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024-07-11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精选8篇)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篇1

摘要:发挥校园文化独特的德育功能,是学校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而红色资源又成为了近几年我国学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亮点。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红色资源,使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块重要园地,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我们国家的“红色资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被空前开发利用,也使得我们看到了“红色资源”正在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关键词:红色资源 学校校园文化 德育功能的提升

一、“红色资源”与学校校园文化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可见,“红色资源”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的红色资源指的是,革命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烈士公墓、文学作品等;精神的红色资源指的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如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建设时期形成的98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宝贵的资源曾经带领中国人民经历革命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和平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时代的开拓进取,使得中华民族始终能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学校所特有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体来说,就是指在学校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活动中共同营造的活跃校园气氛、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地展示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①从以上概念可以发现,学校校园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其特殊的德育功能。

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指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对学生产生思想、道德、行为、人文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其道德修养,使其逐步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导向功能。校园文化能借助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吸引同学并唤起每个人对学校的真挚感情,从而在校园内建立起和谐、互信、互尊的群体氛围。二是规范行为的功能。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能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抑制,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三是健全人格功能。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活动,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四是实践锻炼功能。如学校中的好人好事会通过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并形成共鸣,影响巨大。五是情感陶冶功能。校园环境的优美舒适,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有益的文体活动,可以调节情绪,身心放松。这种情感的陶冶是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暗示方式完成的。六是审美教育功能。学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红色资源,使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块重要园地,不仅在教育内容上充实了校园文化内容,并形成德育教育的特色,而且在活动模式上,也可以通过“活动—体验”红色资源的方式,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品质顺利内化为自身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增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

二、区域红色资源的利用与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

“红色资源”内容丰富,教育面非常广泛。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红色资源的载体,这些物质的“红色资源”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各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这些“红色资源”,把它们请进校园,甚至请进课堂,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更能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具体来说,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第一,依托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加强学风建设。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本区域红色资源,依托学科优势搞出科研特色。例如:我校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官田中央兵工厂”然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拍摄照片,第二,加强与区域红色资源的结合,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学校可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物质的“红色资源”,把它们请进校园,甚至请进课堂,并以此为依托在校园中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可以邀请展览馆、博物馆、历史遗迹单位来学校举办专题活动,如展览会、说明会;请一些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红军、老战士走进校园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让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图片和资料进学校网站,学生公寓;在学生中举办游览“红色资源”地,寻访革命战争亲历者活动等。例如:九江学院开展的“游老区,看今天”的活动,就将区域内“红色资源”以深层次性、前瞻性、批判继承性以及历史整合性等特点吸引大学生,既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导向的德育功能,又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活动让他们接受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使他们在情感上接受、信任教育内容,让精神的“红色资源”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

第三,注意区域“红色资源”的整合,探索发挥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新模式。我国的“红色资源”虽然遍布广泛,但大多比较分散,时代性明显。例如:江西赣中南地区、福建西部地区等有着丰富的苏区资源,带有浓厚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牺牲精神;而本人所在的江西九江则又是现代“抗洪精神”的发源地。因此各地学校应该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利用当地“红色资源”,通盘考虑,扩大视野,充分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愿望结合起来,整合好区域内的“红色资源”。在利用“红色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能只停留在参观遗址,参观图片实物展览,听取报告会等表面上,而是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和学科优势,经常性地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企业、“红色资源”地等宣讲红色精神;学校可以利用学科优势,组织学生就红色精神进行科学研究;建立校园文化中红色文化体系,开办红色资源,宣传推介网站等。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新模式中重新审视“红色资源”,去主动发掘这些“红色资源”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并将其融入到以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民族精神中去,从而形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更好地发挥和提升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肖庆生,《论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

【2】耿琪,《“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吉林商业高专学报》,2006.2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篇2

一、建立多元机制, 推动政策落实进农家

针对部分农民群众对党的惠农政策了解掌握不全面、不具体的实际, 为确保农村政令畅通,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农家。一是畅通渠道, 建立政策落实宣传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惠农政策。面向全市广大乡村, 印发惠农政策宣传手册和挂画;利用乡镇集市和节庆时机, 开展惠农政策咨询活动;动员乡村干部走村入户, 宣讲惠农政策具体内容;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 提供惠农政策答疑服务;借助县级政务网和涉农服务网站, 开辟惠农政策宣传专栏;坚持“乡镇为主、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整体推进”, 举办惠农政策落实培训。截止目前, 全市共发放惠农政策宣传手册1.6万册、挂画1.4万张, 走村入户宣讲政策1.2万人次, 解答电话政策咨询近4万人次, 举办政策培训4.6万人次。二是坚持标准, 建立政策落实惠及机制。坚持面上标准到位, 不留死角。从上到下建立了工作网络, 把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 把惠农重点向基层倾注, 保证不落一屯、不落一人, 惠农政策惠及400多万农民。坚持量上标准到位, 不打折扣。按照中央和省市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要求, 对每一项政策都先由上至下层层落实, 然后再从下至上层层问效, 数量标准确定后, 在乡村两级公开公示, 保证惠农政策全部落到实处。坚持时限标准到位, 不拖不靠。集中业务人员全力参战, 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保证了农业“四项”补贴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今年全市共发放良种补贴2.5亿元、粮食综合补贴9.3亿元、粮食直接补贴3.3亿元, 落实农机补贴9000多万元。三是督查考评, 建立政策落实保障机制。确立市县两级农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的惠农政策落实督查责任制度。仅今年市县两级的农口领导就有600多人次深入乡镇、村屯, 开展惠农政策落实专项督查。与此同时, 市县两级都建立了惠农政策落实的激励约束机制, 定期组织检查评比, 奖优罚劣, 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 形成了全社会监督惠农政策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热点难点, 推动信访调处进农家

