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100字

2024-06-14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100字(精选16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100字 篇1

关键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景别,色彩,音效,配乐

公映于2013年4月日的国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文简称《致青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线之后票房全线飘红,在首映之后的12天内取得了超过5.2亿元的票房,并最终将总票房定格在了7.12亿元人民币上,收获颇丰,在口碑方面,无论是大众认知,还是业界态度,也都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可谓是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双丰收。本文目的旨在从视听角度分析《致青春》票房大热背后的原因。

二十世纪初叶,意大利的诗人卡努杜曾经在电影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期就发表了其著名的电影艺术理论《第七艺术宣言》。在《第七艺术宣言》中卡努杜认为电影是一种“动的造型艺术”,(进行注释)电影这一艺术门类囊括了“静”的和“动”的艺术,既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是一种“综合的”的艺术。从卡努杜对电影艺术运动的造型性,动静结合性以及兼具时空属性的特点的强调,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显著的特点正在于电影所独有的运动画面上。

好的电影作品不仅能通过最直白的人物对白、情节设置和故事内容来完成表现功能,更应该能够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来传情达意。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条缓慢的长镜头可能就是一颗疲惫思归的羁旅之心,一个高曝光的暖色镜头也许正象征着人物舒适惬意的愉悦之情,正如电影剪辑与叙事手法的探索先驱大卫格里菲斯所预见的那样:“电影在未来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世界性的语言,凡是看到的人都能理解。”

《致青春》正是很好的运用了包括电影画面在内的众多电影影视语言来传递意境与情感,从画面造型中抽象出了可干直观的艺术形象,升华了作品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与价值取向,进而使观众能够领会到相对高层次一些审美体验。在造就《致青春》票房大热的方方面面的原因中这一最触及电影艺术本质的一环是相当重要的,这个要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本片的品质。

从这个层面出发,将《致青春》与在上映日期以及题材选择等都比较类似,同时也在华语电影市场内引起了观影与讨论热潮的另一部台湾产电影《那些年我们的一起追的女孩》(在下文中简称《那些年》)相对比,从电影画面最基本的单位——镜头上就能明显看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就一般意义而言,镜头是一部电影叙事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相当于写作中最基础的短句,同时也是电影摄影中最小的单位。其定义通常公认的是指观众在影院中从银幕上看到的始于一幅画面直至转切至另一幅画面之前的部分被称作一个“镜头”。镜头所包含的影像要素可以分为:景别、光影、色彩和构图以及镜头的运动等等。

景别在电影观赏过程当中常常为观众所忽略,隐藏在后台,其实正确的景别运用对电影的叙事和表意都有重要的作用,还能引导观众进入影片所预先设置的情景当中,更加便于影片思想和情感价值取向的传达。景别可以大致地根据所记录的人或物或环境在影片画框内所占的比重,由小到大地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以及近景,加上表现所摄物体局部细微特征的特写景别一共五种。在《致青春》影片的一开场的一小段主角的奇幻梦境作为一个杂耍蒙太奇抓住观众注意力,以使观众更好地进入影片的预设情境之后,正式进入电影主要情节叙事的部分从影片的第三分零六秒左右女主角郑薇从火车站出发前往自己的大学处开始,此后一直到影片约七分十七秒处主角郑薇进入女生宿舍为止,期间虽然经剪辑多次,拍摄角度也由仰拍转换至平拍乃至俯拍,并有数度视角切换,人物和环境也发生了增减与变化,但明显可以看出景别始终是标准的中景拍摄。

使用中景拍摄的好处在于在保证了演员表现空间的基础上也能不遗漏必要细节,同时完成了影片在一开始在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上对观众进行交代的创作意图。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开始的这段长达数分钟的单一景别拍摄手法的使用正好拉开了《致青春》这样一部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长剧情片的序章,形成了良好叙事节奏的开端。剧情长片的叙事节奏某种意义上可以与以情节铺陈为主的古典主义小说相类比,电影开头的中镜头距离适中,比起全景和剧中人物关联更密切,又没有近景和特写那样显得过分的亲密和私隐,总体效果不会非常疏远或太过靠近,逐步带领观众进入这个光影所编织的世界,正如小说开头普遍采用的铺陈叙述,娓娓道来,向读者一步步地介绍字句构成的世界中的人、事与物。如果按那句烂大街的形容电影的话:“电影是造梦的机器。”的说法,那开场这段中镜头就是进入梦境的过渡隧道,用最合适的距离暗示了观众:这场梦境即将开始。和《致青春》的注重叙事节奏与策略所不同,同样涉及校园题材,但是内容更加年轻化,时间跨度较小的台湾电影《那些年》则选择完全不同的景别拍摄来处理开场的镜头。《那些年》在一开场就使用了近景镜头甚至是特写镜头来拍摄男主角柯腾在家中生活的场景,然后才转换到中景解释整个电影的环境,而进行叙事和矛盾设置则要到电影进行到更后面才会用男主角柯腾和同学一行人上学情节的全景来对观众完成交代。

由于两部电影虽然在题材上有类似的地方,但风格和主旨都有明显的较大不同,采用何种景别进行拍摄其实难分孰高孰低,但是比起主题轻松,内容跨度较小,时长较短的《那些年》在景别选择上的略微随意,《致青春》在景别处理上的工整严密从甫一开始已经可见一斑。在电影发展到后半段,从电影一百一十二分钟开始,女主角的朋友阮莞在慌忙中赴其男友约会打算共同观看演唱会而不停奔忙以致到最后遭遇了车祸,这一段戏份仅有一分钟多一些的长度,却使用了高频率的蒙太奇切换,在阮莞和其男朋友赶路的不同近、中景间来回快速剪辑,在烘托人物焦急心情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所处环境中交通状况车流如织的危险局面,在感情色彩和情节伏笔铺垫上都为即将到来的车祸情节进行了最好的准备。而当车祸发生之后,镜头又拉远到表现其尚不知情的男友在演唱会门口独自等待阮莞的全景镜头,从侧面暗示了阮莞遭遇不幸的事实,也从前面紧迫的中近景中抽离出来,给观众以空间感受人物哀伤的感情色彩。这一段戏份,景别配合剧情情绪,紧张急迫的心情使用逼仄的近景,凄凉哀伤的心情则选择意味深长全景二者相得益彰,不禁令人喝彩。《致青春》景别随情转,不论远近都联系着人物的命运与感情色彩,镜头景别的选择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记录情节,而是围绕表现主题和传递精神价值进行运用,成为了导演与摄影指导表意的有效手段,这种电影化的艺术手法成就了《致青春》取得票房大热的艺术基石,导演赵薇与摄影师李然的匠心与巧思表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导演往往又被称之为“光影魔术师”,电影艺术本身也有“光与影的艺术”的雅称,在电影镜头中的摄影用光可说是电影最为重要的基石。撇开极少数先锋派的实验电影之外,自1895年电影诞生伊始,电影艺术就始终与摄影的用光紧密相连,用光就是电影画面存在的物理基础,正如我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理论家葛德所言“(电影)有了光,画幅之中方能呈现出空间与物质的视觉上的形象,方能展现出它们的形态、质感以及颜色。”

而自从上世界三十年代以来,彩色电影正式进入电影艺术的殿堂,就受到了所有人,不论是创作者还是普通观众的一致青睐,连德国诗人歌德也曾留下过“一切生物都向往彩色。”这样的句子,自此摄影中的色彩元素就成为了和用光相辅相成的摄影要素,共同成为了后来的电影人探索电影记录与表现特性,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时手中最重要的“武器”。

在《致青春》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导演与摄影师在用光与色彩的把控上明显地表意化、艺术化倾向,当然,出于商业化的考量,影片不可能像先锋表现主义电影那样使用过分夸张,明显有悖于真实世界的光影和色彩的布置,不过其自觉的人为加工还是非常清晰的。

这种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加工达到传递主观情感倾向,感染观众的技法在从影片第四十九分钟五十秒处开始的女主角郑薇所在大学的文艺汇演情节中有最为集中的体现。在这一段情节中,最先上台表演的是由女主角的情敌领舞的健美操团队。当健美操团队表演时,表面上看,影片使用了色调温暖的橙色打光,同时光线的强度也比较高,曝光很充足,摄影师希望传达和烘托的感情是积极正面和阳光的。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用光的方向奇怪地只采用了强烈的脚光,一般情况下必备常用的正面光和顶光却不见踪影,再加之使用的是强度极大,层次尖锐分明直射光,单一光源集中在女主角情敌的脸上形成了对比明显的阴影和高光区,看似暖色的色调反而使之更加的妖魔化,从这个镜头还可以看到一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子。反观女主角郑薇上台表演歌唱时,同一舞台,前后不过几分钟的灯光效果却似换了人间,正面光、顶光、前侧光、侧光……全都开齐了,将郑薇衬得好似天女下凡。这种对光影和色彩娴熟运用,大大加强了这一情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再看《那些年》的用光却普遍使用常规打光,不仅在同一情节或者场景内部缺乏变化,即使是将电影的感情基调发生强烈变化的前后部分进行对比也不难发现二者的用光其实变化不大,多数只是根据再现场景真实的需要进行的一般打光,还原了真实,光影和色彩却极少参与到传情达意中来。

