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2024-06-25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共12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1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更新,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且促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在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下才能够得以实现,也是体现物理课程的教学价值的过程所在.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组织与设计下迅速融入到知识教学的氛围中,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教学导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需要做的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利用一些物理模型、教学辅助工具等来进行知识点的引入.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导入形式,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够起到促进效用.例如,在讲“电动机”时,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模型,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当通电后,机子转动起来时,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看着这个简单的模型不禁开始纳闷:几匝线圈、一个司空见惯的蹄形磁铁,电动机原来这么简单?教师顺势在学生的悬念中展开新课教学.这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又能够直观地将电动机的模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对于发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有一个大致认知,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是非常有效的铺垫.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过程所在.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减少课堂上的知识讲授,要设计更多让学生展开对于知识的思考与探究的教学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很多教学要点能够有更深的领会,对于知识点的实质也能够有更为深入的把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思考问题或者是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展开有效的思考与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把一杯冷水放入一锅烧开的水里,不让开水进入,也不让冷水杯触及锅底,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煮,杯中水能否沸腾?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可以沸腾的,教师再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发现结果出乎意料时,他们的探究欲望也随之被激发,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热情也会异常浓厚.教师要善于设计这些趣味性且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2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传统教育存在一定缺陷,其中教师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较为突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且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并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学习、发现并思考,才能够真正透过物理现象,学习并了解物理知识[1]。另外,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亲自动手实验,以此来解决问题。可见,制约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主体性被削弱,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对策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合理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时间内,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调整:

(一)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引起学生心理反感,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且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理念内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兴趣作为切入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开发设计适合学生自身爱好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此基础上,当学生在遇到物理问题时,能够利用物理知识很好地解决问题。

(二)创新方法,优化教学方案

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通过形象的方式,将物理知识呈现出来,既能够贴近生活,且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物理知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还可以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力度,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呈现物理常识,或者采取小游戏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一定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2]。此外,可以采取提问方法,通过一些启发式、开放性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在学习密度与体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同质量的水和冰哪一个体积更大?”,学生凭借以往知识会回答“水”。此时,教师再进行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答案,然后进入到密度与体积教学当中,最后得出“冰的密度小,使得水的体积变大”原理。

(三)实验教学,深化物理本质

物理本身是一门通过实验而探索发展的科学,尤其是初中物理,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实验的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有实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知识、抓住重点,逐渐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3]。如在学习电阻与电流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滑动变阻器,对电阻值进行调节,观察点灯亮度,促使学生对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具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得出“电阻与电流二者之间呈反比关系”的科学理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所提升的同时,还能够在实验中获得更加强烈的成就感,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四)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增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和沟通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合作教学方式,围绕着物理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各自发挥优势,以此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且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占据的主体地位,树立创新思想、观念,加强对新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创建相关情境,调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带领学生认识世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成为每个物理教师积极思考的主要问题。文章在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基础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塞力克·阿克别尔汗.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中),2015(03):70.

[2]季连玉.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案例探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21):62-63.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策略探讨

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老师常常加班加点的讲解,大容量的练习,教学效率却很低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老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许多老师将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教学工作的重点位置上,并敢于探索,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新的方式来,从而促进了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教学有没有效果,取得的效果是不是用了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把教材知识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却收效甚微。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学的效率,有没有教学效果,不是只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新课程是“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它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通俗的讲,不是只看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习过程的体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看师生的教学互动是否取得良好的效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的参与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务必做到要少而精,且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等知识的教学永远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可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加深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得出物理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形象生动,但不能出现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失误在习题讲析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效果,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尽量挖掘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习题和讲解习题时,注重典型性习题的讲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利用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多题一解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妙用趣语,感受化学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巧妙运用趣味语言,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犹如兴奋剂与润滑剂,提升教师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学生对氢气的通入和停止及酒精灯加热和停止加热等过程较易混淆,我则利用诙谐的语言总结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从而使严谨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知学生浓厚的兴趣所形成的非智力心理优势,能够使智力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完成知识教学的层次上,而应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种渠道,让学生在持久兴趣下释放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优化其物理认知策略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知识,有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有的则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妨碍作用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一节时,学生对像和物体等大这一特点提出质疑,主要是由于平时错误的生活经验对学习起了妨碍作用由于平时使用的镜子都比人小,所以就误认为平面镜成的像比物体小,其实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由于我们平时看到自己离平面镜越远,所看到的自己的像就越小,所以就误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其实离平面镜越远看到的像越小,是因为视角变小的缘故要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经验,就必须通过实验来引导,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坚持精讲精练,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更多的是遵照素质教育的倡导,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出发,图文并茂,并注重了知识和实用技能的结合,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实践,并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初中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学习的重点,由易入难,由浅入深,调动学生一起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精练是教师通过可以筛选的练习中体会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熟练应用物理技能,发现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加以解决总之,重点难点需要由我们教师来进行启发和引导,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来理解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

