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比率论文

2024-07-01

财务比率论文(精选10篇)

财务比率论文 篇1

(一)变现能力分析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二)营运能力分析

1.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次)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营业成本(天)

2.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次)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360/营业收入(天)

3.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次)

4.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次)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3. 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 已获利息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倍)

(四)盈利能力分析

1.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2. 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3.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五)投资收益分析

1.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倍)

2.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100%

3. 每股净资产=年末净资产/发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股数

4.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倍)

(六)现金流量分析

1. 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2.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营业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3. 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

股利之和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4. 收益质量分析

(1)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财务比率论文 篇2

一、财务比率的概念及意义

数字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财务的比率分析就是延续这样的思想, 比率分析就是将一个数字与另一个数字相比而得出一个比率, 并且评价这个比率是否反映出公司的弱点或实力。财务比率分析一是纵向的期间比较, 以此确定经营成果或财务状况是否取得了改善或是更加恶化 (趋势分析) ;二是比较财务数据之间的结构关系, 以此确定哪一个部门或哪一项工作表现更出色 (结构分析) ;三是横向的行业比较, 以此确定公司的表现是否优于竞争者, 最终为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正确定位。

IBM的最新广告利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说明实时响应能力:当地震波到达时, 地动仪内部的一根立柱就会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 该方向的龙嘴随之张开, 吐出一个小铜球, 掉到下方的蛤蟆口中, 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财务比率起的也是类似的作用。

二、关于企业生死的财务比率解读

财务比率可以有很多种, 一般常用的也有十几种。实际上如果你愿意, 你可以做任意的比率计算, 只要你能明白比较的意义。比如:把损益表里的所有数字除以销售收入, 可以看出每卖出100元的产品或提供100元的服务时, 成本是多少钱, 各种费用是多少钱, 最终能盈利多少钱, 这样可以很快发现利润被哪种费用消耗掉了。

把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数字除以总资产, 可以看出资产的分布情况;除以销售收入可以看出每卖出100元的产品和提供100元的服务时, 多少资产 (如存货) 被占用了, 或者多少借款被占用了。财富500强的美国公司通常用的四种财务比率来衡量企业的生死存亡 (流动比率、负债权益比、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 。笔者的观点是:任何单一的财务比率不足以衡量企业的生死存亡, 只有构建一个指标体系, 分析其风险影响程度, 才能揭示企业的生存危机。

第一个指标是资产负债率, 国资委对央企这一指标的监管要求是:超过70%是重点关注对象, 超过85%的是重点监控对象, 同时也是对央企高管的主要绩效考核指标。说其是生死比率是因为其直接揭示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 资不抵债也就是说资产负债率大于100%, 就应该申报破产。财富500强的美国公司最常用的四种财务比率, 排除了该指标, 而更关注流动比率, 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也就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也许是因为赔老本的企业很少的缘故。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是指企业短期的可变现的权利和义务, 流动比率反映的是资产的流动性, 就是俗话说的量入为出。企业要有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一般应该是流动负债的1.5倍至2倍。在流动资产中, 去掉变现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存货外, 剩下的如现金和应收账款, 一般应该大于流动负债, 否则日常的现金流就会出现问题。这种测试方法也叫酸性测试, 好像企业的PH值试纸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 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 流动比率也一般更低。所以, 完全可以用流动比率来代替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的生死存亡。但事实上有多数企业出现负资产, 仍未破产。除了体制的原因外, 主要是有现金流, 特别是对哪些轻资产经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技术服务企业。可见, 短期的负资产不能致企业于死命。

第二个指标是负债权益比, 指全部负债占股东权益的比率。股东权益的来源有两个:一是股东的资本投资, 二是企业盈利, 借债本身并不能增加股东权益。负债权益比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结构, 显示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 所以也叫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如同它山之石, 借用好了可以攻玉, 借用不好容易砸自己的脚。负债权益比是一个敏感的指数, 太高了不好, 资本风险太大;太低了也不好, 显得资本运营能力差。在美国市场, 负债权益比一般是1:1, 在日本市场是2:1。在我国根据国资委对央企资产负债率超过70%重点关注的监管要求推算为2.8:1。长期贷款时, 银行看重的就是负债权益比, 长期负债如果超过净资产的一半, 银行会怀疑企业还贷的能力。德隆投资公司的资金链条之所以突然断裂,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负债权益比太高, 银行不敢再向其融资了。这个指标之所以是生死比率依赖两个原因:一是企业实现的收入规模, 二是企业的收入利润率是否高于同期贷款利率。所以这个指标只有与利润率、收入负债率综合考虑才能揭示企业风险程度。

第三个指标是利润率, 包括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毛利润率指毛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毛利润率反映的是产品本身的获利空间的大小。净利润率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利润率是损益表的重要指数。但是, 毛利润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净利润高, 管理成本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把当期银行贷款利率 (最新短期贷款年利率为5.4%, 中长期贷款年利率为5.31%) 作为机会成本考虑, 企业的净利润 (息税前利润) 率应该不低于6%。利润率反映企业的亏盈状况, 但亏损并不能致企业于死地, 只有持续的亏损导致资不抵债, 导致现金流断裂的那一天, 才会破产。而且利润作为高管层主要的业绩指标, 常常被操控, 多数企业的利润是做出来的, 不是算出来的。所以, 利润率还算不上高风险指标。

