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作文

2024-07-09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作文(共11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作文 篇1

西湖十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中我最喜欢的应该数“三潭印月”了。瞧,三个葫芦般的玲珑小塔,呈犄角之势,构成了一个漂亮三角,三个小塔恰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你以为那只是装饰吗?不不不,当年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监测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小塔做工细腻,磨砂质感中又带着光滑,葫芦在中国古代谐音“福禄”,寓意美好,三座小塔相映成趣,让人沉醉,此时,湖边的绿柳、红花、奇石和远处的高山都成了陪衬,在蓝天白云之下,那三潭印月愈发显得美丽。

夜,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小塔里的灯亮了起来,黄橙色的灯光更显小塔的古典与美丽。一改白日的朴素,小塔变得更加优雅,朦胧中望着远处的群山、天上的圆月,诗兴袭来,是啊,在这诗情画意的地方,谁,不想吟诗一首呢?湖面闪动着波纹,天上月亮的光芒与水中的灯光交映成辉,水面波光粼粼,月亮的皎洁与灯光的温暖交织在一起,一同在湖面闪动,此刻小塔倒影已模糊不清,却异常美丽。远处朦胧的群山、在天空中若隐若现的白云、皎洁明亮的月亮、散发着优雅气息的小塔、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岸边的石板路和树林就像画一般宁静而美好,让人看见了西湖的美丽。

在春天的时候,如果你到西湖,可是没有去“苏堤春晓”,那你可就白去西湖了。苏堤是苏轼第二次来杭州当官时,指挥20多万人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草和泥堆积而成的,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通道。每到春天之时,苏堤姹紫嫣红,百花齐放,好像要争个一决高下,不拿到“最美”的称号不罢休似的。粉白红一片,落下的花瓣飘到了湖里,散到了路上,总让人误以为误入了瑶台仙境。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能让你体会到西湖与苏堤的美。

每到夏天,“曲院风荷”总是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宋代诗人杨万里真的没有说错,荷花开时,真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繁花胜景啊!美不胜收,叫人叹为观止。荷花、荷叶、人群、山、天空,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都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应接不暇,欣赏着这美丽而又和谐的画卷。

既然来西湖了,为什么不去“平湖秋月”看看?白堤县是一处月白风清的地方,也就是平湖秋月景区。保留了皇家钦定经典的布局,可以说是整个西湖景区中最佳的赏月胜地,白色的墙面将皎洁的月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再来一位穿着古装,抬头望月的女子,更是叫人怀疑误入了画卷之中。清透的云朵挡不住月光的皎洁,漆黑的夜色挡不住壮观的群山,皎洁的月光投到墙面,美得一塌糊涂。

要说冬天时哪里游客数量最高?那非“断桥残雪”莫属,不过虽名为“断桥”却非桥断,而是每当西湖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银链横陈。日出映照,断桥向阳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称“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完整观赏西湖以及北水域的最佳地点。传说白娘子和许仙相遇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所以这里也被看作成爱情象征。

西湖,它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在西湖,还有许多景点等待着你来欣赏。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作文 篇2

1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分布及原因分析

1.1 遗产地分布现状

自1993年第17届世界遗产大会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个文化景观遗产 (新西兰汤加里罗国家公园) 以来[3], 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发展迅速, 文化景观遗产数目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73项文化景观收入到遗产名录中。从图1可见, 文化景观遗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地区 (40项) , 其他地区均分布较少, 尤其是亚太地区面积广大, 但是这一地区的文化景观遗产却只占全球的19% (10项) 。这种地区性的和遗产种类的不平衡引起了委员会的注意。为了保证遗产名录能够真正具有全球代表性、平衡性和可信性, 世界遗产委员会发起了“全球战略”, 1999年通过了《凯恩斯决议》, 再次强调了“平衡”的原则, 即要求地区的平衡和遗产种类的平衡, 而在2008年修订的《操作指南》中又重申了这一文件。同时, 为了让名录真正多样化、具有平衡性和杰出代表性, 遗产委员会建立了与各国政府以及三大咨询机构 (ICOMOS、IUCN和ICCROM) 的合作, 这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发展无疑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注:数据整理自http://whc.unesco.org/en/list/stat。

