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2024-05-21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精选12篇)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1

爸爸很喜欢品茶,家里也有三、四套茶具,通常晚上八、九点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品茶。大多时候都是爸爸在讲他的“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各种,下焉者牛饮茶汤。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而我只是把这些大道理听一点记一点,从未认真思考过。

今天,领悟到洱海的苍茫,云朵的缭绕后,便去了白族那儿品了三道茶。

茶,最喜欢的还是龙井。这龙井茶还是再游西湖的时候品尝的,开水现冲,风味绝佳。更有名人说过,龙井过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有“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之感。

而今天所品的三道茶,不同以往自己所喝的。这三道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就是俗话说的“一苦二甜三回味。”这当中有自己爱喝的,也有只喝了一口的。苦茶喝起来确实如它的名字般很苦,印象中的黑茶也是这般苦,但二者喝起来还是有区别的。最后一道“回味”,只喝了一口,便放下茶杯,不再拿起。也说不上来,哪里不喜欢,只是不惯那味道。

古代也有很多文人墨客爱喝茶,也留下了很多有关茶的名句,唐代诗人郑愚的“茶诗”将品茶的过程描写的唯美、富有意境。那句“惟忧碧粉散,尝见绿生花。”更是诗中的妙处。还有唐代钱起的那句“尘心洗尽心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让我受益很深。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2

一、树立超前意识

所谓超前意识,指的是做事赶前不赶后、事事早做准备、不懈努力、力求提前完成任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心态,这种思想和心态是搞好初三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初三课时短缺难题的制胜法宝。

超前意识务必落实在行动上,其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前进入复习状态,就是在升入初三(上)的第一天起,就要确立复习意识。在教学中,除了扎实教好初三上的新课程外,还要对相关的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有计划地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例如在教诗歌单元时,就复习总结诗歌的有关知识;教小说单元,就复习总结小说的有关知识;教议论文单元,就复习总结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这样就把复习穿插在了新课程的学习中,达到了提前复习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刚进入初三就有一种与初二时不同的感觉,明白初三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要求上是有别于初二的,初三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为初三下学期的总复习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争取到主动权。

第二,加快初三内容的教学步伐,就是要在初三上学期就挤出时间教初三下学期的内容,提前完成初三教学任务,从而给总复习留足充裕的时间。挤时间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增加课时,而是要向课堂要效率,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生方面,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每堂课的开头部分,都跟同学约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达成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学习;二是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引人入胜、举重若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避免挑剔、批评学生等有损学习积极性的行为,而应多多表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做到教学语言简洁、准确、富有情趣,避免繁复啰嗦的语言和其他浪费时间的种种做法。

另外,我们还要对教材作一些合适的处理,坚决把自读课放手让学生自读,以小测的形式检查自读效果,并以讲评小测的方式对学生自读中的不足进行补缺补漏,千万不要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以为自己精讲了学生才能理解、才有收获,否则只会浪费时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教材的处理,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教学,就是先布置学生进行整个单元的预习,再挑选一篇课文来进行精讲,剩下的课文以问答题的形式学习。诸如此类的一些做法,既可以抓住教材重点,又可以节省许多教学时间,达到提前完成教材学习任务的目的。

第三,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就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利用时间的诀窍,把点点滴滴的时间合理科学地运用在学习上。具体的做法是:要求学生课前三分钟进教室,安排课代表利用课前准备的三分钟和正课的前五分钟时间来复习背诵诗歌古文。坚持每天背诵一首诗或一段古文,坚持一年,积少成多,到中考前,学生就能把初中该背的古诗文至少背诵三遍,而背过三遍的东西,基本上就不会忘记了。这样中考语文默写题的得分率就会明显提高。

二、落实阶段安排

初三语文学习的特点是新课程学习和旧课程复习相互结合,二者互相穿插、齐头并进,最后是复习迎考。所以在初三教学中,有目标分阶段地制定、安排好教学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初三语文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完成初三语文新课程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课程。本阶段主要从“课本”入手,以积累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为目标,最终形成较完善的初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

第二阶段:初中语文各专题复习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本阶段主要依据考纲,复习初中语文各知识能力点。并从“考试题型”入手,把握解题技巧,培养答题能力,最终以能在规定时间里规范完成中考模拟试卷为目标。

第三阶段是在模拟测试之后的补缺补漏和强化提高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查缺陷,补足自己的弱项,巩固自己的强项,以提高答题得分率为教学目标。

这三个阶段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第一阶段是完成初中教材学习,这是进入复习的基本保障。没有这个基本保障,后续追求都可能落空。第二阶段是进行总复习,这是迎考的关键部分。没有扎实、系统的梳理和复习,琐碎繁难的知识点就难以记住,更难以准确运用和形成能力。第三阶段是中考应试的强化提高部分,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夺分。