为解决好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深入开展信访调处进农家活动, 重点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真解决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针对全市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 把化解人地矛盾作为抓好农村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平台”作用, 实行“调访一体化”。坚持定期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 切实做到重点事项排查不漏项、重点矛盾排查不漏人。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部落实领导包案责任, 确保问题妥善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年初以来, 共接待群众信访1590件、2440人次, 接待群众电话咨询1870件次, 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1054件。抓住《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法》颁布的契机, 指导各县 (市) 区建立健全了土地纠纷仲裁机构, 依法受理土地纠纷1476起, 全部进行了调解和仲裁。二是认真解决了农村“三资”管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全面清理、严格把握政策、完善保障机制、活化工作方式, 全市共纠正村级不合理开支等违纪资金1052万元;纠正各类资产不合理处置2.2亿元;纠正机动地等各类资源不合理发包25万亩、金额1925万元;完善和废止各类承包合同10828份, 涉及金额3311万元。三是认真解决了农村伪劣农资信访问题。年初以来, 共接待伪劣农资方面的直接来访86人次, 对农民群众来电来信反映的问题, 事无大小都派专人到户核实。立案查处种子违法案件167起, 没收假劣种子3.8万千克, 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无偿为农民群众检测种肥药1260批次, 节省资金80余万元。组织市县两级农业执法机构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农资经营活动进行了集中专项整治, 使农资市场得到了净化, 有效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三、发挥职能优势, 推动扶贫解困进农家

为提高服务保障农村民生能力, 从三个方面入手, 大力加强农村扶贫解困工作。一是以贫困村整村开发为重点, 制定农村脱贫总体规划。根据贫困村区位、资源等实际, 帮助贫困村制定脱贫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意愿, 对扶贫项目的筛选、审核、申报、实施等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确保项目真正发挥效益。今年全市启动了第五批140个贫困村开发式扶贫整体推进计划。二是以产业扶贫为重点, 促进农村民生项目落实。充分利用扶贫贴息信贷政策, 扶持企业发展, 引导组建扶贫基金合作协会, 支持贫困农民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生产, 初步形成了“扶贫信贷—基金合作协会—贫困户—产业基地”的产业化扶贫模式。目前, 已经争取到位国家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 投入项目资金7000万元, 涉及6大类29个项目, 直接扶持贫困户7000户, 项目受益户达到6万多户, 到年底将有6万人实现脱贫。三是以贫困劳动力解困为重点, 提高服务农村弱势群体能力。对农村贫困群众, 从各业、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 为多方面增加收入, 尽早实现解困奠定了基础。共培训贫困农民近12万人, 转移就业1.5万人, 有效地增加了贫困农民的收入, 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解决群众所需, 推动科技支农进农家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篇3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简介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是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一所公办学校,位于滨河路58号,北依都市高尔夫球场,与市政府办公大楼隔岸相望。学校占地2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连廊环绕,光线明透,别致雅观。内部设施按城市小学一类标准配备,建有校园局域网,塑胶跑道,音乐、美术、舞蹈、棋艺、手工等专用教室,以及高配置计算机教室,标准小学科学实验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学生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投影系统,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流的硬件支持。

学校于2009年9月1日招生开学。设有24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现有教职员工70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市级教学能手35人;中共党员41名。全体教师均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学校以“大爱永恒”为教育宗旨,以“奠基生命,润泽心田”为办学理念,以“善良、丰富、高雅”为育人目标,以“涵养一个高品位的书香校园”为有效举措,为师生的和谐发展搭建大平台,构筑宽底座。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是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一所公办学校,位于滨河路58号,北依都市高尔夫球场,与市政府办公大楼隔岸相望。学校占地2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连廊环绕,光线明透,别致雅观。内部设施按城市小学一类标准配备,建有高标准综合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系统软硬件平台、以及音乐、美术、舞蹈、棋艺、手工等多媒体功能教室,塑胶操场,标准小学科学实验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校以“大爱永恒”为教育宗旨,以“奠基生命,润泽心田”为办学理念,以“善良、丰富、高雅”为育人目标,以“涵养一个高品位的书香校园”为有效举措,为师生的和谐发展搭建大平台,构筑宽底座。

学校自2009年建校以来,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作为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努力做到宏观有规划、纵观有措施、微观有落实,使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逐步纳入系统化、规范化、实效化的轨道。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做到五个到位

1、认识到位。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求当前要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我们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的新时期小学生,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有能力创新的人。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创建高新一小教育品牌的需要。

2、投入到位。学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质量是根本,基础设施是前提、教育技术现代化程度是关键。在学校建设初具规模之后,我们把投资重点放在了功能教室建设和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上。两年累计投资400多万元,于2009年,完成综合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按国家部颁标准配备多媒体功能投影教学室系统24套;美术、音乐、等多媒体功能部室系统7套;建多媒体计算机室2个;语音室1个;现有计算机310台。2010年完成二期配套工程,建成多媒体示范课录播室系统1套、增加了多媒体功能部室系统5套;完善了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增加了周边防入侵报警系统。同时,在系统建成伊始便接通10兆因特网和陕西远程教育专网,教师们可获取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并使远程同步教学成为现实。

3、组织到位。为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教学中的稳步推进,我校在建校伊始便成立了以校长及业务校长任正副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常设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规划、建设实施、督导、检查和总结。下设现代化教育技术教研组和课题组。具体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课件制作、开发和对教师的培训。学校定期听取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的工作情况汇报,每学期校委会召开两次专题研究会,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4、制度到位。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制定了微机室管理制度、电教室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物品保管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学生上机规范等,挂在墙上、印制成册。为了真正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的作用,我们注意“三抓工作”:

一抓使用。高新区管委会投巨额资金购置设备,不是摆样子,而是让其发挥作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两年来组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全员培训6次,要求全体教师不熟练使用电教媒体,不准进课堂,由于管理得力,我校教师已养成上电教课的好习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抓保管。能否发挥电教设备的最大价值,延长使用寿命,电教设备的保管工作也不容忽视。为此,在这方面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工作:(1)所有设备登记造册,编好目录;(2)编号登记,注意防尘;(3)严格执行借用手续和赔偿制度;(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

三抓维修。为确保设备的完好率,维修保养工作必须落到实处,首先是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新旧程度、保养情况、使用寿命做好登记,建立档案,同时专职人员还做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随叫随到,及时维修,其次是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器材的维修知识,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简单的维修、保养技术。

5、行动到位。从2009年4月起,我省开始建设教育专网;在2009年12月初,我市全面启动教育专网接入中,我们率先在以郭冬梅校长为建设核心的组织团队共同努力下,积极主动参与各级培训,并且根据我校实际网络现状设计制作了个性化的建设接入方案,使得专网的接入如期圆满完成。

