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最基本的作用

2024-05-09

公文最基本的作用(通用11篇)

公文最基本的作用 篇1

1 公文内容与板式分析

公文是社会团体、党政机关以及政府部门的事务性文书材料,应用于多种公务活动中,其内容多为文字,含有很少的表格。公文的的排版相对简单快捷,但是公文所要求的格式非常严格。通常情况下,公文没有封面,首页上的文头替代了封面的作用。公文板式的特有特征就是文头与文尾。由于各种文件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因此同类文件中的格式是固定的。公文的板式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文头、正文以及文尾。文头中包括了版头、文件的保密等级、文头线、发文字号;正文主要有标题、行文日期、发文机关、附件及正文内容、主送机关范围和名称等;文尾有印数、日期、引发机构、抄送机关、发送范围、主题词等。

2 公文Word排版的基本要求分析

公文的排版要求非常严格,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文件中有明确且详细的规定。公文的纸张、规格、装订要求、印制要求、要素顺序、页码、标识规则、表格以及特定格式均有严格的固定。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照国家公文标准来执行,排版人员需要熟悉计算机排版的相关技术,避免公文排版中出现任何细小问题。公文Word排版中,文头线、版头是根据固定的格式进行印制,其余内容还有一定要求。

2.1 字号、字距要求

发文字号采用四号仿宋;保密等级采用三号黑体;签发人的名字使用四号楷体;公文文件的标题一般用二号宋体,若字数比较多可以使用小二宋体;公文正文中采用三号仿宋字体。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标题使用加粗楷体;三级标题用加粗仿宋。“主题词”这三个字使用三号黑体字;主题词内容使用三号加粗宋体,;印发日期和机关名称使用四号仿宋体;“共印#份”使用放五号仿宋体。此外,公文文件通常采用单倍行距,必要时也可以按照内容进行调整,最低是26磅。

2.2 数字的使用要求

公文Word排版中的数字的使用要求:惯用语、词组、词语、部分序数、缩略语、词素数字等使用汉字,其他通常运用阿拉伯数字。成文的日期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公文正文结构序数中,第一层应使用“一”;第二层应使用“(一)”;第三层数字应使用“1.”;第四层数字应使用“(1)”。公文中的数字应该前后相一致,其中序号最好不用自动序号,而应手动输入,防止影响删改。

2.3 标点的使用要求

根据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一般不应用于文件标题当中。公文正文中的标题,若独段存在,在段尾也不使用冒号和句号等。附件的标题中也尽量不使用标点。

2.4 页码也页边距

公文中的页码应该使用四号阿拉伯数字,标注在页脚外侧或者页脚中间。同时,页边距也有严格要求。上下页边距分别是37mm±1 mm和35 mm±1 mm;左右白边订口分别为28 mm±1 mm和26 mm±1 mm。

2.5 公文排印与装订要求

公文中的汉字采用的是横排方式,从左至右排列。公文用纸使用的是规格为长297 mm、宽为210 mm的国际标准A4纸,左侧装订。

3 公文Word排版中的其他要求

公文与一般性文字材料一样,在每段的首行应该空出两格,特殊板式除外。行首不应该排列标点符号,如分号、句号、逗号等,避免出现顶头点。公文中也不能排用后半个括号、引号或者书名号等;同时在行末页不应该排前半个括号、引号和书名号。年份、数字转行时、连点、整个数字均不能采用分开拆排的方式。

若公文正文中含有表格,表格规格与风格都应该和公文相匹配。表格通常采用居中排的方式进行,若表格太长可以在停顿的地方转行。转行的文字居中,不加标点;换页接排的时候,应该重新加标题,还应标出“续表”字样。

4 结语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深入应用,公文Word排版更加方便快捷,文字以及表格能够按照用户要求进行自由排列、变窄、缩小、加宽、放大、倾斜等处理,排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也增加了排版的灵活性。不同文件有不同的排版要求,一般性文件的排版要求相对宽松,而公文排版比较严格,排版人员应该熟悉并掌握公文的排版要求,避免公文出现排版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慧娟.浅谈公文Word排版的基本要求[J].高校后勤研究,2013(3).

[2]王华菊,陈竹,金丹,李洁.应用Word排版的经验技巧[J].编辑学报,2011(z1).

最基本的方法最有效 篇2

类似的要求与想法,在成人那里是普遍存在的,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找个终南捷径,换个不让人爱听的词,也可以说成是投机取巧。当然,有时候,这样的“捷径”还是有的,这样的“巧”也会为某些聪明人所用,但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

一个孩子在草地上玩玻璃球,一不小心,玻璃球掉在草地上找不到了。这时,换做是你,以成年人的思考,你打算怎么办?随便乱找?如果这样,最好的结果是一下子就找到了,最坏的结果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不但找不到,有些地方还会被反复地去寻找,浪费不少的精力。因为,有些地方始终未能纳入你的视线,找不到是理所当然的。

換个方式,如果从一端开始,一点一点地向另一端搜索呢?最好的结果,当然也是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会令人非常高兴;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搜索到最后才找到那个玻璃球,但总比遍寻不到要好得多吧。可是,这后一种方法,有的人不屑一用。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无论什么事都肯定会有“捷径”可循,而四处钻营。其实,哪有那么多的捷径?若真的事事有捷径,这世界上哪还会有那么多的奋斗者的励志故事?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阅历,你就会发现,生活中,这两种人多的是。我见到的那个孩子就属于前一种,直到我给他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后来,我给孩子们一小篇文章,要他们找出其中的错别字。这个孩子的方法是,用直尺比对着,从文章开头即逐行寻找。这远比没头的苍蝇四处乱撞一样的寻找效率高多了。我想,这就是最基本的方法。

