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2024-07-26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精选8篇)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篇1

实验报告本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实验一 基本操作

实验二 血糖测定

实验三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实验四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五 凝胶层析(分子筛层析)

实验六 饱食和饥饿对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 实验七 血清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八 分离纯化基因组DNA

(一)实验九 分离纯化基因组DNA

(二)实验十 PCR

实验十一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

实验题目

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4.实验数据及处理(或实验现象及分析)

5.结论

6.讨论

《生物化学实验》

预习与原始记录本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实验一 基本操作

实验二 血糖测定

实验三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实验四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五 凝胶层析(分子筛层析)

实验六 饱食和饥饿对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 实验七 血清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八 分离纯化基因组DNA

(一)实验九 分离纯化基因组DNA

(二)实验十 PCR

实验十一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

实验题目

1.预习报告

1.1实验目的1.2实验流程

1.3 预计结果

1.4注意事项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篇2

初中学生在实验活动中, 积极性高, 好奇心、参与意识强,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好动爱玩, 自控力差, 注意力不容易较长时间集中, 实验过程中喜欢动手而懒于动脑等。因为绝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学生数量较多, 使得实验教学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热闹而无序, 甚至教师难以掌控。这不仅降低了实验教学效率, 而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如何既能充分调动、鼓励学生勇于实验、大胆操作、积极探讨, 又能使课堂教学收放有序, 营造良好的实验课堂科学研究的教学氛围? 除了加强学生实验课的课堂教学管理等措施外, 笔者进行了“精心编制实验报告、促进有效实验教学”的积极尝试, 从以下方面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自编实验报告案例及评析

实验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观察和鉴定性实验、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独立完成的探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等。不同实验课, 实验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 概括起来, 包括如下方面:①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 ②巩固和深化习得的知识, ③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⑤学习水平的诊断性测试。因此, 不同的实验内容, 教师编制的实验报告风格也不尽相同。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不系统阐述, 只列举如下案例简单说明。

(一) 观察鸡卵的结构

【活动目标】 (略)

【活动准备】 (略)

【程序和方法】

1.取一个鸡蛋, 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 说明卵壳对 其内部结构有__作用。

2.将 新鲜的鸡蛋浸没在约 40℃的 水中 , 观察到__ 现象, 这样的结构对胚胎发育有__意义。

3.将 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 , 用镊子将破裂的卵壳连 同外壳膜去掉, 观察到卵壳下面的__和__, 气室在胚胎发育的过程的作用是__。

4.将 蛋壳磕打出一条裂缝后用双手掰开 , 将蛋清和蛋黄 一块轻轻地倒入培养皿里, 观察识别鸡蛋的主要结构。

5.根据观察和阅读内容, 填写下列表格。

6.雏 鸡是由__发 育而来的 , __和__能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交流与反思】

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出雏鸡吗? 为什么?

该实验报告对促进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1) 实现实验内容和教师授课内容的良好整合, 体现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2) 以填空、填表题和问题的形式, 引导学生关注观察和实验的重点内容。 (3) 教师对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小组同学通过自主学习, 即通过阅读教材、观察、讨论, 获取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知识。教师设计的知识表格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的目的性与实效性, 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引导作用。 (4) 交流与反思的问题, 为学生利用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指导个人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报告本身起到了评价和检测的作用。

(二) 观察人体的几种组织

【活动目标】 (略)

【活动准备】 (略)

【程序和方法】

1.制作脂肪细胞的临时装片。

(1)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2) 用解剖针或镊子在鸡腿上挑取少量脂肪组织涂抹于生理盐水中。

(3) 滴一滴染液后盖上盖玻片。

(4) 低倍镜下观察脂肪细胞。

(5) 绘制脂肪细胞轮廓图。

2.观察基本组织永久切片。

(1) 你观察的永久切片分别是__, __, __, __。

(2) 将你观察到的组织永久切片简单分类, 可以分为四类, 分别是__, __, __, __。

(3) 你观察的同一种组织中细胞形态__, 结构 __, 推测它们的功能__。

(4) 观察中发现不同组织, 组成它们的细胞的形态__, 推测它们的功能__。

【思考与讨论】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组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细胞的分化。

