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2024-09-01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精选11篇)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1

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

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

Pettetssen S, 1941. Introduction to Meterc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

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

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

Bachmann W , 1973. 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Schallstreuung.Acustica, 28 (4):223-228

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2

1 故障现象

联合捷然DROS-50AD产水量下降。

2 故障分析

近期发现联合捷然DROS-50AD产水量下降。检查过程中发现一级反渗水压力为150 psi (1 psi=6.89 kPa),调节二级反渗水压力调节阀(二反回水阀)至关闭状态,二级反渗水压力最高只有90 psi。由此可见一级反渗水产水量不足,导致二级反渗水产水量下降。

测试软化水水质正常,在软化水水质正常的情况下导致一级反渗水产水量不足的原因可能为一级反渗膜有无机盐沉积,需要对一级反渗膜进行酸洗脱钙[2]。

3 处理过程

对于反渗膜无机盐沉积清洗,首选清洗剂为柠檬酸。柠檬酸对于清洗无机盐垢(如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等污垢),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铁、锰、铜、镍、铝等)及无机胶体十分有效。

一级反渗膜清洗过程如下。

3.1 准备

(1)将水机切换至一级反渗状态。

打开V5阀,关闭V0阀,进入操作系统,选择“一反运行”。

(2)调节阀位,构成密闭循环回路。将V8阀切换至冲洗状态。关闭电动球阀电源(QS6),用六方扳手将电动球阀排水完全关闭。完全打开一级反渗膜压力调节阀(一反回水阀),二级反渗膜压力调节阀。关闭进水V11阀。

3.2 清洗

清洗采用2%的柠檬酸,调节pH值为2~4。

3.2.1 计算柠檬酸用量

配水器容积:120 L;膜壳(带膜):28×3=84 L;一反泵及管道约10 L;总容积为:214 L;柠檬酸(100%粉末)用量约为4.3 kg。

3.2.2 配制清洗液

取柠檬酸(100%粉末)4.3 kg,加入5 L反渗水中,充分搅拌。

3.2.3 加入清洗液

进入控制系统,点击“一反运行”,点击“启动”。水处理一级反渗正常工作后缓慢加入配制好的清洗液。加入时注意测试配水器中清洗液pH值,控制pH范围在2~4以内。

3.3 浸泡

水处理循环15~20 min后,控制pH值在2~4以内。关闭水处理系统,清洗剂浸泡2 h。浸泡期间可开机循环3~5 min,保证反渗膜的充分浸泡。

3.4 冲洗

3.4.1 排空清洗液

清洗液浸泡2 h后,打开V1阀,排空配水器中的清洗液,关闭V1阀,打开进水V11阀、打开V12阀向配水器中注入软化水,待配水器内注满水后关闭V12阀。

3.4.2 冲洗

打开排水电动球阀电源(QS6),进入控制系统,点击“一反运行”,点击“启动”,进行自动冲洗。

冲洗2 h左右测试配水器及取样口无残留后再冲洗2 h,以保证透析用水的安全。

3.5 复位

打开V0阀,关闭V5阀,将V8阀切换至制水状态。进入操作系统,选择“双反运行”,点击“启动”。缓慢关闭一级反渗膜压力调节阀,将一级反渗膜压力调节至150 psi,缓慢关闭二级反渗膜压力调节阀,发现完全关闭时二级反渗膜压力可上升至130 psi,水处理产水量恢复[3,4]。

4 小结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篇3

一、正文中的标注

(1)正文中参考或引用了有关文献的地方用“(著者名,出版年)”标注,著者包括个人和机构,中国人著者标注姓名,外国著者只标注姓氏;若有多名著者,只列第一著者,空半格后加“等”或“et al”。如:(李小兰,2008)、(张国民 等,2006)、(Skinner,2001)、(Nonaka et al,1995)。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名,则在其后的“()”内只需著录出版年。如:杨大勇(2007)……

(2)引用同一著者同年的多篇文献,在出版年后标注a、b、c……区别。如(Skinner,2001a)、(Skinner,2001b)。

(3)一处同时引用多篇文献,各文献间用分号隔开。如(孙洁 等,1999;李立,2002)。若多篇文献为同一著者,各文献出版年用逗号隔开。如(李小兰,2005,2008a,2008b;李立,2002)。