看旧书《夷坚志》,翻到一篇宋人防盗的故事。一个人家境富裕,藏银颇多,日日担心银两被盗。后来,他终于想到一个妙招,就是把所藏银两全部铸成千两重的大银球,并起名为“没奈何”。因为银球太重了,就算有窃贼惦记,一时半会儿也偷不走。有人就此评论说:“有时,最笨的方法能产生最有效的结果”。不过,我倒不以为这是最“笨”的方法,也与聪明和智慧无关,这只是最基本的方法。

说它最基本,“基”就是基础,“本”就是根本,二者结合,就是方法的本源,其他一切方法皆出自其中。是故,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有个成语,叫大厦将倾,原因就是“基本”不稳。意大利有个比萨斜塔,被人视为世间奇景,津津乐道。那是因为比萨斜塔不是自家的。如果自家的房子也倾斜了,有谁还会将其视为谈资吗?要知道,数十年来,比萨人一直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把斜塔扶正呢!

编辑 张金余

八种公文的基本写法 篇3

一:批示

1、批示的概念

批示,是除批复之外的一种答复性文书,其作用与批复相同,常常用于转发或者批转下级机关送来的一些对全局有普遍意义的报告、工作总结或者请求批转下发的请示。

批示具有批复作用,不仅可以主送请示单位,而且还可以主送给其他应该遵照执行、办理的各有

关单位和部门。[文章-http:///找文章,到]

2、批示的写法

批示应针对转发或批转的文件内容,表明肯定性的态度,然后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执行或参照执行。除肯定性的意见外,还可强调有关问题的典型意义,指出贯彻执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或者扼要的重复来文的重点以引起受文者的重视。

批示与批复一样,针对性要强,开门见山表明态度,行文简法,措词得当,语句周密,表达准确。

二、指示

1、指示的概念

指示,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2、指示的特点

指示具有以下特点:

⑴原则性。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并具有连续性。

⑵权威性。一般使用指令性语言,不能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

⑶可操作性。政策界限要规定明确,便于掌握和执行。

⑷时效性,指示要求的时间性很强,规定期限要达到的目标必须能够完成。经努力达到的目标必须能够完成。经努力达不到的目标,不要勉强写上去。

⑸准确性。文字表述准确,根除空话、套话。

指示这一文种,我国目前党群系统的机关使用较多,行政领导机关使用频率较低。

“指示”不能滥用;一般日常工作应该用“通知”,对下级布置重要工作,同时要阐明工作活动的原则时,才能用“指示”。

3、指示的组成指示在结构上,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包括三部分内容:

⑴发布指示的机关;

⑵指示的中心内容(概括性的);

⑶文种(指示)。如果指示的内容比较急切,或有时间限制,还要在标题的“指示”前面写上“紧急”二字。作为紧急指示发布。在标题的下面,要注明指示发布的时间或者文号。

指示的正文之前,先写明受文的机关名称,正文一般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发布本指示的根据或原因;二是本指示的具体事项而重点是放在指示的事项上。指示事项一般多采用分条分项的办法撰写。这样做不但层次清晰,易于理解,而且便于贯彻和落实。正文两部分的内容如何安排。要视具体的指示而定。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简要阐述发布本指示的依据和主旨。如果是贯彻性指示,还要阐明贯彻有关政策、法规的意义和有关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着重在哪些方面进行贯彻。第二层,详细写明本指示的内容。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一般先用“特作如下指示”或“为此,特发本指示”来过渡到正文。然后展开,一般是分项写明指示的具体条款;完成指示的办法、措施等。这部分内容,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文字表达要讲究简练、准确。第三层,指出落实指示的几点要求。然后,一般用“以上各项,希即研究推行”或“以上诸点,望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实施”作结。

4、指示的写作要点

撰写指示,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熟悉上情。正确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规章,以避免所拟写的指示,出现政策性的偏差或与现行法规相矛盾的现象。

⑵要熟悉下情。了解下面共和国存在的重大问题,以使所拟写的指示能“对症下药”。切忌泛泛而谈,言之无物。

⑶要留有余地。所拟写指示,要合理适当,兼顾其他工作的开展。

三、函

1、函的的概念

函,指公函,亦即公务信件,用于平行或者不相隶属机关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示批准等,函具有以下特点:

(1)灵活简便。

(2)种类多,使用的频率高。

(3)具有公文的法定效用。

2、函的结构函的结构包括:

(1)标题通常要求写明发文机关、内容与文种,如:《××××关于联系临时借房问题的函》。如属回复问题的函,则多在“函”字前加“复”字。如《关于建设单位为动迁户建房问题的复函》。

(2)主送机关即对函负办理或答复责任的机关。除普发性的函以外,一般要求一个主送机关。

(3)正文需写明下述三部分内容: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篇4

不同种类的公文,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类的公文,都必须做到以下同点:

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二、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工作规律。

三、公文的撰写和修改必须及时、迅速,反对拖拉、积压。

四、词章必须准确、严密、鲜明、生动。注意几点:(一)条理要清楚。公文内容要有主有次,有纲有目,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一目了然。(二)文字要精炼,篇幅要简短。(三)遣词用句要准确。公文要讲究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四)论理要合符逻辑。公文的观点要明确,概念要准确,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产生岐义,耽误工作。(五)造句要合符文法,通俗易懂,并注意修辞。不要随便生造一些难解其意的缩略语,对涉及一些平时用简称的单位应使用全称。。(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七)正确使用顺序号[ 一、(一)、1、(1)]。

