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2024-07-18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通用12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1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1)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2)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资本与剩余价值阶级斗

争与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唯物史观)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它指导中国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

2.党的基本知识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是建设一个真正无产阶级政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所必须掌握的最起码的常识。党的基本知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和路线、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的组织制度和原则、党的纪律、党的团结、党的优良作风、党的领导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性质---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其它内容你可在党章中摘抄.但你需要注意的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写入你的考察表.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1818—1883)、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创立的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战斗旗帜。

马克思主义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等方面。这些方面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无产阶级的实践中它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总纲第一段就从不同方面完整科学地表述了党的性质:①揭示了党的阶级基础及其先进性;②提出了党的根本宗旨;3明确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党与其他各个组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一个政党用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不仅关系到一个政党的性质,也关系到它和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命运和前途。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2

一、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理析

(一) 建国后至1956 年初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

建国之初, 战争尚未结束, 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尚未完成, 百业待兴。党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将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政策调整为“团结, 教育, 改造”。事实上, 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更主要的偏向于“教育和改造”。中共之所以这么做, 有其内在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大体胜利后, 阶级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工人、农民成为新政权的基础和支柱;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被剥夺、被消灭;民族资产阶级通过赎买政策被抽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然后加以思想改造;只有知识分子的知识是无法剥夺的, 这就使他们成为新社会中既不可缺少又具有潜在威胁的一种社会力量。现在能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因为他们有知识, 而知识在头脑中是剥夺不了的。”所以只有知识分子有同中国共产党争夺领导权的资本。

从对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方面讲,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又以1953 年为界, 前后有所不同。1953 年以前, 党主要强调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转变。要求肃清封建主义的、帝国主义的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奴化买办思想, 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信仰。“对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则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一般不笼统提消灭或肃清资产阶级思想, 只是提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腐朽思想。这实际上是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相适应的。”

1953 年, 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提出后, 情况便逐渐发生了变化, 对于知识分子而言, 完全消除其意识中的资产阶级思想, 以使得更快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任务显得尤为紧迫。在中国共产党看来, 中国现阶段的矛盾已经转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所以要尽快肃清知识分子的一切资产阶级思想, 从而能够使他们循序渐进的掌握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1951 年起, 中国共产党逐渐把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强化推到了最高点。1954 年后, 连续发动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以及批胡批陶运动都可以说是上述指导思想的体现。在此起彼伏的批判声中, 中共中央相继发出多个通报和《指示》, 认为 “还没有能对资产阶级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哲学—— 唯心主义思想进行有系统的批判, 而这个任务现在是必须着手了。”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大体上是正确的, 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 值得一提的是, 1951 年至1952 年秋, 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思想改造运动。这场运动要求过高、过急, 又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自身的消极性和不足。

(二) 1956 年初至“八大”结束时期的“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与继续改造政策

1956 年1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知识分子会议, 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 党对知识分子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原因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第一, 经过几年的教育和改造, 知识分子在思想方面进步特别大, 他们已经能够基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和处理问题;第二, 1952 年开展的思想改造运动使知识界变得消极懈怠和被动, 所以知识分子政策必须要朝着宽松的方向发展;第三, 国家的各方面建设都亟需人才, 尤其是经济方面,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性。

鉴于这三方面的考虑, 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以下的变化:

首先, 中共肯定了政治教育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对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转变予以肯定的同时正确的划分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周恩来明确宣布, 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 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时, 于1956 年2 月2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 《指示》指出:“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人员, 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其次, 提出应该对所有的知识分子进行充分而又深入的了解, 给他们安排相应的“高薪”工作, 并且要给予他们信任以及支持, 使其能够认真安心地工作。中共中央要求克服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的低估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的现象的倾向, 并要求党内干部积极靠近且充分了解知识分子, 使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朋友。另外, 在业务层面, 要改变以前存在的知识分子无法发挥其专长的状况, 使知识分子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有用武之地。

最后, 再次强调帮助知识分子继续进行自我改造是党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应该明确, 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的出发点与实质和建国初期的明显不同。建国初期的出发点是对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改造, 而这一时期是建立在已经明确承认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基础上的。