(4)多处引用同一著者的相同文献,在各处均应标注;若为需要标注不同页码的专著、学位论文、报告等文献,则在括号后用上标标注页码,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则不著录引文页码。如(Evans,1983)914、(Evans,1983)25。

二、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组织与格式

各参考文献不编序号,在文后的排列顺序为:首先按文种集中,一般以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为序;然后按著者字顺(汉语拼音、英文字母)排列;同一著者的文献按出版年排序。各类文献具体著录格式如下:

报纸文章:著者.出版年.文章题目[N].报纸名称,年月日(版数,即文章在报纸的第几版).

期刊论文:著者.出版年.文章题目[J].发表刊物,卷(期数):文章起止页码.(无卷数的,可省略)

专著:著者.出版年.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引用参考部分的起止页码(整体参考时不需起止页码).

论文集析出文献:著者.出版年.文章题目[M]∥论文集著作权人.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析出文章的起止页码.

会议论文:著者.出版年.论文题目[C]∥论文汇编著作权人.论文汇编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引用论文起止页码.

参考工具:著者.出版年.文献题目[K].出版地:出版者:引用参考部分的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著者.出版年.论文题目[D].出版地:出版者:引用参考部分的起止页码(整体参考时不需起止页码).

标准:主要责任者(任选). 出版年(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任选):出版者(任选).(任选是指若查不到可省略)

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编号[P].

网络文献:著者.文献发表或更新年.文献题目[OL].网站名,(发表或更新年月日)[引用年月日].网址.

其他文献:著者.文献发布或发表年.文献题目[Z].其他需要著录的内容.

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篇4

论文最后应有相应的参考文献,并以“主要参考文献”的字样出现。

文后参考文献编号为1.2.3.„„,先中文文献,后英文文献,按照拼音和字母顺序A—Z升序排列。

限于篇幅,如不能与文中提到的文献一一对应,应挑选文中最主要的部分文献附在文后,作为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统一为6号字、单倍行距,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中文一律使用宋体,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一)中文文献

中文文献如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作者,中间用顿号隔开。1.中文著作

中文著作的文献格式为: 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份。

示例如下: 陈宗胜:《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中文译著

中文译著的文献格式为:

[国别]作者:《书名》,译者,出版社及出版年份。示例如下: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马宾译,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中文期刊

中文期刊的文献格式为: 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第×期。

示例如下: 谢平、何武:《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

4.中文报纸

中文报纸的文献格式为:

作者:《文章标题》,《报纸名》××年×月×日。示例如下:

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

5.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的格式为: 文章作者:《文章标题》,载编著者《书名/文集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份。

示例如下: 陈宗胜:《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载樊纲、王小鲁主编《中国市场化指数进程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未刊文献(会议论文或工作论文)会议论文的格式为:

作者:《论文标题》,会议名称,年份月份。示例如下: 康力、王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研讨会会议论文,×年×月。工作论文的格式为:

作者:《论文标题》,发表单位,论文编号,年份。示例如下:

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0809,2000年。

(二)外文文献

注意:所有外文文献统一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包括其中的标点符号。除虚词外,首字母一律大写。

小提示:Word会对英文进行自动识别,一般来说,下面出现绿色或红色波浪线的地方要特别引起注意。当然,有绿色或红色波浪线并不必然是错误。

1.外文著作(专著、编著、译著)

外文著作的格式如下: 作者,书名(斜体).出版地点: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如下:

G.E.Mingay, A Social History of English Countryside.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Publish Press, 1990, pp.92-93.M.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William Marsden(trans.), Hertfordshire: Cunberland House, 1997, pp.55-88.Michael Kort(ed.), The Columbia Guide to the Cold War.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T.H.Aston and C.H.E.Phlipin(eds.), The Brenner Debat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35.2.外文期刊

外文期刊的格式如下:

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斜体),卷期号,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如下:

Heath B.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Modern China, Vol.19, No.2, April 1993, pp.199-215.3.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的格式如下:

作者,文章标题.编者,文集名(斜体).出版地点: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如下:

R.S.Schfield, 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ish.In R.I.Rotherg and T.K.Rabb(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79.4.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工作论文的格式如下:

作者,文章标题.论文编号,年份. 示例如下:

Blonigen, A.,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FDI Determinants.NBER Working Paper, No.11299, 2005.5.会议论文

会议论文的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标题.会议名,年份(月份). 示例如下:

David Marchick, The Carlyle Group, Sovereign Wealth Funds and National Security.OECD/City of London Conference, March 31, 2008.Grigson, W.House Prices in Perspective: A Review of South East Evidence.London and South East Regional Planning Conference, 1986.(三)网络信息 由于网络信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欠缺,本刊不推荐在参考文献中出现网址。事实上,许多网络信息都有相应的刊出文献出处,特别是新闻时事等信息都有公开的报纸报道,完全可以采用前述中文报纸的格式来形成一条完整的参考文献信息。

如果必须使用网络信息,建议采用如下格式: 作者(责任者):《文章标题》,网站名称,×年×月×日。

参考文献格式修改方法 篇5

一、常规 “常规”里包含所要制作样式的基本信息:样式名称、样式基于、类别、创建日期、修改日期、注释、多语言设置(包括使用多语言格式化、语言标识管理器)。在“样式名称”里填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7714-2005”,它是我们所要制作输出样 式的名称。“样式基于”一般省略。“类别”通用为“Generic”。“创建日期”和“修改日期”系统自动 填写。“注释:”里面可以填写输出样式的简略介绍,以方便用户对此输出样式的了解。“多 语言”里面我们一般要进行一些简单设置: 首先我们要选中“使用多语言格式化”,因为几乎所 有的文献都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内容,所以在“语言标识管理器”里面我们至少要设置“中文”和 “英文”两种格 式。在“语言标识管理器”里可以通过添加按钮进行添加“English *”和“Chines e”。

二、匿名作品 “匿名作品”是当文献出现匿名情况下的设置。有以下选项供我们选择:留空、使用完整标 题替代作者(U)、使用略缩标题替代作者(S)、使用APA 方式和插入文本。我们这里 将其设置为“留空”即可。

三、页码 “页码”负责页码格式的设置。如“页码格式”里的:不改变页码、仅显示第一页码、缩写最后 一页、缩写最后一页,两位数字、显示全部页码、期刊仅显示第一 页,其他类型全部显示。根据“国标”要求页码要全部显示,因此在“显示全部页码”选项前选中,另外在“页码范围分隔 字符”里要填上“-”,用于达到如: “123-125”页码的标准输出。

四、日期格式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替换”原样输出或者使用NoteExpress 提供的日期格式。NoteExpress 提供了众多日期输出格式供选择。根据“国标”的要求,我们这里选择了类似“2006-06-06”这 样标准的格式。

五、期刊名称 “期刊名称”是对期刊命名格式作一下符合要求的设置。比如:显示完整期刊名、缩写、不替 换、仅缩写期刊文章类型的题录、对于缩写期刊名称使用指定字体(这个选项可以对缩写期 刊名称的字体作自己的设定)。根据“国标”我们使用“不替换”选项。

六、引文 “引文”用于定义参考文献在文中按照什么规则显示, 比如(张三,1996),或者[1],[2],[3]..., “引文”选项细分为:模板、作者列表、作者姓名、编号、排序方式、不明确的引文。选中“模板”节点,如果刚才在“常规”部分启动了“多国语言模板”, 可以看到“模板”有“English” 和“Chinese”两大模块。根据“国标”要求,引文以“[题录编号]”(类似[1],[2]...)的形式显示在文 章中,因此我们通过“插入字段”功能,插入“题录编号”字段,如下图所示: “字体”、“默认字号”均选中“默认字体”和“默认字号”。在下面的“前缀”和“后缀”选项里面我们填 写“[”和“]”,“引文分隔符”中填写“,”,因为国标要求“年份格式”使用“2006”这样的格式,因此 选中“使用4 位年份”选项。“作者列表”内有“作者分隔符”、“作者列表缩写(首次引用)”和“作者列表缩写(再次引用)”。根据“国标”要求,当出现多个作者时中间用“,”(逗 号)分隔,最后一个作者之前用“and”分 开。在“Chinese”模块里面照着“English”模块做一下相应设置。作者姓名、编号、排序方式、不明确的引文,这些根据自己的输出要求,作一下简单的设置 就行了。

