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成长

2024-07-16

心灵鸡汤成长(精选8篇)

心灵鸡汤成长 篇1

我的成长里有许多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那一次“埋”小狗的事情。

那是一年的暑假,我和张志浩,牛琳心,王雨田在楼下玩,玩着玩着,我们发现一只小狗,我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对张志浩说:“我们玩一个“埋”小狗的游戏吧!”张志浩双手赞同。

“我们先把小狗抓住,然后再挖一个土坑,再把小狗用土埋上就可以了了!”我计划到。

我们慢慢的逼向小狗,然后再猛地一扑,谁也不知,小狗可机灵了,出溜一下逃跑了。

我们总结经验,从四面包抄,一下子把小狗抓住了,“耶,我们胜利了”我们欢呼起来。

我们又把小狗放进土坑,正准备埋土,发现小狗趴在土坑的边沿上,露出一副可怜的神情,我们见他这样可怜,就把他放了。

心灵鸡汤成长 篇2

人人都喜欢赞美,喜欢听到激励性语言,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孩子们更喜欢听到老师的肯定,激励性言语行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艺术首先包括说话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杰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此,我们知道教学语言应当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赞美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赞扬、激将、鼓励等风格的语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教育方式就是激励性语言。

(一 )激励性语言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孩子们需要的人文关怀、心灵关怀,从独特的感知角度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人格,重视学生的心理期待,让激励性语言评价深入其内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所以每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老师的一句赞赏、表扬都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支持。不管在学科中孩子们完成得比较失败还是成功,老师都要给予一定的激励性评价,不让孩子在失败中缺失学习兴趣。

(二 )激励性语言拉近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在现代的教育过程中,有种现象始终困扰着教师和家长,那就是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对学生自身发展和教学效果都产生了消极影响。有些孩子畏惧老师,不敢说太多的话,哪怕遇到困难也不敢告诉老师,这样一来,老师无法真正走入孩子们的内心,聆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更别谈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激励性言语,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自制力是幼儿意志品质中意志活动特征的一部分, 属于个性心理过程的一部分。自制力是个人对心理和生理困扰的忍受能力,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在正确的教育下,三岁左右的儿童已经掌握了初步行动规范,并学会了自我控制。我们尝试通过激励性言语行为手段,对幼儿自制力产生影响,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如何有技巧地运用激励性语言

激励性语言具有鼓动性强、刺激性强和效果明显等语言风格特征,所以,赞扬、榜样鼓励、忠告勉励、繁华刺激等都是运用激励语的主要技巧。有针对性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看法变成学生易理解、乐于接受的言语,适时运用轻松、幽默、亲近或友好的语言,缓解和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或教学情境中的紧张气氛,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实现心灵沟通。

(一)尊重幼儿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学习过程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尊重被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尊重孩子就是承认他的人格尊严,亲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在实施激励性语言评价过程中, 教师必须始终把幼儿当做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满足幼儿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和发展的火花,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二)把握幼儿的兴趣和优势 ,及时给予正面的指向性激励

针对幼儿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容易随心所欲的特点,如果刻意压制其兴趣或表现欲望, 会使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渐渐失去原有的喜欢和兴趣。尽管他们有时会因自制力差而“不守纪律”,教师也应该换个角度,具体启发引导,把握不同幼儿的兴趣特点,利用他们的优势合适地引导,树立他们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性地表扬他们的优点,促使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更好地控制自己。

(三 )注意情感融入和肢体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沃土, 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真正能触动孩子并激励孩子不断进步,改掉自制力较差毛病的激励性言语行为应该融入教师的真情。既无情感的流露又无教师发自内心对幼儿爱的表述,激励就没有感染力。在融入情感的同时,教师不能没有体态语,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相对于口头语而言,体态语就是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和幼儿交流的手段,也是教师用手势﹑姿态﹑表情﹑身体移位等非言语手段对幼儿活动做出积极有效的肯定。

