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2024-05-17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共13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1

第I卷(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

①龙门石窟 ②敦煌莫高窟③云冈石窟 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3.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是: A.刘徽 B.祖冲之 C.郦道元 D.贾思勰 4.“三顾茅庐”故事中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5.和右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A.商鞅变法B.蒙恬出击匈奴C.张骞出使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

6.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D.南方人口增多 7.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8.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 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 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

9.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发生在208年的赤壁之战应该是表述为: A.2世纪初B.2世纪末C.3世纪初D.3世纪末 10.“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道诏书是哪位统治者颁发: A.秦始皇B.汉武帝C.曹操D.北魏孝文帝

11.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江南土地肥沃,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

1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北魏政权

②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政策是改革的核心内容 ③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④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⑤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咸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3.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 14.下图为三国鼎立示意图,哪个数字所示的地区是吴国

A.① B.② C.③ D.④ 15.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位科学家是

A.张衡

B.沈括

C.蔡伦

D.祖冲之 16.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 B.改用汉姓

C.该穿汉服

D.学说汉语 17.《资治遥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第II卷(非选择题)

1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

(2)战国时期,效果最为显著的改革是什么?改革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写出孝文帝改革的(三项)措施和作用

(4)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请提出你的改革建议。

19.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影响,两者可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摘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树根),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之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为了解决三个“低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判断,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成功处理好“最大问题”具有哪些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中的 “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1.请认真观察下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在什么时候形成南迁浪潮?

(3)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4)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2.读下图回答

(1)请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 B C D(2)请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E F

(3)图1中A国与赵国之间在战国末期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役是?(4)奠定图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5)结束图

1、图2政权并立局面的分别是哪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有很多共同点,请说出其中一点。

23.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9次离京调研考察,改革均被提及。纵观历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代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请回答:

(1)依次写出三则史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史上的三次政治改革。

(2)第一次的改革有何影响?

(3)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材料中的哪一句话能够反映出此次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第三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24.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在《世界百位名人录》中名列前十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易中天教授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作为教育家,孔子非常有教育主张,你能说出两点吗?

(2)图二历史人物是生活在东汉时期的谁?他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是什么?这一重大贡献有何意义?

(3)图三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在数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什么?你认为以上历史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学习借鉴?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D

6.C

7.C

8.A

9.C 10.D

11.D

12.A

13.B

14.C

15.D

16.D

17.C 18.

(1)管仲、(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促进了民族融合、(4)符合题意即可。19.(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推行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2)迁都洛阳,讲汉语。

(3)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等(20.

(1)孝文帝 洛阳

(2)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3)鲜卑语 汉语

(4)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21.(1)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2)西晋后期。

(3)长江中下游地区。

(4)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2.

(1)秦、楚、齐、燕

(2)蜀、吴

(3)长平之战

(4)赤壁之战

(5)秦朝、西晋 都是统一的朝代(统一时间都不长)23.

(1)管仲改革 ;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2)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4)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姻等,说出四点即可。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4.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等;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教育学生要有老

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知新。

(2)蔡伦;贡献:改进造纸术。意义: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传播的巨大贡献。

(3)祖冲之;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2

学生结合这张表格, 看书寻找答案, 然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意义思考, 早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得出结论: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意义都是推翻了旧势力的反动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下面这张表格, 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政权形式、性质思考, 早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最后老师总结:从表格可以看出,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非常相似,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殊的地方是英国革命成功以后根据自己的国情保留了国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有很大的区别, 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资本主义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压迫, 因此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和后面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较。他们有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结果通过改革或者是革命扫除了发展中的障碍, 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也有不同点:早期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革命建立了新政权, 扫除障碍势力彻底, 发展速度迅速。而后面的事件是在没有推翻封建上层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的,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发展起来仍很缓慢。与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同时的美国南北战争由于通过战争的形式进行, 奴隶制残余扫除也很彻底。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历史,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对比,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朝换代建立了清王朝,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物, 皆朕一人亲理, 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 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 朕必躬自断制。”结合材料让学生回答当时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封建专制制度) 结合《权利法案》的内容思考, 1689年的英国国王和中国皇帝权力有什么不同? (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衡, 而中国皇帝的权力不受制约, 无限膨胀)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那时在世界上落伍了, 这是鸦片战争中中国被动挨打的政治原因)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相比较。比如太平天国运动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 一个是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的结果一个是建立新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一个是要么建立一个农民性质的政权、要么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原因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相比较。辛亥革命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相似, 都是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革命的结果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 都推翻了旧式的封建政权,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产生了世界影响。但是也有不同点, 中国的辛亥革命爆发较晚, 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控制, 辛亥革命在反封建的同时, 还要反对清政府的主人帝国主义列强。辛亥革命的双重任务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有相似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的是都反对西方列强, 不同的是中国有封建势力, 美国国内没有封建势力。辛亥革命和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辛亥革命很快失败, 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比较落后。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领导阶级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其次革命任务不同,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是一重任务, 要么是反封建, 要么是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两重任务, 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西方列强。再次目标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指导思想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

