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学生关爱的

2024-06-28

老师给学生关爱的(精选15篇)

老师给学生关爱的 篇1

吕之衡:憨厚、真诚的你赢得了老师的信任,作文本中的闪光之处也足见你的聪慧过人。最使老师感动的是你有一颗为他人、为班级着想的心,如果能给自己树立更远大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从写好每一个字开始,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相信你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徐俊杰:你应该感到庆幸,你的父母非常关心你的学习和进步,有你父母的配合,老师始终对你有信心,这一学期,你有了一些进步,但前面的路还很长。当然,取得好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必须有信心、决心、恒心,老师相信新的一年你一定能展现新的风采。

邵思涵:你是一个单纯懂事的好孩子,尤其对老师的真诚让人感动。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是你最大的优点。本学期,你的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老师也为你高兴。新的一年,希望快乐与自信一直能陪伴你,用你的真诚赢得更多的友谊。

朱钥:如果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是夜空的繁星,那么你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看着你俨然一位小老师,热心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看着你成绩如此优秀,仍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看到你默默地为班级付出自己的爱&&老师真心为你骄傲!不过老师希望你能做一个坚强的女孩,不要动不动就掉小金豆。

老师给学生关爱的 篇2

近年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 走进工厂。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工作不稳定或其他原因, 只得把子女留在老家继续读书, 于是大批的“留守孩子”开始出现。对于学校里那些平时缺少父母疼爱的留守学生, 需要广大教师倾注更多的关爱。

1. 关爱首先来自班主任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日常和学生接触最多, 也最了解学生, 因此对留守学生的关爱首先应来自班主任。班主任应如何关爱留守学生呢?

(1) 情感上体贴。留守学生常常有快乐无人分享, 受委屈无处倾诉, 班主任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朋友, 应给他们多些关爱。关爱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上, 比如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 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千方百计从感情上给予他们安慰, 让他们在学校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与亲情。

(2) 思想上开导。班主任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了激励学生自强上进, 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播放打工者的图片、视频, 让学生知道他们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 从而告诫学生要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 报答父母。只有让学生认清了自己和家庭的现状, 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

(3) 生活上关心。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后, 这些留守学生的生活状况通常不会太好。这时需要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的生活加以关心。首先, 应指导他们尽快学会生活自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 要时不时过问他们是否吃饱了、穿暖了。放学回家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气温骤变时还要提醒他们注意增减衣服。在学生突然生病时, 要关心病情并及时通知家长。

(4) 学习上帮扶。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学生, 班主任应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班主任应及时通过电话或书信的形式, 把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传递给他们的家长。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2. 关爱还应来自班集体

班级是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班级应全方位地给予留守学生贴身的关爱, 这样才能使他们对班级产生归属感。

(1) 成立班级关爱小组。为更好关爱留守学生, 各班可成立班级的关爱小组。利用班干部在留守学生中具有号召力和亲和力的特点,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 让班干部成为教师的眼睛和耳朵。从而搭建一个留守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平台, 便于教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

(2) 开展排忧解难活动。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收集留守学生提出的问题, 通过科任教师帮助、班干部帮助、非留守学生帮助、留守学生互助的办法,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实行科任教师负责制度, 让每位教师密切联系班上1~2名留守学生, 对他们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自爱自强, 勤奋向上。

3. 建立表扬激励机制

教师要及时捕捉留守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彰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随时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随时生活在希望之中。另外, 学校还应确立“六个优先”制度, 即学习上优先指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住宿上优先保证、心理上优先辅导、政策上优先享受, 从而更好地激励留守学生。

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篇3

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也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因此,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情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品质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心灵关注——开启教育学生的心扉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与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未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以至于一直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漠然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就拿我教的一(3)班来说吧,刚接手时,课堂纪律乱,再加上外校转来的几个“小调皮”都在班上,就更麻烦。老师一进教室上课,里面像赶集似的,好几分钟才陆陆续续停下来,心想这样的班级该怎么才能带好。我冷静地思考、观察了两天后,决定从严,从我自己做起,以心换心,才能挽救这个班。于是第二天开始抓班风,从那几个“小调皮”入手,每节课坚持跟班,一旦有违纪者,先找出来单独做思想工作,同时与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求得援助,相互配合。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不仅如此,在生活上,我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开始一段时间,每晚放学后帮他们打扫寝室,教他们整理床铺,教他们洗衣服,有时替他们补一些划破的衣服。孩子们其实很感激老师,只是口头不说而已,他们会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如果星期天从家里带来好吃的,会毫不犹豫拿出来给老师尝尝,也包括那几个小调皮,听到孩子们的真心话,我心中感到甜滋滋的。事实上,许多老师行为偏激,一些师生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的。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小孩的心灵具有可塑性。

