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提升工作汇报材料

2024-07-30

两个提升工作汇报材料(通用7篇)

两个提升工作汇报材料 篇1

一、狠抓安全生产;

二、确保队伍稳定;

三、搞好优质服务;

四、做好夏季防汛;

五、超前谋划迎峰度夏电力供应;

六、积极做好省公司帮扶方案;

七、加大供电所管理。

“两个提升”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调控中心)

一、“两个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公司围绕白银供电公司关于实施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两个提升工程”现场推进会精神,将管理提升与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强化同业对标绩效管理及消除各项薄弱环节融合起来,从创新机制、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全面部署,扎实推进,使县供电企业管理和乡镇供电所管理工程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变革管理模式。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李宜周为组长的“大运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魏佳学为组长的“大运行”工作小组,统一部署、统一协调、明确了部门责任,确保了“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按照 “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深入探索推进“调控一体化”管理,全面重组调度、监控、运维、通信等专业,重新梳理优化业 务流程,将监控业务划转调度,将调度运行和设备运行集约融 合,构建了适合企业发展实际、建成具有特色的“调控中心+运维 操作站”的县公司“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实行节点控制,加强协调协作,实现了调控专业与其他专业业务的衔接。

调控中心按照公司调控专业管理提升时间节点要求,对“大运行”体系建设全过程进行控制,3月完成了“大运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并上报市公司批复,4月进行前期工作筹划,从组织架构变革、人员选配和培训、调度业务模式转型、优化业务流程、标准制度修编、安全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精心筹划,并编制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要求,调控中心在管理提升活动中注重加强与运维、营销、安监、检修等部门之间有效衔接,对业务界面进行分析交流,讨论确定分界点,并对相互之间业务联系流程及过渡期间业务衔接要求进行沟通,消除之间对业务界面及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分歧,明确相关要求和界面,全力确保县调控专业管理提升顺利开展。

(三)建立完善的调控专业标准流程体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调控专业管理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

调控中心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坚持“制度先行”原则,根据调控专业相关职责和业务范围变化情况,结合辖区电网实际,建立了全面、规范的业务联系流程体系对相应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和调整。共完善和修订关键业务流程8项,管理制度供给62种。组织全体人员对日常业务流程、实施方案、作业行为进行指导,使各岗位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能够真正适应调控专业的要求。

(四)变电站信息的成功接入,为管理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按照省、市公司管理要求,调控中心组织开展OMS系统“地县一体化”应用,相关流程6月份已正式上线运行。目前,省地县一体化”OMS系统核心业务流程上线率100%。同时,积极配合地调加快县调自动化工作,截止7月中旬已完成辖区古城、太平、八里、甘沟、大沟、草滩、刘寨、头寨、峡门9座变电站信息上传地调远动厂站工作,变电站信息的实时监控,为调控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5).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对电网运行进行规范管理,提升调控专业同业对标管理水平。一是按照县公司管理提升工作要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认真分析对标指标,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提升同业对标管理水平。二是坚持对上报指标的三级审核,确报各项指标在可控范围,通过专业管理提升活动,使各项指标在公司前列。(6)加强对县供电企业调度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提升调控人员技能水平为稳步推进“调控一体化”的进程,实现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变革的平稳过渡、安全衔接,我们 采取资质审查、考试考核的形式,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针对结构性缺员问题,实施复合型强化培训。制定了《调控人员培训计划》,集中各专业技术骨干提前介入对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开展针对性培训。并邀请专家及相关厂家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授课。组织人员到现场熟悉设备,既增加了对设备的感性认识,又促进了调控人员与相关生产单位人员的交流。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实战能力。采取轮岗培训和跟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展员工业务面,提 高综合素质能力。各岗位人员很快熟悉了业务流程,掌握了业 务技能,经过考试考核,具备了上岗和值班条件。同时,开展 岗位练兵和技术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二、阶段性工作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管控能力 实施调控一体化,调度与监控业务的融合,减少了管理层 级,缩短了业务链条,简化了值班流程。同时,强大的调度技 术支撑体系,实现了信息无时差传递和辅助决策,使调度运行 人员对电网信息掌握更加全面精确,事故的快速准确分析与应 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调度命令下达更加直接快捷,全面提高 了电网调度运行的集约管控能力,为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供 电和优质服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提高了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相比变电站分散管理模式下,变电运行业务的集中管控,使人员的安全管控范围和安全管理幅度变窄,责任主体更加明 确,安全系数得以提高。专业化的监控人员,使监控的深度、广度、精度和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判断能力显著提高。专业化的 运维操作队伍,职责更加明确和清晰,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更 加细化,员工业务技能也由过去的“全而粗”向“单而精”转 变,生产管理的重心从“事后”抢修转为“事前”预控,倒闸 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等现场执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场操作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同时实施调度遥控操作,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往返变电站的次数,降低了交通安全风 险。

