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堂

2024-09-12

计算机课堂(共10篇)

计算机课堂 篇1

一、理论讲授:

1.抓机会。因为成人班的学员迟到早退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只能抓住最佳的教学时机,如果是1.2节课,我就把重点内容放到九点以后讲,3.4节课那就安排在十一点左右,5.6节可以安排在三点半左右,因为在这段时间是上课人数最多的时候。

2.学员在学习计算机时,都比较喜欢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教学感到枯燥无味。此时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强调理沦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员认真听课,效果不会很好

3.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使学员感到抽象,听起来很困难。所以在讲授时,我们只能运用风趣的语言,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学员在轻忪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4.在讲课过程中,有时候我会故意将授课内容说错,让学员发现并提出疑问,一是能发现学员的听课效果及认真程度,二是可以引导学员的思维。

5.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员。因材施教是指我们要从学员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员,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上机操作

给成人班的学员们进行上机指导难度很大,因为上课的学员有时候上机课不来,而平时有一部分学员只有在上机课的时候才来,上课根本不在,对于这一种情况,我只能把平时上课次数多一些的学员名单记住,给他们多一些上机指导,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上机内容,并提出较高要求;对其他学员降低标准,指导他们分步完成上机内容,对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

三、我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六个阶段:

(1)组织教学。先巡视一圈,观察一下学员,看一下出勤情况,对学员有一定的了解

(2)复习提问。复习上节课内容,提出新问题,引出新课。

(3)讲授新课。讲授时,让学员看黑板,并给一定时间让学员记下来主要内容。

(4)练习。结合所讲内容,布置作业,让学员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直到完成,总结

学员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5)小结。给本节内容做—个简单的小结。

(6)作业。每节课结束前,我会布置一些理论和操作作业,让学员课后加深和巩固本节内容,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我针对成人教育班,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总结的几种方法,希望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计算机课堂 篇2

1 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我国从2000年开始就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与此同时, 老年群众性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据《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全国各类老年大学已有49289所, 在校人数近587万。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 老年群体已成为旅游产业的主要对象之一, 再加上各种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智能手机等的逐步大众化, 以及QQ、微博、微信等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扩展, 计算机相关课程已成为众多爱好摄影、书画和上网的老年学员的热门课程。

然而, 教师在组织老年大学计算机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 很容易发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 学习状况体现多个层次。由个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职业背景和学习素养等多方面原因决定了老年大学学员的多层次化, 由老年学员的多层次化延伸出老年学员的计算机课程学习状况的更多的层次, 按照传统的统一授课、统一辅导的方法, 课程内容的深浅很难把控, 教学效果也很难预估。其二, 学习目的呈现多种需求。因个人爱好、个人目标不同而形成了老年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的现象。系统全面的计算机课程讲解非常不适合老年大学的课堂, 千篇一律的普通教材也不利于老年学员的知识掌握, 真正从多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是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环。其三, 学习效果体现多样进度。由老年学员学习计算机课程中体现的多层次、多需求使得实际的老年大学计算机课堂无法对教学进度整齐划一, 为此课堂重复率异常之高, 教学计划经常徘徊不前, 这种状况导致整体课堂效率低下, 乃至教学内容也不得不相应缩减。其四, 学习成果无法测评。基于老年教育的特殊性, 老年学员不存在学习后期硬性考试的压力, 因此老年学员学习计算机课程中经常是无的放矢的状态, 讲什么学什么, 然后忘什么, 对知识的吸收利用率极低, 无法学以致用。

2 翻转课堂优化老年大学计算机课堂

翻转课堂是全球广泛关注的新兴教学模式, 源自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 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 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 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 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 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内的宝贵时间, 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的自主性、灵活性、人性化等显著特点正好与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要相契合。这种教学模式中体现的以下几个特点特别适用于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

