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交往礼仪

2024-08-06

涉外交往礼仪(共9篇)

涉外交往礼仪 篇1

女人看头是看什么呢?

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像我们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公务员是不染彩色发的,除非把花白的头发染黑。另外头发不宜过长,作为女性,一般工作岗位上不长于肩部。有同志讲了,长于肩部如何?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盘起来、挽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来。道理很简单,年轻姑娘的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每一个人就晕了。

“男人看腰”,看什么呢?

涉外交往礼仪 篇2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入境而问禁, 入国而问俗, 入门而问讳。”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往, 需要不同的礼仪形式。美国前总统民克松访问中国之前就曾专门学习筷子的用法。人们交往本身也离不开礼仪。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 而要解决矛盾、协调人际关系,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礼仪形式, 以消除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障碍。那么师生交往礼仪该如何呢?

一、对待老师的礼仪

在学校内, 学生首先要对老师诚实虚心, 言行有礼, 在行动上应按规范认真去做, 早晨见到老师, 不管是否给自己上课, 均应行礼问早、问好。平日在校园内与老师相遇, 亦应打招呼问好, 如环境狭窄 (楼阁、走廊) 应向旁边让开一步, 给老师让道。

上课时, 老师走进教室, 班长喊“起立”, 声音洪亮有力。全体学生应立即起立站直, 向老师行注目礼, 待教师回礼学生再坐下。迟到的同学应先在教室外敲门, 待老师允许后再进教室, 未经允许, 不可擅自推门进入。有疑问提出或回答问题时, 应先举右手, 经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 不应边举手边说话。老师的讲课要专心听, 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 这是尊重老师的实际行动。对老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 最好下课后单独找老师交换意见, 共同探讨。若非提出不可时, 也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态度要诚恳, 谦虚恭敬, 不可扰乱课堂秩序, 影响授课计划。

下课钤响, 要听老师说“下课”后, 班长喊“起立”, 同学们起立站好, 对老师行注目礼, 待老师离开课堂再自由活动。

学生进老师办公室, 应先敲门, 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办公室不可随意翻动老师的东西。与老师谈话或议事, 应面对老师, 认真听老师讲话。谈话时, 声音要轻, 以免影响其他老师办公、休息。中午休息时, 学生应该少去打扰老师。

二、同学之间交往的礼仪

在校学习时, 同学之间朝夕相处, 是亲密的伙伴, 彼此应坦诚相处, 以礼相待, 注重文明礼貌。

1. 相互尊重

有些学生以为, 同学之间同窗共砚, 朝夕相伴, 友谊日深, 亲密无间, 何必还要以礼相待?其实之是一种误解。同学之间的感情是在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基础上形成的, 越是如此, 就越应该珍惜这种感情, 决不能轻易地破坏它。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 偶尔的失败, 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 不应该嘲笑、冷落、歧视, 应该热情帮助。

2. 和睦相处

在校内生活中, 同学之间思想上要互帮互促, 共同进步。对有缺点错误的同学既不要包庇袒护, 也不要挖苦讽刺, 应热情关怀, 真诚帮助, 勉励上进。对取得了优异成绩或进步的同学, 应该虚心学习, 衷心祝贺, 不应忌妒。

3. 礼貌相待

同学之间天天见面, 日日相处, 更要时时处处以礼相待。每天早晨同学见面时, 应互相致意问好, 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用品时, 应先征得同意后再用, 用后及时归还, 并要致谢。

在教室里要随时保待安静、整洁, 维护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课间不要追跑打闹, 以免碰翻教室桌椅, 尘土飞扬, 影响同学的学习、休息及身心健康。

课间休息时, 在楼道内行走要靠右慢行, 不要快速奔跑猛拐, 遇到同学时放慢脚步, 慢行礼让。

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肃静, 不要影响他人阅览。

在宿舍要互相体谅, 保持个人及集体卫生, 按时起床、就寝, 不乱拿别人东西。参加校内各项集体活动, 要遵守时间, 不迟到, 不早退。活动中要谦让有礼。

三、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相互需求

同学之间, 在各方面难免有相互求助之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内心是非常着急的, 此时有谁伸出友谊之手, 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必将牢记在心, 倍加感激。因此, 当同学之间相互有求时, 一定要热情相助,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 别人有求于你时

同学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手头拮据, 向你借钱;有的遇到棘手的问题, 求你帮忙出主意;有的学习成绩不好, 向你请教学习方法等。遇到这类情况, 应想到这是同学对自己的的信任, 应采取乐于助人的态度。

