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2024-07-29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共9篇)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 培养模式 知识 技能 素质

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使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其经营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急切地希望能扩大使用电子商务的深度和广度。然而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滞后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本科及其以上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有限、定位不同,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高职院校应成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基地。

电子商务需求的人才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技术服务支持层;第二层是一般管理人员层;第三层是高级管理人员层。其中第一层次的人员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方面,如网站建设、系统维护、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等。第二层次的人员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具体技术细节,更注重于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应用网络提供的快捷方便的商务功能等。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培养目标是电子商务的战略决策型人才。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第二个层次——一般管理人员层是其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它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构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培养基地里,为“电子商务”这个新的人才群体,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以下就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知识结构的构建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化、综合化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

1.电子商务知识基础化

要把知识结构的重心放在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基本应用上,这是应对电子商务实战环境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不可贪多求广,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内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电子商务知识综合化

知识综合化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知识的整合,是“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观念。在这方面,一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沟通与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化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二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电子手段,商务目的”这一思路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职业技能结构的构建

职业技能一般由四部分所组成,即: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开发的能力和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1.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在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应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设置上,要以专业特点和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同时,要在学习中构建整体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实用价值,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由此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核心都是思维,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偏重于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一方面,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技术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到电子商务公司或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实习、进行电子商务软件的仿真操作等。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把实践融入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凡事留心,处处皆学问”,如与学生课下的一些交流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告诉学生我们平时通过pOS机“刷卡消费”,其实就是电子支付的一些应用、毕业生完全可以进行一些网上应聘、学生可以注册成为网校的在线学员、可以通过CA申请个人数字证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3.创造性开发的能力

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挖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标新立异”。同时,尽可能让公司、企业和社会参与,引入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环境。要培养创造性开发的能力,重要的是开展主体性教育和个性教育,鼓励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教学中的整齐划一为张扬个性。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如:针对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上实训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预设解决方案,可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任务的途径,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对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褒扬,组织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讲评。教学中,要建立以创造性能力考核为主、常规作业设计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

4.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创设良好的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如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适当纳入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三、素质结构的构建

素质结构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社会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1.社会素质的培养

社会素质属于后天素质,它在素质结构中起调节作用。它一方面要以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为基础,另一方面又给这两种素质打上一定的社会烙印;它既引导个体做人,也引导个体成才。内化是社会素质形成的重要机制,高职院校在培养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社会素质时,要充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多树立正面典型,要注意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一重一轻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

2.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所有素质中最容易产生危机的一部分。心理素质包括认知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个性素质等。在这些素质中,认知素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水平;情感素质、意志素质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情绪的管理水平;个性素质影响人的气质和人格特征。人的心理素质一旦潜藏危机,就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要通过深刻理解职业内涵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懂得人人都可能成功;还要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构建积极、昂扬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塑造自我。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划分不是割裂的。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

高职院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时应根据专业的特殊需求,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实操教学体系的安排上确定不同的比例,做到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在教学上,要彻底变革传统陈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实操的训练,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景怡李炎: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2006,(9)

[2]谢康等: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2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0前言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蓬勃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已经成为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据专家预测, 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200多万。为此,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却普遍无法直接上岗, 每年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伴随大多数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转投其他行业, 市场需求和人才缺口同比上升。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那么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与市场需要相脱节?究竟在哪些方面迫切需要改进?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加以论述。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定位不清, 培养方向不明

电子商务是一个宽泛的专业, 涉及的就业岗位很多。很多学生选这个专业是因为它听起来很时髦, 觉得学这个专业很有前途, 但是对为什么要学, 学什么, 以后怎么就业都很模糊。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 不同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需要偏技术的电子商务人才, 设计和维护企业的网站, 管理网站的后台, 提升网站的专业形象;有的企业需要偏商务的电子商务人才, 与现有的或潜在的客户洽谈合作, 实现网络营销, 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盈利;有的企业则需要偏管理的电子商务人才, 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工作, 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根据本地区企业的要求, 对电子商务的培养目标作清晰的定位, 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作为一个交叉专业, 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存在课程重复、专业课太少、脱离实际等问题。例如, 《电子商务概论》与《电子商务应用》这两门课, 在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如果加入了大量的实践环节, 那么在后面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就会出现一定的重复。

传统的电子商务被认为是电子加商务, 所以在设置理论课程体系的时候, 通常是计算机类课程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各占一半。这种模式对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来说, 缺乏针对性, 更谈不上适用性和竞争力。

