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2024-08-27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精选7篇)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篇1

中职学校数控车实训浅谈

摘 要: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毕业生的需要,作者所在学校对现有的实训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 实训 四个阶段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车实训。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车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外圆、内孔、切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特形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刀具几

何角度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车床的调整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了解常用工具、量具的结构,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车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几何角度设置刀偏及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车削倒角时,可用两种方式:(1)把车刀刀位点指定在倒角起点处,再G01车削;(2)把车刀定位在倒角的右边延长线上,然后G01车削而成。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普通螺纹加工中,让学生分别使用G92、G76螺纹循环指令来编程加工螺纹,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导程的大小和螺纹的精度高低选择不同的加工指令更为合适。G92直进式切削和G76斜进式切削。由于切削刀具进刀方式的不同,这两种加工方法有所区别,各自的编程方法也不同,造成加工误差也不同,工件加工后螺纹段的加工精度也有所不同。G92螺纹切削循环采用直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螺纹中径误差较大,但牙形精度较高,一般多用于小螺距高精度螺纹的加工;加工程序较长,在加工中要经常测量。G76螺纹切削循环采用斜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牙形精度较差,但工艺性比较合理,编程

效率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螺距低精度螺纹的加工。在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加工方法更为简捷方便。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工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与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车床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纵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普车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

(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

(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00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调整刀具补偿,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卡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来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

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实训经验及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实训内容较多,机床种类全,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要掌握机床的操作,又要对复杂零件进行合理的工艺安排和准确地编程加工,现场讲解具有局限性。将工艺分析及基本编程内容制成课件,能方便学生掌握和复习,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实训的效果。数控实训教学过程:普车加工—仿真数控软件—数控机床加工,这几步走的教学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使用性和经济性,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缩短机床的人均占有时间,提高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如果能结合实际生产,其教学效果将更显著。

参考文献: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篇2

一、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掘数控技师论文的研究课题

学生在校内实践实习内容, 与企业生产相比有明显不同, 学校的实训内容围绕着技能鉴定的课题, 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概括性, 但要成为研究课题, 深度、广度、创造性的价值显然是不够的。因此, 数控技师论文的课题应从企业生产入手,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中, 从实际生产中,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最终形成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

我院充分发挥技术、设备优势, 让学生积极参加外协零件的加工, 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 直接参与零件的工艺分析、程序编制、程序传输及加工的整个过程。尤其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 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工件的装夹、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优化和工件的正确测量等。

此外, 积极组织学生与教师一起到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从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学生本身的文化理论素质偏低, 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即使发现问题, 也未必能将其上升到技师论文研究课题的高度, 因此, 教师要事先将各种数控技师论文性质进行归纳, 并引导学生对号入座地提取问题的本质, 将其上升到研究课题的高度, 进一步确定数控技师论文的写作对象。现将归纳的课题类型简述如下:

(1) 零件装夹定位困难, 需设计工装以提高工效。

(2) 改良零件加工程序, 做成参数模块化, 减少程序编制、调整时间。

(3) 对于复杂轮廓的零件, 手工编程难以完成, 通过CAD CAM手段, 从三维造型产生数控加工程序, 并加以运用。

(4) 特殊零件加工, 仅靠普通刀具无法完成, 需要设计新型刀具以满足加工需要。

(5) 数控机床的改造、调试、维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模具数控加工, 在从设计到三维建模, 最后生成程序完成加工的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其他还有很多课题, 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了以上的参照, 确定论文课题就会有较强的目的性。

高质量的数控技师论文, 离不开论文指导教师的耐心辅导。数控技师论文指导教师必须是理论水平高, 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而目前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则较少, 需通过参加生产锻炼大力培养数控理论教师, 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从而进一步解决论文指导教师匮乏的问题。

二、数控技师论文指导教师需要双师型教师的原因

技师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侧重于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 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准绳,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为目的。技师论文的内容来源于生产, 服务于生产, 最终检验于生产。现很多教师明显缺乏的是实践锻炼, 既无生产实际课题研究, 又缺乏课题研究的手段, 因此必须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 数控技师论文指导教师须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因此, 大力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 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装备——高档次数控机床的应用更加广泛。操作此类先进的设备, 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掌握新的科学知识, 培养这种先进设备的操作者, 要求授课教师应是“一体化”教师, 而我们学院教学设施和设备则有限, 不能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创造真实的实践环境, 数控技师论文所需要的生产类型研究课题也就无从谈起。

三、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走校企合作之路, 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更有利于数控技师论文课题的发掘。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指出, “双师型”教师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 (1) 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 且具有讲师 (或以上) 的教师职称。 (2) 既有讲师及其以上的教师职称, 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 (3) 主持 (或主要参与) 两项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 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应用, 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从上述三个条件可以看出, 最突出的是“专业实践能力”, 而在学校里哪一条都很难做到, 但可以依托企业、校企联合, 利用企业这个实践平台, 分期分批地把教师送到高新技术企业, 顶岗参加生产实践。对于新毕业的青年教师, 采用“先上岗, 后上课”的办法, 首先进行实践锻炼, 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这也是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例如, 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的操作及应用, 其难度和特殊性非书本资料中所能查到, 数控编程采用的各种奇妙工艺过程, 更不可能从资料文献中获得。因而, 在参加生产加工的过程中, 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种数控机床的性能特点、编程要点, 掌握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同时, 教师还要向企业技术人员请教一些教学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外, 教师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生产上各项技术攻关, 而每一项技术攻关都可以作为数控技师论文的最佳课题, 把这些课题留给学生来作, 岂不是最好的论文内容?此类课题的完成, 既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 同时也完成了数控技师论文, 可谓一举多得。