作为我们基层小学,省电教馆推荐了三种接入模式,其中的第二种VPN接入教育专网方式因为不用增加学校的硬件设备、不用改变学校现有网络结构和IP地址分配,深受基层学校欢迎。在部署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基础教育专网拔号帮助文件非常清楚,但是对于电脑使用不够熟悉的老师,建立拔号还是会遇到这样或哪样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电脑如果重装系统后,还得找到说明文件,根据说明文件一步一步来操作的麻烦,特别是在大批量建立VPN连接时,工作量不小,根据我校部署实际,我们还可以再对此工作过程进行优化,把这些复杂的设置直接在网络中心服务交换级做好,使客户端的安装更智能化,免除因电脑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而引起的一些问题。尽量避免管理员老师去每一台客户端手工安装,以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此外,微软公司在网络连接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最终我们使用了微软公司的连接管理器管理工具包(CMAK)来制作智能化的安装包,后期分发这个软件包,客户端运行后,即可自动建立VPN连接方式,客户端需要的只是输入专网账号和密码即可,这在专网建设接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有作用,取得了“三个促进”的良好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以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体系,势必要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首先加强了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逐渐转变教师的观念。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参观信息化一流的宝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高新区展馆,提高了教师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二是,对教师加强最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投影、幻灯、VCD、录放机、实物展示台、计算机等)的操作与使用培训。三是,进行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指导,让教师们充分、合理、综合地应用多种媒体优化教学;四是,鼓励教师掌握最基本的常用课件制作方法(如:电子幻灯、Authorware、Photoshop、网页制作等),学校专门组织课件制作培训。很多教师都能制作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简单课件配合课堂教学,可以起到更大的效果。五是,开展电教录像评课活动,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改进有了直观的参照。六是,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基本功的内容,纳入教师学期工作考核,与评奖、评优、评职挂钩。通过培训和系列活动,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两年来年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先后获得4个省一等奖、6个二等奖;16个市一等奖,18人次在全市做多媒体公开课。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与进步。推进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建构高校课堂突破口的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营造一种学习者可参与的教学环境,建构一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能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发挥小学生对于演示性的教学设计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教师们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使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更强,更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现在学生从被动的地位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市、区领导专家听课后均给予高度评价。

3、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现代技术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力的促进了我校全方位工作的开展,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学校面貌有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我校建成的多媒体教学室、视频会议系统、示范课录播室等为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系统保障,全体教师通过这些平台、结合专网资源与专网上的功能平台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全体教师办公自动化的意识大大增强了,校内的办公系统由原来的电话、会议沟通变为网络、音视、频交流系统;各种文件、信息的流转也以网络为主;各种资源的的共享建成了《宝鸡高新一小资源共享平台》,这些将是我们践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平台。

总之,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管理方面领导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响应,校内有高配置的网络环境、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力量,相信在这项工作中一定会不负众望,走在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列。

不言而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将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化软硬件资源,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更大程度上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能力,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效能,从软硬件方面超越同类学校,从应用和管理角度走出新路子,以增强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实力,为我们学校、为高新教育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而服务。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篇4

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党和人民赋予阿克塞县供电公司的使命和责任。紧紧围绕使命和责任,植根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企业在法律事务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法为治企之本,强企之基。今年以来,阿克塞县供电公司加大了依法从严治企的工作力度,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依法治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法治企必须要从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认识水平入手,通过加强学习法律法规,准确领会上级政策、把握工作方向,在学习中做到理解透彻、领会到位,充分认识到依法治企对企业发展的优越性,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紧迫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规范,从思想上把依法治企推上一个新高度。

当前,电力垄断企业因其垄断地位和较高的收入水平,正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头浪尖,社会各界用“放大镜”、“变色镜”、“透视镜”从各个方面审视电力企业,事实上阿克塞县供电公司职工收入水平并不高。随着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的持续,电力监管机构监督力度的加大,社会及用户对我们的要求更高、期望更高;新技术、新服务的推出与实施还将有一个适应与接受的过程,加之媒体的参与、信息发布手段的多元化,都为我们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压力。今年以来,多家电力企业又因各类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对电力行业负面影响较大。这无疑成为了社会最关注、群众最热议、企业最头痛的事件。企业成长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一个企业如果每天都忙于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应付检查、对付舆论,那么何谈稳定、何谈发展,所以实施依法从严治企是企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依法治企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现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企业面貌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快速发展,我们的制度、标准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做到与时俱进,以便更好的指导企业发展与进步。在保证有章可循的同时,要提高各类政策、各项工作的执行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走在前、作表率”,争当遵守制度、执行政策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职工形成依法做事、按章办事的良好作风。

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依法治企理念具体化为企业基本管理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企的能力,是加快企业法制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依法治企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党员干部必须把握依法治企的基本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能力建设,通过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自觉地形成依法决策、依法维权的思维模式。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我们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从而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力企业迎来了成长与发展的空前机遇,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洪流中独占鳌头,是每一个电力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断推进企业法制建设,严格实施依法治企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认识、落实行动,以卓有成效的管理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和谐进步,面对纷繁复杂的经营环境,通过法律风险控制手段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避免重大法律风险的发生是进一步完善法律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必然要求。

今后阿克塞供电公司将进一步开拓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法律风险预见和防范能力,将法律风险防范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稳定的管理流程,以更好地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妥善解决新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法律风险防范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有效应对机制,实现宝钢法律风险防范的规范化、系统化运作,使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阿克塞县供电公司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篇5

我县把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农村教育发展工作,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及倾斜力度,在学校建设、装备配备、师资配备等方面多措并举,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农村教育投入到位。

一是强化政府投入责任。

在保证按照规定资金投入到位前提下,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用于增加农村学校经费投入,并建立农村教育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到位,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比例。二是充分发挥乡村办学责任,调动乡村办学热情。乡(镇)村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积极筹措资金,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并按照有关规定划拨中小学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三是汇集多方力量,支持乡村教育。我县建立县直单位、企业对口帮扶农村学校工作制度,全县70个单位对口70所农村中小学,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资金、装备等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并积极引导社会知名人士关心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形成农村教育发展的合力,确保农村教育资金投入。

