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2024-07-31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精选14篇)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1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2、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一些动物。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活动难点:

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1、动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2、动物的防身术:

出示猫的图片。

“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猫一样的?”

出示牛的图片。

“牛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牛一样?”

出示蜜蜂图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2

一、岩画的“拙”中见“智”

岩画是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它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的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以岩石为绘画材料,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同时,岩画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1.岩画的“拙”

由于古代作画条件非常简陋,先民们在创作时就放弃物象的细节,而去表现物象的整体特征。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用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也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部位,让人可以辨认出是哪种动物就可以了。在造型上采用平面造型的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没有近大远小的关系。因此岩画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在构思上,特别是中国岩画的构思,非常天真纯朴,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

2.岩画的“智”

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岩画在塑造形象时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略去细节,突出主要特征。但恰恰在这些粗制的图形中,描绘出了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反映了远古以来人类的经历和成长,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真实记载和连续性的历史篇章。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审美感知和艺术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因此,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岩画的“拙”与幼儿作品的“拙”

1.“似与不似”的模糊美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艺术的潜能,喜欢自由涂鸦。但受其自身肌肉动作发展影响以及自身生活经验的限制,他的作品会表现出粗糙、不整齐、不平滑、不到位的稚拙感。四五岁的孩子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小手肌肉的不断发展和形象的积累,他们开始从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会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并会出现弱化细节、突出主体的现象。同时,这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不能正确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在画面上时常出现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没有遮挡,会把看到的东西统统排列在画面上,也会把被遮掉的东西画出来。常给人一种“不似”的感觉,而大部分岩画也具有“似与不似”的模糊美。正是这种“模糊美”让孩子的作品和岩画都具有了个性和生动性,使人回味无穷又捉摸不透。幼儿作品与岩画都有着我们成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特殊意趣。正如毕加索所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

2.“万物有灵”的审美感受

孩子的审美特点是“万物有灵”。他们会把自己的主观想象附加于客观物体上,给没有生命的、没有意识的东西赋予生命和情感。如餐后阅读时,小中班的孩子喜欢抱着毛绒玩具一起看,边看还会边讲故事给毛绒玩具听;看到有同伴在摘树叶,会说“树叶会痛的!不能摘”……表现出了“万物有灵”和“万物有情”的特点。同时,孩子创作时还表现出一种“无中生有”的特点,有时在画面上只看到一个圆或线条等,但他会告诉你一个关于这张画背后生动、有情节的故事。而“万物有灵观”则是原始人观察世界总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岩画中的很多形象,都会有一个人的外部面孔的轮廓,而面孔内部的变化则是动物或自然物,大多带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色彩,且岩画中的许多图像都蕴含着一个生动的完整故事。这一点与幼儿的审美特点不谋而合。

三、心智相融的师幼互动

心智相融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并与孩子在心理与想法上协调一致,接纳、肯定孩子的想法与创意,尊重孩子的自主表达,使孩子真正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1.体验新颖的创作方式

在孩子们看来,那满是褶皱、黄黄的废旧牛皮纸是垃圾,但它今天恰巧符合我今天的活动需要。我让孩子通过揉搓使牛皮纸产生更多的皱褶,有岩石凹凸不平的质感,再刷上土黄、咖啡、熟褐等水粉颜料,制造出岩石天然的色泽,然后用黑或白、红等颜色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团、揉、刷、画,孩子手中的纸、笔等都变成了玩具,就像玩游戏一样。这种新颖的创作方式,让孩子觉得新奇又好玩,于是一幅幅属于孩子们的岩画诞生了。

2.初步感受独特的艺术语言

岩画在造型上略去细节,突出主要特征,有夸张取舍。色彩上中国岩画主要以红色为主,追求的是单纯的对比美,而欧洲的岩画有红、绿、黑、白、黄等多种颜色,追求再现真实的美。欣赏时,我重点选取中国岩画中的动物系列,在欣赏《大西峰沟野牛》岩画时,我以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猜猜它是哪种动物”“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孩子从粗到细仔细观察。于是,孩子们从有力的牛角和强壮的身躯判断出这是一头牛。然后,我再请他们观察这头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发现画虽简洁,但突出了它的典型特征,让我们能一下就发现。随后,我们还欣赏了其他的动物岩画,初步感受了岩画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效果,并引导孩子们猜猜岩画背后的故事。

3.“我的岩画也会说话”

每一幅岩画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有的讲的是狩猎,有的讲的是战争……孩子们的画后面也藏着他们自己的故事,于是在孩子画完之后,有了“我”和小猫、小兔、老虎等很多有趣、生动的故事。此时,孩子既是介绍者,又是欣赏者,分享着自己的精彩,也感受着同伴的精彩。在离园或有老师来园参观时,孩子们会自豪地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画画故事。至此,岩画已不仅是一件件作品,而被赋予了生命,能与别人对话、互动。

大班科学教案 动物过冬 篇3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讲述几种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懂得关心爱护小动物。

2、掌握动物常见的过冬的方式。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动物过冬”的课件、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2、请家长协助幼儿搜集有关小动物过冬的资料。

3、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幼:“冬天。”师:“天气怎么样呢?”幼:“很冷。”师:“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冬天呢?”

