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2024-05-08

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精选9篇)

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1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处于人生最宝贵最快乐的青年阶段,真实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快乐的生活。然而,现实的校园却不是这样的,大学生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乐,而是茫然、郁闷、烦躁等不良情绪常常充斥他们的生活,可能会引起各种心理疾病。为此,我们班特此展开一次以“展现青春正能量,享受青春悦生活”为主题的心理活动。

青春是无价而短暂的,展现自我是上苍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才能,让青春尽情飞扬,让展现自己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课程.二、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心理辅导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并寻找青春的足迹,展现同学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大学是短暂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青春,趁着自己还年轻尽自己所能在青春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亮丽而独特的风采,让青春飞扬!就像无数的星星在生活的星空中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三、活动主题

青春 团结 协作 沟通 和谐

四、活动对象

农学院2011级植物保护3班

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2013年04月 28日下午3点

活动地点:桃李园 东体排球场

六、活动内容

一、桃李园活动

第一阶段 :

1、桃李园了解场地情况

2、安排同学们准时到场

3、由负责人介绍并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

第二阶段:活动安排

1.“松鼠”搬家

一、活动目的1.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被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1.2.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1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参与者每三人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屋”,另一个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

2.根据主持人的口令进行变化,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

“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樵夫”可以变成“小松鼠”。

3.主持人可以不断变化着发出口令,大家作出相应的变化。在活动一开始安排2只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充当竞争的角色,这样在变化中必然会有新的“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来,淘汰同学要求表演小节目。

4.集体分享活动的感悟。

六、注意事项

1.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小松鼠”、“樵夫”跑动变化。

2.本活动是人数越多效果越好,出现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和没有“小松鼠”的“小木屋”均被认为是淘汰。

3.主持人要关注多次被淘汰的“小松鼠”和“樵夫”,可以请他们表演节目或交流被淘汰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松鼠搬家”游戏是在快乐的笑声中进行。在激烈动荡的“森林大火”中,机灵的“小松鼠”很快找到了新的家;勤劳的“樵夫”不仅搭好了新“屋”,还热情地呼唤着“小松鼠”进“屋”,形成了和谐的“松鼠之家”。假如“小松鼠”和“樵夫”没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没有积极合作的态度,没有有效竞争的能力,被淘汰是必然的。活动一开始主持人就安排了两只以上无家可归的“小松鼠”,所以按一间木屋一只“小松鼠”来安排,一定有“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来。但主持人发现,有的小木屋里住着两只“小松鼠”。是强行登陆还是友情邀请?这时就得请出两只“小松鼠”问个明白。原来一只“小松鼠”无家可归时,温馨的“松鼠之家”热情地邀请它加盟,接纳与包容使“小松鼠”感动万分。

虽然游戏规则中要求是一间小木屋中住一只“小松鼠”,但出现了一屋住双鼠的情形,主持人对此不是否定而应该肯定,欣赏这种突破规则开放思路的态度,提倡这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精神。游戏一方面让大家感受竞争的压力和残酷,另一方面也体验了温馨与快乐,同时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2、踩汽球

场地:户外

道具:气球、细绳

时间:15分钟左右

目的:活跃气氛,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增进协调性和协作能力。

要求:人数为十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组成一组,共五组。

步骤:当场选出十名同学,男女各半,一男一女搭配,左右脚捆绑三至四个汽球,在活动开始后,互相踩对方的汽球,并保持自已的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则胜出,败的同学可以表演小节目娱乐。

结束:请一到两位同学谈谈活动感受。

活动收场:活动结束后收拾场地垃圾

二、排球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3年4月28日星期天下午4:30;

地点:在东校园排球场。

二、前期准备

1、东排球场

四、参赛办法

队员安排是班级随机分配。

五、比赛细则:

1、比赛形式:

班级内部选出10人分两组,其他同学加油助威。

2、比赛规则:

A、赛阶段每局比赛为16分制,若时间允许则以三局两胜制进行比赛,局间不休息。

B、比赛上场队员5人,前排3名,后排2名,场地规格为羽毛球场地外线边缘;

C、发球队员发球时,双方队员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当发球队胜一球时,则由下一轮次的队员继续发球。不准连续发球。比赛采取每球得分制。

D、发球队员必须在裁判员鸣哨后五秒内将球发出,球被抛起发球队员未击球,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裁判应再一次鸣哨继续发球。发球队员在裁判未鸣哨而发球的,发球无效,重发,不判对方得分,第二次则判犯规。发球方将球击入对方场区内任何位置均有效;E、队员的一脚或双脚踏过中线不算犯规,但触及对方或影响对方的则判犯规;