二、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

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专门组织,明确责任,将开展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抓手,在具体实施中,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此项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共投入资金****万元,累计新建校舍****平方米,建成**实验小学、县**中等多所标准化学校。***年投资****万元新建县**中等**所学校标准化操场正在施工,投资***&万元改建、新建新接收的****乡**所学校即将竣工,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农村教育教学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模式的改进,促进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我县用农村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不断加大农村学校信息化投入,大力提升农村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和农村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目前在各级各类农村学校相继建立了**个信息技术培训班,为农村教师提供了应用信息技术和提高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的平台。全县农村学校共建成“班班通”****个,共装备计算机****台,共有图书馆**个,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个,科学探究室***个,并购置了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四、实施联盟帮扶机制,优化乡村教育资源。

我县创新办学体制,革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专业指导、总结提升、交流推广、联盟拓展、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全面实施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推进联盟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进而通过联盟学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目前,全县“盟校”、“区域学科联盟”覆盖率达100%。在“盟校”实施过程中,完善了校长交流、学科带头人巡回授课、音体美教师流动教学、骨干教师轮校代教、优秀教师交流任教和重点扶持农村相对薄弱学校的联动发展制度,实现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多措并举,大力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一是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加强音体美教师培训,采用举办培训班、定期派教师外出培训等形式,做到培训、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师在线实时沟通。四是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每年挑选***名余城区优秀教师充实到乡村学校服务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五是加大农村教师考评和绩效倾斜力度,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每年的评优评模,对农村教师给予一定比例倾斜,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杠杆作用,提高偏远学校教师待遇,将全县按照距离中心城区远近划分为三个圈,实行农村津贴按圈发放制度,一圈每月60元,二圈每月150元,三圈每月220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立足农村、扎根农村。

六、健全政府投入机制,确保对农村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的资助与关怀。

我县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使农村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定期对他们开展资助,使他们获得较为充足的学习资金,确保完成义务教育或更高层次的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并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使留守儿童体会到社会的关怀,家庭的关爱。

虽然我县在农村教育上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示在:

一是办学条件还没有完全达标。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农村小学在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上还存在差距。

二是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农村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等现象,特别是音体美小学科兼职现象较多,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篇6

龙潭中学始终以“朴实求是、严谨创新、勤奋致远”的校训,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朴实求是”的校风、“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勤奋致远”的学风。学校班子及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奋力拼搏,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以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20余亩,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校园布局趋势合理,教育、活动、生活区域功能明确,整体性强。绿化面积达65%,现有教职工127人,专任教师11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20%,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平均年龄35.6岁;中、高级教师72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市教学能手14人,教学班级36个,学生2238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优秀实验学校”、遵义市“平安小区”、“遵义市文明单位”、凤冈县“平安校园”、县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县文明先进单位、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先进基层工会”、县“英语课题先进试验学校”。在生源很差的情况下,今年高考又创新高,全县理科文考成绩总分第一名也在我校,理科综合第一、二、三名也在我校,考取了11名重点大学,今年共培养了高中毕业生500余人。

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或论文获奖80余篇次,教师王跃敏、肖永凯、秦桦等6人次获得省市级先进班主任、优秀辅导教师等奖项,高一级学生参加遵义市环保局、教育局举办的“生活与环保”漫画大赛,6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陆恩念、石久红、石行等30余学生人次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二、扎实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以党和政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1)、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今年,着重学习和落实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重要思想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以党和政府重要精神和县委“三化五能”的精神内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狠抓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廉政建设,齐心协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学校改革和管理。

(2)、着力抓好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三考”、师德师风考试和相关法律法规考试,教育职工要志当存高远,爱岗敬业,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保护学生为已任,严谨笃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本文档由蜗牛阁(http://)整理发布

(3)、我们特别注重加强个人修养,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思想水平、教育教学能力。

三、坚持“科研兴校”,加强德育工作和校风建设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和研究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校级班子成员积极鼓励教职员工在教学的同时参加科研。今年,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教研处,组织全体教师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研究,19名英语教师参与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的研究,并于今年8月结题。基本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协调发展模式的办学思想,求真务实,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扩大社会知名度。我们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关键地位,我们坚持主张“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通过“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校风建设,而校风是一个学校内在和外在的整体作风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学校无形的镜子、无形的脸面,校风的好坏,既决定着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反映了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高低。为加强德育实验的研究,每学期开学初,及时召开党政工团联席会,研究布置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了德育工作的合力。

(1)、我们结合学校年轻教师多,班级管理经验不足这一实际,两次对全体教师进行如何当一名合格班主任的培训,分管副校长亲自主持培训,通过培训,以提高年轻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他们尽快适应了工作,尽早成熟了起来,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政教处、团委狠抓学生德育工作。如今,找学生谈心,家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坚持每周一次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坚持每周的班会课和其它形式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有关中学生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材料,开展了五四青年爱国运动演讲赛、国庆现场书画展、一二九学生篮球运动会等有益有趣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4)、认真搞好控辍保学工作,学校把控辍保学工作做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由于措施得力,学校领导、班主任工作到位,因此我校流失学生极少。

(5)、坚持以德治校,民主理校的思想。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了学校的管理中来,能经常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本文档由蜗牛阁(http://)整理发布

(6)、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社会风气、媒体对学生的影响,针对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做出实效,针对双差生如何转变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广大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积极参与了留守学生研究、学校社会和家庭和谐德育体系研究,撰写论文若干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和促进学校的稳步和快速发展。

师资力量对于一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大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力度,努力推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等,我校将“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等作为了学校大事来抓,严格实施了《龙潭中学职称聘任方案》。(1)、结合学校年轻教师多的实际情况,分管副校长亲自主持了多次教师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年轻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得以较快的提高,他们较快适应了工作,很快的成熟了起来,今年1月,学校从有限的资金当中抽出六万多元,组织了近三十名班主任到西南大学培训,两名英语教师到北京去培训,一名到南京学习交流。

(2)、学校还采取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加强校际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校的管理水平。一年来,学校先后派出了30余人次到北京、南京、遵义、湄潭等地及县内外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派出1副校长到贵州省干部管理学校进行业务培训,今年又有3人通过函授、自考获得本科学历。(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开发校本研究。采取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举办专题讲座、趣味活动、学校运动、竞赛讲座、上示范课(研讨课)和读书背诵活动,说课与评课蔚然成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法,制作课件、查询资料,使学校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达到了排队使用的程度。今年来,学校连办了两期《教研通讯》,物理组还自编了适合本校学生的习题集,全校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学教研文章60余篇。

