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化创意

2024-06-07

温州文化创意(通用7篇)

温州文化创意 篇1

建设方案

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2011年6月20日

引 言

“创意产业”概念最早来源于英国,1998年,英国出台《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定义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由此,创意产业迅速引起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对于创意产业非常重视,国家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规划,国家还出台了一些具体的行业政策。同时各地也根据自身创意资源和产业基础制定了很多相应的地区性创意产业政策。

创意产业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会展、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据粗略估计,全球目前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有1到1.5亿.如今,创意产业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把其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国策,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把握,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副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创意产业目前也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设计思想以跟进和模仿为主,自主创意能力不强,还没有打造出有世界影响的创意作品。而且国外的创意设计早已延伸到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已脱离了那种单纯为创意的模式,不断涌现出具有革命性的新产品、新作品,在全球市场创造了一系列的商业神话。

很多实例均已证明,无论是单纯的创意商品,还是在工业领城里引入高水平的创意因素,都会创造出可观的市场效益,创意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而且还具有无污染、利润率高等优势,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发达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完善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的客观要求

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把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强市建设步伐、促进我市创新型城市迈进的主要抓手。现阶段,温州市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工作,在某些领域里,区域创新平台已经开始运转,取得了初步的积极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市在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上起步较晚,要建设完善的城市区域创新区域创新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和力度,关键是要加快重点行业的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增强重点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服装、鞋革、眼镜等行业向来是我市是重点龙头行业,长期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但这些企业大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普遍不大,但企业数量众多,整个行业规模可观,而且这种模式也有其优势。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温州支柱行业企业总体的规模小,产品低端,打价格战等等因素,都是高悬在每个企业主头上的一把“达克摩利斯”之剑,随着传统产业的衰退和转型,企业如果再不去反思和警醒,再不转型升级,再不去寻求创新,企业的生存将更加艰难。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符合我市传统行业的发展需要,是推动温州企业向着产业链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打破温州企业以往的单纯依靠低端投入、薄利多销、靠劳动力价格优势取胜模式的利器,是推动企业由“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转变的主要载体,也是建设温州区域创新平台的组成部分。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的原动力和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温州的传统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如今已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产业转折升级的时期。当前

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资源环境的约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用人成本的提高等多因素的影响,依靠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来维系生产的运行和保证市场的盈利已步履艰难。这种局面非独温州产业所面对,各行业无不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课题挑战,当前,温州主要行业的企业都在探讨企业生产运营升级转型的重大历史性问题,这已是温州各行业企业要生存、发展下去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转型升级事关温州企业的整体发展大计。在当前的经济竞争环境和今后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原地踏步保持固有的模式,只能是陷入发展的困难。

通过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以合作的发式吸纳行业中的一流创意人才来温州创业,引入外脑提升我市支柱产业整体的创新设计水平,加强行业的研发力度,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和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地寻求升级转型之路,为企业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着先进的现代生产模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技术基础,实现温州企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直接带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有利于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传统行业和创意的关联度非常紧密,发展创意产业是制造企业的最大渴求,整个传统行业产业链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个是制造业,属于产业链的基础,是产业链的加工车间;另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创意设计业,属于产业链的

高端,是产业的大脑。在目前所有行业的生产制造具有明显同质化的今天,在创意上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商品,往往是企业取胜的重要法宝。因此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首先需要打造出一条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完整创意产业链,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将促进个人、工作室和创意公司的创新和实现创意创新快速产业化,直接增加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发挥创意对于传统产业应有的直接推动作用,提高轻工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力地加强行业竞争力,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四)是构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温州“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做大三产,构筑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同时提出加快构筑鞋样设计、包装设计等九大公共设计创意产业平台,提高创意设计水平,争取建立多个“温州市创意产业中心”,加快文化创意、文化艺术、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会展、体育等文化关联产业发展,提升服装皮革、印刷、礼品、打火机、家具等特色轻工业的创意设计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意设计中心,以文化带动特色优势轻工业提升。推动文化与品牌战略的融合,在品牌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因此,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加快构筑我市特色创意产业平台将是我市的一项长期政策。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既是对于温州市政府提出的构筑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的积极响应,更是促进温州第三产业建设,推动温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出有力的贡献。

(五)是聚集创意高层人才的重要平台

人才是发展温州创意产业的保证,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开放产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创意设计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意产业创业环境和条件,通过招商、合作引进国内外一批著名的设计师、设计工作室入驻。我市建设创意设计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温州本身就具有庞大的轻工产业群支撑,创意设计人才在这块舞台上能够尽现才华,充分展示自身在创意设计上的实力,从而英雄找到用武之地。同时配合相应的优惠政策,定会形成我市创意人才经济的景象,形成创意人才引进、聚集、培养、使用、创业的高地。

二、性质、目标、功能、选址、布局

(一)性质

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由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浙江奥美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二)目标

中心依托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浙江奥美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现有科技、人才的资源条件,建设支撑温州及至全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的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及人才引进与培养平台。

(三)功能

致力于创建温州制造业创造意设计、工艺改进、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的公共平台,为本地制造业的提升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和创意设计服务,其具体功能如下:

1、构建面向温州传统产业的创意设计公共平台,着力解决制造

产业中创意设计中重大、关键、共性的技术问题。

2、构建创意设计平台,为企业开展产品设计提供多种形式创意服务,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包含品牌企划、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