F、某队赢得16分并超出对方2分时,或双方得分成16:16时,谁先得两分成18分时,则该队胜;

G、任何队员只有在两米线后(踩线犯规)才可以对高于网的球做进攻性扣球动作;H、拦网不算一次触球,还可再击球三次将球击入对方场区;

I、在对方发球时,前排队员不允许单手上手击球或拦网;

J、每队最多击球三次(拦网除外)并将球回击过网进入对方场区。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两次;

K、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并取消“持球”这个概念,队员只要不把球接住后再击入对方区不判犯规。

3、奖项奖励:奖品待定。

六、活动准备:

赛前准备:预定场地,准备排球,水等必须用品。

C、后勤组织:加油同学组织。

七、活动收场:

活动结束后,同学一起收场,收拾场地垃圾。

七、前期准备

1、通知每位同学活动地点时间

2、准备活动道具

3、购买所需物品

4、安排同学负责买用品,照相等工作。

八.经费预算:

气球,水,20元左右

九.活动应急预案:

1.活动计划问题:事先制定每项活动的具体计划。在进行活动之前,必须要有计划,有纪律地进行活动,避免造成活动无目的、人员工作无秩序而导致时间浪费和同学安全问题的出现。

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2

一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

尽管团体形式工作在我国早已存在,但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相比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与香港地区,内地的团体心理咨询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团体心理辅导备受重视。最初介绍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是1991年6月,日本筑波大学心理系教授松原先生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邀请来华讲学,介绍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1991年10月樊富珉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员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技巧。此后的几年里,樊富珉一方面致力于为国内高校培训团体心理咨询主持人,同时也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科研中进一步探索研究团体咨询在国内学校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北京经贸学院杨眉在社交焦虑的治疗中一直探索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于1995年出版了《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一书。1996年樊富珉出版了《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进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而普及了我国。2000年后团体心理咨询已经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发展。2001年9月开始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培训中心,在培训中安排了团体心理咨询教学,由樊富民讲授。随着专业培训的推进以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团体心理辅导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为主的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团体心理辅导逐渐升温。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必要性

1可以解决大学生各方面的适应不良

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环境生活的突然变化让他们一时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应付面对,对同学与老师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于高中阶段,通常会导致部分同学郁闷,不知所措,出现适应综合障碍。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系列大规模短程团体心理辅导,使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增进了解,理解同学之间的各种行为方式,能够互相沟通、容纳、尊重对方,以使大一新生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社交焦虑或恐怖占有很大的比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广泛而复杂的,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他们渴望真诚的友谊,想获得他人的理解,但缺乏交往的勇气和技巧,甚至对交往产生恐惧。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基于人的心理问题根源与人际关系之中的理论背景,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机会,学会了社交技巧,可以逐渐良好的与同学沟通。

3可以合理处理大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如学业,恋爱,人际关系,家庭,就业等,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各种发展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学习技巧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自我肯定小组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够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团体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增进友谊,树立团体意识。

4可以用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指以大学自然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辅导员或者是班级心理委员的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加的短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让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在班级工作中通过心理游戏、心理剧、观看心理电影等团体活动,进行班级团体辅导,不仅能提高心理辅导效率,可以缓解部分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还能大面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1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以及团体训练概念混淆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团体心理训练属于心理训练的一种,参加者超过10人则为团体心理训练。这三种概念决定了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活动源泉、目标、对象、活动性质、活动效果等方面。因此,有些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经常会混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造成团体心理辅导效果不佳。

2将团体心理辅导等同于团体游戏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以团体游戏为基础展开的辅导活动,其重在运用团体游戏中的合作、沟通等方式,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参加者对团体活动的体验。通过经验与感受分享,获得归属感;可以在团体心理辅导的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但就目前高校开展的团体心理活动来看,基本上就可以称之为团体游戏,参加者的分享不足,人数较多,体验不够深刻,理解程度不高,基本以娱乐为主,达不到心理辅导的作用。

3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不规范

团体心理辅导是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需要完整的系统的活动设计,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有些团体心理辅导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活动设计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为了增加活动吸引力,忽视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有的效果。指导者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事先设计好的操作规程并一定能够遵守,部分原则事先未被强调,依据的原理未能进行解释,导致参与者只能按照团体游戏的心理状态进行活动,无法进入到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状态,导致效果较差。

四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建议

1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的技能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基础理论以及一些技术方法,需要进行专业训练,通过参与相关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活动,或者是与同行进行集体交流讨论,亲身体验,亲自操作团体心理辅导技能。

