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2024-08-14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共9篇)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篇1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企业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平台,对于企业的各项决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还原俏江南上市失败的过程,分析其所基于的环境因素,从而概括地归纳出企业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俏江南;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财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92-0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总和。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研究,能让企业更实时地掌握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利用程度及应对能力,使得企业的决策都建立在客观的事实之上,以达到规避环境带来的风险的作用。下面以俏江南的上市失败为例,分析财务管理环境在整个上市失败中起到的作用。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类,分别阐述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活动的影响。

一、俏江南上市失败

2008年,俏江南为缓解资金压力,创始人张兰与鼎晖创投签署增资协议,鼎晖以约合2亿元人民币占有俏江南10.52%的股权,并与张兰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俏江南不能在2012年实现上市,张兰需要花高价从鼎晖投资手中回购股份。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递交A股上市申请,而后在证监会披露的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中,俏江南赫然在列。在折戟A股之后,2012年4月,俏江南谋划在香港上市。创始人张兰为了避开“10号文”规定,改变国籍赴港IPO。同年6月,俏江南在港交所通过上市聆讯,不过最终在通过聆讯后止步,此后香港上市便再无消息。

二、影响俏江南上市失败中的环境因素

(一)经济环境:2010年,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原料价格、房屋租金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都使得餐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重重困难,俏江南销售额增幅放缓。

(二)政策环境:2012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对欲上市的餐饮企业的经营扩张风险、食品安全、商标、会计核算等四大板块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餐饮企业A股上市的门槛。同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受此影响,奢侈品、高档酒店、高端消费等皆受影响,对定位于中高端餐饮的俏江南无疑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以同为中高端餐饮的湘鄂情的盈利状况为例,其2011年的净利润达到历史峰值的0.94亿元,2012年下滑至0.81亿元,2013年亏损5.7亿元,2014年进一步亏损7.14亿元。由此可以推想,俏江南冲刺上市之时,整个行业环境都相当恶劣。面对这样的状况,潜在投资人显然能给出高估值,香港投资人愿意出的价格与张兰的预期相差过于悬殊,赴港上市也希望渺茫。

(三)企业内部环境:一方面,是财务的不规范使得俏江南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收入成本的可靠性计量偏低,盈利状况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标准化经营的难以实现使俏江南面临着食品标准难以制定的难题,而食品标准的制定又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餐饮企业上市的关键因素。

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概况

(一)宏观财务管理环境

(1)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及通货膨胀水平等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实体,自主权加大。为了在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必须在市场中自主筹资,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强化财务控制,慎重进行财务决策。如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货币发行量、信贷规模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资本结构的选择,产业政策

(2)金融环境: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利率等。金融市场对于资金供求双方实现资金的转移,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筹资和投资渠道。金融市场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资金活动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投资与资金营运活动,因此,金融环境是企业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最大。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熟悉金融市场的类型和管理规则,在遵守国家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有效地利用金融市场来组织资金的供应和使用。

(3)法律环境: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法律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企业在相应空间内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4)政策环境:与法律环境类似,指国家出台的方方面面的政策,未必直接指向企业经营发展,但却对企业财务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前文中提到的“中央八项规定”,就对国内一系列指向中高端消费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二)微观财务管理环境

(1)企业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直接决定了企业理财权限的大小和领域的宽窄。我国十几年的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实质上都是围绕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权扩大,可以自行筹资,自主投资,在一定权限内确定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为企业的自主决策提供了客观可能。

(2)内部管理水平:是指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管理人员的眼界和水平。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有着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高瞻远瞩的管理人才,那么这个企业的财务活动就能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和高远的视角之上。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篇2

一、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企业投资分为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有何影响呢?本文主要从实体投资的投资项目决策方法、审批和建设三个环节探讨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1. 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影响。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一般只对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而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对环境可行性的评估也已成为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对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后续污染治理能力的评估以及对项目本身是否符合政策性节能减排标准的评估。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后,企业的投资决策方法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里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NPV)为例进行说明。

未考虑环境可行性时,NPV的计算方法为:

NPV=投资项目各年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生产设备初始投资(1)

考虑环境可行性时,NPV的计算方法为:

NPV=投资项目各年现金净流量现值的代数和-生产设备初始投资-节能减排初始投资(2)

上述两个公式表明,企业对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的考虑加重了企业投资的压力(即增加了投资项目成本),但是并不能说明运用式(2)计算的NPV会小于式(1)的计算结果,因为由于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各年的净现金流入增加。本文认为在决策阶段考虑节能减排因素,有利于投资企业做出更经济、科学的决策。

2. 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影响。

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影响主要是审批能否过关。根据我国节能减排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审批机关应综合考虑送审项目的投资领域、项目选址(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等因素,判别该项目的投资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节能减排标准并最终作出审批决定。

其一,对投资领域的影响。国家鼓励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资,并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对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给予政策性支持。目前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的税收规定有:《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企业根据以上目录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的专用设备,其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而对于“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项目,另有其他的严格限制,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严格限制外资在中国投资设立“两高一资”企业的审批。

其二,对项目选址的影响。企业属于“两高一资”产业而又位于人口较密集等不适合企业大规模发展的地点,在申请扩大投资规模时应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因素,否则会造成送审难以通过,或需要重新规划再次送审而导致成本增加。在项目审批阶段,企业遵循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对未来投资项目进行规划和管理,才能使企业获得项目继续建设的通行证。

3. 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的影响。

项目经过可行性论证和获得审批后,其施工建设仍然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的监督和控制环节。如果建设企业不能将节能减排贯彻于投资活动整个过程,投资项目将随时面临被叫停的风险。如2007年12月福建省政府决定厦门市海沧PX项目(指生产二甲苯的化工项目)暂停建设并迁址到漳州;2011年8月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被要求立即停产并尽快搬迁。虽然现有的规定只是针对高污染的化工行业企业,但随着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政策的严格,纳入该限制范围行业的企业一定会更多。