3、建立创业服务平台,为创意设计研发人才和企业提供一流的创业服务,将平台的项目成果向我市内传统企业的转移,与企业进行对接,为我市的传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该平台主要包括技术中介、交流合作、信息咨询、市场调研、专利服务、设计服务、品牌企划等。

4、建立创意人才培养基地,面向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其他机构开展创意人才培训实习、开放资源,为创意人才的引进、本地创意人才的培养及创业提供舞台,使之成为我市传统行业的高端创意人才的聚集中心。

(四)地址与布局

1、选址:落户温州市黎明工业区

2、布局:中心由创意设计区、商务服务区、展示培训区和行政管理区四大部分组成。

三、建设规模和资金

规划建设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首期4000平方米,位于黎明工业区67号厂房,设计布局创意设计区1000-1500平方米,商务服务区1000平方米,展示培训区500-1000平方米,行政管理区500平方米,首期预期投资约500万元,采取企业出资,政府监管。

四、管理与运作模式

创意园是由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为业务主管单位;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参与组织筹备工作,为主办单位;实行企业投资建设,协会组织筹备,企业参与建设,开展企业化运作,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管理模块

1、职能部门

(1)行政办公室,负责中心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兼负引进、招聘中心的工作人员,管理中心的各项人事工作及宣传接待工作。

(2)对外合作部,负责中心业务拓展,各业务部门协调、市场开发;负责开展各类学术报告、高峰论坛、会展、大赛、产品展示等各项活动的安排策划.2、业务部门

(1)设计中心,是中心的核心业务部门,负责开展有关产业的一切创新、创意和设计工作。依托专业化的创意设计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意设计服务。

(2)商务中心,是中心的公共服务部门,负责为入驻机构提供高品质的商务服务,依托中心配套的多功能会议中心、商务酒吧,可以开展会议、会客、休闲等各种活动。

(3)培训中心,负责为企业、本中心培育合格创意设计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作为相关大专院校学生的创业实习基地,保障这个创意设计人才的供应。

(二)运作模式

中心按市场化、公司化方式运作,作为协会主办的专业化、公共性平台,有关机关给与一定政策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吸引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司和个人参与中心建设和经营,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三)经营模式

创意园为打造温州品牌工业设计及品牌包装基地,为从事工业设计和品牌企划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工作室以及大学生提供平台,为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

五、发展规划

(一)第一阶段(现在至2011年6月至7月):准备阶段

提请项目并立项,成立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理创意的相应领导担任,下设相应副组长,由温州市创意产业协会和其他相关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整个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和落实工作,决策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统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副组长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负责具体建设工作,根据不同分工,各负其责。

(二)第二阶段(2011年8月至12月):试运营阶段

发布中心成立信息,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创意设计精英和企业前来加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合作方式,共谋发展。

有步骤,有计划地全面展开中心的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彻底地摸清当前创意设计产业现状,全面搜集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地区的创意产

业和市场情况,建立中心数据库,利用一到两个月时间,全面培训中心工作人员。与重点企业建立固定长效的沟通机制,摸清市场发展趋势,在全面掌握各种所需信息之后,通过详细的开会讨论,制定近期工作计划。随时跟踪中心试运行期间开展的项目进展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完善中心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三)第三阶段(进入2012年以后):步入正规阶段

园区成为温州市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温州市制造产业的“创意中心”,辐射附件地区。成为温州乃至浙江创意产业的亮点。建设成浙江具有较高研究和创意设计水平的创意设计平台。

温州文化创意 篇2

一、江浙一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现状及特征比较

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 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

目前在我国,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通过查寻文化产业园区资料库了解到, 从2006~2014年记录中, 全国有1, 755条文化产业园区信息记录, 其中, 华东地区最多, 865条, 占全国的49.28%, 西北最少, 74条, 占4.21%。从年份来看, 2010、2011、2012年是三个增长较快的年份, 分别为223条、341条、399条。从认领情况来看, 未认领的1, 675条, 认领的71条。就江浙一带来看, 共有260个, 占全国14.81%, 华东区30.05%。其中, 江浙两省, 江苏共有138条, 未认领131条, 认领7条。园区类型中, 产业型25条, 混合型98条, 艺术型2条, 休闲娱乐型8条, 地方特色型5条。浙江共有122条记录, 未认领102条, 认领12条。园区类型中, 产业型28个, 混合型70个, 艺术型5个, 休闲娱乐型2个, 地方特色型6个。从规模效益分析来看, 江浙一带总量大, 但与全国情况一样, 都存在投入与产出效益比较低, 还未形成规模效应, 目标和功能定位存在定位雷同、目标市场相似, 园区内的企业集而不群, 企业间的产业关联性不强, 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等共性问题。

通过江浙的实践可以看出,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推进,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产业渐成规模, 文化创意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的经济优势和特点。目前, 江浙一带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门类, 总体来看, 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萌芽期, 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二、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特征及产业集聚现状

