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忠公集》原文及译文

2024-07-30

《欧阳文忠公集》原文及译文(精选4篇)

《欧阳文忠公集》原文及译文 篇1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

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诮:讥讽

B.范文正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设施:实施

C.乃以事中君 中:中伤

D.大涵肆于六经 涵肆:潜心竭力

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去掉后对意思表达影响最大的一项是(3分)

A.犹可伸于地下

B.以文章有名

C.已而锁其厅去

D.所会客皆一时贤俊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

B.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

C.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

D.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

1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②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15.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9.(3分)D

10.(3分)A(诮:讽喻)

11.(3分)B

12.(2分)C(《论语》应为《春秋》)

13.(3分)B(“三四大臣”不包括苏舜钦)

14.(6分)①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文章并为文集作序,来彰显他的大节(3分,“集次”“序之”“著”各1分)

②应该由我详细叙述他获罪而死的过程,使后代的人了解其中的原因(3分,“以”、倒装句式、“有以”各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5.(4分)①丈夫死后,勤俭持家(或“甘守贫困”)。

②奔走呼告,为丈夫伸冤。

③收集丈夫遗作,结集刊印。

④操持丈夫的丧葬事务,通过父亲和儿子向作者求墓志铭。

【评分参考】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不分条扣2分。

参考译文

已故的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从苏君去世,(她就)穿布衣吃粗粮。(这样)过了几年,携带着苏君的孤子,收集他平生的文章,奔波到南京,向她的父亲哭诉说:“我丈夫活着时受屈,还可以在死后伸张。”她的父亲太子太师把(这些)告诉我,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文章并为文集作序,来彰显苏君的大节,(表明)他受屈的遭遇,从而督促当朝官员们应当乐于为国家培养贤德之才,并且为苏君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他的妻子卜问(之后)在嘉祐元年十月某日,将苏君埋葬在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之后,她)又向她的父亲哭诉说:“我丈夫在人间受屈,还可以在地下伸张。”于是(她父亲)杜公和苏君的儿子苏泌,都写信来,(向我)求(一篇)墓志铭来安葬(苏君)。

苏君名舜钦,字子美。苏君的祖父名叫易简,因为文章(而)有了名气,官至礼部侍郎。(苏君的)父亲叫耆,官至工部郎中。苏君少年时凭借父亲的恩荫补任太庙斋郎,调任荥阳县尉。(但这并)不是(苏君)喜欢的(职位),不久(就)封门离职了。(后来苏君)考中进士,做了蒙城知县。(父亲去世后)为父守孝,期满(后),调任大理评事。

苏君长得奇特不凡,性格豪爽有大志。少年时喜好古文,擅长写文章。(做官)所到之处都有好的政举。在京城做官,职位虽低,多次上奏折谈论朝廷大事,敢说别人难说的话。范文正公举荐苏君,(皇上)召试,得到集贤校理的职位。自从元昊反叛,(朝廷)出兵无功而返,天下由于长期安定而懈怠,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很困难。皇帝振作,重用三四位大臣,想彻底革除各种弊端,来缓解老百姓(的负担)。在这个时候,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施行很多改革措施,却(遭到)小人阻挠。只是(因为)皇帝正信任和重用(他们),(小人)想有用来撼动(他们的把柄),(还)没找到(从)根本(上动摇之处)。因为苏君(是)范文正公举荐的,又是宰相杜公的女婿,于是(小人)借事中伤苏君,(苏君)因为掌管监进奏院祠神,(被小人)奏告(苏君)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是监守自盗(使苏君被)除去官籍。苏君天下闻名,所宴请的宾客都是当时的贤俊之士,全都因这件事被贬逐。这之后那些中伤苏君的人高兴地说:“我一举网(将)他们(打)尽了!”之后(被皇帝重用的)三四位大臣相继被罢官离开,天下(改革的)大事最终不再施行。