五、要符合保密制度的要求。

附注:公文的种类

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一九八一年二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归纳为九类十五种,即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求、批复、函。这些文种近视眼行文关系、文件去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求、报告。

平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

公文基本常识 篇5

一、公文的涵义

公文:是机关、单位、团体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党、政公文的种类

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一)规范党政公文的新文件: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

(党政公文不再区分,统一了格式。)

(二)原来依据的文件:

1、《国粗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年8月)

2、《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996年5月)

原来规定的党、政公文共18种:

党政相同: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9种)行政特有:命令()令、议案、公告、通告。(4种)

党特有:决议、公报、指示、条例、规定。(5种)

(三)新旧公文的主要区别

1、在“文种”方面,在《国有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13个文种基础上,增加了党委的“决议”和“公报”两个文种,共15个文种。

2、在“格式”方面,取消了主题词;行政公文也要署发文机关名称。

3、在公文拟制方面,要求“重要公文”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4、在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民意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5、在公文管理方面,增加发文立户的规定。

(四)15种党、政公文的使用说明:

1、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4、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8、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9、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10、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

12、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3、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4、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5、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三、公文的分类

(一)按行文方向划分——4种

1、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传递的公文。

如:报告、请示。

2、下行文:向下级机关传递的公文。

如:通告、批复、通知、[命令(令)、决定、公告、通报、公报、决议、会议纪要]

3、平行文:向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传递的公文。

如:函、通知

4、泛行文:既向发文机关的上级单位、下级单位、平行单位行文,也向不相隶属的单位行文,行文面广泛,方向不定,如公告等。

(二)按保密级别划分——4种

普通件、秘密件、机密件、绝密件。(说明:保密级别越来越高。)

(三)按紧急程度划分——4种

紧急公文分“特急”、“加急”。电报格式的紧急公文分为四级,从急到缓依次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特提属于最高级。“特提”电报需要马上办理;“特急”电报需在8小时内阅办;“加急”需在24小时内阅办;“平急”电报阅办不超过48小时。“特提”是要求一天之内办完的电报,“特急”是要求三天之内办完的电报,“加急”是要求五天之内办完的电报,“平急”是要求十天之内办完的电报。

(四)按处理方式划分——2种

1、阅件(阅知即可,不需办理,文件中无需要办的事件)如:报告、简报。

2、办件(需要承办,在文件中有明确需要办的事件)如:请示、函。

四、公文的处理程序

(一)收文处理——7个步骤。

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

(二)发文处理——4个步骤。

发文处理包括:复核、登记、印制、核发。

(三)办结公文处理——5个步骤。

办结暂存——立卷——归档——清退——销毁

五、常用公文——报告和请示的区别

(一)行文目的不同

报告是向上级反映情况,不需要上级答复,也无问题作答,因此报告中不能请求批准; 而请示是请求上级解决问题,上级同不同意均须答复,因此,凡是要解决问题的,在行文时就必须用请示,不能用报告。

(二)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需要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而报告可以在前中行文,也可以在事后行文。

(三)行文包含的内容不同

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数事;而请示必须是一文一事,有两件事就只能用两个请示。

(四)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

请示属于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明确作答,限期批复;报告多属阅件,一般不作答复。报告与请示是两种文种,不能用“请示报告”,在公文中无此文种。该用请示就用请示,该用报告就用报告,两者不能混用。

六、请示的特点

(一)一文一事

为了方便领导批复,请示行文必须是一文一事。即每份请示只能请示一个事项、解决一个问题。

(二)请批对应

一请示一批复,没有请示就没有批复。请示所涉及的问题,一般较紧迫,没有批复,下级机关也就无法工作。

(三)事前行文

请示应该在问题的发生或处理前行文,不可先斩后奏。报告的时限可以在事后,或工作进行中行文。

七、函的特点

主要用平级、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函具有请求的作用。

函有不相隶属单位之间使用时:

如果主送机关与自己的上级平级,文种建议使用“请示”,尽量少用“函”。

八、公文的行文注意事项

(一)公文一般不能越级行文,如需越级时被越机关应得到抄送的公文。

(二)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行文时应明白所办的事务应属哪个部门主管,主办单位为主送机关,周知或协办单位为“抄送”件。除“通知”这类普发性公文外,主送机关只有一个,其余为抄送机关。

(三)抄送的原则是有必要知道的机关才抄送,无关的机关一般不抄送。

(四)行文时应注意自己的职权范围,不能越权和超越有关规定。

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教育活动 篇6

一、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生性好动,如果要求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他们会感到疲劳和厌倦,如果让他们蹦蹦跳跳、自由活动,他们则很少感到疲劳。这种好动的特点是与幼儿处于生长发育中的身体生理机能有密切关系的。学前儿童身体的特点是神经系统尤其高级神经系统还不成熟,神经系统活动不平衡,兴奋强于抑制。另外,他们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肌肉收缩能力差,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相关的肌肉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幼儿身体发育不利。游戏则满足了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而不受限制。同时,积极的身体活动可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使幼儿身心愉悦。

二、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1.培养自信,满足心理需要。游戏是幼儿成长的最好伴侣,是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综合行动。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可以使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满足。

