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

2024-05-14

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共11篇)

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 篇1

1、你的性别()

A、男B 女

2、暑假你一般做什么()

A、蜗居在家 B、勤工赚外快 C、旅游 D、留校

3、你平均每天减去睡眠时间呆在家的时间是多少()

A、小于2小时 B、2-5小时 C、5-7小时 D、大于7小时

4、你呆在家的原因是什么()

A、外面的活动没有吸引力 B、无处可去 C、假期只想呆在家,不愿意外出 D、父母不允许外出

5、你在家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 看电视上网 B 睡觉C 学习D其他

6、长时间呆在家对你的影响()

A 心烦气躁B生活失去乐趣 C交际能力降低

7、你平均每天上网时间()

A 1小时以内 B 2-3小时C 4-6小时D6小时以上

8、你上网主要是做什么()

A 看电影B打游戏C 查资料D无聊,打发时间而已

9、你认为假期过得充实吗()

A一点儿也不充实 B一般 C很充实

10、你对假期生活的评价()

A很满意 B 一般 C 无聊D特别不满意

11、你认为假期时长怎样合适()

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 篇2

一、西藏大学生炒股的背景与现状

2015年6月, 股票市场一路走高, 创下六年之最, 冲破了5000点, 进入七月份, 千只股票进入疯跌停牌, 随后国家出台“熔断”机制, 以保护广大散户的利益, 但是股票市场突破“熔断”机制, 让人震惊。在股票疯长期间有一大批的“90”后大学生也加入其中, 各大媒体对于大学生是否炒股褒贬不一。

本次调查主要是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其中发现炒股的人大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 因为大三、大四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 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进行操作。其中还是以男生为主, 特别是财经金融类的男生兴趣更浓。调查发现大部分炒股的学生都是没有相关专业的知识, 出于对股市的好奇, 大部分的人都投入资金, 进入股市, 这种盲目的入市, 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在调查中发现西藏大学生投入股票市场的资金还是比较少的, 相比于其他省份的大学生而言, 西藏大学生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

二、西藏大学生炒股的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

炒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风尚。在股票市场疯长的时候, 有媒体报道, 广场舞大妈都可以进行炒股, 一夜变富婆的现象。正是这种全民炒股的热潮, 吸引了许多大学生投入股市, 希望通过炒股迅速赚钱。

2. 技术因素:

以前炒股需要到证券公司进行开户, 买卖股票,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金融理财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只要手中有手机就可以完成网上开户、每日盯牌、实时交易等各项内容。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 通过手机软件进行操盘, 这样既可以实践课本知识, 也可以投资理财, 简单方便。

3. 自身条件:

当代大学生富有活力、思维敏捷, 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不断地追求完善自我, 实现独立, 渴望成功。大学生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的平台, 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 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 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西藏大学生炒股的利弊分析

根据对西藏大学部分学院进行的问卷调查, 做出以下的利弊分析。

1. 大学生炒股的有利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政策的变化对于股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大学生为了了解股票市场, 就必须实时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 可能对于股价的影响。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恰当地掌握买卖时间, 提升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获取更多的利益的能力。2015年到2016年这场股票市场的大涨大跌, 犹如坐过山车, 无不令人心跳加速, 通过这种锻炼, 可以磨练自身的意志力, 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2. 大学生炒股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 股市的开盘时间刚好与上课时间同时进行, 大学生就必须有取舍。面对金钱的诱惑, 大部分人经常上课低头盯盘, 这就会影响学业, 造成考试成绩下滑, 对于大学生的专业水平造成重大影响。有的学生为了炒股, 把生活费、学费都投入股票市场, 这就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对西藏大学生炒股的相关建议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特别是股票市场, 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使得投资者进入股市, 需要谨小慎微。“股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正确的理财对于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而不是一味的通过炒股来赚取收益。在此, 提出以下建议。

1. 对于自身而言, 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炒股?

这应该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希望通过炒股巩固学习知识, 学以致用;有的人出于好奇, 寻找刺激, 希望大赚一笔。根据调查发现,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炒股, 只是想通过这个平台, 赚取额外收益。如果确实想通过股票市场赚取收入, 应该首先了解股票市场, 而不是看着哪个名字好听就买。而且理财也不止股票这一个渠道, 多渠道了解其他的理财方式。

2. 对于学习而言, 大学生首先应该以学业为重, 而不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股票市场。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炒股的根本目的不是赚取收入, 而是通过炒股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 利用自己的闲余时间进行炒股投资。

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 篇3

摘 要 《蜗居》热播带来的社会效应不同凡响,通过《蜗居》了解目前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并分析这种观念是对传统择偶观的冲击还是一种文化适应。通过调查解读80后女大学生的思想,对于了解这一代群体的行为也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择偶观 门当户对 80后

一、导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们的择偶观逐渐发生变化。《蜗居》这部电视剧主要是借着郭海萍买房这个主线故事写出当前都市人群面临的普遍困惑,这种困惑不仅仅来自于房子、工作等物质压力,还有婚姻、情感上的精神压力,此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看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是否受到了《蜗居》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从<蜗居>看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问卷调查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5份,有效问卷95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分析与择偶观有关的文献资料(如专著、调查报告、论文等),在借鉴基础上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2.定量研究。对问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并通过spss软件统计包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图形分析等。3.定性研究。在访谈的基础上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取精去粗以弥补问卷的不足。

三、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1980年—1990年之间出生的郑州女大学生,以大学本科以上为主,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在所调查的100份问卷中,看过《蜗居》的有81人,有效百分比为86.2%;没有看过《蜗居》的人有13人,有效百分比为13.8%(见表1)。