四、论文选题应精选细琢, 对学生应因材施导

选题是能完成数控技师论文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明确数控技师论文具有科研的特点, 它与科学家承担的科研不同, 主要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是基于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及素质培养而给予的一定的科研尝试, 而不是要求他们创造新知识, 发现新理论。通过新的工艺方法、加工手段解决技术难题, 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选题更准确, 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特长, 从而引导学生根据在企业实践的内容进行选题。选题应以中小型论文课题为主, 且课题涉及的知识范围、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

教师要特别注意因材施导, 对部分优秀学生的论文课题可适当加大分量和难度, 使学生通过努力,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或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切不可放任学生自由, 一味追求简单容易的论文选题, 而失去综合能力提高的机会。

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技师论文写作的培训

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决定了技校生的自信心普遍缺失, 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较为缺乏, 自我约束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 技校生在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点较低。这也就造成了在进入技师论文写作阶段时, 常常因为能力有限或放弃、或畏惧、或应付, 学生明显表现为对论文写作不在乎。因此, 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现在, 很多技工院校都没有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 只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 采用很少课时, 加以简单介绍。因此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普遍较差, 远远不能适应技师论文写作的需要。对此, 我们应增加学习应用文写作练习的时间, 并结合技师论文写作的要求, 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了解技师论文的写作目的和原则, 掌握技师论文写作的过程及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 掌握技师论文的写作思路、方法和一般技巧。

(二) 专业课加强论文写作训练

在专业课学习中, 专业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小课题科研训练的机会和方法, 增加写专业小论文的课后作业, 甚至学期考核也可以采用开放型的主观题让学生练笔。同时有必要增设文献检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论文撰写指导等课程或者讲座。只有增加写作论文的机会, 让学生勤写多练, 才能使学生从不熟悉到熟能生巧。

(三) 精通CAD、UG、PROE等软件

CAD、UG、PROE等软件是目前国内数控加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专业软件, 同时也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 如UG、PROE都有三维建模生成数控加工程序、仿真数控加工的功能, 国内相当多的企业均使用此类软件。因此, 要求学生掌握这几种软件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除教材上的正常教学内容外, 还应增加企业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图纸让学生真刀实枪地练习, 从而提高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论文写作时, 必要的插图、工艺图, 可以使用以上软件进行绘制, 增强论文的论证效果及说服力。

(四) 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文献资料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文献资料, 可以培养学生对技术信息进行检索和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对提高论文写作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技文献的检索对技工院校的培养对象来说, 重点不应是查找新的技术发明, 而是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科技文献, 特别是专利说明书中对专利技术内容的描述十分详尽, 包括大量非常实用的技术、技巧和专利人的奇思妙想, 对于从事数控机械加工工作人员来讲, 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开拓思路、开阔视野的极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利用科技文献中的技术信息, 在生产、产品开发等工作中, 可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劳动和人力、物力的浪费。特别是在对失效专利信息的利用上, 所有失效专利从法律角度上讲, 已失去国家法律保护, 变成了“公知公用”的技术。发现失效而又适用的专利技术, 及时利用其技术、技巧于自己的生产活动中, 不仅可免费使用这些适用技术, 而且从失效的专利的技术中可以受到启发, 开发出新的方法、新的产品、新的工艺。

学生有专业技术文献的参考, 从中提取先进的思想, 然后在论文的内容上、形式上再有较大的突破, 就能写出极具参考价值的科技论文。

六、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一) 答辩问题的准备及对策

论文答辩题的内容应来自论文的内容, 论文评审人员阅读论文后, 根据论文的内容出4~8道答辩题。出题的范围一般不会超出以下范围:

1. 论文内容中已谈到的问题

对这类问题, 在论文中一般可以找到答案。

2. 论文中未说清楚的问题

对于论文中没说清楚的问题, 有必要在答辩前弄清楚。

3. 与论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任何工种都有与之关联的工种或专业。考核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技师, 提问一些机加工、钳工知识都是合情合理的。因此, 答辩前相关工种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

4. 提高和展望型问题

主要是探讨先进技术发展前景及发展的趋势, 这是论文内容的继续和延伸, 反映论文作者造诣的深浅。这类问题是从论文本身主题向外延伸, 也可以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对这类问题, 需要日常积累, 多接触一些科普读物, 多在本专业上作一些深入研究。

5. 与论文相关的高深理论问题

这是在论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向高深领域做一些延伸而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很难回答, 需要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和发展, 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 且与自己的工种密切结合, 作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 举例说明如何准备答辩问题

现有一篇数控技师论文《如何提高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 文章中包括以下内容:

1. 前言

2. 影响薄壁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

3. 如何提高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

3.1分析工件加工难点

3.1.1装夹定位的问题。

3.1.2螺纹加工部分厚度只有4mm, 而且精度要求较高。

3.2优化夹具设计

3.3合理选择刀具

3.4分析工艺过程

3.4.1加工步骤

3.4.2切削用量

3.5科学编制程序

3.6加工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4. 结语

经过分析, 可以虚拟一部分答辩题让学生作准备, 见下表1。经过举一反三将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做了精心的准备, 答辩时就可做到胸有成竹, 蓄势待发。

(三) 答辩前的心理准备

一般的学生, 面对论文答辩场合, 可能会出现怯场现象。原来准备得很好, 考评人员一问便什么都忘了, 什么也回答不出来了。因此,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减轻学生的思想包袱, 使其轻装上阵, 正常发挥水平。

七、总结

经过数控技师论文的写作和答辩, 学生从生产实践, 写作培训到论文的选题, 参考文献的收集, 写成论文, 完成答辩。这些过程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实践过程, 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实践的水平, 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的实践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社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数控人才, 更需要有真才实学的数控人才。技师论文的写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控技师专业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随着职业院校数控技师专业的不断发展, 数控技师论文的辅导愈加重要。本文着重强调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从论文选题, 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文答辩的准备等方面论证了数控技师论文辅导的关键环节和相关要素。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控技师论文,辅导

参考文献

[1]刘传良, 刘小娜.高职高专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特色建设思考.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 .

