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阅读鲜活起来

2024-05-09

怎样让阅读鲜活起来(精选9篇)

怎样让阅读鲜活起来 篇1

写人记叙文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较大比重,尤以小学高段最多,其中名人故事类课文更是这些文章的重中之重。纵观这些课文,大部分以记叙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和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把主人公身上优良的精神品质揭示出来。教学这类文章时,到底如何“认识”人物,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经过笔者多次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着力,才能让这些尘封于特定时代的人物形象真正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华。

一、研读数据,体悟品质

列举数据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的一大写作特色。为了突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课文以具体的数据加以佐证,让读者感受到蕴含其中的艰辛。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据来凸显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再如第四自然段中写道“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4万字……

这些数据犹如一盏盏明灯清晰地告诉人们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如何让学生发现并关注这些数据,读出谈迁的伟大呢?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数据让学生读深、读透,读出精神、读出感动。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从哪些语句中能发现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

生:我从“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的对比中发现他的不容易。

师:你知道一百多里路大概有多远吗?(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回答)

师:正常人一小时走10里路,从我们学校到刘老庄仅仅六十多里,才相当于谈迁所走路程的一半,一百多里路不吃不喝也要走十几个小时啊!而谈迁仅仅因为这一点史料就走这么远,《国榷》400多万字啊,你想想谈迁又会走多远呢?再读读这句话,从这一百多里你还能读出什么?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迁仍然咬牙坚持着,这不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联系实际生活深刻体会到谈迁的品质,看到了一个为了编写《国榷》呕心沥血的谈迁。

师:你们觉得这组数据用得好吗?

生:这组数字用得真是好啊,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更加体会到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

师:(小结)文中像这样的数据还有很多,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关注这些数据,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以后我们在写人物时,如果也能像作者这样巧用数据,定能带来更好地表达效果。

笔者以为这样教学,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到主人公高大的人物形象,同时还习得了文章的言语密码,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地,才是高年段学生最需要的!

二、品读语言,感悟精神

写人物类文章较常采用语言刻画人物,基本上每一篇写人文章都有人物语言的描写,像《半截蜡烛》、《鞋匠的儿子》、《李时珍夜宿古寺》等,都是通过语言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俗话说“言由心生”,怎样从看似平淡的语言读出深刻的内涵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品读方法。以《半截蜡烛》一课为例,全文语言描写只有三处,但细细品读,却能读出丰富内涵。伯诺德夫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杰克──“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很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在关键时刻,伯诺德夫人沉着冷静,想通过暗示敌人用更亮的灯来代替不亮的蜡烛,从而借机吹熄蜡烛,但没成功,可见伯诺德夫人的机智、镇定。杰克看到妈妈没有保住蜡烛,急中生智,以抱柴生火为由,若无其事地端起蜡烛想走,依然没能成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已万分危急,保护蜡烛的重任落到了小小的杰奎琳身上。她娇声娇气地语言,毫无破绽地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这一家三人的语言,虽然语句不多,而且看似平常,细读之下,人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如在感悟杰奎琳人物形象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杰奎琳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她的内心到底怎么想的?我把教学点预设在“娇声”、“灯”这两处,对于杰奎琳为什么要“娇声”地说,学生都能够发现,这样更能博得德国军官的好感,容易实现目标,但对后一处,杰奎琳明明想端走的是蜡烛,而她却跟德国人说:“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学生往往发现不了。她明明拿走的是蜡烛,却说的是“灯”,这一处的细节是她说错还是作者不小心写错,抑或是她有意为之,她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通过这层层剥茧式的追问,学生对人物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学生以后再品读人物语言,一定会反复揣摩、细细品味,从语言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同样,人物的动作、神态也都能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还应像上文那样教给学生细读文本的方法,从而让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

三、烘托环境,体会情感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为了凸显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地可贵品质,有两处环境的描写,都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情感的作用。如课文第四段对李时珍留宿的古寺的破败描写很详细,如“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厚厚的蜘蛛网”等,这些环境的描写再现了古寺的破败,很好地烘托了李时珍为了造福百姓不怕吃苦的可贵品质。同样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环境的阴森恐怖,从而感受李时珍的不怕吃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探寻作者的写作奥秘:为什么这篇写人的文章,要把古寺的破败、寺外的环境描写得这样详细?学生经过点拨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环境描写在烘托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如果再能进行相似的读写练习,学生定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时只有把握文章的文体特点和作者独特写作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与伟人心灵对话的同时,又习得文章的言语密码,真正发挥此类文本的育人价值!