二、节能减排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

1. 节能减排对企业间接融资的影响。

(1)绿色信贷对企业间接融资的影响。在我国,节能减排对企业外部间接融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绿色信贷”的要求。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名发布《基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的信贷政策精神被称为“绿色信贷”,它要求各商业银行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目的在于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它首次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实现,从源头上建立了企业在信贷领域的环境准入门槛。其内容主要有: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应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绿色信贷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不仅可以实现对“两高”行业贷款的限制,而且可以帮助中小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很多中小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能否从银行贷款来做投资决策,如果贷款成功,说明该公司经受了银行的严格审查,并不存在财务或其他方面的重大问题,是一个利好消息,投资者一般会在股票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购进该公司的股票;反之,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有问题,从而抛出该公司股票。

(2)赤道原则对企业间接融资的影响。国际上存在一个与绿色信贷类似的非官方规定——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简称EPs)。该原则适用于总投资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新项目融资、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旧项目扩容和更新现有设备有关项目的融资、项目融资财务活动咨询服务及大型新建项目贷款融资的审批。赤道原则第一次把项目融资中模糊的环境和社会标准明确化、具体化,为银行评估和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提供了一个操作指南。

由于赤道原则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国际大型新项目的融资,其实施有利于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为寻求低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有利于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这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节能减排理念和技术有促进作用。随着各国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日益加强,宣布遵守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会越来越多,这对于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无疑具有巨大的宣传和示范效应。

2. 节能减排对企业直接融资的影响。

我国节能减排对企业外部直接融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绿色证券”政策的要求。绿色证券是指企业改制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过程中,需要经过环保部门根据国家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进行环保审核,包括市场准入制度、增发和配股制度以及环境绩效披露制度等。通过这种程序发行的证券和增发的新股称为“绿色证券”,它主要针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目的是从资金源头上遏制“两高”企业的无序扩张和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008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证监会等部门首次对提出上市申请的企业按照绿色证券的标准进行审核,并将经过审核首批未获通过或暂缓通过的河北威远生物化工公司等10家企业进行了公布,这些企业被要求在限期内按照绿色证券的标准重新整改,如果拒绝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将不能登陆A股市场,而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

以企业IPO(首次公开发行)为例,IPO不但程序复杂,而且费用很高,其费用一般包括资产评估费用、律师费用、注册会计师审计费用、保荐人费用、公开发行说明书费用以及承销商的佣金等(不包括路演推介和询价发行阶段发生的费用)。此外,还需主管税务机构出具企业最近三年及一个年度的纳税证明,即要求以上期间内企业不能有任何偷税漏税欠税等不良记录。所以,企业上市融资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因节能减排因素未能获得证监会和环保部门审核通过,以致延迟上市或禁止上市,那么以上的支出将会付诸东流,损失非常巨大。

三、节能减排对企业收益分配的影响

企业的收益分配最终以利润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本文依照利润表构成的各个主要项目,逐一分析节能减排对企业收益分配的影响。

1. 节能减排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节能减排使企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更主动的定价权利,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随着节能减排观念和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加之政府的倡导,节能减排产品的竞争能力往往高于同类其他产品。在国内,标有环保标识的产品往往能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在产品定价方面,此类产品能够享有更多的主动权。从国际方面看,一些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设置绿色壁垒、环境关税等障碍,只有节能减排产品才能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2)随着我国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逐步完善,节能减排企业剩余的碳排放权和排污权能为其增加收入。(3)运用节能减排模式循环回收的产成品、副产品、原材料等也会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

2. 节能减排对营业成本具有双向的影响。

(1)节能环保设备的投入会导致固定成本增加,但根据成本性态分析原理和学习曲线理论,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和进行经验总结后会逐渐消减这部分固定成本增加的负面效应。(2)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经处理后能得以循环利用,这一过程对于企业节省能源(原料)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将发挥重要作用,即会导致营业成本下降。因此,节能减排从短期来看,会导致营业成本的增加,但从长远来看,成本得到稀释,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和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3. 节能减排带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减少。

目前,我国虽然尚未开征环境税,但开征环境税的时间表已经初步确定。那么,对于环境税收开征后在会计核算上还需要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在这里暂且将其归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里核算。实施节能减排(假设环境税采取从量计征的方式征税)就可以使企业减少营业税金及附加税,成为企业营业利润的一个增加项。

4. 节能减排增加企业成本主要体现为期间费用的增加。

(1)管理费用增加,企业引入节能减排设备后需要培训一批具有相应技能的人员,培训费用的增加引起了管理费用总额的增加。(2)财务费用增加,企业节能减排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专项资金、自有资金和企业贷款,而当前政府专项资金或者对企业支持不够或者采取事后划拨的方式,不能为企业解决即时资金困难,而企业自有资金又不足以完全支持节能减排投入,那么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便成为企业更好的选择,其中又以向金融机构贷款为主,这样利息必然增加,利息支出(不包括资本化的部分)就构成了财务费用的增加额。

5. 节能减排将减少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

在节能减排背景下,未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可能面临生产设备计提减值准备,企业需确认大额的资产减值损失;而在已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里,由于更新了设备,所以一般不需要确认资产的减值损失,从而可以减少计提减值准备这部分成本。

6. 节能减排将导致营业外收入增加,营业外支出减少。

在政府主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如果企业未实行节能减排而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将不得不为该负面效应买单,如经济赔偿、行政罚款、诉讼费用等营业外支出增加,并导致利润总额的减少。反之,良好的节能减排会获得节能减排专项财政补贴,这笔收入将增加营业外收入和利润总额。

