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庭院经济发展规划

2024-06-25

乡镇庭院经济发展规划(精选6篇)

乡镇庭院经济发展规划 篇1

为贯彻落实地**党委会议关于“庭院改造工作”的会议精神,根据市委提出的“春有花、夏有凉、秋有果、冬有暖”的总体思路,结合县委及农场的部署安排,扎实推进我村庭院改造工作,结合我农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任务主线,落实自治区党委、**相关会议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庭院经济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创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成立巴里镇庭院改造领导小组

组 长:刘伟

副组长:杨婷、李明阳

成 员:各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工作队长、全体包联干部

二、庭院改造目的、要求、目标

(一)庭院改造目的庭院改造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庭院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倡导村民树立现代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庭院的美丽和居家的整洁,带动整个农村面貌提升。同时,庭院改造也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之一,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脱贫的稳定性为出发点,农民的创收为核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庭院改造要求

全村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努力实现我村社会稳定和脱贫致富的奋斗目标,拆危房、拆土炕、建设板床、建厕所、生活区硬化、庭院种花,规范优化房间格局等。以“十小工程”为抓手,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庭院合理布局实现三区分离,形成“一村一品”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格局。

庭院改造做到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院子硬化、家家有水冲式厕所、家家有一架葡萄;小鞋柜、小衣柜、小书架、小药箱、小饭桌、小梳妆台、小厨房、小澡堂、小课桌、小衣架全覆盖。庭院改造实行三步走,确定改造对象、实施改造过程,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庭院改造工作。由村支部书记牵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发动二十户长,积极入户摸排,按照摸排要求确定需要改造的农户数。

(三)庭院改造目标

1、生活区改造

拆危房、拆土炕、建设板床、建厕所、生活区中地面铺砖、或者水泥、或者地板砖硬化,硬化率达到100%。三区达不到完全分开时,至少中间有栅栏分割,做到整齐、干净、布局合理。落实“十小工程”,新建的抗震安居房中需要修建火墙。清理庭院枯枝杂草、生活垃圾,确保庭院整洁。

2、种植区改造

种植区达到有鲜花覆盖,或者种植蔬菜,主要为茄子、辣椒、常见蔬菜。做好庭院中果树的修剪枝工作、施农家肥、以及果树嫁接,防病虫害工作。

3、养殖区改造

有固定的圈舍或禽舍、青储窖或者菜窖等、圈舍内有羊、牛、驴等,不得出现闲置状态。

4、抓好村容村貌整治

扎实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庭院改造工作按照“改进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坚持标准、逐步到位、因户制宜”的原则,从村容村貌治理入手,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使村的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不断加大土地整理工作力度。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对破旧危房进行拆除改建,集中建设,对拆迁的居民房屋进行土地整理。

四、工作步骤

1、组织动员阶段(1月15日-2月20日)。农场召开专题会议,层层宣传发动,对“庭院改造”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深入开展入户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实情,依据农户不同条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2、集中整治阶段(2月21日-4月30日)。把“庭院改造”工作纳入到脱贫攻坚提升工程中,同时积极发动下沉的包户住户干部给予支持。尽量发挥农户主体作用,各农户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坚持因户施策、精准施策,顺利开展庭院改造工作。

3、巩固工作成效(5月1日-5月30日)。着重对农村增量垃圾实行动态监管,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全面完成“庭院改造”工作目标。适时组织全村进行“庭院改造自查验收”,庭院改造工程观摩评比活动,并对庭院改造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保障措施

1、强化对庭院改造的宣传

利用周一升国旗后的村民大会、下沉包户住户干部入户、日常入户走访等途径,积极宣传庭院改造工作,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到庭院改造工作中来,利用互帮互助的形式,积极开展庭院改造工作。庭院改造中按照人员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分组分任务,流水线作业,确保庭院改造工作按照任务要求顺利推进。

2、严格管理,严格抓好规划建设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完成庭院改造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安排,认真落实庭院改造工作。

3、集中力量,全力抓好庭院改造工作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总负责,本组人员全部参加,具体进行任务分工,按照特长,按照分工逐户建设,建设完后再换一家。

乡镇庭院经济发展规划 篇2

乡村空间作为人与自然、社会环境长期进行适应和磨合的产物, 承载着村民的生活和生产, 构筑了聚落的生命机能[1]。新农村规划应该突出经济发展的要求[2], 现今我国正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应该具有“两型”社会的特点。因此, 乡村规划的目标在于为农民生活、生产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 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进而解决劳动力流失、中心衰败、经济缺乏活力等问题。

对“庭院经济”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研究应用, 有利于突出农业发展的延伸作用, 在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经济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探索在乡村规划中的经济循环发展模式, 从而提升乡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 进而缩小城乡差异, 并对乡村规划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庭院经济”模式的概述及发展意义

1.1“庭院经济”的发展现状

现今我国的家庭产业刚处于起步状态, 对庭院经济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研究应用也在探索之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收入, 另一方面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污染严重的居住环境使人们在身心健康方面受到双重挑战, 导致健康与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植物养生、环境养生的理念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追求和时尚, “庭院经济”模式的研究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欧美国家, 庭院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且衍生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即“庭院经济”模式。在发达国家, “庭院经济”已被看作是与市场并列的一种经济形式, 被定义为“利用家庭资本和家庭成员中不付薪金的劳动力, 来生产供家庭自己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家庭生产活动”, 这类活动又被称为“非市场生产” (Non-market Production) , 这种模式一方面创造了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增添了家庭和社区的福利[3]。

1.2“庭院经济”模式的概念界定

王光娟指出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为中心, 利用其周围的非生产占地、自留地、宅基地、坡台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面积和空间, 以及光热资源等固有优势, 从事以种、养、加工为主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4]。曾远程、陈德利、林辉才指出庭院经济就是以农户庭院及周围空闲地, 包括经批准经营的菜园、畜禽舍、池塘等为基础, 实行庭院内外时、空、能的优化组合和循环利用[5]。此外很多学者也对庭院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其核心内容是利用乡村闲置的庭院及周围用地, 通过农户自身资源优势所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 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笔者综合学者对“庭院经济”概念的相关论述, 并结合“庭院经济”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案例研究, 认为“庭院经济”模式是在乡村闲置用地中, 利用农户自身的发展优势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及相关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形式, 从而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率, 完善乡村规划, 美化乡村环境, 建立乡村产业链条, 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1.3“庭院经济”模式的特征界定

马保收指出“庭院经济”具有灵活性和规模性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经营的小型生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产品的产量和品种, 并通过农户联合经营形成规模生产, 从而为农民创收[6]。郑本军、谢云指出农村“庭院经济”主要模式有五种: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服务型和综合型[7], 其中, 种植、养殖型庭院经济以当地特色经济果木及特种经济动物为主, 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增值, 以乡村资源环境为载体发展“农家乐”, 积极探索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和生物链为主体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有效地把农村能源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此外, 还有学者对“庭院经济”的特征进行了相关论述, 其核心内容是依据农户自身经济特点、当地资源状况、农林特色等来发展相应的庭院经济, 并结合市场需求寻求多种模式的共同发展。

笔者结合“庭院经济”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案例研究, 认为“庭院经济”的发展要结合当地乡村的气候条件、资源环境状况, 因地制宜, 选择适合本地的、具有经济效益的农林作物、家禽牲畜, 发展农产品加工、手工作坊及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产业链, 形成多模式、多层次、绿色生态的综合型“庭院经济”。

1.4“庭院经济”模式的发展意义

“庭院经济”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研究应用, 可以有效利用村庄内的闲置用地, 完善乡村土地流转的形式, 形成“低成本、高效益”“小规模、大群体”“高集约、高技术”的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废料, 变废为宝, 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通过利用自家的房前屋后、犄角旮旯、斜坡屋檐等闲置空间发展“庭院经济”可以减少家庭开支, 并充实自家的“菜篮子”[8];通过“海陆空”三层多种经营[9], 可以最大限度的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 改善乡村中心衰败现象,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节约农民生活用能, 优化生活生产结构, 延伸农业产业链,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对乡村规划新模式的思考, 可以丰富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对当下我国新农村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 乡村规划中“庭院经济”模式的实践应用——以鸣鹫村规划为例

2.1 基本资料调查与分析

2.1.1 发展环境分析

(1) 区位环境分析

鸣鹫村区位优势突出, 位于蒙自市东北部高寒山, 地处两州五县七乡交界处, 北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阿舍乡、文山市德厚乡, 东南部与屏边县新华乡相连, 西北部与开远市羊街乡相连 (见图1) 。鸣鹫村背靠山体 (镇山) , 面朝缘狮洞山 (案山) 与杨柳河、左右龙虎砂辅弼, 既可抵御冬日寒流又可迎接夏日暖湿气流, 气汇聚于鸣鹫而不散, 于山环水抱处, 属藏风纳气之地, 地理位置优越 (见图2) 。

(2) 基地现状分析

鸣鹫村主要民族有汉、彝、苗族, 共有610户, 人口2492人, 劳动力1469人。有耕地2669亩, 其中水田848亩, 旱地1821亩, 人均耕地1.1亩。鸣鹫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以土地出租管理费、旅游服务组成, 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农业种植、牲畜养殖、劳务输出及个体经营, 大部分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不高。

(3) 资源现状分析

山水资源:鸣鹫村位于山地, 大部分属于喀斯特地貌, 周边自然山体连续完整, 起伏有致, 山上植被茂盛, 森林资源丰富。村内有河流经过, 从山上蜿蜒而下流经村落、农田, 水质良好, 景观优美。

种植、养殖资源:种植业以玉米、白菜、烤烟、三七为主, 并建有综合农贸市场, 便于农民农产品交易。养殖业以生猪和黄牛为主, 依托牲畜交易市场供应本地和周边市场。

建筑资源:村内建筑可以分为两部分, 传统建筑为土坯、砖木结构, 以彝族“一颗印”的民居形式为主 (见图3) , 除局部建筑破败以外, 基本保存良好。沿村内街道两侧, 建筑为两层, 有后院, 是“前店后寝”、“下店上寝”的功能格局, 建筑外立面保存较好, 雕梁画栋, 仍保留原来的建筑风格 (见图4) 。新建建筑位于村落外缘, 临近交通要道, 无明显风格, 建筑形式参差不齐。

