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联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2024-08-29

基层文联队伍现状调研报告(精选6篇)

基层文联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1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市基层文联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进入新一个五年发展期之际,很有必要认真审视和分析我市基层文联队伍的建设状况并认真思考其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其科学发展。

一、我市基层文联组织队伍现状

1、建制确立,机构独立。市文联共有20个团体会员,其中市本级文艺家协会11个,县(市、区)文联9个。全市9个县(市、区)均经各地编制机构批准,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市、区)文联机构,而且编制确定,人员基本到位。据统计,9个县(市、区)基层文联共有正式编制33人,目前有正式在编人员30人,编外用工4人。

2、门类齐全,成员众多。我市各基层文联都有下属的文艺家协会,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七大文艺专业门类协会均属县(市、区)文联的团体会员。此外,民间文艺、电影电视、根艺奇石、诗词楹联、演讲朗诵、收藏、古建、学生写作、文化研究、盆景、集邮、铜管乐、京剧票友、农民书画、文艺会所、处剧曲艺等众多的特色协会、学会、研究会也纷纷成为基层文联的团体会员。如缙云县文联就有下属协会32个,市文联有下属协会22个。据统计,9个县(市、区)文联共有各文艺家协会131个,共有协会会员3604人,其中市级会员2897人、省级会员507人、国家级会员200人。

3、依靠财政,维持运行。我市基层文联的经费来源,基本上属于财政预算型,除了人员经费以外,基层文联开展各项工作的专项经费均由财政拨给。然而,财政给予基层文联的专项经费只能维持基层文联的常规工作开展,如出刊物、编书籍,独立举办个别小型活动,不具备开展有影响的大中型文艺活动的条件。可以说,离了财政拨款则寸步难行。据统计,9个基层文联2010年专项经费共计117.8万元,拥有专项经费最多的单位是县文联,也仅25万元。由于基层文联的特殊地位,利用社会赞助经费开展工作则难上加难,2010年有社会赞助款的文联为:县文联11万元、县文联4万元、松阳县文联2万元。

4、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我市各基层文联在过去的五年中,充分发挥文联的优势,紧紧围绕服务于中心工作、服务于艺术家、服务于基层群众、服务于团体会员“四项服务”努力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据统计,过去五年全市发表、演出、展出、获奖的文艺作品达21749件(次),其中国际级285件(次)、国家级4554件(次)、省级5789件(次)、市级11121件(次)。二是文艺活动多姿多彩。过去五年共举办和协助举办各门类文艺活动500余场次,为文艺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通过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创建瓯江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艺之乡、开展文艺理论研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措施,为提升的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基层文联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得以初步彰显。

二、我市基层文联组织队伍的特点

1、基层文联组织机构的终端性。我市的县(市、区)级文联处于全市文联系统的终端位置,一般没有下一级的文联机构(协会除外)。而发达地区在县级文联之下往往设有乡镇文联、企业文联、部门系统文联,可见我市基层文联网络不尽健全,基层文联网络的延伸性不够,基层化不强,覆盖面不广。

2、基层文联下属协会的松散性。我市各县(市、区)文联所属的131个协会与省级文联所属协会不同,均属无建制、无编制、无经费、无专职人员、无办公场所的“五无”松散型机构(市文联所属协会也类同),协会主席团成员由散落于社会各界的业余文艺骨干组成,虽经协会推荐、市文联党组研究、报经市委宣传部同意、通过协会选举产生,协会也须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但仍然是松散性很强的文艺机构,由于协会机构的松散性,导致了基层文联缺乏管理上的指令性和行政性,指挥、协调难度较大。

3、基层文联协会会员的社会性。我市各级文联所属协会的会员,平时都分散在社会各界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他们对基层文联和协会而言,只是“单位人”或“社会人”而非完整意义上的“文联人”或“协会人”,因此基层文联在履行“组织、联络、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和开展工作举办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4、基层文联协会工作的辐射性。正因为县(市、区)文联无下一级文联,一些工作需通过各文艺家协会来开展,协会会员的个人艺术行为也对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基层文联协会的工作、活动对于社会和基层具有很大的辐射性。

