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2024-09-08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通用9篇)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篇1

一、纳税评估定义的确定不明晰

对纳税评估的定性以及职责的划分,目前包括《征管法》和《实施细则》在内的有关涉税法律、法规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国家税务总局和青岛市国税局所表述的内容也有所区别。

(一)定义上的区别。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43号)第二条,对纳税评估是这样表述的“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在《青岛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对纳税评估是这样表述的:“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纳税风险预警服务,掌握和分析税源变化状况,明确征管方向和重点乃至确定稽查对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实现税源监控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手段”。

(二)职责上的区别。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40号)第八条 ,对管理员纳税评估工作职责是这样规定的“对分管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综合运用各类信息资料和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查找异常,筛选重点评估分析对象;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初步判断;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约谈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违反税收管理规定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在《青岛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对管理员纳税评估工作职责是这样规定的“评估监控岗主要负责纳税评估、票表稽核、发票协查及户籍信息监控分析工作。评估监控岗应每周查阅综合征管软件中分管纳税人的有关开业、变更、注销等信息。对分管监控行业新增纳税人,登记台帐,确定企业法人代表、办税人员的通讯方式,并将本人和所在部门的通讯方式提供给办税人员。”第十二条还规定“ 评估监控岗负责对“失踪户”的实地查找。对催报过程中联系不上的纳税人,根据《工作单》的安排一周内由两名以上(含两名)管理员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实地核实,填写《工作底稿》。实地查找不到的,制作《失踪纳税人通知书》,统一转有关部门处理。”

从国家税务总局对纳税评估的工作职责与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对纳税评估岗的工作职责

来看不完全相同。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对纳税评估岗的工作职责范围广而杂,本人认为对纳税评估岗的工作职责范围,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国税发[2005]40号)第八条的规定定位较好。应将纳税评估岗现在“对分管监控行业新增纳税人,登记台帐,确定企业法人代表、办税人员的通讯方式,并将本人和所在部门的通讯方式提供给办税人员。”和“负责对失踪户的实地查找” 工作职责范围剥离给事务岗。

二、纳税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难以作出准确的界定

国家税务总局在《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纳税评估工作以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我认为这就是纳税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对纳税评估工作的要求,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事实上,在纳税评估工作的实践中能否真正对“两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呢?针对目前纳税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现有的评估资料、方式、手段、程序、工作内容与法律依据,在纳税评估实际操作中是很难达到对“两性”判断的要求。这是因为:

(一)纳税评估资料的欠缺。纳税评估资料是根据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资料与有关数据信息对比资料。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资料,可信度是个未知数,用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资料对其作出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判断,资料单一难以判断;其他有关数据信息对比资料,在准确性上欠缺,在时间上滞后,只能做一些单项纳税评估工作。比如:海关完税凭证比对不符的纳税评估工作。对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购、销、存书面资料的真实情况需要深入、细致的了解与掌握后,才能对“两性”作出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判断。纳税评估需要的企业的真正的库存、企业的真正的现金流、纳税人是否存在着可能的做假账和隐蔽性极强的帐外帐情况。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的通知》中,规定 “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约谈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的内容,调查只是调查而已,不是检查,纳税人对税务管理员的调查,可以配合也可以不配合,配合的程度如何,决定管理员对纳税人真正的纳税申报情况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纳税评估的手段、方式简单。我们现有的纳税评估的手段,就是借助纳税人纳税申报资料与其他有关数据信息对比资料进行分析;再就是找纳税人约谈。由于纳税评估资料的欠缺,纳税评估的手段、方式软弱性就显示出来了。进行实地调查的作用前面已经讲过。

(三)纳税评估结论难以确定。根据纳税评估工作内容的要求,纳税评估工作要求有约谈记录、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对我们税务机关而言,要在掌握纳税人真实和准确的纳税情况后才能作出整确的判断,用目前的纳税评估方式不足以发现和说明问题,比如纳税人存在着可能的做假账和隐蔽性极强的帐外帐情况,即使评估后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完全说明纳税人最终导致虚假申报的全部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税务管理员是很难掌握纳税评估所必需的评判标准的,因而也不能作出真实的纳税评估结论,不能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因此,税务管理员无论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作出是“真实、准确的”或是“不真实、不准确的”结论;特别是当对被评估企业纳税情况作出

是“真实的和准确的”结论时,由于实际上税务机关并没有十足把握证明纳税人的申报是真实准确的,这样的结论可能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隐患和风险。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明晰纳税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尽管纳税评估工作在征管工作中成效显著,但远不能达到它的那种定义要求,建议市局在总局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重新对纳税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进行恰如其分的认识定义,以利于基层局在日常工作中便于把握。

(二)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纳税评估作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税收征管各个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其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节,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是促进纳税评估协调运行的客观要求。

(三)增强纳税评估的手段。智能化分析是纳税评估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因为,纳税评估不仅要占有大量的征管基础资料和涉税信息,还要针对评估对象的纳税行为进行大量的数据化测算与分析。因此,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处理,要以计算机现代化手段为依托,智能化分析为手段,才能有效发挥纳税评估的特有功能。

(四)纳税评估工作要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当前各管理科日常事物性工作太多、太杂的实际状况,应该将纳税评估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目前应做好以下四个结合:一是将纳税评估工作与税收收入分析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将纳税评估工作与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三是将纳税评估工作与“一窗式”、“一户式”、“四小票”比对结合起来,四是将纳税评估工作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结合起来。

(五)提高管理员的约谈举证技巧。约谈举证是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外纳税服务过程。纳税评估可以通过约谈举证等方式,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并可以在纳税评估环节,有效解决纳税人因主观疏忽或对税法理解产生偏差而产生的涉税问题,为税务稽查确认违法事实,准确定案,提供事实依据。因此,市局应抓紧对纳税评估工作的培训,促进纳税评估工作全面开展。