历史人文资源:村内有多处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遗迹, 缘狮洞及古建筑群是省级文保单位 (见图5) , 清光绪年间始建道教寺院, 自山脚至山腰依山势排列, 整个建筑为“灵”字型, 建筑群分为三天门、八卦池、归真祠、聚仙阁、三清殿、白玉楼、晨钟、暮鼓、缘狮洞等三十多套殿宇。文昌宫位于村北,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 光绪十一年重建文昌宫, 并兴建文昌宫拜厅 (县房) , 开办私塾教授学习, 至民国十七年建立国学, 改名为鸣鹫国民小学, 为市文保单位 (见图6) 。此外还有曹士桂墓、曹士桂故居、曹家大院、锁翠桥等历史文化遗迹。村落内有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与祠堂, 还有反映农耕文化的手工作坊等遗迹。

非物质文化资源:鸣鹫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情况也较好, 如鸣鹫洞经音乐、鸣鹫花灯、鸣鹫花山节、芦笙舞及彝族仆人山歌, 这些文化的传承以音乐和舞蹈为主, 充分反映了当地的民俗民风, 体现了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特征 (见图7、图8) 。

2.1.2“庭院经济”模式在鸣鹫乡村规划中的可实践性

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存使得鸣鹫村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提升村落品质、创造良好的村落环境、延伸产业链, 拓展增收渠道,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结合村落内大量的闲置用地, 利用其特色的种养业, 发展可循环的生态农业, 形成“庭院经济”中的“种、养结合型”模式;打造“两型”村落, 充分利用生产生活废料, 延伸产业链,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形成“庭院经济”中的“四位一体”模式, 创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 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充分利用村落内的历史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发展配套旅游服务业, 使乡村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形成”庭院经济“中的“立体经营—综合型”模式。

2.2 乡村规划中“庭院经济”模式的实践应用

充分利用鸣鹫村的闲置用地, 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10], 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根据鸣鹫村的建筑空间布局、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习俗等现状, 适合发展的“庭院经济”模式可分为:“种、养结合型”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立体经营综合型模式。

2.2.1“种、养结合型”模式

依据鸣鹫村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可选择的经济树种有:苹果、石榴、樱桃、杨梅、枇杷、桃、梨、核桃、葡萄和花椒树, 可选择的藤蔓类经济植被有:西番莲、豇豆、豆角、丝瓜、黄瓜等, 可养殖的牲畜家禽有:猪、鸡、鸭、鹅、兔、牛、羊等。

这些经济作物在村落闲置用地中的选种原则是:在房屋的东西向以树冠高大的常绿树为主, 如杨梅、枇杷等;南北向以抗寒的落叶品种为主, 如石榴、桃、梨、苹果等。厅堂前、窗下、路旁种植葡萄, 以作为荫棚防暴晒, 促进室内凉爽[11]。阳台、屋面配置果树盆景等。庭院中的菜园以乔木、灌木相结合发方式, 充分利用庭院空间, 形成立体种养的经济模式[12], 如庭院中种植果树, 菜园中种植瓜果蔬菜, 从而在有限的面积上, 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根据现状村落内的庭院情况, 可进行“种、养结合型”模式实践的户数共127户, 主要分布于村落西南 (见图9) , 占总户数的21%, 以每户安置1~2个劳动力标准可解决127~254人的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

图10以村落内可实践的庭院为例, 所示面积80m2~120m2, 大部分地用于种植蔬菜瓜果。沿墙边种植藤蔓瓜菜, 开放院落为菜园及农忙时候的晾晒谷场, 门前阳台种植各种花卉, 美化庭院。现状中建筑为坡屋顶, 对于新建建筑 (平屋顶) 可以充分利用其屋面空间, 用于花卉种植及观景平台。同时在院内可以养殖牲畜、家禽, 这样的庭院经济模式不但可以减少日常生活开支, 充实农民的“菜篮子”, 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图例1表示的是攀缘爬藤植物, 如豇豆、丝瓜等, 以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及临街的闲置用地。图例2表示的是花架, 可以空中搭架葡萄、云南西番莲等水果瓜蔬, 既可以充分利用宅前空地, 又可以起到绿化庭院、营造舒适休憩空间的作用。图例3表示的是庭院之中的菜园及牲畜家禽养殖, 二者有机结合, 外围用篱笆围合, 创造具有生机的弹性经济空间。图例4表示的是适应本村落的经济果木, 以石榴、苹果树为主, 以充分利用庭院内的闲置空间, 形成“乔木—爬藤植被—牲畜家禽”富有层次的经济空间, 提供土地利用率, 降低村民日常生活开销, 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收益。

2.2.2“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四位一体”是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 以庭院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基础, 以太阳能为动力, 以沼气为纽带, 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 在全封闭的状态下, 将农户的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模式[6]。

通过乡村调研、入户采访, 了解到当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 其中烤烟、白菜、三七种植占较大比重, 粮食种植以玉米、水稻为主, 木材加工也占有一定比重, 因此, 每年的农林业废料 (如秸秆、废木料等) 非常丰富。

充分利用农林业废料, 以鸣鹫村中闲置的庭院空间用地为载体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 既可以拓展农业产业链, 增加农户创收渠道, 又可以形成“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 实现农村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根据“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生产、经营特点, 有4个生产基地, 可实践的户数共44户, 主要分布在村落北部 (见图11) , 占总户数的7.2%, 以每户安置2~4个劳动力为标准, 可解决88~176人的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

农民充分利用秸秆、玉米轴、废木料、谷糠等农林业废料作为食用菌栽培的物质载体, 食用菌收获之后可通过供应当地餐馆、集中收购方式增加经济收入。而栽培食用菌后的废菌料, 消除污染和杂质部分, 晒干后粉碎可作为牲畜、家禽的饲料;同样, 还可以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 用于照明、做饭。沼气渣可用来喂养蚯蚓, 蚯蚓喂养家禽;还可以直接施入田地中, 以作为绿色蔬菜、农作物的有机肥, 改善土壤结构, 培养地力, 提高产量[6]。而通过牲畜、家禽的养殖, 又可以为村民提供肉类、蛋类、奶制品, 其生产废料同样可以入沼气池, 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 从而提高农业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 形成一条生态、可持续的生产、生活链条, 既可以保障农村的原生态, 又可以提高村民的经济水平, 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新农村道路 (见图12—14) 。

2.2.3“立体经营—综合型”模式

鸣鹫村民族风情浓郁, 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 并保留着传统的商贸文化街道, 沿街的老商铺基本保存完好, 雕梁画栋, 年代气息浓厚。沿街建筑基本为“前店后寝”“下店上寝”的布局, 具有发展“立体经营—综合型”模式的可能。未来随着蒙自到文山高速公路的贯通, 这些特色的历史遗存、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农家小院必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至此, 潜在的人流量大, 休闲观光旅游必然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商贸文化街道经过整治改造后, 可进行“立体经营—综合型”模式实践的户数共26户, 主要沿村内主干道分布, 占总户数的4.3%, 以每户安置3~4个劳动力标准可解决78~104人的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 (见图15) 。

发展“体验式农家乐”, 可以使得游客逛农家园、吃农家菜, 体验农家休闲舒适的生活方式。发展民宿, 以村落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依托, 以当地传统手工艺制作为支撑, 打造民族风情商贸街, 使得游客可以住传统民居, 参观历史文化遗迹, 漫步于弥漫着商贸文化气息的传统街道 (见图16) 。

“立体经营—综合型”模式不但可以将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纳入进来, 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发掘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 (如当地的石雕、木雕等手工艺品) 。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农家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庭院经济”模式, 既可以发扬当地传统民族文化, 又可以增加农户创收渠道, 走出一条属于鸣鹫村特有的庭院经济道路。

3 结语

三种“庭院经济”模式在鸣鹫村内的实践应用, 可以解决293~534人 (197户) 的就业岗位, 有力解决了该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 对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增加创收渠道、创建舒适的乡村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庭院经济”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我国新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美丽”和“活力”应该成为乡村规划中的两个标签。“庭院经济”模式的表现形式有多种, 具体到规划中要因地、因时制宜, 找到适合当地乡村发展的规划模式。“庭院经济”模式的实践应用, 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 提高了闲置土地的利用率, 实现了乡村土地的流转, 延伸了传统农业生产链条, 拓展了农民创收的渠道, 并解决了农村中心衰退、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乡村规划中“庭院经济”模式实践的不断探索, 可以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确保乡村环境不断改善, 农民日益富裕。

参考文献

[1]陈铭, 亢德芝, 伍超, 等.村庄闲置空间规划中的“庭院经济”策略[J].规划师, 2014 (6) :106.

[2]刘韶军.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与新农村规划[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19 (6) :3-4, 41.

[3]盛云燕, 王霞.庭院经济[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1:1-3.

[4]王光娟.发展庭院经济, 增加农户效益[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4 (2) :11-13.

[5]曾远程, 陈德利, 林辉.泉州市农村庭院经济布局规划研究[J].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 2006 (1) :557-562.

[6]马宝收.庭院经济与农民增收初探[J].生态经济, 2007 (6) :85-90.

[7]郑本军, 谢云.庭院经济是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以湖南省张家界市农村为例[J].杭州:浙江林学院, 2005:13-17.

[8]王勇.晚熟庭院经济为民鼓起"菜篮子"[J].农业知识, 2015 (29) :32.

[9]徐文辉, 赵维娅.浙江新农村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和树种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1) :388-390.

[10]李友生, 黄春萍, 李灵."庭院经济"助推返乡农民工创业[J].中国财政, 2009 (16) :54.

[11]吴云霄, 邱兵, 屈亚潭.农村庭院绿化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0) :13146-13148.