2. 你有求于别人时

平时生活中总有有求于人的时候。这时, 不必为顾全面子而不肯求助于人。而应诚恳地向自己的老师或同学讲清自己的困难, 提出自己的要求。求助不能含糊其辞, 半吐半露, 即使是难言之隐, 也要以适当的方式表露出来, 以取得别人的帮助和理解。

四、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意见分歧

同学之间意见不统一, 发生分歧是常有的。处于青春期的中专学生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不轻信, 喜欢争论, 因而, 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难免有各自不同的认识, 甚至意见完全相反。但是, 一般说来, 同学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分歧, 而只是看问题的角度、出发点不同。分歧不可避免, 可以在交流、说理中趋于统一, 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分歧。

首先, 作为发生分歧的双方, 一定要平心静气, 采取实事求是、承认真理的态度, 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 敢于服从真理, 承认自己意见中的缺陷, 这样, 经过充分的交流, 使双方的认识达

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探

●刘凤萍

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术的的优优越越性性也也越越来来越越凸凸显显出来。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以清晰、活动动的的画画面面, , 鲜鲜明明的的色色彩彩, , 优优美的声音, 生动有趣的内容, 启发了学生生灵灵感感, , 极极大大增增加加了了教教学学感染力, 增强了教学效果。关于课件的的制制作作, , 笔笔者者结结合合自自己己的的实践经验, 提出几点看法。

一、遵循启发性教学的原则

课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目的的是是优优化化课课堂堂结结构构, , 提提高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应该该是是启启发发、、点点拨拨, , 因因此此必必须须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要将抽象的知识识直直观观演演示示出出来来, , 以以新新异异刺激学生的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性, , 从从而而促促使使学学生生理理解解掌掌握其本质。由于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教教学学有有着着其其特特有有的的优优点点, ,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对多媒体体依依赖赖过过多多, , 导导致致偏偏离离了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多媒体辅助教学完全全取取代代了了原原有有教教学学手手段段, , 从而不知不觉步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其其结结果果就就是是僵僵化化了了教教学流程, 限制了学生思维, 甚至从根本上上扼扼杀杀了了学学生生的的探探索索新新奇答案的活力, 导致完全忽略了启发性性教教学学的的原原则则。。

二、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

课件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可操作性性, , 要要直直观观、、形形象象, , 但但更更重重要的是实用。对于课件所表现的操作问问题题, , 如如何何解解决决??提提供供以以下几点建议:

1. 课件的操作界面

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应有含义明确确的的按按钮钮和和图图标标, , 要要支支持持鼠标操作, 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 设置好好各各部部分分内内容容之之间间的的链链接, 可以方便地向前、后跳跃或跨跃。

2. 课件的交互性

课件不能是电影, 一放到底, 要注重重学学生生的的学学, , 让让学学生生的的学学

到统一。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所所有有发发生生分分歧歧的的双双方方都都能能平静地通过交流解决问题。由于一个人人的的认认识识有有其其提提高高的的过过程, 接受真理的态度也要通过实践过程程才才会会起起变变化化, , 因因而而, , 有有时即使双方尽了最大的努力, 仍不能取取得得一一致致意意见见。。这这时时, , 也也不要急于求成而出言偏激、语重伤人人或或无无理理诡诡辩辩, , 这这样样只只会会加深彼此的矛盾。所以, 一旦遇到这种种情情况况, , 首首先先自自己己不不要要冲冲动, 然后要稳住对方的情绪。如果对方方情情绪绪冷冷静静稳稳定定了了, , 可可以以尝试和颜悦色地和对方一起请同学或者者老老师师帮帮助助调调解解。。有有句句话说:“当事者迷, 旁观者清。”处在矛矛盾盾中中的的双双方方, , 往往往往各各执执己见, 难以改变, 但周围人却很清楚, , 很很有有可可能能三三言言两两语语便便使使对方恍然大悟, 走出误区。这时, 如果果是是对对方方错错了了, , 你你应应宽宽容容地接受对方的歉意, 不能穷追不舍, 得得理理不不饶饶人人。。如如果果是是你你错错了, 就应真诚地接受对方的观点, 而不不能能强强词词夺夺理理。。另另处处, , 作作为旁观者, 不能因人情、关系而无原则则地地袒袒护护一一方方, , 应应从从解解决决问题的愿望出发, 因势利导, 积极正确确地地引引导导分分歧歧双双方方解解决决矛盾。这也是发生分歧时, 应该注意的的一一个个方方面面。。有有时时意意见见分分歧双方仍无法统一时, 不妨暂且搁置置一一边边, , 待待时时间间和和事事实实提提供相应证明后, 再用恰当的委婉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冷处理”的方法。