(二)分析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是为了探讨80后女大学生择偶观以及《蜗居》给她们带来的影响,《蜗居》不仅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更是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在现实面前是该坚持爱情,还是追随现实?“小贝”和“宋思明”是否会影响她们择偶的判断力。根据调查分析如下:

1.喜欢的对象与选择结婚的对象二者之间的对比分析

在选择结婚的对象中,选择小贝的更多,其次是宋思明,选择苏淳的人明显低于二者,兼具“选择结婚的对象”和“喜欢的类型”两者的是小贝。可以得出,80后的女大学生并不是所谓的只知道享受生活却不懂得奋斗的一代人。

2.对学历的要求情况

在对学历要求方面,以大学本科以上居多。可以看出,在择偶时女生还是会考虑对方的文化程度,大部分女生都希望自己的男友与自己的文化程度相当或者是高于自己的文化程度,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3.在择偶时是否在意门当户对的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很多人注重门当户对,但主要体现在精神上。从分手的原因来看,并不是因为对方经济条件差而分手,更主要的原因是俩人的感情不合,这说明80后女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共鸣,这与传统社会以经济条件划分的门当户对是有差异的,体现了现代婚姻的内在要求。

4.房子与爱情的关系

80后女大学生在崇尚爱情高尚的同时也很注重房子的现实意义,从调查可以得知,80女大学生在爱情和房子二者之间会选择“鱼与熊掌兼得”,在没有房子的情况下,会选择和男友结婚,只是结婚的时间会晚些。

5.对“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看法以及择偶依据分析

对于“干的好不如嫁的好”这句话,2%的人“非常赞同”这种说法,39%的人持“赞同”观点,27%的人认为“无所谓”,25%的人持“不赞同”观点,2%的人“非常不赞同”这种说法。可以看出很多女性还是认同这句俗语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一定非豪门不嫁,在择偶时更多的人考虑的是个人品质,经济状况并不是首要因素。

6.对“老少配”的看法

对于老少配,更多的人选择的是“顺其自然,只要有感情基础就好”,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以5岁左右居多。“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的因素之一是人们‘观念的变化’”①。过去的婚姻基本都是夫妻二人年龄相当,以老少配为耻。目前,大众对老少配持宽容态度,认为老少配已经属于平常现象。可见,择偶观的变化与人们观念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四、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及其思考

(一)传统的择偶观与80后女大学生择偶观的对比

1.传统的择偶观

(1)注重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

在我国相当长的社会里,人们的择偶观一直受制于封建思想,婚姻当事人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观念渐行渐远,但父母包办子女婚姻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择偶观念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已符合了现代人的择偶观念,为现代人以爱情为主的择偶观服务。

(2)讲究门当户对

在择偶观念上,传统的门当户对是指欲结成或正在结成以及将要结成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的家庭,在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上处于基本相当的水平。门当户对是中国封建社会男女择偶的重要条件和标准。它要求男女双方家长在子女择偶时要相互考虑双方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寡、社会地位与社会声望等。这种婚姻的观点是只重门第的高低,而不重爱情,是封建等级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2.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

在思想开放的今天,门当户对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80后女大学生更重视价值观、文化、经济条件、心理等多方面的门当户对。

(1)价值观上的门当户对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这样,传统择偶观门当户对的合理性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具有类似社会背景的人习得了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而具有相似价值观的人更容易互动,因为双方具有共同语言,易于有效的沟通和达到最小限度的紧张。通过调查可以看出,80后女性很注重价值观上的相通。如果在择偶时忽视对一个人的价值观的考察,这对以后的婚姻生活必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如果郭海藻对宋思明个人品质有所深入了解的话,也不会出现后面的悲剧。因此,对价值观的认同也成为了80后女大学生考察对方的标准之一。

(2)经济上的门当户对

经济上的门当户对是指在择偶时一般要考虑到双方家庭的经济平衡关系。经济条件的大体接近对婚姻的稳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郭海藻和小贝条件相当、郭海萍和苏淳亦是如此,都是奋斗中的大学生,因此他们有共同话题,容易交流沟通,在奋斗中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面对现实,房子是必须的,物质是必须的,80后女大学生在注重感情的同时并没有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80后的理性思考。

(3)文化上的门当户对

文化上的门当户对是指男女文化程度相当,或不会有太大的悬殊。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择偶,可以发现,人们在择偶时总是受社会和文化规范所左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研究生一般不会选择高中生,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会让两个人的沟通产生困难。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社会农村文化背景下的人,一般是很难在婚姻生活中找到良好互动的感觉的。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会导致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影响两个人感情的进一步发展。从调查中得知,在择偶时大部分80后女大学生都希望男友与自己的文化程度相当或者是高于自己的文化程度,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4)心理上的门当户对

人的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譬如一个哲学家与一个下岗工人是不大可能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样一个科学家与清洁工很少会发生婚姻关系。他们之间可能会有爱情,但结成婚姻的概率不会很高。爱情会在不同的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婚姻更多的在相似的人中间产生。古德有语:“一切择偶制度都倾向于‘同类婚姻’。②”背景和出生类似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更容易走得长远。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反映出来的异源文化差异,成为夫妻关系中最难逾越的一道心理鸿沟,妨碍着双方最终的接纳、亲近和融洽。

(二)由调查结果所引发的思考

80后女大学生在选择结婚的对象时依然是“小贝”居多,“小贝” 是80后男性的写照,他无论在年龄上、思想上还是经济上和郭海藻都是门当户对的,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目前80后的在择偶时很理性,表现在:

1.以爱情为基础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爱情是产生男女择偶的内驱动力。恩格斯有语: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可以说,爱情是婚姻的新娘,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如果处理不当,婚姻将会成为爱情的坟墓。常言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婚姻,同样,没有婚姻的爱情也是不幸的爱情。80后女大学生很看重双方之间的感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

