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2024-05-12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通用10篇)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篇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县搞得如火如荼,我校也在高一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两个月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搞好小组建设。小组建设搞好了,课堂才能更活跃,也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我就从以下几点谈谈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一、注意小组编排。

小组的编排至关重要,小组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特长等方面要有合理的差异,这样既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每组间的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发生碰撞,也有助于发现并培育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因此,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动手能力等划分小组,以8人为一小组最为适宜。

二、注重小组长的选拔。

小组长是一个组的带头人物,决定着本组卫生打扫情况、自习纪律、学习情况等。这就要求老师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习惯,看哪些学生在同学们的心中有较高的威望,并且在学习、生活上能够为其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不仅如此,还要看这些同学的责任心是否强,是否乐意助人等,经过组内成员推荐选拔出合格优秀的小组长。

三、培养小组长。

定期地、经常性地召开小组长会议,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要求行政组长以身作则,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为组内成员做好榜样,并且能够协调管理好本组;要求学科组长自己提前做好预习,把不明白或不会的知识提前弄懂,能够领导和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更好的学习。如在读课文时要分好角色,合作学习时做到人人参与,及时帮助待优生,让待优生得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导小组成员更好地学习。

小组长作为本组的领导者,要及时向组内成员传授高校的学习方法,并利用

课余时间探讨适合本组以及每个成员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人人参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分工,有合作,让每个人都能够展示自我。例如在组内展示中,小组成员人人有角色,小组成员内部相互鼓励和支持。

五、建立小组凝聚力。

我认为建立起小组的凝聚力至关重要,小组的凝聚力强了,孩子的集体感也强,班级凝聚力就能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了,班级文化的内涵就深了。增强凝聚力先给小组起一个名字,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响亮的名字,代表本组的风采,突显小组成员的信心,体现小组的冀望,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其次,“一人犯错,全组受罚。”让学生认识到他们8个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己所做的事影响着组内的声誉,做任何事之前都要三思,定期开展班级小组评选,培养起学生的小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对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篇2

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仅用于评价教育的结果,更应该应用于评价教育过程,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帮。评价细则的内容,起到了引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作用。比如,课前主动预习者加2分,预习中能提出有见解的问题的加3分,等等。生成有价值的问题者加3分。能够达到预习要求的加2分,有新颖见解的加3分,组员加10分可换取小组得一颗星,不完成预习作业的给小组扣两颗星。课前要求每个学生自备一本预习本,每天从态度、时间、效果等方面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自评,各组组长互相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教师课前随机抽查,对于预习特别认真的学生额外加分。通过检查与加分来促进学生的预习。

二、利用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啊,我也发现评价对学生的预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们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与课改之前课堂相比有着很大的进步。

1. 在课改初期只要在小组内发言一次,加一分。正确完整的加二分。

2. 上课举手一次加一分,回答一次问题加一分。

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回答的不是很完整,流利,但是要给他们机会。

3.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以后,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得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只举手不加分。

三、“你说我评”促倾听

开展“你说我评”的活动促进学生倾听。请学生来做小评委,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及时表扬会听、会评的同学,让学生体味到学会倾听的喜悦。

学生做“小评委”,乐于倾听为了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主动性,我请学生来做“小评委”,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及时表扬会听、会评的同学,让学生体味到学会倾听的喜悦,产生不竭的动力,更加注意倾听。你说我评在全班或小组交流讨论问题时,我开展了“你说我评”活动。在一人发言之后,可以让其他人重复一下,如“谁能像某某同学那样说一遍”“看谁有注意听,把他/她的发言重复一下”“谁听的明白,把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说一说”等,像这样的训练可以多让学困生来完成。而对于优等生,可以让他们就某个同学的发言、想法,进行评价。“我觉得他/她说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或是我是这样想的。”以期听者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规范的听说习惯;说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

