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2024-08-03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精选10篇)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篇1

第1篇

科发区

《昆虫档案》

活动目标:了解昆虫特征,分辨昆虫和非昆虫。

活动准备:笔、放大镜、昆虫标本、昆虫档案记录单

活动过程:1、选择昆虫标本盒观察,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里。

2、鼓励幼儿用“我观察……(虫子名字)有…..有……还有……”的句式说清楚自己的发现。

3、教师帮助幼儿整理记录单,将所有的昆虫记录单收集在一起,制成昆虫档案。

《积木数一数》

活动目标: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2、正确点数完整作品中的各个积木的数量

活动准备:多个积木、笔、操作记录单。

活动过程:1、幼儿选择多种积木

2、请幼儿随意搭建积木造型并进行观察点数积木的数量。

3、填写记录单。

第2篇

夏天的瓶娃娃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人物形体特征,恰当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瓶娃娃,正确表现瓶娃娃的形象特征。

2、幼儿喜爱做手工的情感及认真有条理的制作习惯。

活动准备:做好的瓶娃娃范例、各种干净的饮料小瓶、碎布、棉花、毛线、彩色皱纹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做好的范例,以瓶娃娃的口吻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观察范例,理解做法。

1、老师示范讲解。

先选个瓶子做身体,然后根据这个瓶子的大小,选择做头的材料。如果身体用塑料饮料小瓶,头用什么做合适呢?(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身体用小药瓶,头用什么做才合适呢?另外,可以用水果网做头发。然后粘上眼睛、嘴巴、用一块布或皱纹纸在瓶子上贴成衣服。这样就成了瓶娃娃。

2、引导幼儿讨论。

除了老师刚才的方法,你们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做?

三、交待区域操作要求,幼儿自选区域和材料进行操作。

四、老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进行适时帮助。

五、请先做好的幼儿将瓶娃娃排列起来,办一个瓶娃娃展览会。

六、收拾材料,评价幼儿作品。

第3篇

动物的家在哪里

一、主题区域活动名称

《动物的家在哪里》

二、主题背景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幼儿与动物更是有着不解之缘。中班幼儿已有了对动物的认知基础,并表现出对动物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经常在讨论“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小动物的家在哪里?”、“蜜蜂的家是怎样造的?”、“蜘蛛宝宝住在蜘蛛网上么?”,一串串的问号,吸引着幼儿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如此令幼儿着迷,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导着幼儿去探索、发现“动物的家在哪里”。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区域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方式为主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这种活动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使幼儿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我们创设了《动物的家在哪里》主题区域活动。根据主题内容,我们开设了美工区、科学发现区、建构区来进行活动。

三、主题活动总目标

1、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了解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丰富对“动物的家在哪里”的认识。

2、通过操作、探究、制作等多种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愿意和动物做朋友,懂得爱护动物和动物的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

四、家园联系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观看“动物的家”的图书、图片及影像资料。家长还可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鸟巢、蜂巢、蜘蛛网等动物奇妙的家,和幼儿一起探讨怎样保护动物的家园。

2、家长可和幼儿一起用拼插玩具进行盖房子的活动,感受亲子活动的愉悦。

五、主题环境创设

1、收集关于动物居住环境的图书、图片、音像等。布置“动物的家园”主题板。

2、将幼儿开展的“给小鸟做窝”“给小动物盖房子”“海底世界”等活动过程进行拍照,布置在活动区。

六、主题区域活动创设

(一)美工区

活动内容

手工活动《给小鸟做窝》,绘画活动《有趣的小蜗牛》、《能干的蜘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插接、剪贴、泥工、绘画等不同形式大胆探索、表现小鸟的窝及蜗牛、蜘蛛的形象。

2、尝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愿意和动物做朋友,懂得爱护动物及动物的家。

材料准备

1、知识准备

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鸟窝的特征及蜗牛、蜘蛛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

2、物质准备

图片: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图片、草地背景图、“蜘蛛结网忙”背景图、蜗牛、蜘蛛图片

材料:彩色卡纸、纸盒及半成品、旧报纸、树枝、“大树”

工具:橡皮泥、剪刀、彩笔、油画棒、胶棒、图画纸、勾线笔

活动玩法

1、仔细观察鸟巢、蜘蛛、蜗牛图片,了解其特征。

2、选择喜欢的活动和材料,如需合作,进行协商,做好分工。

3、利用选择的材料,大胆想象,进行探索、操作活动。

4、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表现,必要时进行适时适度的协助与指导。

5、作品展示。

相互讲述自己的作品,并把做好的鸟窝放在“大树上”,蜗牛和蜘蛛粘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懂得生活中关心爱护小动物,能够保护动物的家园。

活动规则

1、合理使用材料,懂谦让,不争抢。

2、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注意安全。

3、安静活动,协商时不影响他人。

4、活动后物品归原位,保持区域整洁卫生。

第4篇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萌发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尝试用手指印画。

活动重点:

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萌发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尝试用手指印画。

活动准备:

动手区:印泥、绘画纸、画好的人物动态图。

数学区:准备画好的圆,让孩子用手指印画有规律穿项链。

阅读区:手指印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教了不一样的指纹吗?谁来说说,我们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的指纹在什么地方有用处呢?