(三)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调度与监控业务的融合,“调控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沉淀和误判,使风险预警、事故预判能力进一步提高,减少了电网发生事故停电的风险。同时,一旦电网发生异常或故障,调度、监控人员能在第一时间直接 获取异常或故障信息,省略了集控分析、核实、上报等环节,提高了故障处理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停电范围和停电时 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成效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调控人员根据监控到线路和设备过负荷情况,直接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实施负荷转移,下达相关限电指令,有力保障有序可靠供电。实施“调控一体化”后,电网异常和 故障的处理平均缩短约 12 分钟,加快了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 时间,电网运行方式调整节约 15 分钟左右。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 成本 专业化的班组设置,业务技能的针对性培训,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合适的人干合适的活,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 置,解决各专业人员力量不足、结构性缺员和部分人员年龄结 构偏大、专业素质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 实现开关一次设备遥控、主变分接头自动调整、电容补偿装置 自动投退等,大量减少了操作人员赶往现场次数,缩短了设备 停役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应的交通、人力、管理成 本也随之降低。为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

(五)为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 基础 调控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调度、监控业务合一,它不仅 是技术的革新,也是设备运行集控业务的转变、变电运行业务 的改革、生产管理组织方式、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转变。我公司率先机构调整,通过建立完善“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制度保障体系和 人员保障机制,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专业管理水平,逐步积累 了“调控一体化”管理经验,建立完善了相关标准制度,培育 了专业管理和技能人才,为下一步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奠 定了基础。

三、“两个提升”工程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公司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

1.虽然“大运行”建设的整体架构已经搭建完成,但部分环节还有待梳理和完善,各专业之间的衔接、融合和协同需要进一步“磨合”。

2.因为大运行建设对二次系统运行管理、监控工作的规范性提出新的要求。哪些信息需要监控、采取什么形式报告、报告信息如何 表述等不统一、不明确、不规范等问题,需要监控人员对通信专业及自动化专业的方面、及二次系统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因此需单位对监控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员监控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两个提升工作汇报材料 篇2

确定与实施“两个二代”配套辅机及耐火材料研发攻关的目的起码有三个, 一是在大家自觉地根据“两个二代”技术装备研发的标准, 实际上对辅机与耐火材料已经开始跟进与响应的基础上, 为规范、统一、目标更加明确。需要统一思想, 明确辅机和耐火材料的创新提升标准。二是要同志们明确不仅“两个二代”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而辅机、耐火材料也必须国际领先, 不能因为主机、关键设备攻关提升后而辅机、耐火材料等水平不匹配出现卡脖子。三是动员行业和有关单位共同参与对辅机、耐火材料的攻关, 进而不仅选择谁领先录取谁, 而且尽早地向全行业包括为行业提供装备的企业发出二代配套辅机及耐火材料创新提升的信号, 整体提升与加速辅机、耐火材料企业的转型升级。

乔龙德会长强调:不断提高“两个二代”研发的认识水平和不断提升“两个二代”研发的技术水平贯穿始终

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实际, 虽然现在认识越来越统一, 但还要不断深化“两个二代”研发的认识。化解产能过剩路径有限的实际, 产业转型升级艰难的实际, 都再次证明了研发“两个二代”的选择和决策是正确的, 否则会缺乏一个统一的进步目标, 对发展的重点指向各说不一, 甚至会出现各持观点、各持选择、或失去现阶段的发展目标。

第一、当时确定“两个二代”研发的时间是2011年, 正式启动是2012年, 当时产能过剩的矛盾还没有今天这样严重, 如果这个产业没有统一的、新的发展目标, 只能在各说不一中等待, 何去何从会在讨论纷纷议论中荡悠。产业升级的总体性推进就难以实现。

第二、由于水泥、玻璃是建材工业领头的产业, 相对技术装备比其他产业要先进, 比较先进的产业要创新发展“第二代”自然给其他产业做出了榜样。对整个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示范导向。联合会要求每个产业划分三类, 第一类创新提升达到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水平。第二类通过提升与改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三类能耗高、环保不达标、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不再投入, 随着前两类的提升将要逐步淘汰, 真正实现产业升级。这一指导思想正是在“两个二代”研发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整体效果作用已经超出“两个二代”研发本身。