怎样让阅读鲜活起来 篇2

一、充分利用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所谓情境就是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从而使感官受到冲击, 进而刺激大脑, 产生兴奋。作为文言文教学, 设置怎样的情境才会给学生带来兴奋点呢?我尝试了一些方法。如故事导入法, 我往往会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让学生讲解相关的文言故事, 并在精彩之处故意语塞, 从而留下悬念,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寻找答案。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时, 让学生讲述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但叙及二人紧张关系的原因时戛然而止, 此时学生听得正在兴头上, 自然不肯放手, 就会心甘情愿地去阅读文章弄明白, 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就会在无形中形成。有时用影视导入法, 如讲《鸿门宴》的时候就展示了《西楚霸王》中“垓下之围”的片段, 学生被影片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 进而提出问题:项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学生的兴趣此时已被调动起来, 他们会自觉沉浸在文本的阅读中去, 老师就不会那么被动了。情境教学尽可能地触动学生的感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课堂还会沉闷吗?

二、在诵读中营造课堂氛围, 培养对文本的情感

钱梦龙说:“要学好文言文, 关键在于要多接触感情材料, 多看文章。”这也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 当然读也是要讲技巧的。现在许多老师通常的方法是放录音—范读—学生朗读。而我的方法却恰恰相反, 我认为一篇文章, 老师不应急着放录音、范读, 而应让学生在自己积累的基础上自读课文, 在自读中识字、断句, 然后才是放录音。因为这时学生就会全神贯注, 关注自己哪些字读错了, 哪些句子断得不正确。我常常会把学生分组, 然后看哪一组错的少, 哪组错得多, 在激励教学中学生显得十分踊跃, 畅所欲言指出错误的原因, 课堂气氛也就热了起来。接着是品读, 品读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要求学生先大声齐读课文, 然后在默读中细细地去感受文章的美, 也可以分组朗读比赛, 比如在讲《归去来兮辞》时, 就分男女赛读、小组赛读、个别赛读, 在赛读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至于让学生觉得枯燥, 在反复朗读中也感悟了文本的美, 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 课堂不再燕雀无声, 学生的学习劲头高涨, 课堂活跃有序。叶圣陶说:学习文言文勉强记住了不算熟, 要能自然成诵才行。可见文言文光能读远不行, 必须背诵, 有了前面的铺垫, 让学生背诵, 那就顺理成章了, 当老师要求背诵时学生就会快速合上书本, 摇头晃脑背起来, 有的学生在竞争的驱使下还有一种想立即背下来的冲动。当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完成自读—品读—背读的阅读活动时, 一堂鲜活的课堂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此时的你还会为如何让课堂鲜活而发愁吗?

三、巧妙设问, 引发共鸣

如果问题设置不够巧妙, 太高深晦涩, 学生难懂, 就脱离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那么学生势必感到枯燥无味, 当然就会毫无兴趣。而巧妙设问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记得我讲授《陈情表》时, 并没有一开始就问学生是怎样理解“孝”的, 而是设计了两道题:李密为何要从自己幼年的坎坷不幸说起?李密为何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要求?用这两个问题引领学生, 再深入探讨什么是“孝”, 为什么要“孝”, 怎样才是“孝”的问题, 可谓层层深入, 当一个个问题解答后, 学生的思想已经与李密完全相通了, 领悟了“孝”的精神内涵, 此时再联系实际, 设计了一个环节:母亲节到了, 请你为母亲发一条手机短信。学生不再有平时的怨言, 一个个认真地发了起来, 有的学生眼里还含着泪花, 也许是在为自己的不懂事而后悔吧。可见文言文中有许多古人的精髓, 课堂上巧妙引导, 学生就会和他们产生共鸣, 就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更愿意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这样一堂有价值的课堂难道还会有学生不屑于学吗?

四、变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虽然早就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 但事实却是教师始终占据着整个课堂, 俨然成了一个主宰者, 学生始终是被动的。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活跃文言课堂, 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老师则应退居后台, 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比如讲《烛之武退秦师》时, 其中涉及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作为老师的我就不会像往常一样讲得口干舌燥了, 我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充分信任学生, 在课堂上大胆放权给学生, 我只是作一下引导、点拨。学生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 没想到, 经过查字典、资料, 相互切磋, 这一项被老师当做难点的枯燥的文言文知识点, 学生竟迎刃而解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感, 即使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对学习更有劲头。长期下去, 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学生就会主动识记积累, 随着阅读增多, 甚至有学生告诉我:老师, 我现在怎么突然发现文言文读起来变容易了呢?这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所带来的结果, 这就是开放教学的结果。课堂还给了学生, 竟有如此之大的收获, 作为老师的你为什么不放手呢?

以上便是我对激活文言文课堂的一些思考, 我相信, 只要老师肯在教学策略上多下功夫, 充分尊重学生, 选择适宜学生的方法, 作好引导, 老师就会将自己从枯燥的疲累的讲解中解放出来, 学生也会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 从而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摘要:虽然早就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 但事实却是教师始终占据着整个课堂, 俨然成了一个主宰者, 学生始终是被动的。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活跃文言课堂, 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老师则应退居后台, 成为教学的引导者。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银申.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06, (03) .

