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学案

2024-08-23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学案(精选12篇)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学案 篇1

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初中生

2、课前准备:(1)准备好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皿,解剖刀,镊子,放大镜,鸡蛋等。(2)预习课本鸟的生殖过程发育过程、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

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课题:本节课题是鸟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们培养爱鸟护鸟的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描述鸟的生殖结构和发育过程。

2.观察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鸟类、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标题显示本节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但实际上整节课的安排是以鸟类繁殖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过程为主线的。通过观察鸡蛋结构的实验,结合课本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讨论并明确各部分结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接着利用两种鸟类的对比说出鸟的发育过程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之分,亲鸟的筑巢、孵卵、育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鸟卵的结构。

2、难点 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与鸟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的材料、鸟的繁殖行为视频

探究实验材料:解剖剪、镊子、烧杯(内有40℃~50℃的温水)、培养皿,放大镜,鸡蛋,鸭蛋,鹌鹑蛋

学生:收集与鸟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的资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自主互助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欣赏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配乐诗朗诵:《钱塘湖春行》

在学生被诗中的意境所感染时,再请学生分析:诗中提到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鸟类的什么行为? 点评:利用学生已知的古诗导入,既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可借此提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特殊情境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点燃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热情。

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找到鸟的繁殖的过程: 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这就是鸟儿生息繁衍的全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才有了莺歌燕舞的风景。……我们人类是喜欢鸟的。请看:

1、展示鸟巢奥运会馆图片,漂亮吗?它表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体,大家再看,鸟巢又像一个孕育着新的生命摇篮。

2、那么你见过哪些鸟的鸟巢呢?(收集鸟巢的信息及鸟巢的作用)学生回答:麻雀、燕子等等。展示几种鸟的鸟巢,通过观察,思考:鸟巢的作用是什么呢? 保温,育雏、保护……除此之外还有吸引异性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鸟巢”入手,结合实例联系到真正的鸟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筑巢)观看视频(鸟的求偶视频):

这只雄鸟买力地展示它的优美的舞姿是为了……?(为了求偶。博得雌鸟的欢心。)

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你还知道哪些鸟儿不同的求偶方式? 学生回答:…… 展示图片:企鹅求偶…… 她们用独特的方式求得配偶。

[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观察、收集、分析能力。

4、视频播放。

请学生思考:它这种受精方式叫什么?(体内受精)体内受精有什么好处?

提出问题:不同的鸟产的卵相同吗? 展示几种不同的常见的鸟卵。

让学生得出:不同的鸟卵的大小是不同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5、以鸡卵为例观察鸟卵的结构。

展示鸡卵的观察步骤和方法:

一、观 鸡卵的外形 思考这种形状有什么意义? 生:鸡蛋是椭圆形的。

师:鸡蛋的形状为什么不是球形的?这种形状有什么好处吗?请同学们用手拨动鸡蛋,看看它的移动状态。

生:我用手拨动鸡蛋。它向前滚动一段距离,又基本返回原来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止蛋从窝内滚出来。

二、摸 让学生单手均匀用力握鸡卵,看会不会轻易捏碎,理解卵壳作用。生:蛋壳比较硬,它起保护作用。

三、探 鸟卵的内部结构展示鸡卵的结构图

学生四人一组,按照要求逐一找到卵的各个结构(及时巡视指导)学生分组汇报他们看到的结构

展示鸡卵的内部结构图,让学生逐一指出卵的内部结构

6、大家知道了卵的结构,知道各结构的功能吗? 讨论:

1、卵壳有什么功能?

2、卵壳膜有什么功能?

3、卵白有什么功能?

4、卵黄有什么功能?

5、胚盘有什么功能?

6、卵细胞是由谁组成的?

