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

2024-06-03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精选8篇)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 篇1

毕业 实习指

淮海工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系

导书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了解,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内容、基本方法和具体业务。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筹资、投资、股利政策等实际业务的操作,加深对基本财务理论的理解,将专业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业务综合运用能力。其实习主要要求为:

1、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2、熟悉实习单位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情况,了解单位会计政策及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3、掌握实习单位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4、熟悉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5、熟悉单位的投资与融资方法、过程;

6、掌握企业资产管理与优化、分配方式与策略;

7、学会运用实际资料进行初步的财务分析。

二、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概况:企业发展历史、规模、地理位置、经营范围等;

2、了解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各部门权限、职责、企业文化、管理团队;

3、掌握企业的会计制度;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

4、学习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5、掌握企业的筹资过程与优化;

6、掌握企业项目、证券投资的程序与评价方法;

7、掌握企业资产管理与优化;

8、掌握企业的分配方式与策略;

9、掌握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

10、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电算化开展的情况;

11、了解企业的资本市场运作与管理。

三、实习时间

学期安排在2011年2月21日到3月25日,共五周。其中:

1.实习动员、实习材料准备、实习选题(5天)

2.企业概况(2天)

3.财务管理制度(1天)

4.会计岗位(5天)

5.企业筹资与投资(5天)

6.企业资产管理与股利政策(3天)

7.企业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2天)

8.企业财务管理电算化(2天)

四、实习方式和安排

本次实习以连云港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实习的主要方式以分散实习为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五、考核内容和方式

1、实习结束应提交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应注重数据分析,不得少于5000字。

2、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的日常表现、完成实习的质量和工作量以及实习单位的评价,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综合评定。评分标准为:

优: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态度认真,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质量好。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及合理化建议,考核中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良:实习期间表现较好,能较好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质量较好,能比较好地完成专题作业,在考核时能比较完满地回答问题。

中:实习期间表现较好,达到实习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质量一般,考核时能正确的回答主要问题。

及格:实习期间表现一般,基本达到实习大纲规定的要求,但不够圆满,能够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但不够系统,在考核时能基本回答主要问题,但有某些错误。

不及格:实习期间表现差,未能达到实习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马虎或有明显错误,在考核时主要问题解答错误。

六、实习注意事项

1、财务管理系在实习前两周组织指导教师完成毕业实习准备工作。

2、实习应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指导教师间接引导和指导为辅。

4、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要尽可能地与毕业设计相关。

商学院财务管理系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 篇2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前3年完成基本的体育理论和运动技术的学习, 第四年在校外的相关企业和行业进行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根据“应用型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3]。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目前开设有健身俱乐部、体育保健、休闲娱乐三个方向, 所有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完成基本的体育理论和运动技术的学习, 最后一年到企业或行业进行顶岗实习, 在此期间, 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撰写, 另外有些跟专业方向相关的任选课打包给企业, 由企业派遣资深的师傅或者管理者按照企业或者行业的标准进行教学, 且与具体的实践过程相结合。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好处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 要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强化实践环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由学院和企业联合组成教学团队, 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的要求, 由健身俱乐部、保健养生会所、休闲娱乐企业等对口实习单位根据职业岗位的人员情况安排学生从事具体的工作;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顶岗实习, 以员工的职业规范通过工作实践来培养职业能力, 使人才的培养主体由“单一高校”向“高校和企业多主体”转变, 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技能进行科学的教学,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7]。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也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非常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当前的教学改革, 具有较大的优势[5]。

2.1 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大多数高校, 尤其是新办的院校或专业, 没有成熟的办学经验, 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围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目录》进行设置, 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 专业培养方案不够合理, 专业特色表现不突出, 与体育教育专业雷同。这样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方向不明确, 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不乐观。从我院的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 真正从事体育行业的学生大约占30%左右, 其余的学生大多数从事其他行业。“3+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结合社会、企业和学校多方面的力量, 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可以满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从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以来, 学生从事体育行业的就业学生上升到了70%。

2.2 可以使学校、教师、学生更加了解社会

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封闭的小区, 老师、学生整天生活在这样一个局限的范围里面, 与社会接触不多, 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亲身体会较少, 从而会形成很多片面的认识和实践局限。“3+1”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 要求学校、教师、学生与企业紧密联系、沟通、交流、制定计划和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和项目。这些只有在充分了解企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贯彻执行。另外学生在实习单位中生活的时间长, 教师多次亲临实习单位进行指导、沟通、交流, 也加深了两者对社会的了解。

2.3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使学校、老师与企业接触频繁, 两者对社会、对企业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 尤其是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实践。可以把这些新的技术和知识、新的信息和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政策当中, 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4 可以让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

实习时间过短, 企业刚把学生培训上道, 学生就要返校, 这把企业沦为了一个培训新手的机构, 这对企业来说, 不仅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还要增加负担。这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以追求利益为上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没有企业愿意接收这样的实习生, 万不得已接收, 也是安排一些打杂的活。实习时间短, 对学生也不利, 刚刚培训上道, 就要离开, 不能真正在职业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 背离了实习的初衷。而实习时间的延长, 可以让学生长期稳定在一个单位实习, 便于企业或单位安排学生的顶岗和轮岗工作, 学生也能得到岗位的实践锻炼, 有利于实际能力的提高, 学校也可以了解企业需求, 可以灵活安排教学和管理。

2.5 可以缩短与体育相关行业的距离, 为就业做好准备

通过实习, 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体育行业, 容易了解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从而可以确定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3+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与企业的合作正是两者相互了解、相互考察的过程, 良好的合作过程往往可以促成就业合同的签订。我院自从实行“3+1”培养模式以来, 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就占了实习人数的60%。再说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当中获得的实践知识、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受到其它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学生挑选工作范围更大, 就业成功的几率也大。

3 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2010年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以来, 经过了几年的磨合和不断的改进, 收到了一些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信息不对称, 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安排好学生实习后, 学校没有单独派遣专门负责的老师对实习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 学校或系部只是初期和实习结束后会安排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中途偶尔进行检查, 平时只是靠电话、qq等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沟通, 无法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全权委托实习单位进行管理。学生碍于实习成绩的评价完全取决于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做出的鉴定, 一般会选择忍让, 无法及时反映实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工作强度、轮岗、福利待遇等, 从而导致学生不满情绪的产生。