温州作为浙东南一座山水江海交融的滨海城市, 是一座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 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相对较晚, 发展也较缓慢。统计数据显示, 温州创意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不到GDP总值的5%。目前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单位包括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在内共有7, 800多家, 创意产业的规模偏小。从业人员中多数以广告制作为主, 真正做创意设计的很少。咨询策划业近几年发展较快, 包括婚纱摄影、美容美发、文化传媒、建筑设计等在内, 约占2, 500个单位, 从业人员14, 000多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 中大专以上和初中以下的各占1/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 通过查询文化产业园区资料库可以看到, 仅有4条记录, 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 (学院路7号LOFT) 、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 (瓯江学院7号楼) 、温州创意产业园 (黎明工业区) 、温州智慧谷文化创意园 (车站大道789号) 。除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7号楼的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外, 其余均为老厂房的改造项目, 目前还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园区内人气不足, 均为混合型园区建设项目。园区规模小, 内容也还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餐饮业、美容美发、摄影婚纱、广告、教育培训、咨询策划等门类, 传统设计类、文化旅游类、媒体类、动漫类等比较分散, 园区内的企业集而不群, 企业间的产业关联性不强, 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产业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的园区建设尚未出现,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还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如何构建文化和经济融合兴起的理论框架?如何搭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平台?如何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的理想框架构建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 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 是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是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虽然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 由于城市经济增长的路径与文化产业的贡献力不同, 导致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模式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不同, 呈现出多维度的动态特征。但通常人们是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加以考量, 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产业形态、经济功能、产业政策及实体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更多思考的是在经济价值链条上的效益最大化, 即经济硬实力与贡献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 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 能够发挥“整合、渗透、提升”产业功能, 带动区域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因此, 现阶段,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集聚模式的选择更应关注和思考以下几点:

(一)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城市是一种文化现象。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竞争力, 决定着城市的未来。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和创意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具有根植性作用。同样,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也成为城市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和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 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载体, 同时, 也将成为城市能级提升, 城市形象培育与文化创新的重要引擎。

目前, 温州新的城市规划刚刚出台, 新型城市建设, 需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发挥复兴城市及重塑城市空间结构的服务功能, 能够提升城市形象, 能够加快温州融入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步伐, 促进城市治理制度的全面创新。因此,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要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三个关注点值得探究。

1. 要共同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文化的组织形式。

既要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还要关注城市文化的空间线路组织。城市文化是多元化、地方化的, 其发展不仅在资源分布上具有差异性, 而且在文化的产业结构上也不平衡, 空间布局亦如此。城市是人文的空间化。文化要素不产生整体却构成整体, 不同的文化要素组合, 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结构、文化形态和文化类型。不同类型的研究者也都从各自角度, 如社会学家从社会组织、经济制度、教育、政治、宗教、习俗和法律角度出发;人类学家从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角度入手;地理学家则从文化圈、文化区、文化层和文化类型等概念分析文化。因此,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不仅是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人和文化企业的事情, 要以“大文化”视角, 既要关注基于文化要素的城市建筑物、城市街区、城市风貌特色、城市风情以及城市精神, 还要关注城市社会组织与亚文化, 如, 城市的公益文化、城市的环境文化、城市的观念文化、城市的制度文化、城市的娱乐文化、城市的演出文化、城市的休闲文化、城市的群体文化、城市的科普文化、城市的企业文化、城市的校园文化、城市的社区文化等, 还应关注城市单元的类型, 这一点对于温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至关重要。

2. 要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容与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与基本路径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相关。在理论上, 有学者提出: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均GDP在3, 000美元以下时, 重点推动文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时, 重点推动文化内容型产业的发展, 人均达到5, 000美元以上时, 重点推动文化创意型产业的发展。对于温州而言, 无论是文化资源产业、文化内容产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都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 为此,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选择内容和途径。温州山水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体育文化、戏剧文化等城市文化资源丰富, 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和开发, 将这些资源性文化转变成资产性文化, 形成产业, 特别是成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要依托温州的山水文化、传统文化、产业优势与市场优势, 集聚创意要素资源, 以增强温州城市综合能级的提升为抓手,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着力打造“山水智城”、“时尚产业之都”, 强化城市创新服务功能, 加快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同时, 将城市文化资源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转化为具备消费意义的文化产品, 并凝练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3. 要更加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的提升。

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 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 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 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城市形象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城市经济、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而其中,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城市以文化取胜”。文化城市的建设与城市形象的培育理应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与产业优势。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形象都具有多向度、多元化的结构特征, 因此, 温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要关注资源链、市场链和产业链, 更要关注城市文脉;既要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和载体的建设, 更要关注城市形象战略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集聚应注重个性, 如果缺少了个性, 缺少了魅力, 也就缺少了城市的竞争力。如, 上海打算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 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 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特别是在旅游景区的产业规划方面, 各地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生活习俗等, 在游览观光、休闲娱乐, 餐饮、购物项目等作出非常特色的规划。温州也要围绕城市竞争力与文化创意产业共生共荣的目标, 塑造独有的城市形象品质, 城市形态结构, 并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融合发展的推动力。

2012年4月, 《温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获批, 明确温州市在建拟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 其中市区10个, 市政府尝试“通过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 (包括基地、服务平台) 和一批大项目的建设, 更好地整合资源, 聚集高端要素, 以形成配套完整、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集群”。