2.培养同伴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幼儿来到幼儿园共同生活和学习,必然会产生交流问题。交往活动是幼儿重要的社会生活或道德实践活动。幼儿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独特的“儿童社会”。幼儿在与他人的自由交往中体验规则的公正与互惠,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同时,在与客观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游戏中学会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3.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是幼儿主导型的特殊学习活动方式,学前期的幼儿学习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趣味性和直觉性的特点。如果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发他们的兴趣,幼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在游戏中安排让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活动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但却不能是负担性的任务。在一些游戏教学中,有时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感到痛苦,原因就是幼儿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是教师硬让他们玩这种游戏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选择一些让幼儿感兴趣和力所能及的游戏,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游戏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也就要有所不同和侧重。

四、在游戏中注重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1.让游戏规则来源于孩子。通常情况下,都是由老师讲解游戏规则,然后幼儿按规则反复游戏。其实这是幼儿被动的游戏,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游戏,因为这样的游戏使幼儿的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游戏规则就应由幼儿共同协商提出。在游戏前,老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探索游戏的玩法,比比看谁设计的游戏玩法和规则与众不同,然后请幼儿在讨论中生成新的游戏规则,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

2.在游戏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自主性。教师要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一个利于活动与表现的环境,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处于支配游戏的地位。教师通过提供自主的活动机会和自由的环境条件,让幼儿决定游戏内容,与伙伴们认真去做想做的事,积极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从而使个性得以发展。

公文写作的基本几大要点 篇7

一、观点正确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工具,是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政策、法律的体现,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根据和武器,公文的上述职能就决定了公文的观点必须正确无误。

所谓观点必须正确无误,就是说公文的指导思想和内容必须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目标,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制发有关全局性的公文,还是局部性工作的公文,都不能与党和国家的指示精神相抵触、相违背。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凡是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相抵触、相违背的公文,上级机关有权撤销,宣布无效。

应当指出的是,有的党政机关直属业务部门在制发公文时,一味地强调本部门、本战线工作如何重要,在制发规定、下达通知、制定措施上过分地维护本部门、本战线的利益,而忽视战线、其他部门的必要利益,结果造成了部门或战线之间的互相矛盾、互相扯皮,给下级执行部门带来了困难。因此,拟写公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全局观念、观点要正确,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二、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政机关及其所属业务部门的公文是否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公是衡量一篇公文的内容好球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反映出一个领导机关、一个业务部门的思想、政策水平和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就是要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对上请示工作,报告情况,要实实在在,一是一,二是二,不说假话、大话、空话、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搞实用主义,不投领导所好,不看领导眼色行事。对下发指示,作决定,要遵循各项工作的客观发展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使发出的公文真正切实可行。从日常接触到的公文来看,不坚持实事求是的情况时有所见。比如,听说上级要扶持贫困户,落实优惠政策,于是在报告中过分地强调困难;听说上级要总结典型经验,又专拣好的说;总结工作时,讲成绩不惜笔墨,讲问题寥寥数语,几笔带过;如果工作中发生了问题,上级要求查处时,报告情况又轻描淡写、含含糊糊、羞羞答答、甚至说假话,打马虎眼,对下级发指示不从实际出发,讲大话、放空炮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使公文推动了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了下级机关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公文的信任感,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公文成为空文,而且也降低了领导机关的威信,给工作带来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的报告、决议、决定、指示、会议公报等,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得到顺利贯彻执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事求是是公文的生命。

三、准确及时

既然公文是为解决具体问题而写的,这就要求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准确的反映和表达客观实际情况。从拟写的构思到动笔,都要做到周密思考,行文朴实严谨,尤其应当鲜明,态度要明朗,观点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行文前后要一致,不能自机矛盾等。此外,引文、数字、人名、地名、机关名、事物名、标点符号等,均须仔细核对准确,避免出差错和有所出入。从公文的通篇结构上,也要求前后一致层次合理,才能确保其所反映的事实完整准确。

公文在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同时,能否做到及时是事关工作效率,有时甚至是关系到工作成败的大问题。公文拟写必须注意及时、适时,决不允许迟缓拖延,贻误工作。对于紧急公文,需争分夺秒地完成拟写任务,该做出指示的要及时下达,该向上级请示的要及时请示。不仅如此,对日常反映情况、指导工作的文件,也须写得适时,掌握关键时机。如果或通知,拖到夏初才拟稿发出,第一季度的工作便失去了计划指导。再如,一项工作的经验总结,在事过许久才能着手进行,便不能及时推广经验和吸取教训。公文的时间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拟文时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四、简明生动

公文是一种办事的工具,它不需要像文学作品那样作细腻的描写,也不需要像学术论著那样长篇长论,而是要求写得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办事便捷。公文篇幅长短不是衡量好坏的标准,关键要看质量如何。为此,公文的拟写,须注意文字简练,条理清晰,叙事说理简明扼要,篇幅力求紧缩,不要写得冗长累赘,眉目不清,浪费阅读的时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谈过:大家“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他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一文中曾提出过具体要求,规定写“综合报告内容要扼要,文字要简练,要指出问题或争论之所在”。拟文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短快捷,语言精练,不要穿靴戴帽,空话套话连篇,也不要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当然,说公文应简明扼要,直书不曲,并非完全排队必要的语言色彩。也就是说,为了提高公文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也要充分考虑公文的生动性问题。生动性就是在抽象的论述中适当地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使文章增添色彩,读者看了觉得醒目提神,印象深刻。公文要具有生动性,不仅要求字、句合乎文法,而且要有一定的修辞技巧。一般来说,公文的语言着重叙事说理,而不是描景抒情;公文的章法结构贵在直叙,一般不用倒叙、插叙和悬念等手法。但是,公文要讲究修辞技巧还是完全必要的。有些妙语佳句准确地用到公文里,都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使公文的词句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从而更能突出公文的主题思想,增强公文的效果,如“大锅饭”、“摸着石头过河”等词句,生动形象,写在公文中耐人寻味。再比如,群众形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村的困难景象是“干部没少挨累,群众憋气受罪,厨房缺柴少米,炕上还是破被”。这些话通俗、真实、生动、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用得恰到好处时,会给公文内容增添色彩,别有一番味道。