教师提示:(幼儿)有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喝热水、加强体育锻炼等。

2、今天啊,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燕子,青蛙,小蜜蜂,鲤鱼),同时出示声音、图卡。

3、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吧?

二、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说说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

提问: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能激发幼儿说出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如,小燕子飞到南方去了、青蛙冬天睡大觉、小蜜蜂储备粮食鲤鱼水里冬眠。)这一环节中,讲述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且生动形象地让幼儿感知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提出问题讨论:

1、故事中小燕子是飞到南方去过冬,那还有哪些小动物是和小燕子一样呢?

2、小青蛙在冬天靠冬眠来过冬,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靠冬眠来过冬的呢?如,蛇、青蛙、乌龟等。

3、还有哪些动物和蜜蜂一样储存粮食来过冬呢?如,松鼠、蚂蚁等。

延伸:哪些动物在冬天需要要加上后皮毛或羽毛来过冬呢?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思考,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是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已扩展,在交流中总结出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三、引导幼儿将自己手中的动物送到相应的过冬方式的筐里,鼓励幼儿互相检查,小动物被送到的过冬方式是否正确。

教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些小动物,你觉得他们是怎么过冬的就将他送回相应的地方去过冬? 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动手送小动物回家,不仅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而且有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探索研究动物的兴趣。

四、播放视频,巩固知识。

大班科学《动物怎样过冬》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常见动物过冬主要有四种形式:储存食物、冬眠、迁徙、换毛。2.根据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给常见的几种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3.对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兴趣。活动准备:

1.《动物怎样过冬》调查表、统计表、《动物过冬》视频、音乐《动物怎样过冬》

2.动物图片(蚂蚁、蜜蜂、老鼠、松鼠、燕子、丹顶鹤、天鹅、青蛙、蛇、熊、乌龟、狐狸、兔子、猫、羊、狗)、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人们是如何过冬的。(伴随着北风的声音,进入教室)

师:刚才小朋友听到了什么?这个风在什么季节经常听到?寒冷的冬天来到了,我们都穿上什么衣服了?那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二、讨论动物的过冬方式

1.幼儿讨论、交流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在黑板上用图片或者文字的形式进行统计。

2.通过看视频,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四种过冬方式。

播放《动物怎样过冬》视频前先提问:刚才你在影片中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引导幼儿总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提出问题讨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继续在统计表上进行记录。

(1|)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小蚂蚁是怎么过冬的?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小蚂蚁一样也是储存粮食过冬的?(松鼠、蜜蜂)

(2)小燕子是怎么过冬的?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过冬?还有哪些小动物和燕子一样也是南飞过冬的?(大雁、天鹅、丹顶鹤等)(3)青蛙是怎么过冬的?整个冬天青蛙在干什么?学习新词:冬眠。请幼儿想想还有哪些小动物是冬眠过冬的?(蛇、青蛙、狗熊、蜗牛、蚯蚓、乌龟等)。(4)狮子、小羊是怎么过冬的?(注意强调换皮毛过冬)。除了狮子,还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需要要加上厚厚的皮毛或羽毛来过冬呢?(强调皮毛和羽毛都属于换毛过冬)(狮子、狐狸、鸭子、鹿、麻雀、乌鸦等)

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有迁徙过冬、冬眠过冬、换毛过冬、储存食物过冬

三、游戏:快快找个温暖的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背景音乐:动物怎样过冬)

幻灯出示统计表,介绍玩法,幼儿按照动物过冬的方式为小动物找一个温暖的家。

小组内,幼儿间互相检查。

四、总结、延伸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

设计意图: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和动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动物。因此我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保护动物意识。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才取不同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采用不同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了解动物的睡眠姿势。

活动难点:了解动物的睡眠姿势与环境的关系,知道不同的动物睡眠姿势不同。

活动准备:物质条件准备(教学图片课件)

幼儿的经验准备(在平时让幼儿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影片或书籍)

活动过程:一、观看课件,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看课件让幼儿了解人需要睡觉,引发幼儿思考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下面的课件。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小朋友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躺着睡觉)那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二、观看课件,引入主题。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动物的睡觉姿势,引发幼儿的回答欲望以及表演的兴趣。幼儿在看完课件表演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1、马是怎样睡觉的呢?(站着睡觉)。教师组织幼儿个别回答。哪位小朋友来模仿马的睡觉姿势(幼儿个别模仿,集体模仿)

2、看这是谁来了?(刺猬)它是怎样睡觉的?(全身缩成一团睡觉)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保护自己)

3、以下所有动物都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睡觉姿势、并让幼儿模仿。

猫头鹰: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睡觉

丹顶鹤:用一只脚站着睡觉

蝙蝠

:倒挂在树上睡觉

三、为什么小动物的睡觉方式个不相同。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探究动物奥密的兴趣。幼儿在回答的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大部分幼儿能够说出动物睡觉的方式为什么不同。个别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提示下回答)