3.2 与期望值相差太远, 学生心理不平衡

学生对企业的期望值过高, 认为企业会注重学生的实习经历和能力的提高, 但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追求利益为宗旨, 以更顺畅地开展企业的相关工作为目的来安排学生实习工作。导致学生、企业双方信息不对称, 达不到学生的预期[6]。

3.2.1 实习内容简单, 实习岗位固定

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实习非常必要, 但在实际实习的过程中很少接触到核心内容的实习。如本院的健身俱乐部方向, 学生期望的目标是当教练, 但是大部分学生实习的初期是去当会籍, 上街发传单, 且很长时间不会轮岗, 学生意见很大。如保健按摩方向, 学生期望的目标是学习按摩的技术和原理, 以及其它保健按摩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但是企业只会让你去进行劳动强度大的按摩实践, 其它领域很少接触, 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按摩机器, 且按摩是一个技术含量很低的活, 无须经过大学学习的社会青年, 培训一段时间也可以上岗, 跟自己是大学生的身份显得有点尴尬, 学生心理不满。

3.2.2 实习补贴和福利不均等

同样的企业, 同样的行业, 有些单位和企业有实习补贴, 有些没有, 且数目不一致, 有些高, 有些低, 实习生之间私下进行相互比较, 容易产生不公平心理, 引发怨言。

3.3.3员工间的矛盾

在大多数企业和员工的眼中, 实习生就是实习生, 在分配工作的过程中, 会把很多脏活、累活分配给实习生去干, 有时还会刁难学生, 学生为了息事宁人, 都会采取容忍的态度, 但是心里终究不爽, 也很容易迁移到对实习不满[8]。

3.3与毕业找工作相冲突

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面临毕业、找工作, 学生实习不安心, 除非是那些可以与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学生来说, 可以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对于那些需要继续找工作的学生来讲, 实习的效果很不理想。

3.4 不是所有的方向或专业都适合“3+1”人才培养模式

有些企业或者行业由于受本身项目或公司性质的影响, 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例如与休闲娱乐方向有关的南宁体育园, 杰克斯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两个实习单位, 就不适合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南宁体育园一般在每年的5月到9月是他们公司的旺季, 这段时间需要大量的实习生, 其它时间是淡季, 参加活动的人少, 学生只有在这段时间去实习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学到知识。杰克斯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是以承办水上摩托艇大赛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他的比赛具有周期性, 一年只能承办几次大型的比赛, 只有在比赛期间才需要大量的实习生, 其它非比赛时间也是很空闲的, 无法给学生以足够的实践锻炼。因此要根据专业或者专业方向选择适合的实习单位或者企业, 不能搞“一刀切”, 什么专业, 什么方向都冠以“3+1”人才培养模式。

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带来的系列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 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专业实习的不满, 更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误解, 部分学生认为到保健养生会所就是去按摩, 健身俱乐部就是去发传单, 跟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这对本专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4.1 相当多的学生以各种理由申请分散实习

在安排专业实习过程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各种理由来逃避实习, 例如身体原因不适合实习, 家里已经找到了实习单位, 实习结束后可以直接留下来安排工作等等, 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就在寝室玩游戏、看电影, 实习结束后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 写个鉴定意见就完成了实习任务。这部分学生浪费了最好的学习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这些对学生、对家庭和对学校都不利。

4.2 对毕业后就业选择的影响

因受之前实习过程当中阴影的影响, 学生很多实习结束就离开实习单位, 不愿意继续在实习单位就业, 有些甚至中途通过各种理由, 例如身体生病、家中变故、家庭压力等各方面的理由中途退出实习。例如健身养生会所, 只有2011年四位同学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后, 以后几届毕业生没有一个人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健身俱乐部也同样发生类似的事情, 很多有潜力、有条件的学生就是不愿意去健身俱乐部工作。

4.3 对学校和企业单位的影响

学生实习结束后不留在原单位工作, 对于企业来讲, 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本来企业跟学校签订实习协议的目的, 就是想储备人才, 现在学生又不想继续留在实习单位上班, 这对于企业来讲, 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于学校来讲, 学生不愿意继续在实习单位工作, 甚至中途退出实习, 这对于学校以后跟企业继续合作的可能性较少, 也会影响到整个专业和学科的发展。

5 解决“3+1”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实习过程出现问题的途径

5.1 适当改变“3+1”人才培养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优势, 如何完善和改革“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实习中的“1”,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 是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人在走访了相关实习单位的负责人、相关指导老师以及毕业的学生反馈的基础上, 如果把“3+1”改为“2+0.5+1+0.5”的培养模式[1], 会更适合学生专业实习的发展。2指在学校进行4个学期的理论学习, 第一个0.5指到签订的实习单位进行为其一个学期的专业实习, 1指再回到学校进行一年的理论学习, 第二个0.5指分散的毕业实习。在前0.5的实习过程中, 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 有时间回到学校继续深造, 加强学习, 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全面的规划。在最后的0.5的实习过程中, 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与就业结合起来。

5.2 根据专业或方向, 选择适合的实习单位, 灵活安排专业见习或实习

对于不适合“3+1”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专业实习, 可采用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和假期留出两个星期时间或者更长时间去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专业见习。或者根据企业或公司的需要, 适当修改教学计划, 进行阶段性的专业实习, 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知道自己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职业技能。不断地进行“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如此反复, 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5.3 转变就业观念, 正确对待专业实习

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很多家长和学生本人没有转变就业专业, 认为大学生去养生会所干保健工作, 觉得接受不了。有些人觉得健身行业只适合年轻人干, 是一碗“青春饭”, 个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去当老师或者进机关单位。殊不知, 养生保健、健身是一个朝阳产业, 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另外,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 熟悉基层业务工作流程和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而专业实习正是走向管理层的必要阶段[1]。

5.4 合同签订要慎密, 尽量维护学生利益

在与实习单位进行合作协议签订时, 很多细节问题没有考虑, 在实习过程中, 问题才出现。因此, 在于合作单位洽谈时, 校方应考虑更周全, 切实维护学生利益。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轮岗问题, 尽可能实现至少两个岗位以上的轮转, 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职业岗位。二是实习期工资, 除了基本的实习补贴外, 根据实习单位的薪酬制度, 为实习生争取更多的福利。三是实习内容。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到管理岗位和更深层的技术, 而不是单纯的从事机械性工作。

5.5 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方向安排实习岗位, 规划学生的未来

校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方向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实习安排, 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统一分到哪个实习单位, 进行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 这样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培训应贯穿学生实习过程的始终。还有些学生随大流, 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 对未来就业比较迷惘, 不能为自己的未来规划,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方向, 对学生的未来给予适当的指引,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3+1”人才培育模式在许多高校的许多专业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职业技能的掌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在2010年开始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实习的安排和效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 如何完善和改革“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实习中的“1”,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 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习

参考文献

[1]王海莉.旅游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7) :167-170.

