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因

2024-06-28

影响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因(通用6篇)

影响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因 篇1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影响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因,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亲子间意愿得不到尊重与理解

孩子的意愿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孩子3岁以内,他们的主体意愿就是和父母在一起,随时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温柔的抚触与浓浓的爱,孩子就是快乐的,安心的;在孩子幼儿园时期,他们会渐渐有自己的小生活、小圈子、小想法,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讲给父母听,但是他们会渐渐发现,父母对他们想法以及做法却不如他们想象中那般认可与理解;在孩子小学时期,他们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独立的个体,有更多自己的意愿,但也得到更多的阻挠;然后就是青少年时期……越长大,越独立,越会彼此发现似乎父母子女间是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一样,也许这个阶段会延续到孩子成长为父母!

这里理解和尊重就格外重要,不仅仅是说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其实很多育儿的观点都指出,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但是我以为,只要是单方面的付出,任何天平都会失去平衡。所以,父母更要培养孩子早日懂得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违犯了原则性问题,那么家长一定不能妥协;但是如果这些硬性的.原则是可以让孩子提前理解的,就是亲子间的双赢。而仅仅是依靠家长单方的坚持,最后一定会出现一段时期亲子间的矛盾。至于孩子其他方面的意愿,只要不涉及到原则,就果断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好了。

另外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交友圈以及学习以外的生活圈,如果孩子愿意讲,就多听少建议,即便是迫不及待的想告诉孩子错了,也依旧要做到有智慧的交流。毕竟有些路,有些错,只能走过,错过才能够真正明白与懂得。

第二,父母固步自封偏执于自我权威

虽然说是活到老学到老,但是世间圣人真的很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又正处在工作上的中流砥柱,生活本来就不易,空闲的时候就更愿意放松放松自己。所以渐渐地,“学习”这两个字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没有了新的东西的融入,“经验之谈”就会自然而然浮出来。所以有时候老子教训小子,常常会说一句话:“我吃过的米比你吃过的盐都多”。可是在如今信息高速发达,社会飞速变化的时代,吃的米多又如何呢?

孩子正是朝阳时期,对新生事物好奇感强,接受能力快,学习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尤其是网络时代,更是快餐时代,每一个流行几乎朝现夕没;而且孩子世界还有很多他们独特的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和父母对事物的兴趣点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彼此的包容或者妥协,而不是一味动辄剑拔弩张的必须按照其中某一方的意见去执行。尤其是父母方,如果缺乏时间学习新生事物,就不要有太多自负的观点去强迫孩子认同。

孩子出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可,与出于对父母的淫威而妥协,也许短时间内结果是一样的,但长此以往的效果却一定是大相庭径。

第三,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正确沟通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以及相关机构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企图通过相关的活动来改变或者完善亲子间的关系。但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绝不仅仅依靠一次的“洗脚”互动、一回被彼此感动的痛哭流涕或者一时之间的触景生情。家庭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融洽,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孩子是敏锐的,他们可以准确的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感觉是真诚还是敷衍。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压着火气和孩子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孩子是完全能够听出来的。偏偏很多家长习惯于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无效的沟通后,却认为自己在呕心沥血的付出,而孩子不听话;最终依旧忍无可忍的露出本来面目:家长怒气冲天,孩子满腹委屈……

如果父母不能够让自己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与视线,那么很多自认为“我是为你好”的类似沟通都将是失败的。与其说一些“我理解你,但是你不能这样”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承认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等他来主动解释或者说明,最后依旧无法认可的话,就坦诚自己的想法,并保留自己说话与建议的权利,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做主就好了。

坦诚以及有智慧的引导,是家长赢得孩子信任的方式;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信任感就不会有融洽的亲子关系。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有因就会有果。对待孩子绝不能敷衍,要相信自己种什么根才会结什么果,以身作则是打动孩子的前提。

第四,亲子间关系在生活中产生隔阂

你有多久没有拥抱过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有多久没有拥抱过父母了?亲子间的和谐关系首先源自于肢体上的相处。父母子女间,随时的一个拥抱彰显出彼此无间的亲密与相互给予的力量。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拥抱,在含蓄的中国人面前,如果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或者中间一不留神断了档,想要再次拥抱估计就需要有一定的触因或者一方的勇气。这就是无形中的隔阂,于家长来讲,明明很爱孩子,却随着他们的成长总是不自觉去放大其缺点;在身边就会不自觉的唠叨与叱责,又在夜半的时候柔情满怀或歉意满满。

你有多久没有踏踏实实的打心底儿中认可过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有多久没有眉飞色舞的讲过自己的生活学习与朋友给父母了?亲子间的和谐关系还源自于内心的感受。孩子不管做了什么,他心中都能够笃定父母稳稳的站在自己的背后;而不是父母虽然站在自己的背后自己心情却惴惴不安。父母不管对孩子施展怎样的教育,都能够确定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绝不会一蹴而就。

亲子间的和谐与孩子成长到多大没有直接的证明,但是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亲子关系要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勉强着持续,要么弥足深厚、情深意浓的坚定着存在。是此还是彼,取决于家庭中的每个成员。

今天看到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人物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影响夏玉米高产的四个原因等 篇2

2.种植密度不合理种植密度太大是当前夏玉米生产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有些农民种植“农大108”,每667平方米(1亩)留苗竟达5000多株,较该品种的适宜密度多出约1/3。由于密度太大,导致单株生长发育不良,空秆率高,雌穗秃尖严重,以致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造成减产。