2.尝 试用概念图的方式 , 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相关 概念。

该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 即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讨论, 自主构建组织和细胞分化的概念。这份报告的设计体现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教学设计, 具有以下特色: (1) 选择鸡腿作为实验材料独具匠心。有以下好处:①鸡腿作为常见的学生喜爱的食物, 能引发兴趣, 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②鸡腿中的不同组织, 如肌肉、骨、脂肪、皮肤容易区分, 能引发学生对宏观上的差异和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兴趣与思考, 从而乐于观察。③先让学生选取脂肪组织制作临时切片和观察, 也是教师的独具匠心之处, 因为脂肪组织本身容易引发兴趣, 同时细胞容易挑取制作装片, 细胞结构典型, 容易观察,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帮助学生理解组织的概念。 (2) 学生在观察脂肪组织的基础上, 会对鸡腿的其他部分, 如肌肉、骨、皮肤细胞产生疑惑和兴趣, 教师巧妙地安排了学生继续观察其他几种组织永久装片的教学环节, 既能解决实物观察时间上的限制和操作上的困难, 又能让学生对这些看起来很微观的结构有宏观上整体认识, 同时通过报告中点拨性的问题, 边观察边思考, 理解组织的概念。不同组织归纳设计则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 师生共同对四种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针对本节课出现的概念名词多、容易混乱的困难, 教师最后设置的让学生绘制概念图的作业, 进一步巩固归纳课堂上习得的内容。由此可见, 该报告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很好的学案, 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自编实验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如何参考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报告手册, 编制适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实验报告?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 编制或改编报告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一) 报告内容难度要适宜。

利用实验报告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 报告内容在具有实验操作的指导性、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导向性和实验能力的评价性等作用的同时, 难度要适宜。过难会让学生因感觉完成报告的沉重负担而产生抵触情绪。报告内容容量最好能随着实验内容的完成而在 课堂上完成, 或者课下只用少量的时间完成, 不加重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 报告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报告往往会有如下栏目: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思考与拓展等, 这些内容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但是, 在体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自编的实验报告, 在细节上要有自己的特色, 即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换句话说, 能体现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应蕴含于实验报告的设计中。比如把某实验活动设计为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原理中的难点怎样体现和突破?实验方案某些环节, 如实验结果的纪录方式等是否由学生自行设计? 实验步骤中哪些环节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性步骤, 怎样引起学生的关注? 若是多个探究性问题, 彼此之间该有怎样的铺垫? 实验报告中怎样体现对实验所获取知识的考察和巩固? 实验报告中哪些环节能体现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检测?等等。如果教师在设计实验报告时适当地考虑了上述系列问题, 则教师的主导作用蕴于其中。

实验报告是教师编制的一份学案, 能够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在报告编制过程中, 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充分参与实验和研讨的时间与空间;报告各个环节内容的难度上体现递进性和层次性, 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 实验课的课后反思和实验报告的修正。

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如教师或学生实验提前准备时间是否影响到实验效果、实验器材是否为最佳匹配、 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实验课后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收放是否容易出现问题?可能有哪些安全隐患?学生报告完成情况如何? ……根据这些情况, 教师要对试用的实验报告进行修正, 使其成为日渐完善的教学积累资料。

三、自编合理的实验报告能使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 进行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编制合理的实验报告, 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 充 分 调动 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和 主动性 , 实 现 实验 课 堂教学的高效有序。