二、具体关爱——教育学生的动力

心灵关怀在了解学生心灵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艺术,这是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教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括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来表达,爱同样可以通过不满意来流露。作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要以情动人。这学期刚转学来的吴俊,他父亲在我面前双手作揖说:“老师求求你,帮我管教这小孩,家里已无法管了,在家说谎,乱花钱,通宵上网等……”第一次放假返校时,就先在街上花了七十多元才进校门,我得知实情后,按他爸爸的意思把剩余的钱由我保管,也没让他吃晚,而且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晚上放学后,我用肉煮了面条给他吃,同时心平气和地同他解释父母挣钱的辛苦,培养小孩的艰辛。要求他每天伙食费不超过8元,第二天开始我就把自己的饭卡给他用,这样就控制了用钱。课外有时间就找他聊聊,发现不对的地方就指出批评,看到优点就即时在班上表扬。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这个男孩开始有了转变,生活上也有了规律,还主动写了一份保证书给我并说了许多表达对老师谢意的话,还叫我监督他认真学习。

三、互相沟通——调动教育学生的外力手段

作为一位班主任,应该多与科任教师沟通,确立同事间的感情,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记得上学期历史老师刚上我班的课,他年龄五十左右,又是近视眼,一些男同学在课堂上开始说话,朝女孩扔纸条,觉得年纪大的老师好说话。课后,班干同我反映了这种情况,放学后,我便找到历史老师了解课堂纪律情况,同时也征求历史老师对本班的看法,当我知道上历史课学生不喜欢班主任在窗户旁看时,我便与学生们达成协议。大家表现好,尊敬老师,我也不必监督大家上课。并且同历史老师多次沟通,一起解决存在的问题。再加上我的课外配合,果然有效。我想这样做既尊敬了科任老师,又发挥了科任老师的作用,共同教育好学生。现我班的历史、地理、生物等课堂纪律也确实好。尤其历史课,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这次学校历史演讲比赛,我班包揽了一、二等奖。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教师要求平易近人、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否则那不是教育学生。现代的师生关系已有变化,以前的学生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但如今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老师关爱理解学生的名言 篇4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4) 在老师心中你是最优秀的学生!

5) 要成功,兴趣很重要,理想也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你可能不愿学习某一门课程,那是因为你对它还没有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你就向成功跨了一大步。培养了兴趣,还要有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勤奋的学习,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学业之精深就在于此。

6) 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7)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8) 学习就是如此美妙,发觉其中的乐趣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永远相信,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一种享受!

9)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清·杨继盛

10) 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11)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12)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学习。

13)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4)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15) 学雷锋其实是最基本的人帮人的,自古就有的美德,助人为乐。那么助人为乐的核心是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增强危机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16) 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17) 我们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就像小孩子吃萝卜,是要剥一段吃一段的,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再去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积少成多的一个过程。不要小看这一点进步,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18) 韩愈说过这样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

19) 成绩优与良;才思浓与淡,都是由勤奋注定的。

关于老师关爱学生的名言警句 篇5

2)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他会回报更多的美丽。

3) 用理解沟通理解,用心灵赢得心灵,用要格塑人格。

4) 用睿智为生解惑,用宽容促生快乐,用赏识助生成功。

5) 如果爱是阳光,那么,就让学生每天沐浴在阳光里吧。

6) 你用心血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会用泪花放大你的人格。

7) 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级有用的台阶,我心足矣。

8) 怀律己宽人之心,修德才兼备之身,从廉洁清明之教。

9) 孩子的行为可以被引导,但孩子的天性不可以被剥夺。

10) 孩子,伸出你的手,让我们大手拉小手,勇敢向前走!

