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

2024-07-30

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精选2篇)

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 篇1

|导航电气 |给排水 |暖通 |建筑 |结构 |园林 |水利 | 电子样本 商易宝 广告 简易样本库 代理商专区

电子样本 工程求购 论文 图纸 软件 论坛 产品 | 企业 | 项目 | 找工作 | 展会 | 课程 | 期刊 | 城市规划 | 厂区规划 | 安全疏散 |

节能门窗 | 节能玻璃 | 会所 | 我的办公室电子样本 产 品 求 购 工 程 图 纸 论 文 软 件 论 坛 企 业 其 他甲方有话说 |

成功故事·体验分享 | 兼职俱乐部 | 消防设计 企业免费注册所在位置:CO.163.com > 网易建筑 > 论文库 > 正文

查看其他行业论文库:网易给排水网易暖通网易电气网易结构网易建筑网易园林网易水利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论文上传:viviar论文作者:贡宇您是本文第 457

位读者摘要: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文化的地区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自然条件构成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地区性是城市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城市文化生长于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中,它是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

关键词:城市滨水 景观塑造 文化再生

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文化的地区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自然条件构成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地区性是城市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城市文化生长于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中,它是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

和意图的体现,着眼于地区特色,创造城市文化,是对城市文化高层次的追求,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压倒一切的趋同性的压力,城市个性的觉醒。

芒福德曾说过:“未来城市的职责是充分发展地区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与个性”。近些年,许多城市对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都非常关注,但是如何在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同时,使城市景观又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是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一个普遍的难题。在四川省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没汁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引入了“文化规划”的概念,无论是在整体设计上,还是细部设计上,都注入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就本次规划中的“文化规划”内容作一重点介绍。

1项目背景

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上,南与成都接壤,北至绵阳,位于成一德一绵经济带中心,与周边城市均有高速公路联系,交通十分便捷。德阳市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成都平原就是各族文化交流和生产活动汇集的所在地,虽地处古蜀文化偏僻处,但又充满开放精神;古代蜀文

明的伟大发源地——三星堆,就位于德阳市西南广汉境内的鸭子河畔,此外,德阳还拥有如三国名将庞统墓、三国遗址落凤坡、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等文物古迹资源。

旌湖是沱江的支流绵远河流经德阳市区的称谓,它由南至北从德阳市区穿越,最窄处为250m左右,最宽为330m,具有城市景观与防洪的双重功能。本次旌湖滨水景观规划河段北起规划路——青衣江路,南至规划路——嘉陵江路,河段两岸滨水景观规划面积达350hm2。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滨水休闲绿地,其内容包括了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健身、游戏场、安静休息区和生态湿地,其功能设置充分考虑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保护)的不同年龄层次以及不同社会层次的需求。旌湖黄河路段至珠江路段为人工石驳岸,修筑整齐;黄河路以北、珠江路以南路段,尚为自然河滩与滩涂。水岸多为生产性用地,没有充足的亲水空间和良好的沿河景观。考虑到江河流水的涨落情况,岸线一律做成了堤坝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亲水性。除了黄河路以北地区和珠江路以南地区外,旌湖边城市道路与居住区已基本建成。对于现状建成区在规划中以导引性指标,进行控制和设计引导。

2规划指导原则

保护文物古迹,是对外宣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单纯就文物古迹而言,它像生物标本与化石一样,只具有给人们一定信息量的作用,毕竟仅是一个无生命的东西。作为空间艺术的建筑与城市环境,离开了内部的人文活动,存在的意义就显得较为无关紧要了。换句话说,只有在人的文化活动和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环境。所以,仅仅保护文物古迹以及民族建筑,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的“物化环境”去充实,并不能真正起到长期而有效地保护地方民族文化,并引导其健康发展的作用。

因而,木次规划小组在德阳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发掘保护、整治开展方面,进行了仔细、全面的工作,并与地方有关部门达成一致,确定了本次规划重点强调的德阳影响较大的文化内容,包括:古蜀国三星堆文明、三国蜀汉历史、以德阳孔庙为代表的儒家建筑文化以及古蜀道风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本土文化保护事例的分析,提出了在城市中心以“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带”建设,来代替西方城市结构之中的广场和绿地建设,从而改善目前复杂混乱的城市面貌,全面提高城市中心滨水区的环境质量。总的来说,针对城市人文景观规划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自然生态和入文景观敏感度的保护原则;

(2)局部设计与整体性的有机联系原则;

(3)滨水休闲空间地段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原则;

(4)人文景观的特色性和可识别性原则;