7、气室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分组回答:

7、探究气室的作用:

(1)、观察:大家都看到了,气室容积很小,那么如何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大量氧气?(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卵壳)

(2)、检测:启发学生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探究方案,并且用温水浸泡法来探究一下气孔是否存在

[设计意图]实物观察时注意到细节的指导,就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提示,利于学生实验步骤的优化和观察的实效,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8、大显身手(略):

三.随堂检测:

四、知识小结: 教学反思: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学案 篇2

鸟的生殖和发育是在前面学习了昆虫和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高一级的鸟类是如何摆脱水的限制, 具有与陆地及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生殖发育特点。虽然课本标题显示本节内容主要有两部分:鸟的生殖和鸟的发育, 但实际上整节课的安排是以鸟类繁殖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过程为主线。鸟类的影像资料、图片等很丰富, 故本节课最适应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观察学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对鸟类有许多感性认识, 是因为鸟在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多多开发这些资源, 将这些知识理性化。知识来源于生活, 还要回归指导生活。教材安排小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 知识进一步生活化, 使学生深刻的意识到“普通的鸡蛋中竟有这么多知识, 观察对于学习太重要了!”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描述鸟类生殖的发育的过程。

2.识别鸟卵的结构, 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3.培养学生爱鸟、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4.在实验中,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通过收集资料, 使学生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2008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提问1.这是什么场所?它的名字叫什么 2.奥运精神将持久激励国民, 你感受到了什么?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3.之所以称奥运会主场馆为鸟巢, 主要是因为形似, 你知道真正的鸟巢有什么作用, 有哪些形态吗?“鸟巢是为了鸟类的生殖及发育。”在同学们回答声中进入本节内容。

二、学习新课

(1) 鸟类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由学生熟悉的家鸽、鸡等鸟类为突破口, 引导推出鸟类生殖发育的特点: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2) 筑巢。

①分析一句唐诗“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暖树”“啄春泥”是做什么?——筑巢。②学生讨论“鸟巢”有什么用处。及时进行学法指导, 即可以逆向思维“如果没有鸟巢会怎样?”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③认识各种各样的鸟巢, 师生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准备了四种不同形态的图片) 织布鸟的巢、美国知更鸟的巢、蜂鸟的巢、燕鸥的巢等。④多媒体图片:金丝燕的巢, 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燕窝”的知识。教师深化“为了保护金丝燕, 我们不应无节制的破坏它的巢。”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3) 偶。

多媒体图片:白鹤优美的舞姿、孔雀美丽的羽毛。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总结鸟类求偶有哪些手段?

(4) 交配。

多媒体图片:翠鸟交配、家鸽交配。

学生总结:鸟类交配的特点—体内受精。

小情景剧“嫁给我吧”

①多媒体展示:园丁鸟筑巢、求偶过程, 教师绘声绘色进行讲解。②由几名志愿者上台表演小品“嫁给我吧”。俩男同学扮演雄鸟, 一女同学扮演雌鸟, 两雄鸟使出浑身解数, 比歌喉、比舞姿、比羽毛, 雌鸟迟迟不表态。 教师及时鼓励表扬, 全班兴趣高涨。

(5) 产卵。

实验”观察鸟卵的结构。①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生鸡蛋和熟鸡蛋, 仔细观察其形态 (椭圆形或一头尖一头圆) , 想一想, 这样有什么好处?②用放大镜观察卵壳, 可发现有许多小孔。讨论:小孔有什么作用?③拿出熟鸡蛋, 用镊子轻敲鸡蛋钝端, 然后将破裂的蛋壳除去, 观察卵壳下面的小空腔。④将生鸡蛋打破, 盛在培养皿中, 观察卵白、卵黄及系带等结构, 教师强调引导观察卵黄上的小白点, 即胚盘。

各小组试验完, 教师引导几个小讨论题:

①想一想, 鸡蛋结构中的哪一部分孵出小鸡?②哪一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哪一部分提供氧气?③系带有什么作用?