四、介绍一些正确的睡觉姿势(ppt)

如何正确的睡觉,以及良好睡眠方式的重要性。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三脚架 篇6

“三脚架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但是孩子们关注得比较少。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琦琦在晨间玩桌面游戏时, 无意中把三根原木积木靠在一起竟然没有倒下,孩子们都很惊奇,纷纷跟着模仿,并开始探究这是为什么。 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试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 ,发现 “ 三脚架 ” 具有稳定性。

2.能主动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搓成团的橡皮泥、小棒、硬纸片、海绵、皮筋每人一份,记录表两张,PPT,PVC水管,自制照相机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认识吗? (小棒、纸片、海绵、皮筋)今天,老师想请你们用这些材料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看看哪些材料能使这块橡皮泥团稳稳地、高高地站在桌面上,不用手扶也不会倒下来。 你们想接受挑战吗?

二、 幼儿第一次操作———看看什么材料能让橡皮 泥团高高站起来

1.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把每样材料都试一试。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记录表一上记录 。

3.师幼看记录表一总结 : 只有小棒才可以使橡皮 泥团高高站起来。

4.让幼儿用小棒再试 一试 , 让橡皮泥团都能站得 高高的。

5.引导幼儿数一数是用几根小棒让橡皮泥团站起 来的。

三、 幼儿第二次操作———最少要用几根小棒能使 橡皮泥团高高站起来

1.提出新的任务 。 师 :刚刚大家的表现都很棒 ,那有没有信心来接受新的挑战? 小耳朵听好了,最少要用几根小棒能使橡皮泥团稳稳地、高高地站起来呢? 这次是要比一比谁用的小棒数量最少, 而且还要使橡皮泥站起来哦!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记录表二上记录 。

师:还记得刚刚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吗? 谁来说说你最少用了几根小棒让橡皮泥团稳稳地站起来的。

4.引导幼儿发现最少用三根小棒。 师:你最少用了几根小棒? 你是怎么摆放的? 有没有比三根小棒再少的? 你们试过两根小棒吗? 能不能成功啊? 看来,最少要用几根小棒?

5.教师边说边操作 。 师 :老师也想来试一试 ,三 根 小棒上端靠紧,下端分开,放上橡皮泥团,成功了吗?

6.幼儿再次操作 ,用三根小棒撑起橡皮泥团 ,看谁 的橡皮泥团站得又快又稳。

四、引出三脚架,了解三脚架的作用

1.观察三根小棒的“脚”。 师:我们来看看小棒站在 桌面的三只“脚”呈什么形状。

2.引出三脚架 。 师 :三只 “脚 ”是呈三角形的 ,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就做出了许许多多有用的架子,并且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三脚架”。

3.看配乐 PPT,了解三脚架的作用。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三脚架。

五、幼儿第三次操作———自制三脚架

1.幼儿分成小组,用PVC水管制作三脚架,提醒幼儿先小组讨论:做三脚架需要几根管子,管子是不是要一样长。

动物怎样过冬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动物怎样过冬

教学目的:1、让幼儿进行初步的自然科学教育,使幼儿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如:冬眠过冬、南飞过冬、贮食过冬、换毛过冬、鱼类过冬等。

2、帮助幼儿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发散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地正确地表达。

4、丰富词汇:冬眠、侯鸟、贮食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学难点:使幼儿在了解动物过冬方式的`基础上,判断出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背景图、场景设计、每人一个胸饰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让我们开着快乐小车到森林里去和小动物们交朋友吧!(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开车的动作进入教室坐好。

2、瞧!有这么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呢?(打开课件)

引导幼儿说出屏幕上的动物名称。有小燕子、青蛙、小兔、蚂蚁、小鱼……

3、(课件显示季节变化)冬爷爷来了,天气变冷了,小朋友会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那我们的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二、讲解冬眠过冬:

1、引导幼儿说说小青蛙是怎样过冬?

2、教师介绍“冬眠”: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3、扩展知识: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引导幼儿说出熊、蛇、刺猬、乌龟、蜗牛等动物。

4、幼儿创编冬眠动作。

三、南飞过冬:

1、小燕子,你想飞到哪里去?你是怎样过冬的?

2、介绍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还有谁也是南飞过冬呢?(天鹅、大雁、黄莺等)

4、让我们也一起飞吧!

四、换毛过冬:

1、小兔不能飞、又不冬眠,下雪了,它可怎么办呀?(幼儿回答)

2、介绍换毛过冬:不要紧,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3、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换毛过冬呢?(狐狸、狼、羊等)

4、用动作表示“换毛”。

五、贮食过冬:

1、大家都知道小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动物,它会想什么好办法过冬呢?

2、介绍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大,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3、你能说出还有谁是靠贮食过冬的?

4、请个别幼儿学“蚂蚁搬粮食”。

六、鱼类过冬:

1、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和天上的动物,谁能告诉我,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将怎样过冬呢?