怎样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篇3

一、爱字当头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学生在上课时,在课外活动时,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教师的模范作用和个性品质,这两条是教学教育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让情感无时无刻不体现渗透在他的教育教学中,处于这种情感熏陶下的学生必定会感受其人格力量,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师生配合才能和谐一致,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二、民主氛围

我们常常在语文课上海阔天空津津有味地满堂灌,这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民主气氛,思想没有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去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常常搞不好。但是当我们尝试着深入到学生中去,具体感受体验他们的情感信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时,学生们也会向我们敞开思想情感的大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当然,实际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简单,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其不稳定性,不一定会直接向老师、家长倾吐心中的情感,这种闭锁性心理特征,就使得教师很难知道其细微复杂的情感,教师如能征得学生的日记这个情感宣泄和引导的重要载体,把这作为一个中介,就可获得合二为一的交流效果。这些不仅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而且我们也可从中看到学生情感完善的轨迹。教师既指导了学生作文,也正确引导了学生做人。

抄录格言和座右铭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个学生在选格言时就必然经历着一个学习的过程和接受情感熏陶的过程。抄写的座右铭结合着自己的思想实际,它起着督促和矫正作用,如有一个学生的座右铭是“闭住你的嘴”,原来他担心自己闲话过多,认识到这一点并写下来,本身就体现着敢于正视缺点并努力改正的积极心态。学生在做这些事时,情感始终处于正向流动状态,这一切为其课堂教学创造了一片和谐的天地。

三、寻找共鸣

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教师的上课情绪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激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疾言厉色或冷若冰霜,都会带来学生的郁闷恐慌、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果。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唱歌,消除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采取集体朗诵的方式调节气氛;可以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到课堂外上课,甚至让学生动手做做实验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初就能很快拉近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集中了注意力,为课堂学习营造和谐的气氛,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让《思品》教学也鲜活起来 篇4

加强对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本次课改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思品》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语言与学生一同认识鲜活的教学内容。

一、突破教材限制。

运用教科书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交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差别很大,我们应因地制宜,调整教材,使其为我所用。

重组内容:如教学第7册《诚实待人》、《不嫉妒别人》、《爱惜自己的荣誉》这3课时,我利用2~3节课时间,把内容进行重组学习。通过“做事待人要以诚为本”这条主线,将“陈景润和华罗庚的故事”、“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歌德与席勒的故事”、“李小琦与程小夏的故事”4个事例按时间顺序串起来,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种优势是分散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改换内容:如教学第12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课文是以1969年1月前苏联境内的“黑风暴”问题来说明的,由于此事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很远,我就将以上内容改换成“渭河为何干涸?”和“陇西刮起沙尘暴”问题,教育学生“环保”要从身边做起。

增删内容:去年4月份,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在小学《思品》课中及时增加了“预防非典,从我做起”的新内容,从而拉近了《思品》教学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很好地达到了引导的目的。

二、突破教学任务的限制。

一些思品教师因急于完成授课任务,上课走过场,使教学毫无效果可言。其实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任务,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如教学《尊敬老师》等课文,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文明礼貌课》课堂录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等,使学生既懂得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友爱同学,又懂得如何去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友爱同学。

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我们爱和平》一课时,一学生意外地提出:“美国、伊拉克为什么要发生战争呢?”我就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一分为二地讨论认识这个国际问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从教学内容出发:在教学《助人为乐》、《为人要正直》、《宽厚待人》等课文时,因其与师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道理浅显易懂,我就合并压缩,同样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

《思品》应将不断变化的生活和社会信息补充到课堂中,或者走出课堂,让学生学习到比课本上更加丰富、生动的知识。

实地体验:教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时,我让学生调查渭河为什么干涸?街道为什么垃圾成堆?然后再以“爱我家园”、“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写成小论文提交有关部门。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

实践感悟:教学《不乱花零用钱》一课,我通过让学生合理安排春游食品,让学生懂得不乱花零用钱不仅包括不盲目购物和精打细算,还要学会货比三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在生活天地中得以拓展。

模拟情境:教学《讲公德,守秩序》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这样的情境:十字路口红灯亮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依然前行,接着一声紧急刹车,此人倒在了路中……这种情境,突破了课堂的限制,淡化了知识的灌输,教师勿需多言,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中国品牌在世界“鲜活”起来 篇5

在中国,品牌成长的环境在日益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知道做品牌的重要性,但是来至于广告营销界的专家们所提供给企业的传播品牌的营销技法 ,虽然紧跟了中国文化消费的心理及行为,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啊,迄今为止就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在国际山顶为中国企业亲情讲诉中国品牌的文化故事,所以才出现了 在央视播出一大批如格力电器的功夫CF电视广告片.其他相同在国内同行业的著名品牌电视广告也都是俗得要命,这就是我们中国营销广告人的水平, 这难道要怪中国的企业家吗?只能说中国营销广告人的水平落后.我们自己知道中国的国情会影响着传媒人的创作,但营销广告专家的所谓营销技巧不也是同样的思想体系?观点只是变成了铅字,专家只是有了更多让自己话语的机会,你们知道吗他们说的机会越多越会影响中国品牌的发展!为什么?他们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家们的思维? 忽悠这个词只有在中国才会有。

