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演讲稿

2024-07-23

生命化教育演讲稿(通用8篇)

生命化教育演讲稿 篇1

哲人说:“艰难和困惑是生命的本身”;

我即思而言:是安全!是安全捍卫着我们的生命,是安全在维护我们生存的权利,是安全在为我们注入无限的力量。

是啊!有什么能比安全和生命更为重要,对于刚刚过去的一年,对所有的中国人、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绝不是值得举杯相庆的日子,每年每月,我国死于各类工业安全事故的人数都高得惊人!看到那一个个天文数字难道不让我们觉醒,不让我们震惊吗!

看着电视画面中一幕幕的惨祸惨景,我神伤了;看着那事故中的弱小孩童,我哽咽了;看着那事故现场伸出的粘满灰尘需要援助的手,我流泪了!是的,是那些无视安全的无良之人,是那些可悲可叹的安全事故,强取豪夺,取人性命,平时高唱的“以人为本”到哪里去了?是的,正是这些惨痛的事故,让千万个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利,让无数个母亲、和妻儿在哭泣号啕,这些惨痛的事故,无一不突现出无良肇事者对生命的蔑视、无一不暴露出无知违章人对制度的淡漠。黑暗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她来寻找光明,从事故中知道安全可贵,从事故中总结安全教训,是事故留给我们的唯一利益。

母亲给予我们以生命,所以母爱的伟大由古至今众君皆吟,而安全,捍卫着母亲赐予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无声无息地为我们遮挡着狂风暴雨。的确,安全与生命息息相关,连在一起,不可分离。作为一名化工生产行业的职工,我深深地知道:安全,是我们永恒的主题。“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是每位职工共同的希冀,安全与个人、与家庭、与企业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洗化公司始终以安全工作为中心,是每周例会上各级领导必提的话题。每一个车间、生产岗位的安全,都是上至经理,下至车间主任、生产班组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安全真的是咱们公司的传家宝、护身符。听,办公室里安全员正为新上岗的员工讲解“运行必须安全”;看,生产岗位上师傅们正仔细检查设备存在的隐患;瞧,原料库的保管正以满腔的工作热情,严格的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着工作。“起始于辛劳,归结于平淡”是对我们这些保证安全生产的员工最好的写照。

“智者是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是用事故总结经验”,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全格言。因为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范,为此我们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学习文件,交流经验,谈安全问题,做安全汇报,从他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有了警惕,不幸的事故就会躲开,有了防范,不幸的事故才会远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公司有严密的安全检查制度,做到领导时时检查、教育,员工时时学习,刻刻注意。

“爱企业、爱工作、爱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职工的心声!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每位职工的谨小慎微。“保证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为了这共同的目标,都行动起来,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永不放松!

生命化教育演讲稿 篇2

(一) 生命教育与生命化教育

生命教育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于90年代末引入我国大陆。大陆代表人物有刘济良、郑晓江、欧巧云等。生命教育最初起源于生死教育, 主要是针对滥用毒品、青少年自杀、杀人等现象而提出来的。因此, 生命教育是以认识生命感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具体的教育活动, 目的是为了让人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最终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其宗旨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国生命化教育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是著名教育学者、诗人张文质先生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克剑教授。生命化教育的要义是“一种全新的关于生命的教育理念, 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教育模式, 简单地说, 就是在“融化”生命的教育, 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 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 完善生命的发展, 提升生命的意义。生命化教育重点在于“化”的过程, 把对生命的关注和“成全”融入到具体教育之中, 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范本式教育;不仅是对生命的感性认知, 更是渗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的理念和精神。

生命教育和生命化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生命化教育相对于生命教育更具有过程化和常态性、是将生命教育“化”入整个教育的始终以及各个方面;两者的联系在于都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其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生命更好地发展。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下, 生命教育才有方向和保障;在生命化教育的过程中, 生命教育才能实现其目标, 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 生命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求高职教育生命化

