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完美初中优秀作文

2024-08-27

残缺的完美初中优秀作文(精选14篇)

残缺的完美初中优秀作文 篇1

那天天气出奇的热,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蒸得人透不过气来。在热浪的淫威下,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无精打采。“这车怎么搞的,怎么还没有来?”顶着老大的太阳,大家都快有点吃不消了。我踮起脚,用手罩在眼睛上方挡住刺眼的阳光,伸长脖子向远处张望。终于,一辆客车从远到近晃悠晃悠地开了过来。天哪,车上这么多人呀!我人小眼尖,早早就把车里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又可能要练站功了!”我心里发起急来,不由在暗地里憋着劲,心想:成败在此一“挤”。车身刚刚停稳,还趴在地上不停喘粗气时,我就已溜到车门边。

车门一打开,没等车上的乘客涌下来,我就充分发挥了身材“优势”,凭着自己瘦小身子钻了上去,三下两下就把屁股落在别人刚刚离开的座位上。当时我心中的那个美呀,就别提了。坐上发烫的座位上,我得意地向车门望去,看那挤成一团的上上下下的乘客。最后上来的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在车厢里被人群挤来挤去,显得很吃力,最后在售票员的搀扶下才总算是有了一块立足之地。“哪位同志给老大娘让个座……”耳边不时传来售票员焦急的话语。售票员的话语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是让还是不让呢?让吧,到奶奶家可有五十里呀,站这么远也不容易;不让吧,能忍心让人家这么个老人在人堆里被人挤过来挤过去吗?这说得过去吗?”

我真的感到很为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还是决定尊老爱幼,忍痛割“座”。我挪动了身子,刚想起身,但看到周围坐着的叔叔阿姨们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他们的表现使我心里又咯噔一下:“连叔叔阿姨都不让座,我又何必当‘小雷锋’呢?再说,这么远要我站着去,我还真吃不消呢!”找到了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那稍有动摇的心又踏实了,连忙扭过头到窗外去看风景。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一阵细细甜甜的声音,“老奶奶,您坐这儿吧!”这声音在嘈杂、拥挤的车箱里显得那样清脆,那样有穿透力。车厢里顿时静了下来,人们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透过缝隙,我看到说话让座的是一个和我一样大小的小男孩,只是比我娇小瘦弱些。就在此刻,我突然觉得我是那样渺小……

残缺的完美初中优秀作文 篇2

一、《我与地坛》发表及影响

每一个读过《我与地坛》的人都应该对文中的这样一段话有着清晰的记忆,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 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 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这一句充满了哲理, 洋溢着积极乐观精神的治理名句感动得多少读者为之潸然泪下, 并产生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我与地坛》最早发表于《上海文学》杂志, 时任该杂志编辑的姚育明在第一次接到这篇来稿并通读后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 他用兴奋难抑的语调告诉副主编:“史铁生来稿了!写得实在太好了!”正是由于认识到这篇文章的特有价值, 编辑部不惜撤下原已排定好在1991年1月号发表的一篇稿子, 将《我与地坛》顶替在了这期杂志上。《我与地坛》在《上海文学》杂志的顺利发表, 也为史铁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励与价值认可, 用史铁生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已不在地坛, 地坛在我”。《我与地坛》的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广大作家、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无论是在《我与地坛》发表之初读者对这篇文章的独爱有佳, 还是直至今日广大读者对这篇文章的念念不忘, 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读者了解并阅读到这篇文章, 不仅为文中优美的语句、深邃的言辞所吸引, 更为作者坎坷的人生、完满的精神世界而打动。曾经负责编辑发表此篇文章的姚育明时隔多年后颇多感慨地提到:“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与地坛》的影响仍经久不息, 直到现在仍有人说, 到北京可以不去长城, 可以不去十三陵, 但一定要去看一看地坛。”由此可见, 这篇文章对于读者的深远影响。一些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也对《我与地坛》不吝赞美之词。韩少功在《我与地坛》发表之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这篇文章的发表, 对当年的文坛来说, 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 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由此可见其对这篇文章的青睐与激赏。王蒙则就他读到《我与地坛》时的感受, 指出文中所蕴含的“那种深思与宁静、悲痛与超越”让他大为感动。也正是在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之下, 《我与地坛》更是被收录到高中语文课本中, 成为教育亿万学子最可宝贵的“心灵鸡汤”。

二、《我与地坛》中所蕴含的残缺与完美

《我与地坛》自1991年发表已经走过了21个春秋, 在这一段时间里有些事件抑或是有些人已经渐渐为人们所淡忘, 但是为何穿越漫长的时间隧道, 一部仅仅15000字的文学散文却依然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并且拥有众多的“粉丝”与拥趸, 可以说这不仅是作者个人艺术创作的成功, 更是文学永恒价值的完美体现。《我与地坛》之所以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在于其所传达出的由残缺到完美、残缺中蕴含着完美的深邃寓意。

1. 个人身体的残缺与精神世界的完美。

史铁生自从1972年在延安一带插队时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由走时的一个健全人变成回来时的残疾人。后来, 他又不幸罹患肾病并减至发展到尿毒症, 只能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可以说, 生命与史铁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并且有意无意之间将过多的病痛与患难强加在他身上。直至后来成为专职作家。就是这样一个身体上极度残缺的人, 却拥有着最为完美的精神世界, 一点在《我与地坛》中展露无遗。作者在双腿瘫痪之后, 精神一度萎靡不振, 丧失了继续生活的勇气与欲望。特别是其面对漫长的未知人生之路, 在无法找到工作, 不知将来何去何从, 似乎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与遗忘的时候, 不经意间“走”进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地坛。作者就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至其创作出《我与地坛》一文的15年间, “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穿越四百多年历史风尘的古园中获得了某种智慧与启迪, 并且从中汲取到了今后乐观面对生活, 顽强奋斗的强大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 作者不仅写了自己在地坛这座古园中的所见所闻, 而且也直白地表露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而在其中作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抒发自己对于命运与生死问题的理解与感悟。《我与地坛》全篇语言极富哲理性, 正是这种哲理性的文学语言在无声地言说着作者的精神世界。比如,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 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 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就在告诉人们人的一生或长或短, 但终逃不过死亡这一最终结局。就是在通往这一确定结局的道路上, 不同的人却会有不同的态度与选择。在应该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进行怎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上, 作者通过感悟与思索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时都应该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而对当时尚没有从心理上完全摆脱残疾阴影的作者而言, 死亡的到来似乎也就意味着无休止痛苦的终结, 而这种终结就如同节日一样让作者感到释然与解脱。透过诸如这些极具文学感染力与哲学启迪的句子, 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人在历经了劫难之后, 依然可以看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依然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在这个人的生命历程中, 每一次劫难仿佛都是成就其人生辉煌与灿烂的最为耀眼的点缀。

2. 个人身体的残缺与情感世界的完美。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 作者对地坛这座古园中的一草一木进行了洋溢着生命活力与激情的描写与刻画, 可以说在这些事物上寄托着作者最为浓烈的感情, 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比如作者对地坛园子里草木生长的生动描画,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 片刻不息”, 在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仿佛草木在用生长的声音向作者诉说着生存的欢愉, 使作者能够感受到这种生命盎然向上的蓬勃动力。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所充满的热烈情感。《我与地坛》全文中还充盈着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与眷恋之情, 每每读起这些饱含人间至情的文字, 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之感动不已。特别是在文中的第二部分, 作者用蘸满悔恨与泪水的笔触生动刻画了对自己始终牵挂, 无言中透露出关心与急切心情的, 既普通又伟大的慈母形象。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平凡智慧的母亲一直默默为儿子承受着加倍的痛苦与折磨, 无时无刻不在为儿子的生活操劳牵挂, 无时无刻不在为儿子的脆弱牵肠挂肚, 而当儿子对人生、对生活猛然醒悟时, 母亲已经不在了。文中母亲想为儿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却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帮, 想替儿子受苦受难却也无奈无法做到。于是, 这位母亲只能无言地帮儿子坐上轮椅车, 然后一个人悄悄地注视儿子远去的背影。当背影消失之后, 还在焦急地四处张望儿子……就是这样一位母亲, 似乎除了默默地注视儿子、虔诚而又无助的为儿子祈祷之外, 她好像什么也不能做。此时我们看到一个坚韧又伟大的母亲心甘情愿为儿子默默承受着一切, 毫无怨言。而这些, 却都是儿子在母亲过世多年之后才意识到的。“现在我才想到, 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 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 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作者内心深处淡淡的忧伤和自责通过这些文字自然地流露出来。透过这位肢体残缺的作者的真情描述, 衰败荒凉的地坛古园内有了人世间最为完美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无私伟大的母爱, 又有痛彻心扉的思念母亲之情。

