

(1)转出符号。它表示向其他部分转出,△内记入向何处转出的标记。(2)转入符号。它表示从其他部分转入,△内记入从何处转入的标记。

三、事故树的定性分析

(一)割集和最小割集

事故树顶事件发生与否是由构成事故树的各种基本事件的状态决定的。很显然,当所有基本事件都发生时,顶事件肯定发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所有基本事件都发生时顶事件才发生,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发生就可导致顶事件发生。在事故树中,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换言之,如果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是割集, 那么这样的割集就是最小割集。所以,最小割集是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简单的事故树,可以直接观察出它的最小割集;但是,对一般的事故树来说,就不易做到;对于大型、复杂的事故树来说,就更难了。这时,就需要借助于某些算法,并需要应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求最小割集的常用方法有布尔代数法、行列法、矩阵法等,如下以布尔代数法说明求最小割集的过程。

任何一个事故树都可以用布尔函数来描述。化简布尔函数, 其最简析取标准式中每个最小项所属变元构成的集合,便是最小割集。若最简析取标准式中含有m个最小项,则该事故树有m个最小割集。

根据布尔代数的性质,可把任何布尔函数化为析取和合取两种标准形式。析取标准形式为:

合取标准形式为:

可以证明,A1 和 B1 分别是事故树的割集和径集。如果定义析取标准式的布尔项之和Ai 中各项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 即其中任意一项基本事件布尔积不被其他基本事件布尔积所包含,则该析取标准式为最简析取标准式,那么Ai为结构函数f的最小割集。同理,可以直接利用最简合取标准式求取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用布尔代数法计算最小割集,通常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建立事故树的布尔函数。第二,将布尔函数化为为析取标准式。第三,化析取标准式为最简析取标准式

化简最普通的方法是, 当求出割集后,对所有割集逐个进行比较,使之满足最简析取标准式的条件。但当割集的个数及割集中的基本事件个数较多时,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而且效率低。所以常用素数法或分离重复事件法进行化简。

(1)素数法。素数法将每一个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用一个素数表示, 该割集用所属基本事件对应的素数的乘积表示,则一个事故树若有 N 个割集, 就对应有N个数。把这N个数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列 , 按以下顺序求最小割集:

1)素数表示的割集是最小割集,与该素数成倍的数所表示的割集不是最小割集。2)从N个割集中去掉上面确定的最小割集和非最小割集后,再找素数乘积的最小数,该数表示的割集为最小割集,与该最小数成倍的数所表示的割集不是最小割集。

3)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在N个割集中找到N1(N1≠0, N1≤N)个最小割集和N2(0≤N2≤ N-N1), 且 Nl+N2=N 为止。

(2)分离重复事件法。分离重复事件法基本根据是,:若某一事故树中无重复的基本事件,则求出的割集为最小割集。若树中有重复的基本事件,则不含重复基本事件的割集就是最小割集,仅对含有重复基本事件的割集化简即可。这里用N表示事故树的全部割集,N1表示含有重复基本事件的割集 ,N2表示不含重复基本事件的割集,N’ 表示全部最小割集。其步骤为:

1)求出N, 若事故树没有重复的基本事件,则 N/=N。2)检查全部割集, 将 N 分成 N1 和 N2 两组。3)化简含有重复基本事件的割集N1为最小割集N1/。4)N/= N1/ ∪ N2。

最小割集在事故树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最小割集的定义明确指出, 每一个最小割集都表示顶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事故树中有几个最小割集, 顶事件发生就有几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 最小割集越多,说明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2)表示顶事件发生的原因组合。事故树顶事件发生, 必然是某个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同时发生的结果。一旦发生事故, 就可以方便地知道所有可能发生事故的途径,并可以逐步排除非本次事故的最小割集,而较快地查出本次事故的最小割集, 这就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基本事件的组合。显而易见,掌握了最小割集, 对于掌握事故的发生规律, 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大的帮助。