多媒体展示:高邮双黄蛋。讨论:①双黄蛋会不会发育成一只小鸡怪物?②双黄蛋是怎样形成的? (饲养地营养丰富)

(6) 孵卵。

图片“鸽子孵卵、企鹅孵卵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企鹅孵卵。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鸽子、鸡等是怎样孵卵的。

(7) 育雏。

①图片展示:早成雏和晚成雏。学生对比早成雏和晚成雏的区别, 得出结论:晚成雏必须要有育雏行为。②图片展示:大山雀一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约等于自身体重。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要爱护鸟类, 对学生及时进行爱鸟, 环保教育。

(8) 知识拓展。

展示图表:昆虫、两栖动物、鸟类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的对比。

思考:1只雌蛙一年产卵量可达万枚, 而对于大多数鸟类来说, 1只雌鸟每年只能产几枚卵。你能说出原理吗?

(9) 快乐驿站。

①学生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布谷鸟—不孵卵和不育雏的鸟。②羊跪乳, 鸦反哺, 为人之本, 孝敬父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本节课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说明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本节课导入时, 以2008奥运会主场馆—鸟巢作为教学情景,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激起了高昂的爱国热情。小情景剧“嫁给我吧”将情景教学推向了高潮, 同学们寓教与乐, 轻松的学习且锻炼了胆量。

(二)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 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中, 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多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所以教学中多次利用学生的经验, 如鸟卵的结构及功能, 鸽子如何孵卵育雏, 还指导学生收集及处理信息, 如有关“燕窝”、“企鹅孵卵”、“布谷鸟”等, 由学生收集资料, 课上交流。

(三)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立足于导:学生学法需要导, 如何观察需要导, 如何分析问题需要导, 教师由幕前走向幕后, 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动态的推进者。在整个课堂中, 学生是主体, 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

(四) 落实三维目标, 处处渗透德育教育。

本课的设计中, 学生处处受到心灵的震憾。如:导入时的爱国教育, 新授内容中处处的爱鸟、护鸟、环保教育, 结束时的感恩教育。小小课堂如一滴水, 折射出大社会。

教学反思:

(1) 由于鸟类图片资料可用的太多, 故选择时有些眼花缭乱, 整节课用到的幻灯片近25张, 还应再作删减, 以突出重点。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设计 初二生物教学

引言

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阶段,已经具备了观察、分析、总结、判断的能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初步形成,所以此阶段进行生物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

一、设计依据与构想

(一)设计依据。“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是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中“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中的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昆虫及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知识,新课程是对知识量较多、学习较困难的陆生脊椎动物生殖与发育的进一步探究,所以新课程相关知识对学生并不完全陌生,可以通过讲解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殖发育的整体理解。

(二)设计构想。初二学生的阅读量已经较丰富,对鸟类的一些生殖发育行为有一定的了解,如“鸠占鹊巢”,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概念和全面的认知,所以设计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鸡卵结构的观察,使其对鸟类如何适应陆地生活产生主观判断,并通过学生最熟悉的鸡卵发育过程展示,对鸟类的生殖与发育及此过程与环境的关系有更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早成鸟与晚成鸟的区别,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对鸟类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鸟”情愫[1]。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全面了解鸟类生殖发育过程,熟悉身边的早成鸟、完成鸟;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度。重点:对鸟类的生殖发育特别是鸟卵发育过程全面准确描述;难点:观察鸟卵发育过程的细微变化。

(三)课时计划:1课时。

三、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本门课两课时以六人一组分组,确定组长;课前按照组数准备不同发育期的鸡卵胚胎;鸟卵生殖发育相关视频;准备受精鸡卵与未受精鸡卵的清晰图片;准备早成鸟和晚成鸟图片;准备课堂展示所需的图板和相关工具材料。

