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为话题小学作文

2024-05-19

以环境为话题小学作文(共11篇)

以环境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1

当你走在大街上,如果你想吐痰,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选择了吐在地上,那么你想过没有,你在害自己吗?一口痰含有大量的病菌,当太阳着时就会繁殖、传染。同样,当你砍伐一棵树,当你挖掉一片草,当你把脏物倒进河流,难道你没有觉得这是在破坏环境,“伤害”自己吗?

我们一方面大力提倡不乱丢垃圾,另一方面我们在吃棒冰时往往随便地将包装纸扔在地上。又比如,有些厂的老板把厂房装饰得美丽豪华,可是背地里却把污水、废水偷偷地源源不断地往河里排放……所以,尽管我们天天在宣传环境意识,可是污染环境,危害生物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人们用各种方法,污染了我们美丽的家园,破坏了我们千年的摇篮!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继续破坏环境,终究有一天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一天已经快来了,泥石流、台风、森林火灾……受害的不是人类吗?

春天,小鸟为你而歌唱,太阳为你而灿烂,小草为你而嫩绿,花儿为你而红颜,天空为你而蔚蓝……是多么美好的啊

我三年级时学过《一个小村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人们过度砍伐树木,使得大地裸露,大水冲没了村庄。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难道还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在我们城市中吗?这种现象不在少数,曾经的山清水秀,如今的臭气熏天,这就是人们的“杰作”啊。

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给了我们大片大片的森林,绿地,我们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是光秃秃的荒漠,还是茂密的树林,你肯定选择的是茂密的树林。那还犹豫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自觉保护环境,自觉爱护环境,自觉绿化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创造美好的未来!

以环境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2

一、分阶段创设实践目标

因农村方言比较重,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维,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阶段目标入手。

在1 ~2年级主要是培养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语,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鼓励学生每天写出短篇日记, 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想。

在3 ~4年级主要培养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有主动识字的习惯。在习作方面有留心周围事物, 勇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写出给印象深刻的文采。

在5 ~6年级主要培养写作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真情实感, 做到语句通顺流畅, 书写规范、整洁。

二、创设校园实践环境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1.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情景

现在网络设备都比较普及, 我校的多媒体网络设备也比较齐全。教师在上语文课时以充满激情, 以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感情展示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去影响学生的情绪, 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内驱力。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设疑、释疑, 引导、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传导给孩子们, 学生才能以情融文, 以文陶情。

2. 提高阅读能力激发习作水平

自古以来, 在我国对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上十分重视, 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可见如果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经指出,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这些都说明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课内的功效占30%, 课外的功效占70%, 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我校也有一间图书阅览室, 教师充分利用阅览室为学生创设平台, 引导学生到多读优秀的课外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给他们以交流形式激发感受, 通过写评议、写感悟让他们体验成功。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 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3. 创设制作园地激发习作水平

通过创设制作情境使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 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玩是儿童的天性, 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每年我校都有组织师生一起制作灯笼, 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能力, 想出创意的灯笼, 然后将一些不用的材料化废为宝, 亲自动手裁剪拼接等工序完成制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放松身心, 劳逸结合的形式, 还能增加作文的素材。还有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节俭, 充分利用材料可以做出一件美观创意的作品, 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 它也能为在习作中发挥潜能, 陶冶情操, 增进学识, 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提供重要的体验和经历, 因此它正是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素材。

三、创设温馨和睦的家庭及生活实践环境, 促进真情实感习作

除学校开设活动与场所外, 家长也要和学校做好密切配合工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中的避风港, 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 我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 父母的学历也不是很高, 但是我们教师可以作为中介, 传递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书信。我校虽然处在农村, 但教学设备和通信都比较完善。为了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在教学上我也采取一些办法, 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 感人肺腑。

