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2024-09-03

去敬老院的实践报告(共6篇)

去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篇1

关于去敬老院实践的社会实践报告1

20xx年11月18日清晨,天空阴沉,伴着初冬的凛冽的风,隐约有些寒意。但我们的心情却没有被天气影响,满怀期待的心融化了寒冬的肃穆,大家一起去益寿敬老院。下面是我们的去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实践目的:通过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了解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树立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更好的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从而更好的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道德能力,并通过此次慰问敬老院的活动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触。

实践流程:我们于九点左右到达丁字沽一号路,敬老院就在居民区的一条胡同里,穿过胡同到达敬老院门口,就看到门外硕大的铁门上刻着益寿养老院几个大字。还未进入,门外的我们已然被院内安静祥和的气氛感染了,于是大家挨个悄悄走进院内,生怕发出大的声响打扰到老人们。院内是一间间陈设简单的平房,绿色的滕蔓萦绕在院子上方的天空,清新自然。我们轻轻走进他们的房间,老人们起先是有些诧异,随后在我们的问候声中,他们渐渐地在脸上堆出了笑容。看到爷爷奶奶们沉寂脸上绽开着的微笑,显然对于我们的到来是欢迎和期盼的。

随后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去不同的房间慰问这些老人们。在第一个房间里有两个老奶奶,我们发现,其中一位老奶奶听力不好,我们说话时只能去贴近她的耳畔。通过聊天我们知道奶奶早年生病,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听力。她说道自己年轻的时候长得很美,于是她拿出自己的相册让我们看,我们就这样陪着她翻看着、回忆着。我们纷纷夸赞着不管是年轻还是现在,她一直都很美。在介绍几张家人的照片时,她指着自己一个死去女儿和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儿,反复呢喃着,语气却淡的听不出任何情绪,我们在心底不禁暗自感叹,老人是付出多大的勇气,经历了多少岁月冲逝,才会伴着痛,依旧孤单的生活着,于是我们的眼中都不禁闪过一丝晶莹。

另一位奶奶显得活泼一些,一直不停问我们的老家,并且听力也不错,赵帅同学给她表演魔术,奶奶不但看的认真仔细,还童心未泯般的学起来,赵帅细心地开始为奶奶讲解,奶奶的动作虽然有些缓慢笨拙,但最终她却奇迹般的完成了!在场的我们都颇为震撼,奶奶还将魔术道具挂在脖子上视为项链,开心的像个孩子,之后又开始细心摸索另一个纸牌的魔术。旁边看照片的奶奶还调侃她就是能社会实践报告

吃,把自己吃得胖胖的,大家相视一笑,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看着两位奶奶的笑容和她们童心未泯的样子,一点都看不出她们都已九十高龄,我们也被两位老人的乐观所打动。

在隔壁房间里气氛却有些凝重,有一个瘦弱的老人还在睡觉,应该是患有重病,旁边另一张床上坐着一个奶奶,静静的呆坐着。我们走过去陪同她坐着,试着慢慢开始和她聊天。她的牙齿大多脱落了,发音方面有困难,但依然一字一顿说着,她告诉我们,她今年八十八岁了,自己脑部有病,慢慢的开始忘记很多事情,她感叹自己老了,已经没用了,有那么多孩子又有什么用,都不管她,往事让她的眼中泛起了泪光。我们耐心的安慰着她,陪她说话,讲述了学校一些开心愉悦的话题。许久之后,她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说我们是好孩子,又开始感叹,她说她的一生中遇到过很多的好人,没有那些好人的帮助,她活不到今天,这是她永远不会忘记的。她还说人的一生不能做有悖自己良心的事,那样可以在弥留之际没有遗憾的离开。我们听得动容了,那是我们未来的人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还有一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会计,七十岁才退休,后来喝酒把嗓子喝坏了,现在不能说话,他就以写字的方法与我们交流,他说他嗓子好的时候会唱很多歌,口袋里一直装着一个小本,那小本上都是他记下来的歌词、乐谱和歌名,那小本的纸张虽然显得有些脏,但保护的很好,可见无法说话、唱歌让他受到了多么大的打击。后来他问我们会不会唱歌,于是我们就开始给他们唱歌,他们很开心,尤其是听到他们那个年代的几首歌时。一笔一墨之间,他与我们分享着他最美好的回忆,那些是他度过孤独余生最珍贵的东西。

