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团体辅导方案

2024-09-11

人际团体辅导方案(共8篇)

人际团体辅导方案 篇1

团体名称

一 团体名称(主题)及目标

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我们设计了此团体人际关系的辅导方案,希望通过该方案达到班级成员关系更加融洽,增进成员间相互认识,增强亲切感和归属感,形成坚实的团体凝聚力,为以后的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一个更好的基础。

二、团体对象: 南昌大学

三、团体规模:

四、团体地点: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准备

1、说明团辅的主体是同学们而非领导者

2、大家积极参与到团辅中,用心体会,重要的是大家在游戏中的受到的启发

3、请大家关掉手机或将手机调成振动的

七、活动方案设计:

在团辅正式开始前,领导者先进行一些相关情况的介绍。介绍自己和协助者。简单说明团体心理辅导。缩小包围圈

1.让队员们紧密地围成一圈,包括你自己。

2.让每个队员把自己的胳膊搭在相邻同伴的肩膀上。3.告诉大家我们将要面临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是大家要一起向着圆心迈3大步,同时要保持大家已经围好的圆圈不被破坏。

4.等大家都搞清楚了游戏要求之后,让大家一起开始迈第一步。迈完第一步后,给大家一些鼓励和表扬。

5.现在开始迈第二步。第二步迈完之后,你可能就不必挖空心思去想那些表扬与鼓励的词语了,因为,目前的处境已经使大家忍俊不禁了。

6.迈第三步,其结果可能是圆圈断开,很多队员摔倒在地。尽管很难成功地完成任务,但是这项活动会使大家开怀大笑,烦恼尽消。

讨论交流:大家在迈第三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当有人快要被挤出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们认为要做成功这个游戏我们应该怎么做?

你戳我爆

1、请成员在一分钟内找个同伴,手拉手坐在一起;

2、请每组的两位同学比比看,指甲长的为A,短的为B。让A去挑选一个充好气的气球,给B发一条绳子和一根牙签。

3、B用牙签戳破气球,但不能将气球戳爆。最先成功的,可得到一件小礼品。

4、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5、主持人总结:“气球两端较松弛,表面张力小,所以不容易破;中间绷得紧,表面张力大,所以容易破。”

“这个物理原理和人际交往是相通的——在和他人交往时,你千万不要触碰对方的紧张面。例如,有的同学家境贫寒或个子很矮,很不乐意别人谈论自己这一点,你就要避开这个话题,否则,容易像牙签戳气球一碰就爆,引发反感、争吵甚至打架。反之,你可以找对方松弛的一面去交流,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打好气的气球12个,牙签数根,小礼品2件

合力吹气球

简述:藉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 人数:每组限六人 场地:不限 道具: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适合全部的人

游戏方法: 1.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2.老师请每组每人抽签。3.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夫妻双双把家还

准备:十个气球 游戏规则:我们邀请十组男女选手上台,手手相联,背背相对,齐心协力把夹在背上的气球,从起点运到终点,以用时最少者获胜。让我们看看谁是最默契的夫妻拍档。手挽手,背靠背从起点到终点运球,比速度。

人椅

游戏规则:

1所有的学员都应该围成一圈,每位学员都应该将他的手放在前面的学员的肩上; 2听从训练者的指挥,然后每位学员都应该徐徐坐在他后面学员的大腿上; 3坐下之后,培训者可以再喊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4可以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看看那个小组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获胜的小组可以要求失败的小组表演节目; 相关讨论:

1在这个游戏中,你的精神状态是否是一直如一的,还是会发生一些变化? 2如果产生懈怠心理的话,会对游戏的进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总结:

1阻碍这个游戏成功的一大敌人就是产生懈怠心理,认为有这么多的人一块做游戏,自己稍微少使点儿劲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殊不知如果大家都这样想的话,“人椅”是绝对建不成的,相反大家可能会一起摔在地上;

2同样在集体工作中也是一样,作为团队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帮助团队工作的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使得大家都获利;

团辅反馈表

1.请用一句话表达今天参加团辅的感受。

2.在本单元中哪个人或是哪个游戏环节给您印象最深?为什么?

3. 在此次团体辅导中,您有什么收获?

人际团体辅导方案 篇2

关键词: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因人际交往和沟通问题前来咨询的大学生在逐渐增加, 个体心理咨询是一个有效帮助途径, 但一般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偏单一。而团体心理辅导适用面广, 效率高, 收效好, 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 在理论和实践、有体验和分享中获得多重学习。

一、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在了解沟通中的语言和非语言系统的基础上,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学习沟通的艺术, 包括:倾听与同理、自我沟通、不同人之间的相处、说服与解决人际冲突等, 在团体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 学习较适当沟通技巧,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二、团体的规模、团体辅导的时间

该团体属于发展性团体, 团体规模适中, 可选取20名左右的大学生进入团体。团体辅导时间为每周固定时间开展1次, 分8周进行, 每次2.5小时, 总计20小时。

三、团体辅导的成员筛选

面向全校招募, 在学生自由报名之后, 通过心理测量、面谈筛选确定团体成员。辅助工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量表分9~20分比较适合该团辅, 20分以上的存在很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建议其转入个体心理咨询。