(5)滨水空间中以人为本的可达性和舒适性原则;

(6)人文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

3规划构思与总体布局

3.1 规划构思

“水在城中”是德阳市的空间特征之一,规划设计力图强调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滨水特征。在旌湖两侧安排了自然公园、文化娱乐、商业休闲、体育活动、人文集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城市中自然的山水,为市民和旅游者提供一个山水城市的景观环境,为城市规划一个文化绿带(Culture

Greenbelt)。整治河道水质,恢复水清,树绿、鱼跃的生态水体。再现并提升水乡滨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结合,水、街交融的注满活力与尘机的环境景观。具体来说,要做到:

(1)多元的功能复合旌湖滨水是全市公共活动的集聚中心。在包含行政办公、文化娱乐、金融商贸与会展多种功能的同时,强化市民公共生活活动功能。促使多元功能之间的互动,增强城市活力,使中心区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郁。

(2)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以人为本,营造高品质的文化环境为目标,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城市建筑群体与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滨水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21世纪的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

(3)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根据德阳山水城市和旌湖区地形环境特征,结合德阳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国内外城市中心建设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市中心形象。

3.2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1)功能分区

根据现状用地情况。结合滨水休闲空间地段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和人文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分为6大功能区,即:滨水休闲景观区、滨水商业景观区、体育运动景观区、绿化种植景观区、公共集会景观区及水上休闲景观区。

(2)总体布局

本着人文景观的特色性和可识别性原则,以功能分区为基础,以古蜀文化为底蕴,以创造尺度亲切宜人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为目标,设置了36处景点,景点名称都以诗化的语言予以表达,并以石刻、牌匾、楹联等形式反映出来,它们是:

三星堆文化区(青衣江路一凯江路):三星伴月、婆罗临风、象舞丛林、錾凿古石、金杖驮鱼、金生丽水、太阳礼赞、望帝春鹃、俚歌乐舞、日月宝镜、汤谷扶木、鸾鸟自歌。

蜀汉历史文化区(凯江路一长江路):蜀汉钟鼎、凤雏书台、三聚德园、雀台垂钓、唤鱼联姻,云台观日、翠竹亭楼、凝思花径。

孔子文化区(长江路—珠江路):神泉灵涌、彩虹飞地、竹径听箫、山水比德、琴台栖凤、明堂辟雍、乐水灵苑、秋云狭庭。

古蜀道文化区(珠江路—嘉陵江路):碧溪翠湖、高山仰止、落霞月潭、松潘叠溪、石海鱼乡、金雁睛澜、绿野水车、渔歌唱晚。

每个景点都以特定的地方文化为物质空间设计灵魂,并通过空间形态、细部设计、植物种植、活动引导等手段来表达与烘托,如:三星伴月

是旌湖北段上的3座绿岛,位于北公园月亮湾内,小岛规模不大,种植各类灌木与花卉,并在其上分别建雕塑“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爬龙柱”和“鸟身人面像”。水流激荡岸际。古朴的雕塑与生气勃勃的绿荫似乎在低声私语,三星堆文明的神韵在时间的长河中,似乎永远的延续着„„

婆罗临风 位于三星伴月对岸婆罗广场上,植有一棵移自鸭子河河畔的、高大的婆罗树(当地俗名,即马桑树),虬枝怒放,玉树临风,月夜别有一种清幽神秘,它与“三星伴月”共同形成旌湖36景中的组景——“三星伴月-婆罗”。

金生丽水 是珠江路北侧引旌湖而成的一个内湾,位于商业俱乐部旁,以地方石材于方寸之地塑造悬崖峭壁、险石暗礁,以细白石沙铺于水底,并制造间隔的人造波浪,水浪拍击声中,隐约有丽水河的千古之韵。

琴台栖凤 为比德广场之内一个临水高台,立意来源干孔子对音乐及“风鸟不至,河不出图”。本台主要设滴水喷泉和水晶浮雕墙,浮雕内容以体现历史文化为主,使游人更直观了解德阳的数千年文化与历史。

凤雏书合 位于黄河路桥北侧的凤雏书台,为纪念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冢、军事家庞统而设,书台周围广植青松、翠柏,并加奇石若干。景色优美,绿树婆娑,书台上设读书亭,整个书台为仿古型制。

蜀道古韵 设于北公园内,构思来源于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该设计利用仿古栈道的形式,通过栈道两侧一系列岩壁石刻,反映了自公元前316年秦襄王开辟蜀道以来,蜀地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走过的足迹。