淡退的朱红、散落的玉砌雕栏、不健全的我、承受苦难的母亲、无言自生长的花草、快乐的蚂蚁、屡次失败的长跑运动员……所有的一切都是地坛这座荒园的象征, 这些静穆无言的事物和来了又去的人, 无一不是既残缺又美好的, 他们随着时间的指针默默地移动, 无言地展示生命过程, 显示出最为健全而完满的思想, 启迪着人们追求生存的价值和光辉, 启迪人们对完美的重新认知与理解。

摘要:史铁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 他用残缺的身体, 向广大读者展示出一个最为健全和完满的思想者的形象。《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文中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 其间所蕴含的一个人身体残缺并不能阻挡其精神世界的完美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本文即从史铁生的相关经历及其精神世界出发, 通过对《我与地坛》一文的赏析来深入探讨“残缺中的完美”这一话题, 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思索与感悟。

关键词:我与地坛,残缺,完美,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勇.《我与地坛》面面观[J].名作欣赏, 2011, (22) .

[2]余勤.从残缺走向完美——访《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J].读写天地, 2006, (06) .

[3]陈福民.超越生死大限之无上欢悦——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J].当代文坛, 2009, (06) .

残缺的完美 篇3

不仅如此,陈一冰也过上了相对自由的生活,与曾经想象的退役生活大体相同,可以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去国外玩一玩。”在录制完《星兵报到》后,他给自己放了假,第一次一个人出国,在20多年来第一个完整的春假里,他选择飞往那个让他纠结难忘的国家,英国。

“这次是纯玩,主要是去看我女朋友的。”作为中国体操队的队长,拥有众多粉丝的陈一冰,感情生活备受关注。曾经的恋情曝光,让没有完全准备好的他有些慌乱,但在2014年的第二天,宣布告别体操的一天后,陈一冰的高调宣布了新恋情。“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我遇到了对的人。”年过30的陈一冰,准备好了新的生活。

“我又去了o2体育馆。”在陈一冰24年的体操生涯中,自从2006年获得吊环冠军后,只有两次没有摘得该项目的金牌,这两次,都是在英国o2体育馆。“一次是2009年体操世锦赛,一次就是伦敦奥运会。”

提起陈一冰,“无冕之王”成为他新的代号。2012年8月6日,伦敦奥运会体操男子吊环单项比赛中,随着落地动作的平稳结束,第一个上场的陈一冰以完美的表现完成了比赛。但最终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以0.1分的微小差距输给了巴西选手,获得银牌。

亿万观众甚至是同场竞技的对手纷纷为这样的结果抱不平,但陈一冰始终保持微笑,亲切地拥抱了对手。虽然失去了金牌,但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我对自己的付出很满意,”再次回忆起那一刻,陈一冰的语气很坚定:“我已经把训练水平和大家对我的期待,在这套动作上完全地表现出来了,至于结果怎样,不是我能控制的。”他的表现,已经超越了竞技体育中金牌的崇高价值。

经过一年多的平静,对于这枚银牌,陈一冰的心态转变了。“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觉得很遗憾。打开奖牌盒子,装在里面的一辈子都只是银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世界的认可,他由最初的不甘心,慢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他将这份改变归结于自己的成长:“人生不可能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句简单的话语,陈一冰悟了24年。

“是体操选择了我。”和大部分早产儿一样,陈一冰小时候的体质很不好。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父母把五岁的他送进了体操馆。“那时候的训练真的很苦。”现在他对体操馆的记忆,就是被骂。“我微博上有一张黑白照片,是小时候被教练训话时拍的,特别可怜。”年龄小加上训练苦,哭自然是常态,但他却坚持练了下去。

小时候,陈一冰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三口人住在28平米的房子里,到了晚上,沙发放平就是他的床,几乎没有玩具和新衣服。“我只要努力训练,就能在同龄的比赛中得第一,那样就会有奖品。”梦寐以求的新书包铅笔,支撑他走过了童年的训练生活。

12岁时,已经有了七年训练的陈一冰,面临是否继续走下去的问题。他也第一次被问到是否喜欢体操,“为什么不喜欢,我不仅学习上可以拿双百,体操也可以拿第一。”从小争强好胜的陈一冰,找到了另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体操,后来进入专业队也就顺理成章。

但生活不是电视剧,不会按照我们想象的剧本走下去。1994到2000年,在最初进入专业队的前六年,陈一冰付出了很多,却没有丝毫的回报。曾经给予他优越感的体操,成了压在肩膀上的担子,他甚至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第一次有了放弃的念头。“体操练的不好,学习也变差了,以前的自豪感都没有了。”于是他再次回归校园。但六年专业队生活对陈一冰的影响,远远超乎他的想象。他甚至没办法融入学校生活和同学之中,父母的担心也让他难过:“当时我已经17岁了,不知道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于是我又一次回到了队里。”茫然中的陈一冰给自己定下第一个目标,就是进入国家队。

2001年的国家队选拔赛,他满怀信心地去参加,却铩羽而归。“但命运就是这样,人生中会有许多不完美,冥冥之中又会带给你完美,事情往往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2002年7月,因为天津体操队队友受伤从国家队调回,他获得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梦寐以求的国家队。“刚到国家队的时候,我只是待训运动员,就是不在任何正式的国家队的名单里面,我只有资格在这里练。”体操队参加集训的运动员,最初都会有一个常规的自我介绍仪式,但陈一冰并没有。他就像是一粒尘埃,不受任何人的关注。“那时候我一点都不开心,觉得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打击,特别自卑。”在之后遇到困难时,陈一冰会常常想起没有他名牌的宿舍门。因为家庭的不富裕,他没办法跟上其他队友的课余生活节奏,只能自己在宿舍看书。

成绩和生活都远离国家队的其他队员,陈一冰动了离开的念头:“我强烈要求回到天津队,在那儿我会过得很安逸,自尊心不会受到打击。”但当时,他的教练和父母,都没有同意。“他们告诉我这样的机会不容易,应该去努力,起码做到问心无愧。”即使被淘汰,也曾努力过。经过一年的心理建设,陈一冰想通了:“我应该去珍惜这样的机会。”

在一个人极度自卑时,他人一句不经意的鼓励,就会是改变其命运的法宝。体操队的黄玉斌教练一句不经意的“好好练”,让他备受鼓舞。“我经常说,自己是百里马,多亏遇上了黄导这个伯乐。”那之后,为了不辜负黄导的信任,他每天发了疯地练。“每天我会比同一批的运动员多练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从刚开始没有成绩,到全国比赛吊环能进前八名,再到第七,第六,到最后的吊环冠军。我都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我没有败给当时初进国家队那个自卑懦弱的陈一冰。”

2006年,陈一冰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吊环世界冠军,他终于将自己的名字挂上了世界冠军榜,以此告知国家队的每一员,他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那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参加的比赛,吊环金牌都被收入囊中。那之后,陈一冰的目标,也变成了成为奥运冠军。

nlc202309012204

“当2008年奥运会吊环落地夺得冠军以后,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改变。”曾经立下的目标,他都逐一实现,说是称霸吊环界,也一点不夸张。当奥运金牌真的得到时,他空了,感觉生活没有了追求,于是他变得极度膨胀。“我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那时的目标只有奥运金牌,却不知道拿了金牌后要怎么办。”