第四个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 也叫权益报酬率 (ROE) , 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 它衡量公司股东的每一块钱的盈利, 所谓一本万利指的就是10000:1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于投资者来说, 衡量一个项目或金融产品是否值得投资, 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净资产收益率, 1 5%是很多投资者的底线。紧抱价值投资原则不放的沃伦·巴菲特最看重的财务比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 他所管理的资产公司平均年收益率都在30%以上。

净资产收益率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 揭示经营与投资的关系。杜邦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唐纳森·布郎发现, 净资产收益率与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广义财务杠杆) 正相关。

通过提高销售利润率, 加快资产周转以及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可以改善净资产收益率。从而发明了杜邦分析法。利润率低必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低, 但如果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高的话, 也可实现预期的权益报酬。

第五个指标是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涉及的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要受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一般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4.5次, 平均80天周转一次 (西方是15天) ;存货周转率是6次, 平均60天周转一次;固定资产周转率是4次, 平均90天周转一次;总资产周转率是3次, 平均120天周转一次。

第六个指标是收入负债率,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叫GDP负债率, 是一国的外债余额与经济总规模 (GNP或GDP) 的比率, 用于测度一国经济增长对外债的依赖程度, 或一国外债的整体风险。国际公认的标准是负债率应该控制在20%以下, 即20%是所谓的“警戒线水平” (郎咸平教授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中对此的观点是60%) 。笔者的观点是40%, 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远远小于利润表上的账面收入。研究人员发现, 在一般的传统企业中, 由于应收账款和库存的影响, 现金的增长往往只是销售增长的平方根, 比如销售增长1倍, 现金只增长41%, 这与计算经济库存量的原理一样。

迪拜危机是因为迪拜达到了103%, 希腊危机是因为希腊2009年达到了99%, 美国2009年已达到了90%, 当美国达到150%时, 宋鸿斌先生在《货币战争》断言:美元破产, 2024年世界将出现新的统一货币。“黄金的重新货币化, 将使中国改革30年积累的2万亿美元的财富遭到彻底地洗劫, 相当于中国13亿老白姓为西方白干了30年。”考虑到企业创造的产值, 只有收入实现后才能转化为货币和债权, 所以用收入负债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生死更准确。它直接把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联系起来, 揭示了负债占收入的比重。这就是许多企业虽然负资产但仍未破产的原因之一。这也是重要的生死比率。

第七个指标是现金转换周期 (Cash Conversion Cycle, 简称CCC) 。

CCC=应收账款回收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库存周转天数

该指标用来衡量现金的周转速度。商业活动中有一个很简单但很重要的资金流动循环:现金购买库存-库存产生销量-销售带来应收款-应收款必然转化为现金, 如图1所示。

在这个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速度。理论上说, C C C的天数是零最好, 这样就不需要用自己的钱, 至少是流动资金就可以赚钱了。如果速度太快, 该指标是负数, 戴尔电脑公司的财报公布的CCC是负数, 因为它的库存时间为零, 而应付款的时间远远长于应收款的时间。它的现金周转快到可以从中盈利的程度。它不用向外融资, 它可以借钱给别人, 或者做短期投资, 用钱赚钱。

国内一些零售业利润的真正来源并不是靠销售商品, 而是靠赚取负利率, 一些大卖场普遍以90天为借款期限, 如果3个月的销售款不用还, 一天销售10万的话, 90天就有900万, 大卖场手中就一直有大额现金在流动, 而且销售额越大资金额也越大, 但把这部分的钱存在银行,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存款利息。如果速度太慢, 就无法减少资产以获取现金来偿还债务, 只有通过外部融资, 而代价就是融资成本。如果放弃外部融资, 结果就是现金流断裂, 导致企业破产。该指标揭示了管理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意义:减少应收款的时间, 加快库存的周转期, 延长应付款的时间, 这样可以在收入和费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提高变现能力, 用钱来赚钱。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一个实物的正反面, 实际上平均存货周转天数60天, 也就成了CCC的健康指标, 也是企业必需的流资规模。

由于比率有时也会被操纵。一些国有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 争取早日上市, 会采用一些人为的方法, 比如大量增加贷款投放来做大不良贷款率的分母, 或者通过借新还旧的办法缩小不良贷款率的分子。如果单纯使用一种比率, 常常会被误导。好在财务报告之间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要想操纵所有的比率几乎不可能。所以, 以上涉及到大小共1 1个指标共同构成了财务生死比率指标体系, 用流动比率代替资产负债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付账转周转率是一个实物的正反面, 看成一个指标 (第八个指标) 。存货周转率是第九个指标。以这九个指标建立起来的财务生死比率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健康指数。