(二)学生准备。学生按照教师分组自行准备生鸡蛋一枚、透明大嘴容器一个、筷子一双、放大镜一个、鸟巢(可自制)一个。

四、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鸟类图片,向学生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同学们喜欢这种动物吗?你对它有什么了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鸟类的描述,教师提出“同学们对鸟类生殖与发育过程有多少了解呢?它的生命周期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活动一:通过触摸生鸡蛋壳,感受卵壳的保护作用;利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壳,使学生发现卵壳上的气孔,教师明确气孔作用;学生将生鸡蛋打入透明大嘴容器中,观察鸡蛋内部结构并讨论各部分的作用。在此活动后,教师要将所有打碎的生鸡蛋统一收集,并向学生说明用做植物肥料的用意,培养学生杜绝浪费的意识[2]。活动二: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鸟卵发育过程和鸟类生殖发育全过程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对新课程知识整体产生初步印象,并让学生总结在视频中看到鸟类的哪些行为?活动三:观察小鸡、小鸭刚孵化时的图片与小麻雀刚孵化时的图片差别,使学生对早成鸟与晚成鸟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观察讲述其在发育状况、眼睛、羽毛、退足、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区别,并列举生活中学生了解的鸟类中哪些是早成鸟、哪些是晚成鸟,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正确的认识。活动四: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准备的鸟巢,并对鸟巢结构、各部分所用材料进行说明,教师要对学生亲手制作的鸟巢予以鼓励,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为什么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为人类作了什么贡献,培养学生的“爱鸟”情愫,并在课后带领学生将鸟巢挂在附近的树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性认识在此过程中都得到了升华。

(三)评价升华。首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评,并在小组中选出代表进行评价展示,师生互评,并在评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鸟类生殖发育与两栖动物的区别。

(四)知识梳理。教师提出课堂重难点知识的总结性问题,如“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鸟类生殖与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什么行为?”学生会根据掌握情况回答“占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同学们对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认识到环境变化对鸟类生活的影响,所以我们作为鸟类的朋友应该爱护鸟类,努力为其创造美好的家园。

(五)课外延伸。给学生预留课后作业,如介绍最喜爱的鸟,写一份爱鸟倡议书,亲自制作一个鸟巢等,要求学生在下一课时进行展示。

五、教学感悟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通过改善其学习方式和态度,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鸟类生殖与发育”新课程教學过程中,新添学生对鸡卵结构进行观察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鸟类适应陆地生活的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但由于课程时间和教学量的限制,课堂上此活动并没有占用过多时间,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真正认识到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师生交流、师生间交流,使其在掌握本堂课重难点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鸟”情愫,将课堂知识向生活中延伸,达到生物教学的真正目的[3]。

结语

通过“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课程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师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明显增多,学生主观上有深入学习的意识,对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知识,培养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符合新课改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一丹.初中生物新课程五种教材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2]陈亚丽.初中生物学概念科学漫画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反思 篇4

“观察鸡蛋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观察过程中要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并且在观察中了解各部分的作用、通过胚盘的颜色区分受精的卵和未受精的卵。

孵卵可以保证胚胎的继续发育,从而孵化出雏鸟。雏鸟有早成鸟和晚成鸟,可以通过羽毛、眼睛、后肢的特点加以区分。尤其晚成鸟,还有育雏行为,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育雏期间,亲鸟捕食量加大,可以消灭更多的害虫,加强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3、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蛙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请问这是什么动物?

生:青蛙。

师:为什么青蛙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生: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师:两栖动物有哪些特点呢?

生:卵生,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师:除了青蛙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呢? 生:娃娃鱼,大鲵………….(PPT上显示常见两栖动物图片,再展示龟鳖,鳄鱼等照片)师:龟鳖,鳄鱼也是两栖动物吗? 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一番回答与讨论)…………… 师:(点人起来回答之后),进行总结两栖动物特点(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龟鳖生下来就用肺呼吸,所以是爬行动物。)

师:好,宋朝诗人有一首诗《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前敲棋子落灯花。你们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季节写下这首诗的吗?

生:夏天

师:一年的什么时候能听到青蛙的鸣叫? 生:春末和夏初

师: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 生:是或不是

师:只有雄蛙才会鸣叫。那鸣叫又意味着什么呢? 生:招引雌蛙。

师:那把雌蛙招引过来之后干嘛呢? 生:交配/抱对/繁殖

师:没错,雄蛙将雌蛙成功召来后会进行抱对(此时PPT上显示抱对图片)。继续问:为什么要抱对?抱对时会干嘛?