奥运冠军带给陈一冰完全不同的世界,知名度和优异的成绩带给了他财富,物质上的膨胀也让他一时之间迷失了方向。他甚至开始考虑退役,因为奥运冠军已经到达了顶点。“那之后的训练就不是很努力了,2009年全运会我也只拿了第三名。”当时并没有感到难受的他,走出全运会的赛场,看见许多举着“一冰加油”横幅的粉丝们,他们只是为了安慰自己的偶像不要难过。这时陈一冰才意识到支持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于是狠练了三个星期。抱着只要努力就没有对手的自大,他去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体操世锦赛。老天爷仿佛也要给不懂事的他一个狠狠的教训,在预赛时,陈一冰出现了脚踢环的重大失误。“这是从我训练到比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那次压根连决赛都没有进。”下场后的他哭了,“不是自己输不起,而是让支持我的人失望了。”从那以后,陈一冰认识到,他身上的能量是通过体操迷们的鼓励和支持堆积起来的,他还想与支持他的人一起,分享站上领奖台的喜悦。

但当时的陈一冰,已经25岁了,在结果未知的前提下坚持下去,要受的苦是无法想象的。在这时,黄导又拉了他一把,对记者宣布,任命陈一冰为新一届男子体操队队长。“我突然觉得,不但有很多人支持我,黄导也给我一种信任,让我当队长,既然国家队需要我,我就得抗住这面旗。”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接过这面旗后,作为队里最大的队员,陈一冰处处都起到带头作用,练的不比其他运动员少。“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不但自己表现突出,还能带领整个团队共同进步,我成长了很多。”成长不仅仅表现在成绩上,还表现在日益强大的内心。

“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我吊环得第二时,我心里确实没有做好准备,但是我觉得我人生做好准备了,我已经成熟了。”随着年纪的增大,体力变差、伤病增多,陈一冰需要比年轻队员付出更多,才能代表国家再一次站上奥运会的舞台。“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奔着去实现吊环金牌愿望去的。当那个结果不是我期望的时刻,我觉得不能像四年前那样趴在那儿哭,而是更应该去经受一切考验,经受住这种挫折。”经过2009年的挫折,陈一冰长大了,“银牌,对我来说,一样让我能尊重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和一切自己认为能对得起自己的事情。”

虽然在伦敦的比赛成绩都不理想,但陈一冰仍旧把那里当做是自己的福地。“每一次失败的背后,都会有新的转折。”所以退役后的旅游第一站,他选择了这里,希望美丽的转折会继续。

全体育 陈一冰

Q:对于伦敦奥运会的银牌,和一年前相比,现在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A:我觉得那时候更不甘心一些吧,特别想再比一场。一年后还是有不甘心,但更多的是接受,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可能比金牌要重要。

Q:说说你近期的打算吧,听说你要拍戏?

A :因为通过《星兵报到》,我们几个战友都变成朋友了。吴樾哥自编自导了一部戏,我只是过去帮他一个忙。

Q:参加《星兵报到》的初衷是什么?

A:我是冲着最后的冠军去的,夺得冠军的话就能当征兵代言人。而且我小时候有一个当兵的梦想,穿着军装特别帅。随着长大,我觉得军人,是可以跟男人画上等号的一种标签。军人的正义感、责任、担当是作为男人这是最基本的素质。

Q:如果重新选择一次,你会把军人当做自己的职业吗?没有选择运动员,你会从事什么职业?

A:这还真没想过。我从小学画画,而且学习特别好。如果不练体操的话学习也应该很好,我觉得我会是个学霸。因为我的性格是比较争强好胜的,对自己很苛刻。

Q:年前你曾经在网上高调宣布新女友,又引发了各种争议。曾经那段恋情的曝光,你说是因为不成熟,现在却主动宣布,你是怎么想的?

A:以前就是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又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们都特别不成熟。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已经准备好了,知道怎样来面对这件事。我知道怎样在适当的时候去公开,怎样去保护。我觉得也算是给予对方一种安全感吧。

Q:您现在算是正式退役了吗?现在找到之后的方向了吗?

A:我想还是不会离开体操吧,我觉得还是得多学习,多读书。我会响应国家的号召,看国家的需要,因为我是国家培养的。现在主要是天津2 0 1 7年的全运会,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为天津市体操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天津体操队获得更好的成绩。

Q:童年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关键时期。你的童年在学业和体操的兼顾中度过,你认为培养了自己什么样的性格?

A:我觉得如果重来的话,我还是会选择体操,并不是它给我带来了金牌。从小虽然也挨教练的打骂,也挨摔,但是我觉得我比同龄人更坚强,起码摔倒起来特别快,磕破流血擦一擦没事了,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品质性格。

Q:你说你会进入赛车界。赛车是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

A:我一直挺喜欢赛车的,以前一直没机会,现在退役了,就有了去接触的机会。我一直还在联系,一有机会就会去看车。之前我有接触过世界锦标赛,现在一直在找机会。还有一个就是漂移类汽车的一种赛事,可能这两方面都会接触一下吧。

Q:你夺得的20枚金牌中,最让你开心的是哪一块?

A:每一个我都挺开心的,最开心的应该是2 0 1 2年的团体金牌吧。不光因为我是队长,那时候背负的很多很多。预赛我们比的特别差,压力大的都快崩溃了。比完以后,感觉这辈子都够了,当时就有一种不辱使命的感觉,没丢中国队的脸。

Q:练这么多年让你开心的时刻就是夺得金牌的时刻吧?

A:应该是吧,因为竞技体育就是金牌,要的就是成王败寇,同时它也很残酷性。很多时候你的快感就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坚持这种所谓的变态的训练。既是为了战胜自己,也是为了战胜对手。

残缺的完美作文 篇4

“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书桌旁,我静静地捧着席慕容的《丰饶的园林》,一遍又一遍品味着这句温情又富有哲理的话,心渐渐变得澄澈空明。

回想现实,孩子们为分数为未来拼搏着,大人们为事业为功利疯狂着。大家都想追求完美,希望能幸运地独揽所有的好机缘,希望人生路上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美玉无瑕,可世界上真的有无暇的美玉吗?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上帝和一个天使打赌:“我们让一个人非常完美,最后看他是否喜欢。”于是上帝把好运送给了一位中学生。从此这位学生的一生十分顺利和完美。当他死后进入天堂,上帝和天使问他:“你的人生很完美,你喜欢这样的人生吗?”他说:“这样的人生虽然顺利,但我不喜欢,因为它太完美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人可以预先画出准确的设计图,也没有人可以预告完美的结局。是啊,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存在,即便真有,也因为太过完美而不完美。

美玉有瑕,但小小的瑕疵阻挡不了它的光泽四射。

《死神》中涅茧利说:“我讨厌完美,一旦完美,就再没有进步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这代表智慧与才能将无用武之地了,对科学家来说,完美就是绝望……”

我不禁想到莫言,想到他在瑞典演讲时所讲的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想到他的童年、他的人生经历。我想,每一位文学家、科学家或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痛苦的经历,正是因为不完美的经历,铸就了他们的辉煌。

所以,成长中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所谓的完美,也没有必要弥补过去的不完美,因为成长需要不完美!只要做到“但使愿无违”,让理想和价值达到平衡,足矣!