五、竭尽全力所能,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办学条件的问题,学校每年从自收费中划拨出较大的比例来投入学校基础建设,以解教学的燃眉之急。

学校现有教学大楼2幢,其中教学楼一栋(已经相关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综合楼一栋(有教室9间,理化生实验室五间,多功能教室一间,64座的语音室一间,60座计算机教室一间),60间教室的新教学大楼依然耸立,下一将投入使用;学生宿舍楼3幢,可容纳1200人住宿,其中女生宿舍楼,也已经相关部门鉴定为危房,贷款100余万元修建的能容纳800学生的女生楼即将完工;图书阅览室暂借用食堂三楼;400m环型运动场,一遇下雨就积水,无法使用,现急需改造;学生食堂设计不够合理,很不好使用;办公室(含保管室)12间,数量少,条件简陋。

六、多渠道捐资助学,助贫寒学子返校复学。

本文档由蜗牛阁(http://)整理发布

今年以来,学校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资助学生,资助金额近8万余元,按月支付给那些品学兼优而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让他们学习无后顾之忧,有150学生得到了资助。

除本校积极捐款资助校内外学生完成学业外,还向社会及个人联系捐资助学,先后得到了国家福利彩票中心、新华社贵州分社、香港周德丰教育基金会、思源教育基金会、团县委、消防中队、县建设局等数十家单位和个人捐资近20万元帮助本校的近200名学生完成学业,帮助40余名学生返校复学。

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村也救灾。

我校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主动帮扶天桥乡石桥社区。雪凝灾害过后,学校投资800余元为灾民购买了24箱方便面;春耕期间,又购置了价值3400元的化肥,发放到天桥乡石桥社区14家计生户和3家五保户手中;“六一”儿童节投资500元慰问了漆坪完小留守儿童;10月份,将1500元投放到天桥小学用于两基建设;并将一套会议桌捐给石桥社区办公使用,下一步将继续帮助石桥社区完成上级的工作安排,譬如:援助修建沼气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修建黔北民居)。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5月16日,全校师生员工沉痛地为四川汶川灾区损款达42705元。此外,我校师生员工还为雪凝灾害捐款6300余元;为“五个一”康复工程捐款1300元;为永和中学一位患尿毒症的教师捐款1700元;38名党员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交纳特殊党费共计 1550元。

八、走特色学校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针对学校生源差,而高考艺体类招生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这一现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分别开设了美术特长班,音乐特色班,体育特长班,分派专人负

优化学校布局 提升办学水平 篇7

严峻的现实,良好的机遇

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文山州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使文山州成为一个集边疆、贫困、山区和原战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由于长期经历战争,文山州改革开放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2008年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13位;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居全省第14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主要依靠中央和省转移性支付补助。全州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7%,岩溶地区占53.4%,交通不发达。由于投入不足,加之缺乏科学规划和相关政策不配套等方面的原因,中小学校点分散、学校规模小等问题较为突出。学校布局的分散导致教育投资分散、办学效益低、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制约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办学水平等方面与城区学校差距较大,农村乡镇中心学校、村完小、校点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现。随着经济、交通的持续发展,农村群众的教育意识进一步提高,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当前的学校布局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和水平已远远适应不了未来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接受公平的优质教育的愿望。国家实施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省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和边境“国门学校”建设等一系列教育建设工程为文山州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进带来了机遇。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统筹规划

2008年,文山州启动了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工程。工程规划实施的项目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并明确规划撤并的校点危房只拆不建,规划集中办学的学校按标准建设,满足安全、实用、够用的要求。2009年,根据省政府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部署和有关工作意见,文山州又进一步修订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根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结果作了优化完善。

文山州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接受能力为依据,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撤并和城镇化建设以及边境守边固土的要求进行编制。规划提出五大原则、分两步走、完成六项任务:

五大原则:一是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以县域为单位整体规划,与本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初中建设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教育项目相结合,确保调整工作“一盘棋”,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务实性。根据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可一次性实施调整;条件参差不齐的地区,可先适当集中办学,结合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分步实施。二是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按照“加速做大城区,积极巩固坝区,逐步优化山区,稳定边境地区”的布局思路及近期、中期按“三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村委会集中),远期按“两集中”(高中、初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小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的要求,乡镇初中选址原则上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小学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选址在交通较便捷、人口相对集中、学校服务面较大的村、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根据实际需要,突破现有乡镇和村组行政区划局限,建立跨乡镇、跨村组的学区;采取校校合并的方式,将乡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设施统筹布局,统一管理。三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需增则增,应迁则迁,撤建并举,综合考虑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确定学校的布局、数量和规模。校舍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社会需求的山区,特别是与越南直接接壤的边境一线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应充分考虑其守土固边及地处山区的特殊性,以稳定边疆教育发展为重。四是先建后撤,确保教学的原则。撤并的学校主要是办学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危房率高的学校。首先建设好集中校点,配齐配好所有教育教学设备及资源,使学生及家长有较高认同度后再实施撤并,确保不因调整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不具备撤并条件的学校,不强行进行撤并。五是创新机制,优化管理。改革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建立以集中扩容后的学校为中心,办学服务半径适当,服务功能较为齐全的教育管理机制。通过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学校管理,实现校点布局科学化、办学条件均衡化、学校办学规模化、教师结构合理化、学校管理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校园建设和谐化、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等综合性目标。

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阶段性任务:全部撤销现有“一师一校”点,原则上撤并300人以下的校点,每个乡镇集中办好1所寄宿制中心完小和若干村完小。根据人口规模在乡镇设1~3所初中,校均规模1 000人以上;学生规模达不到1 000人的乡镇原则上不再设初中,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或突破乡镇区划,与邻近乡镇联合办学。全州撤并学校1 905所(中学16所,小学1 889所),撤并率达53.47%。第二步,到2029年,撤并学校2 515所,撤并率达70.58%,全州校均规模基本达到中学1 000人以上,小学600人以上。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适时扩建或新建城区中小学校。

