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之道与品牌管理的心得体会

2024-07-14

品牌之道与品牌管理的心得体会(共7篇)

品牌之道与品牌管理的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品牌之道与品牌管理,我了解了品牌的内涵,感受到了每一个品牌的魅力,更是被他们的战略和创新所惊叹,同样使我受益匪浅。

每一个品牌都有它的内涵,首先品牌的属性是产品的属性,;品牌价值是一种超越企业实体和产品以外的价值,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效用的价值。品牌价值需要通过企业的长期努力,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一定的价值。品牌的文化是品牌的内涵是文化,品牌属于文化价值的范畴,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结合。品牌的个性是品牌存在的灵魂,品牌个性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心里基础。品牌的内涵在于它除了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的属性和利益外,更重要的是它向消费者所传递的品牌的价值、品牌个性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牌文化。

每一个品牌都有他们的战略,但是在在管理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最后一个品牌可能会走向灭亡,而有一些品牌却会走向更大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从昔日的乳品巨头,到当下的轰然倒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三鹿事件带给当下中国企业的不仅是警示,更多的是思考。我觉得他最后面临这样一种局面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三鹿生产者道德伦理的缺失也不注重诚信,还忽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其次是市场监管体系的不健全,还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过于淡薄,最重要的是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以及食品安全法律不够完善。

也有一些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比如说:每次危机发生的同时,肯德基,麦当劳都是迅速与外界沟通,做出准确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处在一个媒体与,“告已相当发达的国度里,在面临危机事件时,如果企业充分利用公共关系和媒体,与相关利益群体建立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关系,坦诚地向社会公众及新闻界说明造成危机的原因,学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并采用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通过合适的公关策略去化危机为机遇,是可以赢得媒体和公共舆论对企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维护甚至提升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面企业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政策,也是企业沿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路径。

而苹果公司的品牌管理和发展中也有突破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今天苹果公司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了全球的手机和电脑市场,究其原因,这并不是因为乔布斯一个人的独特魅力,而是取决于它的强大的研发团队,使苹果公司能充分把握市场信息和市场走向,手机和电脑设计无论在外观上还是在功能上都独领风骚。同时它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嵌入了破坏性创新战略,通过挖掘潜在消费者群体、创新价值主张、重置价值链、完善利润保护机制,不断拓展现有市场和占领新兴市场,最终成功颠覆主流市场。

通过以上的这些案例,我感觉到品牌战略和企业战略都是一种远景目标。但是企业的战略是一个公司,团队的最终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总体规划。任何一个企业,公司,如果没有战略,就没有方向和前进规则。而品牌战略可以说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按照企业战略,一个公司在执行这个战略的过程中,要具体到产品,有形和无形,在流通的过程中怎么才能和同行竞争,达到最大效益,并且找到自己产品可持续流通的源动力。这个源动力,有很多方面,可以是价格,质量,外观,甚至包括无形的公司信誉和企业形象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如果能够给你的产品提供一种和竞争对手对抗,并且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那么你的企业就获得了一种核心竞争力。

我的观点是公司要赢得市场要满足顾客需求方面超越顾客期望,公司首先要阅读顾客,第二,确定优质服务标准,建立制胜团队,提供解决问题方案,吸引新顾客和留住老顾客如比如说,麦当劳“顾客是我们的上帝”在麦当劳这句话永远是对的,他们的营销任务就是向顾客提供优质和保障顾客满意。

品牌之道与品牌管理的心得体会 篇2

提到市场就不能不提两个重要的名词, 那便是客户与品牌。这两个名词与市场的关系就好比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极为密切。可以说客户与品牌是影响一件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 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说是全部因素。学政治的时候, 老师在教授经济学章节的时候会提到两句话, “要么找市长, 要么找市场”, “有形手, 无形手, 手拉手, 向前走”, 这两句话其实是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市长代表的是政府或者是政策, 而市场则是市场本身, 至于有形手则是指市场本身对市场的调节, 无形手则是指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的规划。由此可见, 市场的变化也是很复杂的, 在这复杂的市场关系中, 企业家想要经营好自己的企业, 在市场这份大蛋糕的分食中分到一块大一点的蛋糕, 那么就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对市场造成影响的因素, 然后通过努力去将这些因素朝着对自己企业有利的方向改变。而毫无疑问的是, 客户与品牌就是所有企业家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所在。

客户其实就是消费者, 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让消费者满意了, 消费者才会消费, 企业才能获取利润, 从而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品牌则是企业对于生产的产品做的一个包装, 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首先得要让消费者了解这件产品, 那么就需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推广, 此时品牌效益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一件产品经过包装之后成为一个品牌, 而消费者却对这个品牌毫无知晓, 那么这件产品的包装只能说是失败的, 这时, 即便产品性能再好, 别人对你这个品牌不了解, 一样不会对其消费, 也就毫无市场份额可占, 企业对这件产品的所有投资也将得不到回报。

所以, 客户与品牌是一件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企业应该为这件产品准备的两样至关重要的东西。首先, 企业需要积极去为这件产品打造品牌。商场如战场, 各个生产公司都在为了争夺自己的市场份额拼得你死我活, 一点点的小细节就能分出两个企业的胜负, 因为市场变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想要不被市场淘汰, 就必须每时每刻绷紧神经, 将产品从工厂的生产线到零售店的销售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详, 如此才有可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而客户与品牌则毫无疑问的是企业能否站稳脚跟的重要保障。

客户之“道”

客户之“道”中的客户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但所谓的“道”在我看来却更为重要, 道“字”有很多种理解, 可以将其理解为道路, 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方法, 但不管是道路还是方法, 无非是怎样去取悦客户, 发展更多的客户。在大多数人看来, 或许客户之道就是营销之道, 诚然, 客户之道与营销之道差异不大, 但是其中还有细微的区别, 营销之道更着力于将这件产品销售出去, 考虑的只是简单的销售, 而不会考虑销售者的感受。客户之道则不同, 主要是考虑如何为这件产品发展更多的客户, 虽然也是致力于让消费者来购买这件产品, 但与此同时也会考虑到消费者的感受, 比如消费者购买这件产品是否划算?购买这件产品之后有哪些具体的用途?多少钱购买这件产品比较合适等等。除此之外, 客户之道与营销之道的区别还在于对消费者的服务态度上, 不得不说的是, 中国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真是烂到极点, 发展速度之所以快不上去, 很大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问题。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曾经指出, 投入和产出、原因和结果以及努力与报酬之间原本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而通过调查数据显示, 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 即80%的利润基本上来自于20%的客户, 由此可见, 客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的是, 近几年来, 金融机构急剧膨胀,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 无论是市城还是县城, 都可以看到各大银行网点做的什么“面对面, 手拉手”之类的活动。企业的领导们自然也意识到顾客的重要性, 尤其金融机构, 顾客随时都可以选择银行或者炒银行的鱿鱼。于是为了争得客户, 各家银行可以说是挖空心思, 不择手段, 服务新招迭出, 同业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先后提出了“顾客第一”、“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无错”的口号。“优胜劣败, 适者生存。”这条大自然中生物竞争的法规, 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社会的同业竞争。

事实上, 随着一线员工认识的提高, 服务的质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这确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因为探讨这个问题的, 不再只是行长、科长了, 所主任、一线员工现在都感到需要提高服务质量, 他们开始懂得, 服务不再是“额外的要求”, 而是工作本身的“内在需求”。

服务是一种感情投资;服务是一种公关活动;服务是一种无形资产;服务是一种名牌战略, 是信誉的保证。要树立“靠牌子吃饭”的观念, 牌子越响, 效益越好。企业要创名牌, 除了本身的硬件之外, 主要靠优质服务来实现。如果没有优质服务, 即使你的产品再好, 也将无人问津。信誉比金钱更重要, 信誉无价, 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是一笔宝贵的潜在资源。信誉去得容易获得难, 是无形的力量, 无形的财富。

明白了服务的重要性, 我想或许大家对于客户之道也算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而真正的客户之道除了要透彻地了解服务理念之外, 还需要做到如前文所说的, 真正的做到为消费者考虑问题, 学会换位思考, 当与客户相处时, 应该清楚一点就是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 那么作为消费者的你, 希望别人如何为消费者考虑呢?从这个角度去为消费者考虑, 就能推己及人, 就能真正的与客户推心置腹, 建立和谐融洽的客户关系, 这样发展的客户才是稳定的长期的客户, 才能给你所在的企业带来最大化的收益。

品牌之“术”

品牌之“术”与客户之“道”一样, 品牌固然重要, 而在我看来“术”更重要。所谓的“术”在这里自然也与“道”是一个意思, 都可以理解为方法, 无非就是怎样去提高品牌效益, 怎样去让品牌更有优势。之前在网上曾看到过一篇经济学论文, 文章的题目就叫《品牌的“道”与“术”》,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资深的营销与管理咨询专家, 他在文章中说, 一位企业市场负责人跟他讨论, 说企业未来品牌的建设让人感觉越来越迷茫, 无从下手, 因为现在大家建设自己企业的品牌都是打广告, 搞促销, 不打广告不搞促销企业的品牌根本无法建设, 时间长了, 广告和促销仿佛就与品牌同根同源、不分彼此了, 不能停下来, 因为一旦停下来产品的销售额又会掉下去, 而不停就意味着打广告、搞促销的费用不断攀升, 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似乎很难把握。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而未来企业品牌的建设也不用迷茫。很多企业家与品牌推广部的人都陷入了一个死胡同, 这个死胡同或许可以叫“跟风”。当局者迷, 企业家与品牌推广部的人们身处其中, 自然而然的认为, 品牌推广就是联系媒体, 打广告, 在各种大型商场里搞促销, 宁愿先砸点钱进去也要先让大家了解自己企业的品牌与产品, 然后就认为这成功了, 一定会有消费者来买单。确实, 很多企业这样做都成功了, 但这个成功是不完美的, 这是只要砸了钱、产品不是太烂的企业都可以获得的成功, 而那些产品不过硬还砸钱去建设品牌的企业注定要破产。于是, 大家都来打广告、搞促销, 最后谁能分到更多的蛋糕就看谁砸的钱多, 你砸一千万, 我砸两千万, 最后我分到了两个亿的蛋糕, 而你就只能分到一个亿的蛋糕。可是, 砸到最后呢?大家都砸红了眼, 你砸一个亿, 我砸两个亿, 结果呢?品牌还没建设好, 企业就先宣告破产了。

一个汽车企业的年度品牌传播计划会议上, 企业品牌传播部的经理提出要在未来的一年里砸一个亿去用于品牌传播, 总经理听后非常生气, 大声地喝问他, “难道品牌都是靠钱砸出来的吗?为什么品牌传播的费用一年比一年高, 你们品牌传播部的人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 要你们来做什么?”话语可能是偏激了一点, 但却不无道理, 企业为的是利润最大化, 如果还没开始盈利便投入这么多的品牌传播费用, 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冒险的。而品牌推广一味地靠钱砸, 也实在是下策, 因为这是大家都会做的事, 无所谓谁做的好与不好, 只看谁有钱, 谁砸的钱多罢了。所以, 当大家拿钱往媒体身上砸的时候, 他们并不知道砸的意义在哪里, 只知道大家都这样做, 而且做了还都有成效了。就说刚才那个汽车企业吧, 总经理问品牌传播部的人, 投资一个亿的这些媒体都有哪些特色, 准备传播什么内容、传播的目标受众又是哪些人群?结果包括部门经理在内的所有人都很难回答上来, 可见这种砸钱只是跟风的盲目投资。

品牌的建设传播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在于企业自己对产品的包装。这样说吧, 传播是花钱请别人来帮你建设品牌, 其实这个建设也就是为了通过媒体来让消费者认识你的产品罢了, 因为毕竟媒体才是能够与消费者广泛接触的主体, 品牌只有通过媒体才能让消费者知道, 但这个传播对于企业来说绝不是关键, 关键还在于企业自己如何将产品包装成品牌。

