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2024-06-2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共10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1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 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2×4 200×4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学生看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

速度)分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学习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生列式16×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方法1:想10×3=60,3×6=18,30+18=48,所以 16×3=48 方法二:16 × 3--------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口算方法:

第一种: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所以

10×30+6×30=480

第二种160×3想100×3=300,3×60=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 第三种因为16×3=48,所以160×3=480)独立完成后汇报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1)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2)学生小组交流口算方法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4)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老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口算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3、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4、小组讨论: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巩固新知:

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的前六道题,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 选几名同学说一说他们的口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贯彻思考这两道题和我们前面学 过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计算方法逐渐简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整体回顾、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你们组表现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收获和不足,以便于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快地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 当堂测试A、B卷

课堂检测(A)

一、口算练习

35× 2= 19× 5= 250×3= 140× 6= 17× 5= 16× 5= 140×7= 230× 4=

二、智慧树

三、动脑筋

我们的问题是:杜鹃花大约有多少个品种? 课堂检测(B)练一练 × 3= 13 × 6= 25 × 6= 350 × 2= 120 × 4= 280 × 3= 算一算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想一想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课堂检测(A)答案

一、口算练习70、90、750、840、85、90、840、920

二、智慧树 34、930、70、96、720、720、90、72、780

三、动脑筋

17×40=680(个)答:大约有680个品种。课堂检测(B)答案(1)、练一练 54、78、150、700、480、840

(2)、算一算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24、48、96、240、720、960 规律: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3)、想一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2

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

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

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

化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乘法计算中算理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发现有一种彩笔正在特价销售。(出示图片及有关数据)师:观察图片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每盒24支,13盒彩笔,一共多少支?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温习了旧知,而且也为学生学习新知架起了桥梁。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国庆节期间李叔叔乘火车到北京旅游。

1、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济南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济南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独立列式:145×12=

4、经历计算过程。

(1)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300=1800

145<150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2)

再算什么?(再算145×10)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145×12=__千米

145

×12

290

145___

1740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

(3)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145×12,然后再和笔算结果对照、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4)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估算,再让他们笔算,最后用计算器检验,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板演:32×346561×18215×3947×282

通过板演使学生明白: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数可通过交换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让学 生进行运算,渗透化归的思想。

2、练习七第3题。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总结留疑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在数学上,这属于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先对学生本堂课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学到了什么本领,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最后,让学生提醒大家计算时还应该注意什么,一方面给优等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全班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发生错误之处得以回顾和反思,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深化。)

课堂检测 A、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2、在○填上“>”、“<”或“=”。

180×5○160×647×100○470×103、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38×16=407×35=930×22=

课堂检测 B解决问题。

1、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25天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

2、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每套45元,买 4套儿童百科送1套。一次买4套,每套便宜多少钱?

布置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3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68-69页例

1、练习十五第1、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整

十、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最合理的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口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去过三毛乐园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里面有什么游乐项目呢?

有些同学还记忆犹新,老师这里有一张三毛乐园游玩价位表。出示情境图(1)

谁能根据这个表出一道用乘法的应用题?

有没有组团去的游玩的?(引出10人以上的题目)

哪些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解决的?哪些不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的?

二、新知探索

师:老师也有道题目,请大家看一看,算一算。出示情境图(2),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师:你能告诉老师要花多少钱吗?列出算式算算看。生:2×9=18(元)

师:10人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谁来说说你的想法!预设: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生4:2×1=2后面添1个0 师:10怎么变成了1?为什么后面要添一个0?

生4:把10看成一个十,2乘一个十就是2个十,所以是20。师:同学想一想哪种算法更简单,计算更方便? 预设:生:末尾添0的简单。

2、师:请看第二题:出示情境图(3)

我们知道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这道题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做完以后跟同桌讲讲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20×3=60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组1:因为3个20是60,所以3×20=60;

组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就是60; 组3:因为2×3=6,所以20×3=60。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那么,你们能不能迅速计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200×3 2000×3

3、做一做

20×4= 200×4= 2000×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因数末尾的0先去掉,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然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练习口算

10×4 10×6 10×8 200×4 400×6 600×8 300×4 2000×3 700×8

4、师:出示情境图(4)

同学们玩的时候一定会碰到口渴的问题,矿泉水2玩一瓶,如果我们要买20瓶,想想看需要付多少钱?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反馈。师:出示情境图(5):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帮忙解决吗?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反馈。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体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最合理的口算方法,总结在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因数末尾的0先去掉,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然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五、课堂作业本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例1(1)2×9=18(元)2×10=20(元)(2)20×3=60(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算乘法第57页例1,例2 【课程标准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2.通过交流、讨论和对比,掌握多种算法并进行优化,能按照基本的方法正确计算。【学习重点】

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习难点】

理解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完成巩固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交流、讨论和对比的过程,评价目标2。【学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口算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场去玩吗?