三、财务生死比率的健康指标和风险影响程度

如何衡量和评价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风险程度, 就是对这九个财务比率指标的综合应用, 如图2和表1所示。在企业经营实践中, 当一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 经营状况逐步恶化时, 可测试这九个比率超过警戒指标的可能性和揭示的风险程度评估企业的风险高低。揭示高风险的财务比率有三个:收入负债率、权益回报率、现金周转速度;中度风险财务比率有三个:流动比率、负债权益率、利润率;低风险财务比率主要是计算高风险比率用到的附属指标: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当一个企业流动比率小于2, 表明这个企业的日常现金流已有问题;加之财务杠杆超过2.8倍, 则表明债务危机出现;一旦收入负债率超过40%, 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现金流断流、企业休克的情况。

当一个企业利润率下降, 但仍有盈利, 则可以加速资产流动和提高财务杠杆, 实现薄利多销, 以保证股东权益报酬。企业仍然可以持续经营。但这样会推动收入负债率的提高, 一旦收入负债率超过40%, 则企业就到了破产的边缘。

当一个企业出现亏损, 利润率负增长, 而流动比率大于2, 财务杠杆小于2.8, 则可缩短现金转换周期, 渡过难关。

当一个企业出现亏损, 利润率负增长, 而流动比例小于2, 财务杠杆大于2.8倍, 则只能加速企业的破产。这个时候恐怕只能考虑清产方案了。

摘要:财务比率揭示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本文解读了一系列财务比率指标, 分析了当比率超过警戒指标时相应的风险程度, 认为任何单一的财务比率不足以衡量企业的生死存亡, 只有构建指标体系, 分析其风险影响程度, 才能揭示企业的生存危机。

财务比率的发展与创新 篇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日益加剧。市场的瞬息万变和金融工具的难以捉摸更使得企业处于前景难以把握的状态之中。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制定战略目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准确地了解企业所处的战略环境,财务比率分析广泛应用于企业估价、信用评估、财务困境预测、证券分析、收购和兼并企业中,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创新。

一、财务比率的发展

财务比率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最早兴起于西方国家。以美国财务理论为代表的西方财务理论,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与应用也走在了最前列。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财务指标以及财务比率的进一步发展。

自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王国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开始至18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人们开始关注并陆续频繁地使用财务比率,如古老的计量指标、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营业比率、运转费用占总支出的比率和车站费用比率等。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过渡到了垄断竞争。由于规模迅速扩大,资金的短缺成为众多企业发展中的棘手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也成为预测公司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公司所需要的资金。在这个时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还贷能力成为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成为证券分析师和信用评级机构甚至注册会计师的研究对象。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广泛应用与对比分析,实质上大大地促进了财务比率的发展,财务比率理论开始确立。

(一)确定了财务比率的概念

财务比率是涉及两个会计数据的指数,常由一个数据除以另一个数据得到。它是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检查的工具。

(二)财务比率种类迅速扩大

这一时期,财务比率种类发展到五大类,主要有:清偿能力比率、财务杠杆比率、保障比率、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具体有12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报率和权益报酬率。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和破坏性最强的经济危机,大批企业倒闭,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从客观上促使注册会计师、证券分析师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等都从仅仅关心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转变到更加关心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损益表。反映市场价值的财务比率也开始出现在财务分析人员的计算指标之内,如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账面价值和股利支付率等。

(三)财务比率综合评价体系开始出现

任何一个财务指标都是从某一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财务指标体系是各类各项指标的系统化,基本能够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指标体系不是一层不变的,企业可以根据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The Du Pont System)

由于它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财务分析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一体系认为,权益收益率(ROE)是所有比率中综合性最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它可分解为投资报酬率(也称为总资产收益率,ROI)和权益乘数两者的乘积。投资报酬率又可分解为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

2.沃尔评分法

沃尔评分法是20世纪初基于信用评价所需而创立的一种综合评价法。在评分时,将企业实际值与既定的标准值比较,计算出相对比率,将相对比率与权重相乘,就可得到企业每项比率的实际得分。由于沃尔未能证明为何要选择这7个指标以及每个指标所占权重的合理性,存在理论上的弱点。但这并没有影响它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二、财务比率的创新

(一)1987年,美国FASB发布了第95号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取代了APB意见书第19号《报告财务状况变动》

这一准则对1988年7月15日之后的年度财务报表有效,要求所有的企业将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这样,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指标很快用于与其他指标对比分析得到新的财务比率。如将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权益资本相比得到权益现金流量回报率;将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股票数据相比,得到每股现金流量。有学者提出,如果用现金流量指标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一些财务比率进行替换,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持续经营能力的分析将更为准确。

(二)非财务指标成为财务比率分析的有力补充

20世纪80年代,美国许多公司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过分偏重短期财务业绩是他们与日本公司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他们开始把着眼点更多地转向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上。通用、施乐、IBM等大公司都开始重视将生产能力、产品生命周期时间、客户的满意程度和保修成本等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比率分析的补充。

非财务指标的创新代表首推卡普兰和诺顿推出的平衡计分卡(BSC)系统。它将企业的多种目标通过财务、市场和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这四个维度联系起来,将企业战略转化为战术目标和指标。Gartner Group 调查表明,《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70%使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