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框架

1) 第一次活动:相见欢。活动目的:团体建设, 引导成员相互认识, 建立关系, 澄清团体目标及成员参加动机并建立团体规范, 创设真诚、温暖的团体氛围, 使团体成员有安全感、归属感。主题活动:通过“寻找安全岛”让成员首先找到自己在人群中常处的位置;通过“走出安全岛”让成员相互之间微小问候和简单交流;通过“滚雪球”让成员相互更加熟悉;通过“寻访大手印”书写团体契约。2) 第二次活动:我们说了什么。活动目的:了解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 学会话题选择、赞美、身体语言。主题活动:头脑风暴 (让成员自行讨论出人际沟通中的十大适宜交谈话题与十大禁忌交谈话题) ;用身体说话 (了解非言语系统的真实秘密) ;优点包围圈 (让成员学会夸奖别人以及赞美自己) 。家庭作业:“适宜交谈话题运用”, 记录一周内成功运用的至少5个例子。3) 第三次活动:与自己的沟通。活动目的:了解自我的人际沟通模式, 帮助成员对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进行探索认识。主题活动:大家眼中的“我” (帮助成员了解自己在不同的人中的品质和特点, 并综合自我评价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朋友品质大拍卖 (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对朋友选择的倾向性) ;真实的我 (体验情绪背后的自己真实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家庭作业:“我的真实心声”, 按照“事件———及时反应———真实心声”的格式记录一周内的至少5个心情事件。4) 第四次活动:倾听与同理。活动目的:帮助成员练习倾听的技巧, 在倾听中学会同理。主题活动:你说我画 (体会倾听和及时沟通的重要性) ;倾听技巧分层训练 (逐级学会良好的倾听技能) ;我能懂你 (学会良好的同理心) 。家庭作业:“我是倾听达人”, 记录倾听技能运用成功经历至少5个。5) 第五次活动:不同人格类型与沟通技巧。活动目的: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特点与沟通中的心理需求, 学会不同类型的沟通技巧。主题活动:心理测验 (了解自己和其他成员的性格类型) 、不同性格对对碰 (模拟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之间的人际沟通中的冲突和问题所在) ;求同存异 (练习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家庭作业:“异心一意”, 选择至少3人对其性格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并根据其性格特点调整沟通方式, 体会不同的人之间也能一起和平友善共处的快乐。6) 第六次活动:异性之间沟通差异。活动目的:了解和学会运用男女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差异, 尤其是面对冲突时的差异。主题活动:我们分别所在的火星和金星 (了解男女的性格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求) ;星球之间的沟通故事 (模拟男女之间常见沟通问题) , 说出我的需求 (练习男女之间及时沟通和化解矛盾的情景) 。家庭作业:“与火星/金星人的对话”, 选择至少3名异性分别进行一次正式的人际沟通, 并根据不同性别的心理特点调整沟通方式。7) 第七次活动:解决人际冲突。活动目的:学会人际冲突解决的一般方法。主题活动:心有千千结 (体会冲突和心结产生后只有用心去解才能最终恢复原样) ;我的心情故事 (模拟人际冲突情景剧) , 我是解结高手 (成员群策群力解决情景剧中的冲突) 。家庭作业:“沟通中的防爆专家”, 选择至少1件自己经历或者帮助别人解决的人际沟通中的冲突事件, 并总结成功经验。8) 第八次活动:我的幸福明天。活动目的:总结和结束团体。回顾团体历程, 检视自我成长, 分享收获, 鼓励与增加信心, 处理离别情绪, 给予彼此祝福, 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 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满意度 (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 以及团体成员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状况等) 。最后可通过合唱《明天会更好》或者共同完成“同心圆”结束团体。

五、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项事项:1) 明确团体目标, 预先制定系统的活动方案。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内涵广阔的感念, 八次活动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 因此要明确团体目标, 并围绕目标制定合适、系统的方案, 选择具有体验性、启发性的活动, 避免活动的随意堆砌或一味追求游戏效果。方案的制定应该提前完成, 每次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也要提前准备好。2) 设置1~2名团辅助理, 参与带组。团辅助理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是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也可以是对团体辅导有兴趣的教师。团辅助理一般应具备和带领者类似的特质:真诚、尊重、负责、爱心、敏锐、清晰、果断等。3) 营造安全、真诚、接纳、支持的团体氛围。首先, 安全、真诚的氛围是一个有效运作的团体所必须的。只有这样, 每个成员才能积极而全身心的参与团体, 进行深层次的经验分享与自我反思。其次, 接纳、支持也是团体不可少的, 没有批评才可以良性互动, 合作、参与的关系有助于体验和增进交往中的亲近感。4) 及时反馈、调整与总结。由于团体成员并非每一期都完全一样, 故可根据团体成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辅导方案, 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 为以后的团体辅导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第五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人际团体辅导方案 篇3

摘要: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设计了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团体辅导方案和活动内容,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人际交往 团体辅导

