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对话作文

2024-08-29

穿越时空的对话作文(精选11篇)

穿越时空的对话作文 篇1

浮现在我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我来到一个神秘的公园里,也不知怎么的,总感到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吸引着我,牵引我到了一棵大树下。让我站在高大,看似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树面前,慢慢的,我飘了起来,眼前一片漆黑,紧接着,一阵大风把我吹了起来,只听耳边“呼”的一声,呈现在自己眼前的不再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了,而是一座破旧的茅草屋,在草屋的边上都有着相当不错的风景,有一条小溪以及各种的花草,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拍拍身上的灰尘向草屋走去,当我打开门时,一位伟大的诗人出现在我眼前,原来,这草屋的主人就是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啊。

“贵客前来,不知有何贵干,恕我有失远迎。”说完,便抬起手,握拳表示失礼,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感到很奇怪,我也是无意之间被风带到这里来的,现在怎么又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一样。但自己又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也是个大诗人,只能当作自己是三生有幸喽。“冒昧打扰您,还望见谅。”我回答道,之间陶渊明面带微笑指向不远处的竹凳,示意请坐。我心想:既然老天都让我来到这里了,不妨把自己所有的疑惑都解开吧。便问:“别人都会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不惜毁坏自己的名誉,从而拿钱贪污。而您呢,怎么会愿意过着如此平淡、空虚的生活啊?”之间陶渊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向门旁,望着外面美好的景色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他们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我对功名利禄不会看的太重,我只想追其这种富有乡村、田园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听了他的回答,让我从心底

里佩服,陶渊明真的如同人们所讲的清廉正直,“不为五斗米折腰”啊!

当要离开时,我又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繁荣的生活,您愿意去过吗?”陶渊明没有回答,只留给我了一个琢磨不透的笑。

穿越时空的对话作文 篇2

文言文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教学应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所当然应把学生当做主体对象。在学习《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笔者设计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赏析文章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并深化主题。如果说在第一课时对于字词句的疏通, 还可以用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对于思想内容的学习, 由于文言文时代比较久远, 往往是学生厌烦的。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 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在这节课上, 笔者设计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请两生分别扮演武陵人和陶渊明, 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 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方式, 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课例展示】

师:假设你是武陵人, 从桃花源出来后, 许多人都知道了你的这次奇遇, 记者们更是蜂拥而来。你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

教师明确活动任务:请语言表达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一个学生扮武陵人上台, 下面的同学则扮演来自各个媒体的记者, 老师是主持人。

1. 初次幼稚的提问。

生:你是怎么出来的?

生:你为什么找不到原来去的路了?

生:你为什么要向太守禀报这件事?

生:请问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样?有多少可供开发的土地?

初次提问, 这些“记者”问的都是比较幼稚、浅显的问题, 更有一些不着边际的提问。作为主持人, 笔者及时提醒记者注意:首先所问的内容应是大家都想知道的, 应是这个事件——武陵人遇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整个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或是敏感的问题, 应问得有价值、有意义, 这样才能让自家的新闻上头版头条, 成为重头戏。第二, 要明确当时的古代社会, 不会用到“开发土地”这样的词语, 人们也想不到这个话题, 但是换成“能住下我们这些人吗”这样的问题也可以。

经过这样的指导, 学生明确了大家最想知道的不是他出来之后的事情, 而是他在桃花源里的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这样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了。

2. 有深度、有价值的提问。

生:请问, 你在桃花源感受到的与我们的社会有什么不同?

生:请问, 你在桃花源里都看到了些什么情景?能详细地给我们说说吗?

生:请问, 你都跟桃花源里的人说了些什么?他们对我们外面的世界了解吗?

生:请问, 你对桃花源里的人印象如何?你觉得他们和我们这里的人一样吗?

这样的问题显然就很有深度了, 不仅抓住了大家最想了解的内容, 而且也紧扣原作的思想内容。而作为武陵人扮演者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 通过自己的想象, 不费力就回答出了这些问题, 补充了许多课文中所没有的情节和情景。

如下面武陵人精彩的回答:

生:请问, 你在桃花源感受到的与我们的社会有什么不同?

师:那里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完全不一样。那里景色优美, 土地肥沃, 男耕女织, 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我感觉那里人们生活都很快乐, 也很富裕, 人和人之间也很平等, 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 幸福无比。

生:请问, 你都跟桃花源里的人说了些什么?他们对我们外面的世界了解吗?

师:他们问我是什么朝代了, 我告诉他们早都过了秦朝了, 又讲了汉末的战乱, 魏晋两朝时的社会情况。他们听了都很感叹, 觉得外面的世界太黑暗了, 太可怕了, 没有他们现在的生活幸福安乐。他们都表示不想和外面的人打交道。

3. 提问引发的争议。

在提问中, 有一些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争议。

有记者问:请问, 桃花源里的人告诉你“不足为外人道也”, 你为什么出来后还要禀报太守呢?

这个话题不但让武陵人有些为难, 而且还引起了下面记者的议论纷纷。

记者中间首先就有人开始争辩:“桃花源里的人说是不值得给外面人说, 并没有说是不能对外人说啊, 所以这个秘密也不必要非得严守。”

有人说:“不应该在字眼上去较真。我觉得这个武陵人发现了这么美的一个地方, 他想让大家都去那里生活, 所以告诉了大家。”

这时就有人反驳了:“在当时的古代社会, 人们是特别讲信用的。既然桃花源里的人不让他对外面说, 那么这个人就不能说的。”

就在众说纷纭之时, 扮演者武陵人发话了, 他说:“我原先是想守约不说的, 但是我想这个地方太美了, 就想禀报太守。太守知道有这么美的地方他一定想去, 也因此一定会赏赐我的, 为了钱财, 我违背了我们的约定。”

这是一个我们没有想到的答案, 想想也很有道理, 下面记者的掌声雷动就说明了一切。

4. 延伸到课外的思考。话到这里, 这场答记者问本应就结束了, 但是却引起了学生的另一番感慨。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这就像现在的一些未开发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因为偶然有人发现了这里的美丽, 于是就向外界宣布了他的发现, 接着开发商、旅游商源源不断地涌来, 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在给这个地方带来无限商机、现代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了垃圾、带来了破坏。于是, 最后的结果就是, 你再也看不见最初的那般美丽了, 你再也感受不到这里的古朴了。

还有学生感慨, 在利益面前、金钱面前, 有的人会很轻易地就抛弃了承诺、背信弃义。

接下来我们又开了一场作者的记者招待会, 由于前面的引导, 这次记者的提问显然有水平了。提问如下:

生:你好!请问陶渊明先生, 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 你写这样一篇文章有什么意图吗?