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篇3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争取政策抓项目。严格按照《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江县招商引资办法(试行)》(通府办发〔2008〕34号)文件精神,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加快推进产业转移,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争取项目;二是联络感情抓项目。主动到县、市甚至省级部门去衔接、去沟通、去汇报、去联络,要增进感情争取更多的项目;三是寻找机会争项目。要采取多种形式,召开好本乡籍在外工作人员“叙乡情、建家乡、谋发展”会议,寻求支持。

二、争取项目,解决“四难”,推进兴隆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乡上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各办公室主任及村支两委责任人为成员的争取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结合本乡实际,找准发展路子,编制好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好产业发展政策;三要找准项目主攻方向,主要是在集镇建设和管理方面、解决民生民困方面、解“四难”方面、产业发展增收等方面做大做强文章。

三、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切实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我们要切实加强开会、办现场、请人来的工作力度,确保开会、办现场的质量、规格,提高兴隆的声望和知名度,从而为争取大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从内涵和层面两方面研究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机制,确保“把人请得来,把项目留得住”的工作目标;三是要把现有项目抓紧抓好抓落实,未完工的要实行责任倒查、工期倒排、问责到人,已完工的要加强后期管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改善民生,帮助民困,促进社会协调和谐。一是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视群众为衣食父母”的观点,增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才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也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二是认真执行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退耕还林、农业政策保险、农业良种补贴、计生奖励扶助、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兑现及督查。三是积极实施好城乡综合治理,彻底改变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管线乱拉的“五乱”现象,严管重罚,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四是认真搞好车站和农贸市场的选址、论证、规划和实施,让居民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加强党的建设,纯洁干部队伍,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积极发展党外人士,多渠道组织干部进行培训、轮岗;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手清理在编不在岗的公务员和机关事业人员,限期返回工作岗位;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逗硬实行“三问”责任制,问出责任心、问出责任感、问出紧迫感、问出危机感;四是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理论和实践水平,认真执行政府机关中心学习组制度,凡事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五是严格干部工作纪律考勤,工作实效考核,逗硬执行“四个服从”,努力争做创机关形象、树个人形象的先锋楷模,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六、抓好安全维稳工作,确保全乡人民安居乐业。一是严格实行信访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

责制,要把信访突出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不能将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如确需向上级报告的,必须提出书面处理意见;二是谁主管谁负责;三是谁承办谁负责;四是落实包案负责制;五是实行分类负责制。及时发现信访苗头和倾向,深入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突发性群体事件,要快速反应,相关责任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处置,必要时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实行一人盯一人、几人盯一人,24小时无缝监控,确保不失控。

七、抓好当前农村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是抓好晚秋生产。按照兴府发[2008]60号文件要求坚决做到“七个一”,整办好渔池村、玛瑙村、芝坪村、太平村、和票草村的晚秋生产现场,抓紧抓好农民增粮增收的最后一道防线;二是抓好大春水稻病虫害防治。乡农业综合服务站要强化宣传、认真实施、跟踪服务、加强督查,要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三是抓好畜牧防疫和增养。大抓生猪发展大户、家禽喂养大户,畜牧站要搞好规划和服务,在激励机制上求新突破;四是狠抓双孢蘑菇生产。要把秋季稻田蘑菇生产当成一季主粮来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严把工作考核,逗硬奖惩,搞好规划,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八、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一是要严格实行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加强各部门工作的督查,制定好下半年工作的整改实施意见,实行分管领导一月一安排,一月一检查考核的办法;二是改革工作考核方式方法,即由过去的定时考核为分阶段考核,由过去的集中考核为分管领导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并实施,由过去的单线考核为条块结合考核,确定等次;三是民兵武装、安全维稳、人口计生、社会保险、林权改革、农业、民政、水利、交管等部门要随时加强监管,对照年初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搞好查漏补缺,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抓紧抓好抓落实,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

乡镇经济发展思路探讨

文章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作者:唐岩 发布时间:(2007-9-10)浏览次数:3635

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 2 —

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

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我市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万科西山庭院规划设计介绍及图纸 篇4

(一)项目定位:

北京市海淀区以历史、文化、风景为胜,本项目位于此京西上风上水之地,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附近,周边历史文脉丰富,并为中关村概念大区所涵盖。

目标人群很大一部分属于知识阶层,有着较高教育程度,甚至留学背景的成功人士,他们以知识资本完成财富积累,经历了漂泊和奋斗之后,对于更高品质住宅的要求便凸显出来,对“身心归宿”和“真正家园生活”的向往愈发迫切;他们在对整个西方文化、社会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产生新的审视,“西山庭院”正是希望让他们在选择高品质居所的同时,能够获得文化认同及精神上的归属感。“西山庭院”崇尚时尚和品位,追求生活品质和格调,是居住条件舒适豪华但不张扬的第一居所,也是有着等同财富和人文理想的人群的聚集之地。

院落友居,人文大宅——创造出一个符合当代中国人价值取向和居住观念的新居住社区。“西山庭院”是古典的,它秉承独有的文脉特征,以北京的院落精神架构传统风范;“西山庭院”更是现代的,它建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既满足现代人高品质的生活要求,又引领人们逃脱商业社会机制下的辖制与奴役。“西山庭院”创造了这样一种可能,摆脱喧嚣,洗尽铅华,重归庭院,体验生活的艺术。

(二)主题: 总体规划——新城市主义,院落文化,体现“融合”的价值 新城市主义的规划概念,在城市肌理中体验回归自然的生活;

院落文化——四合院被现代文明所解构,其中所包含的审美要素变成了文化遗产被人们所缅怀,并升华为人们一系列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的载体。当东方遇到西方,现代吸纳传统,重新回到“庭院”的生活才有可能使仅仅是“集合”在一起的人群变成友善的邻居。构建新的居住群落,和谐自然的人居关系,强调邻里的生活氛围,人以群分的相聚相融,通过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创造出一个友善、轻松的居住氛围,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一特定人群共同的价值取向及社会功能,使得同一屋檐下的“业主们”在充分享有私密空间的同时,通过健康、丰富的人际交往,实现人的社会属性;寻找真正“家”的感觉,“小家”与“大家”的融合; 通过古典与现代兼备,东方与西方汇融的理念达成“人文大宅”的目标,是中国传统居住精神与现代化生活品质的融合;

居家的舒适感和环境景观的融合; 私家领地和公共场所的融合;

阳光与建筑,山景与水系,绿树和花卉。

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篇 规划设计理念

住区的建设过程就是在创造新的生活,而新的生活又是城市整体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城市主义从城市背景的角度,系统的研究城市局部的发展,使每一个局部都能够成为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从而保持城市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西山庭院的规划设计体现城市机理的延续,采用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概念,创造院落友居、人文大宅的居住文化。

整体规划沿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层层递进,辅之以精致得体的细节追求,以期通过不同空间形态增进人们多样化交流的可能,构成现代人的理想人居环境。

一、空间形态 1. 空间结构

新城市主义通过对城市空间类型分析,认为空间表征的首要因素是空间结构,是那些由建筑体量夹杂的具有某种空间限量特征的结构关系。

西山庭院在规划用地中首先强调出主要的空间结构。

“形象地带”——以小区东北主要入口处展开的轴线形象空间;形象地带给顾客以展示小区形象的作用,两侧底层商铺围合出舒适宜人的商业休闲步行街道,形成一个居民休闲、交往、享受阳光和空气、体验欢娱和品位的人气区,并提供小区住户日常生活所需的解决。步行街中间布置有绿化休闲的情调空间,两边有架空的商业柱廊。它是展示高尚品味生活的场所;是欧式的西方古老商业街的抽象提炼;也是回味北京京都街市文化的载体。“景观地带”——小区用地中从东至西方向设计了一个以草坪和低矮灌木为主的开放空间,以迎对西山景色。景观地带向西南敞开的方向没有建筑物等遮拦,可以起到借景之作用,景观地带成为西山风景区向小区的延伸。在景观地带两侧布置居住建筑用地,使小区中形成一个明确的视线走廊。“景观地带”作为贯通东西的小区公共绿地,更体现自然生态,让居民能享受大自然的魅力,与用地环境相结合,有相宜的尺度和绿化层次。

“绿色走廊”(邻里绿地)——在整个景观地带中结合路网和住宅街坊的布置设计了五条线形的以乔木绿化为主的步行长廊,这几条南北方向平行的绿色走廊与景观地带相交汇,使小区的人们无论住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到达景观地带,不出小区就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西山风景。贯穿南北的绿色走廊是小区的“巷”,是趣味和含蓄的空间,是理性的,有文脉的,和居民最直接的空间,以提供居住者识别特色;也是“城市空间”和居所的过渡,是院落和中心公园的连接体。

“休闲地带”——在小区的东西方向结合用地形状设计了一条步行街道,将小区的各种功能串联起来,使居民置身于绿色走廊之中,提高居民对居住小区在环境方面的认可程度。“休闲地带”空间形态丰富,通过建筑的错位,局部放大,产生韵律感。环境绿化设计体现休闲的主题,围绕活动、休闲的内容布置,有参与的趣味,形成小区的“街”。

2. 公共空间

住宅的环境质量并非指那些单一的绿化景观,交通顺畅,生活方便和居住安全等因素,而是将这些因素通过强调公共空间的质量加以整合,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住区户外环境。

西山庭院在几个线性的地带空间的交汇处、进行了重点公共空间的设计,包括围合、局部放大和增加地表特征等方法。

商业街和中心绿化带交接处放大为“水景广场”。它是建筑自然围合成的街区中心的概念,是形态的中心,追求生活的味道,亲切的感觉,而不是规则的、人为的、过分几何构图的无生命的形式,是小区的中心。

公共空间的多重性在于它是小区空间类级相联系的纽带。西山庭院强调设计了街坊式的住宅形式,街坊中间设计了院落,进而形成十字形的路网格局,这样的形式使得空间的类型非常清楚,为公共空间的形成和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 街坊与院落

从城市中心到大街,从大街到街坊、再从街坊到住宅,这是一个完整的城市空间序列。其间记载着、产生着属于城市的生活与文化,街坊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的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它将居民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整个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成街坊院落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的目的是使居民产生对城市的联想,对自己居住环境的关心。该小区的开发面对的客户数量并不太多,又与市区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这样的格局不会使居民产生离群索居的感觉。

院落是聚合住区居民,使其产生并保持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空间环境。

内庭院是居民直接感受的环境,是提供归属感的载体。强调空间围合感,强调属于自己街坊的个性,同时促进居民在院落中的共同活动的可能性,促进居民的相互交往。

每个内庭院以其环境设计主题各具特色,是有品位的,安全的,有居住气氛的,可交往的,体现居住品质的,“大家”共享的场所。

二、空间类级

住区的室外空间实际上是以不同的空间类型而存在,而各类型之间又有一种递级关系,因此需要建立空间的类级观点。

1、区外环境——道路系统——停车场所

从小区外部进入的机动车动线被设计为从区外环境进入小区外环道路系统,从外环道路系统直接进入各院落地下车库入口。机动车动线的公共性逐级减弱,并减少机动车对小区内的干扰。

2、道路空间——庭院空间——过渡空间——居住空间 小区内居民进入居住空间的流线规划为从街坊外的道路空间进入庭院的共享空间,然后进入住宅楼的门厅和竖向交通空间为主的过渡空间,最后进入各自的居住空间。因此居民进入居住空间的过程是一个从公共性到私密性的递级变化的过程。

3、居住空间——庭院空间——绿色走廊——景观地带

小区内居民进入景观地带的流线规划为从居住空间进入庭院空间,再从庭院空间进入绿色走廊,然后到达景观地带。居民融入自然的运动趋势逐级增强。

三、地带空间

修正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理论,用边界和功能模糊的地带空间取代过去严格划分用地空间的方法。

西山庭院在几个重要空间结构的规划中使用了形象地带、景观地带和休闲地带的概念,目的是使这些大面积的用地能够包容更多的内容,其中允许一些过去规划概念中认为不能相容的内容相互重叠。(因为该小区的户型较大,居住人数有限,且外出活动的时间又分散,所以这样的处理不会出现太大的矛盾。)