1. 设立亲情信箱

自从2012年学校安装上校讯通以来, 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但有些家长不认字, 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提出某些建议, 共同关注小孩的学习状况。农村工作虽然很忙、家长文化程度不是很高, 但小孩的需要就是能得到家长的鼓励和关心, 多让出机会给小孩参与学生生活实践, 所以我们教师经常发信息或写纸条的方式来向家长传递信息, 一起关注小孩每天的学习、成长环境, 这样小孩在学习中才能够自然过滤掉口头语言中的一些过激不好的词语, 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反思的空间, 习作中有感而发。

2. 开展亲情活动

经多次走访与调查发现, 农村小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也很少, 平时家长忙于农忙或文化程度不高, 无法顾及小孩的学习生活等。为增强家长多了解小孩学习生活的需要, 我们常在儿童节开展亲情活动, 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 之后相继开展了征文活动, 如“夸夸我的长辈好”“父母眼中的我”“为妈妈洗脚”“献给母亲的歌”等主题活动, 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 把情感升华, 涌现出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

四、创设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环境, 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 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周边资源优势培养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农村小学生比城市里的大多数小学生有很大的优势, 就是有直接的感性认识。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 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使同学们深深感觉到: 生在家乡的幸福, 长在山乡的优越, 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 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而富有真情实感。

五、结语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多元化实践平台, 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收集信息, 让其体验成功,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有感而发, 必须要有相应的生活体验与经历激发他们的情感, 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 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 消除消极的情感, 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我们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须积极探索并创设条件。不难发现, 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亲身体验, 他们的语言才那样的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习作有了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王珍华.让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成为农村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课程教育研究, 2012, (35) .

[2]文俐平.精心设计实验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 .

以环境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3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 篇4

也有的年轻人,张口有饭吃,伸手有衣穿,花钱更不用愁。生活优裕,向来是一帆风顺,更谈不上什么“凄苦风雨”,他们不知生活之艰难,他们的生活“航船”也似乎没有目标,一味在“船上”睡大觉,不管有没有触角翻船的危险。他们完全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性,不思进取,不思创造。

但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处境平常,纵有风浪也不大。依我之见,倒是更值得注意。应当让平常的生活过得不平常,需要调动你所有的才智和潜能,去创造新的生活。

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 篇5

过去,那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那一片片常开满五颜六色野花的大草地,那一棵棵挺拔高大的树木……然而现在,小河有的已经干涸了,有的里面漂浮着塑料瓶、饭菜盒、一次性筷子和用过的餐巾纸等,一走过去,就会闻到一股酸臭腐烂的味道。可是人们忘了,这些垃圾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破坏小河洁净的面孔的。现在那美丽的大草地也不知道去了哪儿,全都被建成了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工厂。工厂每天排出的废气、污水还污染了原本清新的空气。现在高山上的树木,有的被人们砍去造房子了,有的因为太瘦小,又没有大树的保护,在台风、暴雨来到时冲掉了它们宝贵的生命。因为树木的减少,山上也光秃秃了。这就像给高山脱下暖和、绿油油的“大外衣”,让它在寒风中挨冻。

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中,随着工厂不断地增加,也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但是,人们突然领悟到了这样破坏环境的后果,也开始保护环境,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我家前方那座大桥下,建起了一条条小路通往公园,小路旁特意种上了绿油油的小草,红艳艳的小花,还有一条铺满了鹅卵石的小道。每当小草太长了,园林工人就会定期来修整。河里的垃圾也经常有人来打捞,甚至淤泥也开始清理了。河里的水没有过去那么浑浊了,常有人来钓鱼,我也常喜欢看他们钓鱼。春天的时候,河中还时不时有一大群黑色的小蝌蚪在水里的绿植间游来游去,像是在捉迷藏。

现在,我们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像社区、学校、街道都需要垃圾分类。垃圾要合理地丢入相应的垃圾桶,这样,有的可以继续利用的垃圾就会重新加工,让人们再次使用,可以节省不少原料呢。有的垃圾可以进行小小的加工,变成植物们生长的养料,用处可大了。还有的垃圾对人体有害,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分类,就可以变废为宝,进行再利用。

以保护环境为话题的作文 篇6

“刚上台,我的脑里就一片空白,那篇演讲稿可是集我才华于一张啊!忽然我想到什么,说出口:‘从小,我就看过许多环境新闻,看到了许多关于环境污染的事例。变脏了的河水,裸露的山坡,中毒而死的鱼儿,沿着海岸环绕,宽整整有一米……看到那些惨不忍睹画面,我不禁心惊胆战,仿佛听到那些生物的哭诉,而人类就是制造者!