生:(逐步点人起来回答,不断引导学生完善回答)因为蛙是体外受精,雌蛙和雄蛙分别将卵子和精子排出,抱对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师:那蛙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为什么? 生:有性生殖,因为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师:好,青蛙交配成功,形成受精卵后那我们总结一下,蛙的生殖过程包括(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体外受精),受精成功形成受精卵后,水中会出现蛙的卵块,(展示卵块图),接下来会怎样呢?

生:会形成蝌蚪,再长成青蛙。师:(PPT上展示蛙的发育过程及特点)。小组为单位比较蝌蚪与成蛙之间的区别,两分钟后每组派代表起来填表。再次重复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师:蛙的发育过程属于什么发育? 生:变态发育。师:为什么?

生: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区别?

师:回顾一下变态发育的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问:什么是完全变态,什么是不完全变态?哪些动物完全变态?哪些不完全变态?(进行提问,引导)。问:蛙属于完全变态还是不完全变态?

生:(讨论…….)

师: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只针对于昆虫,蛙是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观看视频《两栖动物》《蛙的生殖与发育》 师:既然两栖动物既可以在水里生活,也可以在陆上生活,是不是对环境的要求很低呢?在哪里都能生活?观看视频《箭毒蛙》《环境对两栖动物的影响》,以及观看一些资料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说影响两栖动物的环境因素,以及环境破坏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师:影响两栖动物的环境因素有:水、温度、食物等。环境变迁破坏了蛙的生殖发育环境,环境变迁影响了蛙的发育和生殖能力。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两栖动物。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识别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过程,说明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说出出生后发育的分期。

教学重难点

1、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过程。新生命的孕育过程(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观察桃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1、有性生殖

(1)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3)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2、无性生殖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

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

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5、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

6、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二、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

1、春季,在用杨树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时,把枝条上所有的芽去掉,这样是否影响成活?为什么?

2、马铃薯通常是用它的块茎来繁殖的,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先把块茎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请想一下农民这样做的道理。

三、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3、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_________,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四、小结

五、作业设计

昆虫和生殖和发育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关昆生生殖发育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效果很好。整节课下来,学生学的比较轻松的,气氛活跃,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由于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生活中对昆虫都不陌生,所以我应该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活动有时会在较大程度上“干预”学生的活动,我“放”的还不太大胆。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一点体会: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应该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近科学。

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中的妙语妙

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往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下面就简单列举几例在生物教学的妙语妙用。(1)诗词

在生物课堂中适当穿插运用,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陶冶学生情操。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2)成语

与生物学相关的成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精髓,理解知识的效果甚佳。(3)迷语

把生物主要特征或本质规律概括起来,形成生物学谜语,或收集民间相关生物学谜语,在课堂中抓住契机,适时应用,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果。如“不劳而获”——寄生、“玉帝圣书”——神经、“三教九流都来往”——杂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抓住果实与种子的本质特征,从而不易混淆“果皮”和“种皮”两个概念。(4)谚语

谚语是前人用精练、押韵的语言归纳而成,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并广为流传的妙语。课堂中适当选择运用,能增强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5)顺口溜

一些零散难记忆的知识内容,抓住其知识重点,编成具有一定的音韵和节奏感的顺口溜。在课堂适当运用,既可缩小记忆容量,便于记忆,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如几种无机盐缺乏症:“钙、磷不够疏松症,小儿还患佝偻病;成人缺碘甲状肿,幼儿必患呆小症;婴儿缺锌食不振,生殖发育要缓行;血红蛋白铁组成,缺少就患贫血症”。这样把几种常见无机盐缺乏症归纳在一起,利用押韵特点,使无机盐与相应缺乏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持久的联系。

教学反思 实现生物高效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顽固不化”的学生,他们有的态度不好,自我控制力差,有的甚至在课堂上捣乱。刚开始遇到这些学生确实令人头痛,无非是训斥一顿,数落他们的不是,这样一来一方面教师火冒三丈,另一方面学生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效果不佳。