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所以课件必须有交互, 如果能制作出跟数据库结合的交互功能, 将更能促进学生的横向思维, 同时延长课件的生命周期。

三、教学与艺术相结合

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片, 无异将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能极大地提高课件质量。教学是一种艺术, 教学本身就应渗透着艺术, 课件也应是教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很多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中, 粗制滥造已成为通病, 奇形怪状、参差不一的字体, 未加任何处理的模糊的图片, 糟糕的界面, 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长此以往, 还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这类课件的兴趣。

课件艺术, 除了界面的美感, 部分课件在制作中没有处理好教学与艺术的结合, 还表现有以下几点:

1.过多色彩艳丽的插图

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图片, 会刺激学生的感受,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过多的插图, 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 色彩的过于鲜艳, 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因此在课件插图的选用上, 要注意界面的色彩柔和, 搭配合理, 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

2.令人眼花缭乱的切换与效果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件在运行中, 切换不断, 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 令人眼花缭乱。这些课件看起来活泼生动, 但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 很可能过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扰乱学生的学习思路。

(滦县职业教育中心)

其次, 消除分歧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 当你正确的时候, 不妨试着用一种温和而巧妙的方法使对方同意你的看法, 你可以先用一句简短顺耳的话结束争执:“你有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 如果我是你, 也会这样想。”以此缓和一下气氛, 然后在不伤感情的情况下, 委婉地说明对方的错误所在, 要避免使用激烈的言辞, 以维护对方的自尊心, 做到良药不苦口, 忠言不逆耳。消除分歧, 还可以用转移话题的办法, 比如, 某某同学说张三如何如何小气时, 你却不这样认为, 但又不想与之争论, 这时, 你可“顾左右而言他”, 转移一下话题, 说说别的事, 或称赞他几句, 就冲淡了对方的怨气。当然, 对原则性问题不能持此做法。

不可不知的涉外礼仪 篇3

相互介绍

与外国人士初次见面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道路行进

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况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留意脚下”。

乘坐交通工具

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就座离座

陪同人员与陪同对象身份相似,双方可以同时就座或同时离座,以示关系平等。陪同对象的身份高于陪同人员,请前者首先就座或者首先离座,以示尊重对方。

提供餐饮

单独点菜或点饮料时,陪同人员请陪同对象先点。上菜或上酒水时,为陪同对象先上,再为陪同人员上;先宾后主,先女后男。

如何回避涉外交往中的禁忌

(1)数字禁忌。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对数字均有一些忌讳,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在涉外活动中要避开与“13”、“星期五”有关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这一天安排重要的政务、公务、商务及社交活动。日本人忌讳4,所以与日本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要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住4号、14号、44号等房间。

(2)肢体禁忌。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赞赏伊朗人忌伸大拇指。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另外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应给人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

(3)颜色禁忌。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比利时人最忌讳蓝色;土耳其人认为花色是凶兆,布置房间时不用花色;埃及人认为蓝色是恶魔的象征。

如何赠送涉外礼品

(1)选择礼物。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要事先了解收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以及所在国的习俗等。

(2)讲究礼品包装。国外非常讲究礼品包装,礼品一定要用彩色纸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

(3)对等平衡。注意送礼双方身份和礼品规格要一致。送礼要讲究平衡,有多方外国友人在场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避免厚此薄彼。

编辑/刘洋

涉外交往中的着装和交谈礼仪 篇4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扎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我国服装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地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着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额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

在涉外交往中,着装应注意下列事项:

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鞍应上油擦亮。穿中出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裤筒也不允许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在室内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有限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跟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擂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国传统的`拱手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谈的问题不便让其他人知道,可另约机会。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都要做到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知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应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以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其他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先将身份低的、年纪轻的分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纪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双手递出,面露微笑,跟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能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谎诞离奇、耸人听闻、淫秽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应究根寻底,对方反感约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在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加妇女圈内的议论。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宜询间妇女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不要说对方的身材、健康、收入及私生活方面的话题。不要与妇女开玩笑,更不要无休止的攀谈以免引起对方和他人的反感。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对不起”、“打扰了”,“再见”等。见面对一般先问好,如“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顺利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是第一次到中国(或本地)吗?”“来中国多久了?”“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讲“很高兴与你结识,希望今后再见面,”“晚安,请代向朋友(夫人、丈夫等)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浅谈涉外礼仪 篇5