(四 )根据幼儿不同个性灵活运用不同激励性语言

1.对于胆小 、缺乏自信的幼儿适宜用鼓励 、赞赏式激励性语言。

这类孩子大多性格胆怯、内向,他们对教师的提问常常不积极主动地回答,有的会回答但不主动举手:有的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怕出错。对于这个类型的孩子,教师要“主动出击”,主动提问他们。需要注意的是,提问时不能咄咄逼人,而应以亲切的语调及和蔼的目光等手势语, 帮助孩子消退胆怯和不自信,鼓励他们勇敢地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而应该肯定其一个方面,保护他们的自信。

2.对于攻击性较强的幼儿适宜用启发 、假设 、判断式激励性语言。

这种类型的幼儿的优点是能分辨是非,缺点是个性强、控制能力差。当问题出现后,教师不要急于用强制、指责的方式处理,而应用启发、假设、判断式语言引导他们发现、认识自己的错误。

3.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幼儿适宜用疑问、反问式激励性语言。

依赖性较强的幼儿一般不善于动手或动脑,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他们总喜欢重复别人的讲述。针对此情况,我故意在教学中设疑,用疑问式和反问式激励性语言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4.对于抗挫能力较差的幼儿适宜用建议式激励性语言 。

这类幼儿心理一般比较脆弱,对自己没有信心,遇到挫折时易放弃努力,易将兴趣转移。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多采用建议式激励性语言,让他们在建议式激励性语言中获取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地面对新的挑战。

总之, 激励性言语行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面向全体幼儿,对每个幼儿抱有信心、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自身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健康成长。对这些自制力较弱或根本缺乏自制力的小朋友, 要以不同形式的激励培养他们的控制能力。同时对那些暂时抑制自己冲动行为的幼儿,更要进行言语或其他形式的反复强化和行为训练,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坚持性。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小朋友服务,以此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形成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激励性言语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制力,潜移默化地从心理角度影响他们的意志品质,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摘要:激励性语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培养孩子成功感、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及培养孩子良好个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合适的激励性语言,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我们应提供不同类型的激励性语言。

心灵鸡汤成长 篇3

关键词:心灵关怀;贫困学生;自信心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城市贫困学生不仅在生活水平上远远低于城市普通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面对着城市中巨大的经济差距,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生活适应性、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以及人生的孤独感都与城市人口形成巨大的反差。

在我们所选择的北京市育芳小学,无论教师、学生还是他们的家长,生活水平都相对低于周边重点校。教师的工资较低,教学资源较少,已经培养出的骨干教师大多流动到周边的重点学校,目前的教师队伍中拥有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灵关怀的意识与能力的较少;该校生源的三分之二来自于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家庭和城市中吃低保的家庭,家长因生活所迫无暇顾及或因文化程度的限制不知如何顾及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学生们在双重的无助中滋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疏导,暴力倾向学生和极度自卑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此状况下,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限制了其今后改变命运的心理能力的成长。心理学的多项研究证明,对学生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的重要他人对于他们自己和对于孩子、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将极大地影响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因此,北京市东城区心理课教学改革课题组第一期实验重点放在了对儿童进行自信心训练上,与此同时还特别重视改变儿童生存环境中重要他人的意识和能力,用以考察能否通过“心灵关注”的形式给这些贫困人口特别是他们的子女以长期根本并促其自助的帮助。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完成对城市贫困人口子女的心灵帮助,探索对特殊人群帮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积累更为全面的心灵关注的经验,为今后向更多的贫困人群及其子女提供有效的帮助积累好的经验。同时,探索心理课教学改革富有成效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单组前后测实验研究

1.前后测问卷的选择。主要有自信心问卷、儿童孤独问卷、城市生活适应性问卷。

2.问卷结果的统计。根据评分标准,统计每张问卷每一道题的成绩,最后再汇总每张问卷的总成绩。根据编码系统,对每张问卷进行了单独的编码并登统到计算机中。

3.被试选择。前后共有65名学生参与到训练当中,因春节放假,6名学生中途退出,又补充6名学生参与训练。所以前测问卷59人,后测问卷65人,前后共发放问卷124份,其中两次数据不全的问卷12份(因为共有12名学生或者只参加了前测后返乡无后测成绩,或者只参加了后测没有前测成绩),共回收有效问卷124份,回收率100%。