(三)EVA、MVA指标的出现对财务比率分析产生深远影响

1.EVA,即经济增加值

最早由Stewart 公司于1991年提出,其经济意义是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与投入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成本的差额。但是,对它的精确计算非常复杂,需要调整一系列的项目,有时可达到100多项。由于EVA提出了弥补资本成本的思想,树立了使用通过任何方式筹集的资金都要付出成本的观念。EVA实质上表明企业只有创造出超过资本成本的净利润才是有价值的。现在,EVA在美国已经得到普遍使用,理论界对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AICPA(1995)在“关于财务管理的展望”一文中预测“EVA将替代EPS出现在华尔街日报每日股票和收益报告中”是有道理的。

但是,EVA 也同样容易被人为操纵,且信息含量存在局限性。2001年8月,Sterm–Stewart公司与《财经》杂志合作发表了1999年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其所公布的EVA排名中,蓝田股份1999年排名4,2000年排名20;银广夏1999年排名272,2000年排名14;而这两个公司后来均被证明因造假而终止上市。计算EVA的公式如下: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成本+调整项目

=NOPAT-(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调整项目)

×税后资本成本

EVA是一个绝对值指标,为方便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比较,可以将EVA与其他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一些文章中认为EVA之所以应用不广泛原因在于它是一个绝对值指标,这种说法应该说是错误的。EVA可用于与其他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 资产EVA比率=,表示企业占用1元资金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可以用于不同资产规模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比率越大,企业就越优秀。

(2)负债EVA比率 = ,表示企业单位负债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通过这一指标,债权人可以衡量所借出的资金在投放企业所取得的效益。该比率越大,企业就越优秀,债务就更有保障。

(3)权益EVA比率 = ,又被称为资本效率比率。表示企业投资者投入1元所能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该比率越大,企业投资的回报就越大,投资价值就越大。《财经》杂志曾将这一比率称为EVA率或资本效率,并通过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EVA率走势与权益收益率、EPS的走势基本一致。

以此类推,还可将EVA与其他相关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所要的对比数据,如销售EVA比率和现金流EVA比率。从这个意义上说,EVA其实是与利润、净利润或者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性质一致的指标。只不过,它是基于经济学中经济利润的理论基础,对现行通用会计理论下的会计利润需要作一系列调整来得到它的准确值。而这种调整的复杂性和判断的不准确性,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无法与传统会计收益指标如净利润、每股收益、权益收益率一样通用。所以,准确分析EVA的实质,去除给它蒙上的层层面纱,有利于我们正确使用这一指标。

2.MVA

它是总资本数量(权益资本+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与股东和债权人投资于企业的资本数量之差,即

MVA=资本(企业整体)的市场价值-占用的资本

当MVA>0,说明投资者认为企业总资本的市场价值大于投入资本的价值,企业“创造价值”;反之,说明投资者认为企业总资本的市场价值小于投入资本的价值,企业“损害价值”。

以MVA衡量企业是否创造价值适宜于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应是上市公司;二是资本市场必须是“有效的”,或者说是“公平、公开、公正和诚信的”。

根据上式,价值创造(MVA)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企业的经营获利能力——ROIC:与价值创造成正比,即企业的经营获利能力愈高,价值创造愈大。ROIC的高低取决于“经营利润率”、“资本周转率”和“实际税率”,前二者与MVA成正比,后者与MVA成反比。

(2)企业使用每单位资本的平均费用——WACC:与价值创造成反比,即企业使用资本的成本愈高,价值创造愈小。

(3)企业的增长能力——固定增长率:与价值创造成反比,即高速增长的企业不一定创造价值,而低速增长的企业不一定损害价值。

企业要实现“价值创造”,应采取提高经营利润率、加快投入资本周转速度、 减少实际税率、适度增长和降低WACC等等策略。

在我国,财务比率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中。1999年,财政部会同其他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操作细则。通过建立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对企业的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进行评价,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02年,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等部委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了修订,重新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指标由原来的32项降为28项。除以上20项财务比率指标外,评价体系中还包括经营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基础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岗员工素质、技术装备更新水平和综合社会贡献等8项非财务评议指标,与财务指标一起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总之,通过对上述财务比率发展创新分析可以发现,财务比率作为一种财务分析工具或绩效评价工具总是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可以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内容的日益丰富、日益复杂,为财务比率的创新与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财务比率的创新与广泛应用,反过来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流动负债比率 篇4

流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

流动比率表示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企业可用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越小。 但是,该指标过高则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

什么是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也称营运资金比率(Working Capital Ratio)或真实比率(Real Ratio),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一般说来,这两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速动比率应在1:1以上。流动比率2:1,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速动比率1:1,表示现金等具有即时变现能力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等,可以随时偿付全部流动负债。当然,不同行业经营情况不同,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正常标准会有所不同。应当说明的是,这两个比率并非越高越好。流动比率过高,即流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太多,可能是存货积压,也可能是持有现金太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速动比率过高,即速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太多,说明现金持有太多。企业的存货积压,说明企业经营不善,存货可能存在问题;现金持有太多,说明企业不善理财,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Current Ratio = frac {Current Assets}{Current Liabilities}