[2]徐杏玲, 季敦山.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12 (6) :113-119.

[3]季玉茹等.基于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3 (4) :43-46.

[4]王爱丰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45-47.

[5]王晓煜等.“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10 (4) :15-19.

[6]王明霞等.“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研究[J].广州化工, 2012 (11) :154-156.

[7]唐天龙.校企联合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 (6) :93-96.

独立学院毕业实习的过程管理微探 篇3

过程管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检查和过程改进四个关键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运用灵活、全面的控制功能和柔性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过程管理适用于高等教育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毕业实习教学管理同样可借鉴企业过程管理方法。独立学院毕业实习过程管理包括实习前的管理、实习中管理和实习后管理三个阶段,其具体节点为实习前的积极策划与准备;实习全面展开后的指导、监督与管理以及实习后的严格考评和及时改进工作。任一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整体的实习质量。因此对每个实习环节应细化管理并严格把关,实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过程管理,以提高毕业实习管理的整体质量。

一、毕业实习前,积极策划

积极的准备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毕业实习的准备期,为调动大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保障实习的质量,獨立学院须积极策划毕业实习。

(一)落实计划

虽然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但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学校,都应切实落实实习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四年的实习进程。独立学院可通过一系列的实习计划和相应的实践活动,将实习内容贯穿大学四年。如大一时,安排大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以接触社会为重点,初步了解职业的内涵,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大二、大三时,以专业课外活动为载体,重点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在大四的实习阶段,则以探索个人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为主,为就业提供方向。

(二)认真培训

由于大学生对毕业实习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人生的定位及规划非常模糊,在毕业和就业压力面前,他们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茫然无措。为避免上述情况,可从新生入学开始,利用学生社团、专业讲座、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如入学初的军训及其后的各种拓展训练,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体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使得他们学会了彼此间建立信任、友谊,学会了团队合作。普通话口语交际训练则为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专业课外活动和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则在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提升了其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交流的能力。就业指导工作则帮助大学生自我定位、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实习活动开始前的岗前培训不但改变大学生传统实习观念,也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积极动员

为改变大学生传统的实习观念,树立积极的实习心态,在实习工作开展前,可以通过网络、黑板报为媒介,以班会、座谈会、专题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积极动员大学生参与毕业实习。

(四)双向选择

实习单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也是影响大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为保证学生实习的单位或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尽可能对口,调动大学生的实习热情,在毕业实习开始前,可向学生发布实习单位信息,并与事先联系好的企业合作,以院系的名义组织召开各实习单位的招聘会,使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另外,对于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要求其提交“学生自行联系校外实习申请表”,经专业指导教师和院系审批后才能自行实习。

(五)小组领导

在规范实习的过程中,结构严谨的毕业实习领导小组至关重要。这个小组应由上至下建立,由决策层、监督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部分组成。决策层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对毕业实习进行宏观管理、统筹规划;监督管理层由督导处和教务处负责,全程监管毕业实习工作;执行层落实到各个系部,具体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二、毕业实习中,全面推进

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实习形式,通过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指导,全程监督、定期检查,全面推进毕业实习工作。

(一)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

具体的实习形式有两种: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前者通常由学校集中统一安排,按要求分步实施。集中实习的人数应确保占总实习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带队教师具体组织下有序进行。分散实习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或签约单位,也可让学生回到家乡所在地,在家长帮助下切实开展。为保证分散实习的效果,实习大学生须与独立学院签订毕业实习协议,提供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证明。

(二)实习基地建设,内外并举

集中实习要求独立学院有足够多的稳定的实习基地。独立学院可通过组建校内实习基地,如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由有能力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商业创业实习。在校内创业实习基地的实习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毕业,保障实习长度。校内创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目标,调动了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企合作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方法。具体可通过调动学校的人脉关系,联系实习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的毕业选题与企业挂钩,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为企业提供建议与对策等方法与实习企业逐步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建立的稳定实习基地。

(三)招聘、培养双师型教师,指导到位

独立学院可通过招聘和培训等方式培养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并将这些教师纳入到实习领导小组中来,对实习大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指导和职业生涯指导,并辅之以人文关怀,鼓励、鞭策大学生在实习中不断成长。

(四)监督检查,落实到位

具体的监督检查工作,应落实在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的监督管理层和执行层。首先,在监督管理层,教务处应根据其制定的毕业实习教学计划,根据全校实习进度,定期收集、整理、审核各个专业毕业实习文件,管理毕业实习成绩。督导处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全程监控,提供监控办法,定期检查各专业实习情况,并及时汇总毕业实习进度信息,提出改进策略。

其次,执行层的监督检查工作主要由带队教师负责。具体可以通过问答方式定期考核实习大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实习单位对实习大学生的满意度等方式进行检查。另外,实习指导教师应及时记录实习情况,向实习小组长汇报,并向院系书面汇报实习检查指导情况。这些书面材料将为院系的实习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并可作为评定大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三、实习后,严格考评

考核是达到认识实习教学要求、实现实习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学生实习认知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

(一)建立合理的考评系统

合理的考评系统有利于全面、可观地评价大学生实习与否及其实习效果。该系统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定性评价包括有顶岗实习报告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等。定量评价包括有专业对口实习时间、连续实习时间、与指导教师沟通次数等。

(二)严格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由实习报告和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实习报告可从书写规范、实习报告质量、问题探讨与知识的总结提高程度等方面设定评分细则。在具体的评分中,专业课教师负责评审实习报告,并按百分制计分,所给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习考核成绩由带队实习教师及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按“思想政治纪律表现占40%,业务成绩占60%”百分制评定,占总成绩的50%。

四、针对不足,及时改进

为全面了解、改进实习效果,在实习结束后,独立学院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为下一年度的毕业实习提供参考;针对实习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予以表彰,为今后的毕业实习树立典范。此外,可通过安排大学生总结交流会,强化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晓明.卓越绩效模式立足过程管理[N].中国质量报,2006,(5).