2.以物质为保障

爱情和面包都是婚姻关系存续的保障,物质条件决定精神生活,物质基础是婚姻关系的一大基石。如果仅仅谈感情,唯爱情至上而忽略物质条件,那么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是一种爱情乌托邦。在生活中,柴米油盐是客观存在的,在注重爱情的同时,80后女大学生很理性的思考物质条件的重要性。只有物质有了保证,才能够为爱情保驾护航,使爱情的帆船驶向美好的未来。

随着房价的飙涨,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在大多数人眼中,80后女大学生大多数都持有“吃现成饭”的思想。但是通过对《蜗居》的调查得知,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并没有被金钱腐蚀,反而使她们更好的给自己的择偶标准定位。她们的择偶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并不是对传统择偶观的一种冲击,而是一种文化适应。

参考文献:

[1]梁青岭.现代婚姻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骆晓戈.女性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5]朱力.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7]朱力.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大学生厌学现象调查问卷 篇4

一、大学生厌学现象调查问卷。五月份在我院09、10、11级中随机抽选十个班级发放问卷总共200份,共获有效问卷178份,回收率89%。问卷分为开放式、半封闭式、封闭式三种形式。单选题37题、多选题5题、开放性简答题3题,主要围绕我院学生在校学习基本情况、对教师教学评价、专业学习兴趣、周边学习环境、目标和理想及如何防止厌学现象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

二、随机访谈。在周末组织部分编辑部的同学在各班寝室随机抽选学生围绕寝室生活、在寝学习状况、课余学习情况得到那个方面进行访谈。

三、深入班级调查。调查小组(编辑部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班级听课、教室外观摩、询问周边同学等方式进行实况调查。

通过系列调查反映我院部分同学出现厌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下:

(1)有近1/3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单向灌输式课程教

学,部分课程安排不合理。仍有26.25%的同学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教师教学模式。

(2)有62%的同学认为部分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对学生主体认识不够,只注重

知识培养,而对品质、素质等提高没有充分重视,学风建设不够完全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对学生教学管理不够严格。

(3)校图书馆基础设施不完善、看书环境有待完改善,我院缺乏专业性知识讲座,文

艺类活动偏少。

(4)调查显示有20.5%的学生觉得专业不够理想、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本知识满足不

大学生寒暑假兼职问卷调查 篇5

调查说明:

大家好,我们是在校大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寒暑假兼职状况的调查研究,耽搁大家宝贵的时间询问一些问题,愿大家能够协助我们搞好这项调查工作,谢谢!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对在校大学生兼职有何看法()

A支持B反对C无所谓

3.您有想过寒暑假兼职吗()

A想过B没有想过(询问结束)

4.您希望找到什么样的兼职工作()

A促销类B与专业相关的C家教类D临时工E其他

5.您寒暑假是否做过兼职()

A做过B没做过

如果你选择B,请回答下面一个问题

为什么您想去做兼职而没有做过呢()(多选)A父母反对B没有合适的岗位C安全问题D有别的安排E没有工作

6.您选择寒暑假兼职的主要目的是()

A赚取收入,减轻家庭负担 B培养个人能力,提升实践

水平C获得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准备D增长社会见识

E其他

7.您获得兼职工作的一般途径是()(多选)

A校园海报广告B中介介绍C同学介绍

D父母亲戚介绍E其他

8.您所做兼职是否与您的专业相关()

A有关系B没关系

9.您对您的工作环境满意吗()

A是B否

10.您在兼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多选)

A自身能力不够B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C工作时间过长D对环境不适应

F拖欠工资E工作很无聊G无故克扣工资H其他

11.您在兼职过程中是否有过受骗经历?(若选没有直接跳至

13题)

A有B没有

12.受骗后您采取的措施是?

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B与当事人或其领导交涉

C向相关部门投诉D向学校反应

13.您在兼职过程中的收获是()(多选)

A消费水平提高B提高个人实践能力C交到朋友

D获得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E其他

14.您兼职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

A生活费B零花钱C交往朋友 D做短期旅行E其他

15.您认为通过兼职会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吗()

A.很有帮助B.帮助很小C.没有帮助

16.您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确保兼职的安全()

A非常有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

17.您觉得学校在兼职过程中学校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谢谢合作!

大学生暑假生活问卷调查表 篇6

姓名______ 学校________ 专业________手机___________

1.你的性别是2 你所在的年级是

□男□女□大一 □大二 □大三□大四

3.你的暑假主要在哪里度过?4.对假期的总体感觉

□乡村及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无聊,不喜欢□充实,很喜欢

□无聊,但也很喜欢□没什么感觉

5.假期前你有做好计划做什么吗?

□有,且很具体□有,但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

□有,随意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6.生活的主要活动是

□打工□看电视,上网 □睡觉□外出旅游□兼职或学习,考证□逛街,聚会

7用于上网的时间有多少? □0-1小时□1-2小时□2-3小时□4小时以上

8.你认为你的生物钟和平时比是否有差别□基本相同 □起床很晚 □黑白颠倒 9暑假的精神状态如何?□很好□一般□很差

10暑假生活中你是否学习或复习一些课程

□一直坚持学□学一段时间□偶尔学习一下□一直没有

11.现在大学生的考证热有什么看法?

□多考些证.有利于就业□能培养自己的技能□是一种盲目跟从的趋势□其它 12对于大学生暑期兼职“只要工作不要工资”的看法是什么?

□赞成,积累社会经验比较重要□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没想法□其它 13你对打工或兼职怎么看待?