学生中二年级7人,占11%;三年级7人,占11%;四年级12人,占18.5%;五年级20人,占30.8%;六年级19人,占29.2%;涉及北京市、江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7个省市的在京打工的65个家庭的贫困子女。

4.实验的实施。2005年11月~2005年12月聘请教育专家对育芳小学的40名教师进行了全员心理培训,每周二、四各一次,共8次,之后选派本校自愿参与的教师20人作为培训者参与对学生的训练。

2005年10月,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招聘到心理学硕士12名和不同学科的学士2名,北京171中学、北京朝阳区外国语学校、东城区府学小学心理教师5名,朝阳区语文特级教师1名,共20名志愿者,于2005年12月~2006年1月,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了四次培训。志愿者除了参与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完善以外,还负责进入每个小组进行观察和现场指导,每一次活动后,在课题组负责教师的主持下,育芳小学的培训教师先自我总结,再由志愿者进行点评,及时总结,及时提高。

2005年12月,为可能参与实验的贫困学生家长发放家长信100份,征求家长意见,选择其中签署了对课题组授权书并且愿意参与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参与实验;2006年初,实验教师分别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与59位家长作了沟通;2006年寒假放假后召开家长会一次,实验过程中邀请家长参与实验活动三次。

对学生的培训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和形式进行,培训进行三次后6名学生刚一退出,马上通过电话的形式又邀请另外6名学生参与。

5.数据的录入。聘请计算机使用熟练的两位教师,在Excell中将前后测数据录入,存成Excell4.0格式,然后导入SPSS。

6.数据处理。利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配对样本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四、研究结论

1.经过两个月的自信心训练,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显著提高。训练前有15%的学生忧虑抑郁、烦恼自扰。他们觉得世道艰辛,人生不如意,甚至沮丧悲观,时时有患得患失之感;,自觉得不如别人,缺乏和他人接近的勇气。训练后比例降低为5%,这可能是因为对于那些极度缺乏自信的孩子,两个月的自信心训练还没有充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应该给予后续的更多关注。

训练前有37.5%的学生相信自己在一些一般性问题上有应付的能力,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则会忧虑抑郁、优柔寡断,甚至沮丧悲观。训练前只有40%的学生安详、沉着、信心十足,相信自己有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有安全感,能运用自如。训练后,则有57.5%(超过一半多)的学生有很强的自信心了。

2.两个月的训练后,部分学生的城市生活适应性有了提高,但变化的差异不显著。从学生总的分布看,训练前城市生活适应性很强的学生没有,训练以后,有2.5%的学生变化很强烈;训练前10.5%的学生适应性较差,训练后减少了2.5%。看来,城市生活的心理适应性处在两端的少数学生容易变化,适应较强和适应性一般的学生变化不明显,占到学生总数的87.5%,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生活的适应性不如自信心那样变化明显的原因。

3.两个月的训练后,部分学生的孤独感有了降低,但变化的差异不显著。

五、心理课改及未来研究中的几点设想

1.用环境的改变带动人的改变。本次研究的最大成果不是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有了多大的提高(尽管这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是培训了影响他们的教师和家长,这也是此次课程改革最成功的一点,不仅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因此,今后对于改变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课程重点应该放在生态效应上,即改变其环境,改变其重要他人的态度进而再去改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2.激发人的潜能,彻底改变自身命运。中国自古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导。对于贫困家庭子女的关注,在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下去,如果没有资金的持续支持,很多课程改革可能就要搁浅。因此,从课程改革设计之初,就应该想到所有的活动设计,要从激发学生和他们的教师、家长的潜能下手,让他们学会改变现状的方法,建立改变现状的自信,最终在没有外界的帮助下,仍能利用自身的动力持续改变自己。我们的课程改革得到了加拿大政府资金的支持,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为更多的贫困人口服务。