地带空间概念的引入,不仅使小区的土地使用效率提高,而且为这些较大面积的开敞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含意,极大的容纳住区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使住区的形象更加丰富生动、亲切宜人。

地带空间以其规划定义功能为主,兼容其他相关内容的设计方法是以强调定义功能为前提的,每一个地带空间都应当突出其包括地面铺装在内的标志性,使每一位居民在进入地带空间之后都能意识到空间特性的存在。

四、回归城市

注重沿街建筑的连续性,创造成为属于城市一部分的有机住区。

西山庭院所采用的街坊式的住宅单元,使道路两侧的建筑具有连续性,特别是沿几个地带空间两侧的建筑形象完整和谐,小区的格局可以说完全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延伸。这样的规划方法,将小区的建设与城市的文化脉络联系在一起,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使小区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小区建设完成之后,住宅的品质将随着时间的延续和文化底蕴的积累而不断提高。

第二篇

院落单元的设计

院落的设计为每个街坊的居民创造了一个内向型的空间,增加了街坊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虽然是采用街坊的形式,但住宅仍然是以南北朝向为主。南北两栋住宅围合成一个院落,院落的东西两端为庭院的人行出入口,并设有为此院落独有的共享空间,增加每个院落住户的归属感。

住宅的设计根据面积要求采用平层与复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既满足了不同住户的需求,又增加了户内的空间感受。首层及顶层住户均享有独家的室外庭院和屋顶露台,提高了小区的生活品质。

每一户住宅的房间的均为南北朝向,既可看到远处西山的景象,又可随时观察到院落的朝曦暮霭、四季景致。

庭院南北两侧的住宅底层为地下车库,住宅楼的竖向交通一直通至地下车库,住户停放车辆后可直接通过楼梯到达自己的住宅,相对独立安全;院落为开敞式的步行活动空间,室内外高差为0.6米。这样使小区内人车分流,便于居民的出行。

院落以硬质铺地为主,点缀雕塑作品、盆栽植物及部分草地,每个入口单元强调形象处理,东西庭院入口的围和处理与庭院整体效果协调,在可能情况下增加竖向伏墙绿化。

每个院落有不同的标识设计,不同的进入方式,有空间和构筑物的过渡,体现不同的气质和氛围。

第三篇 功能分区

整个小区由13个院落,五个地带空间(形象地带、景观地带、绿色走廊、休闲地带、院落),一个公共配套区(商业街、会所、幼儿园)组成。小区的东北角布置商业街、会所、幼儿园,5#、6#楼东侧设置底商,与东侧的商业街共同形成小区的步行商业街。8班全日制幼儿园(3个托儿班、5个幼儿班)为大区配套,其出入口从商业街引入,并设计了单独的儿童活动场地。其余小区内配套的设备用房根据其服务的半径,放于小区的相应位置。

第四篇 交通与停车设计

小区分两期开发,一期开发东半部,二期开发西半部。设计了三个出入口,北侧两个,南侧一个。其中在小区北侧路偏东的为小区的主要人行出入口,是小区形象地带的开始;还有两个小区的车行出入口分别设在小区北侧偏西以及小区南侧偏西。会所及公建配套综合楼设置在小区的东北角,有独立的形象,并设有相应的停车场。

机动车交通从小区外城市道路进入小区内外环道路系统,并由此就近分别进入所属院落的地下车库出入口,使机动车能够便捷的到达目的地。沿小区北侧及南侧内部道路设有来访客人的地面停车位,以方便访客停放车辆的要求。

小区住户机动车采取地下车库停放的形式,小区内共有6组地下车库。基本上为每两个院落构成一个地库,就近组合,每个地库规模的控制既照顾了住户在地下的感受,又满足了防火及疏散的要求。

由此,小区内实现完全的人车分流,车行道沿周圈绕行,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就近停车,方便入户。环形车道以内为步行系统,安全舒适。

小区为全封闭式管理,小区车行出入口设计注意岗亭对车辆进出检查的方便,注意停车、检查、进出等相互间的关系,力求顺畅便捷。

项目主要设计指标

小区用地面积:9.8814公顷

 小区建筑面积:145852平方米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112709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33143平方米  住宅建筑面积:106419平方米 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1874平方米  总户数:639  会所建筑面积:1808平方米(地上1109平方米) 商业建筑面积:1965平方米(含底商) 物业用房建筑面积:395平方米  幼儿园建筑面积:2467平方米  其它小区配套建筑面积:924平方米  容积率:1.14  小区绿化率:30%  结构体系:住宅部分为剪力墙  外装饰材料:面砖、涂料、局部石材  栋数:26栋

 建筑形态<建筑层数>:地上五层<4跃5层或5层退台>,地下一层<车库>  住宅层高:3米  小区车位数:

其中 地下住户车位:618个(其中可售车位549个)

地上临时车位:61个

户型设计

(一)户型平面设计说明 1. 适应现代人多元化生活对居住空间的需要和不同兴趣爱好及文化背景的知识阶层对居住环境的复合要求,户型采用3+3 <或3+X>空间设计,多元化功能组合的设计概念,使居家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居住习惯和使用要求灵活变化。2. 3. “流动空间”的设计概念使户内空间划分相对独立又相互连贯,有良好的通风对流条件。主力户型的功能空间组合为:“3厅”<起居厅、餐厅、多功能厅>,“3室”<主卧室、次卧室、卧室兼书房>,双厨<中、西厨>,双卫<公用卫生间、主人房卫生间>,双阳台<南、北阳台>,南向阳光房;门口设入户玄关及衣帽柜。

4. 朝南。

5. “玄关---起居厅餐厅---多功能厅”视觉连续开敞,功能划分多元而细化,增加附设功能的主力户型为一梯两户的4-5层板式、12米宽大开间设计,3间<起居厅、主卧室、次卧室>细化设计以体现豪宅的丰富空间层次。

6. 7. 每户均结合衣帽柜设计有宽大的入口玄关,相对独立,有门厅的感觉。

主力户型的起居厅南向布置,面宽均在4.5米以上,平面设计尺寸及动静流线设计合理,便于家具的布置。

8. 起居厅的外窗设计为大面积落地窗或低窗<设计窗台高度为450MM>,直接面向花园,景观视线及朝向均好,避免阳台对起居厅的视线及采光的影响。

9. 餐厅、多功能厅、开敞式的中西厨房形成又一个享受家庭温暖、亲情交融的空间,更适合“朝分夕聚”的成功人士体会家庭生活的乐趣。

10. 独立的餐厅设计,有良好的采光通风,体现兴旺大家风范。

11. 多功能厅面向庭院或中心花园,采用大面积的转角凸窗或低窗设计,有良好的视线景观和通风条件。该空间为时尚品味人士特别设计,根据居住者不同文化修养背景灵活赋予其使用特性,以展现自我,体现人生价值。

12. 主力户型主卧室4.2米开间,宽大舒适;进入式衣帽间;主卧室卫生间按四件套设置<手盆、座便器、浴缸、淋浴间>、双手盆设计,让主人充分体验豪华居所的尊贵享受。

13. 主要房间、厅的外窗均采用低窗台、反梁结构设计,使室内视觉更开敞明亮,室内外空间视线更为连续交融。

14. 首层户型南向设私家花园,北向设个性场所,与公共花园或道路有高差,以增加首层住户的私密感。私家花园设计有低矮护栏,使私家花园和组团庭院既分又合,视觉连续。15. 单元首层及地下室入口门厅体现豪华府邸的感觉,地面和墙面用石材或较有质感的高档材料,装修一次到位;每户有独立的信报箱,设计考究、方便。

16. 垂直交通开敞明亮,采用共享空间的设计,和首层门厅结合一体,有良好的景观视线,人在上下楼梯时能直接欣赏室外的景色。

17. 楼梯踏步用石材面层,铁艺栏杆、实木扶手;楼梯入户处或休息平台放大处理,设置供人休息或邻里交流的场所。人性化的设计让居住者体会舒适的感觉。

(二)户型平面图及特点分述

1、A1户型

户性特点: 共享内庭院,新空间体验 3+3概念,空间灵活多变以适应多元化情调生活。除起居厅、餐厅外,活动厅为住户提供展现个人风格和品位的场所,大面积的低窗设计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景观视线,住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灵活使用:或作为茶室、或作为画房、或用来展示自己的无价收藏、或用来实现自己作为发烧友的家庭影院,当然也可以做客房使用。

中、西厨配置,餐厅、厨房形成一体化空间,餐厅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配电视接口,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培养感情的场所,为住户提供家居生活的新体验。

三间〈起居厅、主卧室、卧室〉朝南,主卧室和卧室之间隔客厅,相对独立。

起居厅、阳光房、开敞阳台形成连续的由内到外的过渡序列,落地窗,视线开敞、采光通风良好,起居厅4.5米面宽设计,宽大舒适。

2、B1户型 主卧室带进入式衣帽间、四件套配置卫生间,4.2米面宽、低窗台设计,景观视线和采光均好。流动空间的设计使该户型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足够的储藏空间

户性特点:

l 流动空间设计,新空间体验 l 3+3概念,空间灵活多变以适应多元化情调生活。除起居厅、餐厅外,活动厅为住户提供展现个人风格和品位的场所,大面积的低窗设计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景观视线,住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灵活使用:或作为茶室、或作为画房、或用来展示自己的无价收藏、或用来实现自己作为发烧友的家庭影院,当然也可以做客房使用。

中、西厨配置,餐厅、厨房形成一体化空间,餐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配电视接口,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培养感情的场所,为住户提供家居生活的新体验。

三间〈起居厅、主卧室、卧室〉朝南。

起居厅、阳光房、开敞阳台形成连续的由内到外的过渡序列,落地窗,视线开敞、采光通风良好,起居厅4.8米面宽设计,宽大舒适。

主卧室带进入式衣帽间、四件套配置卫生间,3.9米面宽、低窗台设计〈450〉,景观视线和采光均好。

(三)户型分布说明图 流动空间的设计使该户型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足够的储藏空间。

智能化系统

(一)对讲系统:

在小区三个主入口处各设一套对讲系统,由保安控制,通过中控主机可直接拨叫每户的对讲系统。小区每个单元门处设一个可视对讲系统,联网中控室设在会所。小区主入口、车库入口和地下室楼梯单元入口处设IC卡一卡通系统。户内设紧急求助按钮,与可视对讲合并。

(二)电视电话网络:

每户起居室、卧室(3m面宽以下的卧室除外)、餐厅、书房均设电视插座各一个。

每户两条电话外线,起居室、主卧室、主卧卫生间(与主卧相连的分机)均设电话插座各一个。每户设宽带网信息出口两个,设在起居室和书房。

每户设一台弱电综合箱,将住宅电话、宽带网络、双向有线电视等应用功能统一管理。为家居空间智能化和信息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环境园林设计

景观设计主旨

——东方遇到西方,现代吸纳传统,重新回到“庭院”的生活;充分满足对追求有人文感的居住氛围,高品位住宅及其周边环境和当代生活模式的需求。

地带空间结构——形象地带、景观地带、绿色走廊、休闲地带、院落。个性化主题院落景观设计 景观水系

移栽成树,营造成熟社区氛围;注重主题院落内种植搭配的文化意味

景观设计概要 1. 当东方遇到西方,现代吸纳传统,重新回到“庭院”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友善、轻松的人文居住氛围。2. 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为住户提供丰富的户外空间体验,藉此丰富的体验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住户的生活模式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生硬的强加上某种预先设定好的行为模式,意想不到的体验而不是对某种回应的强烈期待。景观设计伴随着每一个住户独特的个性和视角而鲜活起来,从而创造出花园里独有的新鲜,充满活力而又引人入胜的社区。

3. 小区的园林设计是用地区域环境和周边景色优势的延续,有空间层次感:项目西边远是连绵的百望山,近是京密引水渠200米宽绿化带,南面远眺佛香阁,因此中心花园的园林设计在视觉及空间尺度上与环境相适应,看不透,大而不旷,层次丰富;近人尺度的园林如宅间绿化、道路绿化、私家庭院绿化则是亲人尺度的,细部设计丰富而有品质,体现情调和时尚,有具体生活情节的安排。

4. 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小区内绿地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如⑥商业街空间、⑥中央公共绿地)、半公共空间(如⑤17#、20#、25#南北两侧的半公共绿地、④幼儿园庭院空间、③组团之间南北向的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如②组团内的半私密内庭院)、私密空间(如①住宅楼栋前后的私家庭院),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注重建立一种从私人到公共的秩序,并以山水花园城市为基调,结合传统与自然风格,发展出西山庭院整体景观方案。

5. 内庭院特色:每个组团所包含的内庭院是不同的园林景观主题,不同的园林风格,不同的构成元素,不同的植物搭配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享受和情调。

6. 水景的运用:水景的运用在以下几方面体现:水景是小区园林设计的主题之一;水景和植物的搭配;水景和建筑的搭配——如建筑座落在水面上,室内空间和室外水景相连续;

7. 主题景观设计:为体现小区人文特点,适当布置主题类景观,以体现时尚的、有历史文化感的小区特色。

8. 景观设计与户型设计相结合:有景色的房间尽量多的争取开窗面,采用落地窗或低窗,并与家具的布置和室内活动相联系;每户有景观阳台或阳光室。

9. 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与社区的品质相适应,植物形态优美,色彩丰富,体现情趣和品位。考虑季节的变化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10. 在园林景观中,“西山庭院”也借用中国民居的装饰风格与典型符号,与现代的园林规划格局相结合,融入到甬路、矮墙、花钵,以及整个视觉引导体系中。11. 在材质的选择上,局部采用青砖、墨玉、汉白玉、粗陶等材料,通过黑白灰等中性色彩,表现“淡而不厌,简而有文,温而成理” 的朴素天成的审美取向,用昨天的古老语言对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全新的诠释,营造含蓄、内敛的园林特色,凸显未来业主的文化修养与人文精神,以及开发商的文化考量与人文关怀。

景观设计分析

1、空间功能及性质分析:

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小区内绿地空间可分为: ——公共空间(如⑥商业街空间、⑥中央公共绿地)

——半公共空间(如⑤17#、20#、25#南北两侧的半公共绿地、④幼儿园庭院空间、③组团之间南北向的半公共空间)

——半私密空间(如②组团内的半私密内庭院)——私密空间(如①住宅楼栋前后的私家庭院)

基于以上分析,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注重建立一种从私人到公共的秩序,并以山水花园城市为基调,结合传统与自然风格,发展出西山庭院整体景观方案。

景观设计说明

1、目的:

西山庭院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满足对追求有人文感的居住氛围,高品位住宅及其周边环境和当代生活模式的需求。

2、构成:

西山庭院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系列“家园”式庭院;每个庭院由两栋建筑围合而成。这些庭院通过一个序列由私密逐渐引向中心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组成包括:一片既可以容纳积极的群体活动又可以提供平静的家庭聚会的中心草地;喷泉;露天广场;树荫下的休憩空间;花园里的漫步空间;小山上的远眺;儿童游戏场地;幼儿园以及一条商业街等。

3、设计理念:

(1)当东方遇到西方,现代吸纳传统,重新回到“庭院”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友善、轻松的人文居住氛围。(2)通过一系列精神,社交以及娱乐活动的体验,希望西山庭院的住户能够藉此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其中,设计为住户提供丰富的户外空间体验,藉此丰富的体验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住户的生活模式和行为。

(3)接近自然,亲密自然是贯穿西山庭院景观设计始终的又一个设计理念。通过忠实自然的坚定理念,把一个个充满启发性的形式、色彩、肌理、材料和有机的图案汇织成社区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有机的整体里面,一条东西贯穿的轴线成为具有象征意义又有视觉联系的走廊。它不仅将社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时通过它的指向,在视觉上营造了社区与西山对话和呼应。

(4)西山庭院景观设计的空间体验是有秩序和层次的。从私人休闲的私密空间到为有计划或者自发的社会群体活动的空间的营造,在不同层次和尺度上构成社区的骨骼结构,将社区有机的建立起来。

(5)在园林景观中,“西山庭院”也借用中国民居的装饰风格与典型符号,与现代的园林规划格局相结合,融入到甬路、矮墙、花钵,以及整个视觉引导体系中。

(6)在材质的选择上,局部采用青砖、墨玉、汉白玉、粗陶等材料,通过黑白灰等中性色彩,表现“淡而不厌,简而有文,温而成理” 的朴素天成的审美取向,用昨天的古老语言对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全新的诠释,营造含蓄、内敛的园林特色,凸显未来业主的文化修养与人文精神,以及开发商的文化考量与人文关怀。

4、组团内庭院

与完全封闭的私家园林和彻底开放的公共空间不同,作为组团内的“第二起居室”,半私密性的内庭院的整体设计秉承了独有的文脉特征,以北京的院落精神架构传统风范,给居住者一种相当清晰的“后园”感觉。它为人们的交流来往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人们在享受高品质的现代化居住条件的同时,又能找回声闻相应的邻里情怀。

内庭院与建筑整体紧密相关,材料相配。内庭院的主题赋予庭院独有的场所感和个性,以主题为线索和框架,形成某种感觉,同时,以此组织空间、场所和人的使用感觉,注意内庭院的亲和性,塑造浓厚的生活氛围;在有限的空间内注重细部。设计中注意创造交流的空间,引导一种生活方式;并考虑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如儿童活动和老人活动。每一个庭院中都提供了不同空间的划分:读书,交流,休憩,玩耍的空间。作为“家园式”庭院,它为住户营造了一种稳定而又舒适的家的感受。首层的私家花园高于庭院,这种高差的设计在为住户提供足够的私密性的同时也保留了视觉上与内庭院的交流。

以“风、水、叶、山、松竹梅”五个主题为线索组织各内庭院设计,分别赋予十个完整的内庭院。原则上,每两个通过组团之间南北向半公共绿地(neighborhood garden)相邻的内庭院共享一个主题,同时,相同主题的内庭院之间也有变化,并将主题延伸到组团之间南北向半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重复。

小区北侧6个组团从东往西依次为:风(5#和6#楼间,内含太阳主题)、叶(7#和8#楼间、13#和14#楼间)、水(15#和16#楼间、21#和22#楼间)、风(23#和24#楼间,内含月亮主题)。取“日生叶、叶依水、水映月”之意。

小区南侧4个组团从东往西依次为:山(1#和2#楼间、3#和4#楼间)、松竹梅(9#和10#楼间、11#和12#楼间)。

每个内庭院内考虑种植几棵大树,选择树形好的落叶乔木,并有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开花树,基本不种常绿树。

(1)“风”主题:

庭院内的景观元素采用富于空气流动感的构图,流线形的铺装、弧形墙等,无不显出风的特质,并融入日月主题。

风庭院

(2)“叶”主题:

以叶形构图为基调,穿插在南北向的铺装上;“叶面”处理以绿化为主;内植大树,提供荫蔽空间;院内有一水面,水面一侧的绿地上有一叶形雕塑,同时也是盛水的容器,水自然溢出跌落到水池中;还有一凉亭,供赏景、活动之用;材料的使用与建筑协调。

叶庭院

(3)“水”主题:

自然曲线形的水系象征溪流,穿过大部分区域;各区域内有砖、河卵石、常绿灌木、草坪等各种质感的地坪和饰面,提供了各种活动的可能性;种植遮荫大树,并有就座、休憩空间。

水主题庭院(4)“山”主题: 山庭院

通过高差变化和象征山的堆石体现山的主题;采取草地、铺装、花坛的穿插组合分割空间、限定不同区域,并有带花架的遮阳亭。

(5)“松竹梅”主题:

采用对中国传统的美国诠释,创造出富有中国文化意味,同时又不失现代感的主题景观。松:种植形态好的松树,成为可赏之景。

竹:用竹搭成的凉亭,是人们休憩、切磋棋艺的好去处。梅:点缀其间的梅花,使庭院在冬春季节显得与众不同。

以上三种元素互相交融、组合,将庭院空间自然划分,区分出各功能空间。松竹梅主题庭院

5、邻里空间:

两条通道联系着每一个邻里空间。其中一条主路由休憩空间和花园点缀,将每一个庭院主题的特点延伸到更大的社区景观中去。由此,通过营造自身的特点,同时基于与相邻庭院主题的连贯性,邻里空间成为一个节点,成为一个纽带,将庭院和社区中心景观核心自然而有机的联系起来。另一条通道是服务性质的,是机动车进入地下车库的入口。通过人行道将邻里空间向南向北或者联系到社区边缘的步行道或者联系到社区中心的公共景观空间,邻里空间的个性得以加强。

整个社区的机动车流线是环形的。机动车进入地下车库后不再影响社区内的景观核心。通过这种人车分流的流线设计,营造出对自行车和步行人流非常友好的公共空间。这种设计非常有效地体现了社区的理念,在机动车包围的大环境下成功地营造了一个以步行为主的内环境。