7. 节能减排能获得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优惠。

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企业节能减排可以享受所得税法规相关规定的优惠政策,这对于减少企业应纳所得税额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鼓励企业购进环保专用设备、实施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相关政策法规,探讨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报批的可能性和建设阶段及融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影响,结论见右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节能减排对企业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均有积极的影响。

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及公众形成合力,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相应的努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政府应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冲突,增强地方环保部门的独立性、促进环保执法,支持新型产业、鼓励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加强对企业家的节能减排责任感教育等方面主动性,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企业应端正发展理念,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追求经济利益与实践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保护生态文明。

3. 社会公众各尽其能,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如加强对节能减排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并运用于实践;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消费带动和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等。发动社会公众的力量,就是要将节能减排从政府运动、企业运动扩展成全民运动,并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Porter M.E.,Vander L.C..Green and com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5

[2] .Epstein M.J.,Roy M.J..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to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s.Greene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1997;17

[3] .陈璇,淳伟德.企业环境绩效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沪、津、渝三地百强企业的考察.经济体制改革,2010;4

[4] .李永友,沈坤荣.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8;7

[5] .林伯强.将环境影响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过程:方法与运用.金融研究,2005;2

[6] .杨洁,温辉,刘运材.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融资机制研究.生产力研究,2011;6

[7] .苏星,吕韶阳,徐克良,杨宝荣.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分析与建议.中国能源,2012;11

[8] .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经济研究,2010;3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篇3

关键词:不同制度环境 财务报告质量 企业投资 影响

财务报告主要是指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的一种书面文件,具体的信息内容包括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若是我国的企业出现隐瞒信息、虚假、该报不报的财务报告问题时,将会严重的降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而导致财务报告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为文化教育环境失衡、法律制度环境失衡、政治经济环境失衡等。基于以上现象,本文就对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一、制度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分析

制度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赖以产生、生存、发展的环境,其是一种所处的特定阶段的客观条件,制度环境包括有不同环境下的价值、文化、思想、制度等。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其管理、运营必定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所展开,而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亦是如此,其需要在相应的制度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开展与进行。制度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个企业整体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其便可以运营过程中采取比较科学、先进、复杂的技术措施,对财务报告的形式与制度进行完善,这使得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也比较真实与可靠,自然会大幅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但若是企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则会影响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这也会导致所编制的财务报告简单、不系统、不健全,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然要大打折扣[1]。

2.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个国家经济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为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提供有效的依据,例如我国《注册师法》、《审计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制度的颁布与修订,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有了更加全面、直接的法律约束和保证,这也会极大地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反之,若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时,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政治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政治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法人财产权和出资人所有权也实现了“两权”分离,当企业不再属于行政的附属物,开始进行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时,企业的财务报告也会随之完善。而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先进技术的层出不穷,为能进一步地增加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财务报告与企业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来看,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多不同属于一个人,在这种现象下,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外部股东等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员对企业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不对称。进而也会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导致企业外部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发生代理权冲突等现象。

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为能有效地缓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财务报告的应用便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当企业具备有高透明度、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能够使和企业相关的各利益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各种运营信息,这自然也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并避免了投资不足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财务报告的有效应用,可让企业的外部股东及时采取有效性措施,来防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不道德行为。且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还会避免债权人和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企业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当企业的投资金额不足时,财务报告质量越高,企业的总投资额便会越多;而当企业的投资金额充足时,财务报告的质量越高,企业总投资额便会越少[2-3]。

▲▲三、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分析

1.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学说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关于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学说:⑴互补学说。互补学说是指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完善,市场秩序环境比较规范,且市场经济化程度比较高时,科学、合理地应用法律制度,可大幅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在两者的融合下使企业投资者权益能得到更好地保护。⑵替代学说。而替代学说主要是指若法律制度比较差,且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经济化程度较低时,使得相关的法律手段起不到对企业投资者的有效性保护,此时可利用企业财务报告替代法律制度来保护投资者权益。

以上的两种学说在当今社会各有一定数量的拥护者,例如雷宇、翟华云等人便认为互补学说比较有说服力:在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具备的真实、可靠,较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现象。但是魏明海、陈胜兰、于李胜等人却比较支持替代学说,其认变在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不健全的国家,若企业具备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则可以替代法律制度成为弱势投资者的一种保护手段。

2.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根据以上学说的分析可见,不管互补学说和替代学说,哪一种比较有说服力,但均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才是最为关键的,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⑴改进财务报告方式。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一些企业还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财务报告方式,财会人员编制财务报告时,多以表格形式为主,由于过程太原始,会使效率降低,严重影响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因此,改进财务报告方式也尤为重要,应用现代化技术,促进财务报告编制、发布和传递的快速性、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财务报告的高质量。⑵完善财务报告内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要点包括有:调整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层次、改进企业财务报告要素的计量属性以及扩充企业的财务报告要素。通过对相关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完善,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全面、系统、真实,进而也会大幅地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⑶规范财务报告体系。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的体系,应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于企业现有的财务报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具体包括有:科学调整财务报告的结构、有效拓宽附注提供的信息量以及合理规范分部信息的披露[4]。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的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企业具备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可对企业的投资者权益起到有效的保证。但是,不同的制度环境,又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良好性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相关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使财务报告在不同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投资均以起到良性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楠.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质量对过度投资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会计学,2010

[2]胡涛.投资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会计学,2012

[3]吴宗法,张英丽.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

[4]高杉.基于新经济理论的财务报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2011

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篇4

电子商务的主要参与者是虚拟企业(或称虚拟公司、影子公司),这些网络上的企业不是传统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它们通常是若干法人组成联合体,形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一旦市场机遇不复存在,虚拟企业将自行解体,这些网络企业的大量出现对现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因而我们有必要就电子商务对现有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的主要参与者虚拟企业当市场机遇存在时它才存在,不具备现有财务管理对象的特征。电子商务时代的若干法人企业之所以要组成联合体,形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是因为企业受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其信息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高,企业管理活动更多地集中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上。因而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不再是“资金运动论”而是 “经济信息论”。