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 不仅以暴力的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而且采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结合三部重要的法律文件思考它们有哪些异同。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英国的《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利。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也有异同, 相同点表现在两部法律文件都提倡自由、平等, 不同点是《人权宣言》还提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3

一、选择题

1、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 C、千古奇冤,江南一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3、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

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A、柳条湖事件 B、炮轰沈阳城 C、进攻北大营 D、侵占东北

5、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只会有利于

A、国民党 B、中华民族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6、“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来百姓,有苦不敢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7、“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看到这里,你想起了什么()A、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无法安居乐业 B、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人民四处逃亡

C、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D、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人民流离失所 8、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为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A、抗日救国军 B、八路军 C、抗日义勇军 D、新四军

9、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它写在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11、1936年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A、张学良、蒋介石 B、杨虎城、佟麟阁

C、张学良、杨虎城 D、蒋介石、杨虎城

12、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3、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分化的加剧

14、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于()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次事件后()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南京大屠杀 D、七七事变后

16、为反对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个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本野蛮薄型的是()A、难忘九一八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染台儿庄 17、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占我国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①北平②沈阳 ③南京 ④上海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列日本侵华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八一三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9、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把亚洲人从欧美统治之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①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屠杀 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七七事变标志着()

A、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B、日本局部侵华开始

C、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开始 D、日本侵略中国华北的开始

21、日军进攻北平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是()A、佟麟阁 B、赵登禹 C、张自忠 D、申仲明

22、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A、淞沪会战 B、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

23、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是()

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的问题 ②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③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4、下列属于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的是()A、消灭日军 B、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C、收复失地 D、打败日本侵略者

25、中华民族有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A、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7、2005年4月26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近60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上,国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

作期间的是()

A、辛亥革命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8、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领导国民党军队血战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的将领的是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

29、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汀泗桥战役 30、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太平洋战役

31、下列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是()A、长征胜利完成 B、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C、西安事变 D、国共联党再次合作

32、我们凭吊台儿庄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领应到()A、山西省 B、河北省 C、山东省 D、河南省

33、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的大会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4、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字1945年()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 D、10月25日

35、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鸦片战争 D、抗日战争 36、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为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 A、抗日救国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37、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中国抵御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鸦片战争 38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的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

C、为抗日救亡毅然发动西安事变 D、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39、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是()A、东北 B、台湾 C、北平D、上海

40、下列内容是你最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报

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十二日)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时蒋介石对日态度如何?(2)从材料二中看出材料一得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张、杨发表该文在何时何地?

(3)通过上述材料概括张、杨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4)张、杨为达到目的而发动的事变是如何解决的?(5)用这一事变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所谓《新历史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是这样表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抢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抢。进入了战斗的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绀。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歌台湾。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湖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会谈,并发表了新闻公报。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真实的吗?请举一例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你对日本右翼分子改编教材一事有何看法?

(2)材料二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日本发动的哪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实现的?此后台湾又是怎样回归的?

(3)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当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是谁号召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的?请说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事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并肩作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请说出国共两党领导抗日军民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各举一例)

(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

3、阅读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材料二:“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散之不暇,何忍在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以叛逆曰之„„”。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与何人有关?

(2)材料一体现了“强临压境”情况下密电发出者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如何?

(3)材料二涉及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强临”指什么?(4)材料二最终的结果如何?标志着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这篇文章出自于何时召开的哪次会议?(2)当时面临怎样形式?