1.2 分布不均衡原因分析

突发事件:维持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稳定是发展世界遗产的前提条件, 一些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缺失并不是由于当地缺乏这类景观, 而是由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或经济严重欠发达而导致文化景观的破坏和无力申遗。相比之下, 欧洲和北美地区突发事件少而且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较小[4] (表1) 。从表1可见, 突发事件的爆发与该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名呈负相关关系。

注:W:战争 (war) ;EC: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 ;ND:自然灾害 (nature disaster) ;AP:积极的政策 (active policy) 。资料整理自Sirisrisak and Akagawa, 2007年[4]。

东西方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和对文化景观的东西方理解不同, 亚太、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完全了解和掌握遗产中心相关的规则还需要时间。现存的文化景观鉴定指导对这些地区也并不完全切实可行[4], 导致这地区文化景观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和遗产大国, 文化景观类遗产地的不足便是一个典型。

城市化:城市化表现在人口过快增长,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2000—2010年期间北京市人口从1382万人增长到1961万人, 平均增长57.9万人/a (其中, 2009—2010年人口增长206万人) ;浙江省人口从4596万人增长到5443万人, 平均增长74.7万人/a。一方面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过多的人口给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带来巨大考验;另一方面城市化还表现为经济的过快增长, 为发展经济而失去对遗产提名的兴趣。经济发展带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随着地价的不断提高, 遗产缓冲区 (甚至是核心区) 被开发为其他用途, 要政府继续严格保护遗产地变得难上加难, 这都直接影响到申遗工作[5]。

2 实例分析——以西湖为例

2011年6月24日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杭州西湖被列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成为我国第41项世界遗产, 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之一 (山西五台山在2009年收录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西湖成为我国唯一一处湖泊型世界文化遗产, 实现了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西湖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中独一无二的文化名湖。

2.1 西湖遗产概况

西湖文化景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侧、历史古城杭州以西, 界于30°14′15″N、120°8′27″E。遗产地的核心区为3323 hm2, 缓冲区为7270 hm2, 湖的西北、西南、东南三面被山围绕, 东面是杭州市区, 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优美自然环境 (图2) 。

2.2 西湖遗产特征

西湖文化景观 (表2) 符合 (ⅱ) 、 (ⅲ) 、 (ⅵ) 三条遗产标准, 即西湖拥有交流价值、见证价值、关联价值。西湖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 对中国乃至世界园林的设计影响深远, 体现了现代社会活动、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和谐, 具有世界遗产拥有的独特的突出的全球性价值。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之一, 西湖是一种无可取代的文化景观, 这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类文化景观, 西湖列入名录中也是对我国园林景观价值的肯定, 同时西湖今后的发展和保护也将向前迈进一步[6]。

注:图中数据来源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2.3 西湖文化景观遗产SWOT分析

从SWOT分析可见, 西湖景观的保护面临旅游发展和城市化的挑战, 对内部劣势 (W) 和外部威胁 (T) 应加大管理和监测力度, 保护遗产原真性。同时, 西湖具有充分的内部优势 (S) 和外部机遇 (O) , 借助申遗机遇和政府的支持, 大力促进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

3.1 申遗建议

将文化景观作为申遗的重点: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国土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变化大, 文化景观资源丰富,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发展潜力大, 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只占我国遗产总数的5%不到 (其中, 五台山申请混合遗产不成功, 而被改为文化景观[8]) 。而我国的许多文化景观综合品质都很高, 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景观的申遗工作是发展我国申遗事业的一个突破口。同时, 从国际形势看, 国际上对文化景观越来越关注, 文化景观申遗也成为一大趋势, 这将是我国文化景观申遗的一大机遇。

挖掘深层价值, 建立项目的资料库:建立和完善项目的基础资料库, 准确评估景观价值, 不仅便于促进预备项目的申遗工作, 同时易于发现其潜在的遗产价值, 最终有助于项目的申遗、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进行。西湖作为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其历史文化内容丰富, 具有很大遗产价值。但由于许多历史资料和文化内容保存不完整, 没有足够的实物和资料来支撑其价值内涵, 导致西湖申遗之路曲折, 因此建立遗产信息资料库,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尴尬现象。

提高我国预备项目的遗产价值:我国历史文化深远, 许多文化景观遗迹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但不一定具有世界遗产的普遍性价值, 在遴选预备名单项目时应从全球的角度出发, 考虑景观在世界上的申遗价值和意义, 可利用如层次分析法等量化的分析方法, 评估各预备项目的价值, 对我国潜力较大的文化景观加以重视, 严格国家预备名单的准入机制和评审制度[9], 提高名单中项目的国际竞争力。