(3)为降低系统的危险性提出控制方向和预防措施。每个最小割集都代表了一种事故模式。由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可以直观地判断哪种事故模式最危险, 哪种次之,哪种可以忽略, 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使事故发生概率下降。

(二)径集与最小径集

在事故树中, 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 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 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 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如果径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径集 , 那么该径集就是最小径集。所以,最小径集是保证顶事件不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求最小径集的方法一般采用对偶树法。根据对偶原理, 成功树顶事件发生, 就是其对偶树(事故树)顶事件不发生。因此, 求事故树最小径集的方法是, 首先将事故树变换成其对偶的成功树, 然后求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 即是所求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将事故树变为成功树的方法是, 将原事故树中的逻辑或门改成逻辑与门,将逻辑与门改成逻辑或门,并将全部事件变成事件补的形式, 这样便可得到与原事故树对偶的成功树。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与最小割集同样重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最小径集表明, 一个最小径集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就可防止顶事件发生。可见, 每一个最小径集都是保证事故树顶事件不发生的条件,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事故的一种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小径集表示了系统的安全性。(2)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每一个最小径集都是防止顶事件发生的一个方案,可以根据最小径集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的多少、技术上的难易程度、耗费的时间以及投入的资金数量,来选择最经济、最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方案。

四、事故树的定量分析

事故树的定量分析首先是确定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 然后求出事故树顶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之后, 可与系统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和评价,当计算值超过目标值时,就需要采取防范措施,使其降至安全目标值以下。

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包括系统的单元(部件或元件)故障概率及人的失误概率等,在工程上计算时,往往用基本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代替其概率值。

(一)系统的单元故障概率

目前,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故障率数据库, 用计算机存储和检索, 使用非常方便, 为系统安全和可靠性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国已有少数行业开始进行建库工作, 但数据还相当缺乏。

(二)人的失误概率

人的失误是另一种基本事件, 系统运行中人的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的失误通常是指作业者实际完成的功能与系统所要求的功能之间的偏差。人的失误概率通常是指作业者在一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规定功能时出现偏差或失误的概率, 它表示人的失误的可能性大小, 因此, 人的失误概率也就是人的不可靠度。一般根据人的不可靠度与人的可靠度互补的规则, 获得人的失误概率。

(三)顶事件的发生概率

事故树定量分析, 是在已知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条件下, 定量地计算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如果事故树中不含有重复的或相同的基本事件, 各基本事件又都是相互独立的, 顶事件发生概率可根据事故树的结构, 用下列公式求得。用

“与门”

连接的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为:

“或门” 连接的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为:

火灾事故调查分析与研究 篇7

1. 电气火灾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电气设备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线路老化、短路, 或者私拉乱接电线等, 违反了电气安全规定也会造成电气火灾, 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

2. 吸烟玩火

吸烟有害健康, 同时也是引致火灾发生的原因, 比如乱扔烟头和火柴梗, 有时候烟灰缸内的烟头未熄灭就倒进了纸蒌或垃圾筒, 遇到一些易燃物体很容易引起火灾。其次, 有些年龄群体的玩火也会引发火灾, 如儿童、老年痴呆者或智障者玩火柴、打火机或者乱放鞭炮等行为也会引发火灾。

3. 用火不慎

用火不慎也经常引发火灾, 比如使用炉灶不当, 用蜡烛等明火照明, 生火取暖, 用蚊香熏蚊不慎, 违章动用电气焊明火修理等。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多是人们麻痹大意造成的, 有些火灾则是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所致, 不知道这小的火种会有大的危险, 有的可能即使知其危险, 但心存侥幸。

4. 人为放火

人为放火主要是人为原因, 比如因私仇报复而放火、骗保索赔而放火、因为患有精神病而放火等。这种是有目的而存在的故意行为, 这种火灾危害极大, 易造成重大伤亡和惨重损失。