五、体式规范

公文的体式包括公文的文体、结构、附加标记和文件格式。拟写公文必须符合规定的体式,不能标新立异各行其是。无论上行、平行、下行文或面向群众发布的文件,都要根据文种的要求和规定的格式拟写。公文拟写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是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所必需的。因为只有体式规范统一,结构完整,标记明确的公文,才能保证其效用的发挥和运行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方便其立卷处理以备存查。今后机关要实现办公自动化,而办公自动化又是以文件处理的标准化为条件的,符合公文格式的文件是文件处理标准化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求文书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文种,按照公文格式的要求,写全文件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

六、注意书写材料的运用

公文的书写材料包括公文的载体材料和公文的字迹材料两部分。拟写公文应该使用统一的印有固定格式的用纸,不要随便拿起什么纸就写。因为纸张大小不一和书写的格式五花八门,不便于审核修改和日后归档保存。每个机关都应当为文书人员准备标准的文件稿纸。纸型按国家的统一规定,用单页十六开纸(190×265毫米),在左侧留出装订线,横写横排。首页应包括:主送机关、抄送机关、拟稿部门和拟稿人、签发人、会签机关或部门、发文号、印制份数、附件、发出日期等项,以便于逐项填齐。正文的行距间隔宜适当放宽,留出修改的余地。用纸的格式和项目,可根据本机关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印制。

书写时,字体必须工整清晰,不得潦草;要注意使用标准字体,不得乱造简体字。修改处应勾划清楚,如改动太多,稿面太乱,须重新誊抄,以便于审核印制、校对工作。

公文所选用的纸张质量如何,对文件字迹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公文的阅读利用,而且还决定了文件乃至档案的寿命长短。由于文件不仅具有传达意图,处理公务的现实执行性作用,而且还具有提供给今后工作查考利用的存史性作用。也就是说,机关工作中所形成的绝大多数文件,当它们的现实执行效用一旦完成或者消失以后,都需要进行归档保存,甚至其中许多重要文件还必须长期保存或者永久保存。这样,我们在拟写公文时,就应当首先考虑到选用什么样的纸张作为载体材料,才便于公文长期保存或永久保存。

公文字迹材料的选用,包括党和墨水的选用。应该尽量使用毛笔和钢笔,不要使用铅笔和圆珠笔。

墨和墨汁的主要成份是碳素,写成的字迹耐水、耐热,不易褪色,适于长久保存。墨水中的蓝墨水其主要成分是鞣酸亚铁和没食子酸亚铁,氧化后变成不溶性的黑色的高价铁,可使墨水字迹变黑,持久不褪色,易于保存。

公文最主要表达方式 篇8

叙述就是对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客观反映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用来说明问题、反映情况、交流思想、阐明观点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除法规性、指示性公文外,通知、通报、报告、请示、会议纪要、调查报告、简报、讲话稿等公文一般都以叙述为主。

公文中的叙述以叙事为主,采用概叙、顺叙的手段,开门见山地陈述事件的全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运用倒叙、插叙、分叙、补叙等多种方法。

2 .议论

议论就是议事论理,对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评述,作出判断或评议,表明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公文中的议论为了给受文者提供理解公文精神的理论依据,不是贯通全文的主要方法,而是从属于叙述和说明的一种方法。无须旁征博引,常用简单的结论性、论断性的语言,论述较客观、冷静,不带或少带感情色彩,常结合叙述、说明使用。议论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3 .说明

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原理、规律、作用等进行阐释的一种表达方式。

公文的说明范围主要限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事物,以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为主要目的,说明比较抽象、概括和简要。

上述三种表达方式中,以反映情况为主的公文侧重叙述;以阐明道理为主的公文侧重议论;以提高要求为主的公文侧重说明。

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 篇9

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是教育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规律,用真挚博大的师爱多角度的培养学生,使之健康成长。教师要通过爱学生,来塑造和提升自身的基本素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创新意识,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身心需求。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捷尔任斯基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的更为直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则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多方面多角度做起,用自己真挚博大的爱,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而耐心说服少,责怪多而心体贴少,会使学生处在一个缺少爱心的环境中,就不会关心和爱护他人,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教育中,教师关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和体现。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孩子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多年以来,学生的创新能力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桎梏起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爱学生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新奇的、富有创新的想象要给予支持,允许“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中发现问题,提出见解,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奇谈怪论”,善待学生的“标新立异”,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公文处理及其基本任务 篇10

公文处理是指在公文的产生和运转的全过程中,以特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公文进行创意、撰写、加工、利用、保管,使其获得必要功效的行为或过程。公文处理行为是公文的形成到运转、再到传递存贮、再到档案或销毁的整个过程中。这是一整套的行为,对各类公文活动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为公务活动提供着大量的印,因而,公文处理的行为与过程就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安全。

公文处理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撰制、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撰制是前提,办理是中心,管理、整理、归档是终结。几个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交叉,互相制约。

撰制公文

就是根据公务活动的基本需要,由法定作者的代表一撰稿人通过领会意图并收集整理有关的信息撰拟成文稿,再经审核签发以及整理印制印印等工作过程,形成具有正式效力的公文。

办理传递文件

根据法定的职责权利规定,进行收文和发文的处理。发文处理是指以本机关的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收文程序指对收到公文的办理过程,包括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传递文件是将撰制完毕的文件,根据有关规则递送给收文单位的过程。