还是不得不说,《那些年》因为偏喜剧的电影风格和营造浪漫氛围的需要,保持一致的用光风格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也从一个侧面衬托了《致青春》在镜头语言上的成熟,以及导演和摄影师驾驭复杂题材的不俗能力。这样成熟的镜头运用保证了影片的品质,随之也保证了影片的口碑和票房。

就电影艺术的物理基础而言,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即诉诸于视觉器官的图像和诉诸于听觉器官的声音。二者一道构成了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而电影的声音元素传统上可以分为“人声、音效和配乐”三种。因此配乐和音效的运用对《致青春》能够票房大热也是功不可没的。由于人声在影片中只是常规还原现实,在此就不加以赘述了。

音效通常又被称作“环境音响”,根据声源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自然音响”和“环境音响”;根据收音技术分类可以分为“同期录音”和“拟声”。在早期电影的创作中同期录音的占音效的比例相当高,由于技术原因,后期拟声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但录音设备的更新,电脑后期混音。声音特效软件的成熟,加之对音效参与叙事和烘托情感基调的需求增加,拟声的比例在不断的地上升。

《致青春》灵活运用了现场录音的真实感和拟声的表现性,达到了音画的融洽配合在完整地还原电影真实的同时,也很好地参与到了以声传情,声画交融中来。

影片进行到第八十七分三十秒左右时,女主角郑薇得知男友陈孝正即将弃自己而去,伤心欲绝几近崩溃。这时,郑薇来到学校附带唱歌机的餐厅,正值晚餐,满堂热闹欢呼的场景,但此时电影所配的音效不是同期的录音而是郑薇内心悲愤的独白和哀伤的配乐,餐厅里的人声只在混音中以极低的音量出现。这个桥段很好地传达出来了人物内心的伤心愤懑,声画在此处的不同步反而显得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此外,在影片的第七十八分钟处,女主角的室友朱小北遭遇在超市不白之冤后由警卫室返回超市,将超市一通打砸泄愤的情节中,朱小北最后用椅子将超市玻璃窗打破达到了这一段落的情感爆发点。和情感上的爆发相对应的,在这一段落中的音效几乎全程采用拟声,特别是最后椅子砸破大玻璃窗时,观众能够感受到椅子呼啸而来,自远至近逐渐变大的音效,到最后椅子打破窗户时音量到达峰值,情感的累积也在这一刻得以完全爆发。这一段如果使用同期录音是很难达到这一身临其境的效果的,拟声反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这样例子在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中不胜枚举,这些音效上活用同期声和拟声,兼采音画同步和音画错位两者所长的小细节就像巨轮上繁密的螺丝钉,可能不太引人注目,但实在是《致青春》这艘巨轮在波诡云谲的电影市场上远航的重要保证。

不同于最初对电影音乐只是“电影附庸”的认识,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上电影配乐的地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长足进步,不仅在电影的内容上可以帮助主题的传达,起到渲染情绪,升华价值观的作用,还可以为电影的营销宣传增添一份助力,吸引公众的注意,电影的配乐在目前的电影工业中已经成为了十分突出的重要一环。《致青春》选用王菲演唱的歌曲《致青春》(全称)作为其主题歌也乘上了电影配乐迅猛发展的东风。拥有了天后王菲的火爆人气和超高关注度,《致青春》自然获得了更多的眼球,自然也吸引了更多观众买票进入电影院。而王菲也借此保持了自己的人气和受关注度,可谓是双赢的一步棋。类似的著名歌星献唱受关注影片主题曲的行为,其实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中早已司空见惯,这次《致青春》选用天后的歌曲作为主题曲也是国产电影向好莱坞电影学习靠拢的可喜转变。从最终的效果来看,这场音乐与电影的联姻,对《致青春》的票房大热还是帮助甚多的。

这些创作环节上的良苦用心就是《致青春》以六千万元的成本博得超过七亿元票房,口碑一致叫好背后的原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2

在几乎忘了自己读过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时,看到赵薇要翻拍这部小说,瞬间就坐上记忆的高铁,那时青春饱满鲜嫩,如今连青春小尾巴都快抓不住。于是好像总有一种感觉——再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怀旧风在作怪,但电影的魅力正在于此,让匆忙奔走的脚步暂时缓一缓,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然后万般感慨:“你妹!老娘也曾年轻疯狂过。”

导演:赵薇

编剧:李樯

主演:赵又廷、韩庚、杨子姗

刘雅瑟、江疏影

类型:爱情/青春/文艺

上映时间:2013年04月26日

影片摘要:18岁的郑微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她的追爱之旅,谁想心上人林静出国留学。郑微备受打击,患难时刻却与室友阮莞、朱小北、黎维娟及师哥老张结下深厚友谊。面对富家公子许开阳的追求,郑微不为所动却爱上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陈孝正,于是疯狂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的追求,两人终成甜蜜恋人,毕业在即陈孝正却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

小说人物众多,赵薇也尽量在电影里保留了除三个主角外的配角,他们的存在,都是我们曾经的缩影。赵薇说:“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唤起大家对青春的感觉。”

→ 有些东西比感情更重要吗

《致青春》并不是那种轻松调子的爱情喜剧电影,它讲述的是内地“70后至80后”这代人的青春史。这一代人年轻时的状态很多都是对生存的追求,“生存的追求”,本身就容易催人泪下,因为你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陈孝正,背负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包袱,他代表着那个年代正在奋斗的一群人。偏偏这样孤傲、具有疏离感的气质吸引了我们阳光灿烂的女主角郑微。生活的优越让郑微敢爱敢恨,她的感情是直接而热烈的,为了追求从小暗恋的邻家哥哥林静而考进他所在的学校,在感情不被林静接受后转而爱上陈孝正。如果说少女懵懂的心情是给了林静,那么作为女人一生中最热烈的爱,则是给了陈孝正。她的出现也像一把锋利的刀,撕开陈孝正苍白阴冷的生活,带进阳光和温暖,他无法自拔地爱了。但命运的安排让他最终选择了现实。

10年后,三人再次阴差阳错相遇,林静用玩世不恭来掩饰自己纯洁的爱情,好像在经过岁月熏陶变得沉稳世故后,再提对爱情的纯洁是很不好意思的。陈孝正则再次别扭地面对理智与情感的艰苦博弈。而在年轻的时候放弃痴心的高富帅,选择陈孝正的郑微,成长为成熟淡定女人后,却不愿再冒险了。

→ 女主郑微感情有赵薇的影子

这部电影是赵薇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也是她作为导演生涯的处女作,大家都好奇赵薇是否借这部片和自己的青春告别。说到赵薇的青春,难免就想起她在读书时认识的黄晓明、陈坤,三人是当时北影有名的“三剑客”,尤其是黄晓明,曾经公开表示见到她第一眼就喜欢她。虽然学生时代表白被拒,但黄晓明始终守护着赵薇,“他拒绝了我,但我仍愿意帮她抄笔记,陪她上厕所。”说到这一段,又想起赵薇曾经的那些绯闻男友,并不是刻意要去八卦,但是相信你我都觉得赵薇选这部片作为处女作,多少会和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就连原作者辛夷坞也提到:“她告诉我,想拍這部电影,就是因为她在其中看到了她年轻时的影子,女主角感情青春的经历,跟她很相似。”

在那么多或真或假的感情后,赵薇最终选择黄有龙,结婚、生子。要说没有联想到赵薇和片中女主郑微有何关系是假的,饰演陈孝正的赵又廷也说:“看完剧本我觉得郑微就是赵薇,了解她的人觉得就是她,几乎一模一样。”

其实,你、我、他、她,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郑微”、“林静”、“陈孝正”,还可能是“阮阮”、“朱小北”等人。在我们青春年少时都曾爱过一个人,也有可能为了面包放弃爱情,不是有句老话嘛,谁年轻时没爱过一个“人渣”呢?还要补上一句,谁年轻时没当过一回“人渣”呢?最后老天眷顾,遇见个能给自己家庭温暖的人,于是便收拾收拾嫁了、娶了。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成长。

不过对于大家这种种“自以为是”的猜想,赵薇毫不犹豫地否认:“完全不是(和自己的青春告别)!当然,很难说没夹杂个人爱好或个人经历,但这部戏人物众多,很多年轻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 成熟的导演要会扇演员耳光