在中国大众化的广告传播媒体技法当中,中国的广告及营销专家们的技法是很高超,但是你们回过头来在看看有那些品牌是活的时间较为长久的,亏得是企业,却让中国的所谓品牌营销专家给富了起来.网络媒体的兴起让中国的广告人眼前一亮,所有的品牌蜂拥而至,抓住中国企业家的弱点推广网络营销,快速销售回款,那还管啥品牌的建立啊,有钱赚才是硬道理啊! 这些确实让西方国家跌破眼睛,我请问这是什么啊?这也只是媒体工具的选择?有文化的内涵吗?有品牌的沉淀吗?中国一些大的国有企业品牌不是国家的钱养着,还能挺到现在吗?于是中国的企业家们越来越了解品牌对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越发感觉到品牌故事的重要性,而且他们知道按部就班照搬西方的营销传播理论是很难跟上现在的环境,对所有广告营销界提供的咨询文本打起了问号,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反而变成了广告策划专家.他们觉得中国的营销策划专家不可靠!全都是忽悠!

在整个营销管理系统当中,品牌的价值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资本流、产权各个流程中从而引发市场当中的媒体战品牌形象战,其影响力比起大众的传统销售武器更上一个功力,

国外的品牌专家比我们技高一筹。丰田公司社长丰田章男先生在 20的世界之行,有多少中国的传媒和专家从品牌策略的层面去其研究它的品牌公关,“召回门”事件尽管让丰田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也为丰田章男创造“大政奉还”最好时机。日本媒体所说的“大政奉还”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典故,喻指权力收归中央以利于变革。自己社长的到处灭火和声泪俱下,给丰田几十万员工强烈的震撼,反而可能成为一剂强心针,促使整个保守的组织进行品牌发展变革。这是一场很经典的公关品牌之战,感谢“召回门”事件让我们又学到了国际广告传媒的技巧。愤青是没有用的。你们知道吗这是日本向全球讲述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丰田品牌故事,我们能做到吗?知道吗?这就是真正的品牌沉淀和品牌传播的技法!大众武器不是不要用,而是在什么时候用,用的时候要有文化品位很雅致,你看看我们格力电器广告就知道有没有文化了,什么叫核心技术?什么真功夫?中国人的文化真的只能到这个水准上吗?

我们提到品牌传媒大家都会想到大众的传统武器是唯一的工具,但是国外在用的时候广告非广告工具、传媒非传媒、营销非营销的文化意境理念。从品牌策略系统出发的国外广告专家们在每一个阶段的就开始酝酿品牌文化故事的个性,中国的专家们总是误导中国的企业说:为啥人家是国际奢侈品牌啊,因为人家有历史,这其实是一个误导,品牌文化的沉淀除了历史以外,是要靠我们品牌传媒广告专家去从产品的每一个阶段去挖掘的。要以品牌故事为主线去连接渠道,去连接终端和客户,去连接传播,只有这样品牌的故事才会有个性,才会生动,才能在此系统基础上去规划 “CIS ”、“4PS ”、“ 4S”、“BIS ”、“CF、等一些大众化的传统手法和工具,整合后的品牌才能提高销售的能力,才能形成强势品牌,才能够稳定品牌销售渠道 最终让终端鲜活起来,为品牌赢得忠诚且优质具有文化个性的客户。

奢侈品品牌大师卡普费雷在前两年来中国做交流时说:“我觉得要创建中国自己的顶级品牌,首先中国就不能够抄袭别的国家品牌,应该创建自己的一个品牌的哲学理念和自己对于品牌的信仰,比方说如果中国想创建一个国际性的品牌,必须首先在某些领域,找到中国自己独特的理念和信仰,把这种价值观呈现给世界的消费者,使他们能够接受,所以我觉得诀窍在于如何发现中国文化的自我,如何创建一个品牌强有力的具有吸引力的中国品牌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搭建自己的这种产品系统线。我想如果这样做的话,中国的顶级品牌哲学理念一定能被欧美的消费者所看到,而且所接受”。这是奢侈品品牌大师卡普费雷的原话我没有过改动,现在中国所谓的营销品牌战略几乎都停留在以中国大众媒体工具为原点展开扇面所谓的营销传播系统 。

怎样让阅读鲜活起来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在片段修改中体会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通过口语交流,同桌合作,师生互动,独立练笔中逐步掌握将人物形象写鲜活的方法。