苏君携妻带子居住在苏州,购买木石修建了沧浪亭。每天读书,潜心竭力在(钻研)六经(上)。时而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愤闷之情,到情绪激昂时,往往(写出)惊世绝俗(之作)。(他)还喜欢写草书,所写作品都值得爱重。所以即使是他的短诗和醉后的墨迹,(也都)被人争相传阅。天下的读书人,听到他的名字而仰慕,看见他的流传作品而喜悦,去拜见他(见到)他的容貌而恭敬,听到他的谈论而震惊佩服,和他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不忍离去。过了几年之后,他又做了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因疾病死在苏州,享年四十一岁。

《欧阳文忠公集》文言文阅读题 篇2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显用之 常:曾经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5、《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6、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参考答案:

1、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2、B

3、C

4、C

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俱)兴

6、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欧阳文忠公集》原文及译文 篇3

公姓杨,讳景,字某,云南安宁人也。事母以孝闻,性狷介,不妄取。

少补州学生,举永乐癸卯乡贡,卒业国子。拜霸州判官,专领马政。政久弛,逋课累数岁,官急征,马数益耗。公叹曰:“养马者,民也。民困,马何由息?”乃与民约,悉纵使就业,期年□马足。会遭父丧,民数百辈诣阙请夺情,留公不得,皆涕泣去。服阕,改灃州,力益举剧。有卒失牛,诬民吴姓为盗,州为成狱。公疑之,阴遣人置牛郭外,纵之归。牛经卒门,奔民家入其苙中,卒乃服罪。合九载秩满,民请留,部使者六七至,例不得复留。

擢化州同知,峒夷①乱贼千余将攻城,会久雨,城寝坏。民谋走徙,号声震天地。守将夜缒城以遁。公令曰:“吾在此,毋恐!”时城中民兵不满三百。公激以义,且示祸福,皆愿尽力。乃撤故仓木以蔽城缺,又缚稿人被衣铠置城上以疑贼。贼夜至,攻甚急,有三人缘堞上,擒斩以徇。贼知有备,乃引去。欧都督信在高州,闻警以兵至,则贼已遁。欧大惊叹,书“守忠”二字遗公,而置守将于法。公益治城练兵,寇屡至无□获,遂不敢复犯。民皆曰:“活我者,杨公也。”方贼乱时,有按察官至城下,守城将启关内之。公执不可,按察怒曰:“汝寇我邪!”公谢曰:“今日之事,城为重。”明日,果闻有异服自稠人中遁去者。按察方欲报公,愧而止。公每获贼,既鞫实必诛而后报。或曰:“法不当尔。”公曰:“脱有不虞,奈何?”既而,邻郡缚贼者皆堕贼计,人益服之。

天顺庚辰,以老乞致仕。道巴陵,贫不能归,□占籍焉。子一清举奇童入翰林登进士第而公卒家益贫不能归巴陵一清乃葬公镇江。比拜中书舍人,获敕进儒林郎,封公配张氏太安人,时公已卒若干年矣。

(选自《李东阳集?第二卷》,有删节)

【注】①峒夷,时人对壮族、苗族的鄙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逋课累数岁 课:税收 B.马何由息 息:繁衍、增长

C.擒斩以徇 徇:示众D.汝寇我邪 寇:侵犯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乃与民约,悉纵使就业,期年□马足。

②公益治城练兵,寇屡至无□获,遂不敢复犯。

③道巴陵,贫不能归,□占籍焉。

A.①而 ②所 ③因 B.①乃 ②以 ③且

C.①而 ②以 ③且 D.①乃 ②所 ③因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一清/举奇童/入翰林/登进士/第而公卒/家益贫/不能归巴陵/一清乃葬公镇江

B.子一清举奇/童入翰林/登进士第/而公卒/家益贫/不能归/巴陵一清乃葬公镇江

C.子一清/举奇童/入翰林/登进士第/而公卒/家益贫/不能归巴陵/一清乃葬公镇江

D.子一清举奇/童入翰林/登进士/第而公卒/家益贫/不能归/巴陵一清乃葬公镇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公为人耿直,一生清贫自守,退休后,因家中贫困,没法回到家乡。