(五)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物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这才是物理学科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学生禁闭在封闭的课堂中,要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在外面的现实生活中去接受锻炼,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不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不用担心开展课外活动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事实上,课外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课外活动,教师能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物理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必须首先运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效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同时,还要关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等,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计策和谋略。

参考文献:

[1]杨赛珍.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6)

[2]李慈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探微[J].文理导航(上旬),2011,(06)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4

【摘 要】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习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习题是一种在某一层面上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与用的初级过程。这是一种模拟实际的应用练习,在假定的“实际”情景下去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系列的“应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习题,包括课内例题、课外作业(有时被称作狭义上的习题)、测试题等。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使他们熟悉思考、处理物理问题的某些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习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问题

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获得直接经验,解习题就成了课堂教学中较为简捷的一种训练手段,尤其是高考考的是习题,绝大多数老师学生都过于热衷习题的教学和训练,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

首先,在习题教学中就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解题,轻体验的现象。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就存在绝大多数习题教学都是为了应对考试的现象。给学生的题目中,大多是已知某几个物理量,而求另外的若干个物理量的题型,这是一种已经理想化、抽象化的问题。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感觉是冰冷的,机械式的,不能感受到物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做多了这类题目,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学物理就是套公式,套解题步骤,达不到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

其次,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忽略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应对高考的急功近利,教师在习题教学中没有注意到学生不太善于理性的分析问题、思维上条理不够清晰呈跳跃式、逻辑性差的这种现状,过度追求难、多、怪,影响了习题教学的效果。

第三,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强调机械记忆、模仿和灌输。物理习题教学缺乏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以及错误原因,忽略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渗透教学。致使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容易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能灵活地把物理规律应用在新的问题情景中。不讲究过程与方法,把方法当知识教。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作业和试题讲评等活动,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它可以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可以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可以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习题教学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练习目的选择习题。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等五大原则。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优化习题选编

在物理教学的习题练习中,教师应该做到始终贯彻减负,减压,增效的思想,有的放矢、专项突破,有目的性、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习题。明确编选每一习题的教学目的和应达到的教学效果;注意习题的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周到、全面、不过分,即编制的习题一定要符合施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又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来说,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结构越合理,相应的创造能力就越大。新课程改革无论从教材的编写,还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在重视知识的衔接、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就题讲题,因为那样学生学到的只是零碎的、片面的知识点,会造成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点。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能把一道题讲好,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让他们把知识点穿成线,把知识线连接成网,变成一个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知识网络。有了合理的知识网络之后,在解题的时候就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避免了解题思维的混乱、生搬硬套公式和解题方法。

(三)丰富习题教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一个学生不应该只评价结果,而要更注重评价其学习的过程。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更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在平日的习题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的提高。

总之,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社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合理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习题教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5

新课标物理,比以往的教材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整体看新课标特点:

一.改变单纯知识传承的倾向根据“三维”课程目标设计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体现了课程的学科性质,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而新课程除了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探索兴趣与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即物理教学应从强调获取物理知识内容向理解物理过程转变,从单纯强调知识积累向探求知识转变。

二.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新课程教科书普遍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在教材编写上采取多样化方式。比如在教材每一节都有“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足迹”