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

从该指标的计算可见: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不过,由于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商业零售企业所需的流动资产,往往要高于制造企业,因为前者需要在存货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另外,企业的经营和理财方式也影响流动比率。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2:1左右,因而也称之为2与1比率。过高的流动比率,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未加以更好的运用,如出现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资金周转可能减慢从而影响其获利能力。有时,尽管企业现金流量出现红字,但是企业可能仍然拥有一个较高的流动比率。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流动比率法对现金收、付的时间不作考虑。例如,一个公司今天没有一张应付账单,但是明天却有一大叠应付账单,同时它还拥有大量存货(部分流动资产),这些存货要经过长期才能售出,这个公司表现出来很好的流动比率,但事实上它的资产流动性却并不强。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人们长期以来的这种认识因其未能从理论上证明,还不能成为一个统一标准。

运用流动比率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流动比率高,一般认为偿债保证程度较强,但并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偿债,因为流动资产除了货币资金以外,还有存货、应收帐款、待摊费用等项目,有可能出现虽说流动比率高,但真正用来偿债的现金和存款却严重短缺的现象,所以分析流动比率时,还需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的构成项目。

加拿大留学研究生申请比率 篇5

1.学时短,学费相对低廉

研究生文凭课程通常只需一年(依专业不同,最长的为18个月)学习即可完成,相对需要2年的研究生学位课程更加节省时间。多数研究生文凭课程开设在公立学院下,相对于公立大学,其收费标准较低,学生留学的费用相对压力较小。

2.入学要求相对灵活

加拿大研究生学位申请要求比较高,对学生在校成绩、语言水平、学术能力和各种活动都要求的很严格,而研究生文凭课程对申请者的学术和语言要求相对宽松,并且接受国内三年制大专毕业生。只需要学生正规大专毕业,在校成绩达到75分以上就能申请,而且对于语言还没有考到学校入学标准的留学生也能申请“双录取”,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成绩。

3.课程设置实用性强,方便就业

研究生学位课程侧重于学术深入研究,研究生文凭课程更侧重于学习实用性强的技能,这些技能同时也更受雇主们的喜爱。研究生文凭主要是针对以后的就业方向进行学习,并不涉及到学术研究,加拿大学院也基本都是公立的,教育有保障,而且就业率较好。因为学院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4.容易移民

财务比率论文 篇6

1 偿债能力比率

偿债能力比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偿付债权人债务的能力。它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其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则甲公司流动比率=252593÷196623=1.28

1.2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 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公式为: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则甲公司速动比率= (252593-32967) ÷196623=1.12

1.3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 它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 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其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则甲公司资产负债率=211138÷465088×100%=45.4%

2 资产管理比率

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2.1 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它说明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其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则甲公司应收帐款周转率=185134÷【 (15882-29) + (15929-29) ÷2】=11.66 (次)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11.66=30.87 (天)

一般来说, 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 平均收帐期越短, 说明应收帐款的收回越快。否则, 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帐款上, 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

2.2 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它反映全部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其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则甲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185134÷【 (113391+252593) ÷2】=1.01 (次)

3 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关系到所有者能否获得股利, 债权人的债务能否清偿, 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 净值报酬率等。

3.1 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指标越高, 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则甲公司资产净利率=4944÷【 (264492+465088) ÷2】×100%=1.36%

3.2 净值报酬率

净值报酬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 的百分比。它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指标值越高, 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其公式为:

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则甲公司净值报酬率=4944÷【 (81207+253950) ÷2】×100%=1.48%

4 甲公司财务报表综合分析

4.1 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甲公司流动比率为1.28, 离国际公认的安全比率2相差0.72, 说明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甲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5.4%基本正常, 说明该公司银行信誉较好。

4.2 资产管理比率分析

全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01次, 说明该公司流动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表现在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存货、预付帐款上, 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了2.51倍, 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仍在加剧。

4.3 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用夏普比率评价挑选优秀基金 篇7

选择收益率相近的基金,承担的风险越小越好;选择风险水平相同的基金,收益率越高越好。在比较结果中,夏普比率越高越好。

首先我们来了解夏普比率(sharpe Ratio),也叫夏普指数。它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根据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发展出来,用来衡量金融资产的绩效表现的一个指标。

夏普比率的思想实际上非常朴素,简单来说,就是在获得同样的收益情况下,投资者承受风险的情况。打个比方,如果同时出发,乘坐地铁或者开车上班,所耗费时间一样,为保证上班时间,在不考虑成本和舒适度的情况下,你愿意坐地铁还是自己开车?一般人都会选择地铁,因为乘坐地铁可避免随时发生的交通堵塞,而交通堵塞的发生概率要大于地铁故障率。投资也是这样,比如两只同类基金的同期业绩表现相近,累计净值增长率都是50%,而一只基金表现大起大落,另外一只稳步攀升、波动较小。理性的投资者会选择后者来规避波动的风险。夏普比率的核心思想是,选择收益率相近的基金,承担的风险越小越好;选择风险水平相同的基金,收益率越高越好。在比较结果中,夏普比率越高越好。

