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人生哲理

2024-07-28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人生哲理(精选6篇)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人生哲理 篇1

能力对公司领导人来说并不首要考虑因素,因为他们知道有时人品比能力更重要,老板或公司更喜欢那些有能力和品格的人。所谓能力决定你职场上的位置,品德决定你能坐多久!

一、忠诚——忠心者不被解雇

单位可能开除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1、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2、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

3、时刻维护公司的利益;

4、琢磨为公司赚钱;

5、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二、敬业——每天比老板多做一小时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公司挑选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公司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1、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2、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

3、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

4、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

5、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自动自发——不要事事等人交代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老板欢迎。

1、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2、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

3、先做后说,给上司惊喜;

4、学会毛遂自荐;

5、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6、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四、负责——绝对没有借口,保证完成任务

用于承担责任的人,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1、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2、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3、言必信,行必果;

4、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5、让问题的皮球至于你;

6、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五、注重效率——算算你的使用成本

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可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

1、跟穷、忙瞎忙说“再见”;

2、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3、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4、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

5、牢记优先,要事第一;

6、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六、结果导向——咬定功能,不看苦劳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企业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1、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2、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3、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4、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5、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七、善于沟通——当面开口,当场解决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1、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2、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3、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

4、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5、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鲜活的人生比陈旧的理念更重要 篇2

《〈论语〉选读》的教学从原先的资料匮乏,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经逐渐走入到了资料充实,相对成熟的阶段。如何处理文本与资料的关系,如何处理孔子思想与现实的关系,笔者在此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不能把《〈论语〉选读》按一般文言文来处理

一般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文本体裁和内容做不同的处理,或重人物形象的分析,或重意境情趣的分析。但在不同中却有着更多的相同,我们会花上很长的时间进行文本的浅层理解——翻译,以此来积累文言古词,了解文言句式,从而能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但是在对《〈论语〉选读》的处理上决不能停留在对孔子言论的解读上,实践性才是我们教学《论语》的重点所在。

我们从《〈论语〉选读》教材的编排特点大体也可以了解到教材编排者不想让老师花时间在对文本的浅层理解上。《〈论语〉选读》中每一课每一章都有译文,难懂的文言字词,涉及到的古人名等都有注释,每课后还有“相关链接”介绍后世学者对该篇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在这种编排下如果我们还要花时间去对文本进行详细解读,这无异于画蛇添足。

让学生能沐浴到孔子思想的光芒,感受到孔子的智慧,通过学习,激起他们内心向上、向善的潜意识,进而主动要求提升自我修养,这应该是我们重学《论语》的目的,也是每个教师应该去努力的方向。结合现实来解读《论语》应该作为课堂的重点。

二、对《〈论语〉选读》的解读不可太深也不能拔得过高

就最近几年开展《论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问题:解读太深和拔得过高。

《论语》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后世的学者大儒,皓首穷经,也不敢说吃透了孔子的思想,更不要说通过半学期的课程学习,通过老师的解读就能讲清楚孔子思想,何况我们语文老师对《论语》缺少深入的研究,大多数老师只是临时抱佛脚查阅资料,自己只能算得上一知半解,没有深入解读《论语》的能力,就没必要把本应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变成高深莫测的布道场。如果现在的我们也还在大谈特谈“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明显是罔顾事实;古人尊崇孔子为“圣人”,把他供奉在了神龛,如果我们现在也把他当做神明,那是不切实际了。读《论语》首先得剔除他“圣人”的光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人,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觉得孔子的思想是我们现代人高不可及的。

细读《论语》,我们从孔子与众弟子的交往中,最先感受到的是他有着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当他看到弟子表现优秀或学有所成时,他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他会以一种近乎感叹的语气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会在子贡能做到举一反三时,非常高兴地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诉往而知来者。”他会在子夏请教《诗经》后能领悟出“礼后乎?”高兴而又谦虚地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正因为孔子是人,所以他做不到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当他的得意门生颜渊去世后,“子哭之恸”,甚至悲痛地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讲究中庸之道的孔子会为自己的弟子去世而异常哀痛,这也见出了他的真性情。当众弟子侍坐在他身边时,他看到闵子骞“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在孔子的喜怒哀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些情感都是因学生而发,他绝不是后世被人画在纸上,接受膜拜的那个“孔圣人”。对孔子,我们毋需把他拔得太高,把他当作完人,当作“万世师表”。