[2]杨亚丽, 秦静远.高职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及职业, 2006, (6) .

[3]张卫东.加强论文指导提高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现代化, 2005, (12) .

[4]王炳章.如何提高高职高专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2) .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篇3

一、数控预备技师人才的培养目标

数控预备技师的培养面向制造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重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现场从事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设备改造,数控设备的售前、售后服务及CAD/CAM等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具体落实到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考核鉴定获取“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铣床操作工”或“数控车床操作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1.岗位知识结构

(1)掌握数控机床及其编程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流行CAD/CAM软件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上的使用能力和技巧。

(4)具有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口数控设备编程操作说明书基本能力。

2.岗位能力要求

(1)能从事数控加工设备的编程、操作和生产加工工作。

(2)能从事数控加工设备的运行、保养和一般故障的排除、维修工作。

(3)具有选型、安装、调试及简单设计与分析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初步的现代生产车间及班组的管理能力。

(5)具有初步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基本能力。

二、数控预备技师培养方案

1.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教学方案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依据,拟定数控预备技师教学方案应始终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联合研究课程设置。根据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结合本市及周边地区企业就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按就业需求进行数控预备技师培养的机制,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遵循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合理安排课程,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2)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技师人才的培养模式既区别于高职、大专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也与操作为主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有所不同,应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数控预备技师班拟以本专业中技、中职优秀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培养年限可定为三年,分两个阶段进行。课程设置应主要围绕数控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建立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组合,精选课程内容,并将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课程教学尽可能采取现场教学,实例教学方式,灵活运用项目教学和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3)贯彻执行大专学历 + 职业资格(预备技师)“双证书”制度。现代数控技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要兼顾社会对学历文凭的需求,即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注重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同时以国家大专学历教学计划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从数控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考虑学历对专业理论的要求,以此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突出体现数控预备技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要求,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4)以企业生产实际为基础,突出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数控预备技师是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要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使其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综合性的技能实践活动,积累学生从事实际工作和处理现场问题的经验,真正突出技师学院职业技能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成为生产现场技术骨干与岗位能手。

(5)面向当地用人市场,面向企业,按就业导向细化专业。技师学院是地方性院校,必须面向当地用人市场,面向企业办学,为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各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多样性,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方向性及培养技能的专业性,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每一专业领域采用"大专业 + 突出一技能"的模式。

2.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案

(1)二年大专学历教育与高级技工的课程体系(见表1)。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能胜任数控预备技师班教学任务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我校数控教师队伍距技师学院设置标准尚有差距,当务之急应着手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2.加强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含校企合作)

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和保证。我校已成立技能实训中心,已具备一定的实习、实训规模,但还是满足不了数控预备技师专业学生的模块化实习教学的需求,若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解决学校实训基地不足的一个良好方法。

校企合作,将企业定点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学生实训,让参加数控相关项目的实习。通过企业资源的利用,使学生获得了动手的机会,得到高水平的实训,切实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就可以解决数控预备技师班实践技能模块化培养的这一难题了。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在技师培养方面的探索及体会,模式中一些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期望大家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为早日形成规范、科学的数控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尽一分职教人的力量。

文档数控铣技师论文 篇4

一、圆孔的加工: 如图 1(下页)所示,对于此类的圆孔,孔径尺寸不大不小(一般指φ20~φ40)、孔深不是太深(一般不超过 20mm)、精度要求也不是太高(一般指 IT7级)。在数控铣床上可直接用一把立铣刀完成。工艺及编程分析:

1、刀具的选择:对于此类的圆孔,工件材料若为 45钢调质处理,可选一把硬质合金立铣刀,刀具的直径要根据孔的直径来确定。刀具直径太小,那么刀具走一整圆下来可能中间还有一定的残料铣不到,刀具直径太大,可能刀具在这个小范围内连刀补都建不起来。假定孔径为φD、刀具直径为φd、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 D/3 < d < D/2 分析计算后发现可以在φ12 和φ14 中选一种,刀具直径越大、铣削效率当然就越高,所以最终确定选φ14 的三刃立铣刀。

2、由于数控铣床良好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滚珠丝杆采用双螺母调隙,不存在反向窜刀的现象,从提高刀具耐用度和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的角度考虑,一般优先采用顺铣。按传统的铣削工艺,加工内腔需先钻一个工艺孔、再扩孔,那么,钻孔、换刀、建坐标系(主要是 Z 轴长度设定)、编程等会浪费一定的时间,我们可以以“少吃走快”的方法,即每次慢下刀 0.5mm 左右、主轴转速尽量高、走刀速度尽量快 此时的切削要素主要由刀具性能决定,这样以来刀具主要是受高转速下的离心力,切削力的影响已经不大。而且加工的铁屑均为颗粒状,加上冷却液的冲刷可以带走大量的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该方法下切削加工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反而省去了大部分的辅助工作时间。

3、编程路径的确定:如图 2 所示 如图 2(a)所示刀具编程路径图,注意一定要采用圆弧过度的切向切入和切出法,过度圆弧的半径 r 必须大于刀具的半径、且小于圆孔的半径,否则刀具路径就不是我们想要的那样。选择 r8mm,刀具实际的中心轨迹就如图 2(b)所示。

4、粗精加工的安排和程序处理:把图 2(a)所示的刀具路径编在一个子程序里、每次慢下刀 0.5mm、子程序连续调用 24 次、刀补值设定为 7.2、即可完成粗加工;精加工只需调用一次子程序、一次下刀到孔底、走刀量减小 5 倍、刀补值设定为理论值、其它不变、即可完成精加工。