B.杨公任霸州判官,想方设法替百姓减缓赋税,任期满时百姓都舍不得他离开。

C.贼兵攻打化州城,在城墙坍坏、守将逃跑的不利形势下,杨公冷静应战,逼退贼兵。

D.杨公去世多年后,他的儿子杨一清官拜中书舍人,获得朝廷敕封,晋升为儒林郎。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公疑之,阴遣人置牛郭外,纵之归。(3分)

②公激以义,且示祸福,皆愿尽力。(4分)

(2)请概括杨公任化州同知时“守忠”的两个主要事例。(3分)

参考答案

5.(3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D.“寇”在此处是意动用法,“把……当作贼寇”的意思。

6.(3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 A. (①句当用连词“而”,表顺承,“乃”为副词,如用则应置于“马”“足””之间,排除B、D;②句,用“所”,与“获”构成名词性词组,强调结果,与前文“屡至”协调一致,如用“以”构成固定词“所以”,强调方法,与上下文不协调;③句,用“因”,有“趁着……”的意思,与前文“贫不能归”连接紧密,如用“且”取“暂且”之意,似乎也通,但与后文“不能归巴陵”就相矛盾了。排除C。)

7.(3分)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C.

8.(3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B(杨公离任霸州判官是因为“遭父丧”,非任期满调任。“任期满百姓都舍不得他离开”是任灃州判官时。)

9.(10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1)①杨公觉得这个案件很可疑,暗地里派人把牛拉到城外,然后放牛回家。(3分,“阴” 1分,“纵”1分,句意1分) ②杨公用大义激励他们,并且向他们说明福祸的道理,(军民)都表示愿意竭力守卫城池。(4分,状语后置句1分;“示” 1分,可译为“说明”“明示”“宣示”;补充省略成分“军民”1分;句意1分)

(2)【参考答案】①壮族、苗族等作乱贼兵攻打州城时,杨公激励并率领军民守住了城池,打败了贼兵,保住了化州百姓的性命。②当贼兵作乱时,杨公冒着得罪上级的危险,执意不肯放按察使进城。③杨公每次俘获贼兵,为避免发生意外,只要审问证实罪行的,一定是先行诛杀才上报。(3分,写出一个2分,两个3分)

参考译文:

公姓杨,名讳景,字某,云南安宁人。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性情耿直,不求取不当取之物。

少年时被推荐补录为州学学生,考取了永乐癸卯年的乡贡,最后在国子监结业。杨公任职霸州判官,专门管理马政。当地马政久已松懈,百姓们拖欠赋税,累加起来有很多年了。官府愈是急迫征纳,交上来的马的数目就愈加少。杨公叹息说:“养马的人,是百姓。百姓贫困,马怎么能增加呢?”于是与百姓们立下约定,都减缓他们的赋税,使他们安居乐业。第二年,交上来的马匹数目就足够了。后来遇到父丧,数百名百姓到官府里去,请求朝廷依“夺情”之例,想让杨公留任,没有获得批准,大家都哭泣着离去。守丧期满后,杨公改任澧州判官,更加尽力去做益于百姓之事。有位衙卒家中丢失了一头牛,他诬告称是被一位姓吴的平民偷盗了,州里已经判决吴姓平民罪名成立。杨公觉得这个案件很可疑,暗地里派人把牛拉到城外,然后放牛回家。牛走过衙卒的家门,径直走向吴姓平民家,进入到牛圈里。衙卒这才认罪。等到了九年任期期满,百姓们请求他留任,为此吏部接连派来六七名使者催促,最终还是按照规定,把他调走,不得再留任。