二、对企业筹资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的一般企业仍需在最佳资本结构或适度负债理论指导下,通过主权资本和负债资本筹措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资金。电子商务采用电子货币结算的匿名性,使得避、逃税很容易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经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合理避税效应显然减弱,现有的筹资理论受到冲击。

三、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能支持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与供应链、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有效协同。因此,企业可以随时获得进行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所需的一切信息,使投资失误极少出现;可以随时获得存货购进、储备与出售的最佳时机与最佳批量消息;可以随时获得占用应收帐款客户的资信情况,并迅速制订与调整信用政策及收帐政策,把坏帐损失降到最低点;可以获得在线证券投资的一切可能信息,使短期有价证券与现金的转换能在最佳状态进行,并使短期投资收益出现企业所期望的态势;可以获取信息进行最新产品的生产;可以在网上进行知识产权销售及有偿咨询;可以不失时机地与其他企业迅速组成网上联合体――虚拟企业,抓住一切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市场机遇及时交易,使企业不受“三角债”困扰,迅速收回资金。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结算方式以电子货币为主,一旦企业获取信息或作出判断有差错,投资的风险将立即出现,严重的可顷刻导致企业破产。

四、对资金分配管理的影响

由于网上贸易中有形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区别模糊,再加上电子货币结算的隐匿性,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篇5

摘要: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正在日趋明显,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其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财务管理;影响研究

企业作为市场运营的主要参与部分,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在不可避免的受着市场运营环境的影响。伴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频繁与深化,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下企业发展环境中的主要特色正在扑面而来。如何正确认知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探求科学的发展对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处于自身经济发展利益的需要,通过缔结贸易条款的方式,与其它国家进行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各个国家经济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展,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这一发展节奏的促进下,经济一体化逐渐上升为一种发展中的重要趋势而对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各个主体,无论是从管理的理念,还是从管理的方式上等诸多的层面都产生了比较显著地影响。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分支,在未来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广泛的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多级化发展的重要呈现。

(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经济一体化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1.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经济一体化参与发展的各个企业中,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发展的水平都会相关的行业中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的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会在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合理的经营而产生一定的市场波动。这种波动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影响下,不断地上升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市场波动,最终波及相关的国家,严重的话会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危机。

2.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独立是指企业在参与市场运营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经营模式的选择及运营项目及策略的调整过程当中,不断的探究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与方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发展意图与策略来实施。相反的,企业在制定重要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的市场规划调整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运营规律以及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所面对的周遭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的变化与影响。只有在把握趋势的同时,聚焦企业发展中所要保持的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所产生的市场合力才会更加的凸显。

3.发展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存在的诸多物质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当中。同样,经济一体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所展现出来的发展特征,也将更加的趋于明显。一方面,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范围将会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影响广度不断拓展的同时,在影响的深度上也将会不断的深入与具体。例如,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的模式。经济一体化还会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及体系以及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二、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来临,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正面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管理模式将趋于标准化。企业在发展中面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不断地从自身的运营角度出发,不断地探究更大范围市场的开拓。其中就包括不同企业之间的并购与合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彼此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管理模式的趋同化上将会不断地进行提升。在这一发展动作的影响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将会不断呈现出财务管理模式不断趋于标准化的发展态势。其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将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的推动下,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上提出符合企业财务发展需要的要求。例如,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与职业素质上,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都会不断追求效能的提升。在全球互联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企业从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升级的角度来进行管理效能的提升将会是很多企业今后发展与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方向。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将不断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发展层面的竞争。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的提升,特别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层面的不断创新将会是企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大环境下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本能。换句话来讲,企业面临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面临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是带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发展路径。

(二)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在不断的发展中,都会呈现出两面的发展趋势。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而言所构成的不利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将被淡化。在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管理的标准化将会是企业在不断的面对市场化发展挑战中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层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企业的管理特色。例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其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已经趋于形成。如果趋于财务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优势将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风险系数加大。市场的运营在客观程度上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不断的提升。一旦,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企业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这种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激化,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进一步进行了压缩。基于此,企业在今后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升级中,所需要面对的市场压力也会不断的提升。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限性。这一点与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中所面临的标准化的统一问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标准的统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发展的外在束缚就会比较多。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层面所面对的发展性的外在束缚将会不断的增多。

三、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确立企业财务组织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推进财务管理的提升和演进中,应该尝试从自身行业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市场的发展走向,将自己的内部需求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匹配。这种匹配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避免由于机制和模式的不适应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正常水平和职能的发挥。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应该在借鉴相关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逐一的完善。当然,这一完善并不是直接的抄袭现有的别的企业制度,而是应该在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将这一制度和企业自身所在的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诸多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应的调整。这种调整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将企业的内部诉求和相应的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契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匹配。

(二)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特性分析

信息披露是将相关的信息通过某种公共媒体来进行发布,从而为相关的信息关联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是企业或者是公司,其在日常的管理及运营的过程当中,通过必要的信息公开手段,来将其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相关报表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在最近的一段运营周期内,一般是以季度为时间计算单位,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尽可能多地将其对整个市场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一个历史的最高水平。基于这种原则设立的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模式,也能从最大限度上保护好各个市场利益主体的基本责任。其中,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及底线,如果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数据造假等问题,将会给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其整个财务工作中,一个不可以容忍的现象就是企业财务相关数据的造假。这种在会计数据层面的造假,所造成的不利的影响,不仅仅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所以,无论是从行政法规上,还是行业监管领域,各个相关的部门都将打击财务数据造假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进行对待。