2014年3月, 温州市出台了《关于实施“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 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 即做大做强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五大支柱产业, 培育发展网络经济、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激光与光电、临港石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文化创意、生命健康十大新兴产业, 明确力争到2016年底, 五大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 十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底, 五大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 十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 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使温州成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针对文化创意产业, 提出了重点发展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行业, 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群, 着力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中心。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重点, 充分发挥各地的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 积极拓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应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跨界融合的推动力。然而, 目前, 温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一是工业设计、服装、鞋类、模具、包装、广告、建筑等传统产业服务的设计类;二是咨询策划业;三是美容美发、餐饮业、摄影婚纱、文化旅游等时尚消费类;四是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影、动漫等文化传媒类。这些产业的关联度不高, 市场份额有限, 基本上还是同质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仍处于有“产”没“链”的状态。同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品牌打造难、人才难引难留、融资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为此,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集聚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突出“关联”效应, 努力实现跨界融合。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并举的“双创”发展观, 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不可少的应然之举。文化创意产业涵盖面广、产业链长。文化生产力的释放不能局限于文化领域, 它必然要和各行各业相融合, 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实现无边界的渗透、融合与辐射。在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领域要创造各类产业分工与融合交互发展态势, 突出“关联”效应,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使知识、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更多地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 使产品和服务更多地体现社会性、生活性、环境和谐性, 为发展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有利的技术条件。

2. 要实现“存量”盘活与“增量”发展相结合。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身就是一个“吸纳”和“释放”互动效应。据普查, 现温州具有建筑风格古朴、建成历史悠久、规划严谨科学、人文精神厚重、保护利用价值较高的古建筑村落106个、自然生态村落14个、民俗风情村落26个, 其中古建筑4, 288多处, 古树名木435株, 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个。另外, 2013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要通过“五水共治”, 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温州市提出重现水清景美的浙南水乡风光的愿望。这些都是发展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载体和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础。如何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 创新“产业链”, 突出创意、创新、创业、品牌、生态五要素, 积极拓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 找好着力点非常重要。

3. 要通过数字化整合打造国际化虚实结合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进入与科技融合的新时代, 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技术不仅改造提升了传统文化产业, 而且培育和发展了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提倡的文化数字化建设、有线网络功能的开发、数字出版、立体视觉产业, 在不断提升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也带动着与文化行业相关产业的转型。如, 腾讯、百度这类平台公司, 它们都是典型文化企业, 腾讯的主营业务是游戏, 百度的主营业务是广告。但他们除了做数字文化产业外, 还在做网络零售、金融及各种各样的服务。因此, 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的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数字文化产业分两个部分:一是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有关的数字文化产业;二是多数字的影视和一些数字化体验。通过数字化整合打造国际化虚实结合产业园, 为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平台是温州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口。

(三)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特色创意设计与创新驱动的新典范。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门类, 其运行必然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同时也要体现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文化的特性看, 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但文化是无形的, 其传承和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 需要一定的渠道和终端。因此, 文化创意产业应被看作是内容和渠道的集合体。从内容生产的类别来看, 习惯上按照行业的区分, 包括影视制作、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动漫游戏等。目前, 我国文化内容生产体系较为完备, 从文学创作到艺术生产, 从舞台表演到影视剧生产, 从音乐、广告制作到书籍报刊出版等。而文化传播渠道, 出版发行 (含图书和报刊) 、广电传输网络 (含有线和无线) 、电影院线和文艺演出院线显得“支离破碎”、有系无统、不够完整。渠道不畅, 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强调的是, 由于文化产业需要文化企业支撑, 相对于“内容型”文化企业而言, “渠道型”文化企业更容易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对比分析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 从产业体系的完整性看, 传播渠道无疑是“短板”或“短腿”。因此, 在文化产业的功能布局上, 倡导“渠道优先”更迫切, 也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

盘点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投资不难看出, 传统文化产业内容项目占的比例较大。集休闲娱乐、餐饮、商务展示、办公于一体的场馆基础建设项目占了总投资的90%以上, 可以看出当前温州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内容型”文化企业还是“渠道型”文化企业都存在着内容创新不足, 结构不够优化, 形式创新不够, 业态发展力不强, 创意人才群体比较弱小等问题。传统文化产业升级转换慢, 借助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而兴起的非传统文化产业项目所占比例少, 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因此, 要解决这些问题,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应在区域特色创意管理与创新驱动模式上下工夫。

1. 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

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是创新, 没有了创新, 就不能成为创意产业。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 无论是资源社会型的项目、历史文化型的项目, 还是复制增容型项目、模仿嫁接型项目, 都离不开创新。比如香港的迪士尼乐园, 虽然是迪士尼项目的复制, 但是, 它之所以能够在香港站住脚, 受到许多大陆人士的青睐, 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 并不是原来公司模式的简单翻版。再如, 2011年, 一个转型引资的样本———天使乐园休闲的旅游项目, 即全世界女生大爱的Hello Kitty主题乐园入驻湖州 (安吉) , 该项目是集大型动漫、主题休闲度假综合园区于一体的一个社会综合效益较大的项目, 旨在以旅游带动出行, 以出行带动交通物流。笔者了解到, 如今Kitty猫独特的形象已经出现在约2.2万种不同的产品上, 畅销40多个国家。日本的Hello Kitty户外主题乐园, 为当地带来每年上百万的游客, 旅游收益超过数十亿。