而一个老师要想让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比较顺手,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课堂高效的话,必须先从自身着手,改变自己的教育形式,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以此达到教学的高效。

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学生

2、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赞赏学生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好每项观察和实验教学,通过观察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物课堂上,应合理地选择挂图、模型、录像等多种直观手段,展示和再现不同的生物及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学习生物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据统计常运用直观教学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课堂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成绩不错。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静下心来慢慢想想,发现自己在这节课中有收获、有不足也有困惑。

“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这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教育即生活”。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因此学习传染病的知识,预防传染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得益于生活,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我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非典”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传染病的方法;其次是课前精心的准备了课件,力求形象、生动、直观,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比较满意的。而不足的地方是时间把握不好,学生在讨论,归纳总结时给学生的时间短了一些,学生对概念理解的不够深入,这说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不强。还有一个问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学生上这样的课非常的兴奋,也非常的愿意上,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每节课都做得吗?我想我可能做不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困惑中„„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中枢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传染病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反思 篇8

课中反思之二:在昆虫的变态发育有“幼虫”和“成虫”两个阶段,青蛙的变态发育有“幼蛙”和“成蛙”两个阶段,对于动物而言可统称为“幼体”与“成体”,这样有利于学生简单而清晰地掌握这些名称。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学案 篇9

能说出昆虫的生殖方式及特点;举例说出昆虫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技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史,认同昆虫的变态发育是适应多种环境的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听音、辨音,引入课题

常听人说“大自然是美妙的”,我也有同感,光是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心情就十分的舒畅。

请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播放自然界之中常见昆虫的声音)昆虫——地球上最大的家族。地球上昆虫的种数超过100万,比其它所有动物的总数的总和还要多。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你

对昆虫又了解多少呢?

引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板书课题:《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 【昆虫的生殖】

蝉是我们常见的昆虫,你了解它吗?考考你:蝉都会鸣叫吗?(生:只有雄蝉会鸣叫)雄蝉鸣叫的意义?(生:招引雌蝉前来交尾)。

师:有些昆虫还可以通过分泌挥发性物质、艳丽的颜色、发光……来招引异性。展示各种昆虫吸引异性的图片。这些都是昆虫在生殖季节表现出来的求偶行为。交尾后,精子与卵细胞在雌虫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这属于那种生殖方式?

生:像这样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在夏天的池塘,你是否留意过这种现象:出示蜻蜓点水图片。蜻蜓在干什么?(生:蜻蜓在产卵)

师:雌虫将卵产在合适的地方。出示:各种昆虫产卵图片。小结:昆虫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

卵生 【过渡】

昆虫产下的卵是如何发育的呢?选择我们熟悉的昆虫进行探究。蝗虫,我们并不陌生,它的形态结构特点,七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认真观看视频,你会对蝗虫有更多更新的认识。(播放剪辑视频)

观看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整理记录。(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发言,(学生补充、教师评价)。【蝗虫的发育】

(提炼重点内容,展开学习)在这里我们重点学习蝗虫的发育。播放蝗虫发育的flash动画教学资料。

学生上台指认图片中蝗虫发育的各个阶段。

讨论:蝗虫幼虫与成虫的异同。(提供活体蝗虫,包括蝗虫各个龄期的幼虫和成虫)

得出结论: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并了解常见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出示“金蝉脱壳”图片:进行问题引导:

“金蝉脱壳”中“壳”是蝉身体的什么结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外骨骼)

蝉为什么要蜕去?(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师生共同读图感知:蝗虫的蜕皮次数(一生共蜕皮五次)及龄期

(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

再次观察蝗虫活体引导学生发现:蝗虫三龄之后身体翅芽显著。蝗虫三龄之后身体翅芽显著,运动能力加强,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成虫后具有群集、迁飞的习性,而且食量大,主要以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为食,一旦发生蝗灾,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请你思考:灭蝗的最佳时期是蝗虫发育的哪个阶段?为什么?你有什么灭蝗的好方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引导达成共识:三龄前灭蝗为最佳时期,提倡生物防治。

【过渡】

蝗虫危害农作物,是否要将蝗虫全部杀死?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近几年人们发现蝗虫不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是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蝗虫成为人们创造财富的资源。

有些昆虫自古以来就为人们创造财富,如:蚕吐出的丝被人们加工成精美的丝织品。(展示图片)蚕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受到人们的称颂,(引用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不禁要问:蚕是怎样度过它的一生的呢?与蝗虫的一生相同吗?