(六)增强评估素质,打好业务技能基础。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一过程,对评估人员的财会知识、税收政策、税收工作经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一是强化业务学习。包括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计算机相关知识;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围绕经营特点观察、评估疑点把握、评估指标应用、评估约谈技巧、逻辑分析能力等,对照上级编发的纳税评估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培训,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业务指导;三是强化业务交流。适时召开评估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通过评估人员对报表分析、约谈技巧等评估方法的交流,使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在相互探讨中得以共同提高。

(七)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纳税人要对税收政策、税收基本知识了解与掌握,能运用税收政策、税收基本知识对该纳税事宜进行基本的操作实施。没有以上前提,纳税评估岗的评估工作将会以事务管理岗税收政策咨询辅导工作为主。当然纳税评估岗要依法为纳税人提供纳税风险预警服务,就是以税收法律、税收法规为准绳,向纳税人正确解答税收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篇2

和企业关系最密切的是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 它们是企业涉税行为的主体内容。毕竟, 企业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是先要解决经营行为和经营事件到底该纳什么税和纳多少税的问题, 企业因纳税风险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更多是和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有关。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纳税筹划行为较少, 相关的纳税风险发生的几率也较小。虽然我国的税收法规体系非常繁杂, 但是具体到单体企业能够适用的税收政策毕竟有限, 企业的经营行为可供选择适用税收政策的余地比较小。因此, 从目前知悉的情况看, 很多企业对于纳税筹划仍然停留在概念和愿望阶段, 一些财务人员已经发现过分追求纳税筹划而忽视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工作是舍本逐末, 结果是税款没有节省多少, 可是每年因为纳税违规问题仍在补交金额不菲的罚款和滞纳金。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纳税评估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方法, 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并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强管理的活动。

二、企业纳税管理的现状

(一) 依法纳税观念淡薄

很多企业经营者只注意拓展市场, 依法纳税观念却非常淡薄。对税收法规及相关政策了解甚少, 不清楚偷逃税收的后果及潜在的风险, 不懂得加强企业组织框架设计、经营环节、经营业务流程等涉税管理也能依法少纳税。

(二) 认为税收只是企业财务人员的事

很多企业管理者将所有税务问题都交给财务人员, 只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做好账、少纳税, 涉及到税务管理方面的其他事情则不加过问, 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出问题, 很多企业老总不假思索地归结为“账上出问题”, 认为是财务人员账务处理水平不够高, 很少想到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不到位, 而忙于涉税攻关“捏蓝子”。

(三) 对税收策划和税务代理在认识上有偏差

有些企业虽然有聘请专业财税人员进行涉税操作的意识, 但对税务代理的作用在认识上还有许多偏差, 认为税务代理机构是“关系税”、“人情税”的一个桥梁, 能通过其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和专业知识技能使企业能少纳税, 从而忽视了以加强税法遵从为核心的税收基础工作。

三、企业涉税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 企业决策者方面

部分企业决策者税收法律意识淡薄, 纳税观念落后, 财税知识缺乏, 从主观上没有认识到税收的重要性及其严重性, 而单纯地把税务问题看成是财务部门的问题, 没有认识到税收问题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 所以一味的追求企业经济效益, 挖空心思想着如何避税, 达不到目的, 就埋怨财务人员不会当家, 工作不到位。

(二) 财务工作者方面

由于财务工作者平时不注重新财税知识学习, 或者因为对财税法规的认识理解有偏差, 容易造成因计算失误而造成主观上的避税, 更有甚者有些财务工作人员或者代理记账机构本身存在专业不胜任, 凭借从一些所谓老会计身边学到的做账技术和与一些税务工作人员人际关系为企业按所谓“税务的税负率、利润率、内部相关指标”进行账务处理, 人为的进行偷漏税, 给国家、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 税收政策方面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正式立法较少, 行政法规多, 缺乏完整的税法体系, 为企业“合理避税”提供了空间, 税收法规经常变化, 仅每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收法规有几百条, 到了省级以下法规数量就更多了, 复杂的税制因素加上地方政策及信息传递不对称, 无形中又加大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再者由于税收政策宣传不倒位, 导致到企业因错误运用过期的税收政策而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四) 税务征收机关方面。在经济不发达到的地区, 税务机关不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税收任务, 不按税法办事, 对企业实行“杀鸡取卵”或者搞预缴、寅吃卯粮, 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而在经济发达地区, 税务机关完成当年的征收任务后, 授使征收机关有意压库, 对企业实行缓缴, 搞放水养鱼, 形成企业客观上的避税。

四、企业如何完善纳税风险评估及措施防范

(一) 树立涉税风险防范意识, 自觉遵章依法纳税

企业降低纳税风险, 从内部来讲, 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 努力遵章经营、守法纳税, 从而选择主动避开涉税风险;从外部上讲, 选择与社会信用较高, 遵纪守法的交易对象展开经营活动, 消除接受、虚开发票或假发票、账外经营等潜在风险。评估纳税风险就是企业对具体经营行为涉及的纳税风险进行识别并明确责任人, 这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 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 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 谁将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负责等。

(二) 加强学习税收政策、财经法规、完善账务处理合规、合法, 提高纳税意识

作为企业管理者、决策者, 要加强财税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要经常过问企业的纳税情况、账务处理情况, 增强税收风险意识。众所周知, 企业涉税风险评估工作是以企业的会计信息为基础的, 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涉税风险评估工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在实际的纳税风险评估工作中, 我们需要加强评估人员对于会计知识、财税政策的掌握, 财务人员更应该注重财税知识、财经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等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财务处理能力, 使之合规合法, 更应弄懂、吃透税收政策, 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及时获悉新法规、新政策。