2. 要加强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规划。

目前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虽然都是在盘点地方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但“产业结构雷同, 区域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 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规划研究。在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规划中, 要研究整体行业的产业布局与结构构成;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内容。因为文化价值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与文化内容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呈正比关系。温州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建设, 一要注重实施个性化或差异化战略, 因地制宜, 依托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将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个性化、差异化, 使之在整个产业范围内形成独有的品类, 以避免重复以及由于重复而导致的恶性竞争, 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优势。二要通过产业链的整合, 凸显并优化产业个性, 充分放大文化创意产业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增值效应。三要定位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建设的目标, 要特别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处理好文化特质的区域个性定位与市场定位的关系, 否则我们投建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无法进军更大的市场领域。温州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城市, 具有较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和丰富的资源蕴藏。如何优化环境, 激活各种有利因素, 并慎重选择文化创意产业群的建立时机、建立方式和文化创意产业群的类型也是必须考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3. 开辟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方向。

战略既可以是国家层面的, 也可以是区域层面的, 更可以是一个具体企业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问题, 不同战略的提出, 主要应针对相应的层面。如果不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规律, 不知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遇到和将要遇到的种种客观现实问题, 不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不加强战略意义上的指导, 就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为只有定位准, 才有差异化的政策引导。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战略问题应着眼于可持续战略、一体化战略与特色战略。一体化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系统一体化,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一体化。如果说, 可持续战略体现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间性概念, 那么, 一体化战略则体现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结构和空间概念。特色战略主要是一个区域文化产业或一个文化企业的战略。它讲究的是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条件和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 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产品或服务的类型、质量以及形式。产业细分是创意园区摆脱同质竞争进行战略选择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总之, 文化创意产业目前仍是处在动态变化发展中的新型产业形态, 集聚度与根植性是审视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维度, 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运行机理。文化需求、文化创意的活跃程度、相关产业的支撑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对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但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及目标市场不应仅限于有限的区域性空间和市场, 而应当瞄准全国乃至世界大空间、大市场, 需要充分研究国内与国际的文化需求与审美特点, 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个性, 并建立国际性市场营销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沈山, 安宇.和谐社会的城市文化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 .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发展:空间集聚机制路径政策新举专题[J].社会科学, 2012

[3] .沈佩琼.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特征及其协同发展的江苏视阈[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设计提升价值 创意服务温州 篇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创意设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各知名品牌企业竞争的重要法宝。创意设计可以激发人们革新生产方式和经济理念,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个性化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更新发展,同时对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创意设计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温州而言,创意设计更是全面提升温州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的阶段性跨越的关键要素。

2009中国温州创意设计高峰论坛,充分发挥了温州市创意设计中心的组织优势,突出了创意设计领域的高端性和战略性,团结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论坛平台,实现了创意设计界和产业界的杰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了国际前沿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探讨了如何利用创意设计提升价值、创意设计服务温州的实现途径,营造了良好氛围,推动了互动交流,助推设计与企业战略、生产制造的对接,也为品牌厂商、设计公司发展自我、提升形象提供国际舞台。论坛由主题峰会和专题讨论两部分组成,企业代表、设计人员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等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众托教授在2009中国温州创意设计高峰论坛上作了“知识管理促进制造服务化”的专题报告

韩国京畿道设计总监、韩国展示设计学会会长、韩国建国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孟亨在(Maeng Hyung Jae)在2009中国温州创意设计高峰论坛上作了“从设计走向公共设计”的专题报告

Solutions Space公司中国区主管JuhaSarrnio在2009中国温卅I创意设计离峰论坛上作了“User-driven Innovation and Living Labs”的专题报告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 篇4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19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 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 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温州历代人材辈出,在学术、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我国学术史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学方面,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戏曲上首创了“南戏”这种民间戏剧形式。南宋熙祐年间,医学家陈元择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永嘉医派;两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黄公望、刘基、孙诒让等等。当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灿烂:夏鼐、夏承焘、苏步青、谷超豪……。

温州文化创意 篇5

对温州正泰集团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几点

思考

经管022091戴智丽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文化建设。温州正泰集团20年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国内中小企业文化发展带来了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企业文化;正泰集团;实践;体会;启示

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它是在管理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经济竞争加剧、人文因素传播等原因作用下孕育的,是指企业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理念。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团体改善它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势,以适应竞争日趋剧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企业文化。对此,本文就温州正泰集团近年来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成功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正泰集团企业文化

正泰从1984年7月创办至今,已有20年历史。有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诠释这个企业的发展变化:资产,从5万元到31亿元;工业总产值产值,从1万元到103亿元;厂房面积,从50平方米到30万平方米;员工人数,从8名到14000多名;产业、产品,从单一的按钮开关发展到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通信电器、建筑电器、汽车电器等六大产业。企业规模由当初的家庭作坊式小厂跃居中国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企业,连续五年名列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前十名。

20年创业,20年巨变,正泰发展的活水之源是什么——是正泰坚持不懈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正泰企业文化产生的背景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企业的地域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正泰企业文化形成有其内在背景:

一是缘于源远流长的重商文化。南宋时期以温州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抨击重农轻商的儒学传统观念,从而孕育了温州一代商业人才,“重商”成为温州的社会风尚,“善贾”成为温州人的传统。

二是缘于沿海城市的开放文化。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与海外有着较早的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的城市,形成了开

