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练习题

2024-05-22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共8篇)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 篇1

(一)新中国风雨六十年:请以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10分)

图一:开国大典 图二:农民加人农业合作社 图三:深圳经济特区

(1)图

一、图二记录的历史事件各有什么标志性意义?(4分)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农民加人农业合作社标志着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深圳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深圳的变化说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3)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汉唐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活力旺盛,生机勃勃出现了汉唐盛世。明清闭关自守,几乎断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社会日益僵化与落后,结果导致近百年遭到外国侵略的屈辱。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开放是各国立足于世界的时代要求。

(二)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1)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

①1950年,我国在农村开展__土地改革 运动。②(1953年),国家决定对农业进行__社会主义___改造。

③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了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析 1958年,农村政策的变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为了农民的利益等。(5)你认为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①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6)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 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三)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200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

(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写简评,能够体 现出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即可。)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

图四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五 武汉长江大桥 图六 大庆油田建成 图七 上海浦东开发区

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图七是改革开放时期。(3)【感悟篇】:

①六十年来,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过弯路。1958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为什么?

弯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当然,建国以来许多工业从无到有,高新科技长足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

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言之有理也可)

(四)民主与法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由什么机构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他们的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说明了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出现了什么问题?

①林彪、江青一伙; ②阴谋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③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④说明了我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3)材料二中的现象在何时得到纠正?试举两例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什么成就?有什么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成就: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②颁布实施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其它单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意义:①反映了我国法律建设取得显著成就;②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共识;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或只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或只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才能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建设和谐社会。等等……

题例:

一、辨析题: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错误: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由:新中国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错误: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理由:建国初期的土改是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剥削制度,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度; 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才废除了我国的土地私有制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3、1953年春天,小王乘坐国产喷气式飞机到武汉观光:他看到武汉农村正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武汉城里的人们正谈论着工业化建设的热门话题。(1)错误:乘坐国产喷气式飞机。

理由:国产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6年才试制成功;

1953年工业化建设才刚开始,喷气式飞机还没有制成。

(2)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

理由:人民公社化运动时1958年兴起的;

1953年掀起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4、1953年春天,小王从报纸上了解到上海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集会盛况。错误: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

理由: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才刚开始;

上海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应该是在1956年底。

5、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的是福建、广东两省。那里的农民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1)错误:福建,广东。

理由:福建,广东两省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

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安徽省。(2)错误:土地私有

理由:包产到户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农民长期承包国有土地;

各农户只有使用权、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或土地改革时期土地才归农民私有)。

6、福建的泉州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错误:泉州是经济特区。

理由:泉州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区中的闽南三角区;

福建只有厦门才是经济特区。

二、材料题

1、顺口溜,作为时代的歌谣,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留下一个时代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钱高、苛捐杂税像牛毛。”

②“农民脚下三条路,逃荒,上吊,坐监牢。”

——解放前农村流行的顺口溜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在解放后通过什么事件得到彻底改变,使农民翻身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2分)

材料二:①“队长催人做工吹破嘴,找人做工跑断腿。”

②“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③“出工人等人,做工人看人,收工人挤人,评工人骂人。”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2)材料二反映了农村出现了什么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4分)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 改革开放时期的顺口溜

(3)材料三反映了农民的喜悦心情,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2分)参考答案:

1、(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分)

(2)出现的状况:农民不愿意干活儿,没有生产积极性。(2分)

原因:农村人民公社时期,搞“共产风”,吃大锅饭,集中劳动,统一分配(或分配实行平均主义)。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一年辛苦劳动,收入很少,因此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言之有理即可)(4分)

(3)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连年丰收。(2分)(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国情出发,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2、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1)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有哪些?(3分)

(2)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2分)

材料二

(3)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2分)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980年深圳 今日深圳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1分)围绕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文化大革命”。(1分)。(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分)。(3)由落后的小城镇发展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2分)。(4)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2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 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主要失误之处体现在哪里?(4分)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文选》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4分)

(3)请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4分)

(4)201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3周年,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某班将举行“改革开放33周年”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征文要求体现这33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下列史实不能列入征文范畴的是(1分)()A.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C.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扩大对外贸易

D.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展现出多样化的风姿鼓舞人心的数据

(5)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参考答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或急躁冒进。(言之有理即可)(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写出任意一个即可)。邓小平理论。(4)A(5)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或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三、综合题

1、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下列历史照片记录了建国后农村一段时期的变革,请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图二 社员在集体耕种

图三 浮夸风

图四 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它给我国农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1953年。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

(2)图

三、图四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发生在什么时期?你相信图三报道中说的吗?为什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不相信,图片中反映的是浮夸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从历史中收获感悟,你认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 篇2

查阅很多关于跑的专门性练习的文献资料,发现很多学者认同“半高抬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扒地式车轮跑”这三种练习手段是最佳的“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它们是传统的跑的专门性练习“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的改进版,不仅在技术结构要求上有所改变,而且引进“结构——定向教学理论”运用到其教学训练中。我们暂且把这一认知倾向看做是“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的主流认识”。

二、“半高抬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扒地式车轮跑”的介绍

半高抬小步跑主要强调足踩着地的动作与速度,在传统小步跑动作的基础上,要求抬大腿较高,摆动腿摆的高度与重心水平线约成30~40°,脚下落地快速伸髋,主要是体会和掌握主动“扒地”式着地技术,要求运动员在练习中心理定向于摆动腿屈髋前摆和快速伸髋下压大腿,加快脚着地。半高抬腿小步跑练习主要是通过伸髋下压促进脚快速着地、积极伸髋是股后肌群参与工作的结果,这在动作幅度、肌肉工作方式等方面较接近跑的专项动作。

下压式高抬腿跑是在传统上摆式高抬腿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快速下压大腿。此练习主要发展大腿快速前摆,制动和快速落地的能力,提高途中跑大腿摆压转换速度和快速下压的技术能力。练习中要求运动员心理定向于摆动腿上摆结束后快速伸髋,加快大腿下摆速度。

扒地式车轮跑的练习要求摆动腿高抬,摆至最高点的快速制动,随即摆动积极下压的同时伸小腿做“鞭打式扒地”动作,前脚掌积极“扒地”,支撑腿前摆时小腿随惯性与大腿折叠。要求运动员在练习中心理定向于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快速伸髋下压,同时伸小腿鞭打扒地,支撑腿屈髋前摆。

三、“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的主流认识”的进步意义

首先,这一认识是建立在短跑“髋动力来源论”基础上,对短跑途中跑的完整动作进行合理划分的分解练习,分别针对一个单步中“支撑阶段”、“支撑腿蹬地后的折叠前摆阶段”和“摆至最高点后的大腿带小腿鞭打似的扒地阶段”这三个技术环节。相对传统的建立在“后蹬动力论”的跑的专门性练习,其在实践中做了很多改进要求:如对后蹬跑作为跑的专门性练习(这里指针对短跑途中跑技术而言的跑的专门性练习)的摒弃;对传统的支撑腿三关节充分蹬直技术要求的摒弃;对传统的小步跑“走太空步式”的着地技术要求的摒弃等等。其“屈蹬快摆”的核心技术要领更符合现代短跑核心技术特征。

接着,这一认识引进“结构—定向教学理论”运用到其教学训练中。“结构—定向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是结构化和定向化教学的简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结构定向教学的实质就是构建和发展一定的心理结构,实施定向培养。由于心理结构作为主体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而存在,因而心理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行为的变化。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通过动作练习在脑中构建起相应的动作结构而实现的。在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过程中,通过实施合理的运动心理结构定向培养,有利于形成和发展正确完成运动技能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是学习掌握和正确完成运动技能的神经支配和内在调节机制。动作技能定向环节中定向的主导性内容是依据动作技能的需要与动作技能的条件,确定动作技能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动作程序等。有实验论证了,跑的专门性练习结合心理结构—定向的训练,可有效促进训练效果。