四、“捆绑”评价促成长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某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违反了课堂纪律时,着急的不再是老师,围在他身边频频督促,循循善诱的一定是他的组长和组员,学习与进步不再是学生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整个小组集体利益的大事,那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将原来如同一盘散沙一样的6个学生凝聚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的呢?是评价,在课改中,我们除了有刚才几位老师介绍的对学生的预习,发言及倾听等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评价办法外,还特别注重强化了小组的评价,即组内的某个学生在某个方面如果表现不好,我们不但要扣除他自己的1颗星,同时还要减其它组员每人1颗星,组长减两颗星,就这样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评析,月底班级评出优秀个人15人,优秀小组3个,这种捆绑式评价,考评的对象就变成了整个小组,“组荣我荣,组败我耻”,较好地促进整个小组的互相督促,使我们的小组有了生机和活力。可是每一个组总有一个6号,学习习惯不好,主动性较差,6号经常出现问题,渐渐地组内帮扶的热情逐渐被学困生的坏毛病消耗殆尽,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开始埋怨他给组里拉了分,扯后腿,不愿意再帮他,开始讨厌他,甚至想方设法赶他出组,捆绑评价的作用由原来的“合作帮扶”转为埋怨、驱逐,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是啊,“出水的荷花有高底,十根手指不一样齐,每个组的6号是我们最头痛的学生,他们身上的很多坏毛病总是非常顽固,反复出现,其他组员的耐心又非常有限,会出现李老师说的这种1~5号全组排斥6号的现象,弄得6号更加没有自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反思了自己的原来的评价办法,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制订新的评价办法即变原来的惩罚为现在的奖励,具体办法如下:

1. 每天一统计,帮助6号学生进步的,可免当天作业。

2. 组内6号只要有进步,就给本组其它组员每人加1 颗星,两周评一次“帮扶之星”,被评为“帮扶之星”的组员,可调到其他组当组长,评为“帮扶之星”的组长可奖励一个太阳。

在这种奖励办法的刺激下,组内的帮扶热情空前高涨,学生再也不烦学困生了,而是只要有机会就见缝插针地帮他,效果特别好。

摘要:小组评价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见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合理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篇3

关键词:学习小组建设;合作交流;讨论;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1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向一线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探究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使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相互融合、渗透,易于学生消化吸收,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进行学习小组建设是达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学习小组建设是进行高效课堂的关键,而课堂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显然,进行学习小组建设必将成为学生动口说、用脑思、合作讨论交流的探究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搞好学习小组建设尤为重要,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又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精神与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出一支支高效、独特的学习小组呢?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对于教师而言,给班级进行学习小组建设有利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夯实优质课堂建设,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推进新课改工作,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优秀人才;就学生而言,恰到好处的学习小组建设,更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与他人讨论交流、分享知识的意识,更能让学生快乐学习。

二、科学搭配、合理分工、组名独特

首先,全班挑选出几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带动组内的其他同学学习,每个学习小组男女生比例搭配应适中。

同时小组长还要负责维持本组内同学的学习纪律,组织实施好每节课的课堂展示、讨论和自学,及时主动的向任课老师汇报工作,领取学习任务。积极组织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以及学习小组内部探究。确保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并及时检查学习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以及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建立起针对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督促学习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学习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作轮流发言,并准备补充或质疑;每组推选出记录员一人,实时记录汇报结果;学习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可作轮换制,让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其次,让每个学习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商讨,为自己的学习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响亮的组名。再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格言完成自己的组训,以此凝聚人心,形成学习小组奋斗目标或团队精神。

再次,科學合理的摆放课桌也很关键,可以按南北走向摆放桌子,但要杜绝背对讲台。

三、明确学习目标,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直接影响到学习小组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预先做好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可由教师指定或小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以任务为中心,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

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的向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要担任共同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善于引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求,激励他们的参与学习,动手实践,相互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探究语言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升能力、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并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师生应遵循的原则

近年来,新课改为进行优质课堂教学建设提出了“六到位、六有效”的目标。强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做到“六到位”、 “五要讲、五不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务必旗帜鲜明的以“六到位、六有效”为准绳,在课堂上实践,在实践中升华。

课堂上,教师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六到位”,即:①组织到位,②知识到位,③教法到位,④点拨到位,⑤精讲到位,⑥效果到位。