遗产种类多样性发展:文化多样性才是遗产发展和保护的宗旨, 遗产名录的不平衡将阻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我国申遗应注意预备项目的多样性发展。目前, 我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适宜作为“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有:藏羌碉楼与村寨、哈尼梯田[9]、坎儿井等。这些景观与西湖不同, 它们都是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具有很强烈的人地关联特性, 同时又互相区别, 带有显著的民族特征。针对这些潜力项目, 认真研究OUV评估体系[9], 积极关注世界遗产发展趋势, 做好申遗的准备工作。

3.2 保护建议

文化景观是特定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体系运作下形成的真实的历史记录, 它是动态发展着的, 是多层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叠加, 因此要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在保护其原真性的同时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西湖能较完整的留存至今, 与历朝历代的不断疏浚和保护工程分不开[12]。对文化景观的保护要强调整体性, 包括物质景观和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非物质遗产都要加以保护。结合西湖实例, 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杭州统计年鉴》。

加强周边居民的遗产价值和及其保护教育。杭州人一向以西湖为傲, 当地百姓对西湖文化的了解和保护是西湖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遗产地的居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深刻影响着它的发展。提高居民保护和发展遗产地的意识, 将成为遗产保护的长久而重要的课题。寻求国际合作, 积极发展与国际上一些专业遗产保护机构 (如ICCROM) 的合作[12], 是解决保护和修复遗产地问题的一个便捷高效的方法。发展专项立法和加强管理。我国许多遗产地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严重, 加强专项立法和遗产地的管理是应对这些不良现象的有效措施。保护文化景观遗产必须确定遗产地内涵、准确评估其价值、针对个例制定专项法规。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景观的保护刚刚起步不久, 与此相关的教育和研究还在探索之中, 必须加强相关学科的研究, 开展教育与科研;同时要与相关学科融合, 开展跨学科合作和研究。政策措施要积极付诸实践[13], 相关的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应有效地实施, 而不应被搁在一旁, 最终成为一个形式。日本在遗产保护方面, 法律法规制定比较完善, 在2004年颁布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修正案 (2005年执行) , 并把文化景观加入了其中[5], 值得借鉴。

4 小结

文化景观遗产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指出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印记, 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及其文化的象征, 它是过去和现在活动的记录者[14]。人们与周围的自然、社会因素结合在一起, 记载着人们生存状态和自然面貌的变迁, 给后代人留下历史的“活化石”, 因此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景观的破坏是历史和文化特征的丢失, 为完成对具有“突出人类价值”景观的保护, 我们应积极参与到申遗过程和遗产保护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一方面注意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另一方面关注国际上的发展新动向, 不能固步自封。西湖在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的采取了比较好的方式, 在申遗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积极了解遗产中心的走向;同时申遗后及时作出政策调整, 加强保护,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文化景观是自然、文化和历史的完美结合体, 文化景观遗产的设立不但改变了世界遗产对价值的认识, 而且拓宽了世界遗产的实践领域。从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入手, 分析了它的分布现状及其原因;介绍了我国两项文化景观遗产之一的西湖, 同时利用SWOT分析法对西湖进行分析, 总结西湖的可持续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分析, 提出我国文化景观申遗和保护的建议。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作文 篇3

本项目以西湖人文景观世界文化遗产为例,通过影像来解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文化在影像中共生存在的现象,以及从微观层面审视了人与社会在历史积淀中的文化现象,思考了人与社会关系中的和谐问题

1、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存在的重要依托。人文生态系列短片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文学艺术就其本性来讲,可能更接近于生命的属性与生态学原则,它的根深植于自然的土壤中,它的花绽放在精神的天空下。[1]本系列短片通过历史、地理等方多面对西湖人文景观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现,并力图超越以往过多聚焦于风光的局限,将人文景观还原成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流变的一个有力佐证。

2、研究的方法

影像解析有其特定的方法与技术,除了保持影像纪录真实性以外,还需将对象艺术化。本系列片在时空艺术上,仅仅截取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来展现漫长的时间,通过镜头的剪辑来压缩时间;而在空间艺术上,以西湖人文景观为自然坐标,选择了若干并不为人熟知的人文景观,并展现人文与自然在不断的冲突中和谐共生,从而展现出西湖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