放的观念和文化,开放的文化培育了开放的温州人,他们走南闯北,海纳百川,表现出

一种强烈的开放意识。

三是缘于改革前沿的创新文化。温州地少人多,资源匮乏。解放后,国家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温州一度面临着巨大的就业与生存压力。在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温州人

从实际出发,从创新入手,形成了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百万供销大军有机结合的“小商

品、大市场”经济格局。温州人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温州模式”。创

新文化,成为温州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正泰扎根于温州,崛起于温州,得益于温州。

温州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创业精神,孕育了独具正泰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正泰企业文化的实践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企业从它创办的第一天起潜存着文化基因,而文化基因又影响和构筑着不同的企业。正泰集团从无到有,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正泰企业特色的经营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教育文化、管理文化和理念文化。

1、从初始创业起步,形成质量第一的经营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柳市低压电器假冒伪劣成风,柳市电器一度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正泰创办伊始,就采取了与众不同的产品定位,将自己的企业命名为“求精开关

厂”。取名“求精”,意味精益求精,坚持质量第一,重塑温州电器新形象。通过企业初始

创业起步,我们形成了质量第一的经营文化,经过十几年矢志不移的努力,1994年底,终于在浙江省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12月,“正泰”商标被国家工商行

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从原始积累中健全,形成共同遵循的制度文化

正泰在初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1991年9月引进外资,成立了中美合资温州正泰

电器有限公司,迅速走上一个以科学管理和现代经营为目标的发展轨道。使公司各部门、科室、车间、班组、人员都有章可循,职责分明。贯彻后又结合ISO9000系列标准,大

胆吸收和借鉴西方企业制度精华,对原有制度进行必要修改,把两种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打好基础。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形成了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制度文化。

3、从工作载体上运作,形成了正气泰然的形象文化

正泰很早就开始注重利用各种工作载体宣传正泰企业形象。从1993年开始,先后创

办了《正泰报》、《正泰经理》、《正泰信息》、《内外情》周刊等企业内部刊物,成为企业

领导和员工之间沟通感情、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桥梁,发挥了正泰“形象窗口”的重

要作用。1994年以后,还全面导入CI形象设计系统,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并在国际互

联网上注册自己的网页。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大型展示会、经贸交流会、新产品推广会

等工作载体,不断规范、提升、宣传企业形象,“泰然正气,来自正直品格”成为众所周知的一句广告语。

4、从自身素质上培植,形成永无止境的知识文化

知识是文化的基础。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在正泰,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口号,并规定现有的经理人员在三年内未拿到大专文

凭即撤职换岗。1997年,与上海正泰理工大学合作,创办了正泰学院,并先后成立了正

泰教育培训中心、青年培训基地等。同时,并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发挥企业党群组织的作用,围绕“三个代表”的要求,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素质。还建立了经理年

终述职考评制度,不断完善监事会职能,在企业培育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教育文

化。

5、从健全机制上入手,形成务实创新的管理文化

务实创新是正泰企业文化的最鲜明的特征。20年来,正泰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求

真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不断对企业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经营制度进行改革、重组和创新,形成有正泰特色的管理文化。一步步发展成以母子公司为基本构架的控股

集团公司制,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了资本运作力度,成功地从人治走向法治。务

实创新的管理文化还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开发和

质量管理上。

6、从发展壮大中提升,形成实业报国的理念文化

企业理念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认可和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正泰集团党委制定了“主人谈心接待日”制度,每个星期六上午由集团党委、文明委、工会、团委的负责人接待员工,在各方面与员工沟通联系,处理好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劳资关系,真正体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使员工深切体会到“家”的温暖,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泰员工积极主动地开展合理化建议活

动,共有6000多条建议被采纳,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对正泰企业文化建设的体会

1、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的管理。企

业文化建设要了解被管理者的需求以及实现这种需求与公司利益最大化有机结合,使被

管理者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公司的效益追求达成统一。企业经营管理,从无形到有形、从

虚到实、从表象到内在,企业文化居于核心的地位。没有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就没有

了主心骨。而有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就有了发展的“灵魂”。

2、企业文化是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一个企业,靠什么力量把领导班子成员团结起来,从而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正泰认为靠的是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始终注重用文化的力量来统一

大家、教育大家。正泰有健全的总裁例会制度,既务实又务虚,既谈工作又谈思想,既

谈经济又谈文化,是一个学习的团体、交流的团体,也是一个共同进步的团体。

3、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的亲和力。

正泰是由7300名员工组成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是人人参与、共同树立集体价值取

向的文化。因此,正泰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始终是全体员工,建设的重点始终着眼于建

立一种合理的劳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平等的上下级关系,形成一种亲和力。

4、企业文化是企业进步的推动力。

企业的进步,一是要靠有形的、物质的、经济的手段,二是要靠教育的无形的精神

推动。只有两个轮子同时转,两种燃料一起烧,才能使正泰乘上新世纪发展的快速列车。

在正泰每年都开展评比先进、比学赶帮活动,把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运用

到民营企业的政治工作之中,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有力地推动了企

业的发展。

5、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生产力。

生产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等要素。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是人,人力

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着力解决的就是一个效率问题。一大批掌握先进思

想、现代科技的人和先进设备的有机结合,这就产生生产力。这几年,在国家投资不足、需求乏力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正泰在高基数的基础上,每年仍以50%—60%的速度发展,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无穷力量。正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建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奉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从过去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