残缺中的完美作文 篇5

这时的李煜词风与前判若两人,他不用饰绘,纯用白描,直抒胸臆,直率自然,风韵天成。使人觉得他的词有“清风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词作的内容写宫廷生活升华为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在词的意境上有了很大的升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亡国以来,李煜一直过着后悔自责的`生活,终日以泪洗面,就在这时,千古绝唱《虞美人》诞生了。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宋太祖勃然大怒,节束了这位亡国之君的人生。

李煜用他的独特风格使自己的作品流传千古。所以,现在人们提起李煜,大多是词人李煜,而不是皇帝李煜。一个皇帝最终被当成词人传颂,李煜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他“雕栏玉砌应由在,只是朱颜改”的悔恨中,我们是不是听到了“失败”二字?或者,在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的“失败”?感谢“失败”给我们带来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有人说,李煜是失败的,直到最后他还是以亡国之君出场的,但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李煜没有亡国,最终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平静的死去,那他也不过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的数百个皇帝里添一个亡灵罢了。如果是那样,我们就少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少了一为愁绪“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情极为丰富的中国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星星了。当然我们也读不到了《相间欢》《虞美人》这样千古传诵的好词作了。所以,我一直认为李煜是成功的,因为他体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

完美与残缺作文 篇6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完美与残缺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完美与残缺作文1

起风了,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苟言残喘的黄碟,在风中挣扎了一番,终是落到了地上,不动了。

放学时,风又大了些。我紧了紧衣领,快步往家的方向走去,脚下不时传来“喀吱”的声音。“也许是被风吹干了的落叶吧。早已残缺,如今踩碎了又有什么可惜?”我无视它们的呻吟,继续快步朝前走着。

“来,小心点。”身后传来了一个苍老却又充满关怀的声音。我回头看去,原来是邻居王奶奶正在陪她的老伴做康复训练。她的老伴腿脚不太好,可她并没有因此嫌弃他,反而对他关怀备至,每日必陪他下来做康复训练。看到我放学回家她那被岁月刻出了痕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每一条皱纹都仿佛活过来似的,泛着慈爱的光芒。

我嘴角微勾,也对她报以了一笑,心里却替她感到不值:“唉,王奶奶人那么好,如今却要守着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伴过日子,还偏偏把他当个宝,事事操心。”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王奶奶每日为了她老伴的健康,成天忙里忙外,事事都不肯有一点大意的样子,在心中轻叹了一声,再次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风从窗户的缝隙中偷偷钻了进来,胡乱翻看着放在桌上的那本《论据大全》。我三步并着两步,急急上前按住了正在与风儿嬉戏的书页,眼睛不经意间扫进了那页的内容,竟如同被磁铁吸住了一般,再也挪不开眼。

那页讲的是一个偏远的村庄中一对夫妻的事。不过,里面的丈夫是个盲人,而这位妻子却失去了双脚。虽然他们都身有残疾,丈夫却成为了妻子的双腿,妻子也成为了丈夫的双眼。正是他们所拥有的残缺,他们之间的关系才更为紧密。这种残缺将他们连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难道我真的错了吗?”我放下了《论据大全》,口中喃喃道。我想起了王奶奶在看见她的老伴一点点地康复时,脸上那种欣慰的笑容;我想起了王奶奶在陪着她的老伴一圈圈地走着做康复训练时,眼中闪耀着的幸福的光芒;我记起了王奶奶在和她逐渐好转的老伴外出买菜时,唇角上扬起的,那是抑制不住的满足的笑容……

她的老伴虽然有残缺,但这种残缺不仅没有磨去他们之间的美好,反而将这份真挚的感情打造成一块温润的美玉,在岁月飘摇的风雨中散发出那近乎完美的光华。

我悄悄地走到阳台,往下望去,王奶奶和她的老伴仍在训练着。风早已吹开了层层厚重的云层,夕阳聚集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笼罩在橘黄色的光芒中,别样的温暖。

“这就是残缺的完美吧!”我想着,伸手拾起了一片落在窗台上的落叶。夕阳西下的光芒透过落叶的缺口照入心中,暖暖的,很美。

完美与残缺作文2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既然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既然美是残缺的,那么爱就要是完美的.——题记

有人说:“流星闪过的一瞬间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不会停留,并且转瞬即逝,人们不会因为看到太阳而兴奋,那是因为他们早已把这当成了一种习惯.”因为短暂,所以美,同样残缺也是一种美.一个弱小少年面对残酷的现实的艰难的人生,以其超越常人的顽强毅力,在他人生起始的道路上闪耀出了一颗火花而感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小年纪的他在一天平常的日子里横遭飞祸,黄土高原正在打机井.谁不小心将一个380伏特变压器横卧在公路边.六岁的小成军从旁走过,一团耀眼的电火花闪过之后,他已被击昏在地,母亲昏厥了,父亲心碎了,抱着伤残的小生命四处寻医,终于,小成军的两只胳膊从肘关节处全部被切掉.顷刻间,这幼小的生命残酷地变成了一支沉默的歌.“爸、妈,我没有了胳膊,还有腿……有眼……你们别哭.”他那颗稚嫩的心是如此的坚强,从此以后,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爸妈将小勺绑在小成军的断臂上,但断臂不够长,勺够不到嘴边;用两只断臂夹勺,又十分吃力;最后,索性不再用勺筷,妈妈把饭菜盛在浅盘里,放到桌边,小成军从此就像小猫小狗般舔食……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刘博刚到“艺萌”时,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认字,与人交流很困难,再看看他的那双断臂,老师们都认为,这会是个非常难带的孩子.刚到“艺萌”时,他很受孩子们的孤立.小伙伴们都很怕那双光秃秃的断臂,刻意地躲着他.远离父母,又没有玩伴,刘博更沉默了.别的孩子能做到的,刘博都坚持着要学会.刘博是弱势群体中的弱者,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对象,反而时时处处照顾着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们.在生活老师李晓平记忆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刘博用那双残臂亲热地抱着哭得正伤心的小同学,还时不时拍拍小同学的后背.他们并没有言败,也并没有向命运屈服,是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扼住命运的喉咙,你会成功的!有时候,我常常在想,身体健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呀.我们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能够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能说能唱,能跳能玩,多自在,多惬意啊!而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存在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有的永远活在黑暗里,不知道大自然有多美丽;有的永远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从没听过小鸟欢快的叫声,比起他们我们是不是应该给知足,更懂感恩呢?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苹果,上帝是公平的在每一个苹果上咬了一口,缺陷越大,证明上帝对你的爱越多.美是残缺的,但爱是完美的……

关爱残疾人,与爱同行!

完美与残缺作文3

下了晚辅回到家,弟弟把一个小物件递到了我眼前——喔,前几天从网上买的钥匙扣到货了,是极可爱的小狗样式,弟弟一只,我一只。

我兴奋地接过来,在手里摩挲着,翻过来覆过去地细细端:乌溜溜的黑眼睛,鲜红的小短舌,天蓝色的项圈松散地挂着,连微小的毛皮都刻得纤毫毕见。多么精美的小玩意!我点了点它的小鼻尖。这种幸福的感觉,完全不亚于养了一条真正的巴布拉多。

突然,我的目光落在它的一条后腿上,心里“咯噔”一下:呈蹲坐姿势的后腿脚掌,居然磕去了一块,露出了里面白色的瓷心。

仿佛被人迎头浇了一盆冷水,我原本亢奋愉快的心情瞬间消逝不见。这么精美的小狗挂件,居然有了缺口残失,这是何等的.遗憾。就仿佛一幅韵味悠长的水墨画,在留白处被甩上了几滴粗笨厚重的墨汁。

我质问弟弟:“拿回来就是这样吗?还是你摔在地上弄坏了?”

弟弟支支吾吾,不敢抬头看我:“没,本来没坏,是我……我上楼梯挂在手指上转,不小心碰上铁栏杆了……”

“好啊,把我的磕了,你自己的还好好的,你是故意的吧?”

“不是,我真的是不小心……”小娃娃眼眶泛红,再说怕是要哭了。

关上门,摊开作业,心里却膈应极了。窝着无名火,根本写不进去。真是,刚拿到的东西就被弄坏了。偏偏就损伤了那么一小块,不多不少,正好是不上不下的位置——买新的,太浪费钱;假装看不见,心里总觉得别扭。我索性放下笔,盯着小狗乌黑明亮的眼睛:小家伙,你自己心里难不难受?