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赵薇就是“郑微”,但赵薇还是选择只当导演,不出演片中任何角色,“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关于青春的,是一些年轻人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故事,其中青春的部分占60%,成长部分则在40%左右。我需要更有活力的演员,能演出那种青春期的感觉。”赵薇缺少这种心态,是因为她已经足够成熟到当导演了。

而赵薇这个导演也当得非常称职和霸气,有一场戏是需要郑恺演出情绪爆发的愤怒感,但拍了好几次都没有感觉,郑恺说:“要是现在有人打我两个嘴巴子……”话都没说完,赵薇就抽了他两个耳光,然后扭头就喊开机。

对此赵薇的回应是:“这个片子新人多,但又有非常重的情绪戏,我就必须让他们崩溃,感受到痛苦和压力。我本身是做演员的,我知道演员缺乏什么,缺乏的时候又需要怎样的刺激。”记得黄渤在录制《康熙来了》时,也提到过难堪的事情是拍好一条戏后,导演或没反应或对演员的演技表现质疑等等。当时还挺为黄渤吃到这些“耳光”而替他叫冤,如今听了赵薇一席话才明白,作为导演,她真的是成熟了,而且非常明白这里的规则。

→ 青春终结残酷现实开始

赵薇的成长是她个人人生阶段的一个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也是我们“70后”“80后”的成长,这必将是伴随着青春的结束,现实的开始。

有人说过一句话:“幸福的生活就是当你睁开眼睛,心中对这一天充满期待和喜悦。”可是当大部分人被闹钟催醒、打着呵欠挤公交和地铁去上班时,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包裹的我们,离曾经的美好就会越来越远。同时,我们的要求被提高了,跑几个街区为爱人买豆浆油条也只出现在电影里,我们笑点越来越低,泪点和G点却越来越高。以前牵个手就能兴奋半天,现在遇见一夜情就像吃顿饭一样简单。

我们在渐渐枯萎、老去,但总有不断成长的人在经历青春,我们对他们的幼稚行为嗤之以鼻,心中却有不愿承认的羡慕和惆怅,还要嘴硬说:“我擦!谁还提青春,真是矫情。”不过却又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偷偷被触动尘封很久的往事,然后那些曾经的经历,又那么叮叮当当地鲜活起来。

触动我们的,或许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句话……这一次,是因为赵薇说:“像你,像我,我们都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可以去拍一拍曾经的踪迹,拍拍曾经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所以,《致青春》才会引起那么大关注,它触动了我们来不及用文艺的小心思去缅怀,就湮灭在万丈红尘中的青春过往。

也许麻木了很久的我们应该庆幸赵薇选择拍摄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轻松、玩闹、简单的青春路线电影,是一部大气又灿烂的片子。有些人终究是用来怀念的,有些事住在心里却消失在生活中。话虽煽情,但还是要借这个机会,举杯致我们逝去的青春,致我们曾经爱过的人。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篇3

还记得初一的我们。那次拔河比赛中,我和朱贵平由于身高问题没有被选进拔河的名单中,因为老师觉得长得高的人力气大,底盘稳。当我们还在为没有选上而埋怨时,其他同学们红扑扑的双脸已经为我们班赢得了第一场比赛。我们开始相信老师说的是真的。当第二场比赛又在其他同学憋红的脸中取得胜利,我们已经完全相信了。当第三场比赛开始时,我们不再埋怨,而是尽心尽力地,大声喊叫着,为拔河中的同学加油,甚至于我都跳起来了,沉浸在为同学加油的氛围中,直到旁边一个同学拍着我的肩膀说:“喂!喂!喂!你踩到我的脚了。”我才恢复了冷静。最终,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的荣誉。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那时的我们充满了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还是初一的我们,安静地坐在课堂上,听着老师沉稳而充满波动的声音,“我们班上次期末考试,考的是年级第一!语文第一,数学第一,英语第一,政治第一,历史第一,地理第一,生物还是第一!”跟着老师的话,同学们脸上的表情从怀疑变成惊讶,从惊讶变成喜悦,再变成激动,再变成欢呼雀跃。可是我有些迷茫,下次还能考年级第一吗?嗯!一定能的。那时的我们充满了自信和拼搏的精神。

我没想初三的我们。当面临分别是的我们将会是怎样?当我们中考过后,最后一次来到这个花费了三年青春的地方。关系好的朋友互相抱头痛哭,互相回忆着过去的我们曾经做过的傻事。最后,我们一定会对教给我们知识的老师说声:“谢谢您,老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篇4

在岁月的容颜里,我们遗忘了衰老。背靠着墙壁许久许久,终于忍不住麻痹的痛感合上了书本,从床上爬下来。我们总是这样,看看书,却只越看越烦恼;听听音乐,却越来越伤感。忍不住了,拿起手机看看空间,看看久未谋面的朋友的动态。青春,或者是在安静中狂妄给那些沉寂在岁月里的人看。我们不时喧闹,不时腻歪,或大或小,我们总爱闹出些麻烦事。

青春是什么?也许是游荡在学海无涯的真知里,偶尔谈一场费时间费话费费流量的恋爱,像中学的小情侣一样,承诺着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抑或是,荒诞在平日的嘈杂中,学着别人说烦恼,学着别人说无聊,然后无所事事的终结着一日又一日。我们还未来得及抓住青春的尾巴,就开始大手笔的挥霍那仅存的一丝气息。

有些人在猝不及防中就离开了,她们还没去过之前一直絮叨着的想要去的地方,她们还没面对当初不敢面对的难关,她们在痛苦中度过了最后的觉醒时刻,生生数着那些还未完成的梦,写下了遗憾。有人说,我们所不以为然的今天是很多人苦苦哀求得不到的明天。离开,距离我们仿佛还有很远很远,青春不再也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事。

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在这最后的时刻。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我们仅在自己的空间里安静的遗忘。白天我们或是沉浸在图书馆那书海的馨香里,或跟着朋友出门欣赏城市的容颜,或抓耳挠腮的对身边的难题愤愤不能解决。我们终还年轻着,还可以发出一起远行的信号,还有偏执的想要解决一个问题的决心。

作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5

正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郭沫若说过: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它的消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题记

迈着急匆匆的脚步跨进校园,来不及欣赏刚刚绽放的春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校园生活。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看着黑板上一个个代表日期的数字被划去,我不由的想起那句话:倒计时是人类最无聊的发明,不错的,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就溜走了,许多时间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将日子一天天的划去,吞噬着我们储存的信心,来换得逐日加深的焦虑,看着数字点点的缩减,像是有人扼住你的喉咙,有一种不知所措的焦虑感。我们一天天的明白我们即将结束我们的初中生活,离开这个充满着我们回忆的校园。在这里我们褪去稚嫩不断的成长;在这里我们努力学习收获智慧;在这里我们一起玩耍收获友谊。而现在,我们进入了倒计时,中考的倒计时,初中生活的倒计时,还有第一次去证明自己的倒计时。

我们有时候会莫名的烦躁,甚至于想放弃,我相信大多数同龄人一定有着相同的感受,也许我们迷茫过,也许我们颓废过,也许我们彷徨过。可这都不能成为我们不奋斗、不努力的借口。就像张爱玲说的:要做一件事,总能找到时间和理由;不要做一件事时,总能找到借口。可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因为如果今天我们松懈了,明天我们就要拿出双倍的努力来弥补。终于有一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快节奏的世界,你不跑,别人就会超过你。今天,你用走的,明天,你就得拿出两倍的速度来奔跑。青春容不得浪费!青春容不得等待!就像张云可说的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没有人可以不经努力而达到目的,每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都布满荆棘,只有拔掉所有的荆棘才能到达梦想彼岸。

现在是时候为我们自己而努力一次了,趁我们的青春未去,趁我们的光阴还在,让我们来争取自己的幸福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拼搏放飞希望;凭奋斗铸就辉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100字 篇6

亿万国人热捧背后, 究因何在?宿命“醉笑陪伊三万场, 终诉离殇”的离心力, 让人世沧浪在因果链上又演轮回, 一场覆灭一场心惊固然是其一;谁不曾有少年心事当拿云, 女儿心思分袖藏的蓊郁岁月, “回返”不能回返之青春, 题材固有巨大召唤性是其二。不过真正让读者投入的小说, 常常是一个故事“叠床架屋”横添波澜, 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这部“暖伤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就在情节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 下面就选取本书从第二章到第八章的部分进行评析, 不过首先, 我将先探讨该部分情节与总体情节的关联。

一、九陌连灯影——片段情节与总情节的关联性

仅从女主人公郑微来说, 她的情感生活是其青春年代的注脚, 也是全书主题的主要截面、全书情节的主要推动力。分析情节, 离不开明晰其主题。对于该书主题把握, 在一个浅近的接受学语境里, 也有着相对模糊的定位。