11) 放大学生的优点,理解学生的难点,宽容学生的缺点。

12) 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13) 当你平视或仰视每一个学生时,你的学生才会仰视你。

14) 把机会让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把希望带给学生。

15) 爱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会源源不断地渗出玉液琼浆。

16) 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的归宿,爱是教育的生命线。

17)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语言,而是自然流露的行动。

18) 博大的爱心与高尚的人格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

19) 多一份宽容,少一点苛求;多一份关爱,少一点埋怨。

老师关爱学生的作文400字 篇6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下午,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我们全班都无精打采的。老师没有批评我们,而是让我们玩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老师坐在他旁边批改作业,笑着看我们玩。游戏结束时,老师和蔼地问我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允许你们玩游戏吗?”我们都愣住了,摇摇头回答:“我不明白。”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我希望你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你还年轻。学习任务太重,会讨厌学习,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记得还有一次,班上几个同学敷衍地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他们没有用严厉的语言责备他们,而是亲切地告诉他们完成作业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就可以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几个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老师给学生关爱的 篇7

一、营造心理安全氛围的必要性

1. 令人堪忧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

《都市快报》新闻报道:某校一个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服女教师的批评教育, 而从三楼教室的窗户爬出, 双手抓住窗户栏杆, 双脚悬空了两分钟。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因惊恐而尖叫着, 女教师也被该学生的举动吓得手足无措而忘记去拉他。幸亏从该班级教室外经过的一男教师见状马上冲进来把该学生拉了上来而没有酿成大祸!

为什么如今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差呢?我们只能用一个观念去解释, 那就是现在的很多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安全的隐患。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已经相当突出,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

2.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心理安全氛围

一个健全的孩子不只是在身体上保持健康, 心理上的安全也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 则会使孩子的成长过程, 增添许多不可知的意外。切实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 可使孩子的安全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当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时,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教育, 就往往成为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要素。也往往在这个时候, 学生最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 以消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 而不是想方设法面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挫折是难免的, 而保持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是关键。所以, 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们, 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愉悦的、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 有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体会着生活, 享受着生活, 这样的学生心理才是安全的。

二、营造学生心理安全氛围的策略与途径

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 是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 应做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一)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1. 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面对信息时代无孔不入的信息,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 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 课堂已成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氛围, 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安全感, 从而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1) 让自主选择成为学生的权利。在课堂中赋予学生自主的机会, 把学生应有的权利还给学生。温暖感首先是“选择权”, 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是主体自由活动的重要体现。因为选择权是学生自己做出的, 不是被动的。学生一旦做出选择, 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此刻学生将步入自己独有的生活, 自己阅读, 自己欣赏, 自己感悟, 表现出充分的自由。教师的作用是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可供学习的资料。

(2) 让自主说话成为学生的需要。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 学生“说话”大多是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零散问题, 很少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学生“说话”, 除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外, 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满意和不满意, 表达对他人的赞同和反对。当学生“说话”时, 老师的责任是“倾听”并引导其进行创造性的“说话”。长期给学生自主说话的机会和权利, 课堂上慢慢会出现各抒己见的自信的学生。

2. 教师对学生要进行积极的评价

(1) 积极使用延迟评价。给学生一个心理安全, 并不只针对公认正确的东西, 更需要针对那些背离常规, 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东西。因为,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 错误的观点也可能变得正确起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探究过程, 即使是失败的, 对学生来说, 也是有价值的。

这时教师得使用“延迟评价”的方法。对学生表达的见解, 说的“真话”, 只要言之有据, 就应该多加肯定, 实在拿不准的, 也不要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 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导向的功能。因为学生的见解是他们自主思维或讨论的结果, 是学生探究的结果。如果在课堂上不断容忍、尊重学生的观点, 使其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 就可以激发其不断地进行求异思维, 有创见的思维成果就会瓜熟蒂落。当学生可以抛开羞怯, 无需掩饰或隐藏自己的思想, 可以自由地表达、自由地思维、自由地塑造自我, 学生的潜能就一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探究学习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2) 不要吝啬表扬。老师的眼中, 要常含赞许的目光;老师的嘴里, 要常说“你真棒”;老师的大拇指, 要常对学生竖起;老师的双手, 要常为学生鼓掌。成功, 会给孩子带来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表扬, 是孩子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古代教育家王阳明主张:“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心中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 沾被卉木, 莫不萌动发越, 自然日长月化。”

(二) 缩短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1.建设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 是一种最持久、最稳定的激励力量,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引导着学生的思想、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学生的个性。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整洁宁静的教室环境、催人奋进的的文化氛围, 应该有井然的秩序、竞争的精神。这样必然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愉悦, 从而促进智力活动的发展。