四、“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的主流认识”的不足与改进

首先,引进“结构—定向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训练中是一个进步,但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心理定向的内容是否正确,并没定论。查阅很多关于跑的专门性练习的文献资料,没有人对其心理定向的内容做过正确与否的论证,几乎都是承传一些学者的观点。而这些学者对心理定向内容的确定也仅仅是依靠“动作技能定向环节中定向的主导性内容是依据动作技能的需要与动作技能的条件,确定动作技能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动作程序等”。也做过跑的专门性练习的对比实验研究,但顶多只能证明心理定向的引用对技能学习的效果是有促进作用,不能证明心理定向内容本身就是正确的。所以,笔者认为: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心理定向的内容只是对短跑途中跑技术的主观认识和运动经验总结,值得商榷。

其次从前面对“下压式高抬腿”和“扒地式车轮跑”的技术要求及心理定向描述,当前主流认识的“下压式高抬腿”与其说是高抬腿,不如说是车轮跑。但在很多文献中,经常把“下压式高抬腿”和“扒地式车轮跑”作为两个不同的专门性练习放在一起介绍,提出者的本意应该是,在传统的高抬腿的基础上,再加上强调后摆扒地。但我们知道,短跑专门性练习相当于短跑途中跑的分解练习,就是为了发展途中跑特定技术环节的专门素质和技术而设定的,既然高抬腿是专门针对“支撑腿蹬地后的折叠前摆”这一技术环节,那么在该练习的心理定向上就应该紧密结合这一特定的技术环节,而不是“摆至最高点后的大腿带小腿鞭打式的扒地阶段”这一技术环节,所以,笔者认为,应该用“折叠高摆腿”更合适。因为其心理定向不仅仅紧密联系目标技术环节。区别开了车轮跑,而且改变了传统高抬腿“向上抬”的错误心理定向,再附加了和前摆紧密不可分割的折叠要求,使之更接近真实的途中跑。

再次,基于心理定向应该紧密结合该专门性练习所针对的技术环节这一观点,针对“支撑阶段”这一技术环节而设定的“半高抬小步跑”的心理定向也需要修正。“主流”认为是摆动腿屈髋前摆和快速伸髋下压大腿;而笔者认为,应该是膝踝的硬支撑,这样才能保证快速、有弹性的着地技术。当然技术环节是人为划分的,环节间是联系且互相影响的,特别是衔接的技术环节,前面环节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环节的效果。研究也表明,在着地瞬间,摆动腿大腿应积极下压,小腿做向后的加速运动的“后扒式”着地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有效地减小制动效应,缩短着地时间。所以,从支撑阶段前的扒地式着地方式上去下功夫,如增加摆腿幅度,增加用力的参与肌肉群,发力意识提前,增加外加负荷,来增强支撑阶段的练习效果,达到快速有弹性的硬支撑,是可行的,但属于支撑阶段之前的扒地摆动技术环节。

“扒地式车轮跑”摆腿幅度过大,需要改进。笔者比较赞同非主流观点的“小车轮跑”,即相比“扒地式车轮跑”,摆腿的幅度上要小,以不超过重心水平线为宜,这样有利于保持身体的适度前倾,减少大腿下压时间,缩短腾空时间,保持良好跑的节奏、向前性,使之更接近真实的途中跑。

关于短跑专门性练习的顺序往往被人忽略,实践中也是很随意,但笔者认为,应该要有个固定的顺序。短跑专门性练习可看做是对途中跑技术的纠错过程,最好是采取递进、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即固定“半高抬小步跑一折叠高摆腿一小车轮跑”的练习顺序。这个顺序是由三个专门性练习内在的技术联系所决定的。它们的关系是:半高抬小步跑应该算是三者的共性技术部分,所以要摆在第一个做,在它的基础上附加折叠高摆要求就是折叠高摆腿,再在后者的基础上附加后扒下压,就成了小车轮跑,而这时的小车轮跑,其实就是途中跑,水到渠成。

中国古代史创新习题设计 篇3

A.龙B.虎C.狗D.鸡

2.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3.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曾把孟子从先贤祠中撤出,这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③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4.下列春秋时期文化中,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B.孟子“政在得民”的思想

C.韩非子“以法为本”的思想D.我国历法已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

5.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却经常挨饿

6.188年,刘焉由益州刺史专任益州州牧,此时的刘焉不可能 ()

A.级别不高,但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C.统属若干郡县

D.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大员

7.三年之丧自西汉中叶始见推行,东汉则行丧三年为常事,甚有加倍服丧者,甚至有行服二十余年者。那么,造成这种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可能是()

A.从东汉开始,儒家孝悌等伦理观念普及全国深入民间

B.在中国历史上,东汉人的道德伦理素质最高

C.东汉察举尤重孝廉一科

D.东汉皇室开始重视儒家的孝悌文化,上行下效

8.班固称许西汉某位学者:“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其起。”此学者是 ()

A.主父偃B.司马迁C.董仲舒D.孔子

9.郦道元的《水经注》记水不分南北,将南北看作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甚至在事关封建政权的正统地位的年号时也是南北朝并称。这反映出郦道元

()

A.是一个严谨的地理学家 B.勇于反抗北朝的残暴统治

C.向往南朝先进发达的经济文化 D.渴望天下一统

10.古代史上,黄河下游河道经常改道,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却较为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黄河流域政局安定统一B.中原经济发展繁荣

C.因畜牧业的发展,黄土高原等北方地区植被等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D.黄河上游的河西走廊等地区农耕业得到长足发展

11.某位皇帝下诏说:“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位皇帝处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北宋时期

12.梁启超称赞某僧人说:“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外国史学家承认这位僧人是: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第一个。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僧人是法显

B.他是经陆上丝绸之路去印度的

C.他有可能是经海上丝绸之路回来的

D.该僧人是中国踏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13.安史之乱期间,滞留长安的杜甫写道:“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这里的“朔方健儿” ()

A.服役期间,自备衣食和武器

B.普遍都是鲜卑族等少数民族人

C.长期隶属于统兵将领,是职业兵

D.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

14.前苏联考古学家曾在突厥墓葬里发掘出银壶、黄金制品,以及铁制的刀、剑、箭、马具,还有汉式铜镜、波斯绢布织物等等。这不能说明()

A.铁器已在突厥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B.突厥同中原和中亚地区已存在贸易往来

C.突厥已经是发达的封建农业国家

D.突厥的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15.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D.黑水靺鞨与唐朝友好往来

16.唐朝的中原人流行穿胡服,妇女喜欢穿男装,女装流行袒胸窄袖的款式。这反映了唐朝

A.少数民族服装开始传入中原 B.少数民族服装取代了汉族服装

C.妇女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 D.社会风尚比较开放

17.白居易诗曰:“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该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太原、成都丝织业落后B.宣州丝织业技艺水平高

C.安史之乱以后,中国丝织业重心南移 D.南方已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18.下列是两句反映了唐朝经济现象的唐诗:①长安市中酒家眠;②夜静坊中有酒沽。其创作时间应该是()

A.①、②均为盛唐诗作B.①盛唐、②中唐

C.①、②均为初唐诗作D.①中唐、②盛唐

19.中国古代某一著名天文学家,在编订历书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则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一天文学家是()

A.甘德B.张衡C.郭守敬D.僧一行

20.唐末,长安城里的百姓()

A.不能在夜里到酒楼消费B.普遍的穿棉布衣服

C.会客人席地而坐,举杯共饮葡萄酒 D.可以观看女子马球比赛

21.一位生活在宋朝中后期的将领,其经历包括()