管理文件

是指公文由文秘部门或专职人员统一收发、审核、用印、归档、销毁。对文件实施科学系统的保管,对秘密文件进行保密维护。

立卷归档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一) 篇11

(一)一、公文概论:

公文古己有之,把公文作为一种学科知识来概括和总结,应当说时间并不长。所以说,公文基本知识应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文体应属于社会科学的管理学科。

(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具体解释为: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具有特定效力和较为规范格式的文书。

(二)公文的种类

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公报、决议、条例、规定、指示为党的公文独有)

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命令、议案、通告、公告为行政公文所独有)

(三)公文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公文是党和国家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而操纵的工具,是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的。

2、法定的权威性。公文代表着一级组织、一级政权的职权和意图,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有关组织、单位和个人置若罔闻或与之相悖。

3、现行的实用性。发文是针对实际,切实管用,便于操作。可以说是合于时而发,合于事而做,要求下边贯彻执行。

4、严格的规范性。公文有统一的文种,每个文种都有严格的规范和具体的要求,限定内容、限定格式、限定适用范围,不许独出心裁,胡乱发挥。

5、行文的明确性。公文的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要求明确,让谁干什么、不许干什么和究竟怎么干,都非常明确清楚,不含糊其词。

6、语言的简洁性。相对其它文稿来讲,公文则文字更精炼,条理更清楚,层次更分明,篇幅更简短,没有废话,不许冗长,能一句说清楚的不用两句。

此外,有的公文还有政策性、保密性等等。

(四)公文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组织领导和处理公务的工具作用。具体讲:

1、法规准绳作用。便于遵照执行。也叫明法的作用,党纪国法用公文发布于世。党的纲领、章程用“决议”这个文种发表;宪法用公告发表。

2、领导指导作用。部署当前工作。也叫传令作用。指示、决定、通知等下行文有明显的传令作用。

3、公务联系作用。便于相互沟通。也叫沟通作用。请求指示、批复、商洽、支持作用,请示、报告、批复、函等。

4、宣传教育作用。统一思想行动。教育警示作用。关于表彰扶贫先进单位的通报;关于治理“三乱”的决定。

所以说,公文不是简单的抄抄转转、无足轻重的东西,而是治国安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古人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而政策和策略必然体现在公文里。

(五)公文的分类:

1、按行文关系分: ①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包括有业务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行文):请示、报告

②下行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批复、条例、规定、命令、会议纪要

③平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函、议案(政府等)

④通行文(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具有告知性和规范性的公文):如通告、公告、公报

2、按秘密程度分: ①秘密

②机密

③绝密

3、按使用范围分: ①党(群团)

②政(行政)

③军(军队)

二、文种写作:

公文写作,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共性反映所有公文写作的共同点。比如,应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准确合实、可行有效、简炼规范。还如,公文标题三要素,即发文机关、事项、文种。举一例:中共朝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就是既有发文机关,又有工作事项,还有意见文种的体现。

又如:第一段讲发文的目的、依据、原因、问题、意义、作用。又如,所有文种第一段最后一句话都要通过不同方式把文种交待出来。如“报告如下”、“通知如下”、“提出如下意见”、“特做如下规定”等。(当然、函和公报除外)。还如,文号、落款单位和年月日等。个性反映各个具体文种有别于其它文种的特殊点。这里讲几种常用公文的写作要领:

(一)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期复性公文。(上级机关即可以是上级领导机关,也可以是上级业务指导机关。如各部门向省国土资源厅批地、向财政要钱等。)请示的特点:

1、呈请性。下级向上级行文,有的虽然不是直属关系,但属于业务主管机关。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有所请求。或请指示或请批准。

2、越职性。自己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或无法处理的事情。请示的内容都是上级机关职权内的事。

3、期复性。要求上级机关明确表态批复。同意不同意都应给答复。

请示的分类:

1、请求指示。要求上级机关指示该怎么办或询问政策、精神一类请示。

2、请求解决。下级机关遇到自身人力、物力、财力、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3、请求批准。本机关对某一问题已有处理意见,但职权所限必须请求上级批准同意。

4、请求批转。职能部门对新情况、新问题已有处理意见和办法,但因“条条不对块块”的规定,不能要求同级职能部门或不相隶属机关、部门照此执行,因而要求上级领导机关审查批准,并转给有关部门执行的请示。此类请示,结尾语多有“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各部门执行”字样。

请示的写法: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由发文机关(如有版头,也有省略)、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一题一事、一文一事。不允许有“和及”等两件事一起请示。文题一定写“请示”,凡写申请、要求、请求都不对。

2、主送机关:绝对只能一个。一般不主送上级机关的领导个人。主送多个机关就误事、主送机关外可有抄送机关。

3、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结语三部分。

①请示缘由。即正文开头部分,说明为什么请示的问题。这是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重要根据。要情况真实,理由充分,尤其是请求解决性的请示缘由部分要尽量写得详尽些。缘由写完后,往往用“现就有关问题请示如下”过渡。

②请示事项。是正文的主体和核心。只能是一个事项,写得具体明确。请求指示的要明确提出问题和要求;请求解决的要明确提出需上级支持帮助或解决的具体事项;请求批准的应提供本机关的具体意见、措施、方案或行动。语气要谦恭,不能用决断口吻行文,即本机关“拟”怎么办,而不能表述为“决定”怎么办。

③请示结束语。常另起一行。惯用“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予批准”等。切忌带有强制性语气(以上请示,请予十日内批复)。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标题有发文机关的,可不落款,但需盖公章。