教师应运用成功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以活动为中心, 创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并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真正地展开与实现。为了使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 结合学生的特点, 可以设计“班级吉尼斯”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中包括一分钟跳绳、一分钟踢毽子、原地投掷、跳长绳这些深受孩子喜爱的活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要注意面对全体学生, 带动全体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参加到活动中来, 如某些个别同学, 学习马虎但喜欢手工制作, 可以将他们新颖别致的作品展览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吸引更多同学的注意, 使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脱颖而出, 使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这样的氛围, 使学生感到心理的安全, 这种行为对学生来说, 无疑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这些鼓励与肯定, 将成为一种动力, 推动他们不断努力, 不断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迈进。

2.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在各项集体活动中, 要尽可能让学生合作, 这有利于成员学习动机和健康情绪的维持。让学生在合作中促进了解, 联络感情, 形成共同的感受和共同的经验。而且, 合作能帮助学生克服孤独和羞怯感等消极心理, 为将来走上社会“合群”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 目标与资源共享, 共同参与、直接交流、互相依靠、群众决策, 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 而且能增进学生间的信任, 培养责任感, 逐渐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三) 缩短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 两者必须有机结合, 达到和谐统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 他说, 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 家庭被列在首位, 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生存离不开家庭, 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 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 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 不讲究清洁卫生, 家中家具陈设杂乱无章, 污垢处处可见, 给人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 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的家庭尽管经济条件很优越, 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 家长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还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 各处一尘不染, 对孩子限制太多, 这也不许玩, 那也不许坐, 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 这都是不可取的。

2.亲子沟通, 营造和睦的心理氛围

家长还应为孩子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平等待人, 互相关心, 互相信任, 互相体谅, 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表现出情绪稳定, 情感丰富、细腻, 性格开朗, 团结友爱, 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一方面能给孩子以安全感, 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另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 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 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 如何尊敬他人, 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 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 得到指引。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 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其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止, 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 孩子将家长视为大朋友, 能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奏效。

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有一种安全感。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 安全的环境,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心理安全的, 我相信我们的学生肯定能不断进步,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贝莉.“关注与爱”谱就和谐乐章[J].教育科研论坛, 2005, 4 (7) .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老师如何关爱学生 篇8

关键词:偏差;公平;了如指掌;对症下药

G645.1

师爱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当学生感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奋发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热情。然而,老师付出的爱是否都被学生接受了,并不能一概而论。有很多老师非常关爱学生,但经常出现学生并不领情的尴尬局面。出现这种强烈发差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学生接受爱的能力差,二是老师爱的方式不当,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就老师而言,对爱的理解出现偏差后,会形成以下不良的师爱类型。

包容型。在我们技校班级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感情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不让学生参与,自己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师爱的看法,会因年龄、见识的不同而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可能认为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做好关心和爱护;而我们技校生中,一些见识稍多,较有主见的学生,可能会有另一种思考,不给他们锻炼机会是对他们能力的剥夺,这样等学生每学期结束时就会发现自己毫无进步,从而对教师心生怨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包容型的教师是“付出”却并不见得“有好回报”。

专制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师爱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自尊、利己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为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评训斥,甚至辱骂体罚;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的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在大力高倡民主性的当代社会,这种爱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外冷内热型。有些老师很爱学生,但表现出来的是外冷内热,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很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教师威严,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式的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关系理解的偏见,而学生通过难以感悟,成为师生情感与心灵交流的障碍,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势力”型。一些教师对优秀生与普通生的愛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对于前者,爱意溢于言表,对于后者,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而普通生中的后进生更属于“第三世界”,他们通常成为师爱遗忘的角落。教师喜爱优秀生本属于正常,但这种爱畸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更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

“利己”型。不负责任型:一些教师在有助于自己评职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情上很操心,很上进,对于别的与自己无关的事休谈“奉献”二字;尤其评过高讲后的教师,常常让自己万事置身事外,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除此之外,还随意践踏年青教师的劳动成果,年青教师就班级事与老教师谈论稍有分歧,老教师马上开始显摆自己的老资格,学校里的任何事情都与自己无关,都需年青教师来担当。

从以上普遍存在的师爱关系类型及其不良影响,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仅有爱的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如何去爱。

一个真正懂得师爱的教师往往身兼“多职”—他是一位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他还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对于学生的“病情”了如指掌,并能对症下药,及时救护,要达到这种境界与具备这种能力,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作风及优良的职业素质外,尤其需要注意施爱方式,讲究施爱的艺术。