A.在地方任知府,遭通判告密而罢职

B.边关禁军不再随意调动,经过自己训练,战斗力大增

C.利用职务之便,调用禁军为己修宅

D.国家经常遭契丹进攻,而长期镇守幽云等地

22.宋元之际,诗人郑思肖隐居杭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其咏菊诗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下列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①此事必发生在1276年之后②表达了作者向往当时的南宋政权③表达了作者不仕蒙元的政治意向④郑思肖阻碍国家统一,是为民族罪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3.下列关于明清时期西藏地区概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代通过卫所和僧官制度实现藏人治藏,整个明代西藏各派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B.清代通过多种措施管理西藏,驻藏大臣的设置表明中央管理空前加强

C.明清时期的西藏高度自治,例如不用承担赋税义务

D.明代以后藏传佛教各派的实力以黄教为最,顺治和康熙册封的两位宗教领袖都属黄教

24.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和方式不包括()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移民实边

C.以宗教为纽带,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D.通过和亲,加强满蒙联系,巩固统治

25.“直隶等省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上,照常征粮”。实行这项措施的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康熙帝

26. 18世纪,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大为不同,这表现在()

A.中国是处在手工工场阶段,而英国则处在机器大生产阶段

B.中国土地高度集中于地主之手,而英国的土地则分散在农民手中

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英国则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中国是纯粹自然经济,而英国则是以商品经济为主

27.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数维哥达喜马,而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殁以俱逝?”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包括()

①非商业性贸易无补于社会发展②明朝缺乏从事大规模海外贸易的内动力③明朝不具备远航的技术和能力④明朝之后实行了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8.《天工开物》出版以后曾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四库全书》弃而不录,导致该书在中国几乎失传。在国外,却很早就有法、英、德、俄、意等国的节译本。导致《天工开物》一书在中国几乎失传的根本原因是()

A.八股取士B.自然经济

C.重农抑商D.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轻科技

29.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剌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位儒学大师应该是()

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黄宗羲

30.乾隆时期,不可能存在的中央机构是()

A.南书房B.议政王大臣会议C.中书省D.内阁

3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官员由中央委派任命,地方服从中央

B.明朝改元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C.汉初和明初都实行封国制度,对中央集权产生了威胁

D.汉、唐、明、清时期,都曾经存在过土司制度,但宋元时期则没有

32.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必若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徐光启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造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术,具存深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今者西历所矜胜者不过数端,……孰知此数端者悉具旧法之中,而非彼所独得乎?……西人窃取其意,岂能越其范围? ——王锡阐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杨光先

(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对此你做何评价?

材料二为了传教,传教士撰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的著作,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中国儒家的理性主义、民本意识、宽容观念盛行一时。法国的伏尔泰对中国的科举制,德国的莱布尼茨对中华的大一统都向往不已。总之,中国几乎成了欧洲时代精英们心目中的理想天堂,其实这只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误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6—18世纪中西交流的特点。

参考答案:1.B2.A3.C4.D5.C6.A7.C8.C9.D10.C11.C12.D13.C14.C15.B16.D17.C18.B19.D20.D21.B22.D23.C24.A25.D26.C27.C28.B29.D30.C31.C

32.(1)

(2)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启蒙思想家借鉴各种文明成果为反封建、反神学而斗争;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新航路开辟之后,中国文明传播到西方;西方传教士的介绍和西方开明思想家的积极学习。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题 ——1 篇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16分)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宗族通过修谱、建 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 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宗祠往往臵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 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 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

——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

材料二儒家思想中的一大部分是这种宗族制度的理性论证,也就是它的理论表现。经济环境成为这种社会制度的基础,儒家思想反映了它的理论价值。……正是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的哲学,一直保持到近代欧洲和北美工业化的潮流侵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为止。

——摘自《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三近代宗族组织的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l918 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 年修改,其中规定:族人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份、年龄等因素决定……近代族学的教育对象从男 子变为包括女子;生源从族人子弟扩大到外姓子弟;教学内容从单一读旧书变为谈格物之学,族学从宗族制度中脱离开来。

——摘编自《中国族谱之研究》《戴氏修谱——族约》

材料四建国初期宗族制度开始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取消了族田,“耕者有其田” 的实行是农民的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对家族依附的必要性大大减弱,宗族制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1958 年……农民回归向宗主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人们对宗族制度的依附减弱

——摘编自《功能转换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宗族制度反映了那些儒家思想?(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4分)1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宗族作用在 1958 年后增强和 1978 年后减弱的经济原因各是什么?(4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

(4)材料四中,作者说“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6分)

28.(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臵。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7分)

(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有哪些变化?(6分)

中国古代史答案

1-5CAACD6-10BACDA11-15CBCCA

16-20AABDD21-25 BBBAC

26.(16分)答案:

(1)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政治: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作用。(4分)

(2)慈、义、孝、悌等伦理思想,仁、礼、忠、恕、信等纲常礼教思想。(4分)

(3)外:侵略战争打开国门;经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内:民主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封建思想的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的传人)。(4分)

(4)增强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困难。衰退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4分)

27.(18分)答案:

(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2分)

(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4分)

(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6分)

(4)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分)

28.(16分)答案:

(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3分)

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与加强。(4分)

(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分)

(3)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经世致用。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篇5

杨帆编辑整理

1.好人政府: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梁漱溟等人在《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了“好人政府”的主张,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主张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理想。

2.“联省自治”:民国初年的一种流行的政治思潮,在1920年下半年至1923年,这种思潮颇具规模。其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因而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政治改良。以湖南省最先响应,并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风潮,地方军阀纷纷以“联省自治”对抗中央军阀的“武力统一”。这种思潮虽然有民主气息和进步意义,却忽略了中国时局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

3.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早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领导和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4.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海员在中共影响下为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改善生活待遇而举行的一次罢工。1922年1月,由于英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合理要求,香港海员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负责人苏兆征、林伟民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英帝国主义从中阻扰和破坏,并制造“沙田惨案”。这次罢工坚持了56天,港英当局被迫接受海员提出的增加工资、抚恤死难家属及取消封闭海员工会命令的要求。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

5.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共领导下的安源路矿工人反对日资本家,要求保障工人权利,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政治大罢工。1922年秋,因矿区拖欠工人工资,安源路矿党组织经过充分准备,9月14日,在毛泽东、李立

三、刘少奇的发动和组织下,全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在罢工宣言中提出了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发清欠饷、废除封建把头制等17项要求,路矿当局玩弄各种手段破坏,经过5天的激烈斗争,路矿当局被迫接受工人大部分要求,罢工取得重大胜利,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6.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政治大罢工。1923年2月1日,经过精心筹备,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正式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阻扰,强令禁止开会,并派军警捣毁总工会会所,为反抗军阀的武力镇压,2月4日,举行全路总罢工,提出了“争自由”、“争人权”的口号,2月7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点和终点,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7.问题与主义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思想辩论。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应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而不要高谈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反驳,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研究实际问题与宣传主义必须结合,改造社会必须“根本解决”,才能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谈什么主义,用什么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一争论的实质是社会改良思想与社会革命思想的争论。

8.中山舰事件: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制造的政治路线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口中国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扣留黄埔军校及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篡夺了第一军军权。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9.整理党务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的旨在限制共产党、夺取国民党大权的所谓“整理党务”的4个提案。其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数的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焘等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这样,在蒋介石的策划下,一些右派分子窃取了国民党中央的部长职位,蒋介石也取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10.五卅运动:中共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初,上海沪西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而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进行交涉的工人代表顾正红,打伤十余人。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援助纱厂工人的反帝示威游行,租界英巡捕在南京路突然开枪,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号召上海人民“罢工、罢市、罢课”,上海民众纷纷响应,20多万工人罢工,50000多学生罢课,绝大多数商人罢市,上海反帝斗争迅速波向全国,全国各地纷纷游行示威,进行“三罢”。这次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推动了革命走向高潮。11.省港大罢工:广东、香港工人为声援五卅运动而举行的大罢工。上海实行“三罢”斗争的消息传来,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即决定罢工响应。1925年6月23日,香港工人和广州各界群众在广州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在沙面对岸的沙基,遭遇英军警枪杀,造成“沙基惨案”,惨案发生后,激起广东、香港人民更大愤怒,在广州成立以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对香港实行封锁。这次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世界罢工史上罕见的,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12.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后,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创办时间为1924年5月,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以 “兼容并蓄”为办校宗旨,建立了政工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并重。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