1. 从过程上看, 高职教育生命化是生命教育的推移, 是彻头彻尾的生命教育。

教育因生命而发生, 生命由教育来成全。高职教育生命化, 是将生命这个教育的原点完完全全、从头至尾推移到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点要从关注以技能为主、满足社会需求转移到关注生命成长、重视生命发展上来;把学生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如有热爱教育事业、培育生命成长的生命化教师;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生动活泼的生命化课堂;有让学生健康快乐、陶冶情操的生命化校园文化生活;有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塑造健全人格的生命化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可使高职院校的师生深刻地领悟生命、珍爱生命、有效地防止伤害生命现象的发生。这样生命教育也就有了前提和保障, 有了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的延续性, 成为全过程的常规性教育, 不再是时有时无、时紧时松的阶段性教育。

2. 从深度上看, 高职教育生命化是生命教育的深化, 是生命教育。

纵观国内外研究, 生命教育最早起源于生死教育。如在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 是因为要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而提出的;美国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形式出现的;日本是针对青少年自杀、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现象提出的;我国的生命教育是在借鉴国外、我国台湾等地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了解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这表明:生命教育较侧重于对生命的感性认识和教育。

高职教育生命化, 不仅表明高职院校将生命的感性教育融于职业教育中, 而且还深入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层次。生命化的职业院校, 所有的工作都不再把人单纯作为经济工具和职业操手来培养, 而是以生命的发展来对待。通过生命化课堂、生命化教师、生命化校园生活、生命化实践和生命化家庭等教育因素, 不仅重视对学生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而且重视对学生独立、自主和强大的人格力量之锻造,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因而, 高职教育生命化是生命教育的深化, 是更深层次的生命教育。

3. 从广度上看, 高职教育生命化是生命教育的扩展, 是众人参与的生命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中的生命教育基本上是孤军奋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 由于得不到认可和支持, 专业生命教育教师甚少, 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很多学校只是在出现危害生命的现象时, 如:学生自杀或学生打架伤人, 才作为危机干预手段, 开展生命教育。这完全是一种短期的、可有可无的教育活动。

高职教育生命化是一种更宽泛的生命教育视野,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广泛性、全员性、普遍性。就是说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项工作都直面学生生命、“成全”生命的成长。从国家、社会到学校、家庭, 所有的教育资源全员介入、共同携手来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实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因此, 高职教育生命化是生命教育在广度上的扩展, 是众人参与的生命教育;是平台更广阔、发展空间更大的生命教育;是更有普遍意义的生命教育。

二、规律化、生活化、个性化:更新原则的高职院校生命教育

(一) 规律化:彰显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科学性

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规律的教育。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下, 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 要坚持规律化的原则。即要尊重生命, 不是要改造生命;要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要用先进的心理咨询技术和科学的危机干预手段进行;要用开放、灵动、因人而异的科学方法进行, 决不能违背规律、毫无顾忌、随心所欲。

(二) 个性化:反映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特殊性

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 肯定人的独特性, 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冯建军教授说:“教育应该是‘量体裁衣’, 为生命独特性的实践创造条件。让教育为个人而存在, 创设适应个体独特生命的个性化教育, 是教育对待生命的最基本的态度。”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有文化底蕴不厚、自卑心理较重、社会职业角色多样性等特征, 对他们的生命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水平、专业特点及职业选择的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个性化原则, 实行适应性教育;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还要尊重个体学生的不同差异, 实施特色化教育, 解决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困惑、烦恼, 不能搞一刀切。

(三) 生活化:体现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常规性

人生是生命和生活的统一体。人的生活必须以生命为基础, 人的生命又必须由生活来显现。两者密不可分, 互为表里。

教育作为人的一种发展方式, 是生活的重要构成要素。生命化教育就是源于生活的教育。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 也要在广大学生的生活中进行, 要坚持生活化原则, 要有常规性。利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用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及生活中的苦乐哀怨等人生现象, 教育每一位学生敬畏生命、活在当下、热爱生活、憧憬未来。通过他们对生活的种种体验, 进行适时的生命教育, 把生命教育泛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内蕴于他们的衣食住行、学习、活动、交往、实习与实践之中, 即让生活生命化。绝不能把生命教育凌驾于生活之上。