【蚕的发育】 播放蚕的发育视频

观看视频后,对蝗虫和蚕的发育进行比较,小组内交流整理,发

言。

学生上台指认蚕发育的各阶段。

总结出完全变态的概念。认识几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棉铃虫、玉米螟…。(展示图片)它们危害作物的时期是哪一阶段?

从生物学角度审视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何不恰当之处,说明理由。对诗句进行修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第三环节

回顾总结

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第四环节 研究课外探究方案

布置课外探究:探究果蝇的发育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导学4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肖鹏 篇10

旬阳县吕河初中 肖鹏

【学习目标】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秋天林区和公园的树干上,悬挂一些人工巢箱,是为了()A.保护一些不会营巢的鸟类不会被冻死 B.招引食虫鸟类在巢箱中繁殖 C.保护鸟类免受敌害

D.捕捉鸟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说所有的鸟都有孵卵和育雏的行为 B.鸟类产的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C.母鸡产的卵都可以孵化出小鸡

D.家鸽的幼鸟在孵出后就会行走、觅食 3.鸟的受精卵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卵黄膜 4.鸡受精卵的发育开始于()

A.母鸡体内 B.鸡卵产出之后 C.孵化时 D.孵化一段时期之后 二.合作探究

5.识图回答问题:

(1)写出名称[2]____ [3]_____ [4] _______[5]________ [7]_______(2)鸟类的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________,里面含有________。

(3)在鸟卵的结构中,卵白和卵黄都是胚胎发育的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卵细胞。

(5)为了较长时间存放鸡蛋,最好的放置方法是________。

6.生活中,鸡蛋被作为人类必要的食品,是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你认为卵白、卵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7.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交配、________、产卵、________和育雏等阶段。

8.营造鸟巢对鸟的生殖有什么作用?

三.反馈检测

9.观察鸡卵结构时,若该卵已受精,则其结构特点为()A.胚盘色浅而小 B.胚盘色浓而略大 C.胎盘色浅而小

D.胎盘色浓而略大

10.家鸽的卵产出后,胚胎发育暂时停止,要使胚胎继续发育,必须有()A.适宜的温度 B.充足的养料 C.一定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 11.关于鸡卵的说法,正确的()

A.胚盘里含有细胞核 B.卵黄就是细胞核 C.卵白就是细胞质 D.卵壳膜就是细胞膜 12.下列不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的是()

A.燕子筑巢 B.母鸡抱窝 C.麻雀争斗 D.家鸽育雏 13.“孔雀开屏”属于()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14.下列对鸟巢的作用说法不对的是()

A.贮食作用 B.防止鸟卵滚散 C.躲避敌害 D.给雏鸟保温 15.鸟 类的孵卵行为说明鸟类的体温特点是()

A.孵卵与体温无关 B.高而恒定的 C.高而不恒定的 D.变温的 16.在鸡的卵中,真正的卵细胞所包括的结构是、、。17.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把带壳的熟鸡蛋剥壳时,一般先从更钝的一端下手,因为这端有。

18.观察鸡卵结构时,将卵壳膜剪破,流出的透明胶状物质是,黄色球状的胶状物质是,上面的小白点是,里面有。19.鸡卵结构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有。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学案 篇11

今天和学生们上了一节非常态的课,带着鸡蛋上课,和孩子们一起“玩蛋”。

这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下的《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这节内容,整节课其实内容量不多,关键是要讲述清楚鸡蛋的结构和相应的作用。而如果直接跟学生们讲鸡蛋怎么样怎么样的话,我想会非常的无趣,非常的干燥,学生也会学得不灵活。