“‘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还记得村里有条小河,河水清澈建娣,有许多小鱼与青蛙等等,那曾是我与小伙伴娱乐的天堂,可几年后,我发现那条小河不见了。在那同样的地方,却出现了一条“黑河“,奶奶叹息着说,那是村里人不爱惜小河的后果!于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根了。

“‘这种现象不在少数,曾经的山清水秀,如今的臭气熏天,这就是人们的“杰作”啊。人们用各种方法,污染了我们美丽的家园,破坏了我们千年的摇篮!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继续破坏环境,终究有一天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一天已经快来了,泥石流、台风、森林火灾……受害的不是人类吗?治理污染是我们环保工作者的人物,使大自然焕然一新使我们的目标,我们有责任、有能力去挑起这个重担!

“‘无论今天我是否成功,我仍想渴望清水的鱼儿,渴望绿色的土地,渴望蓝天的白云一样,渴望我们的环境变美、变净、变绿!

当我说出谢谢的时候,耳边的掌声早已淹没一切。但我仍真心感谢我的坏记性,让我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说出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心声。就像我说的一样,我不一定要当上局长,但一定要帮助大家拥有一个好环境,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以底线为话题的写作指导 篇7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 以“底线”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要就该作文材料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选定立意时, 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能体现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 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高远和深刻, 自己有话可说。

底线的内涵是什么?底线是最低限度, 是不可以逾越一步的界限。它关系到自身行为的一个需要固守的界限。比如信仰、道德、良知、人格等等, 这些做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就是人生的底线。譬如说对待亲情很珍惜, 对待爱情不背叛, 成就事业靠实力, 所得金钱要合法等等, 皆是人生底线。陶渊明、朱自清、齐白石因为把握住了做人的底线, 而名垂青史;秦桧、汪精卫因为失守了做人的底线而遗臭万年。这些是历史事实性材料。剽窃抄袭, 官员公款赌博、庇护走私;医生销售假药、索要红包;商人偷税漏税、伪造假账, 这些是现实性反面事实材料。现实生活中, 做人或做事不可逾越一定的规则或最低限度, 超越或突破了, 就会付出代价。

“道德底线”在不同的领域、场合, 对于不同的人, 情况是不同的。应该具体分析出哪一种道德。如守信、爱国、忠诚、善良、仁厚、能关爱别人、有奉献精神等。坚守人格底线, 具体分析出是维护自身的尊严, 坚持自己的追求, 志趣, 信仰, 原则等。坚守伦理底线则应分析出恪守孝道, 虎毒尚不食子之类。坚守伦理底线则应分析出恪守孝道, 虎毒尚不食子之类。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 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 就是处事的最基本的准则, 也是人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假如我们为公众设定一个过高的道德底线, 结果会怎样?汶川地震后, 有人心怀大情大义, 舍弃一切去救灾。他们的美德值得敬重, 也可鼓励每一个人都向他们看齐。但是, 我们不能强制每个人都必须做到舍己为人, 因为那是道德上限。我们只能要求一个人必须做到坚守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毕竟是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得逾越的红线;在正常情况下, 在可能达到更高标准的时候, 我们需要追求, 需要超越。卓越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 呼唤着超越。我们没有完美的人格, 但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底线上, 向着更高的高度攀升。

其次, 设置好的分论点, 论证才能形成严密的逻辑链。

当一篇议论文立意明确之后, 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 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法, 即面对中心论点, 可以提一些问题, 如“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 然后再进行筛选。