外面黑沉沉的,几户人家的窗子里透出或炽白或橘黄的灯光。静谧,祥和。我深吸了一口气,自己开导起自己:“行了,再叹息也没有什么用处,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就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吧。这还是幸运的,上次那只小红熊,不是直接断成两截,身首异处了吗?比起它,小狗的命运可好多了——只是失去了一块儿腿骨……”

我不由笑了起来,又摊开作业本,再次拿起笔。小狗挂件还是吐着鲜红的舌头,乌黑的眼睛似乎盈着满满的笑意,乖乖地蹲坐在那。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完美可言,总归还是残缺多于圆满。完美就一定好吗?不是的,假若达到顶峰,那之后定是下降的滑坡;残缺就一定不好吗?也不是的,断臂的维纳斯女神,至今仍是世界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圆满完好和遗憾残缺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所在。如何面对完美或残缺,才是一项锻炼心智的工程。

以谨慎的态度面对完美,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残缺。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说不定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原本令自己别扭的遗憾,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都是熠熠生辉的光点,都是岁月奔腾后留下的珍珠。

那只缺了一块腿的小狗挂件,蹲坐在书桌前,单纯快乐地望向窗外。有那么一瞬间,也许是灯光的原因,我看见它那濡墨般的眼睛里,跳动着闪亮的光辉。

完美与残缺作文4

在生活中,争执是避免不了的,有时争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伤害,但也有时争执会给我们启示,引领我们成长。

快要过新年了,爸妈打算买盆花,给家里增添些色彩。于是我们便来到花店,在五彩缤纷的花海中精心挑选着适合家里风格的花朵。正当我挑选花朵的时候,眼睛的余光中闪过一片色彩鲜艳的东西。我心的一怔,急忙望去,一盆极为美丽的花儿映入了我的眼帘,它没有枯枝败叶,没有残缺的花瓣和叶片,一切都近乎完美。我分明知道那是假花,但看着看着,还是有些陶醉于它的美丽。

我跑到妈妈身边,神神秘秘地说:“妈,我发现一样好东西,你过来看一下。”妈妈有些好奇就随我过去看那盆假花。当妈妈看到那盆花时,嘴角上扬了起来,我看了看妈妈,心中暗暗窃喜,心想:妈妈也喜欢这盆花,她一定会买的。正当我还在暗自高兴的时候,妈妈突然收起了笑容,说道:“这花挺好看的,可惜是假的,不中看。”我顿时一惊,急忙问妈妈:“为什么它不中看啊,这不是挺完美的吗?”妈妈笑了笑说道:“它非常完美,但就是因为它太完美了,看多了会让人感到乏味,所以才不中看呀。”面对妈妈的拒绝,我急了,心中充满了对妈妈的不解。我看着妈妈,想做最后的挣扎,说:“凭什么呀,大家不都喜欢追求完美吗?现在有这么一样完美的东西摆在眼前,为什么不能拥有呢?”听完了我的一些质疑后,妈妈沉默了。我见机便一把拉住妈妈的衣角,开始撒起了娇。不知是对我的固执感到无奈,还是不知怎么回答,妈妈沉默了好久,才说了一句:“你会明白的。”

后来妈妈买了那盆花,我把它摆在房间的最显眼的位置,每天看着它,而把那些带有枯枝败叶的真花堆在一个角落里。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对眼前这盆完美的假花开始厌倦,对它一尘不变的外表觉得厌烦,对它毫无生命活力感到讨厌。相反,我开始喜欢那些被我丢弃的真花,虽然它们有残缺,但是它们有追求,有信念,不停地向上生长,去追求他们向往的阳光。他们用生命的活力感召着我。这一刻,我明白了妈妈的拒绝。

是啊,外表的完美,只能用来享受;心灵的充实,才会令人尊敬。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完美的,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坎坷,但拥有生命的活力,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残缺,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那天我和妈妈争执的背后妈妈想要告诉我的。

细细去品味生活你就会发现,在微不足道的小矛盾背后总有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去品味生活吧!

完美与残缺作文5

夜深人静的夜晚总是那样的美丽,却又扑朔迷离。香浓的咖啡弥漫着整个冬季,是否能够融化内心的孤寂?捧起它,仰望着星辰,咖啡的热气使得那遥远的月亮更加朦胧,难以捉摸。呵,在多年前的今天,或许自己的人生中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洗刷早已遗落在荒僻一角,从未被拾起,直至失去方知珍惜。

童年的自己已走远,小时候希望长大的夙愿已实现。长大了,终于可悲可叹地长大了。

所以,注定被四月慈祥的阳光抛弃,注定被五彩斑斓的童话故事所抛弃,注定被无辜善良的毛绒玩具所抛弃,注定被从前洁白的自己所抛弃。耶和华神色温柔地答复人们心中不平的愤懑,这就是你要的“背叛”应得的代价。

开始不再挣扎。

耳旁父母的唠叨已是心中永恒的唱机。是的,他们都忙于自己的事业而无暇顾及自己,借口多么好听:为了我。熟不知我要的温情早已冷却,我要的关怀早已远去,我要的生活早已逃离。从不奢求无忧无虑的公主般的华丽人生,我知道平凡朴实的生活中有着满满的亲情与关爱,是能够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温暖。即使知道,不,是确定地知道爸妈是在为我的将来铺路,却忽略了我的感受。我的命运我自己掌控,从不甘于人后的我又怎会不发奋图强呢?空虚的日子里,幸好有书的陪伴,让我彻底的不留余地的将自己投掷到书海中区。那个世界的美妙填补了我内心的寂寞。时间的年轮逐渐增加,不知过了多久,在一本本的名著、小说、教育故事等书籍的沉淀中渐渐明白为什么父母对如今的我是如此的冷落,为什么对我再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说,为什么再没有嘘寒问暖的问候,因为——我长大了。

是的,长大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应该交由自己管理,前进的路上充满荆棘,他人的帮助对自己毫无意义,一切都要靠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于是,我不再抱怨,不再沉沦,不再自我放纵,整装待发,怀揣那隐藏在父母严厉面孔下的期望上路,与他们共同奋斗。

不知疲惫地折了好多好多许愿星,各种颜色细长的塑料管在手指间昼夜不停息地翻转、弯曲,最终蜷缩成一个凹凸有致的形状。而指纹在管条反复暧昧的摩挲中,记忆似乎就此被缠绕于一个载体之上。看着透明的玻璃瓶内色彩纷杂的许愿星,将过往的种种深藏在密不透风的空间,转身,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浅露一点点地消散,最后完全隐藏于空气中。那皎洁的月光重新照映在我的眼眶里,重见光明。如今的我已懂得如何去找寻父母心中爱的宝藏,如何去挖掘父母心中爱的源泉。啊,或许这才是真的长大。

释然,牵起唇角,微微地笑,苦涩的咖啡早已变味,甜甜的滋味在啮间久久回味,放下,该安然入睡了。

完美与残缺作文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人的一生不可能尽善尽美,因为不完美,才有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志士的不尽探索与追求。然而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因此而使各自的人生完美。

我们是凡人,不是神。凡人做的衣服不可能像传说中无缝的天衣一样,但倘若真的有“天衣”,那么“无缝”便会是它最大的遗憾。试想,由谁愿意自己身上的衣服像塑料布一样贴在身上呢?