5、参考加工程序:(注:按华中世纪星系统编程,切削参数仅供参考)粗加工程序: 0001 程序名 N1 G54 G90 G40 G17 G94 建立工件坐标系,程序初始化 N2 M03 S2500 主轴正转,转速 2500r/min N3 G00 X0 Y0 Z10 M07 快速定位,打开切削液 N4 G01 Z0 F300 定位到切削起点 N5 M98 P1000 L24 调用 24 次子程序 N6 G01 Z10 F300 加工完成抬刀 N7 G00 Z100 M09 抬刀至安全位置,关闭切削液 N8 M30 主程序完并复位 N9 1000 子程序名 N10 G91 G01 Z-0.5 F50 增量慢下刀 0.5mm N11 G90 G01 G41 X8 Y-8 D01 F1000 绝对编程,建立左刀补(刀补值 7.2mm)N12 G03 X16 Y0 R8 圆弧过度切向切入 N13 I-16 J0 铣削整圆 N14 X8 Y8 R8 圆弧过度切向切出 N15 G01 G40 X0 Y0 取消刀补,回到下刀起点 N16 M99 子程序完(精加工时只需将 N5 中“L24”删掉,N10 中改为“Z-12”刀补值改成理论值即可)。由此例可见,通过巧妙应用刀具半径补偿、选择合理的刀具、制定最优化的刀具路径和新工艺“少吃走快”的大胆应用,就能快速、高效、准确地加工出类似的孔类零件。

二、内外壁的加工 如图 3 所示,要在一个平面上铣出一条封闭的沟槽,槽宽有精度要求。在数控铣床上也可用一把立铣刀完成。通过图形和工艺分析应选一把φ12 硬质合金三刃立铣刀,加工思路也应该是“少吃走快”。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图素较复杂,各节点计算难度大。按常规的编程思路就要把内外壁轮廓上各点坐标先计算出来,再把加工内壁编写一个程序、加工外壁编写一个程序,然后分别加工。显而易见,在竞赛类的场合或急需时这种方法非常浪费时间。能不能通过巧妙地应用刀具半径补偿,使工作量大减、节约时间,又能合理地加工出类似的合格工件呢?我们只需按尺寸标注计算出图 4 中所示内壁上A、B、C、D、E、F、G、H 各点坐标值(其实只有 B、C、F、G 四点中任意一点需计算),确定下刀点为 O 点,按图 4 所示轨迹建立刀补编写一个程序即可。当加工内壁时,把刀补值设为刀具的实际半径,(a)此时走出的轮廓就如图 5所示;加工外壁时,刀补值设为(槽宽-刀具半径),此时走出的轮廓就如图 5(b)所示。采用此方法加工内外壁的特点就是只需编写一个程序,通过不断修改刀补值来完成内外壁的粗精加工。需要注意的是精加工内壁时采用的是顺铣,精加工外壁时采用的是逆铣,所以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合理调整切削加工参数,以获得最好的加工效果。参考加工程序:(注:按华中世纪星系统编程,切削参数仅供参考)粗加工程序: 0001 程序名 N1 G54 G90 G40 G17 G94 建立工件坐标系,程序初始化 N2 M03 S3000 主轴正转,转速 3000r/min N3 G00 X-47.5 Y0 Z10 M07 快速定位,打开切削液 N4 G01 Z0 F300 定位到切削起点 N5 M98 P1000 L10 调用 10 次子程序 N6 G01 Z10 F300 加工完成抬刀 N7 G00 X0 Y0 Z100 M09 抬刀至安全位置,关闭切削液 N8 M30 主程序完并复位 N9 1000 子程序名 N10 G91 G01 Z-0.5 F50 增量慢下刀 0.5mm N11 G90 G01 G41 X-40 Y10 D01 F1000 绝对编程,建立左刀补 N12 G02 X-24 Y18 R10 A→B 圆弧进给 N13 G03 X24 R40 B→C 圆弧进给 N14 G02 X40 Y10 R10 C→D 圆弧进给 N15 G01 Y-10 D→E 直线进给 N16 G02 X24 Y-18 R10 E→F 圆弧进给 N17 G03 X-24 R40 F→G 圆弧进给 N18 G02 X-40 Y-10 R10 G→H 圆弧进给 N19 G01 Y10 H→A 直线进给 N20 G01 G40 X-47.5 Y0 取消刀补,回到下刀起点 N21 M99 子程序完(需要注意的是粗加工内外壁设置刀补值要把精加工余量考虑进去,而且内壁是在刀补值上加上余量、外壁是在刀补值上减去余量,想想为什么?)类似这种内外壁加工、薄壁加工、阴阳模加工等,都是根据图纸尺寸标注只计算一条轮廓上的节点,巧妙设置下刀起点,正确加入刀补指令,合理设置刀补值及切削参数来完成工件的加工。