去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一条河,幸运的是河上有一些石头,你必须答对上面的问题才可通过,否则就会掉进河里,大家有信心通过吗?

练习:5×3 9×4 8×5 3×9 4×7 6×5 8×7 9×8

师:这几道都是用乘法口诀来算的。2.口答练习。

10个十是()

4个百是()5个千是()

70里面有()个十 5000里面有()个千

23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出示56页情境图)同学们,来到游乐园你喜欢玩哪些娱乐项目呢?

其实在游乐园里也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大家快来看一看吧!在玩之前,我们先来看价目表吧。(课件出示)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揭示课题: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一)学习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评价目标1)

1.(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1问题)从图和题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列式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评价目标2)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预设:

① 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② 2个十乘3,就是6个十,就是60.③ 2×3=6,所以20×3=60。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肯定算法。想一想哪种算法更简单,计算更方便? 2.想一想:200×3= 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2000×3呢? 3.寻找规律,加深理解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因数末尾的0先去掉,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然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评价目标1)1.出示 “过山车情境图”。

提问:如果有3位学生坐过山车,要花多少钱呢?(第57页例2问题)我们该怎样列式?又该如何计算呢?

(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12×3=,并试着口算出结果。(2)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口算方法。(3)集体交流。

预设:生1;12×3=36,想;12+12+12=36 生2:12×3=36,想:3×10=30,3×2=6,30+6=36(4)摆小棒掌握算法。

想一想,12×3的意义是什么?(3个12)根据12×3的意义,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来。小组互相说一说口算顺序。学生边说,边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摆小棒。3×12,是3个12,所以3个10 也就是3捆小棒,3个2,也就是6根小棒,一共有3捆零六根小棒,也就是36根。)板书:12×3=36,想:3×10=30,3×2=6,30+6=36 2.拓展延伸。

追问:12×3我们会算,12×4又该怎样计算呢?把正确的口算结果填写在课本上。3.小结算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

三、巩固练习(评价目标1)

1.口算(课本57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想的。2.课本58页2.5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票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1.口算:

50×2= 40×5= 600×3= 200×9= 6×500= 12×3= 33×2= 22×4= 14×2= 2×42= 2.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5

营 养 午 餐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出示菜肴图片)

(2)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3)你中午吃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吃得科学、合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分析午餐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从交谈中初步了解学生平时的饮食习惯。

二、探究新知

(一)分析菜谱

(1)说说这些菜中,自己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2)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

(二)初次点菜

(1)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

(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接下来的不合理点菜做伏笔。(学生容易点出低热量或高脂肪)

(三)对比专家建议

1、出示专家建议。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教师介绍热量、脂肪的作用。

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

3、让学生说说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可能导致的后果。

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

[设计意图](1)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2)让学生明白到个人的喜好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发生了冲突,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点菜方式。为接下来的合理调配做铺垫。

(四)合理调配

1、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荤素结合)具体操作要求:

a、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较符合营养标准。b、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

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次点菜。(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个别菜进行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

标准是: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点菜是不能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点,点菜时也应该多考虑科学、合理。通过分析发现午餐菜肴要荤素搭配,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三、方法应用

(一)再次点菜

1、各学生把重新配置的科学、合理的菜式汇报给小组长。

2、由小组长进行整理,组织小组成员选出一份得票最高的菜式汇报给教师。

(二)投票评选

1、老师对各小组上传的作品进行整理后,让被选中的学生上去介绍自己的菜式。

2、进行全班投票。选出男生、女生和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

3、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汇报给老师,与其他的同学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分析,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从而形成建立合理饮食结构的意识。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本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或启示?