1.督促作用和养成教育。因为报告难度适宜, 主体内容要求学生尽量课上完成, 下课后教师查收、批阅报告。有任务驱动, 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 会认真关注老师所强调的实验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间隔空隙时间里, 认真阅读报告的内容, 并积极思考, 避免闲暇时间做与课堂无关事情而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 同时养成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实验多为小组合作实验, 报告内容不仅给学生实验以具体指导, 而且任务明确, 促进小组同学在良好分工基础上的高效协作, 同时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往往由浅入深, 利于不同层次同学发表意见, 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课上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会督促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 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流畅 , 促进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或“在学科学中做科学”, 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生物学单元课题的教学, 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有关的观察或验证实验, 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上述案例中的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 是教案和学案的综合。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 和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结合报告, 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 积极思维, 动手动脑, 体验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勤于实验, 乐于探究。

(二) 提供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的有效方式。

由于报告的编制给了学生充分展示技能和思考的空间, 因此, 报告本身对学生有很好的评价作用。也因为, 在合理的引导下, 绝大多数同学的报告完成得很出色, 教师通过精心批阅和指点, 实验报告的反馈不仅能给学生切实的评价和修正, 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总之, 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大胆尝试和开发实验内容, 摸索出最佳实验教学和实验实施方案, 精心编制每一个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生物实验课堂就能落地生根, 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就能高效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篇3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建议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2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基于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曾有不少同仁对当地的实验教学进行过一些调查,也曾撰写过相关的调查报告。我们在研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问卷的内容更加充实,参与面更加广泛,被调查者更具有代表性。同时,我们还力图以教材编写的特点为突破口,结合调研的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教材的下一步改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1 调查背景

重庆市从2010年9月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我市现行人教版、苏教版两种高中教材,其中化学实验的内容都比原教材丰富。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不少学校在实验教学时尚存诸多困惑,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加强新课程在重庆的推进,全面了解重庆市实验教学的实施现状,特面向全市大多数区县和学校开展了题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开设情况调查》的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比较客观地了解我市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实施的现状。重庆地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游,教育发展现状也居于全国中等水平。所以,我市实验教学的现状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验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的研究成果也能在一定程度对其他省市的化学教育、教学的开展和决策提供参考。

2 调查过程

调查内容涉及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实验的认识、实验室规模、药品和器材配置、实验人员数量及其待遇、实验管理、实验课开设、重难点实验搜集等23个题目。问卷由区县教研员、直属学校教研组长组织教师独立匿名填写,调查组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19份。参与本次调查的学校有市直属中学、市级重点中学、区县级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等。因此本次问卷调查覆盖面广、回收问卷样本丰富、数据真实可靠。在认真统计的基础上形成了较详实的统计数据,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3 调查结果

为了增强本次调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精心设置。现将所设置的问题按其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试图呈现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1 实验开设现状

实验开设现状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可知,现行教材规定的实验开设率小于50%的学校近40%;学生实验开设得很少或完全没有开设的学校占1/3;70%左右的教师反映很少开设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开设状况不佳不是因为学校的实验条件,而是教师觉得教学时间不够、嫌麻烦,反映出这两种情况的教师共占80%。

建议各学校可增加高一上学期的课时以保证实验的开设;定期开放实验室,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2 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学校相关领导对实验管理的重视程度、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师资等情况、教师对教学的主观看法、教材的编写体例及难度等因素将直接决定客观教学行为,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设置了相应的问题。

3.2.1 学校对实验教学的管理

有关学校对实验教学管理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认为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重视且规范到位的比例不到30%,说明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这是导致实验教学难以落实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 实验设备配置及师资状况

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师资状况如表3所示。近一半的学校实验室只有2~3间,实验员也多为2人;虽然专职实验人员的工作计算工作量,但84%的被调查者反映任课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基本没有计入工作量,2/3的教师认为实验条件、药品、仪器配置正常。按《重庆市普遍高中化学实验开设要求》的规定:19个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2间化学实验室和2间实验准备室及2位实验员;36个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3间实验室和3间实验保管室及3位实验员(大规模的学校可以按每12个班多1间实验室的比例增加实验室和实验保管室)。而被调查的学校其各种实验条件及人员配备还没有完全达到此要求。