自然, “青春”可以被放作第一关键词, 抒发了作者对青春聚合、挥霍、将逝、最终散场的人事感, 但同时全书也围绕着“爱的艺术”在建构情节, 青春只是背景——走在习惯中的感情是否与爱的语法不相符合、真正的爱开始被学习、爱之魅力让改变发生、爱归入了无法舍弃的痛、私己和爱人之间一线永隔、重拾爱的不易、爱至不能爱也是对爱的成全……爱时刻发生, 主人公们即是在学习关涉爱的一个个命题, 于是情节低回处爱浸没在酸涩里, 情节扣人心弦处爱隐藏在未知中, 情节高潮突至时爱迷失在风霜尽头。

通观全篇, 从郑微步入新鲜的大学生活为始, 在她担任秘书蜕变为纯粹“社会人”为终, 首先形成一个“背离青春”的无形轨道, 它属于时间的魔法, 在时间的强力作用中, 又存在着人与之自觉不自觉, 或对抗或顺从的第二重语境。郑微的感情生活极富有戏剧性——贯穿着爱的两次离场和爱的两次复现——这便构成了两大情节高潮;爱两次盛放在她生命, 这可以称得上是导向双双破灭的情节开端;当沧桑诉尽, 两难中的感情选择了任爱凋零而回归了不能称为爱的原点, 这无疑是故事的结局。而节选部分, 隶属于整体情节开端的一部分, 它讲述的是:当第一段爱已经黯然远去, 第二段爱是如何在郑微的悉心灌溉下开花的故事。

为林静而靠近爱情, 因林静而另择他人, 为陈孝正而告别旧梦, 因陈孝正而忍痛放手。林静之于郑微, 是合 - 分合的皈依, 或许是飞鸟瞳中第一缕来风, 或许是镇日奔碌后栖落的一湾静水, 更多的是憧憬与慰藉;陈孝正之于郑微, 却是离 - 爱 - 离的怅憾, 是真正燃烧起她灰暗生命的爱情之光, 是不能饮也要拼却的一醉, 是那最后也无法厮守只能留驻心口的朱砂痣。“爱”的学习似乎还是一场未解的谜, 是一扇打开又关上, 换过春光却徒留清风泠泠的窗牖。但“爱”的试炼已经在经历的同一时刻抵达, 真谛或是付出与成全, 而非圆满。

从第四章到第八章的节选情节, 正是讲述这把爱情火光是如何燃起的, 取暖人此心拳拳, 使尽千般计谋要擦出火花, 而待燃烧的火苗却一再退却, 遍历绝然、不忍、犹豫、心动, 最终在黑暗中与之拥抱, 从这个角度讲, 节选情节是一个上升性的弧线状结构。

二、千门度月华——“两重发现”投射的多重呼应艺术

“月华”喻指的月亮意象于全书中两次出现, 第一次是在第八章“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 另一次是在第十七章“月光再亮, 终究冰凉”, 无疑它们指涉着爱的圆满和爱的失去。而节选部分结尾处以较多笔墨渲染爱的皎皎晕华, 正是将情节推向了一个喜悦饱满的光明高点。但从低谷到顶点, 作者并非采用平铺直叙、一顺到底的单向笔触, 而是寓繁于简, 多有波澜, 通过千门万户的重重映射, 才捧出这“最美的月光”。

故事首尾, 郑微经过一番挑衅“发现”自己爱上了陈孝正、陈孝正经过猛烈攻势也“发现”自己渐渐喜欢对方的“两重发现”, 当这两重发现遇合之时, 故事也就在“最美的月光, 温柔的初吻”中落下帷幕。

“两重发现”是指郑微和陈孝正对对方感情的发现与确认, 可谓是各环情节的起讫点。“动情”看似寻常一笔, 但实际上多有呼应。下面将主要从这“两重发现”出发, 细察《致青春》的情节艺术。

(一) 呼应着故事情节的首尾, 从而如丝线串珠, 浑然一体, 保证了叙事的完整性, 交代弧线状结构之始末。

首章“一见杨过误终身”是关于郑微对陈孝正感情的“发现”。从“因为乱动陈孝正的建筑模型被他狠狠推了一下, 郑微就和这个男生杠上了”到“不是拦住他让他道歉, 就是当众给他难堪”, 再到“为陈孝正整日烦躁、恼恨、心乱如麻”, 郑微大有“不见此人、不‘撩拨’此人便浑身不对劲”的意味。

因为在乎才愿意关注, 心生反感是因为对方对自己“不屑、厌恶和冷淡”, 颇有几分玲珑心思的郑微终于明白:“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喜欢上了他”。

相形之下, 陈孝正对郑微感情的“发现”则要来得曲折隐蔽得多, 并在文中经历了数个情节关键点的自然过渡才被解蔽。面对郑微多番攻势, 当死缠烂打时他无奈又不胜其扰;当热情相邀、苦苦等待外加“眼泪攻势”时, 他心防被敲开一条裂缝;当换可爱的女主人公对自己不闻不问时, 他忍不住越界来“管束一二”;当她每天都用快乐和陪伴来猛刷存在感时, 他为她精心准备礼物直至为她心动。歉疚感, 习惯感, 逐步到认同感, 怜惜感, 共同构成了陈孝正的“发现”之旅。

以郑微的“发现”开头, 以陈孝正的“发现”收尾, 不仅故事首尾呼应, 同时主体情节也在“发现”语词的笼罩下相互走近、推衍、碰撞、纠缠, 一如主人公二人。可以说, “两重发现”有效避免了情节展开时的散漫无序、情节推进的旨趣不明, 将各部情节完美统一。这样一来, 就能生成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整饬美。

(二) 呼应着分情节、主情节和总情节的“学习爱”的主题, 环环相扣, 推波助澜;也呼应着青春独有的明媚色彩, 不断外铄、化成、投射着一种环境氛围。

两位主人公的“发现”, 实则仍然是内化于各个“爱的艺术”的总体情节锁链之中, 故而不仅具有使结构完整、叙事有序的“工具之用”, 也体现着深层次的“情感之维”, 从而处处显露小说整体意蕴, 更具解读空间。

郑微和陈孝正的爱的“发现”正彰显着种种情节所导向的中心:不管生命本身的赐予是什么, 人都不应该摒弃一种权利, 即欣赏并保有“爱的艺术”。而臻于爱的佳境, 首先要“学习爱”, 不是技巧, 而是能力。

郑微明确自我心意后, 便誓要让陈孝正对自己动心, 这就自然地引入了之后她撰写《行动攻略》、紧迫盯人、用黑白颠倒的言语“缠他、追他、黏他”的追求行动;又因为攻略失败, 她用等待数小时的苦肉计加眼泪战术博取同情, 并在再度失败几欲放弃之后偶然之下“趁火打劫”到了胜利果实;既已成功, 便需巩固, 于是情节又转向了郑微在各种场合都以陈孝正为先, 让对方彻底卸下心防坦然相爱的高潮部分, 最终“爱的学习”收获颇丰, 有情人终成眷属。

于此同时, 陈孝正也在一步步袒露自己的真实内心, 直面自我情感的真实变化, 逐步“发现”了爱情, 逐步学习着去迎接另一个世界。

至此, 故事的种种情节都前后承续, 因果并联, 始终围绕着:“发现爱并学习爱情之道。”郑微是学会去施予爱, 而陈孝正则是学会去接受爱, 与此同时也完成着爱的双向互动。郑微的“发现”是“学习爱”的起点, 而陈孝正的“发现”则熔铸在对“爱”的学习之中, 一个“发现”从外在上推动情节一步步向对方的“发现”推进, 另一个“发现”则从内在一步步予情节以发展和收纳的空间, 又能使得各部情节始终扣着“发现”背后的“爱之学习”, 不可不谓是提纲挈领, 处处呼应。

(三) 呼应着主人公真实性格侧面和人性的内在诉求, 从外到内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合理展开“人物性格的历史”。

在这幅情节不断推进发展的画卷上, 两位主人公的性格无不跃然纸上。郑微发现自己对陈孝正的心意后, “心思马上转到了‘如何追求陈孝正’上来”, “她是个直心肠的女孩”, 从种种追求行动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她的其他性格侧面:古灵精怪、幽默爽朗、率真执着、热情细腻等等。与此同时陈孝正孤僻淡漠、严以律己、善良诚挚乃至外冷内热的一面也展露无遗。

而人性的内在诉求, 通过一场看似荒诞的“追逐行动”中得到应有的释放。

它集中体现于从人性不可能处缔造可能的魅力。郑微心系林静, 一路来此也是为了长伴君侧, 而所爱无端离开, 按理是美梦破碎, 一时心灰意冷无意情爱才是, 但却迅速对陈孝正热烈追求甚有“轻浮负心”之迹;陈孝正多年来不涉风月, 纵然“颇受女生注意”也仍旧独来独往, 何以能不久之间就对一个“完全不是自己期待的另一半”心动不已?