2009年以来,股指大幅上升。选择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评价体系中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前10名,今年以来截至7月13日,净值增长率第一名为91.55%,第十名为73.25%,平均为79.56%,这称得上是基金收获的“第一梯队”了。那么,在平均80%左右的收益率中,通过计算同期夏普比率结果是,夏普比率最高的为0.676,最低的是0.494,平均为0.571,这意味着在大致相同的收益率下,每只基金同期波动性(风险)大不相同。净值增长率名列第二的华夏复兴股票基金表现得相对适中,其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85%,而夏普比率为0.639,换句话说,就是业绩表现超过第一梯队的平均水平,而风险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业绩稳定而优秀。

换一个角度,如果投资风险水平较低,怎么看基金的表现呢?今年以来截至7月13日,将340只股票方向基金(包括各类股票型、指数型、偏股型、平衡型基金)都囊括在内,夏普比率超过0.60的基金有20个,净值增长率平均为41.37%,华夏基金旗下有6只,占近三分之一,有华夏策略、华夏复兴、华夏回报、华夏回报2号、中信经典配置和中信红利精选。这6只基金平均收益率37.18%(Wind数据)。数据表明,华夏基金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表现出整体优秀的状态,是值得长期信赖的公司。

财务比率论文 篇8

[摘要]在已经实现高压采集终端“全覆盖、全采集、全应用”的基础上,国网太原供电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自动化核算的营销基础管理,同步推进高低压自动化抄表核算进程,使自动化核算指标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还提高了采集系统应用水平,提升远程抄表自动化核算比例,对于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提高电费核算准确率、线损管理、减少人工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远程自动抄表;核算;比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TM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08-01

实现条件

1.1 集抄建设

公司2012年11月实现采集终端的全覆盖,低压集抄截至2013年年底覆盖率达到68%,2014年实现低压集抄全覆盖,采集系统的覆盖率是自动化抄表核算的基础条件。

1.2 系统设置

集抄系统建设完毕后,先进行档案核对,防止出现系统电能表错误对应现场终端或其他户电能表的可能,确定了抄表系统与现场的唯一对应关系,然后将营销SG186中抄表方式设置为“远采集抄”。

影响因素

2.1 采集设备离线

(1)采集设备故障:正常运行的采集设备因过负荷(过电压、二次电流超限)、雷击过电压、设备程序异常、受外力破坏而损坏及其他设备技术问题导致离线。根据统计发现,高压采集终端主要是过负荷、设备程序异常造成离线,低压采集器、集中器通常因为雷击过电压和外力破坏导致设备离线,设备故障是采集设备离线的主要原因,通过统计约占离线原因的80%。(2)采集设备通信异常:此种情况高压采集终端通常是该地移动信号不稳定,或者移动SIM卡异常造成的。而对于低压采集设备问题多出现于两层的通信线路,极易受到外力或自然因素破坏,致使通信线路断裂,影响现场采集。采集设备通信异常在离线原因中约占17%。(3)采集设备掉电:这种情况主要是高压采集终端的季节性用电客户或生产不景气的客户,未通知抄表班办理变压器报停手续的情况下,客户自行将变压器断电,导致终端失电离线,此种原因约占3%。

2.2 采集数据准确性的问题

采集设备正常运行,建立了与采集系统间的通信联系,通常情况下采集系统中获取的数据都是现场真实的、准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部分终端发送的数据是“999999.99”和“0”这种异常的数据。这种自动获取到的数据同样不能应用到电费核算中去。

2.3 电能表反向计量的问题

目前普及的智能电能表能够自动识别电流互感器的正反相序,当电流互感器按正相序接入,电能表示数按正向有功计量。当电流互感器按反向接入时,电能表示数则按反向有功总计量,在实际电费核算过程中反向计量示数需要调整到正向计算,这样就影响了自动抄表核算比例。

2.4 中间库问题

实际自动化抄表不是营销系统与采集系统或现场采集设备的直接关联,而是通过采集系统与营销系统之间的“中间库”转接,中间库每日分7个整点转接(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中间库没有抄表数据,说明采集系统没有将日冻结数据传到中间库,也就无法实现自动抄表。

2.5 一表对多终端这种情况出现在公变台区中,我们发现公变台区的考核表同时关联低压集中器和高压采集终端时,自动获取数据会出现采集报错,不能实现自动抄表。

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提升远程抄表核算率指标的措施如下。

3.1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采集成功率。加强采集成功率、终端在线率等指标管理,根据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异常数据情况,加强采集设备调试维护力度,及时消除异常、缺陷。针对部分地段信号不稳定的情况,采取有效的信号增强措施。对安装在地下室采集终端,进行终端(或天线)有线改造。

3.2 优化营销、采集系统采集抄表数据交互模式,最大限度利用采集系统实现数据补抄处理。即:利用采集终端可在移动信号修复后自动补报前2日抄表数据这一特性功能,并辅以用电采集系统直读电能表冻结示数措施,由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于抄表例日2日内自动开展补采抄表任务,抄表人员充分利用系统的预获取功能,将新采集的数据应用于抄表算费。