(三) 综合收集本企业及本行业涉税风险信息, 提高涉税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

财务人员要注重对各部门的信息整合, 加强财务部门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参与力度, 以使财务部门在业务动作过程中识别涉税风险问题、预防涉税风险, 提前做好涉税规划。要侧重分析区域内同行业各层次纳税人的实际利润率和实际税负的差异及其主客观原因, 健全完善企业财务处理、成本核算体系。灵活的运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纳税评估指标, 科学的确定各项指标的预警区域, 并且结合实践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积极推进第三方信息收集机制的构建, 通过其他途径的数据与企业自行向税务申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建立本企业增值税平均税负率分析、企业所得税成本费用配比分析等。通过对不同分析, 可以为企业纳税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更多的方式方法。

(四) 聘请税务顾问, 提高涉税筹划能力

由于税收的专业性、复杂性和时效性, 企业办税人员往往顾于繁琐的工作中, 无暇顾及提高自身的财务处理技能及涉税知识的更新,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主动的寻求诸如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专业支持, 聘请税务顾问和税务代理, 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 规避涉税风险, 定期给企业做涉税风险的体检。在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并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条件下, 发挥涉税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配合税务机关做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

(五) 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及部门内部的信息沟通

信息交流沟通是整个企业纳税风险管理工作平稳顺利运行的润滑油。因为即使设计了清晰的目标和措施, 但是因为相关部门和人员不理解, 导致责任人不能有效地执行和相关部门不能密切配合, 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监控实施效果就是检查纳税风险管理的效果, 并对纳税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尚小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应抓好四个环节[J].江西财税与会计, 2013 (09) .

[2]许月刚.把纳税评估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J].山东税务纵横.2014 (01) .

对当前企业思政工作的几点认识 篇3

【关键词】企业;思政工作;认识;创新

一、走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误区,加强树立创新意识

(1)误区之一,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仅限于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限于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还有责任启发人们开动脑筋,打开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从而激发人们思维的活力。(2)误区之二,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别人的,我讲什么你就听什么,从而窒息了人们思维的主动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以后,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人们不再“逆来顺受”,“俯首听命”。无论是科技发明,技术创新,还是理论贡献,新的对策等,都比改革开放以前要广泛得多,深刻的多。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的潜力,加快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

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应从制度、队伍建设和教育方式入手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在加强前提下的创新。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度创新重点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一是建立明确的领导责任制度。一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各级负责人分级负责的领导责任制,使主要领导和各级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并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二要建立“一岗双责”的工作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只是党务干部的职责,从事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干部也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并结合业务工作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要切实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制度,并把考评结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及各级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对领导干部、各级负责人进行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其次是队伍建设。队伍建设的创新就是要建设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注重选拔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专职政工队伍,有效地解决政工队伍力量薄弱这一问题;要建立和健全岗位培训制度,引导政工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特别要引导他们把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最后是教育方式。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这种观点显然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眼界过于狭窄,而在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则过于单调,不是结合各自的具体工作出主意、想点子,而是仍然按照老一套方法单纯强度灌输、正面教育等。这不仅没有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而且也没有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涉及更广泛的领域,思维的深度要扩展一个层次甚至多个层次。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一是由被动式教育向主动式教育拓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干部职工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必须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加强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爱护人、关心人,以民主的互相切磋的方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特别要提倡逆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二是由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拓展。向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历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思想渗透,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三是由说服教育向注重综合管理教育拓展。单靠思想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把思想教育与提高业务质量、规范经营管理、行业自律、法律约束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四是由统一型教育向多层次教育拓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党员、干部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干部职工,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要多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一般党员和党员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政策的普及读本,着重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一般干部职工来说,可以有组织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普级读本,但更有效更可行的是通过体现党的理论和政策的电视、电影、歌曲、小说等文艺作品来教育和引导一般干部职工,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篇4

十月份的招商引资工作给刚进入工作的我很大的触动。为了做好此次招商工作,在领导的有效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各位同事的悉心帮助下,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有关招商引资工作的宝贵经验。鉴于本段时间的锻炼和思考,我对招商工作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还望领导指正。

首先:在本次招商活动中我认识到,所谓招商引资就是一个地区,通过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吸引外地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向本地流动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过程。目的在于通过重新调配生产要素,促进本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平稳的发展。

其次: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完成经济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鉴于我们园区暂无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产业结构不完善,没有明显的产业层次,使得资源的利用率极为低下,不利于园区经济的发展。而招商引资工作可以迅速并且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它将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引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全面提升企业的发展层次,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再次:总结本次招商活动,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招商活动,在与招商局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利用政策,成本,资源等优势,吸引了十几个强势企业的注资,为未来园区经济的发展引来了第一缕阳光,也为今后的招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次的招商工作中,我们部门充分发挥团结共进的优良作风,协调处理了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协商,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市场服务和调控的职责,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这一中心去作为招商引资的前提基础,确保一定有商可以招,有资可以引,也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后:在本次招商活动中,我们尽力调配所有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招商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需要将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1验,融合到我们园区的经济现状中,实现以优创优,真正的将外部资金变为我们的现实经济技术基础,以便强有力地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对于被招商企业,我们必须做到政策的优惠和政策的规范这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保证其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将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带动效益,这样才能使园区的经济朝着自主的方向前进。

另外,园区经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就需要适时的进行招商引资。一方面可以不断地为园区注入新鲜的血液,活跃园区经济;另一方面,多方的招商源会使园区企业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形成良性竞争,更加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招商的具体工作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坚持:

一:招商工作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单个部门行为,它事关整体利益,因此必须做好策划和统筹。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都必然要有明确的目标,当然招商工作也不例外。招商工作的目标不仅要有准确的定位,而且要立足长远,综观全局。当然在新的形势下,还有分析好市场需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借鉴成功经验,但是绝不能生搬硬套。政府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扮演好统筹这的工作,抓住时机,统筹总体与全局利益、协调和控制相关部门和利益团体的关系、是各个部门拧成一股绳,规范有序进行,共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二: 做好招商的项目规划,项目可以说是招商工作的灵魂,没有好的项目,再优惠的政策都无法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因而要对重点项目进行论证和包装,同时要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投资规模,以迎合龙头企业的发展愿景,有效的对市场前景进行预期,一辩实现则有发展,适时论证相关产业链的链接,保证项目的投资价值和升值空间。

三:当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便捷的网络是当今大多工作都变得更加的快捷。招商引资也可以借用网络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建成网络平台后,我们可以将自己园区的的项目放在网上进行包装,宣传,同时网络也可以作为一个窗口,通过介绍,交流,向外界展示园区的软环境和硬实力。借

助网络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我们园区注资。将网络作为一个平台,帮助园区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吸引外资,以外部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大程度上发展经济。

四:应当建立规范及安全的招商引资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团体,想要取得瞩目的成绩,必然是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同样园区的招商工作因为是刚刚起步,招商体制尚不健全,很容易出现一些漏洞,所以应当迅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招商体制,来规范招商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招商管理机制,负责管理招商活动事宜的安排,保证招商引资的工作秩序,提高招商引资的工作效率;再比如可以建立招商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促使招商目标的效果最大化。

关于招商工作,我尚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本次招商活动,让我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积累了很多有用的招商经验,特别是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部门配合精神。相信这些收获都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带来巨大的益处。

以上便是我对招商工作的浅淡认识,希望领导不吝指正。

李晓龙

对我党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几点认识 篇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0级 龚言

【摘 要】党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整治腐败,提倡廉洁,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反腐败斗争的成败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存死亡,关系到中国政治文明的提升,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反腐倡廉的科学化,不断创新反腐败的举措,增强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性,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就。【关键词】 预防腐败

腐败现象

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当前,腐败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江泽民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1]腐败现象成为影响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防治腐败的必要性

(一)、腐败现象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它的根本宗旨,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准则来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做事,做到真正造福于民。共产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拥护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是因为这个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如果违背了党的宗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搞不正之风,人民当然会反对他、抛弃他。这样必将损害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从而必将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削弱党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我党建党90年来, 一直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视为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修正主义的支配下,贪污腐化,严重官僚主义,丧失民心所致。

(二)、腐败现象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经济总量超过资本主义发达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人民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腐败却高居不下,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使公有制财产大量流失,流进了贪官或不法资本家腰包,从而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团。如国有企业的贱卖,大量国有资产流入一些不法资本家的腰包,肆无忌惮地侵吞广大人民群众辛辛苦苦挣来的辛苦钱,损害我国的经济基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腐败现象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一些领导干部大搞一言堂,干涉法院的工作,由于法院和检察院的资金来源于各级地方政府,所以就使大部分的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不能完全脱离于地方政府,容易受地方政府的支配。一些腐败分子严重践踏法律的权威,去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不遵循法律的程序办事,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解释法律成文,无视法律的严肃性,使一些法律条文有名无实。

(四)、腐败现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如今我国的腐败现象又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党政干部利用自己的职位便利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取私利,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钱换权,狼狈为奸,贪得无厌,什么黑心钱都敢捞。腐败的重灾区是房地产行业,行贿、受贿、索贿者都知道房地产行业是块肥肉。许多贪官和不法承包商、建筑商都是分食这块肥肉而成为亿万元的暴发户的,同时他们相互勾结,搞野蛮拆迁,残酷剥削农民工,并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搞豆腐渣工程,而广大老百姓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需要,这也是最近群体冲突事件比较频繁的一个原因,严重影响社会的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腐败现象影响社会风气。好的社会风气形成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和维护,为什么如今的人那么怀念毛主席时代的那种社会风气?那时的人们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建设新中国,社会正气和谐、党政干部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但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常常由于自己的清廉而苦恼,因为自己的正气不能融入到官场生活中。常听到老百姓说“现在办事没人什么都干不了”,整个社会都对官员的腐败疾恶如仇,有“人人得而诛之”的心态,但腐败却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人们办事还是会尽量拖关系,还是希望进入到体制内分到一杯羹。所以现在一些人在满足了自己的物质财富后,甚至不惜代价而和成本进入官场社会。这些都照成恶劣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的长远发展。二、腐败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意识形态的衰落使得一些党政干部官员失去了政治认同感和忠诚感。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软力量”,起着论证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功能,随着传统意识形态的衰落,党不再能引导广大党员的行为,控制他们的能力降低,由于没有意识形态的指导,广大官员失去了行动的准则和方向,意识形态的衰落导致了各种非官方的腐朽的思想形成。现在人民普遍对“社会主义”进行怀疑,怀疑共产主义的理想的实现,从而对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信任,有着混日子的思想,而在毛主席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相信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就在眼前,每个人都在为这个远大理想而奋斗。

(二)、监督作用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中央权力下放给地方的时候,没有社会的外在制约,反腐败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自上而下的动力,缺乏社会的监督制约,应该在权力下放到地方的时候,也必须把权力下放到社会,形成社会对地方权力的监督。另一方面中央的反腐败主要依靠党员自己的思想教育,期望党员干部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检查自己,主要靠党员自己的道德品质来约束自己,但由于当今社会的诱惑太多了,党员干部一不小心就会走向腐败的征程。

(三)、我国封建残余思想滋生腐败关系。由于我国社会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封建的小生产的残余思想对人们的思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男人三妻四妾的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金钱,公开挑战法律的底线,养“情人”、包“二奶”,给社会风气造成恶劣的影响。二是封建宗法观念下,许多人做官,不仅是为了发财,而且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赫门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重血缘关系产生了复杂的人情网络,除了亲缘关系外,还有人情关系,他们结成以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为目的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导致他们把小集团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于是,出现了干部队伍中任人唯亲、宗派主义的问题。