三.改变过分强调统一要求提倡因材施教

高中物理课程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它不仅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发展。在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教材内容上看新课标特点:

1.注意基础性、开放性,兼顾差异性,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 重视物理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注科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人教版课标教材物理科目总共有七本:必修《物理1》、《物理2》和选修《物理3-1》、《物理3-2 》、《物理3-3》、《物理3-4 》、《物理3-5》,每册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必修《物理1》、《物理2》是全体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教材充分注意了基本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拓展知识宽度,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适应全体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学习兴趣的不同,教材的设计除注意共同的基础性外,还体现了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教材还注意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毕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材中还特意设计了许多探究式的实验,以便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

学习物理内容的同时又关注了物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了解科学的文化价值。

选修《物理3-1》、《物理3-2 》、《物理3-3》、《物理3-4 》、《物理3-5》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学不同的内容。

对于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的概念、规律,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或者通过提出设想或猜想,再经过实验、分析,探究出一般规律。这些科学的方法和理性思维对学习这一系列的学生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教材还注意开放性更大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学习,注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那么根据新课标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采

取哪些策略?

从教学思想上要:

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现代物理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清晰完整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思维深刻性发展水平的高低对物理学习的效率、进度和灵活应用程度有着最大的影响,思维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二、活化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中学物理问题的解决,通常是经过以下程序: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正确选择条件和规律;应用数学关系求解;验证所得结论。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顺利过渡,是迈出正确解题的最关键的一步。从物理教学本质来讲,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物理模型的教学。物理模型有实体模型、过程模型、条件模型等等,熟悉、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物理模型是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题给信息中寻找能为我所用的信息,同时画出简化、清晰的示意图。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和科技,有不少甚至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实际上更多的现实素材被编入各类题目中,形成“信息给予题”,用来考查学生采集、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解题时注意滤掉多余和无谓信息的干扰,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搜索出有用信息,准确锁定开放性(不确定性)题目的合适目标,捕捉题目中描述的背景信息与物理知识原型的明确关系,从而实现快速解题。

3.引导学生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课改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物理一定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千万不能空对空。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物理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是亲切、实在、有用的,从而用心去学好物理、用好物理。

4.引导学生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在立足牢固掌握物理学科内容、拥有坚实学科能力的基础上,所以,强化物理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绝对不能轻视。因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数学意识淡薄,数学归数学,物理足物理,泾渭分明,从而导致思维的僵化与思路的闭塞,这是学生解答相当一部分物理题失败的原因。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追求二者的初步融合,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核心任务之一。

1.了解科学源流,培养科学素养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把科学史上前人创新过程和创新方法适当地加以简要反映,使学生感受到前人的创新情景,从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顽强的探索精神和不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要特别关注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问题及由此开展的相关活动。这些内容的介绍,重要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了解,而是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责任、艰辛和使命,还有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科研精神,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开发人文资源,感受人文精神

一个人仅仅有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提供的是方法论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它是用来解决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问题的。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宽松、愉快、高效、人文与科学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追求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贯通。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重在将三个维度进行有效整合,在实际教学中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三大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唯有此,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高中物理教师的神圣职责。

从教学实施上要

1.积极营造高效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

现在的课堂已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了,而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从旁辅助”,如何营造高效课堂是现在的主要课题,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驰骋在“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海洋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深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2.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究;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不仅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开展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对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有独特的价值。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

科学探究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历丰富的探究活动。通过亲身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课程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是创新教育,中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要凭借各种教育教学途径日积月累的熏陶和培养。要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所以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创新,笔者认为在物理创新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成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肩负起把祖国下一代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我们教师应该具有比学生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方面应成为学生的表率。所以我们要从牢固树立起一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的责任意识,加强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积极参加教改教研等方面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要有意识地构建创新平台。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保护学生对物理现象、问题的个了见解,容许学生对物理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片面的、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大胆猜想和假设,培养挑战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具体实施中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

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第三,认真选用教学手段,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磁感线的分布以及核的裂变与聚变等,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可以凭借多媒体教学资源,化解这些疑、难点,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物理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