【分类号】G645.5

一、方案设计的背景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交流。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事业的成功、人生的丰富,也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喜欢接触新的事物,同时孤独、脆弱、充满竞争、烦恼,他们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渴望通过人际交往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身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他们思维独立自信,但过于自我为中心;他们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他们运用网络沟通信息,但是内心较为空虚,据调查,90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擅长与人交往,交往场所固定,交往范围狭窄,人际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交往目的功利化,人际交往对象单一,缺乏交往技巧。

团体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樊富珉认为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本方案拟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利用团体内人际交互的作用,对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现状进行良好干预,减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降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际焦虑,改善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早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 方案设计过程

1、前侧,选定被试。从三江学院各学院中随机抽取500名90后大学生,运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诊断表》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两个调查表进行测查。

选出100名人际交往得分在10分以上的问题学生,并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2、对A组(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调查,运用《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调查表》,了解该组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原因和问题,以便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方案。

3、制定团体辅导方案。

4、对A组(实验组)成员分批次进行团体辅导,每批为期4周,开展4次。

5、后测。团体辅导结束后,再次运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诊断表》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A组(实验组)成员进行调查,并与B组(对照组)进行比较。

6、结果分析。将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判断本次团体辅导的效果。

2 团体辅导方案

本次团体辅导方案依据相关团体辅导的理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理论等进行设计,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不良现状,设计出起始、提升、合作、巩固四个阶段,共4周,4次的团体辅导活动。

该团体辅导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共四单元。

一、起始阶段

第一单元:轻松相识,郑重承诺。

目的:团队成员相互认识,建立团队,简单介绍团体辅导,制定相关章程。

时间:90分钟

活动内容:

(1) 暖身 大风吹

活动设计:小组成员围成一圈,每个人站定或坐定一个位子,由主持者开始说大风吹,所有成员回应“吹什么”,主持者说一部分小组成员身上有的物品或特征,比如可以说“吹戴眼镜的人”,等等,依据当时实际情况而定,主持人说完后所有被吹到的人,即拥有这些特征的组员需要互换位置,没有被吹到的组员呆在原地,这时主持人会加入占一个位置,所以最后会有一个组员没有位置,没有占到位置组员将会接受一份特殊来自小组的奖励,接受完奖励之后,没有占到位置的组员担当下一轮的主持人。

(2)萍水相逢 团体成员逐一进行自我介绍

(3)新闻达人

活动设计:每个组员获得一张卡片、一张纸,他们需要根据采访卡上面的问题(问题都是关于一些与被访者有关的问题),访问组内的其他每一位组员,游戏结束后,我们会及時将卡片收回来,并让组员尽可能多的回忆,有关被访者的信息,看谁记得最多。

(4)制定规范,郑重承诺

介绍团体的目的及内容,与团体成员共同订立团体规范,团体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经商讨后讲团体成员自己的意见亲手写到准备好的大画纸上面。指导者澄清团体内应遵守的秩序并告知所有成员,督促他们遵守。

(5)团队成员逐一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

结束语,宣布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二、提升阶段

第二单元:熟悉你我,敞开心扉。

目的:提高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熟悉度,促进团体成员之间主动的人际交往,增加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更加开放的心融入到团体之中。

时间:60分钟

活动内容:

(1)爱在指尖

活动设计:分成里外两圈,面对面,当指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组员做出相应的动作,即向面对自己而战的另一圈的组员伸出手指。其中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目前还没有与你做朋友的打算”;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友”;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能与你相识,并且对你印象不错,希望能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希望能与你成为好朋友。我愿意真心真意的为你着想,并与你一起共享快乐和分担痛苦”。指导者发出指令后,若两个人伸出的手指数目不一样,则不需做任何动作,若伸出的都是1个手指,则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得跺一下脚;如果两个人伸出的都是2个手指,则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若伸出的都是3个手指,则热情的握住对方的双手,并开怀一笑;若伸出的都是4个手指,则热情的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每做完一次,内圈的组员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组员相视而战,继续跟随指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组员和内圈的每位组员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为止。

(2)优点轰炸

分小组完成。

活动设计:请一名成员坐在小组的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具体话语模式:“xx,我很欣赏你,因为......”每个成员表扬完后,被表扬的成员都要真心的说出谢谢!所有成员表扬完后,该成员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轮换其他成员坐到小组中央接受表扬,直到每个成员轮换到为止。每个小组都完成后,可请几个成员向所有的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

(3)心有千千结

活动设计:所有成员手牵手连城一个大圆,面向圆心,成员记住自己的左右手分别是谁,然后松开手,跟随音乐在校范围内自由走动,音乐停下来时成员们站定,在不挪动位置的情况下去牵原来的左右手的成员。结成一个异常混乱的死结,要求在不说话的情况下,慢慢把结打开,最后恢复成一个大圆。

(4)团队成员逐一分享本单元游戏过程中的感受

结束语,宣布本次活动结束。

三、合作阶段

第三单元:共解难题,与你同行

目的:教会团体成员对自己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思考人际中的自己的形象,探索如何面对人际交往困境,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团队合作的巨大能量。

时间:90-100分钟

(1)Copy不走样(暖身)