(3)发表这篇文章的大会对抗日战争和中国有什么意义?(4)材料中提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是在何时?标志是什么?(5)材料中提出的光明前途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欺,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血泪史。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日子和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日子等都可以看做国耻纪念日。如“九七国耻日”(签订《辛丑条约》)“九一八国耻日”等。请回答:(1)“九七国耻日”与哪一侵略战争有关?这一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感想?

(2)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哪国军队?造成我国哪一地区的沦陷?

(3)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请你写出保卫家乡的东北英雄一位。

(4)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公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你认为家乡振兴的优势是什么? 6、19世纪90年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遭受了两次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军事侵略。(1)请写出两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写出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抵抗的将领以及有关战役各一例。

(3)这两次侵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历史各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4

be动词包括“am”, “is”, “are”三种形式。

第一人称单数(I)配合am来用。

句型解析析:Iam+…

I am ten years old.

I am a student.

I am a boy.

第二人称(You)配合are使用。

句型解析:Youare+…

You are my good friend.

You are a student .

第三人称单数(Heor She or It)配合is使用。

句型解析:She(He,It) is +……

She is a good girl.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篇5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6

1. 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 运用生活经验, 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 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聚焦北京

1. 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 北京对于中国来说, 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 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 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 好吗?

二、回顾课文, 自主积累

1. 导语回顾。

(1) 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回顾《识字三》, 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 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 句子竞赛:跟着图片,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比比谁的记性好。 (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 自主选择星级, 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 ) 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 ( ) , 蓝天飞着 ( ) 的鸽子, 大海奏起 ( )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 (填序号)

1绿树成阴2鲜花盛开3风景优美4来来往往5高楼大厦6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 ) 的城市, 这里 ( ) 、 ( ) , 立交桥上车辆 ( ) 、川流不息, 还新建了许多 ( ) 。 (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 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 谁愿意挑战一下?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 初识动宾

1. 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 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 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3. 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 玩搭配游戏 (师生) 。

(1) 师生示范: ( )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 抬桌子。 (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 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 )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 做衣服。 (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 练搭配 (生生) 。

(1) 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 同桌合作玩一玩。

(2) 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 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 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 主动评价

1. 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 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 选择星级, 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______ 啊!我多么想 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 _______ 啊!我 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 用1~2句话夸夸北京。 (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 转换角色, 尝试讲解。

(1) 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 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 同桌扮演角色, 尝试练习。

(3) 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 为什么?

5. 互评课堂表现。

(1) 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 真 ________ !

________ 多好啊!

________ 非常 ________。

(2) 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 该怎么做?

(3) 互相夸一夸。

6. 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 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 介入游戏“。学中玩, 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 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 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 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 + 名词, 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 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 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 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 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 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 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 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 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 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 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 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 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 (背) 《:欢庆》全文。 ( )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 ) 比较熟练 ( ) 不够熟练 ( )

二、我会读。 (略)

我读给 ( ) 听了, 他 (她) 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 )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 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 。

四、我会选 (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7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ménɡ( )胧 huàn( )想 诱huò( ) pān( )上

痴( )想 隐秘( ) 喧( )腾 瞬( )间

训jiè( ) qiào( )壁 chàn( )抖 yū( )回

chuò( )泣 lǚ( )次 头yūn( ) 目xuàn( )

收liǎn( ) guō( )噪 宽shù( ) bēi( )微

ténɡ( )萝 bènɡ( )溅 挑dòu( ) 一suì( )花

船cānɡ( ) zhù( )立 鹤lì( ) 土lì( )

āo( )tū( ) lài( )há( )ma( ) miǎo( )小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隐秘( ) 幻想( ) 依然( ) 一瞬间( )

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

(2)、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3)、头发昏,眼发花。( )

(4)、因遭到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 )

(5)、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

(6)、(时间)短。( )

(7)、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

(8)、残存的迹象。( )

(9)、指蜜蜂、蝴蝶成群地飞舞,多形容花香。( )

(10)、形容传说中的美酒。( )

(11)、形容树木枝干盘旋的样子。( )

(12)、忍不住笑。( )