3.在改变别人的同时改变自己,让每一个课改参与者获得不竭的前进动力。不论是课改的设计实施者还是项目的培训者、观察者、参与者,在这一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都深刻地感到了自身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无法在自我的关注下获得的,它必须是通过向社会、向别人奉献爱心、奉献智慧,看到因为有了你的奉献而使别人发生了发自内心的改变以后才可以领略到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无可替代,又可以促使人不断地参与奉献、收获惊喜,这份惊喜也是人的最高的理想——自我实现的理想。

4.持续考察这些孩子的变化,追踪研究。愿我们的心理课程改革能够持续到第二期、第三期……这样我们可以作深入的追踪研究,也可以让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有机会参与到课改的受益者群体中来,将课改试验成果不断扩大,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更多的家庭受益,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心理工作者的专业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北京一七一中学、北京市府学小学、北京市育芳小学。电邮:chenlijuan8325@yahoo.com.cn)

成长心灵鸡汤读后感 篇4

这本书一共有100个美德故事,每个故事讲述不同的人和事,每个故事都让我有所感悟。

我最喜欢的是《抓住今天》这个故事,只有抓住今天,才能赢得未来。

我们都学过寒号鸟的故事,寒号鸟不但外表漂亮而且歌声嘹亮,别人都辛勤劳动的时候,它却嘲笑不已,好心的鸟劝它快垒个窝,好准备过冬,它却得过且过,不听别人的劝告,一天又一天地混日子过,最后被冻死了。

心灵鸡汤成长 篇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为无数人的成长提供了榜样。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多亏了这次的读书活动,让我尝到了《心灵鸡汤》的美味,它的味道,真是沁人心脾啊。《心灵鸡汤:激励孩子一生的成长故事》一书,收集了大量的名人成长经历和经典的哲理故事,提供了足够分量的榜样力量。而面对着一系列挫折,书中主人公的那种坚强、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都深深震撼着我,使我受益匪浅。

每一个名人都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成功的,只有天赋不努力是不会成功的。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是天才。用名人的事迹来激励我们,远胜于一切。天才小时候和你一样,但每个人的性格却不一样,一个努力,一个不干。你说谁会是天才?

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苦学、苦练、苦做。在不会干这一行的时候,要拼命地学习,这样才不会落后于别人一大截;不但要这样,而且要边学边复习,反复地练习,以至于学了不会忘记,这样才能与别人同步;当学习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一定要去实践,不停地实践,才能高人一等。

我们在最渴望成功的时候,往往就越难得到成功,对成功的渴望往往成为妨碍成功的一个思想负担。在这个时候,就得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凭着顽强来取得成功。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不错,成功就像是是一座高峰,只要凭着顽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能攀上这座高峰。

开启心灵一起成长 篇6

郭桂香

闲暇时,我时常会翻翻一些有关教育思想一类的书。近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引起了我深刻的思索。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

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的莘莘学子们,谁还有心思去玩,谁还有时间去乐呀?

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各种各样的习题。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初为人母时,我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现在我也开始不由自主的强调高分,无奈的对孩子加以假日强化。矛盾便在母女之间产生。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

在我读了《新教育之梦》后,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新教育定能给孩子快乐!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这不仅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更让父母感到欣喜,孩子感到幸福!