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总体来说是正确的, 它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它帮助大批知识分子克服了从旧社会带来的旧思想, 在社会变革中迅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 从而更自觉和更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整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一些领导人对建国后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认识不清, 从其 “有产阶级”的家庭出身以及所受的教育出发, 仍旧将知识分子划到资产阶级的队伍中。由于党内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划分的问题上没有取得统一, 导致知识分子的地位每况愈下, 自反右斗争扩大化开始更是刻意贬低知识分子的地位, 将其视为“臭老九”, 这种情况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以扭转。

二、过渡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一) 建国后至知识分子会议前的以“教育和改造”为主的知识分子政策

如前所述, 建国后至1956 年知识分子会议前的这段时间, 关于知识分子的政策可被总括为“团结, 教育, 改造”。实际上, 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主要是“教育和改造”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 在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划分问题上, 仍把知识分子划分到小资产阶级的队伍中, 认为知识分子从世界观上来讲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所以, 必须对他们加以“教育和改造”, 使其能够“改头换面”, 尽快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 建国初期, 百废待举, 百业待兴, 在经历过国民党的黑暗和腐败统治之后, 一些知识分子对共产党没有信心, 就像储安平在《中国的政局》一文中提到的那样, “共产党最可怕的一点是统制思想”。但知识分子又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政权必须尽一切可能去对知识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 增加其对中共的政治认同感。

(二) 知识分子会议后的摇摆不定的知识分子政策

1956 年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得明朗起来。这次会议上,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领导人阐述了一系列的正确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周恩来明确宣布:我国的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年2月通过的《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也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明确表明知识分子头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已经被摘掉了。“但是, 在毛泽东看来, 知识分子中只有少数人, 大约10%, 属于马克思主义者;大多数人, 约80%, 属于接受社会主义制度, 但世界观还未彻底转变的人。”党内意见并未取得一致。在建国后中共总是习惯于用过去的旧思路去看待知识分子, 制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稍显片面。所以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正确与错误之间不停地摇摆。

总结

纵观建国后至1956 年的知识分子政策, 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划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内主要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这种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两重性。在1949 年至1956 年知识分子会议召开期间, 中国共产党从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教育出发, 将其定义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为了肃清资产阶级的残余, 必须对知识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改造。在1956年初至“中共八大”结束这个时期, 知识分子被当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所以中国共产党对其采取信任和支持的政策, 尤其重视高级知识分子的发展。

在我国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合理判定, 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 年瑞金政府颁布的两个文件。1950 年8 月中央人民政府将其稍加修改, 颁布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 认为“凡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 为其中办事人员, 取得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 称为职员。职员为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从《决定》中可以看出, 知识分子中的大部分隶属于工人阶级。但是由于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殊形式, 知识分子还是被划分到资产阶级的队伍当中去了。

在七年的时间里, 时而正确的认识占据主导地位, 时而错误的认识发展的比较激烈, 或者二者交织在一起。当正确的认识占上风的时候, 党便会出台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 当错误的认识激烈发展的时候, 党便出台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正确的总结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 无疑会对当今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带来有益的启示。

21 世纪的今天, 知识分子是一个不断扩大的阶层,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若轻的作用, 是不可或缺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的划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同我国工人和农民一样是国家的主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确认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 认定他们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之后的中央领导人如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最大程度的发挥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平衡发展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中国各个阶层的力量。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更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不断的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想要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目标, 就必须以知识分子的庞大知识体系做支撑, 坚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战略,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

摘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 这是社会主义的改造时期。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 大体上可以以1956年初的知识分子会议为界, 分为两个阶段。其中, 第一阶段中又可以以1953年为界, 前后又有所不同。纵观这七年的历史,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时候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有时候又经历了曲折,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内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划分不断的变化引起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

[2]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5.