活动设计:将团队成员随机分成两组,人数相同。站成两排,除了两组中排在第一的成员,其他成员均背对指导者。两组中排在第一个的成员根据指导者给出的图片提示,用肢体动作表现出该图片的内容,然后依次为下一个成员表演,表演过程中不得发出任何口头语言提示,每人最多表演3遍,除表演的下一个成员,其他人不得提前观看。表演全部做完后,由最后一人猜出图片的内容。每次游戏后可以改变队伍中成员的顺序。

(2)热坐 人际中的我

活动设计:指导者前期准备好每人一张表格,成员每人一支笔,让成员思考表格上的问题,即人际中的我,具体内容依次为:父亲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母亲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自己理想中的我。思考后大致填写在表格中。随后逐一在团体小组内进行分享。

(3)自画像

活动设计: 指导者给每位团体成员派发一张A4白纸,把彩色的涂色笔放在场地中央,团体成员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色彩。在规定时间内,要求组员在白纸上完成一幅“自画像”。在画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独立完成,不说话,不模仿他人,完成以后,每位成员在大组中交流与分享自己的自画像。交流过程中,组员可以进行回馈和联想,但是不能使用批判性、攻击性的言语。

(4)同舟共济

活动设计:将团队成员分成人数相同的4组,每组5-6人,每组准备大小相同的一张纸,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每组所有成员都能将单脚站到纸上,不出界。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坚持时间最长的小组胜出。在此过程中行,团队成员开始彼此相互加深了解,成员能够倾听他人,有助于团体成员学会思考人际中的自我,同时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通过分享感受,体会团队合作的巨大能量。

(5)团队成员逐一分享本单元游戏过程中的感受

结束语,宣布本次活动结束。

四、巩固阶段

第四单元:珍爱自我,学习感恩

目的:引导团体成员认识和接纳自我,重新审视自我的成长之路,通过盲行等活动,充分认识到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学会感恩,合理评价。

时间:100-120分钟

(1)大树与松鼠(暖身)

活动设计:将团体成员分组,三人一组,其中两人扮演大树,面对面伸出手搭成一个圆圈,另外一个人扮演松鼠钻到圆圈里面,其他没有分组成功的个别成员作为观察者。分组的成员听指导者的指令,指导者在中间喊:“松鼠”!则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成员要离开原来的圆圈,重新选择新的大树,指导者借此机会进入角色,可以躲进一个大树。落单的人此时开始作为指导者喊指令。当指导者喊:“大树”!则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两个人重新跟其他扮演大树的成员进行组合,组成新的大树。当指导者喊:“地震”!则扮演大树和松鼠的成员全部离开原来的位置,重新组合,此时,扮演大树的可以扮演松鼠,扮演松鼠的也可以选择扮演大树。

(2)盲人与拐杖

活动设计:此项活动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将团体成员分为两组,每组中每位成员都扮演一次盲人,戴上眼罩,分别穿越室内设计好的盲道,体验盲人的无助、艰辛、担忧、恐惧等情绪。

第二轮:将团体成员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成员继续扮演盲人,另一半脱下眼罩,扮演盲人的拐杖,两两一组,由拐杖帮助盲人完成穿越室外预设好的盲道。

任务完成后,两两交换角色,分别体验当盲人和当“拐杖”的感受。活动过程中彼此不能交流、說话。

第三轮:所有组员都戴上眼罩,组员两两一组,扮演盲人,相伴穿越室外预先设计好的盲道,体验有人相伴和互相帮助的感觉。活动过程中仍然不能相互交流、说话。

三轮活动结束后,回到团体中,每位成员分享和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3)戴高帽

活动设计:全体成员围成一个大圈,由指导者提前准备一个硬纸做成的高帽子,将高帽子戴到某个成员的头上时,其他成员依次说出3条这个被戴帽子的成员身上的优点,说完后帽子逐个戴到其他成员的头上,注意在评论对方优点的时候,越具体越好,尽量说出从这么多次活动中,观察到的对方的一些闪光点。全体成员戴过高帽后,每一位成员分享自己在戴高帽听到其他成员评价自己时的感受。

(4)临别赠言

活动设计:活动接近尾声,在活动结束前,指导者给每一位成员发一张A4纸,团体成员可以拿着这张纸,走到你希望得到对方临别赠言的成员前面,请他写下祝福的话语,作为相互之间的临别赠言。也可在此时互留信息。

(5)合影留念

(6)请每一位团体成员在团体内分享参加此项系列团体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田国秀. 团体心理游戏 [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3] 黄艳. 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实验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4] 孙婉.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实验研究 [J].科技创新导读,2014(11)

[5] 雷雯.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实验研究 [D].华中科技大学 2007

[6] 陈菊珍 刘华山. 改善大学城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02)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4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吴丹婷,湛江师范学院大二在校生。2013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实习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酬的不对称。海斯(Hays,1988)对交换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信、情感支持、交换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花费时间、增加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10.团体方案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有缘来相识 单元目标: 1.打破僵局,营造气氛,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2.订立团体契约,培养团体凝聚力和信任感。活动准备: 大白纸1张,大头笔1支,彩色卡纸(剪成各种形状不一的三角形或正方形,并一分为二),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 活动程序:

(一)开火车(10分钟)

活动目标:活跃团体氛围,打消拘谨气氛。步骤:

1、全体成员为一组进行游戏。

2、在开始之前,每个成员要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地名不能重复。

3、游戏开始后,假设甲来自北京,乙来自上海,甲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全体成员一起问:“往哪开?”,甲说:“往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乙就要马上快速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乙迅速地选择另一个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算输了。输者要受到惩罚。(二)最佳搭档(15分钟)

活动目标:彼此相识,建立互动关系。步骤:

1、每位成员抽取一张裁好的彩色纸。

2、成员拿着自己的彩色纸在团体里找到与自己同色、同形状的另一半。

3、找到后,两人自由交谈2分钟,互相认识。

4、共进行3轮。

5、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交流分享。

(三)自我介绍(30分钟)活动目标:通过轻松的氛围与活动,使全体成员彼此更加认识。步骤:

1、领导者要求成员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标号,如“我是紧张的小明”等。

2、当每一个成员介绍完后,领导者引导大家分别解释为何会得此标号,同时分享感受。

(四)许愿(20分钟)

活动目标:探索并交流团体成员对团体咨询的看法、期待,引导成员心往一处想。步骤: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四)你我的约定(20分钟)

活动目标:建立团体规范加强我们的团体凝聚力,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步骤:

1、领导者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

2、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如“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仔细倾听。不打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不把食物带到团体辅导室来吃”等。然后将它们加以归纳,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

3、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名:以示自己愿意遵守这些团体规范。

(五)小结(15分钟)

1.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分发《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要求每位成员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心灵不设防 单元目标:

1、进一步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活动准备:纸笔每人一份,眼罩一个,桌子椅子若干,活动程序:

(一)背背佳(20分钟)活动目标:消除组员之间的隔阂,增进组员间的了解。步骤:

1、先请每两人组成一组进行。两人背靠背坐在地上,然后两个人的手臂扣住手臂。各组成员都准备好后,领导者下达站起来的命令,各组组员依靠背靠背的支撑一起站起来。

2、组员在站起来的过程中,扣在一起的手臂不能松开,不得借助其他的外力站起来。

3、当两人站起来成功后,将两组合并成一组,一同样的方法站起来。以此类推,直至全体成员共同站起来为止。

4、分享感受。(二)积极倾听(10分钟)活动目标:让成员学会倾听。步骤: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 篇5

单元目标:成员进一步的了解, 形成团体凝聚力;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通过活动认识到交往中的一些要素。

第一步、新进化论。热身活动, 调动同学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第二步、分组及小组团队建设。分成四组, 每组八人, 组内成员相互认识,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组名与口号。

第三步、小组深入交流。分别讨论几个话题: 说出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最大性格特点;最糗的一件事;如果你有500 万;假如你只有24 小时的生命, 你会做些什么?话题讨论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每个话题讨论后再大组间分享。

第四步、飞越黄河。这是一个需要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分别从一根及腰高的绳子上通过, 如果有一个成员碰触到绳子。在分享过程中, 同学们通常能够讨论到活动过程中的互相帮助、支持、齐心协力、牺牲精神、不抱怨、信任等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因素。

第二单元---我是谁

第一步、房子意象。播放安静、舒缓而放松的音乐, 引导同学放松身体, 通过引导词让同学看到自己的“心房”, 这是朱建军教授创建的心理咨询技术———“意象对话”中的一个技术, 可以帮助同学看到内心的自己, 能够意识到平时没有关注的那部分自己, 会接触到内心潜意识的部分, 增加自我认识。

第二步、心连心。第一位学生画一幅图画,完成后向第二位学生口述画的含义,第二位学生只能听不能说话发问。当第二位听完后也画一幅图并再叙述给第三位听,请第三位按照他叙述的情况画图。最后请大家比较三幅图画的结果。

第三步、讲解萨提亚五种沟通类型。分别是: 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教师引导同学从语言、肢体、内心来理解五种不同的沟通类型, 并请同学五人一组, 就一个话题, 分别扮演五种沟通类型, 从而认识到自身常用的沟通类型, 以及感受不同沟通沟通方式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沟通效果, 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用最适当的沟通姿态与他人交往。

四、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一步、爱是什么?

操作:请静静地思考一下“爱” 是什么?并在白纸上写出5条你所认为的爱的实质,如爱是:需要、关怀„„(请更多关注那些直觉的、第一印象的内容,而非理性思考的内容和感受!),写完后每个同学在小组里向大家汇报自己的选择及感受。

讨论:

— 你在活动中有何感受?

— 对你而言,爱的实质是什么?它对你曾经或目前的恋爱有何影响?你的选择与你的爱情观相符合吗?

— 其他人的爱情观对你有何影响?

— 最后每个小组将排在前5位的爱的实质写到黑板上在全班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第二步、他会喜欢怎么的我?

