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2024-06-15

让幼儿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精选7篇)

让幼儿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篇1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今天,当我们不断反思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问题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性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平衡幼儿的经验,让幼儿经历的课程尽可能地规避经验缺失的问题。教师作为一个班级幼儿课程的直接设计者和执行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要丰富、平衡幼儿的各种经验,满足幼儿在各个发展时期成长的需要。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实施的主题类综合课程,其“先天的缺陷”往往体现在课程平衡方面的兼顾不周。如在“植物”“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更多地沉浸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中,而缺少了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我长大了”“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满足了对社会现象的探索兴趣,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有所缺失。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习性区域活动覆盖面广、兼顾领域宽的特点,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就可以较好地弥补主题类综合课程的“缺陷”,满足幼儿获取各类经验的需要,使幼儿园的课程更平衡、更全面。

其次,它可以建构属于每个幼儿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幼儿的学习逐渐趋于“最近发展区”。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的影响下,幼儿的学习过程被看作是接受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结构以及不同的经验基础被忽视了。因此,幼儿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被划上了等号,集体教学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如今,学习性区域活动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缺陷,使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从而有助于每个幼儿真正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另外,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在与具体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在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中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

再者,它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每个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活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潜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能让幼儿真正享受由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并有可能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呢?我的建议是:

一、注重材料设计的意义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教师有目标、有计划进行的活动。其活动目标往往是根据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制订的,并具体体现在所投放的活动材料之中。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区域活动的目标更宽泛、长远些,同时,这类活动目标也绝不可能在一次活动中达成,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实现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材料设计的意义,通过精心预设活动材料实现发展目标。

首先,材料的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教师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域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域的活动来实施。如,在小班上学期,教师可以通过串珠子、用小勺喂食、夹玻璃球等系列活动来达到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阶段目标。有时,一个区域活动也可以同时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奇妙的口袋”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摸图形、拼图形等活动,既可获得有关形状的概念,又可发展触摸等感知觉能力。

其次,材料的设计要有层次。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在学习“配对”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开展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点配对)等不同的活动。又如,在剪纸学习区,教师可以设计“随意剪纸”“剪粗条纸”“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等发展层次不同的活动;也可以设计“剪报纸”“剪吹塑纸”“剪马粪纸”等发展层次不同的活动;还可以设计“剪纸”“剪布”“剪麻布”等发展层次不同的活动。材料不同,难易程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层次性要求。另外,根据幼儿操作、探索的水平,教师需要及时、不断地调整活动目标,使投放的各种活动材料更好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注重过程观察的价值

观察,是教师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主要的指导策略。教师主要观察以下内容:一是重点观察、分析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看看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有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等。二是看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如果遇到案例中的情况,教师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细心地观察、再观察,也许会发现幼儿“另类”的玩法;耐心地等待、再等待,也许幼儿会带给你别样的惊喜。

三、注重教师指导的有效

让幼儿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篇2

翻转课堂首先是一种教学过程的流程再造。过去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课后学生做回家作业的教学形态, 将要演变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方向, 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不是简单的学习前置。新技术介入教学流程中, 必然会出现新的学习增值点, 也会暴露出很多新的矛盾。技术介入让我们开始反思目前我们引以为傲的学科类别和结构, 是不是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 反思设计怎样的课程架构才能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核心发展能力。只有到了新的教学流程和新的教学内容逐步清晰的时候, 才真正标志着翻转课堂的开始。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征是学习过程能产生大量的学习行为基础数据。如果只有微视频资源而没有数据留痕和数据分析, 那么就肯定不是翻转课堂。在这个角度上看, 翻转课堂就是指从过去教与学完全依赖经验走向数据实证。学习过程就是数据产生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及时发现教与学中间的多因素相关性, 并个性化地提供学习支持。实际上, 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数据, 关键是老师愿不愿去收集和分析。就整个技术的走向来看, 在学习领域将越来越走向免费和低技术化。目前, 很多智能手机上的应用, 实际上就能支撑多种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而且非常容易上手。