其一, 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设计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视频, 碎片化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目的明确, 精力集中的进行学习, 并带有暂停、回放等功能;老年学员因为身体客观原因, 特别适用并非常需要小而精的、可暂停和可重复的计算机教学视频, 并有利于老年学员在课下自主学习, 重复学习。视频的录制尽量简洁、清晰、明确, 把每个步骤细化;通过课下提前观看相关视频, 老年学员因为各自不同的基础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无法统一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其二, 重新建构学习流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通常情况下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 先在课下进行“信息传递”, 老师不仅提供视频, 还提供在线讨论和辅导,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吸收内化”, 这包括课堂上的各种互动、个别辅导等;老年大学的计算机课程可以在学员提前观看相关视频的同时, 由教师通过QQ组织在线讨论, 了解学员的真正需求和不同需求, 再通过课堂的“吸收内化”统一汇总并解决, 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 也大大提高了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其三, 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翻转课堂用的教学视频一般在后面紧跟着四到五个小问题, 以帮助学生分析知识和归纳总结, 并有可能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可以随着在线讨论、教师答疑和课堂上的知识总结得到答案;采用这样的方式柔性地解决了老年学员在计算机课程学习后的检测问题, 使得不同层次的老年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并将知识更大程度的吸收、利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 优化后面临的问题

翻转课堂优化老年大学计算机课堂,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使广大老年学员切实得到了的好处, 大大提高了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然而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在老年大学仍属于较新的课程, 优化后的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准备的大量的教学视频和操作素材, 而实际计算机教学中的授课软件版本经常升级或更新, 这给完备这些资料带来了很大困难;二是需要编撰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系列教材, 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对所授计算机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并有目的地碎片化, 从而设计出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知识上的要求和时间上的要求。

总之, 怎样更好地运用翻转课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效地结合老年大学教学环境和老年学员的实际情况, 不断总结、完善和优化老年大学计算机课堂是教师需要逐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地实现教学目标, 更好地为老年学员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朝阳, 欧玉芳, 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2) :148-161.

[2]乐璐, 徐山.翻转课堂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 2013 (12) :251-252.

[3]张国荣.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新思路[J].大学教育, 2013 (7) :135-137.

[4]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8) :91-97.

计算机课堂教学 篇3

一、设置目标

计算机教学经常出现的弊病,就是教师上课开门见山地讲解本堂课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刚一上课就不喜欢听讲。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应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法。实例教学是通过学习一个个包含许多知识点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每学习一个实例,学生就掌握了一个知识模块。采用实例教学,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增强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掌握学习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采用实例教学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它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操作内容和具体步骤,而是通过一个个实际例子,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既掌握了操作知识点,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讲数据库(A C C E S S 2000)中如何制作表单时,先把学生最喜欢的QQ窗口界面展示给大家,告诉学生QQ窗口界面就是一个表单,并告诉学生,学完表单,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QQ的窗口界面。这样使学生对表单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认识到表单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而激发起学习表单的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二、精讲多练,培养能力

这种做法的弊端是:①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②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③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我在讲《FLASH动画设计》中的伸长的红线这个例子时,我首先讲了如何画一条水平的宽为2磅的红线,以及如何在第1帧处和第30帧处设置红线的属性。让学生们分析这个动画是动作补间动画,还是形状补间动画,学生分析出是形状的变化,应是形状补间动画。动画设置成功,屏幕上播放出了由一个红点伸长为一条红线的动画。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要是把伸长的红线再缩回小红点,应该怎样去操作呢?把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学生进行紧张的思考、再操作,得到一条伸长之后又缩回的红线。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他们不再是生硬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灵活地吸收和掌握,当学生成功后会有一种成就感,也就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创设学习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情境就是教师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为学生创建一个探索计算机知识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探求计算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奥秘的兴趣。比如,我每次给学生讲解新知识让学生做练习时,总是给一个真实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可以拉近教学与实际应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A C E S S 2000中表的创建,Flash中动画制作的练习等等,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操作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软件的熟练运用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采取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出错原因。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方法设置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成绩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考评学生成绩时就应带着工作实际问题来进行,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思维能力。