企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如何包装成一个成功的品牌, 这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看看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企业对于自己企业品牌的建设就能看出一些不同, 如同样是一杯拿铁咖啡, 我用自己从超市里买的咖啡豆泡一杯, 成本或许只要20块钱, 但如果我到星巴克里去点一杯拿铁, 价格可能就是200, 这就是差距。为什么星巴克里一杯咖啡这么贵, 而我们明知道成本很低却还愿意去消费呢?这就是它品牌的魅力, 让消费者无法抗拒, 星巴克三个字就是最好的品牌, 难道星巴克往媒体砸了好多亿吗?不, 至少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就从来没有看到过星巴克的宣传广告。而星巴克成功的原因在于其经营的咖啡质量保障, 绝对是最佳的咖啡原料, 消费者来这里不用担心咖啡是否正宗, 另外星巴克将咖啡的文化与企业经营的理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做到星巴克就是咖啡, 而提到咖啡在想到拿铁、南山、卡布奇诺这些的同时, 自然而然的就想起星巴克, 它让消费者在进入星巴克之后就能完全沉浸在其所营造出的咖啡文化氛围, 能让人放松身心, 去掉疲惫, 星巴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咖啡馆, 它已然化身为现代快节奏疲惫不堪的职场人士们释放压力的避难所, 人们一进来便感觉到享受, 便觉得自己处在上层的社会里, 星巴克没有理由不成功。

所以, 企业在建设自身品牌的时候, 一方面要考虑传播,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是怎样让自己的品牌具有特色, 让消费者看了一眼之后就无法忘记, 让品牌还没正式上市消费者就已满心期待, 那么这样的品牌原先或许需要花十份钱去请十家媒体传播, 而现在就只需要花一份钱去请一家媒体进行传播, 因为大家都会记得你的品牌, 而品牌效应并不都是媒体宣传出来的, 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传播开来的。你的品牌独具特色, 自然会一传十、十传百, 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当一个品牌文化与创新融合到企业的品牌建设中, 这样的品牌肯定是独具特色的, 也注定会被人们所记下的。这样的品牌在其品牌管理系统和品牌战略趋于完美之后, 就算知名度很低也不见得要通过媒体来传播, 那些成功的企业必然都是谋定而后动的, 他们既专注于品牌战略和建设长远的品牌价值, 也关注于短期的战术策略, 他们必然是能够找到投资多少钱来打广告和搞促销的平衡点, 因此,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 而是必然。

“道”与“术”的融合

很多人觉得客户和品牌其实没什么不同, 或者说客户之道与品牌之术没什么不同, 因为品牌之术最后还是为了客户之道, 品牌要求做的怎么好怎么好, 其实不就是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客户, 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在我看来, 客户之道与品牌之术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我看来, 客户之道与品牌之术就好比是软件与硬件, 客户之道是软件, 品牌之术是硬件, 客户之道是为了让你争取更多的客户, 这里面包含着企业如何去取悦消费者, 如何让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同时感觉到物有所值, 消费过一次之后还想有第二次、第三次, 是一个企业市场部的那些人怎样与客户去交流, 搞好关系。而品牌之术或许最后的目的还是争取更多的消费者, 但它与客户之道是完全不同的, 不是你动动嘴皮去跟消费者天花乱坠的说一通就行的, 品牌之术要求企业必须要有强硬的实力, 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比其他企业生产的同样产品性能好, 只有品牌的硬性条件达到了标准, 让消费者满意了, 客户之道才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与可能。所以,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有了良好的品牌之术, 才有可能有不错的客户之道, 而若品牌之术跟不上市场的需要, 那么客户之道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这就好比一台电脑, 电脑本身的硬件好, 软件的运行速度才有可能快, 而若电脑本身的硬件就不行, 那么软件即便开发的再好, 运行起来照样快不了。

客户之道与品牌之术绝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可以将二者看成是影响市场份额的两个子集, 而这两个子集并非是独立的, 相反是有交集存在的, 这个交集便体现在品牌之术对客户之道的影响以及客户之道对品牌之术的影响上。一个聪明的企业家绝不会将脱离品牌之术来一味地追求客户之道, 同样, 自然也不可能脱离客户之道来一味追求品牌之术, 这二者缺一不可, 聪明的企业家自然也会懂得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为自己的企业谋求生路, 并最终发展成为一方霸主。

如何让客户之“道”与品牌之“术”相结合, 实现完美的“道”与“术”的融合, 是当下企业家们所面临的一个统一的难题。当然, 二者不可能真正完美的融合, 毕竟就算是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恐怕也不知道二者融合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完美的融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客户之道与品牌之术既不可能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 那么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 或者说二者之间必定是会互相产生影响。那么, 怎么让二者对彼此的影响都朝着对彼此有利的方向进行, 这是经济学家与企业家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面。客户之道与品牌之术的相互融合在我看来也就是二者之间的彼此借鉴, 怎样从客户之道中提取有用的方法应用于品牌之术中, 怎样从品牌之术中提取有用的方法应用于客户之道中, 这是二者融合的关键所在。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篇3

关键词:曹操;人才;领导;领导力;三国志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时候叫阿瞒,沛国郡人,原姓夏侯。其父曹嵩自小是大宦官曹腾的义子,后把姓改成曹氏。有人给曹操看相,预测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也”。此话果然应验,在没落的汉朝乱世时期,曹操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代奸雄而举世闻名。三国争天下,乱世之时,他带领着无数人才纵横大陆,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 唯才是举的用人术

曹操建立的魏国在三国中最强盛的原因也在于他成功的用人方法。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虽都善于管理人事,但总体来讲曹操的用人术应该在他们两者之上。他不仅讲义气、讲情谊,还会注重奖赏、保证官位稳定,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当时他就已经采用了现代管理技术。

人才纷纷云集到曹操低下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他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争取人才。曹操在55岁的时候,为了吸引人才颁布了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能力比道德更重要的曹操的人才观。

实际上,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中原而引起的官渡之大战。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强强对决的半决赛。当时袁绍的参谋许攸向曹操投降,他的这一举动就成了决定成败去向的分岔口。不管许攸拿出多好的计策袁绍都不听,于是许攸就拿着机密文书找到了曹操。许攸,因为他和曹操是儿时的好友。许攸向曹操告知了袁绍军粮存放处,并建议急袭此地。因为这一信息有可能是个骗局,所以任何人都难免会有些猜测。但曹操天生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认为此情报是千真万确的,于是决定突袭。突如其来的袭击烧毁了袁绍军粮大本营,曹操抓住了有利战机。如果当时他在突袭中失利,就会功亏一篑。而曹操就是能善于抓住有利战机。结果得益于此次战机,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大军。

大获全胜袁绍之后,曹操的过人之处就更加显现出来了。当曹操到达袁绍司令部的时候,袁军因急于逃走,好多文书未拿走。其中就有曹操部下写给袁绍的秘信。当部下把这些书信递给曹操过目时,曹操却二话不说把这些扔进了火炉中。“如果烧了这些信件的话,就不知道谁接近袁绍了呀。我们要彻底调查出叛逆者啊。”当大臣们纷纷建议不要烧掉信件时,曹操还是毫不犹豫地烧掉了信件。然后他拍拍手说:“如今袁绍亡了,天下人都是我的,还追究以前的事情有何用呢?袁绍强盛的时候,我也害怕,何况是一般人呢?”也许当时部下当中有很多人战战兢兢,而在场的人无不被曹操的举动所折服。[1](P.22)

从曹操的立场上考虑,如果密信中有他的亲信的话,就会比较麻烦。有可能会发生政治暴乱。烧书信既可宽容于他人,也会防止因此而产生的后遗症。不是任何人都能像他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判断事务并立刻付诸于行动。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曹操是位伟大的经营者。

二、留下完善体系和丰富人才的曹操

在《三国志》主人公曹操、刘备、孙权当中,曹操可以算是最成功的CEO。与别的国家相比曹操所创魏国的领土大小、经济能力、国家体系、人力资源、文化水平都有绝对的优势。从疆土大小来看,曹操拥有半壁江山。剩下的疆土被刘备和孙权各占一半。

而今把魏国比喻成企业的话,魏国是一个创业速度快,规模庞大,成长速度、效益、安全性都非常良好的大企业。企业组织完善,有灵活性。更重要的是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经营管理层。魏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蜀国虽然拥有超强的专业经营者诸葛孔明,但他们还是为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而苦恼。这一点蜀国与魏国具有强烈的对比。

魏国的企业文化也非常好。但国家主要不是靠武装力,而靠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先进的文化水平。当时用屯田制解决了最大的粮食问题,用兵户制解决了国防问题,用先进的户调制体系解决了国家税收问题。人事方面也采用了完善的体系。曹操用30年的时间亲自指挥造就了伟业。曹操以身作则开拓创新,组织改革,不断创立新的体系,提高效率。

曹操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善于为后人铺路。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经营团体因后继无人,继而前程断送在了第二代手里。即便创立者多厉害,如果不考虑合适的继承人,大业也会毁于一旦。或是过晚移交权力,或是选错继承人,都是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曹操并没有被儿女情长所左右,而是通过冷静的观察和思考选择了曹丕为继承人,并有意锻炼他。曹操的王朝为了向天下证明他们的子孙是可以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逐渐削减了皇帝的权限,在曹丕周围安置了很多人才协助曹丕,并让曹丕逐渐替代自己。曹操为曹丕留下的最宝贵财富就是人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比蜀国刘备、吴国孙权都优秀。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综合评价曹操说:“曹操临危不乱,变化多端,善抓机遇,唯才是用。不被感情所左右,冷静,如有能力不记小事。曹操能做大事是因为胸襟博大,乐观宏达,足智多谋。”一句话曹操是不同寻常的人物,超越时代的英雄。”[1](P.50)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能最终三分天下的枭雄——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因为用人有道而立足于乱世的,犹以曹操为最。曹操曾连续三次颁布“求贤令”,并提出“惟才是举”的口号,这个惊世骇俗的标准几乎颠覆了当时传统的“德才兼备”用人观。曹操以宽博的胸襟和大气的作风坚持奉行“实在”的用人之道,使其网罗到天下最多的人才。

在人才的使用原则上,除了大家常说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外,曹操对待人才,尤其是曾经背叛、攻击、伤害过他的人才,都非常理解和宽容,并且不计前嫌,以充分的信任换取人才的忠诚。比如曾向天下人谩骂其父辈的陈琳等。在对人才的领导上,曹操很好地运用了正激励和负激励的杠杆来调控和管理。他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人才的错误行为,又有丰厚的激励制度去褒奖人才的贡献。对待人才的一些小毛病,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他都很有人情味地放任和容忍。人才是择良主而归附的,领导越贤明则人才越汇聚,反之那些口口声声“爱才”、“惜才”却“无才”的领导,最终只能做孤家寡人。因此,欲当好老板的企业家们应当向曹操学习用人,学会洞察人性,洞悉人心,做一个实在的用人之能人。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管理者,他的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本思想,包含关于人的地位、价值、使用、激励、组织、培育、保护、考核等方面的内容。曹操的人本管理思想既有合理性。研究他以人为本管理社会及民众的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从中提取合理要素为今所用,推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曹操人本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其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借鉴意义。[1](P.50)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 篇4

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怨气很重,总是埋怨自己的国家不够先进、不够开放、不够民主。在过去的一年,我率浙江大学两个博士代表团分别访问了日本和台湾。访问日本的是浙江大学医学代表团,访问一共7天时间,有两件事情想说给你们听。第一,日本的宾馆开关房门时都是采用老式的铁钥匙,几乎没有一家宾馆像中国的宾馆那样采用时髦的磁卡钥匙;洗澡间同样采用老式的水龙头,这恐怕是中国人装修时绝对不会买的;宾馆里看不到壁挂式电视,全是老式的台式机;全日本的电视频道加起来都比不过杭州一个城市的电视频道多;第二,在日本最有影响的一个电台——NHK的报道中看不到国际新闻,更看不到有关中国人民三十年来巨大变化的丝毫消息。同样地,日本民众也绝不会知道巩俐、张艺谋等所谓的中国明星。访问台湾的是浙江大学艺术代表团。同样的现象,整个台湾的电视频道也不及杭州一个城市的电视频道多。由此来看,中国在信息开放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这也或多或少带来了某些弊端。

我要批评一下中国电视台二十四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联播,有时大篇幅地报道一些极为无聊的国际新闻或是花边新闻。这些报道对国民而言是有害无利的,尤其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教育人生》是中国教育界非常推崇的一个栏目,但这么好的教育节目在杭州、合肥又有几个孩子的妈妈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观看呢?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就是通过电视报道让自己的国民知道自己的国家是最好的,而极少提及其他国家的优势。与此对比,也反映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失败。

