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心得体会

2024-05-04

如何备课心得体会(共9篇)

如何备课心得体会 篇1

一、谈谈我对备课的理解

1、备课不等于背课,也不等于写教案。备课首先要放飞自己的思想,走进学生的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起看世界。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题为“孩子眼中的世界”专访片,其中有一个片段说的是生活中大人用的面盆,孩子看着很高,用起来也不顺畅。诸如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认识和情感,任凭我们的想法在课堂中满堂飞,这就造成了课堂上预设的教学目标过高,课堂效果欠佳的现象。我们备课要备学生,把课备进心灵深处。教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我们在备课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2、备课要有自己的风格。备课是一项具有创作性的劳动,它不等于一成不变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就够了。它没有现成的模式,而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积累,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据,在深钻细研、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找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这三者的最佳结合点。要用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当然也不能忽视二次备课,也就是写课后反思,如果我们长期坚持写课后反思,那将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中反思,才能更好地完成下节课的教学。

二、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只有备好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将教法了然于胸,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和学生交流,从而获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从容与快乐。

1、要精通教材,让“教材”走进心中,达到“人本合一”做到宏观运筹,微观调节,实现从预设走向生成。“老师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一篇文章中,应该力求扩展本篇教材的教学效果,产生扩散效应。”这也是一种“举一反三”。只有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才能对教材有深透的理解。

2、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集中。

备课时就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启发引导,如何层层推进等等,一堂课,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就明确了,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3、解决教学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难点。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备课时要弄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难在哪里?然后根据难点所在,抓住教材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4、运用恰当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学校的基本方式和措施,要关注对学生学习帮助的实际效果。所以在备课时就应考虑这一实用性。

如何备课心得体会 篇2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所谓有效教学, 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 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其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 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因此如果说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有效备课便是有效教学的前奏。新形势的课程改革下, 历史教师更应该树立新的教学观, 以教材为本, 以课程标准为本, 以学生为本, 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精神, 从而实现有效备课。

二、有效备课的内容

以前的备课原来主要是根据原苏联教学法的一些环节, 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备课。新课标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 观念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它十分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意识, 这是新教材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 怎样安排,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 怎样与学生互动, 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它主要包含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学法、备教学过程、备教学效果等内容。

三、有效备课中忌矫枉过正

现在流行“讨论”。只要上课, 必然有三、四人小组讨论, 也不管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 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美名其曰合作。这种拉郎配式的合作学习其实本身就无视学生的个性, 或许他们认为, 既然“合作”了, 就不应该独立思考。因而, 常常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 一声令下, 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 教室里讨论声顿时雀起, 待几分钟后, 再听老师的一声击掌, 于是讨论嘎然而止。小组中的优等生总是最有发言权的, 不仅把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得到认同, 而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 至于其他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不过是南郭先生搭便车而已。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学生在课堂上是看老师的脸色行事, 配合老师的表演。讨论这种方式, 尤其不适合学生数额较大的班级, 试想一下, 那么多的小组, 教师是不是都能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呢?讨论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新课程如何备课 篇3

一、备教材

1.备教材要备课标,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对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备课只有先备课标,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我们在备课中仅仅注重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对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及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少。农村中学没有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利用校外资源。只有利用好这些联系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学生才乐于接受,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语文备课也要备课程资源,尤其是被我们忽视的校外资源。

2.备教材要备三维目标

以往,教师备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语文知识,特别是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上,对教材以外的目标考虑较少。新课程下的备课,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统一在一起,做到既有知识的、技能的、情感的目标,又有过程的、方法的、价值导向的目标,教学目标体现基础性、发展性与多元性。

3.备教材要个性化解读

备课时,教师要敢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对语文教材进行独特处理、浸润,使教材成为接近学生、服务生活、促其发展的鲜活内容。备课时,教师要多角度挖掘教材潜在价值,并对其艺术的处理,使教学内容结构化、问题化。合理确定重点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纽带,使知识形成过程和再发展过程变为主线,让教学内容具有一定挑战,这样的语文学习容易为学生接受和喜欢。

二、备教法

1.备教法要借助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迅速成为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语文教学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作出反思。教学反思通过实践中反思,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教师深入分析语文学科材料和教学内容、自身能力、特征、学生特征、需要、教学目标及满足学生需要达到的策略等进行计划和反思,来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备课中可追问这样的问题:这一节课怎样进行?希望发生什么?怎样用教与学的理论解释我们的教学?学生怎样能达到预期目标?这样于教学前未雨绸缪,肯定能对教学起不可忽视的作用。