2、幼儿回答,教师补充。

3、教师: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各个手指的指纹也是不同的。由于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指纹就代表着每个人的身份,所以警察叔叔会利用这一点来抓住一些犯罪的人,有时候我们大人在银行取钱的时候也会用到指纹才可以取到钱。

4、教师:你们觉得我们的指纹用处大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和指纹玩游戏吧!

二、向幼儿介绍区角材料。

1、动手区:

教师:一会儿在动手区的小朋友用你的手指沾到印泥,然后将人物动态图用手指印画完成。小朋友们可以尝试用你的各个手指去手指印画哦,看看每根手指印出来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还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数学区:

教师:你们想用手指印画做一做项链吗?如果你想让你的项链看起来跟漂亮,可以用你的指纹印画有规律的排列哦。(教师示范制作有规律印画的项链)小朋友还可以合作完成条项链哦。

3、阅读区: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手指点画和手指添画的照片,一会你们可以去阅读区欣赏这些照片,然后想一想,如果是你来给手指添画和点画,你会怎么画呢?下节区域课就要你们自己来手指点画和添画。

三、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提醒动手区和益智区的幼儿印画时注意讲卫生,保持绘画纸的干净整洁。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1、评价各个区幼儿的活动情况。展示幼儿活动时的照片。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篇2

一、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比起小班阶段,中班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而游戏材料的投放则会直接影响幼儿合作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游戏材料数量控制和种类丰富等方面精心规划。

1. 控制游戏材料的数量

投放游戏材料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我们提供的材料过多时,往往会使小朋友因为有了足够的材料而不需要和同伴合作,自己独立操作材料就可以完成。因此,从促进幼儿合作的需要出发,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控制相同游戏材料的数量以促使幼儿合作。例如,在“沉与浮”的科学小游戏中,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盆水,而不是每人一盆水,这样幼儿只能在一盆水中一起合作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结果。

2. 丰富游戏材料的种类

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因为材料的单一性而造成幼儿不需要合作甚至不能合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游戏主题和目标,通过提供尽量丰富的游戏材料种类,使每个幼儿都拥有游戏材料而又不尽相同,最终促使每组幼儿为了达成游戏目标而去合作。例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搭建游戏,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拼搭材料,以使每组幼儿在拼搭时主动分工,有的拼搭马路,有的拼搭小区,有的拼搭商店……幼儿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拼搭任务。

二、帮助幼儿选择适合的游戏伙伴

1. 促进同龄幼儿间的日常接触

幼儿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同龄幼儿之间会有更多共同话题。因此,家长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同龄幼儿相处,尽早学会与同龄幼儿一起玩耍,这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2. 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幼儿拉近与同伴的距离

要想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家长不能只依靠幼儿园,应该时刻和幼儿园保持联系,掌握幼儿在园的动态,并对班级其他幼儿有一定了解,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和同伴相处。比如,家长可以在周末将班上其他幼儿邀请到家里来做客,让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从而拉近幼儿与同伴的距离,使幼儿更愿意与他人一起玩耍。

3. 开展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可以安排几个家庭以组为单位,共同比赛。这样既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又为幼儿选择了合作伙伴,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和家人的合作,还是和同伴的合作,对于完成任务都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合作的意义。

三、科学组织游戏过程

合理的游戏材料、适合的游戏伙伴为幼儿游戏过程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是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幼儿就能在游戏中自主有效地合作。由于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科学设计游戏过程,并在游戏过程中加强组织、观察和指导,以使幼儿能自主、自愿、有效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合作的前提是每个幼儿在明确游戏目标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任务或角色。组织游戏初始,教师必须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幼儿知道这个游戏的特点、要求和任务,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为每组幼儿所提供的那些材料,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幼儿知道自己主要是什么角色或自己应该做什么。例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搭建游戏,幼儿自己分工去搭建不同的场所;“黑猫警长”表演游戏中,谁扮演黑猫警长,哪些幼儿扮演白猫警士等等,也是幼儿协商决定。在具体分工中,可以再根据幼儿兴趣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要注意在游戏过程中适当轮换。

总之,幼儿具有他们这个年龄独有的思维和情感,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应该把教学任务和幼儿的生理、心理水平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分配恰当的学习任务,丰富和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亭亭,胥兴春.基于心理理论视角窥探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篇3