[4]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3

通过扎实学习和深入讨论,我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下面谈一下本人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中的心得体会。

一、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在《马克思、恩科斯、列宁重要论述》中指出:“历史运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世界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方法论。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运用到党的活动中。党的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是党的群众观点,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

二、对“四风”的认识和反对“四风”的措施

我们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协助厂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主题调研活动和“聚焦四风”主题调研活动。通过自己查找、职工群众提诉求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四风”的认识和反对“四风”的措施。

1、是在形式主义方面。今后,我们的工作要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杜绝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工作不能停留在浅层次,浮在表面上,要办实事、办好事、办职工群众欢迎和拥护的事情。只有扎实的工作方法,才能够做到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才能够真正让困难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党政工团的温暖,感受到兄弟姐们的户互爱互助。

2、是在官僚主义方面。在厂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主题调研活动中,兵工佳苑和阳光上城两个热力站的职工,向厂领导提出了“工资低”、“同岗不同酬”、“劳动强度大”、“劳保福利”不能按规定发放等问题的诉求和意见。这些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党支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讨论前,并没有引起公司领导班子的重视。通过这次学习讨论,使我们真正明白了职工群众的事情无小事的道理。也充分暴露了党支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扎实、不到位。

3、是在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方面。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职工群众深恶痛绝的事情。春节前后,党支部严格贯彻落实厂审计监察部下发的《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等系列通知精神,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春节期间杜绝了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在4月4号厂领导班子来公司进行“聚焦四风”专题调研活动中,职工群众对厂领导班子成员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四风”方面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支持。

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成工作目标

1、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

论和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和觉悟。教育和引导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杜绝形式主义,避免官僚主义,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思想上不放松、生活上不奢侈、物质上不浪费,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4

争与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唯物史观)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它指导中国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

2.党的基本知识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是建设一个真正无产阶级政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所必须掌握的最起码的常识。党的基本知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和路线、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的组织制度和原则、党的纪律、党的团结、党的优良作风、党的领导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性质---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其它内容你可在党章中摘抄.但你需要注意的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5

5月29日至6月1日,我有幸参加公安局局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学习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深刻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党员轮训的目的

党委书记、局长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明确指出了学习宣传贯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珍惜这次培训学习机会,静下心来、专下心来认真学习,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此次培训还专门组织了围绕学习领会党委书记、局长金长平同志辅导报告和相关党建专题进行了交流研讨,旨在党员干部学习全覆盖,力求学懂、弄通、做实,让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必须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政治上、理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只有政治理论知识扎实,自身修养加强,才能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要积极参加“三会一课”、党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更好发挥党员作用奠定基础。只有思想觉悟提高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树立了,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的具体责任人,因此,党务工作者必须高位认识本职工作,时刻将“党”字放在心中,以高度的使命担当履职尽责,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意义十分重大。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是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明确本职工作责任、确立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狠抓工作落实,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在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