转眼就到中午了,我们该离开了,临行前我们与老人们合影留念,老人们笑得格外开心,拍完后又默默凝视了良久。老人们紧紧握住我们的手不忍放开,有的双手作合十状感谢着我们的慰问,许久之后,我们与他们依依不舍得道别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和来的时候拥有着两种别样的心境。被感动,被震撼

实践结果和认识:当鲜花在春天开放,把美好带给人间的时候,很多人会在它们身前转悠,诗人用美韵的诗篇赞美它们,歌手用甜美的歌声颂扬它们,画家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它们,摄影家用相机留下了它们的英姿,电影制作者利用电视记录下了它们的鲜妍。而当花儿凋谢的时候,却是凄凉一片,蜜蜂飞走了,蝴蝶不见了,更没有人来。人大概也同这花儿一样吧,年老之后,孤独与凄凉比头发还多,之前的灿烂都到九霄云外去了。

老人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人

关于去敬老院实践的社会实践报告2

实践内容:

敬老院社会实践

实践地点:

咸阳市文林路第一军干所金秋敬老院

实践时间:

20xx.05.27

实践成员:

李永乐马创白欢张晓萍陈虹李欣欣

实践背景: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良好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爱老,发扬老祖先的良好传统。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让我们学会爱老敬老。

去敬老院慰问主要原因是关心老人还是应该从身边做起,我们身边就有老人,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

实践目的:

通过到敬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敬老院老人的生活状况,了解老人的生活态度,给老人带去关爱,带去温暖和祝福,短期的社会实践,虽然带给不了老人多大的帮助,却可以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能够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

实践前准备:

同组员一起与敬老院院长取得联系,在得到院长和相关负责人的答应后,我们开始预备关爱活动的细节。在活动前几天,我们小组讨论集合时间并说明去敬老院的注意事项以及行径路线。

实践内容及感受:

六人组之李永乐:20xx年05月27日,下午接到通知,我们小组所有成员一同前往咸阳市文林路第一军干所金秋敬老院,我们怀着很兴奋的心情一路直奔目的地。不过让我们失落的是,院内只有几个老人在外面乘凉。

老人们也分享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以及他们美好的往事,我们和老人们聊起了天有说有笑,从这些聊天中,我有很多感触。尤其是那位老爷爷,他不断地说我们是学生应该在学校好好的学习,不应该出来给他们服务,而且说现在社会上有好多的好心人来帮忙,让我们先把学习搞好,他们自有人照顾……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退役军人,有些是正在服役的军人的父母,还有些是那些军属的亲人。有的老人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年了,也有的老人是由于子女工作的转迁在那里生活。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在自己家里看一下电视写写字,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比如练练剑,打打太极,跳跳舞打打乒乓球等等,还有的老人下下象棋,打打麻将。因此,我感觉老人们在这里的生活还是特别丰富的。

敬老院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而且有活动室阅览室,因此他们的闲暇生活也会丰富起来。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我们打算离开时在院子里的路上遇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看似是要摆摊去,我们小组的几个成员上去帮老奶奶提东西,那老奶奶非常热情的谢谢我们,我们帮奶奶把东西拿到了她的小车子上后她再次对我们表示感谢,随后转身消失在了人群中,她的背影让我看到了一种坚强和韧性,想想年轻的我们更没有理由无所事事了。

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心声。我们现在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经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们可能会特别的想念自己已故的亲人,不自觉得就想和老年人们亲近亲近,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想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而他们也会把我们当成孙女,孙子一样,拉着你的手,把他们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们也欣然地接受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像敬老院的老人那样快乐开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我在某个敬老院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们,那他们便只能于痛苦中渡过余生,黑暗中逝去……我想,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付出过,努力过,无论成败,我们都已拥有了自己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没有好遗憾的了。现在我可以想象,那时候的我们是否也会像今天老人院中的老人那样知天达命呢?一定会的。

通过这次跟老人们的聊天,使我们明白了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也知道了他们内心的一些感受。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人,以前的我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在家里,爸爸妈妈把我当宝一样宠着,什么事也不让我做,深不知他们累了一天回家来还要奉承我们,只考虑到自己的快乐,自己一时的舒服,却从来就没想过他们的辛苦,想到以前真的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们,自己也已经不小了,也应该懂得如何去承担,如何去分担他们的忧愁了,我们应该让父母感到我们长大了,让他们对我们放心,让他们为我们自豪

这次社会实践给了我一次很好的社会生活体验机会,让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独和社会对他们照顾的不够。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品尝到了帮助别人所获得的乐趣。我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关于去敬老院实践的社会实践报告3