然而, 不合理处恰恰隐藏真实。郑微的所谓初恋, 多的是他者呵护, 心灵慰藉, 贪恋的是一份温润如水的依赖感, 她从未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 去从跌跌撞撞、风雨如晦里品尝本该属于爱情的失落、悸动和巨大起伏, 从陈孝正那里, 她才收获了自我的全部真实;陈孝正的所谓“排他生活”, 多的是自我封闭, 心灵孤独, 平和严肃的性情只是在自以为是构筑理想的对象, 当水邂逅火, 那种热烈必将点燃他对生活的另一种潜在想象。他们的生命, 都第一次闯进未知, 开拓出全新领地来, 差异彼此吸引, 孤独相互靠近, 本就是天然道理。非情节在“不同”与“竭力发现接近”上如此大肆渲染, 人心的无穷魅力就不能如此被显露。

如若缺乏郑微一开始那心思的一动, 缺乏种种追求情节的展开, 那么对于人物性格、心理、内在人性的挖掘就无从谈起, 也无从展示。可以说, 借由情节的串联, 简单的故事更引人深思, 并获得一种抽象提炼, 缔造了人性之流“轶态横生 , 瑰姿谲起”的峥嵘之美, 和爱情造化万物的神秘之美。

三、小结

托尔斯泰曾说, “没有情节的戏, 是思想和见解的坟墓”。《致青春》用看似寻常的题材、看似简单的结构和看似表面化的主题, 刻镂了一系列情节上的精致艺术。一元中见丰富, 平地上起波澜, 单调中出新意, 并且能于一系列自然承接、悬念、起伏、转折中不断创设巧合, 始终不离专意营造的青春之爱, 保持了总体结构的规整和统一, 实属难得。

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学“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的境外之象, 和西方趋于解构与陌生化的逆向探索, 《致青春》更多的是贴近日常的另一种书写, 但却将真实与梦想中和到极致, 如能在各方向再作细腻探索, 则网络文学仍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摘要:刮起“怀旧旋风”的辛夷坞原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以下简称《致青春》) 是一部擅长“讲故事”的青春佳作。故事讲得可谓是百态横生又一波三折, 在泪与笑交织中将青春成人礼细细描摹。本文力图从小说前八章的节选部分入手, 分析其是如何将故事开端有机嵌入整体情节脉络之中, 并时时映射“爱之学习”的主题意蕴。同时重点解析它在情节单元安排上的悬念、起伏、突转、呼应等艺术手法, 从而还原《致青春》的真实叙事魅力。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7

“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

这场青春之行开端于一个大学的女生寝室,四个女生,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梦想,当然最后,有的人梦想实现了,却发现那个一直追逐的梦,并不像自己编织的那样美好;有的人梦想破灭了,选择与过去一刀两断重新开始,内心的柔软也被坚硬取代;有的人在梦想面前止步了,只让留下的人永远回忆这份美好;有的人倔强着一次次跌倒,仍在现实与梦想中挣扎着前行……

郑薇这个姑娘,赵薇仿佛是在纪念自己的青春,所以让女主角成为了“小燕子”附体一般的疯丫头,为了儿时的愿望考到了青梅竹马林静所在的大学,幻想着穿上水晶鞋变成公主,与自己的王子林静生活在一起。可是怎会想到,林静因不愿面对他们父母间的一段“婚外情”而躲避自己7年之久,一场初恋还没开始便无疾而终。陈孝正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初恋,只是因为单纯地喜欢你,愿意死皮赖脸地粘着你,愿意为你拒绝富家子的追求,愿意与你一起受苦……可是最终换来的却是又一次的背叛,为了前程,陈孝正选择出国深造,甚至为了上位,可以利用一段婚姻,留下来的郑薇,终于在走出青春以后大彻大悟:我们的青春中,都有一场奋不顾身的付出,但是最后,它让我们明白,其实,“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阮莞是大学里众多男生心中的女神,美丽、优雅、端庄却遥远。每天,室友们都羡慕嫉妒恨地替她收各种情书、鲜花,而她却像一朵孤傲的玫瑰,竖着身上的刺,只為守护着与男友黄明之间的爱情。面对男友的背叛,她可以冷静地陪着那个女生去堕胎,即使自己一个人躲在火车上撕心裂肺地哭,最终还是选择原谅。步入社会,黄明的懦弱终于让她心死,在与别人结婚的前一天,为了祭奠这场感情,阮莞决定赴最后的Suede乐队之约,却在途中遭遇了车祸。阮菀是一个纯粹为爱而生的女人。从生到死,为爱付出,为爱牺牲,换来的却是独自躺在冰冷的遗体车上。

与郑薇和阮莞相比,黎维娟要简单得多,她出身低微,想靠上大学来改变命运,她的梦想就是简单地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她奉行“人往高处走”的法则,所以对于前来探望自己的老家的“男友”说,我们以后就只能是同学。看似现实,看似势利,却也是她最真实的想法,最后她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嫁给了一个50多岁的男人,过着穿金戴银的奢华日子,但是她也要奋斗在与老公的前妻和两个不听话的继子的纠葛的水深火热之中——有得必有失。

朱小北的故事只是一笔带过,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个体,假小子的样貌,整天抱着篮球,看似乐观没心没肺,其实内心充满了细腻的纠结,她没有因为自己的姐姐卖包子供自己上大学而自卑,却因为被误会偷超市的东西而暴怒砸了人家的店,最终被迫辍学。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或多或少会有朱小北式的纠结,只是导演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将它爆发出来,而我们大多数人选择藏在心里,因为有一天,成熟会让我们学会隐忍和承受。小北最后选择和过去彻底决裂,她化名刘云重新开始了她的生活,即便遇到曾经的同学,也不愿相认,因为其实对于自己身世和过去,她始终是介怀的。

相对这四个典型的女生,男生在整部片子中似乎成了辅助的工具。是林静的逃避和陈孝正的放弃成就了走入社会干练成熟的郑薇,其实两个男生的选择虽然对女生略显残酷,却都让人能够理解,林静回来找过郑薇,但是却看到了她向陈孝正表白的那一幕;陈孝正看似高傲,却难掩内心的自卑,女生愿意与自己一起受苦,但是他不愿意,他的离开,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是对郑薇爱的体现呢?其实我私心地认为,郑薇与陈孝正没有谁对谁错,如果留下来,男生要放弃前程,如果离开,女生要失去爱情。人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还是那句话,“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反而老张是整个电影最大的催泪点,一直当着神秘的痴情送花人,整日吊儿郎当却是爱得最纯粹的一个,不牵扯前途名利,也不妄想占有侵犯,一束墓前的满天星,一句“我甘愿做你的配角”,引得全场一片啜泣声。

很喜欢影片的结尾,回到那个海洋馆,回想当时的场景,看着郑微高兴地奔向陈孝正的慢镜头让人不禁唏嘘,本是分手礼物却用一个浪漫的求婚谎言去实现的,也许陈孝正是在欺骗驯兽员,欺骗郑薇,亦或是欺骗自己:真想给你一场浪漫的求婚,可是有时也是身不由己。

《致青春》引发的是一场回望。郑薇说: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是我不愿意同意的。回望青春,总是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如果当时能够勇敢一点,如果当时能够坚定一点,如果当时愿意豁达一点,如果当时愿意承认自己错了,愿意改正一点……那么我们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模样。所以说“致”不如说是“祭奠”。因为编剧、导演、甚至原著的青春,仿佛已经死了,这样的青春观太过颓废悲观,我更喜欢几年前《老男孩》对青春的致敬,青春是热情,是好奇,是勇敢,是尝试,是不信邪,是不放弃。如果在这场回望中,我们懂了些什么,那么何须回去,何须忘记,又有什么来不及?青春应该是一株火苗,只要一直呵护,它就可以一直燃烧到生命的终止。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篇8

在青春期中,我们是叛逆的。我们喜欢打闹,喜欢嬉戏,有时候会把打架当做一种游戏,有时候又会突然的流泪。我们在青春期中哭过,笑过,闹过,爱过……

我们把时间用在了“玩耍”上,把心思放在了所谓的“感情、穿着”上,不曾珍惜时间,用在学习上。我们往往会忽略对我们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事,我们不需要随意过问,否则我们会徒添感伤;有些人,我们不需要等太久,不然我们会把时间也跟着遗忘;有些回忆,我们需要植入脑海;有些感情,我们可以用来怀疑人生。落寞的文字,淡淡的忧伤,祭奠这一季清秋,祭奠我们悲欢离合的青春……

那时,在老师眼中,我们就是很坏很坏的孩子,老师总是让那些好学生离我们远点,总是在班上说:“那些想读书的,不要去理那些不想读书了的,就是要把那几个坏学生孤立起来。那些不想读书的,别去打扰那些想学习的同学。”可是,老师,你们知不知道,往往那些在您们眼中的坏学生,为班级做了多少事?你们只知道责怪他们给你带来的麻烦,却没发现他们为您解决的烦恼。作为一名老师,你们何曾真正的关心过你们的学生,不是哪个人,生下来就很坏,对于那些看起来不学好的人,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的爱。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没耐心的老师”。老师们,可能有时候你们的一句话,就会感动那些坏学生,让(他)她们走回正道,可是又有多少老师去尝试过呢?