生:请问, 你把武陵人寻找桃花源写得那么真实, 桃花源里的景色那么美, 在那里发生的事也那么真实, 那你为什么又在最后设计了一个“遂迷, 不复得路”的结局呢?

生:请问陶渊明先生, 你为什么要在最后设计一个“高尚士”刘子骥的事情呢?没他桃花源也是找不到, 你为什么非要多写一人, 而且最后还“病终”了。是否有些多此一举呢?

学生如此精彩的提问是笔者没有想到的, 他们真正进到了记者的角色中, 提问了一些关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技巧的问题, 问得好, 答得也好。

【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收获来看, 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有了主动探究、思考的意识,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 通过想象补充了课文中所没有的情节和情景, 丰富了作品内涵。同时,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 学生将电视中常见到的记者招待会运用到课堂中, 也学到了一些记者提问的技巧。另外, 学生还延伸到了课文外的内容:例如对文明的破坏;人性等话题。

通过这节课两个环节的设置, 笔者有以下感受: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文章的思想内容, 特别是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向来是比较难以操作的, 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 一般都是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提问来思考, 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这节课上, 笔者设计了“穿越时空的对话”活动方式,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深入地体会作品的内涵。记者要提问, 必然要了解作品的内容, 还要提问他想要了解的内容;发言人要回答, 必然要体验角色, 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情感, 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这样, 无须老师多说, 同学们都要对作品再次好好研读, 这样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2.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学生有时没有精神劲头, 可能是老师的问题设置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节课采用记者招待会这种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好表现、好发言、好提问、好想象, 这些欲望都可以在这节课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电视中常见到的记者招待会运用到自己身上, 无论是“记者”还是“发言人”都兴奋异常, 自然, 这节课的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

穿越时空的对话 篇3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玛丽莲?梦露,1926年出生,美国传奇女星,1962年逝世于洛杉矶,享年36岁。

王有伟,1961年出生,美籍华人,著名品酒师,梦露酒業董事长,以旗下的梦露葡萄酒享誉行業。

尽管生活于不同时代,王有伟对梦露的了解却堪比任何与她同年代的人。作为中国酒業知名人士,王有伟认为,梦露与葡萄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乍看性感诱人,却有着说不清的味道和讲不完的故事,同样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王有伟的葡萄酒世界,从红酒杯中看梦露,发现女神的人格魅力,品味红酒的醇厚质感,一段段故事,在杯觥交错中娓娓道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P=Phoenix Lifestyle W=王有伟品味葡萄酒

P:当时是什么契机使您进入了葡萄酒的行業?是个人兴趣吗?还是有一段特殊的经历?

w:原因之一是我觉得国内的葡萄酒行業在起步,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第二就是,我从前是不喝酒的,后来偶尔的机会接触到,当时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东西。后来就痴迷了,我从几十元喝到上万元,深深体会到葡萄酒的乐趣。在中国,很多人都以工作为第一乐趣,其实世界上除了工作还有很多让我们身心得到愉悦的享受。我从事这个行業就是希望让更多人体会、品尝到更多好的东西。葡萄酒给你的切身愉悦不是名牌、华服能带来的。好的葡萄酒只有亲自品尝了,才能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表的快乐——或圆润、或清新、或复杂、或简单。

P:很多人人对红酒的认知仅限于法国、意大利这样的产区,美国作为一个葡萄酒新世界产区,有什么优势?

W: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市场。全世界所有顶级的葡萄酒都竭尽全力去占据这个市场。近水楼台的美国葡萄酒酒庄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锤炼,其生产的葡萄酒在美国供不应求。但也因此忽略了国际市场,导致美国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很小。加州是全美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地,最好和最著名的产区,就是加州北部沿海的的纳帕河谷,我们的梦露葡萄酒就是产自纳帕。

P:现在很多国人还不太懂葡萄酒,一提起葡萄酒,首先想到的就是拉菲,您是如何说服您身边的人尝试的?

W:我从前是一个完全不懂酒的人,但我一尝试过就爱上了她。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酒,更是一种文化,在品酒的时候,我们是更在品读一种感性的人文底蕴。中国人喝酒,更多的时候是喝一种氛围,我们更倾向于和朋友们分享,而梦露酒恰恰提供了分享时的谈资。我们在品酒的同时,也在品读一位犹如葡萄酒一样单纯而复杂的女神。关于梦露,有太多的话可以说,她不仅仅是人们眼中的性感标志,更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她浪漫、柔弱、坚定、纯洁、风情。

P:你对玛丽莲?梦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她和梦露葡萄酒有什么共同特质?人们能在口感和味道中体会出来吗?

W:葡萄酒有很多种,可是你喜欢的也许就几种,每次喝到喜欢的酒时,要记住你喜欢的酒,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酒标抄下来,这样非常不方便。当我发现梦露酒时,我非常激动,我对美国酒庄主说,太感谢你们发明了这样的酒标,用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的梦露照片做酒标,一看到酒标就能知道这瓶酒的风格和口感。梦露葡萄酒是世界上唯一一款以酒标来演绎酒的风格的葡萄酒。比如,果味浓郁、酒体明快的酒就用梦露成名前的照片做酒标。梦露成名前叫Norma Jeane(诺玛金),所以这一系列的酒就叫金梅洛。另外还有一个天鹅绒系列,口感丝滑、绵柔,尤如成熟的梦露,性感、风韵、醇厚。梦露一生在红色天鹅绒上共拍摄了10张裸照。酒庄只在最好的年份,用纳帕最好的葡萄园的葡萄来酿制这个收藏系列的酒。酒庄在酒标上用金色薄膜覆盖私密部位,酒喝完后,金色薄膜可以撕下,非常有新意。

品味生活

P:在您发表的《葡萄酒、生活的品质和境界》这篇文章中,提到您去过很多地方,您热爱旅游吗?旅游给你带来的,除了葡萄酒上的专業认知,还有什么?

W:中国现在缺乏真正的贵族。那时候我还在加拿大做矿产投资,和蒙特利尔银行的董事长谈合作。他看完我们的案子后,向我们提出了很多正面的建议,他的措辞中肯、准确、得体,不会让人难堪,也不会让人误会他的意思,当时我就在想,中国需要多培养一些像这样真正富有贵族气息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让我们摆脱浮躁的绝对物质主义和肤浅的暴发户气质。

P:葡萄酒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优雅的生活,但是在当下中国,所有人的步履都很快,很多好的东西部被当做炫耀浪费了,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觉得葡萄酒文化有可能为这样的现象带来改变吗?