老了之后,仿佛就是可怜造的,讨得万人嫌。其实,我们不应该这样去想,人老了,腿脚不便了,思想含糊了,仿佛就成了社会的负担,就会拖累社会。如此的话,人老了岂不就成了罪过了。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他们为社会奉献了一生,我们乘的凉是他们栽的树,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服务,有义务给他们一个幸福的夕阳红生活。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老的时候,没人希望自己老去的那一天也就是变成社会冷落对象的那一天。对待生活,从现实讲我们并不太满足,总是想着占有,在这次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中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很多道理,取得生活的一点真经:那就是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学会去爱人。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年迈的老人们要求从来都不高,他们想要的只是我们去陪他们聊聊天、说说笑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的回忆表现在我们身上。我们现在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经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们可能会特别的想念自己已故的亲人,不自觉得就想和老年人们亲近,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想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而他们也会把我们当成孙女,孙子一样,拉着你的手,把他们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们也欣然地接受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样快乐开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仁爱天使特蕾莎修女曾把自己一切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物之一,1979年,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诺贝尔奖历史上最没有争议最令人欣慰的得奖者。她从18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说过一句名言: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我们必须不停去爱,直到成伤,我们必须学会去给与。

去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篇2

1 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概述

本文主要以四川省南充市M镇敬老院的65位五保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对其中的6位老人进行深度访谈,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老人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分析。其中,6位访谈对象均为男性,年龄最小的57岁,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为63岁。六位老人基本接受过小学以上教育水平,仅有一位为文盲。六位五保老人的入院时间最长为7年,最短的不足1年。访谈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1 M镇敬老院简介

M镇敬老院始建于1958年,坐落于该镇南海村境内,距离政府驻地2km,建筑面积约535.76㎡。自建院的58年间该敬老院累计供养五保老人已达125人,院内现有院民65人,年龄自49~93岁不等,年龄跨度很大。院内共配有管理人员4名,设院长一人,由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肖某担任,肖某在敬老院任职已有六年,风评良好。其余3名管理人员,是由政府从优秀村民干部中选拔出来,其中一位许姓管理人员工作时间长达十年之久,主要负责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工作。院内管理人员实行轮班制,值班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排院民的日常生活,例如伙食、就医、卫生保洁及其他休闲活动,维持敬老院的正常生活秩序,保证院民的生命安全。

1.2 五保老人基本生活情况概述

目前,M镇敬老院供养的56名老人中有3名托养老人,其余全为五保老人。院内的五保老人多为两人同居,住房人均可达到15㎡。由于人手不足,院内的五保老人只能自理生活,个别身体素质较好的院民还承担着院内开展的农业活动及其他副业,诸如养鱼、喂猪、养鸡、种菜等简单的农事活动。

据统计,马鞍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供养标准可达到每人每年1375元(其中:粮食350㎏,零花钱240元,医疗费用200元,服装费200元,食用油12㎏,肉类25㎏)。在院民的日常生活方面,除了有集体食堂以外,还安装有小型的天然气灶,便于老人自己做饭、熬药。国家每个月给每位老人拨付350元五保供养金,由院内统一开支,负责院民的日常衣、食、住、行、医等各项开支。受敬老院人手与财力的限制,敬老院的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均由院内安排其他老人承担护理责任,形成院民帮扶互助的形式,帮助体弱者减轻生活负担,更好的保障老人的养老需求。

2 五保老人的基本需求及其满足现状

马斯洛(A·H·Maslow)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存在,而且按先后顺序发展。

五保老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的需要。受生活环境以及身体机能不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五保老人普遍处于孤苦伶仃的弱势条件下,自身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吴晓林(2006)指出:“由于五保老人缺乏年龄优势、丧失劳动能力、缺乏子嗣供养、适应能力下降、没有经济收入,再加上社会缺乏必要而充足的社会救济,导致该群体与普通农村老人相比更加脆弱。”五保老人的脆弱性,导致在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承担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的义务。

2.1 生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生理需求是人类最不可缺少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动力。生理需要主要包括空气、食物、穿衣、水、性欲等自然欲求,必须首先得到满足。由于五保老人普遍处于社会的底端,因而在养老问题上,我们习惯性地将五保内容等同于五保老人的实际需求。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食宿等需求均由敬老院统一提供,支出皆由集体和国家财政保障。