第三、从国际技术装备领先的国家的研发与创新的趋势与实际看, 在水泥、玻璃技术装备研发的趋势和目前达到的水平来看, 如果我们不抓“两个二代”研发, 我们已经盲目陷入了十分被动地位。

虽然各研究院所, 大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研发与创新, 但毕竟是不系统的、各自为政的、缺乏标准考核的。我刚考察得到的信息就拉法基 (297.5元/t, 0%) 、洪堡、圣戈班知名国际大企业研发的进程, 燃料替代率可达到60~70%, 通过窑体功能消化氮氧化物排放已经进行多年, 也已有突破性的阶段成果;玻璃独立的生产销售原片的格局早已打破, 成为深加工产品, 转向高性能节能环保产业、节能型房屋应用产品等。至于智能化的控制研究, 我们本来就滞后, 节能减排的软件技术本来我们就有差距。所以如果不提升研发, 中国将被动地守着大国生产能力而会被他人包围。

第四、从两年来的“两个二代”研发的实际, 我们看到了研发体制, 研发资源分割, 年度经济指标考核给研发与攻关带来的致命创伤, 启发与告示我们不只讲改革已经取得成功的一面, 更要讲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实现上一轮改革的完满与真正成功, 体制归属难以改变, 但机制是可变的, 行业兄弟情, 民族工业情应该用机制与政策加以完善与实践的。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引出了新的课题。总之要树立两个观点, “两个二代”研发的战略意义和对整个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的作用, 在时间中继续提高, 对已经确定的“两个二代”的技术装备研发标准不能就此锁定, 还要在国内外技术进步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才能达到真正的国际领先。

对“两个二代”辅机和耐火材料研发工作乔龙德会长要求:做好定位。“两个二代”辅机和耐火材料与主机和关键技术装备其创新提升的目标与标准是一致的。在标准与水平确定上, 没有主辅之分, 因为主机和辅机是唇齿关系, 相互连接和相互依存关系。主机功能再好, 辅机配不上, 主机应有的效能会被辅机抵消;窑的功能与热耗水平再好, 耐火材料寿命与功能不保证, 它可以叫停窑的运转, 可以抵消窑的功能;辅机与耐火材料达不到国际领先水平, 整个二代的研发效果是无法体现出来的。

定好标准。标准既是研发的目标, 又是实现目的的支撑。首先肯定不是现有的水平, 也不是本行业的先进水平, 也不是随便改进改进的水平, 而是创新后达到的国际领先水平。为此到所有主要的辅机、耐火材料像“两个二代”的主机一样, 都要制定技术创新的标准和验收的标准。

创新的目标和标准, 这次已经有了一个框定与要求, 但这只有初步的, 还要具体深化。这次甩出的方案, 方案的思路、路径、内容基本是可行的, 有三个问题是已经明确的, 一是国际领先与主机匹配, 二是攻关的范围和目的是明确的;三是攻关后总体达到什么效应的要求已经明确了。这次的方案总体的范围框定了, 总体的要求提出来了, 尽管方案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的深化工作, 下一步还要再进一步深化, 深化的重点在每个单项技术路线的深化, 要指出通过什么技术路径和支撑点来达到综合的创新效果, 把每一个子项创新的路径、支撑点、载体是什么点名出来, 以利于将来的验收。必须明确每个辅机, 每种耐火材料攻什么技术, 卡脖子卡在哪里?攻关后达到的性能、功能、效果还没有一一列出来, 耐火材料做到什么改变后可以实现怎样的降低热耗?每个辅机, 每种耐火材料达到的效应、不仅自身提升还有相互融合为一体的方法与效果还没有说清楚, 总体降低多少能耗或节省多少成本, 这是总体效应, 但攻关后个体发生的变化效应还要进一步的标定出来。

定好各级职责, 制定验收标准。每层、每个岗位的职责与作用要明确, 谁主抓谁配合要明确, 谁主打谁协作要明确, 时间进度要明确。要进一步吸纳各方面意见, 在创新标准的标的上和动作上进一步具体, 用研发标准和验收标准框定好“两个二代”的研发与二代辅机、耐火材料的研发。