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与老师可以共同解放,一起享受快乐幸福的生活!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不仅解了我的困惑,更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

仙境之桥:触动心灵的成长 篇7

这则故事讲述的是两个亲密无间的朋友,一起虚构了一个树林里的特雷比西亚王国,快乐地在一起,直到一个悲剧的发生,让其中一个朋友鼓起勇气独自面对生活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梗概大致是这样。十一岁的小男孩杰西·艾伦斯一直梦想能成为学校中跑得最快的学生,正当他将要赢得年级里的田径冠军之时,一个叫莱斯莉·伯克的小女孩突然地出现,成了他在田径场上的劲敌。似乎跑得比任何人都快的转学生——莱斯莉是个神秘的人物,在莱斯莉的家里居然没有电视,整个屋子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同时,她也因为家里没有电视而遭到大家的讥笑和排斥。

沉默寡言的杰西很快与大方善谈的莱斯莉成了好朋友。之后的某一天,莱斯莉和杰西在森林深处玩耍,他们幻想着有一个叫特雷比西亚的王国,那里没有任何坏人、也没有整日让他们学习的老师、更没有令人讨厌的同学……一切都由自己来作主,想怎样就怎样。

从此,杰西与莱斯莉时常一起幻想特雷比西亚,两人以国王和女王自居,尽管现实世界仍然有着无数的纷繁与挑战。但在疲惫的时候,两人就会相约徜徉在这美妙的幻想世界中,他们两人也在其中相互了解着、成长着。

直到有一天,杰西的音乐老师请杰西参观美术馆,而杰西却没有邀请莱斯利,没有将这与莱斯利分享。当他回家时,一个噩耗传来:莱斯利在要用绳子荡到小河的另一边时,绳子突然断了,莱斯利不慎落入水中,头撞到岩石,溺水而死。杰西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

最后,通过老师和父亲的细心安慰,杰西走出了悲伤,并建造了一座通往特雷比西亚的“仙境之桥”,与自己的小妹妹梅宝一起重新踏上了特雷比西亚仙境……

确实,剧中女孩的到来改变了杰西很多。电影中说杰西是莱斯利唯一以及最好的朋友,她爱他。但这种爱更多的是种友爱,十一岁的他们还很小,害怕八年级的女生,被一美元的厕所费拒之门外。

正因为他们还很小,我们的许多童年记忆被他们带了出来。想想他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只有他们俩人知道的地方玩冒险游戏,一个国王一个王后,这不正是我们曾经玩过的吗?多么浪漫!

但结局却是我不愿看到的,莱斯利突然的死伤了我们的心,我们不愿去相信它。我们想象她是美丽的天使,带走了杰西的孤独、自闭,完成了她这次旅途的任务。

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莱斯利已经死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她的死使整个故事得到了升华,杰西此刻不再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了,他要面对这一切,面对他死去的爱。

或许,让人学会勇敢面对现实,这就是悲剧的力量。

杰西为莱斯利做了条小船永远地飘了下去,他听了他父亲的话让莱斯利永远活在了他的心里,然后带着自己的妹妹为这个王国找到了新的公主,在那里可以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像莱斯利一样的天使,她永远不会死……

《仙境之桥》之所以吸引人,还有一个作者的巧妙布局存在悬疑,整个电影有不少奇幻悬疑的处理手法,特别是莱斯利的死,更是给观众留下不少谜团。

目前,主流的说法是“绳子是杰西的父亲割断的”。理由至少有五点:第一,从故事后半段,父亲在林间追逐男主角的片段我们可以得知父亲早就知道特雷比西亚的事情。第二,父亲在莱斯利死前死后态度180度的转变。第三,父亲在追逐过程中以孩子们的敌人——黑暗魔王的面目出现。第四,男主角在莱斯利死后强调“那条绳子不可能断,它不是那种绳子”,并给了绳子断裂后的特写。第五,电影是由一部儿童名著《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改编,介绍中说这本书是为了纪念作者儿子小时候的女性玩伴而著,那位玩伴后来被杀害。

看上去确实有道理,但人们更相信另一种说法,莱斯利是来拯救孤独、封闭的杰西的,她的离开是拯救他的最后一步。莱斯利是天使,她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美国电影喜欢探讨人性,即便是小孩的内心世界,他们也很关注。《仙境之桥》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以成长为主线,其实还有一个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故事脉络,那就是孩子们幻想的创造力,这也是笔者所感慨和惋惜的。

我们感慨莱斯利的死,那是因为她就像我们童年身边的某个玩伴,为我们带来美好,她的突然离开,自然会让我们伤心。但是,当电影用特效展示孩子们的想象力之丰富的时候,难道我们没有反思,我们的想象力都到哪里去了么?