(三)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类型选择

在科学合理的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的运行指导下,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也会得到更大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总之,作为企业运走框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运营的市场效果及发展步伐。在宝地集团众多的管理体系框架中,基于优化预算管理角色在市场的运作中正在不断的得到彰显。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开始探讨预算管理与企业市场发展的契合度,如何借助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来实现企业市场运营效能的提升。由于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和波动,经济发展的数据指标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和态势。

(四)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独创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一个工作效率或者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从业人员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方面,领导层面,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在部门设置、人才储备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提升对绩效管理效率提升的认识,同时,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借鉴行业其它企业的发展经验,不断地聚焦对策。另一方面,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高度负责、求实创新的精神,在遵循从业基本准则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绩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为绩效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一个扎实的数据支持。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一些在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缺陷,尤其在会计监管领域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陷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随着企业自身市场运营规模不断向外拓展的当下,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制度及标准上的中西之间的差异,已经严重得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更深层面和更广范围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制度层面的发展性与先进性,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规避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而导致的发展层面的不足。

(五)升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或者说是优势就是办公的网络化与自动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经由这一办公设备与系统来提升反映财务绩效变化发展的水平。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传统的纸质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及整理工作在工作时间上可以大大地缩减。具体来说,在传统的管理报表的制作与编制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循行业的书写规范与条例,遵循统一的标准与范式。但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则要呈现出了比较大的灵活空间。因此,在今后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运营过程当中,应该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不断地细化会计标准的设计,进一步夯实会计的发展基础。基于此,从国际标准的发展需求出发,探究其今后的改革与实施的新路径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结语

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到来,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升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分享经济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同时,探究其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今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明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异同分析[J].消费导刊,(10).

[2]杨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08)

[3]梁双陆,程小军.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3(01).

[4]徐建平.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05).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篇6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跨越,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正如彼得德鲁克说的那样“现在真正控制资源和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知识”。面对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求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正确分析和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处理、传播、应用基础上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又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以智力资源为第一位要素,它既致力于通过智力资源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以其取代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命脉但日趋短缺的自然资源,同时又通过知识和智力对稀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综合和集约的配置。综述来说,知识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知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20世纪,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曾作为传统的社会资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和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知识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生产要素,知识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本、战略资本。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主要取决于该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而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其“乘法效应”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才得以真正发挥。

(二)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制造模式开始转向创新知识密集型产品上,特别是一些知识高度密集的新兴产业,如网络经济、在线经济和电子贸易等迅速兴起,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日益信息化,对于知识、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促进了以提供各种形式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型服务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原先那种大批量的刚性生产方式变成了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这不仅缩短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迅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生产或转产,及时满足市场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三)管理以人为本。在工业经济社会,财富的直接载体是物,因此占有或获得财富,就必须首先占有各种物质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及其载体都是人,因此掌握了知识的人远比物质资源本身更为重要。由于知识的运用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往往与创新紧密结合,这就需要给人以最大的创造空间和条件,注重启迪人们实现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企业所有成员都能参与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在企业内部构建荣辱与共的群体,形成具有高度的凝聚力,荣辱与共,共同发展。

(四)无形资产投资占比加大。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靠知识、智力、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这远不同于传统经济中依靠大量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产的投入,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在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人力资源取代传统资源而成为战略性资源,通过研究,人们开始对它的资源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一门新的会计学分支———人力资源会计学将纳入财务管理范畴。

二、知识经济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20世纪,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充满浓厚的“功利”色彩,“股东财富最大化”被大多数企业确定为首要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缺陷在于它在资源配置上过分考虑股东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而在知识经济的资本结构中,物质资本的地位有所下降,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这一重大变化改变了企业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仅仅归属于其股东,而是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如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等,他们都向企业投入了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都有权分享企业的收益。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是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出的新挑战。另一方面,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作出相应调整,要以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取代片面“功利”管理目标,诚信、竞合、社会责任等成为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出的新课题。

(二)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在整个20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曾作为传统的社会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变化,财务投资分析的重点应发生转移,应将研究开发知识等无形资产作为投资分析的重点。另外,在财务筹资方面,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资本的范围,企业资本不仅包括物质资本,还包括知识资本,并且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知识资本的筹集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资产管理方面,工业经济时代管理的目标主要是资本的数量及价格,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价值及未来收益的管理。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其价值和未来收益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未来收益分配的难度,因为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向企业投入了知识资本,按经济要素分配企业收益,是必然选择,但由于目前没有恰当的计量方法,其分配比例就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三)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受到严重冲击,网上交易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同时,也使资本的流动速度更快速,而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是货币管理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使得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方法必须创新改变。在财务分析方面,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资本分析考核体系,以切实反映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状况及其成果,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实力,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为投资人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知识经济这场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革命,在改变全球经济总体格局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方式。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财务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一)改变传统的发展战略。在20世纪,为了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让今天的人们得不偿失,这一切不仅有悖于人类发展经济的初衷,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所以,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将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宏观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必须调整传统的经营发展战略,适应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要求。

(二)多重目标成为企业的追求。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人力资本价值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与管理过程中所占比重将相对上升,这些都要求我们对企业资本的范围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因此,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债务人、政府、社会公众的财务要求,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财务要求。

21世纪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世纪,消费者的权益和地位将大大提高,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把消费者满意作为首要目标,并对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营销、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改善,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明显,只有互惠互

利才能共享知识,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所以现代企业应该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三)财务管理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影响是无形资产,这使财务管理的核心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而且其内容将超出现行的无形资产的基本范畴,除专利权、版权、计算机软件外,许多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企业商誉、管理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将越来越重要。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具有不确定性。

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会计主体对应于“虚”、“实”两个空间,会计主体向着利益关系“联合体”方向发展。