“严”而不“厉”。中国有句古训:“严师出高徒”。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然,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而久之,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都会从这种难以忍耐的重压下滋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二者有实质性区别。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莫过于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强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看法。此时,教师的态度极为重要。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当众揭短,挖苦嘲讽,乃至打骂体罚,都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毁灭。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是国外许多教育专家,教师的成功之道,尊重学生,是师爱最真诚的表露。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力性,促使其自我价值发现的有效情感因素。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深入了解学生。密切与学生的交往,深入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师爱的突出表现。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希望得到师爱的滋润。一般说来,感受到师爱的学生,均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会产生神奇的教育实效,它能使学生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甚至于因对某教师有好感而发展到对该课程感兴趣,其意义不言而喻。教师需要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发现、了解,善于分析和探究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机,找出问题症结,抓住教育引导学生的最佳契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来一点“反向偏爱”,“偏爱”通常是指教师对其得意弟子给予特别的关爱和期待。“反向偏爱”则是要求教师给那些并不优秀但更需要关怀的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同情。在人们的心目中,优秀生总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而普通生,尤其是后进生却因不能充分享受爱的阳光雨露而引发精神贫血症。所以我们应该反过来给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师爱;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部分爱还给他们。

教育是人类的公共财富,是每个人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无小事,需事事具细,细如雨丝。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不歧视、放弃每一个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当然,公平并不意味着“待遇”相同,好比我们能给不同病人以同样的治疗一样,师爱的公平性应体现在将更多的爱分给更多的学生。那些有困难、性格内向、爱“出风头”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师爱的润泽,既为人师,我们又何吝将爱的雨露向他们多播洒一些呢?

老师关爱学生的作文400字 篇9

开学第一天,她走进教室,一言不发。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画。下面有同学小声说:“画着画着,一句话不说,好奇怪!”“这是新来的老师?”.就在学生们疑惑不解,议论纷纷的时候,“奇怪”的老师转过身,闪到一边,指着黑板上的图片说:“这是我的自我介绍。”“啊?”学生们很困惑。仔细一看,有点像!有趣的是,字母“s”和“h”写在一张u形脸的左侧。大家恍然大悟,这个怪老师姓舒!她和舒庆春(老舍)同姓!

我们舒老师真的有点奇怪。

有一次上课,她给我们讲“嘎然而止”这个词的意思时,大家兴致勃勃地听完,她突然停下来,然后用深邃的目光看着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嘎然而止的意思了吧?”

老师关爱学生的作文400字 篇10

杜老师的个子矮矮的,那乌黑发亮的头发卷卷的,像个洋娃娃。她圆溜溜的大眼睛嵌在月牙似的弯弯的眉毛下,还经常和同学们“说话”呢!我们都很喜欢她。

杜老师上课时很幽默。

有一次上课讲到了故事部分,杜老师随意请了几位同学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完后杜老师端起书开始点评。此时,同学们已经笑趴下了。杜老师的课不仅让同学们轻松地了解了课文的背景,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杜老师虽然很幽默,但是有时也很严厉。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背诵一篇课文,第二天,老师请了十位同学来背诵,但是有四位同学没有完成背诵,杜老师就拿出了“河东狮吼”大法,把那四位同学狠狠地教训了一番,而那四位同学下午还要背诵给老师听。

班主任德育应给学生倾注更多关爱 篇11

在前不久的<<饿死女童>>案件中我们深感心痛,对那两个孩子的妈妈乐燕,社会上更多的是批判、辱骂声。可当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位罪孽深重的人从小就是一个被遗弃的人。试想,当一个人被家人遗弃,就没有了亲情的爱;被老师遗弃,就没有了教育的爱;再到被社会遗弃,便再也没有了关爱。这样的一个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她的心理障碍从来没有被治愈过。“一个被遗弃的人”又怎么去呵护两个幼小的生命。如果从一开始,乐燕的成长就能够接受好的心理教育,在上学时期老师能对她多一些关爱,父母能对她多一些亲情,社会对她多一些怜悯,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乐燕的案例,他们都是在童年时期没能受到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被遗弃的人。所以,“爱“对一个人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且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尤其是对那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怎样才能倾注更多关爱的阳光呢?