13.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4.济南惨案:南京政府北伐时,日军国主义者在中国济南制造的屠杀中国军民的血腥事件。1928年春,南京政府北伐,日本政府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5月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南,日军开枪打死中国军民多人,5月3日,日军在济南大肆屠杀,蒋下令不抵抗退出济南,日军屠杀中国军民1万多人,还杀害国民政府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其随员17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达成妥协,日答应两个月之内撤军,中方答应负责日在华人员安全,所造成的损失由双方实地调查决定,实际不了了之。15.东北易帜: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次事件。1928年春,南京政府北伐,占领北京、天津,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东北易帜促成了国家统一,挫败了日本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16.中原大战:蒋介石为实现统一的一次战争(传统观点: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以中央名义,对反蒋联军下讨伐令。于是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到长沙,北达河北的数千里战线上,百万军队展开空前规模的大厮杀。因这次大战以陇海线为主体,津浦、平汉为两翼的中原地区为主战场,故称之为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助蒋讨伐冯阎联军,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失败而告终。蒋通过此次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地方军事实力派,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民党中的统治地位。17.南昌起义:中共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时间为1927年8月1日,领导机构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参加部队主要是叶挺、贺龙的部队及第三军官教育团,总兵力达3万人,经过4小时的激战,占领南昌,起义取得成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8.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发表《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批判了陈独秀右倾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中共挽救革命和批判右倾错误的会议,使中共在组织上、思想上前进了一大步,具有重要功绩,但批判右倾的同时,助长了“左”倾情绪。

19.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湘赣边界领导的起义。起义的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约5000人,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1927年9月9日,起义爆发,起义军队遭遇强敌阻击,退至浏阳县文家市,毛泽东正确分析当时形势,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它揭开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20.三湾改编: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对部队的一次整编。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转入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对部队进行整编,内容是缩编部队,把“支部建在连上”,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21.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古田镇召开的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精神,毛泽东作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确立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在组织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要担负起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等工作。这次会议是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基础上,划清了与旧军队的界限,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础。

22.《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5月,毛泽东为端正党内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一篇文章。1930年,毛泽东写下《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阐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把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提到思想路线的高度。这篇文章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

23.东北抗日联军:中共领导下的东北地区抗日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人民武装抗日,部分抗日义勇军接受中共领导,1933年以后,中共满洲省委同各抗日部队建立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东北各抗日武装在黑龙江汤原东北抗联军政扩大联席会议,决定把抗日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14年,消灭大量日军及伪军,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贡献。24.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冯玉祥、方振武与中共合作组织的抗日队伍。1933年春,日军向热火、察哈尔进犯,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5月,冯玉祥、方振武与中共党员吉鸿昌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称“外抗暴日,内除国贼”,否认一切卖国协定,反对任何方式妥协,誓以武力收复失地,在中共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同盟军抗击了进犯日军伪军,收复了多伦等地。8月,由于蒋介石的破坏威胁,冯玉祥被迫离开张家口,吉鸿昌、方振武继续抗日,9月,最终失败。它推动了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

25.福建事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组织政府公开宣布反蒋抗日的事件。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等领导下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布《人民权利宣言》和《人民政纲》,这是具有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的纲领。由于蒋介石的大力进攻和中共“左”倾错误,福建政府最后失败。26.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和国民党政府在华北丧权辱国的一系列事件。1935年5月,日本借口中国当局破坏塘沽协定,向何应钦提出抗议,并以武力威胁,6月,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河北大部分主权,6月27日,又签订《秦土协定》,察哈尔主权丧失。9月,新任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发表声明,公开鼓吹华北五省要在日本指导下“联合自治”,11月,日本策动汉奸华北5省自治,并以殷汝耕为首的自治政府在通县成立,随后,国民党成立以宋哲元为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变相承认华北自治,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27.一二·九运动:中共领导的学生反日爱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共的组织下游行示威,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镇压,学生多人受伤被捕,第二天,北平学联决定各校学生进行总罢课,12月16日,北平学生、市民数万人游行示威,此后,社会各界组织救国会,支援学生。它为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起了动员作用。

28.七君子事件:沈钧儒等七人因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被国民政府逮捕的事件。1936年5月31日,沈钧儒等响应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与红军停战,联合抗日。国民党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遂于11月23日逮捕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7人,史称“七君子”事件。1937年七七事变后,释放“七君子”,“七君子”事件推动了全国救亡运动的发展。

29.平型关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歼灭战。1937年9月,日寇向平型关、雁门关等地进犯,企图夺取太原,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板垣师团一部,歼灭日军1000多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大的胜利,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30.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的一次大规模作战。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1940年8月下旬至12月初,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约40万兵力,对华北日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史称百团大战,整个战役历时三个半月,歼灭大量日军、伪军,破坏了敌军大量交通线,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但在战争中过早过多集中兵力攻坚作战,使部队大量损耗,并导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31.“三三制”(政权):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中共的一种自我约束制度。其内容是: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的左派人士、(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人士在抗日根据地政权机关中各占1/3。它是中共的自我约束制度,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2.平江惨案: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破坏抗日的罪行之一。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27集团军司令杨森派兵包围新四军在湖南平江的留守处,残酷杀害新四军高级参谋涂正坤,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人。这一惨案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愤怒,延安方面也表示抗议。

33.晋西事变:抗战时期山西军阀阎锡山破坏团结的事件。1939年12月阎锡山集中6个军兵分三路攻击晋西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和晋西八路军独立支队,与此同时,阎军向决死队第四纵队进攻,并配合蒋军进攻在上党地区的抗敌决死队第一、第三纵队,并且进攻八路军和摧毁抗日政权,晋西八路军和新军在中共领导下打退了国民党的进攻。以晋西事变为标志,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34.三光政策:抗战时期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下令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政策。1940年,日本华北军事机关命令部队对抗日根据地扫荡时,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全部烧毁,粮食不能运送的也全部烧毁,根据地人民实行坚壁清野,粉碎了这一政策。35.曲线救国:抗战时期国民党实行的一种降日反共政策。指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官员投降日本,成为伪军伪官,同日军一起进攻抗日根据地,其目的是在日军的保护下维持对人民的统治,一旦日本失败,立即宣布反正,乘机占领城市和交通线,并配合国民党进行反共内战,这种政策被诡称为曲线救国。36.长沙大火:指抗战时期国民党实行的焦土政策的一个表现。1938年秋,日占领武汉后,进入湖南北部,国民政府下令火烧长沙以阻止日军进攻,从11月12日晚到17日大火熄灭,烧毁房屋建筑不计其数,烧死长沙人民2万多人,财产损失无数,千年长沙古城毁于一旦,之后日军并未进攻长沙,国民政府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文仲孚等三人枪毙以平民愤。长沙大火是国民政府对人民所犯的罪行。

37.精兵简政: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克服困难采取的政策。最早由陕北开明之士李鼎铭提出,内容是缩减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和部队非战斗人员,充实基层和连队。该政策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根据地克服困难。

38.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共形成的一整套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等等。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39.中国民盟:全称中国民主同盟,爱国党派之一。1941年,在重庆成立,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现名,194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宣布为“非法团体”,1948年在香港重建,其成员主要是文教界以及从事科技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1949年参加新政协,成为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重要党派,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40.李闻血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和平民主运动的罪行之一。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中国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积极参加反内战运动。7月11日,李公扑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5日,闻一多在昆明主持李公朴追悼会,归途中又被杀害。此次暴行激起了全国各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愤怒。