6、会所广场和露台

会所前的广场正面对会所,提供了一个既精致又舒适的由植被点缀的入口空间,并界定了会所的领域。会所西侧的露天水景平台高于广场,由大树的树冠覆盖,同时营造了明显的引导性将视线引向西侧,与西侧的制高点产生呼应,并将视线导向远处的西山。会所所处的位置,使之成为一个自然的焦点,正是通过这个焦点,社区的社交,文化,意识形态和建筑风貌得以充分的体现和表达。露台的台阶延伸入水面,而这片水面将周围的建筑和景观加以反射。会所前的广场和露台为社区活动提供了一个兴趣盎然的生动场所,在这个场所里,期待着社区的聚会联欢,同时还有住户非正式或者即兴的相聚。

7、商业街

商业街位于会所广场的正北侧。这是一个被商店,咖啡店,零售店所活跃的空间。这片区域的设计体现熙熙攘攘的欧洲商业街的景象,充满了邻里尺度的中小型商业街的亲和性,并营造出室外咖啡座和亲密休憩空间。对零售和商业街气氛有意识的营造是基于对城市生活的参照,同时也是对喧嚣的城市生活的印象和回忆。

8、中心绿地和游戏场地

紧邻会所广场的西侧是中心绿地和游戏场地/广场。中心绿地是一片积极的娱乐空间。同时它与西侧游戏场地/广场通过几片矮墙的分割使得两者之间有着亲密的渗透关系,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通达变得非常容易。游戏场地主要面对年龄在4至13岁之间的孩童。在其中,通过趣味性的设计提供玩耍的场地。几条弧形的小路将中心绿地分割成不同大小的休憩空间。在中心绿地的边缘种植大树,以提供一片舒适的绿荫供休憩,可进行家庭野餐。在这片绿荫环绕的草地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得以舒缓下来,能够有一片心情来欣赏感受美丽和平静。这也正是西山庭院景观设计的初衷。

9、树荫下的休憩空间和喷泉

从中心绿地和游戏场地往西是一条树下的林荫道,以及树荫下的休憩空间。在消夏的时节,浓密的树荫提供了一个凉爽的场所。这片空间相对是开放的,在树荫下设置了一些座凳供休憩。花岗岩和草带相间的铺地营造了舒适和随意的感受。紧邻这片树阵的南面是一片下沉水面。在这之间的交界面是可供坐的矮墙和走向水面的下沉台阶。这一片界面创造了一个节点,供人们聚集,读书,交流和放松。三片矮墙的南侧有三个喷泉泉眼,喷泉的动态为这片相对静谧的空间提供了适当的点缀。这片树荫下的休憩空间和水面提供了一个相对静谧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坐下来,安静的欣赏,看看周围的景色,看看不远处儿童的玩耍,耐心而平静的回忆一天忙碌的生活。

这片场所的位置使其成为整体景观设计的节点和纽带,在连接东侧绿地和游戏空间的同时,将视线向西打开;向西侧望去,不远处的小山成为景观上心理的终点;而在正西侧的花园里的漫步空间在这排树阵面前展现,使树阵像一条绿色的长廊引导人们走向美丽的花园。

位于这片水面中有景亭和步廊,担负着景观和观景的双重角色。

10、楼王与水墙 绿色的领域继续向西延伸达到三栋重要建筑(楼王)的南侧。在这里,平坦的草坪逐渐变化为向东的下沉倾斜草坡,其中点缀一定尺度的绿树和花树。在这片草坪与楼王之间展现出来的是石质的水墙。水墙很自然的在公共空间与私人庭院之间建立了一片界面。水流轻缓的从私人庭院的下面流下倾斜的水墙,流入水墙下的水沟以供再循环用。

在倾斜下沉的草坪东侧是可供休息的大台阶。台阶的尺度提供人们又一处休息,野餐和欣赏的场所。楼王里面的住户,在自家庭院里欣赏从脚下一直延伸至两侧和远处公共绿地的田园诗般的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会偶尔对这几片月形的相互呼应的水面产生某种共鸣。

11、小山上的远眺

楼王西侧,社区的最西端随着草坪的逐渐抬升形成了一个约3米高的地形。地形的最高点是由矮墙围合的平台,平台的背景是一片常绿树林。小山和树林成为社区东西向轴线的西端的终点。该点与东侧远处的会所广场和喷泉形成整个社区的完整的两端,同时抬高的地形将景观暗示的延伸到远处的群山之中。通过于此,有效的将社区与自然整合在一起。同时这座高起的地形所引导出的文化的,社交的和视觉上的力量增强了整个小区的持久性,稳定感和长远感,从而将社区和住户联系成一个整体。

汀步石缓缓的从小山上引导向东侧的下沉草坪。围合平台的矮墙与社区里所有其它提供休息功能的矮墙一样提供坐凳的功能,这种统一性强调了设计的整体感。矮墙提供了欣赏景色和交流的场所。

12、花园里的漫步空间

位于三栋楼王北侧的是花园里的漫步空间。漫步空间是由三片在平面上错动的花园区域组成。花园里局部设置的休憩空间,石凳,和花束的点缀界定了这一片领域,提供了安静放松的私人空间。同时视觉上的色彩刺激和植被上的鲜艳搭配讲这片空间的气氛活跃起来。线性的散步空间贯穿于这一片花团锦簇之中。

友好而亲密的空间气氛使得这里成为产生意想不到的相遇与相识的场所,为社区里面潜在的将会发生的相遇与社会交流提供了可能。在这片花园里的散步空间,你会遇见你熟悉的朋友,你更可能在一片美丽的心情引导下结识新鲜的朋友。

万科西山庭院的景观设计为住户提供了自然亲切而又多样化的场合和机会。基于每一个住在这里的人独有的气质和个性,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机遇下相识,相见。熟悉的,新鲜的朋友之间以一种由景观设计而带来的亲切感在随和与愉悦的气氛下交流。让人们自由的以他们独有的而最期待的方式交流生活,交流生活里的社会活动,文化,意识,建筑和景观环境;同时,与自然交流。设计本身并没有给你设定任何既定的目的和行为模式,但却倾心为你营造了这样的场合和气氛,希望在这里诞生出属于西山庭院的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从而引导生活在这里面的人们形成浓厚的凝聚力和强烈的家园归属感。

立面设计

建筑产品的设计有机结合了自然条件,人为因素,以及豪华的生活品质,并充分体现于整个项目中。建筑设计崇尚文化和城市文脉,尊重自然要素(山、水、阳光和空气),讲究尺度,追求视觉和景色的享受,注重细部和建筑的材质感。

小区的建筑根据不同的类型和功能划分成几个群体,以兼顾各自独特的风格。同时所有的建筑物都是整个西山庭院“和谐曲”中的音符,共同组成完美和谐的音律,在变化和丰富中寻求和谐统一的建筑语言。

(一)建筑风格——人文主义建筑风格 讲究设计的逻辑性,是“功能决定形式”〈路易斯-沙利文〉坚持不懈的忠诚,在建筑的完整性基础上所必需的象征性和感性的直觉反应;

规划及建筑设计体现地域文化和人文背景,强调居住的品质感和生活的情调,在这里,精神将被清晰和净化,业主对“家”的想法被转变成实际的建筑物,并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在建筑要素的具体运用中,力求沉稳,不事张扬;

亲人的尺度,明确的建筑形体,强调施工的工艺感,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平静安详的气氛,使人感觉这个家是一个回归的地方; 讲究建筑细部设计和材料的搭配,用玻璃、钢构、木材等细部构造活跃立面效果,强调对环境文化的接纳;

建筑色彩纯净,强调光影效果和体积感。外立面使用青灰、砖红两种饰砖,色泽含蓄,品质高档,与厚实的楼体天然混成,体现了高知识阶层成功人士的文化品位。

(二)商业街/会所

1、新城市主义的延续性和象征性是设计中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延续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空间关系上,这里的建筑能带给未来住户长久回味的生活体验。宽大倾斜的木质“屋盖”设计,间隔布置着大尺度的砖石饰面的柱子和暴露的钢构件,商业街二层是开敞的外廊,转角处有装饰性的钢楼梯,并通过木饰面的塔楼和商业入口的标志性招牌加以强调突出,这些设计都体现了视觉的延续性和建筑的象征性。

2、商业街的设计力求塑造一种感觉亲切、商业气氛浓厚而不失文化感、尺度较小的商业街形式。在近人处使用一些高档饰面材料,如自然石材、面砖、具有亲近感的木材(使整个建筑呈现暖调),其余部分用涂料、混凝土板等,部分钢构件暴露。

商业街西侧底层后退,二层出挑,二层外廊上有出挑很深的木屋檐,在整体的木挑檐下通过柱廊划分出店铺单元。柱廊顶部与木挑檐间由钢构件连接。二层外廊檐口放置精心设计、统一制作的木制店招位,为商业标识和招贴预留了空间,在统一的基调上进行变化,既保证了商业街的整体感,也使建筑形式和柔性的商业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精致、暖调的商业气氛。商业街西北角有一个楼梯直接引导去往二层的人流,有利于二层店铺的经营。

商业街北侧二层部分出挑,以产生进退关系;三层有较大的退台,同时,三层顶部挑檐出檐较深,产生较大面积的水平向阴影,使三层部分虚化,以适应作为物业管理用房的功能。西北角转角处设一四层高塔楼,形成一个具有雕塑感的控制点,作为步行商业街主入口的主要视觉焦点和标志;塔楼顶部有造型及灯光处理,同时保证白天和夜间的效果。

3、小区的会所在整个空间序列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是内部中心花园的焦点,它的显著和重要一目了然。巨大的两层高玻璃幕墙不仅为突出的雨篷下部带来良好的采光,还可以欣赏到西山美妙壮观的日落。

(三)住宅

1、住宅设计的特点和风格体现了简洁、舒适,品质为先,并反映出对材料的深刻了解和质感的准确把握。

2、建筑体量具有很强的几何美感,建筑局部干净、简洁,尺度宜人,匠心独具,体现品位和质感。如复式户型有大的南向露台,两层高的体量从露台往上升起使窗外的景致和室内的空间融为一体。这种几何的设计想法来源于“灯笼”的概念,在夜深人静时,露台上灯火通明,带来宁静的感觉,别有韵味。