W:这些年不时听到有人说,“我喝了16000元的拉菲葡萄酒”“我买了30000元的LV包”。有时在机场看到有人背着LV包,不排队,打电话时像在没有麦克风的干人大会上做报告,你看着他背的包,心中就感慨:他何苦花这个钱?当然这部分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无可厚非,至少比那些赚了钱却还不会享受生活的人要超前一些。我有些朋友身家上亿,但在一起喝葡萄酒的时候,唯一能说的就是“上周喝了多少瓶拉菲”。难怪国内一年喝掉的拉菲是拉菲酒庄一年产量的好几倍。反正大家在意的是那个牌子,至于酒的品质如何,品酒时的感受,好酒给人带来的感官享受和愉悦体验,似乎都并不重要。这种状况会随着大家对葡萄酒文化了解的加深,而慢慢改变。比如品尝梦露葡萄酒,大家一边聊天,一边醒酒,不经意中,大家就会突然体会到醒酒后的梦露酒和刚开瓶时喝的口感不一样,越往后喝,酒越丝滑,越复杂,也更能体会到梦露葡萄酒的回甘。

品味生命

P:您说过,好的葡萄酒应该和梦露一样,是性感与优雅、激情和圆润、阳光与柔弱的平衡,您认为女人也是这样吗?

W:梦露就是这样一个结合体。她从不接受任何人的金钱,哪怕是无偿的帮助她也不接受。在她最落魄的时候,由于欠银行的钱,车被拖走了,她无奈之下同意了Tom Kelley拍摄裸照的要求,Tom问她要多少钱,她说50美金,因为她的车需要50美金赎回,并且她有一个要求,拍摄的时候,Tom的妻子必须在场。从这里就能看出梦露的单纯。裸照发表后,有记者说:“Youhave nothing on.(你周身什么都没有),”她淡淡地回答:“My radio is on(我有收音机).”由此能看出梦露的淡定和知性的一面。梦露的一生有三任丈夫,这个女人让他的三任丈夫都对她无比怀念,可见梦露的人格魅力。她能够在性感与优雅、激情与圆润、阳光与柔弱之间找到平衡,之所以被视为女神,肯定不仅仅是性感这么简单。我觉得全世界的女人都应该好好看看梦露的一生,简单而复杂,俏皮而成熟,阳光而风韵,这样的女人,就如同好的葡萄酒,品一口,就回味无穷。

P:从事葡萄酒这个行業后,你的人生态度有什么改变?

穿越时空的对话作文 篇4

当我醒来时,发现空中挂着一弯月亮,朵朵白云簇拥着它。我置身一个未知的陌生的世界里。在我面前,赫然矗立一座门衙,它的两面挂上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咦,这不是林则徐先生的名言吗?莫非我能见到这位让人久仰的英雄。

正当我自己兴奋到忘我时,骤然发现自己的背面有一个沉重的背景,他正在对月沉思。我走近一看,他看上去虽矮小,却异常精壮,丰满的圆脸上有长长的黑髯,一双犀利的黑眼睛里弥漫着衰愁,似乎在为某事所苦。我当时也顿了顿:这不是林则徐吗?

这时,我对林则徐说:“林则徐爷爷,您怎么了?”我以为林则徐见到我会非常奇怪,但我错了,他接了我的话说:“唉,自己销烟结束以后,深感世道艰难,为一日官,忧心一日,国难当头,禁烟刻不容缓,即使官位不保,也要全力以赴”我摸了摸口袋,拿出了禁毒手抄报,举起来说:“林则徐爷爷,虽然现在有很多的商人都在卖毒品,但我们也决不吸毒,决不购买毒品,就连许多的吸毒犯,也在很努力地戒毒。而您,销烟是没有错的,这样做还救了多少百姓,你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如今虽然也有毒品蔓延,禁毒任重道远,但人们也丝毫不懈怠,要和毒品斗争到底……”

穿越时空的对话作文 篇5

———对比纳兰与后主词作中的情

感纠葛

班级:08155班

姓名:赵书静

学号:200815527

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和清朝才子纳兰容若相距几百年的时光,但他们的词在某些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感叹,人生最幸运也最悲哀的事,便是情感的轮回。本文将从情感方面对两位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关键词:后主词 纳兰词 情感比较

词,在宋朝得以达到顶峰,后人却把词帝的称号送给南唐那位落寞的帝王词人——李煜。只因“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愁思在后世得到了很多文学家的共鸣。王国维先生曾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多用白描的手法,但意境之开阔、情感之深邃,乃后人难以企及。然而,在清朝,出现了一位被陈维崧评价为“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的词人,那便是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忧愁,不下于“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纳兰虽被认为“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他的词风也继承了后主的“忧郁”和“真”,而他二人同样时光的交错中,各自闪耀着。

首先,先说李后主。李煜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轻乐”,后期“苦重”。亡国前,他的生活自是帝王豪华奢侈的宫中享乐。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描写的是后主设宴,歌舞升平的景象。其中,“明肌雪”、“鱼贯列”、以及“吹断水云间”可看出当时夜宴歌舞的的盛况,宫女之美艳、娱乐队伍之庞大、以及歌舞之声响彻云霄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而李煜则是“醉拍阑干情味切”,好一派真情实感。然而,这样的盛况结束时,作者却要求:归来时,切勿放“烛花红”,好让他“待踏马蹄清夜月”。宫中宴会自是俗丽繁锦,在结尾处,却又有乘马踏月的情致,作者的才情,可见一斑。前期的后主,词中的情感虽多为享乐之境,却未流入花间词派奢艳浮靡的套式,只让人感到情感的酣畅、明丽,又不失文人的雅致。

至于爱情,李煜前期作品中多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懵懂和羞涩,如《菩萨蛮》中“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少女形象。相传,这首词系后主与小周后的偷情生活的描写,你看,少女为了不使人发现,还脱掉鞋子,只穿着袜子走在台阶上。偷欢的场景虽格调不高,但极具感染力,少女的紧张和期待描写得淋漓尽致。