1.3 实践环节薄弱

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 实践环境是教学环境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 学校普通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两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训一般是采用模拟教学软件。但是电子商务应用发展非常快, 模拟软件不能及时升级换代, 总是滞后于企业实际。另一种实践方式是校外实习,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 但由于普遍存在的企业与学校“一头冷一头热”的状况, 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1.4 师资力量薄弱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 从其它的专业转行过来, 主要来自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学或者其它的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来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 没有经过企业实践的历练, 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够成熟。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2.1 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岗位的需求, 高职院校可以将电子商务人才分为二类:

2.1.1 技术类人才

1) 商务平台设计:平台规划、网络编程、安全设计。

2) 商务网站设计:网页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站维护。

3) 美工设计: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

2.1.2 商务类人才

1) 网络营销业务:利用网站为企业开拓网上业务, 网络品牌管理等。

2) 网上国际贸易: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国际市场, 进行国际贸易。

3) 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频道规划, 信息管理, 客户管理等。

4) 创业:利用虚拟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为虚拟市场提供服务。

2.2 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为了有效地避免课程的重复, 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要明确每一门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还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以及相近相似和存在交叉重叠内容课程的整合。

课程设置要覆盖“电子商务岗位群”的理论知识宽度, 此外,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又要求有一定的侧重, 但无论是技术导向还是商务导向, 课程的设置都需要有适当的深度, 必须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在设置课程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业界领先企业的在线培训系统。业界领先企业的在线培训课程一般与电子商务的具体实务活动结合较为紧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性地参加相关课程的在线培训。例如:阿里巴巴网站的阿里学院就有在线培训课程, 所授课程涉及了电子商务实战、企业管理和外贸实务等与企业发展最密切相关的多个方面,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学员能够在培训后很快将所学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 真正起到了通过培训完善电子商务理念、改进电子商务操作方法、提高电子商务技巧和获取商机把握商机的能力。

2.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 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另一方面, 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2.3.1 加强校企合作

电子商务人才的就业道路总体来说比较宽阔, 但是不同的职位对于电子商务人才有着不同的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明确企业的需求对于高校培养更加实用的电子商务人才非常重要。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 拓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渠道, 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构建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核心, 以就业方向为突破口的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 确保电子商务教育与电子商务实际的零距离对接。

2.3.2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在计算机和网络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信息化社会中, 自主创业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已经在淘宝网、当当网等C2C网站上拥有了自己的店铺。自主创业似乎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推崇和喜爱。自主创业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开网店能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独立做事的能力;装修和美化店面能够让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展示、推销自己的商品能够增强自信心, 提高网络营销能力;和顾客交流磋商有助于锻炼沟通表达能力等等。网上创业是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操作电子商务, 接触真实的顾客, 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核心竞争力, 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2.3.3 为应届生提供锻炼和成长的空间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就业面很广。企业应当为电子商务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锻炼和成长的空间。企业投资举办电子商务大赛, 鼓励有兴趣的电子商务毕业生踊跃参与和投入比赛,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 提升学生的网络商务创新应用能力, 这对应届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 企业-可以让电子商务毕业生参与到网站的开发中来,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使其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都提升到一个高度, 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2.4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水平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师资力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因此, 很有必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水平。首先, 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其次,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这些人员处于生产、科研的第一线, 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的最新技术和知识, 明确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素质的最新要求。他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电子商务实战经验, 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流程, 有效地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这对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科电子商务人才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 结语

本文阐述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以及人才培养的完善措施。高校完善和创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提升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秀环, 高中彬.探析电子商务人才要求与培养模式[J].导刊·科教论坛, 2007, 6:194.

[2]方玲玉.电子商务岗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湖湘论坛, 2005 (1) :89.