3、空间设计注重对比与和谐的统一,细节之处更是忠实于设计理念,彰显品质。室外选用面砖(粗陶质感)、涂料、钢、玻璃、仿木纤维板、石材等富有质感的饰面材料。

4、材料色彩的搭配既突出重点又和谐统一。虽然“楼王”包括三栋独立的建筑,却是统一和谐的整体。各种材料的不同自然色彩组合,使整个空间紧密结合。

5、窗台、檐部等细部经过悉心设计,使之成为独特而统一的整体。开窗的设计采用多种统一的手法,包括凸窗、凹窗以及与结构构件结合的处理方式。

6、阳台栏杆采用玻璃挡板和金属扶手组合而成。栏杆设计强调水平线条以及钢和玻璃两种材料的巧妙组合。设计简洁,采用扁型杆件,线条感强,节点处理体现品质感和工艺感。

7、26栋楼的建筑设计是人文环境的另一个体现。建筑物的形式、韵律,材料的颜色和质感既能彼此呼应、和谐统一,又能各具特色;并通过设计理念,视觉效果,以及独特的西方视角来诠释中国文化。

端头户型的立面设计充分考虑景观资源。

项目相关合作单位概况

事务所简介

成立于1958年,拥有包括40名注册建筑师在内的100多名员工。在所做的2500个项目中,因出色的规划、建筑、古建保护设计荣获许多奖项。

GBBN在俄亥俄洲辛辛那提市和肯塔基的莱克辛顿市设有分公司,是美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对在控制造价和进度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品质很有心得,尤善做大型公建等复杂的项目,拥有一批长期合作的客户。

所获奖项

.2000 Toby Award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Cincinnati Building Owners and Managers Association 辛辛那提业主和管理者协会获2000托比历史保护奖。

.2000 Toby Award for Government Building Cincinnati Building Owners and Managers Association 辛辛那提业主和管理者协会获2000托比政府建筑奖.2000 Design Award Kentucky Society of Architects 2000肯塔基建筑师协会设计奖

.1999 Design Award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ssociation 1999国际室内设计师协会设计奖

.1999 Builders Award 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Kentucky 1999肯塔基建筑业联合会建筑奖

美国Bentley Koepke景观设计公司 公司历史 Bentley Koepke公司是一家提供全套景观服务的建筑公司,专长于私人及公共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拥有规划和设计公路、人行道、墙体、场所照明、标志、土坡、排水系统、场所灌溉系统、场所陈设和绿植的专业经验。公司的前身是John Bentley在1970年成立于辛辛那提市的John Bentley Associates公司。John Bentley与Martin Koepke从1978年起开始合作,并从1988年起一直作为公司的合伙人。公司目前活跃于多种建筑景观设计领域,包括主规划,商业、市政和学校建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等。为了共同目标——即在为客户提供最专业的服务的同时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而努力。景观哲学 经手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在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方面的能力,以及对客户多种不同的利益和需要的准确评估。成功有赖于同客户或社区的交流。对于一个需要满足某种意图的项目,它必须从打基础的时候便考虑到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客户的设想、预期、主张、顾虑和该项目所牵涉到的其他组织或团体可能会提出的要求。一个项目的内在品质源自对这些因素的整合,以及将其人性化的融入到设计中去。BK的景观设计和布局无论从美学上还是从功能上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BK的设计哲学是,创造“可持续的景观”,它可以随着时间得到改善并易于维持打理。在树立社区荣誉感和对建筑环境的尊敬感方面,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和细节设计是最重要的。

中建一局 万科西山庭院工程建设单位——中建一局,是具有工程建设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与合作、道桥修筑、建材生产经销等多元化经营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组建于1953年,具有国家一级工程总承包资质,位居中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前列。历经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工程总承包、经营机制、管理、技术、人才、精品名牌、规模经营、龙头企业等诸多优势,拥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并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与实力。“中建”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内公认的知名品牌。中建一局实施“三化”战略,及项目经理职业化、专业人才定向化、操作工人技能化。目前共有员工18000人,其中管理人员9000人,占员工总数的50%,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管理人员总数的93%。在管理人员中,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8412人,其中高级职称779人,中级职称3280人,国家级项目经理890人。中建一局也十分注重高科技、教育培训领域的国际合作,每年选派一批技术和管理骨干到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习、研修,为集团培养了大批通晓国际管理、把握国际最新技术与管理动态的优秀高级人才。中建一局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的工程总承包运行机制和项目管理模式也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认同,并以其强大的实力在世界级国际承包商中位居前列。国外著名的建筑公司如德国霍尔兹曼、法国SAE、日本大成建设、大林组、户田建设等均为中建一局的长期合作伙伴。中建一局给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投资合同,确立了“稳固北京、扩大沿海、发展沿江、进军中西部”的国内市场布局战略,承建了如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西单国际大厦、全国人才会议楼、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大楼、北京燕莎中心、城市宾馆、北京朝阳体育馆、大连森茂大厦等众多标志性工程,共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2项,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北京华建恒 万科西山庭院项目监理——北京华建恒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5年被建设部核定为北京市首批甲级监理单位,1999年荣获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全国先进建立单位称号,2000年1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是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监理、工程技术咨询、编织标底的经验和技术力量,具有跨地区、跨部门承担总监理业务的独立法人,是一个散发着现代气息的老牌甲级监理企业。公司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17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37人;取得国家监理工程师资格的26人,取得北京市监理工程师资格的36人,取得国家造价工程师资格的6人。90%的监理人员都从事过工程设计或施工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又经过监理综合能力的系统培训及实践,均能胜任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监理业务。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大中型建设项目45项,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63亿元。成功监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国家税务总局办公楼、北京新东安市场、北京恒基中心、北极百盛大厦、北京三元大厦、北京西站、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欧陆苑别墅区等项目。在已经竣工项目中有3项工程获得国家建设工程鲁班奖,2项工程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奖,19项获得北京市优质工程奖。

万科物业是中国大陆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国际第三方认证的物业管理企业,并通过英国SGS永久性认证注册。在全国管理的17处物业至今已获得包括“全国住宅管理优秀示范小区”、“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优秀社区环境金奖”在内的139个奖项。

工程施工方及资质信誉简介: 西山庭院一标段的施工单位是: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主要工程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万通新世界广场、南银大厦、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

西山庭院二标段的施工单位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主要工程有:北京滨河花园、北京民族园二期宾馆、北京华盛家园D座、北京团结公寓等。

以上两家施工单位所获奖项:鲁班奖、北京市结构长城碑、北京市优质工程

三、项目设计单位及资质信誉简介:

规划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小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著名建筑设计师。

朱小地先生以其卓越的设计艺术才华,在充分研究万科西山庭院项目地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城市主义规划理论和现代建筑设计理论,提出“BLOCK——院落”概念,以表达北京所固有的京西居住文化——院落友居、人文大宅。

建筑设计:美国GBBN建筑事务所

成立于1958年,拥有包括40名注册建筑师在内的100多名员工。在所做的2500个项目中,因出色的规划、建筑、古建保护设计荣获许多奖项。GBBN在俄亥俄洲辛辛那提市和肯塔基的莱克辛顿市设有分公司,是美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对在控制造价和进度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品质很有心得,尤善做大型公建等复杂的项目,拥有一批长期合作的客户。

所获奖项——

●辛辛那提业主和管理者协会获2000托比历史保护奖。(托比奖创立于1985年,以表彰优秀的办公建筑。今天,该奖项享有很高的声望,影响广泛,涉及商业房地产、办公建筑的品质评定,以及优秀的办公建筑管理等各方面)●辛辛那提业主和管理者协会获2000托比政府建筑奖 ●2000肯塔基建筑师协会设计奖 ●1999国际室内设计师协会设计奖 ●1999肯塔基建筑业联合会建筑奖 主要住宅作品——

●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艾米丽中心公寓

●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加菲尔德广场

●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罗拉尔住宅

● 俄亥俄州怀俄明住宅

● 俄亥俄州梅森市Kings Mill住宅区 主要公建作品——

● 辛辛那提乡村日学校

● 辛辛那提教育中心

● 伊利诺州芝加哥公共学校竞赛馆

● 辛辛那提大学招生办公楼

园林景观设计:Bentley Koepke景观设计公司

Bentley Koepke公司于1970年在辛辛那提成立,设计内容涵盖景观设计的各方面,尤其是私人或公共景观的规划和设计。

设计团队执著而专注,共同努力,通过为业主提供最好的专业服务以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Bentley Koepke公司的设计追求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性和功能性,柄持着创造“可持续的景观”的设计理念,并通过高质量的材料选择和细部设计表达对建造环境的尊重。该公司的发展历史和不断探索进取使其得以在场地规划、景观设计和细部推敲各方面处于业内的领先地位。在最近十年中获得各种设计奖项超过50个。

公司理念:

“Efficient and creative use of land and resources.” ——对土地和自然资源高效而有创造性的运用。

“A lead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site design.” ——景观设计、规划和场地设计的领先者。“All nature is a question of balance.” ——自然皆平衡。所获奖项:

●UT博物馆中心花园设计获俄亥俄州ASLA荣誉奖 ●SHV街道花园和室内景观设计获AIA荣誉奖

●辛辛那提公立图书馆和哈密尔顿镇新区和室内景观设计获俄亥俄州ASLA荣誉奖 ●加菲尔德区皮阿特公园获俄亥俄州ASLA荣誉奖和俄亥俄州公共设施协会大奖 ●PG世界总部花园设计获俄亥俄州ASLA荣誉奖和AIA荣誉奖

项目的特点及优势介绍

项目定位:

项目所处的北京市海淀区以历史、文化、风景为胜,为中关村概念大区所涵盖。

以知识资本完成财富积累,崇尚时尚和品位,追求生活品质和格调,居住条件舒适豪华但不张扬的第一居所,有等同的财富和人文理想的人群之聚集之地。

院落友居,人文大宅

主题:

总体规划——新城市主义,院落文化,体现“融合”的价值 新城市主义的规划概念,在城市肌理中体验回归自然的生活;

真正“家”的感觉,强调邻里的生活氛围,人以群分的相聚相融,“小家”与“大家”的融合,“院中有居,居中有庭”;

居家的舒适感和环境景观的融合; 私家领地和公共场所的融合;

阳光与建筑,山景与水系,绿树和花卉。建筑风格——人文主义建筑风格

讲究设计的逻辑性;

亲人的尺度,明确的几何形体; 细部设计和材料的搭配;

建筑色彩纯净,强调光影效果和体块感。

户型平面——3+3套厅设计,流动空间,体现情调生活

三房三厅,适应情趣生活,满足“第一居所”的需求; 双厨房概念;

4.5米宽厅设计,体现尊贵府邸气派; 直接景观阳光起居厅; 景观餐厅;

4件套主卧卫生间<浴缸,淋浴,座便器,洗盆>带步入式衣帽间; 休闲阳光室;

南北大厅相连,绝对对流通风平面设计。

全低窗设计〈窗台设计标高400〉,讲究室内外空间视觉的延续感。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地带空间——形象地带、景观地带、休闲地带、街坊、院落 个性化主题院落景观设计 景观水系