六大任务:一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最大限度地缩小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二是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并按照规定配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放式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统一调配。学校建设达到抗震设防、综合防灾的要求,确保师生安全。三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推进中小学校的基础管理、全程管理、系统管理、精致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现代管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学校按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逐步配齐配足教学设施设备,实现“八有”(有整洁的校园、有标准的运动场地、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有满足师生就餐要求的卫生食堂、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的宿舍、有足额的床位、有卫生的饮用水)。规范寄宿制学校管理,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确保学生安全。要建立小学低段年级学生寄宿护理制度,配备专职生活管理员或实行教师轮流值班管理,确保学生在上学、放学往返途中的交通安全以及住校安全。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由乡、镇政府根据财力条件,统筹安排有营运资格、车况良好的车辆接送学生。搞好学校饮食卫生,增强卫生防疫意识,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五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按照农村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变动情况以及国家规定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满足需要的原则,调整和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编制。清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规范学校机构和岗位设置。把好教师入口关,通过有效的选拔程序,让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学校任教或从事管理工作。对因撤并而产生的富余教师,根据本人实际能力、水平适当安排相应工作。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聘任制,实现教师职务聘任与岗位聘任的统一,妥善安排落聘教师,维护学校的稳定,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六是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要求及具体措施,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扶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和实施“五小工程”(小基地、小菜园、小养殖、小门市、小科技),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降低寄宿生活成本,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质量。

试点先行,典型引路

全州按“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方式推进。由丘北县首先开展试点,州级根据总体规划和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作好宣传指导,各县适时推进,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

丘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面谋划,统筹推进,确保了试点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统筹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决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各类工程的实施有机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排除危房为重点、优化布局为手段、巩固提高普及成果为目标,用3年时间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把全县所有学校建成安全、牢固、让群众放心的地方。通过学校布局调整、管理模式创新等一系列改革,实现校点布局科学化、办学条件均衡化、学校办学规模化、教师配置结构合理化、学校管理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校园建设人文化、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二是科学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分别编制了“三集中”近期规划和“两集中”远期规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各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建成平均每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700人左右的标准化小学12所,在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或几所平均每校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00人左右的标准化小学共计115所。之后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实现高中、初中办到县城,初中、小学办到乡镇的远期“两集中”目标。近期“三集中”规划的实施分两步完成:首先,整合现有校点,保留现有完小。其次,适时整合弱小完小,实现“一村一校”或“一村几校”的办学格局。全县计划从2008年起至2011年,建成乡、村标准化小学校145所。在树皮、腻脚两个乡开展整乡推进教改试点工作,在其余10个乡(镇)各选择1个村整村推进教改试点工作,待试点工作成功后再在全县推广。丘北县的规划思路清晰,调整幅度大,长短结合,规划图直观规范,被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办公室作为范本推荐到各州市并上报教育部校安办。

三是多渠道筹资,整合资源。通过“争、安、捐、免、垫”等多种办法筹措资金,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争”,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校安工程的重大机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安”,在确保教育附加费全部投入教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作为排危专项资金,并对贫困家庭寄宿生除国家给予的生活补助外再给予适当学习和生活补助。“捐”,在全县组织开展“爱心献教育”募捐活动,筹资300多万元。“垫”,采取邀请招标的办法,邀请有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的建筑商承担学校项目建设,由政府先拨付20%的工程启动资金,其余80%的资金由施工企业全额垫付至竣工,从竣工验收之日起,采取由县人民政府付给每年9%的资金占用费,所欠资金在3~5年内还清的办法启动项目工程。同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多方整合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项目建设。作为丘北县试点的树皮乡党委、政府积极整合资金25.2万元,征地62.6亩用于校园改扩建工程;腻脚乡党委、政府也先后整合资金20余万元。

四是坚持建设标准,完善功能。新建学校按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建设标准规划,分阶段完成建设,鉴于经济条件制约,当前按实用、够用建设,待条件成熟逐步配齐。各新建或扩建的集中办学项目学校基本建成了教学及办公大楼、运动场地、师生宿舍楼和食堂,配备了医务室、图书室,学校教学、运动、生活分区规范,功能教室基本配齐,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需要,成为农村示范性学校。

五是创新管理机制,提质增效。为保障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丘北县在集中办学学校的人事、教学、生活、安全、医疗等方面大胆探索,创造了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做法。人员配备上,将集中办学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调整到食堂、校产管理、宿舍管理、校园绿化美化等后勤岗位;招聘中有职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到寄宿制学校担任校医,加强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安置退伍军人到试点学校担任保安,加强学校保卫工作;开展校长培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学上,按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全部实行教师分科教学,设立学科或年级教研组,开展教学研讨和校本教研。生活上,全面开展勤工俭学。每所寄宿制学校按生均1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划定勤工俭学基地,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出租或无偿提供,分配到班级进行经营管理,开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办食堂、开设小卖部等勤工俭学活动,改善寄宿生生活条件,确保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同时,将勤工俭学与“三生教育”、劳动实践课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生活技能和吃苦耐劳精神。对低年级寄宿生配备生活指导教师,进行更衣、洗漱、叠被、就餐、洗碗等日常生活指导和护理;设置低年级学生绿色通道,保证低年级学生优先就餐,优先晚休。安全上,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凭学生证出入校园,在校期间一律不得外出学校;建立家校接送制度,寄宿制学校推行月假或半月假制度,学生上学、放学时由家长和学校教师负责接送,确保学生途中安全。

丘北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出的成效,为全州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一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1亿元,收缩校点150个,改扩建校舍面积102 700平方米。其中,树皮、腻脚两个试点乡18所项目学校已相继竣工投入使用,两个试点乡从原来的101所小学校(点)优化为25所乡(村)级完小,共收缩校点76个。学校布局调整后,有效地降低了建设投入成本,据初步测算,仅树皮乡就节约建设资金1 244万元;全县完成布局调整后,可节约建设资金14 450万元、节约用地576亩。集中办学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从而消除原有校点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同。丘北县曾在试点乡镇开展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 000份,收回“满意测评卷”3 918份,“基本满意卷”80份,“不满意卷”2份,满意率为99.9%。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经济效益、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的三丰收。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

丘北县试点工作的基本经验是:一是党政重视,实施“一把手”工程。二是解放思想,统筹规划,创新管理。“普九”后教育要从规模的扩张向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转变。丘北县着眼于现代教育发展,强化规划意识,创造性地将学校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及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等统一到校舍安全工程上来,全面科学谋划,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学校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使学校建设更适应教育未来发展要求。三是部门联动,协调配合。丘北县教育局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是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布局调整得以全面推进的有力保障。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文山州教育局多次深入丘北县、乡镇和学校,进行调研指导,对丘北县有效做法及时提炼总结并向其他各县介绍。12月14日,在丘北召开了全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深入现场参观考察试点学校,对丘北县的学校布局调整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将其工作模式和经验向全州推广。