目前,M镇敬老院中仍有部分老人难以满足其自身的基本需求。因为缺少积蓄,部分老人只能选择通过捡废品、打零工等方式赚取一部分生活费用。比如61岁的袁爹爹,身体硬朗,经常会出去帮别人打零工,帮村民干一些简单的农活。一天20元的工资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虽然院内每个月补助老人30元的零用钱,对于比较年轻的老人却是杯水车薪。由于不满足领取新农保的年龄,如果不出去自己挣钱,很难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本的生理需求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对于五保老人来说,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就是生存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这三个重要方面。满足老人“衣、食、住”这三个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我国五保供养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2.2 安全需求有待完善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类普遍具有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安全的需求层次明显高于基本生理需求。五保老人处于农村社会的最底层,不同于一般人的安全需求,五保老人最迫切的安全需求,是其自身的健康与医疗保障。敬老院中的五保老人多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在安全方面的需求集中表现为医疗需求。

年仅60多岁的张爷爷属于敬老院中比较年轻的老人。但是,他整个人看上去有点萎靡。病痛的折磨,让老人变得很暴躁,跟他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悲观。院内像他这样病痛缠身的老人占到60%以上。

“我就是病痛多的很呐,我晚上睡觉腿疼的不行,每天还会头疼,好几年了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还有就是上厕所的次数特别多,这些病都很折磨人啊。晚上也睡不好,身上难受的很呐。”张爷爷外出买药,也没有在敬老院所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内买药,而是自己出钱到宏济医院看诊问药,医药费再由敬老院帮其报销。

就医需求无疑是年老体弱的五保老人最关心的部分。根据了解,敬老院每个月公布的老人的医药费开销,10~500元不等,每个月的药费总和能够达到5000元以上。大部分老人并不是生病才会买药,而是为了买药而去买药。除此之外,五保老人的住院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解决了老人最紧迫的问题。

就医需求的保障解决了五保老人最大的负担,同时也消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为老人们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

2.3 情感与归属的需求被忽略

情感与归属的需要,是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与生理、安全这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不同,五保老人的社交需求往往容易被忽略。很多情况下,社会各界普遍将“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这五个内容构成了五保老人的实际需求,从而忽略了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在弱势群体的研究过程中,社会排斥理论属于比较常用的理论之一。社会排斥理论主要强调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断裂。“特殊型”排斥理论认为排斥是一种歧视,是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的个人参与社活动受到限制。老年人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逐渐减少,更加处于弱势地位的五保老人更容易被边缘化,正是“特殊性”排斥理论的表现。集中供养于M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在社交需求方面的满足情况,要明显优于其他选择分散供养的老人。相比于前面提到的几位,陈爹爹在生理以及安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情况下,更注重个人的精神需求。现将我与他的谈话记录如下:

问:在敬老院的生活跟在家比起来,有什么好的地方吗?

答:在这里还是要好很多了。在这里,像我这种做不得的,在这里啥也不得管,只是吃饭的时候就舀饭吃,有啥子要不得啊。在这里,比家里还是好多了。

问:那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求是在家里满足不了的?

答:满足不了的,那就是这里有人关心。起码逢年过节,或者你人有啥子不好了,还有人能问你一句。你在屋里哪个得关心你嘛,那个会管你啊。我以前在家就是自己住,生病了也没有人问一句。

陈爹爹还表示自己很喜欢热闹,在这里过集体生活,可以“摆摆龙门阵”、打打麻将,相比自己独居在家时要愉快很多。

敬老院属于典型的群居生活,用老人的话说就是“这里面你要干什么都是大家一起的,不像我们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分散供养的老人多数独居在家,面临无人照料的困境,甚至有些老人平日里连说话的人也没有。在实地观察过程中,大部分老人每日的消遣方式以看电视、听收音机为主,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凸显了五保老人社交需求层面的空白。

3 五保老人的精神需求现状分析

人的需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递进,满足过程也是逐级上升的,层次越高越难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为基础,又明显高于物质需求。由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因为享有集中住房和饮食,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就会渴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五保内容的局限性,人们习惯性的忽略了五保老人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我们对五保老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行重点关注。

3.1 寻求尊重的需求难以实现

尊重既有自我尊重,也有社会尊重。自我尊重,就是人的自尊,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评价。自我尊重对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及行动都会产生有力影响。

彭爷爷是院里负责清洁卫生的老人,工作一年多,尽职尽责,多次得到院内工作人员的赞赏,也让他工作起来更加起劲。M镇敬老院里统一发放的衣服上面印有“M镇敬老院”的字样。他擅长针线,就自己把它遮盖了起来。问起原因,彭爷爷不好意思的说:“人都是有羞耻心的嘛。”彭爷爷觉得自己住进敬老院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是住在敬老院的五保老人。