请示注意事项:

1、遵守行文规则。即一文一事、主送一个机关、不越级请示、不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和党政分开的原则。

2、请示内容真实,理由充分。

3、语气平实、恳切。

(二)报告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及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陈述性公文。报告的特点:

1、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可用于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本部门、本单位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情况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向上级机关陈述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行文的单向性。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为上级机关提供情况,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这个上级一般是自己单位的直接上级。

3、表达的陈述性。大量用陈述语言,全面、真实、具体地陈述执行上级指导示的情况,很少议论。

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的目的是下请上达,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不需批复;请示是要上级答复、批复。

2、行文时间不同。报告是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后的汇报;请示是工作未开展之前先请示。

3、收文受理不同。对于报告上级机关一般不批复;对于请示必须批示批复。

报告的分类:

1、工作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存在问题以及下步安排的报告。

2、情况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反映社会上或本机关工作中出现和存在的有代表性、倾向性的有关情况。重在“反映情况”,引起上级机关重视和采取措施。(广州市非典肺炎由卫生厅向省政府或卫生部报告,还有禽流感等)

3、建议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或建议。对开展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一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方案、办法,要求上报机关批转到有关地区或部门执行。这是“呈转性”的报告。如:关于开展第十七次科技之冬活动的报告,科协向市委报告。

4、回复报告。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具有被动行文的特点。如:关于×××等上访问题调查处理结果的报告。皮毛厂抗美援朝女战士郭载初上访医疗费问题处理后给省委的报告。

5、递送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递送文件、物件的报告,是报告中最简单的一种。

报告的写法: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果报告的事情紧迫,为引起上级重视,可在报告前加上“紧急”二字。

2、主送机关:和请示一样,只能是一个,必要时抄送。不要送给领导个人。因为一个领导不在家、外出、学习会误事,送机关,这个领导不在,可另一个领导批示。

3、正文:由缘由、内容、结语组成。

报告的缘由是正文的开头。说明报告的目的、原因、概括报告的基本内容或基本情况,一般比较简短,缘由部分结尾惯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报告的内容是正文的主体:

①工作报告的正文主体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成绩、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今后安排四个层次。

②情况报告的正文主体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和原因;办法及建议三个层次。

③建议报告的正文主体内容层次与情况报告正文一致,但它的基本情况远不如情况报告详细。重点在措施和办法。

④回复报告的正文主体是对上级询问或要求的工作和情况答复清楚即可,比较简单。

报告正文结束语。单独占行。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用“特此报告”;建议报告结尾是“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回复报告结尾多用“专此报告”;递送报告常用“请审阅”、“请收阅”、“请查收”、“请核收”等。

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1、材料要真实。

2、除综合报告外,要遵守一文一事的原则。

3、严格文种界限,不能与请示混用。

(三)通知。

通知是上级机关用来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向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传达需要办理与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以及用来任免和聘用干部的知照性公文。也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极高的文种。

通知的特点:

1、使用范围的广泛性

2、行文方向的灵活性。即可以是上级对下级,也可以平级行文,还可以不相隶属机关行文。(计划生育工作、财政部门对各委办局)

3、晓喻告知的广泛性。通知首先是让大家晓喻,知道内容后才想怎么办。

4、较强的时效性。即有时间期限(如涨工资过时间不行),也有效力长短不一。如有的会议通知,会期一到,就失去了效力。

通知的分类:

1、批示性通知:可分批转性、转发性、发布性三种。批转性的用于批转下级公文;转发性的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性的用于发布规章。如关于印发“规定”的通知等。这类通知分别与被批转、被转发、被颁布的原件构成一份完整的公文。

2、指示性的通知:是对某一项作出具体规定或对处理某一问题作出具体指示的通知。是上级对下级下达指示,而内容又不适用于“指示”文件时使用这个通知。如《国务院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3、事务性通知:用于安排一般具体事务。如调整机构、启用印章、变更作息时间、安排节假日值班等。应用广泛,内容单一。

4、会议通知:各机关单位用以发出召开会议的通知。

5、任免通知:上级机关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员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级或平级机关知道时发出的通知。

通知的写法:

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但各种通知的具体写法也不尽一致。

1、批示性通知:

①标题。也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不能随便省略。但问题比较突出。需注意的:一是标明被批转、被转发公文的机关,因为原公文由于有固定版头时可能省略了发文机关,而批转或转发时不标明,下边就不知原文是哪发的。如《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控制行政经费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就把市财政局补进文题了。二是批示性通知标题介词“关于”使用,一般只用一个,批转机关可用批转、转发等词。不能用市政府办关于批转市财政局关于×××的通知,而应是市政府办批转市财政局关于×××的通知。三是层层转发即转发层次较多的公文,发文中可省略间接转发机关和原发文机关名称,只保留直接上级机关名称,后加上“所转发的”四个字。举个例子。如完全照转可能出现“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朝阳市政府关于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生实施豆奶工程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这就罗嗦了,用直转的办法可简化为“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朝阳市政府所转发的在中小学生实施豆奶工程的通知的通知”,四是如果被批转或被转发的公文是联合行文,原发文机关较多,通知中可只保留原主发机关名称,后加“等”字。五是标题中不要轻易使用书名号,只有被批转的规范性公文才能用。

②正文。批转和转发式通知的正文一般是由批转和转发对象、批示意见二部分组成。即开头点明对象即被批转的公文名称、发文字号和发文机关,表明态度来做出决定;批示意见部分通常是对被批转公文的基本精神作进一步的强调或必要的补充说明,以突出被批转公文的重点或核心内容,引起批转范围的重视,更好地贯彻执行;发布式的通知的正文,一般写三层意见,开头说明发布的根据或目的,中间写发布对象,最后提出执行要求。