3、你这节课的表现如何?你觉得还有哪些的同学表现比较棒? [设计意图](1)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框架。(2)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结合本节课本节课的10种菜,小组合作,把所有符合专家标准的菜式列出来。

课堂检测B

1、根据学习常见的事物热量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比较合理晚餐食谱。

六、布置作业

1、针对热点洋快餐问题,如果你是肯德基的老板,为了更好地拓展中国的市场,怎样改进才能使它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写一份比较简单的报告。

[设计意图](1)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享受成功乐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6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教材分析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重点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整数数乘法,再教学小数乘法。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

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三、教学课时: 8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2.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将例1主题图制成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教学例1(在买风筝的活动中引入小数乘整数的学习)。

课件显示风筝专卖店的一角,动态、醒目地逐一闪动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1.看图叙事导入。

老师用一段能撩拨儿童心弦的话语叙述“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休息日,几位小朋友买风筝、放风筝的有趣活动。”然后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4种风筝,提问:“如果你要买风筝,你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在学生争相说出要买哪种风筝、买几个后,教师将4位同学的不同选择用表格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将四种风筝标上序号)。

2.引入付款金额的计算。

教师指着上述表格,提问:“买3个风筝(1),要多少钱呢?”

三、自主计算“3.5元×3 =?”,体现计算策略多样化。

1.人人尝试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独立算出买3个风筝(1)所需的金额。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智慧。

在多数学生都完成的情况下,请几位不同解题思路的学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

3.重点分析、研讨第④种算法的算理。

面对上述四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在肯定前面三种算法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④种算法。

师:上述四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多数会认为第④种算法比较简单,同时认识到这种算法的关键一步是将小数3.5元换成整数35角,也就是将小数乘整数换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教师边小结边在黑板上写出如教材所示的乘法竖式:

4.课堂练习。

在上述表中增加一栏“总价”(课件动态显示,或在黑板上临时画出)。请学生算出买其他三个品种的风筝所需的钱数,并填在表中。

四、教学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1.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教师不作任何提示,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列出竖式。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采用说理与分析式同步进行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①先将因数0.72转化为整数。转化的方法是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

②计算72×5=360

③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所以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100。

2.将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积3.60,提问:“与3.60相等的小数是多少?”(3.6)告诉学生,算出积以后,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3.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对照算式3.5×3、0.72×5,提问:“想一想,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你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最后又干什么?”在学生依次说出小数乘整数的过程时,帮助学生理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以上小结的方法不要学生记忆,只要理解就行。

五、巩固练习

1.完成例2“做一做”中的第1、2题。第1题完成后,应组织学生讨论: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应引导小结,不同点有二:

①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

②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积中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完成练习一第1~3题。第3题可放在课后进行,应先让学生用较合理的方法估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然后再来做第3题。

小结 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师生共 同小结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整数乘整数 转化

3.5元 3 5角

× 3 × 3 0.5 元 1 0 5角

例2 0.72×5=3.6

0.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1题及配套练习题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一、巩固练习,引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练习题:

0.35×6 0.8×42 7.2×0 0.25×4 3.67×31 14.3×5 2.说说以下各数的意义

0.5 0.72 0.426

二、引入尝试

4.2×81

1.6×9

1.课件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课件出示)(1)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按照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6 7 8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 8 6.2 5 2.0 4

× 4.2 × 0.1 8 × 2 8

1 6 5 0 0 0 1 6 3 2 3 2 6 2 5 4 0 8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第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小结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小结 作业布置 练习一 第7、9、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6.7 × 0.3 2.0 1

扩大10倍 67 扩大10倍 × 3 缩小100倍 2 0 1

1.2 × 0.8 0.9 6 扩大10倍 12 扩大10倍 × 8 96 缩小100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一个因数比l小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大。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1.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

2.当一个因数比l小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法 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一、复习准备: 1.口算:(课件出示)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课件出示

教学例5:

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 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

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

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

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因数,比较积和因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第二个因数的大小。

先计算。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一个因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另一个因数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因为1.2×0.4中另一个因数是0.4比1

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第一个因数小;而2.4×3的另一个因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另一个因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

当一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另一个因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

练习一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 3.2×2.5= 0.8

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或“=”。

①0.75×0.99()0.75

②3.01×0.98()3.01

③0.989×1.01()0.989

④0.01×1()0.01

2.练习一第13题

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例5 56×1.3=72.8(千米/时)

× 1.3 1 6 8 5 6 7 2.8

答: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时。

作业布置 练习一8、11、14题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中积的位数较少,点小数点时需要在前面补0 的知识。

2.会验算小数乘法。

3.掌握小数乘法中积与因数的关系(如果一个因数小于1,那么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小,如果一个因数大于1,那么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大)。

教学重点 会验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乘法中积与因数的关系(如果一个因数小于1,那么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小,如果一个因数大于1,那么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一、谈话导入。

二、口算练习。

1.师出示口算题,学生口答。

0.8×3 47×0.1 4×0.25

60×0.2 1.98×0 1.8×0.2

2.师:(出示最后一个口算题,给出得数

1.8×0.2=0.36)移动因数中的小数点,你能再说出几个乘法算式并说出得数吗?

