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07-30

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共9篇)

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

一、当前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仍有差距。一些乡、村干部认为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广大群众的生育意愿和国家的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老百姓天生就服管,没人管他们反而不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还是要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推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民不可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缺少群众基础,条件不成熟,不符合实际。

二是村规民约不尽规范。一些村制定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村民应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极不平等,对村民规定的义务和限制、制约措施多,享受的权力、民主、政策措施少,过分强调村民的违约责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违约行为频繁,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计生部门不断加大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但在村、社、组计生干部的报酬落实上仍显不足。乡计生专干岗位津贴每月30元,是岗位津贴行业中最低的,村计生专干每年1200元,社宣传员每年120元,自管小组长每年360元,按天平均分别仅为3.3元、0.33元和0.98元,报酬水平偏低。同时村级没有任何活动经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四是村民参与意识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虽经多方宣传,但一些群众对村民自治工作仍漠不关心,自觉参与意识不强,认为是乡村干部的事情,给工作全面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要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得到健康发展,使之形成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要从根本上转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错误认识,应当在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机制、逐步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实际中充实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为群众带来的实惠,逐步转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实现要我自治向我要自治目标的转变。

2、实行村民管理是主体。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必须突出广大村民是管理主体这个重点,所以在工作的开展中,应当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章程》,由全体村民选举自己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讨论制定村规民约,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协议,并严格按照规定和协议办事。

3、丰富活动内容是载体。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要充分发挥乡、村青年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协助、参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真正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4、保证资金投入是基础。各级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筹措资金,不大加大投入,全力保障村级计划生育正常工作运转和计生干部报酬的落实,这是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重要条件。在现阶段群众的生育愿望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情况下,各级计生干部特别是村、社、组计生干部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还十分艰苦,工作压力也很大,如果不能再从经费和报酬上加以落实,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将更大。

5、强化工作指导是关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因此,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工作“指导”上下功夫,支持和帮助村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但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村委会应当接受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承担起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职责,达到村民自治的目的。

总之,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是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作用,体现以人为本、以人全面发展理念,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实践“

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2

多年来, 铁路旅客运输不断发展, 铁路旅客运输生产与市场经营分离, 铁路客运产品与运输市场脱节, “铁老大”式的卖方市场下形成的陈旧观念和“大一统”“大而全”“大锅饭”的经营机制严重违背了运输市场的需求。旧有的经营生产模式严重制约了广大铁路职工的经营思路, 使广大职工普遍缺乏市场意识, 危机感不强, 对客运营销与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利害关系认识不清, 没有形成强烈的客运营销意识。铁路客运职工普遍缺乏市场观念, 市场竞争意识不足, 这使得铁路客运运输量在全国客运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下跌。

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到, 预计到2020年, 铁路部门将建设超过1.2×104 km的客运专线, 主要干线将实现客货分线, 中国铁路将以高密度、高速度、大运量投入市场运营中。这一划时代的改革将打破铁路运能不足这一现状, 尽管部分地区的铁路运力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但是, 在全国路网的主要客运通道上, 运输能力将不再是制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这样的现状下, 我们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企业经营机制和客运营销机制, 强化市场营销观念, 建立专业营销队伍, 科学开发运输市场, 全面推进铁路营销改革。我们需要通过营销将铁路的新产品展示给广大旅客, 让广大旅客对铁路运输和服务有更加理性的认知, 利用高速、便捷、安全、舒适、正点率高和受气候影响小等优势来吸引更多旅客选择铁路出行, 主动接受铁路运输服务。

2 铁路客运营销的概念

铁路客运营销是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客运运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原有的市场比重将被重新进行分配, 而铁路客运必须要把满足旅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 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 研究、掌握旅客的心理需求和出行愿望,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使铁路企业和客运运输新产品尽快适应市场变化。简而言之, 就是必须满足旅客的需求和愿望, 以提供位移服务为中心, 组织全方位、多角度、全局一盘棋的营销活动。

现阶段, 营销的范畴、营销的工作内容多了很多, 市场营销不仅仅是在报纸或电视等媒体打出一句漂亮的广告语、想出一个响亮的口号, 那是狭义的营销, 现在的营销正向着科学市场调查方向发展, 新产品的设计、服务水平的提高等链条将全面渗透, 营销开始从狭义走向广义。

3 当前客运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营销方式简单

目前, 铁路客运营销工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营销方法和手段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每逢铁路推出客运新产品, 特别是调整运行图, 车站主要依靠邀请媒体宣传、印制散发传单、张贴站内公告等方式, 并没有形成一整套利用网络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没有从产品设计理念、产品设计目标、产品吸引区域等全方位解读、推荐相关内容, 让旅客主动认知现在的营销机制。我们的营销工作还处于自我宣传、自我认知的状态。

3.2 营销效果不佳

铁路运输企业沿袭的营销方式虽然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 但是, 宣传效果并不好, 旅客认知度不高, 不能迅速让旅客对铁路新产品、新服务、新举措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没有充分体现旅客获取资讯的自主性, 致使铁路客运新产品不能迅速占有市场份额, 新举措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 也难以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缺乏全方位的营销设计

客运营销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个过程, 三者环环相扣, 相辅相承。当前, 铁路客运营销工作注重新产品、新线路开通前的宣传, 而忽略了新线路、新车次开通后的服务宣传, 旅客被动查询、被动接受等问题依然存在, 缺乏目的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营销, 营销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以服务促营销的理念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4 营销缺乏超前性