三、我市基层文联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1、机构编制上,有将缺兵。全市基层文联仅有正式人员编制33名,平均每县(市、区)文联为3.67人。一般而言,三个编制中有2个编制要被基层文联的领导职数占用,另一名为秘书长,于是出现有将缺兵或有将无兵的现象。此外,由于文联机关的特殊地位,在县级机关中明显处于弱势,往往有编制而招不来干部,如遂昌县文联3个编制,目前只用了1个,县文联4个编制,也只用了2个,以上两县文联均只有主席或副主席。因此,基层文联的领导往往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既是领导,也是干事,所有工作都须亲力亲为。

2、硬件阵地上,有军缺营。文联是“文艺家之家”,基层文联更是如此。所谓“文艺家之家”,就要有一个“家”,有一个硬件设施,有一个文艺家协会活动、工作、创作的阵地。省级以上文联的文艺家协会都属于文联的内设机构,不仅有专职干部,有工作经费,还有办公活动的场所。目前一些发达地区的基层文联,已经逐步解决了“有军缺营”的问题,有一个独立的大楼或大院,给各文艺家协会提供必要的工作、活动场地。而我市基层文联的所属协会属于松散型机构,无编、无人、无钱、无阵地。同时,基层文联的阵地建设面貌又十分落后,两者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据了解,全市9个县(市、区)文联办公场地面积一共仅有484平方米,平均每个文联53.78平方米。文联本身的办公室、档案室、库房都无着落,更谈不上给文艺家提供工作、活动、创作的场地,“有军缺营”甚至“有军无营”的困难相当严重。

3、经费预算上,有责缺钱。如上所言,各县(市、区)文联的经费来源均属财政预算型,离了财政转拨款则寸步难行。但全市9个县(市、区)文联的专项经费共计仅有149.5万元,而基层文联不仅同样有着“组织、联络、协调、指导、服务”的五大职能,并要求围绕五大职能去开展各项特色工作,而且还要与其他部门一视同仁,作为一个独立的县级部门,完成县里下达的各项考核任务。该招商的要招商,该出钱的要出钱,该抽人的要抽人,明显存在着责任同等,经费不一,保障各异的突出问题。于是出现了有的县文联一边被省文联、省人力社保厅联合评为全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另一边却在县里的考核中被排为末名而被黄牌警告。原因之一就在于有责缺钱,财力不能保障其开展能产生巨大影响的活动和工作。

4、人才队伍上,有人缺才。如前所述,全市基层文联共有131个文艺家协会,共有3604名会员,可谓队伍庞大,成员众多。但是,我市基层文联在文艺人才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匮乏,梯队断档,青黄不接。相对而言,造型艺术的美术、书法、摄影人才现状尚可,而表演艺术的音乐、舞蹈、戏曲表演和创作、文化策划创意、文化管理、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拔尖人才十分匮乏。呈现出会员众多、大师甚少、有人缺才的严峻态势。

四、加强基层文联队伍建设的对策

1、充分认识基层文联队伍建设的三大意义。(1)加强基层文联队伍建设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的出发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到“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的高度来认识,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针对我市文艺人才队伍现状,我们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做到人才队伍的建设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基点抓起。(2)加强基层文联队伍建设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准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抓文化软实力必须先从人才抓起,只有通过文艺人才的素质提升、理论创新、技艺增强、管理规范,才能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3)加强基层文联队伍建设是促进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着力点。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是文艺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和高数量,是以文艺人才队伍作为保障的,有人才才有佳作精品,才有品牌活动,才能惠及民众,才有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只有将加强基层文联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着力点抓紧抓好,才能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2、妥善处理基层文联组织的三个问题。(1)增加编制,以解决“缺兵”的问题。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妥善处理基层文联的基本编制问题,改变目前有将缺兵和基层文联无内设机构的现状,解决“有人管理,有人干事”的问题,防止和避免基层文联不干事、无作为。(2)增加预算,以解决“缺钱”的问题。要彻底改变全市基层文联共有149万元经费的窘境,至少要按照不低于财政支出2%的标准安排基层文联的经费,并逐年有所增长。发展文艺事业要有经费投入,开展文艺工作也要有经费保障,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基层文联的优势和作用。同时,基层文联必须管好钱、用好钱,将有限的经费使用在刀刃上,发挥“小钱大作用”、“四量拨千斤”的积极效果。(3)增加硬件设施,以解决“缺营”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划拨、调整或新建的办法,彻底改变基层文联“文艺家无家可归”的落后面貌,彻底改变基层文联寄人篱下,办公条件简陋,生存环境恶劣的可悲局面。通过以上基本队伍、基本经费、基本阵地的“三基”建设,彻底改变基层文联的可怜形象,增强基层文联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努力实现基层文联网络建设的三线突破。(1)实现乡镇文联组织建设的零突破,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在乡镇建立乡镇文联,任命干部,使基层文联的工作更加面向基层,通过健全“足下”达到辐射“天下”,惠及最广大的农村、最基层的群众的目的。(2)实现企业文联组织建设的零突破。要抓住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的良好机遇,大力建立企业文联组织。要率先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文联组织,如等。开展企业文艺活动,弘扬企业精神,丰富职工生活,增加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实力的更大提升。(3)实现行业文联组织建设的零突破。要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谋划,在基层行业系统内建立行业文联组织,以达到统筹行业文艺人才资源,共享行业文艺人才资源,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的。