[2]胡同德.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3]钱成敏.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探析[J].理论探讨,2010,(12).

[4]张宇峰.谈谈高校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2):99-100.□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 篇4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对待,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毕业论文。

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意义和目的1.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深入企业实际,获得企业管理业务的理解和运作体验,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毕业论文,在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到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使学生对四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加深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2.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考察阶段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参与实际管理事务,由此可直接反映出学生是否具备了学校所要求的综合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能,可检查学生是否融会贯通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是否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重新上岗(或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岗前的培训阶段。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业的最后一个阶段,标志着理论学习的结束。只有经过毕业实习所提供的岗前培训机会,学生才能很快进入角色,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因此,学生应认真对待毕业实习,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熟悉业务工作,训练业务技能,为未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毕业实习的内容

1. 企业一般性了解:

了解企业的历史与发展,企业规模,职工人数与素质结构,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品种与产量,生产工艺及特点,主要生产设备及能力,技术创新状况、原材料、能源供应及消耗水平,产品销售情况及前景,年利税总额和经济效益水平,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及国有资产的运行机制以及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等内容。

2. 深入企业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熟悉企业管理的日常运作情况:

熟悉实习所在部门或车间的职能及横向联系,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专业管理业务内容,责任制与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工作考核方法,计划编制的程序与方法,部门之间与人员之间信息沟通方式与渠道,监督与检查制度,各项专业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计算机的应用状况等方面内容。

3.专题研究

要求学生在对企业和各职能管理内容总体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某一专题(或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重点考察和研究,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产重组,企业发展战略,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企业形象策划等。

三.毕业实习的要求

1.学生必须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2.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服从企业的管理要求。

3. 勤思考,多观察,虚心向实习企业的人员学习请教,积极参与具体工作。

4. 举止文明,谈吐文雅,注意树立和维护学校的形象和个人形象。

5. 在生产车间实习时,服从安排,注意安全。

四.毕业实习报告的要求

实习报告分为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

(一)正文部分:

1.实习单位的基本概况(企业沿革与发展,企业制度,企业规模,生产产品的品种结构和数量,企业经营状况,人员素质状况;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中的与作用等)

2.所实习的职能管理部门日常运作的总体分析(如部门的设置,人员的职责分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程序与基本方法,工作成果的检查与考核,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等)

3.专题报告:对选择的专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二)附件

1.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估。

2. 实习日志:每天的实习内容,实习心得以及有关资料的摘要等。

五.毕业论文的要求

毕业论文可写成管理论文,也可写成企业管理的综合案例分析。

1. 论文要注意科学性、新颖性、逻辑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2. 论文字数为应不少于8000字(专科不少于5000字);

3. 论文格式应包括:

1)论文题目:学生所在函授站、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及其职称,这一部分写在封面上;

2)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用200~300字简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关键词为3~5个;

3)目录:列出论文各段的大小标题(直到二级标题即可)

4)论文正文;绪论、本论和结论。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

5)参考资料:列出所参考的书籍期刊报纸和其他资料,参考资料数目不得少于20篇,其中至少两篇为外文资料。

六.毕业论文的撰写程序

1. 论文选题

拟定毕业论文必须始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选题必须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方能确定一般不得自行更改。论文止应紧密结合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的实际,在理论与实际方面有意义和研究价值;题目范围不宜过大,否则难以阐述透彻。

2. 编写论文提纲

学生在收集了一定资料后,就应开始编写论文提纲。编写论文提纲可以使学生树立全局观念,理清思路,安排材料,使文章结构合理。在编写提纲的过程中,为了把准备使用的材料组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要把收集的材料取舍、增删和调整。论文提纲的基本项目为:基本论点、内容提要和主要参考文献。提纲在交由指导教师审阅后,方能拟定初稿。

3. 拟定论文初稿

按照提纲,组织资料,拟定初稿,交由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绪论主要说明该研究课题的意义,提出问题,必要时可简单回顾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历史,以及对课题研究所使用的基本方法等;本论部分要展开论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成果,应做到论述充分,论证严密,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资料翔实,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等;结论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述,得出基本的结论或答案。

4. 初稿的修改

初稿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学生再进行修改。修改后,须再次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和修改,直到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正式定稿,论文正式文本可手抄写,要求字迹工整,也可打印。

七.毕业论文时间安排

1.选题在2007年7月日之前完成。

2.论文提纲在2007年8月日之前完成。

3.论文初稿在2007年9月日之前完成。

4.完成正稿在2007年10月日之前完成。

八.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由指导指导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进行综合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九.论文参考题目(仅供参考)

1. 某一具体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3.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4.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5.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6. 企业管理资源及其系统开发

7. 论企业的质量成本行为及其对策

8.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与政策研究

9.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10. 关于加速我国大中型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研究

11. 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及其选择

12. 跨国经营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13.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14. 企业激励制度的研究

15. 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6. 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17. 企业品牌经营研究

18. 企业名牌战略及其实施

19. 企业CI策划研究

20. 企业并购及其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

21. 风险投资企业运行机制的研究

22. 供应链管理研究

23. 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24. 关于企业贯彻ISO9000(或O14000)标准的问题研究

25. 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26. 设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7. 零售商业发展连锁经营的思考

28. 营销策略的应用研究(价格,销售渠道,广告,服务等)

29. 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研究

30. 关于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31.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32.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 篇5

毕业实习指导书

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毕业实习是实现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成果的一个全面检验,是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旅游企业工作者必经之路,是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旅行社行业发展更加完善作贡献重要方式。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专业技巧应用到旅游企业的工作实践中去,使学生在与旅游企业接触,特别是与旅行社接触过程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顶岗工作,按照旅游企业工作的实践标准去检验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并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为毕业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应用型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做最后的准备。