每个BLOCK内院移栽名贵植物 商业街及会所

商业街:拟招商小型便利店,小型超市,西饼屋,美容美发,餐厅,花店,其他店铺40~50平米一个单位,统一规划,定向销售,均配置上下水。

休闲会所:以“健康家庭生活”为主体,分两类设置——

一层:咖啡厅、书吧、桌球室、亲子才艺室

二层:乒乓球、概念篮球、棋牌室、健身房 物业管理

管理服务模式:“管家式服务”

强调业主与物业公司的互动管理 实施全方位透明化物业管理——倡导业主参与物业管理流程、物业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并公开费用开支,根据业主意见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及服务流程,让业主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实施品牌战略和形象工程——进一步倡导万科在多年物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观念、经营观念、科技观念,坚持“挑战平凡,无限创新”的精神,信守“全心全意全为您”的服务理念,并根据园区业主需求,针对特约服务项目设置“绿色服务通道”,推出无障碍服务,让每一位业户真正领略“E”时代的快捷方便,享受贵族人生。

项目进三年获奖情况

1)政府奖:

² 2004年北京首批建设部A级住宅项目“高舒适度住宅”——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2)行业协会奖

乡镇肉兔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篇5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乡位于___区西部,地处___县、___县、___区结合部,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农村

辖7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1万,人均耕地1.1亩,属典型的农业区域。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于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成绩。2006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56元,农业总产值达5259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2,经济作物播面达到5785亩,占种植业的比重达到41。

根据区委区政府建设三大农业产业带的总体规划,结合我乡实际,制定肉兔发展规划。

一、产业现状

㈠基本情况

2006年,全乡出栏肉兔21万只;存栏种兔5800余只,有少量优良品种,存栏肉兔3.2万余只,年出栏肉兔1000只以上的大户21户。肉兔养殖示范小区——靛坑村,共有农户341户,目前养兔户达206户,占总户数的60.4,比小区建设前增加113户。全村现存栏肉兔近5000只,其中常年存栏肉兔200只以上的38户,年出栏肉兔500只以上的18户,1000只以上的15户,2000只以上的5户;存栏种兔1136只,其中存栏种兔20只以上的37户。2006年全村出栏商品肉兔预计达5万只,收入80万元。通过示范小区建设,全乡农民养殖肉兔积极性明显提高,肉兔发展群众基础良好。

㈡市场前景

草食动物——肉兔是自然生态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兔肉兔皮加工附加值高,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销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养兔经济效益明显。章佳乡养兔业历史悠久,是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发展肉兔生产,符合人们对动物食品的追求,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目前在全区全市属“冷”产业,本地市场供应差缺较大,外地市场尚未开发,前景广阔。

㈢制约因素

章佳乡经济不发达,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较浓,科学养殖、规模养殖肉兔缺乏主动性,兔产业整体投入来源严重不足。肉兔养殖方式传统、分散、规模小,品种多属本地品种,引种改良、科学饲养尚未起步,肉兔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全乡技术力量有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肉兔缺乏技术依托。肉兔生产发展和加工经营缺乏带动主体。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三大农业产业带的总体规划,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打造“肉兔之乡”为目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㈡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发挥优势,打造亮点;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突出重点,带动全面;政府引导,农民(业主)投入;以科技为依托,效益为核心,数量与质量并重,改良品种与科学养殖并重,大力推广种草养兔,实施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打造生态品牌,做大做强产业,努力向产业化经营推进,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三、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

㈠发展目标

1、五年目标:⑴总体目标:肉兔养殖示范区全面建成;无公害基地和产品通过认证,生态品牌树立,统一经营组织基本建立;全乡年出栏优质肉兔达到40万只,肉兔养殖户达到1800户,占总户数的60,存栏优良种兔8000只,良种覆盖面达95以上,无公害标准化饲养面达到60,种草面积达到1000亩。⑵目标:2007年出栏肉兔25万只,2008年28万只,2009年31万只,2010年34万只,2011年40万只。

2、2007年目标:着力抓好养殖示范小区——靛坑村建设,改造10户养兔户圈舍,新建标准化笼舍400个以上,引进伊普吕、新西兰、加利福尼亚等优良种兔200只,发展年存栏优良种兔50-100只的饲养户2-3户,年出栏肉兔500-1000只的40户,1000只以上的30户,实施无公害标准化饲养2-3户,推广优质牧草50亩,示范小区年出栏肉兔达6万只,全乡年出栏肉兔力争达到25万只。

㈡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以靛坑村、九岭村、小冲村、金竹村、高峰村为重点。靛坑村、九岭村以优良种兔培育为重点,小冲村、金竹村、高峰村以商品肉兔生产为重点,带动全乡。

四、投资概算

五年总投资100万元。其中农户自筹70万元,请求上级立项支持30万元。

㈠良繁体系建设:

40万元。建立一级良繁场2个,建标准化种兔舍400㎡,引种200只;建立二级扩繁场10个,建标准化种兔舍1000㎡,存栏种兔500只。完善配套设施设备。

㈡养兔户圈舍改造:30万元。5年改造600户6万㎡。

㈢疫病防治:10万元。建立肉兔疫病防控体系,配套疫病诊断、检测、监测设施设备。

㈣技术推

广培训:5万元。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和种草养兔。

㈤无公害基地、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3万元。

㈥扶持营销组织:2万元。

㈦对农户以奖代补:10万元。

五、效益分析

㈠经济效益

到2011年,全镇出栏肉兔达到40万只,按现价年鲜销产值可达800万元,纯收入可达300万元。2007-2011年累计新增产值2000万元,新增纯收入1500万元。

㈡社会效益

通过肉兔产业建设,将提高各级干部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为民办好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三农”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㈢生态效益

实施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和种草养兔,配套沼气工程建设,“果(菜)—畜—沼”的生态养殖模式将得到极大发展,将有效减少畜产品及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土壤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互相补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有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农产品和土壤的污染,极大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保障措施

㈠组织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乡政府成立兔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制定规划,产业建设的协调、实施和技术工作。

2、加强项目管理。基础建设项目、生产性项目实施前与当事人签订合同,明确责任人、质量负责人,确保项目质量;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乡财政专户管理;建立项目公示制,加强群众监督。

3、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加强同各业务主管部门的衔接、联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来业主投入资金参与建设,调动农户积极性,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时、保质、全面落实。

4、制定好落实好扶持政策。根据乡情,近期制定具体的信贷、占地、技术、奖惩等发展政策,严格执行,确保对农资金、技术落实到位。

5、筹划组建肉兔养殖(销售)协会。采取“支部 协会”的形式,统一生产、管理、销售、服务,保障养兔户效益,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品牌树立。

㈡技术保障措施

1、科技先行,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大力推广良种,实施品种改良,建立良繁体系;抓好基础建设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组要深入农户,加强技术指导、传授和培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技术资料;切实抓好疫病防治,发展初期对重点户实行免费防疫;大力推广种草养兔。

2、抓点示范,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以奖代补,扶持重点发展户,培育良种示范户,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户,倾斜政策,加强指导,确保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建好基础,打造产业生态品牌。依托区三大农业产业带建设,力争在两年内取得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完成商标注册,为做大做强果畜产业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好2007年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继续争取新村、扶贫、国债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形成生产高效、生态良好、生活舒畅、产业良性循环的新农村发展形态。

4、强化宣传,奠定产业发展基础。以效益对比分析和政策扶持、技术支持为宣传重点,逐级召开动员大会,同时通过村组干部会、户长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调动广大群众养兔的积极性,奠定肉兔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打造无公害品牌,争取市场,促进产品到商品的完全转化,奠定肉兔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

乡镇庭院经济发展规划 篇6

德州市陵城区陵城镇地处鲁西北平原, 地理位置优越, 是区委区政府驻地。自城区起, 北23km接宁津县境, 350km至北京;南9km接平原县境, 东南90km至济南;东25km接临邑县境;西15km至德州市区。陵城镇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区的形象, 同时, 也是全区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乡镇, 其地位至关重要。

2 中心城区发展重点及建议

2.1 旧城改造方面

为改善城区环境, 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德州市陵城区区委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 根据制定的旧城改造计划, 于2008年至2013年相继完成了人民公园和东方公园周边片区的拆迁, 并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实现了东方公园、颜真卿公园、加州锦城住宅小区、万晟中央花园住宅小区、新东方商业广场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商业及住宅项目落成, 极大地改变了陵城区的面貌, 改善了城市形象。

2.2 创卫及环境景观改造

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 结合近两年两河改造工程成果, 中心城区大街小巷、公共场所、河道等部位的清洁绿化程度更上了一个台阶, 辅以声势浩大的宣传力度, 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但也存在着今后的维护管理难题, 档次标准较低、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建设, 为后续的更新改造带来了难度。

2.3 地下管线安全方面

中心城区的地下管线类型齐全且覆盖较广, 近两年供热管线及综合管沟的敷设开始后, 地下管线类别已达到13种, 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便利程度。自2013年年底开始区政府已着手组织对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 除新审批管线按照规划敷设外, 其他现状地下管线均按照各自管理部门方案各自为政进行施工, 缺乏统筹管理, 且部分管线老化、损毁严重, 检查井及相关设施缺失或损毁严重,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4 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 适度调整拆迁政策、改造时序与范围, 发挥政策和职能优势, 引导安置房源和商品房源的合理合规进入市场, 同时采取政府购买商品房进行安置等措施, 消化存量房产;做好大型商业设施监管预案、便民市场及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

创卫环保与景观改造不能走过场、一阵风, 应进一步理顺部门和地方关系, 各司其职, 避免条块纷扰, 优化城区景观规划设计, 有计划、有步骤结合城区八景的设置, 做好城市更新, 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3 南部片区发展重点及建议

3.1 基础设施方面

南部片区建设工程是陵城区年度重点工作, 该工程包括政府街南延道路工程、站前街道路工程、笃马河大桥工程、站前广场工程, 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主城区与德龙烟铁路陵城站场的主要通道。按照施工计划, 上述工程将于年底竣工。

3.2 物流产业方面

德龙烟铁路的修建使南部片区成为继高铁新区之后的又一拓展区域,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产品加工等业态, 结合已修编的南部片区专项规划, 使德龙烟铁路成为带动陵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

3.3 特色旅游方面

借助骑行旅游项目落地, 陵城镇把骑行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 通过骑行路线, 实施美丽乡村行动, 链结周边的乡村, 带动旅游业发展。

摘要: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论文研究了德州市陵城区陵城镇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规划发展方向,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实现乡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镇,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翟宁.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管理, 2007 (8) 43-46.

上一篇:优秀员工推荐审批表下一篇:优秀辅导员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