基层文联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队伍专业素质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一是学历和学识不对称。虽然目前在岗会计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5%, 但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仅有8人, 占15%, 现有学历大都是工作后通过参加成人函授教育方式取得, 而且经过会计、金融及相关专业知识系统学习的也仅占29%。二是会计专业技术含量低。在岗会计人员中23人仅有初级职称, 占43%, 还有4人未评定职称, 占8%。会计系列职称6人, 仅占11%, 而经济系列职称则占66%。三是持证上岗情况不理想。从调查情况看, 无证上岗占比15%。

(二) 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不到位

近年来, 尽管会计新业务、新系统频出, 上级行组织相关业务培训也不少, 但由于会计岗位人员紧张, 受训面极为有限。据问卷调查显示, 有85%的人认为会计培训非常有必要, 在岗会计人员每年培训时间少于两周的占比高达44%, 这就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要求参训的意愿未能得到满足。而根据人总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要求:“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在岗会计人员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两周。”受现实条件制约, 目前岗前培训制度几乎就没有实施, 会计人员多半是以岗代训, 跟班上岗。

二、对策思考

(一) 以人为本, 提高会计队伍素质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会计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

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 为此, 必须有一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来发挥会计核算、监督、控制的作用。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 还应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 掌握相关会计的政策, 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 将理论知识与会计工作实际密切相联, 面对会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能依据自身优势主动参与调查研究, 做好会计分析, 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

2. 把好会计人员入口关。根据业务发展和内控要

求, 要充分尊重会计主管和分管行领导意见, 经常给会计队伍增加新的血液和活力, 使会计队伍保持年轻化、专业化。在保证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对会计人员适当进行部门间交流, 会计部门内部则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 把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同志优先配备到会计岗位上来。

(二) 建立规范的岗前、岗中、离岗培训机制

1.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适合人民银行行业特点的

会计人员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 对专业不对口或未经专业培训的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分年龄层次、人员需求逐步推进, 可采取“脱产与半脱产”、“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以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建议上级行统一编制会计岗位和会计理论培

训教材, 适应多层次会计人员自学的需要, 并经常组织一些自上而下的会计知识竞赛活动, 同时辅之以适当的精神鼓励、物质奖励, 激发会计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基层央行可以择时主动邀请上级行精通会计法

规、制度、准则或新的会计理论与知识的专业人士来行进行专题讲座, 也可以不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异地交流, 开拓会计人员知识视野。

4. 建立培训奖惩机制, 对通过培训取得优异成绩

基层文联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3

近年来,我市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紧紧围绕我市的文化大市建设,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文艺术创作活动,每年演出50多场,各类文艺活动30多场(次),创作各类新作300余件。一大批文艺作品在省以上获奖。为宣传XX,推介XX,展示XX,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当前我市文艺人才队伍的状况不容乐观。总体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结构性矛盾突出。每年创作文艺作品中精品屈指可数,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全市文艺家协会中50周岁以上的会员占总数的近40%,35周岁以下的青年会员只占23%多一点。文艺人才结构也不合理,舞台表演艺术创作、编导人才严重萎缩。目前全市范围内能创作戏曲、小品、曲艺类作品的仍是已到退休年龄的老同志,青年作者几乎为零。舞蹈、音乐、尤其是器乐曲创作、配器等方面的创作人才更是奇缺,有的长期处于空白状态。