(四)、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资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思想、价值观也侵蚀着人们的思想。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大肆泛滥,个人享乐主义盛行,部分政府官员在金钱的诱惑下,丧失了政治立场,忘记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滑向腐败的深渊。[3]转型期一部分公职人员面对物质利益、金钱诱惑,理想信念动摇,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自己的职位便利为自己谋福利。

(五)、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关于权力集中这个问题,邓小平有过经典论述:“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328—329)

三、反腐的对策

(一)、注重加强党内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与政治素质,正确地认识、深入地领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思想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止腐化堕落的坚固防线。发挥思想教育的预防、警醒、救治的作用。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一旦形成,就会具有较强的免疫力,有利于抵抗腐朽的思想文化

[4]的侵蚀和糖衣炮弹的袭击。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中习惯采取的“灌输”方法,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受众心理的变化,其实效性越来越差。这就要求宣传的方法、手段实现创新。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员,提高党员的参与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各级监督体系。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群众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有了这几个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秒会少一些片面性。”[5]只有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充分利用党内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和无民主党派监督以及舆论监督,才能对预防和惩治腐败产生强大的威慑作用。特别是舆论监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前的一些重大贪污腐败案件大部分都是舆论对其检举,舆论对官员腐败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要注重严查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打铁需要本事硬”,“上梁不正下梁歪”,在纠正不正之风,肃贪倡廉、反腐败斗争中,关键在于党的自身建设,而领导班子的建设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高级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之大,方便为其谋私利,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影响国家的形象和干部的形象;二是国家的经济损失惨重;大量的腐化分子带着贪污的钱隐居在国外,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三是社会分配不公;四是社会影响恶劣等危害。高级领导干部腐败后果严重,影响深远。因此要严查高级干部的贪污腐败问题,但同时也不能放松低级干部和基层干部的腐败。

(四)、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使之不敢腐败。党中央强调“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务必从严”[6]。党中央明确提出, 不论职务多高,不论贡献多大,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 决不手软。强调必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要深挖腐败分子, 震慑腐败分子, 使腐败分子政治上身败名裂, 经济上倾家荡产, 思想上后悔莫及”。多种处理手段并用,有力地打击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1951年底,中共中央发出了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三反”运动中, 毛泽东“挥泪斩马谡”,对身处高位且怀有大功的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执行死刑, 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开展“三反”, 清除了一批贪污分子,普遍进行了廉政教育, 对于防止党员干部的腐化发挥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五)、总结自身有益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反腐经验。腐败在今天是全球性问题,各国都在不断研究、思考、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胡锦涛总书记这样指出,“要及时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努力作出理论概括和提炼,同时要注意研究国外在反腐倡廉方面的有益做法,并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借鉴。”[7]新加坡实行的高薪养廉的措施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他们的高薪养廉政策有一定的背景,他们的领导干部就是从社会各个方面所选取的精英,由于在各个方面的成功,所以要想让这些精英为社会大众服务,必须实行高薪的方针政策。而高薪养廉的分针政策运用到我国的环境中,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由于各个地方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各个阶层贫富差距的原因,这就造成我国在借鉴高薪养廉政策时要照顾这些原因。建国初期的十多年中, 我党怀着朴素而深刻的“赶考”信念, 通过惩腐倡廉、监督保廉、整党促廉、自律思廉的各项举措,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使我国的政风较为清廉、社会风气良好, 群众十分满意。[8]在当前时期我们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反腐经验又要终结我党优秀的反腐经验。

(六)、重视媒体媒介的监督。媒体作为舆论工具和信息媒介,在当前社会的监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监督,是当代社会媒体的一大功能。权力得不到媒体舆论的有效监督,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西方国家,由于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独立性,对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很大力度的监督,因而被称为“第四种权力”。许多腐败案件都是首先被媒体曝光,才得到追究。新闻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这种监督以公开曝光为主要形式,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有很强的震慑力和广泛的警示作用。有些人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登报,对想干坏事的人会起到抑制作用,对广大干部也能起到引以为戒的教育警示作用。通过新闻媒体,运用群众舆论的力量,揭露腐败行为,规范社会秩序,防止和克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各种丑恶现象,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篇6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明确“支农”方向,突出“支农”重点,把握“支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提高经营效益

和谐发展是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而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信用社要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和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的关系。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由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客观基础决定的,但同时农村信用社作为现代金融企业也必须牢固树立“风险可控,效益优先”的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理念。这就要纠正过去片面强调“支农”服务而忽视自身效益的倾向,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即坚持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化、商业化定位。

集约经营是重点。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业务经营之中,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坚持以规模为基础,以质量为保障,以效益为中心,统筹兼顾,规模增长以效益的同步甚至更快增长为准则,把 效益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促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把规模建立在业务结构优化增长上。在负债业务上,要不断增加存款总量,提高低成本存款比重;在资产业务上,逐步实现资产多元化,加大低风险权重贷款比重;在财务收益上,着力提高资产和资本的回报率,逐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二)把质量落实在不良资产“双降”上。以风险责任管理为突破口,把优化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在优化增量上,突出信贷向优良产品、优质客户、优势产业和优惠利率转变;建立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规程,突出信贷风险的流程管理,落实信贷风险管理责任,把新增贷款不良率控制在3%以内。在盘活存量上,要因户制宜,分类清收,加大岗位清收和责任清收力度,进一步强化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同时,多策并举,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拓展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债权转股权、招标清收等办法;进一步加大呆账贷款核销力度,把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银行业监管目标10%以下。