青春期,我懂了很多很多,也做过很多不好的事情。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100字 篇9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许名字就足以吸引一部分人,对于处于青黄不接阶段的我们,对于没摆脱学生影子和行为的我们,对于已经开始习惯并开始麻木面对社会的我们,看这样带着现实感的小说,就像是凌迟,因为真实,所以疼痛都像是一下一下的放在自己身上,淋漓尽致,却不锐利,钝钝的疼。

有多少人是心疼陈孝正的,以至于还没看时先听E和W提起的都是他的名字,可是他出来,我就知道,我不会喜欢他,从始至终。个人审美,我一向不喜欢一个冷酷而阴郁的人,就算他在优秀,我也没有拿自己的一腔热血去捂暖一块冰的热忱,所以若我是郑微,即使没有林静,从始至终,也都不会喜欢陈孝正。冷点就算了吧,阴恻恻的是怎么回事,总觉得哄他开心,很难,而又有太多的事情会让他不开心, 你总会想,究竟怎样他才会觉得开心呢?而事实是,他永远不会太开心。

林静,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温暖,淡定,懂得自己想要的,敢于取舍,有坚持也有底线,有霸气而不外露,对喜欢的女子包容温柔,对工作的睿智精明,对不喜欢的冷血决绝。这样的人,有一种踏实而安定的感觉,如同陈奕迅歌词: 稳稳的幸福。E说,这本书的真实,是每个人都不完美,可即使这样不完美的林静,对我已是足够的杀伤力。好的吧,我也不否认我对青梅竹马的执念有点深。

女主角郑微,有着张扬的说“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的率真,也有惨白着脸不动声色的喊着陈助理的坚强,有着花园里装可怜的狡黠,也有叫嚣着“姐姐不玩了”的骄傲,她任性,勇敢,也真挚,动人,即使之后她不再是飞扬跋扈的玉面小飞龙,也是一个处事干练的职场美女。

而我最欣赏的,是阮阮。聪明的女子,聪明的爱,不骄傲,亦不卑微,该坚持时坚持,该放手时放手,她的死我是真震惊的,可是,戛然而止,也是另一种美,如郑微所说,只有他的青春,永不腐朽。

对于喜欢林静的我,这本书算不上悲剧,只是有些对于陈孝正的感慨和无奈。成长环境决定了他的性格和选择,所以始终认为,让他再做一次选择,他仍旧是会出国,这很容易谅解,却不容易原谅,因为任哪个女生都不会想当一个随时可能被修改的那个一厘米误差。书中说:或许每个女人年轻的时候都会遇到她的陈孝正,然后才会找到林静,而每个男人都曾是陈孝正,当他终于成熟,就变成了林静。可我在想,也许陈孝正,最终都不会变成林静。他的不顾一切那么短暂,冷静理智来的那么快,他终究都握不住那份感情。

也许郑微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刻骨铭心爱过的人,喜欢的那么真切,疼痛也是那么真实,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到最后,在时间里,已都不是爱了,有的只是没忘记而已。不是爱,只是忘不了。

就这么一页页的看下去,翻着他们的青春,看着他们的故事,情绪随之起起伏伏,其实若说好坏,这本书我只会打到70,里面还有三分是有个林静,两分给了书名,更有五分是勾起人对学生时代的共鸣。论语言,比起安妮宝贝笛安的算不得华丽;论人物,郭敬明的也许更让人心疼;论情节,青春小说从来不会在情节上取胜;论现实,我们原本就生活在现实中,不需要通过别人的故事,才看到所谓的尖酸刻薄。所以之于我,只是一本及格线的青春小说了。

沉静下来的时候,记忆汹涌而来,年轻的我们,是不是也曾像他们一样?看到穷人寄来的明信片:来苏州陪我吧,哈哈。就几个字,突然就那么的想念他们,想念那些真实干净的笑,想念以前四月的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想起,以前这人间四月天,我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理想青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10

“80后”,我们的路 郑小驴

做编辑之后,我想的最多的是,我们这代人会出现什么样的作家,什么样的文学。显然,青春文学作为开路先锋,在巨大的争议声中已经到了日暮西山之时。如果一个成熟的青年作家,三十而立还在关注着青春校园爱情迷恋等,那他作为一个作家,肯定是个伪命题。同样,优秀的批评家也不应该将视野停留在几年或十年前的“新概念”、“萌芽”等身上。新人持续不断地冒出来,他们严肃的写作姿态与自觉的文学素养修炼,正在汇集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势必在未来几年筑成“80后”最具实力和思想的作家群。

中国最新的30年里,“80后”作为参与者与见证者,目睹着这个国家一系列的变故。我们在时代的缝隙中,冲锋陷阵。文学作为一种理想,成了纯粹乌托邦式的抒情,对这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像前几代人那样靠文学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如果“80后”里还有纯文学和理想主义精神,那一定是出于最纯粹的喜爱。未来“80后”这代人里的新文学,很大部分必将在对过去这二三十年的反思中产生。“80后”散兵游勇的写作生态,还远未形成“70后”这代作家那么蔚为壮观、整齐的面貌,正处于谁也代表不了谁的时期。可我想说的是,未来文学的中坚力量,必然会在这些散兵游勇、虾兵蟹将中产生。这是每代人的必经之路,而我们还在路上。

微书评

青春不老,理想未央 邓予

肇始于1998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80后”几乎集体做着一个文学梦。那个时候我还在读中学,省吃俭用买来往届的全套获奖作品,在看过的每一篇文章后都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将每周的周记写成连载小说,熄灯后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萌芽》,在贝塔斯曼上邮购打折图书,加入文学社一起办校刊……

喜欢过郭敬明、韩寒、张悦然、蒋丰等等,他们的文字曾经在那个多情的岁月里让我感到无限欢喜。家里的书柜上还存有他们的书,已有些时光斑驳的痕迹。但那些记忆中的人儿啊,永远青春不老。不知道还有多少曾经怀揣过文学梦想的少年,如我一样。

那些“80后”的写手们,有的已经淹没在岁月的洪荒中,有的依旧在飘摇的尘世中坚挺着。忽然发现那些曾经稚嫩的面孔也快到而立之年,那些风中的少年,终于也要长大了。徐衍在书里说,好多年前的青春,好多年后还叫青春。关于青春的传说,蒋方舟、颜歌、步非烟等都以文字的方式来告别和祭奠,于是便有了这本《理想青年》。

这些作者都是“80后”生人,如今他们都以各自之笔在文字的江湖闯下了或大或小的天地。但人生始终是个向内用力的过程,无论外表如何光鲜,我们最终都要反思自己内l心的喜怒哀乐与取舍得失。他们都在认真思索自己现在的生活,在将近十年的时光里,他们的初心还在不在,对文字的执著还在不在,追逐梦想的勇气在还在不在?他们也在问我们,时光吞噬了你的理想吗?还记得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吗?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11

02.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03.纵使她的计策比他高明上无数倍又能如何?乞求爱的人费尽心机,不爱的人不需要任何手段,所以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她击溃。

04.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05.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06.原谅她不能给他安慰,每个人最终都能自己舔着自己的伤口。07.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08.离上课还5分钟,拼命跑的是大一,已经上课5分钟还在慢悠悠走的是大二。

09.碰到什么样的男的都不要紧,就怕遇到了传说中的洋葱王子,你想要看到他的心,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掉他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让你流泪,最后才知道,原来洋葱根本就没有心。

10.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

11.眼泪无谓而徒劳的液体,流泪的人是愚蠢而可悲的。

12.少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

13.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见一个人时,又怎么都找不到他。

14.得到一样东西,就意味着另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

15.是我的,就是我的,走了的,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属于过我,也许爱情是刚性的,婚姻却是柔性的,我们都得学得妥协。

16.也许这才是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年少时不计代价去爱的我们又到哪里去了?

17.见鬼去吧,什么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赌一次永恒!