目的:让学生了解异性,思考自己需要怎样的伴侣,并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能对别人做出终生承诺且成功兑现的人

准备:白纸、笔、黑板

操作:先请学生仔细思考自己的未来的伴侣会是什么样子,他(她)有什么样的品质,再猜测对方会喜欢什么样子的异性,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分别找出几位男生和女生的代表,男生说出自己喜欢异性的特点和猜测异性喜欢的男生有哪些特点,女生则反之,并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比较两者的不同。

第三步、爱情大魔咒。全体为成一圈, 每个人匿名在一张小卡片上写上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困惑, 然后把所有卡片聚集在一起,抽出其中十张卡片,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解决彼此的困惑。

第四步、红色炸弹。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圈, 每次一个人坐在小组中间, 其他组员对他进行红色炸弹轰炸, 即优点轰炸。让成员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同时能够坦然接受他人的肯定, 提高自尊感。

人际团体辅导方案 篇6

齐平① 欧罗城 黄丽春 黄雪薇 项 中 张 瑛 王凤仪 陆小莲

摘要 目的 探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 对80 名医药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

周的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 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的7 个项目得分差异。结果 被试在自我意

识, 以及人际交往诸方面训练后的自我评分增加, 有显著和极显著意义(P < 0.05, P < 0.001)。对训练后被试的书面报告定

性分析, 其收获主要反映在3 个方面: ①自我认识更加客观;②自信心增强;③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纠正认

知偏差, 同时辅以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辅导, 在短期内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大学生诸多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

面。胡会芹的研究显示: 约占1.3以上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一

般或不良, 有待进一步改善[1 ]。笔者在对本院新生做的一项

“你认为上大学以来情绪上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的调查中发现, 约1.5的大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为了探讨改善本院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我们于

2000 年3~ 6 月开展了主题为“改善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

辅导实验研究。辅导前我们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

析。我们认为大学生正处在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在他

们身上发生的诸多心理问题, 大多数是由于发展过程中自

我意识的认知偏差所致。个体是根据自我意识来控制、调节

自己的行为, 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2 ]。学生之所以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正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或者

自卑、或者自负, 或者还处于矛盾的自我之中, 以及对环境、对他人缺乏较全面、合理的认识。因此, 我们此次辅导定位

在以发展为目标, 帮助大学生纠正认知偏差, 同时辅以行为

· 8 9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 年第9 卷第2 期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 2001,Vol 9,No.2① 中国.广东药学院高教研究室(广州)51022

4.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All rights reserved.训练, 增强适应能力上面。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被试为本院99 级新生, 以自愿报名形式招收

参加“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班”学生共98 名。经过面试,筛选掉目的不明确或无法坚持的学生18 人, 实际参加实验的成员为80 人, 男性50 人, 女性30 人, 分7 组进行。

1.2 方法 心理辅导的时间为每组(每期)8 周, 每周1次, 每次2 小时, 总的辅导时间为16 小时。每个小组的成员

有6~ 18 人不等。辅导前采用自编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自

编量表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拟出7 个项目, 以测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对他人的了解与态度等方面在辅导前后的心理

变化(详见附表)。每个项目由弱到强分10 个等级, 由被试

自我评定。对统计数据采用SA S 6.12 软件进行分析, 方

法: 非参数检验。同时对被试参加辅导后的书面报告进行定

性分析。

1.3 辅导方式 每期分3 个阶段。①导入阶段: 约3 小时。

目的是让团体成员之间相识、了解, 逐渐形成团体合作互助的气氛。②实施阶段: 约11 小时。采取讲座、讨论、写体会、写日记、演心理剧等形式, 通过“我是谁?”、“自画像”、“生命

线”等活动帮助被试重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进而学会客

观地分析自我, 接纳自我并增强自信。而“人际关系中的我”、“脑力激荡”、“信任之旅”等行为训练则用来促进被试

之间的沟通, 增加对他人的了解, 并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

想。另外还介绍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注意事项等理论知

识。③终结阶段: 约2 小时。以总结会、大团圆等形式作为一

期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此阶段由辅导员总结本期的辅导

情况, 并鼓励大家将所学知识与技巧运用于今后的生活实

践, 以不断地完善自我。同时, 成员们畅言接受辅导后的体

会。最后再让被试填一次自编量表, 并写一篇接受辅导后的体会。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量表得分的显著性检验 被试接受辅导前

后的量表得分差异经非参数检验, 统计结果(见附表)全部

有显著性意义(热情乐观: P < 0.05, 其余各项: P < 0.001)。

附表 辅导前后量表得分差异统计

自评项目U P

1.了解自我5.79 < 0.00

12.责任感3.83 < 0.001

3.热情乐观2.54 < 0.0

54.自信心5.89 < 0.001

5.了解别人5.89 < 0.001

6.关怀别人3.45 < 0.001

7.分享经验5.68 < 0.001

从附表可以看出, 被试通过辅导, 自我意识的3 个方面

有了明显的进步: 自我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因此了解自我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自我检验更加积极肯定, 表现为