(三)把效益实现在持续增强盈利能力上。正确处理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关系,决不能为近期效益而损害农村信用社长远效益。持续增强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强化成本效益观念,把短期效益寓于长期效益之中。从而,推进业务规模扩大、资产质量优化、经营效益提高的协调稳健发展。

二、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风险管理机制,控制风 险

(一)增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积极探索、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健全风险管理流程及持续改进机制,实施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保持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内在有机统一。

(二)加强合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覆盖所有风险点、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相互制约、制衡的内控制度,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强调岗位联保,责任连带,严防出现人情代替制度现象,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三)抓好稽核审计工作,建立严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大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全员合规合法经营意识。

(四)深入推进案件专项治理和作风廉政建设,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一要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真正把查防案件的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经办人员,努力降低案件发生。二要重点对行为异常员工加强监督,要加强对员工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监督。三要加强重要业务环节和风险点的管理,对案件易发的领域加强监督,严肃纠正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行为,同时对监督不力、管理失职的相关责任人员严肃追究责任。定期开展信贷、财务等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纠正违规经营行为。

三、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体制改革,提升竞争能力

深化改革是根本。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农村信用社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加快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从根本上防控风险、激发活力、提升竞争力,实现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加快向股份制、商业化、社区性现代农村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努力增加投资股特别是法人投资股占比,着力解决股东分散、股金不稳定、内部人控制以及股东对经营漠不关心的问题,强化来自产权的内生性约束力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形式灵活、结构规范、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加快机构网点、用人用工、薪酬分配机制转换。在机构网点上,要打破单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网点的传统做法,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网点优化调整机制。在用人用工上,以建立对干部员工的全面绩效考核制度为突破口,通过责任落实、优胜劣汰,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用人用工动态管理机制。在薪酬分配上,按照责权利相匹配的原则,建立起工效挂钩、正向激励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工资分配制度。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银行业的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

四、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 展观念。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资产规模固然重要,而人才则是比资产规模更重要的资源。目前,农村信用社已经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员工队伍,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公平竞争、注重绩效,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和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二)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不拘一格发现和选聘提拔对业务发展能起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并委以重任,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施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体系,通过对从业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知识培训,强制充电,以实现员工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开展弘扬敬业精神,争创一流佳绩的系列活动,用正面的引导,规范员工思想和行动,使员工与时俱进,珍惜职业生涯;

(二)开展作风整顿,通过扁平化改革,实现全行为客户的目标;

(三)培育、挖掘和大力宣扬各类先进典型,创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四)打造先进的金融企业文化,转变员工观念,提升队伍的品位和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执行力的提高,则更需要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共同努力。在深入学习中央各项经济 政策、金融政策的过程中,员工对自己的价值观、生存观有了新的认识,员工把个人职业生涯与所在银行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起来的自觉性强了,员工的执行力、队伍的战斗力也就可以很快得到提高。队伍的执行力有了很快的提升,也一定能够促使员工更有精气神儿,队伍搏击市场、有效经营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就会更强大。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篇7

一、紧跟时代步伐, 坚持三个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 它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那么以理服人就是它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 情与理相互促动, 才能真正导之以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怀抱一颗爱心, 从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 贯穿三个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 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首先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期,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 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都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这更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在批评教育的时候要予以理解, 给予指导帮助, 即便是反复犯错, 也绝不能轻言放弃。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 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 求大同存小异, 着重提高学生的辨析判别能力, 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方向, 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性。

2. 坚持正面教育、深入浅出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 一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始终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行为提出具体明确合理的要求, 告诉学生哪些该做, 哪些不该做, 该如何做, 使学生逐渐加强认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过程中要讲求说理艺术, 态度要和蔼亲切, 语言要简洁朴实, 贴近大众, 深入浅出, 切忌摆大道理, 说空话, 强行要求学生接受, 那样势必事倍功半。

3. 坚持疏导, 反对堵截的原则。

首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重视了解和排除学生的思想困惑。增强师生的心理沟通。把思想政治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区别开来加以疏导, 提高学生的受挫及适应能力。其次, 消除隔阂, 疏通言路, 集思广益。通过沟通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 让学生畅所欲言, 去伪存真,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想转化, 实现在引导中疏通, 在疏通中引导。堵与截不但于事无补, 反而会激化矛盾, 是万不可行的。

二、顺应时代发展, 做好“三个转变”

1. 转变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 他们本身年轻, 富有朝气, 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是新事物的活先锋。因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条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 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弘扬主旋律, 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 要用具有时代感的文化思想去感染打动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武装人。

2. 转变形式。

改进“两课”教学, 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往我们采用的是分班级、年级授课或大报告式的群体学习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全面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不足之处是教师单方面备课, 教学内容单一, 课堂气氛沉闷, 效果不理想。转变形式就是要转变这种理论灌输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变被动为互动, 实现思想交流, 调动学生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转变方法。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尤其是“两课”教学中,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针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焦点、难点问题, 通过讨论、辩论、访谈等方式, 交流观点, 使学生明辨是非, 受到教育。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案例教学、电化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 扩大知识容量, 增强直观性、形象性, 这些现代教学手段新颖、生动,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从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前提入手, 将灌输式教育转变为辨析式教育, 不断在内容、形式、方法上探索创新,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具体多样的形式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三、把握时代脉搏, 实现三个结合

1. 理论挖掘与认知水平相结合。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普及, 大众传媒的日益强化, 东西方各种文化精神的相互渗透, 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再者由于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 大学生中存在着整体和个体思想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重视整体学生的认知水平, 又要重视个体认知的差异。应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觉悟层次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 精心设计, 确定教学计划和目标, 根据个体差异性区别对待, 分类型分层次组织教学, 因材施教, 达到在广泛性基础上向先进性迈进,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理论来源于实践, 又指导着新的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的功能。毛泽东曾说,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必须亲口尝一尝, 诗人“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理论学习必须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鼓励他们走出课堂, 深入实际, 认识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开展社会调查, 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动态, 了解改革与发展的真实情况, 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了解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 及时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现存的国际、国内的一些政治经济现象, 使抽象的马列原理、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 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3. 课堂教育与外部环境相结合。