在节假日期间, 铁路客流量剧增, 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车站在客流高峰时, 普遍采取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增援客运生产一线的方式。在这种情形下, 铁路企业经常忽略营销的重要性, 甚至只管等客上门, 部分职工又找到了“铁老大”的感觉, 对旅客的服务标准也有所降低, 甚至还出现了以车、票谋私, 乱收费、乱加价等恶劣行为。这些都是由铁路客运职工的服务意识不强、营销观念落后导致。客运营销不是短期行为, 也不是突击手段, 它不仅在空间上是全方位的, 在时间上也要求工作的连续性, 必须要有未雨绸缪的超前意识。那种认为铁路运输高峰时期客流量大, 不需要营销, 营销是客运淡季的错误思想意识只会导致旅客对铁路客运服务失去信心。

4 创新营销思路, 拓展客运市场

4.1 认真调查分析, 强化铁路优势

要坚持对太原市主要客流集散地进行走访、调查, 了解旅客的出行需求, 掌握运输市场的第一手资料, 分析影响铁路客运市场的不利因素, 找出铁路对比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弱项, 充分发挥铁路安全、便捷、舒适和受天气影响小等优势。通过调查、了解、分析旅客的需求, 进一步制订营销策略, 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 优化铁路产品, 尽可能地满足旅客的需求。

4.2 理清营销思路, 筑牢营销基础

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谋求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打造一批掌握现代营销理念、业务熟练的客运人员, 还要建立一支了解客运市场、善于运用现代化营销手段和具备高素质业务能力的专业营销队伍, 动态分析市场变化, 提出产品设计建议, 及时调整营销思路, 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营销措施和目标。只有培养出一支了解市场、掌握旅客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的营销队伍, 才能为顺利推进铁路客运营销工作奠定基础。

4.3 客流调查要真, 分析客流要细

改变以往客流调查走过场、摆形式的问题, 真正了解旅客需求, 通过询问、面谈、邮寄、电话、观察等形式了解旅客对客运专线服务的总体评价和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分析市场、调查资料将市场细分, 并根据旅客对运输的不同需求将旅客群进行细致的分类, 准确把握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

为了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可以采用向旅客发放小礼品、赠送铁路宣传品, 到企业、市区、学校团体等机构上门咨询的办法, 鼓励顾客提供满意的需求信息。

4.4 宣传方法要新, 工作方法要活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 通过互联网、无线传输建立起辐射面广的客运专线营销咨询、分析系统, 将铁路客运服务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旅客。要充分利用车站无线WIFI搭建自成体系的站内营销宣传网络平台和高速列车车体内外广告宣传平台;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强化服务信息宣传;通过免费派发铁路特色纪念品和载有宣传客运专线列车内容的用品或宣传资料向旅客全面推销铁路客运新产品、新服务。

5 提升铁路客运量的几点建议

5.1 放宽定价政策, 及时按需调整

铁路作为客运运输的形式之一, 将形成与民航、公路、水运和路内高铁动车、普通特快等优质列车竞争客流的局面。铁路新产品定价管理要遵循市场价格规律, 采取“以市场定价为主, 政府干预为辅”的模式, 才能保证铁路在旅客运输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

定价的基本思路: (1) 企业价格浮动权。铁路企业有权根据供求情况, 在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旅客车票最高价与最低价的范围内上下浮动, 自主定价。比如采取差别运价政策, 实行客运高峰期票价上浮、非高峰期票价折扣, 推行淡季学生半价优惠等, 通过价格调控实现旅客列车的供需平衡。 (2) 考虑其他运输方式旅客票价的合理比价等因素, 选择相匹配的票价范围。 (3) 针对产品的市场需求,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同方向、同到站拉大“热门车”与“冷门车”的价格差距。

5.2 贴近旅客需求, 做好产品设计

贴近旅客需求, 做好产品设计的具体做法是: (1) 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开行方案, 重点考虑列车运行线路、列车倒开时刻和吸引区客流等因素。提高车站各项作业效率, 尽量缩短旅客乘降组织时间, 注意做好列车与列车及与城市交通的换乘与衔接。 (2) 实现产品的多元化。使用不同型号的车型, 分档次、分时间开行同方向列车。针对不同层次客流的需求,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根据旅行目的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增开专列, 例如会议专列、球迷专列、休假专列等, 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5.3 扩充经营项目, 做好延伸服务

要尽力满足旅客候车、乘车的多样化需求, 推行铁路新产品要注重拓宽附加服务的范围, 在车站增加免费互联网、自助餐饮、应急商务办公等服务设施和功能, 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服务型的现代化车站。到站配套增设旅游、导购、地勤接待等功能, 形成“吃、住、行、游、购”一条龙的完整服务体系, 不断扩充铁路服务范围。

5.4 拓宽售票渠道, 提供便捷服务

从出行旅客的心理考虑, 购票的难易度是旅客决定乘坐哪种交通工具的第一关, 也是旅客出行环节的源头。采用多种销售渠道的策略, 在购票源头上为旅客创造快捷、简便的途径, 是铁路营销工作的重要环节。