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对金钱坚决说不, 这是良知的底线;敢于质疑权威, 坚持事实, 这是求知的底线;一心为民, 精忠报国, 这是为官的底线。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 守住自己的底线, 创造人生的辉煌;守住自己的底线, 缔造企业的传奇;守住自己的底线, 铸造了民族的傲骨。 (2) 坚持自己的底线, 方可赢得他人的尊重;坚持一名企业家的底线, 方可赢得人们的认可和赞誉;坚守良知的底线, 方可赢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脱。 (3) 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了商鞅变法的壮举;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了海尔企业跨国公司的梦想;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4) 坚守道德底线, 为自己赢得荣誉;坚守道德底线, 为企业谋求利益;坚守道德底线, 为国家赢来别国的尊敬。从“怎么办”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 坚守底线, 需要破茧成蝶的耐心;坚守底线, 需要舍己为人的勇敢;坚守底线, 需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心。 (2) 底线, 需要我们用坚韧的毅力去坚持;底线, 需要我们用奉献自我去支持;底线, 需要我们挑战自我去打破。 (3) 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一颗诚实的心;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不畏死的精神。 (4) 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执着自信。

以环境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方法论

想要加强写作的水平,大量的优质作品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现实状况来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对其写作兴趣和欲望的激发,进行完全自主的开放式写作,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从而令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然后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思考,利用日记、读后感等方式进行持之以恒的练笔,最终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教师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育中,教师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作文讲解,然后直接对学生进行硬性的命题写作,如“我的小狗”等。然而也许小学生家里并没有养过小狗,这就令学生们完全没有素材来进行作文写作,极大的打消了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

特别是教师在进行写作讲解的时候,更多的注重知识点和技巧讲解,常常选择一篇具有特点的文章,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讲解这篇文章的特点。讲解后就命令学生进行类似的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严重的脱离了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既不理解,也没有足够的素材,从而令学生们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应该着重加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应用。选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利用引发式的命题来进行写作引导,如半命题方式“我最爱的(家人、动物、运动等)”。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又能很好的令学生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感情,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拥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师生关系平等化,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其实在小学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兴趣。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开展中,常常表现为教师以身份强制实施到学生的身上,这样便极大的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时,可以适当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共同欣赏、探讨文章中的意境和美,跟同学们站在同一起点,将学生作为进行作文写作教育的主体,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引发学生们的写作激情。

三、作文素材积累“观察化”、“阅读化”

素材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因此要想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实质性的提高,那么就必须要使小学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然而以小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素材的积累是相当有限的。因此针对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予明确的阅读指导,并教会学生们对生活进行观察,从而利用阅读和观察来积累充足的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在有导向的指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引导学生们进行读后感创作,从而培养学生们进行写作抒情和阅读思考的能力。

四、作文命题生活化

学生们在进行写作创作时,仅仅拥有兴趣和素材是不行的,他们还需要一个正确的导向。而这个导向要与学生们积累的素材相契合,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作。而起到这个导向作用的,就是作文写作时的命题。在命题时,要尽量使题目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从而引发学生们的生活共鸣,使其能够将真情实感真正的与写作相融合。

五、拓展教材,教材内容生活化

教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其内容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更偏重于名家名篇的引用,忽视了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的契合。虽然名家名篇的写作水平很高,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拥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其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进行创作时,过多的对名篇进行模仿,从而丧失了自己对语文写作创作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选择时,要有针对性的对传统内容进行筛选,并有选择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令教材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代入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利用教材内容中丰富的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对于文字表达的渴望,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自主的作文创作,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

六、作文指导过程生活化

在进行作文写作教学时,“写”并不是教学的全部,相对于写,作文指导对作文写作教学效果具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然而传统的作文指导,只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直观的评判,如“中心混乱”、“没有主题”等等,严重的打击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然而作文指导却是进行作文教学时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针对作文指导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传统的“评语”模式,尽量通过公开的讲解来完成。在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的批评,要根据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充分的讲解说明,从而为学生们指出正确的写作改善方向。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可以令学生更容易接受,并能够从生活的联想中真切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对学生们的整体写作水平提高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导致他们的学习更多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所以引发其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而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围绕着生活开展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实行互动、情境等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小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全志.作文,是心灵的轻吟低唱——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