浅谈涉外礼仪

——宋建华 旅管院会展一班 2009221124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涉外礼仪是人们在进行国际交往时的行为规范。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本部门、本企业的形象,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与荣誉。

人际交往时最需注意的一方面就是礼仪,它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的以一定的、约定俗称的程序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性为。这就解释了为何外事礼仪中许多细节是从何而来,因何而定——因为它是约定俗成的、被人们广泛接受且采用的。学习涉外礼仪,就是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素质以适应国际交往大环境。懂得涉外礼仪可以使我们成为国际交往舞台上的一份子,不一定璀璨夺目,但却不会格格不入。

我们敬佩的周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在我国建国初期时的外交工作上做出了很多值得人称赞的事情。同时周总理在外交上的理解与认识也是比较深刻和明了的。当时周总理对外交人员的要求是: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很符合当时的国际情形和我国的政治情形。由此看来,涉外礼仪的宗旨不是一沉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以及国际情形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事实上,涉外礼仪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简单总结为认真、严谨、细致、准确、及时、踏实。经过这学期公选课的学习以及对金正昆的演讲的总结学习,我认为外事礼仪通则总结的很精练,也很到位。具体理解如下。

1、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2.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3.求同存异(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握手礼通行各国)。

4.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5.信守约定(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6.热情适度,内外有别(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要分清内外,注意保密)。

7.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对人谦虚客套)。

8.尊重隐私(在对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

9.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

10.以右为尊(在并排站立,行走,就座,会见,会谈,宴会席次桌次,乘车,挂国旗等都应遵循这一原则)。

当今,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为中西方的各种交流提供了机遇。然而,由于各国各民族的习俗不同,中西方人民在相互的接触与交往中,常常因不了解别国的民族风俗或国际通行礼仪致使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与交流。

因此,这学期的涉外礼仪一课填补了我们大部分人在涉外交往方面知识的欠缺。现在,涉外礼仪与外交语言——《浅谈涉外礼仪》 宋建华 旅游管理学院 会展经济与管理一班 2009221124 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北京在新的城市规划中将国际化都市列为新的发展定位。结合目前社会现状以及国际交流日益提高这一趋势,我们就要像迎接北京奥运会那时疯狂的全民学英语一样学习涉外礼仪。以便我们某事某刻能得心顺手的进行外事交流。

下面结合目前自身就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实际情况谈我对外事礼仪的认识。这已经是我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的第三个年头了。就这个小环境来说,其国际化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我校的外国留学生以及外籍教师人数很多。而且在学术教育方面我们学校也和诸多国外学府机构有着合作交往。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国际友人。起初由于对于外事礼仪的不了解,在进行外事活动以及与外国朋友的交流中会感到一点尴尬和不适,有时甚至会引起误会或是闹笑话。但经过不断的学习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我逐渐了解了外事活动中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就餐礼仪、名片礼仪、着装礼仪以及外国的宗教文化、饮食习惯等。但局限在于我对外事礼仪认知的零散与表面。这次公选课上肖老师的讲解让我对外事礼仪有了宏观以及微观上的认识。在宏观方面的原则以及微观各个方面及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了解。

涉外礼仪小结报告 篇6

J电气1004 陈斌学号:

涉外礼仪的基本概念 涉外礼仪,是对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它具体所指的是,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用以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一、礼仪的四要素,即:

1、礼仪的主体

2、礼仪的客体

3、礼仪的媒体

4、礼仪的环境

二、依据适用对象、范围的不同,礼仪可分为:

1、政务礼仪

2、商务礼仪

3、服务礼仪

4、社交礼仪

5、国际礼仪

日常礼仪

一、衣的礼仪

基本礼仪要求是:得体而应景

(一)应选择与自己所处的具体场合相适应的服装。

1、公务场合:男士最佳衣着: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外套或中山装套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打色彩凝重的,与套装相协调的领带。女士最佳衣着:身着单一色的西服套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肉色长筒丝袜和黑色高跟鞋。有时,身着单一色彩的连衣裙亦可,但尽量不要选择以长裤为下装的套装

2、社交场合:最为常见的是:时装、礼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以及个人缝制的服装

西装的穿着:

将左袖袖口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拆除

上衣衣扣的扣法:双排扣西装、单排两粒扣西装、单排三粒扣西装

穿西装背心时、衬衫:下摆袖管。领带:大小领带下端领带夹

3、二、食的礼仪

这里主要介绍以下西餐: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①菜和汤②鱼肝油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酷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

将汤送入口中。面包的吃法。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的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三、住的礼仪

多国领导一同时来访访,切勿分散住宿。一律平等对待。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外

宾的生活习惯。其次,必须慎重选择外宾的住宿地点

一般而言,通行于世界的住宿饭店的礼仪主要包括下列四条:一是应当讲究礼貌。

在饭店里住宿,对于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都应当以礼相待。在通过走廊、也入电梯、或是接受饭店里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时,要懂得礼让他人。对于为自己服务的各类饭店工作人员,要充分地予以尊重和体谅。

四、行的礼仪

保持距离:(1)私人距离。两人相距在0.5米之内为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适用于家人、恋人、至交之间。与一般人,尤其是陌生人或异性相处时,不能采用。

(2)社交距离。两人相距在0.5-1.5之间为社交距离,又叫常规距离。适用于交际应酬,是人们采用最多的人际距离。

(3)礼仪距离。两人相距在1.5-3米之间为礼仪距离,又叫敬人距离。适用于向交往对象表示很敬重,或用在会议、庆典、仪式中。

(4)公众距离。两人相距在3米以外为公共距离,又叫大众距离。适用于与陌生人共处 上下楼梯:不应站在楼梯上或楼梯转角处进行深谈,以免有碍他人通过。

若是男性,与长者、异性一起下楼梯时,如果楼梯过陡,应主动行走在前,以防对方有闪失。

涉外交往礼仪 篇7

一、高校大学生礼仪缺失问题现状

(一) 问卷调查

针对高校大学生礼仪缺失问题, 笔者从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交往礼仪行为的四个因素, 即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入手, 设计了《高校大学生交往礼仪现状调查问卷》。2014年2月, 把问卷发放给河北省衡水学院2010级到2013级的本科生, 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 真实性, 合理性,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收回98份, 其中了保证数有效问卷95份, 有效回收率95%。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交往礼仪现状总体趋势良好。其中, 影响高校大学生交往礼仪的因素中社会因素占31%, 学校因素占29%, 家庭因素22%。个人因素18%。

(二) 现状分析

高校大学生交往礼仪的问题通过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高校部分大学生对多数交往礼仪并不了解, 认识上存在错误的思维。交往礼仪涉及范围广, 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交往礼仪, 导致存在给他人打电话不知道应该谁先挂断电话的现象;与人交朋友, 过分热情, 不留空间;吃饭时, 手舞足蹈, 唾星飞舞, 这些都是高校大学生对交往礼仪存在错误的认识思维, 不懂得交往礼仪的结果。

其次, 学生各地区的风俗习惯有所差异, 不懂得地区交往礼仪。比如, 有些同学不注意交往礼仪, 当着回族同学的面谈论猪。有些南方来的同学冬天也喜欢穿着单薄, 睡凉席, 其他同学就开始背后议论, 还把这当成笑料讲给很多人听。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的宗教习惯, 不懂得交往礼仪的表现。

最后, 存在着知行分离现象, 一是知而不行, 二是行而不知。大多数大学生心里知道交往礼仪, 日常生活中却不用。比如, 穿着拖鞋上课。手机铃声上课时不调成静音, 图书馆内大声聊天、嬉笑, 从书架上拿的书不放回原位, 随地吐口水。其实, 这些交往礼仪大家都知道, 就是不愿付出行动。

二、高校大学生交往礼仪缺失的原因及分析

(一) 宏观因素

1. 社会环境对交往礼仪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主体, 经济、文化、社会整体价值观、社会风气等方面都影响着大学生的礼仪交往行为。当社会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增速,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滋生了很多不良风气与交往观念, 导致了社会发展与交往礼仪教育的不和谐。

首先,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 通过浏览各个网站, 可以发现, 大多数网站设置的信息最先映入眼睛里的都是娱乐性的信息, 教育网站大多数都是以考试信息为主。专门讲礼仪知识的网站很少。可以说,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 网络对于交往礼仪教育这部分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其次, 我们可以发现, 每次到圣诞节、情人节等国外节日时, 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无不是宣传国外的文化礼仪, 国外的礼仪文化与促销融合的非常好, 高校大学生对这些活动总是特别有兴趣。国内的传统节日总是不能吸引高校大学生, 这说明我们在传统节日上的创新点不足。商家对传统交往礼仪文化不够重视。