多媒体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课件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又如,在学习熔化、沸腾实验、液化条件、汽化现象,电流、电压的形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杠杆的分类,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机的工作过程等内容时都可以利用了类似的多媒体资源,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把科学探究活动简单化,培养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在《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中要更新实验思路,培养创新能力,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

师应该因地制宜地设计出这种类型的简单实验,如学生的文具盒里一般有:直尺(塑料尺或

钢皮尺、铅笔(或细铅笔芯、圆珠笔、橡皮、三角板、圆规等文具。不同的文具随堂就可以做许多不同的实验,同一文具也可以做许多实验。这样一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也是容易进行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或者是科学家才能做到的事。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7

一、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人讲: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人讲: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有人讲: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 有效教学的内涵包括: (1) “有效教学”有理想的教学效率, 强烈反对低效、无效、负效的教学结果, 相对于教学投入而言, 教学产出的“质”和“量”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2) “有效教学”有理想的教学效益, 价值取向符合时代和个体的积极而进步的需求。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目标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能力, 而学生就是凭借良好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 当然, 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不仅有显性的知识网络, 丰富的具体例子, 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应的条件) 、策略、技巧 (仅有教材中中能看到的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 , 而且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层次清晰、细节丰富。

如:一个量程为5V的电压表, 内阻大约是几千欧, 如何比较精确地测定其内阻? 可选择器材有:多量程电流表一个, 量程有1A, 100m A, 10m A, 1m A;电阻箱一个, 最大电阻9999Ω, 最小改变量1Ω;滑动变阻器一个, 最大阻值50Ω, 额定电流1.5A;蓄电池一个, 电动势6V;开关, 导线若干。

这是高中物理电学的题目, 要解决这个题目, 其中很关键的问题是:伏特表和安培表能串联接入电路吗? 伏特表能读出自身两端的电压吗? 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必然用到电表模型的提升这一知识结构, 电表模型:从理想电表—实际电表 (考虑表内电阻) —电表是一个能够显示电流 (或电压) 的电阻 (能够破除连接上的定势, 使电路设计更灵活) , 如果没有这个模型, 则是没办法解决这个题目。 因此, 高中物理就是为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教。

三、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方法

既然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好的知识结构, 那么, 如何才能构建一个好的知识结构呢? 我以为, 精讲多练的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当然这其中的关键是讲什么、怎么练的问题。

如:如图所示, 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被长度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 开始处于静止状态。 现在小球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 从P点开始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到达绳子与竖直线成θ的Q位置。 关于在这一过程中力F所做功, 有如下两种求解方法:

方法一:设这一过程中力F所做功为WF, 根据动能定理, 列出:

由①解得:WF=mg L (1-cosθ) 。

方法二:根据做功变式公式W=FLF,

这一过程LF=Lsinθ,

从而求得这一过程中力F所做功为W=FLsinθ。

针对上述两种求法, 请你分析评价它们的对错。

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分析评价题, 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分析评价两种不同解法。

对于解法一, 如果小球到达Q点时速度不为零, 即小球在这一过程中动能变化量不为零, 则①是错误的, 实际上力F所做功要比mg L (1-cosθ) 大;若小球到达Q点时速度为零, 则解法一正确。

对于解法二, 由于力F是恒力, 根据恒力功的公式, 不管物体到达Q点速度如何, 力F所做功应为W=FLsinθ, 因此解法二是正确的。

总结提高:

(1) 求解某个恒力功时, 既可以运用恒力功公式, 又可以运用动能定理, 然而在运用动能定理时, 必须明确两个状态物体运动的速度。

(2) 问题拓展1。 若[例]中力F为变力, 小球在力F作用下缓慢地运动到达Q点, 则在这一过程中力F所做功必须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WF=mg L (1-cosθ) , 解法一正确。