(13)、春天的花已凋谢。(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 以丛草为林——

方出神—— 素帐——

兴正浓—— 驱之别院——

5、根据原文填空。

(1)、我常( )在窗口痴想。

(2)、山那边的山啊,( )着脸。

(3)、是用信念( )的海。

(4)、一颗从小( )来的种子。

(5)、余忆童稚时, ,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童趣》中写观察蚊子时间长久的句子是: ,

(7)、《童趣》中写观察丛草、虫蚊、土砾时,表现丰富想象力的句子是: , , , 。

二、课文阅读

1、请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第8—9页“我从石架向下望,……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起鼓励作用的语句是 ;

起指导作用的语句是 。

(2)、当“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时,“我”愈来愈强烈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答: 。

(3)、文段中“这似乎能办得到”的“这”指代什么?

答: 。

(4)、“我”从“恐惧”到“信心大增”再到“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说明了什么?

答: 。

(5)、“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是因为什么?

答:

(6)、阅读文段后,谈谈你从文中领悟到了一个什么哲理。

答:

2、请阅读《贝壳》,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答:

(2)、作者由贝壳的生命引发了哪些感想?请概括回答。

答:

(3)、作者说“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那么,人怎样做才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答: 。

(4)、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答:

3、请阅读《紫藤萝瀑布》第16—17页“这里除了光彩……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里除了光彩……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的主要内容。

答: 。

(2)、找出文中描写十多年前紫藤萝花少、花稀的句子。

答:

(3)、文中的第②为什么说“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者,流者,流向人的心底”?

答:

(4)、第③段中这两个词各指什么?

“生命的酒酿”: “它”:

(5)、文中能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6)、文中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此句对你有何 启示?

答:

4、请阅读《童趣》,回答下列问题。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 。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译: 。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 。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译: 。

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

(2)、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通 是 意思。

(3)、作者小时候把什么当做云、鹤?从中可见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4)、学了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

(5)、课文的描写充满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8

木兰诗 二(4)——— 十年征战 黄河颂 主体 望黄河

三(5—6)——辞官还乡 歌词 颂黄河

四(7)————比喻赞美 尾声 学黄河

序幕(1—6):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开端(7—10):写上课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最后一课 发展(11—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课上)

高潮和结局(24—29):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9

一、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插图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比较枯燥的、不易理解的文言文。如《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万事开头难”, 如果直接讲解翻译, 绝对使孩子一开始就对文言文的兴趣大打折扣。而插图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形象的诠释。根据孩子们的心理,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要学生描述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 纷纷回答自己所见。有的说, 画面的小孩留着长辫, 一看是清朝时期的人物 (说出了作者身份) ;有的说是用烟管吹烟中的一群白鹤玩 (一说烟管他们更有兴趣) ;有人问为何在床上而且还在蚊帐中抽烟, 他这样做对吗?问题形形色色。孩子们充分调动观察力和想象力, 对画面情景进行描述。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知道答案, 请看课文文字是怎样“绘画”的。趁热打铁, 他们个个迫不及待去读课文, 寻找答案——原来画中小孩就是小时候的作者、清朝文学家沈复;他正“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他躲在床上的素帐中, 正是为了自己好玩……绘画与课文合二而一,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且当堂成诵, 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用插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所作。通过文章,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醉心于研究、淡泊名利, 热爱科学如“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又有着坚韧不拔意志的女科学家形象。课文中有一张居里夫人在工作的照片。为了让学生对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让他们对这张照片进行描述, 看看能否从文章中找到切合这张照片的语句。画面上的居里夫人正坐在书房里, 认真地做实验。通过这一环节表述, 学生们对一个伟人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堂适时地“插入”插图, 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插图教会学生如何生动描述景物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藤萝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美。语言生动形象, 色可观、形可触、香可嗅。如何让初一的学生感受并学会描述美景美物呢?学课文之前, 我注意到一幅藤萝画的插图, 那一簇簇藤萝花开得那么繁密、那么美丽。于是, 我灵机一动, 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画面,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藤萝花的样子。学生纷纷描述:花朵繁密、花色粉紫、上浅下深……2.你以为应抓住花的哪些方面才描写得详细些?学生思考后认为:描写花应从花的颜色、形状、香气等方面写才更详细。3.如何描写才生动形象?学生一致认为:要想生动形象, 就要使用修辞手法, 还得会用修饰词。