抓住“保障”,重视“关键”,力求“夺分”,在中考这个战役中,师生的“人事”就基本算完成了。

那么各个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阶段的教学,除了要扎实学好新课程外,还要在学习新课程的同时有计划地复习相关的旧知识,这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有所论述。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学中有关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一定要给出详细的笔记,并让学生积累、记牢它。因为随着初三学习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知识的体系和能力点已逐渐完善,所以扎实、系统的学习和积累是这个阶段学习的重点,做好笔记,把初中语文知识专题化系统化地积累下来,就会为第二阶段的复习做好准备,并节省时间。

第二阶段的复习,是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记牢的基础上,侧重于学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在阅读答题的实践中。所以专题练习是这个阶段复习训练的重点。学生们一定要在做练习的时候,拿出第一阶段的专题笔记,在正确知识的指导下做习题,做一题,想一题,得一题。这样,第一阶段的积累就会被激活,知识就会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并形成能力。这是初中语文复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追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稳健”则是这个阶段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原则。另外,这个阶段的练习切不可贪多求快,而应力求各种题目类型都见过、想过、做过、得过,这是致胜的秘诀。

第三阶段主要是根据模拟测试的具体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弱点、盲点,及时补救。个性化的“检漏”复习非常重要,它针对性强,夺分效率高,所以教师要给足学生自查、思考、提问、补救的时间,从而共同上好答疑课。此时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而应该由学生主导、提问,教师答疑、解惑。在安排作业上,做《中考试题汇编》或《中考试题选萃》都比较好,学生不一定题题都做,可以筛选出中考重点、热点和自己的弱点来进行强化训练。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阶段的做题训练与第二阶段的做题训练有所不同,第二阶段主要是为了增强实力,第三阶段主要是为了提高技巧,因此要特别注意正确的答题步骤和仔细的审题习惯的养成,提醒学生一定要按照答题规范要求来做题,不可粗心大意。这个阶段除了补缺补漏外,还要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避免学生犯非知识性和技能性的错误。另外,关注考试的最新动态也是非常必要的。总之,调理好学生应考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提高得分率的目的。

三、指导临场技巧

临场技巧,指的是在考试中有利于正常发挥和得分的答题技巧,我把它概括成四条原则和四个步骤。

1. 阅读答题的四条基本原则

(1)依序原则,就是答题要按照题序一一作答,不要漏做,也不要跳做。有些学生在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时,先做下面的题,想着等做完后面再回头做刚才停做的题,结果回头就给忘了,白白丢了分。另外,语文阅读的设题,一般是按照阅读的规律来安排题序的,上面的题想不清楚、做不下来,下面的题一般也很难做好。反之,上面的题做清楚了,下面的题就会比较容易做了。所以一定要按照题序一一作答,不要跳做,也避免漏做。

(2)扣题原则,就是要紧扣题目来做答,避免答非所问,做无用功。扣题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除了答题内容要紧扣题目外,还要在表述中注意运用扣题的词句。例如题目问“为什么”,那么答题就要用“因为……”来回答,题目说“请你谈谈看法”,那么答案中一般就要有“我认为”这样的语句。同时,扣题回答的原则牢记在心了,也有利于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和简洁性。

(3)分值原则,就是要注意题目末尾的赋分。每一题所赋分值的大小都是跟答题的内容多少密切相关的,例如赋分为3分的题目,通常要答出2行以上的文字;4分题要答出2—3个要点,6分题要答出3—4个要点,等等。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分值的大小来推测答题的要点,写出足够的文字,这样就不容易因漏掉要点或过于简单而失分了。

(4)分点原则,就是要求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分点来表述,使答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分点时可以用“1、2、3……”的序号来标示,也可以用“首先、其次……”这样的词语来提示,还可以用分段的形式来表达。总之,分点原则是为了使答案层次清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只要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以了。

2. 阅读答题的四个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这是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后开始做题。有些学生在通读文章时不够用心和耐心,以为稍微看一下就可以做题,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你若没读懂文章或半懂不懂,答题肯定就不得要领,答案就会丢三落四,失分是必然的。所以,做题前的通读文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如果文章比较浅显,就可以读快一些,如果文章比较艰深,就要读慢一些,以了解内容、理解文意、粗知艺术特点为度。这就是说,读完文章,要能回答出“文章写了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章有何艺术特点?”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才算“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这个步骤才算落实完成了。

(2)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这是正确答题最重要的一环。要在看清整个题目、明确答题要求之后开始答题,不要只看一半题目就以为全看懂了,急不可耐地答题,否则通常都会马失前蹄,所谓“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培养审题技巧,可以先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训练自己迅速而准确地抓住答题的范围与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提高审题能力。审题能力一靠认真,二靠语感,三靠抓关键词获得。坚持审题训练,就可以有效提高答题速度,提高答题准确率。中考试题一般不会设置审题障碍,认真阅读题目一般都可以做到准确审题,因此千万不要马虎大意、掉以轻心。

(3)回观原文,筛选有用信息。答题前回观原文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一些学生习惯于凭印象答题,以为自己已经看了一遍文章,基本内容已经了然于心,于是急于填写答案,殊不知印象只是印象而已,准确性不高,有时差之毫厘,结果便谬以千里,造成不必要的遗憾。所以要老老实实回观原文,再浏览一遍原文,确定有用信息,以最终决定答案。