社会尊重则是一个人因为自身的地位、威信而受到社会的尊重、信赖与高度认可。居住在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就组成了一个集体。集体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必然成为促进老人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动力。彭爷爷隐瞒自己“五保老人”的身份,除了个人自尊的心理,也是追求社会尊重的一种表现。

3.2 自我实现的意识普遍较低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也是个人能力的发挥。但是,自我需求及其实现途径是因人而异的。

根据《五保供养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内容中包括为农村五保老人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但是,农村敬老院受财力、人力的限制,难以满足五保老人的医疗需求。M镇敬老院进行院民帮扶互助的形式进行开展护理工作,解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日常生活问题。

院内的护理工作多是院长等工作人员安排的。每一位参与护理工作的老人对此都表示:“是院里喊我们做的呀,喊我们护理他们我们才做的。”而林爷爷在院里承担着一份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的工作——护理瘫痪的肖婆婆。

问他是不是自愿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林爷爷很憨厚的说:“这个是院里给我安排的嘛。你说要是哪个完全自愿的话肯定没有哪个会自愿。别个不愿意护理,是院长安排到我,我就答应了。我护理她也有三个月了。像他们年纪要大点,我们稍微年轻一点,有啥子不能护理的。经常去看看,帮她收拾收拾,就当耍了,也不费力,只不过是要操点心,有啥子不可以嘛。像她这个瘫痪的,大小便都容易搞到床上,你平时多看看,她就不容易臭掉。你不招呼她就不行,管到起她就好点嘛。”

选择护理瘫痪老人,不仅仅是因为林爷爷“人好”,更是林爷爷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林爷爷照顾瘫痪老人之前,一直负责照顾院内的住院老人。其他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不愿意往外面跑”,都是林爷爷在做。而做这份工作,也并没有比其他人得到更高的生活补助。目前,大部分“五保”老人处于年龄较大、劳动能力下降、没有子嗣供养、缺乏经济收入的状况,导致该群体处于更不利的生活境地,其生存状况具有明显的高脆弱性。根据敬老院的实际情况,需要护理服务的五保老人占据一半以上,服务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老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由于五保老人缺乏家庭观念,常年独居生活是大部分的五保老人缺乏友爱互助的意识,愿意帮助别人的老人屈指可数。这也是老人缺乏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

4 五保老人精神需求满足的缺陷

4.1 角色转换对五保老人带来的冲击

多数人的潜意识中,步入老年期之后人们最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农村社会,传统思想中老年人具有天然的封建家长地位,他只需要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则不需要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老年人口社会角色的转换。

对五保老人来说最显著的角色改变就是由劳动角色到供养角色的转换,这种变化容易使老人产生经济危机感。五保老人在年老之后失去劳动能力,缺乏子女赡养的情形让他们的生活状况变得岌岌可危。处于自养状态的五保老人相对于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将面临更艰难的境地。社会角色的转变让五保老人变成集体、社会的依附者,使得他们主观的忽视自己的实际需求。根据实地调研,超过70%的五保老人认为只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愿意忽略其他方面的需求,以免给集体带来“麻烦”。

4.2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在笼统的将五保供养的内容等同于老人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五保老人的精神需求必然遭到忽视。又或者,理论关注的角度与老人的实际精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的。专家多是从理论角度出发,认为在敬老院应该建立图书室、活动室或者康复健身器材。但是,这些对于五保老人来说却形同虚设。

就M镇敬老院的实际情况来看,院内设立的图书室、活动室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验收工作而设立的,并无实际意义,并且还会使老人的住房减少,影响其他老人的入住需求。康复健身器材更是闲置多年,老人不懂得也不愿意使用这些器材,这些器材对老人们来说仅仅是休息的工具。理论需求跟实际需求的不一致,导致五保老人的精神需求层次被忽视,也是养老工作中屡见不鲜的问题。

4.3 社会各界对老人精神需求的忽视

相比其他社会养老机构,敬老院作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机构,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境地。五保老人所具备的“脆弱性”,导致人们过多关注五保老人的基本需求,而忽视了他们较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的形成是由于主体的主观心态与环境的不平衡,为了维持和恢复平衡的主观心态而产生的一种渴求状态。目前,社会各界对五保老人的关注更多的停留在形式主义,仅仅通过简单的献爱心活动,提供简单的日产用品之后就不再过问。而在五保老人看来,停下来多说几句话,简单的一个微笑,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心(陈爹爹)。