关键词:区域游戏;合作能力;游戏材料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要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他们会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区域活动有其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其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以区域游戏为切入口,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区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

一、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比起小班阶段,中班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而游戏材料的投放则会直接影响幼儿合作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游戏材料数量控制和种类丰富等方面精心规划。

1.控制游戏材料的数量

投放游戏材料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我们提供的材料过多时,往往会使小朋友因为有了足够的材料而不需要和同伴合作,自己独立操作材料就可以完成。因此,从促进幼儿合作的需要出发,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控制相同游戏材料的数量以促使幼儿合作。例如,在“沉与浮”的科学小游戏中,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盆水,而不是每人一盆水,这样幼儿只能在一盆水中一起合作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结果。

2.丰富游戏材料的种类

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因为材料的单一性而造成幼儿不需要合作甚至不能合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游戏主题和目标,通过提供尽量丰富的游戏材料种类,使每个幼儿都拥有游戏材料而又不尽相同,最终促使每组幼儿为了达成游戏目标而去合作。例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搭建游戏,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拼搭材料,以使每组幼儿在拼搭时主动分工,有的拼搭马路,有的拼搭小区,有的拼搭商店……幼儿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拼搭任务。

二、帮助幼儿选择适合的游戏伙伴

1.促进同龄幼儿间的日常接触

幼儿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同龄幼儿之间会有更多共同话题。因此,家长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同龄幼儿相处,尽早学会与同龄幼儿一起玩耍,这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2.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幼儿拉近与同伴的距离

要想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家长不能只依靠幼儿园,应该时刻和幼儿园保持联系,掌握幼儿在园的动态,并对班级其他幼儿有一定了解,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和同伴相处。比如,家长可以在周末将班上其他幼儿邀请到家里来做客,让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从而拉近幼儿与同伴的距离,使幼儿更愿意与他人一起玩耍。

3.开展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可以安排几个家庭以组为单位,共同比赛。这样既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又为幼儿选择了合作伙伴,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和家人的合作,还是和同伴的合作,对于完成任务都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合作的意义。

三、科学组织游戏过程

合理的游戲材料、适合的游戏伙伴为幼儿游戏过程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是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幼儿就能在游戏中自主有效地合作。由于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科学设计游戏过程,并在游戏过程中加强组织、观察和指导,以使幼儿能自主、自愿、有效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合作的前提是每个幼儿在明确游戏目标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任务或角色。组织游戏初始,教师必须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幼儿知道这个游戏的特点、要求和任务,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为每组幼儿所提供的那些材料,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幼儿知道自己主要是什么角色或自己应该做什么。例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搭建游戏,幼儿自己分工去搭建不同的场所;“黑猫警长”表演游戏中,谁扮演黑猫警长,哪些幼儿扮演白猫警士等等,也是幼儿协商决定。在具体分工中,可以再根据幼儿兴趣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要注意在游戏过程中适当

轮换。

总之,幼儿具有他们这个年龄独有的思维和情感,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应该把教学任务和幼儿的生理、心理水平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分配恰当的学习任务,丰富和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亭亭,胥兴春.基于心理理论视角窥探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

[2]李月文.区域活动的有效开放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篇4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都先到银行里去取钱,取完钱,买菜的买菜,吃点心的吃点心,理发的理发,游戏开展得有条不紊。不一会,银行工作人员就嚷开了“没钱了,没钱了,银行里没钱了。”“怎么会没钱了呢?”我走过去问。工作人员煜茜说:“都都被他们取走了。”我走近一看,取款机里真的是没钱了,我奇怪地问:“刚才还很多了,怎么一下子就没有了呢?”煜茜说:“他们每个人都要取好多钱了!”那可不,只见好多孩子手里都拿着一叠钱,一路在那里“逛街消费”呢!【分析】

在游戏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经验,知道了买菜看病理发等这些社会行为都需要用钱。所以游戏开始时,孩子们首先是到银行里去取钱。但至于取多少钱,取了这些钱准备取做什么事情,孩子心里是没有目的的。反正多取点钱会方便些。所以出现了银行里的钱被取空的现象。再有一个,孩子们对到银行取钱买东西这一行为已不太陌生,但有了钱可以到银行存钱,却没有经验。这就需要老师给孩子这样两点概念:一是“你想去做什么?需要多少钱,就到银行取多少钱,不要多取。”二是“菜场、理发店、点心店里赚了钱,这些钱应该存到银行里去。”

【指导策略】

一、制定价目表,价格与银行里钱上的数一致。“1元、2元、5元”