学生可能说出:18×0.2=3.6 1.8×2=3.6

180×0.2=36 1.8×20=36,如果学生说出1.8×0.002或0.18×0.2两个算式时,引导学生解决积中位数不够如何补0再点小数点的问题。3.完成练一练

三、计算,探索规律。

1.师:大家口算的能力真不错,而且还总结了点小数点位数不够补0的方法。我们再来几道稍复杂的题好吗?愿意接受考验吗?有信心吗?

2.师出示:

0.36×4.5 2.46×1.5

0.36×0.24 2.46×0.32

3.学生板演练习。师生评讲。.怎样知道我们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需要验算)

生1:可以用积除以一个因数来验算。

师:很好。用除法来验算乘法是个好办法。我们会计算小数除法吗?(不会)以后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了,那还有没有办法验算呢?(用交换因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其实估算也是一种验算的方法。

5.学生验算。

师:现在我们确认计算的结果正确吗?(将每题的得数写在横式上)6.发现规律。

师:观察上面的两组(上下两题为一组)算式,以一组为例,你能发现什么? 7.验证规律。

师:你能再举例说说你们的发现吗? 8.应用规律。

(1)如果一位同学计算2.46×0.92=2.862,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他计算得是否正确吗?

(2)在○里填>、=或<。

2.4×0.86 ○ 2.4 2.4×1 ○ 2.4 2.4×0.86 ○ 0.86

四、练习、巩固。

1.完成练一练

师:可以怎样检验? 2.解决下面的问题。

师:估计58.5×5.2的结果的范围。然后进行计算。

小结 说说自己对于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师生共

同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第五课时 积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课件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课件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小结出积,保留位数多一位,四舍五入得出近似数。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例6 0.049×45≈2.2(亿个)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1、2、3题。

教学后记

第六节 连乘、乘加、乘减

求积的近似数,先按法则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小数连乘、乘加和乘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课件)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是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板书:0.9×0.9×100=81(平方米)(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2)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5.(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6.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4第7题 ⑴ 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 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小结 小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乘法的运算顺序相同。小数连乘,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小数乘加,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顺序计算;小数乘减,按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的顺序计算。

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

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0.9×0.9×110(2)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答:110块够用。

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5、6、8题

第七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能正确地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3.受到初步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依据,掌握简算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恰当地进行简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归纳法 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一、激发:

1.计算:(课件出示)

25×95×4 25×32

4×48+6×48 102×56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3.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4.课件出示教材P13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过程

二、尝试

1.课件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25×4.78×4

=0.25×4×4.78

乘法交换律

=1×4.78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 1.25×0.7×0.8 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示范:例8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指名上台讲解演示)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130+0.65

=130.65

6.练习:

0.78×100.5

1.5×102

1.2×2.5+×0.8×2.5

三、运用

1.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59×999 7.85×9+7.85

5.2×1.02 7.8×10.1

4.6×97+4.6×4 1.25×(13×8)

做完后集体订正。

2.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照实际长、宽各缩小1000 倍画出的。求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

0.048米

0.025米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0.025米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例7 ①0.25×4.78×4 ② 0.65×201

= 0.25×4 ×4.78 = 0.65×(200+1)

=1×4.78 = 0.65×200+0.65

=4.78 =13+0.65

=13.65

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4、11题。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小数乘法综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按要求正确地截取积的近似值。3.使学生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计算。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谈话导入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课件出示)

0.2×0.5 0.27-0.2 0.8×0.7 4.5×3 1.5×0.4 0.05×1.6 7.2+2.8 0.93×100 0.06×0.9 0.1×6.1 0.75+0.3 1.2-0.8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⑴ 计算。

0.65×0.14 0.98×1.3

⑵提问:

①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② 算出积后要特别注意什么?