拓宽客票销售渠道主要有两个目的: (1) 尽可能将购票变得简便、舒适。因为销售策略对售票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降低成本。销售渠道不同, 成本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销售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鉴于营销的需要, 铁路部门要把客票销售作为营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全面推广12306门户网站, 引导旅客使用网络订票, 利用互联网查询客运信息。大力开展与银行、邮局联网售票, 使旅客可以就近在银行、便利店等处所购票;全面开展电子客票工作, 实现旅客凭购票有效身份证件和购票电子信息便捷进站上车。

6 结束语

营销策划系统的建立要以市场为中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配合灵活、多样的销售策略和票价策略, 制订灵活、机动的市场运行机制, 制订高效的开行方案, 充分发挥客运专线的运能、运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出行要求, 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提高运营效率, 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客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铁路旅客运输在市场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铁路客运所占的市场比重, 自2007-04-18起, 中国铁路动车组全面上线投入运营。铁路部门建立了铁路运输市场营销机制, 并合理调整了运输产品的结构,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铁路客运量在运输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开始逐年上升。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使铁路旅客运输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48-01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党校建设在党建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因此更加突出和重要。如何建设好党校,有效推进党校建设,加强党校的科学化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作用,是摆在我们每个基层工作者面前的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党校姓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按照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上下功夫。一是结合党校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方向和时间安排,确保理论学习的有序性和连续性。二是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保证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三是围绕重大理论和中心工作,确定研讨学习主题,组织党员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等重大方针政策和形势政策任务。通过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干部队伍运用党的重大理论指导各项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党校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发挥党校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对学制进行改革,实现办学规模的创新。为更好地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应加大培训轮训力度,在保持中青班半年学制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压缩其他主体班次的学制,进一步发挥了党校培训轮训干部的主阵地作用。

二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继续加大研究式教学的力度,以研究式教学为主导,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互动方式,通过举办“无命题研讨”和“有命题研讨”的方式,借助“主题班会”、“学员论坛”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员主体,较好地引导学员思考和研究问题,实现授课和答疑相结合、前沿观点介绍和学员研讨相结合、搜集问题和集中回答相结合、共性教学和个性教学相结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绩效考核制度

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4

作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笔者学习了法律援助的相关知识,也曾经办理过法律援助案件,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产生了在农村进行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以下笔者将结合农村的现实状况对在农村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意义、问题、对策进行论述,与大家一同交流。

一、在农村开展法律援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生活比较贫困的群众和一些特殊社会群体,所以笔者认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农村,援助对象的重点要针对农民,原因有以下三点:

1、农村的贫困人口多。

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通过查看数据可以得知,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农民的人均收入都是比较低的,经济的落后使得教育水平无法提高,从而导致农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道德素质不高。以笔者工作的永乐店镇为例,永乐店镇地处北京市最东南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截止到现在全镇常驻人口30000余人,拥有农村低保户781人,人均年纯收入不到7000元,大多数农民都过着穷苦日子。有很大一部分前来咨询的农民都不愿意诉讼解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其中因为怕伤和气的占30,认为打官司很没面子的占6,而有64的人是由于家里穷不愿意再额外拿出一笔钱去打官司。随着物价的上涨以及诉讼成本的提高,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案件多。

由于历史习惯、观念意识、经济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发生在农村或农民身上的案件有许多属于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比如,在农村,每个家庭普遍都有两个孩子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五、六个,孩子多导致家庭贫困,孩子长大成家后,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或因为贫困、子女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对老人的赡养问题。笔者在2004年承办的一个索要赡养费的法律援助案件就是因为老人的两个儿子都不尽赡养义务,其中大儿子同意赡养,但前提是二儿子也必须承担赡养义务,否则他也不赡养老人;二儿子则因为贫穷拒绝赡养老人。最终老人一气之下将两个儿子告上了法庭,用法律武器维护了自身的权益。在农村像这种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的案件为数不少。另外,现在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条件恶劣及安全措施不当导致农民工因工受伤的情况层出不穷,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工是无助的,这时候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无疑是雪中送炭。

3、在农村加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可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产生法律宣传的效应,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在农村接受法制宣传的机会要比城市低得多,相当多的农民对法律知之甚少,对诉讼敬而远之。而农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村与村之间联系很多,李家出了什么事,过几天全村甚至外村都会听说。因此笔者认为切实地为农民办几件实事比单纯进行法制宣传的效果要好,因为当事人回去会向其他人讲述自己的事情,其他人在听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一些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还对此深信不疑,他们再去向另外一些人讲述,这样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农民对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在农村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让广大农民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可以扩大影响,消除一些农民认为法律遥不可及的偏见,改变农民对法律、诉讼的一些认识,提高农民知法、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减少因农民不懂法而吃亏上当的情况的发生。

二、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笔者认为如今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存在偏颇,在城市宣传的较为广泛,法律援助中心也多设在城市里,而针对基层农村的宣传较少,因为农村生活比较贫困,真的广泛宣传恐怕会有相当多的农民找上门来寻求法律援助,造成法律援助机构应接不暇。但这样就与成立法律援助机构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因为宣传的少,广大农民就不了解法律援助,不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非常困难,而且对于整体素质不高的农民,一旦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他们不知道求助于法律援助机构或者法律服务者,又缺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那么只有凭感情用事,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去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法律援助审批程序亟待完善。