41.《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根据阶级矛盾已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清除封建剥削这一形势,果断的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规定了十八条解决农民问题的原则,例如规定走群众路线,不侵犯中农利益等等。《五四指示》是中共历史上解决土地问题的经典文献,为中国土改指明了方向。42.《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实行土改的基本文献。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问题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要求;规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原则。10月,《大纲》正式颁布。依据该大纲,中共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3.《中美商约》:1946年11月4日中美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共计30条,把美国取得的许多特权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主要内容为:①两国人民可在对方全境内自由居住及从事各种职业,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②此方商品在彼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和彼方本国商品的待遇;③两国船舶可以在彼方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该条约以“平等”、“互惠”的形式掩盖其侵略实质,美国自此控制国统区的社会经济。

44.二·二八起义: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武装起义。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北专卖局查缉员和警察殴打商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28日,台北市民游行示威要求赔偿、惩凶,取消专卖局,但被镇压,多人伤亡,很快激起大规模起义,控制台湾大部分地区的机关。国民党一方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一方面调军队镇压,起义最后失败,群众被杀3万人以上。这次起义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配合了大陆的解放战争。

45.西柏坡精神:指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在中共党内形成的敢于决战,敢于和善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一往无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彻底精神,艰苦创业、讲求工作效率的奋力拼搏精神,注重团结、加强纪律性的团结统一精神。

46.《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规定了国家性质,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47.三查三整:1947年冬到1948年秋,中共进行的整党整军运动。整党运动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整军过程中也采取“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的三查活动。通过三查三整纯洁了党组织,改进了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战斗力。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 篇6

上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D)为核心。

A 佛教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 2.(C)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大革命

C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3.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王”、“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国家是(D)。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除了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外,1844年7月,清政府还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即(B)。

A《虎门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

D《爱珲条约》

5.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A)。

A 19世纪40至5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6.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盛世”是(D)。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之治

D康雍乾盛世

7.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

A工人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农民阶级

D小资产阶级

8.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A)。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C 君主立宪制

D宗族家长制

9.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C)。

A儒家思想

B 君主专制制度

C 宗族家长制

D道家思想

10.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 1640

B 1680

C 1789

D 1898 11.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D)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掠夺土地

B 贩卖奴隶

C 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些流传千古的动人佳话,它们包括:(ABCD)。

A 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

B 唐代玄奘西行印度取经

C 鉴真东渡日本传经

D明代郑和下西洋

2.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盛世”主要有(ABCD)。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之治

D康雍乾盛世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其中主要有(.BCD)。

A《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

D《南京条约》

4.近代中国新出现的阶级是(CD)。

A地主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B)。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C 实业救国

D教育救国

6.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AD)。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资产阶级与地主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7.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是(ABCD)。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三重压迫

C 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D集中、便于组织 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BCD)。

A 买办

B 商人

C 地主

D 官僚 9.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BD)。

A失业农民

B 手工业者

C 商人

D城市贫民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B),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望厦条约 2.镇南关大捷中率部英勇杀敌的将军是(A)。A 冯子材 B关天培 C 丁汝昌 D 刘永福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是(B)。A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C 帝国主义国家中正义力量的干涉 D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结构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A 帝国主义列强的优异的社会制度 B 帝国主义列强的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C中国落后的经济、军事力量 D 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 林则徐 B 魏源 C 郭嵩焘

D 郑观应

6.近代史上最早喊出“救亡”的口号的是(A)。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孙中山

7.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的是(D)。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孙中山 8 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的是(B)A 林则徐 B 魏源 C 马建忠 D 郑观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问题的有(AC)。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黄埔条约

2.从1858年到1881年,俄国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ABCD),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勘分西北界约记

D 改定伊犁条约

3.袁世凯死后,资本——帝国主义分别扶植的各派军阀的首领有(ABC)A 段祺瑞B 冯国璋 C 张作霖 D 曹锟

4.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以宣传宗教和西学为名,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他们办得较早的期刊有(ABC)。

A 中国丛报 B 北华捷报 C万国公报 D 大公报

5.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主要包括(ABD)。A 西北B 西南 C 东北 D 东南

6.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是(AB)。A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C 帝国主义国家中正义力量的干涉 D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结构

7.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的原因有(ABC)。A腐败的社会制度

B综合实力的落后 C 帝国主义列强的强大

D 民族意识的未觉醒

8.19世纪70年代以后,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的人有(ABCD)。A 王韬 B 薛福成 C 郑观应 D 马建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起义后,于1853年3月定都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天京就是今天的(B)。

A 北京

B 南京

C杭州

D广州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C)。A 《资政新篇》

B《原道救世歌》

C《天朝田亩制度》

D《原道醒世训》

3.太平天国起义中,用来发动、组织群众的宗教是(D)。A 明教

B 太平道

C拜火教

D拜上帝教

4.拜上帝教是由(B)创立的。

A 洪仁玕

B 洪秀全

C冯云山

D杨秀清

5.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A 《资政新篇》

B 《仁学》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建立起四支水师,其中(D)是海军主力。A 福建水师

B 广东水师

C南洋水师

D北洋水师 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

A 中体西用

B 借法自强

C自强求富

D爱国救亡

8.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多数采取了(B)的方式。A 官办

B 官督商办

C官商合办

D商办 9.康有为创立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新式学堂是(B)。A 时务学堂

B 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同文馆 10.《仁学》是维新运动时期一部重要的论著,它的作者是(B)。A 康有为

B 谭嗣同

C梁启超

D严复 1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B)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A 北伐、东征

B 北伐、西征

C东征、西征

D南征、西征 12.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A)。

A 1856年上半年

B 1856年下半年

C1857年上半年

D1857年下半年

1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此观点可用于评价(B)。

A 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

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14.1886年,(B)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A 曾国藩

B 左宗棠

C 李鸿章

D张之洞 15.百日维新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有(C)。

A 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C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了一批具有军事才能的青年将领,以图挽救危局。(CD)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A 杨秀清

B 冯云山

C陈玉成 D李秀成 2.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ABCD)。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3.(ABC)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D京师大学堂 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ABC)。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皇帝 5.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维新主张的报纸有:(ACD)。

A 《时务报》

B 《民报》

C《国闻报》

D《湘报》 6.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的著作包括:(ABCD)。

A 《新学伪经考》

B 《孔子改制考》

C《仁学》

D《变法通议》 7.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六位维新志士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中,(AB)不属于“戊戌六君子”。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刘光第 D杨锐 8.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维新思想的学会主要有(ABC)。A 强学会

B 南学会

C保国会

D觉悟社 9.代表康有为变法维新理论的主要著作有(BC)。

A 《仁学》

B 《孔子改制考》

C 《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0.维新运动的中心目标是(BC)。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B 挽救民族危亡

C 发展资本主义

D继续开展洋务运动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选题 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D)。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C)。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C)。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6.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反清革命组织是(B)。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8.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B)。A.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B.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D)

A、萍浏醴起义

B、惠州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0、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辛亥革命(D)A.由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改变了中国的国体

二、多选题

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CD)。

A.民主

B.民生

C.民族

D.民权 2、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ABD)。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民主革命`

D.进行社会革命

3、在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中,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有(ABCD)和保路运动等。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抵制美货运动

D.收回利权运动

4、清末新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

A.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B.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D.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 5、1904年开始,各地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ABCD)等。A.华兴会

B.科学补习所

C.光复会

D.岳王会 6、1913年至1917年间,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有(ABC)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黄花岗起义

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有:(ABD)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9、清政府实施新政,在文化教育方面也采取了系列措施,主要内容包括(ABC)

A、废除科举 B、设立学堂 C、奖励留学 D、禁止缠足 E、修改刑律

10、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裂为三大派系是指(ABE)A、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B、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 C、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

D、以陈炯明为首的粤系 E、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中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A)。A.北洋政府 B.南京政府 C.武汉政府 D.广州政府