5. 自然起火

自然起火引发的火灾是非人为的因素, 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雷击、地震、静电、自燃等引起的火灾, 这些自然现象已经超出了人的控制能力, 但我们在火灾发生时或火灾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措施, 尽量减少和避免这种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如安装避雷针设施、采取防静电措施、按规定贮存物品、进行通风散热和温湿度监控等,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类火灾的发生。

二、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基本调查设备缺少且陈旧落后

火灾事故调查的基础设备缺少和陈旧阻碍了火灾调查工作, 火灾事故调查需要基本的设备来进行信息采集、现场分析、监测、交通防护等相关工作。发达国家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应用了先进的物证采集分析技术和装备, 并且能够通过电脑三维成像模拟事故发生现场, 进一步准确的判断火灾成因。然而在我国的很多基层消防单位, 存在缺乏基本的调查设备, 也存在不会使用先进的设备的情况, 同时, 调查人员的主观经验主义对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缺乏专业人员, 配备不足

我们知道火灾调查工作对于人员专业性和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需要现场调查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且能够完全熟练的使用。而我国大部分的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并没有接受系统地、专业地训练, 没有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 主要是通过实际工作总结经验, 人员整体的专业素养不足, 同时我国火灾事故调查科研机构设置较少, 导致专门的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较少, 总体来说就是缺乏专业人员。

3. 缺乏技术鉴定, 火灾定性依据不足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 对火灾起火点、起火物、燃烧过程以及火势如何蔓延等问题进行准确的鉴定, 就要对现场进行勘查, 并且还要对目击者进行询问, 两者相互印证才能够对火灾事故下结论。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 往往有过多的现场描述, 却缺少专业的数据来进行说明和佐证。比如在我国火灾事故中, 对电气火灾的判定主要通过金相分析法、外观形貌鉴别法、成分分析法、剩磁法、导线熔断宏观鉴别法、模拟实验法等六种方法。这些方法只是对普通的电气火灾进行了定性分析, 缺乏对火灾原因的技术鉴定。

三、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1. 增强基础设备建设

基础设备对火灾的调查工作极其重要, 进行信息采集、现场分析、监测、交通防护等相关工作。因此, 我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增加基础设备, 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 不仅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物证采集分析技术, 还要学习其电脑三维成像模拟技术, 从而改善我们设备落后与不足的缺陷, 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加强人员培养, 建设高素质水平队伍

针对缺乏专业人员和现有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我们应该提高人员的素质, 因为火灾调查工作对于人员专业性和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也是具有严格的政策性、纪律性的, 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我们必须要培养高素质人员, 不仅增加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要调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主要可通过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模拟实验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还可以组织人员交流经验和进行案例分析, 从而大大提高其专业技能。

3. 增加技术鉴定的结果

针对在实际调查过程中, 只是有过多的现场描述, 而缺少专业的数据来进行说明和佐证的问题, 我们应该注重技术鉴定的结果, 通过增加技术人员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 利用先进的基础设施来进行技术鉴定来改善这种现象, 使结论不仅仅停留在现场描述中。

四、结语

从文中可以得出, 火灾的发生影响了国家社会的稳定和人民财产的安全, 因此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本文通过介绍火灾经常发生的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人们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 同时研究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为消防部门减少火灾的发生以及开展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建刚.新时期基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3, (16) .

煤粉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 火灾;调查;目的任务;问题;对策

引言:火灾事故调查是公安消防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火、电、气、车的用量迅速增加,相应的火灾隐患也明显增多,起火因素也日趋复杂,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显得越发重要。