[2]李彩萍.守望精神交流的家园——作文教学随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3]陈子祥.寻根固本 枝繁叶茂——作文教学随想[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4]林莉.浅谈中学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内涵与特点[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5]张磊.用心灵去歌唱——浅谈作文与做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以环境为话题的初中英语作文 篇9

To everyone on our planet,

Over the past years, floods, droughts, landslides, and dust-storms have frequented our planet, the only habitat of human beings. Several days ago, tsunami(海啸) has swept the Southeast Asia, which has caused enormous damage. All these have sounded an alarm to human beings.

The destruction which is caused by human beings has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If we pay no heed to the present destructive human activities, our planet will become of tomb instead of cozy home. What’s more, we should realize that only from our planet can we obtain our sheltering, food, cloth and so forth.

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话题的作文 篇10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原来地球母亲甘甜的乳汁哺育孩子和孙子们的无数代,而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无处不在,大地母亲折磨遍体鳞伤。难道我们不心痛吗? “拯救地球”已成为我们强有力的声音!

我想:作为一个青少年在未来,我想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每当我看到有人抽完烟,我就会把没点燃的烟头扔在地上;有人吃了口香糖后会吐在地上;有人会把旧电池扔得到处都是。我想问他们,“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平衡受到威胁,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因此,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开展环保行动。

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仅仅是空谈,而是取决于实际行动。虽然,我现在做的是一些小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未来的天空一定是蓝的,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

以环境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11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闻由头,主流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目前, 这一假设已经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验证。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 其中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是:媒介设置公众的议程, 那媒介的议程又有谁设置, 即媒介议程设置的来源问题。粗略地看, 这个来源包括多个方面, 比如政府发言人、新闻当事者, 也包括媒体自身。“这一阶段也包括媒体间的议程设置, 即新闻媒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2]

从信息流的角度看, 议程设置的影响是多个过程循环进行、共同作用。媒体报道新闻, 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是一个过程;部分受众接收新闻后对其他受众进行传播时可能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这是第二个过程;媒体转载其他媒体的报道和由其他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进行评论, 这又是一个过程。第三个过程即是媒体对媒体的议程设置。不同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差距很大,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哪些媒体处于引领状态, 哪些媒体处于跟随状态、被其他媒体的议程所牵引, 这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

评论是媒体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众多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开设了评论栏目 (节目) 。评论不仅仅是在传达观点, 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哪些议题值得评论, 哪些不值得。不同媒体提供的值得评论的议题的多少,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设置媒体的评论议题中所起的作用。时评界一般将这种评论的议题称为新闻由头。

一、样本选择的基本介绍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版“青年话题”为例来进行分析。“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 其带动了时评的兴起与繁荣, 而时评也是当下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中最常用的评论形式。目前, “青年话题”在全国纸质媒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选择它作为分析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样本分析中,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2010年6~9月“青年话题”中所有的评论进行分析, 共获得样本501份。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两个问题:一是, 在提供新闻由头的媒体中, 不同类媒体的表现是怎样的;二是, 哪些具体的媒体表现比较出色?媒体种类有多种划分标准, 笔者将所考察的媒体分为4类: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专业、行业类媒体;都市报、晚报等, 主要是想观察这几类媒体的具体表现。

需要做出的解释有:一些评论, 是作者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现象作为新闻由头,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按“其他”统计。有数量较多的评论并没有标出新闻由头, 这一般都是热点新闻, 即便不标出新闻由头公众一般也熟知,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标注为“不确定”。一些专业类媒体本身就是由中央媒体创办的, 比如新华社创办的《经济参考报》和《财经国家周刊》, 这些专业媒体在新闻由头中被都列入“专业、行业媒体”而没有列入“中央媒体”。