(4)选关键词,整合写出答案。答案想好了,在组织写答案时,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要求,如:要有扣题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学会运用原文中的关键词,等等。选用原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来写答案是很必要的,因为在回答文中的问题时,文中已有的词语应该是最贴切的,用上文中的关键词会使语言表达更准确,而且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认为你善于学习和运用词语,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另外,在写答案时,分点表述不要忘记,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性始终是很重要的,它是你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也会让阅卷老师一下子抓住表达的重点、要点,有利于得分。

点亮初三语文的天空 篇3

关键词:初三语文 学习气氛 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148-01

提起初三语文,师生往往都感到压力重重,提不起精神,一片灰暗。也难怪,初三了,师生都要面对毕业升学考试。教师不得不放下教学中所谓的花架子,扎扎实实,直奔主题,瞄准中考,铺天盖地撒网,唯恐漏掉一条中考之鱼,忙得焦头烂额却收效甚微,怎能不唉声叹气?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语文,内容也无非都是字词句篇,早已失去了学语文的新鲜感,可面对自己的前途,面对亲人的期待,面对老师的苦心,无奈也只有忍耐。因此初三语文的天空总让人感觉很压抑。

如何让初三语文的天空变得绚丽多彩光芒四射?让师生在教与学中都感到轻松愉悦有收获?

1 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倘若再加上有压力和不愉快的气氛,学习效果会好吗?因此点亮初三语文教学,首先要抛开那种急功近利直奔主题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学会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怎样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愉悦呢?

首先,教者要能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语文教学活动是最富于个性特征的教育活动。有的老师擅长讲故事,可以把故事穿插在教学中,也可以作为犒赏学生认真学习的手段;有的老师善用夸张的面部表情、诙谐幽默的话语、抑扬顿挫的腔调或肢体语言,来增加学习愉快的气氛,使课堂上充满笑声,就像加味的饮料;还有的老师上课没有指定的课本,从来不按部就班,总是选择他自己最欣赏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边讲课,一边海阔天空、上下古今地发挥自己的思想,使学生“好像跟了他去遨游天上人间”一般,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文学的殿堂……这些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教学无疑会深受学生的喜爱,使课堂之中的浸染、滋养如浓烈的醇酒,越陈越香。

其次,教者要能充分尊重学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彻底放下“架子”,想方设法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可以“当堂做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认可学生对教材、教法,甚至是对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打岔,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培养目标,才能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涌现出精彩纷呈的瞬间。

另外,教者还要注意一些课堂细节。课堂进程本不是机械节奏的一二一,教师对学生也可有小小的放纵,这正如航船有进退、拐弯或者抛锚停歇一样,都处在舵手完全的掌握调整之下。如上课铃响,老师一进教室,不要马上讲起课来,因为学生下课十分钟,也许跑了一身汗,也许冰淇淋吃了一半,也許上厕所才走出来,几乎都没有心理准备上课,老师可以视情况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行处理未完成的事。下课之前,也能预留几分钟让学生发问或整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课堂上,遇到学生打瞌睡时,停止上课,带学生做个简单的游戏或讲个笑话唱首歌,等学生精神来了再继续上;当学生分心时,老师可以不露痕迹地走到他身边讲课,偶尔点他回答问题,但不是要难倒他或让他出丑,而是帮他把心收回来;当学生听不懂而反应呆滞时,老师要善用比喻方式或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

总之,学习气氛是需要营造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不但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和疲劳,让学生容易记住所学知识,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让初三语文的天空跳动着快乐的音符。

2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任何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教学活动都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始终要充满朝气、充满热情、充满关爱,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首先,做到发挥教师的积极情感。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不竭动力。试想,如果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定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而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同时教师应该学会欣赏,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教师还要挖掘课程内在的情感因素,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朗读和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其次,要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感情。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朝夕相处的朋友,故称之为良师益友。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把所教的每一位学生都当成好学生看待。不少教师往往在编座位、选学生干部、课堂提问学生、课后与学生谈心等环节上缺乏公正;还有不少教师看到某学生行为有失检点,或者听到某学生讲话不文明,便认定这个学生坏,这些做法都会损伤师生之间的感情,造成以后的工作很难开展。教师只有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义务,没有厌恶嫌弃某一个学生的权利。

还有,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慈祥的笑容,却可以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老师,你的关注如同炎炎烈日下的一眼清泉,饮之沁人心脾;你的关注如同苍茫大漠中的一抹绿色,唤醒无限希冀;你的关注如同冬末春初的拂面春风,安抚人情冷漠。老师,请你多关注学生,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

总之,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场”,让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只有这样,初三语文的天空才会洁净明朗。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

[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0.

[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4

初三,是一个很可怕的词,因为它意味着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们还有一年时间就要迎接中考,迎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想想从手尖上溜走的初一,我感觉空荡荡的,没什么收获。初二呢,上课犯困,下课就像打了鸡血,总想挤点时间玩。初三是最后一年了,到了冲刺的时候,我也该放手一搏了!