各县按照省、州有关工作要求,借鉴丘北的做法,根据本县实际,积极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并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砚山县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试点项目整合到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建设中,创造了“厕所改造+食堂改灶+养殖+沼气+种植”、“厕所改造+食堂改灶+养殖+沼气+污水净化处理+蔬菜种植基地”、“小水窖建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循环利用模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渗入校园,推动了农村生态校园建设,项目学校校园环境、卫生条件、学生生活条件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马关县撤并校点后,仍具备办学的闲置资源用于举办学前班和幼儿园,为普及十三年教育奠定基础。麻栗坡、马关、富宁3个边境县根据守土固边需要,制定了边境“国门学校”建设规划,提高办学标准,国家和省批准实施的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为加强州级统筹能力,州政府以州城乡投资公司为承贷主体,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2亿元解决工程缺口资金,州级财政安排3 0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积极争取对口支援方的项目支持。在工作中,州教育局、州校安办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各县工作进行切实的督促指导,全州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和各项建设工程协调并进,呈现出一派千帆竞发的景象。

一年来,全州共撤并中小学校点513个,是2008年撤并数129个的4倍。全州共实施各类项目建设学校1 096所,开工建设项目1 505个,开工面积55.83万平方米。总投资54 866.61万元,完成投资47 191.72万元,完工项目874个,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38.0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73万平方米。全州中小学校布局科学化、办学条件均衡化、学校办学规模化、教育教学优质化迈出了关键的步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踏上了新的起点。

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文山州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将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全州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篇8

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淄川区实验小学基本现代化建设汇报材料

淄川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49年3月。现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近2000人;在编教职工138人,其中淄博市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能手2人,骨干教师3人。近几年,学校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德育教育为突破口,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基础,全面促进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理念领先、目标明确、策略对头、思路清晰”的工作方针,进一步优化美化环境,狠抓队伍建设,细化管理目标,强化以法治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强化现代化教学思想意识

我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确立了“管理强校、师资凝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文塑校”的五大兴校战略,以创建人文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努力创建教师发展的大舞台,努力实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我校领导注重学校教职工的思想建设,积极创造机会外出学习参观,几年来先后选派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去北京、四川、安徽、济南、烟台、青岛、日照、泰安等地学习,参加各科的教学年会、新课程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交流会、校本研究现场会和课堂教学观摩会,去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参观学习,近两年来共组织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就达200多人次。通过组织外出学习,领导老师们的现代化教育意识不断加强,理念不断更新,为学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学校每学期都聘请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开展与专家面对面的教育沙龙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始终与上级科研机构、省内外名校保持密切联系,让教师得到更多、更直观的业务指导。学校始终处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层面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全校上下逐渐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都充满希望”的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逐渐被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所吸纳,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渗透于每一位教师的内心,并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动。从领导到教师,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态度应运而生。

二、坚持以人为本,造就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我校有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团结协作,事业心强、作风民主,教师信赖的年轻化领导班子。领导成员都具有中级职称、本科学历,并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中层管理人员都在30岁左右,是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学校管理队伍;学校专任教师都取得了计算机中级以上合格证,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都分别取得了一级乙等和二级甲等普通话水平证书。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爱生是师德的核心。学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经常性组织师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聘请专家作师德报告,并通过撰写师德教育论文及教育随笔、出版教师文集、进行网上论坛和组织教职工学习等形式,以及开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系列活动——“树师表形象”论文比赛、“身边的教师故事”征文比赛、评选师德标兵及优秀教师等活动,唤起教师爱生敬业的热情,激发教师珍惜并维护“教师”这一神圣使命的道德情感。在每年的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活动中,我校教师都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素质好,是一支可塑性强,拥有无限潜力的师资队伍。针对这一特点,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和本科的函授、自考,督促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普通话等级考试、多媒体教育培训。目前已取得本科学历有86名,大专以上学历有106名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计算机、英语、信息技术、普通话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考试,合格率达到相应规定要求。教导处、教科室通力合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使四十五周岁以下的教师均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开展了课件制作和“三字一话”等竞赛活动,使广大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锤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课、展示课、观摩课活动,每一堂课都要进行集体备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培养规划,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 “青蓝工程”,建立师徒结对,开展帮教活动,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学年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市级班主任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培训及各科教科研培训,为青年教师搭建成材舞台。开展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评聘工作,青年教师素质日益提升,从而涌现了一批勤于钻研,学风严谨,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通过实施“名师”培育战略,有些教师已步入“名师”行列。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广泛提高,仅2006——2007一个学年,我校老师们共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71 篇,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11篇;论文获奖78 篇,国家级26篇,省级11篇;执教各级各类优质课50 节,其中国家级1节,省级2节;获得教育科研类先进个人53人次,国家级30人次,省级3人次。这些科研成绩表明,我校正在逐步向科研型学校转变。

三、加大设施投入,办学条件逐步现代化。

1.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我校积极取得区教体局的支持,加大了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2004年对校舍进行全面整修,新建食堂、厕所和篮球场,更换教师办公桌和学生课桌,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学习条件。学校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运动场地。学校绿化面积达到省《标准》。

2.优化配置教育设施。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仅现代化技术装备投资就达180多万元。目前,学校建有微机室两个,多媒体报告厅两个;科学实验室、实践活动室、电子钢琴室、手风琴教室、美术书法教室、音乐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乒乓球训练室、武术舞蹈训练馆、形体训练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美器材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围棋室等23个专用教室,拥有教师用电脑100余台,学生用电脑300台,接入1000M光纤宽带,建成独立网站和班班通校园网,建起了校园语音广播系统;按部颁标准增添了音乐、美术、实践活动室的设备和体育与科学实验器材,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拥有优质图书30000余册,电子图书7000余册,杂志近百种。3.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注重校园环境布置,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教学大楼上方悬挂了“三风”要求,校园内增设了一批不锈钢宣传牌;走廊内悬挂名人名言、警句、书法美术作品,宣传橱窗经常更换,教室内学习园地、黑板报定期更新;各专用教室、实验室张贴悬挂了伟人头像和管理制度。校园依偎在杜坡山西侧,四季鲜花盛开,绿荫宜人。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对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强化学校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