二、指导幼儿取钱时应该想一想你想去做什么?需要多少钱,就到银行取多少钱。

幼儿园中班区域观察 篇5

班级:中三班

记录人:朱丽君

姓名:张世豪

性别:男

时间:4、14

地点:滑滑梯旁

行为表现

今天早上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不一会儿孩子们都聚在了一起,连平时最爱的滑滑梯都不玩了。这是怎么了?我轻轻地走过去,原来他们都在观察蚂蚁呢?我发现他们此时对蚂蚁兴趣很浓厚,索性让孩子们仔细地观察起来。

教育过程

可是没多一会儿,我听见孩子在争吵起来,原来他们是为了蚂蚁是好还是坏在吵,只听见张世豪说:“蚂蚁是坏的。”马上有人反驳:“不对,蚂蚁是坏的。”这一下吵翻了,我只好把他们先带到教室,可到了教室还在吵,张世豪开始举例了:“我家前几天爬满了蚂蚁,妈妈把他们都消灭了。”“白蚁会把屋子都啃掉。”“但是蚂蚁会吃小虫子呢。”可吵了半天都没有一个结论,最后,蚂蚁是好是坏的焦点落到了我的身上,于是我说:“蚂蚁的种类很多,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这种小动物,查查资料、问问爸爸妈妈,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效果

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组织策略探讨 篇6

一、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本身的价值在幼儿园教育中不断地得到重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关注幼儿的想象力,开发幼儿的智力等都在不断地强调,但是户外区域活动无论在类型上还是组织上,都存在一些影响幼儿全面发展的因素。

1. 户外区域游戏种类单调

许多幼儿教师表示幼儿户外游戏考虑到全体幼儿的安全问题,一般采用的是统一的游戏内容,在户外设置区域组织不同的游戏类型,无法对所有的幼儿进行指导。总之,随着各教育文件对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硬性要求的不断出台,户外区域游戏的多样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实践中,各幼儿园在材料准备和场地选择上都缺乏合理性。

2. 户外区域游戏无动态化调整

户外区域游戏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活动中幼儿会生成一些新的游戏,要想将这些创意性的游戏放到户外活动区域,但是受到空间和材料的影响,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无法实现动态的变化。教师在户外游戏的指导上表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教师以“不变应万变”的指导方法,在不同的区域游戏中,活动的指导性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表现出在所有的活动中指导性一致,口头强调加代替操作;另一个极端是,教师认为户外游戏只需要保证幼儿的安全,不需要进行指导,这两个都没有与户外区域游戏的动态性相吻合。

二、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

幼儿在身体上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在心理上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户外区域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增加幼儿的感知觉认识,促进幼儿合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1. 丰富户外区域游戏的材料

丰富的游戏材料,一方面是指数量充足,以满足班级每一个幼儿的探索需求,避免因为抢材料而造成幼儿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另一方面指的是种类的多样性。目前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材料主要是一些大型的组合运动器械,不能满足幼儿创造性和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幼儿园要多投放一些多功能的材料,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想象来操作、组合和改造。

2. 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第一,集体游戏和自由游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集体游戏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班级幼儿开展统一的游戏类型,自由游戏指的是幼儿独自或者自由结伴进行游戏。目前,集体游戏在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这种方式方面管理和兼顾幼儿的安全,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但是幼儿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也需要得到尊重,因此幼儿园也要适当增加自由游戏。在自由游戏中,幼儿随心所欲地玩耍,漫无目的的游玩,教师在自由游戏的指导上,多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及时发现幼儿需要帮助的地方,给予眼神和语言的支持,而不是横加干预。当较多幼儿在游戏中处于无目的的状态或者出现共性问题时,教师就要以角色的身份进入游戏中,给予他们间接性的指导,带动幼儿的热情。

第二,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在户外区域游戏的组织上,我们尝试打破年龄和班级的界限,以大带小、班级互串和半班交换的形式,把握好各个年龄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户外区域游戏。如在贝贝角色区里开设闽南小吃馆、娃娃家、超市、茶馆等,采取大、小班混龄的方式。由于小班幼儿的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因此在游戏时,我们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带着小班幼儿来到游戏区,帮助小班幼儿了解区域游戏的名称、内容、材料,采用一步一步逐层开放的方式开展游戏。还可采取班级互串和半班交换的形式开展游戏,半班交换在整班互换熟悉并对别班区域游戏喜欢的基础上,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半班交换,这样为不同班级的幼儿提供了互相学习和交往的平台。在户外区域游戏中有的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一起游戏,幼儿们的游戏能力、思维方式比较接近,可以很好地互动和交流;有的是不同年龄幼儿共同游戏,这样的方式使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游戏,很好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类型单一、时间无保证等问题,制约着幼儿的发展,但只要我们根据本园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指南》《纲要》的精神,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丰富游戏材料,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合理控制游戏时间,对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一定能增加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摘要:户外区域游戏对于幼儿身体素质和各种心理素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游戏在时间上呈现出压缩现象,在类型上呈现出单一性特征,在教师指导上呈现出低效性,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活动,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