生命因残缺而美。一个家庭完整、四体全存的健康人可能会因犯罪入狱,像一块顽石,质地本来不错,却被风化侵蚀的丑陋无比。而往往是那些身体残疾的人,他们不甘于这种既定的不完美,勇于拼搏,使自己被“残缺”打磨雕琢,从而性情变得乐观、坚韧,近于完美。残缺使人性的遗憾完美。

在印度,人们如果说一个姑娘美,常以月亮作比,他们说:“多漂亮的姑娘呀,你美得就像月亮一样!”月亮美,但它不完美。月圆的美在于它的难得,而月亮真正的美却在于月缺。月缺的时候,上弦月如柳叶弯眉,令人不禁遐想,美得让人心生怜悯之意;下弦月则因写满了游子望乡的情思,悄悄的一头坠下,一个缺断的弧撩起了思乡人的心伤。残缺使自然的遗憾完美。

维纳斯之美,美在她的线条,更美在她的断臂。使人难忘的不是她的精作的雕工,也不是她的历史背景,而是她残断的双臂:残缺之美使她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林黛玉之美,美在她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更美在她的体弱多病。

可见残缺使艺术的遗憾完美。

天底下所谓的“完美”大概都是一样的,而遗憾却是各有各的美。

所谓遗憾者,就像是“完美”的母亲,它总是默默地站在完美的样子里,静静地注视着它,嘴角还挂着微笑。事实是,太多的遗憾衬显出了完美。没有遗憾,完美何存?

有了遗憾,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有更多遗憾。感谢残缺,又是你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但是这个世界大概就是因为有了残缺才使这个世界变得接于近完美,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残缺,人们也就无法知道这件事完美是怎样的,人们也就不会再有进步,不会有希望与追求,更不会有发展而言,因此残缺是完美的奠基石。

就像做人一样,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做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一点的错与后悔。

瓷房子:残缺中的完美 篇7

这是片洋溢着异域情调的街区,道路两旁满植梧桐,除了冬天,都能让路人感受到它们遮天蔽日的茂盛。错落有致排列的欧式建筑,折射着中国近代史的风风雨雨。有座院落尤其令路人驻足,不是它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也不是出自著名建筑师之手,而是院落中的建筑所用装饰材料实在独特:瓷片。

这就是全天津卫家喻户晓的“瓷房子”。

瓷房子是栋四层砖木结构的法式洋楼,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为北洋军阀掌控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部佥事、外交部特派直隶交涉员、敌国财产管理局局长、驻国际联盟代表黄荣良和其妻黄郭相霞在天津的旧居。瓷房子是主建筑,其后身是栋四层的条状楼房,两边各有耳房一座,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上世纪90年代末,当年名仕名嫒出入的小洋楼已是破败不堪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有识之士看中了它,将其买下,花费8年时间翻新,创造出被外国媒体称为“世界15个设计最为独特的博物馆之一”和“世界唯一的当代古瓷艺术品”。

这位曾经让人无法理解的“怪人”就是给予小洋楼第二次生命的张连志。

走进小院,不管是不是喜欢这种建筑格调,你都会被在残碎中堆砌出的完整所震惊。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瓷世界。陶瓷釉泽映衬得恍若童话仙境:水晶、玛瑙包裹着楼梯的扶手和门窗边框,瓷盘构成的图案装点门廊顶部,灯具以瓷盘或瓷瓶为座,配白色或紫色的水晶石饰物,滴水檐和落水管上饰以瓷猫枕,连卫生间也不例外。数条瓷龙盘桓在房子周围,最长一条(长768米、宽O.8米,系800多万块瓷片拼成)自楼右穿云破雾蜿蜒而上,在屋顶构成英文“CHINA”;两条瓷龙沿房子两侧自屋顶盘旋至地面,再至耳房顶部,张连志以“东方美人鱼”名之。

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仰望瓷房子院里那几棵参天的杨树时,也会有意外的发现:树上的鸟巢也是古瓷片装饰的。

这些瓷片烧成年代上至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时期。民间收藏向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瓷房子中有面墙贴满了钧窑碗。钧瓷颜色典雅,清新脱俗,以今人眼光检视,颇有后现代的意味。

瓷房子耗费了7亿多块瓷片、4000多件整器、400多件汉白玉石雕、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而且,工程还在进行时呢!

固定瓷片瓷瓶所用的“胶水”颇有来历,古代筑城即用此法:糯米与蛋清混合配制。这个配方以现代眼光审视一点不过时,正符合要求环境友好无污染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瓷房子最高处,有颗红釉瓷片粘成的五角星。张连志说,这颗红五星象征着祖国。这颗红五角星可是真的“有米头”,它是用霁红瓷片拼成的。霁红色如朝霞。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经1300度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这种釉彩源自元代釉里红,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称宝石红,清代称霁红(祭红),民窑已烧制得非常精致。为了拼凑这颗红五星,张连志硬是忍痛割爱,砸碎了几件完整霁红瓷器。

瓷房子巾有很多颇具传统文化韵咪的创意。

围墙是“平安墙”,用630多个大小不一的瓷瓶粘贴,瓶与瓶的缝隙填以水晶、玛瑙,取谐音“瓶”安;石造像、汉白玉石雕会在恰当的时候与瓷片形成趣味组合,代表着时来运转(特音“石”);二楼屋檐左右立着栩栩如生的龙和风,寓意“龙凤呈祥”;外墙上的700多只瓷猫枕,猫头向下,取“猛虎下山”之意。除了“瓷猫”,还有300多个年代不等、大小不一的瓷狮。

瓷房子里陈列着张连志收藏的石雕、铜器、木器,还有铁炮。墙壁上是瓷片拼成的历代名家名作,如唐代张萱《捣练图》、梁令瓒《五星及二十八宿神形图》、韩滉《五牛网》、卢楞伽《六尊者像》,五代董源《潇湘图》,宋苏轼《枯木怪石图》、崔白《寒雀图》、法常《猿图》、陈容《云龙图》,元代赵孟覜《调良图》《东坡像》,以及近现代书画大家齐白石《鱼》、张大千《荷花》、黄胄《报晓图》等。瓷片表现笔触无疑是挑战,而最难者是表现人或动物的毛发。一块瓷片打磨成能用的材料,耗时赞工,效果不彰的话,还得返工。瓷房子的精致可见一斑。

张连志很早便下海经商了。和其他商人不同,他用赚来的钱收集在当时一文不值的瓷片。这些瓷片大部分来源于海河三叉口,那里是从南方运输瓷器进京的船舶必经之路。商人通常在河口检查货物,把途中打碎的瓷器扔掉。久而久之,河底积累了数以亿计的瓷片和残器。石雕则来自世界各地,或因兵燹飘泊异域,或因破“四旧”背景离乡,或是大规模拆迁的孑遗。万幸的是,它们都有了一个永久的归宿,静静地凝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张连志是个一点建筑都不懂的“门外汉”。在瓷房子的建造过程中,没有一张专业的建筑图纸,所有的造型都是张连志一时的“灵感”,然后将其用纸笔画出来,训:解给施工人员,困难可想而之,因此在这八年里,施工队换过十余次。他常常半夜三更突发奇想,然后驱车直奔瓷房子,将自己的创意告诉给施工的人员,甚至夜宿瓷房子与工匠同吃同睡,以便能更好地沟通。有天深夜,他在粘瓷片时,一脚踩空摔坏了腿。以至于现在每到阴天下雨之时,他走路仍有些颠簸。

残缺与完美作文 篇8

——题记

当我们面向太阳,总有阴影掉落在我们的身后,或大,或小。若我们驻足于原地,自哀自怨,那么我们就无法突破心灵的墙,永远生活在自己所营造的巨大阴影之中;但若我们面向阳光,让天际明媚的阳光洒落心底,尽管驱散不了我们身后的阴影,却可以活出生命中最灿烂的光点。——许多残疾人正是如此。