二、对中小企业文化带来的启示

(一)重视产品的质量,始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质量是企业的基础,现在中小企业的现状是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质量思想还没有转化为一种企业质量责任。我们要做的是把企业产品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结合起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质量教育,它能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企业不管质量体系如何运行要靠员工的努力才能完成,因而建立一种质量至上的文化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一旦小企业有了自己的质量优势,市场除了自己就没有任何人能打败你。正泰就是靠质量创牌,形成质量第一的文化,提出了“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不让一件不合格产品出厂”的质量宣言,并郑重承诺:“恪守质量保证,持久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质量可靠的电器产品”,使“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成为员工的共识。

(二)在企业制度上创新,突破个体企业所有制的束缚。

中小企业起初都是个体经营,以后有些走向合作经营。但由于规模太小资金不足难以发展,许多企业因此停滞不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将产权进行分散,实现公众化、社会化,这就为以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正泰正是突破了家庭企业所有制的束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成功地实现了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逐渐步入股份制,从而取得了规模经营,开展了多角化经营,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三)改革原始的管理方式,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大多数是从家庭企业、合伙企业发展起来的,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产品单

一、管理简单,这种企业制度不但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有效的。但在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可能达到无所不能的境地的。这就需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化的、规范化的、制度化的决策体系和决策程序。正泰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后,建立了一套特有的决策体系,迅速走上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仅把企业办大了,而且办得颇具现代企业的特点,他本人也是颇具现代企业家的素质。

(四)以人为本,打造共同的价值理念。

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践证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哪个企业就能发展壮大。成功的民营企业往往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在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要素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于企业员工在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要求下,在一定的企业规章制度约束下,能够开展工作,进行自我管理,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它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

认可和追求的一种价值观。特别是中小企业,要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形成统一、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创造和谐、公正、平等的发展环境,把全体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汇集成整体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把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泰为了进一步沟通和融合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感情,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和要求,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建立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企业环境。

(五)培育创新意识,塑造团队精神。

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中小企业追求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新价值,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因所在,而这些是中小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在正泰的实践证明,敢于创新,企业就会脱颖而出;善于创新,企业就会处变不惊;精于创新,企业就会长胜不败。而靠一个人的能力做什么都是有限的,只有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决胜千里。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对的是真正竞争和挑战,同时这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企业就更需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才能在国际大环境下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南存辉;《正泰企业文化发展及实践》;《正泰报》;2002-9-1

5[2] 文岗、吴振兴;《做大的十种模式》;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温州文化创意 篇6

创意组织和创意工作的特性决定创意领导力的具体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与通常而言的领导力有所不同。创意领导力对组织发展前景的规划或长远目标的制定、对创意人员工作的引导、组织文化的构建,以及基于创意组织的特点协调组织的工作运行等,与创意性工作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创意领导力的自身特点使其区别于一般的领导力,在创意领导力的作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离创意组织工作特性所带来的隐患。

一 创意领导力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功能

创意领导力是指创意产业和创意相关领域中涉及创意组织的发展和创意工作运作的领导力的通称,它对创意人员的创意活动以及其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影响。创意领导力除了具备一般领导力的基本要素外,还具有自身显着的特点。

领导力在以往的一些研究中被予以不同的分类体系与定义。例如,领导力被描述为“激励他人以特定的方式行动以达到特定目标的过程”[1].还有许多研究人员将领导力概括为一些具有领导职能的个体引导他人达成任务的一个特征或一种能力,如Dubrin 将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激励团队成员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2].此外,领导力还被认为是通过共享引导力对他人表现或反应发挥影响的行为; 激发和协调组织完成目标的主要动态力量。尽管领导力的定义不尽相同,其基本要素都是为达成组织目标而产生的人际影响力,尤其是将领导力视为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时。图 1 阐释了两种定义中领导力的人际影响力。

如图 1 所示,从“process”( “过程”) 视角来看,领导力能够从领导者的行为被观察到,并且能够通过领导者和其他组织成员( 即下属) 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强化和提升。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将领导力视为“过程”的定义。

创意领导力产生的影响力对施展创意并致力于呈现创意的组织成员十分关键。创意领导力一个最重要的意图在于鼓舞和激发创意人员的创造力。在创意领导力的作用过程中,这种意图就是创意领导力要努力达成的目标。与领导力具有一致性,创意领导力基本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也可以简要概括为:

( 1) 确定方向; ( 2) 调整人员; ( 3) 激发与鼓励。与此同时,创意领导力还具有其自身特点。

( 一) 确定方向: 制定未来愿景,以及为实现愿景所需进行调整或改变的战略。愿景,即组织较为远期的未来发展。在创意领域,创意人员的创意能力和创新意识产生创意竞争力。创意机构的领导者从根本上需要创建一个愿景,激发员工的信心、创造性和首创精神。这个愿景还能够激发出组织人员的自豪感和对组织较高的忠诚度。

( 二) 调整人员: 领导者需要与组织成员就组织的长远发展和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愿景进行充分交流、交换想法。这能够使员工对组织的发展方向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并且为获得发展更好地协作和投入努力。创意人员在创意工作中所持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思想需要以其自身对组织愿景的清晰认识为基础; 创意人员的活动也需要构筑在他们对这一愿景的正确全面的理解上。此外,创意组织中的创意活动通常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或多种专业技巧的团队共同努力,领导力为组织成员提供正确方向与引导、调整人员的认知与理解,能够帮助团队工作获得协作的有效性。