现在我已获得了很多荣誉,比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但我最看重的还是“浙江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这一称号。之所以这样说,就要讲到我80年代做学生、现在当教授的角色转换中产生的一种深切感受了。我想大家都已看过《高考1977》这部电影,当时这部电影在浙江大学举行首映式时我作为主要嘉宾进行致辞。这部电影拍得很好,轻而易举地激起了我对那个年代的回忆,也让我重温了那个年代大学生的艰辛。但除此之外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个年代的老师,他们都单纯地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追逐的理想,而不是像现在的名教授一样天天忙着跑项目、搞科研,把学生放到一边不予理会。现在很多关注学风的老教师对当今大学的教育捶胸顿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对现在的教风、学风不满意。恕我直言,中国近二十年来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其中最失败的一点便是放弃了“把培养人作为大学的根本”这一信条。之所以会被选为“浙江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要有真才实学。“真才实学”就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扎实,学到家。这也是我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诸多荣誉的原因。第二,要有爱生之心。这个原因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当代中国很多大牌教授都在忙着搞“863”、“973”等项目而乐此不疲,却忽略了作为一名老师最起码的教学工作,这种现象说轻一点是丧失了职业操守,说重一点就是没有良心。相反地,我可能就是比他们花在学生身上的精力要多一些,会主动去关爱学生。比如当得知某个学生的妈妈得了重病而在黑龙江找不到好医生的时候,我会把他的妈妈接到杭州来,找院士、医学家给她会诊;西部的同学春节买不到票时,我会给他买卧铺票;包括我的女博士的婚姻大事我都会竭力帮她解决。同时如若学生犯了错误,我会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以此来点拨学生的成长。第三,要有沟通的本领。恕我直言,现在有一些大学教授在沟通能力方面甚至比不上幼儿园的老师。“教授”一词,我认为一是教,二是传道。现在全国都在流行一种说法,就是“让大学教授上课”。这种提法听起来很好,但却不一定科学,因为现在很多大学评定教授的首要条件是做了什么项目、拿了教育部的什么课题或是发表了多少篇文章,但把教书育人特别是课堂授课的效果作为评定教授的条件的大学则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不上课便当了教授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很多大学教授的授课水平、与学生的沟通能力都或多或少地下降了,比不过上课上得好的副教授,甚至比不过上课上得好的讲师。因此“让大学教授上课”的科学提法应该是:大学应该回归“本源”,把上课效果的好坏作为评选教授的最重要条件;要让上课上得好的老师讲课,当然如果是教授的话就更好了。

同学们,送你们一句话:要如热爱自己的生命一般去热爱自己的专业。不要认为法律、金融、贸易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值得追求的职业方向,其实专业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在大学里应该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我现在已经是全国二十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也包括厦门大学。最近当厦门大学再次恳请我去做一个演讲的同时,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把易中天教授请出来和我同台演讲。当时我开玩笑地说要他们爱护自己的易中天教授。玩笑之余我也把自己和易中天教授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下比较,用来阐释我的“非对称思想”。所谓的“非对称思想”即取博弈双方的优势依次进行比较,追求非对称的发展成才之路。

先由书法讲起。我曾应邀为杭州移动公司总裁写过一幅书法,想到当下很多企业赚了学生诸多昧心钱,于是便写了“悟道”二字,不过那位总裁还是若有所思地接受了。这些老板在我面前之所以恭敬得像我的学生一般,是因为我在有钱人及当官的人面前从不说钱说官,而说知识。由此我联想到当今很多大学生不懂得“非对称优势”,在求职时面对企业缺乏自信,不清楚自己走向社会要依靠什么生存。作为中国创业教育协会的副主席,我认为大学生找工作不需要所谓的培训,关键在于树立自信心,要懂得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

书法之后,再谈艺术。我现在一切的成功都来源于“非对称思想”和《动物世界》的启发。我总觉得一个男人必定在经历过诸多的痛苦乃至不幸之后才会真正变得成熟。拿我自己来说,由于之前跳舞受挫,我精心学习了声乐。在浙江大学“宝来杯”歌咏比赛中,我以高分子学教授的身份在众多专业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了桂冠。无独有偶,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使我萌生了为当代大学生写一首真正属于自己的军训之歌的想法,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真的写成了这首以“谁说我们不像当兵的模样,谁说我们没有当兵的形象。我们就像当兵的模样,我们就有当兵的形象”为灵魂的军训之歌。

讲完艺术,再谈谈体育吧。我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新任主席,同时我也很喜欢兵乓球,是浙江大学的乒协主席。

当然,我也懂得在“品三国”等诸多文科知识方面我还是与易中天教授有很大差距的,毕竟我的研究领域不在文科方面。我在书法、文艺等多方面与易中天教授的比较并不是想证明谁更加强大,更无意贬低或是伤害易中天老师,而只是为了更好地阐释我的“非对称思想”,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一点。

接下来我想讲的是:天性是当代大学生创新的源泉。去年我在杭州做报告时曾讲到“孩子的天性需要被保护”。最近社会上大力倡导人们去关注并加强学前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也大为流传,从而促使整个学习过程的向前推移,但诸如学生择校已从幼儿园开始、强调胎教等社会现象在我看来是不科学的。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强调孩子在“学”之前不能“学”,不然就无所谓“学前”了。

在浙大,男女生比例接近7:3,但去年学校评选“十佳大学生”,十个候选人中只有1个男生,而且还是我力荐的。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分手时要死要活的很多都是男生,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80%是女生······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严重伤害了中国男人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男生的天性。女孩要学会爱护身边的男孩,不要让他们丧失作为男人的自尊与自信,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男孩的不自信、不勇敢,造成了难以抵御外族入侵的历史悲剧,最后伤害的还是女孩。而女孩越纯洁、越保持本性则越自然,保持美丽的时间也越长,过早经历复杂的情感、丧失自己的天性就意味着性早熟。

其实很多中国人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高考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因未能进入名校而沮丧,而要为能够进入安徽大学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因为我觉得学生高考分数越高则意味着进入大学之前遭受的摧残越深。每年浙江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5000多名本科生就有约16000至18000位家长陪同参加开学典礼,而参加毕业典礼的家长却不足500人。中国家长如此关注孩子的入学,却很少在乎他们的毕业典礼。而在国外连总统都要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推迟召开国务会议。经商的老板都知道生产的产品在即将出厂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而中国的家长却不关心孩子大学毕业以后的道路,以为把孩子送进大学就万事大吉了,这反映出中国一种不正确的文化取向。去年美国杂志《Science》刊登了一篇文章,以浙江大学为例专门描述了中国大学豪华而先进的研究设备,好比黄浦江边、长安街上行驶着的奔驰和宝马。由此来看中国人得不到“诺贝尔奖”并非因为中国大学的研究条件差,应该更多地去思考中国教育本身存在的诸多弊端。

中国大学前的教育情况是:很多中国学生几乎拿遍了世界上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等多种科目的冠军,尤以数学突出。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进入大学后就变得默默无闻、消逝在欢呼声和掌声中了。当下中国在数学领域只居世界二流,国内从未产生过“菲尔兹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另外,中国人在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同时,却频频宣传一些美籍、英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对中国的教育和民众毫无用处,因为中国的民众对这般苍白的宣传已经缺乏了判断力。再看邻国日本,与钱永健(美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获得“诺贝尔奖”的就有4位,且其中两位都是华裔,从而使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达到16位。据说其中一位80岁的“诺贝尔奖”得主在获奖的前50年从未踏出过国门一步,这让我联想到当今中国大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潮流——国际交流。

在中国,似乎国际交流已成为评价大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似乎只有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才算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我觉得中国的外语教育已走向歧途,把外语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更有甚者说不会外语就是文盲,我看说这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文盲。在中国过分强调一个人的外语口语水平,而把阅读和理解水平放在其次,这在日本正好相反。我并非认为外语教育不重要,而只是想强调外语只是学习的一种工具,不是体现个人水平的标志。美国学生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做调查研究了,很少学习外语;而中国学生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外语,在实践中就落后于人了。

与中国相比,日本无论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体育领域都更为优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对此进行了诸多思考。我当年留学日本时,看到幼儿园中的小朋友们脱掉鞋袜在冰冷的雪地里走,却没有一位妈妈因此而责怪幼儿园,这在中国是不敢想象的。让我们再来看一种现象:在中国,每天城市中很多著名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门口一到放学时间就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了;而在日本却很少看到家长接送孩子的现象,因为在日本小孩子的心中这样做是要被人嘲笑的。我想说的是家长接送本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中国民众历来自私情感诉求的充分体现。这是教育的非正常状态,需要我们思考中国文化教育的弊端,但与体制无关。

再看中国高校的大学生。现在很多毕业的大学生既无知又无良知地抱怨国家没给自己提供机会,但我要告诉这些人大连有太多的日本人,北京、青岛有太多的韩国人,杭州、义乌有太多的中东人……全世界都来中国寻找机会,我们没有理由抱怨自己没有机会。事实上找不到工作是假象,艰苦的工作不愿做、享受的工作找不到才是真相。我要告诫当代的大学生,只有在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离开大学后才会收获美丽的人生。

中国现在出现了号称“2+5+2”的“教育垄断同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旨在建立所谓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我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做了十年系主任,每年考入高分子系前3名、前5名甚至前8名的研究生都来自很普通的大学,而很少有这些名校的学生。在高考到考研3年半的时间里,当人与人之间再次进行博弈时,昔日的赢家却赢不了对方。我觉得非一流大学的学生以后的发展并不一定比名校的学生差,你们要相信自己的大学有能力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

最近网上在传播我的一个语录:让孩子学钢琴、学外语、学画画、学计算机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当今世界上单位密度和绝对密度学钢琴最多的国家都是中国,相反地,中国的钢琴音乐会听众却最少。有些家长认为逼孩子学这些就是在贯彻素质教育,岂不知一个人是否诚实、是否能够承受苦难才是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独立人格的最重要标准。由此看来教育的精髓是什么值得国人深思,并且我认为在当下中国有必要重新树立教育的精神。

萨科齐的善变体现了法国文化的特点和法国人自由浪漫的个性。法国人对豪华别墅、奔驰、宝马等话题没有任何兴趣,而只是喜欢品着葡萄酒与你谈论是否去过卢浮宫,是否看过巴黎圣母院。这说明在法国人的心目中,文化传承要远高于物质享受。我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东方明珠塔只是一堆水泥的堆砌而没有文化底蕴在里面,农民工上去之前是农民工,下来之后依然是农民工,文化修养丝毫没有增加。同样地,我认为杭州西湖也是没有文化底蕴的,这也是杭州人申请渴望将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终不如愿的原因所在。中国人对于自然风光的享受是十分贪婪的,许多农民企业家在门前搞花园、草坪等人造自然风景,而不是像丰田公司那样建设一个企业发展的博物馆,这是我们民族缺乏文化修养的典型标志之一。杭州有一座以大学命名的天桥——浙江工商大学大桥,是由于一对博士情侣在此处被撞伤后,政府迫于学生游行的压力而修建的。我不禁要问为什么撞到农门工时没有大学生组织游行呢?原因就在于当今大学生自以为是,没有真正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只有把家庭、把社会、把整个民族的利益提高到比自己的利益更高的位置时才算真的有良知、有责任感、有品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炼成功。只有当中国大学生开始关心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对他人的尊重达到甚至超过对自己的尊重时,中国才有可能步入真正文明的社会。同时,中国人在面对“付出艰辛的劳动去做事”和“简单且舒服地去做事”两种选择时,一般都会选择后者。由此看出当代的中国需要有知识的人站出来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教育学生在年轻的时候要多奋斗,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超市里许多家长怕孩子累着而把他们习惯性地放在手推车上;中国的研究生做论文时要考察实验路线,以此来避免麻烦,选择捷径;街上开奔驰、宝马的人随意抢道;大学生排队打饭时,看到外班同学插队就口出恶语,看到同班同学插队就把饭盒递过去……这些文化现象反映出国人品格的根本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的中国人缺少一种信仰。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员只有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才能称其为国民。面对我们的先人及历史,我们应当心怀感激之情和敬畏之心,任何轻慢的言论都是浅薄和无耻的。

