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滋味为作文600字

2024-06-28

以滋味为作文600字(精选6篇)

以滋味为作文600字 篇1

也许看着每天冉冉上升又徐徐落下的太阳是一如既往的,但有没有可能太阳是一个多重人格分裂者?有如蜉蝣一般燃烧生命的力量释放自己的光和热,希望人们注意它,记住它的炽热,不管对它的印象是好是坏。有弱弱的发着微光的,不是害羞也不是畏惧,它只是有颗细心而敏感的心,给人舒服而又清浅的感觉。诸如此类的不同人格负担起人间大事,无论如何,太阳是美好而耀眼的,它付出了很多,这个事实毋庸置疑。

生活的滋味,无非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各占多少,全凭自身的努力,经事。

生活本就是由许多琐碎小事构成的,早起的一杯暖茶,摔倒时的援助之手,相见时的温声问好,都能让人整天朝气蓬勃,充满希望与畅想。假如把生活活成了自己的模样,那就是自由的,是成功的。

我很喜欢陶渊明的《停云》中所述:“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思念朋友而不能想见,无可奈何只能报憾。门外走马观花,万世不竭,不如同友朋,闲坐荫下椅,笑谈浮生事。来世只愿遥祭此生幸,翼遨熙和归孤山,雨时烟花落故道。牧笛悠悠歌绥绥,藐拟葳袂惹人喃。倘若烽世痴寐微绘愁,吾宁无言独上豪飞楼,吾老桑田增业煎。你道岁月负情衷,不见烟云惘如旧。浅笔画粱惊残梦,至撷春寒烟波夭,待红叶飘零同归兮。昨天已然过去了,今天还在探索求知,我仍在期盼关于我们未来的美好相遇,以此使我的精神得到饱感。未来,一个虚无缥缈的物,我们甚至不能将它具象化。其实很多人的未来在哪里呢?未来未来,未曾到来,人们盼望的事情多了,也就成了未来。至于能否实现,单看你的重视程度与努力付出了。

你要坚信,行动往往比语言更具有无法反驳的说服力。愤恨抱怨,都是不想做、不愿做、无法做的借口,其实很简单。你只需知道你是谁?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每天问一问自己,坚定坚定信念,那就是做了有用功、有了好的效率、高的质量,今天,才能称之为人的一天。

每个人,每件事,皆有存在的道理。人,生下来便是为自己而活,不用为了别人的脸色而改变,迷失,难得空半生听那些闲言碎语。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喜欢那些笑起来不是很美,但却能温暖整片天空的人。但你更要学会原谅中途离开、变卦无常的人,原谅他们越来越少的时光;原谅他们所剩不多的虚荣和本心;原谅爱、鲁莽和荣誉,不确定的开始,成就了确定的结局;原谅漂浮无依的命运,衰竭疲惫的神经;黄连和苦胆,都应该原谅。所谓善恶是非,都应该在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若是缺失了任何一方,那就是不圆满的人生。

大多数人宁愿成为蜉蝣,也绝不做那“空,无”。因为那样太累,也无力同起。

人性的冷漠,是令人发指的,但是人性的弱点,便是打破冷漠。如果信步大千世界,不免啧啧称奇也。

逐梦令半生微醺。余时,请多指教。愿你以后的身边人对你百般好,莫要错过你。说句与我们所学背道而驰的话,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一切在自我面前都算不得什么。

别被某人某事拌住了脚,折断了翅膀,整得浑身遍体鳞伤。宁可做那无牵无挂的雄鹰,也绝不做那庸庸碌碌的麻雀。眼前的苦难,束缚,皆是不能为而可为之。

以滋味为作文600字 篇2

一、高年级学生习作选材的现状分析

笔者曾经布置五年级学生完成题目为《我的妈妈》的作文, 批阅后笔者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 (统计数据见表1) 。

虽然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了39位能干的、有爱心的、善讲道理的妈妈, 但妈妈们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缺少真实而个性的东西。尽管有许多表扬、赞美的语言, 但其中鲜有对妈妈发自内心情感的流露。这暴露了学生存在“不善于选材”的弱势。