履行“两个责任”汇报材料 篇3

“明责、履职、问责”三管齐下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XX区坚持“清单明责、照单履职、按单问责”的总体思路,项目化实施 系统化推进,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驰而不息、持续用力,有条不紊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一、清单明责,为落实“两个责任”提供基本遵循。一是定“两个责任”清单。制定《XX年XX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清单和纪委监督责任清单》,将主体责任清单中涉及的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岗双责”、选好用好干部等8项内容分解为35个小项,将监督责任清单涉及的协助区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的纪律、加强作风督查等6项内容分解为26个小项,再将每个小项的工作措施和目标要求分解到四个季度,项目化实施,系统化推进。镇和部门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参照区委、区纪委“两个责任”清单,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原则,项目化制定二级“责任清单”。二是定“一岗双责”清单。制定《区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清单》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将“第一责任人”清单涉及的履行领导责任、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支持执纪审查等4项内容分解为17个小项,将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涉及的履行“一岗双责”、加强检查督促、抓好作风建设等4项内容分解为11个小项,按季度分解每个小项的工作措施和目标要求。区人大、区政协以及各镇、各功能园区、各部门参照执行,实现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人一单、精准履职。区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在相应的清单上签字背书,确保责任传递到位。三是探索“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各镇、各部门纪检监察组织牵头,推动辖内村居站所党组织建立“小微权力”清单,明确下一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岗位职责,厘清权力边界,确保权力运行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规范、规范有依据,正真把“小权力”关进“密笼子”,提高监督实效和精准度。

二、照单履职,为推动“两个责任”落实持续发力。一是定期专题汇报。区委常委会成员每半年向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不少于1次。制定《XX区纪委向区委常委会通报工作计划安排》,区纪委每2个月向区委常委会汇报监督责任履职情况不少于1次,分专题汇报责任落实、作风建设、纪律审查、制度建设、教育预防和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情况,重大案件及其他重要事项及时汇报。二是季度听取汇报。制发《XX年区委常委会、区纪委常委会季度听取各镇各部门(单位)履行“两个责任”情况汇报计划》,配套制定《区委常委会、纪委常委会听取镇和部门党组织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情况汇报方案》,将每季度第一个月召开的第二次区委常委会和纪委常委会确定为汇报时间,围绕层层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情况、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情况、领导支持执纪审查工作情况、本单位推进落实“两个责任”的特色、亮点工作等方面内容听取下一级党组织、纪检组织“两个责任”履职情况汇报,确保在一届党委任期内实现全覆盖。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纪委常委会分别听取39个镇和部门履行“两个责任”的情况汇报。三是常态督促提醒。制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工作方案》,每两月区、镇(部门)两级纪检组织对责任清单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发现本单位责任清单落实不力的,及时提醒。每半年区、镇(部门)两级纪检组织分别对下一级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清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等问题,及时对相关责任人函询、约谈。今年以来,区纪委累计向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通报苗头性问题55件次,约谈提醒镇和部门党政纪主要负责同志31人次。

贯彻落实两个责任汇报材料 篇4

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十项规定方面

(一)我镇的做法是: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镇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党委会进行专题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并将相关要求传达到镇、村干部,纪律监督落实。

2.突出重点,细化措施。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接待审批、公务用车管理、干部驻村蹲点、定期接访和包案化解、考勤和请销假,定人限时交账等工作制度,力求用制度管人、管事。二是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开展“慵懒散浮拖”专项治理、会员卡清理、办公用房清理等16项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公车管理及接待工作,截至目前,机关运行经费较去年同期减少30%,接待批次和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25%。三是加强监督检查。镇纪委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全镇11个行政村(社区)及各部门办公室,督促检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落实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注重实效、形成机制。从接待、用车、办公费用等实际出发加强管理,既保障运行,又厉行节约,并防止一阵风,以形成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

个别干部职工对“八项规定”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认识上有差距,认为是走过场,一阵风,用老思维思考新问题,以致在落实中抱有侥幸心理,等待观望,落实效果参差不齐。

2.会议多文件多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

就会议而言,涉及要求党政主要领导一起参加的会议明显减少,但工作部署、协调方面的会议依然多,且不少会都要求一名主要领导参加。就我所在的乡镇而言,到县城单面需要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有时开会可能只要半个小时,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开会的时间长。

再就是文件资料多的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对乡镇都有工作要求,都要考核,检查时除看现场外,都要求组成专门的资料卷,基层花在资料上的时间不少,负担较重。

3.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东西仍然没有得到根治。比如检查考核的方案制定上,各部门都从自身工作考虑,制定考核细则,一些考核内容不太符合基层实际。基层只好对照考核标准,一一准备资料,以求检查考核过关,也不管有无工作实效。

4.乡镇在预算上没有接待费项目。就实际的工作而言,但凡是一般预算单位都会产生工作接待,没有接待费预算项目,我们实际产生的接待费在财务上无法入帐,如列入其他项目又与规定不符。