当前法律援助审批权在法律援助机构,当事人只要交齐相关的证明和材料一般就能够获得免交代理费等法律援助。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在农村,开具一份无收入或生活贫困证明非常容易,这就给一些人留下了可乘之机,难以确保全部法律援助资源都切实用于帮助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受援人,加大了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成本,降低了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效率。因此,如何进行严格且有效的审查是法律援助审批程序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法律援助除了免交律师费、代理费外,还应包括减、缓、免交诉讼费,这就涉及到法院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审批。而对于法院来说,法律援助案件一般仅限于或说多限于刑事辩护案件的法律援助,对于民商行政诉讼案件,当事人要想减、缓、免交诉讼费,一般不太可能,得到法律援助的可能性很小。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法律援助机构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事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而法院却没有同意其缓、免交诉讼费用,最终导致无法立案。笔者在从事法律援助工作中也遇到过同样的一个问题,索性赡养案件诉讼费只有50元,笔者先行垫付了,那诉讼费要是几百元甚至上千上万元呢?因此,法律服务费的减免和诉讼费缓、减、免的衔接问题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经济困难的农民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批准得到减、免费的律师服务后,往往由于得不到法院缓收和减免诉讼费而不能进入诉讼程序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最终落不到实处。

3、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矛盾突出。

随着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据笔者在永乐店镇的调查显示,《法治进行时》、《法制播报》、《今日说法》等法制栏目在农村拥有很高的收视率,农民寻求法律帮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越来越广,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法律援助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加上法律服务和运作成本在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的法律援助资源不能适应正在急剧转型和变化的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2002年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过70万件,而实际受到援助的低于18万件,受援率不足1/4.三、解决对策。

1、加强宣传,让农民“知”法律援助。

2、协调配合,让农民“用”法律援助。

仅仅“知”法律援助是不够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让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用”法律援助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首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要主动向当事人提出并积极协助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的有关事宜;其次,法律援助机构要严格审查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应该得到援助的人得到应有的援助。最后,法律援助机构应与人民法院密切配合,杜绝因无法交纳诉讼费而致使法律援助终止的情况发生,使农民能够顺利地“用”法律援助。

3、提高质量,让农民“信”法律援助。

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质量尤为重要,法律援助工作也不例外。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对法律援助的信任度,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要认真做好案件的审阅、调查和准备工作,不能因为农民懂得少、是弱势群体就敷衍了事,要确保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切实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只有获得了信任,才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关注它,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才能为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4、加大投入,让农民“靠”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的投入,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法律援助。笔者设想,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农村贫困地区以乡镇为单位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2-3名公职律师,由法律援助机构每月为公职律师发放工资,公职律师负责本乡镇的法律援助工作,免费办理咨询、代书等非诉法律事务并承办本乡镇范围内的法律援助案件,这样就扩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利益,真正做到让农民“靠”法律援助。

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2012年,在“基层基础年”、“信息化深度应用年”和“作风建设年”三大主题活动背景下,分局治安大队应以派出所正规化建设为契机,以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安全防范、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基层警务创新等各项工作为抓手,以治安维稳、各类专项行动、基础工作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治安管理优势,将业务工作与作风建设相互融合,在实战工作中狠抓队伍管理,始终把握公安主责,保持社会治安大局平稳。现将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

1、派出所正规化建设

紧跟分局党委步伐,将派出所正规化建设作为大队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履行好牵头部门职责,组织、开展、协调日常相关工作,负责检查验收及相关培训工作,建立工作列表立项推进,落实“局领导重点联系和部门定点帮扶派出所”制度,加强督导,确保软硬件协调发展,按时限完成各项既定目标。硬件方面主要抓规范功能分区,细化内务设置规范;软件方面主要从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社区(农村)警务工作、信息采集录入、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服务群众八个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力度,积极打造特色亮点,确保选树的14个示范派出所达市局验收标准,其余各派出所全面开展、整体推进。

2、作风建设年活动

结合队伍现状,以抓作风与抓工作有机结合为出发点,推动大队切实转变作风,树好形象,创新业绩。一是狠抓作风整改,促治安队伍呈现新 1

面貌;二是狠抓责任落实,促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狠抓优质服务,促户籍窗口树立新形象。

3、信息化深度应用

一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以新版警综平台启用为契机,主动顺应工作新形势,进一步加强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重点抓好暂住人口、重点人员、行业场所的采集力度,抓好治安案件录入的数量和质量,整合资源,全面提高网上信息的增量和质量,提升“警综平台”、“旅店业管理平台”等系统信息的储备、查询能力。同时,积极探索推行特种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电子档案,逐步建立公安机关内部应用的行业场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重要信息的网上查询、统计,逐步提高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是畅通信息渠道,延伸破案信息“新触角”。积极探索建立“公安微博”、“社区警务QQ”、“手机飞信”等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和手机飞信业务,鼓励群众向民警举报违法犯罪及在逃人员线索,根据群众反映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网络警务信息报送、研判、应用的新格局,同时,规范线索处理,对群众通过12345举报的违法犯罪现象,也要落实专人,及时梳理分析,从中发现线索,有效提升情报信息对破案打击的支撑效能,实现精确打击。

二、基础工作

1、整治治安突出问题

针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一是结合专项行动和挂牌整治地区,继续加大对“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的打击力度;二是坚决把“两抢一盗”、公共场所扒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势头压下去,通过适时开展专项行动,努力多破案、多追赃;三是对网上诈骗、电话诈骗等新型犯罪,敏锐反应,创新工作模式,通过积极探索“社区QQ群”、公安微博等新型媒介,搭建警民互动平台,及时发布安全防范知识、预警信息,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四是加强对高危人群、高危物品的管控,加强对出租房屋、闲散人员聚集场所、娱乐场所、公共服务场所、企业和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社会面的防控,对各种治安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2、加强特种行业管理,提高阵地控制能力