3.3 提升基础数据管理水平,采集运维做到“三统一”:即现场情况与系统档案统一,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统一,现场新装、换表、暂停业务与采集系统调试同步统一。加强客户档案核对管理,及时维护处理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异常档案,保证采集系统档案完整、准确,与营销系统档案同步,确保终端表码正常上传。

3.4 提升采集消缺运维水平。针对终端故障多样性,建立终端数据分析库,将现场维护的终端明细、故障原因、消缺方法等全部保存在数据分析库中,定期对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列出共性问题和关键点,规范现场消缺步骤。对于异常较多的低压采集可以选择业务素质较高的外委队伍负责公司消缺运维,提高消缺效率。

3.5 加强前端业务管理。业扩属于前端业务,很多新建小区建档滞后,建档后采集终端未能及时调试,造成抄表时大批终端不上线,采集不成功。规范业务管理,要求在业扩流程中增加采集调试功能,确保归档时采集成功。

3.6 加强管理,设立考核制度

(1)与用电检查班协调,利用稽查监控平台定期检查,对已建成集抄而不执行自动化抄表核算的台区进行监控,杜绝不规范行为。(2)非抄表时间,由电费室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各项指标和自动化抄表比例进行统计,每天通报,将各抄表班的采集设备在线率、抄表问题整改率进行对比量化。(3)将抄表班按照台区对自动化抄表核算比例进行排名,奖前惩后,充分调动抄表班人员的自动化抄表积极性。

3.7 保证基础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率

(1)抄表前,不定期对智能电能表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提前查看采集情况,并对容易出现异常情况的采集点预获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抄表时,认真核查监督抄表员,要求抄表员记录手工输入用?粜畔?,并记录手动输入原因。对于自动获取到的数据,杜绝手动更改,发现违规现象严格考核责任人。(3)抄表后,由专业人员对抄表数据进行复核,查找异常,对于集抄不到的用户及台区进行分析,并进行现场检查,落实不能集抄原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每月核算时,抽取1―2个台区进行远程采集数据与现场数据比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现场负责人联系,消除外在因素影响优势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财务比率论文 篇9

可能的原因分析:

1:主变差动CT极性接得不正确,差流可能与10KV线路电流有关 :变压器各侧CT特性相差太大,也有可能不能躲过穿越性故障。重做各侧CT伏安特性吧 3:是典型的线路分支短路后,引起主变低压侧电压下降,当切除故障后,电压恢复正常,在此电压恢复过程中变压器产生涌流,差动误动。--可能性最大 排除外部CT极性接错和CT互感器特性不一致超出误差不考虑的话,出线短路故障在被切除时,主变会出现很大的励磁涌流,如果主变保护二次谐波制动功能做的不好,可能躲不过这么大的励磁涌流,这可以做空充变压器的过程中也能看到。有个办法:调出主变保护的录波波形看看就明白是什么影响的了。

风险规避和最优套期保值比率 篇10

关键词 套期保值比率;期望效用;风险厌恶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Risk Aversion and Optimal Hedge Ratio

LI Jiangfeng1,FU Jianru2,ZHANG Shunming3

(1.School of Sciences,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5,China;2.School of Accountancy,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5,China;3.School of Financ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an investor'riskaverse degrees on his optimal hedge ratio was examined within the general Expected Utility framework. Firstly, we provided a set of conditions on the utility function, which can enable the investor to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hedging strategy. Secondly, several relationships among Rubinstein's global riskaversion measuring, ArrowPratt absolute riskaversion coefficient and Ross's strong riskaversion measuring were discussed, and we derived a set of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 of riskavers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Rubinstein's riskaversion index. Finally, we also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 investor's riskaversion degrees on his optimal hedge ratio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the returns of the future and the spot obeying normal distribution.

Keywords optimal hedge ratio;expected utility;riskaverse

1 引 言

在现实的投资决策中,很多投资者或金融机构选择期货合约来对冲其面临的风险. 这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于风险的规避态度.因此,研究风险规避投资者如何选择最优套期保值策略也是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现有的套期保值理论框架下,学者们专注于在不同的假设前提和目标函数下对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的探讨[1].自Markowitz提出了著名的资产组合理论之后,金融学领域才广泛的使用方差作为风险度量指标.因而套期保值理论研究的早期模型也使用套期组合的方差作为目标函数,风险厌恶的投资者通过最小化方差来确定最优的套期保值策略.最小方差模型的一个缺陷是仅仅考虑到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而忽视了投资者在决策时常常是在“利弊”之间进行权衡的事实,因此有学者提出基于“均值-方差”理论的套期保值模型.然而,均方理论在提出之初就受到一些学者质疑.一方面,使用方差来衡量风险将收益向上波动和向下波动给予同等的对待,这与现实中人们对于风险的直觉不一致;另一方面,均方模型认为投资者仅仅关心组合收益的前两阶矩,而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组合的高阶矩对于投资者的金融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有学者提出新的风险度量指标,诸如:下偏矩、绝对偏、VaR、CVaR、一致风险度量(Coherent Risk Measurement)等等.