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篇6

注释:

1、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2.2、岑波平.随文练笔请不要随意而作——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略谈[J].新课程学习,2009,(4):18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4、乔晓娟.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与当今小学作文教学[D].苏州大学,2008:3.参考文献

[1]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何凤茵.小学作文起步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语文论坛,2007,(8):21-23.[3]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Sarah K.Clark, Cindy D.Jones, D.Ray Reutzel.Using the Text Structures of Information Books to Teach Writing in the Primary Grades[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03,(4):265–271.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说明 篇7

[序号]作者 (不超过3人全部写出, 超出者只写前3人后加“, 等”) .书名:其他书名信息[M].翻译者, 译.版次 (首版免注)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 (不超过3人全部写出, 超出者只写前3人后加“, 等”) .题名[J].刊名:其他刊名信息, 出版年, 卷号 (期号) :引文起止页码.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论文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其他论文集名信息.出版社:出版者, 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文页码.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或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 专利号[P].公告日期.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EB/OL].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授予地或出版地:授予单位或出版者, 授予年或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

●报告

[序号]作者.报告名:其他报告名信息[R].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

●报纸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篇8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期刊、专著、学位论文及英文期刊将严格按下列格式进行著录。

(1)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作者.文题[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 .(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文题[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国际、国家标准: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8)报告:作者.文题[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OL 示例: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32(1):51-53.

[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

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22.

[4]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5.

[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8]GB/T 16159—.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9]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详解 篇9

专著(图书,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技术报告,丛书)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a ) 普通图书示例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一般著录格式)

2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北京:科学出版社,.

(超过3个著录者时,只著录前3个,其后加“,等”)

3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北京:新华出版社,:117~121.

4 桑正中.农业机械学: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有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标题,说明题名文字,多卷出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

5 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录者的中译名;“,译”见著录中用符号“,”的规定)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如“3版”、“新1版”等)

7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标准的单行本,标准的主要责任者为标准提出者,不是标准起草单位或起草人)

(b) 论文集、会议录和会议论文示例

1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一般著录格式,对论文集中多篇论文加以引用,所以只写出论文集名,不写具体论文题名)

2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1990.(没有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可用)

],1990.(没有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可用)

3 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

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 1961.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

s ,1963.(外文论文集和会议录的一般著录格式)

4 王伯平.基于制造环境的机械产品精度优化设计.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上海,2019.

(c) 科技报告示例

1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91-194001.

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一般著录格式)

(d) 学位论文

1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北京:北京大学,1998.

(中文学位论文一般的著录格式)

2 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 ,1965.

(外文学位论文一般的著录格式)

专利文献著录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1989-07-26.(个人专利申请)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2019-03-06.

(单位专利申请)

专著(汇编,会议论文集,丛书)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

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

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

文献的页码.

2 陈晋镳,张惠民,朱士兴,等.蓟县震旦亚界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40~1156.

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赵琦.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4 Weinstei L,Swertz M 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of disease .Philadelphia:Sauders,1974:745~772 (专著题名带有其他题名信息)

5 Fourney M E.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August 23~25,1971,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 ,California.New York:ASME,c1971:17~38.

(专著主要责任者用拉丁文书写的机关团体名称应由上级至下级著录)

连续出版物(统计年鉴等)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2019.

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析出文献著录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

(a)期刊中析出文献示例

1 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自然杂志,1984,7(7) :527. (一般著录格式)

2 李小东,张青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带其他题名信息)

3 Des Marais D J,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eotope evidence

3 Des Marais D J,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e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 .Nature ,

1992,359:605~609.(3个以上主要责任者)

(b)报纸中析出文献示例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中国青年报,2019-11-20(15).(一般著录格式,“(15)”为第15版)

技术标准著录格式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

GB/T 7714-2019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附: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参考文献著录说明及格式示例 篇10

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1]专著:著者.题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例:罗恒成.广西蚕业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16-18.