因此,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中学实验室配备标准,增加实验员人数及提高其收入都是当务之急。有条件的学校应多开展数字化实验。

3.2.3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主观看法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主观看法如表4所示。大多数教师认同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但仍有39%的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限。近90%的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有兴趣。在做演示实验前,35%的教师上课前只用心准备重难点实验;58%的教师认为“已有实验经验,把药品凑齐就可,不需课前详细准备”,即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上课时有34%的教师完全自己做演示实验;55%的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做实验。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所花心思不够,多为应付、交差了事;55%的教师觉得学校开放实验室最大的障碍在于教学管理的困难。

3.2.4 教材编写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为了从教学层面更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一线教师对教材研究的水准、了解当前教材实验设置的科学性、层次性是否合理等情况,我们还设置了以下问题:现行教材的实验内容设计和安排是否合理?现行高中教材中的疑难实验有哪些?您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在回答上述问题时,教师们普遍反映:

现行教材对实验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比较合理。教师们总结出现行教材中的疑难实验共28个,如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石蜡油的分解实验等。主要意见和建议为:①应该把“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分开,规定必须做的学生实验,设置相应课时,保障学生实验能够落实到位,避免学生实验只由教师演示的现状。②由于我市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选修六《实验化学》,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或开设部分选修六内容,因该教材实验内容设置和安排更完整、系统、科学;建议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在每个模块教学中都安排几个重点学生实验让学生来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否则会出现新教材实验增多,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反而减少的窘局。适当增加“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强化实验设计,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 结论与建议

明确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从而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整体质量。

4.1 结论

第一,普通高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基本能够保障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因近几年各区县通过调整高中布局、申报重点高中等途径,加强了普通高中的硬件建设,实验设备得到充实。94%的教师都认为学校现有实验设施及药品配置能够开设绝大多数的高中实验,只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再稍增加一些仪器药品就可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第二,学校对实验的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及教师参与实验管理等制度还有待加强。部分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到位,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且实验人员的待遇还有待改善、任课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等工作量还有待进一步认定。同时,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亟待加强。

第三,当前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部分地区实验教学开展的情况甚至不如课改前。究其原因:唯分数论的思想在教师中根深蒂固,导致教师的意识不到位;通过播放实验视频来代替现场实验的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4.2 建议

第一,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教师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改变当前分数至上的不良导向,进而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角度、全方位来评价教师,如把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切实减轻教师和学生过重负担,使教师有精力将其重心放在实验教学研究与应用上,使学生有意愿参与更多的实验体验。

第二,建议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高中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实验培训,以提升其素质和能力。部分相关人员虽然已经参加过市、区和校级培训,在理念上已认同新课程的体系和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甚至把实验当成负担和麻烦,而淡化和削弱实验教学。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更多相关人员乐意从事实验教学和研究,开全、开好化学实验,从根本上促进教学。并建立建全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真正做到让培训者学有所获、获能致用,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建议在考核时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考查培训效果。

第三,建议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对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类,并明确开设要求。高中新课标[1]没有明确对学生实验进行分类,本意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探究。但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课标和教材没有明确分类(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而造成学生实验开设率比原来还少。针对这种现状,建议相关部门,对现行各本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类,明确要求,甚至可以像化学1和化学2那样明确规定哪些实验为学生实验,哪些为演示实验。同时,各省市(或地区)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经济条件、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要求,并印发到一线教师手中,人手一册,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基于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建议在制定教学要求时应本着教学难度适中、实验数量合理、实验原料环保、突出重难点实验等原则。总之应以扭转当前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利局面作为制定教学要求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才能准确定位,才能确保和促进高中化学实验保质、保量的开设,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

此外,建议一线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些适合大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化学校本教研,特别应做好化学课外实验,从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益补充,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加强对重难点实验的研究。

参考文献: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篇4

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过程(见书P47)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

化学实验报告 篇5

盐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种类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联系与区别,找出产生其现象的原因。

实验仪器:

试管11支、不同测量范围的精密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

待测试剂(C=1mol/L)11种: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酚酞、石蕊

实验过程:

一、测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1:NaCl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2:KNO3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3:NaSO4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7

实验现象:

二、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4:Na2CO3

实验步骤: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5:CH3COONa

实验步骤: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淡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9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6:Na2S

实验步骤: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三、测强酸弱碱盐的PH

待测试剂7:NH4Cl

实验步骤: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淡紫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7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8:(NH4)2SO4

实验步骤:(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3.5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9:Al2(SO4)3

实验步骤: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2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0:FeCl3

实验步骤: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1:Cu(NO3)2

实验步骤: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注:本实验中所有PH均按室温25℃情况下测得)

盐的种类化学式PH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6.4弱酸性

KNO36.4

NaSO46.7

强碱弱酸盐Na2CO314碱性

Na2S14

CH3COONa9

强酸弱碱盐NH4Cl7中性

(NH4)2SO43.5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21.5

从上表可推知: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大部分显酸性。

实验反思:

1、不同类型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发生了水解。e.g.

①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显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

③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没有发生水解,C(H+)=C(OH—),PH=7(25℃)

2、经对照书本提供的实验结果:

“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则此实验存在误差:

a.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由于配制溶液的水并不完全是纯净水,而是经过氯气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H+,离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显中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浓度偏小,结果不准确;

②不在PH试纸测量范围之内,使其不能准确测得PH。

3、同种类型,离子组成不同的盐,其溶液虽然酸碱性一致,但具体的PH还是有差别的(除显中性的强酸强碱盐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该盐水解后生成的弱电解质的酸碱度有关。对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碱的碱性越弱,越难电离,C(OH—)越小,因而C(H+)越大,酸性越强;对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难电离,C(H+)越小,因而C(OH—)越大,酸性越强。

4、实验时,先用酸碱指示剂大致估计酸碱性,再用精密PH试纸测量的`原因:各种不同的精密PH试纸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必须在其测量范围之内才能较准确的测出溶液的PH。

5、在测Cu(NO3)2、FeCl3酸碱性的时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石蕊的原因:

①石蕊的酸碱测量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测量的误差,而甲基橙的范围小,且由理论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测量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减小误差。

②FeCl3是黄色溶液,Cu(NO3)2是蓝色溶液,加入紫色石蕊后显示出来的颜色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其酸碱性。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 篇6

生物传感器 与测试技术

课程名称 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姓 名 徐梦浙学 号 专 业 生物系统工程指导老师 王建平/叶尊忠

一 热电偶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调理电路,熟悉调理电路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了解热电偶特性曲线;

2.观察采集到的热信号的实时变化情况。 3. 熟悉热电偶类传感器调理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所需仪器

四、

myDAQ、myboard、nextsense01热电偶实验模块、万用表

注意事项

五、在插拔实验模块时,尽量做到垂直插拔,避免因为插拔不当而引起的接插件插针弯

曲,影响模块使用。 六、禁止弯折实验模块表面插针,防止焊锡脱落而影响使用。 七、更换模块或插槽前应关闭平台电源。 八、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热电偶的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

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九、本实验仪采用的电偶为K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

十、实验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半导体感温元件,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性实现测温。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0-1(a) 图50-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

十一、实验步骤:

十二、关闭平台电源(myboard),插上热电偶实验模块。开启平台电源,此时可以看到

模块左上角电源指示灯亮。

十三、打开nextpad,运行热电偶实验应用程序

十四、查看传感器介绍,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温差与热电势之间的关系。

十五、在特性曲线页面。选择不同型号的热电偶观察各型号热电偶的V-T,在测温曲线的

下方,手动模拟产生热电势的.值,观察测温曲线。

十六、在实验内容页面中了解实验的内容、操作方式和过程

十七、在仿真页面任意改变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和运算放大倍数,记录E(T,T0)和

冷端温度仿真的输出值E(T0),将数据填写到热电偶温度手动测量表中,查表计算热电偶的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 十八、在测量页面