2.备教法要备教学策略

教法最终要转化为学法,从这一点上讲教学策略要围绕学生主动学习而展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语文教学方法的主要出发点。教学策略要体现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和艺术性,这些在语文备课中应有所体现。

三、备学生

备学生要关注学生发展,这是新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理念的一个具体方面。关注学生发展就要关注差异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和不足,在学生成绩、生理特点、动机兴趣等方面具有差异,这些都使不同学生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轨迹呈现一定的独特性。教师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同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在备课中尽可能多地与各类学生接触,通过交流、对话、参与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要求,了解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这些对我们充分备课,备好课,备不同层次需要的课有重要作用。

四、备过程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教师在语文备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改变以研究教材、分析教参为主的单一的备课方式,用学生的眼光,站在学生角度去审视教学内容,体验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还要像学生那样体验学习的过程,利用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到图书馆、阅览室、网络上查找有关资料,到各处走访,带着真切而鲜活的体验备课,才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

五、备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所强调的教育目标,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包括学习愿望、学习热情、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个性品德、独立性和自信心在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成为语文备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及被评价者的各个时期的进步、努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发展做诊断性评价,适时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设置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其个性发展。

备课是一种复杂而繁琐的整理和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的过程。新课程下的备课应该融入新课程理念,为一堂好课的产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进行备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今天上午在我校开展了《如何进行备课》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又一次明确了备课的重要性,结合学习内容,谈谈我对《如何进行备课》的学习体会:

首先要熟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所有课程的一个总体的指导方针,课程标准直接体现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规定着教学实践和操作的基本要求,影响着我们每日每时的课堂生活,甚至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生存态度和生存现状。

其次就是要备好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的认识教材,了解哪一些是重点,拿一些是难点,同时的还要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分布。教材内容的设定,都是经过专家们讨论、论证得出的结果,每一个学段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只有熟悉了教材,备好了教材,我们才能知道这一节课应该教那些内容,讲解到什么程度。

再次就是备学生,上好一节课就要我们去了解学生,了解的基本情况,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年龄特点,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着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想知道什么,能够知道什么,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使教学所设计的起点与实际学生学习的起点相吻合。

我们还要备好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起来,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是适应这节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最后是备好教学流程,确定了教学方法,教师要考虑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要经过哪些步骤和程序,如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必要的获得方法,如何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如何备课心得体会 篇5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我校现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

一、备教学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在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的今天,我们应对我们所教学科的课程定位了如指掌,如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基础”。“一个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两个基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目的明确了,基础才会有保障。我们还应对我们所教学科的课程理念了如指掌,如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修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增加了“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有利条件。

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二、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如语文第一课时的目标一定是疏通课文;学习生字词。这两个目标本身设置的没有错,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各个年段也不同。第一课时完全可以深入课文,就不会出现第一课时吃不饱,第二课时撑太饱的现象了。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三、备学习方式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

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

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

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

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

四、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语文发散性内容应兼顾文学知识(国内外优秀文化精品)、文学欣赏。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内容。

“集体备课”是好的。但如何有效地实施好,确实是个难题。我们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改进集体备课的方式

首先,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我校每次集体备课的周期为上周二到下周一。每次活动时,在周二由教导处连同各年级学科的备课组长确定好下周的活动安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周二至周五,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每周一下午12:30到5:30为集体备课集体交流,原则上周六当天下午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从下周二至下周五为个性设计与反思即二次备课的时间。这样,通过时间的固定化,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正常开展。

概括说来,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一)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几篇课文的教学或好几个课时,针对每篇课文(课时)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备好一篇(几课时)。主备人的职责是什么呢?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辅备人在周六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主备、辅备的人可以在书头上注一注、划一划。也可以在纸头上写一写,这些形式由各人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学校不强求一致。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及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个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第二个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取。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证交流的深入,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我们取消了交流时记录的做法。因为过去要求各组记好交流记录,结果往往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一个人说,一个人记,甚至说的人还不时停下来等等记录的人,这种交流实质上缺乏“火花”的相互碰撞,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甚至是敷衍式的交流。那么是不是交流时什么都不记呢?也不是,记是由各人记,记什么?不限制,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记的形式可以在书本上圈圈划划,可以在纸头上写,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