18.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

19.万物守恒,所以一个聪明人一般都搭配一个傻子。

20.当年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的她,一心只想把那份感情守成天长地久的她,可曾想到会有今天?爱着的时候,以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谁料到一朝梦醒,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身边。

21.她如何能不爱,感情不是水闸,说开就开,说关就关。那场感情,她豁出了自己,一丝也余力也没有留下。而他是在她最快乐的时候骤然离开,中途没有争吵,没有冷战,没有给过她机会缓冲,让热情消散,如同一首歌,唱到了最酣畅处,嘎然而止。

2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23.“那为什么你不哭?”

“因为掉眼泪也不能让我找回它。”

24.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25.快乐转瞬即逝,唯有疼痛铭记于心。

26.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27.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

28.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29.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30.我们的一颗心,曾经火热地揣在胸膛里,滚烫得无处安放,急不可待地找人分享这温度,从没想过它也也有一天会冷却,冷到我们只得自己环紧自己,小心翼翼,唯恐连这仅有的暖意也守不住。

31.在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其实只是一片点缀的白云,他偶尔会赞叹它的无暇和美好,也会对它留恋,但决不会为了它而放弃浩瀚的天空。当然,还有更聪明一些的男人,可以踏着云彩叠成的阶梯一步登天,又或者在风雨来临之前,希望在云下得有片刻安身之地。

32.别让我再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33.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不管当初他给过怎样的承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永远比女人现实而理性。

34.出轨的男人死前把房子和遗产留给了妻儿,却把最爱的一片树叶赠给了他爱的女人。爱情的分量,也不过是一枚落叶和死后的尘灰。

35.喜悦出于巧合,眼泪何必固执。

36.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一个人彻底的伤了心而改变他的自然规律,明天的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依旧继续。

37.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毕夏普《一门艺术》 38.很多东西就像气球一样,看上去很美,但你不能戳它,一戳就“砰”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

39.《海的女儿》里,上岸的人鱼公主为爱蜕变出人类的双足,然而落地的每一步,痛如刀割,她的痛不仅因为她丧失了原来的自己,更是因为太多的委屈因由,无处言说。

40.时间真是一剂霸道的良药。

41.“没办法,女人就是容易为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挺可笑的。”

42.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43.月光再亮,终究冰凉。

44.原本我们苦苦放不下的一些东西其实是那么微不足道。他说的也许是对的,我爱的不是他,而是我对爱情的想象,现在,我是爱上了这个地方。

45.我长大了,他还没有。

46.一见杨过误终身。

47.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能抚平一切,将心里好的或坏的一刀刀刮去,只留下个面目模糊的疤痕。

48.你答应我,别再让我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49.她其实也感到由衷的挫败和无力,不知道是不是太害怕失去,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揣测他心中所想,可很多时候,他明明就在他她的面前,但她就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正因为她爱他,所以爱情更让她看不清。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12

——2011学年班主任工作小结

高一这一学年,结束地比想象的快一些。政训,运动会,周考,月考,期中考试,家长会,军训,歌咏比赛,艺术节,期末大考。。每一周平均在学校工作的时间为70小时,而正常工作时间为40个小时,除了回家睡觉,几乎把自己浸在了学校里。一年里,有过抱怨,有过沮丧,有过傍徨,有过失望,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退缩,没有妥协。对于孩子们,更多的是感动,也许我明年就不是他们的班主任了,但我想每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高一时,总会有那么一段激情洋溢的青春画面是属于我,属于我们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

记得初见我时,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和好奇:这个小个子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家长的眼中充满了不解和怀疑:一个黄毛丫头居然是班主任?她行不行?我想很多人心中都犯着嘀咕,甚至是领导也会为我忐忑不安,毕竟才工作一年,还略显稚气,经验不足,底气自然不够。要如何服众?第一次和孩子们见面的时候,我穿了一件灰色的上衣,一条黑色的裤子,本要装扮地成熟一些,可还是让他们看出了我是个85后。政训的第二个晚自修,我们开始自我介绍和选临时班委,一位女孩子主动站了出来。起初她只是很平静地介绍自己,可说着说着,情绪就激动了起来,眼泪也扑哧扑哧地落下来。由于在初中时,老师只看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常常忽视了成绩中等,却一心关心集体的孩子。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她问我:

“老师,在高中,是不是也只有成绩好的同学才能当班委?”

“当然不是,老师看重的是态度,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我很严肃地回答她。“那老师,我可以当临时班委吗?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我很乐意帮大家做事情。”

“当然可以!谢谢你的勇敢和坦诚!老师相信你会做的很好的。”我的心底如涌入一池清泉。由于这个女孩子的真诚,班里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起来,大家也似乎不那么端着了。我要感谢这个女孩,她叫杨悦怡,一年来一直担任我班的团支书工作,正如她所承诺的那样,她一直勤勤恳恳,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晚将自我介绍推向高潮的是一个我们班个子最矮的女孩子,朱书玉。人如其名,她就像一本有趣且富含宝藏的书籍,一年里,她曾蝉联3次年级第一的宝座,她曾经在早晨6点一刻就在班里复习,带动了宿舍一批人成为“学习积极分子”,即使那只是短暂的两个星期,她也曾在复习阶段,情绪起伏较大,上课睡觉和老师顶嘴,不过那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她在自我介绍时,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考砸了,比我差的很多人都考上了青中,朱中,我很懊恼,直到现在我还没缓过来。。),我想我就没有机会把我的故事告诉大家,很多孩子的心理防线也不会在那一晚瞬间坍塌,而他们更不会觉得同命相邻,而惺惺相惜了。心与心的距离也许只要一分钟,甚至一秒钟就可以拉近,人与人的隔阂或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单词就能融化。

“众志成城,不负年华”

开学后的一多月,学校就组织了运动会。今年的入场式要求每个班级有3分钟的特色表演,为了节省时间,我给孩子们选了一段舞蹈,本以为他们会拒绝,可他们很欣喜地答应了。为了提高节目质量,我特别邀请了舞蹈老师来进行指导,他们牺牲了一节体活课的时间来练习基本的动作。让我安慰的是平日里连一分钟都要挤出来在体活课上打球的男生们对于要花整节课的时间练习,丝毫没有怨言。多谢赵洁老师的支持,借给我们舞蹈房练习,几节课下来,他们跳地已经有模有样了。在比赛前晚的晚修结束时,全班自动留下来彩排最后一次,在拥挤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跳的非常投入,他们脸上那种幸福和认真的表情将我的心又一次融化了。路过别的班的同学心里应该很羡慕我们吧!到了第二天比赛,由于音响问题,我们的舞蹈出现了有点小差错,孩子们很沮丧,但我的心里早已认定他们就是冠军。因为我知道对于我们学校的同学们,愿意挤出了体活课班会课和课间休息的时间排练,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晚些时候,一个男孩子跟我说:“老师,当评委报出高一(3)班是第一名的时候,我们还有些不能相信呢!”虽然只是一段三分钟的舞蹈,但这三分钟却把班里的孩子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这一学期,举办了艺术节的合唱比赛。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我也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因为我坚持“集体的快乐远比集体的成绩要重要的多。”(虽然有些老师会不认同)就冲着他们的执着和认真,就靠着班级大半年培养出的默契,我们又一次获得了第一名。说句风凉话吧,我看重的并不是这一次次的第一,(我们在很多比赛里也没有取得很好的名次)而是每一次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在一起,共患难共荣辱的精气神,这比任何第一都珍贵。我始终坚持我的原则,也希望他们坚持我们的班训“用心的生活,生活才会认用心的对待你。”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也许下个学期就会分班,这些孩子即将结交新的班友,但我相信高一的这一年绝对会是他们最难忘记的一年。我曾看到我们班级一个孩子的QQ留言: 上高中其实是件很好的事 你会遇到华思慜张静杰汪鸣韬俞诗颉顾恒康殷韡韫张于戴玲艳朱计萍这样的同学 还有沈老师这样的语文老师 费费这样的英语老师 欣爷这样的数学老师 都加油!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100字 篇13

导演: 赵薇

编剧: 李樯

主演: 赵又廷 韩庚 杨子姗 江疏影 佟丽娅

类型: 剧情 爱情

推荐指数:★★★★★

◆影片简介:郑微和林静青梅竹马,后林静出国,郑微遇到陈孝正,两人相恋又分手。时光带走爱恨,带走无悔的青春……

◆影片看点:青春风、怀旧风、校园风,总能将一代人刮回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忆之中,恍若时光倒流十几年。《致青春》是华语电影票房号召力最高的女星赵薇的导演处女作,改编自同名人气网络小说,由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监制,大玩复古风:回忆的书桌、斑驳的烛光、梦幻的旋梯,这一切都将我们拉回到那个淳朴青涩的年代。