纵观中国的近代史可知,清朝的覆灭不是因为当时清政府财政匮乏,而恰恰是因为太过富庶。1840年,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将近三分之一,远超过美、英、日等国,但奢侈糜烂的生活使得清政府不堪一击,主权与领土相继丧失,民不聊生。近代中国的屈辱导致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民主爱国思想于一体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很快就覆灭了。蒋介石上台后,推翻了“联俄联共”的政策,对共产党赶尽杀绝。共产党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进而醒悟后,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起义并不顺利,陈毅、朱德相继败逃广东,毛泽东也辗转上了井冈山。革命女英雄伍若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仍旧坚贞不屈;瑞金一个村子的百姓为了保护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章,全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折磨致死的村长最后用鲜血写下“革命万岁”这几个气壮山河的血字。由此来看,对一个民族而言,信仰是多么重要!同样地,在《动物世界》中仍旧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非洲野牛在迁徙的过程中,总要有几十头公牛为了种族的繁衍,在队伍的最后与前来觅食的食肉动物拼死抵抗,直至耗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大马哈鱼为了种族的繁衍,可以冒着被吃掉的危险逆流而上,产完卵后就死去了。连动物都知道为了种族的繁衍要挺身而出,当下我们中华民族多么需要先人那种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惧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以小泉纯一郎为代表的日本历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游戏,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集体行动,这不是我们浅薄的思想可以理解的。其实他们道个歉就可以得到邻国的宽容以及宽松的经济和外交环境,但他们绝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样得到的利益远远不能弥补一个岛国民族的忧患意识,一旦妥协是要灭国的,他们需要延续自己的民族精神。我要告诉当代的大学生,“不尊重自己的先人而去指责对手尊敬自己的祖宗”的行为是浅薄的。日本人不怕我们游行,他们最怕看到的是中国的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崇敬并缅怀自己的先人,到那时日本民族才会真正敬畏我们当代的中国后生。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面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我们在失望之余应该懂得,一个民族是一点一点进步起来的,如若我们每个人不能为民族的复兴承担一点责任,那这个民族将永远无望。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很浮躁,这是中华民族教育的失败导致的,我们只看到了其他民族的优点而过分夸大了本民族的缺点,这一点与日本民族截然不同。振兴中华需要我们去学习先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这是金钱所无法取代的,在我看来金钱绝不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当代中国人某些方面的不足是中国民众思维和文化的不成熟导致的,很多年轻人遭受一点挫折就无法承受了。我要告诫当代的大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丢掉自己做人的准则,不应丢掉自己肩负的责任,更不应轻易改变自己的政治信仰。不要以为绚丽的风光就是我们民族强盛的标志,不要以为高楼大厦就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富有,也不要以为此刻的奢靡就是我们大学生应当追求的生活。只有把目光放到西部那些贫困的地方,生活在东部富裕地区的大学生们才知道还有如此多的责任要去担当。此刻我们有责任与中国的老百姓共同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我们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没有理由向人民索取什么,而只有理由多为人民分担些苦难。

当前世界上的很多乱象都是有内幕的,因此我要告诫当下中国的大学生不应被外国媒体的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所迷惑,能够保证中国不断发展的体制就是当代大学生应当支持和选择的,要知道中国的安定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共识是极为重要的,韩国和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汉城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给他们留下的强大的精神文化遗产,如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牵手》至今仍旧在韩国民众中广为流传,展现了韩国精神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反观中国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过去还不到三年,可谁还会去饶有兴趣地哼唱《我和你》呢?济南空军战斗机驾驶员冯思广2010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飞机出现故障,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地面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错过了跳伞的最佳时机,最后壮烈牺牲。英雄感人,其妻亦感人。他的未婚妻田文君,在追悼会上两次长时间的行礼,第一次是请司令员见证他们的婚礼,第二次则是向已逝的英雄保证替他照顾好年迈多病的父母。一个民族需要田文君这样伟大的情感,需要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不仅塑造了你我个体,更塑造了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取向,我们不能让自己成为文化和精神上的孤魂野鬼,而要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当今中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定要和中国广大人民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也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自己的国家,捍卫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同学们爱戴什么样的教师也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指导,除了崇拜学术造诣高的名教授外,更应当崇敬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爱国家、爱民族、爱学生的教师。真正一流的大学绝不在于豪华的建筑,而在于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于其“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树立。浙江大学的创始人、浙江大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浙江大学“求是”校训的倡导者、伟大的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教育家竺可桢是蒋氏父子极为尊敬的,1949年竺可桢并没有随国民党一同前往台湾,而只是说了一句话:“我要跟新的中国在一起!”因此我想说的是大学教授做官让人羡慕,校长进入国家的领导层地位固然显赫,但我们更不应该忘却、更应该崇敬的是,大学的创立者和大学精神的倡导者对一个大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功绩及其留给后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以后的生活提两点建议:一是不要畏惧磨难。我现在的成功得益于在大学毕业后那三年不能唱歌、不能跳舞、不能逛商场的艰辛的山沟生活。每天晚上去实验室,把大学期间做的笔记重新整理一遍,发现其中的错误与不足。我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奠定了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到如今在专业知识上能超越我的人没有多少。因此,我要用自己亲身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人生的成功在于后天的不断努力,不要过早断定谁是人才。有没有前途在于自身能不能不断努力,在于遇到困难能不能扛得住;二是要孝敬父母。凡是不孝敬自己父母的人说爱党、爱国都是虚伪的,连报答养育之恩的本能都做不到的人绝对不值得信任。我告诫大家当父母还在世的时候要多尽孝心,要学会感恩。

在大学,要学会自省,要多去领悟不同的精神和思想;要有成长中的理想,应不断思考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毕业后可以为自己、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有充沛的情感,体现在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特别强调情感,所以我想以一幅感情饱满的画结束今天的演讲。这就是感动中国20年的、罗中立老师的名作——“父亲”。这幅画之所以感动人,在于其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生命的动情。当年罗中立老师去阿坝采风时,看见一个蹲在大粪旁边的老农,虽然这位老农在喝一碗很不干净的水,但罗中立并没有因此而嫌弃他,反而被老农饱经沧桑的脸所吸引,于是成就了这幅伟大的作品。我想这画中的人物就是中国伟大的男人形象,是中国伟大的父亲形象,是中华民族扛得住的缩影。

古代交友之道与现代人际交往 篇5

程郁缀

人际交往是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朋友,是人际关系中甚为重要的交际对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华民族自古有崇尚友道、珍惜友谊的优良传统。欢乐抑或悲伤、鼓舞抑或消沉等等,这是与人交往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多种情感体验。交友有道,古今皆然。那么古人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区分损友益友?如何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引古推今,古人交友之道对于今天我们如何处理好现代人际关系有怎样的启迪意义?让我们一起聆听程郁缀教授为我们讲解古代交友之道与现代人际交往……

演讲实录:

好,咱们就开始上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有很多灿烂的珍宝,友道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璀璨的一串珍珠。

如果朋友们能够从我今天的演讲中,得到一点教益,啊,我们今天上午两小时一刻钟左右,如果程老师有三句话,能够使你终身受益,或者还能教给你的孩子朋友,那你就没有浪费生命的二三小时。程老师很自信,至少有三句话,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下面我们先说几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啊,2007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的第七次讲话中指出:“要慎重地对待朋友的交往,要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要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我们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讲得是非常好。

这个我们今天,朋友们,我们讲的是中国古代友道,实际上我们也是涉及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是科学发展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咱们先说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啊,下面我的演讲是程老师已经做到了,有一些虽然我没有做到,但是我认为是很美好的东西,人生应该追求的东西。

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专门给孔子写了一篇《孔子世家》,在《孔子世家》中,孔子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赶不上孔子,但是司马迁的一句话,最后有一句话,他说:

“虽不能至”,我们虽然达不到孔子的那么高的境地,“然心向往之”,然而是我们心中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的境地。朋友们,这是非常好的一句话。

我们人生追求的就是要高远,要有高远的追求,我们今天还没有达到,那么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追求,朋友们,我们要确认这样的一种人生观念,当我们确认美好的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就要每一天的心向往之,追求之,实践之,一天天一步步向那边走,这是最重要的,啊,至于什么时候能够走到那里,最后能不能走到那里,那是第二位的事,但是人生美好的东西,一这要努力地去进行追求。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的话,他说,“欲在其中,必求其善”,我们说人生要达到这儿,我们要追求更高一点,因为人生有很多的机遇,不成熟的话得不到这儿,“欲求其上,必得上上”,如果你想达到这儿,那么追求就要更高更高,人生就要敢于求其上上。

朋友们,这个话唐代唐太宗他把它反过来说了一下,他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朋友们,“法”就是效法和追求,追求很高很高,但是人生机遇条件不成熟,不成熟还可以到这儿,如果你一开始就“取法乎中”的话,那就“故为其下”,人生就是要敢于“发乎其上”,所以唐太宗就说“取法乎上,必得其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人生就是敢于“发乎向上”。程老师接着说“取法乎下,一定下下”,如果你追求很低,那一定向下。

我还很喜欢《列了杨朱》篇下的一句话,《列子杨朱》篇中啊,有一段非常好的话,他说“吞舟之鱼,不游支流”,能够把一个船都吞下去的大鱼,它不愿意在支流里面浅流里面游,它要游就游大海,“鸿鹄高飞,不集污池”,高飞的鸿鹄啊,它不愿意在低矮的污浊的池塘中憩息,程老师认为人生就是要敢于游主流游大海,我们今天还没有达到那种目标,但是我们的追求要高远,这是我讲的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意思,程老师在北大读书,在北大教书,也许对社会体现方面,不如在座的朋友们那么丰富,也许你们觉得程老师的演讲,有点书生气,有点理想化,但是程老师认为能够有点书生气也未必全不好,有一点理想化也未必全不好,人太功利太实际也未必全好。

所以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民族没有理想,没有精神,没有追求,那么这样的民族充其量不过是个种族而已,物种意义上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精神的民族。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和精神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崇尚友道,我们珍惜友谊。

这个早在2500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朋友们都知道是孔子,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去世在公元前479年。朋友们,孔子是春秋中期的,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00年,孔子不仅仅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他的思想和智慧是全

人类所共有的,所以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在发表的宣言中,有一段让我非常自豪的话,这些人类的精英说,人类要想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就要回到2500年前到中国的孔子思想中寻找智慧。程老师认为就一个人的思想对一个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思想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久度而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孔子的,啊。所以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座的朋友,他的生卒年你最好记住,就像记住你爸爸生日一样的,你知道吗,你爸爸的生日不记住那是不肖子孙。

在《论语》有“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一则以惧”。我为什么要说到孔子呢?因为孔子有一本书叫《论语》。朋友们,西方人信基督教,有圣经,程老师认为这是我们东方人的圣经,是中华民族的圣经,它一共有20篇511条,程老师我曾经一个字一个字数过好几遍,15925个字,不包括标点符号,因为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历来半部《论语》治天下。

朋友们,我们打开《论语》第一篇第一条是什么呢?第一篇第一条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啊,从很远的地方来不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了解你,得罪了你,而你能够不生气,不发怒,这岂不是君子的大度之风吗?朋友们这就我们古代知识分子向往和追求的“三不亦”,我相信在你们今天来之前,在座在朋友们都能够背上“有朋自远方来主亦乐乎”这句话。但是可能你不知道是从哪来的,今天知道了。这是我们中国古代友道中最早最伟大的最有名的一句名言,下面程老师所有关于友道的演讲,可以说都是从这句话中顺发开来的。

知音之交

我们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是我们中国古代友道中就是非常有名的一句话。

我们说儒家的友道在先秦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非常重要的故事,那就是我们说的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朋友们,伯牙弹琴弹得非常好,他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地方有他的琴台。有一天啊,他到一个地方,在回来的时候,看到山水非常壮美,他就抚琴一曲,弹得高亢激昂。河对岸有一个人在砍柴,他被美妙的琴声吸引得停下来,停下来不砍了,那个人喝彩道:“善哉乎鼓琴,峨峨兮若泰山!”说这个琴弹得这么好,像巍峨的高山一样。一会儿他又弹得非常舒缓,非常轻柔。对面那个人又喝彩道:“善哉乎鼓琴,汤汤兮若流水!”然后这个伯牙一看,这个人怎么这样懂得他的琴音,赶紧把他请了过来,请过来一问,他叫钟子期,两个人遂成莫逆之交,两个人约好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再到这里为你弹琴一曲。

第二年伯牙如期而来,等了半天没有等到钟子期,然后再一打听,他去年生病去世了,伯牙万分悲痛,拿着琴到他的坟前弹奏一曲,弹得非常悲伤,弹奏完以后就把琴弦扯断了,把琴在他的坟前摔掉了。后来有一个戏曲叫伯牙摔琴。问他为什么摔琴呢,他说人世间再也没有一个人值得我为他弹琴了,“无复为之鼓琴矣。”

所以留下一个著名的词,叫知音。知音朋友,留下一个著名的成语,叫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是我们先秦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

金兰之交

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崇尚友道的,在先秦另外一部重要著作《周易》,在诗词当中有这样的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两个人如果同心协力,志同道合,那么那个力量足以折断金,朋友们这个金不是黄金,先秦这个金是金锁青铜,他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同心之人说的话,这个“臭”是同音字,这里不读“臭(chòu)”,“臭”是什么呢?“臭”是味,气味。同心人之间说的话,那个味,就像兰花一样芬芳。“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非常有名的。