□可以锻炼自己,并积极就业机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只是想想,没有实际行动□放假就是休息的,没有这样的打算,14假期没事做时,你有什么感觉?

□会觉得日子很逍遥自在,很舒服呢□很自责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

□有点不知所措,有点慌□ 就是觉得自己很颓废,但也很无奈□暂时还没出现过这种状况

15对于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你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是很满意□很不满意

16假期里有没有特别的烦恼?

□总是沉醉在网络中,想抽身出来却无法自拔□整天想学习却什么也看不进去 □假期里过的太悠闲了,感觉过于颓废□想找工作,但是都没找到合适 17每逢假期结束时,你的状态是?

□假期生活美好,状态较好的迎接新学期 □还没玩够,暑假要再长点就好了 □混混沌沌的暑假生活,开学也好

18要开学了,对今后的学习,你准备好了吗?

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 篇7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分析

(一) 大学生手机翘课现象普遍。大学生手机翘课是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 不专心听讲, 影响课堂教学的一种现象。大学生课堂本是大学生认真学习、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 但大部分的课堂已被学生手中的手机所覆盖。调查数据显示, 70%以上的学生认为身边大约一半以上的学生会手机翘课, 同时, 大约90%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手机翘课。可见, 无论是从被调查者的主观评价还是从学生们的客观评价, 大学生手机翘课的普遍率都是极高, 而手机翘课无疑会影响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

(二) 手机翘课集中于公共课和全校公选课。学生对课堂重要性的评价影响学生的听讲效率。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 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掌握一些专业外的基本能力。大部分学生注重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忽视了必修的公共课和全校公选课对基本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调查数据显示, 63%的学生会选择在公共课和全校公选课手机翘课, 只有1.81%的同学会在专业课上使用手机。

(三) 娱乐为手机翘课的主要目的。手机主要因通讯联络而发明,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智能手机功能的更新完善, 手机更多地成为人们无聊闲暇时打发时间的工具。调查数据显示, 大约27.4%的学生手机翘课主要用于查阅资料、使用学习软件或看新闻, 而其余的学生大部分手机翘课主要用于发短信, QQ、微信等聊天, 玩游戏, 看电子书, 刷微博、QQ空间, 逛淘宝、天猫等商城, 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作为娱乐工具用来消磨时间, 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将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

(四) 大学生自制力薄弱, 对手机有依赖。大学生自制力的薄弱是大学生手机翘课的重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 33.7%的学生会经常情不自禁地看手机, 60.24%的学生会偶尔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看手机, 可见, 大部分学生难以抵制手机的诱惑, 会在课堂上习惯性地使用手机。同时, 如果上课不带手机, 8.08%的同学会感觉度日如年, 39.90%的同学担心未接电话或未收到其他消息, 16.16%的同学认真听讲, 35.86%的学生不习惯。大部分大学生对手机有严重的依赖性, 自制力薄弱, 不能够抵制手机带来的诱惑, 相比于老师的课堂, 学生会更多地选择手机翘课。

二、大学生手机翘课的原因分析

手机翘课现象已成为高校课堂上的普遍现象, 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此从社会、学生以及学校等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手机翘课的原因。

(一) 手机依赖症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手机依赖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象。手机依赖症是当今的时代特征, 大学生养成手机依赖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手机能够满足大学生各种心理需求, 发表个人观点、转发、评论等, 以“零成本”获得心理满足。二是大学时间比较宽松, 手机中的精彩世界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 频繁的刷频和使用手机使大部分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手机依赖症。调查数据显示, 70.2%的学生会在上课情不自禁地看手机。三是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薄弱, 缺乏顽强的毅力, 难以摆脱手机依赖症的困扰。调查数据显示, 48%的学生上课不带手机会感觉不安, 即使许多学生曾多次尝试克服手机依赖症, 但大多是以失败告终, 手机翘课的普遍率依然很高。

(二) 大学生自制力薄弱,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学生手机翘课与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态是息息相关的。而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长期被动, 应试教育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 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够制定适合实现自己理想的方案, 缺乏学习目标。二是学生的自制力薄弱难以抵制手机的诱惑。手机中的精彩世界相比于枯燥的课堂学习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三是大学生的课堂知识求知欲望低。目前, 许多工作岗位需要获取相关证书, 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将思维模式固定在只要考取相关的证书即可, 学习的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在相关证书的考取上, 而对课堂知识的重要度缺乏认识, 学习动力不足。四是学习环境宽松, 学习的约束力小。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 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 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前一个月认真复习就可通过。

(三) 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听讲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主要使用讲授法, 讲授过程单调呆板, 只是一味灌输, 而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老师要么是把知识照本宣科地念给学生, 要么是毫无新意地讲述解释给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 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二是大部分的老师对学生手机翘课采取宽松处理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 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 33.67%的老师不管不问, 59.04%的老师会善意提醒, 因而学生课堂失去了畏惧心理, 对老师也失去了应有的尊重。三是大学老师的教学中心偏移。在外部竞争的压力下, 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更快地给大学带来实际利益, 因而教学被大大压榨甚至挤占, 教学在三大块中所占的比重为最低。部分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科研工作上, 缺乏对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视, 教学内容主要为书本上的知识, 缺乏新意, 没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社会事实相结合, 课堂教述的内容枯燥无味, 学生因而对课堂的内容缺乏兴趣。

三、解决大学生手机翘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 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提升自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方面,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 志愿者活动, 在业余的时间参与各种兼职, 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地融入社会, 为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 引导学校的社团组织一些抵制大学生手机翘课的活动。一是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二是加强手机翘课危害的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手机翘课的危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合理适应手机。三是开展“手机翘课, 是对、是错?”的辩论赛活动,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手机翘课的认识。