《同谋》

导演: 彭顺

编剧: 彭顺 吴孟璋 彭柏成

主演: 郭富城 張家辉 江一燕

类型: 剧情 悬疑 犯罪

推荐指数:★★★★★

◆影片简介:电影将围绕郭富城如何打破谎言而展开,包括他的父母在内的人都充满着谎言,每一个人都是危险人物。

◆影片看点:观众非常熟悉的二流侦探又回来了。这部曾经以《A+侦探》命名的作品耗时五年,被称为彭氏兄弟自《见鬼》之后最值得期待的作品。而且这是郭富城与张家辉的首次合作,值得期待。

《钢铁侠3》

导演: 沙恩·布莱克

编剧: 沙恩·布莱克

德鲁·皮尔斯 斯坦·李

主演: 小罗伯特·唐尼 盖·皮尔斯

格温妮斯·帕特洛 范冰冰

类型: 动作 科幻

推荐指数:★★★★★

◆影片简介:在《钢铁侠3》中,托尼·斯塔克将遭遇一个能力似乎没有界限的强敌的挑战。他毁坏了斯塔克的生活,而斯塔克只有依靠自己精良的高科技装备才能去寻找幕后的元凶。在寻找的过程中,斯塔克非常依赖自己的钢铁服,当他最终找到强敌,并且准备反戈一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面对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到底是战衣造就了一个男人,还是这个男人成就了一套衣服?

(责编 冰蓝)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14

青春的世界是一片天空,我们都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天空晴朗,艳阳高照,小鸟飞的欢愉,便是初恋的美好。天空晦暗,阴云密布,小鸟劳累惆怅,便是恋爱的矛盾。天空阴黑,雷雨加交,小鸟无奈掉落,便是失恋的苦果。天空转晴,小鸟站在树上,仰望彩虹,便是婚姻的殿堂。

最近,我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这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是我看过最好看到的电影,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感受吧。

首先,严格来讲,这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算有首尾呼应,但是把电影最开始和电影最开始以后的部分当做两部分来看,它们竟然契合地如此巧妙。最开始郑微的梦里是童话般的美好,而醒来后却是屌丝般的现实。就正如她那浓烈如美酒般的青春逝去后,面对的是泉水一样通透的幡悟。这中间,隔着一千一万个过滤筛。她青春里的每一个人,就是筛子般的存在。陈孝正的自私,林静的矛盾,小北的自尊,黎维娟的现实,阮莞的傻,老张的执着,许开阳的天真,赵世永的软弱,曾毓的阴暗••郑微既是一颗棋子,也是一个观棋者,这些人一个个的从她心中穿过,当美酒已滤成清泉,她的青春落在了一面叫施洁的镜子身上,悄然碎开。而每一个筛子,对于不同的观众而言,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自己的镜子。一部充满筛子的电影也许不足为奇,但赵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让每一个筛子都彻底丰满,用老张的话来说,“哪儿都能张开。”而最后的镜子更是明亮无比,是一个我很爱,我也相信很多人都会爱的好结局。

突然有个感触,之前的几场点映之后,有人说赵薇不演是对的,这一点我深深赞同。赵薇即是咱们的芳华回忆之一,若是她出如今镜头里反而将观众对芳华的回忆框住,堕入某种特定的复古心情中。而如今这些艺人,对咱们而言没太多芳华情结,所以咱们能经过他们的扮演看到各自不相同的芳华痕迹。赵薇二字出如今导演二字后边,已是对咱们这代人的芳华最佳的问候。瑕疵当然会有,磨蹭当然会有,中心某当地我也曾有点犯困,但那些闪着光的茸毛让你不忍心去损伤它杰出的灿烂,若是你脾气也还好的话,或许你会跟我相同想:这蛋糕好吃啊,尽管上面的西瓜片儿里有少许籽儿,哎,算了不计较了吧。若是你很谨慎,或许你会讨厌一块蛋糕里会有西瓜籽儿,但总的来说,它毕竟是甜的。电影看完后,有一些兄弟问我怎么样,我说我太爱赵薇了,我的评估必定不会彻底客观,我只能打个比如:我抱着80分的希望看了一部88分的电影,所以,我赚了,并且在这样的高分期间,我还赚的不少。至于之前有些影评人所说的泪点和笑点很足的疑问,我也想打个比如: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要去找你的泪点和哭点,去找你的芳华和你的爱,然后,它们便会翩然而至了。春风吹拂,流年往复,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带着梦想着走在理想的海角前,却又无法抑制的怀念过去,或许我们真的太过平庸,经不起流年往事的烹煮。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依靠回忆度日,喜欢

将青春那些泛黄了的书页拿出来重新翻读,待到悲怆的秋风吹散时光的诺言,才猛然发现,原来美好的梦不等于昨天。看完致青春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青春是用来怀念的,第二青春的爱情就像是纸飞机,开始总会飞的很高,但是却总有落地的那一天。这些就是我看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的感想了,大家有机会都要去看下,真的很好看。

12级建筑装饰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15

盛夏时光,

蝉声鸣叫。

故人未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友情 篇16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刚传出票房大好的消息,就紧跟着爆出赵薇和陈坤决裂又和好的八卦。事业真相没人清楚,大众只看到陈坤删除了和赵薇有关的微博但又不明确说法,赵薇的朋友们也纷纷取消了对陈坤的关注。让人不免一声叹息:“我再也不相信友情了。”

每一本关于人生的书上都说:人这一辈子,必须有几个可以信任的好朋友;友情比爱情更纯洁更持久,更有可能陪伴你的一生……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这样堪比金坚的友情。很多看似坚固的友情,却会因为利益,甚至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出现裂痕,甚至令好友视同陌路。

友谊,那么厚重,却又那么脆弱,尤其是女人间的友谊。

这么说并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同为女人,大家都有体会:女人之间,要找一个一时亲密无间的闺密容易,要找一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能维持一生的朋友却很难。女人们在一起,总是喜欢聊八卦,评论他人是非,但和你勾肩搭背的友人,却有可能转过身就在别人面前用同样的口气评价你,所以有人说,女人之间是没有真正的友谊的。因为女人这种动物太复杂、太善变、以自我为中心,而友情则需要安静、宽容、持久地付出。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友情之所以显得如此易碎,是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种多变、苛刻、不稳定的情感。

因为友情产生的根源来自我们的“自恋”。

说到交友标准,很多人强调:必须“投缘”。其实这种“投缘”,就是一种自我宠爱的投射。我们喜欢和自己相像的朋友,通过肯定他,来肯定自己。或者有时候会交往一些看似与自己的性格全然相反的朋友,那也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我们渴望拥有而不敢宣示的东西。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找比自己成功和强大的人做朋友,不仅可以获得实际的好处,还能从精神上获得一种被庇护的感觉。有时候,所谓的“友情”更是一种自我欺骗的产物,比如人们倾向于与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交朋友,明明是一种利益上的考虑,但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却说这是友情。

而友谊的改变,和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年轻时对衣着打扮很关注,这时候有相同“外貌协会”情结的朋友或许就可以成为你的友谊对象;当你的关注点更多倾向于内心的时候,如果友谊对象依然整天谈论吃穿打扮,那恐怕你们的友谊也会逐渐消融。

友谊还和我们的价值需求很相关。

当一个人成长的环境、自身的境遇或自我的期许改变了,所需要的投射对象就会发生变化。原来看似坚不可破的友情,便会自然而然地走向终结。

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内心需求的变化才是导致友情终结的根本原因,反而希望找出对方的错误,来证明自己不是那个不念旧情的人。只是男人会沉默地做这一切,女人却喜欢把很多事情都说出来,除了想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宁,还想获得周围舆论的支持。这就让旁观者觉得女人之间的友情格外脆弱。

那么男人和女人之间,会不会有纯粹的友谊呢?

比如赵薇,除了陈坤,还有一个资深男“闺密”黄晓明。两个人经常在节目中大秀友情,那种“不带任何利益和世俗色彩”的友情被传为佳话,也为两个人争得了不少观众分。这种友情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高级的暧昧。因为它的存在无伤大雅,甚至能给双方都带来一些好处,所以,当事者在乐见其成的基础上,更乐得将它向周围人宣扬。

然而这种“友情”也是脆弱的,因为它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双方不可以有一方越轨,同时还不能让另一方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既要保持安全距离,又要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一种“排他性”。在这种苛刻的要求下,“友情”能保持下来真是不容易。

也许,正是因为友情本身是如此脆弱,一段持续多年的友情,才被人们视为珍贵的财富。友情不像黄金,而是更像美玉,稍有不慎就会被打破,只有用心呵护经营,才会成为宝贵财富。

上一篇:关于秘书理论建设的思考下一篇:青协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