二、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主要技巧

面对学生习作的现状, 笔者对学生习作的选材指导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采用“百字新事”的教学法, “找水” (善于引导学生去留心生活, 观察生活, 了解生活) 、“灌水” (不给学生设置框框, 放手让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 记录生活中的发现) 和“净水” (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发现进行筛选, 留下有价值的素材) ,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找水”:善于引导学生去留心生活, 观察生活, 了解生活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选材的能力, 首先要做一些基础工作。如学生因不具备随时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普遍感到生活中的新鲜事不多, 这使得他们很难发掘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习作素材。另外教师的指导必须以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为基本原则。为此, 笔者尝试了“百字新事”的选材教学指导方法。

“百字新事”中的“百字”指要求习作的字数百字左右,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也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新事”则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新鲜、新奇, 且有意义的事件或情节, 作为习作素材来练笔。其重点是突出 “新”——有新意, 这符合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思想, 进行“自由创作”, 减轻学习作文的压力。同时, “百字新事”篇幅简短, 具有很大的表达空间、修改余地, 利于学生再度创作。“新”字引领孩子们通过“留心观察生活, 善于发现生活, 充分体验生活” 寻找源头活水, 来走进生活, 为习作广开“材”路。

首先, 学会观察。如果学生没有留心观察, 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事、景、物, 在脑海中就只是一个空泛的表象。学生习作时自然会感到无从下笔, 苦不堪言。观察既要多角度, 又要关注细节。光靠说教如同隔靴搔痒, 只有通过训练,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先领学生“观察黄粉虫”, 然后“画黄粉虫”, 通过画面, 反映出大家观察上的出入:有无触角?身体有多少节?所有“黄粉虫”身体的节数都一样多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当再次观察“黄粉虫”时, 学生们仔细地看, 认真地数, 用心地记……通过实实在在的观察活动, 学生不仅收获知识, 而且养成了观察习惯, 培养了观察能力。多次的活动中, 大千世界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由一个个空泛的表象, 变成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为学生广开“材”路打下了基础。

其次, 善于发现。“发现”是指经过自己的研究、探索等, 看到或找到别人都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在高年级习作中, 笔者发现学生的选材不错, 但立意平淡,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发现有价值的点。因此要引导学生会思考, 善于从平常点滴小事中发现它不平常的价值。在活动的时候, 笔者精心布置一些观察任务:对与常理不同的事要想想为什么;对于观察到的变化, 哪怕是细微的变化, 也要问问为什么;对于许多雷同的现象更要问问为什么……在这样的启发下, 学生们开始带着问号去参加小队活动、班会活动、郊游活动……在“为什么”的驱动下开始留心生活、体验生活。有价值的素材逐渐进入了学生们的眼睛里, 留在头脑里, 为学生广开“材”路, 注入了灵魂。

然后, 充分体验。只有对生活有了体验, 才对生活注入了情感。现在的学生备受长辈的疼爱, 往往缺乏生活的体验。因此, 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 注重情感因素对选材的影响, 丰富学生内心感受。通过体验, 看似空洞的大道理, 变得令人信服。如通过系列游戏“用双手戴红领巾”、“用一只手戴红领巾”和“不用自己的手戴红领巾”, 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互助与合作的价值。在校外开展一些“今天我当家”、“去菜场采购活动”、“我为妈妈 (爸爸) ……”等生活实践活动。有了充分的体验, 学生作文中的话语才不会冷冰冰的, 具有生活气息, 为学生广开“材”路, 提供了动力。

最后, 勤于记录。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靠日积月累。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感受要记录下来, 这样才便于内化, 才能利于认识的提高。五年级计算机课的传统学科活动是“灌水高手比赛”, 即以电脑输入的方式进行即兴或命题作文。文字输入得既快又准, 同时习作水平好的学生为优胜, 这项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只顾机械地练习输入速度, 而忽视习作的质量, 有悖于活动的主旨, 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笔者将“百字新事”与“灌水高手比赛”的活动相结合, 既兼顾了打字训练, 又解决了活动中写作训练形同虚设的困惑;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经过训练后, 学生们在争当“灌水高手”的过程中, 文思如泉涌, 作品充满了鲜活的生活画面。