(三)建议

1.进一步深化认识,着力解决思想到位的问题。从严执行八项规定,狠刹“四风”,解决慵懒散浮拖的问题,根子在思想上。思想问题没解决,实效上就有折扣。

2.注重实效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及考评机制。着重从实际出发,出台和完善有可操作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制度和措施,避免新的形式主义。如针对会议,多开视频会议,现在每个乡镇都安通视频会议系统的,一般性的工作会议,完全可开视频会议,既省时又省钱。

3.强化督促检查,加大处违力度。要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强化督促检查,强化问责追踪,让不敢为的压力层层传导,逐步形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二、推动落实“两个责任”方面

(一)我镇的做法是:

1.党委认真履责,主体责任不动摇。一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与各党委成员、村(社区)、镇属各单位分别签订责任书,层层抓落实。二是督促各党委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履职、各负其职、齐抓共管,形成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深化了作风建设,做到了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与纪律观念,持之以恒地反对和纠正“四风”。四是扎实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五是坚决查处了纠正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2.纪委认真尽职,监督责任不放松。一是强化了组织协调。建立了每季度组织召开纪检监察专题协调会制度,研究协调和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强化了纪律监督。重点强化了对政府重点工程和重要工作的工作进度、工程施工、项目资金运行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三是强化了作风督查。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对干部出勤、干部值班和干部在岗情况进行督查10次,组织对全体镇、村干部贯彻执行中、省、市、县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进行了监督检查。四是强化了案件查办。积极拓展案源,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并主动与公检法、审计、信访等部门的联系沟通,保证了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移交。五是强化了警示教育。做到了严把宣传与教育关,在各节点加强警示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二)存在的问题

1.落实程度不够。党委在落实“两个责任”方面,不同程度地缺乏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潜意识中总认为这是纪委的工作,该交给纪委去负责,缺乏主体责任意识。而乡镇纪委仍然承担部分事务性工作,没有完全实现“三转”目标去聚焦主业。比如征地拆迁项目、低保工作、政府采购也要纪委签字,把纪委的位置摆错了,纪委不能成为政府工作的执行者、落实者,只能是监督者。

2.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党委层面看,党委落实主体责任,要抓住“用制度规范责任”这个要害,用制度明晰责任、规范责任。因乡镇纪委书记同时也是党委副书记,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委应该赋予纪委充分的事权。从纪委层面看,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则要抓好“严格责任追究”这个要害。责任追究是最有力的监督措施和手段,也是对责任人最有效的教育和保护。

(三)建议

1.“两个责任”的落实,党委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扛起主体责任的责任。

2.“监督责任”落到实处的关键是要党委的支持,党委不支持纪委无法履职,党委的支持力度大,纪委的履职效果好,党委的支持力度小,纪委的履职阻力就大,毕竟纪委是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的,离开了党委的支持,纪委是干不成事的。

3.纪委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关键在“三转”转到位。一是纪委书记要脱离副业,聚焦主业,干好该干的事,不干越位、越权的事。二是纪委的体制上要转变,要封闭运行,人、财、物要独立运行,才能较好地完成监督责任,否则同级监督同级,难以达到效果。

三、述责述廉方面

(一)我镇的做法是:

1.分层级定期报告。一是严格落实“一函两报告三卡”制度,督促党委成员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二是党委成员定期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和廉洁从政情况,每年向纪委开展书面述责述廉。三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按要求上报述责述廉报告。四是开展了机关中层干部和村(社区)常职干部述责述廉工作。

2.强化民主测评。一是开展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参加现场提问、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延伸至今后的工作中。二是组织对基层站所及镇内设机构的民主评议,并及时督办存在的问题与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三是组织对村(社区)常职干部进行测评,将测评结果与考核、绩效挂钩。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述责述廉流于形式。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借口工作忙、事务杂,个人述责述廉报告让他人代劳,没有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二是部分干部“为述而述”、“述过就算”,没有发挥好制度机制的作用。

2.你好我好大家好,民主测评一阵风。在民主测评时,部分代表没有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测评,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导致民主测评结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工作实绩中。

3.缺乏跟踪落实,整改问题难跟进。对在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环节收集到问题与意见,往往是在当时公示了整改措施与整改时限,后续的督促检查未跟进,影响群众或代表参与的积极性,监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建议