在新闻来源中出现的央视《新闻1+1》、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还有央视网, 都列入“央视”的统计范畴。同理, 新华网、新华社都列入新华社范畴;中新社、中新网都列入中新社;人民网和《人民日报》都被列入《人民日报》;《大河报》和大河网都列入《大河报》;环球网和《环球时报》都列入《环球时报》;中国之声和中广网都列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这次统计总共出现了7次这种情况。

二、统计分析:不同种类媒体的表现

运用SPSS软件将每一类媒体进行编码, 输入数据后运用频数分析, 得出表一。

通过表一不难看到, 在为“青年话题”提供新闻由头、设置评论议题的媒体中,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占得比例最高。值得评论的新闻, 一般都是有争议的热点新闻, 由此可见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引发舆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央级媒体所占的比例与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媒体总量上看, 前者要远远少于后者, 在这种情况下能占到19.6%的比例, 也说明其表现比较出色。另外, 中央媒体中, 《人民日报》主办的《京华时报》和《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新闻由头获得的频数为22, 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财经国家周刊》、《现代快报》和《现代金报》获得的频次总共为17, 如果将这两个数字合并到中央媒体中, 其作为新闻由头的百分比将提到高27.3%。而评论议题最多 (频数为43) 的《新京报》, 其主办方之一也包括中央媒体《光明日报》。

地方党报的绝对数量比较多, 这不仅包括省级党报, 还有市级党报。但通过上表可以看到, 除去“其他”选项外, 地方党报在设置评论议题中的表现是最差的。而且, 地方党报中仅《广州日报》一家的频数就是22, 其后依次是《长江日报》 (频数为5, 下同) 、《南方日报》 (4) 、《大众日报》 (1) 、《济南日报》 (1) 。

专业、行业类媒体所占的比例不高, 这与《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是综合性评论而非专业化、行业化评论也有关系。这里的专业、行业类媒体, 根据统计主要是经济类专业媒体, 其中表现较好的有:《第一财经日报》 (频数为7, 下同) 、《经济参考报》 (6) 、《21世纪经济报道》 (6) 、《中国经济周刊》 (6) 。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媒体分布的地区来看, 不同地区的媒体表现也差距很大, 表现出色的媒体基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和成都等城市。具体来看, (不含专业媒体和中央级媒体) 北京 (频数为75.5, 下同;一个评论用了两个新闻由头, 其中《北京晚报》频数按0.5计) 、广州 (45) 、南京 (23) 、武汉 (12) 、成都 (9) 、上海 (7) 。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新疆等中西部地区, 没有一家媒体入选。

三、统计分析:具体媒体的表现

本次分析共统计到97家媒体, 除去“不确定”和“其他”选项, 平均每家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频次为3.8。将出现频次最高的10家媒体进行列表, 如表二。

通过上表可以计算出前10家媒体作为新闻由头的平均频次为19.6, 是所有97家媒体平均频数的5倍多。而且, 这10家媒体总的频数, 占到了可以确定的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的一半多。由此可见, 在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过程中, 存在着比较明显地少量媒体设置较多评论议题的现象。

“这种精英媒体领衔与新闻专业普遍规范的作用, 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共同带来一个结果, 也正如我们已经留意到的, 就是新闻媒介的高度同质化。”[3]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一文的这段话, 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还是以新闻由头为例, 一个评论写手写的关于同一个新闻由头的时评可以同时投给全国几百家媒体, 评论的地域色彩减弱, 全国各地的报纸往往都是同时评论一条新闻。而这些新闻由头, 大多是由为数不多的媒体提供。

麦库姆斯提到的“精英媒体”在美国具体是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中国的情况则比较特殊。许多论者都将党报、中央媒体当做主流媒体来看待, 但通过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 地方党报在提供和设置评论议题方面已经与人们的期待形成较大的差距。在97家媒体中, 地方党报只有5家, 而且除《广州日报》外, 其他报纸的频数都非常低。