[2]连续出版物(期刊):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章题名[J].刊名,年份,卷号(期号):引文页码.

例:朱方容,石美宁.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进展(上)[J].广西蚕业,2001,38(2):9-12.

[3]技术标准: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3.

[4]论文集:作者1,作者2,作者3,等.题名[C]//源文件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例:石美宁,闭立辉,顾家栋,等.应用抗病育种技术育成广西首对抗血液型脓病桑蚕新品种“桂蚕N2”[C]//中国蚕学会.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镇江:中国蚕学会,2013:9-13.

[5]电子文献:作者.题名[EB/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靳军.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EB/OL](.2012-08-19)[2014-1-20].http://news.nwsuaf.edu.cn/xnxw/27522.htm.

[6]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院校所在地:院校名称,发表年.

文献综述格式参考 篇11

文献综述

题 目 缆线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及仿真 姓 名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指导教师

郑州科技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二○一六年四月

目 录 引言..........................................................................................................................3 2 国内外机器人研究成果..........................................................................................4

2.1 国外机器人研究成果...................................................................................4 2.2国内机器人研究成果....................................................................................8 3 总结........................................................................................................................10 参考文献....................................................................................................................1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超高压大容量输电线路越建越多,线路走廊穿越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如经过大面积的水库、湖泊和崇山峻岭,给线路维护带来很多困难。而且在严冬及初春季节,我国云贵高原、川陕一带及两湖地区常出现雾凇和雨凇现象,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使线路舞动、闪络、烧伤,甚至断线倒杆,使电网结构遭到破坏,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在紧急情况下,寻道员用带电操作杆或其它类似的绝缘棒只能为很少的一部分覆冰线路除冰,人工除冰有很高的危险性。

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地理与气候情况与我国相似,甚至一些国家的情况更加恶劣,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高高压输电线除冰的效率,减少损失,维护人工的安全,开发一种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工人进行除冰作业的新型设备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除冰机械以代替人进行导线除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意义。国内外机器人研究成果

2.1 国外机器人研究成果

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已经开展了巡线机器人的研究。而除冰机器人是比巡线机器人更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结构,目前国内没有技术成熟的除冰机器人。

1988年,东京电力公司的Sawada等人首先研制了具有初步自主越障能力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巡检移动机器人,如图2-1。当遇到杆塔时,该机器人利用自身携带的导轨从杆塔侧面滑过,待机器人夹持轮抱紧线塔另一侧的地线后,将弧形手臂折叠收起,以备下次使用。机器人携带的导轨约100kg,由于自身质量过大,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其携带的损伤探测单元采用涡流分析方法探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铠装层的损伤情况,并把探测数据记录到磁带上[1,2][1],由于存储量有限,巡检完一段距离的线路后就需要读出数据,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

图2-1 OPGW巡检机器人

1989年,日本NTT公司的Shinichi Aoshima等人研制了一种由多个独立单元组成的机器人。如图2-2所示。机器人采用了“头部决策,尾部跟随”的仿生控制方式,类似一个蛇形机构,由六对左右对称、相互联接的小车组成,每个单元小车有两个电机,一个用于行走驱动,另一个用于控制联接前后小车的旋转关节的关节角;左右小车采用具有自保安功能的磁锁机构联接,磁锁机构用永久磁铁将左右小车牢牢锁紧,使两车橡胶驱动轮抱住馈电电缆,由行走电机驱动沿电缆平稳爬行。当机器人遇到分支线、绝缘子等障碍物时,每对小车

上磁锁机构中的电磁铁通电,顺次将磁锁打开,机器人再改变两侧旋转关节的关节角,使左右小车分开,小车依次通过障碍物后,控制两侧旋转关节使左右小车合拢,电磁铁断电,磁锁再次锁紧,机器人恢复正常行走状态。该机器人本体的缺点是驱动关节较多,能耗大且控制复杂。