每周的教学内容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备课交流时,我们做到区别对待。另外,针对不同的主备人备的课,我们在交流时也要体现区别。骨干教师主备的课能起到促进垂范的作用,讨论时可以重点交流;才入门的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锻炼,备的课可以重点讨论,等等。另外,集体备课以讨论并形成教案为主,并附以讨论教具准备、制作,讨论练习,包括讨论阶段检测的试卷。

集体交流不仅仅形成共同的教案,交流时还就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共同讨论。每次集体备课都确定好一个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主任、校长、也可以是备课组长,主持人就备课人的困惑反思选择一到两个话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

(三)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两小时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所撰写的教案应由主持人审阅后方可实施。为了保证教案及时印发到辅备人的手中。学校规定,集体备课第1、2课时的教案必须在周六复印到辅备教师手中,其余的教案必须于下周一印发给教师。

(四)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总结了以往集体备课,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形成教案后,会照本宣科,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反思和自我实践的反思。因此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可以说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学校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我们跟教师讲,一份整洁干净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教案则肯定是一份对于你来说最完美的教案。

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也记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们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每一个阶梯。为了督促教师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教导处按学科分每条线每周五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

三、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怎样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我们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四定”、“两结合”。

四定,一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周期(上周二至下周一),确定了周六下午固定的两个小时时间专门用于讨论交流;二是确定了集体备课四步流程;三是确定了主备、辅备人的职责,确定了分线主任检查制度,和主持人制度,一个好的主持人能善于调动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引导教师将讨论交流深入化,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四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制度。我们对教师集体备课状况的考核从四方面入手,①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核;②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③限时备课竞赛,考核教师的业务能力;④课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轨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

“两结合”的内容是什么呢?

1、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

严格地讲集体备课这项工作是最难管理也最需要管理的,但过去那种管理一管就死。“你要资料,我来抄,你要我来,我谈闲”。怎样克服各种消极因素,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呢?

学校探索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并逐步由钢性的制度管理向弹性化的人本管理转变的管理方式。我们处处尊重老师,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备课环境,例如淡化资料的要求,我们跟教师讲,我们集体备课为的是什么?不是来做样子给别人看,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其次是减轻教师的笔头抄教案的负担。我们还提出只要有益于这个目的的任何形式我们都不反对。包括集体备课的过程资料,我们不作硬性要求。在主备人的备课量上,我们放手给备课组自行决定,你们认为骨干教师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骨干教师主备量大一些也行。组内以为“一三五”考核对象应主备多一些,以便大家来共同指导他也行。一周的教学内容可以是组内教师自行申报决定,也可以是备课组长协调安排等等都行。每学期学校还进行备课竞赛和评选最佳备课组等激励活动。

2、备课和培训相结合

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这本身也是一种师培的过程。另外,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我们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这本身也是教研培训相结合了。

四、集体备课后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减轻劳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往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数学学科而言,其效果更是显著。

2. 教师集体备课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3.教师集体备课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称改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

小学科学如何备课 篇6

一、厚积薄发(用一生来备一节课,但是写教案只用了一刻钟)

二、A、备什么?

1、备教材

2、被学生

3、写教案

4、备活动

5、备课件 B、怎么备?

1、备教材

例《光和影》教科版五上

二、1

a、读懂(通读)教材。

b、解读教材(包括本课要达到的目的)。

c、《课标》对于课程的要求,同时渗透光是直线传播的思想。

2、备学生(可能有看课外书的学生就知道,各校学生素质不同)

a、学生的年龄特征:如11周岁认知特点、水平。

b、学区、学校、家庭、民族(如私立学校调皮捣蛋的学生多,很多不会主动去看书;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3、写教案

a、教材分析:如果给别人看的话可以写一下,自己看的话可用可不用。

b、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准确、可行,具有科学性,不要空洞,在课堂上可实施。

c、教学准备:准备老师一组材料和学生分组材料,以及考虑到学生的自备材料。

d、导入:三分钟内,要求简单、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与教学主题是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上是相连接的)导入方法:实验演示、魔术、谜语、游戏、视频等

e、教学环节:有发现问题(有价值)、提出问题(可行)、猜想(有根据)、设计(科学有效)、实验(真实)、交流(全体参与)、归纳形成科学概念(科学性)、应用(有价值)、小结(简单、快、不要复述上了哪些如这节课学了什么?生下来的废纸可以干什么?可以简单总结,不要画蛇添足)、课外延伸(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是课外探究的起点)。

f、板书设计:重点突出、要有科学性。

g、反思:是第二次备课。(上了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

4、备活动

a、准备材料(够用、有效、经济、省钱、省)