新的学期,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环境,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身边的同学都在用功学习,你不努力,别人自然会超越你,我不想落在别人的后面,不想让人生留下遗憾,我将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好的习惯,每天坚持,差的地方查漏补缺,全力以赴迎接初三,在初中最后一个学年里奋力拼搏。

当我进入初三时,我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须舍鱼而取熊掌。要和偶像说再见,和后街男孩一首首经典的英文歌曲告别,与手机说珍重。把以前放学看动漫的时间变成背书做作业,周末追星刷微博也变成复习预习,更别说与电脑相会了。

当忍不住小说的诱惑时,正准备与队友一起刷副本时,想到我已经是初三学生,明年6月就要中考时,便又急忙收回放出去的心,再次进入题海中。我应该更懂得努力的重要性,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要努力,我要让我的人生没有遗憾。

在初三,任何困难都不会打倒我,我会穿过一切的艰难险阻,让自己的初中不留遗憾。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5

最近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我的心情也因为那糟糕的天气变的躁动不安…黑板上的倒计时牌每天都更新着数字,一天天的减少,一天天的迫近那个日子,中考越来越近了。

下课铃声响了,我费力地睁开眼皮,从一堆堆的卷子中爬起,发现那座小山又高了些,新发卷子了么?草草的翻过那些前些天被血红的“判官笔”下了“死刑”的卷子,那么刺眼,眼前闪过一丝失望与不甘,但仅仅是一瞬又恢复了以前的睡眼惺忪,对于别人的“下回努力吧”给了一个没心没肺的笑,应和着“真乐观”重新趴了回去,听到脚步声远了,大家都去吃饭了才起来收拾凌乱的桌子,忍不住又翻开了那“满身是伤”的考卷,鲜红得滴血的分数,空荡荡的教室,撕下了我那充满微笑乐观的伪装,带着一丝嘲讽的冷笑:“呵,真的是很乐观啊。”

回忆起考试前的那段时间,其实那时我真的有好好复习,感觉自己已经努力了,可是为什么结局还是这样惨不忍睹,我真的很不甘心!我一直以为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可为什么对于我的回报迟迟都没有来……

我怨上天对我的不公……

“为什么…”我心里一次次不住的想这个问题,想到自己感到一丝酸涩流经嘴角慢慢的渗透到嘴里,那股酸涩在味蕾上游荡最后变淡,消失。那种味道似曾相识,像是我小的时候偷偷的采下还未盛开的花苞想偷吃里面的蜜,结果换来的却是满嘴的涩那样,有些咸苦,但大多是酸,没有一丝蜜的香甜,那大概是因为他还没成熟吧……那酸在我的心里印的很深,让我牢牢记得它的味道,我抱怨过它,可是仔细想来,没有那酸为花凝聚力量,他怎能灿烂的绽放呢?等他绽放之后那甘甜的蜜才会随之而来,让你尝到嘴里幸福的微笑。

擦干眼角的湿润,给自己一个真真正正的微笑,告诉自己这是你必须经历的,然后提起精神把错的题一一改过,使心中那片激起无数涟漪的湖重归宁静。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6

它本事极为普通的,不知道它自己是否也曾这么想过?是倾盆之时,或是在阴云堆叠时,总是在瞬间的明亮中,向在场的每一个宣告它的存在,随之然又是一声巨响,是让每一个人都在铭记?

所谓的雷在我印象中是很令人生畏的。但在闪过之后没人能记住他那力量的倾诉。是湿热造就了它么?他是以如此明了的电学理论诞生,却只有一声“喀喀”是被人记住的。或许只因他是一个配角,之时衬托那“沥沥”登场,而过后让人生厌的主角。

每次他都很小心。登场是羞答答的躲在云层之上。每次都尽力攒足了劲,才出来露露脸的。出来后又生怕劈坏了地上的东西。又立刻消失。躲在云层后面,观望,等待,直到又一次攒足了劲……健步跟着云朵来,却又在云朵前离开舞台,是因为他失望了,舞台小,观众多,沮丧的回去,是因为无法在众人面前,像雨,如雪,拟云一般的展示自己。

雷喜欢和我们为伴。很早的时候他与一群浑身长毛站立的动物在一起,可是当他信心百倍的打招呼时,那群动物跑进屋里,洞里,千方百计的想甩脱他。他哭了。是那么的气愤无助,一气之下点燃了一棵树。从那以后,那群动物便不理会它了,之和那些熊熊放热的家伙在一起。

直到有个人和他打招呼。时隔万年,他依旧和云,雨一切演着他的配角,一个黄毛的家伙用一把钥匙,一张风筝把请下了天空。它笑了,紧跟着豆大的泪珠落了下来,他为此拉起了下翻的嘴角。