图2-2 蛇形巡检机器人

美国TRC公司1989年研制了一台悬臂式巡线机器人,如图2-3所示。在架空线路上主要以爬行的方式运动,携带相关设备可以执行电晕损耗检查和绝缘子、压接管等视觉检查的任务,将探测到的故障数据经预处理后传给地面。当该机器人遇到杆塔时,还采用仿人攀援的方法从塔的侧面越过杆塔

[1,3]。

图2-3 美国TRC悬臂式巡检机器人

由日本Sato公司生产的电力线损伤探测器也采用了单体小车结构,如图2-4所示。能够在地面人员的遥控下,沿电力线行走,利用车载探测仪器探测线路损伤程度及准确位置,将获取的数据和图片资料存储在数据记录器中。地面工作人员可回收复查,进一步确定损伤情况。探测器不具备越障功能,遇到线路附件等障碍物时便可自动停止前进。该损伤探测器于1993年赢得Shibusawa大奖。

图2-4 日本Sato公司生产的巡检机器人

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研究院的Serge Montambault 等人2000年开始了HQ LincROVer遥控小车的研制工作,如图2-5所示。该机器人起初用于清除输电线上的积冰,逐渐发展为用于线路巡检、维护等多用途移动平台。第三代原型机

52结构紧凑,仅重25千克,驱动力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爬的坡,通信距离可达1千米。小车采用灵活的模块化结构,安装不同的工作头即可完成架空线视觉和红外检查、压接管状态评估、导线和底线更换、导线清污和除冰带 电作业,已在工作电流为800A的315KV电力线上

[8]进行了多次现场测试。但

[9]是,HQ LincROVer无越障能力,只能在两线塔之间的电力线上工作。目前,研究组正在开发具有越障功能的自治移动小车,试验结果表明,新一代HQ LincROVer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跨越障碍物,巡检范围达4KM

[1,4]。

图2-5 HQ LincROVer遥控小车

2002年,巴西米纳斯邦联大学的Mario F.M.Campos等人也研制了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如图2-6所示。该机器人采用缆车结构,通过安装不同的设备,能实现线路巡检或在线路上安装、移除航空预警球等多种功能,但这种机器人也不具备越障功能,只能在两杆塔间的线路上作业,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1,5]。

图2-6 预警球安装作业机器人

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些国家先后开展了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两个杆塔之间巡检的机器人技术一室相对成熟,有些已

达到产品化的程度。

2.2 国内机器人研究成果

相比于国外,国内对巡检机器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开展相关研究的机构也不多,90年代末,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开始了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并已经研制出多种机构类型的巡检机器人样机。武汉大学和山东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十五”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支持下,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武汉大学与沈阳供电公司、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山东大学等同时开展了对架空输电线巡检机器人的研制工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大学所研制的机器人采用了三臂结构,如图2-7所示,能在线路上行进,并可自主跨越线路上防震锤等障碍物,但机器人结构重,耗能多,作业控制复杂[1,7][1,6]。武汉大学设计的机器人采用了双臂结构,如图2-8所示,可利用臂上的滚轮在线路上行驶,并具有一定的越障作业的能力,但该设计方案以相线作为机器人的作业路径,相线上相对复杂的环境给机器人的作业控制带来了困难,且机器人在相线上带电作业的危险性较大

[10]。

图2-7 山东大学研制的三臂式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

图2-8 武汉大学研制的双臂式巡检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设计的高压线巡检机器人

[11]

多选取相线作为巡检作业路径,与选取地线作为作业路径的机器人设计方案相比,相线的作业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机器人悬挂在相线上时,处于带电作业状态,危险性高。(2)巡视检测的范围小,视野窄。

(3)相线的悬垂弧度较大,机器人在相线上运行时更能耗时耗能。(4)机器人在相线上运行,容易损伤线路。

(5)相比于地线,相线上的温度较高,一些线路故障段的温度可达100C以上高温[12]

,机器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会影响机体和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13]。