1.建立问题整改台帐制度,明确整改目标和具体措施。

2.建立问题整改报告制度,定期书面报告整改情况与整改进度,接受监督。

3.建立明查暗访工作制度,将明查暗访结果反馈给述责述廉对象,督促其强化工作落实。

两个体系建设中期评估汇报材料 篇5

一、夯实社区基础,健全服务网络

我市建立了市、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将康复阵地建在社区。一是整合资源,低投入、广覆盖建设社区康复站。我们在选择社区康复站建立的地点时,首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站,到目前为止,全市30%的社区都建有30m2左右的社区康复室。二是多方筹资,合理购置社区康复训练器材。我市采取“自筹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配备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目前,全市各社区康复站都配有十件左右适合残疾人训练的康复器材。三是依托医疗机构组建社区康复工作者队伍。我市狠抓队伍建设,在357个村(居)全部配备了康复协调员,挑选了有工作经验、有爱心、乐意为残疾人奉献的社区干部为康复协调员,在各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协助下,具体负责辖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调查、康复服务协调、康复训练计划的落实和下情上达。

二、全面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市残联就康复需求调查工作专门对各镇理事长、社区康复协调员分别进行了培训,在此基础上,社区组成了由康复协调员、康复指导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组成的调查队伍,进村入户,深入残疾人家庭,一对一地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填写康复需求调查表,有康复需求的达30559名,占总人口的2.15%。通过康复需求调查,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为更好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1、“三助一给”工作

(1)助明:建立工作制度,每年先由各镇(区)残联、卫生所组织村(居)卫生服务站医生,对有康复需求的疑似白内障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市残联组织定点医院到各镇(区)对疑似患者进行确诊。确诊后根据患者家庭情况,各镇(区)残联会同民政部门确定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对象,经市残联审批后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进免费手术,其他确诊对象转介到相应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2009年-2010年全市共免费手术465例。

(2)助行:2009年-2010年全市共上报下肢缺失残疾人168例,经南通市假肢站筛查、打样、安装,对67例符合安装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救助。

(3)助听:全市两年共上报0-6岁残疾儿童助听器救助19名38只。

(4)精神病人免费给药:我市已经对全市精神病患者逐一进行了筛查、诊断并落实了监护小组,建立了一系列精防工作制度和工作档案,我市一直委托市精神病防治医院为贫困家庭患者提供解锁救助和免费送药,社区医生定期上门进行随访,建立了精神病人员动态管理制度。2009年-2010年,我市累计1887人次接受了免费服药救助,有效的控制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现象,全市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100%,无精神病患者现象。

2、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

为做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2008年市教育、民政、计生委、卫生、慈善会和市残联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部门责任、项目的总体要求与目标、康复定点机构、救助对象及审批手续,同时与市妇幼保健所建立残疾儿童季报制度,由市妇幼保健所按季将所掌握的残疾儿童今年报市列残疾,市残联于组织各镇(区)残联、卫生所对所掌握的残疾儿童的康复价值、康复需求逐一进行上门调查,要求各镇根据残疾儿童的就诊病历等原始资料,逐一核实登记,并请监护人签字确认。2009年、2010年共确认268名残疾儿童有康复训练价值,已全部录入省0-6岁残疾儿童信息系统。

为尽快让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一方面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收训残疾儿童。目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正式开展康复训练,陆续收训11名脑瘫儿童及4名智力残疾儿童。另一方面,向外积极录求成熟的康复机构安排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2009年、2010年累计安排191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都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3、积极开展贫困家庭配发辅助器具及家庭无障碍改造 为帮助全市贫困家庭下肢残疾人补偿和改善身体缺失功能,增强他们自主活动和走向社会的能力,市残联积极筹及资金,2009年、2010年累计发放辅助器具1700件,为450户家庭进行了无障碍环境改造,今年5月15日,全国助残日期间市残联在市残

两个提升工作汇报材料 篇6

###人民政府

近年来,###残疾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中央7号文件要求,把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突出城乡统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辖5个乡镇、6个街道,111个行政村、50个城市社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53.55万人。残疾人有2.52万人,其中:听力残疾5686人,占22.56%;视力残疾5521人,占20.72%;肢体残疾10496人,占41.65%;言语残疾1189人,占4.72%;智力残疾2283人,占9.06%;精神残疾1671人,占6.63%;多重残疾人1345人。残疾人群体中的突出特点是: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就业比率相对较低,贫困比例较高,服务需求量较大。

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始终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列入

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逐步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一)在“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力求全参与、齐配合。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思路。一是教育方面。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我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对进入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二是康复方面。区里每年从区级财政列支8万元,从其它渠道筹集8万元,作为全区残疾人康复经费,目前,全区残疾人康复经费达到了人均0.5元。针对残疾人康复工作,全区成立了1个区级专家技术指导组、6个区级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11个镇街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147个村(社区)康复站,真正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2011年初,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为10818名有康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完善了康复需求档案,为2436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并建立了肢残人服务档案。自2008年以来,共为300名精神患者提供免费救助,其中免费服药264人,免费住院36人。为困难残疾人配赠了轮椅车、拐杖,盲杖、助听器、助视器、坐便椅等辅助器具,其中配赠轮椅车150辆、拐杖