(二) 引导学生变手机翘课为手机上课。一是利用网络公开课开展教学, 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借助慕课、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平台, 将学生的智能手机同老师的教学媒体相结合, 促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 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二是引导学生采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课后鼓励学生通过社交软件加强与老师的交流, 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三) 加强手机翘课的监管, 明确学习目标。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纪律和班规。对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进行明文规定, 采取奖惩制度, 对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利用规则和制度对大学生手机翘课进行约束, 在外界压力下限制和减少大学生手机翘课。二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和学习目标, 消除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历程的指向标和指向图, 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大学的目标, 在感到迷茫时, 能够及时醒悟。三是学校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开展有关手机危害的讲座和游戏活动, 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手机带来的各种危害, 手机翘课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 改革教学模式, 完善考核制度。改革教学模式,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引入开放式的教学。一是老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二是老师采取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提出问题, 锻炼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采用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激发头脑风暴, 使课堂环境更加激烈;三是采取相应的奖惩制度, 引入辅导员听课制度, 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期末评奖评优相结合。教学考核对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一方面,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形成奖惩性评价和发展评价, 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和量表评价多角度、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另一方面, 完善学生的学习考核制度。加大学生课堂表现在期末考核中的比重, 达到平时课堂表现与期末考试的平衡。

摘要:大学课堂本是学生接受教育, 获取知识, 提升自己的场所。而现今“手机翘课”成为大学生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状, 深入分析“手机翘课”的原因, 发现当前课堂模式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手机, 正确对待大学课堂, 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效率, 并引导学生变“手机翘课”为“手机补课”。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翘课,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模式,手机上课

参考文献

[1]王敏, 张建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价值工程, 2015

[2]张建宏.上课玩手机, 只是学生的错?[J].教育与职业, 2014

[3]谷大海.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影响的研究[J].大学教育, 2013

大学生道德现象调查 篇8

班级: x参加人: x

调查地点:x

调查时间: 2010-11-22~2010-12-6

社会现象: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和担忧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急功近利,欠缺理想追

求,自我意识膨胀,日常行为失范……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公德意识,节约意识,规则意

识出现问题,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我们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以便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

为习惯,增强道德修养和品质,以及社会公德,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促进自身

更好发展.调查问卷:校园内大学生道德行为调查表

性别:

1你是否会讲脏话?

A习惯性口头禅 B情绪激动时 C别人招惹你时 D不讲

2在周围没有垃圾箱时,你会随地扔垃圾吗?

A会B不会C没有人时会,有人时不会D有时会

3上课前你会帮同学或请同学占座吗?

A会B不会C看上什么课D没必要

4你会在课桌写东西吗?

A不写B草稿C交友信息D情感流露

5怎样看待在寝室打牌,大声唱歌,说话的行为?

A正常娱乐B不喜欢影响别人休息

C厌恶应制定相关规定D无所谓只要不影响我6打饭,东西时你会排队吗?

A不会 B自觉排队 C别人排队就排队D想办法插前面

7看到校园公共场合过分亲昵行为,你会觉得?

A大学正常现象B影响大学风气,应收敛

C无所谓D好看,有参考价值

8你上课会干什么?(多选)

A认真学习B睡觉 C玩手机 D吃东西 E聊天 F看小说

9平时在那些场合你会有节水节电意识

A家里B寝室 C自己班级 D人多的场合 E都有

10你有在公共场所吸烟吗?

A有B没有C常有D不吸烟

12平时作业一般怎么完成?

A自己B抄别人C上网查D不交

13列举你最难常听到过的脏话:

调查内容:我们发放40张问卷在长春工程学院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随机调查,概括总结得到以下结论:

(1)40%的同学在情绪激动时会讲脏话,但不讲脏话也的占20%,30%的人表示只有在别人招惹时才会讲脏话

(2)有53%的同学即使在周围没有垃圾箱时也不会随地扔垃圾,36%的同学表示有时会扔垃圾

(3)有46%的同学上课前会帮同学或请同学占座,30%的同学看上什么课而决定是否要占座

(4)86%的同学表示不会在课桌上写东西,10%的同学在课桌上写东西纯属当时情感流露

(5)33%的同学认为在寝室打牌大声唱歌说话的行为为正常娱乐,28%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影响别人休息,但也有28%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只要不影响自己

(6)58%的同学在打饭买东西时会自觉排队,38%的同学表示在别人排队是自己才会排队,3%的同学不排队反而想办法插前面

(7)60%看到校园公共场合过分亲昵的行为,会觉得影响大学风气,因收敛,18%的认为正常现象23%的认为无所谓

(8)上课时大部分同学认真听讲,但玩手机的,睡觉的同学也占比例较大,(9)80%的同学平时有节水节电意识,28%的同学表示在家里时才有这种意识

(10)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同学占46%

(11)作业自己完成的占46%,30%的同学是自己上网查的(12)据统计,操,我靠,他妈的,SB,3炮,去死吧,吃屎,白痴,王八蛋。。是同学平时最常说的脏话

(13)当然受传统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女生的自身修养要比男生要高

调查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课堂加课外延伸:

一、道德的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2、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含的精髓。

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甚至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意义。

二、社会公德: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

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此次调查表的前三题用三个假设性的生活场景题。乱扔果皮纸屑、公车上的让座以及购物找零这几件事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主动让座”“会主动退还”。但是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0%的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在第2题中还有5%的人选择“死都不让座”,在第3题中10%的人选择“不会主动退还”!所以,虽然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较高了,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已经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三、个人道德素质: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虽然大

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1)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

一 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

二 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

三 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

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 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

二 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

三 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五、意见与建议

1、以正面教育为导向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树立正确的观念

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遵循思想道德原则

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使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4、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