[3]ISABELLE L.INPI.the Interne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1999, 21 (4) :259-265.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专业 人才 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专业建设研究成果。

《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将基本形成。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在发展电子商务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自教育部2001年首次批准电子商务本科教育招生以来,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电子商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却遭遇了就业的寒冬。另一方面,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却高速发展。行业的高速发展与电子商务毕业生的低就业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完善、高效的培养体系,是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职人才培养方向模糊

现在最为常见的模式就是“电子化技术+商务知识”。这种模式对学校来说最容易组织和实施:现有的教材、现成的师资、现成的讲义。运作起来十分方便,需要变化的就是将信息技术专业和商务专业多个方面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点,以为只要把商务知识和电子化技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从未追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学生在校期间,什么都学,但学生的精力有限,要求样样精,结果样样都不精。电子商务涉及到信息技术、经济、金融、市场营销和管理等诸多知识,这种“万金油”的专业,最终培养的是脱离行业和就业岗位的泛泛之辈的“庸才”。

2.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欠佳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技术四大领域。短短三年,能精通一个领域都不容易,何况四个领域,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已不合理。从师资力量来看,目前高职院校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经济、计算机等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脱节。同时高职院校缺乏电子商务精品课程教材,高质量、突出实践操作、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其实并不多。

3.高职院校缺乏技能训练

目前高职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授课,学生接受知识。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比如笔者学校只有两套电子商务模拟系统:一套是北京得意电子商务软件,另一套是浙江航大开发的浙科电子商务教学软件,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实际商业环境。学生在模拟软件的虚拟环境中,还是不能切实感受到现实电子商务的应用,比如支付环节,软件就设计的相对简单,而现实的电子商务支付环节要复杂的多。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就很少参与实际商务运营,这样对学生的案例讲解、实训指导、创业思路等就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而对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向应以就业为参考,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需求和方向来培养目标,使学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应用广泛性,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时,需要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针对就业岗位设置电子商务课程的方向,如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电子商务系统维护、信息管理、网站运营等相关的工作。

2.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要明确专业建设的思路,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是培养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1)电子商务必须与行业紧密结合,依托行业办学,行业的发展决定了电子商务整个专业的发展方向。

(2)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根据企业要求建立合作研究项目,校企双方全方面、全方位进行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双赢。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体验企业工作氛围,拓宽知识面,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零对接。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直接就业,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3)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实际项目开发,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创新潜能的发掘,进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3.师资力量保障

培养保障体系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组织教学研究,共同研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课程改革的方案,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共同探讨专业发展前沿理论,增强教师的学术修养;举办教师公开课制度;建立健全教师相互听课制度。

(2)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实行一帮一制度,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业务、工作等方面在老教师的帮助下尽快成熟和提高。

(3)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4)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的培训活动。国家经常会有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师培训计划,应该多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此类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选派较优秀的教师到高校学习和到企业挂职锻炼。

4.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商务专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求逐渐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和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把学生向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

(2)对电子商务课程结构加以优化,提高实践实训课的比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合理压缩理论课程。

(3)根据企业、社会需求以及电子商务专业本身的发展,全面、细致、深层次地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将“双(多)证制”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毕业生毕业时至少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考助理电子商务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证书。促使本专业的学生持双证书毕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5)将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结合电子商务师国家标准,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紧密结合。

三、结束语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应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明确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电子商务应用、学习、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4

张颖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310128号)

摘要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却不容乐观。本文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出发,分析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进而分析该专业人才定位问题,给予对战策略。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 定位 政策助力

引言: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辅相存的关系,由于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据有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将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20万以上。但是在由 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高职高专的电子商务专业却成为了2007~2009中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这种尴尬的现状说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定位问题,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们经常听同学们说起:“我不知道到底能做什么,做销售有专门的市场营销专业,做网络管理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做文员有专门的文秘专业。”这样一来,电子商务专业好像在培养“万金油”,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精。电子商务可以实施、可以应用、可以开发、可以设计;电子商务可以分析、可以观察、可以评论、可以报道:电子商务可以规划、管理、制定策略:电子商务可以宣传、可以推广、可以沟通、可以服务;电子商务还需要法律法规、安全防护、技术支持等等。简单说,什么行业都在网络化、电子化,企业对内对外各个环节都在网络化、电子化。这些,电子商务专业不能独吞,也独吞不了。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现实问题是:毕业时必须面对具体行业、具体岗位。如果学习时能对将来有个大体规划,学习内容必然有所取舍,课程没有或不足的,必然需要补充。

二、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培养方向模糊,定位不准

电子商务是集多门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同时,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设置电子商

1务专业时更多的是向本科靠拢,力求培养出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高职与本科在培养类型以及培养目标上

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在培养类型上,高职主要是面向职业岗位教育,能够直接胜任相关工作,本科主要是学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高职主要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本科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电子商务学科的性质以及各高职院校对于本专业的设置导致了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方向模糊,定位不准。