所以现在我们读武侠小说,说咱两个好兄弟,咱们俩结拜为兄弟吧,叫义结什么的,对,大家都知道,义结金兰,就是从这里来的。金兰之交,金兰之契,契约的契,金兰者,好兄弟也。所以朋友们我们中华民族非常渴望的就是真诚有友谊,当然我们说这种真诚友谊。

我们都希望这些朋友们在一起成就一个事业,所以这个在《三国志》中有“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男子汉大丈夫成就一个事业,应当广交四海英雄,这个是在《三国志》其中的一句名言,所以我们中华民族非常渴望交真正的朋友,那当然这样的朋友也是很难的知道吗啊。

所以李白曾经感叹,说“知音不易得”啊,真正的知音朋友是不容易得到的,这是李白的诗句,说“抚剑增感慨”,还曾经说“知音自古寸难求”。

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其中有120个白话短篇小说,我相信你读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这些都是名篇哪。冯梦龙在小说中说啊,他说“相识满天下”。我们认识的朋友很多很多,但是“知音能几何人”,真正的知心朋友能有几个人呢。“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真正的朋友很少啊。

朋友们,我是江苏的啊,我老家我从小就听到我们父辈们说“朋友千千万,知音一二三”,真正的知音很少很少,唯其很少更加可贵。

道德文章之友

我们中华民族,我们有这样的好朋友,从两个方面,从道德和文章方面,称为道德文章之友,在道德上互相砥砺,在文章学艺上互相切磋。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这样的道德文章之友有很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讲一个,这是李白,这是杜甫。朋友们李白和杜甫是历史上两个伟大的诗人哪。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哪你知道吗。这就是程老师专门研究的范围你知道吗。这个李白,人家五岁的时候,是跟他爸爸从国外回来的,从现在的吉尔吉斯坦那边回来的。所以我们说是个“小海归”,哈哈哈哈(众笑)。

他们是两个伟大的诗人,他们的友谊也是伟大友谊。他们的整个情况我们就不讲了,我们就讲他们一点,朋友们公元774年44岁的李白在东都洛阳遇见了33岁的杜甫,俩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个人非常非常愉快。后来杜甫回忆跟李白在一起游玩的非常痛快,他说“醉眠秋共被”,白天晚上喝醉酒以后,两个盖着一条被子睡觉,“携手日同行”,白天手拉着手登山游水,晚上抵足而眠,彻夜长谈,这个是我们古代人朋友之间一个非常非常快乐的愉快的事情,人生一大快乐的事情。

朋友们什么叫做抵足而眠呢,就是这个你的头冲着我的头,我的头冲着你的头,一个被子盖下来,这叫做抵足而眠。朋友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你知道吗,谁也不愿意跟你抵足而眠了,现在不但没有抵足而眠,连连床异话也不跟你连床异话了,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知道宾馆的标准间都是两张床,开会的时候都安排一个干部住进去,浪费一个床,连连床异话都不给你连床异话了,哪里来的还有抵足而眠呢。

所以李白和杜甫人家是两个人抵足而眠,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所以游玩了几个月后分手了,分手以后就再也没有重逢过。所以我们中国古代人非常重视离别,朋友之间很重视离别,为什么呢,因为交通不发达,离别后可能要十年二十年见不到面,很多时候离别便成为永别,明白吗?离别以后可能就再也见不到面了,所以我们古代人很重视离别,听说朋友要走了那就赶紧摆酒,说“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这个“尽”,不是这个“进”,这个“进”字喝一点就行了,这个“尽”要干杯啊,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哪。希望你再喝一杯再喝一杯。

听说你们这个浙江科技学院的朋友要走了,咱们赶紧摆酒啊,依依不舍,依依不舍,更心一杯更尽一杯,一看太阳要落山了,今天不走了(笑)!明天重新摆酒,朋友们你看多来劲呢(众笑)。可是我们今天生产力发展了,交通便利了知道吗,今天相见容易了,古代人唐朝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因为相见不容易,所以离别不容易,依依不舍,依依不舍。

现在相见容易,离别也变得容易起来了你知道吗。程老师早上六点起床,7点到机场,7点半坐飞机,11点半到深圳,下午两点上课,5点上完,他们又用车子把我送到机场,7点钟上飞机,10点钟回来了你知道吗(众人大笑)。

相见容易,离别也容易起来了,看都不看,手一挥“拜拜”走了你知道吗(众人大笑),所以朋友们哪,人与人之间少了多少缠缠绵绵,缠缠绵绵,缠缠绵绵,呵呵呵!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说啊,我们生活当中人也人之间有多少最紧要的最细微的最甜蜜的东西被现代生活的节奏给省略了你知道吗,所以现代生活显得干巴巴的。

像李白杜甫分别之后再也没有重逢过,李白这个人也想念杜甫,但是他恃才豪放,他不拘小节啊,他就写了两首诗来怀念杜甫,其中有很好的话,比如李白怀念杜甫的,他说“思君如汶水,浩荡寄南征”,也是写得很好的。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友道的民族,我们珍惜友谊,我们这个传统是一直传下来,一直到鲁迅赠给瞿秋白一幅对联。这幅对联程老师查了查,不是鲁迅撰的,这是谁撰的呢,是清代一个人叫何臻。他是乾隆59年出生的,鲁迅把他的对联用毛笔写了一下送给瞿秋白好朋友,鲁迅的毛笔字,周恩来的毛笔字,毛泽东的毛笔字,都是程老师非常崇敬的,非常好的。鲁迅写下这幅有名的对联,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真正的知心朋友,“则此生不虚矣”。在座的朋友们今天晚上回去程老师布置作业,你躺在床上想一想,你人生得一知心朋友没有,什么样是你的知心朋友,你能不能把最快乐的事情告诉他,有人说程老师这个容易,第二,你能不能把最痛苦的事情告诉他,有人说程老师这个也容易,下面就不太容易了,你能不能把你最隐秘的事情也告诉他,如果你能把最快乐的事情告诉他,把最痛苦的事情告诉他,把最隐秘的事情也告诉他,那么他就是你的知己你知道吗,如果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也想不出一个来,你得努力了,你一不小心就虚度了。所以他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得到这个知心朋友,“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一辈子当把他看成是一个同胞兄弟来看待。“同怀视之”,“同怀”就是在同一个母亲怀里吃着奶长大的,所以这一辈子应当把他看作是同胞兄弟对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一幅非常有名的对联,其他我们就不多说了。

交友以诚

那么我们总的说一下。程老师认为,我们整个人类越来越从分裂走向统一,和更大范围的统一,从战争走向和平,和更加持久的和平,从仇视走向握手,和更加真诚的握手,这个整体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人类所面临的是越来越不分地区,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共同问题。比如这个臭氧层被破坏,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海水上涨,气候变暖,这个不是分国家,不是分地区的,这个是我们整个地球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我们全人类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创造我们幸福的未来。

这个是程老师开头讲的一些,那我们下面根据时间分几个方面,一个讲一下交友以诚,讲一个真诚,诚笃真挚,讲一个“诚”字,“诚”就是真,要真诚,坦诚,诚实,诚挚,忠诚,“诚”是我们交友的一个基础。所以把它放在第一个来讲,真诚就是友谊的花朵赖以生长的土壤。土壤是最重要的,所以程老师把它放在第一个来讲。

“诚”也是儒家最重要的方面,儒家的孟子说“天道思诚”天道就是大自然的运营之道,只有真诚,诚也是我们友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真诚,之后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最后是平天下。儒家认为,“欲平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治国以修身为本,修身以诚意为要。一个人襟怀坦诚是一个人有力量的表现,一个人襟怀坦诚是一个人充满自信的表现,一个人襟只有诚实才能发生外物,能道也思诚,只有真诚才能团结起来成就事业,所以真诚在儒家思想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儒家有一个著作叫《大学》,在《大学》中,儒家有一个著名的仁学公社,儒家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个事业,要经过什么呢,要经过格物,格物看作事物的规律,至知,这个“知”一般解释为知识,也有哲学家解释为良知,我们中华民族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事业,一定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

我们中国人讲究少学,年轻的时候要刻苦学习,少学壮而游,人生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书,有文字的书,一部是没有文字的书,无字书,我们人生要读这两本才能完整。

读有字书就是读万卷书,读无字书就是行万里路。所以同学们平时要读有字书,放假的时候就读无字书,这个社会,人生,风土人情,名胜大川,名胜古迹,这是我们人生永远也读不破的一本巨著。

我们中国人讲究要成就一个事业,然后是诚意,意要诚,然后是什么呢?然后是正心,心要正,然后是修身,然后是齐家,然后是什么呢,然后是治国,最后是什么呢,最后是平天下,所以儒家讲究“欲平天下先治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所以我们儒家讲究,“欲平天下先治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那么在格物致知和修身齐家治家平天下之间,人生有两个重要的链环,一要诚,心要正,如果意不诚,人生的链环就断裂了,后面伟大的事业就无从谈起,如果心不正,那人生的链环就要断裂,所以诚意和正心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程老师认为治国以修身为本,修身以诚意为要,要就是重要的,关键的,所以我们要弘扬以诚为核心的友道观。应该真诚,坦诚,忠诚,朋友之间应该诚笃诚挚,应该坦诚,不要把自己藏得太深,你把你自己藏得太深,谁跟你交朋友,要襟怀坦诚。

程老师认为一个人襟怀坦诚,是一个人有力量的表现,一个人襟怀坦诚,是一个人充满自信的表现,一个人襟怀坦诚,是一个人人格内在光辉的外部展示,所以我们要张扬以诚为核心的友道观。我们讲这个,不是程老师在教训你们,程老师有些也做不到,我是把你们当作我的朋友,咱们一起共勉。

程老师喜欢一幅对联,这幅对联很难做到,他说“书有未曾经我读”,天下的书很多,很多的书没有读过啊。“书有未曾经我读”,不是曾经,这个好说,但是下面就不太好说了,说“事无不可对人言”,没有不可以对别人说的事情,这个就很难做到,程教师也做不到。“书无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此乃大丈夫也!如果能做以“事无不可对人言”,所以朋友们我们要以诚为核心的友道观。要与人为善,要以诚相交,如果没有真诚,友谊是建立不起来的。

我们说《红楼梦》中,曹雪芹写到一个人,他说“一双丹凤三角眼”,一三角眼就狠毒了,一双丹凤很好啊,三角眼,美丽又狠毒啊。“两弯柳叶眉”,柳叶眉很好啊,吊梢眉,一吊梢就厉害了。“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谁呀,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当中写得最好的一个人物,艺术形象最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同学们读过《红楼梦》没有啊,如果没有读过的,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也是深受高等教育的,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国家最伟大的作品能不读吗。如果一个英国人没有读过莎士比亚,他怎么出国啊。如果有一天你们浙江科技学院的同学到欧洲去旅游啊,旅游以后到那个宾馆大堂里面,一个老人说你们是哪来的,我们说是中国杭州浙江科技学院的,说你们中国好,中国的《红楼梦》真好,你说我没读过(哄堂大笑),你说得出口吗?你赶紧买心机票读完了再去你知道吗。

这里和友道无关,我们讲两分钟,第三十回贾宝玉被打,我激发你们去读《红楼梦》,你看《红楼梦》写得多好啊。为什么打呢,因为贾宝玉叛逆啊,打打打,一声贾母来了不敢打了,为什么呢,匍匐在孝道的脚下,一声令下,把遍体鳞伤的贾宝玉抬到怡红院养伤去了。

第三十四回宝玉被打以后,程老师曾经写过一篇分析文章,我说宝玉被打之后,贾母来看望,王夫人来看望,薛姨妈来看望,薛宝钗也来看望。薛宝钗是冷美人,人家吃的都是冷香丸你知道吗,嘿嘿嘿。薛宝钗来了说了一句话,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有今日。”

这话什么意思?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有今天被打,意思是被打活该!下面半句话说不但老太太看了心疼,就连我们也看得不舒服,非礼勿言呢。