首先,教师要自己转变思想。每个教师都必须有清醒的人识,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弗洛伊德说过“每一个生来具有神性”。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教师理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能见注意力只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师的思想素质要求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其次,教师要注重转变学生的思想。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所谓“差生”只是在学习上暂时落后于其他人,并不代表在其他方面就不如别人。因为”差生”长期处于压抑、受挫状态,妨碍其智力的发展与发挥。教师一定要帮助”差生”转变这种认识,减轻他们心头的思想包袱,让学生树立自信的信念,为这些”差生”举办一些趣味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开启自己独特的思维,展示自己的价值。

教师要在课堂上或班级里为”差生”营造赏识的氛围。成绩的差异尽量不要影响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给他们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给他们一种轻松,平等的环境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感到爱与欢乐,才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要适度为”差生”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一步一步的引导他们进步。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差生”的教育,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之一。“差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只要有信息、有毅力、有方法,就能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上真正成熟的学生,能够良好的适应,愉快的接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新境界。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种不良因素诱导着这些未踏入社会的未成年们的心弦由于他们年幼、无知,常常会被所谓的光鲜亮丽蒙蔽双眼。尤其近几年爆出的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在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也让人分外心痛。打人的学生不畏学校、不畏家庭,还拍摄视频作为炫耀的资本。被打的学生不懂反抗,只知道一味的被动接受这种侵犯人权的恶略行径。而多数学校往往在事件爆出后,才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已经扭曲到这种程度,而这种扭转往往却是难度最大的。

究其原因,现代社会的越来越开放,让不少孩子生理上提前化早熟,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往往更看重自己,他们害怕没人喜欢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全是对的,听不进去别人说的,硬碰硬的后果就是更加猛烈的反抗,适得其反。再加上青春期特有的敏感质,一不小心很容易碰触到他们的敏感点。心理方面不加强引导,学生很难成长一个健全的人。再加上现在学习竞争压力巨大,生活模式单调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解压口,很容易去尝试一些不良的东西,慢慢成瘾,最后走上歧途。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心理教育摆在第一位,做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首先,就是要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情绪带入课堂。老师也是人,难免都会有情绪,但是,当情绪占了主导,这不仅会带给学生不好的影响,更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影响上课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家庭生活中,虽然是活动的主体,但是处于的位置确实被领导,如果在长期中,教师将情绪带入课堂,严重的更是针对某一学生,将学生当成自己的解压器,这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是一辈子的也是无法抹去的。

第二,加强家校沟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不少学生心理发生变化的转折期就是来自于家庭。在亲子关系中,如果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缺乏沟通,常常暴力相向,以至于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这样无法挽回的地步。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家长保持时刻的沟通,双管齐下的引导学生。

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两性关系。初中还是不少学生青春萌芽的时期,少男少女在荷尔蒙的催动下,对异性产生巨大的兴趣。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有利于个性上的发展。而变味的异性相处,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迷失其中,严重的话会偷食禁果,早早就丧失自我。

第四,不能过分看重分数。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只要提高学生的分数,提高升学率就是最终目的。对于那些天赋异禀的学生更是只注重他的学业发展,常常忽视一个孩子本身的心情与他们成长的是否快乐。就像在电影《少年班》中演绎的一样,现代的学生生活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年代,他们被迫生活在中国硬式教育的体制之下,被锻炼成考试的机器,没有自己的生活,稍有不慎就会为社会抛弃。社会需要精英,但社会更需要的是心理健康的精英。近几年中,各个名牌大学经常爆出学生投毒事件,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这种事情的爆出无疑是让人大跌眼镜。但这也让社会反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而这种病态的心理往往都是从小学初中就埋下,潜伏期就有7、8年之久。

老师给学生关爱的 篇12

上课后, 我饱含激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儒家另一位大师荀子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 说明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 可为什么编为自读课文呢?我想编者可能是出于对你们自读能力的信任吧,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这篇课文。今天我们采取一种新方法来读, 让你们也来做一回老师, 每桌出一份关于这篇课文的试题, 然后前后桌互考, 最后批改讲评。”学生们都感到很新奇,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我继续说:“要想考出别人的水平, 你的题必须要出得有水平, 要出好题首先要把课文理解得深, 理解得透, 所以首先要自学课文, 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读懂它, 达到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 整篇精通。 (我提的要求很高, 目的是要学生们尽量仔细地钻研课文) 最后我们看谁出的题最有水平, 最有创意。”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 都跃跃欲试。

我接着提出试题的具体要求:“要从字词的音形义和句子的翻译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方面去出题, 题目不超过十题, 不少于五题, 出完后拟好参考答案。”然后问道:“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学生们回答得很响亮。“那就开始吧!”