2、教材选用不恰当,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有些理论性太强,不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有些信息没有及时更新,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而教师又未能很好把握学生的需求特点,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看起来并不是很理想。再者,高职的课程设置应该是..“适度、够用..”,兼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应该按照岗位和就业所需的核心能力设置。但是,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过多且基本雷同,毫无院校和区域特色,提出的培养目标又非常宽泛,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功底:既要熟悉金融、贸易领域的网络规则又要具备维护网站系统和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总之一句话,希望学生即懂..“电子..”又会..“商务..”。于是在课程的设置上就是将技术、商务和管理相关课程简单的堆砌,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缺乏整体性认识,造成一方面的电子商务人才匮乏,另一方面的学生就业困难。

3、学生学习不灵活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知道被动地听老师讲课,一直用中学乃至于小学的方法来学习大学的知识,不太会融汇贯通或者没有养成自觉去翻阅一些资料扩充自己知识的良好习惯,因此,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总是感觉缺少这样那样的知识。

4、实践教学薄弱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无论是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还是商务活动方面,电子商务教学都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实验、实训环节的安排,通过实践了解怎样建设网站,在网络交易中如何保障支付的安全,企业如何开展网络营销,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补充理论教学中的不足。现在的实践主要是依靠模拟教学软件,通过软件的使用,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的操作流程,利用角色扮演来完成电子商务的过程。一方面模拟软件市场鱼龙混杂,软件的环境和实验模块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软件教学终归是虚拟的,而真实的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是软件所不能模拟的。所以,仅仅靠上课的练习和软件的使用,就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实战经验,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定位策略

1、明确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并正确定位

学生要立足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的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分四类: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项目管理型人才、技术型电子商务

人才。从目前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需求看,高职院校应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商务型人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定位不同的培养目标,并根据不同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不同要求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使不同专业方向对应着不同的岗位群,适应现代电子商务一线工作的需要。

学生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比如,对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优势的职业院校来说,可以选择电子商务技术为培养方向。

至于如何定位,作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学会怎么应用,因此应该定位于第二类人才——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在学习了基本的电子商务技术基础上,学会应用这些技术做网络营销、网络调查、网上金融等业务。学生在具体定位时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细分成三个方向:企业行政管理方向、营销方向和外贸方向。首先是企业行政管理方向。相对来说,这个方向要求..“通”的方面多,可以将电子商务的..“杂”由劣势变为优势。这个方向,就业行业广,各类企业都有需求。这个方向,强调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如英语、计算机、相貌、亲和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对专业知识往往没有某个方面的..“硬指标”。这个方向,入门岗位包括办公室文员、销售、生产内勤,经理助理、文秘等。有些人瞧不起这类岗位,以为没前途,其实不然。行政部门相当于企业..“机要室”,在里面工作,能接触企业上上下下、各级管理人员,能学东西。发展下去,当个办公室主任或人事经理,大有希望。说白了,企业需要技术、营销人员,不错;但什么单位也都需要能..“张罗”、“操持”事的人。其次是营销方向。电子商务就是营销,要为营销服务。营销类的入门岗位很多,销售、市场、推广、公关、策划、广告、调研等,各类企业用人都很多。最近网络行业又在起..“泡沫”,电子商务毕业生进网络企业的市场部门,机会多多。第三个方向是外贸。在互联网上,买家卖家在网上可以很容易接触,这使进出口的机会大增。学电子商务为自己定位在外贸上,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当然,学生需要加强外语的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时侧重网络技术、程序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如电子商务专业也可以国际贸易等商务活动为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时侧重市场营销、企业运营管理、国际贸易、公共关系方面的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商务方面工作。也可进行校企合作,增加就业率。

3、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培养现代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了,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现代的电子商务人才需要非常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摆脱讲的束缚,更多的转变为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应用能力的考评。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同时利用我院购买的相关电子商务方面的模拟软件..(我校选择的是博星卓越系列软件)和网络之上存在的各类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学为所用,培养其综合素质。当然校企合作是另外一种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教学方法,根据我院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主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

4、结合行业特点,定位明确的职业岗位(群)

学生毕业必然面对具体的某一行业,作为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上,必须有明确的行业依托,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群),进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比如,专业人才定位可以与证券、保险、电讯、食品饮料、外贸、银行、邮政、医药、物流、工业设备及供应、汽车及配件等某一行业或领域相结合。这样的人才定位,既避免了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不清”以及..“广泛的适应性带来的不适用”等不足,又能够准确定位职业岗位(群),能够培养出真正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一方面,它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与趋势;另一方面,这种懂得行业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适应岗位工作快的人才正是目前市场大量需求的,必将会使学校发展与行业发展实现双赢,同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完全接轨。

