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2024-05-08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通用12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篇1

通过收看收听学习全会议精神内容,我体会到全会的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通过比较对照“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深刻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的制度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二、全会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几乎覆盖了全局,它们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持续奋斗的结果。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根本保障,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对于未来的发展,全会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我更加坚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三、现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这两个大局,我们要锻造两种能力,即创新谋变的能力、制度运行的能力。习总书记指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有的时候我们讲自信讲的多,就会对忧患意识讲的不够。我们越是有自信的时候,就越要有忧患意识。四中全会充分总结了我们的制度自信,但我们也不能丢了忧患意识。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篇2

县委宣讲团成员、县委党校柯媚娟老师利用多媒体PPT课件,为水务系统干部职工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整个报告脉络清晰、生动形象,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做了分析和详细解读,科学系统、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整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中省市和我县的发展实际,讲得十分透彻、十分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对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水务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执行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以及有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推动我县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此次精彩的报告,就进一步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水务局党委书记高声银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二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三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抓好水务各项工作。

报告会结束后,党员干部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要求,针对此次报告,组织开展了学习研讨。大家一致表示,作为水务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扎实地把黨中央的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局党委(组)的部署,坚持学用相长,把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党的建设、脱贫攻坚、水务执法、水利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严更实地抓好作风建设,坚定追赶超越信心不动摇,全力推动水务工作上水平,争当水利先锋,做合格党员,为建设“三强两好”美丽幸福新山阳做出积极的贡献。(吴可富 席陽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要点 篇3

县关工委副主任杨天胜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其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篇4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央委员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党的十九大以来,十九届一中全会:10月25日,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九届二中全会:1月18日--19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十九届三中全会:202月26日--28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从历史上的四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上看,四中全会多位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在外界看来,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后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意义重大。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若干重大问题列入主要议程,不同寻常。10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披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三步走”的总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更多的安排和部署。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篇5

二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三要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五要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篇6

张力主任的报告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题,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中央领导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结合35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全面领会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等,还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进行解读。

张力主任在宣讲报告中说,《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决定》中提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要求我们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

何玉林副书记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重点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主题全面、主线清晰、重点明确、力度空前的决定,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将以其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而载入史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说明和重要讲话,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把谋当下和谋长远统一起来,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必须坚持深入学、系统学、反复学,真正吃透精髓、把握实质、融会贯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认识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加坚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信心和决心。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全局思维和斗争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期任务,切实实施民法典,强化民生司法保障。深刻认识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作出贡献。

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每一项都与人民法院工作息息相关,赋予人民法院更重大的责任和更神圣的使命。新发展阶段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人民司法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为履行好“十四五”期间职责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挑战与机遇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人民法院需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善于在纷繁复杂形势下把握本质,在识变、应变、求变中把握机遇、开辟新局。新发展理念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人民法院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进一步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坚持高点定位,积极开拓进取,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格局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司法发挥更大保障作用,人民法院要准确把握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司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

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组织领导,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专题学习和理论研讨、专题报告等形式,并及时纳入政治轮训、法官培训等计划,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要坚持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对标“十四五”规划,分专题深入开展调研,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努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更加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保障新发展格局构建。习近平总书记作的说明和在全体会议重要讲话中,对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作了突出强调。服务保障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升级的法治环境,立足司法职能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司法保护力度,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要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贯彻落实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配套措施,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案件,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和上合示范区建设,深化司法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海事司法研究基地建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供法治“护航”。

更加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战略部署。要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特别是从严惩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厉打击各类暴力恐怖、邪教组织等犯罪,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要坚决夺取扫黑除恶三年攻坚行动的全面胜利,落实院长办案制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六清”目标,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将党和国家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全社会。要认真做好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进一步落实领导包案、首接负责等制度,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

更加注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等发展目标。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进一步升级诉讼服务功能,推进多元解纷、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法治宣传“六大功能”分区建设,用最强力量、最好空间、最优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加大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力度,选聘高素质特邀调解员入驻法院开展工作,加强速裁团队建设,努力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实质化解6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功能定位,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推开“微法庭”的做法,全力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期任务,细化为民便民利民措施,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要着眼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农案件,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法支持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善司法政策举措,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供高水平的司法服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推出像“微信群主踢群第一案”“尼莉莎”轮扣押案等一样的典型案例,让司法更有力量、更有是非、更有温度。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损害赔偿等制度,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群众。

三、坚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高过硬法院队伍建设水平

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讲政治是第一位。要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最根本是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是正确认识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重点是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人民法院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坚持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双轮驱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强调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人民法院工作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要把司法改革放到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中去推进,加强系统集成,增强整体效应,让司法改革各项措施更加有利于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要抓住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大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应用力度,升级优化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加快建立起符合电子诉讼规则、最大限度实行互联网审判、所有司法数据自动生成、自我管理静默监管的新型办案模式,进一步实现办案模式从笔墨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转变。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健全完善简案速裁、普案快办、繁案精审的新型办案模式,认真开展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为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诉讼制度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篇8