三、轮廓周边倒圆角的加工 提起轮廓周边倒圆角的加工大家可能感到疑惑,这跟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有关系吗?轮廓周边倒圆角那属于曲面加工,应该用 CAM 软件自动生成加工程序,这样既方便又准确。当然笔者不否认 CAM 软件的强大功能。当你看了下面这个用设置刀具半径补偿手工编写宏程序在轮廓周边倒圆角的例子之后,一定颇有感慨。如图 6 所示,两圆两边用直线相切连接形成一个封闭轮廓,要在此轮廓周边倒半径为 6mm 的圆角。这种轮廓若用 CAM 软件自动生成加工程序,需要把三维图形画出来,按照曲面加工的思路来进行。用过 CAM 软件的人就应该知道,如果真的是非常复杂的曲面用手工编程无法完成的情况下,那当然没有选择。CAM 软件生成的曲面加工程序往往要走上好几个小时(甚至数十个小时),所以像图 6 这样的例子我们就千万不要选择 CAM 软件加工。手工编程、建立刀补、编写宏程序,是最佳思路。我们只需要计算出图 7 所 示 A、B、C、D、E 几个节点坐标,分两步走。第一步:选择一把稍大一点 的硬质合金三刃立铣刀,按图 7 所示选择一个下刀点,建立刀补 编写轮廓二维加工程序。注意粗 精加工的切削参数选用和刀补 值的设置。以最快最准的速度加 工出二维轮廓。可见只要刀具性能好,此道工序用不了多长时间。第二步:加工周边圆角。曲面加工,选择球头铣刀要比平底立铣刀好的多。编辑宏程序的思路是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剖切平面,在平面上做数学模型分析,推导出相关参数的计算程式,再结合空间几何概念,建立循环语句。通过该例分析,我们还是按轮廓建立刀补编程,根据每一层面上刀补的偏置值不同,循序渐进,一层一层把圆角铣出来。如图 8 分析所示,我们选择φ8 硬 质合金球头铣刀(当然不一定要选φ8,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规格刀具导致 某些参数不同),很明显,在铣削的第一 层上,刀位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 Z 轴高 度是-6,按照图形轮廓,此时的刀补值 为 4(即刀具半径值);在铣削的最后一层上,刀位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 Z 轴高度是 4,按照图形轮廓,此时的刀位点向轮廓里面偏置了一个圆角半径量(即刀补值为-6)。我们把第一层到最后一层看成一个从 0°到 90°的圆弧,刀位点在任意一点上对应的角度为#1,那么,对应的#

1角度下的当前 Z 轴高度#4 和当前刀补值#101 就可以通过函数关系式表达出来。祥见参考加工程序:(注:按华中世纪星系统编程,切削参数仅供参考)加工程序: 0001 程序名 N1 G54 G90 G40 G17 G94 建立工件坐标系,程序初始化 N2 M03 S3000 主轴正转,转速 3000r/min N3 G00 X-35 Y-20 Z10 M07 快速定位,打开切削液 N4 G01 Z-6 F300 定位到切削起点 N5 10 设置初始角度 N6 290×PI/180 设置终止角度 N7 32×PI/180 设置每层步距角度 N8 WHILE 1 LE 2 循环判别 N9 410×SIN1-6 计算 Z 轴当前高度 N10 10110×COS1-6 计算当前刀具半径补偿值 N11 G01 Z4 F300 Z 轴抬刀 N12 G01 G41 X-30 Y0 D101 F1500 加入刀补 O→A 直线进给 N13 G02 X6 Y29.4 R30 A→B 圆弧进给 N14 G01 X54 Y9.6 B→C 直线进给 N15 G02 Y-9.6 R20 C→D 圆弧进给 N16 G01 X6 Y-29.4 D→E 直线进给 N17 G02 X-30 Y0 R30 E→A 圆弧进给 N18 G01 G40 X-35 Y-20 A→O 返回起点并取消刀补 N19 113 当前角度位置增量步进 N20 ENDW 返回循环,继续判别 N21 G01 Z10 F300 循环完毕,Z 轴抬刀 N22 G00 X0 Y0 Z100 M09 抬刀至安全位置,关闭切削液 N23 M30 程序完并复位(宏程序的应用其实就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大家能分析各种图形的数学模型就能毫不费力地编写出宏程序。)我们通常理解的刀具半径补偿是在数控系统的刀具参数寄存器中设置一个常量。此例就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原来刀补也可以设置成变量,用来加工一些典型曲面。就此例而言,用该程序加工周边圆角只需十多分钟(已通过实验证明),而且程序相当简洁。跟 CAM 软件编程加工相比,只要编程熟练,所有的工作时间加起来也要比 CAM 加工快得多。其实不单单只是此例,任意图形周边倒圆角、倒方角、倒任意斜角、铣曲面等等,都可以应用刀补设变量的方法编写宏程序进行加工。这三个例子很简单,但是都比较典型。说明了数控铣削加工中刀具半径补偿应用的三种思想。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可能会有很多错误或不成熟的思想,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参考文献]

1、袁锋 《全国数控大赛试题精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胡涛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基础》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3、张宝林 《数控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4、于春生、韩旻 《数控机床编程

车工 数控车工高级技师论文 篇5

摘要:设计制造该专用夹具适合在普通车床上加工中小批量TS300拖拉机专用左旋螺母内螺纹,解决了因机床的卡盘与尾座不会自动动作而反复停车装夹工件和拖动尾座的问题。

关键词: 普通车床 左旋螺母 钻攻夹具 不停车更换工件

丝攻卡具 传动误差 提高工效 降低劳动强度 普通车床,一般价格低廉,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但其卡盘不会自动夹紧、尾座也不会自动进给,当使用该机床批量加工TS300拖拉机专用左旋螺母内螺纹时,必须反复装夹工件和拖动尾座,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人为克服以上弊端,设计制作了六方螺母连续钻孔、攻丝夹具一套。

1、左旋六方螺母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左旋六方螺母是TS300型拖拉机前拉杆固定专用螺母,如下图1所示:

图1 左旋螺母

该螺母材料为冷锻毛坯,内孔有两毫米的加工余量,并带有内锥,加工时需先用钻头钻去两毫米的余量,然后用机攻丝锥攻丝完成。传统加工方法是把螺母夹持在卡盘上,钻头或丝锥安装在尾座套筒上,加工完工件后,退出尾座,从卡盘上卸下螺母,再安装下一件毛坯,这样反复操作,耗时耗力。

2、六方螺母专用夹具设计与分析

六方螺母专用夹具是结合六方螺母的自身特点和加工工艺需要量身制定的,该夹具结构形状如下图所示:

图2 六方螺母钻攻夹具

整个夹具是由导向槽部分和废刀杆焊接而成。(1)T形型导向槽

该T型导向槽作用为工件毛坯的输送通道,整体由45号钢加工制作,为了便于输送工件,在导向槽的尾部上方开有一个上料缺口。前方槽口部位和后方Φ18的圆孔便于夹具的找正和工作中钻头与丝锥的进入和越位,槽宽和槽高与六方螺母自身形状尺寸相同,只是稍有间隙便于螺母在槽内滑动,并且槽对工件有定位的作用。根据工件的工艺特点与夹具的结构特点,该夹具可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只有径向的移动没有限制,因为需要连续输送更换工件,所以工件应能在槽内灵活的径向移动。在加工过程中,夹具的中心线与机床主轴轴线等高,工件在夹具槽中由钻头或者丝攻前端的导向锥利用螺母本身的底孔自动定心,因此工件在连续加工过程中不用考虑工件的找正问题。

(2)Φ18圆形孔

该孔既是夹具的找正孔,同时也是钻头和攻丝的对正孔和越程孔,当钻头或丝锥切削部分越过该孔后方可退刀。

3、丝攻卡头结构分析与作用

在攻制内螺纹时,为了防止由机床丝杠与丝锥之间产生的传动误差,造成螺纹乱扣现象的发生,设计制作了专用丝攻卡头,如下图3所示,图3 丝攻卡具装配图

1、套筒

2、卡头

3、圆柱销

4、紧固螺钉

5、丝锥

(1)零件1套筒,为了使丝攻卡具装夹牢固,不使套筒在攻制螺纹时与卡盘发生打滑现象,所以采用45号钢32×32六方材料车制而成,它即是卡具的安装套,又是卡头的导向套,它和卡头的配合应有合适的间隙。在套筒上铣有长10毫米宽6毫米的豆形槽,用以与件3圆柱销配合使用。

(2)零件2卡头,主要用于夹持丝锥,用45号钢车制,该零件最好热处理淬火。

(3)零件3圆柱销,采用标准件,该圆柱销与卡头为过盈配合,起到带动卡头旋转的作用并与套筒上的长10毫米,宽6毫米的豆形槽相配合,能使卡头在套筒内有4毫米的轴向窜动,用以消除传动误差,防止乱扣。

(4)零件4紧固螺钉,主要起到紧固丝锥的作用。

4、钻孔时夹具工作过程

工作前专用钻攻夹具在刀架上安装找正,然后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直柄钻头后对正夹具,启动机床后,在夹具的导向槽内放入工件,使其基本对正导向孔,使钻头切削穿过工件后,大滑板横向移动退刀,然后在夹具导向槽内送入第二个工件,并顶出第一个工件,开始第二个工件的加工,如此循环操作。在更换工件期间机床主轴不需要停车,直至钻削加工完一定数量的六方螺母。

5、攻丝时夹具工作过程

首先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卡紧丝攻卡头后对正工件夹具,对刀完毕后,在专用夹具导向槽中送入已钻好孔的六方螺母,粗略对正后,即可攻丝,由于工件为左旋螺纹,所以机床主轴应反转时切削,当丝锥的切削部分穿过越程孔后,主轴正转退刀。滑板返程后,在T型导向槽内送入第二个工件同时顶出第二个工件,在主轴反转的同时,开始加工第二个工件,如此循环即可。

6、加工时须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该夹具工作效率较高,所以应充分冷却刀具,在攻制内螺纹时,由于主轴反复换向造成主电机发热,应采取冷却措施。

(2)找正时除用对刀孔对中心高外,注意保持夹具基准面与主轴轴线垂直。

(3)该夹具只能批量钻孔或者批量攻丝分离操作,若想实现钻攻结合连续动作可制作钻攻复合刀具。

(4)左旋螺母攻丝时卡盘应先反转,攻完螺纹后,停转,再正转退出。

(5)攻丝时和退出丝锥时,主轴旋转速度要必须保持恒定,以防螺纹导程不正确造成螺纹乱扣。

7、结论

(1)、使用了革新制作的夹具后,由工件转动改为刀具转动,而工件在夹具中不再转动,形成刀具与工件的位置置换,可实现不停车更换工件,省去了工件装夹的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4倍。

(2)、该夹具结构简单,且易于制作,如加工其他小型零件钻攻工序可在原形状的基础上略加改造即可,造价低廉,易于推广。

8、参考文献:

一位老数控技师精辟总结 篇6

要想成为一个数控高手(金属切削类),从大学毕业进工厂起,最起码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他既要有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又要有高级技师的实际经验及动手能力。

第一步: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工艺员。数控机床集钻、铣、镗、铰、攻丝等工序于一体。对工艺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很高。数控程序是用计算机语言来体现加工工艺的过

程。工艺是编程的基础。不懂工艺,绝不能称会编程。

其实,当我们选择了机械切削加工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从业早期是艰辛的,枯糙的。大学里学的一点基础知识面对工厂里的需要是少得可怜的。机械加工的工程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验师。因此,很多时间必须是和工人们在一起,干车床、铣床、磨床,加工中心等;随后在办公室里编工艺、估材耗、算定额。你必须熟悉各类机床的性能、车间师傅们的技能水平。这样经过2-3年的修炼,你基本可成为一个合格的工艺人员。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建议刚工作的年轻大学生们,一定要虚心向工人师傅们学习,一旦他们能把数十年的经验传授与你,你可少走很多弯路。因为这些经验书本上

是学不到的,工艺的选择是综合考虑设备能力和人员技术能力的选择。没有员工 的支持和信任,想成为优秀的工艺员是不可能的。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你应达到下列技术水准和要求:

1、熟悉钻、铣、镗、磨、刨床的结构、工艺特点,2、熟悉加工材料的性能。

3、扎实的刀具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刀具的常规切削用量等。

4、熟悉本企业的工艺规范、准则及各种工艺加工能达到的一般要求,常规零件的

工艺路线。合理的材料消耗及工时定额等。

5、收集一定量的刀具、机床、机械标准的资料。特别要熟悉数控机床用的刀具系统。

6、熟悉冷却液的选用及维护。

7、对相关工种要有常识性的了解。比如:铸造、电加工、热处理等。

8、有较好的夹具基础。

9、了解被加工零件的装配要求、使用要求。

10、有较好的测量技术基础。

第二步:精通数控编程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这一点,我觉得比较容易,编程指令也就几十个,各种系统大同小异。一般花1-2个月就能非常熟悉。自动编程软件稍复杂些,需学造型。但对于cad基础好的人来说,不是难事。另外,如果是手工编程,解析几何基础也要好!读书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最适应的。在实践中,一个好程序的标准是:

1、易懂,有条理,操作者人人都能看懂。

2、一个程序段中指令越少越好,以简单、实用、可靠为目的。从编程角度对指令的理解,我以为指令也就G00和G01,其他都为辅助指令,是方便编程才设置的。

3、方便调整。零件加工精度需做微调时最好不用改程序。比如,刀具磨损了,要调

整,只要改刀具偏置表中的长度、半径即可。

4、方便操作。程序编制要根据机床的操作特点来编,有利于观察、检查、测量、安全等。例如,同一种零件,同样的加工内容,在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分

别加工,程序肯定不一样。在机械加工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只要有实践经验的同行,想必都会同意这句话吧!

第三步: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这需要1-2年的学习,操作是讲究手感的,初学者、特别是大学生们,心里明白要怎么干,可手就是不听使唤。在这过程中要学:系统的操作方式、夹具的安装、零件基准的找正、对刀、设置零点偏置、设置刀具长度补偿、半径补偿,刀具与刀柄的装、卸,刀具的刃磨、零件的测量(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卡、百分表、千分表、内径杠杆

表)等。最能体现操作水平的是:卧式加工中心和大型龙门(动粱、顶梁)加工中心。操作的练习需要悟性!有时真有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意境!

在数控车间你就静下心来好好练吧!

一般来说,从首件零件的加工到加工精度合格这一过程都是要求数控编程工艺员亲自

完成。你不能熟练操作机床,这一关是过不了的。

第四步:必须有良好的工装夹具基础和测量技术水平。

我这里把工装夹具及测量技术单列一条是因为:它对零件加工质量起到与机床精度一样重要的作用,是体现工艺人员水平的标志之一。整个工艺系统:机床精度是机床生产厂保证的,刀具及切削参数是刀具商提供的,一般问题都不大,只有工装夹具是工艺人员针对具体零件专门设计的,大凡上数控机床的零件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往往会出现难于预料的问题,我从事数控机床用户零件切削调试10来年,不要整改的夹具还真 没碰上过。

调试时,首件零件加工不合格,一半以上原因是由于夹具的定位、夹压点、夹紧力不合理引起的。夹具方面的原因分析难度在于只能定性,很难定量。如对夹具设计、零件装夹没有经验的话,那困难就大了。在这方面的学习,建议向做精密坐标镗床的高级

技师们请教。精准的测量水平时从事机加工的基本功之一,要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卡、百分表、千分表、内径杠杆表、卡钳等。有时零件加工,三坐标测量仪是指望不上的。必须靠手工测量。试想,零件都量不准确,哪个领导和工人师傅会信任你? 练好测量技术可要花很长时间哟!

第五步 熟悉数控机床。精通数控机床的维护保养。所谓熟悉数控机床,应做到:

1、熟悉数控电气元件及控制原理。能说出电箱里各个元件的名称及作用,能看懂电气原理图。能根据电气报警号,查出报警内容。

2、了解滚珠丝杆的结构、传动原理。清楚哪些因素对机床精度的影响比较大。

3、了解机床丝杆两端轴承的结构及对机床精度的影响。

4、了解机床的润滑系统(轴承、主轴、各运动副、齿轮箱等),清楚各润滑点的分布。机床润滑油的牌号及每周或每月油的正常消耗量。

5、了解机床的致冷系统:切削(水、气)冷却、主轴冷却、电箱冷却等

6、了解机床的主传动结构,每台机床转速与扭矩之间具体数据特性。

7、了解机床导轨副特点:是线轨还是滑轨,刚性(承载能力)如何?

8、能排除常见操作故障(如:超极限、刀库刀号出错等)

9、精通机床的各项精度(静态、动态)指标及检测方法。

10、熟悉刀库机构及换刀原理。以上几条没有3年以上的时间锻炼,恐怕是很难达到要求的。而且很多企业还不具备学习的条件。建议多向设备维修部门的师傅请教。

机床的维护保养细节我就不多讲了,各企业都有各自的经验和标准。机床维护保养重点在于“养”,平时应该注意(应做好长期记录):

1、每天开机注意机床各轴的启动载荷变化是否正常,这点很重要,启动载荷变化不正常,就意味着运动副或传动副的阻力变化了,得赶紧停机检查。否则,时间一长,对 机床的损害极大;

2、注意润滑油的正常消耗量。过多过少,都必须检查。

3、勤清洗电箱空调滤网和通风口滤网。电箱内部电源模块、驱动模块的集成电路板一旦粘染含有铁粉的灰尘,那机床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报警,修都修不好。就等换板子吧!