伴随着这些风险度量工具的发展,一些新的套期保值模型被提出,这些模型大多数在“回报-风险”的框架下来研究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以及相关参数的估计.使用“回报-风险”框架的最大优点在于套期组合的期望和风险比较容易计算,从而可以得到最优化问题的显式解.然而,“回报-风险”框架作为风险情形下的决策模型缺少相应的公理化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在风险情形的决策理论里,期望效用理论始终是最为重要的规范决策模型,尽管在近几十年里,该理论也不断受到挑战和质疑,但却始终无法动摇其作为最主要决策模型的理论地位,并且近年来也有新的证据来支持该理论的合理性.而在套期保值问题的相关研究中,由于技术处理上的困难,很少有文献使用一般期望效用框架来进行研究.这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本文试图在一般期望效用框架下,来讨论最优套期保值比的特征,以及投资者内生的风险规避态度对于其套期保值策略的影响.

nlc202309021823

套期比率的研究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文献.这些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考虑选择替代的优化目标来推导相应的最优套期比率,另一类关心模型中相关参数的估计即模型的实证研究.由于篇幅的限制,仅仅回顾和本文相关的第一类文献. Johnson(1960)[2]以收益方差最小化为目标,最早提出了商品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概念,并给出了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公式.Hsin等(1994)[3]在均方框架来研究最优套期比率,并得出在适当的条件下,该框架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同最小方差套期比率是一致的Howard和Antonio(1988)[4]以Sharpe比率为优化目标,考虑最大化Sharpe比率的最优套期比率研究.Cheung等(1990) [5]在“回报-风险”框架下,以Gini系数作为风险的度量,比较了均值-方差和均值-Gini系数最优套期比率效应.De.Jong等(1997) [6]使用广义半方差作为优化目标,比较了基于广义半方差、方差和Sharpe比率的最优套期保值比.Chen等(2001) [7]将De.Jong的研究扩展到“回报-风险”框架下.Cecchetti等(1988) [8]在期望效用框架下,使用特殊的对数效用函数,在联合分布为二元正态的假定下来研究最优套期比率的确定.Lence(1995) [9]使用期望效用最大化框架,研究同时考虑现货生产、无风险和风险资产同时存在情形下的最优套期比率的确定.对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早期成果,推荐参考Chen等(2003) [10]的综述文章.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迟国泰等(2009) [11]使用近年来风险管理领域较为流行的CVaR作为套期组合的风险度量,通过最小化CVaR来求解最优套期比率.柴尚蕾(2012)[1]在均值- CVaR框架下,建立了股指期货的动态套期保值模型.

4 结 论

本文在一般期望效用框架下,使用抽象的效用函数,考虑现货和期货收益服从二元正态分布时,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对于其最优套期保值策略的影响.通常当投资者面对至少两个风险资产时,仅仅使用ArrowPratt风险厌恶系数无法对于两个风险厌恶程度不同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进行比较.在本文中,通过对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给予一定限制,找到一组充分条件,使得在该组条件下,使用ArrowPratt风险厌恶系数仍然可以在不同风险厌恶程度的投资者之间,获得明确的比较静态结果.发现当期货的平均收益率为正时,当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满足我们提出的条件时,在ArrowPratt意义下更加风险厌恶的投资者通常选择更大的套期保值比率,而当平均收益率为负时,则恰恰相反.

参考文献

[1] 柴尚蕾,郭崇慧. 基于MeanCVaR 约束的股指期货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研究 [J]. 管理工程学报, 2012,26(2): 141-148.

[2] L L JOHNSON.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0, 27(3):139-151.

[3] C W HSIN, J KUO, C F LEE. A new measure to compare the hedging effectiveness of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 versus options[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4,14(6): 685-707.

[4] C T HOWARD, L J D’ANTOIO. A riskreturn measure of hedging effectivenes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84,19(1):101-112.

[5] C S CHEUNG, C C Y KWAN, P C Y YIP. The hedging effectiveness of options and futures: a meanGini approach[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0,10(1): 61-74.

[6] A DE JONG, F DE ROON, C VELD.Outofsample hedging effectiveness of currency futures for alternative models and hedging strategies[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7,17(7):817-837.

[7] S S CHEN, C F LEE, K SHRESTHA.On a meangeneralized semivariance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he hedgeratio[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1,21(6): 581-598.

[8] S G CECCHETTI, R E CUMBY, S FIGLEWSKI. Estimation of the optimal futures hedge[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8,70(4): 623-630.

[9] S H LENCE. The economic value of minimum cariance hedg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5,77(2):353-364.

[10]S S CHEN, C F LEE, K SHRESTHA. Futures hedges ratio: a review[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3,43(3):433-465.

[11]迟国泰,赵广军,杨中原. 基于CVaR的期货最优套期比率模型及应用[J]. 系统管理学报, 2009, 18(1):27-33.

[12]M E RUBINSTEIN. A comparative statics analysis of risk premiums[J]. J.Business, 1973,46(4):605-615.

[13]Yuming LI, William T ZIEMBA. Univariateand multivariate measuresof risk aversionand risk premiums[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1993,45(1):265-296.

[14]L EECKHOUDT,C GOLLIER. Demand for risky assets and the monotone probability ratio order[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5,11 (2): 113-122.

上一篇:语s五年级上期末复习下一篇:阀门主要内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