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包括人才引进计划、培养计划、管理计划等。按照各文艺家协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确定各类文艺人才的需求数量,制定具体人才标准,积极培育文艺新人,使文艺人才伍适应新时期文艺工作的需要。

二是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优秀文艺作品“月季花”奖励细则,出台一些扶持和奖励文艺人才的政策,做到保障到位,措施有力,激发广大文艺人才的创作热情,营造尊重文艺人才的氛围。

三是加强现有文艺人才的培养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目前空白和急需人才,应抓紧组织选拔培训,力争使他们早日成材。对目前现有的文艺人才,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努力为文化艺术尽心尽责。其次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利用各种机会把他们送出去进行专业培训,每年给他们下达创作任务和比赛获奖指标,实际工作中对他们压担子,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四是加强文艺人才的管理和利用。了解各协会文艺人才分布情况,同时了解他们的动态,搭建平台,使之成为丰富我市的文艺舞台的重要力量;根据他们的艺术特长和爱好,举办各类文艺活动,经常提供业务指导,经费补助,让文艺人才在大型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中施展才艺。

基层法院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4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而全国超过80%的案件消化在基层法院,着力提高基层法院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了重中之重。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xxxx县法院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审判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突出。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逐年递增,但办案法官的数量并未随之相应增加,法官人均办案数量越来越多,“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xxxx4年全院受理各类案件2661件,办结2451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42件,个人最高结案161件,工作压力较大。我院现有编内在职公务员88人,距93人的编制有5个空缺。xxxx0年以来,xxxx县人民法院通过公开招考共新录用人员20人,但同时也有11名干警不同方式的流出。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质量和效率。

(二)整体素质与适应新形势发展有差距。一是法官队伍构成复杂,职业化程度不高。当前基层法院的法官有的是从行政机关调入,有的是教师改行调入,有的是转业军人安置,有的是“以工代干”转正。二是大部分法官第一学历低。虽然从表面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法官所占比重达到了80%甚至90%,但这些人大多数是在职参加业大、函授毕业,第一学历是本科毕业的数量很少,法学专业毕业的更是极少数。法官队伍的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目前审判工作的需要。

(三)服务意识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前,有的干警公仆意识树立不够牢。部分干警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意识不强,司法为民思想不牢固,联系群众不密切,听领导意见多,听群众意见少;作风不深入,坐堂问案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少。个别干警存在特权思想和衙门作风,存在对群众“冷、横、硬、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现象。司法便民措施落实不到位,便民、利民、亲民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审判队伍流动机制僵化。新施行的《法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的硬性规定和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规范化程度及报考条件的提高,再加上国家政法专项编制的严肃性和相对固定性,这在促进法院部门提高队伍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同时,也给现行的司法体制带来的一定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引进人才门槛高,基层法院补充新鲜血液难,人才更新进程慢。虽然近几年形成了公务员的招考制度,但由于基层法院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干警待遇较差,法院竞争力较小,人才选择面较窄,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有的招考时人数甚至达不到开考比例。

鉴于上述四点问题,xxxx县法院采取了四项措施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

今年来,xxxx县法院把加强法院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开展了“人民法官为人民”、“司法作风转变年”、“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全院干警观看了最高院摄制的专题教育片。利用正反典型进行了6次警示教育,组织了一次“xxxx故事·干警讲述”的演讲赛。加强法院队伍的思想、政治、组织、纪律、作风和业务建设,提高干警的政治素养。

(二)大力培养审判后备力量,缓解法官断层问题。

坚持合理配置内部资源,有计划地将具有法官资格的干警放到利于锻炼和成长的岗位。坚持人岗适配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岗位以及实行“轮岗交流”方式,形成人岗良性互动的方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科学配置人才资源。通过审判与执行法官间的轮岗交流和审判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弱化因长期处于同一岗位而产生的“心理性疲劳”,从而实现法官的良性互动和人员的合理配置,促使干部转换思想,增强对不同岗位的认识和理解,密切工作配合和协调,为法院工作的科学化建设提供人才互动的平台。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司法能力和水平。