四、增强政治纪律意识,遵守规章制度

作为一名基层所队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一定要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从思想上筑起廉洁自律的防线,处处约束自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不仅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还要带头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既要认真自查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又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对上忠诚老实,对下担当亲和。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学无止境,学习永远在路上,也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坚决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的信心和决心。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任务目标的起步之年。我将以“建设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警先动”为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坚持“四个服从”,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对新时期公安工作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6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既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高层次总体要求, 也是对“原理”课教师的具体要求;更是“原理”课本身所需要的重要教学方法。首先, “原理”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05方案”明确指出, 高等学校的“思政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 把理论武器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等。切实解决“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 就要加强“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其次,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是“原理”课教师实现教学期望的关键。“原理”课作为“思政课”四门必修课中基础性、学理性最强的一门课程, 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就更高, 因为, “原理”课既不像“纲要”课和“概论”课那样以史实和现实的形态呈现, 又不像“基础”课简单易懂、案例丰富。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师既要有渊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又要勤奋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心的实际问题, 更要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艺术, 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的教学总期望。最后,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原理”课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针对这样一门产生于实践、发展于实践、以实践为理论品质和基本原则的课程来说, 最好的学习方法只能是理论联系实际。为此“原理”课教材中明确指出,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要很好地运用这一方法, 关键在于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原理”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要想切实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必须首先厘清理论联系实际的真意。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定义:“所谓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 联系社会实际, 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也是我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基础……所以我们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一方面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 有的放矢。”从定义本身来看, 理论联系实际好像只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读马克思主义的书”, 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是“学以致用, 有的放矢”, 即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 联系社会实际, 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如果不进一步分析, 必然会导致对这一定义的误读。许多人没有深入分析和理解“学以致用, 有的放矢”, 仅仅停留在表面, 把理论和实际看成是两个静止的方面, 它们所谓的“联系”就是将理论直接与实际照面, 在“原理”课教学中就是将“现成的理论”即原理、规律转达给学生。这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要求。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是关照“联系”这一中间环节, 即阐明联系的中介作用。其实,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思想家在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时, 也都对联系———这一中介做了表述, 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要素之间等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理论和实际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联系作为相互作用, 必然包含两条理路, 一条理路是用理论去联系、解释实际, 满足实际需要;另一条理路是实际对理论的校正或确认。不论是哪一条理路都要求实施者必须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就是具备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观条件。在“原理”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必然包括“教”和“学”两方面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从教的方面来说, 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从学的方面来说, 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在此, 我们着重分析“原理”课教师在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为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原理”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原理”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一点是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和基础。要想用理论去指导实际, 或者用实际诠释确证理论, 首先必要对理论深刻透彻地掌握和理解。今天的“原理”课甚至整个“思政课”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05方案”规定了“原理”课要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了“原理”课教学要把握“一个主题”, 贯穿“一条主线”, 突出“一个重点”。这一内容实质上对“原理”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要求“原理”课教师既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研究, 又要融会贯通从整体上、从有机统一上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 现实却是“原理”课教师尽管能够从整体上来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但是就某一方面、某一部分而言不如专业课老师掌握得深刻。“原理”课教师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理论水平普遍不如哲学专业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教师水平高;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水平普遍不如政治经济学专业教师的水平高, 等等。加上历史原因, 有许多学哲学的“05方案”后开始通讲“原理”课, 对于哲学部分还可以拓展, 但到了“政治经济学”部分就只能照本宣科, 机械地向学生转达原理和规律, 更不用说“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了。马克思早就说过“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这里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彻底, 而是教师的理论功底不过硬, 所以不能做到以理服人, 更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二, “原理”课教师了解实际的水平, 即了解国际国内大局、社会实际、学生思想实际等水平。实际就是“有的放矢”的“的”、目标、靶子, 如果“原理”课教师只知道或掌握自己的“矢”和理论, 而不了解实际, 没有目标和靶子, 这样“原理”课只能在由教师自己铸就的理论的空中楼阁中独自徜徉、自我陶醉。不了解学生的需要、不解决现实问题, “原理”课必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不能打动和改变学生, 不使学生改变就是没有作用, 就是无效。第三, “原理”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拥有理论、把握实际还不够, 还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这里的“联系”能力既不是简单地用现成的理论去直接套用实际, 也不是用实际去机械地证明理论, 而是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从实际中提升理论。这种能力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后, 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彰显出来的主观条件。“原理”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就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了解国内外大局、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 如何从实际案例中抽出原理和如何运用理论分析、说明、解释实际的能力。

摘要:自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下简称“思政课”) 课程设置方案以来, 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 要想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是要有“好的‘思政课’教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11月16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以“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 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下简称“讲话”) 为题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好的“思政课”教师, “既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又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关心的问题, 还要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仔细思考这三个方面要求, 可以发现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有机统一地体现在“思政课”教师身上就是“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下面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以下简称“原理”课) 教师为例, 来理解“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7

二是带来信任危机。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直接服务面对广大群众,一旦贪腐,其行为不仅败坏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更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能刺痛人民群众的心。从近年来案件查办情况看,基层的一些单位和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窝案、串案明显增多;一些违纪违法人员级别虽低,但涉案金额之大、影响之恶劣,令人发指。这些腐败案件也导致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以致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党委政府工作。因此,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市提出了“廉洁兴省(市)”的口号,其目的就是要用廉洁的环境来吸引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廉洁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荣辱。现在社会纷繁复杂,各种躁动和诱惑无处不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纪律意识,稍有不慎就会抵挡不住,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