1 火灾调查工作现状

在阅读文献和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就目前火灾调查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下面从仪器情况、人员结构、人员素质、技术鉴定、责任处理、档案建设等几方面就火灾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1 基本装备缺乏,设备陈旧落后。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基本装备包括摄像、录音、物证采集、分析检测、现场绘图、挖扒、个人防护、交通、文字图象处理、通讯等仪器工具。目前,先进国家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除了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物证的分析和技术鉴定外,还开始用计算机三维图象模拟火灾的发生蔓延经过,从而准确及时地认定火灾原因。而我们相当多的基层单位在火灾现场勘查中,由于缺少装备或者有的仪器装备不会使用,还停留在用锄头、铲子扒火场定结论的层次上。不少火调人员在调查火灾时,只能凭经验、凭主观意愿办事,造成有的痕迹物证无法在火灾勘查现场进行分析,拖延了调查时间,错过了调查最佳时机,或造成火灾事故调查中断,影响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2 机构配备不足,专业人员缺失。

火灾调查工作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而目前,我国火灾事故调查的专门科研机构也很少。火灾事故调查的特殊性,要求现场勘查和现场询问互相印证。现场勘查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因而要求火调人员不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运用,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火灾调查的经验,才能真正适应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火灾事故调查人员不能接受院校的系统业务培训,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提高,因此,培养一名胜任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人员需要的周期较长。

1.3 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不够严谨。

火灾原因认定准确与否,与调查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和工作作风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在市、县一级的公安消防机构,其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系统学习火灾事故调查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一些新同志虽然有专业知识,但在本岗位上工作的时间短,也缺乏对火灾勘查实践经验的积累,业务水平提高慢,长期不能独立工作;一些老同志不注意知识更新,凭经验办事,导致了火灾原因认定依据不科学、不充分,定论不准确。在火灾调查工作中遇到一些重、特大或疑难复杂火灾时,部分火调人员往往产生畏难厌战情绪,致使一些火灾调查工作失去了时机,给火灾原因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2 火灾事故调查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2.1 火灾事故调查目的就是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依法处理责任者;并总结消防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预防对策,减少或避免同类火灾事故重复发生。

2.2 火灾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查明火灾经过和火灾原因;发现、搜集和保全火灾有关的痕迹和物证;查明火灾事故的性质;查清火灾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总结防火和灭火方面的经验教训。

3 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火调人员少。根据调查,全省专职火调人员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虽然目前全省各个基层大队都配有一名防火参谋,但是火调人员都是兼职的,平时还从事着建审、执法、通讯报道等多个消防监督岗位。支队机关虽然配有一名专职火调人员,但事实上从事其它工作的时间比从事火调工作的时间多的多。

3.2 火调从业人员素质低。大多数火调人员。未经过正规院校火调专业学习,没有系统学习火灾事故调查专业知识,只是自己通过书本和实践中学习了一些火调知识,边学习边运用,磕磕绊绊的从事火调工作,加上目前干部交流快,岗位调整频繁,一些未取得岗位资格的监督人员也调整到火调队伍中来,导致目前这只火调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4 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对策

4.1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火灾调查工作。火灾事故调查是公安消防机构一项重要的任务,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是为消防工作做好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执法为民的一种体现。因此公安消防部队应高度重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分析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加强和改进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新措施。

4.2 健全机构,加强火灾调查队伍建设。公安消防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火灾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建立火调部门和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火调器材和设备。目前省级消防总队已成立火调处,负责全省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组织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并成立了火灾鉴定中心,负责对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提取物证的分析处理工作;市级消防支队也应成立火调科,负责辖区火调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组织重特大火灾的调查工作;基层消防大队应确定 1 名兼职火调员,负责辖区内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并参加支队组织的全市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4.3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火调人员素质。应建立火调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积极为火调人员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传授火调知识和技能,使其能熟练掌握各类火灾特点、燃烧规律、现场勘查、火灾痕迹的提取、技术鉴定等,不断提高火调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

5 结束语

火灾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公安消防机构认真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相互探讨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集思广益,不仅是查明火灾原因,依法追究事故责任,维护消防法制的必要前提,还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研究火灾发生规律和特点,有效防止火灾危害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单选题含答案下一篇:202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想_看开学第一课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