绿水之车 在南公园靠嘉陵江路之侧,在儿丛翠竹之间,摆着几架农用水车。伴着淙淙的流水声,水车在悠悠转动着,川四平原—座座竹树环绕的农舍便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在历史长河中,让人感悟到悠悠蜀魂。

这些不同类型景点的设置,为城市人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环境空间。而这些活跃在高品位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民间娱乐活动,又吸引了前来观光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既弘扬了城市文化,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与这些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相适应,结合城市文化街道建设工作,在历史文化淀积较为深厚的街区,形成了部分形式与内容上与之呼应的过渡性城市公共空间,在方便休闲活动的同时,深化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城市的环境品位。

在景点设计中,为了强调各个地段的不同文化内涵,体现各个景区与景点的可识别性,特别设计了分别针对古蜀国三星堆文明、三国蜀汉历史、孔文化以及古蜀道风情4类特色铺地与栏杆。这些铺地与栏杆从图案、花纹、比例、材质各方面,突出了上述几种特色文化,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与地方性。这个思路得到了当地建设与文化部门的认同,并即将在一期工程中付诸实施。结语

198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对构成21世纪特征的重大世界挑战作出应答,就必须在发展中强调两个主要目标——发展中的文化尺度和人的文化生活”,“要在经济和技术发展中,将文化和人的价值恢复到中心的位置上来。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现代化带来了城市文化创新的契机,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应把城市看作一种文化存在,以自然为底蕴,理性地对待科学技术,使城市不仅成为人们生息的场所,而且是精神的家园。

论文上传:viviar 录入时间:2005-12-16

用户评论发表评论dsl308,您已登陆。

未登陆用户只能以游客身份发表评论,请您登录发表评论。广告销售:020-61210163-6客户服务:020-61210163-9About

NetEase联系方法客户服务相关法律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06

ICP证粤B2-20030235 跨地区ICP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粤002号

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 篇2

城市滨水景观区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也是展现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城市建设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 滨水景观遍地开花, 层出不穷, 但形式大都千篇一律, 毫无特色可言, 更不用说文化内涵了。如何规划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滨水景观, 使其与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相融合, 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 并在众多规划设计中脱颖而出, 才是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方向。我们不能照搬国外景观设计案例, 或单纯地追求现代感、时尚感, 忽略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的原则, 否则, 就会造就出一批毫无内涵、没有灵魂、没有可识别性的城市滨水景观。

莱芜市地处山东省中部, 古称嬴、牟, 春秋时期位于齐鲁两国交界地带, 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悠久, 人文资源丰富。莱芜市有保存完好、比秦长城还早400多年的齐长城, 有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勺之战”遗址, 有底蕴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 钢铁工业发达, 被誉为“绿色钢城”, 有缅怀先烈、建筑规模宏大的莱芜战役纪念馆, 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莱芜地方戏曲“莱芜梆子”和莱芜锡雕手工艺品。莱芜是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永久举办地, 有“航空运动之城”的美誉。莱芜独特的人文资源给汶河滨水景观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汶河发源于莱芜市钢城区的沙崖子村, 从市区穿越, 境内长65.5km, 接纳57条大、小支流来水。汶河滨水景观位于莱芜市汶河大道以南, 南临汶河水系, 西至污水处理厂, 规划面积为16000m2。该地段是滨河公园的带状亲水区, 是莱芜市滨水景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该方案以汶河滨水景观与莱芜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结合为基本出发点, 通过实地调研, 了解其区位、地形、地貌、植物配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采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对滨水景观区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构建不同的主题文化景观区,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大力彰显本地历史文化优势, 使其成为凝聚莱芜市文化的现代滨水景观区域。

一、规划原则

(一) 文化主题鲜明:

充分发掘莱芜的历史文化特色, 将富有莱芜地域特色的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 突出文化主题内涵。将滨水景观区划分为多个主题文化景观区, 在不同区域内融入不同的历史文化元素, 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同时深深感受文化的魅力。

(二) 规划设计合理有序:

在原有地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在保证满足其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合理设置景观小品, 使其既不失文化内涵又不乏趣味性。注重几个主题文化景观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做到既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 又实现景观区之间的过渡, 既不能混杂又不可显得太孤立。此外, 还要注重景观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三) 充分利用好滨水特色:

较之其他的景观规划, 滨水景观规划最大的亮点便是滨水。水是活的, 是流动的, 是富有生机的, 要充分利用水这一特色, 盘活景观规划中一些较难克服的地方。水就像是纽带, 将规划的各个区域蜿蜒地串联起来,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 都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都有绿水相伴, 都能感受到汶河的气息、温柔。