2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性操作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的大部分指导者,设计团体活动不规范,操作相对简单,省略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活动对象以及基础理论,直接从团体活动实施开始,导致其和团体心理游戏相差无几。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程序,确定每次活动的目标及主题,提前制定好实施活动计划,以熟悉每次活动如何进行,进入规范性操作阶段。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篇3

班主任成长营故事之

贴在墙上的“文化”

班主任成长营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组建团队,起队名、创作队歌、队徽,并为自己的小组拟订一个口号,每个人都要参与和贡献力量。

但在活动最初时,有些组员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仍旧是说“我觉得”,而忘记自己是代表本小组的,需要主持人的提醒,逐渐的大家才习惯说“我们‘梦工厂队认为……”,并且会主动为发言的老师鼓掌支持。在写感受或展示本组各项成果时,大家也会自觉将队名或队徽标上。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现在各学校都注重文化建设,而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教室的布置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班主任精心设计,教室内“花花绿绿”,格言警句,班歌班训齐全,但是否学生人人知道,还是“摆出来”、“挂出来”给“检查的”看的?如何挖掘利用其文化内涵,而不是展现它的“装饰”功能,确实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欠缺的。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就必须让她活起来,动起来,用用起来,让学生认同,并不断的强化,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请让我来帮助你

培训中有一个活动是要求每个小组组成为一个班,选出其中一位做“班主任”,其他人为“学生”。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然后,要求“学生们”在培训者的指示下画一个微笑的脸,但在画画的时候要闭上眼睛。而“班主任”在整个的游戏的过程中要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保证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结果当然是大部分人的画都是错位的,在作品的展示中大家都不亦乐乎,欢笑不断。但只有愉悦的体验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随后的分享“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做了什么?而“学生”们在画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又是怎样做的?事实上,“学生们”在画画时不仅闭上了眼睛,更闭上了嘴巴,没有一个人想着在画不准位置时去求助“班主任”。而所有的“班主任”无一例外的认为自己只管监督和控制,确保没违规睁眼就行了。在分享交流时,大家都认识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太注意培养“听话”的学生了,指令性的东西太多了,却很少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内心,因此也就不能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地伸出手,给予恰当的帮助。而我们的学生也真的很听话,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小心翼翼更多的是造成了他们思维的僵化,习惯于“要我们做什么,怎样做”,习惯于遵从,而缺少独立的思考,自主的探索。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中,师生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并未真正达到,学生们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不知道求助的途径。学生们倾诉的对象更多的是朋友、同伴。

让我们谨记:别人需要时,伸出你的手,也就是挽住他的心。作为班主任,学生需要我们的帮助、指导。让我们主动伸出手吧,教会学生请求援助的方法,并尽可能多的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帮助。

班主任成长营故事之

神也会犯错

培训时难免有人会——迟到了,手机忘关了,车子坏了。而每到此时一句“我错了”,虔诚的一鞠躬或是怪样百出的卡通跳就会得到大家原谅。而这也是培训活动中得到大家一致通过的条规。

错了就是错了,无论是什么原因,无论你是什么人。对教师而言,往往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没有认错的习惯。不敢、不能以真面目见学生。有时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总想用一副伪装的面孔能搪塞过去。殊不知老师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师贬损学生的话,老师过后不记得,学生却铭记在心,很可能造成对他一生的伤害。笔者就曾听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说“她说话不算数,我才不听她的呢”。原来是这位老师答应孩子如果孩子某题做对了就发一颗红星,结果忘了,让学生对她产生了不信任感。我们也常见学生犯了错时会推卸责任,找借口,昨天家里来人了,停电了,忘带书了,妈妈叫晚了……这一方面是孩子犯错有时确实是无意的,另一方面有时我们忙于找出孩子们的错误来训斥、纠正,却忘了在他们做得好时赞扬一声,要知道你的认可在孩子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分量。而过于严厉的处理孩子们都经常犯的小错误,往往适得其反,就是学会撒谎,以逃避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后果,避免你大发雷霆。

很多老师在受罚后谈感受时说,承认自己错了后,得到了释放,心里挺舒服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一定会遭到责备时,我们自己责备自己,听自己的批评,这比忍受别人的斥责容易得多。如果你将别人正想要批评你的事情在他有机会谈话以前说出来,他就会采取宽厚、原谅的态度,以减轻你的错误感了。不要忘了那句古话:用争斗的方法,你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收获更多,所以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赞同,你就应该记住这条规则:如果你错了,就迅速真诚的承认。这也该是我们老师应教给学生们的做人的道理。

你的称赞是最美

培训活动中感觉最美,最让人兴奋,最使人神采飞扬的当是“优点轰炸”了。经过了几天的培训,大家不仅提高了工作技能,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通过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增加了个人自信心。