现行会计期间的概念为公历月和年,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使交易瞬间完成,报表使用人要求财务工作者必须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所以传统会计期间不再是必然的选择。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社会中,企业的产出主要取决于资本的投入,只有出资者才享有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权,但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信息和技术以及利用、加工这些信息技术的员工在整个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知识经济对传统的产权理论提出了挑战,企业的收益分配论也会发生改变。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的财务影响,现状,对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折旧定义:折旧, 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 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 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1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财务的重要影响

折旧是一种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企业管理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它既对处于微观地位的企业产生影响, 同时也会对国家税收产生影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众多, 各种方法的会计处理以及发挥的效用各不相同, 因此对企业业绩、利润和国家的税收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 我们将从对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及市场价值、所得税、筹资量和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影响来进行阐述。

1.1 对成本费用的重要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额一部分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 一部分计入期间费用。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较大, 即使其折旧计提贯穿整个使用期间, 但在某一会计期间计入产品或服务成本中的折旧额依然很大。折旧额越大, 成本费用就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企业前期的成本费用, 加速折旧法高于匀速折旧法, 而后期的成本费用, 匀速折旧法则高于加速折旧法。因此, 折旧计提方法是否合理, 折旧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期成本费用水平。

1.2 对企业利润的重要影响

折旧方法的选择, 直接决定了进入产品和劳务成本中的折旧成本到底会有多少。因此, 折旧方法的选择将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分配情况。

如果选择了某一折旧方法导致了折旧成本的提高, 在其他因素都不变时, 企业可以分配的利润就会减少;相反, 如果选择了某一折旧方法导致了折旧成本的降低, 在其他因素都不变时, 企业可以分配的利润就会增加。

1.3 对企业市场价值的重要影响

一定时间内企业市场价值的高低与企业的利润水平的分配息息相关。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 当企业的利润水平处于高水平, 因而导致每股收益或股息较高, 且其他条件都不变时, 该企业的股票市价必然上升, 相应的企业市场价值提高, 相反的, 两者则会同时下降。通过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和折旧政策, 不失为一种平息市场波动带给企业价值波动影响的有效办法。

1.4 对企业筹资量的重要影响

折旧额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损耗而要求补偿的那部分价值。从企业长期循环的角度看, 折旧额上的货币回流属于补偿资金的性质。但从一个会计期间或经营期间来看, 折旧额形成了企业资金来源。折旧额的多少取决于固定资产价值、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据某一具体的会计期间来说, 折旧越多, 就意味着企业留下的现金越多, 或者说处于固定资产更新准备状态的现金越多, 则企业可用资金越多, 企业向外筹资越少。

1.5 对所得税的重要影响

折旧一直被企业看作是调剂税收的一种有效手段, 起着“税收挡板”的作用。当采用直线法时, 各期折旧额相同, 各期之间的损益也就相对均衡;当采用加速折旧法时, 前期折旧多, 后期折旧少, 导致企业前期的利润少, 后期的利润多, 所以应缴纳的税额也就不同。

2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一个企业在成本费用的核算、企业的筹资量、缴纳的所得税以及企业利润、企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公司的未来稳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 面对不同的折旧方法, 选择适合本企业自身良好发展的折旧方法, 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点对折旧方法的选择做出恰当的判断。

2.1 结合固定资产的使用规律选择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并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多个生产周期, 其价值也会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渐转移到成本或费用中去。因此, 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 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合理慎重选择。如果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在使用年限内各期之间大致相同, 且损耗和修理支出也大致相同, 则可以选择平均年限法。但是, 大部分固定资产的使用规律是早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高, 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效用呈递减趋势, 因此, 计入产品成本和费用的折旧金额也应呈递减趋势。

2.2 结合企业固定资产的磨损状况选择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 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价值。在选择折旧政策时, 必须首先考虑这两项影响因素, 它们从根本上决定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选择。在这两项因素中, 尤其是无形损耗快的固定资产, 应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在较短的时间里进行折旧。所以, 在对折旧方法进行选择时, 充分考虑科学技术进步是十分重要的。

2.3 结合企业财务利益选择折旧方法

从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年限看, 固定资产的价值将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和费用, 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影响期末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和销售成本或费用的核算, 从而对企业的财务利益产生影响, 所以企业必须结合财务利益选择恰当的折旧方法。

2.4 结合纳税角度选择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对纳税的影响, 因为纳税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 尤其是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在不同的税制条件下,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税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时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国家折旧政策是与纳税相联系的。所以, 纳税考虑只是在国家折旧政策的弹性范围内, 由企业作出一种有限选择。企业通过折旧方法的选择, 以延期纳税, 从中获得资金时间价值带来的好处;同时, 国家为了鼓励一些产业的发展, 也可能通过国家折旧政策予以引导, 也就是采取加速折旧, 给予企业因资金时间价值带来的好处。

综上所述, 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经营目标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这关系到能否合理地把固定资产成本分配到各个期间, 从而准确真实的反映企业当期经营状况。

3 改进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建议

针对现存的问题, 提出更加有效地改进措施及政策意见, 来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来更好的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国家财政收入充足的目标。

3.1 明确折旧范围, 加强折旧管理, 健全相关制度

对于规定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要明确化、具体化, 使企业有章可循。应按现有物价水平重新研究确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价值限额。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用、养、修、报废等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 经常核查固定资产, 了解其使用情况, 对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都入账, 对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要坚决淘汰。已提完折旧的设备, 原则上应停止使用。另外, 由于目前折旧费占生产费用的比例很低, 而直接物资消耗占到80%左右, 企业在生产上应科学管理, 降耗节能, 为按现值计提折旧提供客观前提。

3.2 采用现值计提折旧

折旧是按原投资的价值额来回收投资, 这符合投资周转的要求, 实现了投资的价值补偿, 不少西方国家都按现值提取折旧。这就要求定期对现有固定资产实际价值进行重估, 或采取简便方法, 利用现值会计法, 每年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按当年物价指数调整一次, 按调整后的固定资产价值计提折旧。避免因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变动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

3.3 合理、有效地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因此,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管理和自身固定资产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合理的折旧年限。

享有税收优惠的企业由于税收优惠期间折旧不能抵税, 企业可以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使得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或费用从而获得节税的利益。

企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要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折旧方法。采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市场, 2010 (35) .