三、更新观念、整合资源:更新途径的高职院校生命教育

(一) 更新高职教育观念, 高度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和保证。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 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而轻人文素质教育, 只重视学生的职业培养而忽视学生的生命成长等错误观念, 树立生命化教育的新理念, 以生命为教育原点, 以“成全”生命发展为己任。

(二)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开辟生命教育新途径

1. 构建生命化的教育课堂, 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要从构建生命化课堂开始, 就是要使课堂成为学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 而是师生生命发展的一段共同经历;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安全、愉悦, 包容着生命中暂时的缺陷, 也呼唤着生命智慧潜能的觉醒”。高职院校更高层次的生命教育, 也要从构建生命化课堂开始。因为, 这样的课堂能为以生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提供教学环境和氛围保障, 同时也是对职业院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完善。

2. 培养一支生命化的专业教师队伍。

学生的生命教育, 必须由教师来承担。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扮演新角色, 做生命化教师。生命化教师的第一要义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和高尚的道德, 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对生命有独特的体验、感悟、关怀和追求。他们不仅关怀学生的生命, 也关怀自己的生命, 是把教育当成事业, 充满人文关怀、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教师。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专业教师缺乏、水平不高等实际, 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生命化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就有了根基和保障, 就有了力量的源泉和事业的“卫道士”。

3. 搞好生命化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的生活观单调, 生命活力消解, 甚至有扭曲的现象, 一些人把“上课、考试、实习、过年”的周而复始看作他们的大学生活;郁闷、无聊是他们的常用字词;失落感、孤独感、空虚感是一些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因此, 搞好校园生活, 让学生快乐、充实、幸福地生活, 是生命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职业院校生命教育的重大课题。教师不仅要从从物质层面来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还要从精神和文化层面来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品位。

生命教育如果仅仅把学生限制在精致的课堂里, 那么这种教育本身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社会实践, 随时随地向我们提供着生命教育的丰富资源。利用高职院校的灵活办学机制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并对社会实践进行认真的指导和管理, 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生命体验、思考和感悟, 从而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成长。

4. 建设生命化的家庭环境。

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校责无旁贷, 家庭也不能退出教育舞台。帮助学生建设生命化的家庭环境, 建立家庭、学校双向互动机制, 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 帮助学生按照生命化教育理念优化其家庭环境, 如建议家长要结合子女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情况, 提出切合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实际要求;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其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 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 使学生和家长学会营造良好家庭气氛、增进亲子关系、减少家庭矛盾和伤害生命等危机事件的发生;使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细胞, 更健康、更和谐、更有生命情感;使生命教育得以全方位实现。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

生命化教育演讲稿 篇3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生命的发展,因此“教书”不是教师的目的,“育人”、“成全生命”才是目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着,更应成为生命的缔造者。在根本上,教师关注的不应该单是知识,而应该是个体生命。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决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现在多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虽然也说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可是实际上,我们有多少教师在备课时了解过学生呢?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以知识为本位,以知识为中心。也听过不少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老师在上课之前总要和学生之间有一个交流和互动,不仅利用交流充分地了解学生,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言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通过一些简单的交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状况,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储备,那么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抓住重点,把握住难点;如果在上课之前多想一想学生在自己提问后的回答的可能情况,在课堂上就能处变不惊;如果在平时能多和学生交流,那么就能了解学生的需要,上出学生所感兴趣的课来。

当然生命化教育并不是排斥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关注生命的和谐、自由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学中的只是传授者转变为生命发展的促进者,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选择的策略,帮助他们自主建构、自我发展。

二、由教学的控制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宰作用,教师控制着课堂,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命化的课堂则提倡教学民主,打破了教师的“控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生命化的课堂提倡师生互动、交流,因此比以往的课堂增加了由互动、交流生发的知识;生命化课堂打破了传统的秩序和教师的“控制”,成为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课堂。

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那样,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教学资源,从而正确引导;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善于发问。

实际上,生命化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能引导好课堂,就必须有非常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自身就必须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和创造;要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教师还必须加强专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首先让自己成为生命化的教师,才能实施生命化的教育,践行生命化的教育理念。