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仍需政策助力

近年来,网络零售在中国快速发展,为消费者购物提供新选择之余,也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平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作为服务业中新生力量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显然将受政策支持。随着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剧增,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日趋明显。因此政策的支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总结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如果很难适应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将受到人才缺乏的制约,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将会因为低就业率而失去学科发展的推力。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化改革,借助政策助力,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打造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高校也应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将其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学生掌握的决不只是用于应用或修补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只有进行正确定位,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才会少走弯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红梅,罗生芳.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

(2)薛万欣,陈展.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J】.北京联合大学学2006.

(3)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电子商务世界...2005.03

(4)杨丽光,张德军.把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5.09

(5)邸伟力(天津七二九体育器材销售有限公司,天津300384)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5

摘 要:为深化电子商务的普及及应用,各省实施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如何以更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各个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调查分析,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建议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包括专业基本定位、课程设置定位、实验实训条件的定位;写出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并给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希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依托行业明确定位,加强实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突出优势和特色,打造服务地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需求分析;培养模式定位;校企合作;基本保障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热点和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巨大的变革作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性逐渐增强。为深化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各省实施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包括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区)四个方面,分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设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分析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与诚信体系、物流配送一起成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截至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数超过205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1480万人。随着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未来5年,我国3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超过半数企业涉足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根据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的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行业的岗位(群)分布非常广泛,主要有:电子商务专员、网络运营经理、网站策划、网络推广员、网站开发人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络编辑、在线客服、网络广告销售代表、调研员、市场BD、销售工程师、行政秘书等,广泛的岗位群带动了大量的岗位人才需求。

目前电子商务四大领域由于各自发展的行业特性,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B2B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对平稳;B2C行业随着传统企业进军网络零售业务,人才需求量巨大,总体用人需求稳中有升;O2O行业由于团购网站,出现大幅度裁员现象,其他领域如在线旅游市场等人才需求稳定;随着因特网应用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相当稀缺,尤其是移动营销、开发运营方面的人才。

2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根据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设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训练及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育”贯穿于三年的教育全过程,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努力做到专业特色鲜明。应从以下“五个对接”设置和调整课程(见下图)。

①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③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④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⑤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

2.1 专业基本定位

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进行商务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等工作,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实物与商业运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市场分析、经营决策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发展潜力;学生将接受计算机基本操作、通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网页设计和网页美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训练,具备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商务活动以及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营管理、维护的能力,具有较熟悉的商务信息微机化采集及处理能力;还应掌握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好商务英语有利于提高电子商务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商务英语利于国际贸易双方交流中完成口头或书面的外贸信息沟通,它对整个国际贸易企业业务的成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及其环节

为了弥补紧缺人才,专业课的开设应偏向移动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与管理、移动营销等知识与技术,既学移动商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又学移动电子商务的精准营销。

2.2 课程设置定位

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前面提到的“五个对接”,体现在下表。

2.3 实验实训条件的定位

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因此在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制定了合理的课程后,应该加强实验实训,学校更应该在硬件方面加大投资。

实验教学是要贯彻教学目标、巩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因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就是实验教学创新的基础。课程实验的目的是要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因此课程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学手段为实验项目开发和试验流程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主要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的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及管理型专门人才急需。这就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了深入了解市场,获取社会对电子商务方面人才需求的情况,明确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对高职市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专向调研,并结合教学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研工作的目的1、了解单位或部门是否重视电子商务的开展;

2、掌握单位或部门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学历层次要和能力要求;

3、明确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

4、寻求与外界开展产学研的合作机会;

二、调研工作的内容(见调查问卷)

三、调研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让调研的范围宽、数据真实、结果有效性高,我们不仅把调研的内容整合成十二题目,而且把题目绝大数做成选择题以便节省受调查者的时间。调查组分组走进各类性质企事业单位、成人教育课程班和职业培训班,采取集中发放的方式。调查组将回收调研的问卷。回收的问卷分类两类:有效卷和无效卷。有效卷就是被调查者给出的问卷答案并相互不矛盾也符合题目的要求的答卷;无效卷就是被调查者给出的问卷答案之间相互矛盾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的答卷。