3.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价修改中巩固将人物形象写鲜活的训练。

4.在片断习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同时引导学生串段成篇,使学生有整体把握谋篇布局的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在老师方法引导下进行现场小练笔,在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评价中完成习作修改,同时能有谋篇布局的意识,设计开头和段与段的衔接。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说话导入(1分钟)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他叫小贝当,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仔细观察照片,你觉得小贝当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预设生答:爱笑,心情很愉悦;爱运动,手里拿着篮球,活泼、天真、可爱、阳光帅气的小男孩)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一张照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还要去看看人物的活动。(板书:活动)

二、品读修改文字,体会刻画人物方法(7分钟)

师:请看,这是老师在生活中了解的小贝当,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读完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生读:

(小贝当一脚踢开大门,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大声嚷道:“喂,我要剃头”。老板笑眯眯地说:“呦,是小贝当啊!请坐!”小贝当瞪着眼睛,撅着嘴,整个人躺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歪着头,瞟了一眼老板,大喊:“我是大人啊,你该叫我贝当先生!”老板连忙递上报纸,改口道“请贝当先生看报!”小贝当立马扯过报纸,皱着眉头,生气地喊道:你快点,我还有事呢!”)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 生:(霸道、盛气凌人、傲慢,不文明,自以为是,没礼貌等)

师:这么多词语都送给了小贝当,老师也送给他一个词语,一起读两遍,同意吗? 可是老师有疑问了,这段文字并没有出现“傲慢无礼”四个字,作者到底写了什么,让我们感觉到小贝当傲慢无礼了呢?

生:作者写了小贝当傲慢无礼的动作、语言、神态(板书:动作、语言、神态)师:真聪明,作者正是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把一个傲慢无礼的小贝当写活了。同学们喜欢他吗?那就让我们改变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让他变成一个彬彬有礼的小贝当。(出示ppt:彬彬有礼)

我们先来改下动作吧?(ppt出示动作句子)

你看小贝当怎样推开大门,怎么样进入理发店就彬彬有礼呢? 生:轻轻、小心翼翼、彬彬有礼

那这个彬彬有礼的小贝当应该怎么样在椅子上呢? 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安安静静 师:多有礼貌的小贝当啊!

当老板递上报纸,小贝当会怎么接过报纸呢? 生:双手轻轻接过报纸

师:动作改完了,接下来我们来改语言和神态。(出示ppt语言和神态句子)

彬彬有礼小贝当进入理发店后,应该带着怎样的神态用怎样的语气与老板对话呢?与你的同桌先讨论讨论 预设互动环节

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小贝当想要理头发,他应该带着怎样的神态对老板说话呢? 生:微笑着说:“老板你有时间吗?能帮我理个头吗?” 师:接着小贝当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应该怎么对老板说呢?

生:抬起头,看着老板说:“老板,您看我已经长大了,您能否称呼我为贝当先生呢?” 师:最后小贝当想快点理好头,他该怎么跟老板沟通呢?

生:眉开眼笑地说道“老板,我有点急事,能不能快点帮我剃头呢? 师:多有礼貌、讨人喜欢的小贝当啊!

师:ppt出示改后段落,这是我们修改后的小贝当,你们读红体字部分,老师读黑体字部分(生读蓝体字部分,师读黑体字部分)

(小贝当轻轻推开大门,彬彬有礼地走进理发店,他微笑地说道:“老板,请您给我剃个头吧”。老板笑眯眯地说:“呦,是小贝当啊!请坐!”小贝当抿着小嘴,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抬起头,看着老板说:“我是大人啊,请您叫我贝当先生吧!”老板连忙递上报纸,改口道:“请贝当先生看报!”小贝当双手接过报纸,眉开眼笑地说道:“谢谢您,您能快点给我理吗?我还有事呢!”)

师:小贝当彬彬有礼了吗?我们改变了什么,使小贝当彬彬有礼了? 生:动作、语言、神态

师:刚刚我们改变了动作、语言、神态就改变了小贝当的性格形象。看来,我们写作文时只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就能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板书:让人物 形象鲜活起来)

三、联系实际,练习片段(15分钟)

师:小贝当理好头发了,他可能去做什么呢?请你猜一猜 生:他可能去参加酒席、参加生日宴会、会见亲朋好友等等

师: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出示ppt)小贝当去玩滑板车啦!你们有过玩滑板车的经历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一边说还可以一边做动作。同桌互说

师: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

指生上台说:我双手紧握滑板车车把,一只脚放在地上,另一只脚放在滑板车上,用力一蹬,滑板车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我在操场上滑了一圈又一圈,也不觉得累。这时我的心仿佛飞出了操场,飞到了九霄云外,这种感觉真有一个爽字。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他不但玩过,而且玩得很精彩,你们是不是也玩得很好呢?好,今天我们的作文就写(出示ppt)“小贝当玩滑板车”。(师出示ppt三个词语)

谁来读这三个词语指生读:胆小娇气,勇敢坚强,得意洋洋 师:声音很响亮,全班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玩滑板车的经历,胆小娇气是在什么时候?(初学阶段)

那勇敢坚强是在什么时候?(苦练阶段)得意洋洋是在什么时候?(学会后)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和老师想的一模一样。出示ppt,你们再想:胆小娇气的小贝当会怎么扶着车把?