初三语文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篇7

一、围绕考试说明, 制订详细的复习教学计划

近几年来, 河北省在每年中考前夕都出版一本中考说明。中考说明是依据教学大纲而编写的, 它规定了中考的内容及范围, 无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都离不开中考说明的范围, 因此每个老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复习时首要的一条是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 掌握中考说明中有哪些知识点, 避免走弯路。在掌握了中考说明之后, 要制订出详细的复习教学计划。制订复习计划的好处:一是避免在教学中产生盲目性和随意性, 因为每年的中考说明都有不同的变化, 如果根据经验去复习往往会丢很多知识点;二是可以在复习知识方面合理地分配时间。在将课程讲完以后一直到中考要计算好复习时间, 知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分配, 避免在时间上前松后紧现象的出现。

二、要重视老师的讲

学生成绩的好坏与老师的讲解有很大的关系。复习课不同于讲读课, 复习是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的再认识。学生在复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某些知识好像是懂了, 但印象不深, 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时候老师再给予讲解, 会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给予学生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在考场上学生不可能在老师的辅导下去完成试题, 所以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很重要。在进行语文复习的讲课时老师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所要求学生完成的问题有很大的综合性, 包括了初中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 老师应注意的是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凡是学生练的老师必须先做一遍, 凡是学生练的老师必须批阅, 凡是学生练的老师必须讲解, 只有做到这点学生练习后才会进步。

三、注意信息反馈

有的老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练, 而忽视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 认为复习课就是让学生练习的课。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法。学生的练, 老师的批阅是老师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一种基本方式, 是信息反馈的一种渠道。只有掌握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老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 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建立教学日志, 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地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善于积累教学经验, 以指导今后的复习。

四、注意因材施教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知道, 学生中的学习成绩出现好中差是自然现象, 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那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考成绩, 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用不同深度的练习题给予不同的学生。

任何一门课程的复习都是一个大的学问, 如何才能在复习中取得好的效果, 需要我们在复习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摘要:复习是初三语文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 搞好初三语文复习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三年来所学知识对于学生顺利地进入中考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考试说明, 制订详细的复习教学计划。要重视老师的讲。注意信息反馈。注意因材施教。

初三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篇8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前的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有调整和改进教学手段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都是围绕如何提高考试成绩进行的。在这种教学形势下,不仅学生变得机械麻木,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连教师也越来越脱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心力没少花费,可就是不见有什么效果,给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一定阻碍。下面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一、存在于当前初三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的初三语文教学中分数、考试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导致有很多不合时宜的问题存在于初三语文教学当中。

其一,将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出现蛮干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大量讲述,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对学生实行大量训练的题海战术。此种教学观念下引导的教学方法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压迫感,让本就面临中考压力的他们更加紧张,学习变得机械,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二,课堂教学仍以照本宣科式的灌输为主,不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缺少互动,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愈发形式化和模式化。

其三,在考核评价上错位地认为考得多、考得勤就会对学生学习起到推动作用,让学生忙于应付各种大考、小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由和乐趣。

其四,从语文自身的学科属性和人文特性来看,语文教学本就应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的教学,应更注重在课堂下、课本之外进行知识的拓展和积累,通过大量、多方面的阅读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往往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客观原因影响和教师对自身学科教学目标不明确的主观因素影响,语文教学也變得跟其他理科学科一样,在大量讲述、背诵和大量习题训练中逐渐变得机械、模式,失去人文魅力。

二、有效开展初三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秉持正确教学理念和思想

教师秉持的教育思想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源自于他持有怎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语文教学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首先,将教学标准从分数转向素质发展和个性发展。

其次,以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为正确的教学观,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再次,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且存在一定差异性,有不同的个性和潜力;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充当好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人,从加强指导管理方面着手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最后,创新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既注重学习结果,又要兼顾学习过程。

(二)改变教学方式

1.减少训练的难度和剂量。很多初三语文教师在临近中考的关键时期愈发慌乱,为了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不但加大了日常的训练量,还四处搜罗各种重点题、模拟题让学生做。这种方式虽然让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中,但都处于一种机械、盲目、被动的状态,愈发变得慌乱,既没有起到巩固的作用,又让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难度过大的知识。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适当将语文训练的难度降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态,消除精神上的紧张感和慌乱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很多教师都本着留出更多复习时间的心态紧赶教学进度,使初三语文教学失去最初的教学意义。事实上,教师应保护和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追根究底”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学习《承天寺夜游》时,可将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每4-5人分成一个合作小组,然后教师布置探究题目“想想以前我们都学过苏轼的哪些作品,结合苏轼的一些经历,试着通过自己的分析,谈谈你对苏轼这个人以及这首诗的看法”,让学生共同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3.注重课外拓展。适当减少对语文教材、课本、课堂的过分关注,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放在主要位置,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成绩。比如,在班级内设置一个摆放公共图书资料的简易书架,订阅一些类似《读者》《语文学报》的报刊、经典的文章、图书等供学生阅读,从而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素养和内涵,为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打下基础。

因为初三面临着中考,所以,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太过关注于在分数上体现出来的成绩,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实际上,适当抽离出中考、课本和课堂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初三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篇9

宝昌二中307班何俊丽

相信吗?冬天里也会有向日葵,并不是它讨厌春天,讨厌温暖,只是它妄想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温暖,去唤醒冬天冰冷、虚无的外壳下掩埋着的炽热。