三、对孔子观点不可全盘接受

我们得承认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中国人性格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有关“智”“仁”“勇”的一些论述,有关教育、交友、处世的观念的确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但有些观点应该根据我们现实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对待孔子思想的态度也要与时俱进。

对于交友,孔子强调“适可”原则,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朋友忠言相告,不听就作罢。这个原则在处理一般的意见分歧时是可行的,如若朋友所做之事性质恶劣,有违法乱纪的趋向,而他又一意孤行,作为朋友假如依然坚持这个原则,为了不自讨羞辱,而放任朋友做出产生严重后果的行为,这不仅害了朋友,而且自己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对于这种情况,真正的朋友一定要忠言相劝,这才是对朋友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治国理政上,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肯定道德的感化而否定刑罚的约束,这在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或许是适用的,但在现实社会,只靠道德的感化,是很难实现治国理政的目的。能被道德感化的民众必须是有“恻隐之”“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君子,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每个人都是君子,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君子。因此孔子的治国之道只能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期待,如若我们不结合实际盲目推崇,那么我们的社会可能会形成“好人吃亏,坏人得利”的病态。

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我们应该辩证地接受,不能言必孔子,把孔子的只言片语当作我们修身、治世的良方,毕竟孔子所处的环境与两千年后的今天有太大的差别。我们不能说孔子的言语到今日还是句句有价值,也不敢说孔子的行为到今日还是样样可以做模范。

如今不少人迷失了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正确的行为准则,淡化了传统美德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和引导,甚至摈弃了对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此背景下,教育学生从《〈论语〉选读》中学习为人的道理和处事的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交友观、事业观等方面能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但切不可泥古不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时代的变化,认真研读《论语》,去粗取精,与时俱进,找到孔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最好契合点,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养。

做市场:人品比产品更重要 篇3

春交会中,笔者作为广东省酒协酒饮招商采购团的营销顾问,参与了广东省酒饮采购团为诸多的广东酒类经销商进行产品引进的招商配对活动,即为一些欲进入广东市场的酒企与来选择产品的广东经销商进行牵线搭桥。

活动之前,为了迎接广东省经销商代表团并及早地展示企业,一些企业就主动地派车去重庆机场迎接包机而来的广东经销商。

有一个企业也派了一辆小汽车去接飞机。于是就有四个衣着普通的经销商(男)被安排乘坐这辆汽车。行驶途中,司机就问这几个是做什么产品经销的,几位经销商都谦虚地介绍自己是刚入行不久来学习的等等,听了之后,司机默然地扭过头去便再没有了任何言语。

那天的天气确实较热,这也是雾都山城的气候特色,况且又是近中午时分。由于司机没有开空调,车内较闷热,后座的乘客便脱了外衣,并不时地抖动着内衣(不过还是挺佩服司机的耐热功夫的)以示热意,其中一位广东经销商还用粤语和同伴调侃说看过一会这个司机是否开空调。在进入城区的隧道时,由于堵车且时间长达30多分钟,加之空气不流通,开车窗已不能降有效降低车内温度,车厢内的温度更加显得闷热而使人更显烦燥,但是,几位经销商依然没有一人提醒司机开空调而司机同样依然没有开空调的表示。

就这样在沉默中到达了下榻的宾馆。

随后,车上下来了四位广东省酒类经销商中的大鳄:其中,有年销量达7个亿及10个亿以上的经销商,也有强势的渠道商。事后,他们告诉我,当时不直接和司机要求开空调就是要看看这个司机是不是以貌取人,是不是个有心人以及是如何对待他们这些“准经销商”的;对于他们来说,生意做得越大,在选择生意伙伴就是更加要看人品,因为他们做的已远远超越了一个城市区域市场的规模,也不是短期的草草合作的炒货窜货行为,而是长期稳地品牌运营市场。对于一个好的生意伙伴,他们甚至于会出资帮企业打造产品和市场。