2.1 素材攫取

在拍摄影像时,除了一些特定情况,要求保证镜头对准焦点,保持稳定以外,整个拍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推、拉、摇、移、跟和静止,加上必要的拍摄技巧,使整部系列短片富于变化。这样获取的既有真情实感,又贴近生活,使整部片子充满美感和艺术魅力。

2.2 格局策划

格局规划是作品设计的基础。格局的核心可以大致概括为开头、发展、结尾。简单地说,规划格局就是对影片情节点的配置。情节点是一部设计整部作品情节的基本单位,若干个情节点构成一个情节段落,而后几个甚至几十个情节点组成一部完整的视频作品。如果说一部视频作品是镜头剪辑出来的,那么,从情节的角度讲,这些作品也是由情节点组成的。

2.3 视听设计

一部影像是视听结合的艺术,但是“视”与“听”在作品中的地位并不相等。“视”第一,“听”第二。在“听”的原则中,音效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而在“视”的原则中,创作者又必须遵循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与变化原则。

美学原则既是指作品的内容美,也是指作品的形式美。一部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纪录片,是要伴以审美发现取胜。[2]比如《街道向晓》中街道两边蓊郁的梧桐树叶、随风摇曳的荷花、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

主题服务原则是主题和故事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视频设计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而所有的内容又都应服从主题。

变化原则是整部系列片的构思和处理必须遵循的。前期创作中的景别和角度在这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全盘考虑每个镜头的景别切换:全景、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以及注重设计片子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3、设计与实现

本项目在人文生态视角下,以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为载体,创作了一组涵盖民族宗教、建筑古迹、人文风情等方面的人文生态系列短片。该项目从西湖边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地标来展现西湖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景观,如图1所示。

图1 系列片架构

3.1 从建筑古迹中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西湖世界遗产范围内遗存了许多建筑古迹,他们见证了历史,有着丰富的人文地理等内涵,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下面以短片《春降大佛寺》为例。

《春降大佛寺》全片长度共8分钟。

情节点Ⅰ,介绍了杭州大佛寺的地理位置,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西湖边会有这么一片破败的建筑?”。在西湖申遗老人谭启晓的帮助,对这一文物群进行探索。

情节点Ⅱ,陆续发现了乾隆御碑、八角地幔、大石佛等诸遗迹。但是这群遗迹年久失修,正面临倒塌的危险。这时候第二个矛盾就出现了。

情节点Ⅲ,随着西湖申遗成功,政府已经对包括大佛寺在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了保护,搬迁修缮工作都已在进行中。这就将整部作品推向高潮,并且这个结局也完美地结束了这次探索之旅,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这部短片的情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的顺序都不可调换。探索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每一次的发现,都与下一次的探索相互关联。比如我们先发现了大佛寺石壁上的碑文,看到上面书写的“古石佛院”,推断出这曾经是大佛寺,进而发现象征佛教等级的“八角地幔”等等。这一步步不仅是情节上的推进,也是一步步向主题渗透的过程。从情节点这个角度来说,该情节点既结束了该情节段落,同时,又巧妙地引出了下面一个情节段落。的精神、物质和文化三个方面展开来介绍杭州回族。展现了回族特有的“围寺而居”的生命态势和“因寺而安”的民族心理。通过杭州中山路上的凤凰寺,这样一个象征意味的地理坐标来寻找其间差异,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共同繁荣提供借鉴。

下面以《凤凰于飞》为例分析视听音效,即声音剪辑点。

表1 《凤凰于飞》片段

解说词一般都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凤凰于飞》这段解说词中,

图2 《春降大佛寺》情节点示意图

3.2 从民族宗教方面探讨各民族对文化的不同选择

在宗教方面,我们通过一些有特色的地理地标来展现这一群落的人们的文化状态和宗教形式,还原这一真实的群落文化氛围。短片《凤凰于飞》以凤凰寺为纽带,从回族画面1和画面2采用平剪的剪辑方法。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的,同时切换。上个镜头的声音一结束,声音与画面立即切出;上下镜头一开始,下个镜头的声音与画面立即切入。如图所示。