强化学习,领会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基层党组织积极通过“三会一课”开展全会精神集中学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形式,让基层党员群众在身边了解全会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平台等新媒体积极开展线上自我学习,结合主题教育研讨交流,深入理解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内容,坚定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基层资源、力量,以党建为引领,多元参与、共享共治,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依托服务大厅、社区警务室等,协调支部、民警、网格员、党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等多元参与小区治理,倡导共享共治,民主协商,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充分发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平台作用,借助社区对接律师的专业服务,积极开展基层法律知识宣讲、咨询、纠纷处理等服务,提升基层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依靠社会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等辖区资源,开展社区特殊人群、特殊需求的专业服务,解决社区及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升基层服务的质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篇9

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从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从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到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与使命担当。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新中国砥砺奋进的70年,是广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70年,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在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下更大气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才能更好服务人民。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中的创造伟力,就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证明,珍视人民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依靠人民的政党必将基业长青。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将为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完善、有力的制度保障。

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并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组成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行得通、有强大生命力、富有效率。“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越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就越要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制度之力最大限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永远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有了党的领导,就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推动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特别是要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持续迈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推动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和创新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最磅礴之伟力

总结中国制度显著优势 更自信面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31日对外公布。公报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大显著优势,这体现了中国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心中有数”,对中国在新时代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公报对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概括。这是迄今为止中共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做的最全面的经验总结。

这十三大优势中,既涉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政治制度,也涉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经济制度,还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制度,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用人制度等。

制度是基础,制度是法宝。中共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密的制度体系,统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稳定发展。这些制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检验,显示了其持久的生命力。诸如坚持党指挥枪、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等政治制度是中共从诞生之初经历过血的教训取得的;诸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共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总结的;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中逐渐明确的。

公报中提到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民族团结平等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对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延伸;“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要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是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思路。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综合性改革,要求在各个领域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此次公报提出的制度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如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都从各个方面把人民摆在前面。

我们常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抗震救灾、扶危济困、基础设施建设中,这种制度优势都体现出了强大的动员力和高效率,这为许多国家所羡慕和钦佩。中国的制度优势既是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来,又是同别的国家的横向比较中来,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不能照搬西方,中国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制度优势功不可没。

在新中国70年的时候,对自身制度建设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也是为未来的制度完善进行奠基。

正如公报所说,“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专家认为,先进的制度才能在民众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执政党与时俱进,有利于中国行稳致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践充分表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这次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正是考虑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必须以此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筑牢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我们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将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成就彰显优势,更坚定自信。全会全面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到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再到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这些显著优势,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原因和制度优势,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履职尽责、扎实努力,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要求已经明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制度自信,锐意开拓进取,向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如何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了。总结历史经验、回应现实需要、面向未来使命,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如何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鲜明体现了历史发展新要求,体现了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这20个月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守初心坚定决心、以使命担当鼓舞信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新的辉煌,充分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实在在的成就、人民群众的心声,都充分证明,大国治理离不开坚强核心,大国发展需要新思想引领。更进一步分析,这些重大进展和成就,既是“中国之治”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之制”的生动注解。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关乎民族存亡的历史性课题。沿着近百年党的奋斗史、70年共和国的发展史、40年的改革开放史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奋进新时代”的时间之轴,我们充分看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确立并巩固了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坚持好、巩固好,也需要不断完善好、发展好。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还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篇10

全会提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来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邵德明介绍,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设立“红黄榜”、兴办“大讲堂”、绘制“文化墙”、创新“微课堂”、举办“大舞台”、倡导“志愿帮”,不断探索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方式方法,激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百姓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新提高。 ”

“全会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并感到责任重大。 ”界首市文化馆馆长王海涛说,文化馆全年免费开放,长年开设书法、美术、古筝、渔鼓等15个非遗类公益培训班,面向青少年、中老年群体开展免费艺术普及培训,成为深受城乡居民欢迎的“文化会客厅”。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依托市乡村三级公共文体场所,举办高频率、多层级的文化活动;通过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不断延伸文化活动链条;加强文化志愿辅导服务,把文化种子种入广大乡村,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福利。 ”

徽剧《小宴》亮相北京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徽剧《徽班》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近日,省徽京剧院携经典剧目频频登上全国重要展演舞台,让各地观众感受到徽剧的艺术风采。省徽京剧院院长赵纯钢说:“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离不开传统戏曲弘扬振兴。今年恰逢徽班进京230周年,徽剧《包公出山》首次尝试线上付费观看,徽剧《小店春来早》《借靴》首次成功拍摄微电影,我们努力推动徽剧创新传承发展,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悟 篇11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读全会公报、《建议》、《建议》说明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思想要义、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深刻把握“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去年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重大原则、“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明确要求,切实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慎终如始抓好我省“十三五”收官各项工作,精心谋划我省“十四五”发展,在历史性地解决千百年来绝对贫困问题的基础上,顺利开启贵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篇12

一要坚定绝对忠诚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学出成效、学以致用,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把初心变成恒心、把信仰变成行动。

二要练就绝对过硬的本领。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基层一线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复杂多样的工作形势和现实,虽拥有高学历和专业知识但缺乏必要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我们,更需要常怀一颗学习之心、扎实锻炼,以书本为师、以领导为师、以同事为师、更应以群众为师,做好“小学生”,既要看书本、听报告、深思感悟,也要走村寨、入农家、学用结合,同时要提高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不断练就实际工作的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过硬本领,不断展现新时代青年一代建功基层的担当作为。

上一篇:土地确权工作方案下一篇:开心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