温州文化创意 篇7

然而纵观我市职高的创业教育, 不管是“创新型”、“综合型”还是“环绕型”的创业教育模式, 其实都是被动的模式。从内容上来说, 职高的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第二课堂”、“选修课”的形式实现, 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创业”、“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 效果较差。从它的兴起到发展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牵头, 进行试点工作后, 向中职学校推广开来。这种推广虽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但也存在过急、过快、一刀切的问题, 导致几乎所有职高的创业教育都出现了被动地完成创业教育, 根本更谈不上形成一个可行的创业教育体系。这样的职高创业教育模式是缺乏主动性的, 特别是职高本身在没有转变教学理念, 没能将创业教育主动提升到一个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提高职高就业教育的成效, 笔者以为应当结合温州区域文化背景, 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温州独特的创业教育路子。

一、温州文化精神——温州人创业精神

在区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人总是沉浸于某种特定文化环境的汪洋大海中。处在这种文化环境中, 每个人都遵守自己所属群体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特色, 并对生活在这种区域文化环境中的每个人的性格发展和行为模式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当代, 文化力量的这种作用日益显著, 因此, 以一定区域文化为背景开展创业教育, 将高等教育、区域文化和地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实现三者间的互动, 这也是当代大学实现育人职能的一种必然转变。

温州背山面海, 因为大山的阻隔, 交通不便, 使得它与内地的交往不频繁, 语言、习俗等方面都与内地存在差异, 可以说从古到今, 温州在这点上是相对闭塞的;但是, 温州面向大海, 给了这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的人探索的勇气和品质。新中国以来, 国家处于战略考虑, 对温州的投入相对较少, 但清醒的温州人意识到要走出才有出路的道理, 勇于经商创业, 不仅仅走出了一个让人研究寻味的“温州模式”, 更是将温州文化和温州人精神传播到了各个角落。

那么温州文化和温州人的精神是什么?在温州, 没有人是不经商的, “经商”已成为温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甚至已成为生活趣味的一个重要来源。“经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己做老板, 自己创业的过程。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也建立了自己的模式即“温州模式”, 也叫“家庭模式”, 就是说温州人经商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温州人的创业文化是以商业为灵魂以“家庭”为内核的温州人精神。

这种温州人精神往往表现为特别能吃苦, 特别敢闯能干, 特别能抱团的品质。

温州人勤劳耐苦, 相信自己。他们走遍天下, 四海为家, 不断开拓市场, 勇于探索的精神创造了温州经济的奇迹。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反映的就是温州人的精神。

温州人特别敢闯能干, 温州人虽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确实是勇于突破和敢于冒险。

特别能抱团。温州人外出经商, 最喜欢的就是“扎堆”经营, 中国的各个地方只要有温州人的地方, 都会有温州人的协会, 碰到问题喜欢共同思考、解决。

可以说温州文化就是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和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这种创业精神和优秀品质依然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温州和温州人中间传递, 形成了温州独特的区域文化一一创业文化。

二、将温州创业文化融入创业教育的思考

针对温州职高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不能忽视温州的创业文化带给职高创业教育的启示, 并将温州职高创业教育研究放置在“温州人创业精神”的背景之下进行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学校将创业教育的形式从理论教学的模式下解放出来, 通过案例和考察等实践的方式, 介绍“温州模式”。让学生走入温州真实社会, 从小商店到企业, 从个体户到企业家, 感受实在的创业故事, 体会创业精神, 培养创业意识。

建设优秀创业教育师资。资源的充足与否对于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甚至说它起着决定活动成功与失败的作用也不为过。而师资建设资源对于职高创业教育这种教育工作的作用不言而喻。要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资源进行建设,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使教师“走出去”, 让他们深入基层与实际, 亲自参与到基层与企业的创新实践中去, 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是把人才“请进来”, 学校可以让那些成功的企业家走进课堂, 为学生带来生动、鲜活的创业案例, 增强他们创业教育的直观性、真实性和感染性。

在这个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特别要加强创业意识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将温州的创业文化和温州人创业精神融入到创业课程的建设中去。从具体的层面上总结出可供直接教育传授的“创业意识”, 能够专门就这个问题, 出版创业意识培养的教科书。将温州人“创业意识”清晰化, 可传授化, 并作为创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巩固下来, 能稳定并有效的传播。

在创业意识的传播和培养上, 要充分发挥, 温州城市及温州本土教师等有利因素, 充分调动“温州家庭”在“创业意识”培养上的参与作用。具体来说, 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和“温州家庭” (家长) 的共同努力。当然, 学校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直接与家长进行沟通或者对家长进行有意识的培训, 使得他们意识到家庭所进行的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使得家庭创业教育成为校园创业教育的重要补充。

具体温州人精神的培养。对中职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 一方面要引导中职学生处理好勤俭节约与必要的生活改善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展开勤工俭学活动, 鼓励学生多实践, 使得学生体验“赚钱的艰辛”;第三是用温州人发家致富的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上一篇:心意暖暖的牛年祝福语下一篇:车间生产实习报告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