一切环境都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是指社会时代背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 对高校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和封闭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冲击, 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高校学生也是考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但反过来我们还应看到知识信息的迅速传播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开放式学习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 贴近学生, 增进实效。小环境即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是通过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的校风、学风,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务实、团结互助的品格, 激发他们爱家、爱校、爱国的热情。二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 通过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陶冶高尚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另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为人师表, 而且必须注重言传身教。要以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风范去感染学生, 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去教育学生, 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爱心去打动学生。总之, 就是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 飞速发展的时代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 把握时代脉搏, 紧跟时代步伐, 捕捉契机, 强抓机遇,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 也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 坚持“三个原则”, 做到“三个转变”, 实现“三个结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关键

参考文献

[1]奇锦玉.论“以人为本”理念引领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 2009, (6) .

[2]肖国芳, 车志英, 陈猛.用科学发展观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3]谢晓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2) .

[4]撒承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2) .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篇8

工资是劳动关系双方物质利益的焦点,是劳动关系最实质的核心问题。加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总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两个普遍”的推行上,通过出台各种法规和政策,保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在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成为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但从目前推行的具体情况看,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中,工资集体协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状

近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区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自治区集体合同条例》等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集体合同、职代会等制度的覆盖面持续提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全区稳步推进,职工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我区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努力:一是推动了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2009年,自治区七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年,自治区人大将《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列入了立法计划;2011年2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的通知》。9月,自治区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这些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重要政策法律依据。二是加强检查指导。2008年,自治区人大组织对《自治区集体合同条例》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2009年6月,自治区总工会在新源县召开了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观摩交流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和讨论,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三是加大培训力度。2010-2013年,自治区总工会在工会干部学校举办多期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全区基层工会干部有近千人次参加了培训。四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制度,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区已建工会的国有企业集体合同建制率88%,非公有制企业建制率达68%,已建工会的国有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75%,非公有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54%。

二、当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全区的情况看,我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虽然已经迈开了步伐,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项工作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滞后。市场经济应是法制经济,我国用于调解劳动关系的法律主要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其主要侧重于个体劳动权,涉及集体劳动权较少,规定的也比较原则,且对集体合同的规定是“可以”签订集体合同,这一可选择性的法律条款,大大削弱了作为法律的强制力。正是法律依据的先天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根本性原因。目前我国还未正式出台有关工资协商的法律法规。国家层面的《集体合同法》还没有列入立法规划,《工资条例》也迟迟没有出台。

(二)主体不到位。从职工团体方面来看: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在有工会的企业中,工会是代表职工与企业订立工资集体协商的唯一合法组织,而我国目前的工会制度及工会发展状况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工资集体谈判的需要。表现之一,工会职能的发挥尚不到位,许多企业工会和地方工会实际上成了企业或政府的准行政科室或行政机构,成为企业后勤的一个职能部门;表现之二,工会相当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方式上仍然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会工作模式的影响,在主观上无与企业行政平等的观念,在客观上也缺乏实际参与集体谈判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在职工中的威信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主体双方不平等。从法律层面看,职工代表与经营者协商应是平等的两个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会的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差距很大,工会组织的活动、政治、经济利益的落实,甚至工会干部个人的前途都紧紧掌握在企业经营者手中,他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整体利益的需要,更直白地说,必须服从于企业经营者的需要,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与经营方对等的局面远未形成。虽然目前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也注意到了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制定了一些保护措施,但在机制或体制上不做根本改革的情况下,这种约束是无法落实到位的。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效性,成为抑制工资集体协商向深层次延伸的主要症结。

(四)工资集体协商信息不对称。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协商要约的发出到协商条件的酝酿以及协商过程的进行是一项艰苦细致的过程,它要求双方对涉及协商内容诸如当地、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以及深入细致的调查。但是,工会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根本无法保证做到这一点。一是工会干部绝大多数是兼职,在当前繁重的劳动条件下,根本没有时间去开展调查研究,企业经营者也不可能给工会提供开展调查研究的时间和条件;二是工会缺乏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状况的了解,如财务状况、营销状况等,信息不对称致使在协商过程中,企业经营者拿企业经营状况说事,工会处于弱势,十分被动。

(五)认识不到位。不少企业行政认为,企业工资管理是企业单方面行为,他们片面地将“企业自主决定”理解为企业单方面决定工资,认为工资应由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层讨论决定,并授权企业管理部门操作执行即行,没必要与职工协商。同样,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自觉意识也比较薄弱,企业单方面确定工资分配的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

三、对加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以工资待遇为主因的劳资矛盾凸显的现状,以及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着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立法工作。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必须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虽然我区已出台了地方性的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给予工资集体协商在工资决定机制中应有的法律地位,但刚性不足。如对于企业拒绝工会集体协商要约的行为,法律法规并未明确企业行为的法律性质和法律责任。虽然赋予了企业接受工会集体协商要约的义务,“无正当理由不能拒绝”,但规定也仅限于“义务”的内容,对于用人单位违反义务的后果,立法尚无明确的处罚性规定。只是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取消其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本评先评优资格和荣誉称号,”结果导致用人单位“违法而不承担责任”,工会也难以以此来制约用人单位。