计算机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篇4

总体目标: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实现网上冲浪。教学内容: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

教学计划:

1、指法训练(金山打字通);

2、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五笔输入法;

3、word软件的基本工具使用;

4、表格的制作、公式的使用及模板;

5、样式、绘图工具的使用;

6、图文混排、文档的打印;

7、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计算;

8、工作表的格式化、图表数据管理;

9、网络基础、网络应用;

10、总结回顾、考察练习。

实施细则:

1、教学全在机房完成,实现一人一机,编号入座,新机房有足够的机器供

学生上机。在上机时,要求每位学生严格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详细制定机房纪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机时不得下位、调位,不得大声喧哗,有问题时举手提出来等;如有违反则扣除平时分。

2、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功能。自己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

浅谈如何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范文 篇5

论文摘要:计算机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如何依据其特点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高效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每个学龄阶段都有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同其它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熟练操作,深刻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多年来的计算机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现有的计算机教材很少顾及到地区的差异、学生知识面的差异、学校实验设备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合理取舍,选择精华、要点,避免面面俱到。这一点跟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就存在明显的差别。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强调的是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各种应用所涉及的知识点彼此间较独立,联系较少。因此,我们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点的挑选存在比较大的空间。我们可从知识点的实用性和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以及学校实验设备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应避免全盘照搬教材,否则学生就会因为知识点太多、太难、实验设备不支持等因素造成对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或掌握了却派不上用场。如:讲授查询语句select的时候,其后面可带的参数有十余个之多。如果每个参数的意义都跟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会因要记太多而记不住,或因个别参数难懂而没办法理解,对这个select语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掌握率就会降低,教师多花了时间却又达不到目的。在讲授select这个知识点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select语句在实际编程的应用,挑选了教材中两个较常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参数进行讲解,其它参数一概不讲。结果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语句并能灵活运用。以“任务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

目前经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1] 这里的“任务式教学”是指老师在讲授知识点时不机械、孤立地按照课本中的顺序一个一个来讲,而是先设计一个包含所讲知识点的“任务”,讲授之前先明确向学生下达这个“任务”,然后分析“任务”,分解出“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接着讲授这些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完成“任务”。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任务”决不是指课本上的某个例子或是课后的某个习题,而是一个能够综合所讲知识点并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深层关系的较大型综合应用例子。“任务式教学”的好处是:“任务”一提出,就能使学生产生很强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有典型例子可以参照,理解起来即深刻又轻松;在完成“任务”时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如: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当讲授window通讯协议这个章节时,我先给学生布置

了一个“任务”:设计一个网上聊天系统。“任务”一提出,学生兴趣非常高。我结合聊天实例讲授各个知识点时,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让学生动手完成任务时,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又如:讲授数据库编程这个章节时,里面的知识点多而且细,如果脱离具体的应用来讲授这些知识点,学生很难有深刻的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很难上升到灵活运用的层次。于是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开发一个商场管理系统,然后在对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再逐步讲授知识点,结果学生很直观地接受知识,而且对知识的运用有深刻的体会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努力:课堂上巧设疑问,多用形象比喻。如:讲授操作系统原理时,可以提问学生:假设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阅览室和藏书室,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去管理呢?这样必定有同学提出要一个图书管理员,接着可以把图书管理比作操作系统,内存比作藏书室,CPU比作阅览室,管理员比作应用程序。它们统一由图书管理员管理,即由操作系统管理,这既清楚又形象;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课本上有的内容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必须抓住重点,换一种比较浅白的说法,如果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就要坚决不讲。如果只是机械照搬课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不但接受不了,还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作业难度要适中。作业太简单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太困难完成不了,学生就没有成就感,无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设计一个难度适中的作业,让学生经过努力最后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课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结果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行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如:在数据库编程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三种程序结构的基本格式和功能时,我设计了一道综合这三种结构的程序题让学生自学完成,碰到问题时再和我一起讨论,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达