通过有针对性的描述训练, 学生已经对如何刻画景物的层次顺序了然于心, 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走进文本, 与作者的描写加以比较阅读, 进行语句品析。经过一观、一练、一品, 既提高了鉴赏能力, 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绘画就是线条和色彩写成的无字文章。因此, 我们应该用文字描述出画的意境和韵味。特别是古诗词, 语言凝练, 画面感强。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去绘画, 以达到深悟文本的目的。然而, 他们常常忽略了文本插图的妙用, 它正是训练学生用文字表情达意的媒介。如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四首》中马致远的《秋思》, 漂泊在外的游子郁郁寡欢, 愁眉不展, 憔悴的脸上写满了孤寂。他胯下的瘦马似乎通晓主人心思, 低头郁郁而行。正是夕阳西下时, 这对“主仆”要到哪里留宿?诗歌虽短小精悍却极富感染力, 学生读罢诗文, 再仔细观看插图, 图文对照, 一时文思泉涌, 纷纷举笔。有学生写道:

枯藤在秋风中瑟瑟颤动。薄暮中, 乌鸦在盘曲的老树上空聒噪着盘桓, 天又凉了。不远处是一座小桥, 流水潺潺从村子外边流过。几户人家屋顶上扬起了袅袅的炊烟, 他们的家人该是多么幸福地准备共进晚餐!太阳即将躲下山头, 然而, 村外的漫漫古道上, 漂泊在外的游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他孤独而悲伤, 骑着一匹瘦马, 向着那夕阳外渐行渐远……

通过这些“插曲”, 我以为观察插图进行课堂小练笔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 不仅因为它直观, 更主要的是画面的形象性和文章的情感内蕴使学生情感内化, 产生表达的欲望, 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10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11

【对词语的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乞求:请求(对方)答应。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诱惑:吸引。抉择:挑选,选择。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课后习题】

1、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答:这条鲈鱼是“我” 钓了很长时间才钓到的,而且鲈鱼很大,很漂亮,况且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所以“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可父亲却坚持这样做,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得意→()→()→()答: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说说自己的理解。

答: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 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就需放弃个人利益。再如,“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比较难 懂,需要联系实际来理解。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学校里考 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是改,还是不改;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 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4、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

答:例如:“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正是因为那晚的“沮丧”,正是因为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使“ 我”以后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我”日后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由这句话我想到了我的爸爸。爸爸在平时对我要求很严,有时候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一点小事都对我这么严厉。现在,我有些理解爸爸了,他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好。以后,我一定会听爸爸的话,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让爸爸为我感到骄傲。

14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步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布样:裁好的、准备制作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课后习题】

1、怎样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答:这句话是父亲带“我”登上教堂塔顶后对“我”说的。它告诉我们: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当然,走另 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我”后来所举的两个例子,完全可以 说明这一点。要是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条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 标,走向成功的。

15课 落花生

【对词语的理解】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松。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翘舌音zhà,第四声。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分辨:辨别。【课后习题】

1、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答: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2、抄写第十自然段,再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自 己的体会。

答:花生最可贵的是:虽没有外在的美丽,却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无私奉献。

3、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交流。(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答:(1)这句话中的“不好看”“很有用”揭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表明父亲对花生这种品质的赞美,并希望“我们”学习花生这种品 质。(2)这句话是“我”从花生可贵的品质和父亲对“我们”的希望中,总结出的一般道理。这个道理是做人要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相反,只讲外表美而对 社会和他人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这句话强调人生价值在于“有用”。

16课 珍珠鸟

【对词语的理解】

垂蔓:课文中指吊兰垂下来的一条条细长的茎。

斑斑驳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也指阳光透过物体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光点,明明暗暗的。本文指吊兰的叶子在阳光下明明暗暗,颜色不一,相互交错。

生意葱茏:文中形容草木生长旺盛,充满生命活力。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眸子: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流泻:迅速流出。本文指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感受从笔端一下子流淌出来。【课后习题】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我”把一对珍珠鸟养在笼子里,并为它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在“我”的精心照料、呵护下,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珍珠鸟活动的范围由笼子里到屋里,从桌面上到“我”的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灯绳”到“窗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 我”的“肩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安详,它在“我”身边有着绝对的安全感,对“我”完全信赖了。因此,才会 出现人鸟亲密相依的美好境界。【日积月累】(有关立志的格言警句)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2、“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