(二)政府要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加大政府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中的作用。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虽然政府从“直接干预”变为“宏观调控”,但我国还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国家,这意味着政府在劳资关系市场化,劳动者内部矛盾显性化的过程中,政府在管理、规范和调控职工工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比如像人工成本、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物价水平等有关信息应免费提供给公众参考,同时完善政府与工会的信息传递渠道,建立政府部门政策制定的意见征询制,当制定与劳动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时,相关部门应征求同级工会意见。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之中;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纳入政府工作的目标考核内容;将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与创建“活力和谐企业”、评选劳模等工作有机结合,作为入选的一票否决条件,主导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业与工会就工资问题真正坐下来平等协商。劳动部门作为具体的组织实施部门,要督促企业建立好落实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要牵头做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签订工作,二要加大对工资和薪酬制度的执法监督和管理力度,用法律手段进行监督,提高履约率。同时要借助人大、政协执法监督检查活动,督促工资制度落实到位。

(三)要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企业规模小,工会力量较弱,不能单独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应因地制宜、因企制宜,进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相对于单个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而言,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调整劳动关系上具有层次更高、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优点。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行业性、区域性的工资集体协议,是覆盖更多的企业和员工,增强主体双方协商力量,提高主体双方协商水平,依法维护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

(四)要加强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让企业主和员工知道工资集体协商是本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的措施,员工可根据业绩提升、物价增幅等因素要求提升工资,企业也可以根据经济不景气、业绩下滑等因素要求降低工资。这样才能转变观念,变“要我协商”为“我要协商”,提高他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使工会干部及职工代表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提高协商能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支持和理解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作者系自治区工运学校教师)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篇9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91期

对做好灾后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给我省灾区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也使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遭受负面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近日,我们到省招商局、省商务厅、福建商会、浙江商会、广东驻川办事处等部门进行了调研,其有关情况和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当前情况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推进对外开放合作的力度,特别是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后,全省上下迅速掀起了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热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5月,全省引进国内资金81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0%以上,同比增长42.7%;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8家,审批外商增减投资项目111个,实现合同净增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3.7倍。“5·12”地震后,各市州积极行动,进一步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一些地方出台了更加优惠的政策,一些地方细化了引资方案,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势头不减。截至6月中旬,灾害较轻的14个市州共外出招商94次,新签约71个,引进资金353亿元,新开工项目42个。重灾区更是不等不靠,抢抓机遇,如什邡市就引进了浙江利森公司增资的12亿元,扩建水泥生产线,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受此次地震影响,我省招商引资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撤资现象,但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一是由于部分省外企业对四川灾情不够了解,误认为四川都是重灾区,对在我省投资信心不足。二是地震前准备落户重灾区的一些项目,有了改变投资意向的迹象,可能投资到省外其它地区。三是有部分企业厂房受损,担心发生余震给员工生命安全带来隐患,放慢了投资速度,减小了投资规模,使原已开工的企业迟迟不能正常复工。四是部分原计划开工的建设项目,由于顾虑余震会影响建设质量,仍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

二、主要问题

1.宣传的“度”把握得不够好。灾后一段时间客观报道我省重灾区的真实受损情况,让海内外了解此次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的巨大灾害,非常必要。但随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就应该大量增加恢复重建、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报道。可一个多月过去了,至今还有不少媒体报道的内容,仍给人一种四川损失惨重、余震不断的强烈印象,误导了国内外投资者,使他们对投资四川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2.对外来受灾企业缺乏应有的关爱。据外省商会反映,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一些重灾区的基层政府对本地企业和居民关心救助较多,对外来企业受灾关心救助较少。他们介绍,地震后外省商会积极组织来川企业为灾区捐款捐物,而这些企业在重灾区遭受厂房损毁和人员伤亡的情况,当地政府很少过问,甚至在灾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企业的员工都未能得到当地政府提供的食品、饮用水和帐篷等救助,让人深感失望。

3.亟待改善投资软环境。地震后,一些重灾区的党委、政府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抢险救灾和灾后安置、重建上,对软环境的整治客观上有所放松。目前,“三乱”现象又有苗

头出现,特别是一些职能部门,以向灾区捐款捐物的名义,向企业重复摊派,加重了地震中本已受到较大损失的企业的负担。

4.引资方式实效较差。目前,我省一些地方仍热衷于依靠行政力量大规模地组织各类招商活动,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表面上签订了很多“意向性”合同,而实际上落实的投资项目和到位的资金却很少。同时,没有很好地发挥外省驻川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在招商引资中的特殊作用,这也影响了招商引资的实效。

三、几点建议

1.及时调整宣传角度。借助国内外都在关注四川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5o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正常稳定的社会秩序、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灾后重建中的巨大商机,以及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举措,向国内外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安全四川、机遇四川、希望四川、和谐四川、美好四川”的良好形象,积极主动地吸引更多海内外投资者来川投资和发展。

2.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之后,全省上下一定要尽快恢复工作和生活常态,为外来投资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投资环境,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外来企业受损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加大服务力度,同等给予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加快恢复生产,努力营造一个安商、亲商、帮商的投资环境。

3.完善招商引资方式。灾后招商引资工作更应该注重实效。外省商会和驻川办事处反映,商会是连接外商和本地的桥梁和纽带,“以商带商、以商招商”是招商引资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特别重视和发挥各省商会、办事处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鼓励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省级有关部门应定期召开各省商会、行业协会、驻川办事处参加的项目推介会,及时推出建设项目,交流招商经验,征求进一步搞好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建议,以推动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4.尽快出台灾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加快恢复和推动我省招商引资工作,我省除应积极向国家争取灾后重建和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外,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特殊政策。广东省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对口支援巫山县的一些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取中央支持一点、省上支持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的办法成立股份制公司,不严格按股份多少分红,而是让利给企业,这样既把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又规避了政府投资风险,实现了多赢局面。

5.进一步加大灾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领导。继3月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后,各市州相继成立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今年省委6号文件和奇葆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议省上应尽快成立“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力度,充分整合全省招商优势资源,加快推进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本室经济处:任晓波 唐培蓝

上一篇:主持人大赛主持稿范例下一篇:汽车站经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