刚才大家看的警示教育片以及以前我们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无不是如此。违纪贪腐者为了什么,大多为了钱、权二字,一旦东窗事发,你就会身败、权失、名裂、家散。一是贪财者身败。近年来所查处的违法违纪分子中,虽然级别高低不一样,犯罪手段不一样,但都是由于欲望无度、贪得无厌、权钱交易,最后导致身败名裂、倾家荡产。权力可以买来金钱,金钱可以买来纸醉金迷,但买不来尊严和自由。一旦被查处,所贪钱财的唯一作用只能是增加量刑的砝码。二是贪权者权失。权力是把双刃剑,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可以用来谋公益,也可以用来求私利;用好了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用不好就是自毁前程的利器。终日想着升官发财的人,最终往往是升得越高,跌得越深,摔得越疼。三是贪名者名裂。

人的欲望就像一口通向大海的深井,永远都填不满。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沽名钓誉,空挂头衔,搞假文凭、假政绩的问题经常见诸报端。贪名犹如刀刃之蜜,虽能求得一时之甜,却有截舌之患。那些想方设法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人,最终是声名还没有远播,臭名就已经传遍千里了。四是贪色者家散。目前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有不小比例都有作风问题。他们开始是贪图享受、生活腐化,再后来是欲望膨胀、欲壑难填,到最后是权色交易、徇私枉法,其最终结局只能是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

贪欲猛于虎,不管是贪财、贪权、贪名还是贪色,最终都是害己、害家、害党、害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正确看待“公”与“私”、“名”与“利”、“得”与“失”,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名利所缚,不为私情所累,轻装上阵,健康前行。 最后,提几点要求与同志们共勉

第一,讲政治,拧紧“总开关”。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讲政治是对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我们每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始终坚定政治定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高于天”,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阀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党绝对忠诚,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要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维护群众利益、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讲操守、重品行,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

第二,守纪律,树起“高压线”。律己廉为首,治国法为先。在面对党纪国法时,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心存敬畏、警钟长鸣。要坚持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担起抓党建的第一责任,按照提出的八点要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落实“两个责任”。各级党委一把手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时刻放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层层传导压力。纪委要牢牢攥紧查办案件和监督执纪“两只拳头”,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责主业,强化刚性问责。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形成更加强有力的震慑。

第三,懂规矩,走好从政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严守党纪国法。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要维护党的团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要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施政,着力推动执政方式、行政方法、领导思维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抵制“四风”,严守“底线”、不触“红线”、筑牢“防线”。

同志们,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正如所强调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一定要牢记的谆谆教诲,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建设这份责,始终坚守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扎扎实实、稳稳当当、清清爽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党课讲稿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8

敬爱的党组织:

上两节课分别是陈xx老师给我们讲的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蒋xx老师讲的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

说到党员,第一时间呈现在我们脑海的也许是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要时刻准备着为祖国无私奉献。而陈xx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我清楚地了解到其实党员有的不只是义务,还有的是权利。然而,没有义务又哪来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好好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才能无愧于“党员”这个称号。

说到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在蒋xx老师的课堂上,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为什么要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组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现代政党的发展历史表明,良好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要求是党团结致胜的重要保证。社会阶层、文化价值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迫切需要当代政党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纪律要求。其次,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我们至少应该了解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平等的纪律,更是铁的纪律。最后,我们要自觉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增强纪律观念。模范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遵守和坚决维护党的纪律,要联系实际,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忠于组织,尊重规则。

说到民主集中制,任何一个集体都有自己的原则和纪律,我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说我们党在作出每一个决策的时候都既要充分发挥民主的力量,积极听取党内外各方面的意见,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心声。同时还要将这些意见集中起来,层层筛选,以获得最完善的决策,更要有强劲的执行能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民主集中制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在经验和过程中明确了民主集中制对于党来说是要一直坚持的组织原则,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我们党才能够正确决策,并且迅速而有效的执行。