生答预设:小心翼翼、颤抖的双手、慌张、紧张 那勇敢坚强的小贝当会怎么扶着车把呢? 生答预设:自信

师:这个词用得太好了。那得意洋洋的小贝当会怎么扶着车把?

生答预设:一只手插在兜里,一只手扶着车把,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笑容,你们看多得意阿!师:同学们看,这三个词语,你觉得人物的内心一样吗?人物内心不一样,他的动作、语言也不一样。

胆小娇气的小贝当会怎么说? 生答预设:我不学了,这太难学了 师:勇敢坚强的小贝当会怎么说?

生答预设:我不怕,我一定要坚强起来,坚持学习。师:得意洋洋的小贝当会怎么说?

生答预设:其实学滑板车也不难啊,我可真棒!

师:同学们,那动作不一样,语言不一样,神态肯定也不一样,一会儿,我们都要把这些不同写出来。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准备写作。先听清要求:(板书: 的小贝当)1.请你以“ 的小贝当”为题目写一个片断作文 2.用放大镜从头到脚放大,想象小贝当玩滑板车时的动作语言神态 3.适当加入其它的人物景的描写

我们这样分组完成:一二三四学习小组写胆小娇气的小贝当玩滑板车;五六七八小组写勇敢坚强的小贝当玩滑板车;九十十一小组写得意洋洋的小贝当玩滑板车。

听明白了吗? 开始写吧,注意:写字做好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头正、脚平、背挺直。

生写片断,老师巡视(10分钟)

四、展示评改,总结归纳(15分钟)

师:好了,同学们,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写完了,还有个别同学没写完,没关系,你们可以一边听,一边修改。胆小娇气的小贝当玩滑板车谁来展示?

生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你听出了玩滑板车的小贝当胆小娇气了吗? 生评再展示,师:她读得好不好?她不但读得好,还写得好。掌声送给他。同学们,他写的片段中并没有说小贝当是“胆小娇气”的孩子,他是怎么写的呢?

(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一个胆小娇气的小贝当写活了)

那勇敢坚强的小贝当谁来读

师:小贝当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好一个勇敢坚强的小贝当啊!同学们看,前面两个同学写的小贝当性格不一样,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动作、语言、神态)

哦,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出来的,现在老师再给你们2分钟时间,看看你写的这个片段有没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如果没有,你觉得应该加一个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神态,能让小贝当的性格形象更加鲜活。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改到这里,师:刚才小贝当胆小娇气,也勇敢坚强了,现在老师特别想见到那个得意洋洋的小贝当,谁来读?

大家也把掌声送给他

老师想问问你:你写得那么好,可是你也没见过小贝当玩滑板车啊,你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好呢?

师: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如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有亲眼看过的细节,就能把文章写得更加精彩。

刚才我们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能写出这样的小贝当。那你们想想看,加上这些描写方法,我们还能写出哪些性格的小贝当呢?(胆小如鼠、粗心大意、坚持不懈、半途而废)看来我们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还可以写出各种表现、各种性格的小贝当。现在把这三个阶段看成是小贝当的学车过程,如果把这三个片段加上一些过渡句衔接起来,是不是可以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你们想想前两个片段应该怎么衔接,是什么原因让胆小娇气的小贝当变得勇敢坚强了呢? 同学们看,后两个片段也缺少点什么,我们可以怎么衔接起来呢?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既然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就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你能否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呢?

很好,这是一个开门见山式的开头。那好,这样一来是不是就变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小贝当学车记啊!是吗?

五、拓展延伸、布置习作(1分钟)

让政治课堂鲜活起来 篇7

一、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是上好政治课的关键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 是奉献的事业, 师爱超过亲子之爱, 友人之爱, 亲情之爱, 因为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感。有人说:“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 而应是平等的交流。”课堂上, 师生之间以爱交流沟通。教师尊重, 热爱学生, 理解学生, 使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 大胆的发问, 勇敢的回答老师的问题, 以此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科学的方法构建和谐成功的政治课堂。这是上好政治课的前提。

二、把丰富的感情注入教学之中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渗透在方方面面, 表现在一切活动乃至一切细节中。上课铃响, 教师兴致勃勃地应铃声走上讲台, 满面春风的向学生问好, 学生的情绪会立马高涨, 与教师的情绪共振共鸣, 学生自然会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再者,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中的感情因素, 寓教于情, 有效地形成课堂审美氛围, 促使学生由美动情、由情生乐、由情晓理。教师的感情投入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处处扣动学生心弦, “情通则理达”, 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 教师感情的投入是师生沟通, 心灵交汇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板着面孔, 盛气凌人地说教, 势必造成“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闷氛围, 怎会不倒学生的胃口?