参考文献

民间游戏在中班区域活动中的展开 篇7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班的区域游戏主要开设有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娱乐区、建构区等,如何在这些区域中开展民间游戏,我们尝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益智民间小玩具,勤动手来又动脑

我班有个小小科技角,我们在里面投放了万花筒、纸陀螺,天平秤、豆子等作为玩具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随处都可见,具有趣味性,幼儿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脑思考,手脑并用,参与积极性很高。

小小万花筒是我们小时候常常最喜欢的玩具,转一转就可以看到千变万化的图形,我们班的幼儿也喜欢,一看再看,也还是看不透其中的变化:“刚才的花怎么就变了呢?”“这次好像花瓣变大了哦!”“老师,你变出了多少次呢?”“能不能把花再变回来呢?”不断的变化让幼儿猜不透,摸不着……小小纸陀螺是和幼儿一起制作的,有圆形,有三角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甚至还有花瓣形,形状不同,看上去有点粗糙、有点涂色不均,但这并不影响幼儿玩陀螺的兴趣。桌上、地上都是比赛的场地,看一看哪个形状转得最稳?哪个小朋友转陀螺的时间最长?幼儿自由结伴,自己画自己比,比不过就再来一次,输了也不是难为情的事情。

秋天的豆子有不少,我们在区域里投放了芸豆、蚕豆和花生、黄豆,豆子虽小,但玩法真不少。

1.夹豆子。这个游戏只要每人一双筷子,一个小碗,就可以开始了,当蔡浩冉和卢林鑫在顺利地往自己的碗里夹豆子的时候,可把一旁的徐晨逸急坏了,忙说:“你们等等我,我也要夹很多豆子!”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也让幼儿体验到坚持就可以成功,多练就能灵巧。

2.猜豆子。“左手右手哪只手?”这个游戏幼儿最喜欢玩,把小豆子随手一藏,给教师猜,给阿姨猜,给好朋友猜,百玩不厌。

这些民间小玩具,让幼儿在益智活动的操作中增进了手眼的协调性,促进了小肌肉的发展。在认识上充分感受数、量、形及空间知觉等概念,并有助于幼儿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娱乐民间小游戏,快快乐乐来玩耍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所以轻松愉快的娱乐民间小游戏,只要随意在室内找个空间,就可以开展起来:两个朋友可以玩拉大锯、石头剪子布,你拍一我拍一,更多朋友就可以玩“熊和石头人”“木头人”“猜猜我是谁”“丢手绢”“击鼓传花”。一块手绢、一条围巾、一个小鼓,材料很简单,随时随地都可取到,却让幼儿玩得很满足。活动中,我们都特别强调规则,如“熊和石头人“游戏中“不能动,一动就被熊发现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可以变化自己的声音,让朋友猜不出来”,“丢手帕”的游戏中,丢手帕的人一定要“轻放、快跑”,而其他小朋友一定要“警惕、快追!”强调了游戏的规则,不仅让游戏开展顺利,也让幼儿懂得要服从集体,才能获得快乐体验。

我们在今年的区域中开设了一个休闲娱乐区:开展了射击和钓鱼这两个传统项目,幼儿最喜欢了,游戏时也特别专注,一有空就去投一投,练一练,看看自己能得到多少分数,看看自己能钓到几条鱼。轻松的活动,让幼儿快快乐乐得玩。

三、语言民间小游戏,又会说来又会编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我班的语言区域中,我们给幼儿欣赏了民间传统故事如:《狼来了》《盲人摸象》等。有些是提供故事录音,有些是图书照片,还有些是动画影音,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中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幼儿为乌龟骄傲,为兔子惋惜;赞扬乌鸦的聪明,批评盲人的片面……懂得了故事所表达的寓意,充分感受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在语言区域中,幼儿还喜欢玩民间游戏,如《王大妈捉小狗》,养狗人总是要编出不同的理由,不让王大妈来抓小狗,锻炼了语言的交往能力。《顶锅盖》游戏,不仅是手指游戏,也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并发准部分相近的读音。《拍大麦》《炒黄豆》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幼儿两人协作的能力,也让幼儿感知民间童谣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同时还可以仿编、创编,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培养了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的能力。在语言区结合民间游戏,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有助于提升他们语言表达、思维想象能力,幼儿也是收益不少。

四、手工民间小技能,折纸画画真灵巧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虽然小手还不是很灵巧,但是他们动手做做玩玩的愿望却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在手工区提供彩纸、泥工、各种色彩笔、剪刀等材料,幼儿总是留恋在其中,特别是一些手工绘画能力强的幼儿,总是在游戏时间第一选择手工区。