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篇9

一、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的调查, 找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态度, 提出缓解逃课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并引申出对此问题的思考。本次调查面对苏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本科生, 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四。共发问卷1000份, 经整理确认回收有效问卷942份。

(1) 逃课现状与特点。 (1) 调查显示, 大学期间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占34.6%, 甚少的占27.3%, 有时逃课的占19.5%, 经常逃课的占18.6%。 (2) 逃课率随年级变化, 呈波峰状分布。大一逃课率为11.4%, 大二为32.4%, 大三为29.8%, 大四为52.5%。总体来说, 随着年级的增长, 学生逃课率明显增高。 (3) 逃课去向:逃课上网的占22.5%, 睡觉占18.3%, 上自习的占17.6%, 14.1%的学生外出兼职, 12%的学生是和男 (女) 朋友在一起, 10.2%的学生为了去逛街, 5.3%的学生什么也不干。 (4) 文史类课与理工类课相比较, 文史类课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在本次调查中, 文史类课的逃课率占到了33.4%, 比理工类课的逃课率高出14个百分点。 (5) 调查显示, 逃课与不逃课的学生, 考试都很容易过。逃课的学生, 认为考试容易通过的占67.2%。 (6) 隐性逃课现象严重。所谓隐性逃课, 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 实则形在神不在, 不听老师讲课。 (本文除有明确说明外, 其他逃课均不包括隐性逃课。) 在调查中, 各年级学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 这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 调查显示, 教师的个人风格, 包括知识层次、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师生的关系等对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 有65.6%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41.2%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陈旧、保守, 缺乏实用性。 (2) 调查中, 有34.5%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的选择性很低, 能够自由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的余地很小, 不管是否有兴趣, 都不得不修。 (3) 对于学校采取点名、抽查、出勤率与平时成绩挂钩、出勤率与奖学金挂钩等招数, 31.5%的学生表示赞同, 21.6%的学生认为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逃课现象, 而46.9%的学生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 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逃课之风。

二、浅析高校学生逃课原因

学生逃课的原因, 可基本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方面。 (1) 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持续影响。笔者认为, 大学校园逃课成风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巨大差异有关。在中学为高考炼狱的时间越久, 进入大学后自由、放松的意识就越强烈, 而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 有时完全是不自觉的内心反应。学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 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 而此时, 他们又恰好处在一个不安分的年龄。于是, 很多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逃课也就成为了必然。 (2) 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实现。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 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程度也随之下降, 部分学生正是以逃课来对抗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们坚持“自由学习”, 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控制能力, 逃课是为了集中精力于有助个人成才的课程, 放弃对自己发展作用不大的课程, 这反映出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中实现。 (3)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同伴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从逃课的行为上看, 学生或者是赞同他人的做法, 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 或者在特定情境中采纳逃课, 或者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2) 课堂教学方面。 (1) 从大学的功能及其定位来看, 高校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 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已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使学生离课堂越来越远。此外, 就业需要新知识和实用知识, 而目前高校有些课堂知识十分陈旧和保守, 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逃课是在“逃避陈旧知识”。 (2) 某些教师不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即使热爱学习的学生也可能放弃这种课堂学习而选择自学。老师在指责学生逃课的同时, 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 (3) 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 许多逃课学生都能通过考前“突击”应付考试。

(3) 教学体制与管理方面。 (1) 大学生逃课与“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不无关系。我国高校没有淘汰制, 造成大学生学习上没有压力, 危机感不强。许多高校将大量师资力量投入科研, 对教学重视不够, 教师时间和精力不足, 不得不照本宣科。而这刚好与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反, 他们采用“宽进严出”的教学体制, 学生上大学并不难, 但要拿到大学毕业证却很难, 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去主动学习。 (2) 教学计划刚性太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所实行的学分制并非真正的学分制, 而是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刚性十足, 课程、教材、教学大纲划一;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 学生很难能够自由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 (3) 高校对于逃课学生的处罚虽有明文规定, 但抓堵逃课却没有实质性措施。“点名制”治标不治本, 强硬制度下, 学生选择隐性逃课以应对考勤。

三、缓解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与思考

(1) 正确教育、积极引导,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在对待逃课问题时, 须分清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思想教育。明确逃课是一个态度问题, 要求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不要丢掉宝贵的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潜移默化中, 让学生明白:大学课堂是一个很宝贵的汲取知识的渠道, 有些课也许是枯燥的, 实际上却很有深度, 只有静下心来听课, 才能从中吸取养分。

(2) 建立教学效果监控机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的老师最受欢迎, 但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较少, 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机制, 让学生有渠道针对教学过程和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 鼓励教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探索教学新思路, 活跃课堂气氛, 最大限度上凝聚课堂人气。学校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 并跟踪改进。在教育理念上, 高校需要扭转非要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固有观念, 摒弃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遵守的观念, 采取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 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

(3) 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提倡人性化管理, 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对于逃课, 不管肯定不行, 关键在于怎么管。考勤永远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应成为教育的目的。单纯地“堵”解决不了问题, 应对之策是疏导。管理应更人性化, 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 提倡学生充分自由地表现与发展个性。应逐步改革教育体制, 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调整课程设置, 取消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 使学生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很有用, 而不是在浪费时间。要建立自主学习制度。自主的学习制度应当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条件, 自主选择主攻的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 甚至自主选择喜欢的教师。美国的大学一般规定, 大学生如果得到了授课教师的许可, 并制订了专门的学习计划, 可以不参加听课和其他课业活动, 教师将专门为其布置全课作业, 制定作业的评价标准, 在完成作业并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学分。这一模式值得借鉴。

在全国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我们要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为契机, 学校、二级学院、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努力, 形成教育合力, 在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前提下, 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 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摘要:大学是知识的殿堂, 但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却弥漫着一种逃课的风气, 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剖析, 提出几点缓解的策略, 并引申出对高等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扬.叛逆与“回归”———关于一个大二学生逃课的叙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3) .