四、调研结果分析

1、调查问卷的分发情况

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到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

2、调查对象

35302520151050

IT企业

其它

商贸企业生产企业教育部门咨询部门

表1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到样本点主要集中在IT企业和商贸企业(分别占53.4%和19.0%),由于这些部门单位的日常工作与电子商务联系较为紧密,同时也兼顾了其他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企业,因此能够基本反映社会对电子商务的主要需求特征。

3.问卷调查题目结果分析

(1)电子商务活动在单位中开展情况 通过调查,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在单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视。在有效问卷中,有53家单位选择“重视”,3家单位选择“不重视”,2家选择“不清楚”,重视程度达到91.4%。结果如图2。但在这些单位中,目前电子商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只有29家电子商务在岗人员为

专业人才,至少有19家单位电子商务在岗人员为图2 电子商务重视情况

非专业人才。以上数据说明:电子商务虽在社会中受重视程度较高,但社会上电子商务该岗位用人不专,就这点来看,学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必要的,而且前景看好

(2)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

在这次调查中,问卷就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行着重研究。问卷中,设计者专门设计了学历、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三方面的问题,期望从中获取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具体要求的相关信息。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具体要求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在学历方面要求不高,要求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55.1%,在大专包括高职的占27.6%,中专的占17.2%。所以,就学历对就业前景的影响这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本科院校相比不存在优劣之分,这也说明在高职院校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可行的。其次,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上注重于技术与商务并重(72.4%)在能力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普遍喜欢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60.3%),但在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上,更侧重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29.3%比19.0%)。本次调查还就单位怎样使用刚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做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单位对这类毕业生安排方面侧重于系统维修(32.8%)、网络营销(27.6%)、信息管理(19.0%)、经营管理(19.0%)这四方面,如应用开发类,几乎没有单位考虑采用高职院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以上数据为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后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指明了方向。

(3)校知名度、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实习欢迎程度及单位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力度调查。

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的知名度很高,在58个被调查者中只有4人(6.9%)从未听说过我校,有21人(36.2%)曾经听说过,33人(56.9%)比较熟悉或十分熟悉我校,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发现我校被社会认知及接受的程度是令人受鼓舞的。而且在后面的数据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我校较高的知名度给我校学生实习及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实习欢迎程度及单位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力度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实习与就业前景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遍单位愿意接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习,就引进人才方面,持肯定态度与谨慎态度的不分上下,各占51.7%与46.6%,这充分说明社会开始或已经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也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实训、实习及就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五、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1)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市场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专业,就业面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是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信息业要想占领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这块阵地,急需懂商务活动的技术人才,以期尽早占领市场。这个行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除了具备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开发的能力外,还需要懂得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法律方面的知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冲击了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的传统观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这就对各行各业的经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经贸人才懂得大型数据库技术、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技术。总之电子商务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

(2)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应用管理层,这是一个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工作侧重是商务经营和商务管理。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信息技术细节,但需要熟练掌握电子方式下的工作程序。另外,像企业和政府部门涉及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他们也应该了解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以及操作方式。

(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

①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因此,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EDI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相关的知识还涉及到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合同、安全电子交易、分布式贸易处理、订单完成。消费者满意度等问题的数据合成分析。

②商务知识结构。作为商务人才需要了解经营中的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继承传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映时间、电子商务法律、政策、规则的趋势。

③复合知识结构。要求集管理、计划、分析、编程的能力和实际经验。这种知识结构要求学习者必须懂得工业、商业、流通、外贸、消费领域的商业贸易的模式,能够在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把握电子贸易时机;了解构件销售和服务的电子商务系统;知道如何利用电子商务管理稳定的客户群;懂得如何评价各种电子商务工具,知道如何签定支持电子商务方式的贸易合同,了解如何建立支持电子商务方式的财务构件,作到同时精通企业管理和通晓电子商务技术。

(4)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

目前,电子商务师的标准已经制订完毕,正着手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在制订的《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将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岗位工作的人称为电子商务师,并将电子商务师的职业定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专门人员”。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将其设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电子商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一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7

1“双证”推行的必要性

1.1 人才市场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考虑到用人成本问题, 不愿再多花时间、金钱、精力去培训他们, 特别是对高级应用型人才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 因而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 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人才培养正是以此为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