折纸是传统而古老的一种游戏,我们在手工区内投放彩色纸,幼儿可以折一折,玩一玩。从简单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的脸、到飞机、花朵、钢琴、小猪,我们提供的示范图从3-4个步骤,到7-8个步骤,虽然难度越来越大,但幼儿不仅折纸的能力有所提高,看示范图的本领也越来越强。

一盒笔、一张纸,幼儿就会在手工区内安静下来,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今年,我们尝试学习了水墨画,幼儿接触到了墨汁、毛笔和宣纸,这些是我们老祖宗最常用的,而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接触到了。因为材料较多,使用上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在手工区投放了几次,效果不错,幼儿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绘画作品,画小鸡、画枇杷,虽然线条不够细致,毛笔握在手里还不那么有模样,不过幼儿的兴趣是浓厚的,过程是快乐的。

根据主题,我们每次投放不同的手工内容:元宵节用面粉制作元宵;三八节制作“送给妈妈的礼物”;春天用皱纸粘贴迎春花、桃花、油菜花;夏天制作美丽的小拖鞋、漂亮的折扇和遮阳的小凉帽;秋天制作国旗、装饰花瓶、玩蔬菜印章、印树叶;临近新年,不仅制作新年贺卡,我们还投放废旧图书、剪刀,幼儿很认真地剪下喜欢的小图形,粘贴在新年树上,受到娃娃家、建筑工地等游戏区幼儿的欢迎。我们相信,随着幼儿小手能力的提高,折折画画剪剪的作品一定会更美。

当然,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展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材料,还将继续做进一步的探寻和研究,将有益健康和快乐的民间游戏继续传承下去。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方案 篇8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区域活动,是我们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因此,我们将本学期的区域活动目标制定如下:

一、《聪明屋》活动目标:

1、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玩耍中获得一些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幼儿多看、多思、多想。

3、帮助复习巩固数学知识。

二、《美术吧》活动目标:

1、提供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发展幼儿的画、剪、贴、折等的基本技能。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操作卫生习惯。

3、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小超市》活动目标:

1、理解角色的职责,按角色规定、要求进行活动。

2、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推动游戏的发展。

3、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积极态度。

4、在游戏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有礼貌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演艺吧》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吸引他们来活动。

2、提供音带、乐器、节奏谱等,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提供各种材料,如:飘带、花等,让幼儿自由舞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4、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五、《建筑工地》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增强幼儿手指肌肉的发展。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合作,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建筑。

六、《新华书店》阅读区目标:

1、在看书时能较自觉的保持安静。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废旧材料对破旧图书进行修补。

3、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能讲述图书中的主要内容。

三、主要措施:

1、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区域,可发动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各种成品、半成品,以便顺利的开展各种游戏。

2、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物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的特点,可供不同幼儿操作。

3、每周为幼儿新增活动内容及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4、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5、教师认真有重点的辅导幼儿活动。

(1)教育引导幼儿有目的的选择区域,学习轮流着每天玩不同的区域。

(2)教师每天都有一项活动作为重点辅导。

(3)加强个别辅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

活动,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4)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特别功能,使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5)抓好活动后的评价及整理工作,以便更好的搞好区域活动。

(6)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引导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

(7)教师密切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记好游戏记录。

6、重视每一次的角色游戏,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新增材料,认真辅导,充分发挥角游的教育功能。

7、教师继续学习有关创造性游戏类的文章,充分认识游戏的作用,把教育渗透在游戏之中,寓教于游。

8、保证幼儿每天都有游戏时间。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篇9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活动  绘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98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在幼儿园中班绘画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地探索通过游戏化方式,在绘画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上创新,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美好情感。

一、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材料,为兴趣绘画开路。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年龄尚小,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又易操作的活动材料,如为幼儿提供印章、纸团、珠子、牙刷、棉签等,让幼儿进行印画、滚画、刷画等活动。使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既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又体会到绘画的快乐。

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手帕》中,我除了为幼儿提供水彩笔和油画棒之外,还为幼儿提供刻有各种图案的印章(花、动物、几何图形)等,让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各自的手帕上,一块块漂亮的手帕很快就完成了。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有的仍在为手帕设计图案,有的则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中班幼儿觉得绘画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件快乐的事。

二、以多种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由此我们在课堂之初,应从激发幼儿的兴趣着手,来调动幼儿内在的绘画积极性。