十九、选择实际接入的电阻

二十、在nextsense01中,用杜邦线将R2 R4链接到运算放大器上。

二十一、调零。将A、B端用杜邦线短接,调节模块右侧下方的电位器,对放大器的输

出Vout进行调零。 二十二、测量。选择K型或者J型热电偶其中一个,连接到A、B两端,在自动测量页

面,点击页面上的开始按钮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将热电偶放置到热水中记录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范围至少30度)。 二十三、在nextpad页面中,点击页面右上的数据保存按钮,选择保存的表格,进行数

据的保存。

二十四、数据及结论(绘制数据点散图,建立回归方程,分析灵敏度和线性误差)

冷场温度 热电偶输出电势(uV) 20.64 3543.21 20.65 3500.6 20.65 3731.66 20.65 3730.34 20.64 3797.56

测量点温度

87.59 86.81 91.08 91.06 92.3

温度差 66.95 66.16 70.43 70.41 71.66

20.64 20.65 20.65 20.65 20.64 20.65 20.65 20.66 20.66 20.65 20.66 20.65 20.66 20.64 20.66 3815.1 3561.15 3491.3 3509.37 3463.48 3472.74 3514.91 3535.65 3585.15 3601.62 3544.6 3443.76 3421.89 3410.39 3461.66 92.62 87.93 86.63 86.97 86.11 86.29 87.07 87.46 88.38 88.68 87.63 85.76 85.36 85.13 86.1

71.98 67.28 65.98 66.32 65.47 65.64 66.42 66.8 67.72 68.03 66.97 65.11 64.7 64.49 65.44

结论:

对高一化学实验报告册的几点质疑 篇7

一、实验内容不要重复设置

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下同)出版的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的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中的制取氧化铜部分,主要是为了巩固初中学习的过滤与蒸发的有关基本操作技能,当然也考虑某些贫困地区初中不具备实验条件等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高中教材没有此类学习内容和有关实验了。而《苏教版》化学(1)专题的第二单元专门研究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P17—18),并且配合教材,在实验册化(1)中安排了实验三。我认为实验册化(1)中的实验一与实验三属于重复设置,而实验一中的O2的制取在初三也已经安排了学生实验,所以,该册中的实验一我觉得应该删去。

二、容设置要与教材一致,更要考虑安全因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实验五为:乙烯的制取和性质。但在定型本高二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却将该实验删去了。我认为:该实验危险系数较大。按此实验要求,该实验所用药品为酒精和浓硫酸(体积比簧测力计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动力臂、阻力臂。

(3)钩码的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以及钩码的重力、动力臂、阻力臂。

师:下面你们开始实验,实验中一定要细致认真,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

(在学生操作中指导他们分好工,在初中探究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人包办,几个人旁观的现象,指导他们合作探究,强调不能一人包办。)

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方法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指导过,如: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数据间的数值关系,等等,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学生得出结论。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得到的结论给大家说说?

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个别学生举手回答。

师:你们小组之间对这些结论进行交流讨论。

师总结学生的结论,并用PPT展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应用:

投影练习:如图4,一根扁担左端挑着100N的青菜,右端挑着200N的萝卜,扁担保持水平静止。肩膀距离左端1m,则肩膀距离右端多远?

为1∶3),必须加热到170°C,尽管教师反复要求学生按规范操作,但仍不能排除某些偶然因素(如导气胶皮管扭曲不畅等)以致造成高温混合液连同塞子从烧瓶口喷出的后果。2002年我校(当时用的是实验本)高二学生做此实验时就出现3例上述危险情况。所幸当时为寒天,只毁坏了学生的棉衣,没有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苏教版》化学(2)教材中没有提及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更没有安排教师演示的实验,甚至连一幅拓展知识的图示也没有,而实验册化学(2)却异想天开安排了一个实验四,内容竟然是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真是匪夷所思。