杨公被提升为化州同知,期间壮族、苗族等作乱贼兵千余人将要攻打州城,恰逢漫长雨季,城墙渐渐被雨水浸泡坍坏。百姓们谋思着逃亡迁徙,哭号声响彻天地。连守城的主将也在夜里用绳子拴着坠下城墙逃跑了。杨公号令说:“有我在此,大家不要惊慌!”当时城中百姓与兵卒不足三百人。杨公用大义去激励他们,并且向他们说明逃亡是祸坚守是福的道理。军民都表示愿意追随杨公竭力守卫城池。于是拆下旧仓库的木料来遮拦堵塞城墙塌陷处,又绑扎草人,给它们穿上衣服铠甲,放在城头上用来迷惑贼兵。贼兵在夜里到达,非常猛烈地攻城,有三个贼兵攀爬上到城头的矮墙,被守城军民擒拿斩首,并且将首级挂在城墙上示众。贼兵知道城中有了防备,就撤退离开了。都督欧信在高州城,听到警报率领军队赶到化州城,贼兵已经逃走了。欧都督大为震惊、赞叹,题写“守忠”二字赠送给杨公,并按军法处置逃跑的守将。杨公加紧修整城墙训练军队,贼兵屡次进犯一无所获,于是不敢再侵犯化州。百姓们都说:“使我活下来的人,是杨公啊!”当贼兵作乱时,有按察使到达城下,守城的将领准备打开城门让他进城。杨公执意不肯,按察使愤怒地质问:“你把我当作贼寇了吗?”杨公道歉说:“今日的事情,以城池安危为重。”第二天,果然听说有外族人从人群中逃走。按察使正要报复杨公,听说这件事后,感到羞愧,就打消了报复的念头。杨公每次俘获贼兵,已经审问证实罪行的,一定是先行诛杀然后才上报。有人说:“按规定不应当这样做。”杨公解释说:“如果发生意外的事情,怎么办?”不久,邻近的郡县因为捆绑押送贼兵,都中了贼兵的奸计,人们更加佩服杨公了。

《欧阳文忠公集》原文及译文 篇4

古今文章,作者非一人,其以之名天下者,惟唐昌黎韩氏、河东柳氏、宋庐陵欧阳氏、眉山二苏氏及南丰曾氏、临川王氏七家而已。然韩、柳、曾、王之全集,自李汉、刘禹锡、赵汝砺、危素之所编次,皆已传刻,至今盛行于世。欧阳文惟欧所自选《居士集》,大苏文惟吕东莱所编文选,与前数家并行,然仅十之一二。求其全集,则宋时刻本虽存,而藏于内阁,仁庙亦尝命工翻刻,而欧集止以赐二三大臣,苏集以工未毕,而上升遐矣。故二集之传于世也独少,学者虽欲求之,盖已不可易而得者矣。

海虞程侯自刑部郎来守吉,谓欧吉人,吉学古文者,以欧为之宗师也,尝求欧公大全集刻之郡黉(hóng古代称学校),以幸教吉之人矣。既以文忠苏公学于欧者,又其全集世所未有,复遍求之,得宋时曹训所刻旧本及仁庙所刻未完新本,重加校阅,仍依旧本卷帙,旧本无而新本有者,则为续集并刻之,以与欧集并传于世。既成,教授王君克修请予序。

公为人英杰奇伟,善议论,有气节。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皆传诵。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其文名盖与韩、柳、欧、曾、王齐驱而并称,信如天之星斗,地之山岳,人所快睹而钦仰者,奚庸序为?独推程侯今日所以传刻之意,则不可不序以见之也。

盖公文全集初有杭、蜀、吉本及建安麻沙诸本行于世,以岁既久,木朽纸弊,至于今,已不复全矣。兹幸程侯慕仰昔贤,思其著述,亟为寻访,俾散乱亡逸者,悉收拾之,汇为一集,传刻于世。使吾郡九邑之士,得而观之,皆知学古之作,而无浮靡之习。四方郡邑之广,以至遐裔之地,亦必因以流布,而皆有以沾其賸馥(shèng fù 余香)。后之君子,将转相摹刻以传,又可及于久远。则侯之幸教学者之意,非独止于一郡,而达之天下,垂之后世无穷焉。是其有功于苏文,岂不亦大矣乎!予故乐而为之序。