李煜虽不是一位明主,但家国犹在,自是一位无忧之君。然而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城破则后主被俘。宋太祖开宝九年正月,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汴梁,自此,一代君王沦为阶下囚。从奢华享乐的尊贵帝王到受尽屈辱的阶下囚,李煜经历了巨大的情感落差,不但如此,他作为降王,宋太祖虽在生活上没有为难他,但剥夺了他的人身自由,还百般羞辱这位没落的南唐后主。这样的遭遇,以及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使得后主后期的词作“自抒真情,直用赋体白描,不用典,不雕琢,血泪凝成,感人至深”(唐圭章《南唐二主词总评》)。在李煜后期的词作当中,失去自由的苦、家园破灭的痛、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这无情人生的恨化成一种愁苦、甚至可说成愁怨,引得后世的追捧。如《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这个“春意阑珊”的季节,寒气仍重,从梦中惊醒,才想起自己已是客之身,便再不复梦中的“一晌贪欢”。凭栏远眺,这江山无限,却道“别时容易见时难”。欢乐总是消逝得太快,春去也,也只能感叹今昔只是“天上人间”。曾经的欢乐只能在梦中找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啊!这首词包含了李煜的家国所破之后的自责、悔恨以及对人生的慨叹。尤其最后四字“天上人间”更是凝练,道出多少心酸。

再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才能到尽头,往事又能知晓多少呢?昨夜东风,那正是家国所在的方向,而如今,也只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景物虽未变,只不过,那朵笑容却不复存在。问君啊,你的愁绪有几何?也只是像这一江东流水罢了。质问“春花秋月”的无尽也只是因为那犹在的“雕栏玉砌”再也不能拥有。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一江春水”这个意象,凸显了自己的哀愁。这首,是这位没落帝王的绝命词。可见,李煜的这首词带给宋太祖多么大的震撼。同样的,这首词也惊艳了后世的所有人。

“李重光”的词,不论是前期的奢华享乐之感,或是后期的亡国之痛、思乡之怨,以及对人生的哀愁和慨叹,这之中的情意之真、伤怀之切,感染了后世的所有人。

其次,再说容若。纳兰名性德,字容若,即纳兰明珠之子。这位康熙朝权倾一时的宰相之子,在他的一生中,幼抱捷才,仕途平顺,又有如花美眷、红颜知己以及忠肝义胆的朋友相伴。但传说明珠罢相后,在家中读起容若的《饮水词》忍不住老泪纵横,叹息道:“这孩子他什么都有了啊,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快活?”若明珠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话,或许他就能更深切地了解儿子的悲哀。如同《浣溪沙》中所说: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残雪映照着画屏,盈盈之光,更显清冷。三更时,不知哪里传来笛声,在这“断肠声”中忆平生。自身便是“惆怅客”,也更知道你因何事“泪纵横”。这首诗即是一首感伤身世之诗。容若官拜三等侍卫,却是康熙利用他的这个闲职牵制他父子二人的势力,也正是明珠的权势影响了容若的仕途人生,他又岂会不知?明知道,却也无法改变、无可奈何,这便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容若也是因这人生才不快乐的吧。而爱情的错过也是纳兰人生中的哀伤。这也是后人为何喜欢他的原因,他留住了这份美好,留给我们的是那般的动人景象。而纳兰的爱情也是那样短暂而永恒。他有过如花美眷,原配妻子卢氏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纳兰容若与卢氏少年夫妻,可谓才子遇佳人,天地浪漫,风月无边。可是写意的生活却只有短短3年,佳人便香销玉殒。爱妻的早逝,给了他沉痛的打击。当年的燕好历历在目,而佳人已不在,一切皆成过眼云烟。这万般的愁思寄托在了他的作品当中,如《青衫湿 悼亡》中: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又如在《青衫湿遍》中: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看,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如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阳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阳,到把去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优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愁肠。

近日,多少“伤心事”,却与谁道长短呢?如今,也只能独在梨花树下,情意凄凉。连走进这空房也情怯。想着以往的时光,难自禁“寸裂”的“愁肠”。这两首悼亡词,都是容若思念亡妻之作。“半月前头扶病看”则道出爱妻离世不久,而现在的“我”则处于最为想念伊人的境地,甚至到了进房情怯的地步。当爱人逝去,留下的永远是若如初见,新婚燕尔,琴瑟相伴的美好时光。但是这些都已是昨日时光,又如《浣溪沙》中: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只道是寻常”在后世成了千古名句。只因当时是寻常的小事,现在却是你在我生命中存在过的唯一凭证。何其哀愁,何其深切,才能叹出这样的思念。

纳兰,终其一生都在理想和爱情中彷徨,或许,这也是他早逝的原因,不因不幸,只因那种无奈之感,让人绝望。

纳兰和李后主,容若是由于对命运无奈的绝望,而李煜则是对家园不再的绝望,这两种情感虽不同,却又异曲同工。两人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对待情感的“真”和那深入骨髓的“哀愁”都是那样真切。他们都将这种纯粹留给了我们,留给了后人。

参考文献:

[1]李里程 “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试论李煜后期词”(广东省惠州学院中文系 516007)

[2]钱慧梅“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后期词作论”<文教资料>2009年5月号上旬刊

[3]潘虹:“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试论纳兰性德感伤情怀的成因”,载《内蒙[4]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钱晓丽“从《人间词话》谈李煜词”

[6]范冬冬“李煜词的特色分析”,《文学自由谈》2009·10(上半月)

[7]宋培效《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穿越时空的旅行作文 篇6

原来,我来到了20xx年,这里的变化可大了!周围没有平房,也没有楼房,到处是花草树木,还有音乐喷泉,伴着美妙的音乐,喷泉一会直冲云天,一会呈现弧形,一会又左右摆动……真是美妙极了!宽阔的马路两侧停放着许多大型车。我走着走着,走到一个卖车的地方,里面有许多机器人在售车,我仔细打量着这些机器人,然后小心翼翼的问它“请问,这样的车多少钱一台?”“一元钱。”机器人柔声的回答。我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便宜,如果在xx年,一元钱只能买一支冰棍呀!

机器人带我到车里看了看,我非常惊讶!从外面看,车子并不大,可是车内的空间比从外面看到的大一百倍,人可以在车里自由的走来走去,里面有床、沙发、电视、冰箱等生活家具,各式各样,应用尽有。怪不得这里看不到房子,原来车子就是房子啊!车子没有方向盘,只要对它说明你想去的地方,车就可以自已开到那里,而且车子四面都装有雷达,只要接近人或物体,车子会自动刹车或绕道行驶,再也不用担心交通事故了。车里还有一个平板电脑,只要你把想要的东西写进去,马上从旁边的小箱里弹出你想要的东西。

机器人还告诉我,这车子只要有云、有风、有阳光、有月光时就可以自行充电,既节省能源,又不污染环境!当你不用它的时候,还可以把它折叠起来,变得很小很小呢!