3.施肥不科学在施肥上,普遍存在重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和微肥的现象。因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律所制约,单一过多施氮肥并不能达到高产,反而会因施氮肥过多,造成抗倒性差、病虫害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另外,施肥时期不当,以及盲目施用某些有效养分含量(注:以氮、磷、钾的纯含量为准,中、微量元素不应计算在内)太低的“玉米专用肥”,均会造成产量下降。4.浇水不及时靠天等雨的思想严重,往往不是根据玉米的需水规律浇好“关键水”,而是在受旱的情况下才浇“救命水”,以致严重影响产量。(山东省寿光市第二职业中专李英奎邮码:262732)

葡萄如何使用皇嘉天然芸苔素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四个原因 篇3

第一,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第二,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第三,孟德尔在进行豌豆的杂交试验时,对不同世代出现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和分析,并且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四个重要关系 篇4

一、实与虚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

虚。班主任工作的务实,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要照前料后......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在务实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务虚。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理论指导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务虚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眼光,广泛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务虚和务实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只务虚不务实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只务实不务虚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二、管与放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的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三、严与宽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影响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因 篇5

第一时间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做客视频访谈,为广大网友解读全会公报。许耀桐在访谈中指出,历届的三中全会在历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这次三中全会给改革带来四个深远影响。

许耀桐指出,历届的三中全会集中研究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在历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进程也必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许耀桐认为,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它推动了改革从单一走向了全面综合。我们说以前的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改革还是比较单性的,尤其是比较偏重于经济体制方面。这次我们是全面的、综合的,刚才说有六大领域,六大提法,六大改革一起全面展开。

二是我们从容易到艰巨复杂。相对来说,过去改革是比较容易的,就是我们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的问题先解决,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暂时放一放。现在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如果说过去我们是全身先动一发,今天我们就是一发而动全身,要动全身的一些问题。

三是从表层到攻坚深化。过去的改革应该说是停留在表层性、浮在面上的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零敲碎打一点,现在我们走入了攻坚深化,要啃硬骨头,拿顽瘴痼疾来开刀。

四是从摸着石头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也就是把摸着跟顶层设计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结合起来,所以公报当中提出这两个结合,很好。我想这样势必对我们的改革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

论课堂教学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处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在教学理念上要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

学生学习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把外部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内在认识结构的过程,这种转化可以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其中包括了两个方面: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使学生发生转化的“内因”,教师的教是使学生发生转化的“外因”。如果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此可见,知识的接受和消化,智能的培养和发展,最终是靠学生的主观努力,靠“内因”来起作用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接受者,更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成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需求。但是当前有部分教师存在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教”就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师是信息的发布者,“学”就是单纯的接受信息,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扭曲为“授与接”的过程,形成了教师是管理者、知识权威,学生是被管理者、“无知者”,从而使课堂出现了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僵化局面。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次是要与学生形成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发生转化的内因,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其实又决定着学习活动成功的可能性。教育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参加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智力因素包括认知结构和记忆体系,它们是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而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诸如感情、动机、兴趣、意愿和性格等等,它们则间接参与和影响着学习活动。和谐课堂应是知识性与情感性的相互結合,不可缺失任何一方,知识是基础,情感是升华;没有被升华的知识是固态的知识,没有知识的升华是空升华。

二、在教学对象上要处理好“同”与“异”的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先哲们的这些辩证法思想对我们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非常有教益。和谐课堂的“同”应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个性融合。没有对立的观点,没有不同的思路,就谈不上和谐课堂。

当前,多数院校师生之间都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是绝对权威。和谐课堂要求,同与异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生是与教师完全平等的,应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包含平等、民主、自由、尊重、信任、宽容的相互交流、相互包容的合作关系。现实工作中,由于一些教师只看到“同”而忽略了“异”,导致在课堂上片面要求学生服从,醉心于整齐划一,“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教育家赞可夫说得好,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关系如何。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教师为主导,在师生情感沟通过程中,应具有主动性。改变僵硬的师生关系,一是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理念,主动抛弃头上的神圣光环,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提倡向教师“发难”,倡导师生辩论、交锋,在互动交流中拉进师生距离,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三是学生要树立“立异、求新”的意识,不唯书,不崇上,敢于反对经典言论、敢于指出教师的错误,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思辩中达到创新和共同进步。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

三、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静”与“动”的关系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静”中走出来,“动”起来,形成“静”与“动”的有机结合。所谓的“动”不只是感官的运用,更主要的是思维的跳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他们不仅以其丰富的声、色、图、文以及动感、技巧,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着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很大震撼的同时,活跃了思维,结果使很多传授的信息让学生久久难忘,收到了只讲书看本,口头传递信息达不到的效果。

当前,教师基本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空、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成教学生根据工作中提出的问题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启用“点化式”的教学方法。所谓的“模块化”教学是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编制种种限制学生自由发展的“程序”与规则,对学生进行“灌输”,使学生难以参与教学,不会独立思考。“模式化”教学,特别强调教学程序的完整性,以课本为中心,逐章逐段“满负荷”讲课,甚至把讲课程序细化、量化,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评比标准。“点化式”教学就是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或本课的“课眼”,进行“点式跳跃”教学或聚集教学。“点上”的问题难度较大,焦点性的问题可能还有一定的争议,教师可以采取“点拨”式点破迷津,也可采取“群言堂”式进行正反方辩论、开放式讨论。“点化式”教学,形式活泼,重点突出,动与静有机结合,从“点”到“面”都充满活力,既能体现教员教学风格,又能满足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学双方从规格化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四、在教学管理上要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

所谓“刚”,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根据院校的特点,强调规章制度的权威,加强课堂纪律的约束和管控。所谓“柔”,就是要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营造轻松、活泼、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和谐课堂强调刚与柔的结合,只有把二者巧妙娴熟地结合起来,灵活应用,才能达成宽严有度,张弛有节。

上一篇:小学生400日记下一篇:第五届体育节开幕式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