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初探 篇6

摘要:本文引用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理论,研究学生的心理,并结合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针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运用cai改革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初步探索了cai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总结出一套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教学电化教学整体教学比较教学课堂容量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改变着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计算机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科技仪器,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普通家庭,也走进了教书育人的圣地――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成了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也建起了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电教控制中心、电脑室。并在级组室配置了电脑。这些为实行电化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藉着时代的机遇,借助学校先进的电教设备,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并初具成效。

一、cai符合人类思维的特点,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中大显身手。而我们尽管还在使用着原始的教具:黑板、粉笔等,但投影、幻灯、录像机和电视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正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而计算机的加入更加快了课堂结构的改革。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融合了上述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功能,由于cai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故cai成了电化教学的首选。

然而,cai是否适合高中英语教学?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斯佩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他认为:人的左脑是抽象思维的中枢,右脑则是形象思维的中枢。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左右脑较弱的一方受到激励而与较强的一方合作时,会使大脑的能力和总效应增加五到十倍。这项研究表明:左脑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偏重于概念思维,适用于思维的实用化阶段;右脑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欣赏音乐和绘画,它偏重于直觉思维,长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1]我国现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语言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启发想象;重做题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惯用左脑少用右脑。学生“注意”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弱。在课堂上运用cai,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思维积极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探索 篇7

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教科书本身不是教学目的,但却是完成教学根本任务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关键所在等,都是在深刻理解、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得来的。重点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部分,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来确定;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那一部分。重难点不应按照教材的序列来呈现,而应当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突破。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之前,我都从学生的角度操作几遍,从而找出教学难点。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法的确定必须是以先分析教材内容和分析学生特点为前提的,教法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在“FLASH变形动画的制作”中,我把本节课的教法设定为:情景引入法,任务驱动法[1],同时将启发式教学法和赏识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中要努力达到以下三点: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地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3.在体验感受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中承受失败,在失败中寻找成功,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教学探索

1.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计算机课堂教学中[2],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再是以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型教师,教学过程也不再是一种不民主的生活。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活动必须考虑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方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教WORD应用教程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务,最关注的应该是完成后老师的评价,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如果不进行评价和反馈,那么这个任务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只是学到了部分知识。因为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好的东西,有些是老师无法想到的,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其完成的每个任务通过网上邻居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然后在课后进行手工阅卷,对于每个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载,并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以反馈单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学生触动很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高了,同时也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也不会觉得计算机课枯燥乏味。

四、加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

份用WORD编辑的很美观、精致的板报。板报中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学生看后立刻发出惊叹的声音,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都想自己制作出精美的板报。引入课题,这样设计,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积极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设计符合教学的启发性原则,适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2. 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在“制作电子贺卡”一课时,引入课题后,我设置了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因此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入任务。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参考教材、学案[3]、视频;尝试完成课本上的例子。通过这个任务学生自己尝试探索出制作“电子贺卡”的方法。

第二个任务: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前面的操作,可能会有不少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导致不能完成任务,于是我引导他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全班学生讨论,并让任务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讲解、演示,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这两个任务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学会电子贺卡的制作方法,并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

3. 小试身手,巩固升华。

在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机会,例如母亲节要到了,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子贺卡的制作方法,我用课件向学生介绍常见节日电子贺卡制作及处理的一些知识,然后诱导学生:“母亲节要到了,你准备送个什么礼物给母亲呢?”“你能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关于母亲节的动画吗?”学生积极响应,每个学生都能很认真地完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计算机基础有差异,可能有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怎么办呢?这时团队精神就很重要,由完成的小组成员根据这位同学的创意,一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任务,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整体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4. 作品展示,激励评价。