一是健全二手手机、电脑、旧机动车、寄卖行、废旧金属收购业、开锁业等重点行业常态化、信息化查控机制,落实行业协会主管责任,促进行业自律自治。

二是加强旅馆业管理工作。将落实派出所日常监管与大队适时组织开展检查工作相结合,严格落实旅店业治安管理系统,督促从业人员认真查验身份证件,做到实名、实情、实数、实时登记、上传,坚决杜绝旅馆不按规定登记旅客住宿信息问题的发生。

三是强化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按照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岗位职责,要求社区(驻村)民警将走访工作落到实处,对辖区内的暂住人口、出租房屋再次进行全面排查,对暂住人员、出租房屋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依托警综平台,及时更新人口信息,以实名制和信息更新促进动态管控。

三、特色亮点工作

1、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新机制

根据“整体防控、精确打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以控为先”的方针,按照“整合警力资源、借助民力资源、开发潜在资源、调动辅助资源、依托技防资源”的原则,力争达到“大街有巡逻,小巷有协防,单位有保安,楼群有守望”的群防群治新格局。一是以易发案的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重点部位为点,成立辖区派出所办案民警与大队民警共同组成的巡逻队,切实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采取蹲点守候、重点时段巡逻等方式,主动与街面其他防控力量配合,有的放矢地开展防控和打击,不断增强对街面犯罪的打击力、震慑力和管控力;二是以市区主要干道为线,与巡警密切配合,成立社区民警、社区4050巡防队员为主的巡逻队伍,坚持“有警出警,无警巡逻”;三是以社区、居民小区、学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面,建立社区民警、4050巡防队员、保安组织、基层治保组织联防巡逻网格,担负社区、小区、校园、企事业单位的“四防”宣传、纠纷调解、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监督等工作,加强重点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健全警企协作机制,保障设施安全运行和工程顺利施工。通过点线面结合,将警力最大限度摆在街面、社区,增加群众见警率,加大社会面防范控制力度,提高执法办案效率,有效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降低发案率。

2、推进娱乐场所分级管理制度

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摘要】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简要概述了高等学校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及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教学秘书重要性存在问题措施

高校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高校的教育质量是立校、强校的生命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必须具体落实到高校教学管理这个环节上。一直以来,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管理为中心,由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组成。高校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对教学工作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从事近8年的教学秘书工作,体会与感想很多,结合自身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实践来谈谈对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早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普遍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所以学院教学秘书承担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任务成倍增加,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学秘书要接受学校教务处和本院教学院长的领导,直接对学院的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安排,教学秘书既要起到连接教务处和学院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又要协调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执行学校和学院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为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做好服务,管理和协调工作。

1、高校教学秘书是教务处和学院的纽带和桥梁

教学秘书需要及时将教务处、学院、教研室领导、教师及学生之间传递、沟通信息,协调关系。高校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学院是教学单位,教学秘书直接受教务处和学院的双重领导,工作的责任心及完成工作的好与坏,不仅影响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而且会间接影响教学质量问题。教学秘书既要协助学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完成教务处下?_的各项具体教学工作,又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日常教学常规工作任务[1]。

2、教学秘书是学院教学过程管理工作的中流砥柱

高校的核心工作就是教学,而教学秘书又是负责全面教学活动的最直接的管理者,教学秘书工作是一个涉及范围广、任务重、头绪多的动态教学管理过程。为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秘书需要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工作安排、教学计划核对及录人、落实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任课教师的调课安排、学生学习成绩管理、教材征订、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的考试安排、监考配备、四六级考试报名和确认工作、毕业论文的选题、任务书下达、开题工作、毕业论文答辩安排、毕业资格审核、档案管理、期末考试安排等。

3、教学秘书为学生的学习、教师教授过程中提供重要的服务

教学秘书为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全心全意地服务[2]。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经常与学生和老师接触。教学秘书每学期都要完成开学补考、为学生打印成绩单、各种等级考试报名工作以及调课、停课安排等,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各种教学上的帮助。

二、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人员流动大

教学秘书工作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岗位,没有教学秘书,教学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但很多人对这一岗位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秘书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简单地将教学管理定性为事务性工作,因为对教学秘书工作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重视[3],所以在教学秘书职称、职务晋级、评奖等方面都比高校其他职称系列的人机会少,这样就更加挫伤教学秘书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秘书队伍不稳,流动性大,一些教学秘书觉得工作没有太大前途,决定转岗到教师系列或离职[4]。

2、工作琐碎繁重,心理压力大

教学秘书工作是一个责任大、任务重、涉及面广的教学管理活动。因为事务繁多,并且要求教学秘书工作准确性、时效性等特点,任何环节都需要教学秘书事事考虑周全,同时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一旦失误导致教学事故发生,就会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责备,不但影响不好,更会带来不良后果[5]。比如期末考试,在安排考试科目时,一旦有漏排的课程,或者忘记了某天的考试,等等,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责难。