第六 培养良好的习惯,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这一条是我个人所见,是否合理,大家可以讨论。)

适合数控加工的高手应该是谦逊、严谨,冷静,思维缜密,做事有条理而又有主见的人。

1、一些大型零件的加工,不但加工内容多,还有空间三维坐标的转换。加工轨迹的计算非常复杂和难以确定,如果考虑问题不细致、全面,计算不精确,调试时程序修改越改越乱,出错的概率就大。“三思而后行”用在这里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2、零件调试过程是多人合作的过程,其中包括操作工、检验员、夹具设计、夹具装配人员等。出现问题时,要多征询他们的意见,多做试验,切忌武断下定论。对

出错的员工不要过多责备,要有“慈悲”的心态。

3、数控机床的工作是靠指令来控制的,调试时,在“启动”按钮按下去之前,你必须十分是清楚机床运行的轨迹。要严谨、细致,千万不能让机床先动了再说。一旦程序有误或补偿参数不正确,或选错了坐标系。轻则报废零件,重则出安全事故。脾气暴糙、做事无头绪,而且屡教不改者是不适应数控机床操作的。

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原来我们公司十多位用户调试切削工艺员,都是见多

识广、经验老到之辈,可没有哪一个、哪一年不撞断过刀具的。

4、调试加工时出现问题,要冷静,千万不能慌张,再出现误操作。心理素质要好。

5、零件调试多次不合格时,做分析要有条理,给出责任要有依据。某些相关部门出于各种原因,会给出各种解释,这时你要有主见,记住:做错一件事不要紧,却 不能选错做事的方法。

6、一个工艺员,因受环境所限,技术能力总是有局限性的。加上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永远有提高的空间。当工厂内部的技术都已消化后,眼光要放外,紧跟国内外先

进的加工技术,学习、消化。在技术方面做好老板的参谋。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篇7

关键词:技师学院 数控专业 人才培养 质量管理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技师学院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研究》(16AJY076)研究成果。

作为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首要教育教学基地,技师学院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伴随着我国机械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相关从业技能劳动者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明显的短缺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这一瓶颈期的到来就开始制约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十三五计划要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社会各界逐步开始广泛关注相关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重大人才工程就包括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相关的政策基础。

本文选择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典型的代表。但是长久以来,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色,发展起源较早但是培训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落后,并且数控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并没有完全完善。此模式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实际生产或加工中技术人才的质量并不能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社会和市场对数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并不能满足。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方法,提出尽可能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最终实现提高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质量标准作为本课题的理论为支持,兼顾我国目前数控加工专业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以技师培养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我院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中实践应用,为培养高质量的数控加工技术高技能人才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我们重点进行了五方面的探索研究。第一,首先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阅读法。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并加以研究,归纳总结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全面认识并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相关综述和相关理论后。该过程为课题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结合笔者学院及兄弟院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各技师学院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尽可能更深入地剖析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对相关问题追根溯源。

第三,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针对技师学院的学情,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确定改进方案的最终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总体方案。

第四,从培养目标、培养流程、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等几个方面构建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尤其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进而最终建立健全更为全面的面向过程的质量管理系统。

第五,为了保证构建的方案体系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改进方案设置了必要的保障措施。首先从大方向上转变观念,然后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在制度保障和信息反馈等方面,为更好地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综述

阅读和分析相关高技能人才的理论概述。总结高技能人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必须具备高超的生产技能、生产技巧;掌握能够达到所谓高、精、尖水平的相关技能操作;相应的扎实的理论水平,随着层次的升高,相应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也会提高;具有出众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

1.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

在质量控制的各方面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指挥、控制和协调等,通常是指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实现全面质量目标的关键。为了实现质量目标,应建立相应制度或者政策方面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控制过程中根据实时变化所进行的质量改进,目的是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最终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包括从质量方针的制定到质量目标的设计,以及为了达到相应的质量目标所进行的相应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企业或组织的全面指挥和推动下,企业或组织的所有部门和成员都以产品质量控制为核心,将前期统计和经验数据如专业技术方面、管理技术方面、数理统计技术方面等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能够全面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最终实现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将提供给用户需要的优质的工作和最经济的办法,最终完成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2.克劳斯比的理论

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毕生致力于质量管理哲学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全球质量运动。他所主张的质量控制源于生产制造业,继而扩大到工商业领域。克劳斯比被誉为当代“世界质量先生”。

克劳斯比“零缺陷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要求质量控制全过程中的每个成员第一次就把自己负责的工作成功完成。三个管理行动策略指的是决断、教育和执行。所谓决断也就是质量管理控制的组织者或者团队本身首先不能容忍次品的产生,并且通过一定的执行力改善整个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中的次品产生环节。教育相对容易理解,它指的是帮助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所有员工通过有效的沟通,加强他们的质量观念,明确个人在改善质量中所承担的角色和重要性。所有这一切最终落实到执行上。有效的执行是指使质量改善的过程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作为支撑。四个质量管理定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或者管理者对质量控制所设置的目标必须合情合理并且符合要求;二是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以防患于未然为目的;三是强有力的执行标准是不允许出现“差不多”存在的,也就是必须满足“零缺陷”的要求;四是质量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是以产品质量不合标准时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为衡量标准的。质量管理最终的保证和保障是要靠制度的。质量改进所采用的十二步骤是:组织或企业质量管理层的承诺;质量控制和改进负责人的行动力;质量目标的衡量标准;核算质量目标实现的成本;树立质量控制体系中所有成员的质量意识;在质量控制管理全过程实施纠错行动;质量管理全过程坚决执行零缺点的策略;质量管理过程中坚持对全体员工管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设定质量目标;在质量控制体系中改进引发质量误差的因素;首先成立质量委员管理小组,并建立相应组织;从基础做起,从零开始。

3.ISO9000与全面质量管理

ISO9000的全称为“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2000版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一直沿用至今。全面实施ISO9000标准的意义在于,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可以实现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取得国际贸易市场通行证,为企业扩大市场。通过质量培训,企业全体员工个人素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最终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产品质量引发的各种责任纠纷。

三、小结

本文全面细致地研究了质量管理的相关原理,结合笔者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计划并结合技师学院数控专业的特色与实际发展需求进行了相应的应用研究。

上一篇:香樟作文500字下一篇:游深圳海滨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