三、创设情景, 教法多变, 激情引趣

实践相人们昭示, 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要靠为师者的点拨、培养和引导。根据学科特点, 可巧使多种教法, 善用八面来风, 相机采取行之有效的教法。比如讲“美国的竞选制度”一节, 我把民主党比作“驴”, 把共和党比作“象”, 竞选好像中国马戏团的表演, 倒是玩弄政治游戏罢了, 为开启学生心扉, 我又放了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录音, 学生听得很来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执教“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一节, 我引用了成语“按图索骥”的成语典故, 伯乐在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 像一种蜘蛛的曰角, 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药饼。”有一天, 他的儿子拿着他的经书, 按照书上讲的千里马的特征去“相马”, 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良马, 额头同书上说的差不多, 只是四个蹄子不像垒起的药饼。”伯乐见了, 哭笑不得, 笑着对儿子说:“你的这匹马太会跳了, 大概驾驭不了啊!”听了这故事, 同学们不禁捧腹大笑, 我及时捕捉这一契机点拨:伯乐的儿子之所以闹出这个笑话, 是因为他死读书, 死搬教条, 唯书不务实, 违背了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怎么样才能从实际出发,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打开了课本。

四、坚持四字教学法

一实:就是坚持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施教, 并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优上等生提出较高要求, 对差生放宽尺度, 降低要求, 要求他们各有所得。布置作业也不强求划一, 不搞“一刀切”, 所谓蚁负粒米, 像负千斤, 牢牢把握量力性原则, 承认差别,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生活学习。

二活:即思想活, 教法活, 教学环节活, 教学方法多变、善变、套路多、思路活。一堂课不光用一个招式、一个模式, 可以鉴情而定。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法, 点将发言, 大胆答辩。相机而定, 随时捕捉契机, 巧借八面来风, 或蜻蜓点水, 或发其精威, 或解剖麻雀, 或降低标度, 或删繁就简, 或减少坡度, 或就坡骑驴等等, 总之, 一切要变通、流动, 机动灵活, 一招一式体现灵活性、可变性。

三准:即坚持以大纲和教材为准, 方法可变, 但万变不离其宗, 变化不离其正, 不超纲, 不脱体, 不逾矩。教学中力求语言准确, 切中要害, 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讲解准确、明了、简洁, 同时强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精:即要求教师坚持精讲、精练、精评, 在教学中善于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详细得当, 重点突出, 针对性强,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各种习题练习要坚持精析精讲, 不搞题海战术, 挑灯夜战, 对学生作业或考卷也要精讲精评。

四字教学法始终围绕求真务实, 面对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善于启发, 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让作文“鲜活”起来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22—01

根据多年来对作文教学的反思,我认为目前的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脱节;作文教学与课文范例脱节;作文教学脱离生动的现实生活,远离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作文教学忽视基本功的训练,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选材不当,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作文训练量小,一学期只有七八次;作文立题、指导和评改的训练过程单一守旧,流于形式,没有创新。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呢?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注意让学生苦练基本功。

一、多观察

多观察是指要多看、多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事、人。写作离开观察,就等于脱离了现实生活,文章内容空洞无物。一些学生在平时作文时,觉得无话可写,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观察积累。勤于观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思想认识,激发灵感,提高写作水平。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春草,作者用“偷偷地”、“钻”写它的形态,用“嫩嫩的”、“绿绿的”写它的颜色,细腻贴切而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时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和它的“小”、“嫩”、“绿”等主要特征。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用心观察,善于发现,注重积累,写出真情实感。

二、多读

关于读书与作文的关系,从古至今人们有许多论述。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过:“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形象地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因此,阅读是积累与写作的基础。积累的东西越多,写起来就越顺手。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一是阅读内容要通俗易懂,符合学生实际,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也才会有收获。如甘肃的《读者》杂志是很好的阅读材料,班级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供大家阅读学习。二是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能仅仅局限在一般的写作方法上。如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的体验会更加逼真、形象,兴趣也会更为浓厚。三是要引导学生准确运用精读、略读、跳读、速读、朗读等多种方法,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四是要因人而异,积极正确地评价每个学生,肯定成绩,多加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多写

由于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练笔,通常是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可长可短,内容、体裁不限,带有随意性,可根据每天的时间、兴趣来决定。日记贵在每天坚持不懈,随时把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或对以上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深了可以多写,尽情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感受不深时少写几句也未尝不可。除了日记之外,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摘抄优秀的文章、优美的词、句、段等。只要日积月累,天天训练,就会熟能生巧,灵感就会闪现,习惯就会养成,写作就会轻松起来。另外,语文教师在写教学论文的同时,也应多写“下水”作文,使作文指导更切实际,更具有针对性、鼓动性,以便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

四、多鼓励

怎样让人物“活”起来 篇9

——描写方法的妙用

树木岭学校周唯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点拨下,明晰思路,把握材料,大胆作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呈现逼真情境。