实现由理论型培训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转变,由知识型培训向知识与能力结合型转变;倡导法官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现政治性要求与专业性要求的统一、目标任务与实现路径的统一、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的统一。尤其注意了认真研究和把握年轻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增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了《干警教育培训方案》,编制了培训计划,选派18人参加了最高院、省高院等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提高法院队伍建设水平。

基层文联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5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

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 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从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

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xx年达到3亿元,xx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XX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龋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xx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基层文联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6

1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现状分析

1.1 观念落后知识陈旧

不少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观念比较落后, 危机感不强, 进取意识不浓, 不注重新的知识学习, 不了解新的疫病动态, 主动性比较差, 知识更新频率慢, 不善于思考, 因循守旧, 停滞不前, 对不断出现的新病和非典型疾病不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较低。部分人员虽然注意学习, 也掌握不少的畜禽疾病知识, 但由于缺少交流, 使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结合起来。

1.2 技术装备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基层畜牧兽医站经费严重不足, 国家对基层站的硬件配套设施投入较少, 基层站没有规范着装, 没有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 设施和检测设备简陋。很多村兽医室没有冰箱、冷藏包等, 村兽医员无法开展正常工作。只能靠“一把刀”、“两只眼”、“一根针”来维持防疫与检疫, 严重制约了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很难想象, 没有一个用现代化装备武装起来的基层畜牧兽医组织能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3 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村兽医员待遇太低, 每月补贴少的可怜, 部分报酬还要靠收费来解决, 由于防疫收费难, 许多地方该收的钱收不上来, 经济收入无法保证, 严重影响了基层防疫队伍的稳定。很多人工作不安心、精力不集中、服务态度差。部分乡镇连村兽医都没设置, 遇到春秋两防临时找人开展防疫工作, 一年工作仅限两次防疫注射, 种草养畜、畜种改良、疫情监测、畜牧知识传递等很多科技推广工作则基本不能开展。

1.4 事业经费不足

由由于于基基层层畜畜牧牧兽兽医医站站在在体体系系改改革革时, 定性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而他们的工作却承担着动物防检、牧政管理、技术推广、生产调研、技术培训等大量无偿服务工作, 而国家规定的动物防检疫收费收入、动物诊疗低偿服务收入和少量财政定额补助, 难以支付人员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及单位事业经费支出, 基层畜牧兽医站经济十分拮据。

2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2.1 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筹划发展策略

畜牧业已成为新时期农民增收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也是衡量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畜牧兽医工作, 认真研究新时期乡镇牧兽医工作的新特点, 制定一个长期的、切实可行的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推进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正规化建设。

2.2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 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 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承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疫情报告、兽药监督管理的政府公益性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 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 使其走向市场, 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2.3 深化教育培训提高基本素养

深化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必须重视抓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主要应侧重政治素质提高和专业素质更新升级。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 要注重抓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抓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抓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抓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 使畜牧兽医人员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 要针对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 适时开展各种培训, 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究、函授等方式, 使队伍在工作理念、法定职能、制度规章等方面, 不断充实新知识, 提高工作能力。要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鼓励相关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专题研究和专业深造, 提升专业素养。在深化培训教育的过程中要联系大专院校的知名老师, 定期举行兽医人员的培训, 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要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 实行执业兽医制度。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 实行行业自律, 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2.4 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工作正常进行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仅是畜牧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也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动物卫生工作者是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免疫标识的佩戴、免疫档案的建立、动物疫情报告、法律法规和防控知识宣传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具体实施者, 有基本的经费保障, 才能确保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相对稳定, 完成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要建立科学、稳定、合理的财政保障机制, 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经费及村级防疫员的补贴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各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应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要将乡村级防疫经费列入财政拨款, 用于乡村级防疫员的工资 (依地区而定工资标准) 、培训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立和购置。

2.5 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制度

上一篇:偿债论文下一篇:税务个人工作总结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