三、由被动的执行者向主动的建构者转化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教学,教师是教学计划、教材、教参、教案的忠实的执行者。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教学计划和教材由国家规定;教师“怎么教”,在统一配发的教学参考书中做了详细的规范,甚至作业怎么布置都有同步的练习配套;教师“考什么,怎么考”,也不需要教师“操心”。教育从起点到终点,教师除了“严格执行”,不需要任何创造。

生命化的教育,赋予了教师自主、创造的权利。因为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传授“死”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对待教学资源的理解生成的过程。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生成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想,并且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向学生敞开。这样,教学中的所有的知识都取决于师生的互动及其共同构建,师生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复制者,而是知识的构建者。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 篇4

近阶段,我读了《生命化教育》一书,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原点,当下,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多数偏离“生命”这一基点和核心。而衍变成“知识的教育”、“物的训练”和“工具的锻造”,而唯独不是人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生命化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润泽孩子的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多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绩好,一切就都好。分数,似乎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偏重智力教育,事实上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倾向,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永无止境的练习,压苦了无数的辛勤园丁和莘莘学子。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

然而,这并非是抵触所有的练习和考试,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在学生阶段,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他们必须学会忍耐,学会放弃,没有经过无聊和辛苦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快乐的`学习成绩,就难以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时,耕耘得以收获时,学习的快乐才会真正感受到。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让孩子主动学习,让生命成长自觉很重要。从被老师、家长强迫成长,变为我要学习,我要成长,我不再是应付老师的检查而去做练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学习不苦。我认为成长应该是孩子自主的成长,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也在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作为家长,影响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做榜样。我们的教育应该滋养孩子的德行,强健孩子的体魄,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幸福、美好的人。在学习中,让孩子既看到学习的实在价值,又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生命的意义。让孩子们懂得爱自己、爱生命,并能接受挑战,更好地生存。一个家长,最大的修炼,是培养自己爱自己、爱生命的热情,以此影响和带动孩子,去激发和唤醒孩子的本能和希望。

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5

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台山市特殊教育中心 黄艳凤

2014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观摩”。

陈老师和黄老师精彩的课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特别是是黄爱华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

一、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二: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横岗嘉联学校 邱晓梅

2013年12月15日,我有幸到云顶学校倾听“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在有限的一天时间里,听杨校长幽默有趣的<<教育应激扬生命>>的报告会:句句深入人心.观摩了帅气的我的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和<<方向与位置>>:新颖又有个人特色.还观摩了吕明老师的<<成正反比例的量>>.陈燕虹老师的讲座<<大问题教学在桂林>>.姜巍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怎么学会“说”的>>和陈洪杰主编的《课堂转型与大问题教学》的讲座。全场我都没有迟到和早退行为,是的!真的太精彩了!怎舍得离开呢?这是一个让我成长的日子,我深刻地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是一个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大问题,各个讲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课,说实在,我是真奔着这天是因为有张王子的课才抢票的,而这票抢得可以说 是“物超所值”啊!太动人心弦了!大爱张齐华—我们的数学王子!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

一、导入要预热并且是精彩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源于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

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四.创设情景教学。

篇三:2014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问题让学习发生,让课堂灵动

-------------2014生命化 大问题教学研讨会观摩学习有感 2014年11月,林校长带领我们一行8人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参加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大问题教学的特点和步骤:

一、大问题教学的特点是

1、问题让学习发生,以问题为导向,从高到低落实。

二、大问题教学的步骤是:第一、建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第三、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合作学习。第四、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互动分享,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第五、师生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第六、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延伸。我们觉得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步建立关系可以归结为预习反馈,第二步提出问题和第三步尝试探究归为自学交流,第四步展示分享和第五步共同概括可以归结为展示点拨,第六步问题延伸可以归结为练习迁移。

完全按照大问题教学模式来上课,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和它大体一致,而且步骤上更精简些,但是一些本质上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表现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教学的灵魂,开放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黄爱华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开放意识。他在课堂上常常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提出质疑。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并主持,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后,深度点拨。每一堂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展示分享环节,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汇报,并这样主持:

1、请大家听我说,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并和下面同学互动。教师在台下主动倾听,积极互动,适时重复观点,迂回对话,适时追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后面环节中,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完善建构。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上的《认识方程》,内容很开放,是商场购物的情景题。

2014.11 篇四:生命教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其次,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

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

2、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篇五: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5月30日,新集学区组织全乡教师参加了唐原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我听了唐原小学教师的课后,本人深刻认识到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逐步迈向科学化、自主化,唐原小学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探索教学为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本人深刻反思,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富有吸引力做到简洁精练。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远远不足。本次活动让我体会到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唐原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上课语言精炼,没有多余的废话。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再次,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够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

虽然只有一天短暂的时间,但个人受到的触动很大,感到受益匪浅!我觉得他们的课之所以那么精彩,首先在于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在长期对人性本身的深刻洞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

名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思来想去,不外乎以下几点: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在李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中,多处体现了这一点。在课的开始李老师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生命化教育演讲稿 篇6

摘 要:生命是人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起点,因此教育在关注知识的的传授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生命本身。而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实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进行生命化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生命化教育的概念、发展进程、对职业院校心理学教学开展的意义和生命化教育在心理学教学中具体的实践措施几方面综合分析,推动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 职业院校 心理学教学

生命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以生命为立足点,重新对教育的本质加以界定。我国教育学相关专家也曾对生命化教育加以定义,即教育是通过人的生命,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而之后,教育界的各人士也对此概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生命化教育就是要让热爱生命,保证个体的尊严,让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充满希冀。总体看来,生命化教育即以人的生命为立足点,通过教育来完善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价值。[1]

一、生命化教育的发展进程

生命化教育最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进行宣传,首先应用到了“阿南达村”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倡导学生学习生活的艺术,在喜悦中感悟人生。1979年,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成立,随着这一机构的逐渐发展壮大,生命化教育逐渐被大面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也相继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对生命化教育加以推广,生命化教育发展浪潮逐渐向更大范围涌去,而生命化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过程中被完善和创新,成为了当今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2]

二、生命化教育对职业院校心理学教学开展的意义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从学校象牙塔的环境中向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转化的重要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早的面临了社会上的压力,因此在职业院校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实行生命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消除内心的困惑和忧虑,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提高学生自我成就感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成绩较差,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这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我成就感往往不能得到满足。而生命化教育是以生命为主体,注重学生内在需求的满足,让学生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满足,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推动教师自身发展

生命化教育的主要推行者是教师,将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学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建设,为知识的讲授工作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由此看来,生命化教育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师自身发展。

三、生命化教育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2.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

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为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模式,给学生足够的表现空间。例如在某一章节课程的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将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件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让学生接受“活”的知识,增强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代入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学习教学的内容和精髓,让师生能够充分的进行交流,体验真实感受,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近年来,教师虐童事件频发,前有携程亲子园,后有红黄蓝幼儿园,这些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教育事业的担忧与愤慨。而幼师是学生刚刚步入学习生涯中的启蒙教师,担负着带领学生认识世界和感悟世界的责任,社会上这种虐童不光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建设,更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幼师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幼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而心理学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在心理学教育中,不光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讲授有关幼儿教育相关课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讲述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情境学习,在情境感悟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更好的关注生命的价值,培育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质,这同样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精髓所在。在心理学课程的教授中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传授相关知识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亩喾矫妫?多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局限于某一角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结语

生命化教育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重视人文关怀,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以生命化教育为主要视角的心理学教育,有利于是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教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3]

参考文献

语文生命化教育审思 篇7

师从程少堂教授的“岭南闲樵”李伦琰老师玩的自然是“语文味”道, 崇尚简约然不简单的“/wx简约”丁卫军老师自然玩他的“简约”风格, 创设“精致语文”理念的徐杰老师自然讲究把玩的“精致”, 喜欢足球的葛武生老师自然把玩别具一格的“足球语文”, ……

追求生命化教育的凌宗伟老师每天给我们送来一个励志故事, 已经使得大家感奋不已, 今天凌老师又给群友带来了全市公开课《老王》的教学实录, 我们自然该从生命化的角度仔细玩味。

教例简述

一.通读课文, 看看文章最主要写了什么?