朋友们一句话就刻划出一个人,曹雪芹伟大在于他把所有人都打发走了,唯独是把跟贾宝玉关系最密切的人最后登场,这个人是谁啊?是林黛玉。朋友们,如果曹雪芹说,一声通报林妹妹来了,如果这样写的话就是俗笔啊。所以最精彩的,最精心的描写。他怎么描写呢?他说贾宝玉把人都打发走了以后,他有点累了,他累了以后要睡觉了。恍恍惚惚,恍惚当中听到有人在哭泣,睁开眼睛一看是林妹妹,果然是林妹妹,朋友们出场不同凡响知道吗,那么出场以后我们一般做的就是林妹妹怎么伤心怎么哭,这样写就是俗笔,曹雪芹一个字都不写。他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林妹妹,通过贾宝玉看林妹妹,两对眼睛像桃儿一般,桃子是又大又红又肿的你知道吗,多伤心,哭多长时间才能哭出两个桃子来知道吗(众人大笑)。点睛传神全在这里,没有一句话交待,但是让你想啊,让你想多么伤心。这是第二,第三,贾宝玉受伤了,林黛玉来看望他了。我们现在要是到医院里面,去看望你的朋友,肯定是你嘘寒问暖,说你好一点了吗,还发烧吗,你还头疼吗,如果这样写就是俗笔。朋友们林黛玉在那里抽抽泣泣,她还没张开嘴说话,贾宝玉先张开嘴说了,他一看林黛玉两个眼睛桃儿一样,他挣扎起来说,说什么?谁让你来的,太阳还老高,地下还怪热的,倘若中了暑怎么得了(众人大笑),朋友们你看人家这个爱写到人物内心的最深处,当贾宝玉看到林妹妹的时候,朋友们整个世界没有了,病痛没有了,个人都没有了,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一个林妹妹了,明白吗,多好啊。所以我们要弘扬以诚为核心的友道观。

《史记》中司马迁说朋友有两种:有一种朋友有“白头如新”,有一种朋友有“倾盖如故”。“白头如新”是什么?就是头发也白了也不知道心里想什么,还像新见面一样。

朋友们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少数人,我跟他坐在一个办公室,一个人面对面坐了35年,他要退休了我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你知道吗,他什么都不说你知道吗,他什么都不说,海湾战争他也不表态,中国很多事情他也不议论你知道吗,他什么都不说,这样的人是“白头如新”。

有一种人是“倾盖如故”,盖是什么?盖是车盖,你的马车从这边过来,我的马车从这边过来,过来过来,碰到一起,一倾盖,几分钟就成为了好朋友了。所以朋友们白头如新,就是没有真诚的敞开心扉,“倾盖如故”就是说真诚地敞开心扉。

所以朋友们,人与人相交远不是空间上的远近,再远的空间也隔不开真正的朋友。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正的朋友也远不在时间的长短,再长久的分离也分不

开真正的朋友。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朋友们哪,我们应该以诚相交。人都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是需要朋友的,人是需要友谊的。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说我可以离开整个社会,我又不用靠他来我就能活下去,这个就像自己拨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得意的时候没有人为你喝彩,如果你失意的时候没有人为你叹息;如果你举棋不定的时候没有人为你参谋;如果你身临险境的时候没有人为你棒喝,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孤寂的人生。

孤独和寂寞是人生最严酷的刑法,我们好朋友之间,如果有好朋友分离你的快乐,本来一个快乐变成了两个快乐,如果有好朋友分担你的痛苦,本来一个痛苦就变成了半个痛苦(重复一遍)。

所以我们要以诚相交,要交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要能够交到情重不说谢,大恩不言谢。大恩可不能只是一个谢字所能了得啊,大恩要求以诚信去报答,用生命去报答。

这个中央台有个记者白岩松,他是北京大学影视中心的见证研究员,他六七年来的时候我们聘他,程老师给他发证书,啊。我说白岩松,我看到一个报告说你,说你曾经采访过我们北大一个老人,北大有个老人叫张中行,张老。朋友们这个张老啊2005年95岁去世了,是非常有学问的老北大的。张老有个朋友,解放前穷困潦倒,家里孩子很多,过年过节过不去了,过不去他就给他几块大洋,他就过去了,到了解放后这位朋友家里孩子还小,还是穷困潦倒啊,过年过节过不去,他就给他几块人民币,十几块人民币,他又过去了。但是这个朋友从来没有对张老说一声“谢谢”,那么白岩松知道以后就采访张老,问张老有这个事吗,张老啊说有这个事,那你怎么想的,他说张老沉吟半晌动情地说: “我感到非常欣慰,人生能交上两个不说谢的朋友,你得到他的帮助不说谢,他得到你的帮助也不说谢,这是非常非常感到欣慰的。”

程老师开玩笑啊,如果一个丈夫下班回来以后,妻子端上一碗饭以后,丈夫说谢谢谢谢,丈夫给妻子夹一块菜,妻子说谢谢谢谢,我说差不多快到了离婚了(众人笑,鼓掌)。因为我们人与人相交啊,应该心灵没有距离的,尽管硬汉代孟光梁鸿举案齐眉是千古美谈,但是今天要弘扬的还是没有心灵距离的友谊。

朋友们我有个学生,不是北大的,是我原来北京市警察学院讲课的,他们都是警察,后来有一个人下海了,下海以后啊他找我喝酒,说程老师我下海以后很有体会啊,他说人世间上有三种人不可交朋友:我说哪三种人哪?第一种人,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可交。我说程老师百分之一百的赞同,程老师在讲唐诗讲孟郊的《游子吟》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我今天没有时间跟你们讲这个诗歌。我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是可交的,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他能对你好吗?这一点程老师百分之一百赞同,我说第二第三种里面有特例,程老师不完全赞同,啊。第二是什么呢?他说在商海里面,在商业的大海里面从来没有受过骗的上过当的人不可交。朋友们这个怎么了?一个人在商海里面从来没有受过骗上过当的人说明什么了?说明这个太精明了,他常在水中游愣是不喝水,你说你玩得过他吗?我说,这里有特例,但是不完全赞同。第三种人哪,跟朋友一起,从来没喝醉过酒的人不可交。如果朋友非常非常真诚哪,你说你能不喝吗?

程老师到山东烟台大学去讲课,山东人非常好啊,说讲完课以后说,程老师我请你喝酒,我说行,喝什么酒?喝白酒。38度还是52度?38度那是水啊,你知道吗?(笑),要喝就喝52度,好。倒好一杯,有那个玻璃杯子,大约一两钱左右,他说程老师我敬你一杯,我说一口喝下去不行吧。你看山东人拿起来就喝掉了,说程老师我再倒一杯,你说我能不喝吗?所以程老师偶尔也喝高了的啊。我是把你当朋友,才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你们了,呵呵。

我爱人也是北大的教授,我每次出去喝酒,她都唠叨不要喝,说不要喝啊不要喝。我说,不喝不喝。但是不喝不喝又喝了,少喝少喝又多了。回家夫人又说了,保证今后不喝了。不喝不喝又喝了,少喝少喝又高了(大笑)。回家夫人又说,保证今后不喝了,呵呵呵„„(鼓掌,鞠躬回礼)所以程老师偶尔也喝高了你知道吗。在座的一些女士啊,你们家先生也许也喝高了,你们女同志经常说这样的话,谁让你喝的,难道人家用刀撬你的嘴吗?还是你自己往里倒吗?(笑,喝一口茶)是自己往里倒,可是比刀撬还厉害啊。男子汉在这个场合你不倒下去行吗?

所以我刚才说,我说你第一种程老师是百分之一百地赞同。不孝顺父母不可交。但第二第三种是有特例,但我不完全赞同。程老师再给你加上第四种人,还有一种人也不可交。他说哪一朋友是不可交,我说跟朋友在一起,每喝必醉的人也不可交(众笑)。每喝必醉的人缺少人生最高智慧。对度的把握能力不强。在座的有很多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人生有千千万万个度,我说你比我聪明,聪明在哪里?说到底把握度的能力比我强,你自己回去想一想啊。一个人偶尔失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人每每失度这个人就不值得信赖你知道吗。

所以老子的《道德经》里有这样著名的话:他说“知人者智”,知道别人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那是我的智慧。“自知者明”啊,我自己知道我有什么长处。朋友们,明知,明智是两个意思。知道别人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是“智”,知道我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那是“明”,下面说的“胜人者有力”,我把你一下子摔到地上,那是我力量大,但是真

正有力量的人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我,“自胜者强”,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战胜自己的缺点,战胜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惰性,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所以程老师说啊,人生有三点很重要,这个我也做不到,说出来供你们共勉。一,人生要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朋友们一件事情如果可以改变,你当然要努力奋斗。你现在是本科生你可以做研究生。

第二,下面啊,人生有度量去接受已经不可改变的事情。如果一个事情已经不可改变了,你只有接受,你在那里哭一点用处都没有。

第三,人生要有智慧,去区别哪些是可以改变的事情,哪些是不可改变的事情。不要把不可改变的事情当作可以改变,还在那哭,你更不要把可以改变的事情误认为不可以改变,那丧失了你人生中最好的机遇。

“人生要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人生有度量去接受已经不可改变的事情;人生要有智慧,去区别哪些是可以改变的事情,哪些是不可改变的事情。”同学们朋友们,这个程老师是做不到,我是说出来跟大家一起来共勉,所以我们把这个小节记一下,我们说这个人啊,真诚的友谊能够给人勇气和力量,真诚的友谊能够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真诚的友谊是人生中一座温暖的驿站。朋友们,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一个旅程哪,汉代人写诗啊,“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在天地之间哪,很快很快,忽忽很快,很快就像出趟远门一样,要是活80岁90岁,出差时间长一点,活40岁50岁出差时间短一点,活10多岁是刚出门又回去了,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上长途跋涉,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座驿站中洗去征程,消减疲劳,从而精神振奋,焕然一新地踏上我们新的人生征程。

我们很难想像,在眼下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上,一个人要是没有真正值得自己倾吐的肺腑之言的朋友,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多么寂寞、冷落,多么悲凉凄惨,多么暗淡无光。

交友以诤

下面我们讲第二,朋友们因为时间关系有的讲得多一点,有的就少说一点。第二叫交友以诤,砥砺切磋。诤的意思是,“直言规劝,止人过失”谓之诤。就是你有什么不好我就直接跟你说你怎么这样,你这样是不对的啊,规劝你啊。“止人过错”,停止别人的过错。同学们记住,这是朋友之间,兄弟之间,平辈之间。如果是下级对上级,如果是子女对父母,如果是大臣对皇帝,也是直言规劝,止人过失,那叫做的谏。所以诤与谏内涵一样,对象不一样。

那么砥和砺,砥、砺都是磨刀石,细的叫做“砥”,粗的叫做“砺”。切磋这是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治骨叫切,治象牙叫磋,治玉叫琢,治石叫磨。朋友之间应该相互批评,这个大家都知道啊,互相批评指出缺点,这样人生才能少走弯路。朋友们,这个意思我想不是太多的说。《论语》中孔子曾经说,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个,有损的朋友有三个。有益的朋友有哪三个呢,“友直,友谅,友多闻”。交真正的朋友,交诚实的朋友,交博学多闻的朋友,这是对人有益的。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这是损矣。就是花言巧语的,阿谀奉承的,见风使舵的,这样的朋友是对人有损害的。

明朝有个人,叫苏峻,他曾经把朋友分成四等,他说一种朋友是“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道义上相互砥砺,过失上相互规劝,这是畏友也。同学们“畏友”就是益友,真友。真友,畏友,益友对人是有益的,第二种朋友啊,是缓急可供,就是你有急的事情,我急你之所急。“缓急可供,死生可托,密友也”,我可以把我的生命都托付给你,这是密友也。

第三种朋友是“甘言如饴”,就是说话甜的,话说得像糖一样地甜,甜言蜜语啊,你知道吗,“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游戏征逐”就是一天到晚老在一起打麻将,在一起拉OK,所以游戏征逐这是昵友也;第四种利则相攮,利就是有好处,有利的事情,这个攮就是互相抢夺,患者相倾,有灾祸的时候就互相倾,倾就是推到你面前去了,把灾祸推到你那边去了,患者相倾这是贼友也。

朋友们,这是明代人叫苏峻的《鸡鸣偶记》中的啊,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这是最好的,“缓急可供,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这是贬义的啊,“利则相攮,患则相倾,贼友也”。我祝愿在座在朋友们,在人生路上多交雪中送炭之友,少交锦上添花之人,尤其谨防落井下石之徒。

交友以信

“一诺千金”,这是《史记》季布中的一句话,季布是个非常讲究信用的人,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也不如得季布一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我们的某一个行为能够给别人带去一片浓荫,我们保证都不吝惜我们的一叶。朋友们,我们今天讲完了以后啊,程老师跟你们可能也很少再见面了,因为人生的交叉很难了,要重逢难了,宇宙的宇是天长地广,宙是人生短暂,人与人之间能够交叉重逢很难的,那么由谁来监督我们约言的执行情况呢,朋友们,没有别人,那就是每一个人的良心。