一、毕业实习组织领导

在分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由实验中心主任、系主任及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的院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工作是:与实习单位保持良好沟通;研究探讨毕业实习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实习学生进行动员、中期开展检查、做好毕业实习结束总结交流等项工作。

二、毕业实习目标

1.通过毕业实习,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较快、有效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逐步成为旅游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2.通过毕业实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文明热情的工作态度。

3.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旅行社中所实习的各管理岗位和导游等岗位的具体规范、方法和技能。

4.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所实习旅行社的组织机构设置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5.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旅行社各项经营活动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日后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6.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所实习的旅游景区的各岗位操作规范,了解其运行规律和具体管理实务。

7.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

8.通过毕业实习,锻炼学生及时、妥善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9.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

任务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三、毕业实习原则

1.2.3.4.毕业实习单位必须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服从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学生在实现单位完成规定的任务方可取得学分。

四、毕业实习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

a.了解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b.了解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和线路的基本知识。

c.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和民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d.了解主要客源市场的概况和习俗。

e.掌握导游服务的程序与标准。

2.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要求

a.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能够运用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掌握旅游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与促销、旅游产品报价的方法与技巧。

c.研究接待计划,制定合适的接待方案、接待计划变更的处理,培养与有关部门、工作员工及上下有关企业工作人员的沟通、创新能力。

d.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及对员工的培训与管理情况,参与实习单位对经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e.了解实习单位经营核算业务内容;能够对实习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

3.旅行社业务能力要求

a.能独立完成导游接待工作。

b.能与其他服务人员合作共事并和旅游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能独立处理旅行中发生的一般问题。

d.能运用英语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

e.能运用普通话为国内客人提供导游讲解,语音、语调、语气、语速标准适中。

五、毕业实习单位及时间安排

1.实习单位:省内外旅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各类旅行社的接待部、计调部、市场部、国际部、国内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导游部等部门的工作岗位。

2.实习时间:第七、八学期,共24周。

六、毕业实习管理规定

1.学生实习单位必须限于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名胜风景区、旅游行政

管理机构等或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其它机构、单位。

2.学生实习期间要遵纪守法,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工

作安排;接受实习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

3.实习学生不得无故、擅自、中途离去或变更实习单位及岗位。对违反与实

习单位协议,造成严重后果及恶劣影响的,学生必须承担所有责任,学校对其不计实习学分,实习成绩不予及格。

4.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或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学校汇报。学生与实

习单位对实习工作出现意见分歧,应当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个人不得与实习单位发生冲突。

5.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虚心学习实习单位员工的敬业精神,培养服务意识;努

力掌握旅游管理、服务和操作的技能,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6.实习期间,学生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写实习周记。《实习手册》。

7.实习期间学生要定期(每周至少一次)与指导教师联系,便于教师的指导

工作。

8.实习结束后由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实习期的工作表现进行实习鉴定。

9.实习结束后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总结,总结工作与收获,进行经验交流。

10.作为指导教师要不定期进行巡视,了解在外地和本地实习学生的情况,实

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和待遇,与实习单位沟通,协助管理教育实习学生,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巡视结果要向学院领导作出书面报告。

11.对于涉及实习学生人身安全、学生与实习单位发生矛盾冲突、学生权益受

到严重侵害等重大问题,巡视教师不得擅自决定,必须向学院领导请示汇报。

七、毕业实习内容与要求:

(一)办公室实习岗位

1.了解旅行社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旅行社经营管理现代化的趋势。

2.熟悉实习单位提高企业素质、培养企业活力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3.熟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办法及发展规划。

(二)计调部实习岗位

1.了解旅游计划的整理和加工和编制、接待计划的落实、接待计划变更的处理、和旅行社相关的交通、游览、住宿、购物、娱乐、餐饮知识,旅游产品设计和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

2.掌握旅行社各种设备的使用、规范的服务语言和行为、设计组合旅游产品、研究接待计划,制定合适的接待方案、接待计划变更的处理、报价竞争、监督控制,培养与有关部门、工作员工及上下有关企业工作人员的沟通、创新能力。

3.掌握岗位工作职责、掌握规范服务方法、熟练操作各项设备、填写各种表格、单据、掌握沟通技能技巧、掌握接待任务表的编制、掌握用车、行程安排、酒店落实、票务预定、景点确认及接待质量监督。

(三)市场部实习岗位:

1.了解旅游产品的分类、旅游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旅游产品价格策略、旅

游产品销售渠道、旅游产品促销方法、旅游产品报价、人际沟通知识。

2.掌握旅游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与促销、旅游产品价

格策略的运用、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运用、旅游产品促销方法与技巧、旅游产品报价的方法与技巧。

3.掌握旅游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旅游产品的设计与促销、旅游产品价格策

略的运用、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运用、旅游产品促销方法与技巧。

(四)接待部实习岗位:

1.学习、了解岗位职责、规范的服务用语、电脑操作知识、接待礼仪、人际

沟通知识、旅游产品构成、本地旅游委托业务、外地旅游委托业务、单项服务委托业务、旅游产品促销知识。

2.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规范的服务语言和行为、委托手续的受理、各种咨

询的回应与解释、旅游产品的设计与促销、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投诉的处理。

3.掌握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掌握旅游产品的推销方法,掌握投诉处理的技

巧和方法。

(五)人力资源部实习岗位:

1.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及对员工的培训与管理情况。

2.参与实习单位对经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六)财务部实习岗位:

1.了解实习单位经营核算业务内容;

2.能够对实习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

3.掌握旅游各项业务结算方式。

(七)国际部实习岗位:

1.料解境外旅游目的地情况。

2.熟悉出境旅游线路设计、游程设计、产品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3.掌握护照、签证、健康状况证明等旅游证件办理的程序和方法。

4.掌握入境旅游接待、导游翻译等服务人员安排、观光活动安排、预定等;

5.掌握国际旅游业务往来信函的认读与拟写,包括:格式、内容、常用语等。

6.掌握组团成本费用计算方法。

7.掌握实习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方法及原则。

(八)国内部实习岗位:

1.了解全陪、地陪工作程序与规范。

2.掌握制定旅游接待计划、落实接待事宜、准备相关物质、接站服务、协办

入住手续、商定、宣布活动安排、参观游览服务、当好购物参谋、送站服务、处理遗留问题、结清所有帐目、做好工作总结、投诉的处理等环节的规范。

(九)旅游景区

1.了解岗位的基本职责、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接待礼仪、接待服务的基础

知识、景区园林园艺知识、旅游商品知识、娱乐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知识。

2.掌握游客入园的接待服务、景区讲解服务、景区内的餐饮服务、景区内旅

游商品的购物服务、景区内娱乐设施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景区内的安排保卫工作、旅游代办服务、游客投诉处理的能力。

3.掌握散客入园的售票和入园服务;旅行社团队及其他团队订单的确认和接

待、掌握景区导游服务工作的各个细节、掌握景区餐饮服务的基本内容、掌握旅游商品的推销技巧、能按要求操作各项娱乐设施、掌握景区个性化

服务的操作要求、能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

八、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1.结合毕业实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从学生应具备的观念、知识、技能、态

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尊重旅游企业的意见,将企业写的实习鉴定作为考评学生实习成绩的主要

依据之一。

3.结合学生的工作日志、实习周记、定期实习汇报、实习总结、实习鉴定评

价实习学生的成绩。

4.专业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其中,工作日志占

10%,实习周记占20%,定期实习汇报占10%,实习总结占30%,实习鉴定占30%。

九、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1.协助学院及系做好学生的实习动员工作及其它各项准备工作。

2.学生下点时实习指导教师应做好学院和实习单位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迅

速进入工作岗位。

3.学生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不定期去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巡视(也可以其他通

讯方式了解在外市实习学生的情况)。

4.学生实习期间保持与所指导学生的联系,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类困

难及问题。

5.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 篇6

毕业实习指导书

一、毕业实习的目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不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最后一学期作为预就业时期,由学生自行选择预就业单位,使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适应岗位、增长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考察、了解、培养,使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后可及早使用,缩短毕业生上岗前的见习时间。因此,毕业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过渡阶段,学生必须重视并认真对待该过程的每个环节,仔细处理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以便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任务。

二、实习单位的选择

《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单位的选择应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生应优先选择与矿山机械、电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在未来工作岗位是非机电类企业的情况下,也可到其它单位。并根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毕业设计大纲中选题原则的要求确定设计课题(课题在任务书中选定)。

三、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一)毕业实习的内容

1、了解企业概况

通过企业的负责人、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介绍,了解企业管理概况,以及设备管理系统的基本情况,并接受安全、保密教育。在组织全厂性参观基础上根据安排,进行各工种运转顶岗实习,掌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构造,培养独立操作能力。熟悉各岗位的技术要求,搜集设备设计的有关资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状况。

2、在企业生产一线实习

学生在实习老师指导下,参与设备安装、维修等部门顶岗实习,掌握1—2种实际生产中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及工作原理,在掌握相关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基础上,掌握设备的重点维修保养的要求、内容、方法及技术条件,以及新设备的安装要求及操作方法。了解新型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提高生产设备故障诊断、处理及维护、保养的能力,或参与技术改造,掌握改造方法。

实习内容:

1)全面调研:

调查研究所在实习企业的产品、主要设备。

2)维护维修实习:

实习维护维修主要设备,掌握设备的结构组成、控制方法、常规维护内容,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

3)了解企业设备管理情况,了解企业各道工序设备的型号、数量,保养保全周期,易损件备用量等。

4)在可能的情况下参予企业技术改造(购置新型设备选型、改革机器中的机构等),了解旧设备的缺点,了解新设备的优点。

5)、搜集毕业设计的资料与图纸,为毕业设计和答辩作准备。

3、生产管理实习

深入企业生产管理、质检等部门,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与知识,熟悉计划、劳动、设备、工艺、质量的常规管理方法,了解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完成的途径,了解各种管理制度和执行方法,并注重获得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收集有关新型设备的技术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好初步准备。

(二)毕业实习的要求

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遵守厂纪厂规,注意安全。

2、认真对待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做到比较全面的实习。

3、勤动手。实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脏,积极参加实际操作,增强动手能力。

4、勤开口。对遇到的问题要多问,虚心向工人师傅、技术人员学习。

5、勤思考。实习中要多开动脑筋,对遇到的问题不仅要看实际的处理。还要弄懂理论的原理。

6、勤翻书。多看各类设计手册、书本,从中学习各种结构、原理、标准。

7、写好毕业实习学生定期汇报用表,按规定,每两周汇报一次,记述实习中的进程、问题、收获。

8、实习结束完成实习总结报告,系统总结实习中的收获、体会。

四、时间安排

毕业实习时间:2009.10.26一2010.4.4。

五、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 篇7

1.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习的特征与管理要求

大多独立学院以“理论知识够用, 实践能力够强”的理念培养学生, 较为注重专业实习和实习效果质量的管理。由于专业实习是学生首次利用校园所学知识接触社会工作, 对学生而言即陌生又兴奋, 文章主要对独立学院的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实习进行研究, 当然由于经管类专业的实习有别与理工专业、人文、英语等其他专业, 呈现出实习的方式多样、实习内容差异性较大, 实习者分布不够集中、实习考核标准灵活等特点, 这为创造供给实习这种特殊产品的企业和相关参与方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习的特征

(1) 实习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

经管类专业研究的内容多为自然 (科学) 现象加社会现象, 鉴于社会活动的复杂性, 经管类专业在学校授课或者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 比如通过验证性 (演示性) 实验、设计性试验和体验式实验等实现, 但此类的方式多为在学校设定的环境中 (如借助实验软件或模拟实际业务环境的实验室) , 结合教师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等对所学专业知识点进行掌握和应用, 所以缺乏实际实习环境中的随机性和知识应用的选择性特征。但实际业务中多为随机性问题的出现, 所以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应体现出漫步性, 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在实际业务中真实的再现业务发生时运用知识处理问题和运营风险的综合能力, 由于经管类知识点呈现社会性和系统性特征, 所以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的内容一定也呈现出系统性、综合性特征, 这就需要给学生置身于实际业务情况下,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机会渠道。