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B)。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3.革命的根本问题是(C)。A.党的建设问题 B.军队建设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农民土地问题

4.(C)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进步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的是(ABC)。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1942年元旦,由(ABDE)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E.中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B)A.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 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

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 2.中国人是从(D)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A.新文化运动后

B.五四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俄国十月革命后 3.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是(A)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4.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C)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5.下列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中,不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是(C)A.李大钊

B.毛泽东

C.胡适

D.蔡和森

6.李大钊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是他于1919年9月、11月发表的文章(D)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其中“陈”、“李”分别指(B)

A.陈独秀

李达

B.陈独秀

李大钊

C.陈潭秋

李大钊

D.陈潭秋

李达

8.毛泽东认为,(C),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十月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9.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D)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0.国共合作之下进行的北代战争所喊出的(B)口号响彻大江南北。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倒土豪,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二、多项选择题

1.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AB)

A. 地主阶级

B. 买办资产阶级

C. 外国帝国主义

D. 民族资产阶级 2.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BC)

A.民友社

B.《新青年》杂志

C.北京大学

D.政学会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CD)A.独立

B.富强

C.民主

D.科学

4.下列选项中,属于早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是(ABCD)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

C.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D.主张实行文学革命

5.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认识的是(ABC)

A.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要想从根本上改造国民,仅依靠少数人改造国民性,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是不可能的

B.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回避反对军阀的斗争 C.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分子的范围内 D.为中国人民提供一种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思想武器

6.“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作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句话表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是(AC)

A.某种程度的保留

B.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C.某种程度的怀疑

D.对资本主义完全失去信心

7.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正确说法有(ABCD)A.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 B.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C.它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 D.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8.参加五四运动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有(A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ABCD)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B.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C.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0.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有(ABCD)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 C.在工人中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

D.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11.下列属于对中共一大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有(AC)A.陈独秀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B.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大会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D.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下列各项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的有(ABCD)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其水平的提高 C.党的早期组织的成立

D.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日益成熟 13.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包括(BCD)A.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B.打倒军阀

C.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D.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4.下列事件中,由蒋介石亲手制造的有(AB)A.中山舰事件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马日事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选题: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标志是(B)。

 中共六大B.中共六届四中全会C.中共六届三中全会D.中共六届五中全会

2.“因为中国资产阶级从根本上是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c):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3.下列哪次会议的决议案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B)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

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是:(C)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5.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是:(A)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下列哪次会议确立了党的“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策略总方针?(A)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

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B):

A.发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的统治是代表(D)的***和军事独裁统治。A.帝国主义在华利益B.中国资产阶级利益C.中国地主阶级利益 D.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9.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二、多选题:

1.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次会议(ABCE)A.决定举行秋收起义B.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 E.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毛泽东1928—1930年期间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主要著作是:(CDE)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反对本本主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井冈山的斗争》E.《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危急时刻解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的:(AB)

A.军事问题B.组织问题C.政治问题D.思想路线问题

4.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犯“左”倾错误的多方面原因是:(ABCDE)

A.八七会议后党内存在着浓重的“左”倾情绪 B.共产国际对中共党内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C.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不足 D.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 E.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5.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下,(ABCD)等人都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A.郭沫若B徐特立C贺龙D彭德怀

第六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C)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一• 二八事变 2.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是(B)。A

淞沪会战

B

豫湘桂战役 C

南昌战役

D

武汉会战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的时间是(A)。A

1932年4月15日

B

1935年8月1日 C

1935年12月9日

D

1937年7月8日

4.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举行,中国解放区代表(A)出席了会议。

A

董必武

B

林伯渠 C

周恩来

D

王若飞

5.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B)。

A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B 《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

《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 6.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是指(C)。

A

1935年华北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B

1935年华北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

C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D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

 7.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是(C)。

A

佟麟阁

B

赵登禹 C

张自忠

D

左权

 8.(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忻口会战

 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土地政策是(C)。

A

没收地主土地

B

保存富农经济 C

减租减息

D

没收一切土地

10.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

中共二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二、多项选择题

1.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开始实施的对华策略是(AB)。A

以华治华

B

以战养战 C

速战速决

D

持久战

 2.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如果国民党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包括(ABCD)。

A

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B

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C

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D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 3.1937年 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下辖的师包括(ABC)。

A

第一一五师

B

第一二O师 C

第一二九师

D

第一六八师

 4.中国共产党提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ABC)。

A

发展进步势力

B

争取中间势力 C

孤立顽固势力

D

坚持独立自主

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即(ABD)各占1/3。A

共产党员

B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C

国民党员

D

中间派

 6.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

A

土地革命

B

统一战线 C

武装斗争

D

党的建设

 7.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组织了(ABD)等一系列大战役。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长沙会战

D

武汉会战

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ABD)。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开明绅士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地方实力派

第七讲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选题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协定是:(A)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国共谈判协定

C.重庆谈判纪要

D.《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2.抗战胜利后,当时各民主党派中最有影响的政党是:(B)

A.中国民主建国会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

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4.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是:(D)

A.毛泽东

B.王若飞

C.叶剑英

D.周恩来 5.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D)阶段。

A.战略进攻

B.战略相持

C.战略决战

D.战略防御

6.在国民党统治区,以(B)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

B.学生运动

C.农民运动

D.市民运动

7.(A),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这个运动扩展到了许多城市。

A.1945年底

B.1946年底

C.1947年底

D.1948年底

8.蒋介石成为美国“扶不起的天子”,就蒋介石集团内部而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C)

A.不应该关闭与共产党和谈的大门

B.不应该接受美国的援助打内战

C.政治腐败导致政治独裁,经济恶化,军事溃败

D.是中国近代历史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9.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制定土地改革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根据(B)

A.不同时期的斗争策略

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不同地区农民的状况

D.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需要 10.1947年5月1日,(A)自治区宣告成立。

A.内蒙古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多选题:

1.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争取和平建国明确提出了(ACD)口号。

A.和平

B.进步

C.民主

D.团结

2.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ABD)

A.加强党的建设

B.开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建立统一战线

3.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有:(ABCD)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民主同盟

D.中国青年党

4.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ABCD)等协议。

A.《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B.《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C.《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

D.《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

5.1947年3月,国民党限期令中共驻(ABC)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关闭和平谈判之门。

A.南京

B.上海

C.重庆

D.广州

6.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ABD)

A.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

B.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

C.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

D.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7.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包括(ABCD)等。

A.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

B.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

C.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

D.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

8.(AC),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九月会议决议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下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A.1952年底 B.1953年底 C.1955年底 D.1957年底

2.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此阶段,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的是(A),国外的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3.(B)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A.1950 B.1953 C.1956 D.1958

4.(C)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A.1950 B.1953 C.1956 D.1958

5.20世纪70年代以(A)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建交 C.邓小平访美 D.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BC)。A.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主要是(ABCD)。

A.保卫人民胜利果实,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B.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经受执政考验,继续保持优良作风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致力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展的工作有(ABCDEF)。

A.追剿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任务

B.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 C.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E.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F.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

4.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ABC)的外交方针。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两条线”

5.1951年底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ABD)为主要内容的“三反”运动。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行贿 D.反官僚主义 E.反主观主义 F.反宗派主义

6.1952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发起以(ACDEF)为主要内容的“五反”运动。A.反行贿 B.反贪污 C.反偷税漏税 D.反盗窃国家资财 E.反偷工减料 F.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D)因素。A 民主主义

B 资本主义 C 新民主主义

D 社会主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C)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A 农业革命

B 工业革命 C 民主革命

D 社会革命 3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C)。A 封建主义体系

B 资本主义体系 C 社会主义体系

D 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把优先发展(C)作为中心环节。A 轻工业

B 农业 C 重工业

D 国防工业 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社会主义工业化(B)在中国的全面建立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A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B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 社会主义文化

D 人民民主专政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要始终把(B)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A 公有制程度