2、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3、做小鱼游到河底的动作,加深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

七、提问: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呢?

小结:小动物们都很聪明,它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和特点选择不同的过冬方式。现在请小朋友告诉我,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利用课件复习冬眠过冬、南飞过冬、贮食过冬、换毛过冬、鱼类过冬)

八、巩固复习:

1、游戏:光光头

玩法:教师出示不同动物,幼儿说出它的过冬方式,说对则长一根头发,说错则拔掉一根头发

2、集体游戏:动物过冬(已创设好树洞、地洞、小河等场景)

玩法:每个幼儿一个动物头饰,幼儿根据头饰的动物角色,选择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表演,并找到相应的场景。

课件准备:1、背景:秋天的森林,有树、地底、有小河或池塘

2、各种小动物:燕子、小兔、青蛙、鱼、蚂蚁、大雁、熊、小羊、田鼠、

3、背景由秋天变为冬天,下了大雪,冰天雪地。小动物选择不同方式过冬:(动画)

青蛙――到泥洞里冬眠、熊――躲进树洞里冬眠

燕子、大雁――飞着准备南飞过冬

小兔、小羊――换毛过冬

蚂蚁、田鼠――贮食过冬

鱼儿――游到水底过冬

4、南飞过冬的动物:大雁、小燕子、天鹅

冬眠过冬的动物:熊、蛇、刺猬、乌龟、蜗牛、青蛙、

换毛过冬的动物:小兔、狐狸、狼、羊、猴子

贮食过冬的动物:蚂蚁、田鼠、松鼠

动物过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8

2.通过看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初步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季节的关系。

活动准备:动物过冬图片。青蛙、蛇、刺猬、熊、蚂蚁、老鼠、蜜蜂、鸡、鸭、鹅、兔、羊、等图若干。房子四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是冬天?

师:天这么冷,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那你用什么方法能让自己变暖和?

师:我们小朋友可以通过运动、穿上棉衣、带上手套、等方法让我们变暖和,可是,许多小动物没有棉衣、围巾、空调、等,那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们吧!

二、基本活动

了解冬眠的动物。

师:呱、呱、呱,谁来了?我们一起来问问青蛙是能怎样过冬的?

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样过冬的?

让幼儿说说青蛙是怎样过冬的,教师解释什么叫冬眠。

师:还有那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是冬眠过冬的,请看大屏幕。

了解飞到南方过冬的动物

师:出示天鹅,这是谁?你要到哪里去?

让幼儿说说天鹅是怎样过冬的?什么时候鸟?看图片

师:还有一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他们不一样?请幼儿猜一猜?

了解换毛动物,请看图片。

三、互动

提问:冬眠动物有哪些?

换毛过冬的动物有哪些?飞到南方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四、教师讲故事动物过冬,在讲故事时提问:故事中出现那些动物。他们又是怎样过冬的?

储存粮食的动物,请看图片。

五,游戏小动物找家。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9

一、切实激发幼儿记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记录兴趣的培养,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科学的记录氛围,进而激发并保持学生记录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科学探索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记录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区域活动、晨间活动以及户外游戏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学生会不可避免地被活动中的某些事物所吸引,但是幼儿的兴趣以及注意力会很容易被转移,当他们发现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事物时,就会将先前的所见全部忘记,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置观察记录表或者是观察记录本, 当学生有所发现时,就可以及时地记录下来。其次,不断丰富幼儿的记录方法。 当前,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个人记录、 小组记录以及具体记录等,它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为学生选择正确、科学的记录方法,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适宜的记录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录

有效的记录是新形势下大班幼儿教师教学的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必须提供适宜的记录表, 为此,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针对不同的活动要采用不同的记录表。 如全封闭式的记录表就不应用于个别化的学习活动中,因为在全封闭的记录表中,学生根本得不到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时教师能够用到的就有全开放记录以及半开放的记录。 比如教师在讲授与“ 磁铁”有关的知识时, 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录一下哪些物体有磁性, 那么学生的活动就会很快结束,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现磁铁的更多有趣的现象。( 2) 针对不同的阶段,要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记录表。 众所周知,教师所选的不同的记录表有不同的用处,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活动的各个层次进行分析,然后选择适合这个阶段的、能够实现学生发展的记录表。 ( 3) 记录的内容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大班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操作摆弄的过程,这种由简到繁的记录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枯燥的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最终提高并巩固学生的记录能力。

三、注重幼儿记录的全过程

在幼儿记录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记录,及时发现幼儿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幼儿记录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首先,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观察、感知并体验身边的事、 物,做到尊重幼儿的同时实现提问的开放性。 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更多地倾向于平等, 这时教师就自然而然成为幼儿记录的支持者、合作者以及欣赏者,而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学主导, 这既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 也是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问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爆米花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等,让幼儿主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前提。 其次,不断鼓励幼儿,让幼儿学会创造性地记录信息。 记录信息的方法有很多, 但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如果仍旧采用传统陈旧的那种记录方式,就会降低学生记录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创新的方式去记录科学探索活动, 这种创造性的记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幼儿观察时不同的内心感受以及想法,是学生独特思维的呈现。