谈话、讨论:一共写了几件事情!哪件事情是作者最用心写的?

二.精读第三件事。

齐读:从“有一天”一直读到“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思考、讨论:老王临死前还来“我”家送东西, 从这里, 我们看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

(1) 他只说:“我不吃。”

(2)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有味地自由阅读:“有一天, 我在家听到打门”和“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比读、讨论:这两段有什么相同的描写, 遣词造句有什么不同。

人物描述方面:“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心情方面:前面:“可笑”、“吃惊”/“抱歉”、“害怕”

归结写法 (细节) 、情感 (牵挂)

三.探究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联系课前学习资料:了解作者和她的丈夫。

生命化课堂镜头之一:生命的反应

虚假已经成为语文公开课堂不能承受之痛。凌老师执教的《老王》这堂课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状态的真实反映。这堂课首先遭遇的是“没有学生反应”症。在教学起始阶段, 教学第一环节“把握文章最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时, 学生有三处明显的不反应。而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 、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 (2) 、为什么不用“骑”而用“蹬”? (3) 、这篇文章主要写老王临死前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认同不认同?学习者面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反应, 课堂观察者可能有许多诊断性报告, 可能是学生预习不充分, 也可能是学生语文基础太差, 也可能是老师预习指导不到位。但笔者以为这些对一堂现实的课都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我们应有语文课堂的现场观, 离开了语文教学现场的任何评述都是不恰当的, 也是不负责任的。那么这堂课语文教学的现实是什么?摆在教者面前赤裸裸的现实是如何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反应, 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由“不应”转为“反应”, 由“消极反应”转入“积极反应”。

生命化的语文课堂需要语文教师热情与智慧的引领。凌老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突破:一是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关于“蹬”与“骑”, “主顾”与“顾主”这两组词的辨析, 凌老师是采用了让学生查词典的方法进行了突破, 巧妙地解决了学习疑难, 而非仅仅达成教学目标。二是拉近教者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心病还需心药治, 学生的不反应也可能是借班上课 (笔者没有亲临课堂现场) , 也可能是公开课的特殊课堂氛围, 农村初二学生面对南通地区的诸多教师、专家莅临多少应有的怯场吧。这个教学环节凌老师采用了两次“友情提醒”:“有的词语不理解, 迅速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基本方法。字典上有没有‘顾主’这个词啊!”“有的事情, 要有个认同或不认同, 不能居中, 不能够骑墙。骑墙是比较可怕的, 你们互相交流一下!”“友情提醒”语言本文多次出现, 这样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治疗心理不应的良药, 传达了教者平易的教风, 创设了课堂民主的氛围。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 就是尊重了学习者的课堂生命。

生命化课堂镜头之二:生命的温度

语文课堂的生命状态应该有三种行为姿势:步行、滑行、飞行。飞行着是令人艳羡的高蹈, 是许多人理想中的语文, 也成了不少语文老师的理想, 然而迷人的星空离我们语文常态的课堂毕竟太遥远;滑行着也可以有酣畅淋漓的速度, 按着预设的轨道爽然前行让我们教师的阅读有了释放的自由快感, 然而教师的阅读不能代替学生的课堂阅读, 我们一不留神就会漂移出境, 也应慎重畅想。步行着, 可脚踩大地, 亦可仰望星空, 只有步行者的语文课堂, 才有可能是常态的语文课堂;只有步行者的速度, 才有可能是体悟生命语文应有的速度。

精读活动环节, 凌老师没有作高空的飞行, 阔谈知识分子的勇气、胸襟与责任意识, 这是对作家立场的尊重;也没有站在一个教师的立场上围绕教学预设匀速、加速地自由滑行, 这是对现实课堂的尊重。凌老师采用了教子学步“亦扶亦放”的教学策略, 首先从生活体验、朗读训练入手, 步履蹒跚、小心翼翼, 不求步步莲花, 但求步步落实。因此我们有幸看到了一个姗姗学步的孩子艰难的起步, 继而直立行走, 甚至华丽转身精彩的全程。