3.会按要求取积的近似值。

让学生将上面计算的结果分别保留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写出积的近似值。

4、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算。简算: 6.3×102

9.8×2.9+0.2×2.9

0.8×0.02×12.5×5

二、尝试与示范: 1.P14页10题

2.检验下面的积的小数位有没有错误。

56.7×2.4=1360.8

28.7×10.9=312.83

0.582×0.71=4.1322

⑶ 应该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⑷ 集体订正。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5×102 12.5×9.6

1.25×8.8 0.4×0.7×0.25 4.P15第14题:用激光测远距离既精确又迅速。

一次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激光讯号,约经过2.56秒收到从月球反射回来的讯号。已知光每秒传播300000千米,算一算这时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与解:2.56秒收到讯号,说明讯号已经走了一个来回。那么,要求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只要求出(2.56÷2)秒运行的距离即可。

算式为:

300000×2.56÷2=384000千米。

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小结 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请学生谈谈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进一步强调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师生共同小结

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11、12题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2课时)

一、直接写得数。

二、耐心填一填。1、2.4+2.4+2.4+2.4 = 2.4×()=()

2、根据56×1.3=72.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56×13=()0.56×1.3=()

5.6×13=()

3、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填空。3.12×0.5=□×□

12.5×8.7×0.8=(□×□)×□

(2.5+0.6)×4=□×□+□×□

4.1×1.5+5.9×1.5=(□+□)×□

4、在○里填上>、<或=

924×0.6○924 1×0.44○0.44

7.3×1.8○7.3

5、两个因数的积是8.45。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则积是(三、请你来当小裁判。1、0.35×7的积是两位小数。()2、48×0.2>48()3、9.276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9.3。()4、1.25×(0.8+1)= 1.25×0.8+1()

5、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1。()

。)

四、用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25的12倍是()。

A、0.03 B、0.3 C、3

2、一个数乘0.01,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A、1/100 B、1/10 C、10倍 3、0.7×0.2与7×0.02的积()。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判断 4、0.065×45=2.925,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则是(A、3.0 B、2.9 C、2.93

五、细心算一算。

1、用竖式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7

大数的认识

写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景图:

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创意设计出炉后,人们亲切的称该建筑为“鸟巢”,因此,“鸟巢”又增加了一个专指借代意,代指国家体育场。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三百三十三米、东西宽二百九十四米,高六十九米。工程总占地面积二十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十五万八千平方米。场内观众坐席约为九万一千个,其中临时坐席约一万一千个。将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哪些数据写出来?哪些觉得有困难?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设计意图]由介绍“鸟巢”来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明白数学的学习来源于我们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看到的数记录下来,先由学生自己写,较大的数学生写起来有困难,这时候导入新课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还可以利用此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师:在刚才的资料中你还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带着新的疑问,继续研究亿以内数的写法。)

2、整万数的写法。

(1)师:同学们会写二十一、一千三百八十二、六千七百八十二、四千六百八十九,怎样写二十一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千七百八十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九万呢?

(2)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3)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4)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5)练习: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

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课件为练习A第一题)

3、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1)谈话: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出示: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2)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3)学生尝试写数,指名板演:103245(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4、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1)提问:六千零五十万零五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么办?在数位上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2)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

(3)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写数。(课件为练习B第一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通过学生讨论,研究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含有两级的数怎么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亿以上的数” 的写法

(2)师:有什么好方法防止自己在写数时出错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A、写完后把写出的数分级再读一遍,看与要写的数是否一致。B、根据最高位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再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设计意图] 总结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呈现的是学生讨论的情境。情境中的问题突出写数的关键,并完全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及总结概括的空间。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梳理知识,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对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

及相应的估算,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口算除法算理,正确口算。教学设计:

一、谈话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问题,相信一定难不倒我们拥有聪明小脑袋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老师解答吗? 生:愿意。

师:那我们一起来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吧!出示除法算式时,生齐答。师:这些除法算式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呢? 生:除数都是一位数

师:对!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今天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请同学齐看大屏幕,认识下我们今天的课题,请齐读一遍。(同时板书课题)师:认识了课题,就需要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请整齐地朗读一遍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明确了学习目标,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目标的去进行学习,现在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课堂。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处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了,同学们应该学会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请快速完成学案的自学篇。

师:看着同学们认真的学习,老师感到由衷的高兴。哪位勇敢的同学来当个急先锋,给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 生:回答。师:(出示80/20=?)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上的问题,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呢?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合作、去探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过程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去解答吗?请做好展示的准备。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展示

组1:因为20×4=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生: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同学们同意吗?