翻转课堂是一个生命过程, 而不是一个物理过程。之所以称之为生命过程, 是因为翻转课堂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人的价值实现, 因此这种翻转像生命体的生成过程, 而不是机械的建设过程。我想做一个隐喻:人和猫、果蝇、香蕉, 外表看起来相差那么远, 可是人和它们分别有着90%、60%、50%的相同基因。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 大猩猩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程度更达到98%, 而黑猩猩的基因组与人类的相似度则高达99%。就是这1%的基因差别, 使人类和黑猩猩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别。翻转课堂显然不是要改变目前99%的课堂, 而是改变这产生巨大作用的1%———赋予教育灵魂,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而通过技术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 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支撑, 让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二是拓宽学生学习的视界, 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工具和平台, 使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化为知识的生产者;三是技术灵活多样的表达手段, 能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感官体验,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愉悦。

让幼儿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预习导航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87-1

一、关注课前,让学习更加真实

关注孩子的课前,首先我们想到的是预习。为此,我们设计了预习导航,用于指导学生在课前的学习。

预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过程。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上教与学的针对性。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我们以“以学定教”为指导思想,精心设计预习导航。设计思路就是学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思路。学习一篇课文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

第一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主要的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通过这样的预习导航能够切实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将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至家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以学定教,让学习更加灵动

翻转课堂让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了学生,所以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有鉴于此,我们在预习导航完成之后,可以利用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和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1.了解学情,准确把脉

通过预习,学生对新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仍站在预习的“零起点”,对预习涉及的内容进行“拉网式”的检查。学生学习无味,因此导致课堂耗时低效。同时,通过预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构建起了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起点。但教师往往低估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设计的新授内容往往缺乏一定高度,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预习的基础上得不到相应的提升,这也导致了课堂低效。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小组交流的方式交流预习导航的填写情况:如内容填写是否完整,上面的问题是否理解,哪些方面不理解,对不理解的问题交流后还存在什么问题等几方面交流。

小组交流完以后,小组长把组员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统计,可以口头汇报,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使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情,更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此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收检几个学生的预习导航进行批阅,或通过访问、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解。

2.审时度势,及时调整

通过预习和检查,学生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已经心知肚明。此时最忌讳的是老师置此情况于不顾,仍然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活动。那就彻头彻尾失去了预习导航的作用,更谈不上预习有效,课堂高效。所以,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如《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教师在预设时想让学生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姥姥对“我”的浓浓的亲情。学生在预习感悟的基础上,对姥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了“技艺高超”上。此时,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从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出发,从三幅剪纸作品的含义入手,又出示了课文原文对姥姥深切怀念的文字,一步步引导学生感悟出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这样,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也水到渠成了。

三、及时评价反馈,让学习更加高效

“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它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所以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教师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评价反馈。

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导航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应是课时计划的一部分。预习导航的目标应围绕课时教学的目标。学生在预习后要明确课时教学的基本内容,解决一部分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也会留下一系列的问题和疑惑有待于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所以,利用了预习导航的课堂,就应该将预习导航与课时任务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以便于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在基于预习导航形成的教学思路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一定能更好地确保教学的方向朝着更高效迈进。

课堂如何形成学习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觉得关键是让学生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利用预习导航将学习活动变成指向性更强的有意义的活动,以吸引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颜先辉.基于“学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13(36).

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作文300字 篇4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任务,既然自然界赋予了你一条生命,那是他给了你任务,给了你一个开始,考验你。刚开始生命犹如一张白纸,就如给你的一个任务,就是在白纸上画画,这幅画有的人画得栩栩如生,有的人画得一蹋涂地,那是需要你的精神,你的努力。

在生活中,我们要努力的为自己的生命画上感叹号。新的一天又来临,以自信的态度告诉自己要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保持微笑面对每一个人,相信世界会很美好。来到可亲的学校,拿出自己的精力好好读书,诚心面对每一个朋友,告诉自己;‘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回到家中为父母分担家务,睡觉前跟亲人说晚安。把一切不高兴统统忘掉。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把微笑永远挂在脸上,遇到困难也要相信自己是可以的。世上有很多人需要你的帮助,从四面八方响起的`答谢声,让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有意义。