“直着走, 如何走?有没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的?我试了几次, 直着走, 不大好走。好, 你来试一下?”生命的教育, 需要言传, 更需要身教。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 需要生活的参与, 生命的互动。有生命的语文课堂, 总是用一个热情的生命去点燃一群生命的热烈。

师:“我们站起来读一下。”/生: (小声朗读) /师:不要害怕, 声音大一点。读出一个将死之人的味道来。他读得有没有味道?/生: (有感情的朗读) ……我不是要钱……/师:有味道!这是语言的味道, 是语文的味道, 也是生命的味道。有生命的语文课堂, 总是用一个生命的触须唤醒一群生命的触觉。

生命化课堂镜头之三:生命的质量

孙绍振教授曾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 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 有朝一日, 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 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 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无”中生“有”, 使阅读者享受阅读, 使得阅读更加富有而充实;从“一望而知”到“一无所知”使得阅读采取谦卑的态度, 使得阅读更加丰厚而深刻。充实、丰厚、深刻的阅读才是优质的语文阅读, 才是引发学习者生命热情的生命阅读。

凌老师智慧地挖掘文本自身的资源储藏, 采用“比较阅读法”, 通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的变化”, 将学生的课堂阅读引向阅读的纵深地带。“有味地自由阅读”环节是这堂课最为精实、精彩的生命瞬间:

比读、讨论:这两段有什么相同的描写, 遣词造句有什么不同。

人物描述方面:“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教者抓住老王外貌描写的两个细微之处, 引导学生作了精细的切片分析, 让学生看到每个外貌描写的细胞, 从中发掘出“质”的相同及“核”的不同。语言的“比较”是语文学习的形式, 也是语文训练的内容:“比较教学”是教学方法, 也是学习过程。“比较教学”让语文阅读走向深入, 也让学生的课堂体验走向生命的深处。

心情方面:前面:“可笑”、“吃惊”/“抱歉”、“害怕”

生态的语文教学追求的不是人为割裂的生命课堂, 教者通过语言的抓手之禾, 分蘖出情感之苗叶。学生从连续回答“没有变化”到慢慢发现前面的一段作者是感到“可笑”、“吃惊”, 又惊喜地发现后面一段作者的情感的变化为“抱歉”和“害怕”。

给教育一个生命化的基地 篇8

【关键词】课程基地;“三水文化”;生命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92-02

【作者简介】顾凤林,江苏省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江苏泰州,225300)校长,高级教师。

一、课程萌芽源自生命化的土壤

(一)教育和谐发展与地方特色文化联姻

1.学科教育需要融合。

从当下的课程设置及实施现状看,三级课程在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上重叠交叉较多,综合实践课程,多呈现跨学科倾向,对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一专多能”的“全科”要求。因此,结合学校课程现状,引入全科课程概念,整合并传承地方文化,构建充满活力的卓越教育实践体系,开发“地理泰州·三水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必然要求。

2.特色文化需要传承。

泰州汉称海陵,州建南唐。2100多年来,泰州独特的自然环境——亲水绕城,历史氛围——民本精神,积淀出浓厚而独特的三水“祥和”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传承历史文化基因,成为一种选项;凸显泰州元素,地方文化向学校课程文化渗透,成为必然需求。

(二)教育质量提升与学校创新发展璧合

1.丰富学校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更为有力的抓手。

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我校,生源流失比较严重。把脉我校教育,学校管理理念和方式,大多以经验型管理为主,疲于应付日常性工作,或上级部门的要求,重形式,轻内涵,缺少独立思考和个性创造,对学校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意识不强。2013年9月,学校搬进新校区后,“硬件”建设硬了,“软件”建设特别是学校文化建设较软。而学校文化短时间内是“造”不出来的。因此,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最终改变教育生态,“地理泰州·三水文化”校本课程基地建设应该是一个利好的抓手。