关爱五保老人并不只是形式上的“送温暖、献爱心”的慰问活动,不能只是“匆匆过客”式的形式主义,而应该真正关心老人的实际情况,从老人的现实需要入手老关爱五保老人。

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随之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必然少不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物质供养和精神满足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必将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就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五保老人的精神需求满足的状况如何,将会直接关系到我国五保老人供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从物质保障逐步发展为精神保障,将会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保老人作为影响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五保老人生活状况及现实需求的改变,将会成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稳定农村社会的工作重心之一。基于对南充市M镇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进行实地观察,以他们的生活现状为切入点,进而分析他们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五保老人,敬老院,集中供养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吴晓林,牛磊.脆弱性:农村五保老人的特质--来自湖南省农村五保养老问题的实证研究[J].甘肃农业,2006(11).

[3]苗艳梅.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状况分析[J].社会福利,2012(3).

[4]左高山,吴晓林.农村“五保”老人的生存权及其道德辩护[J].道德与文明,2009(1).

[5]苗艳梅.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状况分析[J].社会福利,2012(3).

寒假去敬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3

本来我们放假之前计划很过事,并未打算去老年公寓。但转念一想,去过一次可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社会服务的要求,去走一走,并不算得上真正用心服务。此次当然不一样,我们一起去市场买了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老人都吃点水果对身体好。我们从沈阳出发,坐了两个小时火车,再转公交车,终于看到了那栋熟悉又陌生的楼房昌图老年公寓。隔了差不多两年再来到这里,这栋房子似乎也在陪着里面老人们一天天变老了,冬天的寒风吹黄了周围的树木,也吹白了老人们的头发。来时我们每个人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消失了,变得有点沉重。我们拿着水果,走进公寓门口,我们和值班的阿姨打招呼,她告诉我们,院长不在去旅游了,我们可以放下东西他们可以把水果统一分给老人们。我们想,院长又去旅游,上次来的时候也是去旅游。我们都怀疑如果我们把水果放下,他们是会把水果分给老人,还是拿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带着我们的水果自己分给老人。

在此,我多说几句,老年公寓内并非所有老人住在一起,他们可分为生活可以自理的,还有生活不能自理的。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们有专人看护,闲杂人等不能随意探视,所以我们就只能看看那些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他们有的由于没有子女,有的由于子女太忙,长年在外地,还有其他一些原因等才来到这里,与其他老年人组成一个大的家庭,虽然好不热闹,但难免给人以缺少生气的感觉。

我们让老人们拿自己喜欢的水果吃,并与他们聊天„„

“老爷爷,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哈哈,我老了都吃不了,你们拿给其他人吃吧,谢谢你们了”

“老奶奶,这里冬天是不是很冷呀?”“是呀,这里风蛮大的。你看,我现在都要穿五件衣服了”。是的,老奶奶穿了蛮多衣服的,只是她的衣服都很久了,应该也不怎么保暖了。

我们看到因为天气冷了,一些老人不够衣服穿,他们就干脆在床上睡着不起来。他们的房间黑黑的,很简陋,只有一个桌子,和冷冷的四面墙壁。原来为了安全,我想更为了省钱,公寓规定他们是不能使用任何用电器的。连夏天的一个小风扇都不行,更别说买个电饭锅什么的煮东西了,都是在饭堂吃点白饭青菜,偶尔有点肉。他们唯一的生活设备可能就算两个水壶了吧,装装水喝,冬天拿来打点开水洗洗澡。老人告诉我们,如果去打开晚了一点的人就没有热水了。因为热水都是用木柴烧的,公寓里木柴不多,所以他们每天只会烧少量的热水。所以,他们经常因没有热水而不能洗澡„„听到这些我们不禁感慨,漫长冷冷的寒冬,他们要怎么过?有一些老人其实还有儿女的,可能是因为家里没钱,可能是因为没时间照顾老人,又或许只是嫌老人繁琐,就把他们送来老人院。那些儿女们呀,你们知不知道把你们辛苦养育大的父母在这里是怎样过的?你们心安吗?你们知道吗,当我们问起老奶奶爷爷,他们的家人时,他们的话语中是多怀念一家人一起的温暖。问到家里怎么把他们送来这里,老人大多沉默,但他们却一点没有说过儿女有什么不对。

这次真正走进了敬老院老人们的生活,我们真的很想帮老人做点什么。本来想帮老人们搞卫生的,但如此简单的敬老院也没什么卫生能搞的。想我们走的时候,老人们有点舍不得我们了。他们还送我们苹果,不仅把我们送给他们的苹果都反送给我们,还把别人来探望他们送给他们的苹果送给我们,说他们牙不好了吃不了苹果了。听到这些我们知道我们真是欠考虑了,其实老人们牙不好了,我们还买硬硬的苹果。下次我们来的那时候,要给老人们到点适用合用的东西,如扇子,纸巾,水壶什么的。