如何让大学实习变得更有意义 篇5

一、目标:使在校大学生提高对实习的热情,让实习变的有意义

二、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内容:

首先,实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我们的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所以要实践来检验所学。

现在一代的大学生已经基本是90后的一代了,我们这代人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我们这代人都渴望独立,我们的知识结构新,知识丰富,理解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但我们也有通病:我们不善与人共处,动手能力较差等。并且,我们队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也尚未确定,思想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实习及社会实践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让我们对走出校门踏上社会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期。但是我们小组调查发现,现如今的大学生对于实习的反应都很冷淡,其中包含着种种因素。大学期间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底稿大学生的对实习的热情,让实习变的有意义。

为此,我们小组提出以下几点合理化建议:

1、鼓励在校大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做好实习习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实习岗位。

4、定期与在外实习的同学交流,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

四、实施步骤:

实现我们小组的合理化建议是需要学校的支持作为前提的。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的支持来提高大家对实习的热情,使实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1、学校的外联部可以多与一些企业合作,让大家可以送大一开始参加社会实践。

2、开展对实习毕业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更加了解实习的重要性。

3、学校可与企业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

4、学校应与学生的实习单位多联系,了解其在实习期间的情况。

五、保证措施:

1、外联部外大家寻找安全可靠的社会实践地点,认为大家提供一个是大家安全放心的平台。

2、对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可开展讲座。使大家提高对实习的热情,让大家不再害怕实习,同时告知他们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期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期等。

3、定期开展学校与在实习的同学之间的联系。

六、预期效果:

1、通过学校为大家提供的社会实践,让大家从大一开始接触社会,到了日后真正实习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和恐惧。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社会经验。

2、通过讲座让同学们在日后实习期间了解其重要性

3、通过学校定期开展的学校与在实习的同学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同学在实习期间有任何困难联系自己的辅导员,辅导员在了解情况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帮助和辅导。

让压岁钱更有意义作文 篇6

让压岁钱更有意义

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五年四班王佳瑛指导老师:林木木

哈哈哈!哈哈!今年除夕收到的压岁钱可真多!一听就知道这声音是从我这传出来的。我数了数亲戚给的`压岁钱一共有五千多元钱,当我非常高兴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表哥前天在手里玩弄的手机,一副得意样的样子,让我羡慕死了!我心里冒出一个想法:你不是有压岁钱吗?你可以去买呀!一个邪恶小人说。一个正义小人说:千万不要啊!但最后还是经不住邪恶小人的诱惑!我心里又冒出一个想法:为何不说服妈妈?这样既不会被妈妈骂,又能买到心爱的手机,此不两全其美吗?哈哈!我按照计划去说服妈妈,过了一会,妈妈终于被我说服。带我去手机店买手机,在街上我看见围了很多人挺热闹的,就凑进去看看热闹。头探入里面一看原来:一个老太太嘴里念叨着:我回家的钱丢了,我的老伴还在老家生病呢!一副好可怜的样子。这时我的心又在争吵!那个邪恶小人和正义小人再次出现。正义小人说:你不要这么狠心在别人危难的时候不帮助她。邪恶小人说:切,她只不过是在装装样子罢了,我们去买手机吧!内心挣扎了一番,我拿出了三百元给了老婆婆说:老婆婆,您拿着吧!这时很多人纷纷把钱放入老婆婆的手中。老婆婆激动得连连说谢谢!谢谢!世上还是好人多!