3、工作缺乏专业培训,业务素质不足

很多教学秘书往往是从各种不同的岗位调过来的,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业务上的学习研究,因此许多教学秘书缺乏教学管理上的理论知识,每天被动地执行上级的决策,以完成任务,不出问题为最终目的。

三、加强教学秘书工作的改进措施

1、领导要重视教学秘书工作,充分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

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教学秘书工作,深刻认识到教学秘书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提高对教学秘书工作的认识,同时给予教学秘书工作更多的关注,充分肯定教学秘书的工作和成绩,鼓励教学秘书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要改善教学秘书工作环境和条件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地点大多设在学院办公室,而学院办公室是人员复杂、各类人员出人频繁的场所,教学秘书常规解决阶段性工作任务时,比如录入教学计划、网上配课、安排考表以及处理各种重要问题时需要更加安静的工作环境,这样不会因为被其他无关人员的琐事的纷扰而影响教学秘书教学思路的正常进行,所以改善教学秘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提高教学秘书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给教学秘书提供单独的工作空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加强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意识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是具体的,繁杂的,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教学秘书工作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正确分析了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好的改进措施,相信会充分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更好地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教学活动更加平稳、有序、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丽爱,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浅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8)

[2]任福全,李娟,魏明月。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间题与对策探究装备制造与教育2015(1)

[3]侯建梅,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4]刘正远,王洪来,王义明。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

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篇7

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尽管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重视, 然而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 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比较薄弱, 毕业生在就业理念上还存在许多误区, 由此导致职业定位模糊、心理准备不足、职业素养较差、现实和期望值差距较大、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就业观念滞后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及时、充分地就业, 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就业质量的下降。

1.1 就业指导时间安排明显滞后。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在就业前夕, 匆忙地在课堂上对毕业生进行指导。这种指导, 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 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 几乎没有帮助, 且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 还保留着很强的行政工作痕迹, 没有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为着眼点, “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相应地, 反映出缺乏现代社会的服务意识, 缺乏紧扣经济发展的市场意识, 缺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要, 培养高职毕业生的现代职教理念。

1.2 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

在西方发达国家, 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来进行, 就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我国的就业指导老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训练。各院系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般是党政干部、辅导员, 他们是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就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另外, 心理咨询师尤为匮乏。在高校心理咨询开展得较好的北京市, 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六, 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员, 实际比例为万分之二, 而在香港和国外,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1:1500。在心理咨询发展缓慢的中西部高校, 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目前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而被施以不科学的辅导。

1.3 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 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 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这种做法已很难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根本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作为全方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 应当是全员化、全程化、阶段式进行的, 既有心理学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又要有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活动的各种指导。真正有用的就业指导, 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内。

1.4 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常听到一些高职毕业生反映:“上不上就业指导课没啥两样”;“就业指导课没意思”;“那些东西网上和报纸都有, 自己看就可以了”。

从整体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实行混合建制, 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就业指导通常由就业工作部门来实施, 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 则是由各相关专业负责人协调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因就业指导部门未能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故在方案中无法反映社会需求信息, 更无从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和需求的脱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部门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 也未能深入研究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培养目标指向过于单一。加上就业指导课进行时间的不合理, 形式与内容的过于单调, 师资力量薄弱, 导致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不能给高职毕业生以应有的助力。

2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指导

面对种种的就业问题的挑战, 各高校都逐渐开始反思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有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就业指导, 并在指导人员的素质、指导内容和形式上都逐步做出了调整, 使就业指导逐步向职业指导逐步转化。

2.1 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

就业指导不应只针对毕业学生, 应面对所有学生, 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牢固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理念, 在普遍进行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传授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个性化、人性化的职业指导。专家认为, 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 如果从大一开始就做好职业指导, 无疑会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尽先机, 让毕业生赢在起跑点。因此各高职院校可将大学三年分为三个阶段, 一年级为职业探索期, 二年级为职业定向期, 三年级为职业安置期。

在探索期, 职业规划指导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其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和心理测试, 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 选择成才方向。

在定向期, 职业规划指导应让学生掌握有关社会职业的知识, 让学生明白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岗位职责、基本技能要求, 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

在安置期, 职业规划指导进入实战演习阶段。除了及时公布各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外, 应强化求职技巧, 安排模拟面试训练, 加强毕业生职业心理辅导, 从上到下, 从精神到物质做好各种充分准备, 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搭建平台。

2.2 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

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要求应逐步提高, 要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 促使他们掌握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生涯辅导必备的理论知识, 并学会职业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具备分析研究能力, 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个性化的指导。

另外, 要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专兼结合等多种形式,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 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拥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贡献力量。

当然, 提高专业化水平仅靠学校自身努力是不够的, 还应有社会行业协会的介入, 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一来可以为高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培训, 二来可以建立职业规划指导、职业心理辅导的专业化标准, 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就业工作。

2.3 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和途径。

将职业指导引入课堂, 通过课堂教学, 使学生了解各种相关的生涯发展理论, 并且通过实施各种心理测量、专业老师的示范解读, 以及各类体验式活动, 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的兴趣, 促使他们反思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现在的行为, 催化了他们生涯意识的成熟。这种课堂的引导使学生更加关注于自己的生涯规划。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为各高校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以课堂说教、灌输为主的传统就业指导形式基础上, 还应加入大量的实践活动, 注重以活动为载体, 在参与式活动中获得更深刻地感受。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指导, 达到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目的。另外, 组织讲座、参观企业、举办校友沙龙、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等也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工作。在指导途径上, 固定化的课堂和就业指导中心虽然仍居主要地位,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 网络也逐渐成为更加广泛便捷的途径。

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如今, 高职院校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中的各种问题都对就业指导发出质疑, 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变已是大势所趋。距离虽然遥远, 但毕竟已经开始迈出了一步, 明确了差距接下来就要克服各种困难, 实现就业指导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 .