穿越时空的对话作文 篇7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对于人们已有的经验进行加工、改造, 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联想可以打开我们记忆的仓库, 突破话题材料的局限, 让自己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联系多种材料, 以使文章血肉丰满、主题深刻。从宏观的角度统观全文, 联想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拓展行文思路, 从而有利于题旨的弘扬;就文章局部来说, 联想的目的是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

想象的作用是串联我们的生活观察、感受、思考、感悟等, 使写作思路得到拓展, 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构思, 现实生活的限制在想象的作用下获得突破, 并大大地丰富了表现内容和手段。写作过程中, 联想和想象往往结合起来运用。写作时, 不管运用哪种手法, 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 思路清晰, 合乎情理。要注意衔接, 过度自然, 交代清楚, 照应周到。

虚实相生的妙用可以使联想和想象更好的运用。“虚实结合”是指虚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虚实结合可以形成渲染、衬托的气氛。进行强烈的对比, 以达到某种效果。“虚实结合”在文章中的表现是这样的:文章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实况录像, 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内容的产物。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的真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艺术虚构。

那么如何进行联想和想象呢?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玻璃瓶子, 从思维的角度看:首先从正面思维看, 这个瓶子可以当花瓶使用, 当打击乐器使用等。从逆向思维看, 把瓶子的底部敲开可以做个漏斗;把瓶子打碎, 插在围墙上可以阻挡外人偷着进来;也可以熔化后再利用, 做任何玻璃制的东西。从纵向思维的角度看, 可以联系实际生活, 思考“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要接受别的, 必须先倒空自己”等观点。

参考练习:

请任选下面一首唐诗, 以“唐诗写意”为题,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

1.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雨夜寄北》)

3.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全新思维解析:所谓的“唐诗写意”是指利用联想、想象的手法把一首诗改写成现代散文。改写的文章要尽可能的做到语言优美, 具有一定的诗意, 能够营造出相宜的意境, 既生动又形象地展示出诗歌的内涵。

佳作展示:

唐诗《宿建德江》写意 (片段)

夕阳安静地悬在远方的山峦上, 孤帆收拢起张开的心事。摇动的橹, 是一尾流落他乡的鱼吗?江面上, 风用手指拨响了涟漪的琴弦。千里乡音, 缓缓地流过记忆的河床。

一叶小舟, 如一节离愁泊上了洲岸。今后的日子, 它还能载动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和风雨?船舷上, 怀抱酒壶的诗人, 在淡淡的水雾里张着半梦半醒的眼睛。

……

诗人走到船沿, 探出头。水面上, 印着一张憔悴的脸, 犹如一枚飘零的叶;脸旁, 是一轮温暖的月。很亲, 很近, 也很静。晚归的渔歌荡过, 一江的恬逸, 又碎成了千丝万缕的忧伤。

教师点评:文章用诗意盎然的语言表现诗歌体现的内容, 特别是对诗人在夜色中的孤独、悲凉情感的描摹, 感人至深。

穿越时空的对话作文 篇8

耶路撒冷,作为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圣地,已然成为多种文化与民族的聚集地。历史的延续性与生命的创造力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共生,渗透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滋养着在其中生活着的子民。1977年的夏天,一对热爱艺术的以色列夫妇喜迎家中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取名戴维·科雷萨默(David Greilsammer)。其实在科雷萨默尚未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就早早为他制定了成为一名钢琴家的目标,早早购置了一台雅马哈钢琴放于家中,因为夫妇俩坚信,文化的培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家庭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这对夫妇,正因为他们,当代音乐界才拥有了戴维·科雷萨默:一位年仅三十五岁,却拥有大胆想象力与冒险精神的艺术家,古典音乐世界的改革创新倡导者,《每日电信报》笔下“清新脱俗,不凡灵感”的诠释者。

科雷萨默六岁开始在耶路撒冷著名的拉宾音乐学院学习。成长的岁月里,钢琴几乎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一边学习,一边已经能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表演。当时,只是觉得弹奏钢琴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但真正意识到钢琴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在以色列服兵役期间。”在以色列,每个十八到二十九岁的男性都有义务服兵役,虽然对于将有一段时间远离钢琴这件事科雷萨默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当身处其中时,他回忆说自己完全被对钢琴的想念而吓坏了,几近抓狂。“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人们常说的‘失去方知珍惜’的感觉。这段服兵役时期的煎熬让我突然之间找到了自我,并开始重新思考对人生的规划。”

于是,一结束兵役,科雷萨默立即坐上前往纽约的飞机,奔向朱利亚音乐学校,师从耶荷娃·卡普林斯基(Yoheved Kaplinsky)教授,用六年时间进修了钢琴及指挥专业。之后,拜美国钢琴家、因独特音乐教育方法而身名远播的理查德·古德(Richard Goode)为师,继续深造。“理查德·古德真正打开了我的眼界。”一讲到恩师,科雷萨默就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的上课方法与我接触过的任何一位老师都不一样。他的课一般会持续三至四个小时,期间除了练琴,我们还会讨论各自所看的书籍、绘画、节目……这正是我所梦想的学习方式。”

从这一刻起,这个男孩身上的不安分因子与不走寻常路的欲望被慢慢激发。

科雷萨默认为,古典音乐在本质上有一些问题,它关注的还是过去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演奏大部分已经去世了的作曲家的作品,对他们的曲谱毕恭毕敬,希望从创作于四百年前的音乐中寻找自己的灵感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古典音乐家。”他觉得这就是问题的开始。一种艺术一旦太过于关注过去,它就很难再活在当下。于是,流淌在血液中对历史的敬意以及对新生命的创造欲慢慢在体内积聚着能量,直到有一天遇到一群与他有着同样渴望与信念的年轻艺术家,共同创立了名为“Suedama Ensemble”的合奏团,在音乐界产生了不小的轰动。“Suedama”这个词是莫扎特名字“Amadeus”倒叙的拼写,从乐团名上就能看出科雷萨默对打破成规的坚定决心。“对于古典音乐圈内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我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科雷萨默说,“我想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做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尝试。因此我决定与一支同样全新的乐团合作。我们录了两张莫扎特协奏曲专辑,收录的都是录音的热门选曲。它们几乎被所有的大师都演释过,但我们希望抛开这些既有的束缚,把它们作为初次被演奏的作品进行诠释。”正是由于他坚持自己内心对作品的理解,这张莫扎特协奏曲的唱片广受赞誉。科雷萨默承认自己是个“有些痴迷于挣脱过去束缚的人”。