从表二可以看到, 《新京报》与《中国青年报》的频次最高。其中, 《新京报》自2003创办以来, 就一直以时政新闻为主打, 以高端读者为受众目标。在报道北京新闻的同时, 《新京报》还经常派出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热点新闻进行报道, 这也是该报“核心报道”栏目主要内容。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6月3日的一篇评论《倘若“暴拆官员”奉命行事》, 引用的就是《新京报》对安徽阜阳官员暴力拆迁被问罪的报道。另外, 《新京报》还利用办报地在北京的优势, 报道了大量中央各个部门的新闻, 这往往也成为评论的热点议题。比如“青年话题”6月18日的冰点时评《公开“三公”支出到底难在哪里》就是以《新京报》对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的报道为新闻由头。

《中国青年报》是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性报纸, 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比如备受业界和学界推崇的“三色”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等。新千年后, 《中国青年报》于2004年6月1日创办了特别报道栏目, 根据该栏目主任吴湘韩在2009年4月的一次讲话, “从2007年的数据统计来看, 报道重大公共事件的专题67个, 占56%;反映重大社会问题40个, 占34%;解读重大公共政策12个, 占10%。”[4]上述三类报道, 无疑都是评论比较偏好的新闻由头。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7月8日的评论《媒体误报“批示”背后的真问题》就是以该报7月7日的特别报道《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作为新闻由头。

另外, 《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调查”是国内媒体中周期比较固定、操作比较成熟的精确新闻, 其“所涉及到的选题多种多样, 包括时政报道、民生感受、青年发展和社会研究……关注弱势群体, 维护社会公平, 形成了鲜明特色”[5], 该栏目所做的调查也常常作为评论的由头。如“青年调查”在8月31日刊登的精确报道指出, 63.5%的家长期望教育部门规定教师不收礼。9月1日, 有评论在该报以此新闻为由头发表评论《禁止老师收礼扭不过腐败文化的“粗腿”》。《中国青年报》的其他栏目如教育、科学、法治等方面报道的新闻, 紧扣社会热点, 也是评论者经常引用的由头。

作为一份党报, 在其他地方性党报全面式微的情况下, 《广州日报》在此次统计中的表现格外显眼。显然, 这与该报的锐意改革是分不开的。“从1996年1月组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即广州日报集团, 笔者注) 起, 它就明确了‘党报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党报不应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竞争之外, 而应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这一发展模式。”[6]在具体的操作中, 《广州日报》通过改版、自办发行、大力引进人才、从制度设置到经营管理完全企业化、积极容纳新媒体等措施, 实现了报业集团中无论舆论引导还是媒体经营, 都以党报为核心。自1994年《广州日报》广告收入首次跃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第一位后, 这一位置就一直都没有变动过。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报纸的内容, 在众多媒体中, 《广州日报》的报道有22次作为本文统计的评论的新闻由头,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四、思考: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与党报舆论引导的危机

无论从表一还是表二来看,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而地方党报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这也是本文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 在谈到党报时, 往往都会将其列到主流媒体、权威媒体的行列。赵克强在《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中还对我国媒体按照主流媒体、次主流媒体、边缘媒体进行划分[7]。这其中, 地方党报也被划入了主流媒体中。但“主流媒体”不是天然的或者可以凭着某种“身份”就可以自然获得的称谓。党报能否真正做到“主流”, 需要读者和市场的检验和认定。

在媒体为其他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党报的新闻多大程度上为其他媒体所转载, 多大程度以提供新闻由头的方式设置其他媒体的评论议题, 可以作为衡量党报是否主流的一个观察视角。评论的新闻由头, 一般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热点新闻, 评论者很少把地方党报的新闻作为新闻由头, 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这类报纸在关于国计民生的新闻报道方面存在不足呢?