在每次课中,学生创作好后,我都让每个小组通过组内互向联系,使学生不仅能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过的各学科的部分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以各学科知识为背景资料,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良好。同时,把其他学科知识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弱化了信息技术的“技术性”,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拓宽了知识面,对于老师来说,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累经验,从“技术”的权威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排头兵”。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课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基于Moodle平台的Protel DXP项目教学

黄赓才

(福建省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漳州

摘要:Protel是一门注重理论和实操的课程,实践性很强。为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可引入Moodle平台应用,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内容、课件、课程资源等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关键词:Moodle平台Protel DXP项目教学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职教育技术因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变化,近年来,Moodle成为西方国家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热点,随着国家示范性共建共享计划的实施,中职专业课程教学引入了Moodle平台。应用Moodle平台,可以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内容、课件、课程资源等,变单纯的摆设罗列为有机结合。

我在中职Protel课程教学中,结合Moodle平台,对教学的讲授过程组织架构进行创新尝试。讲授过程按下图1所示步骤展开,经过两个讲解—学生活动—评价与解说的环节后,其后是阶段测评与小结。授课时,再结合PPT、动画、网络讨论、学生作品等资源与手段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我介绍应用Moodle平台进行Protel教学的部分过程。

一、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导入项目

Moodle学习环境中包含三个方面:(1)技术管理;(2)学习任务管理;(3)社区交往管理。

评的方式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然后小组合作共同优化这一代表作,完成后展示每个组的代表作,并对照评价标准进行合理的评价,最后共同选出最佳创意作品进行奖励。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取长补短,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评价能力,同时帮助老师更全面地掌握学情,以便今后更好地教学。

总之,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时,教师才能真正把课上好。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持久地、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学习、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

图2所示为Moodle平台教师技术管理的界面,图3所示为学习任务管理和讨论区管理部分。

首先,以教师身份登录进入课程,将所有教学文本、动画、SCH文件、PCB文件、作业等内容上传到Moodle平台。

在讨论区发布:(1)Protel DXP 2004是Altium公司开发的一套电路辅助设计软件,它极大地提高了电子线路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有效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的复杂度。这款软件因功能完善、使用简单、易学易用,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受电子工作者的喜爱。

(2)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节能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用声光控延时开关代替住宅小区的楼道上的开关。只要在天黑以后,当有人走过楼梯通道,发出脚步声或其他声音时,楼道灯就会自动点亮,提供照明。当人们进入家门或走出公寓,楼道灯延时几分钟后会自动熄灭;白天,即使有声音,楼道灯也不会亮,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声光控延时开关不仅适用于住宅区的楼道,而且适用于工厂、办公楼、教学楼等公共场所,它具有体积小、外形美观、制作容易、工作可靠等优点。我们的项目就是作为设计人员完成声光控节电开关PCB设计。

发布之后发动学生讨论,就Protel DXP 2004和声光控制器发表博客。

二、项目知识点文本链接、分析解说

让学生在各自工位上,登录Moodle进入课程并打开文本,配合Protues电路图、电路仿真动画进行电路工作过程及原理分析讲解:

桥式电路由VD1~VD4构成,R4、VD8、DW1、C3组成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产生5V直流电压给控制电路供电,原理图如图4所示。

1.白天光线强,光敏电阻R8阻值小,V3饱和,U1D的13脚为低电平,U1D输出高电平,VD10截止,U1B的5、6脚为高电平,故4脚输出低电平,U1A的3脚输出高电平,V2饱和,可控硅V1的G极为低电平,V1截止,灯不亮。2.在晚上无声音状态,光敏R8阻值增大,V3退出饱和,U1D的13脚为高电平,该门的输活地运用教材和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实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江.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0,05.

[2]姚小岗.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06.11.