一言以蔽之,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记录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向学生介绍这些有效的记录方法, 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记录学习工作中, 这既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进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大班幼儿会渐渐观察到事物或者事物之间的发展以及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目前大班幼儿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地帮助学生探究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10

【内容分析】:

冬天到了,人们有哪些变化,小朋友们都能观察到,可动物们有哪些变化呢?小朋友们很难从表面看到,这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利用经验、生动形象的图片、故事等形式,直观展示或启发幼儿主动探究、感知世界,从而了解各类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幼儿分析】:

5~6岁的幼儿自主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加强,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不会随便听信家长或老师结论性的话语;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比较而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开展活动中要给幼儿提供释放的机会;好奇心重,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表现欲,表达欲望也比较强烈。

【思路分析】:

1、通过“情境―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对动物过冬的方式产生兴趣;

2、播放PPT,以故事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动物怎样过冬,引出词汇“冬眠”;

3、引导幼儿总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4、“送小动物回家”――引导幼儿将手中动物送到布置好的背景图中(贴在相应的过冬方式里);

5、请幼儿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画好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选出优秀作品贴入作品展示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难点】:幼儿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动感音乐、PPT、动物图片(青蛙、松鼠、兔子、熊、蛇、刺猬、乌龟、蜗牛、大雁、黄莺、小燕子、天鹅、蜜蜂、羊、狼、猴子、狐狸、蚂蚁等)、词卡(冬眠、候鸟、飞往南方、换毛过冬、储备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4分钟)

1、律动热身―――师: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好冷啊(做冷的动作―抱臂,打哆嗦),让我们一起动起来,身体就会暖和了!

(播放动感音乐,热身)整理活动:师用动作引导幼儿坐好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有好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许多可爱的新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师: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播放PPT―神秘的动物世界)―瞧,我们现在来到了神秘的动物世界!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

幼:小兔子、小松鼠、青蛙、熊……师:嘘…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用心记,然后用“我看见了…还有…还有…”来告诉老师,看哪位小朋友记的最多,说的最好,请举起你的手来告诉老师…(随机找两名幼儿回答)(给予表扬)

2、师:冬爷爷来了,天气变冷了,小朋友们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

幼:穿棉衣、开空调、用暖器…师:那我们的动物朋友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呢?

幼:……

(二)主题活动(10分)

1、播放PPT,同时讲述小动物过冬的故事:图(1)青蛙:青蛙欢欢是个帅气、快乐的小王子,整个夏天和秋天他都忙着捕捉苍蝇、蚊子这样的.害虫,这些害虫同时也是小欢欢的美味,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呼呼地刮着,苍蝇、蚊子也被冻死了,欢欢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一定在担心,欢欢会被冻死,饿死……那老师告诉大家,小青蛙非常聪明,它早早地就为自己在地下挖好了洞,整个冬天它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了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出示词卡(跟老师读“冬眠” ……)知识拓展: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PPT引导幼儿说出――熊、蛇、刺猬、乌龟、蜗牛等师:老师听到有些小朋友小声嘀咕:为什么它们会“冬眠”呢?

师:从小朋友们的眼睛里,老师看到,你们都非常想知道,是不是?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坐好,认真听老师来告诉你们――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牌极度降低的状态,冬眠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保护性行动。

美国科学家用实验揭开一个“奥秘”:在一些动物的血液中存在着一种能够诱发动物冬眠的物质,类似荷尔蒙的特殊蛋白粉,称为“冬眠激素”。动物冬眠是为了保持体内能量,避免冻饿的“自救”方式,寒冷、饥饿、疾病对冬眠动物是无能为力的。对于冬眠动物而言,它是为了适应残酷的自然规律而延续生命的调节过程,是它们生存的一种重要功能。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幼:明白了!

2、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些鸟类是怎样过冬的――播放PPT,“大雁飞”,讲述故事:由于北方冬天气候太冷,大雁都是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的,简称“南飞过冬”,这样的鸟类叫“候鸟”――出示词卡大雁是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鸟类,就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它们集体行动,非常团结,在空中排成整齐的队伍,有时是“一”字型,有时是“人”字型,飞往南方,等第二年春天天气变暖和了,它们就又飞回来了。小朋友们了解了吧?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通过观察,引发幼儿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保护色。

2、音乐:森林的早上。

3、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课题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石头上的袋鼠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有什么?

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石头上有一只袋鼠。

引导幼儿发现石头和袋鼠的颜色很相近。

小结:动物保护色可以让动物隐身,不被侵害。

二、动物的隐身绝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一起把小动物找出来,好吗?