二、主题文化景观分区

根据汶河滨水景观区的规划设计需要, 结合莱芜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利用其地形、地貌特征、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代表元素, 以及主题文化景观的规划需求进行合理划分, 使各个主题文化景观区过渡自然, 相对独立又各有特色。主要分区自西向东, 依次如下:

(一) 嬴牟故事:历史文化景观区

在历史文化景观区, 有6个大小不一的连环圆形阶梯广场, 其中设置各色雕塑, 选用民间艺术品、常用的生活特有用具, 加上特定的时令节气内容来展示文化特色。通过对莱芜特色民俗文化的发掘和提炼, 取其精华, 重新构建, 融入设计当中。例如, 在圆形广场周边设置类似齐长城模样的展示墙, 将齐文化的展示图片贴于其上, 供人们欣赏。圆形广场周边的草地上设置了古色古香的水井, 时刻提醒人们, “吃汶河水, 系嬴牟情” (图1) 。整合莱芜的民俗资源, 打造“体验民俗特色, 聚焦莱芜风情”的文化景观区, 使人们在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能感受到民俗风情的亲切气息, 创造出集地方特色、传统风俗和现代都市气息于一体的城市形象, 增强市民的认同感。

(二) 革命光辉:缅怀先烈景观区

缅怀先烈景观区充分展示了汶河景观与革命战争文化的融合, 主题立意为“革命光辉、历史寻迹”。标志性的景观建筑便是仿锦阳关的阁楼。锦阳关是齐长城上的三大重要关隘之一, 依水而建, 斑驳的砖墙留下了战时的印记, 似乎在诉说着长勺之战时鲁国一鼓作气的显赫战绩。锦阳关见证了众多革命战役的光辉时刻, 选取它的原型塑造景观建筑, 体现了莱芜特有的历史文化, 让人们漫步在文化景观区的同时, 深深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英雄们 (图2) 。以局部改造为主, 增加滨水特色, 建筑本身与铺装色调一致, 与周围植被融为一体, 起伏错落、变化有致。交通线路组织合理, 平铺直叙与清幽小径相结合, 把重要的景观节点串连起来, 通过现代文化与革命历史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体现革命老区城市的特有活力。

(三) 绿色钢城:城市文化景观区

城市文化景观区主要讲述莱芜底蕴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及近代以钢铁为主导的高度发达的新兴工业。该景观区内的椅子、雕塑均为钢材所制, 让市民在休息娱乐的同时感受莱芜日新月异的钢铁工业。漫步其中, 便见一座钢制雕塑立于水中, 阳光照射, 影子映在水中, 亮光点点。雕塑名为“刚强”, 刚与钢谐音, 是由木质与钢质几何体组成的低头劳作后奋力挺身的人的形象。它既有钢的韧性又不乏木头的质朴, 贴切地表现了莱芜人民勤劳朴素的品质, 又有展望未来的意思。在花丛掩映中, 雕塑熠熠生辉 (图3) 。

(四) 航空之城:运动休闲景观区

在运动休闲景观区, 汶河潺潺流过, 此处展开景观布置, 自然地分割出小空间, 建亭修架, 满足游客休憩需求。同时, 亭内设有各色航模, 为热爱航空的市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使“航空运动之城”的观念根植于人们内心。市民唯有心系航空, 才能推动莱芜的航空运动事业发展壮大。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文化的载体, 是历史的载体, 也是保护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之一。文化是滨水景观的灵魂和内涵, 没有文化的景观是很难吸引人们去解读的。但是, 盲目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 粗暴地放置于景观规划中, 无疑是对文化的滥用, 也将产生景观设计的败笔。我们身处新世纪, 身边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各种信息, 我们必须学会筛选, 必须明白哪些是我们所需要的, 哪些是我们要放弃的。对于文化也是这样, 我们必须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将那些值得我们了解的文化加以传承, 使之成为适应这个时代变化的、大众能认可接受的、更能直观地表现出来的“再生”的文化。将“再生”的文化元素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 让人们在休闲、健身之时就能感悟这些曾被遗弃在角落, 或是太久没有接触的东西。结合“再生”文化设计文化景观, 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吕明伟, 赵鑫.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城市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 2004 (04)

[2]黄晓鸾.园林绿地与建筑小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田国行.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4]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4)

[5]徐文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6]孙寰.城市滨水空间的再塑造——南京市濠河风景旅游名胜区详细规划[J].规划师, 2001 (01)

上一篇:河津电视台征文下一篇:饮料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