图3 声音平剪示意图

画面2和画面3采用捅声法。上个镜头的声音切出后,画面内的人物表情动作仍在继续,而将下个镜头的声音捅到上个镜头的人物表情中去。如图所示。涵,从有限的建筑遗存中展现出无限的人文气息。

在实际的影像解析中,运用适当的剪辑方法尤为重要。为了通过剪辑要让那些恢宏抑或精巧的历史

图4 声音捅剪示意图

3.3 从人文风情中探究文化传承的手段和途径

对于西湖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不仅关注它卓越的历史文化变迁,更关注隐藏于这些文明碎片背后的内涵。

短片《街道向晓》中,我们以西湖北山街为创作主体,刻画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通过对街道旁的历史建筑的拍摄,深入分析和深度挖掘这一地区的内遗迹灵动起来,这就必须注重影视节奏。剪辑时首要考虑叙述内容的情绪基调,不能为内容服务的剪辑即使再流畅也毫无意义。节奏只有作用于受众的感情时,契合到受众凭借现实体验所产生的情绪时才是最为有效的。街道向晓是一部介于电视诗歌散文和纪录片之间的作品。《街道向晓》中,有一段在述叙林风眠故居时引用了一个小故事,通过单个镜头的速度的控制和多个镜头组接所用的不同时间将画家那种艺术救国的浪漫、激烈和慷慨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表2 《街道向晓》片段

4、结语

西湖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通过影像解析这一独特形式来关注、纪录它,反应了人类的独特镜像再现。[3]进而引发人们对人文生态的思考,使其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以保护是我们的责任。正如我们人文生态系列短片之一《纯真年代》中采访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时,他所说的:“这是一座苏东坡的城市,这是一座白居易的城市。作为我们后人,没有理由让我们的先辈在天国中感到灵魂的寂寞。”

总之,影像解析的真正目标,是为了关注与保护世界遗产。我们选择了影像解析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模式。

[1]刘崇学,人文生态视野下的贾平凹研究——《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述评[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第1期.2011.2:4-5.

[2]李曦珍,宋燕,赵征,影视之镜下的人类之像——人类学纪录片在影视媒介中的“视像”呈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5期.2011.9:81-88.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篇4

最早的长城是楚国建的,叫做方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和其它敌人,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著名的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公里。

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墙顶山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宽阔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一起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t望口和射口,供t望和射击。每个300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不由自主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着无数劳动人民的双手和肩膀,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才铸就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篇5

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陲,州内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为傣族,另外有哈尼族、布朗族等十多个民族。各民族间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都有差异,使这个多民族的地区更令人神往。

西双版纳城郊到处是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有高耸的棕榈和椰子树,有成片的竹林和橡胶园,有被枯藤缠绕的榕树,有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有精美的竹楼。西双版纳也是动物的王国,是珍禽异兽栖息生养的地方。在丛林里,经常有成群的亚洲象在河边戏水、散步。另外还有金丝猴、野孔雀等。

黑夜来临,当我坐在旅馆大厅中,欣赏杨丽萍主演的《云南印象》时,这几天的.游玩又重回脑中。啊,这次的云南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啊!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作文 篇6

长城,以名字来理解的话,就是很长的一座城墙,但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它是一个非常宽,可以容下很多马行动的长垣。长城是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为了抵御别的国家对秦国的进攻,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出的一个重大军事工程。“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选自百度。)”但在秦朝时,长城还是没有修筑完毕,在明朝是修建长城的最后一个朝代,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是以城,亭,障,标组合而成的,但长城大多都是城墙,因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抵御敌害,每走一段路,前方就会出现一个类似于亭子的建筑,这是士兵们监视外来敌害的地方。

我来到长城下,抬起头,长城弯弯曲曲的,跨过我面前的这座山,就像一条巨龙。沿着长城前进,我看着平整的石块,和石块上清晰的裂纹,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几千年来,无数的劳动者修筑长城,挥洒了多少汗水?我没走多少路,就已经汗流浃背,双脚发痛了,只好返回,返回的路上,我不禁想到了建筑长城的人们运送着一块块砖头,行走了不知多少路。哪像我,才走了一些路就已经不再想走动,虽然他们很累,但他们仍然坚持着,将一块一块石砖敲打,堆砌,建起的长城,保护了多少人的性命?它让在城内的人们能够安心的生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作文 篇7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为“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1368—19)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合、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利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始建于公元14(永乐四年)14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是明成祖朱隶始建,在元大部宫殿的基础上兴建,设计者荆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地面78万平方米,是皇帝朱隶始建,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宫里很大有96个小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养心殿、乾清宫、交泰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金水桥。这些里面有宫和花国还存很多殿,之后是令我惊奇的故宫四门。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面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王拦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车华门,西门名历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珍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背,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作文 篇8