计算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计算机;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的信息化,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计算机也因此成为每一个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课。新课标强调高效学习,强调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虽然计算机课没有纳入高考,但是它也依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需要在新课标的精神下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教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课堂上教师占据了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很少自己主动地进行思考或者提问,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满堂灌”和“填鸭式”,效果当然是老师讲完了,学生学完了,课下又忘完了。因此高效的计算机课堂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教师不能事事为学生代办,尤其是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改变学生那种被动接受的心理,变“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为主动探索、主动参与、主动实践,这样才能逐渐摆脱教师的“庇佑”,更快地成长起来。教师应积极、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实现高效教学

计算机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以便在生活中运用,从而适应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因此,计算机教学一定不能与实际生活脱离,学干巴巴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学习办公软件Excel表时,我引导学生将日常花销制作成Excel表,把爸爸妈妈给的钱记做收入,每天买饭、买零食、买文具等等记做支出,把这一项项都记在这个表格中,统计自己每周的花费,然后一周一总结,计算总开支,并且计算出各个小项所占总收支的比例。这样一来,学生热情高涨,以前从来不知道记账的他们学会了制作收支表格,学会了把生活中一项项的支出、收入都记在表格中,不仅扎实地掌握了Excel表的各项知识,还形成了记账的习惯。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实现高效教学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不仅仅是在数理化的学习中,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体现。电脑是神奇的,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而创新是其改革的灵魂。因此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要时刻注意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创造从问题开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辩证创造性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四、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实现高效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教师应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按成绩或者按座次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出一些问题让组内同学探讨思考,共同解决。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计算机熟练程度不同,水平有高有低,因此统一的教学是不可行的,高效教学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辅导,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爱好分组,并使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同时,在选择组长方面也要慎重,选择学习程度高的学生当组长,或者选择号召力强的当组长,这样其他学生会在这些相对优秀的学生的带领下积极地参与计算机的学习过程。当然,分组会涉及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水平不同,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这样老师就应该注意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优生吃得好,差生吃得饱,耐心辅导,从而整体提高本班教学水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此外,这种教学形式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计算机课程可以高效率完成。

五、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实现高效教学

一堂课上完了并不等于结束了,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教师根据一定标准对学生当堂课或者某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作出的评价,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课程的高效完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内容来说,评价的办法是随堂提问。对于需要学生理解的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必要时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积极,是否持之以恒;在活动中计划是否合理,收集、整理信息是否全面准确,与同学交流、合作、交往的能力怎样等。在进行评价时可采取观察法,或者采取任务驱动法,设置学习任务,如平面作品等,等他们完成后通过学生完成的结果来评价,而且要十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全面合理地对学生作出的评价要建立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倡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还会引起教师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教师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评价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石菁菁.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2]谢庆胜.浅谈有效实施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3]郑睿颖.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6).

[4]李晓荣.师生同步提高创新能力[J].今日科苑,2009(7).

计算机课堂 篇9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实践“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并对“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问题—探究”式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75-02 中职学生活泼、好动,但稳定性不够。他们自我探索意识强烈,不希望被动地接受知识。但这些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教师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有明显抵触,对片面、零散的基础知识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取得明显效果,得到同行和学生的认可。下面笔者以执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EXCEL数据处理》一课为例,简要谈谈“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自己的认识。

一、中职计算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掌控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确定的问题,依托教材、辅助资料,以及日常积累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搜寻信息,从而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教学方式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重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下面是《EXCEL数据处理》“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实例。

(一)精心创设贴近教学的问题情景

教学伊始,笔者先出示“桂林人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喜爱程度”调查表,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容易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这份调查表的同时,抛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份调查表时,你们从中最想了解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光顾一些快餐店,有这方面的体验,所以,当抛出问题时,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1说:我爸妈这个年龄段的人喜欢什么类型的快餐店?我们青年人喜欢什么类型的快餐店?

学生2说:在众多的快餐店中,人们对哪个最了解?一般通过什么途径了解? „„

学生踊跃发言让课堂增添了不少活力。当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回到课堂中,成为此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笔者便紧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引导。经过学生交流,最后笔者和学生一起筛选出本节课最重要的三个问题,随即笔者将调查表的数据提供给学生。然后,笔者又抛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面对手上的成百上千条数据,你将如何利用所学的EXCEL制表技术,用最直观、快捷的方式解决以上问题呢?”