(3) 问题拓展2。 若[例]中F=mg, 试求: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通过上述例题的练习, 分析讲解及总结拓展达到帮助学生构建出恒力与变力做功及恒力与变力做功所应有的动能定理的知识结构。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强, 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 也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科, 不少老师都在关注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作者主要阐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对有效教学目标的认识及方法的应用, 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着眼于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很多学生就题论题,很多教师就题教题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教师与学生付出了不少努力却收效甚微的现象。那么,在当前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调整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打造一个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望各位专家与同仁批评指正。

一、高效备课,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没有高效备课活动,就谈不上高效课堂的构建。在高效备课层面,笔者主张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集体备课等几点。首先是教材,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不仅要明晰每一个知识版块的主要内容,还要明晰其与其它知识版块之间的联系;我们不仅要明晰每一道题目的具体做法,更要明晰学生可能会产生歧义的地方,可能会感到困惑的环节,可能会遇到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此,这也许就是当前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一个初衷吧!当然,对于多年的老教师来说,我们更是不能懈怠,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在备教材的时候,更多地要注重最新的物理知识发展知识,注重与学生个性相吻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革新。备学生就是要明白班級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以便于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与要求。另外,我们还要明晰每一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状态、情感取向等因素,以便于我们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种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与教学策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够将中青年教师有效调配,积极整合,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备课效果,为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策略

1.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的教学课堂,我们评价一节课的高效与否主要着眼于教师的“教”,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流畅,语言是否生动,知识点的把握是否精准等等。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着眼于学生是否有着积极主动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着眼于学生所收获的具体感知与知识领悟,着眼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提升的创新意识与物理素养。毕竟,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学生的学,只要学生有所收获就好,它并不是教师表演的一个空间与平台。故而,教师应当在引领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拓展学生视野,强化学生成功快感等方面下大功夫,加强自己的主导作用,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的物理课堂,更多地,我们在看学生的成绩高低,分数多少,进而判定这节物理课堂是否高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当然也会关注这些结果,但更多的是,我们要关注学生物理意识与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创新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样教学目的,我们就需要在教学理念方面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如,笔者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我不但要求了解、识记这一定理的内容,更要求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向心力延伸,向万有引力定律推进,进而为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基础。如此,我们不仅仅高效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创新意识。而这些,才是我们物理教学的本质之所在。

三、理论联系实际,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令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在于,不少学生对于如何解决常规性,模式化的问题顺风顺水,但如果接触到具体的涉及社会生活、科技领域的问题时,便一筹莫展,毫无思路可言。鉴于此,我们首先要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结合其它学科的授课老师与授课课堂,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物理知识在具体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体现与运用,给学生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施予强烈的直观感受。此外,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有些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往往会被实际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繁杂的头绪所困扰,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紧抓题干当中的关键点,一点点地条分缕析,为顺利推出结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具体授课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要采取合作教学,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分析综合不同知识点,不同题目类型内在的相互联系,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场地与主渠道,即使是素质教育,即使是课程改革,也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主战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世纪建设人才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黄勇.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J].新校园,2012(7)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9

摘 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探究物理问题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能否学好物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就是是否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就“物理实验教学功能”做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求知欲望;直觉兴趣;感悟方法;培养能力;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物理的教学目的提出: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探究物理问题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能否学好物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就是是否能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结合物理实验本身的特点以及物理教学的目的,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特殊功能是显然的。

一、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能否积极思考问题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首先,物理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学生在刚刚接触物理时,都有很强的好奇感,物理实验教学极易唤醒他们的直觉兴趣。例如,让学生观察“隔掌吸钉”“煮金鱼”等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实验现象常常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操作行为。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己操作的欲望。物理实验教学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小实验、课外实验,一些小实验和课外实验容易被教师忽视,其实做好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恰恰是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做,课后也能利用瓶瓶罐罐等简易材料自己做,而且还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把这种兴趣贯穿与学习过程的始终乃至终身。