最后, 社会上宣传交往礼仪教育的力度不够, 新闻媒体, 报纸, 书籍推广礼仪建设的信息、文章少而又少。一方面政府相关机构对交往礼仪建设投入不足, 另一方面, 基层机关任务执行不到位, 大多重视宣传表面。

2. 学校教育因素对交往礼仪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第二个家, 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都是住宿制, 每天都在学校度过, 交往对象的也比任何学生时代见到的人复杂。所以高等教育院校的人文环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而一些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 心态上还是专心学业却忽视了人际交往。这些表现都可以划分为客观障碍是制约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客观因素。

首先, 某些高校为了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 录取分数线不断的下调。各个高校招收艺术生的比例逐年增高, 艺术生本身就以专业课为主, 自身学习能力较薄弱, 这就影响了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礼仪素质。另外, 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自祖国的各个地方, 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同, 如果交往礼仪教育跟不上的话, 极易造成矛盾。

其次, 某些高校过分重视智育, 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人际交往空间太小, 如学校缺乏对学生社团的合理管理, 社团数量不多, 活动极少, 并且大部分以学习为主, 学生即使加入了社团, 也对自己帮助不大。通过问卷, 可以看到有些学校有些专业的大学生连礼仪课都没有。即使有也是专业需要, 而且停留在听理论, 记笔记的层面。这说明学校对礼仪活动宣传不到位, 影响力也不够广泛。

(二) 微观因素

1. 家庭因素对交往礼仪的影响

交往礼仪教育从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属于初等教育, 这段时期由于孩子经常与父母呆在一起,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不知不觉就被影响了, 如果一个人有不良的品行, 这些坏习惯的原因大多数受幼儿时期到青少年这段时期环境的影响。

首先, 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为青少年品德培养奠定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大多数家长不是很注意对礼仪教育, 只是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礼貌知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 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礼仪教育的任务寄托在学校身上。同时家长更多的是希望能孩子以后考上一个好大学, 因此不断地对智力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调查中发现, 独生子女在与人交往中, 更愿意自我为中心, 缺少包容心。没有良好的集体意识, 没有团队精神。这是由于家长过多娇惯孩子, 导致部分大学生交往礼仪知识不足, 影响自身发展。

最后, 家庭应当既是避风港也是孕育希望和实现理想的港湾, 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交往礼仪习惯。良好的交往礼仪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 生活成长环境是交往礼仪形成的最好时期, 家长应当抓住家庭教育的作用, 以点带面, 从细节开始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的交往礼仪。

2. 个人因素对交往礼仪的影响

一个人的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在影响礼仪的各种因素中, 社会环境和学校家庭教育是外因, 内因是个人。外因只会影响事物的表面, 内因起决定作用。个人因素对于交往礼仪的影响是主要的。

首先, 当代大学生还处在青春期的末端, 控制能力有限, 一部分人还比较叛逆, 不喜欢传统文化礼仪, 崇尚个性。学习外来国家自由至上主义, 蔑视传统交往礼仪。例如, 在食堂吃饭, 高声喧哗, 聊天打闹, 给其他就餐同学带来不便也置之不理。有些男孩子, 生活中与他人产生一点矛盾, 不能很好的控制个人的情绪, 就以打架这种偏激的方式解决。这都是自身不懂得交往礼仪的原因。

其次, 现在大学都过多扩招, 分数线划的比较低, 艺术特长生越来越多, 艺术特长生与文化生在价值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别。艺术特长生思想相对开放, 有个性, 意气用事, 喜欢开玩笑。文化生相对保守, 思想观念传统。两类不同的学生在一起, 不注意交往礼仪, 不相互礼让和互相包容, 特别容易产生矛盾。

再次, 当代大学生受社会影响较大, 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影响, 交往观念利益化倾向严重。部分大学生为了取得奖学金, 为了评优秀, 入党等原因与老师进行功利化的交往。有些同学, 为了当干部, 选举之前重视和同学之间的交往礼仪, 当上班干部以后, 就不注重个人交往礼仪, 待人不礼貌, 这都是自身功利化的表现。

三、应对高校大学生交往礼仪缺失现象的对策

(一) 社会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交往礼仪

大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当是道德, 智力, 身体, 审美的全面发展, 单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 还需要社会的投入。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交往礼仪教育的资金投入。一个国家要想强大, 必须教育跟得上, 教育反映在人的身上便是表现出来的礼仪。其次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 确定实施礼仪教育的机构, 加强礼仪教育监管。再次加强对礼仪教育的宣传力度。比如充分利用媒体, 若是能在网络明显的网页上嵌入礼仪知识的相关信息, 会使大学生增长更多的交往礼仪知识。