我告诉妈妈我不要买手机了,我想买一些对我有用的书。

让幼儿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篇7

一、让学生尽心地玩,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心理学指出,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读书、计算、操作、判断和推理等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不可能由眼、耳、口、手、脑某一感官独立完成, 必须密切配合, 才能使学习卓有成效。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说和算, 忽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操作活动的重要性。 其实,操作活动的优势在于使学生容易进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数学兴趣活动课就是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去画画、拼拼、剪剪、贴贴、数数、算算、比比,让他们多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用数学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建立更广泛的记忆联系,一起发挥它们的作用。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玩”的要求,又能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玩是儿童的天性,学是儿童的天职,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科学地运用教学原理,顺应儿童心理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发现知识的姿态来学习新知识, 使学习的外向动机转移,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身思维的矛盾转化增加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我在数学兴趣活动中经常让学生通过“玩”来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如在“20以内进位加减法练习”的活动中,每个学生备有三个(A、B、C)棱长为3厘米左右的正方体,在这三个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上 (A:4,5,6,7,8,9);(B:3,4,5,6,7,8); (C:11,12,13,14,15,16)。 上课时任选其中两个自抛自做,或同桌协助甲抛乙做,或同桌每人抛一个两人争做, 等等。 在20以内的全部进位加法中,如果选择A和B两个做加法,只有2+9、9+2和9+9不会出现,其他进位加法的出现率约占91.7%;如果选择A和C或B和C两个做减法,也能进行大量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活动; 如果我们要求学生选择A和B做乘法,那么绝大部分的表内乘法口算题都能进行充分的练习。 这样的活动学生“玩”得很起劲,学得很有趣,练得很灵活,练习的正确率和速度明显提高,口算兴趣和口算能力也将显著提高。

二、让学生有效地说,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 只不过有的人过于内向而羞于表达。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数学兴趣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摆脱课堂教学中惯用的 “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 ”的一般模式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眼、动脑、动口,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兴趣活动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会说,而且说得有序说得好;不但要求学生对老师说,而且要求能在学生之间进行辩说;不但要学生会说为什么是这样想的, 而且要求会说为什么不是这样做的。 通过愉快而有思考性的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有序性的良好品质。 例如,我在进行“10以内加法练习兴趣活动课”时,是这样安排说的训练的。

出示

第一层提问

(1)这里有几道题? (6道)

(2)第6道题是什么? (5+4或7+3)

(3)从上往下数前3道是什么题目? (7+3,3+7,6+4)

第二层提问

(4)哪道题的结果不是10? (5+4)

(5)你是做了几道题后才知道的 ?

生1:我是做了6道题后才知道的。 因为第6题是5+4= 9,不是10。

生2:我是做了5道题后就知道了。 因为前5道题结果都是10,第6道肯定不是10(老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说法)。

生3:我是做了4道题后就知道的。 因为做了7+3=10, 我就没做3+7; 做了6+4=10, 就没做4+6……老师以前说过,两个数相加,位置调换一下,加出来的结果一样……

生4:我是做了一道题后就知道了。 因为我是从下往上做,第一道5+4=9,就不是10(注:思考方向不同)。

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但活跃了数学兴趣活动课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确实很有趣,而且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促进了思维品质的提高。

当然,我们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中,能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家知道五年级“数的整除”的学习中有许多“数概念” 的内容,有的是单独的概念,如:质数、偶数等,有的是有联系的概念,如:因数、互质数、最小公倍数等,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在复习中更容易产生厌恶情绪。 如果我们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中采用语文练习的方式———造句,就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思考和练习,请看下图:

快乐大转盘———造句练习

要求:将中间的数“6”与圆中一个数的概念连接起来形成一句话。 如:6……奇数……———6不是奇数是偶数;6加上1的和是奇数;6的因数中有奇数1;与6相邻的两个自然数5和7都是奇数, 等等。 这样的数学兴趣活动课,学生既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也可以按照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水平进行分层学习, 还可以在同桌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有效的学习,可谓是一举三得,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

三、让学生认真地想,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活动课的特点之一是富有思考性, 也就是说活动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路让学生能认真地思考, 乐学而思学,思学而会学,使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而不是一知半解。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活动中经常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想象,在想象中发现,在发现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三年级“四边形的认识”数学兴趣活动课中,先出示一个长方形:

要求在这个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 将这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完成上述任务后,教师在这个长方形中画出一条对角线,继续追问:如果这条线段 (对角线) 绕着这个长方形的中心慢慢地转动,又能转出哪些不同的图形? 转成两个梯形的方法有多少种? 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中,一个设计良好的主问题,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兴趣, 学生自主合作也到了水到渠成的状态。 在活动中, 学生们不但能通过 “静态想象 ”得到 :长方形与长方形 、长方形与正方形 、梯形与梯形、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角形与梯形、三角形与五边形等多种结果,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而且通过 “动态想象”,使出现两个梯形的结果 ,由有限种方法扩大到无限种方法,真正有效地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在教学“数与代数”的“数概念复习”时,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逐步思考的过程来培养他们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的能力。 如,先出示如下10个数:1,2,4,5,9,11,15,30,51,71, 要求学生认真想一想, 按一定的标准将这10个数分成两类或三类。 由于每周一节数学兴趣活动课的坚持训练,学生已经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良好习惯, 所以就会很快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思维的火花也会经常出现在探究活动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由同一个条件出发,从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式去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的能力。 结果就有了四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奇数与偶数;2一位数和两位数;3质数、合数和1;43的倍数与不是3的倍数。 这样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了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思维品质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四、让学生主动地做,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 独创性地发现数学新规律,提出数学新见解,解决数学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 具体表现在学生解答某个数学问题时, 运用别人尚未发现且不同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和途径, 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所创新,在未知领域中有所突破。 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兴趣活动课上。 当然,学习材料的选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 只有当数学活动的学习材料能真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时,在教师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数学活动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当数学第一册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左边摆6个三角形 ,右边摆4个三角形 (如下图 )。

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要使左右两边的三角形个数一样多,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劲头十足,边思考边动手边讲,不但能说出两种常见的方法:左边拿去2个或右边添上2个,而且还想出了类似于“左边拿去1个同时右边添上1个;左边拿去3个同时右边拿去1个;左边拿去5个同时右边拿去3个;左边添上1个同时右边添上3个”等高质量的答案。 让刚入学的学生在数学兴趣活动课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中,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启发。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也能做到将数学活动与数学概念的学习巩固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 例如: 在练习巩固 “2、3、5的倍数的特征 ”时,可以采用数学兴趣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条件是每个学生手中持有6张数字卡片,分别是0,1,2,3,4,5。 活动时按要求摆数 :1摆成三个两位数 ,要求都是2的倍数;2摆成两个三位数,要求都是3的倍数; 3摆成两个三位数,要求都是5的倍数。 摆数后师生再及时归纳总结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摆出的数不完全相同,但都符合要求?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作进一步拓展训练: 1摆成三个两位数, 要求都是2和3的倍数;2摆成两个三位数,要求都是2和5的倍数;3摆出一个最小或最大的六位数,要求是2,3,5的倍数,等等。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是一个生动活泼、 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 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如果你能证明某种教学方式、方法等是适应自然的,那么这就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反之,凡不得不承认是违反儿童天性和违背自然的东西,那绝对是不适应自然的,只有为它们服务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 在数学兴趣活动课的延伸阶段———家庭作业的要求中,我们让学生们愿意做、喜欢做、创造性地做,不但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如在四年级学完 “线、角和图形的认识”后,布置的数学作业是这样的 :

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 ”圆、三角形是大自然的基本形体,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老师今天给你们出一道题: 条件是两条线段 (长短不限 )、一个圆和一个三角形 (大小都行 ),请你们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 示意,这是小花,多美!学生情绪高,兴趣浓,回家后全班学生竟然制作出了几百种非常逼真的物品图样。 如:

这样的作业活动, 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图形的美感,能非常有效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也能更加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数学美的过程,是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相结合的过程,除了能使学生感到愉悦外,还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这是一种情感教育。 把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 在心灵上得到满足和振奋,使数学生动活泼,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得。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效果与学习愉悦情绪成正相关。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一个个带有诱导性问题的情境来满足学生“好奇”“好学” 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健康的学习情绪,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数学知识的内在美。 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来说: “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 ,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我们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应该利用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好胜心、好动心、崇拜心、逆反心等年龄特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用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用包含矛盾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不应以真理的化身自居,简单地向学生奉送和灌输真理,而应把学生看成追求真理的主人,以真诚的态度期待和欢迎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使课堂呈现出参与、趣味、和谐与协作的良好气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真正体现和实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先进教育理念。

上一篇:南雅小升初数学下一篇:公司活动邀请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