其过程是:一组围圈坐,请一位成员做或站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三个优点,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她)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待人接物……)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那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那些是不察觉的。每个成员到中央带一次高帽。并注意夸别人的优点时态度要真诚,要具体,不能重复,不能毫无根据的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到的,哪些是没察觉到的;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做完后各组用一张纸写出画出。

起初大家都不太习惯于坦然接受别人表扬,很“谦虚”地否定自己,但随着那么多由衷的赞叹也不由自主的认同起来。有的老师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有的说“我没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好”。“那感觉真美!”带着大家真诚的肯定和鼓励,每个老师都更有信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学习中去了。

相信老师们从中更体会到了称赞的价值,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们尤其如此。一声亲切的赞扬,一句诚恳的激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将给学生们注入无尽的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真谛是真爱

就如在活动结束后所做的那样,在文章的最后,我也将这段文字送给每一位教师:

爱情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的意义在哪里?”

爱神阿佛洛狄忒说:

“L”代表着LISTEN(倾听)。

“O”代表 OBLIGATE(感恩)。

“V ”代表VALUED(尊重)。

“E”代表EXCUSE(宽恕)。

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4

一、活动目的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迎接2011级新生的到来;帮助他们尽快认识和熟悉自己的同班、同专业、同学院的同学,彼此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集体归属感;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积极良好的开始,提倡大家利用智慧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二、活动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2011年迎新生团体心理辅导

三、活动对象

教科院研究生一年级新生

四、活动时间

2011年9月18日(周日)

早上8:30—10:30;下午15:00—17:00;晚上19:00—21:00

五、活动地点

教育科学学院101室,院楼中间空地

六、主办单位

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于9月14日之前完成。

1、招聘心理培训师

9月14日之前在我院范围内招聘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培训师6名及助理培训师18名,主要为研

二、研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已招完)。由实践部相关负责人负责招聘;

2、安排心理培训师及助理交流会

于9月16日集中安排心理培训师和助理结合本次团辅方案进行一次交流。由实践部部员提前申请教室,并通知各位主教及助教交流会时间;生活部提前打印具体活动方案28份。另外,实践部还需在交流会前一日确定培训人员的分组,培训班级。

主要由实践部负责组织、交流,交流会当天实践部全体人员必须到场。

3、道具购买

9月14日之前由生活部购齐团辅活动所需的水、道具、培训师纪念品及奖品等,物品清单由实践部提供。包括心理主教和助教的荣誉证书,总共28份。荣誉证书内容交由宣传部撰写,并盖好章。

4、通知:由秘书处于14日前负责通知研一各班班长团辅的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要求同学穿比较休闲的衣服,方便活动,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于活动前一日再一次提醒。

5、团辅学生人数及时间安排表: 根据新生专业及各班人数进行分批参加:

(二)活动当天工作安排1、9月18日7:30之前,工作人员(实践部、宣传部)到场布置场地、搬水、奖品、道具;实践部协助培训师准备开展活动。

8:00之前,主教和助教到现场,准备活动的开展。

另:工作人员在18日7:30,14:30,18:30,都要到达现场;

2、实践部、宣传部工作人员在团辅开始前在门口做迎接工作;

3、活动开始后宣传部负责全场照相,摄影等记录工作,每场结束都需要合影留念;

4、团辅期间,由实践部负责工作总体安排;

(三)活动后期工作

团辅结束,全体工作人员收拾现场。实践部做好活动照片的整理和归档,撰写活动通讯稿和活动总结。

八、经费预算

九、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注意和研一班长联系,确保新生都能出席本次活动。

2、实践部提前申请101室,活动中一定要安排专员对教室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活动正常进使用。

3、活动前一天晚上秘书处发短信提醒相关工作人员按时出席。

4、安排专职人员跟进活动当天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各部门部长分配好本部门负责的工作,详情见活动当天工作安排。

5、每个教室每场次的活动都安排两个负责人协助主教和助教开展活动。

6、主教和助教多准备两个游戏,以防个别小组迅速完成游戏。

十、活动负责人

孙仕秀联系电话:***邓琳双联系电话:***

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5

一、活动主题:重拾梦想,笑迎未来

二、活动班级:xxx

三、活动地点:9-702

四、活动时间:xxxx年9月6日

五、活动对象:xxx班全班同学

六、活动目的.:新学期,新开始,新打算。通过这个团体辅导活动,希望同学们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明确自己的目标、方向,以最佳状态迅速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周老师发言

2、热身活动“我爱我家,相亲相爱”