别忘了,冬天里也会有太阳,虽然它并不温暖,却依旧明媚,向日葵终有绽放笑脸的一瞬间。谢谢你,我身命中的向日葵。

——题记

你说,你最喜欢的花是向日葵,因为它像一轮金色的小太阳。你给我的温暖就像一朵向日葵,呵,一轮小太阳,原来你给我的温暖这么多。

记得那时,我对你说,我生活在冬天,冬天里没有向日葵而你却笑着说,相信吗?冬天里也有向日葵。你虽然在冬天,却是冬天的太阳。我摇摇头,冬天的太阳太冷了。你没有说话,却在上课时给我对了一个小纸条,呵,这是女生们惯用的把戏,上面写着:冬天的太阳再冷,也有向日葵的追随,希望你早日找到向日葵的明媚。

寒风吹过,雪落无痕,大地苍茫一片,万物凋零,却偏偏有一株向日葵屹立风中。冬天的太阳慵懒地倚在天空中,俯视着周遭的一切。向日葵展出笑脸的瞬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但是,还是累了、倦了,寂静了,一切又恢复原样,仿若不曾有那一瞬间的温暖。待在温暖里久了,就学会依赖,不忍离开,当寒冷再度袭来,我们又当何去何从?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成为过往,转眼回望,彼此朝相反的方向走出的距离那么漫长;但心中不再有激烈的情感,只是用温柔的语言描摹悲伤,用暖色的瞳孔注视过往。肆意的青春伴随甜蜜的忧伤,在心底的角落轻轻哼唱。还能想起吗?是什么时候从心底说出那句话——呐,朋友,我们手牵手,一起走……

梦醒了,破碎了,消失了,遗忘了。你继续张扬你的张扬,我依旧寂静我的寂静,仿佛没有那一瞬间的柳暗花明。

你给的温暖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多,是我假想能与众不同,假想你话语间的“特殊含义”,用期盼把正点光芒无限放大,为了照亮这平庸昏暗的自己。

抖落所有妄想,在温暖的幻觉也会逐渐退潮。装作不知道残忍的友情是可卡因,我只拼命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只有当温暖完全退潮,凉薄占据了整片天幕,我才不得不面对亘古不变的结局——冬天,没有向日葵。

呵,谢谢了,向日葵;呵,再见了,小太阳。

初三语文作文 篇10


篇一:一颗内疚的心

窗外,雨哗哗的下个不停,对呀这种天气,大多数人当然选择在家呆着。门前的小路上,泥土混合着雨水,在泥地里翻滚……

宁静的气氛突然被一声巨响打破了。真讨厌,本来可以睡个舒服觉的。向床边的窗望向窗外,原来是一个载着一车橘子的老人在泥路中不慎摔倒了。看了看时钟,六点三十分,再看了这雨势,我还是选择回到了床上,然而却睡不着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大红色的雨衣的小女孩跑出去,去到老人的旁边,灵敏的小手为老人撑起了雨伞,然后扶老人来到旁边的大石头上坐。他们坐的地方离我的窗并不远,我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小女孩在兜里抽出几张纸巾帮老人擦脸。雨声太大,我听不见他们的对话,只知道过了不久他们就一起去捡起那些经过雨水泥土洗礼过的橘子。雨中的两个背影忙忙碌碌。只知道雨越下越大,但他们并没有停止手上的工作,直到全部橘子再次装进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上。但车的轮子以陷入泥里,难以推动。老人虽是大人,但毕竟老,自然推不动;小女孩却是个小不点,力气自然小,所以也推不动。他们在雨中挣扎,而我却依然无动于衷。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齐心协力地把车推动了。

雨中,老人苍老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女孩稚嫩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老人离开了一段时间后,小女孩才回到家里。此刻我的心才微微一怔。才后悔我刚才为什么没选择出去,才后悔我为什么无动于衷,才……

雨声越来越大,风越来越猛,心越来越凉……

篇二:遇见

看着街上的这一切,一切的形形色、色的人,一切的各种各样的物,一切的五彩斑斓的灯光……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幸运地碰到了,幸运地进入了同一个班,幸运地成为了好朋友……

记得当时我们还不认识彼此,由于喜欢你的绘画,我常常找你。从那以后,你不再像对其他同学一样拒绝我,你开始慢慢地接受我。也是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可是,到了后来,爸爸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还是不要再和她一起玩了,六年级了,也该收收心了。”我一听,当时就像晴天霹雳一样。前一秒,我还在和你笑,可是现在……你还记得吗?那时你过生日,我去你家玩,一个电话就破坏了这美好的时刻,没想到回到家……我知道爸爸妈妈也是良苦用心,为了我着想,可是我真的放不下,好几次,我都为了这件事,在被窝里偷偷地流泪。脑海里浮现的,全是你和我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笑的场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天晚上,我一点都没睡好,半夜醒来,我发现自己竟然还在流泪,于是,我来到洗手间,照了照镜子:一张苍白的脸,一双红肿的眼,一个红红的鼻头,两道空洞的眼神。我对着自己笑了笑,我发现自己好丑。我洗了把冷水脸,感叹:放下吧,还是放下吧……

于是,次日上学,面对你的请求,我不再一口答应,我不再轻易搭理你,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要答应你,可是……

终于,毕业了,我们抽到了同一所学校,却不在同一个班,但是,这是不是就足以证明我们很有缘呢?