B 是否增产 C 达到规定规模

D 有足够农业机械 提出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工业过渡为社会主义工业的国家领导人是(C)。

A 周恩来

B 陈云 C 李维汉

D 毛泽东 1955年7月,毛泽东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不点名批判了(B)。会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A 薄一波

B 邓子恢 C 李先念

D 周恩来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A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B 机械化合作化同时进行 C 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D 坚持两条腿走路

二、多项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CD)两个阶段。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农民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社会主义革命 建国初,我国存在着(ABCDE)等经济成分。A 国营经济

B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个体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E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的两种基本矛盾是(BC)。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 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人民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4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组织形式包括(ABC)。A 互助组

B 高级社 C 初级社

D 人民公社 在农业互助合作发展中,要坚持(ABCD)的原则。A 典型示范

B 逐步推广 C 自愿

D 互利 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ABCD)部分。A 加工

B 订货 C 统购

D 包销 我国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包括(ABD)。A 供销合作社

B 生产合作小组 C 行业合作社

D 生产合作社 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最早是(AB)提出的设想。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D)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 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D)A.吴晗发表《海瑞罢官》

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 C.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D.《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 3.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D)A.综合发展

B.平衡发展

C.重点发展重工业

D.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九一三事件”指的是(B)A.“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中央“文革”小组基本取代中央政治局的职能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5.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C)时期完成的

A、大跃进时期

B、文革时期

C、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6.在中共八大上(A)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A.邓小平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7.“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第(C)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来的。A.五

B.四

C.三

D.二

8.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提议(D)担任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A.陈云

B.邓小平

C.李先念

D.华国锋

9.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A)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10.“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D)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1.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这种宣传应出现在(C)A.土地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A.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有(ABCE): A.瞎指挥

B.浮夸风

C.高指标

D.勤俭风

E.“共产风” 2.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方针是(ABCD)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

E.恢复 3.造成“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原因是(ACD)

A.长期以来“左”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B.近代帝国主义侵略 C.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机制

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 E.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面貌

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ABCD)A.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结束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C.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1957年进行整风运动的主题是反对(BCD)A.党八股 B.官僚主义 C.宗派主义 D.主观主义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面红旗”是指(BCD)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7.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AB)的方针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第十章

改革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单项选择题

1.(B)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A.中共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A)取得突破性的进展。A.农村 B.城市 C.国有企业 D.经济特区

3.(D)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A.复查和平反大量冤、假、错案 B.改正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C.决定为刘少奇同志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D.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同(BCDE)等中央领导同志支持并领导了从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华国锋 B.叶剑英 C.陈云 D.李先念 E.胡耀邦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A);二是(B)。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B.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 D.农业生产实行统一经营

3.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ABCE)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进行改革开放

E.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1978年以后,我国在调整对外政策、改善外部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有:(BCD)。A.中日建交 B.中美建交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 篇7

关键词:现代作家批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文学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意识是指在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外界和内在的演变与转化, 体现文学认知思想, 不论是在现代文学的逻辑方面还是在感性方面, 批评因素一直处于比较活跃的位置。现代作家批评中, 隐含了不同层次的文学意识, 体现文学意识的层次变化, 中国现代作家批评的存在, 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以及意识的形成指明发展方向。

一、作家批评与文学意识的关系

中国现代作家批评具备两方面的理解, 首先是狭义的理解, 主要存在于文学理论的对立方, 涉及较小范围的学术语言;第二是广义的理解, 也是作家批评通用的理解, 主要是对现代文学的本质、影响进行各种思想的讨论, 例如:既可以对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书评和对话, 又可对其实行短评和专论, 围绕作家批评展开最广泛的学术性讨论[1]。作家批评是现代文学中的一种形态, 其中包含对文学作品独特的见解, 作家在进行批评时, 即可无形的为文学意识发展制定标准, 现代作家在批评活动的过程中, 可利用自身独特的理解, 指导现代文学意识的发展, 凸显在某一特定时期应该具备的文学意识, 通过批评的方式主要将此类型的文学意识培养为主流的发展形态, 可见:中国现代作家批评与现代文学意识的发展具备表面关系和内在关联, 同时作家批评对文学意识的发展形成特殊的体系。

二、作家批评中现代文学意识的塑造

在中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塑造过程中, 作家批评具备较大的推进作用, 主要对重点现代作家批评与现代文学意识进行探讨, 具体分析如下:

1、批评史与文学史的发展

在批评史的发展中, 我国现代作家基本都存在或多或少文学批评行为, 其不同的思想形成现代作家批评体系, 现代作家本身具备作家的特点, 其在对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时, 可摒弃原本作品的思想, 帮助其梳理和发现更新颖的观点, 提出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 例如:沈从文, 现代著名作家, 其在扮演作家角色的同时, 同样扮演着作家批评的角色, 沈从文对文学作品独特的思想和视角, 相比专业的批评家更加细腻, 所以在批评史中, 作家批评更具备代表性的文学意识[2]。在批评史发展的过程中, 引导文学史的进步, 站在旁观的角度, 批评史与文学史同为现代文学的内在因素, 实质上, 批评史在主流地位上, 推进、指引文学史, 文学史的发展具备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 时刻处于推陈出新的动态变化中, 作家批评在文学史中给予极大程度的评价, 同时预测文学史的发展。因此, 在中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塑造中, 现代作家批评正面诠释文学意识的价值, 将自身置于文学活动中, 利用批评推动文学的创新, 文学意识在文学史中并不是实质存在的实物, 而是具备理论性、指导性和活动性的内在影响, 利用现代文学史无法在真正意义上讲解意识的形成, 因此文学意识发展中, 利用作家批评挖掘实质的文学意识, 展示文学意识的拓展性和发散性。

2、作家批评在文学意识塑造中的典型代表

文学意识塑造中, 作家批评的典型代表人物有胡适和茅盾[3]。胡适在现在文学中提出的批评, 是指引文学意识发展的主流, 胡适认为在文学面前人人平等, 大力提倡白话文, 否定文学是贵族阶级的物品, 其不满当时落后、束缚的文学意识, 通过批评反击当时的文学现实, 胡适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思想, 批评当时的文学意识, 主张文学改革, 胡适的作家批评势必引起当时文学史的内部斗争, 但事实证明, 批评具备实际价值, 指引文学意识发展的新方向, 因此当人们提及胡适批评时, 将其作为文学意识改革的核心转折点, 推进文学意识的转型;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唯美文学方面, 虽然其在大范围唯美主义的否定中确实存在过分的偏激行为, 但是其部分批评态度仍旧对现代文学意识的塑造存在积极的推进作用, 茅盾在大力批评唯美主义的文学作品时, 实质也可理解为对唯美作品的解说, 例如: 茅盾在对唯美文学批评时, 其认为唯美派过多存在个人、享受的因素, 阐述空虚的状态。

结束语:

利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批评, 展示现代文学意识的另一种看待观点, 进而体现文学意识在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性。中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形成是一项系统、长久的过程, 在旧文学的基础上萌发出现, 在不同的思想和意识冲击下, 逐渐衍生新型的文学思想, 其中作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可见: 现代作家批评在文学意识形成中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荣启.论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J].重庆社会科学, 2012 (07) .

[2]刘海军.心理批评视阈下的沈从文文学批评[J].民族文学研究, 2011 (03) .

现代文阅读练习 篇8

①一个小男孩儿()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商店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门。

②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儿。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儿:"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儿流着泪告诉老头儿,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③老头儿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是1美元。"老头儿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④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了回来,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④几天后,一个由世界上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为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⑤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儿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老头儿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儿花重金聘来的。

⑥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儿。可老头儿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⑦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儿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子,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第①段括号中的动词是什么?恰当的一项是()

A.拿B.捏C.抓D.握

2.本文中,几个人物对"上帝"有不同的理解,试说出它们的不同。

小男孩儿:医生:老头儿:

3.第②段中加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天快黑时,有一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儿",为什么?