b、预演

c、考察场地

教师应如何做好数学备课 篇7

一、要熟悉教材

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想要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教师要了解所教教材的内容。教师熟悉教材不单单是对教材的理解, 更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辅助理解教材的内容。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 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可是有的教师这节课讲什么自己还没有弄清楚就上讲台了, 还有的教师要讲什么课, 就单单熟悉这一节课的内容, 这都是不可取的。上课前教师要知道这节课在全部课程中所占的地位, 要突出讲, 还是要粗略讲, 还是要精细讲, 讲好这节课对整学期的数学课有什么作用, 这些点教师都要弄清楚。如果只是备好这一节课, 其实这也是对学生不负责的, 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 还会让学生听了现在的, 忘记了前面的。因为数学是一个连贯的学科, 各个环节之间都有关联, 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的时候, 要多想、多看, 要准备充分, 讲到某个题的时候, 要运用各章综合知识, 多给学生启发, 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果。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 还要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大纲上的要求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那都是经过科学论证得出来的结果, 所以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无定法, 并不是要教师机械地生搬硬套, 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千变万化, 要打破常规, 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习。

二、要了解教材的程序

每节课先讲什么, 后讲什么,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形式, 并在教学环节中, 多创设一些情境, 把学生“引”进来, 让学生学会多思考。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题, 设置不同的情境, 打破常规教学, 要多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 帮助学生开发大脑智力, 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知道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什么, 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要根据每节课让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 在实践中摸清学生的“底”。这样一来, 教材了解了, 学生也了解了, 还有什么教不好的呢?

三、要熟悉学生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教师要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的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遇有困难时, 教师要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把学生备好, 目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也是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 目前掌握知识的层面,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 创设更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所有学生的感受, 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多“吃”点, 在吃不“饱”的时候, 再补一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等一点, 再帮一点, 告诉每个学生, 都能行, 都可以学好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细心地帮助他们解答, 每节课解决一两个问题, 日积月累就是很多问题, 并把这些问题汇总找出规律。这样久而久之, 学生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同时也调动起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过程中, 学生乐意跟教师接触, 乐意提问题, 问题解决了, 还增进了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

总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学好教材中的知识, 更要学习教材外更多的知识, 积极地去实践、探索,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 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篇8

一、把握课标,整合教材训练点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熟悉课标,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它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吃透课标,才能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找准所教教材训练点和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扎实有效,就应做到“一研读,两了解”。首先,研读课标不可缺少。每学期初,我组织教师反复研究课标,明确本学段的训练侧重点,做到心中装课标。其次,通览教材把握重点。通览本册教材内容,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期有十个《金钥匙》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习惯培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单元备课不容忽视。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后,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提倡教研组成员集体研讨,全面了解、熟悉教材,制定措施,写出教材解析,做到心中有教材。

二、钻研教材,找准教材重难点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 我们面对的课时教材以阅读课文为主,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提倡“朗读三部曲”。备课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读懂编者意图。课例、课例中的“小资料”“我的视角”课后的练习题,都是老师要读的内容——这里体现着编者意图,特别是课后练习题,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任务、思路、达到的目标、重点难点等的集中体现,只有读懂,才能正确把握单元及每篇主体课文的训练点。其次,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可以赋予作品以生命。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备课时,我认真阅读主体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活”。对于感情型课文,如《老人与海鸥》,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三,揣摩课文的意境。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但是,教参阅读也不可少。吃透单元、课时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学会分析、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可以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

三、资源整合,建立资源信息库

语文教学正在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要求教师应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更应当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溪流。备课之前,不要把“书”作为单纯的教科书,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博览群书,查阅大量资料,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注意使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建立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补充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课堂。如:五年级上期《浙江潮》一课,引领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感受江潮的气势,学生很容易就走进了文本。据此,教师要积极地拓展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配套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科技知识等,从而承八方雨露,纳百家之言,兼收并蓄,不断充实自己,丰富学生。

四、了解学生,体现课程新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水平、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已有的经验等。这样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练习题,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找到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由一点引领学生更多的发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编写教案,科学合理可操作

课标指出,“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在完成了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环节后,才动手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1.三维目标不能少

“三维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教师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语文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过程理念新

(1)导入课题要新颖——未成曲调先有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2)设计问题要合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问题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但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问,可以问的新奇、独特,最后教师要给以梳理、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备课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序进性,体现情境性,要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深层次参与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如:二年级上期《特殊的考试》一课,创设熊猫台长到教室招聘“小小卫生员主持人”的情景,以“小白兔为什么会被录取?”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读中思,思中悟,理解课文,明白了道理。