(一)老师的诱导式

到了中班下学期,幼儿开始学习由此及彼的联想画。在美术活动《圆的联想》中,我就以谈话的方式让幼儿们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圆的东西,幼儿会说出好多圆的东西:西瓜、泡泡、皮球、饼干、苹果、太阳,这时我会根据幼儿的发言在白板上草草几笔勾勒出类似的图案。在此基础上再用游戏的口吻神秘地对幼儿说,老师来当魔术师,要使这些圆变成另外一些东西,听到“变魔术”三个字,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睁大好奇的双眼,看老师表演,老师就在圆形上添上几笔,一会儿功夫圆就变成了太阳、皮球、西瓜、手表、闹钟、小鸡、瓢虫、车轮等等。小朋友个个眼中都露出了兴奋的目光,从这种目光能看出幼儿想跃跃一试的迫切心理,激起了幼儿对绘画创造的兴趣。

有了这个经验,幼儿就能举一反三。我让幼儿根据各种图形来进行添画,正方形变房子、窗户、凳子;长方形变电视、手机、汽车;三角形变屋顶、风筝、大树;椭圆形变气球、项链、帽子……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产生了各种联想,并对此产生了兴趣,促进每个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发展,从而使他们对绘画从“不迷”到“迷”,“迷”能生“悟”,从“悟”到“爱”。 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能。只有使幼儿体验到绘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活动,才能诱发幼儿创造表现的兴趣。

(二)先游戏再作画的形式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美术活动导入的形式中,我常常采用先玩后画的形式。

如在《会跳舞的线》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始部分我就先和幼儿玩了一个“转圈圈”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一直转,容易跌倒,所以要走一会儿,转一个圈;然后又发现转太多的小圈容易头昏,所以要大圈、小圈轮流转,而且要左转转,右转转,并在空的地方转圈。接着趁热打铁,开始示范画会跳舞的线。从幼儿的作品来看,整个画面比较饱满,大小圈交替匀称,作品效果很好。

三、将游戏化思想落实在指导绘画过程中,提高绘画质量

(一)创设游戏的情境来丰富画面,提高表现力

中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小学生一样先想好再画,他们的绘画特点是意识流,画到哪里算哪里,有时主要内容的形象大体勾画好了,却不知该添画些什么细节,从而使画面显得比较单调。于是我就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或借助教具对幼儿的进行提示、指导和鼓励。如在美术活动《开心帽》中,我先通过故事《快乐仙子和开心帽》设置了一个美的情境,再模仿故事中的“快乐仙子”对幼儿绘画进行指导:“如果我的快乐帽上有一朵花,那该多好呀!”“要是我的快乐帽又一对翅膀的话,我一定会很开心的”……由于我使用快乐仙子的口吻进行指导,孩子们都倍感亲切,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画出了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开心帽”。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活动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因此我们常常通过游戏化的情节,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我的花灯》这一美术活动中,我利用生肖羊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因为生肖羊要找一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花灯,所以,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最独特的花灯,有西瓜灯、房子灯、汽车灯、糖果灯、蝴蝶灯、飞机灯……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篇10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在材料投放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材料缺乏动态性:区域材料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经常进行更换,有些材料已经陈旧、破损,但还在使用,这样就无法吸引幼儿兴趣,也影响了区域游戏的质量。二是投放材料缺乏探究性和引导性:很多教师在材料的探索性上往往存在误区,将探索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导致幼儿每天反复在做同样的训练,对幼儿来说缺乏挑战,使区域活动不能最大限度地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如果是不能引发幼儿探究行为的材料,这样的材料不利于幼儿主动性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 三是投放材料缺乏目的性和层次性:教师在投放材料上常常是“一视同仁”的做法,忽视了幼儿存在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幼儿年龄特点、兴趣、教育目标、活动目标,而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投放,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所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 , 缺乏层次性 , 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导致对有的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对能力强的幼儿又缺乏挑战。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其游戏价值

陈鹤琴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小孩子玩, 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有价值的区域材料能影响游戏的内容、情节,支持游戏的进程,使幼儿能自主地以不同的方式来游戏,学习品质得以发展,游戏内容得以丰富。因此,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注重其游戏价值,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1. 区域材料应重视幼儿学习效应幼儿的学习效应有着长远的、即时的两种效应,游戏性的材料可以潜移默化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长远的效应,而附加任务作业性高结构材料虽然有即时的效应,但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幼儿园区域投放的材料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花很长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具投放到区域中,但幼儿经过一两次操作后,再也不愿意去尝试了,教师们总是抱怨自己做的东西孩子不感兴趣。如:“排序”,教师提供格子卡片,在卡片前两格标示红黄,引导幼儿按照老师的规律接着往下排;再如“按数取物”,教师制作很多不同颜色花,提供不同颜色花瓶配上数字任务卡片,要求幼儿按数及颜色进行插花任务。我们教师认为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游戏,但无论是谁在进行这样操作,其过程和结果都是一样的,游戏的学习效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是重过程,轻结果。那么如何让幼儿能变换着花样地做同一件事情,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呢?同样的“排序”,我们提供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的卡片,以“制作毛毛虫”为游戏动机,没有任何的要求,幼儿在反复的摆弄操作中,发现了毛毛虫的身体可以有很多种,有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来排,自然而然就获得了排序的经验;再如“花店”,我们可以在花店投放很多花瓣、铁线、数字卡片等,幼儿可以先制作花,再进行插花,插花的过程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按颜色、数量来插,最后是“卖花”。这样的过程孩子照样也玩出了“按数取物”。有研究提出,这样的操作对幼儿以后上小学学习数学有着长远效应。再如“花店”角色游戏,练习的是叙事能力,有助于入学以后的记叙文写作;同时,在这样的经常与同伴交流的游戏情景下,幼儿懂得了如何与同伴交往,当遇到纠纷时要如何解决,有助于幼儿长大后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