4、“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气。自然,理所当然。这句话说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下去,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12

印卷数量

第周第 课时

上课时间:

****年**月**日

编制人: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我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复习重难点】:

我能用不同的方法,主动去感知课文内容。【回顾课文 】

1.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2.《钓鱼的启示》(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

(2)理解句子: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3.《落花生》(1)《落花生》是一篇(),作者是(),采用()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其中,()是课文的重点部分。(3)理解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А理解“爱慕之心”:

В这句话运用了()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本文主要内容是:父亲告诉“我”()这个启示。在“我”成长的路途中,父亲告诉“我”的这个启示使“我”一生受用不尽。(2)写作特点: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文章只举了两个例子,前一个例子()写,后一个例子()写。

(3)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

------

(4)改写成双重否定句:我的时装展只好推迟了。

(5)课题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另一句话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珍珠鸟》(冯骥才)

(1)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到()的变化过程。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之情。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之间,还是()之间,都需要真诚的()。(),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6.背诵日积月累(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知识积累】 1.读读下列词语。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印卷数量

第周第 课时

上课时间:

****年**月**日

编制人: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鲈(lú)鱼 鱼饵(ěr)鱼鳃(sāi)操纵(zòng)挣(zhēng)扎(zhá)

翕(xī)动 划(huá)着(zháo)一转(zhuǎn)眼 依依不舍(shě)

嘴唇(chún)告诫(jiâ)抉(juã)择 空(kòng)地 买种(zhǒng)播种(zhǒng)便(pián)宜 茅(máo)亭 午宴(yàn)维黛(dài)安 缝纫(rân)络绎(yì)不绝

挑(tiǎo)拔 垂蔓(màn)葱茏(lóng)雏(chú)儿(er)画框(kuàng)嚓嚓(cā)

涂蜡(là)细腻(nì)瞅(chǒu)我 眼睑(jiǎn)流泻(xiâ)眸(móu)子 咂咂(zā)【巩固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sōnɡ ɡào jiè máo tínɡ yàn huì bān bó shí jiàn yòu ěr cāo zònɡ zuǐ chún xì nì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稚()蜡()腮()笼()

雏()腊()鳃()茏()

三、同音荟萃。

mù()色 坟()仰()屏()

jù()集()烈()体()怕

四、沙里淘金(选择正确字义,填序号)。

(1)怪可惜()1很 2埋 3妖 4令人捉摸不透5惊奇

(2)生怕()1很 2没有成熟 3不熟悉 4长出

(3)不容置辩()1盛装2外貌 3允许,准许 4对人大量

(4)睡的好熟()1精通2了解得透彻 3程度深 4果实长成五、在括号内用上本单元学到的词语。

(1)我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绣花、打毛衣、编中国结什么都会。

(2)他刚刚受过老师的批评,看上去______________,一点精神也没有。

(3)一个下午,又干这又干那的,累得我是______________ 的,全身骨头都快散架了。

(4)发现他在下面搞小动作,老师______________走到他跟前,当场抓

了个正着。

六、按要求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急切()收获()告别()选择()

反义词:亲近()熟悉()推迟()沮丧()

七、在括号里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具体。(4分)

()的教育()的丛林()的目光()的回忆

()地闪动()地呼唤()地操纵()地欣赏

八、按要求写词语。

(1)用来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人物意外惊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突然 猛然

(1)平时也没见他怎么用功,这次考试人家()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

(2)在放学的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来,同学们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

(3)老师说要和我们一块行动,这不,他()来了。

(4)刚要出发,我()间想起电视忘记关了,赶紧又一溜小跑返回家里。

浮现 呈现 展现 出现

(1)我的眼前不时又()出当年那一原文地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

(2)一个奇特的想法突然在我的脑海里(),我顿时又有了信心。

(3)你的作业中()这么多的错误,简直是不能原谅的。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13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上一篇:对雾霾要铁腕治理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二)课程的考试 100分下一篇:形容雪景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