浅谈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 企业财务 影响 措施

引言

近代的中国从增值税的建立到增值税的改革经历了很长的阶段,通过慎重的不断考察和实践,以及对国外先进理念的学习,进而建立了消费型增值税,让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影响的大背景下,具有短期减税效应的企业增值税改革委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助力,明显减轻企业税务,进而促进企业发展,将沉重的包袱从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中卸了下来。

1、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营业增值税改革对其的影响有多个方面,结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就能发现增值税改革既有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方面,但是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因此,无论如何企业管理者都需要及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关注,找出问题所在,加以分析并改进,进而让企业更加适应于营业增值税对其的新要求。

1.1、有利影响

就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的有利影响来说,增值税改革能让企业的税务负担得到有效降低,同时让企业的资产负债也得以降低,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对企业来说,资产主要是由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组成,其中固定资产是一个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的基础要求,它的变动情况会对企业的资产结构造成直接的影响。实施增值税改革后,都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固定资产中的进账原值、累计折旧以及期末余额,而且在这样的情形下,在短时间内企业的资产负债会得到降低。当时当企业的利润和规模扩大的话,那么就会上升其企业的资产负债,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会上升其流动性资产负债。此外,随着新的增值税改革税管制度得到贯彻落实,那么企业以往所缴纳的相关营业税附加也会逐渐被消除,这样就能让企业生产管理中实际所缴纳的税款就会有所降低,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也就是说,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得到降低,对企业经营利润的提升和促进企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让企业的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活,充分调动起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

1.2、不利影响

而不利影响体现在增大企业会计核算难度。因为增值税改革不仅仅是税种的变化,还会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多个方面,因此让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等不得不进行变更。企业需要根据税收政策的相关管理要求,将增值税会计科目增设到会计科目中,同时还需要改革其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核算等方面。这就让企业会计核算难度得到增加,而且还会随之增加其会计核算成本。

2、强化增值税改革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2.1、优化企业账务管理流程

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经营环境进行科学化和合理化账务处理流程的设定,要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根据增值税改革的相关税务管理要求,科学地进行企业业务的划分,并改革修订其原有清算方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经营绩效管理办法等,同时也要进行企业账务流程的整合和改进,根据业务部门的不同进行不同税收预算的设置,将企业资产流动加以明确,清晰化企业账务处理过程,以此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适应增值税改革对其的相关税务管理要求,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2、完善健全企业经营策略和会计制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应该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原有的经营策划和整体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结合税收变化科学合理的修订其现有会计核算制度,同时再与自身管理经营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在制度上适应其相关要求。而且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也会影响到企业原有会计核算体系,需要企业根据其实际积极增加企业现金流量,将其税务负担降低,同时修订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

2.3、强化企业内控

在新的纳税政策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势必会有所增加,这时就需要内部控制发挥其积极作用,而让企业内控落到实处就需要进行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并加以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层应该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进行内部控制操作流程和规范的明确制定,让各个管理岗位的具体责任得以明确,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管理责任的落实。企业还需要积极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进而对与企业本身风险和风险管控相关的内外信息的全面广泛且持续的节能型收集和识别,进而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加以及时发现,并及时实施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企业还要加强相关财务人员的税收政策内容的培训,以此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产型增值税由消费型增值税所代替是运作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健全完善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税收制度是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的杠杆,也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有效手段方法,通过对增值税改革的大力普及和推进,为市场竞争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有利于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善,让我国企业设备更迅速的进行更新,从而促进企业产品的研发,充分激发企业投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姜华峰.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张圣志.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215-216.

[3]王淑芹,刘鑫.分析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电子制作,2013,08:278+281.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篇9

开 题 报 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机械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2011年全年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6312亿美元。同时,该行业也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不仅本身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还有着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带动效应。

然而,目前的机械行业面临种种困难。首先,中国机械行业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强”。产业规模虽然很大,但产品结构水平偏低,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导致我国机械行业一方面拥有世界第一的产业规模,另一方面则面临国内中高端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仍然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次,机械行业陷入国际市场“前阻后追”的困局。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正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此为追兵;国际市场竞争也正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技术质量要求提高,这使得我国机械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端产品扩大出口难度增大,前路受阻。最后,机械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前景也不容乐观。机械产品需求总量增长趋缓,但对装备产品的水平及质量要求提高;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求紧迫;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资源及环境约束趋于强化,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在艰难时刻,管理团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战略的制定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而管理团队是否能制定正确的战略、采取适当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团队特征。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毕业论文题目定为《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国内外学者对TMT的定义众说纷纭。Li等(1999)将高管团队解释为公司高层经理的相关小群体,包括CEO、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直接向他们汇报工作的高级经理。Carpenter等(2004)认为团队应当是由处于企业高层并对企业发展全权负责的管理者组成,他们对企业战略起到关键性的领导和决策作用。结合中国企业战略决策的实际情况,贺远琼和陈昀(2009)认为TMT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各职能部门总监、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党委书记等。马红和阮萍萍(2010)认为TMT一般包括董事会主席、副主席、首席执行官、总裁、资深副总裁和执行副总裁等。