在这样的指导下, 不同基础的学生们开始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并记录生活了。学生们在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 记录自己难忘的童年。

2.“灌水”:

不给学生设置框框, 放手让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 记录生活中的发现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不同, “百字新事”中“新”的体现也不同。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新”的认识, 积累有价值的习作素材,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积极为学生提供共享机会, 让学生体验习作乐趣, 提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

最初由教师选出有新意的“百字新事”, 让学生考虑“新在哪”。渐渐地, 学生们对“新”的认识越来越广泛, 由以“自己为中心”写“自己身上的, 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人身上的事” , 写到“看见的、听说的, 甚至是新闻里、报纸上、网上了解到的事”;对“新”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不光是写 “好的事、得到表扬的事, 喜悦的事”, 也写“令自己难过、后悔的事, 甚至是自己做错的事”。

然后由学生们评选“最新”的“百字新事”, 作者为“火眼金睛小作家”, 在晨读时由“火眼金睛小作家”来读自己创作的“百字新事”。由此, 既鼓励了留心生活、善于发现的学生, 也为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拓宽眼界提供借鉴, 激励他们去发现生活。这一过程中, 孩子们的鉴赏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评出的“新事”越发不凡。

最后由教师将每次评出的优秀“百字新事”打印装订成册, 取名为《五 (5) 百字新事集 》, 放在教室的“读书角”里, 供大家随时阅读, 甚至有学生要求借回家读给父母听。在这样的氛围里, 全班学生都学会了选择有价值的习作素材。

3.“净水”: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发现, 进行筛选, 留下有价值的素材

“百字新事”旨在减轻学生习作压力, 激发习作兴趣, 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积累有价值的习作素材。有了素材, 不愁“无米下锅”。但成为“巧妇”烧出诱人的饭菜, 使作文让人爱读, 还需指导学生具有两个基本能力:一是善于组织材料, 即如何安排详略;二是练好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即文句通顺, 有丰富、个性的表达。因此, 笔者引导学生将段落的“百字新事”改写为篇章, 编辑成《新事集》。利用编《新事集》创设互动平台, 进行资源优化, 促使学生学会“精彩表达”。

首先, 在“读书活动”时, 教师把每次选出的2到3篇“百字新事”, 让学生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将自己感兴趣的、“百字新事”中没说清楚的内容与其他同学互动, 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组织材料、内容详略安排的思考。然后, 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中, 将这些内容变成文字添加到“百字新事”中。并发挥班级里打字输入“快手王”的优势, 现场将补充的内容用红色字体添加到“百字新事”里。在这一过程中, 大家共同品读, 共同修改, 反复斟酌。渐渐地, 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表达越来越精彩。

三、“百字新事”训练的效果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百字新事”的习作训练, 最怕写作文的学生在《难忘的竞选》一文中, 将原本干巴巴的“投票的环节到了, 我不敢看同学。”的一句话, 描写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投票环节到了, 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我感觉空气仿佛都凝结了。我能得几票呢?我不敢看同学们。我偷窥了一眼林同学, 因为我想起上次拿毛毛虫吓唬她, 看到她被吓得哇哇大叫时, 我还开心地笑呢!我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在交头接耳, 我不禁做贼心虚, 是说我吧!一定是因为我的调皮……我不敢往下想。终于唱票了, 我只得了可怜的三票, 虽然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 但我心中还是很失望, 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苦涩, 都怪我平时太不守纪律了……”

2.学生的作文充满个性

《我眼中的爸爸》一文的作者将“我眼中的爸爸是一个十分开朗的人”描绘为:“美术课上, 老师向我们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你的爸爸, 那会是什么呢?我脑海中一下闪出了红色, 对, 爸爸是红色的, 因为他热爱亲人, 对家人十分关心;忽然脑海中又闪出金色, 对, 爸爸是金黄色的, 因为他开朗、活泼, 任何愁事都抹不去他脸上的笑意, 他是个阳光爸爸。”