接下来的事就可想而知了,任凭这家企业在招商推荐会上的大肆渲染,这几位前来挑选新产品的经销商始终听而不闻,不为所动。当然我们不排除企业可以通过其它的经销商取得进入广东市场的机会,但是进入广东市场的一次良机就这样在眼前悄然消失,笔者甚觉可惜!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

用一句在营销界流行的话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也许有人说,对于经销商而言,经销商只在乎产品和政策,只要有钱赚,哪里会在乎那么多的其它因素。在此,笔者认同经销商要的就是赚钱的说法,因为经销商钟情于新产品就是因为新产品的市场价格不透明,可操作空间大,但是,笔者更认为,对于上等级的大经销商而言,他们的资本也远超过一些酒企,要的更是快乐地赚钱、上规模地赚钱。

对于上述企业司机的做法,在这样一件小事的处理上,可以说仅仅是为了工作应付,同样,企业也没有把这种和经销商的接触当回事,更不用说对广东市场的人文环境、生活习惯有所研究关注了。

广东酒业市场的潜力及市场容量早已是酒业内所共知的,且对于新产品、新品类的包容性极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寄希望与广东市场,以主流的中档白酒为例,大都希望能够象皖酒王、稻花香、古绵纯、小糊涂仙、诸葛酿等品牌一样能够一年销售2亿元以上赚个满钵。

众所周知,经销商是企业和市场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但是,招商难是企业所共知的,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经销商同样是企业渴求的上帝。我们同样看到很多的酒企在用了各种营销招商措施、设点进行人员招商、花费了大把的广告费等之后却依旧难以到满意的渠道商家;当然,招商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产品本身的如包装、口感、价格定位等;也有企业的市场支持政策原因等等。

以上述案例中的企业为例,据广东酒协常务副秘书长及流通会长李唐介绍,有的厂家(包括上述案例这家企业)在广东派驻的招商人员认识的商家比他还多,但是,商家不接受又有什么用呢(当然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而通过上述案例,我们更加清楚,企业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开发新产品重要,营销措施也重要,但是,企业的老板及员工的素质人品更重要,尤其是和客户有直接接触机会的员工;而这恰恰是诸多企业所忽略的地方。因为,人品是无时不在的,做事的风格是做人理念的体现,而员工则更是企业的形象代言。

此外,正如上述的大鳄级经销商所言:产品不足可以修改,人品出了问题,怎么修改呢?而这决非是经销商在玩理念,因为,产品是由人造的,政策是由人制定的,市场是由人管控运营执行的,你说,人品不重要吗?

是啊,人都是情感动物。除了好的产品和市场政策之外,企业,你又该如何感动你的经销商呢?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哲理故事 篇4

弱者的心理,就和蜗牛的心理差不多,对于挫折总是下意识地逃避。但是人生的某些挫折是不会因为你的逃避它就消失了,相反,它恰恰是因为你的逃避而显得更强大。所以,碰到挫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自己强大了,挫折才能显得微不足道。

这是发生在美国家庭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妈妈,她有一位读高中而且网球打得很好的女儿,名叫索菲亚。有一年,学校举行网球联赛,索菲亚信心十足地报了名,满怀着夺冠的希望。

比赛前,当索菲亚查看赛程表时,发现第一场和自己比赛的竟是曾经打败她的高手,她很是灰心,开始垂头丧气起来。

“这次可能连预赛出线的机会也没有了。”

妈妈看见女儿如此绝望,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她脑子一转,对女儿说:“你想不想把那人打败呢?”

“当然想呀,不过她上次把我打得很惨,我们的实力相差太远了。”

“我有一个方法,如果你照着我的话做,你便能赢这场比赛。“

“真的吗?请妈妈快点告诉我好吗!”