历史的经验也向我们证明,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关系到我们党兴衰成败。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党就是由于民主集中制没能够真正贯彻好,才会出现一系列混乱的局面,导致国内的建设陷入困境,减缓了国家的进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局面有了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对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党还是必须要坚持党不变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才能够做到各方面的民主,获得更多的支持。不管是党内民主还是人民民主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因为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协调我国各方面的好方法,也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杜绝腐败、改造落后分子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我们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并且坚定不移的遵守,不可随意违反。任何党员违反了党的纪律都要受到处罚,党内要充分做到公开、透明,才能真正做到民主,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要了解党员的权利与义务,自觉遵守和坚决维护党的纪律,提高党性意识,争取做得更好。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9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探讨国内学术界也有过很多的讨论。目前中国学术界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的形式、特点及效果,土地流转的动因,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分析土地流转制约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促进土地流转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政策建议等。

1.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在缺陷是土地资本化流转内在动因。土地流转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在缺陷;在实践效果上看土地流转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为产权主体所接受。宏观经济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转入二、三产业,使农村土地闲置、撂荒浪费严重时促进土地流转的外资动力。农村经济发展非农产业比重日益增大客观上要求更加有效率的经营土地。工业、农业之间的比较利益时农村土地加速流转深层次经济动因。

2.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多数文献对于农村土地资本化流转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刘启明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速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有着重要作用; 为农业产业发发展提供空间。”[1]胡亦琴认为:“农村土地产权的有偿流转为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2]农地产权的有偿流转打破了原来土地产权村内流转的局面, 使分散的土地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在现实农地产权流转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背农民意愿、不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强行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产权资本化,截留土地收益等现象。这些问题是土地产权资本化带来负面效应,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农民有着浓厚的土地情节,除非在极端情况下,否则在调整土地关系和经营关系时, 农民不会轻易放弃土地经营权。“帕金斯等人研究解放之前的农村土地商品化租佃时发现中国农民对于土地产权的执着。黄宗智的研究同样证明这样的一种结果。”[3]有学者认为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阻碍了农村土地产权资本化流转。 土地承载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农民更愿意把土地作为退出城市的一条退路。

4.土地资本化流转激励问题研究。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产权不明晰,缺乏安全性、排他性、可转让性;而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责、权、利不对称,使土地产权转让受到限制。产权残缺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价格下降, 使承包经营的收益下降,土地供给减少”。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农村土地财产权的专门立法,某些农地产权的转让得不到法律上的依据,阻碍农村土地产权资本化流转的发展。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时缺乏效率的,没有统一的高效的经营模式,流转价格低。在中国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种子补贴后,农民不但不用上缴税费,还行从政府处获得额外补贴,农民即使不经营土地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

5.土地供求问题研究。在中国农村缺乏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受到信息、文化水平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制约,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范围狭小,流转期限短,流转规模小。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土地的供给明显小于土地的需求。

二、笔者对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对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的发现日趋增多,从承包主体(承办人)到地租,以及租期的约定等方面和环节,相关研究逐渐深化、细致。从研究内容到研究形式等方面各有侧重点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实证研究等方法在农村基层问题研究中的作用得到明显地体现。

在相关对策及风险防范方面,相关学者和研究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和方案。但是在具体的村社各种情况差异还是很大,很多对策或方案需要实地考察和试验,在这方面不能仅仅根据理论或者个人思维常识进行方案或路径设计,而需要谨慎、缜密的实地考察或实验,多与村社基层干部交流, 努力寻找科学而又合理的对策。

但是,国内目前相关研究文献虽然已经丰富,但是具体农村流转风险问题环节的观察上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充实;特别是国内相关研究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土地理论思想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等结合起来的研究文献不多,可谓凤毛麟角。故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必要所在。

三、笔者试对该问题的展望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来愈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土地理论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或隐含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对该问题相关的重要论述,结合中国农村地区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争议与实际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土地产权属于一种所有权范畴,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都备受重视。学术界普遍认为所有权不仅是土地制度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权理论至关重要。同时,根据马克思相关理论著作不难看出,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权主要是指由“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构成的“四权”理论。这对于中国农村所有权的争论与改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可将土地所有制按照历史顺序分为原始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从根本性质上还可分为土地私有制、小土地所有制和土地公有制。