[2]梁国胜, 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 2005-10-26.

[3]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 (第1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法制教育 择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674-098X(2012)01(c)-024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在不断地分化,重组,新的职业层出不穷,传统的职业面临着消亡。在我国,由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多元特征并存,目前,第一、第二产业的社会职业已消亡变动和谐组为主,第三产业正在迅猛发展。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和兴起,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由于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为传统行业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使毕业生就业时面临一些新情况:

(1)劳动岗位中脑力劳动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2)与传统专业绝对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

(3)岗位所需要职业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

这些特征,使宽口径,复合型、通用型专业的毕业生择业余地变宽,也使用人单似对毕业生的非专业综合素质的要求空前提高。同时对学校如何对学生针对现如今职业发展特点进行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如何抓好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几年来,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疆一直名列前茅,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非常的高。大部分学生就业后工资水平居地区前列,这为我院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可喜的一面,已逐渐形成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稳步发展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得力于我们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主抓学生入校职业生涯指导教育,进行合同法规教育、毕业生择业教育等工作。

1 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坚持给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门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对将要就业的学生和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已就业者的毕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主抓这些工作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美国生涯理沦专家萨珀的观点是: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而言,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步骤,尽其可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

让大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大学学习和专业训练,以掌握自己的现实和未来,主要解决第一、使大学生接受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一全新概念。第二、使大学生准确察觉自己所偏好的生活型态和工作价值观,并认识自己的个人特质,个人期望和抱负,建立和完善适切的价值观念。第三、培养大学生的生涯抉择技巧,使大学生根据规划和选择,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与自己生涯目标匹配的生涯路径。第四、使大学生具有面对社会变迁,科技不断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 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空前强烈,培养好适应企业需要的毕业生是我们的责任。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培养造就大批“四有”新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通过一种记录的方式,督促和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和社会的各类活动,每个新生入校以后通常都会购买一本《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通过此证书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参加素质拓展的情况。其中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学生每学期末填写一次,总结一学期参加活动的情况,并公示。

在学院,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如何实现证书中的要求,往往每个学生的填写资料大相径庭,没有达到我们的月的。在工作中。我一般要求我的学生要通过这么几个步骤来实现自我的素质能力的提高:正确认识,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总结汇报。

3 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开设与就业相关的法规课程

我们知道《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对用人开始谨慎起来。但事实证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并不会阻碍大学生就业,只是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合理的要求,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能厚此薄非,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同时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习并具备责任意识、遵守社会规范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要学习和掌握的。在学生中开设相关法规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用工重要遵循的法规,学生在就业时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为校企联合,学生就业开辟通道。

4 毕业生择业指导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逐步从“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招生年年扩招,从2000年到2005年,我闻人学扩招了本专科生1000万人;而到2010年,将增加本专科生438万人。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含高校的各种层次的在校生)。在这样的招生速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毕业生择业也应该有一个规律遵循,那就是择业的时间范围,区域范围、单位性质范围等方面的约束。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有步骤的进行这方面的指导。这里我们主要应该主要以下几点问题。

(1)做好学生就业准备阶段教育:一股是应届学生最后一年的第一学期,这段时间,要给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择业心理咨询、就业推荐材料制作等方面的教育。

(2)落实就业实践阶段工作:一般在最后一学期,这段时间里,毕业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就业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与用人单位广泛接触、把握时机签订就业协议。

(3)安排好就业派遣阶段工作:在这一阶段,要为学生办理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帮助学生办理户口迁移工作。

5 结语

关于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9

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几点思考

叶漫青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首都公安机关而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贯彻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基本要求,也是首都公安工作永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人民公安本色的根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首都公安工作必将面临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已经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更好地承担公安机关的三大历史使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圆满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和市局党委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保持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凸现。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和民警面对形势变化、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无所适从,“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在一些民警内心深处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公安机关在领导体制、警务运行机制上与面临的形势和所担负的任务还不相适应,在人、财、物的保障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为海淀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地保障。

(一)公安机关拥有法律赋予的广泛权力,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其正确运用。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专门力量,拥有国家依法赋予的广泛权力,包括各种强制措施、侦察手段和惩罚手段,工作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要处理民事方面的问题,又要开展同刑事犯罪的斗争。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才能加强对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教育,从而确保广大公安民警能正确行使各种权力,恰当运用各种手段,全力维护法律的尊严,真正在 执法和服务工作中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