[2]李武江.市场信号传递、逃课成本和人才度量费用[J].嘉兴学院学报, 2006 (3) .

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 篇10

一、调查的目的及方法

(1) 调查的目的。通过对小学生生活习惯和节俭意识的调查, 分析和研究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生活习惯状态和节俭心理, 研究和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从而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节俭意识、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打下基础。

(2) 调查的方法。采取了座谈、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我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各选取了40名被调查者。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生大部分在家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节俭意识,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且没有及时纠正过来, 部分学生也并不认为这些做法是浪费的行为, 是不节俭的表现。其主要表现特点是:

1. 节约用纸基本形成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基本上能形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节约用纸的意识与行为比较好。浪费用纸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 主要是这部分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淡薄。

2. 浪费水电现象较为严重

尽管学生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水电, 但由于生活习惯的形成与家庭习惯的影响, 浪费水电的现象还较严重。在调查过程中, 有学生反映, 在学校都知道随手关灯、关风扇、关水龙头, 但在家里, 连父母都嫌关来关去很麻烦, 他们也就跟着习惯了。调查显示, 不规范用水电的比例比较高, 部分学生甚至不懂得水的循环利用。

3. 节约粮食意识较为薄弱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 学生浪费粮食现象普遍, 节约粮食的意识较淡薄, 且年龄越小, 浪费现象越严重。

三、产生浪费现象、形成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

1. 节约意识不够强, 浪费现象仍存在

学生在校虽不断地接受有关节约各种资源的教育, 但由于教育的力度不够, 不节约资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且节约意识不够强。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较好, 生活质量较高, 将在家浪费资源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 间接影响了他人。

2. 家长影响较严重, 无意浪费成习惯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家庭生活日趋高消费、高品质。家长对于用水、用电和各种资源的节约使用比较忽视。很多家长为在生活中图个方便、省个麻烦, 不随手关灯、长流水洗手洗脸、电视机长期待机等浪费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些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习惯成自然, 孩子也就在日常生活中重复、复制着浪费的习惯。

四、教育对策

1. 用数字感化学生, 唤起其节约意识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意识不够强, 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有一定的责任。要学生从小树立节约意识, 并付诸行动, 必须三方齐抓共管, 落实措施。

(1) 教师可通过品德课堂上强而有力的例子说明, 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在日常生活中不良行为习惯造成的浪费是如此之大, 资源流失如此厉害。如美国曾经公布一份纽约家庭节水措施实施后的详细资料:刷牙时水长流用水量是38升 (普通可乐瓶为1.25升) , 但短时冲刷用水量为2升, 可节省水量36升;洗手时水长流用水量是8升, 如果用盆洗, 用水量是4升, 可节省水量4升;淋浴时, 水长流用水量是95升, 冲湿后抹肥皂, 再打开水龙头清洗, 用水量是34升, 可节省水量61升……可见长流水带来的浪费是很大的, 如果我们勤开勤关水龙头, 节水量是相当可观的;假如我们洗碗、洗手、洗脸还用传统的办法——用盆洗, 那么就能节约更多的水。只要每个家庭都能想着节水, 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节约用水, 不仅能控制城市用水“高消费”, 家庭也能在水费提高的情况下, 因节水而受益。

又如我们每一个人的用电方式都与大气的质量息息相关, 节电既是节能又是减少了空气污染。节约1千瓦时电少消耗330~400克的煤, 就能少排放1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和30克左右的二氧化硫。注意随时关掉不用的灯和电器, 不开长明灯等节电的行动都可以减缓地球变暖, 阻止酸雨危害, 防止大气污染。只要人人都有节约意识, 才会有节约的行动。

(2)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检测图表、调查卷跟踪记录, 例如每月水、电度数的对比、节约用水用电多少, 省了多少钱, 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多少能源。在数字的面前,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节约的好处, 从而树立牢固的节约意识。

2. 用活动激发学生, 促使其养成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 必须靠长期的行动形成习惯。如果人人都把“节约”“节俭”当作一种生活时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便可剔除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和行为。

在学校里, 可以通过组织富有特色的班队活动, 号召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争当“环保天使”“绿色使者”“节俭大师”“回收专家”等, 在校内掀起“节约大行动”高潮。并可结合日常的各项评比, 将节约行动进行到底, 促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杜绝浪费现象。在社会上, 教师可结合“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 组织相关宣传、庆祝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明确节约资源的做法。

偶尔节约不难, 难的是由始至终地坚持节约。所以, 学校和社会都可以不定期组织不同层次的废品回收活动, 让一些本来可以变成无价值的东西再次发光、发热,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平时多注意收集资料, 养成不随便浪费的好习惯。回收活动后, 做好活动总结工作, 展现回收后的成绩, 令学生感觉回收工作是实实在在地进行, 人人都应该参与。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到边远的、落后的山区参观, 了解当地的孩子连温饱都无法保障时, 体验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看到晚上到处一片黑暗, 知道日常每人节约一度电, 就可以帮助很多人在黑暗中重见光明;知道要用一滴水, 必须走上几十里的路时, 就明白到节约水是多么重要……

3. 用学生影响家长, 使教育得以巩固

虽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但孩子对家长、家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学生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平时对于节俭要求不严;也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差, 平时很注意节俭。我们可以以孩子的做法、习惯反过来督促家长, 达到影响家长、影响家庭的作用。