这里的老人并非每个都还有健康的身体,他们是社会的弱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在雨天,由于身体的原因,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各

种疼痛的折磨;在冬天,由于环境的限制,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寒冷的侵蚀,也许难得见到的冬日阳光,可能根本晒不到。那我们又在干嘛呢?倾听雨的欢唱,在和煦的阳光下嬉戏。相比而言,我们是快乐的,而老人们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的只能使给他们我们最真挚的祝福;看望他们,给他们少许的快乐!我们要解读他们的人生,即将走到生命末端的他们又何所思何所想呢?未来的我们会像他们的儿女一样吗?把至亲至爱之人就这样托付给敬老院吗?如果是那样,那么当最爱你的父母走了之后,一定会后悔!

在回来时大家都笑容满面的说:“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

到老年公寓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同时这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假期在家,闲着没事看看电视,央视频道最近在播一则公益广告,回家过年。当那句“我们这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响起时不禁热泪盈眶,我们都回到了家,可那些老人呢?他们只有在老年公寓里度过余生。过年了,跟自己的父母团聚吧!

寒假课外实践报告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班级:14030201

去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篇4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丰,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们获得的是心灵的滋养。空巢老人的增多,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多陪陪我们的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也让我们锻炼了自己。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让我们分享内心的快乐!如今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公益中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传统美德继续传承。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实践犹为重要。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我们能收获到在学校中学不到的东西。由此我们懂得了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了我们的能力这也正是我们大学生身上所缺少的东西。

通过实践我们更能总结教训,总结经验。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我们的能力,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正是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

弘扬正能量,向上吧青年。

实践出真知,当今大学生应该注重实践,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应该注重实践。对于我们将来的实践,实现我们的就业,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的中国,纵观就业形势,如今大多数公司往往及其注重求职者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是通过实践得来的,所以说注重实践,积累经验,以便于更好的就业。

走进敬老院,弘扬正能量。我实践,我快乐。

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我们进行了活动总结,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中国老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心理情况,为以后我们帮助这些孤寡老人奠定了基础,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整个团队团结一致,实践活动也取得了理想中的效果。

实践活动的圆满成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加油吧!活动收获与不足:不足之处就在于我们团队的人数相对较少,力量也较小,没能帮助更多的人。还有就是在行动之前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只有准备充足了,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还有一点不足是我们四个人没有太多的才艺,只能是稍微的给他们带来了一点点表演,因此以后还需要多多加强一下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在下一次实践活动中可以更加成功,帮助更多的人。

暑假去敬老院实践 篇5

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的中国,老人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正在一天天地膨胀。相比其他的弱势群体,老人群体身体上处于夕阳期,服用药物的频率增多进医院的概率扩大,生活能力急剧下降,由于代沟以及缺乏心理沟通,与晚辈的摩擦增多。在家庭中的地位有贡献者变成负担。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老人往往是家庭成员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从收入方面来说,老人多已丧失工作能力,是家中的闲人,在中国,人口中农民占多数,农民身份的人老了没有退休金,所以从收入上,尤其是广大的非城市地区,老人很容易被忽视;从情感方面来说,老人又一次被忽视。因为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儿女能给与父母的爱远远比不上父母付出的爱,对于父母而言,子女是希望、是生命,但在子女的心中,工作、前途、朋友、孩子、金钱、权力……可能占据了更多的空间。虽然我们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国家,几千年来的老人问题一直靠道德来解决,但事实说明,道德不足以信任,更不足以解决所以问题。

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健全的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养老制度。可是现在不论从法律上、经济上还是道义上,似乎对养老方面的保障力度都太微小了

如果有一天,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也能得到幸福的保障,那么中国建设的和谐社会就不只是梦想。现在还有许许多多的老人处在冰冷的世界中,当有一天,所有的老人都能生活在温暖之中,那么中国的崛起将为真正的、不可撼动的崛起

张店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地处张店城区东北角,东邻东四路,北依华光路,南接潘南东路,西靠河东街,交通便捷,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是集生活、康复、医疗、文化娱乐为一体,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老年居住活动场所,从硬件到软件都体现出高水平、高质量、高起点、总投资1600万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设有200个房间,400张床位.内部设有医疗康复室、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多功能厅、健身房、娱乐活动室及电梯、上下坡道等各种设施,室外有健身路径、门球场、公园等运动、游玩场所,完善的服务设施均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而设计.中心秉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弘扬为老助老的时代风尚,坚持面向社会,服务老年人的工作方向,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行长期修养与短期