社会各方应开展多种多样的交往礼仪活动, 并且使各种活动有继承性, 一直开展下去。活动形式可以是报告、讲座、礼仪知识比赛等, 商家可以把传统文化和促销手段结合在一起, 充分调动大学生了解礼仪的兴趣, 纠正交往礼仪错误。社会各方应形成合力, 让活动一直开展下去。

(二) 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交往礼仪教育

首先, 高等院校要转变教育理念, 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礼仪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5]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切实当做教学理念, 让学生真正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在个人修养方面, 学会宽容, 善待一切,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个人从内心去除浮躁, 心平气和的对待挫折。学会懂礼、用礼。

其次, 交往礼仪教育应不分专业, 充分利用课堂, 成为全校必修课程, 并且礼仪理论教育与礼仪实践教育二者有效结合。问卷中对问题:你所在的学校有开展礼仪相关课程吗?多数学生这项选择文科必修课, 第二高的选项为不清楚, 这说明学校并没有把礼仪课摆在重要的课程里, 所以, 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实践引导, 是学生由外向内学会礼仪知识。

再次, 学校一定要加强社团管理, 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活动。高等院校要充分运用社团的力量, 相互合作, 共同开展与仪式有关的活动。切实转变社团以往活动不多, 单调的内容形式,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积极转变自身形象, 提升礼仪修养。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16]

最后, 着力培养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举止言行、工作态度、专业水平、思想素质各方面影响着学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知识底蕴、与学生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仪容仪表得体、文明的举止言行, 加强自身内在修养与外在修养, 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 家庭重视对交往礼仪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学习交往礼仪的第一场所, 当今大学生都是90后居多, 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平时娇惯, 长辈也过分宠爱, 导致有部分独生子女从小自我为中心, 缺乏理解、包容, 这都会影响个人的修养。家长不应多度溺爱子女, 应当有意识的引导, 从小锻炼他们负责、宽容的品质。学会适应社会, 承担自己的责任。

交往礼仪教育建设不是单靠社会、学校就能完成的, 家庭教育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这三者有效结合, 礼仪教育才能达到效果。家长应避免物质上过多投入, 应当在心理上给予支持, 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 避免孩子滋生享乐主义。

(四) 大学生自身意识的转变

首先, 要从小事做起, 注意细节, 生活中规范礼仪, 使交往礼仪成为一种习惯。通过学习理论的礼仪知识, 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用理论知识,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培养优秀的品质, 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 使礼貌成为一种习惯。

其次, 克服心理障碍, 提高在校大学生自身调试能力, 培养交往技能。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心理失衡, 这就需要大学生自身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 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室, 经常与朋友谈心, 克服自卑心理, 不断提升交往能力。

最后,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对自己的生活树立崇高的目标, 素质决定人格, 人格影响成败。[17]不受不良环境的熏陶, 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装束。培养自身精神价值观, 避免被物质化。

参考文献

[1]刘慧敏.礼仪与现代交往[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6卷.

[2]冯健崧.论礼仪教育与中学和谐校园的构建[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8.[3刘晓燕.当代大学生交往障碍及调适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 2010.

[4]王蕊.和谐社会下的初中生礼仪现状及教育管理对策[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 2009.

[5]刘洋.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探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09.

[6]罗芳.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 2012.

[7]常美玲, 徐立江.大学生交往教育的三个向度——基于大学生交往现状的考察[J].学理论, 2013, (12) .

[8]计建平.家庭礼仪教育的思考[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0, 7.

[9]刘佳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 2010.