所以,我们说游戏性的材料它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地提升和启发幼儿智慧。这种学习效应的获得虽不如任务式的操作材料那样显而易见,却具有潜在性、内隐性、累积性,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长远效应。

2. 区域材料应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这些品质的养成不是靠教师 说教而培养的,而是幼儿在与材料、同伴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指南》“说明”部分中明确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幼儿园区域游戏不是单纯要求孩子达到某些技能,而是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在游戏过程中与材料互动,自然获得经验。在幼儿园中,区域游戏的材料,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教师对区域的材料大致采用了封闭式投放和开放式投放两种,主要表现在材料设计的结构程度上。非结构化、低结构化的开放性材料,不仅满足幼儿学习的欲望,而且促进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什么是开放性材料,又怎么能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呢?如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经常要求家长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玩具,几十甚至上百块的遥控车,孩子玩了几天后,玩不出什么花样,就不爱玩了,造成很大的浪费。而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设置“材料超市”,有各种废纸、绳子、瓶子、钉子、纽扣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可以借助废旧报纸制成金箍棒玩表演游戏,卷成“纸球”进行投球游戏,折成纸飞机玩看谁飞得高等,通过亲自尝试、操作,发现原来生活中废旧物也能玩得这样乐此不疲,不仅形成节约的品质,也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幼儿可以借用这些东西玩出不同的花样。当孩子发现生活中那些废旧的材料如科学区“水的秘密”水到哪 里去了?教师投放水、纸张、海绵、布、塑料、木块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幼儿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动手操作发现水的秘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探索力得到有效的调动,从产生问题(水怎么不见了),到探索问题(水到哪里去了),最后解决问题(水被棉花吸走了),然后再次生成新的问题(除了棉花还有什么事物会吸水)。在反复的探索中,孩子们积极合作参与:表达、交流、共建以及在与同伴共享快乐学习的能力有效提升。

因此,我们说区角材料的投放应考虑是否能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使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又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同伴间相互交流、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区域材料应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指南》“说明”部分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时是自由、自发和自主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游戏,或向比自己达到水平稍高一点点进行挑战。在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在探索或操作同一种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差的幼儿却需要老师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让材料有暗示性,推动孩子的发展。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我们开设“烧烤店”游戏,教师投放烧烤架、钓鱼竿、花片、水管、竹签、数字卡片等材料,首先幼儿在“池塘”里钓鱼,将钓到的鱼送至烧烤店,将鱼串成一串,放置在烤架上,等烤熟以后,再按鱼的数量标上价格,最后进行出售。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其中包含不同层次游戏水平,幼儿会按自己能力选择去钓鱼或当烧烤师傅。在串鱼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认识能力串相应数量的鱼,航航小朋友是我们班能力较弱的幼儿,他第一次串烤鱼时,一下子串了很多,在标上价格(数字)时,数来数去都数不清楚到底有几条鱼,于是他将串好的鱼又取了一些下来,数一下是6,贴上6的数字卡片,因为对航航小朋友来说,他的数学认知能力还在6以内。再如:数学区“好玩的扑克牌”,当幼儿一拿到扑克牌时,他们首先会按扑克数字进行“比大小”游戏,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的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做出调整,我们引导幼儿进行“排数字赢珠子”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先出牌的人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赢一颗珠子,到最后看谁赢的珠子多,就为取胜方。

因此,我们说一种理想的游戏材料应包含着传统文化和当今生活等方面,可以帮助幼儿通过游戏形成关于人和世界的观念,对幼儿发展是具有长远利益的;一种有价值的游戏材料是具有操作性的,可以传达符合教育原则的正当游戏的信息,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一种好的游戏材料是具有生命力的,能使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认识客体制造的方式和制作材料的特点。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物品,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材料具有激发幼儿游戏动机、支持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提高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重视幼儿学习效应,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养成,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上一篇:组织资产管理系统下一篇:北京东城区汇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