3、我说你画

4、游戏环节“幸福清单”

5、同学讨论“生活馅饼”

6、“拥抱目标”同学们各抒己见

7、“把心留住”道祝福

八、具体工作安排:

1、班干部分配任务

2、劳委打扫会场卫生

3、宣委布置会场

4、组委组织安排活动

5、生活委员做好会费支出

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活动策划 篇6

一、活动背景: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为参加者提供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为了进一步消除天马晨练区队员们之间的陌生感,达到更为亲密的关系;以及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的工作效率。十分必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二、活动目的:

1、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舒适区”好似自身“温度计”。这个游戏通过让不同人的身体部位进行接触的方式,打破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进了彼此间的亲密度。

2、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打破自身的`“舒适区”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团队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在游戏中,有一些敏感的部位进行接触时,你可以听见到人们的尖叫声和笑声,人们在游戏中,也将自身的“舒适区”完全打破。

三、活动宗旨

增进队员间的感情

四、活动主题

“打开心扉,畅游爱的海洋”

五、活动内容

“奇妙口香”游戏

参加人数:全体

时间:1分钟

游戏规则:

1、先计算一下人数,如果是双数,则先请一个人做发令员:如果是单数,则培训师先做发令员。

2、游戏规则如下:游戏开始的时候,请所有人一起问发令员“口香糖,粘什么?”发令员开始发令,比如“口香糖,粘肩膀。”则所有人必须迅速找到另外一个人,两个人的肩膀粘在一起。最后肯定剩下一个人,剩下的这个则自动变成发令员,原来的发令员则回到人群中。然后,大家继续问“口香糖,粘什么?”发令员继续发令。

3、最后请所有做过发令员的人(第一个发令员除外),一起上台演节目。

注意事项:

1、通常像粘鼻子、粘脑门、粘屁股等指令可以极大地活跃气氛,长可以听见人们的笑声和尖叫声,打破舒适区的目的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必须注意的是,培训师在开始的时候要声明:像沾嘴唇、粘胸部等指令是被禁止的。

相关讨论:

1、在工作中,有哪些情况下要求我们打破自身的“舒适区”?

2、为什么人们在开始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思?

3、我们的“舒适区”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拓展“舒适区”?

4、做完游戏,全体成员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六、活动意义:

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7

郑小东等人将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定义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遵照团体动力学和群体心理学等原理, 运用团体辅导的技巧, 指导学生 (通常属于一个班级) 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 以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最终实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随着团体心理辅导走入中学, 其在改善中学生心理状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研究现状

1.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方法

关于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常将研究的主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需要的被试, 并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于实验组设计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实验, 对于对照组不做干预。实验前后测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某些方面的得分, 从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出团体心理辅导是否对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果。如侯文婷在研究初中生考试焦虑症状时, 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选取辽宁师范大学附中的初中生作为研究样本, 随机筛选出考试焦虑的成员60名, 然后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对照组各30名,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变量上进行严格匹配。对实验组作了7次干预, 验证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于初中生考试焦虑干预的有效性, 得出以下结论: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于初中生的考试焦虑的干预作用明显。此外, 除了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观察法等也有应用。

2.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目前, 我国中学开展较多的还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而各个学校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也存在较大差异, 有的学校是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健康课程, 有固定的时间、由专业的心理教师负责, 有的是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德育的一部分, 采用机动的时间, 由班主任或德育老师负责。近年来, 我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日趋多样化, 如辽宁本溪实验中学的老师李艳在该校团体心理辅导上, 利用校园广播, 传递正能量;在校报开设“心理咨询”栏目,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然, 主要还是以班级的思想品德课为主渠道,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一些学者的研究需要, 我国中学的小组团体心理辅导或集体心理治疗 (台湾也称为团体咨商) 也在发展中。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以问题为分类的矫治性团体心理辅导, 设计了主题明确、相对连贯、针对性强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如姜芳在对高一新生孤独感的研究中, 以枣庄市第十八中学高一新生为被试, 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 筛选出30名孤独感较高的学生, 进行孤独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 设计了10次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此外, 在我国许多中学, 特别是初三、高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高考时, 学校会举办讲座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尤其是针对高考前夕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 在很多学校都开展过。这种辅导形式的优点是受众多, 学生可在1小时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

目前, 社会上还出现了很多培训学校, 开展青少年的拓展式培训, 这种拓展式培训也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 重在锻炼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培训多采用集中式、封闭式培训, 短的需要2~4天, 长的需要7~10天, 如夏令营等。