(6)突遇雷电时,相线上运行的机器人容易产生放电现象,影响机器人本体的安全性[14]。总结

高压输电线路是当今社会经济的生命线,对其有效的监督和巡查是电力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了解输电线路的组成对巡线机器人的研究设计起着重要作用,输电线路中的各种附属设备对巡线机器人的在线行走起到了阻碍,因此,在巡线机器人的越障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金具的特点和结构,机器人在线路上行走时,不仅要能够跨越这些障碍物,而且还要保证线路的安全

[15]

。随着对巡检机器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轻量化、操作简单化和越障高效化等方面。

通过以上对高压输电线路和巡检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分析,也对巡检机器人本体机构的设计提出了要求:

(1)高压线巡检机器人的结构和重量

巡检机器人以输电线为作业路径,在高压线路上移动来完成线路的检测任务,机器人本身以及所携带的设备重量都将由线路承担,高压线本身的承载能力有限,根据电路部门提供的技术要求,高压线的负载不应超过200kg然,机器人本体的重量应低于这个标准。

(2)高压线巡检机器人本体机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机械结构是巡检机器人能否适应高压线路的环境、完成作业要求的关键。巡检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① 移动能力:能在坡度较为平缓的线路上以稳定的速度快速移动,并能保障机器人本体的安全,沿线移动是巡检机器人的基本作业要求。

② 爬坡能力:线路存在着弧垂效应,因此即使在水平地面架设的线路都存在着一定的坡度,此外,在山区环境中,坡度将更为陡峭,如塔架分别位于山

55顶和山谷,该档距段的线路坡度可能超过

[17]

[16],显,因此,巡检机器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爬坡能力。

③ 越障能力:越障能力的大小影响着机器人的作业范围,因此是巡检机器人机械机构设计的重要指标人移动的各种附属设备。

[18],所设计的机械机构应能跨越线路上的阻碍机器 ④ 承载能力:机器人悬挂在线路上,所承载的重量除自身机械机构的重量外,还包括控制系统和检测设备的重量,机器人本体还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于携带控制系统和检测设备。

在比较现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我提出并设计一种新的适合高压输电线作业环境的机器人本体机构,从最初的机构剑突到具体的运动机构,并阐述该机器人机构本体主要部件的构成和功能作用,利用三维软件和CAD技术给出机器人的实体模型和零件图,并对机器人巡检作业和越障过程给予规划和分析,总结当前的主要工作,分析不足,并对进一步的设计工作提出展望。

参考文献

[1] 张运楚,梁自泽,谭民.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J].机器人,2004,26(5):467~473.[2] 王吉岱,谢永,王凤芹.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机械本体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8):124~126.[3] 周风余,吴爱国,李贻斌.110kV输电线路上的巡检机器人[J].中国电力,2008,41(3):32~35.[4] 易辉,崔江流.我国输电线路运行现状及防雷保护[J].高电压技术,2001,6(27):44~45.[5] 舒印彪,胡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J].高电压技术,2007,6(6):1~5.[6] 何晓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耿欣,周延泽.巡线机器人的爬行方案设计[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4):19~21.[8] 朱兴龙,王洪光,房立金.一种自主越障巡检机器人行走夹持机构[J].机械设计,2006,23(8):11~13.[9] 刘桂珍,王怀奥,王立权.高空爬行机器人的机构设计[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634~636.[10] Yi Jiyao,Li Zong.Grade ability and anti-slippery principles forfull-wheel driving vibratory rollers[J].Chines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2004,2(1):41~45.[11] Tavakolim,Zakerzadehmr,Vossoughig.A hybrid pole climbing and manipulating robot with minimum DOFs fo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applications [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32(2):171~178.[12] 王灿星.输电线路维护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6):264~265.[13]Brostrom E.Ice

storm

modeling

in

transmission

system

reliability calculations.http://,2007-06-14.[14] 罗隆福,赵志宇.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方法综述.大众用电,2009,(02):23~28.[15] 蒋兴良,易辉.输电线路覆冰及防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24~25.[16] 黄新波,孙钦东,丁建国等.基于GSM SMS的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电力自

上一篇:银监监管意见书下一篇:教育实习总结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