1.2 法律法规的要求

几年来国家在许多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提出了实行“双证”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 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明确“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从业的凭证。”2006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推行`双证'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的人数达到80%以上。”以上这些, 为实行“双证”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

1.3 高职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用”、“会用”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主要特点就是应用型人才。“双证”制度就是增强毕业生职业应用能力的最佳方案, 既解决了文凭问题, 也就是解决了理论知识问题又解决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实际操作技能的问题。二者达到有机的结合, 可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2 准确定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双证”制度的推行必然要以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根据市场调研,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小型涉外企业、外贸公司、海关、服务外包公司等;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为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涉外秘书、报关员、单证员等需要从业者具备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职位。依据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的, 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为方向的原则, 我专业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系统的国际贸易知识与进出口业务流程, 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 熟练运用外语独立从事一般的进出口业务以及其他与外贸相关工作的应用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3 着力打造极具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双证”培养模式

“双证”的实施是商务英语专业“双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我们把“双证”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以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并以就业为导向, 推行“双证”教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1 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学分制及证书制的培养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大力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能培训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学分制和证书制的培养模式, 按与学分制和证书制双轨并行的原则确定毕业要求。学分制也就是学生毕业应取得相应的学分, 允许其提前或推迟毕业, 具体按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证书制也就是必须取得以下证书才具有毕业资格。 (1) 必备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证书 (一级) 。 (2) 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向以及自己对未来就业方向的设计, 取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比如语言类的BEC、口译、口语、笔译等英语水平考试证书, 或者是外贸类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报检、单证、外销、货代、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导游等。

3.2 切实抓好实践教学, 拓宽“双证”渠道

“双证”的教学模式要求把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 课堂教学与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密切结合。因此, 可以以下三方面拓宽双证渠道

(1) 课堂实践。以听、说、读、写、译为训练目标的外语课, 实质上是实践课。教学应该“精讲多练”,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进行改造, 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要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课堂教学还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 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资料, 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示、案例分析、中英文翻译训练等。

(2) 校内实践。利用学校社团组织外语学习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课外活动, 把外语教学与技能比赛相结合, 教学为技能比赛做准备, 技能比赛又促进教学, 突出技能培养。外语演讲比赛、外语作文比赛、项目策划、现场模拟翻译等都是很好的活动。

(3) 校外实践。“双证”的教学模式的贯彻离不开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尽管目前国内缺乏配套的法规来保证职业教育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但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可以分期分批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寒假、暑假到企业实习, 合作的企业越多越好。在第四、五两个学期可以分别安排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以岗位能力为主线, 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与技能的考核, 达到“双证”融通的教学效果。

3.3 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保证“双证”制度的顺利实施, 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重要资源, 更是保证“双证”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语言教育专业, 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的很少这就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 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短期实习或顶岗实习。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还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措施, 通过产学合作, 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这样一方面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有利于争取行业支持, 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

4 结语

“双证”培养模式虽然已经得到公认, 但毕竟还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新生事物, 必须要加强组织管理才能保证其得以顺利实施。虽然部分资格证书的课程已经纳入了我系教学计划, 但是大部分的资格证书的考取仍然是要参加国家组织的统考, 所以必须建立由系领导和老师组成的“双证”教育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研究、安排、组织、协调、处理实施“双证”培养模式中的各项事宜。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在一定时期内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计划, 适应社会的需求, 适应学生的需求, 增强学生的毕业择业能力和竞争力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鲍洁.对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04, (12) :9-1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8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符合市场所需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以实现主要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实践教学以及“工学结合”等诸多因素影响。笔者以本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是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广州以及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立足于广州面向珠江三角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利用英语进行各类商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能服务于珠三角中小型企业和中小型涉外企业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本院毕业生能适应的三大岗位群是行政助理、业务员以及旅游服务员,主要面向珠三角中小型涉外企业、中外金融保险机构、涉外宾馆饭店和驻华外国商社等,从事商务文秘、经理助理、销售、制单、报关以及从事涉外商务代理、客户服务、货运代理、商务咨询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工作、酒店前台服务员以及会展服务员等职位。

二、以职业岗位为核心能力,改革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同时又能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为此,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建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大人才培养规格,并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我院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式进行了以下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改革。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坚持“以岗定能”的原则,按照“职业岗位→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课程逻辑设置,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结构,即由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英语语言知识课程等模块、合技能课程模块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组成了互为依托、相互渗透的课程群,其中又突出了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形成了“英语+商务+技能”三位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在外贸活动中英语应用能力,实现了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一致的办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改革。