2.尝试学科融合,课程基地建设是个有益阵地。

我校目前的学科课程设置,考试学科、考核学科、考查学科泾渭分明。而“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然要使历史、地理、语文、音乐、书法、美术、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融合在一起。像盐税馆中的制盐,必然与理化有关,基地的空间环境布置必然要与书法、美术、音乐联系,基地讲解的内容表达必然要运用语文素养。我们将课程基地取名为“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而不是“泰州地理·三水文化”就包含了这一主张:通过变革基地教学活动方式来促进学科教学活动方式,将单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融合。

(三)业内专家支持与教育行政推动

泰州医药高新区科教局成立了以何杰局长为组长的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机构。在科教局的直接领导与关怀下,经多方联系,聘请了泰州市文联、报社、大专院校等有关专家、教授加盟,邀请泰州的民间艺人、文史专家等社会力量参与,成立了以朱行义等学者领衔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建立了高效的运行机制,使“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的生命力大大增强。

二、顶层设计孕育生命化的胚胎

“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生命化表现在其建设形式是动态的,其呈现内容是发展的。借助课程基地的环境,体现浸染性;借助课程基地的活动,体现实践性;借助课程基地的互动,体现体验性;借助课程基地的文化传承,体现教育性。

(一)师生在课程基地建设中同成长

“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的任务不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技能,还应该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师生的审美感受力,增添对美的追求和创新的热情,从参与建设提供的这个“间接的世界”与建设成功后的可感的世界中,获取对“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課程的热情和信念。

师生以课程基地工作坊为单位,通过现场观察、学术报告、小组合作、学术沙龙、主题探究、社会调查、社区采风、视频制作、影视观赏等学习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亲身体验感悟到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有趣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获取的知识更有趣、牢靠,从而切实转变师生的学习方式。工作坊成员在宣传、讲座、走访、实地考察以及各项比赛中,学习传承泰州历史文化,落实泰州市委提出的建设医药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的要求,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写作、表述、沟通、组织、协调等综合实践能力,正向储蓄了爱家爱国情愫。

(二)学校与课程基地在建设中共发展

以“地理泰州·三水文化”基地建设为契机,师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四个工作坊的活动中去,全校沐浴在我要科研、我要学习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提升了师生三水文化的素养,同时,三水文化素养提升后的师生,又会推动着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的设计、建设与发展。三水文化课程基地,不是凝固的建筑,不仅仅是对古文化的搜集与展示,而是流淌的不断需要丰富、补充和延续的泰州地方文化的律动。泰州在发展,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新的文化又充实着动态的课程基地。

三、课程实施凸显生命化的滋养

(一)建设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基地

一是梳理校史传统资源。围绕学校建校58年来,五易校名,六迁校址展开。

二是探寻泰州地方文化资源。择其精华,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①三水文化——三水激荡润海陵,水韵绵长泽子孙;②盐税文化——煮海为盐富一方,税踞鳌头历千载;③教育文化——文昌北宋传佳话,人才辈出耀神州;④佛教文化——泰州高僧遍四海,佛音悠悠飘五洲;⑤建筑文化——明清建筑存古韵,青砖黛瓦留风情;⑥曲艺文化——柳桃梅香三家村,京韵淮腔凤凰城;⑦红色文化——经典战役载军史,红色史诗传精神。

三是打造基地物化环境。课程基地立项后,何杰局长带领学校领导联系上海研究单位,察看学校硬件设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拿出初步设计方案后,组织召开基地建设专家研讨会。大家认为,生命化的课程基地,必须从多方面建设,以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基地的空间设计应该是生态化的学习空间、探究空间,也是师生成长发展的空间。最终敲定,“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的场馆建设,分为六个区:“三水人文馆”“会船馆”“盐税馆”“名人馆”“戏曲馆”“试院馆”,衔接六馆的参观主线铺装仿古火烧板,并且在主线两侧安排了民间艺人的街边操作台,再现了整个泰州历史三水的文化变迁。

四是构建师生专业发展的团队。设立师生共同参与组成的四个工作坊办公室:日用即道探究坊、泰州历史名人探寻坊、戏剧演艺坊、水文化探究工作坊,以有效推进基地的软件建设。

(二)开展师生主动探索创新的有效活动

上一篇:高中优秀作文最深的感动下一篇:七年级英语基本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