入住相结合,根据老年人需要开展各项服务内容,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餐饮、医疗、娱乐、学习等各种服务,协助老年人进行健身康复、心理调适、社交联谊等活动,24小时值班服务。

“为您创造精彩的晚年,伴您度过不老的人生”是全体员工的心愿,“老人至上、服务至上”是全体员工的信念,亲情式服务为入住老人营造温馨的家园。我们虽然是在校生,但作为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去关心帮助一些弱势群体,比如那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他人服务,采纳于一些社会活动,也是价值的体现。

一、走进敬老院

刚跨进敬老院,它给的感觉是平静、安宁,在和煦的阳光下,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在阳光底下,安安静静的,他们没有孩子脸上的天真,青年脸上的憧憬,中年脸上的忙碌,他们象在思索些什么?或许是对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回忆吧?偶尔头顶上飞过一两只燕子,但他们也从不抬头看,只是默默地低着头,沉溺于自己幸福的回忆。院子里没有太多的绿化,只是一些古树,如同这些老人们经历了几乎一个世纪岁月的洗礼,沉积了太多的历史。

二、敬老院生活

敬老院的生活是自由却井井有条的。他们每天7:30分吃早饭,虽然每天的早点只是稀饭、馒头,但他们却露出满意的笑容。听敬老院的阿姨说:“我们养了很多头猪啊,一个星期就杀一头的,老人们吃的很好。”虽然是几句简短朴实的话语,却藏满了浓浓的幸福与关爱。他们还会评选“文明老人”,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就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样的评比条件让老人们生活更加规范,思想也更上进了。敬老院还有个宽敞的活动室,平时老人们在这里看看电视,聊聊天,打打牌,他们其乐融融。

三、让爱零距离接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很起眼的老人,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孤单的低着头坐在一个角落里,我们走过去,给了一些水果,谁料,老人竟然簌簌的流泪了,那使被爱融化的眼泪吗?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毫无掩饰,那样的真真切切。一直以来,我总以为这些没有接受多少教育的老人是肤浅的,没有涵养的,不料,他们是那样的出众,一位叫董淑贞的老奶奶,平时省吃俭用,在临死之前,把1000的积蓄毫不吝啬的捐给了敬老院,她不求名利,但求此生无悔,终于在前几天安心地到了另一个极乐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乐的飞向天堂的。离开敬老院的时候,我们的十佳歌手给老人们演唱了歌曲,或许他们根本听不懂这种新潮的流行歌曲,但他们却像是自己的孙女在唱歌一样,眼里充满了慈爱。我们的学生会主席在与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握手道别时,那种依依不舍并不亚于亲人之间的分别。他们太需要关爱了,点点滴滴的,哪怕是一句问候一个眼神。收获最大的是与老人们的心。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总是一笑而过,但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关爱,是大家的爱。

孤寡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个孩子,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离去。但面对老伴的离去,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忌自己的父母。但对于身居农村的孤寡老人,他们有的儿女在身边或离自己很近,当然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呵护,甚至他(她)的儿女们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见,孤寡老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的人还认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灵魂会将他(她)杀死。当然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没鬼,却仍然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他(她)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孤寡老人的生活,以减少他(她)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一)老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健全的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养老制度。可是现在不论从法律上、经济上还是道义上,似乎对养老方面的保障力度都太微小了

去敬老院社会实践优秀活动总结 篇6

一、活动完成情况

1.举旗步行前往敬老院,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零星。

2.买了些水果带去敬老院,只为向老人们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

3.在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了一些节目,虽然节目不多,类型少,但是相信下次我们能够做得更好,也希望尽绵薄之力来让老人们多些欢喜。

4.活动结束后帮忙打扫卫生,整理凳子,减少老人们的负担。

二、活动的不足与反思

1.去的人比较少,今天英语竞赛,挺多人去比赛了,可以理解。记得进门那个大叔就问了我们:“一个班怎么才这么几个人?”我们解释不是班级活动,但是人确实有点少,只有13个人去了。

2.我们去之前没能先了解清楚敬老院的情况。比如人有多少。

3.我们事先没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就是去敬老院该干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

三、活动反思与感想

上一篇:灵台县城关中学书香校园创建总结下一篇:党支部支委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