2、指示性通知:

①标题不能随便省略或简化,必须具备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项。如《朝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成品油管理的通知》

②正文一般包括缘由、事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

3、事务和会议性通知: 标题比较灵活,可以是完整规范的形式,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正文一般由发文缘由、通知事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内容组成。

4、任免通知。标题应写明被任免人员的姓名即代表性人员姓名,后加等同志。如《关于×××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正文说明任免根据和任免决定。

通知写作注意的事项:

1、准确使用文种。

2、通知事项必须明确具体。

3、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四)决定

决定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策指挥性公文。决定的特点:具有指令性、约束性。它以结论、规范和安排,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如有违反,要受到一定的处罚。这个特点近似于命令,又不同于命令。命令是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级政府组织法明确规定的机关和人员才有权发布,也有是以首长名义发布的,它只讲结论,不讲原因,一经发布,就产生法律效力。决定比命令适应范围广,由领导机关的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后公布,有一定的论理性。也有的资料这样概括决定的特点:

①具有规定性。与条例、办法、规定等法规类文件性质相同,但它比前三者有说理内容,有强制力和约束性。

②具有指示性。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进行的决策性指挥,关系重大,影响深广,具有指示性。

③具有确定性。“决”就是拿主意,“定”就是不能改变。什么事项一上决定,就意味着这项事定了,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不能朝令夕改。

④法定作者广。比命令的法定作者广,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均可。内容比命令具体。

决定的写法: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不能随意省略。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分子的决定》。决定成文时间要以会议通过的日期或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决定的时间一般标注在标题下方,用小括号括起来。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正文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决定依据;二是决定事项;三是希望、号召或执行要求。

落款包括发文日期和印章。

(五)通报

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的公文。通报的特点:

1、教育引导性。通报虽然也是用来传达和告知的,也有所告诫和要求,但却没有强制贯彻的要求,而是通过通报的形式对下有所指导、有所示范、有所教育、有所警戒、有所督促,从而达到教育功能。

2、典型针对性。通过典型事例达到启发式教育的目的,告诫人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发扬什么精神、克服什么倾向。因此通报的事情是重要的,事例是典型的。

3、真实严肃性。通报的人或事必须是真实的。同时,通报又代表一级组织进行表扬、批评或通报情况,有着鼓励、警示或或惩戒作用,所以又是十分严肃的。

通报的种类。

1、表彰性通报。用来表彰先进单位或个人,介绍先进经验或事迹,树立典型,号召学习。

2、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语错误、处分犯错误的单位和个人以示警戒,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

3、情况通报。旨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重要情况和动向,以指导面上的工作为目的的通报。

通报的写法: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

①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

②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与抢劫犯顽强搏斗的×××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

2、正文:包括通报缘由、通报决定、通报的希望要求等内容。

3、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时间。

通报写作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别。一是与奖惩决定的区别。两者写法是一致的,但奖惩决定涉及的事实比通报严重或影响更大,制发这类公文重在作出决定,用词和语气比较严肃;而通报重在教育,用词和语气平和一些。二是与通知的区别。通报传达的是重要精神或情况,告知的是特殊事项;通知传达的是上级指示,告知的是一般事项。通报的目的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通知是为了使有关单位或个人知道事项和怎样去做。通报可用于表彰先进和批评错误,而通知没有这个用途。

2、内容真实。

3、行文及时。

(六)批复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求事项的回复性公文。批复的特点:

1、行文的被动性。以下级机关的请示为行文条件。

2、回复的针对性。针对请示机关行文,针对请示事项,不涉及请示事项以外的内容。

3、效用的指挥性。批复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办法代表上级机关对问题的决策意见,对下级机关具有行政约束力,更具权威性,下级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批复的种类:

1、同意性批复:对下级机关请求的事项表示同意的批复,有决定性批复和指示性批复。

2、否定性批复: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持否定态度的批复,要讲清理由,以理服人,不以权压人。

3、解答性批复:针对下级对法律、政策、规定、措施等的询问请示所做答复。

也可分:

1、审批性批复。针对下级机关请示的公务性事宜,经审核后作出的批示性答复,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项目安排、资金划拔等。

2、指示性批复。针对方针、政策性问题进行答复。

批复的写法:

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

1、标题:有多种写法

①由发文机关名称、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将蛇岛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给辽宁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②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观音阁水库向本溪市供水收取水费的批复》;

③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关于同意设定建平县榆树林子镇的批复》。

④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原件标题和文种的构成。《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接受国家开发办验收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准备工作的请示>的批复》。

2、主送机关:只能主送一个机关。如需更多部门了解和执行,可抄送。

3、正文:

①批复依据。首先写明来文日期、标题和发文字号,交待批复的依据,点明开头的下级机关。然后用“现对××问题批复如下”或“现批复如下”进行过渡。

②批复内容。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针对请示的具体内容给予明确答复和具体指示,不予争论。一般分条列项一一作答。无论是完全同意、部分同意或都不同意,均应提出指示性意见或说明理由。

③结束语。一般用此复,特此批复等惯用语作结,也可不用。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加盖公章。

注意的事项:

1、针对性强。请示什么、批复什么,当然还要调研,以了解下情和掌握政策。

2、观点明确,不能太原则,不能模棱两可。

3、非常及时。不能因为延误时间而造成损失。

上一篇:采访返校校友下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春天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