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2、观看课件

(1)袋鼠躲在和自己相同颜色的石头上。

(2)狮子躲在黄黄的草丛中。

(3)刀郎藏在绿色的叶子上。

(4)青蛙藏在绿色的池塘里。

(5)蝴蝶藏在花丛中。

(6)斑点蛙藏在水草中。

(7)紫色的蟹蛛藏在紫色的花瓣上。

3、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呢?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

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教师讲述

乌龟:盔甲

刺猬:硬刺

鹿:快跑

壁虎:自切

黄鼠狼:臭气

四、游戏:躲猫猫

1、播放音乐:森林的早上

2、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在教室里寻找适合自己躲藏的地方。

【活动反思】

一节课应该像一篇文章,开始和结尾要注重前后呼应。所以,我在这次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都加入了音乐这个灵魂的元素,通过音乐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充分与《纲要》的要求相结合,体现课程的整合观。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要纠正的是自己的语速问题,或许是出于心理原因,总想将所想的一股脑的说出来,而忽视了幼儿的知识接受能力.在拓印材料的选者上尤欠考虑,在幼儿画纸方面,可以用薄一点的纸张来取代,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更直观的看到自己拓印的物体。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要提示幼儿将蜡笔微倾斜作画,以达到拓印画的效果。

此外,每一次的活动都有许多让我深思的地方,就教师自身而言,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升华理论,比如在本活动的添画环节,引导幼儿大胆想像作画是活动的重点,若幼儿能力不强,在“找动物”的环节中,教师可尝试添画,使幼儿操作时更有的放矢。活动中,教师应着重观察幼儿作画的联想力,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绘画,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引领者。适时给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树立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喜爱及对自己的信心。

拓印画对大班孩子而言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所以,它不应该只属于课堂教学中。幼儿的艺术活动本身无处不在,只要孩子想画,有创作的欲望,教师就随时可以让他们开始。虽然本次活动结束了,可我们的拓印之旅却依然要继续,教师可以将拓印材料投放美工角,让他们自由想像,无限创作!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 动物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

★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动物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鲸鱼》

★ 幼儿园大班《春天》美术教案

★ 彩虹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 《鸡》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 大班美术幼儿园教案:螃蟹

★ 《春天》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12

一、从生活中寻材———生成

科学的魅力在于实证, 科学领域的学习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助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 客观地认识周围世界。我园教师以儿歌、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和身边的科学, 并注重从幼儿生活中挖掘科学教育的内容, 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大班科学活动“扑克建筑师”就源于幼儿的一次搭建游戏, 请看贝贝老师的记录:

在一次“造楼房”观察活动中, 我注意到很多幼儿搭房子搭到一半就倒了。一些幼儿问我:“老师, 为什么房子总是会倒呢?”由于我自身对影响结构稳固的因素并不是很了解, 因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 得出了三个因素:改变形状, 增大支撑面, 重心。可是, 怎样以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响结构稳固的这三个因素呢?在网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 我看到一则新闻:美国建筑师布赖恩用普通扑克牌搭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扑克建筑。这使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幼儿是否也能用一张张普通的扑克牌搭建出高楼来呢?这种特殊的搭建游戏能帮助幼儿获得哪些有益的经验和发展呢?”于是, 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设计了“扑克建筑师”的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以扑克纸牌为载体, 旨在让幼儿在想一想、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中初步感知“通过改变纸牌的形状、增大支撑面来增强结构的稳固性”这一科学现象。

生活中的一次观察和幼儿的疑问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扑克建筑师”, 并在全园大班中开展了起来。

二、在操作中觅秘———探究

1. 循序渐进地操作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应该是幼儿在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指引下, 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地和周围的环境、材料等发生互动的过程。因此, 在本次活动中, 我园为幼儿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力求幼儿最大程度地参与和投入其中, 使学习过程成为幼儿发现和探究的过程, 真正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首先, 我园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领域目标确立了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通过改变纸牌的形状、增大支撑面来造稳固的高楼。

(2)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 在探究中, 体验操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其次, 根据目标我们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两个环节, 来帮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影响结构稳固的因素:改变形状, 增大支撑面。

第一环节:纸牌变形 (这个环节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教师开门见山地出示纸牌, 请幼儿想办法让纸牌不靠辅助物就能站在桌子上,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出现成功者之后, 教师请成功者来谈谈怎样让纸牌站起来的, 给予幼儿以启发和引导。第二个部分是让其他幼儿一起再来试一试, 并提出尝试更多的方法让纸牌站起来, 主要达成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并拓展幼儿的思维。第三个部分是让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并且到前面来演示, 师幼共同梳理操作经验。显然, 该环节解决了一个如何让纸牌站立的问题———通过改变形状来感受影响结构稳固的因素。

第二环节:纸牌建构 (这个环节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四张纸牌建构。教师鼓励幼儿用四张纸牌大胆建构, 并运用现场拍照的方式记录幼儿的作品。随后的讲评环节让幼儿对两幅具有对比性的高楼作品进行猜想和点评, 从而引出幼儿对该环节的知识点的关注, 思考怎样让高楼稳固。在幼儿猜想表述后,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形象的画面中初步了解支撑面这一概念, 并初步感知增大物体的支撑面可以使结构变得稳固。