每当我来到图书馆,不论天气怎样,不论时间几何,总能看见那熟悉的身影——一个青年,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我心中不禁暗暗地感到一丝敬佩:多好啊!晚上,当我再次来到这儿,那位青年依然静静做在原位。我走过去想看看他究竟在干什么,偶然间,瞥到一眼——我惊呆了——那个青年竟然坐在轮椅上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暑假的一天,倾盆的大雨不停地下着。我顶着风雨,又像往常一样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残疾青年的敬佩来到图书馆。我想:今天,下这么大的雨,他总不会来了吧。但是,当我迈进图书馆的大门,又出乎意料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坐在那个熟悉的角落。不管四周是怎样的嘈杂与喧闹,他始终静静地坐着;不管别人投来的是怎样的目光,他始终静静地坐着……在他娴静的举止间,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坚定的气息。

我带着满怀的疑问走向前,向他询问。青年淡淡一笑,道:“……残疾是我人生的遗憾,却又是我人生的灿烂,因为用残缺诠释完美的人生历程,本身就是一幅壮丽的生命画卷。”

听罢,只觉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轻轻地,悄悄地扣动着心灵的弦……轮椅本是没有生命的,但那轮椅上有一位依赖着它的残疾人,轮椅成了这位残疾人的脚,成了这位残疾人的生活,成了这位残疾人的一切。于是,这个轮椅就成了一个有生命的轮椅。

残缺与完美作文 篇9

正如惠崇和尚说:“我看你像佛祖,并不是说你真的像佛祖,而是看人的人心中有佛祖,有宽宏大量的气概,能够海纳百川。”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接受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学会包容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你宽容待他,也许某一天也会有人宽待你,心里有一轮圆月,哪怕万事万物都是有缺憾的,你也能从中看出缺憾美。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能被人赞美,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没有双臂的维纳斯会比装上任何形式的双臂的维纳斯都美?因为正是她残缺的双臂更突显出她的丰韵,因为正是她残缺的双臂,才让有浮想联翩,让人觉得神秘莫测。这就是残缺的美,这是因为你心中的“圆月”——你心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一切错误都可以原谅,于是残缺不全也是一种美,甚至它体现的美能超过其他完整的事物。

人们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完美,追求一切事物的圆满,于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于是乎拿完美来衡量一切,就成了一个惯例。有个女孩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跑到医院做大型整容手术,但是她明明长得不难看,只是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不够出类拔萃,于是她依然心甘情愿地花钱受皮肉之苦。心中的月亮是缺的,即使外形再漂亮又如何感受得到真正的美呢?

对自己尚且如此,或许对别人也可能更为苛刻,别人的鼻子不够高,眼睛不够大,说话没思想……到处都有毛病,到处都充满了错误,如果所有人都斤斤计较,那我们的生活乐趣何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残缺的月亮,每个人都心存着缺憾,那么生活该如何才会安宁呢?世界该怎么才能找到和平呢?

对“残缺”、“完美”的一点思考 篇10

《庄子·德充符》中有鲁哀公问于仲尼的一段话,里面涉及一个“恶骇天下”的人叫哀骀它。“恶骇天下”即指此人形貌丑陋残缺到了极点。但是“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

这里出现了一个审美标准与取舍的问题。通常的标准是人或者物的端正貌美能给受者以亲和力,而丑陋甚或残缺的人或者物往往引起受者的下意识反感。但庄子反常理而提出新的审美尺度(针对于先秦而言其新),即丑的外在形式中有某种完美的内在体现,这使得我们看问题不再单一片面。就此,笔者试着提出一点浅薄思考,求证于大家。

笔者认为这里文字蕴涵的意味可以从两个层次解读。第一层是,主观追求着某方面的缺陷而成就更高层面的完美。即舍弃和成就的统一。

上古的师旷为了提高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感受和领悟能力,特意刺瞎双眼。这样以来,他就只能靠耳朵来感知世界,于是目不明了,耳却理所当然地更“聪”。他也成了当时冠绝天下的音乐大师。慧可大师,南北朝人,中国禅宗二祖。早年精儒道,通老庄易学;后弃俗学,依宝静禅师出家。为求无上大法,立雪断臂,师事达摩。慧可大师的“断臂”而求法之举,当与师旷的自刺双眼异曲同工,都是在形体上自求残缺而希冀达到更高境界,这种境界的完善其实就是精神上的完美追求。(两者也有不同处:师旷的刺眼更直接的利于耳聪,而慧可的断臂更侧重表明求法的诚心和勇气。)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经完成了一件人物雕塑作品。别人观赏时,都赞不绝口。特别是对人物雕塑的双手赞不绝口。罗丹马上找了斧头砍下了那双手,他说,不能因为这手而忽视了雕塑整体之美。我们这里先不考虑罗丹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对这件雕塑作品整体与部分处理的技巧差异问题。单就罗丹砍下妨害整体的手时,艺术家的本意提醒我们,宁可让其残缺,也要保持整体的美感。同样的道理:当古希腊著名雕塑“断臂维纳斯”面世后,人们惊叹于作品高超的艺术美感,然后就觉得有点美中不足——维纳斯双臂断去,不是一个整体了。而这件作品的本来面目已不可被知晓。所以,曾经有人尝试着给她装上两臂,而所有的努力都最终失败了,因为这“断臂维纳斯”的缺陷之美已经不容任何附加物破坏。正如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混沌一样,被凿开了七窍,结果死去。

我想到了梁实秋先生的《我的国文老师》里徐先生改文章的方法:全篇大段大段地删,剩不了一些内容,但是这样一来。那些文字就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这位徐先生大概师承于清朝桐城古文派,文字讲究精少、瘦硬。这种文章上的讲究也类似于在形式上求缺,而在精神气韵上臻致完美。绘画方面的空白理论也是“求缺致美”的典型。

第二个层次是完全超脱了形体的桎锁,精神上已经达到极高境域。这与第一层次有着承继关系。这个层次来看,形体作为精神的载体,是任意的,是低位的,基本对处于高位的精神实体没有影响。而精神作为主体,是唯一的,崇高的。文章开头所引的那个“恶骇天下”的哀骀它应该进入了这个层面,并且那些“丈夫”、“女子”还有鲁哀公在审美的时候也是从这个层面出发。又如神话八仙过海里的铁拐李,曾经灵魂出窍,回来时原来的肉身遭到损坏,临时找了一个瘸叫化的肉身附体,他还是他,只不过瘸了一点而已。

同在《庄子·德充符》里,孔子见“ 豚子食于其死母者。”指出它们“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初看觉得畜生太残忍,母刚死便食之,其实在庄子看来,它们的这种行为无可非议,它们爱的是有“精神”的母亲,而母亲死后,肉身载体是很次要的,大可以吃掉。《世说新语·任诞》记阮籍与嫂面别,为人所讥,阮曰:“礼岂为我辈设也?”阮籍这里也就超出了一般的礼法束缚,精神上达到自由通脱。

禅宗的这些例子很多。其一:两和尚出游,道遇死尸。一和尚埋之,一和尚不顾而走。有人不解,问其师。其师曰:“埋为慈悲,走为解脱。”和尚的师父都肯定了他们,两者都合佛法。但慈悲者尚有形体挂碍,而解脱者已经通脱自由。其二:两和尚出游,河阻道。有年轻女子苦不能渡。一和尚将其背负过河。后,另一和尚告之犯了佛门清规。和尚道:“我已将其放下,奈何你仍背负于身?”这个例子也是很典型地说明摆脱形体声色挂碍后的自然超脱和依附甚至被桎梏于物质形体之间的区别。

所以,禅宗的呵佛骂祖与庄子的“道在瓦砾,道在屎溺”一样,就是要破除我们对物象的依赖,明心见性,得大自由。在寺庙里我们从佛教塑像都可以看到这种教化。有的庙宇里佛像外观素朴无华彩,有的庙宇里却极尽修饰之能事:脂粉钗环无一不备。有的菩萨庄严曼妙,有的菩萨罗汉却造型怪诞,污秽不堪。这些都是在讲述着一个道理——超脱形体的桎锁,精神出入于世间。