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尝试使用“百字新事”的教学方法, 较好地体现了“文道结合”, 使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 互相启发, 集思广益;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解决了师生代沟;使学生们充分地交流, 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在短短的一年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摘要:“不善于选材”是导致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背、抄、编”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百字新事”教学法, 从“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筛选有价值的习作素材”的角度, 有效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 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以滋味的话题作文600字 篇3

昨天下午轮到我和班长张云云干值日,结果我偷懒,放学就溜走了。刘云云把我的那一份也包了,第二天早晨,也就是今天,刘云云来了就把昨天我偷懒没干值日就自己偷偷溜回家的事儿告诉了殷老师。正好那天我迟到了,一进教室老师就把我的桌子、凳子撤到最后面了,我坐不了了。

我十分尴尬地站在门口,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我很后悔书包里装那么多老师不让带的玩具、吃的喝的。肩上书包时间久了就像有千金重,压得我肩膀酸,站的久了脚也麻了,腿也痛了。终于熬到了下课,我已经站了一个小时了。

我被老师叫到了跟前,老师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我来:“懒是吧,应学,干个值日都不干,懒死你拉到。我告诉你,今天星期二,昨天你没干,你把今天的,明天的,后天的,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干!而且,这个星期没有你的位子!你就给我背着书包蹲垃圾桶旁边那个墙角里,和扫把垃圾桶和拖把、矬子呆一块儿!面向墙角,面壁思过一星期,蹲着!脚再麻也不能起来,下课后不许上厕所,憋尿!让你也常常难受的滋味。”

过了一天,星期三了,我受罚的第一天。早上我一大早来到教室,老师已经来了,我只好乖乖到后面面对墙角蹲着,一动不动。晨读课没下腿就麻得受不了了。只好站起来又迅速蹲下。没想到,我这一动作被老师发现了,他要求我扶着凳子做100个蹲起,偷懒一个加五个,停一秒加10个。最后,我气喘吁吁地做了185个,腿都挪不动了,老师拽着我耳朵把我拽到墙角,要求我继续。

以滋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4

当我因考试失误时,面对那鲜红的87分,我的眼泪不禁从腮边落了下来,心里的阴阳两个小人在脑海中争辩着:“千万不能给母亲看,不然立马头上便长出个大包!”阴小人想出了个馊主意。“不能这样,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可以把这次为什么考的那么差的原因向母亲解释清楚!”一向诚实守信的阳小人建议道。回到家,我吞吞吐吐地把试卷上交给“母老虎”,心中像有火焰在燃烧,脑海中有着火山爆发不敢想象的情景。“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差!”啊,“母老虎”发怒了,这时我真想挖个洞,躲到她发现不了的地方。“这。。。这次。。。试。。。试卷太难,全。。。全班都不理想。”我紧张的都快说不出话来,全身发抖。“你怎么这么会狡辩,看人家都能上90分,是不是最近上课老是讲话!”母亲怒气冲天。我连忙跑进房间,痛哭起来。寒风无情的刮着,树叶随着伴奏,这,也好似在安慰我。那时,我的心情是酸酸的。

回忆中感到最美好的事,就是那次乐于助人的事。那天,我坐着公交车去上学,车上有位年迈的老奶奶,她摇摇晃晃地站着,我站了起来,对那位老奶奶说:“奶奶,您坐下吧!”“嗯,谢谢你,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这时,我的心情就如吃了蜜一般甜。

令我难以忘记的是那次悲痛。那次,我去姑姑家玩,姑姑的孩子一不小心摔倒了,刚好扑在我身上,姑姑看见,便说是我把妹妹踢倒的,还像我的父母告状,说我故意踢倒妹妹,害得我回家受到父母的训斥。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当我努力去做一件事时,反反复复地去挑战自己时,却屡遭失败,和父母的责备时,我心里辣辣的。

童年是阴阳两面,是酸甜苦辣,是道七色阳光。开心时,它是阳,是甜,是那最灿烂的光彩;伤心时,它是阴,是酸、苦、辣,是那最黯淡的光!但人生,不正是如此吗?