(2) 评价的非同一标准性

经管类专业研究社会经济与管理, 主要作用于人, 体现为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所以经管类知识不同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以人为主导的因情景、态度、理解等非定量因素的略微变化都将导致结果的差别, 这种经管类知识的特殊性也将导致实践结果没有一个固定答案, 对于实习实训的评价自然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衡量, 这就要求实习实训中要遵从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差异化的评价, 评价应注重过程和前提的差异性, 但又应尊重实习实训的初衷原则。

(3) 实习主体的社会化性

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实习中被赋予了一个特定且又独立却不孤立的角色担当中, 这就要求学生在承担这个岗位角色时与其他岗位人员进行信息互通、数据沟通等, 完全使实习人员处于社会化环境中, 摆脱学生对自己仅为学生的定位, 体现出了社会化性的特征, 所以学生自身的定位发生转变, 为学生完全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也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转变提供了场所和空间。

经管类知识学习规律的特征决定了实习产品有别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实习, 所以知识运用的系统性、综合性以及实习主体的社会化特征影响了实习管理要求, 实习评价标准将影响实习的效果, 这些特征都要求实习管理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差异对待, 与时俱进。

1.2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习的管理要求

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合适、恰当地且不失公正的评价至关重要, 而由于实习对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非定量性特点, 所以管理过程中应注重过程轻结果;应不断地动态优化而非一成不变, 应不失公平前提下又要针对性地差别对待。因此, 在实习之前, 就本专业实习的内容范围进行相应规划, 对实习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对实习结果应有效地反馈, 促进下一次实习质量的提升, 为实习单位提供更好的管理方法和培养人才机制提供支持, 也为学校实习管理提供良好的模式和方法。

在文中利用管理学知识, 结合实习的特征, 采用PDCA的方法对实习进行管理, 不断促进实习质量的提升和实习效果的改进, 为学生、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和消费的“特殊产品”建设, 给出有益建议。

2. 利用PDCA方法管理专业实习

通过PDCA绩效管理理念构建专业实习管理模式, 就专业实习的目标设定内容 (P) , 目标执行与实施状况 (D) , 实习结果检查评定 (C) 和结果处理与应用情况 (A) 等四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方式, 最终构建合理有效、科学规范、不断改进和适应三方共同利益的评价管理模式。形成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良好结果, 实现厘清专业实习管理思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最终提高专业实习的管理效率目标。

2.1 经管类专业实习的PDCA管理内容

首先根据经管类本专业培养目标设定实习的单位类型和实习内容的评价标准, 所以在目标计划 (Plan) 阶段, 就实习单位的选择标准、实习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和发展目标以及实习管理体系和实习协议条款等方面给予管理, 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应必须到商贸流通类企业或与国际贸易业务管理有关联的企业进行实习, 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差别和学生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指导和建议, 在相对统一的原则指导下完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 让学生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协议中的各自责任条款以及实习工作可能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在此阶段应该让学生预期到自身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实习开展后, 对实习过程的设计实施和执行 (Design) 给予跟进性指导, 一方面在实习协议中要求实习单位应配备相关业务指导师, 主要负责学生对实际业务的理解和对问题解决的引导与启发, 业务指导师就业务内容在参考学校已计划的实习内容基础上, 根据学生态度、对知识的运用以及业务所需素质等方面给予跟踪评价, 可以借鉴并利用实习单位的评价指标 (如果实习单位已有的前提下) , 也可以使用在计划阶段已经设定好的相关考核指标给予考核记录。要求学生定期进行实习小结和总结, 提交实习报告等文件, 实习单位的业务指导师就针对学生实习中的问题给出个人的指导记录以备学校指导教师借鉴和参考, 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实习单位业务指导师进行相应的精神或物质的鼓励, 这在前期的实习计划阶段 (P) 的协议书中要体现出, 要提高实习单位的接纳积极性和业务指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的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经常不间断地与实习单位相关人员沟通交流获取学生的实习状况说明, 在实习报告和指导记录提交后, 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这些文档进行处理, 以便对实习质量进行监控, 并能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成绩评定。在结果检查和评定阶段 (Check) , 学校的指导教师应不断地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环境和实习内容在公平的前提下, 有差别性的纵向与横向比较后, 给出相对公平的评定成绩。与此同时, 不断地完善之前设定的评价体系, 并把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实习单位业务指导师进行沟通与分享, 对学生实习中未有注意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修正, 不断引导学生的实习行为, 逐步接近实习的目标初衷。此阶段要依据设定好的实习评价体系 (也就是之前已经设定并已经取得的平时表现、实习日记、鉴定报告等文件) 有差别地、动态地给予合理评价, 并把评价结果与实习单位和学生进行沟通, 如果学生或单位业务指导师对评价定性结论不完全赞同的, 可以提出自己的反驳建议, 最终各方在就针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改善, 以便满足学生、业务指导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的不同意见需求, 这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指导教师们的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 各方都对实习的过程及要求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所以给予结果的处理和应用 (Act) , 以便较好地满足实习指导的做法给予肯定并对其成熟做法进行标准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实习项目的开展, 从前面的实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跟进解决和处理, 并对经常化的问题给予标准化。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师在不断沟通过程中逐步完善。

2.2 PDCA管理的绩效评价与改进

(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于经管类实习的特征, 所以尽量用定量化的方式评价, 但也应结合定性化方式。比如在计划阶段, 对学生实习单位的选择采用定性的方式处理, 而在计划实习内容方面针对实习单位的实习内容进行定量化的指标评价, 如单证业务处理的正确率等可以定来定量化, 而对于实习态度及人员沟通能力等可采用定性方式处理, 给出不同等级反映。

(2) 采用需求差异分析方法设置评价指标。由于学生、单位、学校三者对实习的要求目的不同, 所以在指标设定中采用需求差异法设定, 最终根据差异化的学生实习的初衷赋予三者评价的不同权重。比如在设计实施阶段,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习表现给予评价, 而实习单位指导师根据学生的业务和态度等给予评价, 学校教师则根据获得信息给予综合评价, 最终根据本次专业实习目的, 学生的实习目的以及单位指导教师的目的设定三者的指标权重在检查阶段评定学生的实习效果。