2004年,他于纽约林肯中心举办了个人第一场独奏音乐会,受到《纽约时报》的大力赞扬,并由此受到世界的瞩目,开始受邀于世界各大艺术节、音乐节及乐团进行演出。2005年,科雷萨默与美国古典音乐厂牌Vanguard Classics签订了生平第一张录音合约,作为钢琴兼指挥录制了向莫扎特早期钢琴协奏曲致敬的一首作品。这张唱片受到了乐评人及听众的广泛好评,并为他带来了法国音乐厂牌Naive的独家合约邀请。在Naive旗下,科雷萨默共录制了三张专辑,分别获得不同的奖项:钢琴独奏专辑《fantaisie_fantasme》,诠释了巴洛克与当代音乐两个不同世界的相遇,被《星期日泰晤士报》选为“2007年最佳专辑”;与Suedama合奏团合作,作为钢琴家与指挥录制的《莫扎特第二十二与二十四号协奏曲》专辑几乎赢得了一致的称赞和肯定;《巴黎普莱耶音乐厅现场音乐会录音》专辑,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新爱乐管弦乐团(Nouvel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合作,演释了亚历山大·汤斯曼(Alexandre Tansman)、娜缇娅·布朗热(Nadia Boulanger)以及乔治·格什温的作品。其中汤斯曼与布朗热的作品都是世界首次录音。

科雷萨默抱有强烈的信念,认为古典音乐世界需要向新观众敞开。每年,他都会向一些年轻的作曲家委约作品,并尽可能地在他的音乐会曲目中加入近当代作品。每年,他都会发起融合了舞蹈、戏剧和音乐等多种元素的原创项目,同时还有特别为孩子准备的音乐教育活动。

在古典音乐界的活跃表现,使得科雷萨默在2009年受到日内瓦室内管弦乐团的邀请,担任乐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在他的带领下,乐团不仅拓展了曲目演释类型、尝试新作品的世界首演,还在新的场地举办创新式项目。乐团除了与更多的世界级艺术家合作之外,还推出了许多针对年轻观众的互动曲目。2011年6月,科雷萨默携日内瓦室内管弦乐团在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上的演出被媒体评价为是一次“升华的演出”。

作为一名被广泛认可的莫扎特作品独特诠释者及专家,科雷萨默把他事业中的很大一块重心都献给了莫扎特。除了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奏并指挥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之外,他还于2008年的巴黎一日马拉松上,演奏了莫扎特的所有钢琴奏鸣曲。他对于巴洛克与当代音乐的诠释同样受人瞩目,生来大胆的个性令他在音乐会上时常会即兴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最著名的要属《门》了,2010年首演于纽约林肯中心,被《纽约时报》盛赞为“精致至极”。同年年底,他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举办的独奏会获得空前赞誉。当谈到那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时,他表示在选择演出曲目时,更倾向于能带给听众更多东西。“这场音乐会不是我最疯狂的音乐会,至少所有演奏的曲目是耳熟能详的,对我来说也是相对保守的。但音乐会的概念非常冒险及大胆,因为我找到了原本相距甚远的两个世界在某一刻的联结点。”

科雷萨默说他平时最爱做的事,就是从看似毫无关系、相距甚远的事物身上找出联结点,使其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这样的思考与做法渗透到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可以使自己安静下来,”他说,“到那时为止,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总会在某一个时间回到真正属于我的地方。”

2011年,科雷萨默正式签约索尼唱片,合作的第一张钢琴独奏专辑《对话巴洛克》(Baroque Conversations)即将于2012年春天发行。专辑的构思源于为什么两个不同的音乐世界无法彼此对话,他希望找到一扇门,打开它就能找到他从小就一直追寻的梦想。不管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还是当代音乐,都是它们那个时代下的产物,音乐造就了穿越时空对话的可能性。专辑中的曲目被分成四个章节,从顺序上交替安排着两个不同时期的作品。用心倾听,音乐的对话,即将穿越时空,在交汇时产生的微光,看到希望。

穿越时空的少女作文500字 篇9

他说,我在未来等你。

你说,恩,马上就去,跑着去。

我是多么喜欢你呀,一个率真的女生。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或许会有很多好处,但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特别是未来的人。现在的你不能改变过去。事物发展的`轨迹就是这样,再多的追悔都是无用功。

放下心中的执念,是不是会轻松一点呢?

或许吧,曾经的无知就像耳边的风声一样转瞬即逝,就算你想死命抓住然后彻底根除也是不可能的。伤害或多或少,目的在于成长,长成一个有强大内心的人。再回首,往事如过眼烟云,一笑了之。

帅气!霸气!

那天,素素问我,你后悔么。

我忘了自己回答了什么。

但是现在想想,我可以很确定地说:不后悔。就因为那样我看到了很多人,素素,小兔子,二傻,还有一直很关心我的家人。

《胜女的代价》里林晓洁失恋了,亚当贝尔带着她到上帝之窗前说:“有一句古话,上帝在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于是当林晓洁打开窗的时候疑惑地回头,突然发现后面的碑上写着:Tomorrow will be better.

是的,Tomorrow will be better。我努力地让自己治愈,很努力的想忘记那些不开心的东西。在这里写东西,每天都写一些一点,让文字来治愈我。

恩。

与你同在。

文字。

穿越时空的邮件六年级作文 篇1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一个皎洁的月光下,我在空旷无人的草地上不觉地吟起了诗仙——李白的诗。这时,天上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像一道弯弯的弧线,最后飘到了我的手心。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内容如下。

亲爱的王子权同学

我是李白,来自距今二千多年前,我知道你非常喜欢我的诗,也很希望能见上我一面。现在我就给你这个机会、特权。只要你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正念三遍,倒念三遍。你就会得到1张”穿越古代“门票。

致礼

诗仙——李白

公元xxx年,xx日

看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是否会感觉到有点匪夷所思。于是我拨腿就往家里跑,然后提起笔刷刷地写了一封信回了过去。

敬爱的李白

我虽然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但是我想告诉你,不可能!除非我疯了,才会信这么不着边际的离奇事。我是一个不信穿越的人,对不起,您找错了人,请人您另请高明吧!