其实,我很想去找你的,可是太远了,真的,我想继续和你玩的,很想……

我想,在我们彼此的心里,一定都还想着对方的吧。我想,如果我们能像从前那样,该有多好,如果我们不分开,该有多好啊!

让我们一起,将心中的彼此,永存于我们的心底吧,珍藏于心底吧!

篇三:给自己一个希望

美国作家欧·享利写过一篇小说《景后一片叶子》,大致是讲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看窗外秋风凋叶,叶儿在落,自己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绝望了;等到叶儿落光了,我也就死了吧!后来,一位老画家在树上添了一片叶肪青翠的叶子,冬去春来,“叶儿”始终顽强地站在枝头,而病人竟奇迹般痊愈了。

是的,希望不灭,生命不息。

雄鹰的希望是更高的在天空,他乐意执著地拍起已经疲惫的翅膀;骏马的希望是更远的地方;他乐意不倦地抬起已经滴血的蹄;小溪的希望是广淼的海;他乐意从峭壁上跃下,从险滩上又爬起;蒲公英的希望是土地,她乐意放飞一次次飘动的小伞做这样豪华奢侈的付出。

煌煌一部《红楼梦》中曹雪芹的希望,他甘在饥寒交迫中笔耘不辍,创造出文学史上不可翻越的高峰;堂堂一部《史记》是司马迁的希望,他忍辱之中不忘其志,终是唱响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希望是寒风中的火,是沙漠上的绿洲,是黑暗中的光明。我们可以一无所有,但决不能丧失希望。

当年斯文·赫定穿越中国西部大沙漠历经千幸万苦到达和阗河岸,可并没有找到水落石出——和阗河正值枯水期。一般人此刻都会崩溃,可是赫定没有。他不愿在最后一刻向生命认输,而是跟着指南针,向西方走了二点五公里,他先是看到了胡杨林,听到了野鸭的嬉戏声,翅膀拍水声——久违的美妙凉爽的水正在招唤他。最后,一个水塘出现了,它的出现如同一个奇迹,以至于后来被称为“天赐的水塘。”我更愿相信这是上苍对赫定希望不灭的特别褒奖。

走完下一英里,就过到了终点,给自己一个不灭的希望。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11

【关键词】初三 语文 读写 复习 引导自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86-02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最终全面达成总教学目标”等,新课标的这些要求表明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任何一个语文学段都需要服务于提高语文整体素养的最终目标。

1. 初三语文读写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轻主体,过分关注读写目标

初三语文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荣辱和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就是考试的分数,面对阅读和写作这两个中考重要内容,教师会不由自主的抬高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者的地位,忽视教学主体,在读写课程上,教师会按照考试的内容给学生制定学习的内容,忽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剥夺学生读写复习的主动性,将学生的主动复习变为被动复习。

1.2 试题过分关注阶段性读写特点

初三语文试题,为了彰显考试的公平公正,试卷出题者在出题过程中,对阅读的题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和客观化处理,这样一来就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念,致使初三语文读写复习中朝着“试题化”的方向发展。初三大多数的教师为了考试成绩,会根据试卷的内容,过分的重视读写的阶段性特点,将很大的精力放在对应试技巧的研究上,在教学中忽视语文知识的衔接性,只传授应试的方法和技巧。[1]

1.3 创新观念滞后

虽然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教师已经逐渐摆脱了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束缚,但是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旧发展滞后。教师只重视现阶段的语文学习,结合整个初中的语文学习,引导学生复习,但是忽视了与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没有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和高中的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提炼。

2.“引导自学”在初三语文读写复习中的实施策略

2.1注重主体 明确教学目标

2.1.1注重主体

为了彻底贯彻“引导自学”,教师不能大谈中考的重要性,过分强调中考的竞争压力,而是需要重视教学主体——学生,呼唤学生对语文的“真情”、“真趣”。例如,在初三语文的第一堂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一、导入。回顾初一、初二所学的语文知识,那篇文章或者那个作者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分享。教师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文章。三、唤醒主体、激发回忆。让学生自己回忆印象深刻的文章,并将文章哪些方面的真情感动自己写下来。

2.1.2明确引导自学目标

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知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中,要求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应用和鉴赏”。因而,教师在进行初三语文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摆脱机械的阅读,提高学生应用、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举一反三。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教师要制定引导学生向写作技能转变的引导自学教学目标。

2.2引导学生自读

2.2.1引导学生自读初三语文课本

很多学生在拿到语文课本时,都喜欢通读全书,学生的这一习惯启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习惯,引导学生通过全书,增加他们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在自读课本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不能将“自读”理解成放羊式阅读[2]。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多样化的阅读要求,如,要求学生在自读中,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者是默写背诵自己喜欢的名词名句。