穿过天安门城楼,就到了午门,走进故宫午门,一座雄伟的宫殿屹立在我的眼前,这就是太和殿。远望,殿顶有两层,全是金黄色的,中间是蓝底金边的三个大字——太和殿。走过汉白玉台阶,台阶旁边的围栏上雕刻着一条条腾云驾雾的龙,张牙舞爪,好像真的要飞起来了。殿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来参观的游客。我好不容易挤到了殿前,殿内金碧辉煌,一根根金丝楠柱子处处体现出皇家的尊严和高贵,地上铺着双龙戏珠的金砖。我认真地听着讲解器里的讲解,原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其中太和殿是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只有皇帝登基这样的大事才用得上。朝会时,皇帝在这里接见百官,商议重大国事,并颁布法令。我边听边朝里望去,殿内安放着一把木质的龙椅,靠背上雕刻着各种姿势的龙。我仿佛看到了皇帝坐在那儿的样子。威武极了!

后来,我还参观了皇帝日常办公和生活的乾清宫、存放皇帝玉玺的交泰殿、皇后生活起居的坤宁宫等景点。

这座壮美的宫殿见证了明清两代无价的中华文明历史,古代人们的智慧与汗水值得我们学习。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篇9

说起长城,它虽然没有颐和园那样精巧雅致,也没有故宫那般金碧辉煌,但是它那恢宏的气势,长龙的神韵使它成为了历史的宝贵遗产,享誉世界,举世无双,不仅如此,长城还是这个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古代防御工程,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修建了20xx多年的古代防御工程,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说起长城,我们一定听过许多关于它的传说,比如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喜良和孟姜女的遭遇让人同情。据记载,秦王使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修筑长城,而且当时没有任何机械,所有的劳动都要靠人力,再加上工作环境是如此恶劣,周边都是崇山峻岭,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建筑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长城。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篇10

天坛地处北京。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到了圜丘坛。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坛周长534米,高5。2米。现在我们开始登坛了。登坛时大家务必注意一下,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符“九五”之尊,都是九或九的倍数,因为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表示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也至高至大,所以整个圜丘坛都采用九的倍数来表示天子的权威。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这是因为坛面光滑,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传播,碰到周围的石栏,反射回来,与原声汇合,则音量加倍。

下面我们来参观祈年殿。祈年殿是总高38米,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原名大祈殿、大享殿,是天坛最早的建筑,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照原样重建。祈年殿最出名的就是它28根楠木大柱。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说完柱子,在说说石头吧。殿内中央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纹,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一条行龙抱着一只凤凰,这便是“龙凤石”,即“龙凤呈祥”。相传,这块石头上原来只有凤纹,而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年长日久,龙、凤有了灵感,金龙常常飞下来找凤石上的凤凰寻欢。不料有一天正遇见嘉靖皇帝来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礼,金龙来不及飞回去,和石上的凤凰一起被嘉靖皇帝压进圆石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从此才变成一深一浅的龙凤石。1889年祈年殿被焚烧时,这块龙凤石被烈火熏烧了一个昼夜,石块虽未被烧碎,但龙纹被烧成浅黑色,凤纹被烧得模糊不清。

……

好了,这次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希望这次游览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2

去年,我和爷爷奶奶去福建闽北,龙岩地区玩。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土楼。

过去,龙岩由于是偏僻的 山区。所以土匪很多,人们就想怎么才能不让土匪侵犯,于是就建起了土楼,为了防匪防盗,设计的很特别。土楼是圆形的,有东、西、南、北四方门。因地处沿 海,为防台风,屋顶是圆的,它的瓦比我们这里的房子的瓦要大四倍,用石灰,沙浆、砖头压住,而且还盖着两层呢!土楼大部分是用木头做成的。为了放火灾,土 楼建立了隔火墙。土楼有三层高,可以住两百多人。门窗上都刻有精美的图案:有腊梅迎春、有喜鹊在树上飞舞、有龙凤吉祥,还有一幅更精美的是:花木兰骑战马 替父从军。土楼的走廊上挂着红灯笼,灯笼围着土楼好像是一条龙保护着人们。人们住在土楼里都很团结,而且安全和谐。