3. 研究工具的使用

国内研究中学生心理状况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引进的居多, 如PANAS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UCLA (孤独感量表) 、SAS (焦虑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 等。这些问卷在引进中虽然经过修订, 但对中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通过发展,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已出现了针对我国中学生设计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 如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 毛俊青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 唐红波、陈俊、刘学兰结合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编制的《考试焦虑诊断量表》等。

4.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设计

在我国, 针对中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也各不相同。如顾敏敏在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中, 就选取了10名身心健康, 但有提高人际交往动机的同学, 共安排了10次团体心理游戏, 每次持续一小时。每次由领导者带领成员进行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心理游戏。每次游戏后, 都会进行解说和布置家庭作业, 与成员们分享感受。总结其他的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基本都要考虑领导者、成员构成、场地布置、道具或材料准备、团体目标的确定、内容策划、时间规划等因素。尤其在内容策划方面, 必须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设计贴近性的游戏。如顾敏敏在实验中设计的“蒙眼作画”游戏, 具有趣味性。

5.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

在已有的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中, 中学的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通常对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效果提出假设, 并通过实验设立对照组, 前后测实验对象, 做出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成果。金家新、杨彦平等的研究显示, 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有一定作用;袁贵勇、侯文婷等的研究显示,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一定作用;孙妍、吕京京等的研究显示,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中学生的情绪水平, 在其他领域的是否具有效果资料尚不全面。

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 金家新指出,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能很好地实现学校的目标取向, 而且能反映班级的个性、年级特点、年龄特征及不同年级所出现的问题。这种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所以能够在班级管理、团队活动、教学活动、校务管理、家长教育、心理辅导中得到广泛应用。周元臣的研究发现, 班级团体辅导能充分利用班级中的资源, 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自我评估, 强化成功体验, 在互助与自助中成长, 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班级团体辅导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精神。

而一些高考前的讲座式心理辅导和培训班以及夏令营的形式是否具有成效还没有具体证实。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国内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主, 近些年来虽然在中小学也有开展, 但仍然表现为研究数量少, 领域相对较单一, 测量工具不多。

第一,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领域单一。从中国知网进行的文献检索情况看:2000~2014年,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涉及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文献所占分量很少。在已有的40多篇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论文中, 其涉及的领域较窄, 主要集中在学习拖延、考试焦虑、网络成瘾方面。近年来, 才有了针对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改善高中生情绪实验研究、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等多样化的研究领域。但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领域相比, 还是略微单薄了些。

第二, 现有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存在局限。在我国中学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下, 金家新的研究指出, 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的多少与班级每周实施的时间密切相关, 从辅导效果来看, 设计活动的方案最好是结构性设计 (有目标、有明显的几个辅导程序) , 但结构性设计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宜于在假期中进行。而现行的中学课时分配情况是, 心理辅导课 (或称心理健康课) 每周只有1课时, 似乎只能采用非结构设计 (有目标, 但无完整的程序) 。这就很难保证辅导的系统性和效果。此外, 我国很多中学将思想品德课、德育课、班会与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相混淆, 关于这个问题, 华中师大心理系刘华山老师提出, 心理辅导所要解决的是心理问题, 德育工作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 心理障碍与政治错误、思想意识不健康、品德不良是性质不同的两类问题。有些思想品德不良的人可能并没有心理问题, 但有些心理问题不是思想品德等教育课可以解决的, 需要辨别好。

此外, 有关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张杰指出, 在辅导对象的分组上, 研究者在研究中多将其分为心理健康者和问题人群两类, 前者是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目的, 称之为发展性团体;后者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 称为治疗性团体。国内当前以治疗性团体为研究对象的居多, 通过对照组显示出对于某个心理问题的辅导是否有成效, 而对于同样是有问题的对照组或更多其他学生, 则没有进一步的辅导。这也需要改进。

第三, 测量问卷的使用问题。在对我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上, 针对中学生中特定群体应采用适宜的专门量表, 如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 毛俊青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 但总体数量不多, 涉及的领域还很狭窄。

2. 研究的建议

第一, 扩展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领域。近年来, 我国高校的团体活动领域已深入到提升学生幸福感, 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辅导员本身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适应不良的探索等, 在我国的中学中, 同样存在着学生幸福感不强、中学适应不良等问题, 还有提升中学生耐挫力等其他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是值得去商榷的课题。

第二, 改善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由于我国现行的教学制度、考试制度, 导致在很多中学心理健康课都不受重视, 好多中学心理健康课都形同虚设, 或请一些高校心理学的研究生代课, 课时不能保证。我国中学亟须重视这个问题, 开设以班级为主的团体心理辅导课, 保证课时。同时, 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小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改善学生的心理,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也有帮助。