第二,地租理论。在关于绝对地租方面,马克思认为“: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产物”,那么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就出现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可以看成是绝对地租的来源;而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来源于土地私人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形态。“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对土地特殊性质的剖析的结果。它结束了土地私人垄断最根本的部分,那就是私有制和商品化在土地问题上必然产生凭借土地所有权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社会集团。”[4]因而,这对于中国当前农村土地政策或理论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而在关于级差地租方面,马克思认为在小块土地所有制下,级差地租必然是存在的。马克思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级差地租理论。马克思认为由于土地所处的自然条件不同、 肥力不同,造成土地各有优劣,加上资本投入不同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地租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级差地租, 也就是:“优等地的产品价格中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就构成地租”[5]。

第三,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虽然是泛指东方(亚洲)社会的理论,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具有比较特别的意义。因为中国不仅是距离欧洲最远的亚洲大国,而且中国的土地制度以及中国与欧洲发展道路不同的经济模式等,这些都是东方社会模式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马克思总结了东方社会形态与欧洲西方社会不同的几大主要特征,即“土地公有”、“社会‘细胞’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农村公社”、“高度集权的中央专制政府”,这些理论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

第四,那么我们应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土地理论思想,结合中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实际,再次思考相关争议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上述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国当前农村农地实际,笔者认为,讨论中国农村土地的相关问题,如果单纯地笼统地不分具体农民、具体农村的不同类型情况则会陷入逻辑悖论: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常识性问题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小范围的需求扩大化,从而导致该得到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反而被忽视,而且是大多数农民真正想要的、真正需要的问题不经意就被忽视或者被扭曲反映和对待。

第五,在提出对策方面不仅参考理论、结合实际,更重要的是结合基本常识与实证分析。例如,关于如何平衡农地产权虚置与土地确权的问题,作者认为,在当前绝大部分农民还是一般农业型农民的现实背景下,要采取搁置土地所有权到底是私有化还是国有化的争议、激活农村土地和方便农业生产的措施,即应当赋予村社集体稳定的土地调整权。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坚决不走土地全盘私有化或全盘国有化之路, 但也要通过赋予村社集体组织土地调整权,包括土地确权在内的积极措施,来推动土地流转,回归农民农地问题本质,解决农业生产的实质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10

敬爱的党组织:

这是第二次上党课了,这次是陈雄辉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老师的侃侃而谈吸引着学生,学生都聚精会神的跟着老师的思路。

陈雄辉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首先陈雄辉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党员的演变,陈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的党的历史与发展。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解读党员权利保障条件:

1、党员权利是一种利益价值,包含意见保留权和请求帮助权

2、党员权利是一种公共权益,包含参与权和建议权

3、党员权利是一种不等诉求,包含知情权和监督权

4、党员权利是一种民主权利,包含申辩申诉权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如何行使党员的权利和履行党员的义务。

在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享有下列权利:

(l)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教育,我学习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必须处理党员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行使党章所赋予的党员民主权利,认真履行党章所规定的党员义务。

另外我们在第三次上课又学到了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正如老师课上讲的: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是党为了加强党的建设而确立的各项规则,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在党的组织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和行动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为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保持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通过这两次的学习,了解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的组织制度与纪律,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更好的学习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签名:邱楚丽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11

其实,没有老师的讲解,对很多概念真的觉得很不清晰,以前也是分不清楚的,这些还不是给我最深感受的。开班仪式上,老师就说过,很多人都说,党校的课堂是最像课堂的,今天,我才有了这样深刻到的体会,我们不仅终于再次有机会去感受高中时候才有到的固定的座位和固定的同桌,久违了这种滋味,更别说还有班主任,真的是很怀念这种感觉,到了教室就看到大家按着自己的位置坐好,一种很浓的课堂氛围就这样产生了,其他的课堂,即使是专业课,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好好的听讲,不在下面做作业,看书,或是玩手机,但是这个课堂显然就轻而易举的做到了,真的感觉十分神奇也十分的好,这是我上大学以来就再也没有感受到到的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纪律了。

开始上课之前,我们有十五分钟的课堂活动开展时间,今天的是第一组到的学长学姐们给我们表演,他们的主意真的很多,以小品的模式给我们重现了当年的“一大”的艰难,革命先辈们是用他们的热情和机警才能创建这个党,时间很短,故事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是,也许是因为处在这种氛围中,我们就是可以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看出,我们党曾经的不易,曾经的艰辛。