2、“五要讲、五不讲”(1)“五要讲”:①课题重难点要讲;②有效启发学生思考的要讲;③学生归纳不全面的要讲;④学生挖掘不到位的要讲;⑤学生学不会的要讲”。(2)“五不讲”:①学生自己已经会的不讲;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③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④有学生走神的时候不讲;⑤无实际意义的不讲。当然,进行优质学习小组建设更需要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力求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疑点,做到“六有效”, 即:①有效思考,②有效合作,③有效提问,④有效回答,⑤有效探究,⑥有效讲课。

其次,学习小组建设还应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这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

学习小组建设是通过创设的小组学习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在课堂中最大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活跃气氛等,体现的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为学生提供互助学习的平台和交流发言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探讨、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轻松获得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有效上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2] 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篇4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篇5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些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得到广大老师的认同。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讨论逐渐成为了老师们教学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

小组讨论给学生创设了人人平等参与的机会,变教师被动教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等。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小组讨论,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老师们在教学中都很愿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但我们也看到,有的时候由于有些教师还不太清楚怎样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讨论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小组讨论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我们看到主要存在这样几种现象:

一、讨论的问题不恰当

二、讨论的时机不合适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四、讨论中缺少合作意识

五、教师的定位不准确

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教师对于小组讨论的认识问题。教师没有明确小组讨论的作用是什么,也不明确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责任,也就没有真正地交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因此学生不明白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地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对小组讨论的认识不到位,就不可能使小组讨论有预期的效果。其实要使小组讨论正常开展,还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讨论的开展,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看看一些做到比较好的老师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以保证讨论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

要注意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就是说不应该为了迎合时尚、追求形式去组织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1.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

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师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适时下放到小组,让小组讨论、争辩,在交流中明晰正误,最后通过自己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讨论,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答案多元的时候

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学生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相互启发,交流,才能展示各种思考与结论。

3.在教学重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小组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

4.在独立思考后的时候

小组讨论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小组讨论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三、要合理构建讨论小组(1)合理安排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讨论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进行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合作小组的组建,既需要考虑组内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针对各小组的合作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明确分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般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等。

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四、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1)提出要求

在开始小组讨论的初期,要提出要求:一能把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清楚、明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三是能听出与别人发言的意思,学会质疑;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要求是促进学生学会讨论。

(2)鼓励合作

在开展讨论学习初期,有的小组可能缺乏默契,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有时也可能会出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或指导合作技巧,鼓励学生学会合作。(3)学会倾听

首先,全部都在小组讨论时,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一个组只能有一个人发言,组与组之间不要相互影响。有些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各组的讨论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

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五、要做好教师角色定位

如果教师在备课中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就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以便更好地有效地组织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不能等待,不能观望,更不能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进程、认知的问题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1)重视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培养。要实现高质量的小组讨论,还需要老师长期的训练,老师不但要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更要教给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提出讨论的要求后,还要重视培养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便形成能力。

(2)恰当指导

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要指导学生如何回报讨论结果,并学会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3)随时调控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切不可认为没有自己的事而袖手旁观,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去,除了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讨论,还要监控学生的讨论是否是有效的。

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及时纠正偏颇。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就应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教师既要做一名学习成员和学生共同探讨、交 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六、要实现多元化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尽量使评价更客观、准确、全面,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同学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还要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的原则。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转向鼓励小组合作,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篇6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我区实施了近两年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个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大胆质疑,充分展示,深入探究,学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合作意识得到显著增强,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呢?

一、目标导引。学生毕竟是学生,即使他们拥有较强的自学探究能力,但对课标考纲的把握,对教材的解读,对每个章节每个学习内容应达到的标高和要求,也是模糊的,必须在教师的导引下才能完成。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明确重点难点,确立三维目标,科学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流程,然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导引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组织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当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不够大胆,有的小组展示机会较少等等,这时教师应当加以调控,让发言机会多的同学让给发言机会少的同学,鼓励不敢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对于发言机会不均等的小组,也要适时加以调控,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快乐。

三、点拨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时常会有学生因学习难度偏大而思维受阻,使学习陷入困境而不能深入进行。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对比、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化,逐步排疑解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评价。每个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完毕,教师都要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一课时结束,教师应当对学生当堂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等给予总结评价。评价应当以激励为主,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应指出纠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反思不足的教训,进而使每个小组不断进步。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篇7