我校坚持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办学理念,着力规范教育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端正办学思想。注重学习。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落实措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以及淄博市深化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按教育部、省教育厅课程改革计划开设课程,并根据学校的特点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在6小时之内。认真落实“减负”精神,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的次数,取消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提高3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2.健全规章制度。根据本校实际,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明确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健全了教职工文明上岗及办公、学习、会议、请假制度。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上课、布置作业、辅导学生、考试等作出明确规定。健全班主任、值日教师工作职责。每学期进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修订了《教师考核奖惩细则》,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广播操、眼操、卫生等常规管理评比工作。按要求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建好电子档案。健全财产管理制度,保证教学所需并有效地遏止了校产浪费、损坏的现象。健全教育收费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费制”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规定。收费标准和项目实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健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成立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各项制度,确保校园和师生人身安全。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建立校务公开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推进课程改革。制订方案。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并认真组织课程改革校本培训。教导处搜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汇编成《推荐学习材料》,并发给教师学习,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课程观,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全员参与。将课改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广泛开展课堂课改背景下教学研究和实践。还确立了《小学生字词能力评价研究》等多项教改课题。围绕课题积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二是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手段,鼓励教师尝试学科与网络整合;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大胆创新,采用一些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总结升华。学校每学期出好《成长档案》,用于教师积累交流经验。

五、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深化课堂教学,以教改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构建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研究体系,建设了五个校本研究平台,形成了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研究模式。

(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研究平台”。立足课堂教学这一教研主阵地,开展好以提高质量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把问题当课题,渗透到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教研的“立足点”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同步;将“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切入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力上。立足本校,联系实际,教学研究细中求实。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自己的校级教研课题,还申报了市、省、国家级课题。

(二)加强行动反思,搭建“反思平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走案例反思之路。“师生共写随笔”是实验小学从04年开始的一项教研课题。教师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或闪光点,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以朴实的笔调、叙事的风格进行记录与反思,写成教学随笔、札记等。

(三)注重集体备课研究,搭建“互助平台”。近年来,我校的集体备课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从根本上避免了教师闭门造车的现象,实现了智慧共享。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三有”“三定”(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做出如下要求:主备人对所备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由本组教师共同商讨,形成较成熟的教学设计,主备人负责将教学预案上传学校网站,并负责搜集本课上课所需的课件或其他素材并上传学校数字化平台,做到资源共享。

(四)在优秀教育经验的传播上,搭建“交流平台”

学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教师博客群,各位老师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反思与收获、感悟与思考随时写成日志,发放到博客上,一方面进行业务研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老师们都能做到,每天记教育日志,每周至少写教学随笔或教学札记一篇;每学期至少写两份有价值的创新教案和一篇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学论文。老师们还勇于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在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李爱军老师做题为《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典型讲话;2006年7月,在河南举行的字词能力课题研讨会上,谭秀清校长代表我省做经验介绍,畅谈他们在“绿色评价”方面的心得;2007年 4月,我校7名教师参加了淄博市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观摩会,展示了日常工作中集体备课、授课、评课的情景,受到与会教师和专家的好评。

六、优化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 1.抓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我校逐渐健全了德育机构,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一名副校长具体抓,实行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完善了优秀班级的评比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建设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德育工作制度。

每学期能制订出详实的德育工作计划,根据新形势不断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和方法,树立起全员育人的意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确立的德育主题月,每月召开班主任会议,在“一周工作安排”中都具体落实。周一进行国旗下讲话,每天晨会读报活动,每天红领巾广播。以创“星级班级”为载体,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来校作法制讲座。利用广播系统,播放《小学生一日常规》、《生命高于天》等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利用家校通,及时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信息,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八好”童谣编写、“争做文明学生”演讲、“雷锋就在我身边”等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熟悉在校常规,规范日常行为。全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并且也获得了各项荣誉,被评为全市青少年诚信教育活动先进学校。

2.抓智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抓体育,增强学生健康体质。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启动阳光体育工程,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的田径运动会、跳绳、踢毽子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我们还注重校田径、篮球、足球、幼儿体操等运动队集训,不断提高竞技水平。

4.抓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鉴赏美、创造美,并初步形成了自娱自乐的审美观念和技能。

5.抓劳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对学生的生产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开设兴趣小组,教学生制作航空比赛模型,制作船模、房子、亭子等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连续两年的“争当小实验家”全国总决赛上,在淄博市第二、第三届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竞赛中,在第三、第四届学英语全国小学生听读能力竞赛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淄川区第一、二、三届中小学音乐、美术特长生大赛及历届小星星艺术节比赛和淄川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都荣获总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我校学生的声乐和书画多次荣获各级奖励,我校的少儿武术、舞蹈训练,更是走出了一条系统、规范、科学的路子,其成绩令人瞩目,曾夺得淄博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幼儿体操比赛第一名,曾获得第三届山东省“武协杯”传统武术比赛集体项目一等奖,小队员们曾经与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小香玉等同台献艺,还参加过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市百灵艺术节、陶琉节、聊斋文化旅游节等庆典中演出,录制的节目曾经多次在省、市、区级电视台展播,受到广泛的赞誉。

在区教体局组织的历次抽考中,我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同类学校,在淄川范围内各中学每年的入学考试中,我校学生都成绩突出。学生作文也多次在《成功少年》、《创新作文》、《校园文化》、《创新天地》等刊物上发表。

七、以特色求发展,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目标迈进 几年来,我校按“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思路,努力创“规范+特色”学校、建“敬业+专长”师资、育“合格+特长”人才,逐步把我校打造成了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学校。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雏鹰行动示范学校、全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单位、山东省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信息化先进学校、市首届创新学科优秀实验学校、市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竞赛优秀学校、市青少年诚信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05年2月、07年5月《现代教育导报》先后以整版刊登了我校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实施情况,在07年的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颁奖大会上我校谭校长作经验介绍。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实验小学已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我们将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同心同德、凝神聚力,在和谐中奋进、在传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努力将我校建设成教育手段现代化、师资水平专业化、教学质量优质化的现代化学校!

上一篇:小学生自救自护知识试题下一篇:中国美容整形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