其次,研究的理论基础是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的高阶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在此基础上,学者认为管理层主要特征有教育背景、任职年限、平均年龄和性别。对于异质性,国外已有的关于高层管理团队性的研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但多认为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组成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我国学者魏立群等(2002)与之后的国内学者都得出不同于西方研究的结论:管理层平均年龄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人口特征多样性与企业绩效间为负相关。对于教育背景,Cohen和Levinthal(1990)、McNamara(2002)、古家军和胡蓓(2008)、邱茜和徐向艺(2010)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TMT成员的教育程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对于任职年限,Ensley(2002)发现凝聚力强的团有稳固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和工作配合;陈昀等(2011)认为任期长和任期相似性高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对于平均年龄,Wiersema和Bantel(1992)提出管理人员的年龄会影响其进行创新、改变现状、调整战略的意愿。林新奇和蒋瑞(2011)认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高层管理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经验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性别,Ad1er(2001)、美国非盈利组织 Cataly St(2004)、任颞和王峥(2010)均发现女性在高管团队中的参与能提升企业绩效。

最后,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环境的不同导致管理层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因此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出现了一定分歧,尤其是在异质性上。同时从内容上来看,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大多数研究在TMT划分 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标准上采用“便利取样”原则,没有采取一致的标准。第二,高阶理论没有考虑地域、企业规模等特征变量的影响,这使以此为基础的研究出现分歧。第三,目前用于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企业绩效。而从方法上来看,国外学者为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在这些理论基础上,针对中国特有国情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范围上来看,有学者对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中小型企业、以房地产等少量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但是鲜有学者基于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来研究人口统计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所以,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环境中的企业进行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实证分析,取得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论,是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为填补研究空白,也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是特别有必要的。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篇论文将由为标题、摘要与关键字、目录、理论阐述、文献回顾、样本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致谢、参考文献这十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问题的由来,提出问题,即阐明本次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理论阐述部分是引入“财务绩效”、“管理层”、“管理层特征”等概念,并阐述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

第三,文献回顾部分是展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管理层不同特征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争论与问题。

第四,样本、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的内容提出研究的假设;说明样本、数据来源;选取适当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及控制变量。

第五,实证分析的内容是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均值、标准差等;对因变量和自变量使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初步讨论两者相关性;对控制变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量与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讨论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再加入自变量,进行第二次多远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讨论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最终,讨论分析实证结果,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第六,结论与建议部分的内容包括得出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能否产生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结论,并且对机械行业提出建议。

(一)论文基本框架

标题

摘要与关键字 引言

一、理论阐述

二、文献回归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样本、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研究假设

(二)样本、数据来源

(三)变量选取 1.因变量 2.自变量 3.控制变量

四、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person相关系数分析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致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选取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数据,界定管理层范围,对管理层各种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即实证分析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及相关关系是否显著,提出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能否产生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研究结论,并在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建议。

研究的主要难点首先在于设置适当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为保证研究能取得误差较小的结果,需要在管理层特征中选取合适因素作为自变量,在众多企业财务指标中选取具有说明性的指标作为因变量,以及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中选取显著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作为实证分析中的控制变量。此外,研究难点还在于数据的收集。对企业管理层特征描述性统计时,需要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如任职年限、教育背景、年龄等,但是这些信息在财务报表等资料中未必完全披露,增加了研究难度。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学者们在研究管理层特征与绩效关系时,结果往往不理想。他们归因于没有精确地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高阶理论没有考虑不同环境对管理层的沟通方式等的影响。因此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变量来减小结论误差,并且选择更为合适的自变量、因变量。这也是本次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外,大多数研究在界定管理层时采用“便利取样”原则,没有采取一致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因此,确定合理的管理层范围是是本次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四、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和实证分析法。

文献法是指通过借阅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报纸、杂志、期刊等,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确定论文主题。并通过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而实证分析法是先根据前人研究提出假设;再选取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然后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最后依据统计结果验证假设,并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措施

首先,本次研究主要利用学校图书管资源登陆万方数据库,及宁波市免费提供的数字图书馆—维普期刊站点,来搜索关于管理层特征与企业绩效的文献。

其次,本次研究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交易所网站中搜集机械行业2011年财务数据,从学校提供的国泰安数据库中搜索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在剔除数据不全的企业后,最终确定样本数据。

再次,在实证分析中,本次研究先提出假设,再以管理层部分特征为自变量,以合适企业财务指标为因变量,以影响绩效的企业内外因素为控制变量。之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因变量和自变量使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对控制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再加入自变量进行第二次多远线性回归分析,之后讨论分析实证结果,得出研究结论。

最后,依据上述思路,确立论文框架,撰写并完成初稿。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本论文是一篇实证分析为重点的论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假设,结合实证分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析检验假设的真实性,得出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能否产生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研究结论,并撰写成一篇一万字左右的论文。希望此次研究可以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聘用选拔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资料。

六、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一)启动与选题(2011年10月28日——2011年11月30日)结合专业特点,综合专业知识,翻阅大量与本专业范围相关的报刊书籍,找出新颖的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题目。

根据研究对象,检索相关文献,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为日后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的撰写打下基础。

与导师充分沟通,获取相关的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路,获得导师的修改与指正,完善自己的思想构架。

(二)整理文献及开题报告撰写(2011年11月30日——2012年2月18日)根据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完成文献检索与阅读、文献翻译。根据论文主题,结合我国市场的特殊背景,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可行性研究、研究内容等方面撰写开题报告。

(三)开题报告答辩阶段(2012年2月18日——2012年3月4日)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提交开题报告合订本。

(四)论文撰写阶段(2012年3月4日——2012年5月1日)

提出研究假设,分析相关的数据。之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炼自己的观点,完成论文初稿。

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与完善论文内容,并确保论文在格式等方面都符合要求。

(五)论文答辩阶段(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30日)打印、装订论文,准备论文答辩的发言稿。按规定标准提交论文,等待答辩资格审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上一篇:围绕生产经营 创新工会工作下一篇:水浒传课文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