让心灵成长 篇8

在已经逝去的昨天里,是什么塑造了我们: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经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文化对我们的规范、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和我们的自我认同……在匆匆而过的今天里,是什么带给我们诸多的困扰:我们与原生家庭的永远牵绊的关系、我们的情归何处、我们的爱往何方、我们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压力和生活的真正意义……如果我们的心灵停滞不前,我们就会在现实的漩涡里每日挣扎,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明天。

我们每日步履匆匆,为了那些能够达到“更好生活”的标准而忙碌。每当夜晚来临时,那些忐忑不安、恐惧、无奈、无聊、寂寞、孤独、无依无靠、毫无意义等感觉接踵而至。面对着这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心灵准备好了吗?

生命有多种成长方式、多种成长渠道。年龄的成长、身体的成长、见识的成长、智慧的成长……最重要的成长是心灵的成长,只有那些成长中的心灵懂得调整与世界的关系、与别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宇宙万物的关系。心灵成长是我们需要毕生研习的课程。

本期,我们邀请到三托利·达贤 (Satori Darshan)导师,一起探讨心灵成长的话题。

达贤的工作覆盖了工作坊和个案,跨越世界各国。同时,她已长期与来自不同大洲的人们工作。老师的国际背景使她能够连接不同的文化和人民,深入给予心灵的力量并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惑,特别是那些很少被排列师们涉及到的多维问题,例如种族冲突、战争、殖民统治、移民等等。她被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邀请前去演讲,在各个电视台接受采访,出入于欧洲高端论坛,她所传播的讯息帮助了无数人改变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对话 三托利·达贤 (Satori Darshan)

iTALK: 您在从事心灵成长工作之前,在“传统”的领域非常有建树,很早就成为语言学教授,为政府部门担任顾问,这些过去的经历对您现在所从事的心灵成长和疗愈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达贤: 是的,可以说在让我发生巨变的事件之前,我是异常忙碌于教学、为政府和银行做顾问,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那曾经是我的生活。在我39岁那年,多年积劳成疾,我的身体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也是这样的一个事件让我从之前的生活模式中警醒,开始寻找和探索身体和心灵的奥秘,并且将我作为学者最为擅长的研究精神带入到我的心灵成长道路上,学习多个心灵成长的领域,将这些不同的领域融合贯通。在和世界各地的不同背景的学员互动中,他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曾经像他们一样追求所谓的成功、社会的认可,这样的共鸣可以让我作为心灵成长导师非常“接地气”。

iTALK :您进入灵性成长的领域是从灵气疗愈(Reiki)开始的,短短几年的时间,您就成为了世界最顶级的灵气大师,之后又师从“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海灵格,并与其合作工作坊,可以说您博采众家之长,我们可以称之为这是一种创新吗?

达贤:创新?嗯,可以说是吧。这可能跟我的学者背景和经验有关系。多年的学者生涯让我习惯于运用研究的方法,无论是Reiki还是家排,或者是奥修静心的方法,对我而言,这些都是不同的工具。每次带领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群体互动,我都会根据那个当下的情况,来选择使用这些不同的工具。举个例子,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中,我会让自己放空,成为能量的管道,就在那个当下随现场的能量而动。心灵成长是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诸多苦难和挑战;教授和带领心灵成长的课程,对于教授者来说,自己切身的转变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当我们讲述一些理念,如若不能辅以我们切身经历,又怎能在学员中产生共鸣?这毕竟不是大学校园的课堂,而是人生,渴望转变的人生。

iTALK :能和我们谈谈现在非常受关注的家庭系统排列吗?