一.首先是合理分配好学习小组

实践证明小组成员以每小组四人为宜, 分组原则可以先让学生自由组合,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成绩的优劣、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男女比例等方面进行分组。让学习上不同层次、性格上不同特质的同学组合在一起,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 每个小组的组员之间在学习上可以取长补短, 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在生活中可以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其次, 要明确小组内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尤为重要, 这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如果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 在合作时就经常会出现混乱, 特别是在讨论交流的时候, 组员们有的热情高涨、各抒己见, 场面很是热闹, 但一到展示, 无论是口头展示还是上黑板展示, 有的小组连一个代表也派不出来。而且, 细心观察一下还会发现, 在组员之间讨论时有的同学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 甚至呆若木鸡似地看热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组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一般来说, 每个小组组员的分工可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口头展示员一人、上黑板展示员一人, 这样一来分工明确, 责任清晰, 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 那就肯定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混乱局面了。

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讨

小组成员的交流探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之一, 此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 怎样引导组织各合作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讨论的题目可以是学生质疑时提出的问题, 也可以是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的讨论题, 讨论题要有高、中、低三种层次, 以便各种层次的的学生都能有探讨的能力进而产生探讨的兴趣。探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自由式的交流探讨, 为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可以采用这种自由式的交流探讨。老师完全放手可以参与但绝不干涉学生的探讨, 让学生自由发挥, 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直到形成正确的观点与认识。如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我就放手让学生采用了自由式的方式探讨杨志的人物性格等, ,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它的优点是学生完全自由发挥, 不用考虑老师的因素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 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竞赛式的交流探讨, 为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交流探讨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如小组组员之间的竞赛、小组之间的竞赛、不同小组的组员之间的竞赛。然后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答案的有效度、正确度等给予评分鼓励, 以期达到好的探讨效果。

辅助式的交流探讨, 这种探讨方式是针对小组中基础较差的学生, 指定一个基础好的组长或其他组员一对一进行交流探讨, 目的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探讨, 督促其进步, 发挥小组的作用, 落实“兵教兵”。

三.小组如何展示评价

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 它能展现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展示可分为口头展示、板书展示、朗读展示等。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教学 篇8

关键词 开放分组 小组合作 小组评价

实施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县先学习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我校实行三刻钟教学改革。在尝试使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结合实践谈一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开放分组,重视全体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

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准备

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做到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

(一)注意指导学生做好知识储备

和这节课有关的知识要做好复习,下一节新课做好预习。这样在课堂上他们才能表现。

(二)要设立小组目标

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个别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

(三)个人的职责要明确

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组长在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组员的能力,让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尤其是差生要给分配任务,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合作学习中准备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

(二)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合作学习灵活运用。每堂课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我们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不是为了走新课改的形式。教师要抓细节,不要只看形势。

(三)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師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真正参与学习,不搞形式主义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四、及时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每堂课都平出优胜小组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如何在小组学习中进行有效地评价 篇9

一、小组学习评价的意义。

从上一学期开始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讨论研究,为了更好的发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多的参与学习活动,决定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试行一段时间多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但是合作的效率有待提高,分析原因,我们发现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评价没有及时跟上,要不就是流于形式。所以我们数学组的老师经过实践研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小组评价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

1、教师评价。

小组合作中,同伴与同伴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比较常见,学生积极对话,发表不同见解,指出对方错误遗漏之处,场面颇为激动人心。但我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改成“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是否会好一些。

在小组评价方面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比方说一开始的画正字的方法,虽然提高了孩子们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是不能兼顾其他学科,以及其他班级事务。所以我在原来小组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小组评价表,这样把所有课程以及两操卫生都整合进去。每一科教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一周一评,评出优秀小组予以奖励小贴花,十个小贴花换一个本子。这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合作意识也更强了,能更投入的参与小组学习。其次在小组评价的同时也要进行个体评价,我主要是采用及时评价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当场进行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积极回答问题、发言精彩、有独特见解的同学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等方式进行即时鼓励评价。如跷一下大拇指;一句表扬的话;全体学生鼓掌等等。这些奖励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机会。一次认可也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学生产生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良好情绪情感体验。这种良好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2、小组互评。