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学课文。我细心地观察, 发现他们个个都兴致勃勃, 连平时喜欢睡觉的同学这时也很专心。有时个别同学有点走神, 同桌会马上提醒他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利益了) , 他们有的专心研究注释, 有的查字典, 有的拿出自己买的参考书查阅, 有的甚至拿出《语文报》来研究上面的相关文章, 同桌间还不时进行小声地讨论……我巡堂查看, 对比先前他们对自读课文麻木冷漠的样子, 现在这种主动积极的状态真令我欣慰。

大约过了十五分钟, 有的学生就开始出题了。其实出题过程也是钻研学习的过程, 又因为是一桌 (三位同学) 同出一份题, 所以学生们都在讨论, 有的互相试着考对方, 不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交流的气氛很热烈。我巡堂参与学生们的讨论, 不时插话鼓励他们, 用“不错, 像模像样”、“很好”、“很有创意”之类的话给他们的兴致推波助澜。

大约再过了七八分钟, 学生们都已出好题目。于是我就“下令”:“前后桌同学交换做题, 三人共做, 一人代笔, 时间七分钟, 不能看书。”学生们迅速交换, 很快讨论着做起来, 特别是关于内容理解方面的题目, 讨论得最是激烈。

七分钟之后, 我就让大家把卷子又交换回来, 出题的“老师”用五分钟进行批改, 并指出“学生”不对之处。学生们都煞有介事地用红笔批改打分, 俨然一副“小老师”模样。这五分钟里也出现了热烈的交流气氛。

五分钟过去了, 已到了下课时间, 我让学生们把试卷写上出题人、做题人姓名交上来。

课后, 我组织语文学习小组成员评选出最有水平, 最富创意的作品四份。评选试题时, 我们考虑的是试题体现出的课文的重点、难点的程度和挖掘的深度以及创新性等方面。

第二节课, 我让这四份试题的出题者选代表来讲评。学生们讲得有板有眼, 看得出他们自学得很深入, 很到位, 这个自学课效果很好!讲评后, 我让学他们写一篇《<劝学>读后感》, 把自学的心得写下来, 从心得来看, 学生们这两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小。

关于老师关爱学生的名言警句 篇13

2) 走近学生,与学生同学习;走进学生,与学生共成长。

3)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天赋,尊重学生的个性。

4) 在学生的心田播种爱,收获真诚,做一个幸福的人。

5) 以爱心是舟,智慧作桨,与学生一同驶向成功的彼岸。

6) 一言一行,不忘园丁形象;一举一动,永为学生表率。

7) 学生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学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8) 我清贫,我富有,为了那份爱,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9) 教师的任务是告诉学生哪里有金子,并与学生一起去寻找。

10) 讲正气,辩是非,理解万岁。拒腐蚀,明事理,以人为本。

11) 花朵靠雨露滋润来维持娇艳,童心靠爱河来浇灌趋向成熟。

12) 孩子是全家的希望,关心每个孩子就是给每个家庭希望。

13) 今天我教会孩子们音符,明天孩子们将奏响动人的旋律。

14) 教育是以生命育生命,是以成熟的生命育成长的生命。

15) 拒惑脱俗摒弃以教谋私欲念,高风亮节彰显清廉为师正气。

16) 可以不同意学生的某个观点,但请给予他说话的权利。

17) 学习事、生活事、事事关心;优等生、后进生、生生入眼。

18) 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必然会打造出一批精品。

19) 我愿是一团火,从学生的心灵上滚过,留下永恒的光和热。

老师关爱学生名言 篇14

2) 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勤奋努力,希望就在面前。

3)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饱含着周恩来对祖国的热爱。我们祖国当时因为反动政府腐败无能,而且闭关锁国,没有先进的科学设备,致使洋人瞧不起中国人,以为中国人好欺负,所以无所顾忌地剥削和欺侮中国人民。因此,中国要强大起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多读书,增加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促使祖国的科技发达。我们要让洋人们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4)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5) 你的作业进步很大,继续加油!你会更出色!

6)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说明,学习是要经过思考的,否则将一事无成。思考后就能得出学习成果,说的是非常对的。

8) 明天,这是个美丽灿烂、辉映着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无限迷人!

9) 人这辈子,谁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台上的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学习也是发展的需要,就像漫长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远远抛离在时代车轮的后面。

10) 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样,一滴水或许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但如果滴水不停的滴,就会变成一个水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11) 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1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3)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14) 在老师心中你是最优秀的学生!

15) 要成功,兴趣很重要,理想也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你可能不愿学习某一门课程,那是因为你对它还没有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你就向成功跨了一大步。培养了兴趣,还要有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勤奋的学习,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学业之精深就在于此。

16) 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17)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18) 学习就是如此美妙,发觉其中的乐趣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永远相信,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一种享受!