第二个部分:多张纸牌建构。该部分是在幼儿已经有了改变纸牌形状的方法和增大支撑面造高楼的经验下展开的。教师让幼儿用更多的纸牌进行搭建, 要求又稳又高。在幼儿基本操作完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围绕一圈的参观, 让幼儿更加近距离地欣赏其他小伙伴的作品, 给予幼儿强烈的成功感, 充分享受科学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 形式多样的交流

可以说, 每一个科学活动都离不开交流讨论。事实上, 科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表达内容。我园教师以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发现和疑惑、问题和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以帮助幼儿获得系统的科学经验。

(1) 启发式交流———引导

为了让幼儿的操作更具价值性, 我园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展开一些提问和追问。在这种启发式的交流中, 不断地帮助幼儿梳理操作经验, 同时也不断地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例:

●“你们觉得这幢房子稳固吗? (出示下一张作品) 这一幢稳固吗?前一幢和这一幢哪一个更加稳固?谁来说说为什么?”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搭建扑克楼房时怎样让房子的支撑面变大呢?”

(2) 自由式交流———分享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喜欢操作也喜欢表达, 这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因为在和别人的交流中, 幼儿不但分享到了别人的经验, 而且也在无意间解决一些先前不明白的问题。例:

●“时间到, 请你们轻轻地起立, 跟着老师的小火车一起去参观一下别人的高楼吧。大家边看边自由交流, 别忘了介绍自已的成功经验哦!”

科学过程的核心在于探究, 而在一次次的操作探究中, 我们看到了幼儿不断地努力探究, 不断地试误和调整。

三、在拓展中持续———建构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科学不仅是知识和过程, 更是一种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态度。科学集体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无限的, 我们不但要注意在活动中给幼儿足够的探究空间, 还要注意在活动结束时激发幼儿更高的兴趣和更广的探究空间。请看我园教师在此次活动结束时所留下的悬念:小建筑师们, 今天你们用纸牌造了那么多漂亮的房子, 真不错!不过老师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有的小朋友搭的房子虽然支撑面很小, 但是也很稳固。还有我们生活中的建筑:中国馆的支撑面比上面要小。那是什么原因呢?其实, 这些稳固的建筑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 我们下一次再来探索好吗?

因为在影响结构稳固的因素中还存在重心的问题, 所以我园教师在今天探究的基础上又抛出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 使幼儿的的科学建构活动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

2、愿意通过游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过冬的认识。

3、对动物过冬方式有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观看课件,引出冬天怎样保暖。)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好看的录像,你们想看吗?小朋友,电视上出现的是什么季节?冬天到了,小朋友会怎样过冬?(幼儿讨论)

二、进行部分

1、引出课题

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出示课题)

2、引导幼儿了解、讨论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放课件小蜜蜂)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它一样是储藏食物(又名躲藏)过冬的?(师出示字条“储藏食物”)(幼儿自由讨论)

师总结:这些小动物它们在冬天快要到的时候把它们吃的食物全都储藏起来,到了冬天,它们就躲在家里一冬天都不出来,这种小动物就叫储藏食物过冬,也叫躲藏过冬。我们接着看小动物还有哪些过冬方式。

3、继续观察课件

师:青蛙是怎样过冬的?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它一样是冬眠过冬的?(师出示字条“冬眠”并解释“冬眠”的含义。)(幼儿自由讨论)

师总结:这些小动物不吃不喝也不动,一睡就是一冬天,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春天了,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4、继续观察课件

师:咦?那些大雁小燕子都飞到哪里去了?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它一样是迁徙过冬的?(师出示字条“迁徙”并解释“迁徙”的含义。)(幼儿自由讨论)

师总结:这些小动物很喜欢温暖的`地方,快要到冬天的时候它们就往南方飞,因为南方的冬天也是很暖和的,等到冬天结束了,它们又飞回来了,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这种过冬方式叫迁徙。

5、继续观察课件

师:狮子等哺乳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它一样是换毛过冬的?(师出示字条“换毛”并解释“换毛”的含义。)(幼儿自由讨论)

师总结:这些我们常见的小动物它们快要到冬天的时候就开始退毛掉毛,等到冬天来的时候,又长出了又密又长的新毛,就像换了一件新皮袄。这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叫换毛。

6、教师小结:

师:动物们都非常聪明,他们都有过冬的好方法。

7、游戏“动物宝宝过冬”

师:冬天马上就到了,有些小动物还不知道自己的过冬方式。请小朋友帮助它们选择正确的过冬方式。(幼儿连线)

三、结束部分

大班的动物科学教案 篇14

设计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通过饲养和管理几种小动物,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有一种对生命的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动物午睡PPT2、地面游戏棋,筛子

活动过程:

一、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吗?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势吗?观看PPT,幼儿讲述讲诉孩子们几种睡觉的姿势:趴着,咬被角,蒙着头,蜷着……

二、人需要睡觉,动物需要睡觉吗?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边看边猜,并模仿)

1.观看PPT,观察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并讲诉。

蝙蝠:倒挂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觉的。睡觉时,后肢钩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一旦遇到敌害,便可松开脚爪展翅飞去。

仙鹤:单脚站立睡觉。

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

小刺猬:变成球睡,刺猬睡觉时,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还把身体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这样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小金鱼: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鱼儿睡觉时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节奏地变换一次。

马:站着睡,马是站着睡,如果马躺倒睡觉,说明这匹马已经有病了。

乌龟:缩到壳里睡,更好的保护自己。

小狗: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觉,这是因为它的鼻子特别“珍贵”,所以要好好保护。

小猫:猫是侧着头,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2.集体讨论: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逐个讲述

小结: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3.动物睡觉方式一样吗?