宽容朋友之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节时,我说真诚是友谊的花朵赖以生长的土壤。讲宽容时,我说,宽容是滋润友谊之花的雨露。时间和岁月是友谊最好的试金石。朋友们,你们自己回去想想。真诚贵在一个恒字,要持之以恒,“不以盛衰改节,不以存亡易心”。友谊要始终如一。

《庄子》中有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小人的交往就像醴酒一样,很甜的,但是很快绝交的。

冰心先生他曾经回忆他的一生,他说他从小的时候,他爷爷在客厅当中挂着一幅对联,这幅对联对他的影响很大,这幅对联叫做:“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心”。朋友们,穷就是《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穷啊,在古代汉语中的贫和穷两个意思,物质的没得吃没得穿就叫贫,精神不得志叫做穷。我们现在贫穷已经是一样的了,穷达尽为身外事,一个人不得志和得志,这些都是身外之事,升沉不改故人心,升,被提升了,提拨了,沉,被贬了,这些都不改变老朋友的情感。

程老师还喜欢一幅对联,它说“友如画竹终须淡,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中,就像看山一样,我们不喜欢平平的山峰,我们喜欢奇峰八奇陡峭千张,这样的山峰才有意思啊。我们中国有句俗语:“为人贵直,为文贵曲”,朋友们知道它的意思吗,但是不能反过来,倒过来做人曲里拐弯,谁跟你交朋友,你写文章直,一览无余,俗懒寡味没有意思。所以我们要张扬持之以恒的友谊。要想达到持之以恒,要做到忘我类他。一个人要是忘记自己老想着他人,这样的友谊就会长久。

程老师我曾经跟同学说,我说同学们,一个名人说出口的话未必每一句都是名言,如果有个名人哪,跟你一起走,他跟你说咱们两个人去吃饭吧,这也不是名言,你知道吧,呵呵!名言也未必都出自于名人之口。

程老师我不是名人,但是我自信有几句名言,说两句给你们听听,程老师说,在人与人交往中,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忘我,那么他永远不会被人所忘记。程老师说北大9月1日开学,大学本科四年6个人住在宿舍里面,如果你每天打开水,你上学以后就打开水,在坐的同学们把程老师的话去实践一下,你每天打开水,自己把其它同学水壶一起打,你打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当这个毕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候,当人们站在美丽的未名湖边回忆的时候,如果还有人温馨地回忆起,遥想三十年前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们每天喝的都是小王打的开水。

朋友们,一个人生活在别人温馨的回忆中,那人生该是多么的幸福。朋友们,思念别人和被别人思念都是幸福的。人生最可怕的是他从来不思念别人,也从不被人思念,这样的人生是最落寞的你知道吗?

七八年前,我们北京大学有一个副校长,老人啊,非常好的老人去世了,他去世以后我们都很思念他,怀念他,后来我们一年以后,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出一本书怀念他,程老师也写了一个,题了一首词叫《江城子》,在题词的最后程老师有一个附言,我说啊:

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能够让人刻骨铭心地思念,那么他的生命便有了双倍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去世以后还能够让人刻骨铭心地思念,那么他的生命便在活着的人心中延续,他没有死,他活在思念他的人心中。

在座诸君,不知然否,然否?(鼓掌,鞠躬致意)最后,程老师把最喜欢的一个文章送给大家。就是诸葛亮《交论》他说,“势力之交,难以经远”,‘势“就是做官的,因为你做官和你做朋友,过两天你双规了你知道吗,友谊就没了你知道吗,利就是有钱,因为你有钱我们交朋友,过两天你炒股套进去了,跳楼了友谊就没了,“势力之交难以经远”。下面“士之相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叶。”朋友们,“士之相知”就是君子之交,君子之交应该怎么样呢?君子之交应该是“温不增华,寒不改叶”。“温”就是温暖的春天,“华”,“花”也,我跟你好,也不是好到24小时都泡在一起知道吗,也不是增加华,花团锦簇,繁花似锦,不是这样的,好的时候也是跟你一样的好,“温不增华,寒不改叶”,严寒的冬天来了也不改变叶的郁郁葱葱,这里比喻什么呢,比喻在困难危险的时候,我也不改变对你的忠诚,这是伸比喻。朋友们啊,这八个字好啊,对仗也对得好呀,很多人都喜欢这八个字,你知道吗。所以如果你再有朋友结婚,你不一定要花8千块钱买个笔记本送给他,你花8块钱买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温不增华,寒不改叶,某某人新婚之喜,你说我本来想给你买一个笔记本电脑,后来我一想啊,那是有价的你知道吗,现在我送给你的这个是无价的你知道吗,呵呵呵,无价的。(众笑)“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叶。”下面说“能四时而不衰”,朋友们“四时”就是经过春夏秋冬而不衰败”。下面说“历夷险而益固”。“历”就是经历,“夷”就是平坦的,“险”就是危险的,经历了平坦的危险的考验以后,“历夷险而益固”,“益固”就是更加牢固。“势力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一共是这三十二个字,这三十二个字多么美啊!美在这样的短文哪,诗文,多么的真哪,真在这样的花语,真在诗言啊,多么的善啊,善在诗文。“美在诗文,真哉诗言,善哉诗道”。

朋友们我们中国友道中还有很多好的东西,比如我们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们说“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我们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下一句呢?不知道。(众笑)“往而不来亦非礼也”,我们讲究“施人慎勿念”,给别人一点好处,你不要老是念念不忘啊,“受施慎勿忘”,受到别人的好处以后你可不要忘了。“施人慎勿念,受人慎勿忘。”所以朋友们这些都非常有益的。

但是我们中国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程老师没时间讲了,我们说结党营私同流合污者有之,我们说人情纸薄世态炎凉者有之,我们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者有之,我们说同美相妒同利相忌有之,我们说落井下石卖友求荣有之,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耻的,我想就讲到这里。

最后你看我们朋友即将要分手了,分手的时候啊,我们古代人,汉代的《孔雀东南飞》中写到“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代的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宋代苏东坡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面由程老师说,我把我的一首惜别诗歌送给大家,惜别啊,“人生路漫漫,惜别语迟迟。留得友情在,自有相会时。”程老师读一遍,我们就结束。人生路漫漫,惜别语迟迟。留得友情在,自有相会时。谢谢大家!(鼓掌)(根据视频笔录 半岛浪人)北大程郁缀教授演讲名句集锦

程郁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

1、人这一辈子,有四种朋友不可交:一是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可交;二是没受过骗上过当的人不可交;三是没喝醉过的人不可交;四是每喝必醉的人也不可交。

2、多交雪中送炭之友,少交锦上添花之友,慎交落井下石之友。

3、说话要留有余地,干事要不留余力。

4、分人一叶,即为浓荫。

5、你无需仰视别人,也不该俯视别人,平视就好。

6、真诚宽容的微笑是心灵无声的问好。

7、良心是人生最大的裁判。

8、那些上课喜欢迟到的女研究生,告诉你们,这不是约会,导师也不是你的男朋友。

9、人最难做的是原谅自己。要想原谅自己,你需做到对待他人竭尽全力,问心无愧。

10、人生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11、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12、情重不说谢,大恩不言谢。

13、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14、知音自古寸难求。

15、能够把你最高兴的事告诉他,能够把你最痛苦的事告诉他,能够把你最隐秘的事告诉他,那个人就是你的知己了。

16、少而学,壮而游。学,就是读万卷书,这是有字书;游,就是行万里路,这是无字书。

17、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18、人与人相交远不是空间上的远近,再远的空间也隔不开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也远不在时间的长短,再长久的分离也分不开真正的朋友。

19、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20、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2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22、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23、一个人襟怀坦诚,是一个人有力量的表现,一个人襟怀坦诚,是一个人充满自信的表现,一个人襟怀坦诚,是一个人人格内在光辉的外部展示。

24、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5、直言规劝,止人过失谓之诤。

26、不以盛衰改节,不以存亡易心。

27、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心。

28、友如画竹终须淡,文似看山不喜平。

29、施人慎勿念,受人慎勿忘。

30、如果你得意的时候没有人为你喝彩,如果你失意的时候没有人为你叹息;如果你举棋不定的时候没有人为你参谋;如果你身临险境的时候没有人为你棒喝,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孤寂的人生。

31、孤独和寂寞是人生最严酷的刑法,我们好朋友之间,如果有好朋友分离你的快乐,本来一个快乐变成了两个快乐,如果有好朋友分担你的痛苦,本来一个痛苦就变成了半个痛苦。

32、人生要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人生有度量去接受已经不可改变的事情。人生要有智慧,去区别哪些是可以改变的事情,哪些是不可改变的事情。不要真诚的友谊能够给人勇气和力量,真诚的友谊能够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真诚的友谊是人生中一座温暖的驿站。

33、一个人要是没有真正值得自己倾吐的肺腑之言的朋友,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多么寂寞、冷落,多么悲凉凄惨,多么暗淡无光。

34、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供,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攮,患则相倾,贼友也。

35、真诚是友谊的花朵赖以生长的土壤。宽容是滋润友谊之花的雨露。时间和岁月是友谊最好的试金石。

3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37、在人与人交往中,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忘我,那么他永远不会被人所忘记。

38、思念别人和被别人思念都是幸福的。人生最可怕的是他从来不思念别人,也从不被人思念

39、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能够让人刻骨铭心地思念,那么他的生命便有了双倍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去世以后还能够让人刻骨铭心地思念,那么他的生命便在活着的人心中延续,他没有死,他活在思念他的人心中。

40、势力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蛋糕毛巾”的品牌王霸之道 篇6

笔者看到商报刊登上述关于“蛋糕毛巾”的报道,对“蛋糕毛巾”类产品以及行业市场进行了一下梳理,发现只是在阿里巴巴上销售蛋糕毛巾的商户就有5000多家,整个行业中的企业大都在积极的拓展外贸市场,近来也有不少企业尝试拓展国内市场。他们每个都这么鲜活,但又都不大。所以“蛋糕毛巾”市场环境就象春秋列国时期一样,既有广阔的成长前景,又必然会有有混杂的成长纷争。

一、前景光明、无序竞争的蛋糕毛巾行业:

(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资料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毛巾消费水平250克、农村人均消费100克左右(注:平均60克/条),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在1000克以上,欧美发达国家人均则在1500克以上,

毛巾,作为中国城市居民的一个符号,长期以来始终伴随着人们每一天的生活。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中国城乡家庭全家合用一条毛巾、一条毛巾用上一年的例子早已一去不赴返。目前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一家、一巾、一年”的现象逐渐消失了,形成了后来“一人一巾”甚至“一人多巾”的功能性消费走势。

毛巾基本的清洁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家纺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日趋明显。从基本日常需求,向多层次需求细分,如现在出现的擦手巾、美容巾、儿童毛巾、厨巾等。这当然还远远不够,毛巾的必须从款式、面料、色彩、图案、功能、用途等方面,对应和发掘的新的市场需求,而不仅仅是做技术和花型设计。由此看来,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家用纺织品市场,消费增长空间何等巨大!