第三, 编订适宜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量表。尽管我们现已有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 毛俊青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等相关适宜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量表, 但是若要研究其他心理问题, 针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量表还是不全面, 需要广大学者继续编制。

三结果与展望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在我国中学的起步较晚, 其研究方式、方法都尚未健全, 领域也不完善, 但近年来,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中学对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日趋重视, 其正日益成为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但在我国中学中, 团体心理辅导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我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方法、辅导方式、研究工具、活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指出了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领域、辅导方式与测量问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团体心理辅导中“激讲”的运用 篇8

慎重选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选题是心理辅导成败与否的关键。选题是辅导活动的第一步,它确定“辅导什么”的问题,即确定辅导的方向。如果“辅导什么”不明确,“怎么辅导”就无从谈起。

1.针对实际,慎重选题

心理辅导课选题必须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处处想到学习的主体——学生,时时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激情。按照新的理论,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从而使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记得有一次我准备区级团体心理辅导公开课,研讨的主题是人际关系。试教前,我想当然地选题:“诚信”。试教时的情景不堪回首,称得上是我的“独角戏”。除几个学生说了几件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后,全体沉默无语。课后寻找原因:虽然这个话题在当今社会上正流行,关于诚信的事也比比皆是,但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由于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对辅导主题根本不感兴趣,也就不可能进入角色参加活动,真情的流露无从提起,自然也就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

心理辅导教师应寻觅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力求选题符合学生实际,表现形式新颖别致并与内容和谐统一。正当我苦思冥想,考虑该如何选题时,我想到我与这个班级的学生朝夕相处已有五年,记得几次家访,几位母亲向我提起几乎同样的情况: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辛劳,不听从父母的教诲,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顶嘴!于是,一堂名为《我的妈妈》的心理健康辅导课便应运而生了。由于选题切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气氛极为活跃,起到了很好的辅导效果。

2.问卷调查,确定主题

在选题时,问卷调查法也是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例如,我进行过一次关于学习态度的调查。在回答“你觉得学习生活很有劲、比较有劲、说不清、不大有劲、很没劲”时,38%的学生认为很有劲或比较有劲;56.8%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或不大有劲;认为很没劲的仅占5%。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使学生负担过重,甚至厌学,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桩苦差事。针对这种看法,我上了《学习的苦与乐》。通过相互辩论,畅所欲言,同学们得出了苦中有乐,先苦后乐,苦尽甘来的结论。那些原来把学习当成苦事,怨声载道的学生课后在日记里写道: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当想到这种苦能换来知识,换来赞扬,换来为国家出力的本领时,我就会体味到“苦尽甘来”了。通过心理辅导课,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

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和生活、学习环境的特点,我们更需要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开展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排解心理苦恼,使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精神更加愉快。

创设氛围,让学生有话愿说

1.创设有话愿说的物理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心理辅导课要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有话愿说。在座位排列上,教师要充分考虑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我在上课时经常使用的是圆形排列、马蹄形排列、心形排列。学生坐在图形的各点上,我在任意一点上坐下,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同时更淡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宰作用,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放松,不仅有利于师生沟通,对生生交流也极有好处。

心理辅导课在环境布置上更要精心考虑。我在上课时,有时不用板书,就在黑板上画上几束花,几朵白云,几只和平鸽,在窗台上摆放几盆绿色植物。正如我班同学说的那样,“走进教室,我看到黑板上的画,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看来,物理环境暗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创设有话愿说的人文环境

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心理辅导课的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心理以宽松,感到顺气、顺事,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自我调整心态,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保健、自我约束不良行为的作用。可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在辅导过程中,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是我努力追求的。在辅导活动开始时,学生通常是很难放松的,这时教师的辅导尤为重要。

记得在上《了解自我,接受他人》的团体心理辅导课时,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自我,我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写自己的优缺点及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和学生一样,也在纸上写着。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他人,写完后我让学生把纸粘在自己的衣服上,相互观看。当然我也不例外。当时,课堂中的气氛空前高涨,大家都站着、坐着、相互阅读着。试问,如若教师不“放开自我”,这样平等、民主、和谐的情景可能出现吗?