2.2.2引导学生自读单元组合文本

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教科书的编排也发生了变化,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这样的单元组合文本能够使课本的内容条理分明,便于初步自学的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自学。教师要重视课本,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本之后,要根据课本编排的单元内容,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自读[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按照“自我标度-讨论修改-自我小结”的步骤进行。其中,自我标度是指引导学生确定自读目标。即,在课堂中,学生结合每一个单元的导言,课后练习以及相关的参考书进行浏览跳读,然后编写自学提纲,制定适合自己的自读目标。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练习题目对自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反馈。讨论检修是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自读目标是否合理,并对目标进行纠正、补充,最后完善学习目标[4]。自我小结是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练习。

2.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扩充

教师在进行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要适当的进行扩充。1.由初三向初一、初二的课本扩充[5]。如初三课本中的讲自然山水的散文,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整理整个初中所学的重点的山水散文:如,《苏州园林》扩充到《春》、《济南的冬天》、《记承天寺夜游》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还能够强化同一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同时对中考复习也做了准备。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扩充。教师可以根据某一主题引导学生想课外知识进行扩充。如,教师根据某一主题,要求学生查找下一单元或是课外类似的文章或书籍进行自读,并做好自读笔记。

2.4重点精读,引导复读

经过上面的环节,学生们对整个初三的语文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下面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选出重点课文进行精读。[2]语文知识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自学读写复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在认知基础上向课文更深更广的知识海洋迈进,加深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例如,让学生精读《我的母亲》一文,在精读的过程中了解母爱的伟大,从中感受母亲对子女的浓浓爱意,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该文章的过程中,更加敬爱自己的母亲。

2.5引导复读收获向写作方向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将复读知识向写作方面迁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将读写穿插在整个引导复读的过程中;二、引导复读之后,进行系统的读写迁移训练。如,在讲授《敬业与乐业》中,该文章结构简单,论据点到为止,仅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进行阐述。该文的讲解过程,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例子在进一步的进行补充和变换,从而让学生在掌握论据怎样为论点服务。最后结合该文章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自行写一篇相关的文章,进行巩固和联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三语文读写复习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段,但是这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终点,而是为下一个新学段的准备,基于此,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考试,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毕业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独立写作,学会独立思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引导自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扩展课外知识,开拓语文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热情,真正学会独自自主的进行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颖仪.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型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2(11)

[2]任苏民、叶圣陶.引导自学思想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04)

[3]黄静华.初三语文,冷落课本不应该[J].语文教学之友.2007(07)

[4]曹志奉.注重设计、关注学生,让初三语文复习活起来-浅谈初三语文复习课的做法[J].考试.2012(7)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12

一、优化小组, 在合作中发展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语文复习内容多、跨度大, 教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逐一复习。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我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自主选择复习内容, 并找出合适的学习方法, 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弥补教师分身乏术、不能面对各个学生的差异与不足, 尽可能实现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目标。比如复习文言文时, 不能简单依靠死记硬背, 而是把整个班级划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分担一课, 由小组成员负责课文的分析、整理、命题、解疑答难等,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

有一次, 某讨论小组提出疑问:《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 韩愈最后叫董邵南去吊望诸君之墓, 用意何在?我于是带领学生一起查阅资料, 得知“望诸君”指乐毅, 赵国人, 因为不被赵国重用, 后来投靠燕国。此后, 赵王转而开始重用他。因此, 韩愈的用意是以此安慰董邵南, 劝他不必太过在意, 说不定也会像乐毅那样, 最终被朝廷重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上, 学生们或在黑板上出题, 或直接提问, 都可以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 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语文试题趋于多元化, 弹性较大, 致使很多答案不能做到绝对和统一。通常, 我会让各小组说出不同的答案, 再讨论所有答案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通过比较、融合、修正, 制定统一答案, 最后对照教材中的正确答案。有时, 学生们也会改动教师提供的答案, 这样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这种多向对话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受益者。

二、注重积累, 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其形成过程就是习惯养成, 以及强调语言和文化不断积累的过程。朱熹曾说:“学者观书, 读得正文, 记得注释, 成诵精读。”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尤为注重积累, 现代语文教学也不能例外。正是平时缺少必要的积累, 致使语文成绩不易提高。因此, 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

在每堂课最初的三分钟, 语文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积累活动,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 可以实施一分钟演讲比赛, 一个循环完毕, 评出“最佳演讲家”。此外, 还可以倡导学生每天收集一条名言佳句, 利用这三分钟集体背诵, 或让学生独立创作。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必须使其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学生可以在课前大声朗读作品, 培养文字的语感和语境, 提升领悟文字魅力与内涵的能力。

三、发展个性, 建立师生民主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致力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锻炼、提高、创新的有效平台。”

初三学生的复习压力较大, 而学龄尚小, 容易敏感。教师的批评稍有严厉, 就可能伤害其自尊心。教师要运用自身特有的语言魅力, 化解学生心中的不快, 使其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此外, 教师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 鼓励他们张扬独立的个性。

上一篇:护理毕业自我鉴定200字下一篇:2024-2025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工程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