致礼

王子权

公元*年3月13日22:21分

但是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恍然间一阵白光,我穿越了,到了一个花前月下,只见诗仙---李白,在喝着美酒。结果,他似乎意识到我来了,便一转身,我大吃一惊,他果然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才子;他果然是信手佳作的诗仙;他果然是流芳千古的诗仙。这么英俊,这么潇洒,这么风流倜傥,不愧是才子呀!

我迫不及待地问到:“李白,你难道不为死亡的到来面恐惧,退缩吗?”李白大笑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已经为了国家鞠躬尽瘁了,但是这黑暗的社会,只有权有势的.人在皇帝老儿面前“美”言几句,你就死啦死啦的。但我也死面无憾,心中无愧。

“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风易潇潇,水易寒。”就算我死了,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李白站起来的。”李白高傲地说着。

“臣者难也,君臣者难上加难也,当局者使君为之狂也。“李白吟诵着慢慢悠悠的走了。

穿越时空的长跑 篇11

1984 年,斯坦作了一次让全世界难以置信的穿越中国的长跑。而莱夫凯将军则自称是一个“平庸”的马拉松运动员。但奔跑在他们的生命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大片《阿甘正传》原型的斯坦是电影主人公阿甘的精神原点;而在莱夫凯将军身上我们恍若看到战争场景里的阿甘。

中国给予了两位老人共同的荣耀,也在他们的心中印下了深深的中国回忆。在斯坦的心中总是不能忘怀1984 年在中国的每一天,而莱夫凯将军在闲暇时也愿意在回忆中梳理那些中国老友。当两个人老人再一次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的时候,同样的理想让他们焕发出了青春。

“再跑一次”与“再帮助他跑一次”成为了两个相交20 余载老友之间的心理默契。比跨越空间更具意义的是,这是一次穿越时间的长跑,而让时空相连的纽带则是两位老人心里深深的中国情结。

莱夫凯将军说过,他最喜欢的一个中国谚语就在距离、时间与友谊之间做了比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义之外还有简单

任何人身上都会有一个童心存在。斯坦希望告诉人们,他的心里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小男孩在向大家在说,我在做运动。圣经中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让我们做一个孩子那样的人。因为孩子没有偏见也没有那么功利。

在1984 年,一位外国长跑者正进行着穿越中国的长跑。他跑进的都是在当时绝对不会对外国人开放的区域。“我路过了一个非常偏远的乡村,那里异常地宁静。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与一位年轻的姑娘不期而遇。我的出现让她倍感意外,她睁大了眼睛盯着我足足有两分钟,—也许她不敢相信一个黄色头发的外国人真实地站在了她的面前。因为语言不通,我们之间的交流仅仅是肢体上的表达。我握着她那双有些粗糙的手,却倍感亲切,因为我就是出身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对于那种长满了茧子的手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而她则更是把我的手放到了的面颊上。我送给了她一件T 恤做纪念,而她立刻转身回到房间里,拿出了一支钢笔送给了我。我知道,那是她最珍贵的礼物。当我离开那个村庄的时候,我还能够看到那个姑娘在山冈上展开双臂向我致意。那只钢笔是我在1984 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而那个姑娘也是那次中国之行中最重大的记忆。”

美国人斯坦·卡特就是那位有幸获得了钢笔的长跑者。他的经历因为长跑而显得那么地不凡。或许因为时间的因素,你并不会怎么在意那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跑。然而,如果告诉你好莱坞的大片《阿甘正传》是根据斯坦的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你又会怎么想呢?很显然,好莱坞希望在阿甘身上寻找美国社会中已经远离许久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而这些恰都是阿甘与斯坦身上共有的,唯一不同的是斯坦远比阿甘更加活泼、可爱,虽然他已是一位超过60 岁的老人了。

谈到为什么要以长跑作为事业的时候,斯坦表示,上帝赋予每一个人才能,而每一个人注定会有一个特殊的才能让你的生活发生变化。长跑对于他本人而言可能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当把长跑与世界的和平牵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作为一名普通人,你将有可能会获得改变世界的成就。

正是因此,斯坦在38 个国家进行了友谊长跑,参与了26次世界著名公益活动组织,也获得了117 项各国政府颁发的各项表彰以及11 个著名城市的钥匙……

而在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斯坦为了坚持达到目标不懈的努力。在上个世纪80 年代以前,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大概是“在美国某地向地下钻一个洞,如果挖穿了地球,你出来的那个地方就是中国—一个吃大米饭的国度”。而为了在这个“吃大米饭”国度中进行友谊长跑,斯坦做得异常执著。从1978 年开始,他用了5 年的时间坚持每天都给中国政府写信,就是为了得到许可让他能够跑步穿越中国。在没有获得美好回应的日子里,斯坦执著地坚持着。在他看来,成功与失败往往就是取决于5 分钟的坚持,“当你觉得马上就要失败的时候,你要努力让自己再坚持5 分钟、再坚持5 分钟……”经过了1825封信的坚持,斯坦无疑感动了上帝,也感动了中国的政府。

当美国人民通过随行记者拍摄的图片、影片看到了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一个隔阂的世界就此打开了。“原来中国人和我们是一个样子……”

在中国获得成功之后的斯坦显然成为了美国的传奇人物。他被总统接见,获得了全美的十佳运动员的奖项……只是他从没有停止自己以和平、友谊为目标的长跑。“在不同的国家,有很多的人来看我的长跑,他们也许是因为好奇地觉得一个人能够每天跑40 - 50 英里,而且还是日复一日地跑下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总是会有那么多的人来看。保加利亚,一个只有800 万人口的国家,就有400 万的人来看我的长跑。有些人还会和我一起跑。”

在斯坦的眼中,今天世界中国和美国是影响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因素。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也是整个世界和平的基础。为了这个友好的目标,斯坦又一次地开始了他的执著,他目前正在北京为他的第二次长跑活动做努力。

斯坦的中国朋友对他说:今天的中国社会远比上次他长跑时更多元,或许不再会有那么多的人关注他的长跑,他上一次长跑的景象很难被复制了,那样也许会破坏斯坦某种美好回忆。面对这种善意的提醒,斯坦认为即使是发生了那样的事情,也并不影响长跑的意义。长跑本身只是一个手段,不是属于斯坦的,长跑的主角不是斯坦本人。它的主角是中国人民。