达贤:“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家庭治疗理念[3]。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经25年的研究发展起来,已成为欧美临床心理学界一个热门的课题。作为社会性的生命,每个人都隶属于某些系统:他会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某个社区的居民、某个组织的一员……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系统,一个身、心各要素结构成的系统。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相互联系,结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社会中的每个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系统中孕育、出生、成长起来的。系统排列是最新发展出来的应用学问,能够帮助人去取得系统里隐藏的资料,因而对事情的处理有更清晰的了解。家庭系统排列是我的热情之所在。在过去的十年中,家庭系统排列走入了很多不同的领域,不论是家庭的关系,还是在商务中的应用。我们这些家庭系统排列师,在全球各地和不同的人群进行互动,有趣的是,即使是在不同的地域,我们也经常面临相同的问题,每次当我们齐聚德国进行交流时,总会惊诧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相同问题。这个世界的能量是开放的,是流动的。

iTALK :您从2012年第一次来中国,到现在几乎每两个月在中国都有家庭系统排列的工作坊,在这些工作坊中您看到有哪些普遍的问题?

达贤:我是2012年10月第一次来中国,我是被当作“礼物”送给一个公司的非常重要的一群客户,打开他们的心灵成长大门,非常有趣,我是“礼物”。从那之后,我和中国的缘分开始了。我在世界各地带家排工作坊,在中国的工作坊中,很多学员的问题在和其他国家的学员问题有相似之处。比如说中国人是非常受家庭影响的,还有中国的女人可能并没有她们自己想象的那么自由和平等,她们有更多的羁绊。我曾经有一个学员,她得了癌症,在家庭系统排列的工作坊中,我们发现她是通过自己的疾病来逃避婚姻,用世俗的眼光看,她是一位成功人士,但是却无法对自己的婚姻进行选择。还有一些问题是夫妻关系对子女的影响,人们一直认为即使夫妻感情破裂,也应该维系婚姻,这是为了孩子的福祉,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快乐的父母,而不是貌合神离的父母。从小生活在家庭关系不快乐不和谐的环境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些问题,不限于地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普遍。最近这二三十年中国人都在追求事业上的成功,都在累积财富。其实,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游戏。我还记得,我在山东的一个工作坊上,碰到一个学员,她的舌头上长了个瘤子,她却视而不见,整日忙于工作,对她来说工作重于一切事情。幸运的是,她听了我的话,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勇于面对自己。每个人都在经历自己的生命,都需要极大的勇气来面对自己生命中的挑战,作为有缘和这些人相遇的灵性老师,我只能尽我所能唤醒他们,但是否有勇气去面对还是取决于每一个人。

iTALK :能谈谈最近的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吗?

达贤:对于第一次参加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的人来说,都会感觉到“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于他们第一次认识到这种力量与根源。我认为家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个工作坊就会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一次可能只是让你看到很表面的问题,随着深入挖掘,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才会一一浮现。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离和显现。我工作于家排的各个领域,不像其他家庭系统排列师很多只专攻一个领域,这也给我很好的视角,看到人们很多潜意识的模式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Tips:

关于家庭系统排列

家庭系统排列发现家庭系统有一普遍存在的“自然的秩序”影响每一个成员,当每个成员都恰如其分时,爱就会有效地流动。那就是说,为所有想与爱侣、夫妇、父母子女或其他的人际关系维持和谐提供一些可靠的指引,同时为已经破损的关系,提供解决方法。它是通过角色扮演及互动,探讨人们所面临之心灵困境,通过学习这个方法及其哲理,让人们更有力量地调整人际互动,更清楚地规划个人生涯。

系统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s)是最新发展出来的应用学问,它隶属于现象学,是通过个案代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当下的状态,进而能够帮助人去取得系统里隐藏的资料,因而对事情的处理有更清晰的了解。系统排列的技巧,用在企业管理、人事纠纷、未来选择等需要上,称为“组织系统排列”;用在心理治疗方面,则能够把一些深层的家族困扰找出和化解,称为“家庭系统排列”。

上一篇:高一记叙文1000字:军训体验下一篇:公园探险记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