责任感显著地提高、更加热情乐观;体现自我控制的自信心

有了明显的增强。自我意识的改善, 加之一定的行为训练,促进了被试之间的沟通, 增进了相互了解, 人与人之间的距

离缩短。结果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分享经验的得分均显著

提高。

2.2 对被试书面体会的分析 80 名学生均写了接受辅导的心得体会。所有被试都反映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 其中认

为收获不小的38 人, 占47.5%;认为有一些收获的42 人,占52.5%。对于这次以“改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

辅导, 被试的书面体会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自我认识更加客观 “团体辅导使我的自我认识提

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开始重新认识自我, 明确并修改自己的生活价值观”,“通过了解自己, 剖析自己, 终于能够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并且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改正缺

点,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闪光点, 增强生活、学习的自信

心”。“以前我不是很了解自己, 通过辅导, 我对自己有了较

全面的认识。以前只知道有哪些优点, 忽视了缺点, 而现在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并为之改变, 从而使自己有了更大的进步。”

2.2.2 自信心增强 “团体心理辅导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

炼机会和实习场合。以前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讲话, 害怕别人

嘲笑。现在不同了, 不但在同学面前, 而且在陌生人面前都

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谈笑自如, 有时还发表自己的见

地。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

上次上化学实验课, 我走上讲台发言, 第一次不紧张, 也很

轻松自然。真的应该感谢这次活动、自由地站在众多人的面

前”。

2.2.3 人际交往能力提高 “令我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

思, 如何从容应付一些(人际交往的)突发情况。在同辈间如

何交往, 与长辈如何交流, 与陌生人如何交谈..等都有了

一定的心理基础”。“在这样的团体中, 我终于勇敢地迈出了

我人际交往的步伐, 在众人面前我也敢发表我的意见, 虽然

见解不够深度, 但我却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或许是我觉

得成功的第一步”。

总之, 这次团体心理辅导在成员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不少成员认为“参加心理辅导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 并纷

纷反映“这一活动应该坚持下去”,“应该扩大范围, 让更多的同学受益”。讨论

通过纠正认知偏差, 同时辅以行为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

在短期内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尽管不少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堪忧, 但我们认

为, 大多数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仍然是成长过程中的不

稳定, 并由此产生认知偏差所造成的。因此只要能够纠正这

种认知偏差,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多数心理

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另外, 这种以主题形式开展的团体心理

辅导因其目标明确, 易为被接受, 也容易激发被试参与的积

极性, 从而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此次团体心理

辅导, 我们还注意到一些应该给予重视的问题, 一是成员的· 9 9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 年第9 卷第2 期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9,No.2

人际团体辅导方案 篇7

关键词:抑郁,团体处理,人际关系,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1]。有调查发现,抑郁在大学生中具有相当普遍性[2]。范兴华等[3]对湖南某大学的1 1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肯定有抑郁和重度抑郁的现患率为13.80%和13.35%。轻度和中度抑郁或称为阈下抑郁者,可能不属于抑郁症患者,由于无法被诊断为抑郁症,所以往往得不到正规的治疗和必要的帮助[4,5,6,7]。探索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对改善阈下抑郁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以便为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某大学一~三年级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一年级抽取8个班,二年级抽取10个班,三年级抽取8个班,其中文科类和理工类分别为13个班。共发问卷738份,回收有效问卷654份。其中男生334名,女生320名;大一年级学生183名,大二年级学生247名,大三年级学生224名;文科生324名,理工科生330名。

按照以下条件选择干预对象:(1)抑郁体验为高分(前27%界定为高分组,即抑郁分≥292分),自我概念处于非高分(自我概念得分≤289分)。(2)Beck抑郁量表得分≤13分。(3)自愿参与团体辅导。经数据分析和访谈后符合条件的被试共有50人,根据专业和年级、性别匹配分为3个组:干预组1、干预组2和对照组。干预组1参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干预组2参与一般户外活动,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1.2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包含一般项目、自我概念量表(TSCT)[8]、社会支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8]和抑郁体验量表(DEQ)[1]4个测验,共178个项目。

1.3 干预内容

团体辅导和户外活动每周1次,每次2 h,共进行10次。

每个干预组由一个专业研究生领导者和一个协同领导者共同带领。在团体辅导和户外活动开始之前,每个领导者都认真学习团体咨询师职业道德指南以及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和规范[9,10]。由研究者指导各组领导者进行辅导过程演习,每次活动后完成团体活动记录表,每星期进行1次集体讨论,及时总结团体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干预组1采用结构性团体辅导。每次活动开始,领导者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基本安排告诉小组成员,并进行热身活动,整个活动按照计划进行,每次活动结束后再预告下一次活动的主题。每个小组成员都拥有记录本,每次活动结束后,成员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记录。团体辅导最后一次活动结束时,每个成员都完成“团体气氛自我评价量表”,以此作为衡量团体效果指标之一[11]。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的方案分为人际认知、人际沟通、人际情感和人际关系4个部分。

干预组2以热爱户外活动为主题,分为认识户外运动、体验户外运动和在户外运动中成长3个部分,帮助成员认识到户外运动对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建立户外运动与自己的成长和生活质量密切联系的观念。

团体全部活动结束后,对3组对象统一组织干预效果测试。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和抑郁体验