(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欧集止以赐二三大臣

止:停止

B.教授王君克修请予序

序:作序

C.亟为寻访

亟:多次

D.俾散乱亡逸者

俾:使

7.下列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

A.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B.为是其智弗若与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于是相如前进缻

B.千里逢迎

C.都督阎公之雅望

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之所以重刊苏东坡文集,是因为以前李汉、刘禹锡、赵汝砺、危素、吕东莱等所编的苏东坡文选收录不全,且在世上流传甚少,求学之人得之不易。

B.海虞程侯对苏东坡全集的刊印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部全集以旧本篇章为主,舍弃了新本的很多内容。

C.苏东坡全集最初有杭、蜀、吉本及建安麻沙各版本流行于世,但因时间久远,朽烂破损,所以当世已见不到苏东坡全集了。

D.作者认为苏东坡全集的刊印意义重大,不仅能使本郡人受益,而且也能使一些偏远地区的人受到苏东坡文章的影响。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4分)

②后之君子,将转相摹刻以传,又可及于久远。(3分)

参考答案

6.答案A(止:只,仅仅) 3分

7.答案 D

解析:例句和D项中的“与”均为连词,和。A项介词,跟。B项语气词,吗。C项动词,交好。

8.答案C[解析]A项前进: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B项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D项行为:古义,品行作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9.答案D(A.“李汉、刘禹锡、赵汝砺、危素、吕东莱等所编的苏东坡文选收录不全”与原文不符。B.“舍弃了新本的很多内容”与原文不符。C.“当世已见不到苏东坡全集了”与原文不符。) 3分

10.翻译 7分

(1)下至乡里田间,外至异族,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他的盛名是当时所没有的。(“闾巷”“夷狄”“莫不知名”“盛”各1分;或按每小句1分)

(2)后世君子,也将争相刻印来使它流传,这样它又能流传得更久远。(“摹刻以传”“及于久远”各1分,整体句意顺畅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古到今的文章,作者并不止一人,那些依靠写作而名扬天下的,只有唐代的韩愈、河东柳宗元,宋代的庐陵欧阳修、眉山苏轼和苏辙、以及南丰的曾巩、临川的王安石七大家罢了。然而韩、柳、曾、王的全集,自从李汉、刘禹锡、赵汝砺、危素编辑整理之后,都已辗转刻印,至现在盛行于世。欧阳修的文章只有欧阳修自选的《居士集》,苏东坡的文章只有吕东莱所编的文选,与前面几家的共同流传,然而仅占十分之一二。寻求他们的全集,宋代的刻本虽然存在,但都藏在内阁中,明仁宗也尝命工匠翻版刻印,但欧阳修的`文集只赐给两三个大臣,苏东坡的文集因为未完工,所以想要广泛传播就难了呢。所以这两个文集在世上流传得很少,求学之人虽想寻求,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海虞程侯以刑部郎的身份来吉州为官,说欧阳修是吉州人,吉州学习古文的人,都以欧阳修为宗师,曾经寻求欧阳修的全集在郡中的学校刻印,用它来教授吉州人。既然苏东坡向欧阳修学习,又因为苏东坡的全集世上没有,又到处寻求,得到宋时曹训所刻印的旧版本及明仁宗要求刻印却未完成的新版本,对其重新加以校对,仍然依照旧版本的篇章,旧版本上没有而新版本上有的,就作为续集刻印出来,(使苏东坡的文集)与欧阳修的文集一块流传于世。完成之后,教授王克修让我作序。

苏公才智杰出、奇异不凡。擅长议论,有气节。他作文章,刚刚下笔天下就都传诵。下至乡里田间,外至异族,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他的盛名是当时所没有的。他的名声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并驾齐驱,确实如天上的星斗,地上的高山,人们都想尽快见到他并钦佩仰慕他,怎么还需要作序呢?如果单看程侯现在刻印苏东坡文集的原因,我就不能不作序来介绍了。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下一篇:《许可证》校验《合格证》新证发放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