以滋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5

开始漂流了,我和爸爸坐一条船,船慢慢的移动,突然一个大斜坡使河道的浪花打了过来,冻的我全身发抖。船渐渐到了平的地方,我便取下头盔把撒到船里的水拿来跟其它人打起水仗来,打着打着,突然有一盆水泼到我脸上我睁眼一看,原来是爸爸泼别人的时候不小心泼到我脸上了。我连忙说:你泼到自己人了!爸爸以为我说的自己人是旁边的人。便不向他们泼水。后来,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后,爸爸才恍然大悟。又跟他们大了起来!我们越打越凶,终于我们挡不住,逃了。

连续过了几个差不多90度的大斜坡后,我们来到了10米落差的入口,爸爸怕我太紧张而放手便对我说:你只要记住不管什事都不要放手就行了!我坚定地点了点头,就在这个时候船一下子歪了,向下滑去,撞得船摇来摇去。就在这时候有一个船也冲了下来,突然我们的船太重漂不动了,后面的船撞下来,结果撞不走我们的船反而搭在了我们的船上,把我的脸给撞痛了。经过大家的努力拼搏终于一起滑下了10米落差,我以为到了平的地方,准备打水仗。可是回头一看,下了我一跳,原来还有五六个漩涡等着我们过!我连忙对爸爸说:爸爸,提高警惕,还有五六个漩涡让我们过!说到做到,我和爸爸用尽全身力气抓紧扶手,闭着眼睛,等待着漩涡的到来。

过了那五六个漩涡,我们到了平的地方,只见那里的得水,清澈透底。我一看,见那里很浅,便取下帽子,站起来,跳进水里,用帽子装了一碗拿来喝,顿时一股凉气沁人心脾。爸爸见了跟我一样下来取水喝。我们俩个还顺便游泳呢!

以兴趣为先导为作文注活力 篇6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 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 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针对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 带着“兴趣作文”这个课题, 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不断探究, 略有所获。

一、激发作文需要, 让学生想说、敢说

作文属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但它必须以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前提。很自然, 首先要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 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使他们想说、敢说。1.生活情景激趣。如, 一年冬天下了第一场雪, 早上在语文课上, 我带领学生凭窗远眺、近观, 创设了一个“窗外雪景大家评”的情景, 孩子们兴趣盎然地以小作家、小诗人的身份来赏析这大自然所创造的雪中美景, 一个个跃跃欲试, 兴致高涨。2.讲故事激趣。如, 自习课前让学生讲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寓言小品等, 然后让大家谈感受、讲收获;或只讲一个故事的开头, 让学生们续讲故事。3.问题激趣。老师创设氛围, 巧妙提问, 谁能告诉大家晨雾中的美景是什么样子?你愿意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吗?你最喜爱的小动物、玩具是什么样的?这时, 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说起来。4.辩论会激趣。借助班队会开展主题辩论, 使学生想说、敢说。

二、从兴趣入手, 由说到写, 水到渠成

学生说的兴趣激发起来后, 向写过渡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我注意:1.热情鼓励, 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放胆写。即尽量少给学生定框框;面对幼稚的习作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 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 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 让学生爱写。2.提供展示的阵地。人总是有自尊心的,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和羡慕, 自己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 我也格外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 尽量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除推荐佳作到有关报刊外, 我还在教室墙上的“学习园地”中开设专门的栏目, 让大多数学生的“作品”都得以展示。每周我都利用两节课外阅读时间专辟“文海拾贝”内容, 请本周日记、作文写的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小作者谈习作体会, 同学讨论, 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开展这一活动时, 我注意到选择的广泛性, 给每个学生以机会, 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展示、赏析的机会。这样一来, 班上形成了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风气, 孩子们踌躇满志, 信心倍增。一个学期下来, 班级总体写作水平大大地提高了。

三、积累精彩词句, 让学生说美、写美

“虎豹无文, 鞟同犬羊。”如果说话、写文章没有文采, 就显得枯燥无味。为了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 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灵活汲取并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好词妙句。2.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 一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是优秀作文选之类, 让学生在写作上接受启示;三是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3.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 分类整理, 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一篇:中国交通系统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潜江胡翔)下一篇:春江花月夜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