三、实验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个别实验的设置值得商榷

如实验册化学(2)实验八中的电路板制作,其中用到油漆、汽油、电吹风。油漆、汽油本来就难闻,且油漆还有一定的毒性,再加上二十几台电吹风一吹,这种气味谁能受得了,且时值夏天,叫学生人人戴个大口罩吗?纵然实验室有换气设备,但也无法改变现状。

四、实验内容设计要考虑其可操作性

巧合的是《苏教版》实验册化学(1)的实验五与《人教版》第一册的实验五竟是同一个名称:氯、溴、碘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连实验用品也基本相同,再细心比较一些实验内容,《苏教版》却多出了氯气的性质这一项。而奇怪的是实验用品中却没有该项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若按实验册要求做此实验,必

介绍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鼓励学生要像阿基米德一样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介绍我国古代关于杠杆方面的发明创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卡,把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要点和自己的感悟简洁地记录下来。

课后思考:

给你一根铁棒,怎样去撬动一块巨石?

9.教学反思

9.1力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课以设问方式并让学生尝试各种方法拔图钉引入新课,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良好氛围;借助PPT动画这一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在习题的设计方面,不求难度,只求对这节课概念的理解,学生做起来既容易,又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兴趣。

9.2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强调要细致严谨、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据;在实验小组内,强调不能一人包办,别人旁观,要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在得出结论环节,发动学生组间讨论,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科学素质;在介绍阿基米德的故事中,告诉学生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9.3教学过程力求与实际生活紧密衔接

在课题引入环节,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提供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螺丝刀、钳子、钉锤;在习题设计环节,以生活中常见的抽水机井把、起吊机的伸缩臂、公园里的跷跷板为问题载体;在巩固与应用中,以扁担为背景而设疑。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介绍物理,从而向学生渗透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营造和谐的化学课堂,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袁功龙

(溧阳市戴埠初级中学,江苏溧阳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就会使学习情绪不佳,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产生种种不良情感,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能体现学生的民主

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重要因素。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究,共享经验、共享探究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我在实践中深深感到,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问题研究的情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体现学生的民主,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欣赏,把民主、和谐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秘诀。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须添加下列用品:广口瓶(2个)、双孔塞(2个)、90°C弯曲玻璃管(5根)、胶皮管(2根)、烧杯、小胶塞(2个)、针筒(2支)、集气瓶、玻璃片、有色布条(2片)、铁钉、铁丝(粗、细)、火柴、棉花、Na OH溶液、Cl2(放在贮气罐内)共17种,加上原来的21种,合计38种。实验台上如何摆?这且不说,教师都有切身体会,在做Cl2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定能发现坐在讲台附近的学生有时用手捂着鼻子,说明他们闻到了Cl2的气味,而近30组学生同时在做这个实验(Cl2的取用不可能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且学生操作也不如老师熟练),室内是什么情景,就可想而知了。可能考虑到这一点,《人教版》只用氯水而没用Cl2,而《苏教版》为什么要画蛇添足呢?再者,一节课内,这么多的容量,学生能完成吗?同样,化学(1)实验六也超出了课时的最大承载量,希望编者能认真修改一下。

五、适用新形势,不要雾里看花

按照惯例,每学期各学科新授课时皆安排在16周左右,高一化学课时绝大多数学校安排每周3节次,也就是说,每学期

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及学生自身的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教师如何看待学生,本质上是教师的人才观、学生观、人性观的问题。自古以来,如何看待学生,说法较多,把教师比作“园丁”、学生比作“花朵”的观点最具合理性。因为它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民主性,有助于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二、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得到学生的尊重是教师的一种最大需要和满足。虽然教师也会有缺点和犯错误,但学生应该通过正当途径诚恳地提出意见,应该懂得尊师是人类的美德。教师应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教师在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就会是另一种情景。