全部被试抑郁体验总分均值为275.41分。在抑郁总分上,理工类学生高于文科类学生,男、女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将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水平各维度作为自变量,应用逐步回归法检验其对抑郁体验水平的预测效果,结果见表1。

注:*P<0.05,**P<0.01。

路径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水平和领悟支持都是经自我概念影响抑郁体验,社会支持方面的因素影响是间接的,而自我概念直接影响抑郁体验。

2.2 干预实验效果

各组干预前的抑郁体验、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组自我认同、行动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以及抑郁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1与干预组2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1与对照组在心理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动、自我概念总分、社会支持利用以及自我概念变化量和抑郁体验变化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以同样的方法将干预组2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社会自我、自我行动和抑郁变化量上存在差异。对各组被试前后测试差异变化分析显示,对照组只在抑郁体验和内射性上有变化;干预组2在抑郁体验、内射性、无助性、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行动自我以及自我概念上都有变化;干预组1则在抑郁体验总分、无助性、内射性、自我概念总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变化显著。

3 讨论

研究发现,在有抑郁体验的大学生中,有71.8%的高抑郁体验者不能被Beck量表确定为中、重度抑郁。他们并不属于严重抑郁或者抑郁症,但确实有较高的抑郁体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人很可能得不到适当的帮助。本研究并没有发现女大学生的抑郁体验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但女大学生有比男大学生更高的自我,并且在对社会支持的领悟方面也比男大学生强。理工类学生的抑郁体验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在有效性维度上理工类学生的得分高于文科类学生,说明理工类学生对自我安全感的渴求以及对自己的目标追求上要比文科类学生更高,自我批评的维度也更高。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自我概念确实与抑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心理自我、自我批评、生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与抑郁体验显著相关。自我概念的不同方面对抑郁体验的影响不同,有研究者在非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也发现同样的结果[12]。回归分析显示,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体验之间存在相关(r=0.474),但路径分析没有发现从领悟支持到抑郁体验的直接路径。社会支持因素对抑郁没有直接的显著关系,但它们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显著。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将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和社会支持而影响抑郁,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积极的自我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维护积极的自我[13,14,15]。因此,从人际关系入手,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样的途径是可行的。

人际团体辅导方案 篇8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女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一、女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素分析

交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根本要求。对个体而言,人际交往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女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女大学生非常渴望交往,但是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却不容乐观。大量研究表明,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解决女大学生交往问题国内主要采取了团体心理辅导、咨询、训练形式的干预研究。有研究表明,对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训练,不仅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途径。在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进行,强调人际相互影响;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是一种协助与服务,属于教育活动的性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除重视态度与行为改变外,还重视情感体验、自我意识,更强调参与者的内省与自我成长等。团体心理辅导独特的机制使我们有理由假设:团体心理辅导采取活动的形式,可以解决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克服社交障碍,塑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从而促进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二、团体心理辅导及可行性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能被广女大学生接受的、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更好的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由于團体心理辅导的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己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团体心理咨询越来越受广大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喜好,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管理培训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团体心理辅导在许多领域的良好效果得到了肯定,其功效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l)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人际关系的改善。(2)有助于积极自我的形成。(3)有助于增强自信心。(4)有助于学生改善情绪和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总体结果显示,以团体形式开展心理干预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并受到女大学生们的欢迎,从不同角度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个有效而实用的干预手段。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作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成员了解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许多社交问题都与自信心不足有关,一个人的社会适应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认知有关。“人际关系中的我”的活动给成员提供了一个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机会,认识到了一个人承担的不同角色,不同角色应有不同的行为,促使成员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团体活动中的分享、交流使团体成员整理自己团体活动的感受,形成了一些新的自我概念、原则和自我了解,并尝试将新形成的概念、原则应用到团体以外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我们认为这是在团体辅导结束后自信心、羞怯、社交回避与苦恼方面产生显著的后继效果的原因。

(二)团体心理辅导使团体成员尝试积极体验,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人际交往适宜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对良好交往品质的“知”早已熟悉,缺乏的是“情”和“意”的调节。团体辅导活动注重情感体验与活动后的分享与深化,这对于成员适宜交往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我认为这也是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发挥长期影响作用的原因。

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有利于成员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团体就像一个社会生活实验室,成员可以自由地进行实验,去观察、体验、分析经由这个实验场所表现的资料,去体会自己平常在社会环境中与人相处容易出现的问题。成员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团体还是学习社交技巧的地方,在这里成员抱着改变的愿望,使成员积极模仿适应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成员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依赖、自卑、偏激、固执、嫉妒、怀疑等不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在活动后期,我们还根据学生生活,安排了社交能力训练活动,如“做自己的主人”、“请求与拒绝情境设计与扮演”“最佳礼仪小姐、先生评选”,这些活动直接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人际敏感性,学习交往技巧。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自由、安全的氛围,人本主义的理念,真诚互助的模式,不但能够对每一位参与者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能够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具有一定影响。这将是一种理念上的深层次改变。团体心理辅导也应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

上一篇:活动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南充市2013——2014学年度上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