(二)公安工作所具有的危险性和易腐蚀性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公安工作始终处在同各类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第一线,接触的社会阴暗面多,执行任务高度分散,特别是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社会某些腐败现象不断侵袭公安民警。在这种环境下中,公安民警的思想极易受到腐蚀,也会直接影响到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甚至影响到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面对复杂、多变、容易腐化的外部环境,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切实打牢民警的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保持民警队伍思想上的统一性、政治上的坚定性、组织上的纯洁性和作风上的过硬性,确保公安队伍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三)公安工作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执政为民观念的提出,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一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思想正 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执法观念的转变和执法手段的调整,在公安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保障人权和依法打击的关系,既要做到在执法中注重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通过依法有力打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现实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必须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而目前正处于转念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党对公安机关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进行领导;二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处臵迫切需要加强党的领导。近年来,海淀区由于征地拆迁等工作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如何将各类不安定因素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如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予以妥善有效处臵,既需要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又要防止因处臵不善引发更大的社会稳定问题,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党的正确引导;三是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普法活动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要求愈来愈高,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也越来越广泛和完善,如何正确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以接受监督为动力不断提高执法和工作水平,需要党对公安机关的有力指导;四是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警务运行体制与当前的形势及担负的任务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离不开党对公安工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

(四)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是公安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队伍是一支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公安队伍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基本手段。

二、当前党对公安工作领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条块分割,统一指挥存在障碍。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是我国公安机关现行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地方优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无论是经济状况还是治安状况,都已打破了“块”的封闭性,趋向于“块”与“块”的联系性、互动性。因此,现行公安机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暴露出公安机关管理权限过于分散的弊病。有些地方的基层党委往往由于自身区域的、眼前的某些利益得失,强行对公安机关 的正常执法行为进行不良干预,给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造成了障碍;有的地方党委在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等工作时要求公安机关予以配合,用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力来增强工作的威慑力,但同时也使得公安机关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分局党组织在管理体系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分局党组改建党委以后,机关党委取消,形成党委直接管辖103个基层党支部的2714名(占总警力的73%)党员的局面,党员数量多,支部情况各不相同,既有上百人的支部,也有几个人的支部,单位级别既有正处,也有副处,还有正科。在这种情况下,党委与基层党支部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断档地带”,加之分局所辖地域较广、类型多样,队伍情况各异,难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的领导作用,造成了一些工作部署得不到及时充分的贯彻、管理监督职能难于充分到位,同时,基层情况得不到充分及时的反馈,致使基层党务工作得不到充分开展,难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使得“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和党员发展等项工作难于得到有效保障。

(三)基层党支部抓自身建设的意识不强,重业务轻政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于有效发挥。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基层党支部不注重自身建设。年初没有党支部建设措施或工作计划,年底没有党支部工作总结或支部工作报告。很多基层建设的重大问题,如工作部署安排,重大政治教育或重大安全保卫任务的方案研究,队伍思想分析和倾向性问题的解决,班子自身建设问题等都没有组织支部一班人集体讨论研究,统一思想,形成一班人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习惯于当首长,不习惯或不愿意当班长,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发号施令,不习惯于用支部集体领导来发挥一班人的聪明才智。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重视履行行政职责,忽视履行党内职责,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党务知识的学习。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影响了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主要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公安工作的政治和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努力解决影响公安工作的实际问题,支持公安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一个领导班子的素质高不高、能力强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地区的治安工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必须首先加强公安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配齐配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要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民主推荐和竞争上岗等方式方法,把群众基础好、业务水平精、工作作风实、自身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安机关的领导岗位上来,确保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二是要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班长”是一个班子的领导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在于选配好“一把手”。因此,要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上,把政治强、作风硬、熟悉公安工作、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来,在实行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区县公安机关主要领导的基础上,逐步落实派出所所长进街道(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强化基层党委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三是突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要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业务组织能力、队伍管理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为目标,强化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广大领导 8 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及现代科学理论,研究解决公安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管理体制。

公安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既需要地方政府在人力、财力上的支撑,又需要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管理和指挥协调,“条”、“块”必须结合,首都区县公安机关在条块的结合上已经做得非常好。按照中央《决定》和“二十公”关于“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履行职责,在应对新情况要有新思路,在解决新问题上要有新对策”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首都公安机关应继续坚持“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区县公安机关属于具体实战型部门,主要职能是对本辖区社会治安进行微观控制和操作,因此,在管理体制上既是上级公安机关的下属单位,又是所在地政府的职能部门,但在人权、决策权上,主要由上一级公安机关控制管理,地方党委政府予以协管;区县公安机关党委要主动及时地向区县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自觉维护和服从地方党委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公安工作中贯彻执行;区县党委政府要把公安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要从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公安队伍,致 力于帮助解决区县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医疗保险、住房困难等实际问题,努力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

(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努力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各级党组织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是通过对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的领导来实现的,也是通过各级公安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公安机关的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整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一是针对分局党组织管理现状,尽快设立党总支,对基层党支部进行整合,形成分局党委、党总支、基层党支部的三级管理体系,这样能使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性。根据行政区划和地域特点,以就近组合为原则,大的户籍所带动周边治安所、大院所,组建若干地区党总支,大大强化分局党委对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和管理力度。二是加大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高支部书记素质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分局将尽快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邀请区委组织部领导和市局政治部领导围绕公安机关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党支部的职能和任务、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如何抓好支部班子自身建设等问题开办专题讲座,系统 学习基层党建理论,解决支部书记在抓党建工作中“不懂不会”的一些问题,促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快速提高。三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分局党委和基层党支部要建立健全集中议事制、重大问题党委讨论决定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鼓励广大民警说真话、述真情,集思广益,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为党委出谋划策,确保党委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四是要切实关心爱护民警。要在加强民警思想教育的同时,体察民警的疾苦,关心爱护民警,尽力帮助民警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党委对公安工作的监督管理。

上一篇: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下一篇:高边坡质量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