学生交往礼仪 篇8

一.个人仪表仪态

(一)着装礼仪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着装应有学生的特点,体现学生的朝气与活力。

1.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学校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课堂上不要敝衣、脱鞋。

3.不穿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 手链、手镯等饰物。不涂脂抹粉,不纹眉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有色指甲油。

4.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二)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时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要轻声慢步,不要影响他人。

3.行走时互相礼让。年轻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

4.向别人打听道路,要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时要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二、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1.尊敬老师,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面带微笑,语气要真诚,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可以说“老师们好”,不必一一问好,既简洁,也避免了冷落某位老师。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要给老师让行,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应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3.进老师办公室时要敲门或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向老师提问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若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不可随意打扰老师,应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离开时要说“再见”,并向办公室内其他老师致敬。尽量不要在办公室逗留太长时间,以免影响老师的办公和休息。

4.与老师交谈时,应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不可老师站着而自己大大咧咧地坐着。对老师要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若要指出老师的错处,应有礼貌,态度谦和。

5.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同学礼仪

同学间应友好相处、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是与同学交往的一个基本准则。

1.要尊重别人,注意礼貌。同学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与同学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2.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3.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涉外礼仪公约 篇9

2.本公约规定的办公、审计、生活等方面的文明礼仪,是审计干部在日常工作、家庭生活和公共场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办公礼仪

3.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按时完成工作部署。下级尊重上级,服从领导;上级关心下级,注意倾听意见和呼声。

4.坚守工作岗位,注重工作效率,严格考勤制度,不迟到早退,不影响他人工作。

5.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胸开阔,冷静稳重,制怒谦和,团结协作。由于工作失误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带来不便时,要真诚道歉。

6.工作着装整洁、美观、得体、大方,符合国家公务人员职业特点。出席重要公务活动时,男士穿正装,女士穿职业装或套装。

7.工作称谓要符合身份,下级对上级以姓氏加职务相称,上级对下级或同级,可称职务,也可直呼其名。党团会议或活动中均以“同志”相称。

8.进入他人办公室前要轻声敲门示意,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出入房间时随手关门。

9.客人来访要起身相迎,主动询问来访目的,及时解决问题或帮助引见他人,不能马上解决时要讲明原因并致歉,临走时要起身相送。

10.相互介绍时先向长者引见年轻者,向女士引见男士,向职位高者引见职位低者;自我介绍时先向对方问好,再依次说出自己的单位、姓名和身份。

11.彼此握手用力要适中,年轻者、男士、职位低者要先等长者、女士、职位高者伸手后再接握,如任何一方已伸手示意,另一方要马上接握。

12.递送名片时应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双手呈上,接受者应双手接过,浏览后方可收藏。

13.相互交谈时双方要保持一定距离,讲话者目光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个人,运用手势时避免指点对方。聆听者要目光专注,保持呼应,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14.接拨电话要互致问候,礼貌谦恭。接听者在铃响3遍之内接听,主叫者主动自我介绍并证实对方身份。通话内容言简意赅,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5.参加会议要严格遵守时间,不得无故缺席,并在指定位置靠前就座;会议进行中保持会场安静,将手机等通讯工具调成振动状态,不做与会议内容无关的事情;会后礼让退场,将废弃物带出。

16.遵守办公楼管理规定,维护办公环境卫生,服从有关人员管理,出入机关大门主动出示证件,骑车人自觉下车。

17.爱护办公设备和公用设施,自觉节水节电节能,节约办公用品。

三、审计礼仪

18.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严谨细致、廉洁自律,大力弘扬审计精神,自觉维护审计干部良好职业形象。

19.现场审计开始前,向被审计单位介绍情况,宣读《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审计期间自觉遵守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规定。

20.审计中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或向有关人员询问情况时,态度和蔼,语气适中,借阅资料要打借条,询问情况要做笔录。

21.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态度诚恳,不卑不亢。对不同意见要正确对待,讲清道理,耐心解释。

22.审计结束时,主动与被审计单位道别,感谢支持,及时归还办公室、有关设备和借阅资料。

四、生活礼仪

23.坚持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十字礼貌用语;语言运用要准确简明,轻重得当,尊重对方。

2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仪容整洁,经常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清洁口腔,避免当众剔牙、挖鼻孔等不文明行为。

25.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节约粮食,不剩饭菜,不酗酒。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26.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损毁公共设施,不在禁止吸烟的场合吸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排队上车,顺序下车,将座位主动让给需要帮助的乘客。

27.外出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时,要提升旅游文明素质,纠正不文明行为,遵守所在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

28.外出住宿和就餐时,尊重服务人员,多用礼貌用语,不刁难、歧视服务人员。

29.与人承诺要守信,与人相约要守时;拜访亲友提前预约,尽量避开用餐时间,晚间拜访不宜久留。

30.开玩笑应适度,不开庸俗玩笑,不拿他人生理缺陷开玩笑,不用网络或手机短信传播内容不健康的玩笑。

31.驾车或骑车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礼让,严禁无照及酒后驾车。

上一篇:低头就抬头作文下一篇:安慰同学高考失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