(3) 把握实习目的区别对待与动态改进。实习的最终目的是结合实际实习场景锻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所以在实习指导时期根据学生所处的岗位给与区别对待, 并对其未来职业的范围和路径给予远景的描绘, 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知道未来的努力方向, 从而对实习工作及未来工作有更高的积极性和期望。这也就要求实习评价有共同的素质要求限制, 又要根据实际情况 (实习业务, 岗位, 工作范畴等) , 在对实习结果处理中达到动态化管理和与时俱进性的补充完善。

所以, 经管类专业实习这个特殊产品需要三方共同设计与满足, 才能不断地促进各方的积极主动性, 才能使实习活动变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个特殊产品的开发和完善形成, 给出以下一些建议。

3. 利用PDCA理念管理专业实习的建议

3.1 三方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 业务执行的依据和约束

在实习目标设定中, 企业, 学生和学校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 在学生自身能力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 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体系和指标, 此类的指标应主要有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师共同商讨确定, 对学生实习管理体系, 实习前期准备以及在岗实习和实习过程中文档管理、实习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给以优化设定, 最终在过程管理中实现目标管理的初衷, 对实习学生有约束, 对学校指导教师有限制, 对实习单位指导师有要求, 形成一个相互监督且相互联系的循环体, 学生可以有申诉机制, 任何一方不应有独揽判定结果的权利, 使评价处于公开自由的环境中。

3.2 过程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

在实习开始前通过指标的设定和实习内容的定性说明,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评价, 让学生、指导教师和单位指导师进行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交流共享, 及时地指出所出现的问题, 让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实习评价问题 (如指标设定、比重设定等) 及时得到修正和完善, 以便三方都能各自处理且不存在指责与抱怨的情绪。

3.3 实习内容和实习管理评价体系建立是关键

由于经管类专业实习的特殊性, 所以实习内容设定和实习管理体系应在“注重能力培养、系统部署、分层组织、分步实施、分段管理、整体优化”的指导原则目标下, 对实习组织体系、文档管理体系、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和总结反馈体系四个方面进行系统优化。

总之, 通过PDCA的绩效管理方法, 让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时所需的素质锻炼和培养, 又能让实习单位看到学生的成长进步, 并能为该实习单位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做法, 又可为学校指导教师的授课带来新的业务知识, 最终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又能带来实习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PDCA中实现专业实习这个特殊产品的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对专业实习这个特殊产品的不同层次和内容进行分工完善又能在三者间进行内部交换, 不断扩大产生此产品的内涵和消费该产品的不同层次。

摘要:由于专业实习是有实习各方参与人共同生产和消费的“特殊产品”, 外加经管类学科的特殊性, 使得经管类专业进行实习的问题上更显得独特, 特别是以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独立学院而言更尤为重要。而对此类专业实习的管理就会变得较为困难, 主要体现在实习管理的非完全标准性, 评价指标的非单一性, 又体现出系统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所以文中提出采用PDCA方法, 对专业实习的计划, 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和更新, 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下, 对实习工作各方参与者共同管理和与时俱进的完善。

关键词:专业实习,PDCA,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林.基于ISO9000PDCA循环科学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福建质量管理[J].2009, (03) :57-58.

[2]朱健;李萌等.基于PDCA循环的培训管理与效果评价体系.价值工程[J].2012, (11) :P187-188.

[3]陈梓云.三阶段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中国校外教育[J]2009, (12) :P136, P154.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财务管理) 篇8

关键词:技师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 实习质量 对策

笔者曾与学生一起在国际大型酒店实习,在实习结束后,笔者从老师、酒店员工的双重视角,对如何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其次认真研究现代酒店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随后将学校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现状紧密结合,从而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督促学生进步,教导学生工作方法,提升学生意志品质。通过努力,笔者所负责的班级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同时该班大部分学生被酒店留下并成长为酒店的优秀员工。本文就旅游服务系酒管专业实习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作如下探讨。

一、酒店管理专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

1.教学情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加强实践教学,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旅游服务业更是发展迅速。为了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以实用为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情况

旅游服务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其他专业比较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新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均需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吃苦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缺少虚心和耐心;缺乏主见,喜欢人云亦云;不能按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3.现代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随着现代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问题成为酒店的头等大事。酒店急需一批具有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肯吃苦、脚踏实地、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长远目标、能稳定工作的员工。

二、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顺利成长为合格酒店员工的对策

1.革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所学教材进行深刻详细的研究,将对学生以后在酒店发展有帮助的知识落实到位,同时带领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多进行酒店工作现场模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

2.对学生以引导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适应酒店管理,在最初的实习生活中,教师应以鼓励和奖励为主。首先,培养实习生的时间观念,让其慢慢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熟悉酒店的工作环境。每月对全勤的实习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酒店通告栏表扬,并给予一定金额的全勤奖励。其次,每月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主要了解实习生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现场进行解答和解决。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老师会后要进行跟踪,协助解决。第三,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和熟悉期后,教师要对实习生进行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考核,对不同的岗位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第四,进行考查,通过比赛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从而使他们在技能上有更大的提升。第五,通过以上的引导和学习,教师要对一些进步快的实习生给予奖励,进行岗位提升,从而使他们带动一部分学生先上一个台阶,这样半年后能在企业留下来的实习生都是很优秀的。

3.将实习生的现状与酒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是带队老师要正确引导实习生进行角色转变。学生到酒店实习后,教师也应该按照酒店的管理方式、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配合酒店的管理,以一个员工的心态和状态去工作。二是对于酒店的规章制度,或者在处理学生的合理要求时,带队老师应该及时与酒店沟通,站在双方的利益下,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教师要鼓励实习生积极参加酒店的各种活动,深入了解酒店的文化,同时鼓励实习生多向老员工学习请教,尽快融入酒店生活。带队老师要经常向酒店的领导、老员工请教,探讨实习生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向优秀员工方向不断努力。

以上是笔者在酒店带队实习一年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些方法也在实习所取得的成果中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1]陈海彬.酒店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0(25).

[2]施建中.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探析[J].成功教育,2010(6).

上一篇:忘带东西检讨书500字下一篇:广东海洋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