3.创设有话愿说的课堂规则

师生间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在心理辅导课上已形成了一定的课堂规则。记得一次心理辅导研讨课,听课的老师较多,学生表现得十分拘谨,为了使他们尽可能地放松,我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好,你们的大姐姐又来和你们聊天啦!”但学生仍未放松,于是我请学生重复了每次上课的规则,即三个可以:可以随便坐,你喜欢怎么坐就怎么坐;可以随便说,说你想说的;如果你觉得这堂课不喜欢听,你可以站起来就走,回到教室里做你想做的事。一说完,大家都放松了。在本次的辅导活动中,学生都愿说,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畅谈心中的想法。

放松的情绪是心理辅导课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心理辅导课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愿说话,在积极互动中增进相互了解,分享经验与感受。通过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提高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达同理心,让学生有话敢说

所谓同理,通俗地说,就是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当事人境况的心领神会。同理不仅等于同情,更有理解。也就是说,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不但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同时还要将对这些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心理辅导课要切实执行“同理学生”这一原则。

1.放弃问答式

心理辅导课不是要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感悟到什么。千万不要设计好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你问我答上;千万不要对学生有很强的控制欲,担心学生不会说、说不好,而代学生说。教师既要起到主导作用,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学生谈看法,教师谈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无条件尊重

无条件的尊重是罗杰斯提出的著名观点,指对来访者接纳、关注、爱护的态度,意思是要尊重学生的现状、价值观、权益和人格,这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要无条件尊重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敢于直言,进而实现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与发展。

特别对主体参与度较低的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要加强肯定的力度。这些学生往往因为主体意识差而担心说错话,而不开口或少开口。这种情况下,只要这些学生肯参与,就是理解错了、说偏了,甚至思想观点错误了,教师也要从参与角度加以肯定,使他们充满勇气和信心。在心理辅导课上,我时刻牢记: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都将捍卫你说出它的权利,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地与你交换。教师只有做到无条件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敢于吐露心声。

3.表达同理心

同理对方是一种交往的立场和能力,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去感受对方,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同理心有三个条件:同理心不等于了解;同理心不等于赞同对方的行为和观点;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表达同理心时的基本立场有:对学生能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深的信任感;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对方的情感;能意识到情感能够转移、化解、消融;能由衷地帮助对方但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能接纳对方的情绪但不沉溺(或陷入)情感的旋涡;能帮助对方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对方看到自身的盲点。

大学生团体心理活动策划书 篇9

团体心理辅导为参加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互相支持,集思广益,特别适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团体心理辅导结合一定的心理训练和辅导,对于提升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的1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增加个人自信心;○

认识他人

2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伟大 ○

3帮助队员释放压抑情绪,提高参加活动的兴趣 ○

二、活动时间

**年**月**日

三、活动地点

*****

四、参加活动的人员:

******

五、活动方式

活动一:我的优点你来说游戏

目的:

1、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

2、增加个人自信心;

3、认识他人;

过程:

1、7人一组围圈坐

2、请一位成员做或站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个性、爱好等;

3、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她)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待人接物„„)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那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那些是不察觉的。每个成员到中央带一次高帽。

规则:

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的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的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活动二:解开千千结

目的: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游戏方法:

1、站大圈(10人为一组)你的右手拉右边朋友的左手,你的左手拉左边边朋友的右手。(记住左右的朋友)

2、松开手,在圈内自由走动,指导者叫停,成员定格,位置不动,伸手牵自己先前拉的“左手”和“右手”,从而形成许多结,见到对面的朋友微笑点头。

3、不能松手,但可以钻、可以绕,队员间善于观察,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恢复到起始的状态。

活动三:松鼠和大树

目的:通过寻找来调动身体的积极性,活跃气氛,打破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训练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活动说明:所有人围成一圈站好,每三个人一组。三个人中,两个同学面对面站着,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扮演大树;另一个扮演松鼠,站在圆圈中间;站在圈外的人是迷路的小猴子,想找一个松鼠的窝避避雨。当组织者喊“松鼠”时,松鼠不动,大树必须离开原来的位置,形成新的组合,寻找新的大树。当组织者喊“下雨”时,所有的松鼠和大树都要寻求新的组合和新的地方,扮演大树或者松鼠。小猴子每次都要尽快跑进去,扮演大树和者松鼠,别让自己落单。几轮过后,询问大家:是否有人收留“迷路的小猴子”,即让落单的人也有大树依靠。

活动四:雨点变奏曲

目的:帮助队员释放压抑情绪,提高参加活动的兴趣。

做法:

1、起风:快速搓手,鼓嘴吹气。

2、下小雨:变搓手为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拍左手手心,嘴里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3、中雨:用右手四个指头慢拍左手手心,嘴里发出“嗒、嗒”的声音。

4、下大雨:双手快速拍,嘴里发出“啪、啪”的声音。

5、暴雨:双手快速拍,跺脚。

6、雷阵雨:双手快速拍,跺脚,同时吼叫(“轰隆隆”)。

策划人:**

上一篇: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下一篇:绝世猫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