其实,鸡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非常的.不陌生了,是我们每一位的好朋友。但是熟悉并不一定就是了解,每天在看它,吃它,但可能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过它。

有的小孩呢,就只见过熟鸡蛋的摸样,根本没有看到过生鸡蛋的样子。所有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最直接的认识,缩短生物课与生活的距离,进行了这节让我们一起“玩蛋”的趣味课。在课前呢,我预先布置了它们一个周末任务,回家一定要进厨房,请教妈妈,怎么科学的把鸡蛋打破?即鸡蛋打完后,蛋黄等物质出来了,蛋壳还要保持完整的。

学学给鸡蛋做一个“科学的手术”。

有意思的任务布置完,看见孩子们个个都是非常兴奋与期待,今天终于等来了。一起开始吧。

1、等待接受“手术”的鸡蛋

2、给鸡蛋“化妆”

3、聚精会神的为鸡蛋脱“外衣”──蛋壳

4、哇,好美,卵壳膜出来了

5、哎呀,我的鸡蛋“难产了”

6、呼,终于出来了

7、合个影吧,“母子”平安

鸟类的生殖教学设计 篇12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鸟类生殖与发育过程,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情感,并懂得父母对儿女的爱。

二、教学重点:鸟卵的结构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三、教学难点: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方法:以“启发—探究”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讲授法。

五、课时:1课

六、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线索清晰明了。在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变抽象为形象,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还注重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懂得父母关爱及爱鸟护鸟的情感。若过渡的语言更优化些,时间分配更合理些将会是一节很好的课。篇二:《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高一级的鸟类是如何摆脱水的限制,具有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生殖发育特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首先是认识鸟卵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鸟卵的功能,然后安排鸟的生殖和发育,以鸟类繁殖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过程为主线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认识鸟卵的结构及其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在图文和视频资料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探究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发展,渗透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鸟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建立起“鸟卵的形态结构、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和陆地生活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案、收集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鸟类生殖和发育有关的资料、预习新课内容。

五、教学过程

篇三:鸟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 张岚

一、前期分析 1.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的第四节。

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学习初一上册的

开花和结果,初一下册的人的生殖,已经不陌生了。对于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体内受精、体外受精等知识很熟悉了。在刚刚学习完昆虫的生殖发育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主要让学生了解更高一等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并能与其他动物生殖发育做比较,找出生殖发育高等的原因。并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介绍的最后一节,有一个小结的任务。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在整个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本节涉及到探究实践的活动好操作,与学生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2.学生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探究能力和探究的方法,比如在开花与结果那节课训练了学生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形态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并能对镊子、放大镜使用熟练,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生殖方面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对鸟类也比较熟悉,但对鸟卵是如何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还比较模糊。因此在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贴进生活实际。鸡卵虽然熟悉但是还不够了解,有强烈的探究的愿望。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3.学习任务分析

3、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观察鸡卵的实验操作,认出鸟卵各结构,并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得出各结构的功能。认同鸟的生殖更适应陆地。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通过听老师编写的黑天鹅的故事,说出鸟类生殖发育的一般过程。

3、通过课前听《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课后制作人工孵化箱、做爱鸟护鸟的宣传画活动使学生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爱鸟护鸟、感恩自然的情感。通过介绍鸟类育雏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争取评为优秀小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6、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及设计思路】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 践条件,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真正在 “ 做中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生活中没有发现的 “秘密”,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这堂课采用的是“gspd”式教学模式,所谓“gspd”式,也就是 guide、search、probe、disscuss,意思为引导,观察,探究,讨论,即以明确的任务驱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驱动任务,安排课前、课中、课后小组协作完成。采用任务驱动并与评价良好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生物课程的兴趣。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分析问题。2.根据任务问题,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总结概括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教材和学案资料。

【课前准备】

上一篇:用四个在造句下一篇:活着请感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