这样的活动形式多样,真的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因为我一直认为上党课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也许是课堂上悄无声息的讲解,没有想过还会有这样精彩的课前活动。

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党的性质到的知识,这些都让我对党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介绍了工人阶级现在的发展,不仅仅是在数量上,更是在质量上,我们看了十七大代表,当代产业工人的楷模许振超的事迹介绍,真的让我感到很是震撼,也很是惭愧,他是老三届,只有初中的学历,但是他七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他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不停的钻研,他的“油改电”技术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要望其项背,他就是现在的新时代的工人阶级的代表,真的很令人佩服,同时,边看也一边反省着自己,我们有着比他更优厚到的条件,他只是初中到的学历,但是他说:“人可以没有学历,但是不能没有知识。”

他的知识都是他自学成才的,他要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利用空余的时间学习那些很困难的只是,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物理,我们现在也是在学习这些内容啊,我们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生活的压力,我们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可是,相对于他来说,我们有了更多的条件去学习,反而挥霍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也没有他那样的钻研的精神,真的感到特别的惭愧。

今天这一节课是我们的第一节党课,我想,每一次的党课应该都会这样,给我灵魂上一次洗礼和震撼,让我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点醒自满的我,这样才能取得进步,止步不前的人总会被人超越的,只有不停的努力,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非常喜欢老师最后的结束语也是对我们的赠言: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篇12

作者简介:王磊波,(198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认识论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结晶,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民主集中制,是依据党的组织建设经验而形成的科学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的组织领导制度。两者在理论上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

关键词: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要求党在一切工作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1929年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首次提出了“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证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而形成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旗帜之一。新时期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促进社会稳定、完善党的领导、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是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揭示了人类认识的起源过程和规律.认识从实践开始,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然后再回实践中去,达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认识过程的两次大的飞跃是: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次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这一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是完全一致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是与从实践到认识完全一致的.到群众中去是与从认识到实践完全一致的.可见,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怎样搞好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就是群众路线的方针。”民主集中制不仅仅适用于党的组织生活,也适用于群众路线。只有将民主集中制广泛应用于群众工作,才能真正贯彻群众路线。

邓小平在《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中说:“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党的正确的路线和决策依靠的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更倾向于工作的指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具体表现,而民主集中制则倾向于工作的制度规则。

江泽民同志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这里的“调查”就是需要群众路线的,没有群众路线就谈不上调查,而“发言权”和“决策权”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没有群众路线的“调查”就没有民主集中制的“发言权”、“决策权”,因此,我们就可以说“没有群众路线就没有民主集中制”,可以说民主集中制就是为了组织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去践行群众路线的。民主集中制实行的前提是践行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运用的结果也是群众路线。认清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区别和联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高度把握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紧密联系,从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中认识二者紧密结合的巨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科学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要真正贯彻好民主集中制,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一、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联系: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在内容和形式上是辩证统一的,这是一对哲学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而又反作用于内容。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统一。在现实生活和领导工作的实践中,如何正确认识、运用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尤为重要。

党的政策和路线决定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内早有论述,但是这些年我们在具体实施层面少有研究,甚至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自觉或不自觉地脱节状态,以至于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严重错误无不与此有关联。就两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多次做过阐述,而张闻天首次从哲学层次将其概括为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是形式,但内容是要在一定形式中表现出来,形式保证内容”。这就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找到了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同时又为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指明了科学方向。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与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二、群众路线是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基石。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基石。群众路线在我们党内就是民主路线,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就是群众路线的方法。中国梦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充分证明,党的事业、国家发展,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刻把民心向背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既是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的本质特征,也是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领导制度赖以依存的实践基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实践中更好地结合,党才能代表人民行使权利,而非代替人民行使权利,从而实现党的正确有效领导。

三、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党章》明确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由此可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从群众中来”即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经验和智慧的过程,也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过程,如果没有集中,或集中过程没有民主,都不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意见。

面对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民主集中制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尽人皆知。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丢掉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法宝,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灭亡。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面对世界的不断变化、发展,我们只有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中国。(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学工处奖金申请书下一篇:初中英语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