蛋糕毛巾行业是毛巾行业的一个新兴品类,由于其高品质特性、高绿色特性与艺术美特性的多重产品属性,在毛巾行业势必将带来一场新兴的毛巾革命,在完成早期的产品生产成本优化与消费教育以后,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庭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大学之道与教育理想 篇7

对这位A,我起始愕然,继而又觉得,在官本位的气候下,无权的“英俊沉下僚”,A的这一选择,又属必然。如今,由这一官本位所辐射出的种种负面效应,如学术作假,学术泡沫,考生作弊,读书无用,高校一概不缺,惟独缺乏它自己的理念。高校现在奉行的商业和经济逻辑,有些做法诚然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是没有考虑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近代大学的理念,始见于十八世纪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使之成为像古希腊人和法国人那样意识到自己尊严的、有教养的、独立自由的公民。……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也基本体现了这些原则:‘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人的,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1〕这就是说,大学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随着外部各种力量的介入而趋于淡化。它是知识的权威机构以教育培训和资格认定的形式来控制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以知识占有的不平等来构筑合理化的社会不平等;它是蓄养高品位文化的世袭领地,从而培养一批批具有高贵精神气质的成员;它是理想主义精神的堡垒,最崇尚精深的学术品格,拒斥现实的功利主义,厌弃弄虚作假,以犀利而又苛刻的视角,对卑污、贪婪和腐朽提出无情的批判,以趋向人们心中的社会价值权威的角色。正因了这种高品位文化和价值观权威的自信,才赋予了它自身以凝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深切的关怀。

这种对社会深切关怀的大学理念,蔡元培先生表现得最为执著。1917年1月,蔡先生走马上任,执掌当时惟一的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同年12月17日,在校庆20周年纪念会上,蔡校长发表讲话,先从在德国游学时观赏莱比锡大学500周年纪念以及柏林大学百年校庆的感受说起。感受之一,校龄只有莱比锡大学五分之一的柏林大学竟能后来居上。因此,校龄只有柏林大学五分之一的北京大学,“苟能急起直追,何尝不可与为平行之发展”。〔2〕

纪念的话说过,即进入正题。其时蔡元培正关注“大学改制”,此后一个月发表的《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开篇便是“窃查欧洲各国高等教育之编制,以德意志为最善”。纪念会的讲话,也是以德国大学为标本,赞扬北大之由注重“实用”逐渐转为强调“学理”:

本校当二十年前创设时,仅有仕学、师范两馆,专为应用起见。其后屡屡改革,始有八科之制,即经学、政法、文学、格致、造科、农科、工科、商科是也。民国元年,始并经科于文科,与德国新大学不设神学科相类。本年改组,又于文、理两科特别注意,亦与德国大学哲学科之发达相类。所望内容以渐充实,能与彼国之柏林大学相颉颃耳。

蔡元培的教育理想,与他游学德国的经历大有关联。正如罗家伦所说,“他对于大学的观念,深深无疑义的是受了十九世纪初期建立柏林大学的冯波德和柏林大学那时代若干位大学者的影响”。〔3〕柏林大学的榜样,在蔡元培的视野里,一是强调研究自由,一是主张注重学理。前者发展出人所共知的思想自由与兼容并包两大“主义”,后者则演变成为以文、理二科为中心的办学思想。遥想当年,陈独秀这些大家名流那样佩服蔡元培的地方就在于:自戊戌政变以来,蔡元培自己常常倾向于新的进步的运动,然而他在任北大校长时,对于守旧的陈汉章、黄侃,甚至主张清帝复辟的辜鸿铭,参与洪宪运动的刘师培,都因为他们学问可为人师而和胡适、钱玄同、陈独秀容纳在一校。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见。这“兼容并包”化作燕园的文化造血机制,使北大获得了绝非“一元论和独断论”,而是学术上民主和自由真正的可能性。二十年代时为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之精神》一文中重申,“本校屡经风潮,至今犹能巍然独存,决非偶然主事”,究其原则为二:一是大度包容,二是思想自由。如今沧桑巨变,但何谓代代相传的“北大学风”?这便是。

至于思想自由,它当然具有较大的涵容性,尽管理解的千差万别,但独立的胆识、感受力、判断力和鉴别力则是其根本。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学校与教师,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譬如,作为今天的现代教育家,我们竟没有一套比孔夫子更能开启心智的教学授课方式。一部《论语》,实在值得只知道整天拿试题折磨、窒息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师们好好加以研摩。如今,建立在标准化课本、标准化考试、标准化答案基础之上的反个性的现代教育模式倒应该从孔夫子的教育模式中反思一下自己了:一次,颜渊、季路(子路)恭恭敬敬侍于夫子身旁,夫子却对他们这种样子不以为然,说:“盍各言尔志?”〔4〕再一次,情形要散漫些——夫子和学生们随随便便地在一处坐着,其中,有个叫曾点的学生甚至无拘无束地自个儿在一旁摆弄乐器玩儿。这时,夫子拿出“个人志向”的问题要他尽管照自己的意愿回答。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位弟子都踊跃而率性地答了,末了轮到曾点,“点,尔何如?”老师发问了,曾点居然不慌不忙,“鼓瑟希,铿尔”,这才丢开瑟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而被扣上“师道尊严”帽子的夫子却那样宽厚,那样平等温和,“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这就是他当时对微显踌躇和自觉不恭的曾点发出的鼓励。“师道尊严”在哪里?我们今天能见着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和思想自由的态度吗?也正因了孔子的这种态度,曾点才能无所顾忌地道出如下和“夫子之道”标准南辕北辙的人生追求:“莫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5〕

与其说孔夫子是师道尊严,在这儿,毋宁说是学道尊严。这当然不是夫子在装扮自己,而是他教养人才的一贯立场。对此,我们可以从孔子在不同场合的一系列言论中看得出来: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在孔夫子看来,只知不能识的人,只学而不思的人,举一而不能反三的人,以世之好恶为己之好恶的人,纵使修得满腹学问大约也如朽木一般“不可雕也”。人的成才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知识的获得,而在于独立的见解,超拔的鉴识和判断,卓越的洞悉和创见。

蔡元培在执掌北大时期,是这一思想自由学风最鼎盛的时期。正像鲁迅所指出的,正是这一学风,培养了北大师生的独立精神,培养了他们对既成的文化、知识、权力进行不断质疑与批判的精神。

鲁迅说:“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6〕

蔡元培离任校长之后的北大又是如何呢?1924年,梁漱溟先生辞去北大教职。有人问他原因,他大致作了如下回答:觉得当时教育不对,对学生毫不关心;先生应与青年为友——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知识在内的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往前走;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7〕梁先生的看法,让我们想起上述《论语》中描摹的情景:“莫春……浴乎沂,风乎舞兮,咏而归。”今日之高等院校,“品性感应品性”,“人感人”之教育状况如何呢?不知孔老夫子或梁漱溟先生来到今日之高校是何感想?

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已变得非常狭隘。

我们素有视读书为改变身份地位、加官晋爵之当然途径的传统。事实上,也几乎是惟一的途径。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并无“求知”的渴求,而只有“求仕”、“求名利”的祈望。因此,知识从未成为目的,只有手段的意义。并且即使作为手段,其主旨也非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发展到今天,甚至用作假的自欺欺人的手段来作为获取知识(技术职称)的手段,作为一己的利禄之途。我们关于“幸福”的理解,大体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读书和“求功名”几乎是同义的,并千百年来为国人所普遍接受和肯定。而今天,又是拜金主义比较盛行的时候,同时在人们的眼里,“拜金”又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样,加官晋爵这种传统意识形态就更会深入人心并随时可能激活的。所以,当前教育确实难脱传统的阴影。

再者,目前高校已掀起一股易名之风。易名者,系讲究品牌效应也,正确一点说,是拔高品位也。从来未听说将大学易名为学院的,而是学院易名为大学,学校易名为学院,甚至几个中专相联合易名为学院。“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蔡元培语)。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今天的新大学新学院,合格者几何?但为着撑起这个名牌,就不惜一切方法去制造学问和学术,制作专业和教授,于是泡沫学术、泡沫专业应运而生,于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教授”就横空出世。其结果这些“教授”又唤起一些不学无术之徒采用百般手段,通过买版面和购书号的方式,进而大量泡制学术垃圾——论文和著作,于是堂而皇之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几乎达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今天大家所抱怨的是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眼光太窄,以获得某种谋生技能而满足,“才”气不足,整体素质粗劣;学术上追求泡沫,不求真务实,不追求真理,神圣被消解,崇高被颠覆,学术被纳入现行的商业秩序,丧失了自身的精神价值向度。所有这些,其原因不言自明。在今天,高等教育的平面化和平庸化趋势仿佛不可遏制,即使有谁努力去抵制它,似乎也很难成功地捍卫蔡元培式或洪堡式的理念对于大学教育的既有影响。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内在困境。

这种浊气与泡沫、假冒与伪劣,已遍及各个角落。所以谢泳在《过去的教授》一文中,直言道:“说到过去的教授,我们年轻的一辈真有说不出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都是教授,前后却不大相同。……就学术而言,今日的教授更应当感到面红耳赤心有愧才对。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学衔、学问的标志,而是工资的一个级别,一个分配住房的资格,再加上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而已。”这里谢老夫子的话虽有些偏激,然对当下的思考却是严肃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无论如何,高等学校总不应该成为假冒的学术产品市场和交易所之类。“大学就它所从事某些高等学问研究,以及它以人性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非以现实的特殊功利为目的而言,可以说它是象牙塔。”〔8〕这“象牙塔”里的成员,当然不是远离尘世的世外高人,但也应是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和真才实学的人士。换言之,高校的教师质量是保持学校声望和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最优秀的教师才能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外界支持。因此,一所大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看它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世界级教育家、第一流的大学校长除洪堡、蔡元培外,还有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九十年代中期的哈佛校长博克,前任加州大学校长麦克、黑姆,斯坦福大学第五任校长史德龄和被誉为“硅谷之父”的副校长兼教务长特曼,都不约而同地以全力实施他们心中的教师和学术顶尖的战略目标。

斯坦福大学创建之初,创始人斯坦福先生马上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据第一任校长乔丹回忆说:“斯坦福先生要我物色最优秀的教师。但他坚决不要那种徒有虚名或游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9〕按照这一要求聚集到斯坦福大学的第一批教师人数虽少,但都是拔尖级的。斯坦福大学经历了首任校长奠基,第三任校长韦伯的起飞之后,到第五任校长史德龄和副校长特曼任职时已开始了更大发展阶段。全面提出“学术尖顶”构想的,即是“硅谷之父”特曼。为了吸引冒尖人才,特曼解释说:“一个运动队里与其个个都能跳6英尺高,不如有一个能跳7英尺高。”同样的道理,他主张:如果有9万美元在手,与其平均分发给5位教授,每人得1.8万美元,就不如把3万美元支付给其中一名佼佼者,而让其他人各得1.5万美元。只要是尖端人才,特曼会不惜工本。在树立尖顶系科上,特曼考虑的突破口有三个: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结果,化学这个项目稍逊,但也聘到了著名化学教授卡尔、杰拉西和威廉·约翰逊,并因他们的到来而吸引了大批新秀。物理学成绩斐然,最突出的是布洛克因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电子工程由特曼自身挂帅,从而使“硅谷”成为该大学“教育”与“实业”结合的典范,并使该大学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的核心。

路易斯、特曼还同桑代克一道并称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智力商数”(IQ)概念为西方多数国家所广泛接受。

从斯坦福大学的经验看出,大学之“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广大。这一无形养成的学风,使北大的后来人能容纳不同的学术观念。……北大这个‘大’的特点,谁能善于利用它谁就能从中受益。……不能说其他大学不具备这种‘大’的特点,似乎北大给人的印象最新”(任继愈语)。这段话是任继愈先生就国内的北京大学与其他大学作出比较而言的,自然不会提到国外的大学,但在学术气度的广大上,当年的北大与斯坦福大学是一致的。当然,比较起来,斯坦福大学的气度多见诸于工科,北大的气度多见诸于文科。正如蔡元培在诠释他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论时所说:“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于其中。以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10〕按这样一个原则行事,故北大人不相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随风摇摆。历以宁教授说到他的一个学生在接受某一项研究任务时曾经说:“我们接受课题,但不接受指定的观点,也就是不接受指定的结论。” 作为一名北大人,难道还有比看到“探索”与“北大”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时更能使自己感到欣慰的么?〔11〕正因为这样,数十年来在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在历史思辨中的敏锐的洞察力,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便是精神合成的魅力。北大首任教务长马寅初,五十年代又正式出任校长,五十年代的大学校长与当时的蔡校长,其所处环境及责任、权力等均有很大差别。即如此,人们仍然感觉到马校长不时露出棱角。发表《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单枪匹马与权威挑战,与上述“北大精神”若合符节。

诺贝尔奖获得者索尔·贝娄在给《走向封闭的美国心灵》一书作序时说,在公众舆论控制的社会中,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精神的岛屿。有了这个精神岛屿,大学才不会沦为一个精神荒芜的世俗之地,抑或才不成为一个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市肆里巷。这个精神岛屿是否有点像精英机构?这样说可能要遭到非议,因为精英就难免有些超凡脱俗,甚至刻意把自己用围墙封闭起来。如果是围墙的话,它可以把世俗利益的威胁和弄虚作假等时尚的诱惑阻隔在外面,把真才实学的知识风尚保护在里面,又有什么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断言,没有知识上真刀真枪的精英,就会削弱社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上的精英,再富庶的社会也往往会流于鄙俗,成为人欲横流、私心膨胀、邪念盛行、理想黯淡、良莠不分的名利场。

注释:

〔1〕引自张汝伦《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与现代社会》1997年第3期《天涯》,p.9。

〔2〕蔡元培《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

〔3〕罗家伦《国立北京大学的精神》。

〔4〕《公冶长》。

〔5〕《先进》。

〔6〕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

〔7〕参见《梁漱溟问答录》。

〔8〕《天涯》)1997年第3期《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与现代社会》一文。

〔9〕参加周少南编著《斯坦福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0〕蔡元培《北大学刊》发刊词,参见《随笔》1998年第1期陈以真《校格》,第95页。

上一篇:安全岗位职责下一篇:弟子规知识竞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