例如, 可以提倡家庭实施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包含5个“R”, Reduce——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消费, 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Recycle——垃圾分类, 循环回收;Rescue Wildlife——救助物种, 保护自然。在这五个概念中, 前四个都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校可以通过评选绿色家庭, 让学生把这些新的生活方式、节俭方法带回家, 共同创建绿色家庭。不一定每个家庭都能做到, 但重要的是通过提倡和参与, 可以使这种全新的节俭意识影响所有的家庭, 其效果不言而喻。

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 篇11

温州医学院有个关于占位置的传说:一对情侣, 男生忙着蹬脚踏车, 一不小心车子翻了, 女生本想过去扶男生, 男生却冒出一句:“不要管我, 快去占位子!”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对其沿袭高中时期勤奋用功的好习惯密不可分。注重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培养, 营造氛围, 增加紧迫感, 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占位子现象的起因

1. 可与高中媲美的课程

大学生活没有高中老师口中的那般轻松。一天六七节的课, 与高中不相上下。大学教室不如高中固定, 多个专业的混合授课, 教室的流通, 决定了学生座位的变化无常。只有熟悉教室, 早早地抢占一个有利方位———视野开阔, 不仅在生理上, 心理上也会获得一种满足感, 听课效率便会随之提高。

2. 课后无硬性作业

大学授课不同于高中的便是大学几乎没有什么课后练习。一天好几节课下来, 有的只是教师口头上所传授的知识点, 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没有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后原本已有些云里雾里, 下节课紧接着上节课的进度, 时间一长便会忘得一干二净, 上课赶不上进度, 跟不上教师思维, 各种弊端频频产生。

3. 教室可利用量少

每当学生寻找教室时, 很多教室正在上课中, 这在平常来说倒是无所谓, 但一旦期末考试临近, 教室便被挤得水泄不通, 这一现象使得学生不得不早起以便占个学习之处, 才不至于“无立锥之地”。

4. 预习工作不可或缺

不难发现, 对于每门功课的课前小小的预习, 对听课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用高中老师的学习经验来说, 就是带着问题来听课, 从教师所言中汲取知识点, 化所不知为知, 寄存于脑海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倍感轻松。

二、占位子现象发生的必然性

1. 督促意识

占位子现象当然是有争先恐后才发生的。见对方急匆匆的表现, 原本心平气和的你也会受之影响, 这时, 也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利索, 唯恐落后。中国人不是有老话:落后就要挨打吗?此言然矣。此举便是很好的印证。

2. 营造氛围

占位子现象的发生, 好比化学中的连锁反应,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场所, 到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 梦里花落知多少, 莘莘学子用其刻苦的学习换取美好的前景, 缔造五彩的未来。

3. 树立标榜

伟大改革运动的兴起, 是靠先驱的引领。读书亦然。一个好的集体, 为教师所赞颂, 经久不衰, 难以忘却。大到学校, 小到寝室, 一个人小小的举动, 可以影响到整个集体。打个比方, 同一寝室的张三和李四, 张三整日游手好闲,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网络是他的精神寄托, 纵然李四原先是乖乖学生, 或多或少也会受之影响, 荒废部分学业。

占位子风暴一兴起, 静坐几乎可避免, 前提是需要有先驱驱动。一来全寝室的读书气氛浓厚起来, 二来充实了大学生活, 抛无所事事于千里之外。

三、高校学生占位子的注意事项

1. 坚持一人占自身座位的原则

碰上过这样的同学:一个人几乎占了整一排的座位, 此排座位放眼望去每个位上都躺了一本书, 但每个位上却无书包及其他任何物品。有同学过去坐, 原本潜心看书的他便会解释说这个位子已有人占, 原本想就座于此的同学便觉得不好意思, 占位者本身也被影响注意力。何故知其不可而为之?唯两败俱伤矣。

2. 坚持公平原则

同样是起晚者, 尽量自己前去占位子。若是遇上稍稍起晚, 摆脱同学先替自己占个位, 对于你来说当然是绿色通道。但从另一角度考虑, 有人较你来早, 却不可坐个黄金座位, 只因你同学帮忙已占, 这对于后来者是极大的不公平。考虑到他人, 还是选择早些起床去占位子为好。

3. 重视谈吐

见到有人已占了位子, 平息内心的“怒”火很重要。有人会无视这一现象而径直把被占的位子抢过来。遇上脾气还过得去的同学倒无妨, 若是碰上粗暴的, 动不动就爆粗口, 若是双方互不谦让, 后果不堪设想, 这也破坏了大学生在人们心中的普遍美好形象。好的举动, 不仅影响个人, 而且会影响到大的集体。

四、学校方面采取的措施

1. 教师以言语说服

开班会或学院会, 加强学生的读书意识, 鼓励学生早起占位, 实际上是间接帮助学生养成早起的好习惯, 这样一来迟到一事便尽量避免, 班级的班风或学院风也随之塑造了起来。

2. 管理基层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我校的图书馆针对学生此现象开放自习室, 为的是提供更为安静的场所, 图书馆另设老师管辖, 纪律方面全然用不着担心。

又如对于教室紧缺的现象, 学校出资搭建了临时教学楼, 为的也是让学生们有良好的学习场所。

五、结语

占位子现象的产生,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体现, 有利于班风、校风的建设, 应矢志不渝地鼓励这一举动, 让更多的大学生融入其中, 并从中受益。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保持文明, 教育单位也应该增加基本设施投入,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袁闯, 王月娥.关于大学生占座状况的调查——以吉首大学图书馆调查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5) :108-109.

[2]佘智君.关于大学生占座原因的综合评价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3) :178-179.

上一篇:游少林寺550字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剪纸螃蟹》