1100余副,有1,400多名残疾人享受了服务。三是残疾人信访和维权方面。我们与信访部门配合,积极有效地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做到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与信访人接触到位。近两年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在开展“扶残维权行动”中,积极配合司法等有关部门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的典型案件,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力求低门槛、广覆盖。一是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为保障低保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010年,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关于做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工作专题动员会,残联负责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的确定、审核、审批、救助管理等工作,并向财政部门提供享受生活补贴的低保重度残疾人名单。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拨付、管理和监督。由残疾人向村(社区)委员会提出个人申请;村(社区)对申请人进行核实、上报;乡镇(街道)残联审核;区残联审批。加大对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召开全区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会议,各乡镇、街道残联认真填写残疾人生活补贴证,区残联积极联系工行光明广场支行为低保重度残疾人开立个人账户,并签订了代发协议,由工行光明广场支行代发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并免除了残疾人小额账户管理费、年费等一切费用。按照低保重度残疾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和低保生活补贴证“三证”俱全和补贴资金、人员、-3-

管理工作“三落实”的要求,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8余万元,为537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全面覆盖了城乡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将资金发放到残疾人手中。下一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并适当提高生活补助金标准使更多贫困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待遇。二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我区作为第一批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召开了全区残疾人工作会议,重点安排了城乡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拨出0.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印刷养老保险登记册。2011年,全区城乡重度残疾人都自愿参加了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根据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重度残疾人本人自选缴纳档次,由区政府全部代其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金100元。2011年3月,我区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523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区里在下发的《关于印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中政办发[2011]50号)中提出了城镇重度残疾人(一、二级),政府为其代缴当年养老保险费,缴费档次为100元(市、区财政各负担50%)。去年10月,区里又专门召开了全区残疾人工作会议,重点安排了城镇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已完成城镇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91人。三是残疾人社会救助方面。几年来,为150名从事手工业、种植养殖业和创业的贫

困残疾人发放扶持资金20余万元。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条例》,认真组织实施“扶残助学活动”,积极做好残疾考生高考录取救助工作,对参加高考的残疾考生进行摸底、了解残疾考生考试情况,为112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发放助学资金共20余万元,切实解决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两节”期间筹集资金30余万元为548户贫困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及救助物资,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残困户的家中。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我区积极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摸底调查工作,成立了区、乡镇(街道)两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按规定配套资金补助179户,匹配资金85余万元,圆满完成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四是残疾人就业方面。我区安排20万元,开发残疾人服装裁剪培训班、盲人软件应用培训班、残疾人厨师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为残疾人搭建学习创业技能、就业技能、科技知识、农业知识的平台,对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各类残疾人免费培训1200余人次,提高残疾人技能;通过举办“就业形式分析会”,积极组织用人单位与残疾人求职者开展“岗位面对面联谊会”、“春夏秋冬四季残疾人就业推介会”等专题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就业;协调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农村从业等形式,挖掘就业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

道,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我们抓好基地建设,发现和培养枣庄澳华服饰残疾人服装裁剪培训就业基地、枣庄希望电脑培训基地、南翔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培训就业和扶贫基地,为实现残疾人就业开拓新的渠道。为完成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区残联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召开福利企业残疾人就业形势座谈会,促进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宣传,通过按比例安置、分散就业、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残疾人扶贫基地等方式安排残疾人就业428名。

(三)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力求高标准、严要求。一是努力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全区11个乡街残联配备理事长和专职委员各1名;161个村、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选聘了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完善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专门人员、专门办公室和活动室以及康复医疗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实现了“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同时,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区残联每年都将11个乡街残联理事长和161个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170多人集中到市残联、区残联进行工作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二是全面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我区于2007年建起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服务大厅,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用品用具供应,法律