“你现在闭上眼睛,回想以前你打网球时最精彩的一幕,把那过程从头到尾重演一次,好好地感受胜利的滋味。”

索菲亚照着妈妈的话做,刚才脸上的绝望不见了,换来的是精神焕发。改变了面对比赛的.态度,让她充满了信心和活力。

比赛开始了。索菲亚信心百倍地踏上球场,施展浑身解数,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顺利地赢得第一场比赛。比赛结束之后,女儿兴高采烈地冲向妈妈。妈妈说:“你打得很好呢!”

“全靠妈妈的指点!坦白说,我最初听到时觉得有点怀疑,没想到那么有效!”索菲亚兴奋地说着。其实,这就是信心的力量。

信心的力量能让自己的表现更好吗?当然可以。当做一件事时,你可以重复地告诉自己——“我能做到!我能做到!我能做到!”这样,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会呈现的出最佳状态:进取心更强、注意力更为集中、更大的力量、更多的精力以及追求胜利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好问题永远比答案重要人生哲理 篇5

我们永远有问题,但永远只能有少数人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提问变得越来越难,答案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始终,人类文明的进程本质上是解决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与人类之间问题的过程。智力的提升,科技的发达,文明的进步,先进工具的运用,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本身包含的一个悖论,随着我们对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以及解决,得出的每个答案都会孕育出新的问题。使用的工具越多,答案也就会越多,相应的问题也会更多。因此,凯文﹒凯利说“科学作为一种手段,主要增长了我们的无知,而不是我们的知识。”

人类的所有学问都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但过去人们往往把追求答案看得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其实,随着超级智能时代的到来,发现一个好问题比得出一个答案更有意义。不是有人说吗,“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过去的例子也对此有充分的说明和佐证。就像爱因斯坦小时候问自己“假如和光线一起旅行,你会看到什么?”这个问题开启了相对论、质能方程E=MC2以及原子时代。提出一个好问题比找到一个答案更难,更对认识事物有帮助。所以,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答案可以错,但问题最好不要错,答案错了可以修正,问题错了一切全错。同时,我们还看到,平庸的问题只能有平庸的发现,深刻的问题才有伟大的发现。

发现问题并不比找到答案容易。问题是引领我们学习和思考的灯塔;问题是激励我们研究和实践的向导;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起点;问题是知识体系的连结点;问题是促进我们思考的引爆点;问题是寻找答案的关键点。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发现不了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只有找到了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循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所以说问题是先导,从这个意义上看,问题导向不失为一种绝好的方法。

问题比答案更有力量,这里的问题不是普通的问题,而是具有深度的好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深刻的好问题呢?有人对好问题作了这样的概括。

一个好问题,不会只有一个答案,值得深入探究,拥有很多答案,而且答案中又包含新的问题。

一个好问题不能被立即回答,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时间沉浮,经过几代人的探求,或有阶段性的答案,或一直在探索中,迷一样的存在。

一个好问题总是挑战现存的答案。好问题会超越过现有的答案,反推出更深入的回答,得出新的答案。

一个好问题出现时,睿智的人一听就特别想回答,但在问题提出之前,不知道自己对此关心。好问题给人回答的兴趣。

一个好问题与能否得到正确的答案无关。好问题的提出,起先并不关心是否有正确的答案,对着答案找问题是低智能的人玩的游戏 。越是当下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才越深刻、越有意义。

一个好问题会创造新的思维领域。好问题开启新思路,没有好问题难有新思路,这是事物发展的逻辑。

一个好问题是科学、技术、艺术、政治、商业领域中创新的种子。好问题促进创新,没有问题种子,创新会停滞不前。

一个好问题会重新构造自己的答案。就像好问题不只一个答案一样,好问题同样会重构自己的答案。好问题不同的问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一个好问题是探索、设想、猜测,是能带来差异的分岐。面对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得就包含这层意思。

一个好问题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既不愚蠢也不显易而见。已知的问题不再是问题,未知的问题实在太多,若过于超前,很多人会不知所云。好问题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如同碰到合适的人一样,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不早不晚正好。

一个好问题不能被预测。能被预测的问题都是比较低级的问题,而高级的问题总难被预测。

一个好问题是机器将要学会的最后一样东西。计算机的诞生,网络的出现,度娘给我们准备了太多的答案。那个会下棋的以5:0大胜欧洲冠军阿法狗,背下了很多棋谱而且会灵活自如的.应用,但他致命之处,就是不会提问题。人工智能机器人要攻克的就是会问问题。