组2:还可以这样算80÷20=4,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把8后面的一个0和2后面的一个0同时遮住不看,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就等于4。

师:对!很棒。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喜欢哪一种啊?

生:回答

师:有些同学喜欢第一种,有些同学喜欢第二种,只要能够正确计算,哪一种都可以!

师:刚刚我们的被除数是两位数,现在是三位数了,同学们会不会了呢? 出示: 120÷30=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12个十除以3个十等于4.生2:想30x4=120,所以120/30=4 师: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师:在我们使用彩旗的时候容易弄脏,所以老师多买了3面彩旗。(出示:如果有83面彩旗,每班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师:怎样列式? 生:83÷20≈

师:怎么计算呢?

生:把83看作80,83÷20≈4。师生总结:

先用四舍五入把除数估成与它相近的整十数,再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口算。

师:同学们都掌握了吗? 生:是!

师:听到同学们响亮的回答,老师也很是激动,那就一起来做一个小测试吧。请完成学案检测篇。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50/50=

360/90=

810/90=

40/20=

60/30= 360/60=

90/30=

540/60=

630/70=

240/80=

2、估算

143/70

632/90

240/77

540/62

810/91

3、列式计算

(1)348除以70,商大约是多少?

(2)松树有480棵,是柳树的8倍,柳树有多少颗?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师:那你学会了吗? 生:会了。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方法是什么并完成学案的最后一个内容,给自己作个小评价吧。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20÷30=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2.在具体的活动中把握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描述数据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图表中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数据的水平;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统计的整理和复习。2.回顾学习的知识。

师:现在我们学的《统计》中,有哪些内容? 生: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3.师生互动:复式统计表可以改画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改画成——(复式统计表)。

二、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1.出示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1999年我国耕地分布情况统计如下: 东部:水田1270万公顷,旱地2609万公顷; 中部:水田1331万公顷,旱地3608万公顷; 西部:水田778万公顷,旱地3852万公顷; 学生自主看题,了解信息。2.完成复式统计表。

把上面提供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独立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同桌校对,班级校对。3.分析统计表。

师:在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先说说,再班级交流。

一共的水田面积;一共的旱地面积;东部的耕地面积;中部的耕地面积;西部的耕地面积。水田最多的地区;水田最少的地区;旱地最多的地区;旱地最少的地区等等。

学生的建议:旱地改成水田,(讨论可行性);保护耕地(向空中发展等);爱惜粮食等等。计算“1999年我国的人口是125909万,计算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是多少公顷?” 13448÷125909≈0.11(公顷)

先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①13448÷125909②125909÷13448③134480000÷1259090000④1259090000÷134480000;说理中合并成二中情况:①13448÷125909②125909÷13448;辨析中确认正确的算式:13448÷125909≈0.11(公顷)4.阅读“你知道吗?”

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和加拿大比较得出:我国的人均耕地少,由此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如何应对人均耕地少国情的意识。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独立填表;说说这里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前面的条形复式统计图的不同之处;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如数据表示的意思,再如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快于农民的收入增长等等。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独立完成此题;评价所画统计图的优劣;交流对两支球队的看法。

三、探索与应用。

1.出示“练习与应用”第4题。

明确题目中的要求。2.收集数据。

以本班为例子,小组里说说收集数据的方法;班级交流中,确定数据收集时的标准、方法等;收集数据,确认有效正确的数据。3.制作统计图表。

填写统计表、完成统计图;校对。4.分析统计图表。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篇10

手和脚的故事

手和脚本来是一对好兄弟,他们相处得挺和睦的,每天都互相配合,同心协力帮助主人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但是由于他们俩的功劳越来越大,因此引发了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名利而大打出手。手就想:脚成天都在四处溜达,没做一点好的表现给主人看,反而经常闯祸,这也太不应该了。手吞不下这些怨气,便把所想的全都说了出来。脚听了,火冒三丈,瞪起眼睛对手说;“你以为你好得过我多少吗?如果没有我,主人走不了,带着你去打球,这些事情想都别想了。没有,就是再灵活也没有用的!”

手听了,咬牙切齿,边躲着脚说:“如果没有我,主人做运动、整理文件、上车等事都不能做了,脚这一点儿的功劳算什么,连的一点都不如,还敢在这大呼小叫。”

脚也继续争辩着。他们俩争执了很久,事情也得不到解决,最后他们俩决定使用比赛的方法决定谁胜谁负。

上一篇:2011下期教研组工作计划下一篇:规划建设局(新)窗口一次性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