在与各种各样的意义纠缠了很多之后,你会发现在真实生活中,斯坦是一个异常简单的人。

他会认为也许比得到中国政府允许更困难的是让他的妻子同意他进行每一次长跑,“你妻子的许可永远是第一位的”。

而更有意思的是斯坦第一次来中国进行长跑,仅仅是因为一个玩笑。在他完成穿越美国的长跑之后有人问他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他身后有个朋友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大声地说,“他希望在长城上跑……”于是这个声音在不经意间通过媒体传遍了美国,于是也就有了1984 年的长跑。

1984 这个数字对于新中国的体育的意义巨大,1984 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也正是在那一年新中国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产生了;而2008,则对每一个中国人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53 天,是上一次斯坦完成长跑所用的时间,而他这次计算的天

数是60。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人们往往会赋予每个数字以一个非常特殊的意义,面对这些数字,斯坦倒是表现出阿甘那样的迟悟,“关于在哪年进行长跑完全是一个巧合,而这次预计比1984 年多跑7 天,则完全是因为这次会跑得更远,会跑到香港去。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意义。”

开启人生的第二幕

科林· 鲍威尔将军曾经说过:他是一个“工作努力, 无私奉献,反应敏捷和铁一般的纪律的人”。

作为一名出色的将军,伯纳德·莱夫凯曾被称为“美国军队的灵魂人物”。作为军人的他曾经指挥过特种部队、步兵作战队,特别是空降兵部队。在他的回忆中,大大小小的各场战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异常地清晰,而让他更为津津乐道的一定是其亲手缔造的几次大胜仗。当然,是战士就避免不了受伤,有时候身上的伤口也象征着军人的荣誉,“我胸前佩带的紫心勋章、银星章和铜星章,以及若干枚英勇A 级奖章,都是那个时候的‘战利品’”。

作为战争的先锋,伞兵部队的经历更让莱夫凯将军情有独钟,“我是从一名空降兵战斗组成员成长为一名美军司令员的,在越南战斗中累计跳伞次数超过250次,而且我非常荣幸是第一个同中国伞兵一起跳伞的美国人,这是值得我一辈子骄傲的事情。”

与其他退役将军一样,人们现在还是习惯地称他为莱夫凯将军。而将军本人也会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让你看到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影子。让你很难想象的是,退役后的将军竟立志于医学事业。这选择难道是对其前半生戎马生涯中砍砍杀杀某种形式的救赎?或者还有其他的一些因果?不管怎么,我们今天看到的莱夫凯将军已经不再是将军—莱夫凯了。他或者是莱夫凯大夫,或者是慈善家莱夫凯,或者是友谊使者莱夫凯,总之当他离开军队的那一瞬间,莱夫凯就已经走进了人生的第二幕,对他而言,这或许是更加精彩的一幕。

TIDE: 您从陆军退役后,是什么原因让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学作为今后的方向?

伯纳德. 莱夫凯:我是在1992 年正式从陆军退役转向医学的。在从军的日子里,我曾经是战斗部队的成员,战争的残酷是那些没有亲历者难以想象的。一次战斗中,我最好的朋友身负重伤,而且由于抢救不及时,过早地失去生命,他太年轻了……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当时下定决心,想在自己未来的日子里好好钻研医学,行医救人,这样能在关键的时刻挽救宝贵的生命,同时也能挽救千千万万的家庭。

TIDE: 您在完成医学学习之后,参与的是南非作战区域内的医学传教工作。您提到的“医学传教”是什么意思?

伯纳德·莱夫凯:1997 年,我在完成医学研究课程的学习后,远赴非洲的战斗地区开始了我毕生执著热爱的医学传教工作。在当时贫困的南非,医疗条件可想而知,在进行手术与各种罕见的疾病打交道的同时,其实也是比较危险的,但我十分真诚的希望能通过医学这个“最好的传教之神”把和平的希望种子,植入南非人民心中。我也曾经与我的战友们远赴波斯尼亚、海地岛、伊拉克、肯尼亚、达尔福尔他,苏丹和亚马孙河丛林等地,并进行医疗援助。能通过医术治病救人,我也是十分欣慰的。

TIDE: 您是美国第一任驻华武官,想必您年岁很大了,但看您的身体还是这么健康,有什么秘诀吗?

伯纳德·莱夫凯:我很看中身体的素质,我认为这是生活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我曾经向美国总统委员会健康协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被聘为该协会的资深顾问。我曾赢得陆军游泳比赛的冠军,在俄罗斯期间参加军事十项全能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我还参加过马拉松长跑活动。

TIDE: 听说您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法语,是一名出色的演说家。那相对与战争来讲,演讲对于您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伯纳德. 莱夫凯:我经常在我一个老朋友的陪伴下进行演讲,他就是我那身有光荣的条纹和徽章装饰的军装,在讲话前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向每一位我面前的聆听者问好致敬,我喜欢应用生动详实的案例,慷慨激昂的陈辞,幽默的言语表达和夸张的肢体语言使观众席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使我的讲话在适当时刻达到高潮。在讲话中,我能与我的朋友们一同分享我36 年的军队战争生活和医学救助经历。我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一次演讲中,我说过,“耶稣使精神和肉体合二为一,如果你想更好的融入世界,那么要先成为大家友善的朋友。人类最伟大的军火库就是无私的投身于人民的和平事业中,‘朋友’,能使和平使者光临整个世界。”

TIDE: 我刚看过您最近撰写的书,《我们的中国, 他们的中国》(“Our China,Their China”),您能简单介绍这本书吗?

伯纳德·莱夫凯:《我们的中国, 他们的中国》(“Our China, Their China”)我想谈的是我眼中的中国,以及中国的巨大变化。我想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到这本书。这本书适合所有的人。它适合想卖东西给十亿人民的商人、适合为不安定的未来而忧虑的父母、适合学生、适合老师、适合想理解历史的外交家,也适合寻求避免冲突的方法的军人。我爱中国!

TIDE:那么您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呢?在中国经历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伯纳德. 莱夫凯:我最喜欢的一首中国歌曲是:“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记得我每次来中国都会用我很蹩脚的中文放开歌喉唱这首歌儿,每当唱起,周围的听众中都会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但等几秒钟过后,大约有几十甚至几百中国人一同站起,打着节拍与我同唱。其实歌唱、欢笑、舞蹈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最短的距离。

1972 年的中国在世界上是的比较封闭的国家,而美国也把中国看作是个潜在的对手,存在威胁。就在这一年,经过慎重的选择,我来到中国。在与中国人民的接触了解中,我们逐渐成为朋友,我自己也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之中。

TIDE: 请谈谈您对于友谊的理解。

上一篇: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家长会下一篇:生态系统的结构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