二、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感生材料,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认识客体(物理世界及物理规律)的过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这种认识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学生熟悉的物理事实、现象以及过程的实例或问题,唤起学生的表象和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例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去寻找身边应用大气压和气体性质的事物,并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介绍钢笔是怎样吸墨水的,有的介绍用吸管吸饮料的例子,还有的学生介绍了茶壶盖上的小孔、塑料挂衣钩、打气筒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得很仔细,提出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钢笔杆上为什么有一个小孔,笔头上为什么有一个小孔?笔头上为什么用根细管伸入橡皮管内?另一方面,教师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在观察、验证、搜集、整理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知识技能通过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实验教学改变了学生只是从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过程,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要手脑并用,经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对象、处理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步骤。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但喜欢“看”实验,更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认真组织学生实验,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加以适时的指导,通过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前,教师要布置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每次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原理、目的和方法以及所需实验器材有清楚的了解,熟悉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讲清实验原理,注意观察哪些现象,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等;学生操作时,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正确地使用仪器,加强学生对仪器规范化使用的训练,重视操作中技能技巧的培养,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指导,指点迷津,要求学生遵守实验的安全规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测量,并及时记下所取得的数据和实验现象,要尊重客观事实,绝不允许根据标准值而改动观察结果来凑数据,然后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归纳、推理,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要根据一定的要求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对仪器进行整理等。

三、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并且必须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十分有益。例如,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来说,有时学生连接好电路后,合上电键,会出现各种电路故障:灯泡不发光,电表无示数,电表的示数总不符合要求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满意”的结果。应当使学生认识到,改一改数据,凑成一个“满意的”结果是十分错误的,或者把“不满意”的结果简单地归结为仪器粗糙,对自己是无益处的,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经过和实验条件,找出产生的问题的原因,必要时重做实验。学生认真对待了一次挫败的实验,收获很大,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它要求学生要能善始善终,具有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追求科学的精神,从而做到陶冶情操、锻炼性格,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肓出版社,-1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10

结合教研室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我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小班化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尤为突出,在这里,我想就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1.班级人数应该怎样调整,一个班多少人才是最合理的;2.小组合作的形式、方法,怎样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3.师生交往的特点,怎样把教师与学生有效的结合起来。本文就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肤浅的研究。

二、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问题一(班级人数的调整)

问题情景:小班化教学中,一个班级的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班的教学的有效性。人数过多,有部分学生肯定会因为听不到教师上课的声音而影响学习;人数过少,假如班级里只有10位同学,课堂的气氛就不会很积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不会很好,这样以来,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肯定不明显。那么多少人数才是最理想的呢?为了这一问题于是设计了同样的两堂课。

班级1:人数35人,内容代数式(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4.2节),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都听的非常认真,个别学生对于新的问题勇于提出来,积极性较强,从课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将近95℅的学生都已经把代数式的内容掌握了。班级2:人数60人,内容代数式(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4.2节),在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认真听课,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积极性教强,但从课后作业情况来看,只有80℅的学生已经掌握了。

从以上的数据表明,班级1的教学效果较明显,人数在35人左右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问题二(小组合作的开展)

问题情景: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对于某些题目,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学生真正做的很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合作起来一起解难题呢? 案例 《整式》教学片段: 列代数式:

(1)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面积是

(2)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并且这条边上的高是h,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3)一个数为m,则这个数的相反数是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完成这三个填空题。约1分钟后,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师:xxx同学,你能告诉我们答案吗? 生:a ;

ah ;m。师:正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代数式,看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约1分钟后,陆续有几个学生已经想好了,并举起了手。师:我们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看。

生:都是数与字母相乘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师:对,还有没有其它的相同之处了吗? 学生们继续观察,时间3分钟过去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运算的角度、分子分母的特点考虑一下呢?老师也说过当一个的力量不够时,可以借助全班的力量。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约1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

生:没有加减的运算,没有字母开方的运算;分母中不含有字母。师:很好,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我们找到了这三大特点。(师生一起归纳把三大特点写在黑板上)根据这三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把含有这三大特点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找到了其它两大特点,比学生自己思考得出来的更加快速。这说明有效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问题三(师生有效的交往)

问题情景:在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往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班级人数不多,那么怎样利用师生有效的交往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教师应该对学生有问必答吗?还是应该以引导的方式去让学生自己发现呢?就这一问题展开一次问卷调查: 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交往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你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情况,无需填写班级与姓名,但请务必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1.你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属于:a.优秀 b.中等 c.不太好