4.第③段中老头儿为什么"眼圈湿润了"?试结合小说情节,发挥想像,把当时老头儿的内心想法写出来。

5.邦迪的叔叔帕特鲁普的生命是医生挽救的,但老头儿却说是小男孩儿挽救的,怎样理解?

6.读完本文后,你会想起你熟悉的哪些歌词?

(江苏大丰市第三中学 冯余广/设计)

《归途》阅读

天空,总是滞留着一层黏重的云。铅灰色的天幕下,灰蒙蒙的楼群如大片大片枯死的树林。有谁能想到,这儿几年前还是我树木丛生山花灿烂的家园,而今我和我的孩子们只能沦为城市永恒的流浪者。

失去了家,也就到处是家了。垃圾箱旁,塔楼上,到处都是我们的A(藏身 栖身 躲藏)之所。想家的时候,我们就蜷缩在人家的屋檐下去寻找一点家的感觉,家的蔚藉。我们在垃圾里,找寻着人们掉落的面包屑,抑或是变质的食物。久了,漂亮的羽毛沾满了B洗涤 洗刷 洗濯不掉的尘埃油污——我们就像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

昨晚,我又梦见了久已逝去的家园,又回到了阳光照耀下的鲜花绿树中间。醒来,我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忧伤地说:"妈妈,您老了,您真的老了!"惟有小女儿带着稚嫩的童音哆哆嗦嗦地问我:"妈妈,那……地方……在哪儿?快,快带我……们……去吧。我要……冻死了。"

雪仍是一阵紧似一阵。孩子们蜷缩在屋檐下,不停地瑟缩着,哀号着,已经有三天没吃东西了。孩子们一声声的哀号,像皮鞭抽打着我的心。忽然,我的目光被一个绝妙的风景抓住了:青青的山冈,长满了茂盛的树林,一条蜿蜒的小河,打山前流过,岸边开着深的浅的黄的红的一丛丛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我觉得有一股暖暖的气流扑面而来。可是,当我定睛一看,我的目光又黯淡了。

黄昏终于来了。雪更狂了。我不能再犹豫了。与其这样痛苦地冻死饿死,倒不如怀着希望死去。哪怕,哪怕是一种虚妄的希望。

"孩子们,你们看,那儿就是我说的老家,那里有温暖的阳光,有肥嫩的小虫,快去吧!"

孩子们一阵欢叫,风卷而去。在我的眼前,刹那间升起一团红雾。我的胸口一阵热,心呕出了喉咙。

第二天,在本市的晚报上,出现了这样的一则消息:

"昨日,几十只灰雀死于一副壁画前。据鸟类专家分析,这群灰雀误把画当成真山真水了!据悉,此画系我市画家……"

1.在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A——————B——————

2.在下面括号中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

()()

3."我"已经知道"绝妙的风景"不是家,为什么还要鼓励孩子们"风卷而去"?(用文中句子回答。)

4.对文末引用消息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人称的变化,影响了文章的整体风格。

B.高度赞扬了画家绘画技艺的高超。

C.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引人深思。

D.用消息的真实性证实灰雀死得悲壮。

5.这篇以"环保"为主题的文章和以往你读过的同类文章有哪些显著不同?试着说一说。

(河南项城市第二实验中学 张俊超/设计)

《新型的农村副业》阅读

"嘟,嘟,嘟——"

开汽车的人谨慎地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沿着农村公路行驶,注意着那些靠路边的农舍。他放慢速度,响了三次喇叭,立刻一阵蜂拥,有几百只母鸡从门口跑出来,它们跟在鸭子后面,刚巧来到汽车路上。赶快急刹车,但已经来不及了,车子滑过去,无法停住,已经在蜂拥的鸡群中冲出一条血路——鸭子停住,又逃回去了,轧死了几只母鸡。开车人心里很不安,把车开到路边,然后下了车。一个非常愤怒的老人从农舍里跑出来,后面跟着一个傻乎乎的大约14岁的少年。老人看到:两只鸡死了躺在路上,还有一只轧坏了翅膀躺在尘埃里。

"一个人该这样闯过别人家的门口吗?"他吼道。他穿过马路,拾起那只被轧坏翅膀的母鸡,气冲冲地一把拧断了它的脖子,然后转身冲着那个谋杀者,好像要再找几个脖子来拧断似的。

"为什么你不鸣响喇叭?"他质问。

"我做了,"开车人低声地说,"响了三次。"老人回过头来问傻小子:"你听到了吗?"那个男孩摇摇头,好像因为有人竟能轧死了鸡还来扯谎,而感到很难过似的。

"我要问你的姓名和地址,"老人继续说,"到警察局去,我们绝不罢休……"

"你听我说,"开车人说,"这些轧死的鸡,我愿意赔偿。"

"每只鸡不能少于三镑!"老人宣称。

"可是一只鸡一般价格还不到一镑。"开车人说。

老人大发雷霆:"你自己看看,这是什么样的鸡?"他吼道:"方圆多少公里也找不到这样好的鸡!你真走运,我的妻子不在家,不然的话,她会告诉你这样一些情况。我告诉你,这里的鸡她只只都叫得出名来,在伦敦的街上,能有这样好的鸡吗?"车主人只好被迫说是没有。

"那么三只鸡赔我九镑。"老人说。

"五镑吧。"开车人说着,看了一下他的表,到家还要行驶几百公里路呢!

最后妥协:七镑。

两分钟以后,车和它的主人从山那边消失了。

老人把钱塞进腰包,把死鸡交给傻小子。"把这交给女主人,杰克,"他说,"告诉她,我已经等不及要吃饭了,在你吃饭之前,把鸡喂一下。"

傻小子进去,不久又出来,一只手拿着一盆谷粒,另一只手里是一只旧的汽车喇叭。他把盆子里的谷粒,倒在公路中央,于是吹响喇叭,又长又响。

母鸡跟着鸭子奔涌而出。

1.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恰当的一项是()

A.平实B.生动C.简洁D.幽默

2.故事开头"嘟,嘟,嘟——"的喇叭声响后,为什么一群鸡鸭蜂拥而出?

3.老人的"新型农村副业"是什么?读完全文后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4.老人一出场就"一把拧断了"那只受伤的鸡的脖子,并向开车人强调那个叫得出每只鸡的名字的"女主人",请你揣摩老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这个故事以集中的笔墨描写了老人的形象,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老人的性格特点。

6.结尾部分,傻小子"把盆子里的谷粒,倒在公路中央,于是吹响喇叭,又长又响","母鸡跟着鸭子奔涌而出",与前面哪处相照应?

(湖北黄冈市浠水实验中学 周旺平/设计)

参考答案: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阅读: l.B 2.一种东西 命运(或神) 人们的爱心 3.不能,去掉"第29家",就不能显示出小男孩儿跑过了很多商店,就不能表现出小男孩儿救人的执著和急切。 4.小男孩儿的爱心打动了他。这个小男孩儿多么可怜啊,他惟一的亲人竟遭此厄运;这小男孩儿又是多么坚强、富有爱心啊,一定要帮助医生治好叔叔的伤。(大意对即可。) 5.因为是小男孩儿的爱心打动了老头儿,老头儿才花重金请来医疗小组治好了他叔叔的伤。 6.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奉献》) "让世界人们,把爱织成网,让生命之花傲视冰霜!"(《有爱就有希望》)

《归途》阅读: 1.栖身 洗濯 2.蔚(慰) 副(幅) 3.与其这样痛苦地冻死饿死,倒不如怀着希望死去。哪怕,哪怕是一种虚妄的希望。 4.C 5.本文以童话的手法,描述了一只灰雀临死前的内心独白,以一群生命的毁灭,来警醒人们,给人心灵带来了更为长久的震撼。(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篇:童年初一作文700字下一篇:公布成绩的时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