低年级我们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逐渐引导孩子进行小组互评。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不足,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每个学生都明确改进方向,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进行小组评价时要讲清评价标准,比如我们从点低年级开始这样训练小组互评,你认为他们小组说的怎么样?好在哪儿?不好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组自评。

小组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效能要想有效发挥,还需要小组自我评价,实时反思,以求不断完善,使小组学习更有效。所以实时的自我评价也很重要,它能提示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不如别的小组,我们该怎么改进。我通常给孩子8张笑脸,每张笑脸有不同的含义,比方说在小组内讨论时,遵守纪律得一张笑脸,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得一张笑脸,有价值的结论得一张笑脸,记录认真规范得一张笑脸,展示汇报条理清楚得一张笑脸等等,学生对号入座,一定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前进方向。

三、小组评价的最佳时机

(1)上课开始前 上课铃声后,学生们刚回到教室,情绪还处于激动状态,很难快速平静下来。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是否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等情况,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这是一种学习状态的评价。而此时进行小组评价时,教师尽量让各小组都得分,给表现好或差的小组要有一定的区别,但差距不宜过大,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整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

(2)课堂活动的交替时

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此时加入小组评价却起到了调节的作用,效果显著。例如教师发出指令后可立即根据各组的反映情况、作答情况,给予反应敏捷、表现好的小组高分,以此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便于快速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这是一种反应能力的评价。当然为了不挫伤那部分反映稍慢、表现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此时的转换环节中采取一些策略,适当调整分值,给暂时处于劣势的小组一定的勉励分,激励学习兴趣,鼓励后来者居上。

(3)课堂活动进行中

小组竞赛是课堂活动进行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是课堂上的一个小集体,主要应该注重小组的合作表现,而不是以突出个人的表现情况为评价依据。每个成员都以小组为荣,有集体意识。例如:某个组员回答不够准确或不够流利的时候,可以请组内其他成员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同时对于回答有误的同学也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表扬其敢于尝试的勇气,激励暂时落后的小组在下个环节中继续努力。这是一种交流能力的评价。在竞赛中制定合理的竞赛规则是竞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竞赛规则应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尽量避免个别学生的事务表现而大幅度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而且,团结协作的小组应是得分最高的小组。同时,竞赛是必须提醒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帮助。

(4)课程即将结束时。

每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是学生上课的疲劳期,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课堂混乱,这个时候及时的进行小组评价,能有效的组织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老师在发现上述情况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我发现这一节课3组表现真棒,小组合作时交流积极,汇报精彩,听讲认真,你看到现在他们还做得这么好。我相信其他小组接下来做的更好!”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3组,我们的可就能有序进行了。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篇10

麻城市夫子河中学 付媛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新课标理念,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有组织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 键 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但目前我们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而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再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认为4-6人比较适宜。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纠错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总结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例如:我在教学“折扣”时,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模拟商场“优惠大酬宾”的场景,小组内有“营业员”、有“收银员”、还有“顾客”,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不分角色,教师难以驾驭,局面将不堪设想。

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为了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愿组合,教师也应该进行有目的性的调配。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应该经常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把握时机,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当出现个体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就有有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质疑问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就无法获取新知识。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以知识的背景营造,以新鲜的角度营造,以好奇心营造,以活动营造,以问题的争论营造等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先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明确题意后提问:“同学们知道怎样解答吗?”此时,学生会感觉不知所措。于是告诉学生:“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提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呢?大家猜猜看。”引入列表法后,学生会发现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很不方便。接着说:“看来,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最后经过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纷纷汇报自己的方法在全班交流,很多小组都想到了假设法和方程法。

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新策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三、明确任务,交往互动。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包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之结合起来,把任务分解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让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师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要善于动脑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是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前应先进行独立地学习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其次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共同解决问题。第三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的合作中去学会合作,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积极高效。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就需要学生测量大量圆形实物的周长和相应的直径的长度,一个小组的学生有的拿着圆的实物,有的就用尺子量,有的就将量的数量填入表格内。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最后通力合作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通过这样的合作,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学生不仅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还能体会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亲自经历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合作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交流评价,增强自信。

交流评价是学生间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教师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坚持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走出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误区,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抓住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用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为教者的我们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乐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模后容易出现的3种心理状态,高考生该如何调整呢?下一篇:我当大姐姐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