哪些是站着睡觉的?马、鸳鸯

谁倒挂着睡?蝙蝠

谁是趴着睡的:小狗、小猫

三、游戏棋活动《动物睡觉的秘密》。

(1)出示游戏棋

教师:今天,黄老师还带来了一副关于《动物睡觉的秘密》游戏棋,你们想不想玩?

(2)认识游戏棋谱,了解游戏棋规则

认识起点终点,行径路线

游戏棋规则:走到有小动物图片的格子里时,必须模仿小动物的睡眠姿势,模仿对的小朋友可以往前进一个,模仿的不对的请后退或停止。

四、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午睡?”

教师: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

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些小动物睡觉的样子,你觉得有趣吗?自然界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睡觉的方式,也很特别,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继续去观察,小动物睡觉的方式。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到活动区继续探讨小动物的有关知识,丰富幼儿的认识。

课后反思: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另外,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幼儿卫生学的角度出发,午睡是为了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增强抵抗力,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午睡时,不能强迫幼儿入睡。我发现平时总是有个别孩子不喜欢午睡。有的孩子入睡前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动作,如:挖鼻孔、摸眼、咬衣服、踢被子、缠绕头发等。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我们组织了《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尝试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知识中寻找答案,如因为小鱼没有眼睑,要睁着眼睛睡觉;猫头鹰睡觉睁着一只眼睛,是为了捉老鼠,还有警惕有没有敌人等等。找不到答案的,教师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想像。如:马、象、牛、鹿为什么要站着睡觉?有的说,如果敌人来了,便于很快逃跑;有的说,它们的身体太大了,躺下去,再爬起来,不方便;还有的说,能够马上醒来,随时准备出发。最后,引导孩子们了解动物睡觉方式的不一样是为了保护自己。幼儿在边观察中学学动物的睡觉姿势,特别是对“缩”、“倒挂”、“趴”这几个词进行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学做做这几个睡觉的动作。在教学中幼儿的积极性始终保持着,每一分钟都能跟随着老师的引导和提示,对各种动物的睡眠姿势都能很好的掌握,这在后面的游戏中可以看得出来。游戏《天黑了》,就是让幼儿在模仿中巩固了解不同动物的睡觉姿态。最后,让幼儿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的?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让幼儿把探究的热情带回家。从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掌握情况来看,活动是成功的,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平时很难接触到的知识,但是,从整个活动的开展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提问时,孩子们回答最多的是“我不知道”,尽管我在课前发动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方面的图片,设想让家长在收集的时候能带领着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便于幼儿在课堂上发言讲述,但是没有想到家长在收集的时候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自管自的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图片,忽视了跟幼儿一起学习的机会。这也给我在以后的家长工作进行了一次提醒:在利用家长配合的同时,要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我让家长配合的意图,让家长助教不流连于形式。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欣赏探索、想象体验、引入生活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通过小朋友午睡的图片导入,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思考,人要睡觉,动物需要睡觉吗?

二、欣赏探索

1、出示小马睡觉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小马是站着睡觉的”。并要求幼儿用肢体动作随着老师的朗诵进行表演。

2、出示实物小金鱼,让幼儿观察小金鱼是怎样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的,特别提醒幼儿观察金鱼的眼睛,原来“金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幼儿都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

三、想象体验出示小刺猬图片,发现小刺猬缩成刺球睡觉,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并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它为什么要缩成刺球睡觉呢?”“原来,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其它动物的伤害。”“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结合身边的小动物,模仿小动物睡觉的姿势,加深对动物特征的了解。活动中我关注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幼儿乐于表达的心理。

四、引入生活在模仿了小动物睡眠的方式后,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这些睡眠方法适合我们吗?”我及时地把握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什么样的睡眠方式才适合我们?”得出了,我们是要躺着睡觉的。整个活动上下来,我以“平视”的眼光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观察动物,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达到了“视觉融合”,形成了“兴趣共鸣”,幼儿产生了活动兴趣。同时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我们之间产生了信息的互动,我没有以一种指挥官的身份命令幼儿回答“动物的睡眠方式,也没有以灌输的方式把”真理“传给孩子,而是以一种”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但在整个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时间过长了,这个活动,由于我自己上上太投入了,幼儿呢,也相当的有兴趣来进行探讨,所以时间上我没有把握好。在游戏环节呢,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游戏的规则,音乐停了有的幼儿还在动,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上一篇:2024农村信用社面试中巧妙应对人际关系技巧下一篇:企划部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