援助等服务。另一方面,全区各乡街和各村、社区健全了残疾人工作机构。全区残联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建立了电子文档;区乡两级残联建立了信息网络,基本解决了过去信息反馈不及时和乡镇普遍存在的资料不齐、不规范的问题。三是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为消除残疾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保障其平等参与的基本生活环境,2008年,我区作为“山东省千户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创建活动”试点区开展了60户残疾人家庭创建无障碍居住环境活动,共投入资金10万余元。2011年我区继续实施这一惠民工程,先后组织人员深入到社区残疾人家中,开展调查论证,掌握各类残疾人不同需求,制定了实施方案。为60名听力言语残疾人免费安装发放闪光门铃;为15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发放了扶手、沐浴凳、轮椅、助行器、折叠式坐便椅、拐杖、四角手拐、加宽改造浴室门等无障碍用品,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通过无障碍改造,使其能够借助辅助器具完成基本生活技能,确保了残疾人朋友居家生活无障碍,营造了无障碍居家环境,提高了肢残人自理能力,受到了残疾人及亲属的一致好评,满意率达100%。四是积极做好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和志愿者助残工作。目前,我区已建有聋哑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精神残疾及亲友协会、智力残疾及亲友协会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这些协会在区乡残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他们在基层组织残疾人开展各种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体

育生活,活跃了残疾人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推动了全区残疾人文体事业的发展。在2009年省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我区参赛的节目获得省市两级奖励。另外,志愿者助残工作得到了区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助残志愿者328名。几年来,志愿者扶助残疾人2370余人次、结对帮扶1260户、助残工作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五是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阳光家园计划”创建以来,我区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加大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投入资金60余万元用于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新建、改造、完善托养设施建设,我区依托税郭镇敬老院创建了###税郭镇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成立了我区第一家托养机构,托养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58人,托养其他各类残疾人159人;创建托养服务中心2处,孟庄镇托养服务中心(托养各类残疾人85人)、市中智力托养服务中心(托养智力残疾人56人);创建社区托养服务点11处(11个乡镇、街道设立社区点),满足各类残疾人300余人次日间照料。2011年又相继创建枣庄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枣庄市仁和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使有条件有自助能力的残疾人进入托养中心,较好解决了残疾人群众的后顾之忧。为53名特困无人供养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居家托养,发放救助金3万元,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三、建议与打算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面宽量广,需要我们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去思考与探索。为此,结合我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户的救助标准。针对重度残疾人户、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困难家庭,应降低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门槛,尽量做到应保尽保。让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更直接、更具体、更实惠。

(二)整合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残联系统每户给予资金补助太少,危房改造难以见效。为此,应整合几个部门的资金,加大对残疾人困难户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

(三)将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减轻精神病人的经费负担。从我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情况看,精神病人住院时,国家政策给予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政策规定精神病人不能作为就业安置对象,其生活费、营养费等费用无法解决,给精神病人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平时救助中,将精神病人列为救助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工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网络,促进社区康复服务向农村延伸。二是加大贫困残疾人救助力度。加大贫困

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力度,加快推进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和“阳光家园”工程,使更多的残疾人享受阳光家园的优惠政策。三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宣传、文化、体育、维权等工作,落实各项扶残助残政策,由一般性救助向全面纳入社会保障过渡,逐年提高残疾人救助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四是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抓好基础教育,特别要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增强生存技能和就业能力。五是加强残疾人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残疾人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打造一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队伍,提高基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我区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虽然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先进地方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区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两个提升工作汇报材料 篇7

汇 报 材 料

今年以来,我镇以融城建镇为方针,以规划先行为原则,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充分挖掘内力,不断吸引外力,全镇上下,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就今年的城镇建设“两个100” 工程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安排情况

我镇坚持把小城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完善了领导机制。镇领导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及“四个一”工程,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规划、土地、城管、驻地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和“四个一”工程项目的实施。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至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人,严格考核,并把相关任务列入村干部年终考核,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及以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二、工作进展情况

1、集中居住区建设。计划在我镇光荣院、兽医站两地进行地块开发建设,涉及土地总计75亩。目前,群众工作已基本做通,评估工作已经结束,近日将出评估报告,土地

测绘工作已进行实地测绘,下一步即可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5月底6月初一期工程可动工建设。

2、街道集中整治。镇区主要街道的下水道生态砖、路牙石、门头店招已开始清理,建设局专家已现场勘查完毕,并设计图纸,近日将优选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4月可动工建设,预计6月初完工。绿化已到位,增植女贞300余棵。

3、基础设施建设。下一阶段我镇将聘请相关专家对垃圾中转站、水冲式公厕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三、存在问题

1、上级的扶持资金有限,给小城镇建设及“四个一”工程顺利推进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压力和问题。

2、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3、小城镇管理力度还需加大。

四、工作打算

1、严格执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城镇性能与职能,建立良好的城镇形态。

2、强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安排各项设施的规划与布局,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

3、进一步改善城镇生活居住环境。加强管理,全面推行落实环境卫生治理目标责任制,提高居民卫生意识。

上一篇:java入门学习笔记下一篇:二元二次方程的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