2.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喜欢:a.做不出,直接不做 b.做不出,请教同学 c.做不出,请教老师

3.平时经常会到办公室问老师吗?a.经常 b.有时会 c.几乎没有 4.在请教老师的时候,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解难题:a.直接答案 b.按照老师的思路讲解

c.根据学生特点,以引导学生为主,最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出来 通过调查表明,遇到难题时,学习中上的学生会主动询问老师,并且都选择以引导学生自己解答的好;而学习比较差的学生遇到难题时询问老师的就很少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向好的学生或直接向老师询问,尤其是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只有通过师生合理、有效的交往才能更加促进学习各方面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主要是以理念为出发点,并秉着以科学的探究方法结合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够让学生学到自身所需要的知识。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引导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它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改进,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对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基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实验求知欲,同时,兴趣还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种动力。所以,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极其紧密,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物理的这一特点进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为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目的,可以预先对书本知识进行揣摩,寻找其中与生活中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联系,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便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一项趣味的活动。

(二)使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充分的利用音、影、像等资源,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创设情境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且利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多媒体资源能够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不仅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物理课中“探究物体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一课时,在实验课堂内虽然不能呈现冰熔化变成水的过程,且天平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但是,教师可以用录像机将整个过程录制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播放部分截取的录像视频,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

学生只有发觉事物的有用性,并对该事物产生探究心理,才能够积极的付诸行动去做。在这种心理环境下,把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需求激发出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便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一)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需求

学生在对一个知识进行学习时,其头脑中不是空白一片,而是有自己的一些认识,我们把这种认识成为前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这种前概念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错误的实验现象,而这些新的实验现象和学生在大脑中原来的概念是具有一定冲突的,所以,这便会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致使学生出现一个个千奇百怪的想法,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悬念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需求

教师可以利用新颖的方式进行设计,从而产生让学生惊奇的效果,且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立刻就知道实验的原理,引起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达到让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在物理课程中,可以选取装有少量水的易拉罐加热,然后达到一定温度后,撤去酒精灯,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或者是选取不同大小、适宜的实管,在大实管中装满水,并将小实管放入大实管中,从而将它们倒置过来,会发现小实管正在缓缓的往上移动,并不是直接掉了下去。

三、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

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主体意识,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中进行独立的猜想与假设,从而提升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简单问题用举手的互动方式

针对物理实验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这一问题,正确的办法是:如果是简单的问题,那么为了保持课堂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可以采取让学生举手的办法进行回答,虽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回答的机会,但是,在回答问题时的过程,全班同学都是在认真听的。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但在实质上主体也参与其中了。

(二)较难问题用分组讨论的互动方式

很多同学对于较难的问题不能马上想出方法来,因此,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害怕的心理,为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对问题提出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包括组内讨论与组间讨论,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学生能够整合出更具有价值的观点。致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且还能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属于新型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因此,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要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并经常在物理实验中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助其提升,最终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潘璠.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王浩.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申泽辉(1972年—),男,贵州务川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柏村中学,中学物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12

一、教学分析

(一) 学习任务分析

科学之旅是初中物理的开篇, 由“有趣有用的物理”和“怎样学习物理”组成。编者要达成两个基本目的,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二是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 学习者分析

1、学生为初二年级学生, 本级学生没有分实验班, 学生学习基础呈常态分布, 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经历过小学《科学》学习, 有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但未形成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有所了解, 初次接触《物理》学科, 还没有形成物理学科的视觉;

4、主要思维特点是直观感性认识为主,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次, 并且水平较低, 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

5、自身独立意识开始觉醒, 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动机, 对学习效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物理学研究的大致范畴;知道物理学对生活的影响;能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实验探究;了解牛顿、伽利略的相关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门关门、吹风扇、云、彩虹、闪电”等问题的探讨了解“力、热、声、光、电”等物理现象;对“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啤酒瓶吞吃鹌鹑蛋实验的观察”知道“观察与动手”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对“不落的乒乓球”实验现象所能揭示的应用进行分析, 知道“思考”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对“穿衣、骑自行车”等实际问题的思考知道“物理研究必须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阅读STS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 并在课后模拟探究过程, 领悟探究的一般思路“观察——猜想——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实验, 感受实验的奥秘;动手实验, 体验探究的乐趣;经历探究, 体验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尝试进行应用分析, 领悟物理研究的价值, 领悟物理研究之美、之趣、之用。