三、对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与理解

学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往往因成绩不理想而愧于见老师,更不会主动地向老师提问,长此以往,问题越聚越多,只有48个学时。化学(1)、化学(2)教材内容皆为4个专题12个单元,按照《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课时建议皆为36个课时,这样一来,单元过关是没有时间了。那么每个专题总要小结和测评一下吧,按每次用去2个学时,又去掉8个学时,这样算来,还剩下几个学时可供使用?《人教版》高一全学年共安排8个学生实验(5个选做实验),而《苏教版》每学期都安排9个实验(探究性实验:化学(1)7个,化学(2)4个),也就是说《苏教版》一个学期安排的实验比《人教版》一个学年还要多。当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教育理念的体现,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时由谁提供?更何况江苏省高考只考语、数、外三科,理、化、生自动降为次要学科,学生很少愿意在实验上多下功夫。与其虚设这么多的实验课题,不如面对现实,每学期实实在在安排3—5个学生实验方为上策,至于探究性实验如何安排,更需要慎重探讨而研究了。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篇8

【关键词】虚拟实验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对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论文质量和研究生的实验技能)至关重要。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通过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揭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因此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不够充分,但信息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实验环境之中,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较好地实现教学效果。虚拟实验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上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使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

一、虚拟实验的概念

虚拟实验的概念,最早在1989 年由美国的William Wolf教授提出,用来描述一个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环境。虚拟实验概念的提出至今仅为十多年的时间,但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有很多组织都已经开展了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学,已有较多建好并投入使用的虚拟实验系统,涵盖了计算机网络、数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工程、通讯、3DCAD、图形图像、农业科学等教学、科研领域。

目前,国内在虚拟实验方面开展的工作还不多,已有部分高校初步建立了虚拟实验室。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网上虚拟土壤作物系统实验室,应用计算机模拟植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状况,探讨虚拟植物模型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纵观近年来虚拟实验室在国内高校的发展和应用, 可以看出虚拟实验室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对实验室的看法。由于它不但能有效地降低实验成本, 提高实验效率, 而且可以实现异地协作和实验资源共享, 因此这种实验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视和青睐, 成为强化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虚拟实验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一般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往往是教师介绍相应实验项目的原理,学生则按照教材所示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对于实验过程中具体的细节尚处于一知半解状态;而且,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费用较高,教学经费往往不允许学生进行反复实验,一些较为前沿的实验项目还会因为实验经费和所需仪器的限制无法开设;另外,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如PCR扩增时要等待1个多小时、SDS-PAGE时电泳要等待1小时左右,后面的凝胶染色、脱色又有很长时间等待,有限的课程实验时间只能开设非常有限的实验项目。综上所述,实验教学过程费时费力,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虚拟实验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开展虚拟实验的虚拟实验环境由虚拟实验台、虚拟器材库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组成。虚拟实验台与真实实验台类似,可供学生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教师利用虚拟器材库中的器材自由搭建任意合理的典型实验,或实验案例,学生既可以在虚拟实验台上动手操作,又可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的操作能力、分析诊断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虚拟实验中,学生更易获得相关的知识,科学的指导和敏捷的反馈。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的运用现状

目前,相当部分的物理与化学虚拟实验室逐渐运用于实验教学,但是有关于生命科学的相关虚拟实验平台均尚处于建设之中。原因有多方面的,如生命科学现象比较复杂,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也就相对较为复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项目繁多,有时候实验材料的选择、方法的选择不同就是不同的实验项目,要建设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虚拟实验平台工作量非常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平台建设需要计算机工程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人才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而大部分实验教学中两个学科之间交叉得比较少,也就是专业课程老师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而计算机工程的专业人士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背景又相对欠缺。因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尚有待于探索和研发。

三、展望

虚拟实验辅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本身的复杂性,虚拟实验软件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进一步开发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计算机工程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人才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综上所述,针对课程特点合理选用开发技术,逐步实现教学型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使虚拟实验成为实验教学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易杰,高东辉. 实验技术类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2485-2486.

[2]卞存军.虚拟实验室构建与教学.时代教育, 2011(1):235-236.

上一篇:7年级生物试卷简析下一篇:水电站反事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