与党报相比,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则在逐步向主流化转型。我国非党报纸媒的报纸, 最早是晚报, 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这类报纸被定位为“日报的补充”和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内容的表上形式上强调“软些软些再软些”。1996年, 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 报纸定位为“市民生活报”, 此后, 都市报类媒体大量涌现。此时的“市民”还是个宽泛的概念, 既包括干部群众, 又包括知识分子, 还包括广大市民。内容设置上, “就是满足市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娱乐的各方面的信息的需求, 强化新闻的‘实、快、短、热、活、宽’。”[8]按照赵克强的分类, 这样的媒体应该被列入次主要媒体行列。

“1998年3月, 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 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革新, 其后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纷纷效仿。”[9]迈向主流媒体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加时政新闻、深度报道、开设评论栏目等, 整体内容变得更硬, 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成为部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新的诉求, 读者定位自然也不再是所有市民, 而是中高端读者。在报道范围上, 部分报纸经常超越办报所在地, 及时派出记者报道全国其他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事件, 力求在这些事件中把握主动权。

这其中,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还设有评论周刊, 前者还有《深度周刊》, 用以进行深度报道。这些报纸虽然在笔者的统计中也被划为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甚至其报名中也有“都市报”、“晚报”的字眼, 但其新闻的操作理念、提供的新闻类型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 《南方都市报》就提出, 要“记录时代进程, 培育现代社会, 启蒙公民意识”。[10]在本次统计中, 除了表二中列出的媒体外, 其他表现较好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为:《现代快报》 (频数为7, 下同) 、《北京晨报》 (6) 、《北京青年报》 (6) 。

一般认为, 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是比较主流化的新闻, 社会新闻则是次主流化甚至非主流化的新闻;而党报在时政和经济新闻报道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都市报、晚报则更多地报道社会新闻。在都市报、晚报的发展初期, 其确实以社会新闻作为主打。但通过本次关于《中国青年报》评论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 都市报、晚报在为评论提供时政、经济新闻的议题方面同样非常出色。利用SPSS交叉分析, 得出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到, 无论是政治题材还是经济题材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 地方党报都远远低于都市报、晚报等媒体。本来就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社会新闻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只有在经济类题材, 才有媒体即专业的经济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超过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当然,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向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低俗的社会、娱乐新闻依然大量存在, 软广告、广告与新闻不分的现象等时有发生。但这并不能掩盖这类媒体在提供重要、热点的新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角色。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部分都市报、晚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这些媒体的报道经常就作为其他报纸国内新闻版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评论主要的新闻由头来源。《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一文把部分符合条件的都市报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权威报纸也列入主流媒体行列, 这在本文的分析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舆论引导, 首先是要吸引公众关注什么, 然后才可能影响其态度, 即这是一个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对于党报而言, 如果其内容报道中涉及社会热点、公众关切的新闻不多, 除了其本身难以吸引读者之外, 其他媒体也不会转载其报道, 或将其作为评论的议题。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 是扩大部分媒体社会影响力、掌握舆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致力于引导舆论的党报而言, 如何通过改进新闻报道,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深入思考。

五、结语

本文从《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的新闻由头入手, 试图分析媒体为媒体设置评论议题的过程中, 不同媒体的表现。分析表明, 中央级媒体尽管数量少, 但在媒体议程中依然占有很重的分量。一些逐步向主流化转型的都市类、晚报类媒体的表现最为出色。而地方党报则处于弱势, 市场化改革较早的广州日报是该类报纸中最显眼的明星。如何切实提升地方党报的影响, 让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名副其实, 还需要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一.聚合还是分流——多元视角下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J].消费导刊, 2009 (7) :191.

[2][3]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 2007 (3) :60.

[4]吴湘韩.网络时代纸媒独家深度报道的空间[Z].http://book.cyol.com/content/2009-04/20/content_2630161.htm

[5]青年调查, 这里报道民意[Z]http://zqb.cyol.com/node/node_6465.htm

[6]文远竹.党报要成为城市报业市场的野战军[J].新闻战线, 2009 (7) :19.

[7]赵克强.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J].新闻知识, 2006 (3) :3~4.

[8]李鹏, 陈翔.华西都市报的三次理论创新[J].新闻战线, 2002 (6) :67.

[9]赖大彬.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J].青年记者, 2009 (9月中) :55.

上一篇:开业朋友圈祝福句子(通用30句)下一篇:我爱读书作文集(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