外国用卫星拍摄到土楼的照片,认为是中国的原子反应堆。土楼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表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3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冯导,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万里长城,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乱丢垃圾把垃圾放在袋子里 2、不要在城墙上乱涂乱画,把长城弄脏。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做好游客,好大家跟随着我来。

长城远看像一条长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总共 有一万三千多里长径13个省市区。

好了现在我们登上了长城,长城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魁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年前,劳动人民用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参观完了万里长城,谢谢大家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会介绍长城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到武夷山来旅游,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欧阳,如果你们对我感到满意。大家就亲热叫我欧导吧!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是“游山玩水”,也就是上午游山下午玩水。

武夷山是世界双文化遗产,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你们真的很荣幸能够一睹武夷山的风采。我们现在走过朱熹园我们在登天游峰前先热热身——爬一个鬼斧神工的“小一线天”,走进去的朋友要么打着手电筒,要么盯着头上的那根“光线”走,一定要扶着旁边前进。里面两头宽中间窄,要小注意安全哦。还有如果有蝙蝠大便落在你们身上,千万别惊慌,那可是“福气”哦。怎么样,过了一线天,惊险刺激吧?还有你们一个个都能过一线天,那说明你们都是国标身材,不用减肥哦。

现在各位就踩在武夷山最高最陡最特色最险的山峰——天游峰的脚下,你们向上望去好像大石头上有许许多多高高低曲曲折折的台阶,那铁链扶梯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那台阶都是石头砌成的,每个台阶横向只能站两三个人,一共有八百多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边登边数,呆会看看谁数的数字最精确。到了半山腰了,我们回头向下望一望:绿色的植被——树木花草还有庄稼,像不像一块块地毯?还有你们看到的溪,就是赫赫有名的九曲溪。看,那九曲溪蜿蜒盘旋又如一面绸缎镜子; 那一块块茶园可真像人的脚印啊!我们再向前看,抬头看上面密密麻麻的人真像一群蚂蚁在抬骨头。本来只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因为人多,两个小时后我们才到了山顶,大家辛苦了,请问有没有人数出多少个台阶?对,的的确确是826级。大家向西看那就是三教峰,向东望那便是大王峰。往下面看整个武夷山的山水尽收眼底。难怪徐霞客说:“此峰固应第一也。”天游峰的游览到此结束,请大家歇息一下,下一站就是划竹排。

现在我们到了九曲溪上游,这神采奕奕的九曲溪就是武夷山的灵魂,它由西向东折为九曲,故称:“九曲溪”。它的流域面积为5平方公里,全程9。5公里,平均宽为7米,每一曲都有不同的景致。所谓的“人在画中游”不仅指漓江也指九曲溪,呆会儿我们会看到清秀的玉女峰,雄伟大王峰以及矮胖的铁板峰。它们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的女儿下凡游玩,在她路过武夷山时,被这儿的风景迷住了,于是,她就偷偷留在人间,并爱上了勤劳的小伙子,可是这些事让铁板怪知道了,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告发玉帝,玉帝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玉女不从,玉帝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怪也被变成大石头,插在他们中间,害他们两个只好彼此相望。下面你们就坐竹排慢慢欣赏两岸美景,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座山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件古物都不解的谜;哪怕每一棵茶树都有一首美妙的歌儿……

很高兴,我们就结束了这一天的“游山”“玩水”,希望你们会牢记今天快乐的旅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宇翔。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篇11

长城修筑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了,知道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经过多个朝代的修缮,才有了现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万里长额。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人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站在长城上,极目远望,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一座山连着另一座山,连绵起伏,让人心旷神怡。

清晨,站在长城上远眺,你会发现一片一片的雾,映衬着长城,犹如在仙境一般,无比快活。

黄昏又是不一样的景色,余晖下的长城泛着黄澄澄,金灿灿的颜色。恍然之间,竟会一种在打仗的感觉,莫名的亲切,温暖。在金色余晖下,望着那古老的长城,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有人说万里长城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夕阳下的往里长城。

正如《沁园春·雪》赞叹的那样“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追溯到古代,还有杜牧的“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上一篇:怀化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下一篇:学校教研活动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