我院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及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专业岗位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将各门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通过仿真性实训环境来完成教学过程,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及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综合加以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教学方法改革。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要及学生就业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院加大了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做到学习与实训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对于专业核心课程采取项目导向法或任务驱动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与职业素养有关的各个项目,由学生来完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将专业特色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实践教学模式,确立了以“英语语言实训”“商务技能模拟实操”“校外基地实习”以及“企业顶岗实习”四大板块为特点的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我院在课程设置中建立了课内实践、综合实践和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坚持以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为重点、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取向,明确实践类课时不低于总教学时的50%。通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有效地推动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制定了校外实践管理文件,规范了专业实践活动;二是执行了实践的运行管理,主要抓好实习中的 “三个环节”,即实践教学的前期工作计划与落实、中期工作检查、期末成绩评定与总结分析,同时落实实践课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工作;三是完善学生实践效果评价体系。同时,加强指导和管理校内外实践教学,要求每次课内实践都有报告,评定成绩并做好记载,按比例记入课程成绩,综合实践或校外实习中必须填写学生实训手册和教师指导手册,校内外指导教师要给学生指导意见和考核分数。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了完善的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商务实训室、会展实训室、商务英语综合实训中心、速录室以及一流的校内网络实验实训平台。通过这些实训基地,学生可以进行商务实操训练和英语语言实训和网上自主学习。此外,我院还加强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了长效而稳定的校外基地,例如与广州市13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和综合实训的需要。

四、工学结合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也是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在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工学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顶岗实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按照我们的教学计划以及企业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一和二学期分别赴企事业单位进行4周的带薪顶岗实习;并且在第六学期进行学生自主选择的为期半年的毕业顶岗实习。

(二)工学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才能完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使命,为此,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鼓励专业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提供技术服务,全力打造“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了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制定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兼职教师管理规定措施,形成实践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和能工巧匠指导的机制,并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

(三)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资格证书是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强有力的证明,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此,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坚持“以岗定能,以证定课”的教学思路,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专业课程与职业技术认证课程融合,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单证、报关实务等课程就做到了教(教学、教材)、学、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并不是商务加英语的简单模式,而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来构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熟悉一般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利用英语进行各类商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能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纪淑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3).

[2] 毛嘉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7).

[3] 杨文辉.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与创新教学模式探讨[J].港航论坛,2007,(2).

[4] 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6).

[5] 曾纪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及要求[J].高教论坛,2005,(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9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本文将对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作一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标准、新行业的引进,也会刺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繁荣。职业技能越强,知识结构越合理,创新能力越强,越符合市场经济竞争对人才的需要。

微电子学是在物理、电子学、材料科学、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发展高新技术和国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其中超大规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是现代通信设备的心脏,它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大生产升级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对于我国通信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业化的深入使得高职教育发展的环境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高职教育原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要从狭隘的职业技能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单纯的职业技能已不能满足工业化形势下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要创新,人才是关键,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种种技术能力,不断学习,获得新的职业技术资格的能力,自我管理、独立工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只有拥有了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应用人才,才能充分应对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才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创新。

二、根据科技的发展调整课程设置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全球化的技术迅速进步和不明确的经济前景,根据当前我国工业化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重新设计教学计划,以保证能够充分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就业和再就业的多种需求。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一些国家日益关注职业教育中的环保问题,设置与环保有关的专业,开设环保科目,在课程中增加环境教育模块,在调和中渗透环境教育因素。另外,要建立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开设微电子和半导体测试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开发反映新技术工艺的教学内容

微电子专业涵盖面宽,包括集成电路理论与技术、半导体器件理论与技术和半导体工艺理论与技术三大主要方向,要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在教学内容上,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工业产品的生产标准、制造工艺、加工设备、生产手段、经销网络及管理等都要与国际接轨。对于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应建立一个动态变化的教材如电子教材,建立相应的动态教案如电子教案,将变化发展了的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

四、加强科研工作的建设

加强科研工作的硬件平台的建设,包括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等的建设。经费适当向这方面的建设倾斜,建立起良好的硬件平台,才有利于各项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逐步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科研团队中来。教师要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使自己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至是学术带头人。学院可以动员或采取一定的向科研倾斜的措施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项纵向科研项目。

上一篇:寻一段暧昧时光美文欣赏下一篇:会计学导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