19)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清·杨继盛

给农民工子女多一份关爱 篇15

一、生活上“爱”的关照

农民工的孩子来自四面八方, 他们的父母为生活而奔波, 这使他们从小就开始独立生活, 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许许多多困难, 他们的生活是如此艰辛, 更需要教师的爱, 对农民工孩子来说, 他们会把对父母的爱迁移到教师身上。为了博得教师的爱, 他们会努力地守纪律, 努力地完成教师提出的一切要求, 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时, 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了自我的价值感, 激发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学校寄午生当中, 多数是农民工的孩子, 我常放弃午休, 融入其中,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与每个孩子亲切交谈, 嘘寒问暖。我校四川籍学生刘高燕, 自小失去父亲, 一年级起就随母亲来我校学习, 由于没有了父爱, 这个孩子性格孤僻、任性, 对学习也是心不在焉, 针对这种情况, 我经常找她理解内心困惑, 从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充分发挥她的优势 (体育方面和班级管理能力方面) , 并进行了家庭调查, 有时还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面对面谈心, 到了三年级时, 这位同学不但改变了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而且在成绩和个性发展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可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悉心的呵护是孩子成长的源泉。

二、学习上“爱”的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爱的延续,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 是建立尊师爱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根本和源泉, “亲其师, 信其道”, 作为教师要尊重、理解、帮助、支持和赏识学生, 使学生感到被接纳与信任, 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并升华到发挥, 让学生能在一个快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由于农民工孩子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 以及个人经历不尽相同, 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等必然各异, 他们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比城市孩子落后, 因此, 特困生更多。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眼光, 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 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 善待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给这些农民工孩子多一份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 感情上不厌倦, 态度上不粗暴, 要用一片真诚的爱心, 去叩启他们的心灵之门,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 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 应多给农民工孩子创造条件, 鼓励他们举手发言, 及时给予肯定、奖励, 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 课外积极辅导, 帮他们查缺补漏。来自贵州的孩子陈盛杰, 初入学校时, 由于学习基础较差, 成绩一直处于及格线以下, 因此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经常不做作业甚至有旷课现象, 得知情况后, 我主动上门进行家访, 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 与他进行沟通, 打消了孩子的顾虑, 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 使这位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积极投入到集体中来, 体会集体的温暖, 同时我也与他建立了感情, 成了知心朋友。我相信爱是打开心灵之窗, 孩子需要爱, 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关爱, 一定能融化一切的。

三、情感上“爱”的熏陶

我们要培养农民工子女的一份“爱”心, 这份“爱”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和同学相处的包容心。居里夫人曾说:“我们要有爱心, 更要有恒心。”一个人所具有的爱心是所有人发明创造的巨大动力, 有了爱心, 才会自心、勇敢、坚强, 敢于创新, 没有恒心, 就没有独创, 就难以成功。小学生在人格上有与成人同等的要求, 只是他们思想单纯、幼稚, 心理感情较脆弱, 容易受到挫折伤害。教师在教学、集体活动中或平时生活接触中, 要尊重学生 (尤其是农民工的孩子) 的人格, 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情感交流活动中, 树立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 促进求知欲, 重视自我价值, 心理学认为自信的成功基石, 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 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相反, 缺乏自信的学生会阻碍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有的放矢地培养这些孩子自尊、自信的心理。善于发现他们的心灵之光, 适当表扬, 增强自信心。小学生争强好胜, 爱表现自己, 并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 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基础。因此,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讲就非常重要。平时教师要有意识采用鼓励性语言, 去唤起这些农民工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处于最佳状态, 不会因自己的家庭条件而产生自卑感。在去年迎元旦排练舞蹈节目中, 一个农民工孩子主动报名参加, 几个同学嘲笑说:“这样的土八路也能上台。”我见他脸红到耳根, 就立刻给他解围, 说:“谁说不能, 你能自告奋勇, 这是好样的, 老师相信你能行, 而且还是最棒的!”后来在训练过程中, 他特别用功, 也很吃苦, 带着那么重的狮子头坚持训练, 最后这个节目演得很成功, 这个军功章中有他的一份功劳, 同学们都刮目相看, 这次成功扬起了他自信的风帆, 随后, 他学习更用功了, 成绩进步了, 家长能不高兴吗?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 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 在这神圣的岗位上, 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 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 无愧于这些为生活而奔波的家长们, 无愧于党的教育宗旨, 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青春年华。

上一篇:晕车优秀作文下一篇:我VS含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