理论是灰色的,我们却可以从中找出为我所用的源头活水。当今社会中个体的人越来越感受到生存与生活的艰难。原因太多,不可一一叙来。而很多时候,其实都是由我们没有把握好出入于物象和精神之间的“度”所导致。芸芸众生都在寻求“快乐”的法门,然而都在从外界物象中去寻找,即以物欲的满足来实现内心的平衡,提升。结果往往更加痛苦,因为物欲是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我们的古圣先贤具大智慧,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只能返诸内心,才能得到大欢喜。

一种做法,就是哲人所说:诗意地栖居。将外在世界看个清楚,将自己也清晰定位,力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是第二层次所言,以高远超脱的心态来对待物象与心境。但这谈何容易!非有大定力者而不能为也。那么我们还可以有另一做法——师法于第一层次,舍弃一些而成就一些。也即老子所说的“抱残守缺”。外在物象纷繁复杂,永远追求不完,是人的烦恼之根本。只有当我们把物质方面的追求转向内在精神的提升时,才能在绝对的空间里感受到相对的自由。才能在车马喧闹中感受到“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美丽,才能心随庄周做逍遥之游。

残缺与完美作文 篇11

“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当花儿们都永不凋零,诗史上还会有这样的诗句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果真的永不凋零,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千古绝对。

花儿因为美丽,所以才有了凋零之时的伤感,也许这也是花儿的缺陷。人生有了挫折,人们才会感觉生活的不容易,更需要珍惜人生。

但这些缺陷就能使它不完美吗?不!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纵使一个伟人,从他身上也是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如果我们因为小小的缺陷而无法自拔,那我们只能离完美越来越远。用正确的心态与全面的高度审视完美与缺陷才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时候,缺陷不一定使人远离完美,有时,完美恰恰是由缺陷塑造的。

月,阙也。倘使高高的夜空就只挂着一轮圆月,月也一定不会走进那么多诗篇中,更不会走进人的心里罢。想必李白月下独酌,邀的也是一轮残月吧!残缺的月可能与人的心灵有那么一层淡淡的默契吧!

蒙娜丽莎如果没有脸上那么一层悲伤,我想它也不会成为如今不朽的巨作吧!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也没有绝对的缺陷,完美与缺陷之间绝对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沉思录》中说:不要期望成为其他任何人,而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你不要能够掌控的事。

残缺与完美作文 篇12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全家去汽车站,准备乘车去看望多日不见的姑姑。

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蒸的人透不过气来,周围的一切显得那样的无精打采,我伸长脖子,踮着脚尖焦急地等着车,终于一俩慢腾腾的车由远而近地开了过来,我挤上车,并幸运地做到了座位上。

过了几站,上来了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奶奶,大概有70多岁,显得很吃力,在售票员的搀扶之下才算有了立足之地。

哪位同志给老大娘让个座位......“耳边不时传来售票员的亲切话语。我挪动了一下身子,刚想起身,可看见周围坐着的叔叔阿姨一点反应也没有,都若无其事地安然的坐着,我干嘛要当活雷锋呢?想到这里,我那动摇的心有踏实了下来。

就在这时,传来一阵兮兮的,甜甜的声音:”老奶奶,您坐我这吧!”这声音在嘈杂,拥挤不堪的车里显得那样清脆亲切。

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透过缝隙,我看见一个年龄比我还小的小姑娘。此刻,我茫然不知所措,这才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渺小,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敬意。终点站到了,下了车,我急切地寻求小姑娘,刹那间,我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震,愣住了。

小姑娘正一摇一拐地向前走着......

高三作文残缺与完美 篇13

在我的印象中,永远地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记忆,而且我总在思考着:女生为什么要有嫉妒;女生为什么会有爱臭美的;女生为什么会有嘴不饶人的……我想了很久,不但没有想到,而且还把自己给绕进去了。最后,我有了一个办法,不再像女生有的坏毛病,而去想完美的。

既然都已经觉得那些是不好的,不完美的,那为什么不去想完美的女生呢!

秦文君笔下的志华阿姨说的话让我想起了一部分作为“完美女生”的标准,例如:聪明女孩喜欢保持中立,是的,如果你够聪明,你会选择保持中立吗?当今社会下,女生都被男生说成是爱告状的,那种女生就不是聪明的女生,我觉得做到让男生觉得不是爱打小报告的女生,就是会保持中立的聪明女孩。

但是有些男生的话可以相信,而有的却不可轻信。所以我们还要做一个有主见的女孩,有思想到女孩,拿到别人说什么,你都应该信吗?不,有的人存心跟你开玩笑,你也信吗?所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的女生,也应该是完美女生里的准则!

再来,我想问问各位女生,你是否温柔呢?你是否心灵手巧呢?你又是否心地善良呢?你是否是女生中的花瓶呢?

是女的就应当温柔,电视中的女强人,自己的家庭情况绝对不是很好,不要争当女强人,温柔是人人都喜欢的。

我曾听老一辈的人说过,什么东西都不如自己的好,我也有所感悟,自己缝的十字绣就比在外面买的要好很多,挂在家里面,看着真是舒坦,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而不止那写完美女生的标准,肚子里有墨水的女生,才配受爱戴,当然前提条件,也已经有了以上的优点。

话说“绣花枕巾一包草”,就是形容那些当今现代的“花瓶”的,普通的,放在家里的花瓶,就是装饰品一样,中看不中用呀!

就算没有外在的美又怎样,内心美才好。

高中生议论文作文:残缺与完美 篇14

快要过新年了,爸妈打算买盆花,给家里增添些色彩。于是我们便来到花店,在五彩缤纷的花海中精心挑选着适合家里风格的花朵。正当我挑选花朵的时候,眼睛的余光中闪过一片色彩鲜艳的东西。我心的一怔,急忙望去,一盆极为美丽的花儿映入了我的眼帘,它没有枯枝败叶,没有残缺的花瓣和叶片,一切都近乎完美。我分明知道那是假花,但看着看着,还是有些陶醉于它的美丽。

我跑到妈妈身边,神神秘秘地说:“妈,我发现一样好东西,你过来看一下。”妈妈有些好奇就随我过去看那盆假花。当妈妈看到那盆花时,嘴角上扬了起来,我看了看妈妈,心中暗暗窃喜,心想:妈妈也喜欢这盆花,她一定会买的。正当我还在暗自高兴的时候,妈妈突然收起了笑容,说道:“这花挺好看的,可惜是假的,不中看。”我顿时一惊,急忙问妈妈:“为什么它不中看啊,这不是挺完美的吗?”妈妈笑了笑说道:“它非常完美,但就是因为它太完美了,看多了会让人感到乏味,所以才不中看呀。“面对妈妈的拒绝,我急了,心中充满了对妈妈的不解。我看着妈妈,想做最后的挣扎,说:”凭什么呀,大家不都喜欢追求完美吗?现在有这么一样完美的东西摆在眼前,为什么不能拥有呢?”听完了我的一些质疑后,妈妈沉默了。我见机便一把拉住妈妈的衣角,开始撒起了娇。不知是对我的固执感到无奈,还是不知怎么回答,妈妈沉默了好久,才说了一句:“你会明白的。“

后来妈妈买了那盆花,我把它摆在房间的最显眼的位置,每天看着它,而把那些带有枯枝败叶的真花堆在一个角落里。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对眼前这盆完美的假花开始厌倦,对它一尘不变的外表觉得厌烦,对它毫无生命活力感到讨厌。相反,我开始喜欢那些被我丢弃的真花,虽然它们有残缺,但是它们有追求,有信念,不停地向上生长,去追求他们向往的阳光。他们用生命的活力感召着我。这一刻,我明白了妈妈的拒绝。

是啊,外表的完美,只能用来享受;心灵的充实,才会令人尊敬。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完美的,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坎坷,但拥有生命的活力,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残缺,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那天我和妈妈争执的背后妈妈想要告诉我的。

上一篇:中学物理仪器室管理规章制度下一篇:中秋节给客户的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