(3)板书设计要精准——标新立异二月花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有"二月花"的新颖。

3.学习评价要跟上——正确评价促发展

我们还要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让评价与教学过程并行同等重要的过程。 正确评价可以让人发现问题与不足,引导努力方向,激励奋发向上的神奇作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每一次评价都是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地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如何备课,说课,评课 篇9

如何备课,说课,评课

如何备课

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法学法

1.教法 2.学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1.引入 2.教学环节 3.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有的还有设计意图 如何说课

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说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说好课的前提.1,说教材内容: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2,说教学目标: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大纲或课标的总体目标,年级教学的分目标,单元及本课教学的小目标.重点说本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确定的依据,实施途径.3,说教材处理: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

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①处理的原则.如某教师说的初中历史《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教材处理: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材知识系统化;第二符合普遍认识规律,方便学生记忆.这节课教材分三个部分: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由南京条约签定.我把它重新编为四个内容: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的影响.②重点的确定和依据.教学重点是什么,有什么依据.某教师说的初中地理《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一节课的重点确定: 本节课的内容由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两大部分组成,重点定为美国的经济特征,其中又以美国工业三大地区分布为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教材的知识体系,美国的经济特征是美国经济地理的骨架,而工业又是美国经济的主体,工业地理当中突出特点是工业三大地区分布,因此将它确定为重点.③难点的确定和依据.教学难点是什么,有什么依据.某教师说的初中地理《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一节课的难点确定: 本节课的难点有三个,第一个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形成与分布,第二是美国工业城市空间构成关系,第三个是美国的经济问题.确定的依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学生.在教材方面,农业带本身空间问题复杂,影响农业带形成的原因很多,农业带空间跨度大.美国工业城市名称众多,在教材的地图上就出现了58个,名称难记,空间问题难以掌握.美国的经济问题,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诸方面因素,初一学生同时接受消化这么多知识信息的能力有限;学生对美国有关知识的了解有限,记忆,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④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二,说教学对象

1,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2,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某教师说《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是初二教材,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知识掌握上,小学五年级学过鸦片战争,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老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战争的根本原因与导火线的区别,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和学生实际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2,说学法: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 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 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1,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预习,教学,训练,复习的安排.2,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巩固新课成效,以及如何过渡衔接.3,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4,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5,说教学反馈,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以上每一个环节,既要说做什么,怎么做,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五,说教学理论

说理论是说课的本质属性.说理论不一定是一个单独的说课环节,可以贯穿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如:某老师教学《中英鸦片战争》一课的几个环节设计: ①导入.方法是录像导入,首先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录像,然后导入新课.优点有二,一是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②重点突出.首先将战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然后采取图表示意法进行讲解,最后组织讨论,讨论分为三步进行,第一,设疑.中英双方在战争中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 第二,质疑.既然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又在本土作战,同时还有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为什么还是失败了第三,解疑.通过讨论,得出失败的原因,一是清政府的腐败,二是科学技术落后,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落后,落后就要被动挨打.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目的,在学生动耳,动眼听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动脑思考,动嘴说,使多种器官协调运用,促进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二个目的是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第三,通过教师讲,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将这节课推向高潮.③训练设计.首先介绍训练的巩固功能,考查功能,反馈功能;然后介绍了训练题难度,即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最后介绍训练依据:遵循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有梯度;灵活性;训练量适中.如何评课

评课也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教学内容

要看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教材的处理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恰当.全面,指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来确定;具体,指“三维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恰当,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二,评教学对象

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是否情感融洽,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三,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是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不是量体裁衣,运用灵活,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符合教改方向,有没有改革与创新,有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学法指导的目的是否明确,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付诸实施,学法指导的方式是否可行.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是否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评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有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是不是清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是否严谨有序,环节转换是否自然,艺术.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知识传授是否准确,科学,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导入,结束等重要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知识教学的教法设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能力.板书设计科学.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有条理性和艺术性, 练习设计,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训练目的是否明确,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相统一;训练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有没有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讲与练,师与生,优生与中生,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五,评教学效果

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素质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是否有学习方法的获得,良好习惯的养成,情感的陶冶,学习品德的升华.是发能做到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六,评教学思想

是否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应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等等.七,评教学基本功

上一篇: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下一篇:爱粮节粮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