根据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 正确、规范地阐明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主要要素含义明晰, 行为动词正确、规范。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 应主要选用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 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 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 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在叙写时尤其要注意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学目的。

二、教学过程

(一) 教学策略综述

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实验主线, 以思考为贯穿, 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达到积极、有效地学习物理的目的。”具体授课时将以“目的性”实验、“尝试性”分析、“实际性”的应用并辅以物理学中典型人物的简介呈现物理的研究内容并渗透学法指导。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物理之美, 领悟学习的方法、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 教学准备课时:

课时:1课时

器材:啤酒瓶、鹌鹑蛋、大小试管、水、潜艇模型、鸡蛋、烧杯、盐、凸透镜、漆包线、磁铁、音叉、电池等

媒体:人教光盘——八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中“序言”、PPT

其他:形成性评价卷一份

(三) 具体教学过程

1、说明物理学研究什么

(PPT1录音播放)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伽利略:他用两个铁球告诉人们:什么是“科学”, 自伽利略始, “实验、观察、思考。

牛顿对自己的评价: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 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 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 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 却全然没有发现。自牛顿起“推理、归纳”引入了物理研究。

(讲) 通过物理学家的努力,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推理、归纳”,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 物理学已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涵盖很广。

2、组织学生讨论和参与活动:

(1) 开门是生活中常做的事, 怎样开门关门最省力?

(2) (2) 为什么热得出汗的人, 在风扇下会觉得很凉快?

(3) (3) 自然界中常见云、雷声、闪电等, 你知道它们都是如何形成的吗?

(4) (4) 教室里的电器总是在开关的控制下, 适时地为我们提供适当的服务, 这是怎么回事呢?

(归纳) 为了研究方便, 研究中将这些现象进行了分类;如:力、热、声、光、电等现象。

(板书) 物理学是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科学。

3、组织小实验

(1) 啤酒瓶吞鹌鹑蛋实验。

(2) 大小试管, 小试管自动上升:将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 充满水后倒置, 随着水的流出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3) 潜艇模型实验。

(4) 依依不舍的乒乓球:向下吹气, 乒乓球不落

(5) 鸡蛋浮沉实验:加盐, 鸡蛋浮起中

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引导他们多多思考、仔细体会, 把所学习的知识联系到实际应用中去。

(四) 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和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 分析并确定教学过程。依据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和教学过程的分析, 合理确定学习方式、安排教学顺序、恰当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有效运用教学方法。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重点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对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习者“如何学”的问题。教学策略设计常常要从四个具体方面着手:课的划分、教学顺序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含评价和媒体的应用)

三、课后形成性评价作业

(一) 你观察过以下生活中的现象吗?请试着做一位有心人, 观察并试着思考下列问题。

1、校服裤喜欢粘在腿上总是出现在干燥的秋冬季节?

2、路口的红绿灯 (如果是竖排的) , 不同颜色的灯从上至下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

3、关心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观察城区道路上盲道的设计, 说说它的特点。

(二) 阅读课本:“STS”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

1、回答问题:伽利略观察吊灯的摆动后, 提出了什么疑问?

伽利略对这些疑问做出了什么猜想?

伽利略是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的?

伽利略的科学探究经历了哪些过程?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研究摆长与摆动时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形成性评价, 要准确体现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并综合评定教学系统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是评价的主要方面, 如有不足之处, 则需对前期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然后再试用、再修改。

四、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是活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但是,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技能基础, 精心完成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的课堂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摘要:教学设计是备课的新的境界, 集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法为一体。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本文借“科学之旅”这个特别的主题, 谈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上一篇:我爱石头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浅谈急诊护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