一个好问题代表着受教育的头脑。好问题不是谁都能提出来的。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提出的问题越高深。聪明人提出伟大的问题,愚蠢人连问题也提不出。问题面前人的差别一目了然。

一个好问题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这可能是物与类聚的一种翻版。马太效应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好问题带来更多的好问题,不好的问题也会带来很多不好的问题。

我们强调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是说,答案不重要。毕竟解决问题最终还是靠答案。我们说问题重要是从剖析事物这一角度出发的。正确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接触事物→了解事物→深入事物→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结症→寻找方法→解出难题→得出答案。科学的认识论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获得规律、把控事物、得出结论的不断循环往复递进。答案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结果。

自主:能力比名分更重要 篇6

从对一汽奔腾自主度的质疑到关于上汽荣威是不是自主品牌的讨论,再到今天MG荣获自主品牌年度车型大奖,短短5年时间里的这种巨大变化,不是一种对自主品牌的妥协,而恰恰体现出中国汽车对自主品牌认识的升华。

质疑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奔腾借用了马自达的多少东西?风神从爱丽舍身上汲取了多少营养?

荣威和名爵从外到内就是一款完整版英国车!传祺的内脏有阿尔法?罗密欧的基因而外观又有点形似凯美瑞,北汽的自主品牌先是传言用索纳塔平台后又改用购买萨博等等。虽然这些品牌的所有权完全归中方所有,连一点外资的成分都没有,但中国人传统的情感因素总是对外国的基因耿耿于怀,认为外国的东西破坏了“自主”二字的神圣性。打个通俗的比方,只有自己生的才叫儿子,领养的不能叫儿子。

确实,从生理角度讲,领养的不叫儿子,因为其血液里没有你的基因。但从法律角度讲,他就是你的儿子,你对其有法定的监护权和抚养权,他对你有赡养权和继承权,作为儿子的权利义务一项都不少。而且,领养的儿子不一定比亲生的儿子差,关键在于你有多大能力去塑造他,自主品牌的道理也大抵如此。

一个车型,其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需要不断的升级换代,以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固守一个车型,不敢也不能去改变他,无论其出生多么高贵多么纯粹,都不能永远成功。而且车型和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人的基因是改变不了的,而车的基因最终是可以改变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能力。所以笔者认为,自主的能力其实比自主的名分更加重要。奇瑞和吉利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只有当他们有能力自主推出适应市场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后,才成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今年参加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的奇瑞瑞麒G5和吉利帝豪EC8,实现了自主品牌品质和档次上的跨越,受到众多评委的肯定,说明自主能力的巨大提升能够为自主品牌逐渐注入高贵的基因,从而助推自主品牌产品向中高级车市场挺进。

上汽荣威也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买来的荣威750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风浪,但上汽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的荣威550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自主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地,MG6已经在很多地方体现出中西合璧的混血儿特征,而今年广州车展上推出的全新MG3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广汽和北汽在内的已经和正在推出自主品牌汽车的大型企业集团,他们在多年的合资实践中所学习到的东西正在转化成为系统的自主能力,他们的加入将使中国自主品牌阵营更加强大。

五年前,当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才百分之十几时,《汽车观察》杂志勇敢地推出中国首届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本人也勇敢地预测:最多5年,中国自主品牌必将超越欧美和日系品牌,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结果是,去年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就超过40%,排名跃居第一。那么,本人不妨再大胆预测一下,“十二五”之后,中国车的市场份额必将超过所有洋品牌的总和,成为市场的真正霸主。而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自主名分不再是争论的话题,而自主能力的发扬光大必将发挥其决定性的作用。

刘小勇,汽车观察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全国超级卡车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和编辑学专业毕业,双学士。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理事,担任过国内多家年度车型测评机构的媒体评委和国家政府采购汽车招标的专家评委。

上一篇:2016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下背诵篇目下一篇:北外法语专业本科所有课程及教材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