4.通过讨论、表演、集中修改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横向和纵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感知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呈现逼真情境,是本堂课的训练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表演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是世界上感情最丰富的动物。老师用相机记录下了同学们真情流露地瞬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别用一个字来描述:喜怒哀乐)这些情绪特征都是通过哪些方式表现出来的呢?(明确:从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中)在写人记叙文中,除了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表现人物外,还必须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和技巧,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在写人记叙文中,如果能适时地、成功地勾画出人物外形,有时哪怕只寥寥数笔,也对彰显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成功地进行肖像描写,做到鲜活丰满,生动传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剖析问题:

1.人物形象雷同化现象

很多同学写作文,一写到奶奶就是“深深的皱纹,慈祥的笑容”,一写到小女孩就是“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千人一面”的现象十分严重。

2.面面俱到,形象干瘪

有的同学在进行肖像描写时,喜欢将眼睛、鼻子、嘴巴、身高等等挨个介绍一遍,甚至连眼睫毛都不放过。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人物依然只是个平面的形象,不能抓住人物特征,显得芜杂,人物单调、刻板,难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难以鲜活立体起来。

二.方法点拨:

写出“这一个”――人物的个性化

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活境遇,不同的文化素养,当然肖像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两个长期相处一地的双胞胎,也会由于他们不同的脾气性格而产生肖像上的差异。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肖像描写一定要兼顾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等个性化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所写人物作细致观察,真正注意抓到所写人物的特征,有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再下笔。

三.情境设置

• 街头流浪者

我们在平时出门经过的街头,经常会看到很多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乞丐,有老人、儿童,也有妇女,有四肢发达的正常人,也有各种伤残人。有的跪在地上向行人不停地作揖,有的趴在路边伸出脏兮兮的双手……有一位作家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就启发我们:在写人记叙文中,适当的外貌描写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曾经看到过的乞丐形象?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清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四.鉴赏评价:

总结式描写法:先用铺陈之笔写出人物的服饰、外貌、神情等,再在最后用一两句简洁的话来概括,起到总结收束,加深印象的作用。前面写了她的头发、脸色、眼睛、装束等方面,细致地刻画了流落街头,对生活极度绝望的祥林嫂的肖像,最后用“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一句总结,加深读者的印象,也透出作者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①要抓住特征,忌面面俱到。如着重写粗糙的皮肤、干裂得像枯树枝一样的双手、呆滞飘忽的眼神、脏乱枯黄的头发等等。

②除直接描写外貌外,可适当作比喻、对比等手法。(她叉腰站着,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瘦、细、长、骨瘦如柴;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小姐扭着腰肢从远处走过来了

③要注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

④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其他操作方法:

1.扩展式描写法

“这时,我才注意观察起这位热心的老爷爷来。老人和大家谈笑着,在阳光的照耀下,脸上泛着红光,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显得那么慈祥和善。他身材瘦小,背稍驼,但很硬朗,一双枯瘦的手麻利地给客人端水倒茶。”这种描写法最简便,易掌握,也最稳妥,选定好中心,有了第一句的总括,下面的分写就不易离题,初学者可以多练此法。

2细节式肖像描写法:

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对人物这样描写:“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进行细节式肖像描写训练时,也要注意细节的选择,找出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动作、语言、肖像上的特点来写。

3导入式描写法及训练:

所谓导入式,就是由声音、眼光等引出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声音可以是说话声、脚步声、叫卖声、敲铃声等等,可以是所写人物发出的,也可以是他人发出的。

“阿――要栀子花、苿莉花……”一缕缕温软悦耳的苏州土音把我从梦中唤醒。……小巷深处走来一个卖花姑娘,她挽着一只精致的元宝竹篮,篮子里从浅到深依次排列着各种花朵。……姑娘打扮普通,苗条而不瘦削,一对黑得发亮的眼睛,好像从未见过什么肮脏的东西,危险的东西。

先声夺人,既引人注意,又仿佛在读者的耳畔响起了那么一声清脆悠长的吆喝声。于是,下文卖花姑娘容貌的朴素清纯便也在读者的意料之中了。

三.自导自演

创设特定情境下的肖像描写:

按照合唱比赛时前、中、后的不同时间段表演你的神态和表情,如比赛前的紧张期待、比赛时的精神抖擞、起初听到比赛结果时的欣喜若狂、了解真相后的垂头丧气……请其他同学结合表演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讲一段话。

四.自由空间

同一的人物的面貌会有不同的变化,请同学们将爸妈不同时期的照片翻出来进行对比,描写他们的容貌、神情、服饰变化,前后对比,深化主题。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读一篇成功的写人记叙文,你会感到作品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面前,深深地打动着你;合上文章,他(她)们的音容笑貌就会印在你的脑海中久久不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中的人更是千姿百态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呈现逼真情境,做生活的有心人!

上一篇:红太阳体智能课程第四节下一篇:2023新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