“怎样通过手上的数据得出结果?”这是学生急欲了解的问题。听完问题后,同学们耐不住性子,都想急于动手尝试,结果发现根本无从下手,表现出一副既惊讶又失落的表情。顷刻间,学生又一个个将巴望的眼神朝向老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时笔者挺得意的,毕竟自己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灵活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当学生对“怎样利用手上的数据得出结果?”这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累试不爽,毫无头绪时,笔者打断了学生的思考,说:“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下面我们就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每个小组任选三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讨论、探究,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在此,我也提醒一点,每位同学都要做好对结果进行分析的准备。”在明确任务和要求后,学生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操作中。顿时,整个教室沸腾起来,没有一个学生闲着。

在分组讨论时,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操作中的各类问题。笔者也开始巡堂,以及时了解每个小组的疑难问题,然后把学生的关键问题投影出来,如,分类汇总时,数据分不分类?分类汇总后,如何撤消?图表类型很多,怎样进行选择?图表中的图例名称可以更改吗?怎样改?等等,有针对性地提醒、帮助学生完成数据统计与分析。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在给予各小组学生充分时间讨论、交流,并得出统计结果后,这节课便进入到成果分享时刻。笔者先按照之前的要求,随意地从小组中抽取一名学生自主归纳所在小组得出统计结果的过程。这一次抽取不同小组共计三名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这三名学生在述说时,都表现出十分紧张的样子,语言不够顺畅,内容显得零散,跳跃大,声音小,没有头绪。但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笔者始终做一名忠实的倾听者,不去打断,不去提醒。待三名学生发言完毕后,笔者先对发言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然后结合他们发言中所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问题提示的方式引导全体学生思考,讨论应如何进行分析小结,如“你是怎么考虑?怎么找切入点的?”“你用到哪些技术?怎么做的?”“遇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自己解决?探讨解决?”“自我评价如何?”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对整堂课进行了一次梳理,逐步学会了概括、归纳和总结,全面地看待问题,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因此,在继续进行成果展示时,学生的总结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发言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中职计算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EXCEL数据处理》执教过程来看,整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始终,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是前提

中职计算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应立足于课本,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合作探究,寻求结果,让学生在不断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基于此,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即在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探究活动的主人,他们围绕探究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相互交流探究中的心得体会。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确定探究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当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甚至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符合学生实际,贴近教材,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及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能乐于去认识,乐于去探究,让他们真正“动”起来。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根本

计算机课堂 篇10

一、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的意义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能够通过主动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及操作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能够有效地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就目前的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过多,但课时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接受能力范围内无法快速吸收所学知识;(2)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针对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对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改进,必须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生活经验、计算机学科的人文特点及实践特征,促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科的特色。

二、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的探究

初中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其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以兴趣带动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吸收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向学生传授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一般无法完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是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时常接触的计算机信息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在产生熟悉感的同时,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促进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后,其掌握程度会受到理论是否付诸于实践的直接影响,若学生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其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因此,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受课堂的限制,无法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实际生活,这时教师就需要在教授时引入现实生活的相关信息。

3.课后讨论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互动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课后讨论环节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可以由老师提问,学生自由讨论,以掌握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也可以由学生提问,老师负责解答,这样就可以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形成紧密的知识结构。

三、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对整合之后的教学性质认识存在盲区;(2)在经整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出现误区。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其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是引导者,但不是掌控者,虽然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理解经整合的教学方法实践的性质和意义,实现丰富实践与枯燥理论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股新鲜的、强势的力量,在社会的发展中已越来越体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价值。与此同时,初中计算机教学应顺应潮流,不断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实践,才能促进初中计算机教育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祖苗。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及实践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02):111,113.

上一篇:雷锋的微笑小学生优秀观后感下一篇:员工试用期、转正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